<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低碳建筑范文

2023-09-17

低碳建筑范文第1篇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地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的建筑。綠色建筑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與資源,所以綠色建筑又稱為生態建筑或節能環保建筑。

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汪維等人,通過對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英國可持續住宅規范的對比分析,結合“滬上·生態家”實物案例,剖析了低碳經濟時代綠色建筑低碳化的技術策略,提出發展綠色建筑可以從圍護結構節能,建筑設備節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綠色建材應用,綠色照明,水資源的節約與再利用,立體建筑等七個方面進行??蔀榻窈笪覈吞汲鞘械陌l展提供有益的借鑒。(1)

學者崔念迅認為應對氣候變化不只是建筑節能,還需要保護環境,提高人的居住品質,而綠色建筑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民生的需求,是生態建筑、節能建筑、環保建筑、低碳建筑的和諧統一體,是建筑節能的進一步拓展和優化,毫無疑問將成為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2) 學者楊虹通過對上海世博會低碳建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節能設計”與“建筑節材設計”是二氧化碳減量對策的兩大主軸,并圍繞“建筑節能設計”和“建筑節材設計”提出低碳建筑發展的新趨勢。(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楊靜等人運用經濟學原理價值工程,通過借鑒發達國家建筑業低碳發展的成果,探索我國建筑業低碳發展路徑。提出值工程原理與我國建筑業低碳發展目標相契合建筑業的低碳發展目標就是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選擇合理的設計施工方案,并且最高效率地進行建筑物后期維護,以實現滿足既定功能前提下成本最低。(4)

萬科集團在業界是行業的領跑者,也是住宅產業化領軍者,低碳生活倡導者。萬科集團率先在行業內開創業住宅產業化的實踐。住宅產業化,即用工業化生產方式生產住宅,以提高住宅生產的勞動生產率,提升住宅的整體質量,降低能源消耗。從住宅產業化的實施來看,住宅產業化就是綠色建筑的實踐。住宅產業化能顯著降低住宅建造過程中的能耗、水耗和材料的消耗,僅能源一項就比傳統施工方式降低20%—30%。住宅產業化除了能降低住宅生產過程中的材料消耗、噪音污染和二次裝修污染等,還使得建筑鋼模板等材料能重復利用,建筑垃圾約減少83%,材料損耗約減少60%,可回收材料約增加66%,從而建筑節能達50%以上。(5)

國外研究成果

英國的綠色建筑師們在綠色建筑的實踐方面也是多樣性的,涵蓋了綠色住宅,綠色社區,綠色辦公建筑,綠色商業建筑,綠色校園建筑等。具體作品如:Hockerton住房項目,格林威治新千年村(綠色住宅);Beddington零碳社區,Findhorn生態社區(綠色社區);BRE環境樓;Doxfo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ark(綠色辦公建筑);Sainsbury超級市場(綠色商業建筑); DeMontfort大學的Queens Building,諾丁漢大學Jubilee新校園(綠色校園建筑)等等。(2)

在計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方面,德國的DGNB體系對建筑物碳排放量首次提出了系統而可操作的計算方法[1]。

始創于1990年的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全球最廣泛使用的綠色建筑評估方法。它從建筑的經濟性、實用性、耐用性和舒適性出發,采用科學的設計等手段盡可能降低建筑本身和人居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3)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地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的建筑。何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從內涵看,低碳經濟兼顧了“低碳”和“經濟”,低碳經濟是人類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低碳,意味著經濟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停止對碳基燃料的依賴,實現能源利用轉型和經濟轉型;經濟,意味著要在能源利用轉型的基礎上和過程中繼續保持著經濟增長的穩定和可持續性。它的實質是高效利用能源、開發清潔能源和追求綠色GDP,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持續發展。“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形成了嚴峻挑戰。發展低碳經濟,是解決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迫切需要,也是在能源短缺背景下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而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低碳經濟的發展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體系,掌握低碳經濟的核心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學術和實用意義:

我國建筑業碳排放量幾乎占了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0%,這一比例遠遠高于運輸和工業領域。因此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注定成為繞不開的話題。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CO2排放量。我國建筑業碳排放量幾乎占了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0%,這一比例遠遠高于運輸和工業領域。因此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注定成為繞不開的話題。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CO2排放量。綠色建筑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與資源,所以綠色建筑又稱為生態建筑或節能環保建筑。綠色建筑在規劃設計上,必須充分考慮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提高綠化率;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必須采用節水設施和節能環保建材合理處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將環保、生態和節能理念融于居住建筑的規劃設計中去。綠色建筑的核心是節能。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是,減少空調采暖和制冷的使用。綠色建筑還必須節約資源。在建造和材料的選擇中,均應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盡量減少資源的浪費,力求資源的可再生利用。因此,發展低碳經濟,推動綠色建筑發展,不僅對于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意義重大,而且對于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著眼于未來發展,綠色建筑既符合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日益體現出愈來愈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目的

我國的綠色建筑主要有三個特點:①節能建筑,節能包含了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強調減少各種資源的浪費;②保護環境,強調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環境污染;③滿足人們使用上的要求,強調建筑的品質,能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發展綠色建筑可以節省相關能源的投資、提高系統可靠性、保障能源安全、減少貧困、改善當地和房屋的環境質量、提高居住者的工作效率、創造新的商業機會帶動就業??梢哉f,綠色建筑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社會民生的需求,是建筑節能的進一步拓展和優化。綠色建筑在中國的興起,既是形勢所迫,順應世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潮流的重要戰略轉型,又是我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的必然組成部分。

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低碳經濟及綠色建筑的相關概念及理論。分析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綠色建筑發展對于我國建筑業發展的作用及其意義;

1、經濟適用房的相關概念及理論。分析經濟適用房在我國住宅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國經濟適用房發展現狀;通過對美、德、日等西方發達國家和我國香港地區、新加坡等地公共住宅發展及政策的對比研究,尋求可資借鑒的經驗。

2、重慶市經濟適用房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以重慶市經濟適用住房現狀為背景,結合重慶市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適當的量化分析與規范研究,提出重慶市經濟適用房存在的問題,論證其改進途徑。

3、重慶市經濟適用房發展戰略構想。針對重慶市經濟適用住房在供給和價格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的研究結果,提出現階段改進和完善重慶市經濟適用房在開發模式、供給模式、價格策略方面的主要方式和實現途徑,形成重慶市經濟適用房發展戰略構想。

低碳建筑范文第2篇

摘要:目前,我國對于推行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建筑勢在必行。在很多的住宅小區中,大多都在使用綠色建筑技術,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還可以減少能耗,保護環境。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建筑能耗在社會總能耗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對全球氣候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危害。這不僅威脅到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還影響到了人們的圣體健康。所以,一定要對綠色漢堡低碳節能建筑設計應用進行探討,為改善我們居住的生態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建筑設計

引言

建筑行業在資源上的消耗占比較大,這些資源大多屬于合成的可再生資源,但從本質上來看,也是對有限資源的一種消耗。一旦這些資源以不可回收或者污染環境的方式存在,顯然對實現建筑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有一定的沖擊,從而造成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損失。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設計理念已經成為建筑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它也是行業能繼續發展的根本。因此,必須從技術層面不斷地推陳出新緩解建筑產品對材料資源的消耗,為我國的能源緊張問題作出實質性貢獻。

1、綠色建筑的設計思路與現狀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建設中污染物包括三種固體液化氣,而資源消耗包括化學材料消耗,水消耗,廢物量可達到總量的40%左右,以發展綠色節能建筑節約,環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綠色建筑的思想主要包括一些相關的設計理念,如節約資源和能源,回歸原始自然特征等。從人的需求出發,合理設計建筑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從而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中國的建筑設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就目前綠色建筑的發展而言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雖然我國的建筑業在生態和環保要求的概念下,綠色建筑的范圍,綠色建筑的手段有所改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發展中仍處于起步階段,有關規范和要求,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問題,如監督管理工作不力,使用不健康材料等限制了綠色設計的效果。其次,與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的建設還需要較高的運行技術和經濟成本。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一些施工單位在工程建設中不能完全遵循綠色建筑設計的思想。

2、綠色建筑生態節能設計的研究與探討

2.1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風

陽光是一種能夠再次的使用的清潔的能源,能夠通過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對節能環保進行美好的實現。在之前的建筑的設計中,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對照明進行了遮擋,因此建筑物的照明所需要的能量比較多。通過長時間的自然條件下的采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照明的能耗降低,不會對環境產生更多的不好的影響。與此同時,它對保護人們的健康非常的有幫助,因為自然的光可以進行殺菌,可以幫助人們所生活的環境更好。自然采光的時候需要使得建筑物中進入一定的陽光,因此在對建筑物進行建筑的時候應重點對窗戶進行設計,以保證白天能夠在建筑物中對陽光進行充分的使用,從而實現對建筑物進行照明的效果,從而使得建筑的照明所消耗的能耗降低,實現生態節能環保。

2.2屋面節能設計探討

屋面不同于建筑組成中的任何其他部位,它與自然環境直接接觸,不僅承受較大的太陽輻射作用,而且存在與雨水直接接觸的可能。因此,從結構保護角度出發,需要對屋面進行保溫隔熱及防水處理。選擇較低的導熱系數、較高的強度、較低的吸水率的保溫材料,可以將保溫材料放置在防水層和面層板中,增強其保溫效果。比如:輕骨料混凝土板、聚苯乙烯板等;隨著綠色環保理念的深入,在建筑物的屋頂采取種植綠色植物的設計思路,由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起到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的效果,同時起到一定的隔熱和吸水作用。從低碳節能角度看,這種方式減少了太陽對建筑物的直接輻射程度,能達到冬暖夏涼的自然保溫效果。根據相關的測算數據顯示,相較于普通建筑物而言,屋面綠化的建筑,其室內溫度更低,大約低了2~8℃,其表面溫度可降低4~5℃。

2.3墻體節能設計概述

墻體作為整個建筑物最不可或缺的圍護結構,對其進行節能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墻體節能材料的運用,確保墻體傳熱系數有效降低,以保證室內溫度在可控范圍內。墻體保溫從本質作用上來看,分為兩種。一是墻體材料自身的性能優勢,如加氣混凝土砌塊墻的孔隙率就是很好的保溫原理,雖然質量上不如專業的保溫材料高,但是從經濟成本等角度來看,也是值得推廣使用的建筑材料。而這也是摒棄傳統的紅磚做法之一。像爐渣砌塊磚等都是重復循環利用生產廢棄物,從而達到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建筑生產目標,減少對現有的有限資源的開發利用。二是在外墻增加高效保溫絕熱材料,降低墻體的傳熱系數,增強其保溫效果。對外墻而言,保溫材料節能設計方式主要有兩種:外墻內保溫及外墻外保溫;其中,外墻外保溫節能設計一般不會占用室內面積,且具有很好的保溫效果,對于新建建筑而言,多使用外墻外保溫設計,當然,舊樓改造也可以使用這一設計,其應用較廣泛。比如說,使用高效保溫絕熱材料(如聚氨酯泡沫塑料、聚乙烯塑料等)敷設在外墻外部,能夠墻體傳熱系數大幅降低,確保建筑結構熱橋現象不會出現,將建筑使用壽命延長。類比于屋頂種植綠化產品的節能設計理念,墻體一樣可以通過綠色攀援植物起到能源節約,吸收溫室氣體的作用。

2.4智能系統設計探討

智能系統設計在滿足相關需求的基礎上,可以對施工設備進行優化,這樣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對電能的消耗,從而避免電氣污染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智能系統設計與低碳節能環保之間具有相同性,可以將高科技以及生態設施系統應用到環保中,對廢棄、廢水進行綜合利用,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與居住環境。在建筑設備中,使用智能系統設計,可以使整個系統具備監視與控制功能,以此來保證各大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穩定性,以此,來達到低碳的效能。

2.5綠色家具與裝修材料的選取

現今,還有許多人為了節約裝修本錢,而選取了相對廉價,但耐久性很次或有毒的家具和裝修建材,這種做法雖然能夠節省簽期投資,但重修的比率增加,使用的時間也在變短,無形中提高了室內環境的建造投資,而且這種的做法還極有可能會致使人體受傷,其潛在可能導致的損害隨之增加。因此,在屋內的施工與修改中選取綠色環保的家具與裝修建材是必須的。選取節能、綠色環保的家具與裝修建材的主要方式有:①選取自然建材與動工過程中耗能最低的家具與裝修建材;②盡量選取當地材質,可降低建材輸送中所帶來的能量消耗;③秉著‘少即是多’的原則,在設計中直接降低各材料的使用,特別是各高品材質的使用數目;④現今,有些專家正專注于將各建材的能量耗損應用到電腦輔助設計的軟件中,設計家能夠在設計時運用這種軟件,進而快速地取得相關信息來選定不同的策劃與不同材質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優缺性。

結束語

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設計理念已經成為建筑業未來發展的主旋律。因此,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準確把握設計要點,不斷的對建筑節能設計進行探討和分析,有針對性的選擇建筑材料,充分合理的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以達到人與建筑、環境與經濟之間的最佳組合,從而提高建筑的整體節能環保效益。

參考文獻

[1]劉杰.建筑工程中綠色工程管理的價值觀及其創新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9(22):134~135.

[2]呂芳禮.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的形勢與任務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9(20):34~35.

[3]張尚理.新時期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整合應用及價值[J].四川水泥,2019(6):89.

[4]黃聰.現代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施工中環保節能新技術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9(15):177.

低碳建筑范文第3篇

摘 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很大利益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的污染。隨著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烈,低碳經濟成為了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熱門話題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在低碳經濟時代的背景下,建筑設計方案也必須要達到低碳節能環保的發展要求。本文對在低碳經濟時代下,建筑設計方面要面對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得出一些應對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低碳經濟;建筑設計;應對策略;節能環保

近年來,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在給人們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面對越來越差的生存環境我們必須做些改變,不能再以對環境的污染為代價來實現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建筑設計方面我們應該以低碳、環保為準則,要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從而使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麗,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和諧。

1.低碳建筑設計的概念

低碳建筑設計就是指在建筑材料的運用、施工建造的過程和建成后使用的一整套環節中,都能達到低碳的要求。而低碳的要求主要體現在降低二氧化碳等一些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上,由于二氧化碳等氣體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使用以及對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還不夠高,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經濟的發展中要做到,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對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并且盡力尋找一些可以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但是以我們國家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說,是無法實現的。所以,我們就應該在建筑設計上進行努力的探索,尋找能夠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建造出低碳的建筑物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

2.所要面臨的問題

對能源的利用問題一直是低碳經濟的核心問題,對能源的利用要求我們做到高效利用,這樣就會減少對能源的消耗,除此之外在建設上還要提倡對清潔能源的使用,因為清潔能源對環境的污染很小。雖然我們國家國土面積非常龐大同時還擁有著相當豐富的資源,但是我們國家也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因為人口眾多所以人均能分配到的資源就很少,而有的人均分配的資源更是連世界平均水平都達不到,由此可見我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因此我們就要減少對資源的浪費。此外,我們國家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已經相當嚴重,作為建筑設計師要在設計建筑方案時充分考慮到對環境的保護和對資源的節約,設計方案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建造出綠色環保的建筑。

3.低碳時代建筑設計的應對策略

3.1 將低碳理念注入到建筑規劃設計中

要將綠色、節能、環保的低碳理念注入到建筑的設計規劃當中,就意味著建筑設計師在設計建筑方案時,要考慮到建筑物在建造過程中以及建筑完成后的使用過程中都必須達到對能源的低消耗、對有害氣體等物質的低排放和對環境的低污染,把低碳理念從建筑設計的一開始就進行貫徹落實。要合理的進行設計,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建成的建筑物還必須要對外界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沒有絲毫的影響,只要建筑設計師能夠考慮到這些方面,就可以為將要實施的建設項目打好堅實的基礎。

3.2減少對傳統建筑材料的使用

傳統的建筑材料都會對環境產生或多或少的不好影響,所以想要實現低碳環保建筑這一目標,就必須在建筑中加大對綠色、環保性建筑材料的使用量。綠色、環保、節能性低碳建筑材料不會像傳統材料那樣揮發出大量的有害性氣體,比如甲醛。而且低碳建筑材料的生產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不像傳統建筑材料中必須用到的混凝土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龐大的能源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而且還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程度的污染。綠色環保的低碳建筑材料一般都是可再生的,不同于一般的傳統建筑材料,低碳環保建筑材料還可以就地取材讓施工的過程更加的方便。減少對傳統建筑材料的使用,加大低碳環保的建筑材料使用,不僅能讓建筑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還為環境的保護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促進低碳建筑設計的發展。

3.3合理使用建筑空間

建筑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對建筑空間進行合理的規劃,這樣就能減少一些因為設計不合理而造成建筑空間的浪費的情況。在合理的對建筑空間進行規劃時,要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空間的使用性,要讓設計出來的空間具備多種使用功能,能滿足多方面的需求。這樣,不僅可以延長建筑的使用周期,還可以減少建筑的建造數量能進入有益的循環,這對節約資源有一定的

好處。

3.4提倡對新能源的使用

包括化石能源在內的許多資源,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屬于用多少就會減少多少并不會得到補充的類型,再加上其數量有限,所以我們在可再生能源的發現與利用方面的探索腳步已經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在建筑設計中引入新型可再生的能源。在新能源的引入上我們應當注意一些問題,要根據各地的實際環境條件對新能源進行針對性的引入,這樣才會發揮出新型能源最大的作用。比方說,對于北方和南方氣候條件的不同,北方冬天需要大量的煤炭資源來持供暖續就需要尋找新的能源來替代煤炭資源,而南方在夏天對電能消耗較高就要多利用水力發電站等新能源來發電。將新能源引入建筑設計中,能實現低碳經濟對建筑設計的要求,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4.總結

在有限的自然資源限制下,我們不能毫無節制對自然資源進行索取,我們要把低碳環保的發展理念融入到建筑設計當中去,堅持低碳、綠色、節能的建筑設計原則,并且要善于對新型能源的進行運用,其將融入到建筑設計的方案中,在建筑設計的具體實施中要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使用,對建筑空間要做到合理的規劃,讓有限的空間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我們人類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不能再像過去一樣,不顧一切后果的只顧發展。我們要在發展中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馮福利.低碳經濟時代的建筑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58-59.

[2]鮑家聲.低碳經濟時代的建筑之道[J].建筑學報,2010,(7):113-114.

[3]何妍.基于低碳環保的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1,(4):44-45.

[4]王燕.分析低碳經濟時代的建筑之道[J].經濟視野,2013,(10):7-8.

低碳建筑范文第4篇

林秋琴

以‚世界末日?為背景的好萊塢大片《2012》,講述2012年12月21日,全人類經歷了災難和逃亡后,一部分人和動物在‚諾亞方舟?上活下來的故事,由此掀起了一股討論‚災難與地球末日?的狂潮。 ‚末日?的場景越觸目驚心,人們對‚拯救?的期望就越高。

從電影《2012》的地球末日預言,到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從我國西南百年一遇的大旱到橫掃大半個中國的沙塵暴,都給人類敲響拯救地球的警鐘。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氣候變化,全球災難性氣候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甚至極大地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公眾只有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減輕這一威脅對地球造成的影響。

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護地球,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了‚地球一小時?環?;顒?,首次活動于2007年3月31日晚間8:30在澳大利亞悉尼市展開,當晚,悉尼約有超過220萬戶的家庭和企業關閉燈源和電器一小時。事后統計,熄燈一小時節省下來的電足夠20萬臺電視機用1小時,5萬輛車跑1小時。更多參與的市民反映,當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時多了幾倍。“地球一小時”活動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今年是3月26日,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短短5年時間,吸引了全球6000多個城市、超過10億人參與,一股旨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低碳?潮流已經開始席卷全球。

今天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這一問題,主要是了解四個問題:一是低碳經濟興起的時代背景;二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各國實踐;三是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之路;四是積極踐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經濟興起的時代背景

低碳經濟這一概念,首先是英國人提出來的。2003年,英國發表了《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能源白皮書。

1 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導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盡量減少‚碳?排放,是節能減排在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方面的具體化。

對低碳的內涵,有三種解讀。

一是絕對低碳,即零碳或無碳。能源供給來源于碳中型的生物燃料和無碳的核能、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在當前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零碳或無碳目標顯然是理想的,但是實現起來比較困難。

第二是滿足一定目標的低碳。例如,發達國家實現《京都議定書》減排目標,即可視為低碳。如果我們在2020年相對于200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就是低碳的。

第三是相對低碳。如果某企業單位增加值的碳排放低于同行業世界先進水平或平均水平,這個企業可以稱為是低碳的。參照值還可以某一基年照常排放水平,或其他方式。對于發展中國家,低碳應該是相對的,不應該成為約束發展的因子。

低碳經濟是低碳發展、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生活等一類經濟形態的總稱。低碳經濟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本特征,以應對碳基能源對于氣候變暖影響為基本要求,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基本目的。

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社會轉型;其本質在于要求低碳技術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激勵制度的創新,推動世界走向低碳社會。

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具有共性,強調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生態平衡,但也有區別。

循環經濟強調的是物質的循環利用、清潔生產、能源的盡量利用、廢物減量,從而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的概念較為類似,強調生產過程的生態化設計和管理,從而減少外界的物質與能量輸入,實現自我良性循環,避免對外界的不利影響;

綠色經濟強調環境友善,污染得到控制,環境得到修復,空氣清新,

2 水源潔凈,生活環境綠色。

低碳經濟強調的是碳的約束,無論是生產還是消費,要求削減碳排放。無碳的活動,不受約束。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及其誘因不斷地為人們所認識,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也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

(一)導致氣候變化的原因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氣候系統是構成地球系統的重要一環。在地球的漫漫歷史中,氣候總在不斷變化,究其原因可概括為自然的氣候波動和人為因素兩大類。

科學研究認為,太陽輻射的變化、地球軌道的變化、火山活動、大氣與海洋環流的變化等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因素。

而人類活動,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是造成目前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類生產、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對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198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成立,任務是評估氣候變化狀況及其影響。

IPCC于2007年發表的第四份評估報告指出,全球氣溫上升由人類活動導致的可能性超過90%。

這份由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500名科學家共同完成的報告指出,自1750年以來,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由于人類活動而顯著上升,現在已遠遠超過工業化時代之前數十萬年間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65萬年以來的最高點。

報告在詳細計算了各種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后認為,可以肯定,進入工業時代以來,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凈影響是氣溫升高。

北極熊為何要偽裝成大熊貓?

氣候變暖啦,北極熊移民來到了中國,所以偽裝成大熊貓了。

3 1.人口爆炸。氣候變暖關鍵在人口爆炸。占世界7%人口的富國制造了全世界50%的溫室氣體,而最貧窮的50%人口僅僅制造了7%的溫室氣體。

2.化石能源大量使用?;茉吹氖褂眠^程中會新增大量溫室氣體CO2。大量的歷史數據表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地球升溫的罪魁禍首。通過燃燒化石燃料,我們已經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由工業化前的280ppm增加到了現在的387ppm。

因此,全球變暖的形勢比原先預計的更加緊迫,目前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已經達到危險值,臨界點:350ppm(百萬分比濃度),應采取必要行動使之回到350ppm或更低水平。

3.伐木毀林。由于能通過光合作用固化二氧化碳的樹木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大大升高。

4.破壞水循環。原油泄漏或破壞海洋生態等情況,改變了全球水循環和洋流走向,最終導致氣候變化。

(二)氣候變暖的影響

20世紀的100年,是過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而過去的50年,又是過去1000年中最暖的50年。氣溫變化過程證實著全球變暖的殘酷事實。在全球普遍進入工業化的近100年來,地球平均地表氣溫升高了0.74℃。

據IPCC第四次報告說,在本世紀結束之前,全球溫度將有可能上升攝氏二度到六度。一般來說,氣溫只要上升2攝氏度,全球GDP的1/5將灰飛煙滅,就會對于全球環境造成傷害,除了冰帽融化,生物滅絕,上升的海平面更會淹沒許多島國或者臨海土地,讓無數個家庭無家可歸。

‚冰川都化了,我們站在哪兒??(企鵝) 1.海平面上升 眾島國被淹。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將會升高1米以上。 威尼斯—‚水正在成為‘水城’最大的敵人。?倒計時:40年 印度洋上平均海拔只有約1.5米的馬爾代夫將徹底消失。這個島國上的人們將淪為氣候難民,舉國搬遷。倒計時:90年

2. 冰川融化 ,淡水資源流失。通過筑壩等水利工程,人類目前已成

4 功控制了世界上大多數河流,但不幸的是,在此之后其中有近3成已不能到達海洋,成為時澇時枯的季節河。水資源匱乏已開始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全球性問題。

3.眾多生物物種滅絕。2009年底,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報告顯示,其評估的44838個物種中,有16928種達到了瀕臨滅絕的狀態,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鳥類、五分之一的哺乳動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兩棲類動物。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地球生命指數評估結果也同樣讓人痛心:1686種脊椎動物的種群數量,僅在從1970年到2005年這30多年間就下滑了30%。

2009年底,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報告顯示,其評估的44838個物種中,有16928種達到了瀕臨滅絕的狀態,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鳥類、五分之一的哺乳動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兩棲類動物。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的地球生命指數評估結果也同樣讓人痛心:1686種脊椎動物的種群數量,僅在從1970年到2005年這30多年間就下滑了30%。

從2006年起,歐盟生物多樣性辦公室和重慶市環保局等單位一起,開展了全面的重慶物種調查,目前第一階段調查已經結束。調查認為,虎、狼、藏原羚這3種珍稀野獸,以及斑背潛鴨、黑海番鴨、黑鸛、禿鸛這4種珍稀鳥類,在重慶已經處于絕滅狀態。

4.極端天氣事件頻發。近期中國災難性氣候頻頻發生:

(1)西南大旱——去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大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干旱,對部分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統計數字顯示,罕見旱情已導致中國西南地區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5省份1800多萬人飲水困難,農作物絕收面積110多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236.6億元。

(2)強沙塵暴—3月19日開始的沙塵天氣,是今年入春以來北方地區遭受的強度最強、影響范圍最大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不僅對我國北方地區造成影響,還給江蘇、安徽、湖北等南方地區帶來揚沙或浮塵天氣。16個省份約2.7億人遭受沙塵侵擾。

科學研究表明,沙塵暴是一種風與沙相互作用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它

5 的形成與地球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森林銳減、植被破壞、物種滅絕、氣候異常等因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其中,人口膨脹導致的過度開發自然資源、過量砍伐森林、過度開墾土地是沙塵暴頻發的重要原因。

漫天飛舞的黃沙,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無休止掠奪的抗議,就是對那種不計資源、能源和成本的經濟增長模式的懲戒。

(3)內蒙古9800萬畝草原遭鼠害。進入5月份以來,氣溫回升,氣候變化異常,內蒙古全區爆發大面積鼠害。在鼠害嚴重地區,一公頃土地上能有1400多只老鼠。草原上滿地的鼠洞,讓駿馬難再奔馳。剛剛返青的牧草,被老鼠大肆吞噬,讓牧民們撓頭不已。綠色的草原正在變成黃褐色的荒漠。

(4)南方水災。6月27日8時-28日8時,廣東西部、廣西東部西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北部等地降了大到暴雨,局地降了大暴雨。最大點雨量為廣西藤縣249毫米,廣東陽東235毫米。受降雨影響,轄區內大部分河流超過警戒水位0.25米。6月28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分析,今年以來全國洪澇災害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一是災害損失偏重。二是山洪災害致人員死亡比例高。山洪爆發、山體滑坡、泥石流及其引發的房屋倒塌致死人數占洪澇災害總死亡人數近九成。三是受災區域集中損失重,局地重復受災。6月13日以來,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浙江、重慶、四川、湖北、貴州等10省區市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93億元,死亡215人。廣西、江西、廣東等省部分地區多次重復受災。

5.農作物減產 ,饑民更多。受環境問題影響,全球已有25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這一數字將在50年內增加到2億。全球變暖對非洲產生了重大影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已經有數百萬人因氣候變化淪為背井離鄉的“環境難民”。

6.危害人體健康。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進一步惡化。特別是世界各地不斷發生的地震、洪澇和強風暴,以及多次蔓延全球的各種傳染性疾病疫情等災害,導致許多國家和地區遭受巨大生命和財產損失。

二、各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探索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國際社會為減少“碳足跡”也簽訂了不少公約。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國際制度

1.《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氣候公約》)。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的公約,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環境發展大會上通過?!稓夂蚬s》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也是國際社會在對付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框架。公約確立了 “共同而區別”的原則,要求發達國家應率先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2.《京都議定書》。根據《氣候公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的授權,締約國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東京簽署了《京都議定書》,確定《氣候公約》發達國家(工業化國家)在2008—2012年的減排指標,工業化國家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礎上減排5.2%。同時,確立了三個實現減排的靈活機制。即:聯合履行(JI)、排放貿易(ET)和清潔發展機制(CDM)。

3.巴厘島路線圖。2007年12月,第13次締約方大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會議著重討論‚后京都?問題,即《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進一步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過了‚巴厘島路線圖?。該“路線圖”為2009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的關鍵議題確立了明確議程,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減排25%至40%。“巴厘島路線圖”為全球進一步邁向低碳經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4.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和《哥本哈根協議》。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這是一次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的會議。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峰會,商討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但事與愿違,

7 由于金融危機后西方發達國家態度變得消極,在量化減排、資金支持和技術轉讓等問題上缺乏誠意,有關各方分歧進一步拉大,最終各方代表最終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規定全球氣溫較工業化前上升幅度應控制在2攝氏度內,發達國家設立強制減排指標,發展中國家展開自主減排行動。

盡管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會議的最終不盡人意,但會后各國都會從發展低碳經濟入手,盡量減少和控制碳排放。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由于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技術處于領先地位,并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低碳經濟方面進一步采取重大措施,在低碳經濟的技術領域有所突破,以此主導全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進行新經濟的變革。

二、各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踐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以搶占先機和產業制高點。

1.英國:發展低碳經濟 促進經濟復蘇。英國政府不久前出臺了《英國低碳過渡計劃》以及《英國低碳工業戰略》、《可再生能源戰略》及《低碳交通計劃》三個配套文件,目標是要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溫室氣體34%。該計劃標志著英國正式確定了將低碳經濟作為促進經濟復蘇突破口的戰略,擬通過搶占低碳經濟發展先機,從根本上提升英國國家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英國經濟在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2009年5月,英國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右二)與車手亨德森、文寧和威爾敦合影。3名車手將騎著高科技太陽能動力自行車環游世界,全程約1.9萬公里,以此向世界宣傳太陽能的潛力。

2.美國:出臺《低碳經濟法案》。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總量排放國之一和最大的人均排放國。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表明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有望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奧巴馬政府最近提出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17%的目標,

8 被廣泛認為太過小氣,與其超級大國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符。

3.冰島:計劃到2050年成為不使用石油的國家。

4.丹麥:找不到垃圾的丹麥小島。丹麥珊姆索島所有的能源都是環保的,來自沒有污染的土地,又回歸于這片凈土,永久性地循環下去,因此沒有真正的垃圾。

5.挪威:擬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木質摩天大樓。挪威宣布將打造世界最高的木制摩天大樓。這一新建筑可望成為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集多種風格與知識進步象征意義的標志,以及可持續發展建筑和碳排放平衡的典范。(挪威木結構大廈效果圖.) 6.以色列:六十年不放松 全球應對水危機的領袖。在以色列城市特拉維夫,第五屆國際水技術與環境控制展覽會展會上,展示的海水淡化裝臵和集水裝臵。

7.德國:目標是最終建立起零垃圾的循環經濟系統。德國是國際上公認的垃圾資源化做得較好、垃圾管理體系較為先進的國家之一。德國克爾海姆縣垃圾堆肥廠

8.日本:從世界最臟到環保第一。日本在進入發達國家之列的同時,同時也擁有著工業大國中最高的森林覆蓋率,最發達的環保產業,最完善的環境法規體系以及最顯著的污染治理成果。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高的國家。

三、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之路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機遇和挑戰并存?,F階段,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長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面臨巨大壓力。我國通過發展經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化解能源危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的發展有賴于國家的政策倡導、企業的低碳生產以及公民個人的低碳生活三個層面的互動。

(一)基本理念和目標

2006年底,科技部、中國氣象局、發改委、國家環??偩值攘课?/p>

9 合發布了我國第一部《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2007年6月,中國正式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2007年12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著重提出能源多元化發展,并將可再生能源發展正式列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為主。

2007年9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15次領導人會議上,本著對人類、對未來的高度負責態度,鄭重提出了四項建議,明確主張“發展低碳經濟”——“發展低碳經濟”、研發和推廣“低碳能源技術”、“增加碳匯”、“促進碳吸收技術發展”。

他還提出:“開展全民氣候變化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節能減排意識,讓每個公民自覺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努力。”這也是對全國人民發出了號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中國政府首度宣布中國的低碳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這一承諾作為約束性指標寫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

2010年3月5日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新進展。

(二)具體行動 1.政府舉措

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這些舉措主要包括5個方面: 一是制訂并實施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明確了到201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和政策措施。

二是著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采取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和行動,鼓勵和倡導節約能源資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根據4月6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國近期要通過嚴格市場準入、強化經濟和法律手段、加大執法處

10 罰力度,淘汰煤炭、焦炭、鋼鐵、有色金屬等九大行業的落后產能。

三是將單位GDP能耗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十一五”規劃,并建立了地方、企業節能減排責任制,逐級進行考核。

四是通過加大政策引導和企業參與、資金投入,大力發展水能、核能、太陽能、農村沼氣等低碳能源。

五是深化能源資源領域價格和財稅體制改革。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2.行業政策

可再生能源: 2009年底《可再生能源法》修訂案通過,確定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電網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在立法上強制性推動可再生能源的上網。

資料圖片:風電近年來在中國呈現爆發式的發展,年均裝機增速都在100%以上。這是位于甘肅省酒泉市境內的一處風力發電場。

建筑:通過政策大力推動建筑節能。2008年10月1日開始施行《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到2009年底,全國新建建筑物施工階段執行強制性標準的比例達到90%以上。

汽車: 2009年3月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推出了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對采購新能源汽車實行了優惠政策,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步伐。(新能源汽車圖) (三)未來展望

2010年3月5日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政策措施:

——在“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指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

——在“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和持久戰”中,指出“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智能電網建設。

加快國土綠化進程,增加森林碳匯,新增造林面積不低于8880萬畝。

11 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新進展;

——在“大力發展科學技術”中,指出“前瞻部署氣候變化等領域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

——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進一步擴大開放”中,指出“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推進資源稅改革”、“鼓勵外資投向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

——在外交工作中,指出新的一年進一步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對外工作,在妥善解決熱點問題和全球性問題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這些指明了今后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方向和重點

上海世博會中的低碳元素

上海世博會是第一個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會,圍繞著這樣的理念,上海世博園區內的低碳元素比比皆是。

圖為世博園區有幾百輛零排放的燃料電池汽車向游客提供服務。 圖為印度館內竹制的世界最大穹頂,這個竹制穹頂上方是小型風力發電裝臵和太陽能電池板,為整個場館提供綠色清潔能源。

圖為瑞士館用大豆纖維制成的紅色幕帷,能發電,可天然降解。 圖為世界氣象館墻體外層如人的皮膚,防風、防雨、透氣。 圖為由回收的可樂瓶制成的環保包。

圖為世博倫敦零碳館內由廢舊輪胎、水管、瓶子組成的“零碳酒吧”。 圖為游客在丹麥館內享受自行車帶來的樂趣。 圖為西班牙館外墻是用藤條材料組成,既環保又傳統。 圖為世博倫敦零碳館內由廢舊紙箱做成的沙發。

四、積極踐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關愛自己也關愛地球

低碳經濟不僅意味著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著引導公眾反思那些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崇尚低碳生活,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費習慣進行簡單易行的改變,減少

12 二氧化碳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追求健康生活,不僅要低脂、低鹽、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環境更優美,開銷更少,不僅減輕自身的壓力,也減輕了地球的壓力。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就是簡約的生活方式。

“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

據中國科技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計算,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可節省生產塑料袋的能耗約1.2萬噸標煤,減排31萬噸二氧化碳。

(二)減少碳足跡

對我們來說,生活方式描繪了每個人的“碳足跡 ”(產生、使用和消費這些東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衣、食、住、用、行都可體現低碳生活。

1.碳足跡:是表示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碳足跡?就大,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反之‚碳足跡?就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跡?,它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來計算。這個概念以形象的‚足跡?為比喻,說明了我們每個人都在天空不斷增多的溫室氣體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2.‚碳足跡?估算公式: 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耗電度數×0.785 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油耗公升數×0.785 短途飛機旅行(200公里以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公里數×0.275 中途飛機旅行(2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55+0.105×(公里數-200) 長途飛機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公里數×0.139

13 (三)行動起來—此時、此地、此身

1.低碳生活離我們并不遙遠。有人認為低碳經濟是好東西,但太遙遠。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低碳經濟是點點滴滴匯集起來的,任何節能、防治污染、環境友善的行為,都是對低碳經濟的貢獻。

低碳消費有三層含義:一是倡導消費者在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臵,不造成環境污染;三是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

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社會不僅取決于國家的經濟戰略、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相應的政策與制度環境,更取決于每一位公民的低碳理念。在二氧化碳減排的過程中,普通民眾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我們的衣、食、住、用、行都可體現低碳生活。

作為生產者,企業搞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關閉小火電、小水泥等落后產能,是對低碳經濟的貢獻;作為消費者,我們隨手關水龍頭、關燈,把白熾燈換成節能燈,用太陽能熱水器,這都是在向低碳化邁進。以節能燈為例,曾有專家測算,到2010年,預計全國2.7萬億度用電量中照明用電量將超過3000億度,如果全國有1/3的白熾燈換成LED節能燈,每年能省下一個三峽工程的年發電量。

所以低碳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生活、生產和消費中。低碳生活,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從點滴做起,把減少二氧化的行動實實在在地帶入了生活。

小學生們在展示獲贈的環保袋和省水閥

2.過快樂時尚的低碳生活。由全國婦聯、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主辦的全國“低碳家庭·時尚生活”主題活動啟動儀式2010年3月24日在北京召開?;顒又荚趶V大婦女和家庭中推行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低代價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導家庭為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貢獻力量。我國有3.7億個家庭,如果全國所有的家庭每節約1千瓦時電,就將減少2.9億公斤碳排放,每節約1噸水就將減少0.72億公斤碳排放,

14 每少使用一個塑料袋就將減少37噸碳排放?;顒釉谌珖?1個省區市同步啟動。主題活動提出了“家庭低碳計劃十五件事”:

(1)使用節能燈,隨手關燈、拔插頭; (2)少用空調多開窗;

(3)使用節水型潔具,循環用水; (4)溫水洗衣自然晾曬;

(5)隨身自備飲水杯,不用一次性紙杯; (6)少喝瓶裝飲料,多喝白開水; (7)外出用餐自備筷、勺等便攜餐具; (8)購物使用布袋子,盡量不用塑料袋; (9)電梯少乘幾層,樓梯多爬幾層; (10)每周少開兩天車,多坐地鐵和公交車; (11)每周上班走路或騎自行車一到兩次; (12)多在戶外運動鍛煉,少去健身房; (13)提倡減少葷食,合理健康飲食; (14)家里多養花種草,綠化居室環境;

(15)建立家庭低碳檔案,核算每月家庭減少的碳排放量。 廣西“低碳家庭”科普傳播進社區活動3月24日啟動 3.此時、此地、此身,開始低碳生活!

2009年6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湖南大學時對廣大學子提出六字希望——此時、此地、此身。這雖然是對大學生提出的希望,但我認為,對于我們每個公民來說都是適用的。

此時,就是現在應該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來,不要拖延到以后; 此地,就是從你所處的崗位做起,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不要等到別的地方;

此身,就是自己應該而且能夠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擔,不要推給別人。

面對氣候變暖的威脅,我們應牢記總理的寄語,努力承擔起社會責任,

15 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遏制全球變暖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時、此地、此身,開始低碳生活!

上海復旦大學的學生用自制道具在校園內進行低碳生活方式宣傳 公民的低碳生活應當從衣、食、住、用、行做起:

(1)衣:少買不必要的衣服。少穿化纖衣服,多穿棉質衣服。衣服洗凈后,掛在衣繩上自然晾干。解下領帶,應季穿衣。

(2)食:科學營養,合理搭配 。提倡多吃綠色食品。少吃葷,多吃素;少喝酒,不抽煙。杜絕浪費糧食的現象。

(3)?。荷顝U棄物分類處理,保持室內清潔衛生;凈化室內空氣;及時關掉電器的電源。注意安全。

(4)用:節約用水、用電、用紙 。選用節能電器。少用一次性水杯、筷子等餐具、少用塑料袋,少飲用瓶裝水。

(5)行:多乘公交車,少乘出租車 ;多爬樓梯;少乘電梯;多爬山運動,注意鍛煉身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行為,大改變。 “低碳”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意識,是一種責任。中國有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嚴峻的形勢催促著我們,重大的使命激勵著我們。為了國家的永續發展,為了生活的和諧美好,為了我們的家園天更藍、水更碧,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珍惜一粒糧、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等小事入手,做踐行低碳生活的引領者,以低碳生活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名詞解析

1.碳中和:是現代人為減緩全球變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這種環保方式,人們計算自己日?;顒又苯踊蜷g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后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1997年問世以來,‚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漸走紅,實現了從‚前衛?到‚大眾?的轉變。

4.低碳技術:是指涉及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門

16 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

6.森林碳匯(Forest Carbon 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是未來30—50年經濟可行、成本較低的重要減緩措施。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在積極利用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

7.碳關稅:是指對高耗能的產品進口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主要針對進口產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產品,如鋁、鋼鐵、水泥、玻璃制品等產品而進行的關稅征收。這完全可以視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再度延伸。‚碳關稅?不僅違反了WTO的基本規則,也違背了《京都議定書》確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是‚以環境保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8.綠色保護主義:是指一種以保護資源、環境和人民健康的名義,對來自于國外的進口商品加以限制的手段和措施。其中以低碳名義征收的“碳關稅”尤其值得警惕。按照《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的條款,如果美國沒有加入相關國際多邊協議,自2020年起,美國總統將獲權對來自未采取措施減排溫室氣體國家的鋼鐵、水泥、玻璃、紙張等進口產品采取“邊境調節”措施,即可以對這些產品征收關稅。目前國際上通行的碳排放稅多是國家內部征收,其目的是督促本國企業和民眾節能減排。一些專家認為,將碳排放稅變成“碳關稅”,用于對外貿易,實質是保護本國企業競爭力,說到底這是一種新的貿易壁壘。

聯合履約機制(JI)就是指某一發達國家通過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方式在另一發達國家實施的減排項目,該兩國均需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

排放權貿易(ET)是指一個發達國家,將其超額完成的減排義務指標,

17 以貿易的方式轉讓給另外一個未能完成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并同時從轉讓方的允許排放限額上扣減相應的轉讓額度。即俗稱為碳貿易。目前,在北歐電力交易所已形成歐盟內部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每日掛牌交易。

清潔發展機制是指發達國家把幫助發展中國家削減的排放量算作本國的削減量,只有CDM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機制。

(四)低碳經濟發展呼喚低碳人才

根據聯合國勞工署的統計,綠領人才到2030年將增加約2千萬個工作機會,美國甚至每四個工作機會中就有一位為綠領,歐盟在綠色建筑產業工作機會也將增加350萬人,約為目前職缺的三倍,顯然,綠色產業相關人才正逆勢成長,“綠領產業”方興未艾。

據專家保守預測,2010年我國綠色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與之相關的從業人員將超過1000萬人。

隨著邁向“低碳時代”步伐的不斷加快,許多企業紛紛進軍低碳產業,環保型“綠色人才”成為進場企業的熱招對象。隨著產業的深入發展,人才短缺的問題凸現,一些企業人士直言: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跟不上產業發展步伐。

教育部網站2010年2月發出“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申報和審批工作的通知”說,為了加大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力度,有關高校從本科教育入手,積極申報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相關的新專業。

通知指,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的領域包括:①新能源產業??稍偕茉醇夹g、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核能技術,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新能源汽車等。②信息網絡產業。傳感網、物聯網技術。③新材料產業。微電子和光電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技術和材料等。④農業和醫藥產業。轉基因育種技術。創新藥物和基本醫療器械關鍵核心技術。⑤空

18 間海洋和地球探索與資源開發利用。

低碳建筑范文第5篇

“通常是依照法律或習慣專門給予一名職業上和學歷上合格并在其從事建筑實踐的轄區內取得了注冊、執照、證書的人,在這個轄區內,該建筑師從事職業實踐,采用空間形式及歷史文脈的手段,負責任地提倡人居社會的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福利和文化表現”。由于建筑物投資規模大,存在時間長,對國計民生的影響大,因此各國均立法強制要求所有非本人及本家庭使用的建筑物均必須有設計、審批、建造、驗收、使用的法定程序,并必須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個人或機構來完成。建筑師及設計機構具有編制施工文件的壟斷性地位,并負擔保障建筑物成為適用、經濟、美觀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因此,從現代社會的承認和規范化的行業標準來看,作為一種職業的建筑師必須具有兩種素質和三重法律身份。

兩種基本素質:一是要求具備作為行業專家的專業技能和職業技巧;二是要有作為社會公正和公平維護者的誠信和責任感;

三重法律身份:1.作為獨立的合同執行者具有獨立性;2.作為業主的代理方具有服務性;3.作為準司法性的官員又具有公正性。

從現代職業建筑師的產生歷史來看,建筑師從歷史變遷和現代職業確立之始就是以建造項目的管理服務為核心的,是以建造全過程中業主和公眾利益的維護、建筑專業品質的達成、建筑市場的公正維護為目的的,而非以建筑產品樣式為目的。因此建筑設計服務涵蓋了一個空間環境需求從設定到滿足的全過程,作為職業建筑師的定位應是項目全程的管理者和服

1 務者。

作為建筑師的“職業精神原則”早在1999年的第21屆代表大會上就已確立,即專業(Expertise,專業能力,專業性,科學性,專長)、獨立(Autonomy,學術獨立,獨立性,自主)、承諾(Commitment,誠信承諾,公正性,奉獻)、責任(Accountability,職業責任,服務責任,負責)的四項基本原則。應以最高的職業道德和規范,贏得和保持公眾對建筑師誠實和能力的信任。

二、 建筑師的職能體系

國際通行的職業建筑師職能體系與我國現行的建筑師服務僅限于設計階段不同,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1. 全面代理,全程服務——建筑師不僅僅是做設計,而且是作為業主代理的建造全過程的監控者;目前,國際通行的建筑師需要負責從項目的設計、施工、交付的全過程的質量、進度、成本控制和合同、文檔管理,職業建筑師的職能就包含了設計和監理兩塊內容。聯合國的產品目錄中也將“建筑服務”定義為建筑設計和合同管理的綜合服務。建筑師作為業主的代理,對建造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控制,以保證業主的利益和城市、建筑的公共利益。業主是投資者,負責整合土地、資金、需求、對建造過程可以全權委托建筑師來執行,不需要另行籌建專業的管理團隊。 2. 產品導向、過程控制的設計服務過程——一個需求到產品的技術翻譯、客戶價值創造、解決方案提供的過程;由于建造過程的項目特征,建筑生產過程是一個建筑產品制造和相應服務的提供過程,從項目管理系統的角度,可以歸結成一個需求發現和滿足、

2 一個問題發現和解決的過程,一個建筑生產的全過程是一個空間環境的求解過程,是一個建筑需求、業主目標、資源限制中需求平衡和共贏的過程。職業建筑師通過建筑實踐提供的建筑服務,而不僅僅是設計圖紙等文件,還包括整個設計,建筑過程的管理,最終為業主提供一個完整的環境解決方案。 3. 專業化的技術,職業化的精神,產業化的管理——建筑設計服務的方式從服務管理和營銷的角度來看,建筑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服務產品無形,單品生產,智力密集,技術適宜,過程管理,個性突出的工作,設計企業都是項目流程管理的企業和服務產品的供應商。如同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的其他企業和產業一樣,需要科學的組織和管理。而科學管理的核心是商業模式的標準化,程序化和可復制化,這是企業戰略規劃、組織架構、績效考評、研發拓展的基石和抓手。設計服務是一個典型客戶價值創造的流程,是一個有明確的輸入資源和輸出成果的特定工作;而管理就是一個連續產生新的非標準化操作規范和新的非程序性決策并不斷地把它們轉化為標準化操作和程序性決策的過程。設計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最終價值的創造就是通過流程的優化和再造而得以實現的。

因此,建筑設計是面向客戶的專業化技術、職業化精神、產業化管理、全程化過程的服務。設計是一個立足于現有資源條件下最適合,最優化的環境整體解決方案的推導、求解過程。

三、 我國建筑師職能體系的特點

1. 與國際通行的建筑師全程代理、全程服務不同,我國職業建筑師本應承

3 擔的建造活動的管理由建筑師、監理工程師、業主工程部來承擔,建筑師的服務僅限于設計階段的圖紙交付,建筑師沒有權利控制材料、質量、進度、造價,自然也無法控制整體的建筑質量,作為社會責任監管的政府規劃管理部門和質量檢查部門只負責建筑的最低限度的合格質量,監理工程師缺乏對設計的整體了解和學術支撐,缺乏為業主利益和設計實現的解釋、變更、監控的地位和能力,造成現場只能照圖施工,制度性的造成了建筑師在建造現場的缺位。由此,建筑師往往將建筑設計稱為“遺憾的藝術”建筑師的職業訓練和設計觀念也由此停留在圖紙設計和表面的形式上,對建筑的技術、材料、施工、管理等知識的缺乏成為中國建筑師的軟肋,也是中國建筑師和建筑設計在國際建筑師協會等國際組織中和國際競爭中缺乏話語權、缺乏競爭力、無法制定標準的一個重要原因。

2. 在我國由于職業建筑師在整個建造過程中的缺位和服務的片段化,造成建設市場中價格成為主要、甚至唯一的評價標準,嚴重阻礙了建筑施工、部分廠商、建筑設計行業對技術研發的關注和投入,造成整個行業的畸形運轉和巨大浪費。對于服務標準,我國目前還只是從設計深度和設計收費的角度對服務流程提出了一些外在的檢驗指標,而且僅涉及建筑設計環節,前期策劃和后期監督都未涉及,就不用說從服務質量本身的過程控制與管理的標準,也無法針對設計服務的產品無形、個性密集、單品生產、技術適宜、過程管理的特點進行有效的監控,更無從提高設計品質和促進產品創新。

3. 在我國職業建筑師并不能成為建筑設計服務市場的主體,由于我國規定從事建筑工程設計執業活動的建筑師是受聘并注冊于國內的一個具有

4 工程設計資質的單位,那么就形成了以設計院為基本單位來管理設計企業和建筑師,且由單位承擔經濟責任、個人承擔技術責任的捆綁形態,形成了多重主體和職責不清的局面。職業建筑師的獨立執業沒有得到社會和政府的廣泛承認,建筑師不是建筑設計服務市場的主體,不能承擔建造過程中公平、公正的第三者裁判和社會監督的職能,也不利于發揮建筑師職業的自律性和自主性。

四、 我國職業建筑師針對當下職能體系應采取何種態度

低碳建筑范文第6篇

摘要: 本文聚焦城市尺度,首先分析了我國現階段進行低碳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設方案的研究策略,在城市現狀分析、清單編制、低碳情景預測分析基礎上制定城市的低碳發展戰略;指出了低碳城市建設的實施路徑,主要包括低碳生產、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和低碳生活四個方面;最后分析了我國現階段低碳城市建設的障礙,并給出了若干建議。本文研究結果以期對現階段我國各地低碳城市的建設提供科學決策參考。

關鍵詞: 氣候變化;低碳城市;碳排放;建設路徑

隨著全球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活動排放越來越多的溫室氣體,而溫室氣體的濃度增加會加劇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近幾年,極端惡劣天氣明顯增多,氣候變化已經威脅到人類生存發展環境,如何減緩及適應氣候變化變成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亟需解決的重要任務。低碳發展首先成為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共同選擇,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經濟等眾多概念應運而生[1]。

城市一方面是創造財富的核心,另一方面也是改變生態格局、大量消耗能源資源、引起溫室效應等問題最集中的地方。資料顯示,城市消耗全球75%的能源,其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75%以上[2,3],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集中地,也成為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載體,城市層面的行動和努力將決定低碳發展的成敗,建設低碳城市是現階段多國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2010年8月和2012年4月分別啟動了兩批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至今我國已有30多個城市積極開展了低碳城市試點建設工作,但是在高度熱情背后也顯現出部分跟風、建設思路不清晰等現象[3,4]。 當前我國正處于快速城市化階段,2011年城市化率達到51.3%,預計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可能突破70% [5,6]。

因此,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外交壓力還是國內低碳城市建設的內在需求,在我國現階段研究低碳城市建設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進行低碳城市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入手,聚焦城市尺度,提出了城市低碳建設的研究策略,指出了實施路徑,并分析了目前建設過程中的主要障礙。本文研究結果以期對現階段我國各地低碳城市的建設提供支撐和決策參考。

1 低碳城市的定義

盡管低碳城市近幾年成為研究和討論的熱點,但低碳城市目前尚無國際上統一的定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認為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處于較低的水平[7]。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夏堃堡認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中實行低碳經濟,包括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建設一個良性的可持續的能源生態體系[8]。綜合分析國內大部分學者觀點,可概括為: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為理念和行為特征、政府公務管理層以低碳社會為建設標本和藍圖的城市[1]。

低碳城市之所以出現許多看法及定義,主要是因為低碳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并且具有動態性和區域性,城市的低碳化建設與城市的發展階段、資源稟賦密切相關,需要依據城市的自身發展特征選擇適宜的低碳發展模式。

2 低碳城市建設方案研究策略

城市的低碳轉型需要先了解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分析能源消費結構和碳排放情況,找出重點排放源,根據能源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進行低碳情景預測分析,最終確定低碳建設方案,因此,低碳城市建設方案研究可通過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2.1 城市發展現狀調研

城市低碳建設方案與城市的發展階段及資源稟賦息息相關,在分析制定城市低碳建設方案之前,需要先了解城市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分析城市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及技術狀況,掌握交通、建筑等基礎設施情況,研究城市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找出城市低碳發展的優勢和不足。

2.2 城市碳排放清單編制

編制城市碳排放清單是低碳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通過清單編制可以了解城市碳排放水平和排放結構,識別關鍵排放源,為實現城市低碳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9]。根據IPCC指南,城市的碳排放包括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活動、林業和土地利用變化及城市廢棄物等5個領域。查找獲取不同領域活動水平數據,研究確定排放因子,編制不同領域的碳排放清單,分析獲得重點排放源。

2.3 低碳情景預測分析

根據碳排放清單,找出碳減排的重點領域。綜合運用能源科學、社會科學、環境科學和經濟學等相關理論,構建以最小成本為目標的低碳城市建設優化目標函數,借助LEAP、kaya等情景分析模型,研究GDP增長、人口規模變化、產業結構調整、能源技術進步等驅動因素對城市低碳發展的影響,分析影響城市低碳化建設的主要因素及相互關系,選擇城市的最佳低碳發展模式。

2.4 提出城市的低碳發展戰略

在現狀調查、清單編制、低碳情景預測分析基礎上,研究提出符合城市自身特點的低碳發展戰略。為確保城市低碳方案的有效實施,還應分析城市現階段低碳發展的重要障礙,從內部機制、外部環境等方面研究提出有利于城市低碳建設的保障政策,加強政府引導與宏觀調控,最終實現城市的低碳高效發展。

3 低碳城市建設實施路徑

由于城市的低碳發展路徑與城市的發展階段和資源稟賦密切相關,因此,每個城市的未來低碳發展戰略也各不相同,但是城市低碳建設的實施路徑歸納起來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低碳生產

工業生產在城市的碳排放中占有相當高的比例,實現低碳生產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徑。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低碳技術(包括減碳技術、零碳技術、儲碳技術)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費,實現綠色生產。提高城市物質、能源循環利用水平,延長碳在經濟活動中的流動周期。通過提高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能源消費結構。

3.2 低碳建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武涌同志指出,現階段我國建筑能耗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例為27.6%,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這個比例還會增加,因此城市建筑碳排放是城市溫室氣體的主要締造者之一[10]。推行節能建筑,是當前發達國家低碳城市建設的一大亮點,英國政府計劃到2016年所有新建房屋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并對節能綠色建筑給予稅收優惠;芬蘭環保部制定了建筑物隔熱標準,規定新增建筑物墻體必須使用絕熱層,增加墻體厚度,使用二層或三層玻璃[11]。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建筑節能低碳,根據我國“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到2015年,北部嚴寒地區建筑達到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占到95%以上,全面推行供熱計量收費,推動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應用。

3.3 低碳交通

根據IEA研究報告,2008年交通部門CO2排放量占全球CO2排放總量的22.5%,發達國家交通部門CO2排放占到25%[12]。我國交通部門能耗和碳排放量占到8-10%,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這一比例會有所提高[13],因此,交通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快城市的低碳建設,必須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如發展公共交通、推廣清潔燃料汽車、選用小排量汽車等。

3.4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就需要我們從節電、節水、節氣和回收等環節來改變生活習慣。另外,還需加強低碳宣傳,培養低碳理念,提高低碳意識,從而引導市民實現消費行為的低碳化。對于普通市民來說,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能力,大家行動起來,從點滴做起,盡可能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3.5 增加碳匯

通過城市的合理規劃布局,提供更多森林、草地、濕地等具有吸碳能力的碳匯空間,也可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

4 目前我國低碳城市建設存在的障礙

盡管低碳經濟的概念已經于2003年由英國政府提出,但是從國外到國內,從低碳經濟到低碳城市,政府及市民對“低碳”的理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在低碳建設方面都進行了嘗試,但是有些城市還流于形式,口號比較響,動作比較小[3]。目前我國進行低碳城市建設存在的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4.1 對低碳城市的內涵缺乏統一的認識

我國低碳城市建設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低碳經濟、低碳城市這些概念對于大部分市民來說還屬于新鮮事物,所以在很多地方對低碳城市建設存在誤解或片面的理解。有的政府將低碳城市建設簡單地理解為新能源開發、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其實低碳城市建設不僅僅包括這些內容,還包括交通、建筑、碳匯等;不少市民認為“低碳”、“應對氣候變化”都是與自身很遙遠的內容,低估了公眾行為對低碳的影響。低碳城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綜合型系統工程,既不是簡單的政府行為,也不是單純的市場行為,而是需要充分調動區域內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

4.2 大部分城市建設缺少低碳發展規劃的引領

目前城市低碳建設存在部分跟風、照搬照抄等現象,缺乏統籌規劃。城市規劃是政府對城市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要改變“高碳”運行模式,首先要政府正確引導。政府應堅持以低碳理念進行城市規劃建設,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加入低碳內容,既要考慮傳統工業的節能降耗,又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要引導公眾自覺踐行低碳。

4.3 缺乏統一的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盡管針對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較多,但在實踐操作方面尚未達成共識[14]。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城市低碳建設的盲目性。盡快出臺制定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將會促進我國低碳城市高質量建設。

4.4 缺乏配套的支撐體系

低碳城市建設需要技術創新、金融創新、制度創新的支撐。技術的落后是制約低碳城市建設的主要障礙,實施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會使得成本顯著增加,金融創新方面的滯后導致低碳產業融資較困難,低碳城市建設在政策和法規方面缺乏有力保障。

我國進行低碳城市建設,建議:(1)規劃先行。根據城市自身發展特點認真進行低碳發展方案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低碳發展戰略,做到規劃先行,統籌發展。(2)加強低碳引導。政府要深入宣傳低碳理念,開展低碳教育,讓大家都行動起來,從工業生產到個人行為都自覺低碳。(3)提供配套的支撐體系。結合城市的低碳發展戰略,政府在政策、法規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5 結束語

低碳城市建設是現階段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是實現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城市的低碳建設不能照搬照抄,與城市自身的發展階段和資源稟賦息息相關。要做好城市的低碳建設,需要結合城市的自身特點研究提出低碳發展戰略,做到規劃先行。同時,政府要深入宣傳低碳理念,加強低碳引導。

參考文獻:

[1] 顧朝林.氣候變化與低碳城市規劃(第2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

[2] 袁曉玲,仲云云.中國低碳城市的實踐與體系構建[J].城市發展研究,2010,17(5): 42-47.

[3] 蘇美蓉,陳彬,陳晨,楊志峰,梁辰,王姣.中國低碳城市熱思考:現狀、問題及趨勢[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3): 48-55.

[4] 劉文玲,王燦.低碳城市發展實踐與發展模式[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4): 17-22.

[5] 章立東.低碳城市建設的困境與對策[J].低碳經濟,2013,(2):20-22.

[6] 譚志雄,陳德敏.中國低碳城市發展模式與行動策略[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9): 69-75.

[7] 夏杰.低碳城市目標下的城市發展模式轉型[J].江蘇城市規劃,2011,(1):26-29.

[8] 李金兵,唐方方.低碳城市系統模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12):67-71.

[9] 李芬、毛洪偉、賴玉佩.城市碳排放清單評估研究及案例分析[J].2013,20(1):14-21.

[10] 武涌.大陸城市建筑節能減排方案[C].北京:第四屆兩岸應對氣候變化學術研討會,2013.

[11] 侯景新,郭志遠.低碳城市建設的對策研究[J].生態經濟,2011,(3):49-54.

[12] 沈滿洪,池熊偉.中國交通部門碳排放增長的驅動因素分析[J].江淮論壇,2012,(1):31-38.

[13] 陳徐梅.大陸城市交通節能減排方案[C].第四屆兩岸應對氣候變化學術研討會,北京,2013.

[14] 朱婧,劉學敏,姚娜.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進展[J].經濟研究參考,2013,(14):18-28.

(責任編輯:張 萌)

Analysis on Low 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Path in China at Current Stage

YAN Guihuan, XU Chongqing, LV Yuexia, GUO Dongyan, XIAO Qi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Jinan 250014;

Key Laboratory for Biomass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14)

上一篇:健身房工作計劃范文下一篇:歐姆定律的重要性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