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口腔醫學之醫學教育論文范文

2023-12-31

口腔醫學之醫學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敘事醫學源于文學敘事在醫學領域的應用,文章論述敘事醫學的起源、發展,分析評價我國醫學生培養模式的現狀,并提出通過開展敘事醫學教育,從課程設置、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及教學評估中逐步有序地滲透醫學人文的教育理念,引導醫學生深入探索患者的內心體驗,通過人文關懷實踐活動,培養醫學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加快我國醫學教育的變革,重塑現代醫學人文精神。

關鍵詞:敘事醫學;醫學生培養模式;人文素質;醫學教育改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切實有效地加強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根據《綱要》要求,在我國醫學生培養模式中,培養促進人類健康的醫學工作者已成為高等醫學教育的根本宗旨。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對高等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醫學生人文素質的養成與醫學專業知識技能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必須等量齊觀,即在醫學教育標準中必須明確醫學人文教育的定位,以培養醫學生從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多角度去考量病人和處理疾病的能力。其實,早在20世紀80年代, 加強醫學生人文社會學教育就成為了美國醫學會醫學教育委員會(CME)及英國醫學委員會(GMC)為當代醫學教育制定的新規定和新標準。此外,2002年國際醫學教育研究所(IIME)在《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中提出了醫學生應具備的七種核心能力, 其中有四項與醫學人文素質緊密相關。近年來, 隨著醫學院校辦學規模和層次的不斷提升,醫學生的醫學人文教育在我國出臺的一系列規范制度中都被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醫學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要求也更加規范、具體。

一、敘事醫學理念及其研究現狀

受結構主義和俄國形式主義雙重影響,1969年托多羅夫(T.Todorov)在《〈十日談〉語法》中正式提出“敘事學”一詞,這種研究思路深受索緒爾結構主義語言共時性的影響,對敘事學的產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麗塔·卡倫在臨床醫學、文學和敘事學的研究基礎上,在2001年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上首次提出“敘事醫學”這一術語。敘事醫學的構建是為了反駁純粹基于證據的循證醫學,主張醫務工作者在臨床診療中通過對患者的故事進行認知、吸收、闡釋并為之感動,來實現文學敘事能力對醫學實踐的積極意義,其主要目的在于調整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聆聽被科學話語所排斥的患者聲音。在醫學實踐中探討文學和醫學的關系,是一種不同于邏輯科學的思維模式,但卻與醫學實踐和診療效果密切相關??▊惖幕居^點是,采用精細閱讀(close reading)、 結合反思性寫作(reflective writing)以及書寫平行病例(parallel chart)的方式在敘事醫學教學中培養醫生的敘事情景理解能力,提高醫生的敘事能力,訓練反思性寫作來幫助醫務工作者深刻了解患者對病痛的切身體驗和感受, 與患者共情, 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診療方案、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不少學者認為,敘事醫學研究的發展不單適用于對醫學生的醫學教育培養,還可廣泛應用于醫務人員的臨床實踐活動中,進而實現敘事醫學與循證醫學的有機結合。

2011年,由Meza和Passerman撰寫的《整合敘事醫學與循證醫學-醫療的日常社會實踐》一書中就詳細論述了可運用于臨床實踐的敘事循證方案。此外,從國外敘事醫學情報的整理中可見,日本的“ 病記”、英國的“Patient Voices”以及國際性組織“Database of Individual Patient Experience”都是對敘事醫學理論探索與臨床實踐的最佳證據補充。敘事醫學理念在西方的醫學界和醫學人文學術領域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認知和重視,然而我國目前對敘事醫學的研究仍處于初始階段,國內醫學界對這一理論及發展現狀還不十分了解,僅僅在有限的個別醫科院?;蜥t學教育中得到了介紹,目前對國外的敘事醫學理念的研究多為引進和介紹,在臨床實踐、醫學生培養模式中的應用更是少見。

因此,敘事醫學理念的產生和發展是現代臨床醫學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大勢所趨。衛生資源分布不平衡、醫患關系緊張及醫療糾紛事件快速增長等社會現象,不斷凸顯出敘事醫學在醫學生培養模式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機地結合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已成為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強烈訴求。醫學院校承擔著“培養可持續發展人才”任務,必須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院校自身專業優勢和區域醫療資源分布特征,充分整合利用醫學人文教育資源,構建完善的醫學生人文教育體系,改革醫學生人才培養的運行機制和教學模式,以深化醫學人文教學改革,促進醫學院校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我國醫學生培養模式現狀及其特點

目前,我國的醫學教育發展仍然受到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和制約, 以醫學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為主, 片面側重醫學基礎、專業技能的學習, 忽視人文素質和健全人格的培育, 導致大學生生命情感冷漠、生命價值觀迷茫、職業責任感缺失。首先,我國的醫學人文課程設置、課程結構和教學活動中都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人文課程在內容上較注重理論性知識的傳授和經驗性的分析和總結,卻忽視了高等醫學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人文科學與醫學科學的諸多關聯。據報道,在醫學生培養模式中,發達國家的課程設置較為成熟、系統,職業素養課程中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心理學、倫理學、行為科學等人文社科知識在專業教學中受到高度重視。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美國125所醫學院校的總課時中,職業素養課程占的學時比例為20%~30%,而我國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文社科類課程只占總課時的8.85%。由此可見,我國職業素養課程教育在醫學生培養模式中相對薄弱,缺失讓學生思考、信服和感悟的實踐過程,以及對生命觀、價值觀的健康引領。除此之外,單一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式也是我國目前醫學院校醫學人文課程的主要特征,講授式課堂授課為教學的基本形式,啟發式、交互式的教學方式并未得到切實有效地開展,小組討論在教學活動中比重的僅占0.15%。

此外,醫學生的職業素養考核方式也有待于進一步改革,要真正評價學習效果就需要切實結合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需要通過終結性評估(理論性、技能性考試)得到真實反映,而其醫學人文關懷、人道主義與職業精神的體現則需要通過過程性評估(志愿者活動參加的次數、服務時間及表現)得到體現。如果社會服務機構和臨床見習、實習等實踐活動在醫學生職業素養考核中得不到重視,勢必會導致臨床專業知識學習與職業素養課程出現斷層,醫學教育中認識生命的教學目標和感知責任的踐行將步履維艱。另外,終結性評估的考核方式也應根據醫學生的專業、課程科目和專業技能進一步多樣化、規范化,讀書報告,評鑒自我學習成果,案例分析與討論,及評價標準化病人與外行評價分析等考核項目均納入考核項目。

三、敘事醫學在醫學生培養模式中的應用

醫學雖是科學, 但其終極價值是醫學的人文價值,其本質屬性仍然是社會性和人文性。醫學生的培養應兼顧專業知識技能和科學精神培養與人文修養和健全人格的養成。在醫學生培養模式中滲透敘事醫學理念的醫學人文教育,既能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深化醫學人文教學改革,也能從戰略上影響我國未來的醫學診療局面,對中國將來的醫學發展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通過開展敘事醫學教育,探尋敘事醫學與循證醫學的契合點,逐步有序地從課程設置、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及教學評估,引導醫學生去深入探索患者的內心體驗,開展人文關懷的實踐活動,有效踐行敘事醫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改革理念和教學模式,以培養醫學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加快我國醫學教育的變革,重塑現代醫學人文精神。

(一)確定符合醫學專業特色的人文素質教育目標和內容。

關愛他人生命,直面生命終結,拯救生命、獻身醫學事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以此為導向,倫理醫學科學基礎知識和職業態度、行為、價值,以及溝通技能和批判性思維和研究,就成為敘事醫學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目標。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需涉及兩次轉化、兩個過程:第一次轉化是通過人文知識的學習,實現人文知識向人文素質的內化,第二次轉化是通過社會實踐,實現由人文素質向人文形態的外化。人文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潛質,醫學生首先需要通過對人文知識、敘事醫學體系的理論學習、反思和內省,初步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生命觀等人文素質,并經過見習、實習或醫療實踐等活動,認真體會患者病痛疾苦,真正在社會關系、社會活動和社會環境中逐漸實現人文素養的外化。

(二)構建敘事醫學的醫學教育體系

將敘事醫學理念融入醫學教育體系,需要充分重視課程設置、課程結構、教學活動等環節的設計與銜接。首先需要根據授課對象的專業、年級和內容調整現行醫學人文課程設置,從而形成完整的敘事醫學教育體系。醫學人文課程設計中將納入疾病文學與醫學疾病敘事閱讀和創作,分類討論與疾病、生命、身體和心理相關的文學作品。其次,針對不同主題,敘事醫學教育的課程內容也應包括敘事學基礎知識、敘事文本分析閱讀、敘事治療知識、敘事倫理基本理論以及敘事能力實踐等五個模塊。再次,從人文醫學作品入手,從語言文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多個角度探討疾病、生命等主題,通過模擬情境、小組討論和書寫敘事病例來感知、理解、移情、判斷,從而提高醫學生在診療過程中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逐步運用移情、共情閱讀和反思寫作引導學生在多種模擬的情境中反復體驗疾病的痛苦、體驗心靈的磨練,感悟生命的神圣,完善生命觀、價值觀、重塑醫務工作者的道德、責任與職業精神,拓寬醫學生道德信念的培養渠道。

(三)在教學評估考核中注重溝通能力培養

社會環境和社會實踐是職業素養培養的必備條件,因此在敘事醫學教學評估考核中,可以針對醫患溝通設計模擬問診、診療情境,運用敘事醫學的教學方法進行考核,以期提高醫學生與患者在臨床診療中的表達和溝通能力。此外,考核中還可以參考醫學生的社團活動和臨床實習參與次數、時長以及表現。同時,職業素養的培養需要社會環境和社會實踐。通過開展文化講座、醫學相關話劇表演、醫學人文影視鑒賞、微電影大賽、征文大賽等形式、內容豐富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自覺參與的主動性, 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培養醫患意識,為臨床診療提供有效的實踐經驗。有效緩和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

四、結束語

高等醫學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能夠促進人類健康的醫學工作者。醫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是對身體、疾病、生命的認識、理解和意義思考,敘事醫學提供的意義構建不僅是對自我的認識和理解,也是對他人認知和人格的了解途徑。在深入研究醫學教育改革的同時,將敘事醫學與循證醫學有機地結合,將人文教育提升到醫學教育的顯著位置加以重視。在醫學院校, 學生在課堂上人文知識的接觸面小, 敘事醫學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評估中的改革, 無疑給學生提供了生命價值觀養成的良好人文環境,促進其崇高醫德的形成。敘事醫學為醫學教育從語言載體上升到人文陶冶獨辟蹊徑, 不僅使醫學教育實現質的提升,朝著個性化、專業化方向良性發展, 而且促進先進的自然科學知識與高尚的人文精神并舉,實現醫學教育的全面改革。因此,該研究不僅能夠啟發學生生命認知、深化學生價值反思、整合學生知情意行,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幫助醫學院校的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命觀,為醫學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Rita Charon. The Patient-physician Relationship Narrative Medicine: A Model for Empathy, Reflection, Profession, and Trust[J].JAMA,2001,286(15):1897-1902.

[2]Swick H M.Szenas P,Danoff D,et al. 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J].Ann Intern Med,2002,136(3):243-246.

[3]徐金虎,陳雙雙.文化自覺視角下的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5,28(3):477-479.

[4]Rita Charon. Our heads touch: Telling and Listening to Stories of Self[J].Acac Med,2012,87:1154-1156.

[5]JP Meza,DS Passerman. Integrating Narrative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he Everyday Social Practice of Healing.[M].Radcliffe PUB,2011:82-83.

[6]廖虎,杜亮,廖邦華,等.加強我國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醫學教育探索,2009,8(3):328-331.

[7]令狐彩桃,周紅,李爾舒,等.醫學生人文素質調查分析[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3,38(2):201-205.

[8]蒙成光.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式與手段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3):58-59.

[9]張新軍.敘事醫學——醫學人文新視角[J].醫學與哲學,2011,32(9):8-10.

口腔醫學之醫學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印度醫學院在近兩百年的擴容之后,已成為全世界醫學畢業生最多的國家。本文從醫療衛生保健、醫學監管機構、公/私立醫學教育、招生制度、本科教學及課程改革、教師發展等方面對印度醫學教育進行系統回顧,找出問題所在及發展趨勢。

關鍵詞:醫學教育;印度;課程教學;監管機構;衛生保健

Medical Education in India

RITA SOOD(writor), ZHOU Ying (editor- translator)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Key words: Medical education; India;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gulatory institute; Healthcare

在印度,學生必須完成十二年的基礎教育并且在此期間修讀完物理、化學和生物,才有資格報考醫學院。醫學院選拔考試以多選題形式為主。大多數醫學院本科學制為四年半,課程根據傳統的學科劃分來設置,采用英語作為授課語言,學生考核亦通過傳統的常規方式來進行。此后學生還必須完成為期一年的輪轉實習才可獲得印度醫學會(MCI)的執業認證和注冊。對于大多數醫學畢業生來說,他們更傾向于繼續攻讀某一??频难芯可n程。印度每年約招收12,000名攻讀各個??品较虻尼t學研究生,其選拔考試同樣也以考查學生的知識為主,而不關注其技能和職業態度。雖然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印度醫學教育領域為了迎合社會的需求曾試圖進行課程改革,但是只有少數醫學院引入了新課程教學方法,而對技能的訓練和評價仍然不夠重視。

近二十年來,印度的醫學院迅速擴容,其結果之一是導致合格的醫學教師極度缺乏。盡管出于認證制度以及促進教師發展的考慮,每個醫學院都應當設立醫學教育研究機構,但事實并非如此。此外,印度醫學教育還存在多個方面的問題亟待改善:應當在全國范圍內逐步采用新型的課程教學和評估方式,并建立常規教師發展計劃;認證過程應當更為嚴格,在關注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應注重教育質量的考查;擴容速度應減緩以保證教育質量。

背景

印度的醫學系統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現代醫學系統”,即對抗治療醫學。另一類是“印度醫學系統”,也就是國際上所說的“補充、替代醫學”,它包括阿育吠陀醫學、尤那尼醫學、悉達醫學以及同類療法醫學。本文主要關注的是與“現代醫學系統”有關的本科醫學教育。

印度是世界上擁有醫學院數量最多的國家,共有醫學院271所,其中公立134所,私立137所,每年招收大約30,408名學生攻讀印度醫學本科(MBBS)課程。1980年,印度僅有112所醫學院;1994-1995年增至152所,招生數約12,249人。近二十年,醫學院數量急劇增加,私立醫學院從1995年的47所激增至2007年137所,而公立醫學院僅從109所增至134所。這些醫學院大多同時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少數醫學院僅招收研究生。印度國家知識委員會(NKC)工作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所有醫學院共可招收約12,000名各學科專業研究生,包括為期三年的住院醫師項目和為期兩年的學位項目兩種。此外,還為已完成研究生課程者開設了專業進修課程。

研究生醫學教育機構的認證主要由MCI進行,另外還有450所醫療相關機構經國家醫學考試委員會(NBE)認證,獲得各??频难芯可嘤柤白C書授予資格,這些證書與大學學位具同等效力。NBE于1975年由衛生部組織建立,目的是為了提供研究生考試及其評價機制的統一標準,目前進行54個??品较虻目荚嚥㈩C發“國家委員會證書(DNB)”。多年來,經認證的這些機構已培養出大量獲得DNB學位的醫生,但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許多機構的師資和教學設施仍然短缺。

1986年以來,印度已建成了6所衛生科學大學,以幫助醫學院校及專業醫療機構更好地進行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多學科專業教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是印度最高的政府機構,它負責所有高等教育機構相關標準的協調、確立和維護,以及考查各高等醫學教育機構是否可被授予大學同等地位。多年來,許多私立醫學院已獲得了自治權和學位授予權。

印度的醫療衛生保健及醫學教育

盡管每年印度都有大量的醫學生畢業,但是醫生資源仍然短缺。初級醫療保健的質量和效率也令人擔憂,許多初級保健中心甚至沒有醫生。整個印度的平均醫生-人口比約為1:1722,遠遠無法滿足國家衛生保健的需求。問題出在醫生的分布、可獲得醫療服務的途徑、醫療服務的實用性、公平性和費用等方面。以下問題尤為突出:

●很少有醫生愿意去邊遠地區執業,因此邊遠地區很難獲得醫療服務。

●大量醫生資源流向國外。

●??漆t師-全科醫師比不斷上升,導致初級衛生保健費用上升、有失公平。

●成本密集型的醫療方式比預防保健受到更多關注,這也從某個角度反映了公共衛生機構和公共衛生專業人員的缺乏。

●大部分衛生保健服務是自費的,健康保險覆蓋面很低。雖然印度的大城市中可以提供世界一流的醫療服務,但大多數家庭都無法負擔重大疾病的醫療費用。

無可否認,過去的幾十年里,印度國民的健康指標有顯著的改善,但在國內各地區的情況不盡相同。為了更長遠的改善人口健康,應當進一步完善衛生保健制度,同時提供預防保健和疾病治療服務。應關注醫學教育領域的問題,教學過程過于重視二三級醫院的醫療能力培養,而忽視了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的培訓。

醫學教育監管部門

印度的醫學教育監管部門是MCI,隸屬于衛生與家庭福利部,是在1934年基于印度醫學會法案而建立的。該法案最初于1933年頒布,已于2001年重新修訂。根據該法案最新條款(2008版),MCI的主要職能有:

●建立和維護本科及研究生醫學教育的統一標準。

●提供對印度本國或外國醫學機構醫療資格的相關審查標準。

●負責醫生的執業注冊。

●處理與他國醫師資格互認等雙邊事務。

醫學院必須經MCI認可才有資格辦學,而醫生也必須經MCI或NBE認證注冊才可以從事相關醫療活動。醫學本科、研究生以及亞??婆嘤栒n程的重大改革都要經MCI批準,包括教學設備、師資需求、評價方式等等。但MCI只提供寬泛的指導性建議,細節問題由各大學自主制定。

MCI對醫學院的資格認證大多關注其硬件資源、教職員數量等其他資源,而對課程教學和評價手段則不太重視。在認證過程中,MCI專家組也很少通過與教師、學生及病患交流互動來了解醫學院的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醫院的醫療情況。事實上,認證過程應當更為嚴謹,應當更多的關注教學質量而不僅僅是硬件條件。

根據印度國家教育政策標準,要把重點放在保證高等教育的質量上,UGC專門于1994年建立了一個新的自主管理機構,稱為國家認證和評估理事會(NAAC)。其職能是負責印度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包括自我評估和外部評估。評估過程包括提交自評報告及同行評議進行分級和認證。NAAC的認證有助于醫學機構對自身的強勢、弱勢、機遇和挑戰有清楚的認識,并為其今后的發展指明方向,鼓勵引入創新的教育學理論和方法。另一方面,NAAC也向社會提供了關于各醫學機構教育質量的可靠信息。值得注意的是,NAAC的注冊認證屬于自愿性的,已有3500所醫學機構經NAAC評估和認證。然而,很少有醫學院校要求得到NAAC的認證,產生該現象的原因有待探究。

印度醫學教育的私有化

印度相關法律規定,私立醫學機構必須為非盈利的組織,對招生和學費有嚴格的限制,并且必須得到衛生部和國家醫學委員會許可,經各聯邦醫學委員會認證后才能創辦,同時必須與大學掛鉤。

1950年以來,私立醫學院數量猛增。1970年到2004年期間,醫學院數量及招生數增長了約900%,其中公立醫學院僅增長了36%,而且新增私立醫學院主要集中于富裕地區,57%的新建醫學院集中分布在以下幾個邦內:馬哈拉施特拉、泰米爾納德、卡納塔克、安得拉、古吉拉特和喀拉拉,并且在這些地區醫學院錄取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邦,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正相反,在印度東北等地的某些邦卻連一所醫學院都沒有。聯邦醫學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新注冊的醫生中近75%集中分布在占全國人口50%的最健康和富有的邦和地區。

私立醫學教育的迅速擴張主要受兩個因素推動:公立醫學教育預算受到限制,對醫學機構的準入機制呈現更為開放和寬松的態勢。結果是教育產業化,興建新的醫學院成為一項可獲利的投資,但這一現象是印度各邦所共有的。對不同地區私立醫學教育呈現不同發展趨勢的可能解釋有:

●在經濟更發達的邦內,醫療服務和醫學教育市場更廣闊。隨著經濟的繁榮和中產階層民眾的增多,印度人更愿意花錢買教育。而醫學教育也正經歷一個范式的轉移——從利他主義轉向實用主義。

●由于各邦醫學院分布原本就存在差異,海外歸國的醫生更多地回到醫學院集中分布的地區,這也滿足了MCI對高質量師資的需求。

寬松的準入機制加之邦內較大的政治自主權也是導致這些地區醫學院數量過度增長的原因之一,而人頭費及高額學費已逐漸轉變為創收的渠道。事實上,私立醫學教育的影響遠不止這些,而是多方面的:

●醫生和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城市較農村地區多,這進一步加劇了衛生保健服務的不公平性。

●私立醫學院通常與私立醫院掛鉤,而私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與患者付出的費用相關,使得到私立醫院就診病患很少,造成醫學生缺少臨床學習機會。

●許多私立醫學院教學設施和設備不充足,學生、教師質量差,使得總體醫學教育質量下降。

●私立醫學院的驟增導致教師緊缺,從而形成了對教師的惡性競爭現象。為了達到MCI的師生比要求,應付檢查,許多私立醫學院甚至采取從其他學?!岸唐谄赣媒處煛钡姆绞?。

●缺乏訓練有素的人力資源亦影響了標準的制定,導致醫學教育缺少統一的國家標準。

誠然,應當肯定有些私立醫學院確實有較好的教學設施,并通過高薪及其他獎勵機制吸引高水平的教師,保證較高的學術水準,但實為少數??傮w上,為了保證醫學教育的質量,有必要對私立醫學院的非健康增長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得所有的醫學院都能達到政策部門所制定的最低標準。印度急需一份類似于1910年的Flexner報告以指明改革和重建醫學教育的方向。

醫學院的招生制度

醫學院招生對于印度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學生必須完成十二年的基礎教育并且在此期間修讀完物理、化學和生物,才有資格報考醫學院。醫學院選拔考試以多選題形式為主,除了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生錄取的一個依據之外,還要考慮學生自身的選擇以及所報考學校的招生名額。報考醫學院的少數民族學生屬于弱勢群體,因而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

公立醫學院的招生過程比較透明公正。至今為止,約85%的醫學院選拔考試采用邦內聯考試題;余下的15%則采用全國聯考試題,學生可任意報考別邦的醫學院。其學費主要以教學活動的成本費用為依據,由邦政府統一制定。相反,私立醫學院的招生政策則不那么公開,大多由學院內部決定。為了保證一定的收益,私立醫學院招生數必須達到一定的比例,并且這些學生的學費顯著高于公費生。對學生的選拔往往還將其在學費外給予學校的費用資助情況作為依據。此外,對于留學生,醫學院的學費也較高。

在印度,大多數醫學生本科畢業后傾向于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或從事臨床相關工作。學生必須完成為期一年的輪轉實習才有資格參加研究生選拔考試,考試也以多選題形式為主,競爭相當激烈,而且也需支付高額費用。

印度醫學院的這種選拔招生機制存在哪些問題呢?首先,醫學院選拔過程完全基于對理論知識的考查,而沒有關注學生的技能和態度。許多學生報考醫學院是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自身并沒有什么動機和專業精神,這種選拔機制完全忽略了此類問題。其次,缺乏初級醫療保健設施和設備使得本科畢業生中致力于攻讀研究生課程或是想要在城市就業的醫學生比例過高。研究生招生人數有限而報考人數多,再加上選拔考試只關注理論知識學習,導致絕大多數醫學生只知道應試,而輕視了實習階段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第三,由于醫學領域呈現高度專業化的趨勢,醫學畢業生普遍投入更多財力去接受專業訓練和臨床訓練,導致實際醫療過程成為成本密集型的服務,而不是可滿足社會需求的成本收益型服務。

本科教學及課程改革

印度醫學教育依然保持著傳統模式,其本科教育學制五年半。前兩年半為前臨床和臨床過渡時期,主要進行臨床相關基礎學科的課程學習;后兩年則主要進行臨床課程學習,隨后還有為期一年的輪轉實習。學生從第一年末就開始接觸臨床,主要形式為各臨床大科見習。教學評估和考核方面,印度醫學教育也使用傳統模式,包括論述題、簡答題、多選題等考試形式,主要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而缺乏對技能以及專業溝通能力的考查。

醫學生的課程學習十分繁重,教學形式為專家授課,不重視基礎與臨床的結合,學生必須自行將相關知識融會貫通并應用到實際病患治療過程中去。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的學業負擔越來越重。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間,進行課程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印度政府出臺相關文件明確提出為了進一步適應國家衛生保健需求,應對醫學教育進行改革和重新定位,此外,多項研究也指出醫學課程存在的問題。WHO-SEARO的印度醫學教育改革研究項目組織建立了各醫學教育機構的聯盟,囊括了各學科的教師和專家。這些機構共同進行調研,建立數據庫,了解社會需求,并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擬定相關文件。研究表明醫學教學和評估現狀與健康/疾病模式不相符,建議對MBBS核心課程作明確界定,哪些是學生必修的,哪些是值得學習但并非重點的等等。同時強調引入整合式教學,加強技能學習,重視行為與溝通技能、管理能力、健康經濟以及醫學倫理方面的內容,并使評估過程更客觀全面,重視能力的考查。這些內容均被納入了MCI的課程修訂計劃中。近期,衛生部還根據“國家鄉村衛生任務(NRHM)”啟動了一個課程調整計劃,NRHM是印度政府于2005年引入的,旨在使醫學教育更適合國家的需要。

其他課程改革還包括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整合式教學,引入改良的PBL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學手段(比如信息技術)以及學生評價工具等等。有些醫學院還引入了綜合實習項目、社區教學項目以及醫學倫理學課程,但這類醫學院所占比例很小,并且這些課程缺乏統一的規范??傮w上,在大多數醫學院中,課程改革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在過去的數年中,醫學教育的全球化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從整個印度范圍來看這方面的努力仍處于起步階段,除了需要MCI制定大方針和政策,還需要各機構多方合作,落實相關新舉措。醫學教育的全球化使更多留學生來到印度,同時也使更多印度醫學畢業生流向世界各地,因此有必要審慎采用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并針對當地的衛生保健需求做適當調整。

對于醫學教師資源緊缺的狀況,應注意在全國范圍內共同協調資源,促進公/私立醫療機構的合作,廣泛使用信息技術共享資源。這正是改善基本標準并制定全國醫學教育質量統一標準所迫切需要的。

實習

輪轉實習是醫學生必須參加的重要培訓過程。在這段時間內,學生有機會直接參與醫療過程,訓練操作技能,并參加為期三個月的社區培訓。輪轉過程中或實習結束后沒有正式的考核。令人擔憂的是,近幾年實習逐漸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和價值,因為醫學本科畢業生大多使用這段時間來準備研究生入學考試,即依然把關注重點放在理論知識學習上,忽略了技能培訓。如何有效利用實習階段來提高學生的能力是眾多醫學教育者關注的問題。

教師發展

促進醫學教育發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重視教師發展,這不僅僅是一項成本效益型的干預手段,更是將醫學教育與國家衛生保健需求相聯系的長期策略。正如事實所見,過去二十年間醫學院急劇的擴容導致教師資源短缺,并由此帶來一系列教育質量問題。因此,為了保證教育質量,非常需要引進大量受過良好培訓的教師。另外,對現存教師的培訓也很少,培訓質量亦缺乏保障。根據MCI提出的本科醫學課程改革方案,各醫學院必須成立醫學教育研究部門,幫助教師掌握新的教學手段,適應醫學教育發展新趨勢。

印度醫學教育領域的教師培訓最早開始于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衛生部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幫助下,于1976年在賈瓦的醫學教育研究所(JIPMER)建成了第一個國家教師培訓中心(NTTC) 。以后另三所類似的培訓中心陸續建成,開設的培訓課程旨在提高教師對理論和實踐綜合教學的認識,并積極促成醫學教育研究部門的建成。1989年,醫學教育技術中心(CMET)在新德里落成。此外,英國鄧迪技術學院和鄧迪大學的醫學教育中心對印度早期教師培訓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997年后,公/私立醫學院中的醫學教育研究部門顯著增多,這可能主要是由于MCI出臺了醫學教育指導性文件。印度的三所健康科學大學(卡納塔克、泰米爾納德和馬哈拉施特拉大學)建立了課程發展研究部門,通過提供經費和人力資源來支持醫學教育研究部的工作。馬哈拉施特拉健康科學大學(MUHS)近期成立了醫學教育系,獨立聘請教職人員。但并非所有的醫學教育研究部門都切實地發揮了作用,這些部門的成立也并非代表教師發展已步入正軌。

過去五年間,印度的醫學教師發展一直受到美國國際醫學教育研究發展委員會(FAIMER)的支持。FAIMER是美國ECFMG的一個非營利組織,旨在支持促進全球醫學教育和衛生保健發展的研究項目,并建立全球網絡以加強各國醫學教育研究者之間的聯系。FAIMER在印度共協助三家地區教育機構發展醫學教育,這三家機構分別是在孟買的KEM&GSMC,盧迪亞納的基督教醫學院,印拜陀的PSG醫學科學研究中心。

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教師認識到了接受培訓的必要性。近期舉辦的主題為“提高醫學教育地位”的全國醫學教育會議(NCME2007)受到多方關注,來自全國各地100多位醫學教育專家出席了會議。會議就各醫學教育研究機構的長期合作以及教師發展創新經驗的共享達成了一致,并草擬了相關的建議和計劃。主要內容有:

●政府對教師發展要予以大力支持。

●建立三級培訓架構進一步發展醫學教育(由各醫學院醫學教育研究部門組織的基礎培訓,區域層面的領導能力、管理技能等進階培訓,以及國家層面的醫學教育證書、學位培訓)。

●新聘教師必須參與教師培訓。

●醫學教育學術研究與教師專業進修掛鉤。這將成為醫學教育發展的堅實基礎,并有助于引起決策者對醫學教育的關注,提高知名度。

總結

印度醫學教育仍然面臨眾多挑戰:大多數醫學院培養出的醫學畢業生往往欠缺必需的技能和知識,無法滿足印度本土對衛生保健人力的需求。因此,大量醫學本科畢業生為了就業不得不耗費時間和精力攻讀研究生課程。另一方面,教師人力短缺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必須采取措施鼓勵教師參加培訓,提高學術水平,并將之與教師選拔和升職掛鉤,以保證教學質量。

(汪青 審校,責任編輯:趙友良)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簡介:周瑩,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碩士研究生。

口腔醫學之醫學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當今社會,人們對醫學教育越來越重視,而在醫學教育中融入醫學人文精神是整個醫學發展的總體趨勢。老百姓對醫學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還要積累大量的人文教育素材。只有將這兩者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并且建立科學合理的醫學人文指導大綱以及考核的制度,將人文精神引入臨床醫學,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把醫學人文精神融入進臨床醫學中去,最終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臨床醫學;醫學人文精神;探討

引言: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意義上的生物醫學模式也已經向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進行轉變。老百姓對醫療衛生體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務人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醫學專業技能,還要具備過硬的醫學人文素質,達到“德才兼備”,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保證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并對現代醫學的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醫學人文精神

醫學人文精神廣泛地存在于各個醫學實踐中。而臨床醫學又是醫學人文精神滲透最集中的醫學實踐領域。醫學人文精神要與醫學實踐相結合,指的就是在醫學實踐中要注重人性化。醫學人文的主要特點表現在它的踐履性和非實體性。踐履性就是說只要在醫學踏足過的地方,就要表現出對人的關懷,并保證它在醫學實踐中體現出人性,醫學人文的非實體性是說它并不存在具體的功利通途。

1、在臨床醫學中融入醫學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我國社會的發展與醫學的進步,都要求醫務人員既要精通專業的醫學知識,又要具備良好的醫學人文精神,并將兩者充分融合,共同發展,才能讓醫學人文的力量在臨床醫學中使醫務人員實現自身的生命和職業價值。同時,我們的醫務人員不單單只是維護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還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負責。因此沒有好的醫學人文精神,未來的醫務人員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2、在臨床醫學中融入醫學人文精神可以改變醫療思想

現代社會的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就是現代醫學人性的冷漠導致的。針對這種現象,必須要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醫療思想。醫務人員不僅要重視患者身體上出現的病變,幫他們消除痛苦,還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在一定時機為患者提供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來減輕患者的痛苦。運用先進的醫學技術和手段來對患者進行身體治療,其中也要正確的處理好醫療過程中的倫理社會問題,用以維護患者的基本權益。

二、醫學人文精神融入進臨床醫學中的實踐

1、基本的人文關懷要從望聞問切入手

望聞問切是醫療工作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表現醫務人員溝通能力的最佳途徑?;颊邅砭驮\不僅僅只是想緩解身體上的疼痛,還想從醫生這里得到寬慰,減輕心理負擔。如果醫生在詢問病情的時候,不重視患者的陳述,查體簡單,或者不為患者答疑解難等,都會使患者產生不受尊重的感覺。而且如果沒有仔細詢問患病的細節,也有可能對以后的治療產生影響。所以,醫生的語言、行為要使患者感到親切,使患者心情放松,能夠更好地與醫生進行溝通,改善醫患關系。

2、要尊重和維護患者的權益,做到換位思考

尊重患者的隱私,維護患者的基本權益,這是當代社會每一個醫生的基本共識。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想”和“做”之間不一定對等,這就要求醫生常常要換位思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真正意義上的維護好患者的基本權益,尊重他們的隱私,避免因為隱私泄露而產生心理負擔,進而影響到以后的治療。

3、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完善病歷書寫

“見病不見人,懂病不懂人,治病不治人”的現象普遍存在于我國目前的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中。為改善這種情況,應該建議醫生不要單單撰寫常規的病歷,還要時刻并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以及生活狀態,以此來書寫人文病歷,學生從這個過程中用心感受、感悟生命,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是很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醫生在書寫病歷時,應該重視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書寫,并保證病歷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為患者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據,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

4、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現如今,醫療的技術和手段越來越豐富,可供醫生選擇的治療方案也層出不窮,所以,怎樣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就變得尤為重要。在進行治療方案的選擇時,醫生一方面要考慮到治療的效果,另一方面還要顧及到患者本身的經濟實力。做到既不會使疾病得到進一步發展,也不會過度的進行治療,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在治療階段,應該盡可能地減少醫療技術對患者機體的副作用和損傷,并且不濫用高新技術。這大大體現了一個醫生的責任心和醫德。

三、結語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類探索這個世界的主要觀念。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醫學的科學精神,使得醫學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而往往忽視了醫學人文精神對整個醫學領域的影響。由于醫學人文精神的衰落,醫患沖突、醫學倫理等問題也層出不窮。因此,在臨床醫學中重視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不斷提高臨床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才能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蘭英,劉敏,張媛媛等.臨床醫學專業人文精神教育誤區探析[J].醫學與哲學,2014,35(9):78-79,83.

[2]任華玉,樸金花,孫福川等.臨床醫學中人文精神再激活的機制倡——兼論知情同意實現中醫學人文精神的困境及其突圍[J].醫學與哲學,2013,34(21):30-33.

[3]鄭國慶,張金鐘.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與和諧醫患關系[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0,26(3):230-232.

[4]葉穩安,劉俊榮,周智美等.廣東省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方式調查與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4,(13):79-81.

[5]俞水香,佟曉露,郭艷艷等.對臨床實踐中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4(1):46-48.

[6]金鑫.切實重視臨床醫學中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和彰顯[J].經濟研究導刊,2012,(19):128-130,139.

口腔醫學之醫學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2016年,衛計委正式發布??漆t師培訓相關指導文件,我國??漆t師培訓開始走上正規化道路,但目前仍然存在制度不完善、缺乏相關配套措施以及相關政策措施難以完全施行等問題,因此積極完善制度規章、細化相關條例,完善相關配套措施以及加強對??漆t師培訓工作的監管對我國??漆t師制度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漆t師;培訓制度;完善措施

2016年1月,國家衛計委、教育部、人社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漆t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在一些??崎_展??漆t師規范化培訓,初步為建立??漆t師培訓制度提前打下基礎,并在2020年形成相對完善的??漆t師規范化培訓的一套管理體系,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一起構成完整的畢業后教育制度。2017年,衛計委正式公示了全國首批??漆t師培訓基地,其中包括各省市自治區人民醫院、解放軍醫院和各大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包含神經外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和心血管病學等重點科室。

1.醫師培訓相關概念

1.1??漆t師。

??漆t師是高等醫學院校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并取得了執業醫師資格,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獲得某??漆t師資格注冊的臨床醫師。一般分為兩類即普通??漆t師和亞??漆t師。

1.2??漆t師培訓。

??漆t師培訓是醫學院校畢業生通過個人申請,??漆t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擇優錄取后以住院醫師的身份接受統一的專業性規范化培訓,提升醫學生醫學素質修養,提高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水平。培訓對象為完成住院醫師培訓取得住院醫師規培證書,將要從事相關臨床工作的醫師、擁有中級或以上醫學專業技術水平自愿參加??漆t師培訓的醫師以及醫學博士學位研究生。

??漆t師培訓內容主要有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臨床技能培訓、外語以及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考核方式分為日??剖铱己?、階段考核以及培訓基地組織的統一考核。??漆t師培訓基地的認定有嚴格的標準,而??漆t師的培訓也一定要在國家認定的培訓基地中,而且具有嚴格的時間和規范要求。普通??漆t師培訓時長為三年,按照要求在相關二級學科內輪轉;而亞??漆t師培訓時長約1—4年左右,在三級學科內進行臨床學習。

2.國內外??漆t師培訓現狀

2.1國外??漆t師培訓。

美國醫學生在畢業拿到醫學博士學位后自愿申請參加住院醫師培訓,第一年完成培訓后可以參加醫師執業考試,通過考試獲得醫師執照后開始參加??漆t師培訓,時長為期三到五年不等,考核合格后授予??漆t師資格證書。隨后,可自愿申請參加亞??漆t師培訓,一般時長為2—3年,結束后通過考試可獲得亞??漆t師資格證書。美國的??漆t師培訓內容包括醫學知識、臨床技能、職業化程度等,并且通過??坪蛠唽?频膭澐质贯t師培訓更加專業化。

英國醫學生通過兩年基礎醫學課程學習和三年臨床醫學教育,畢業時授予醫學學士學位。畢業后接受兩年的基礎訓練,掌握最基礎的核心臨床技能以及臨床診療能力;隨后醫學生要接受??漆t師培訓,其中包括全科醫師培訓和??漆t師培訓。全科醫師培訓為期三年,期間醫學生在各大醫院進行科室輪轉并在社區參與社區醫療服務;??漆t師培訓分為初級與高級,不同專業培訓年限不等,初級培訓在選定科室??戚嗈D,高級培訓進一步提升臨床技能水平與臨床思維能力【2】。在經過嚴格的初級與高級培訓考核后,醫學生可獲得??漆t師培訓合格證書,注冊成為??漆t師。

德國的??漆t師培訓屬于畢業后醫學教育,培訓時間長,一般需五年以上才能完成;培訓內容多,包括醫學理論知識、臨床技能、醫學思維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訓者在通過綜合理論知識以及臨床技能的考核后,國家醫師委員頒發??漆t師畢業證書。德國的??漆t師培訓有相當規范的行業標準,在整個醫師行業內,醫師的準入與考核、相關制度的制定與實施都有統一的標準;課程成績、資格證書在全國范圍內都能得到認可。德國醫師法案將??漆t師培訓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定義,并制定了相當完善的配套措施來保障??漆t師培訓制度的實施。

法國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分別進行為期2年和4年的醫學基礎教育,第三個階段醫學生在經歷2-3年的全科醫師培訓,通過考核后被授予全科醫學博士學位和全科醫師證書;經過4-5年的專業醫學培養,考核合格后則被授予??漆t學博士學位和??漆t師證書。

2.2我國??漆t師培訓。

我國??漆t師培訓起步晚,缺乏完善的制度體系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2004年,我國開展??漆t師培訓與準入制度的相關研究課題,在北京開始??漆t師培養的試點工作,初步提出??坪蛠唽?频呐嘤枠藴?、準入制度以及考核機制等,為我國后來的??漆t師培訓制度的正式確立奠定了基礎。2006年,衛生部出臺了《衛生部??漆t師培訓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正式確立了??漆t師培養模式,并進一步區別了普通??漆t師培訓與亞??漆t師培訓標準。2013年以來,衛計委相繼出臺了相關指導文件,將住院醫師/??漆t師規范化培訓與醫學院校醫學生培養相結合,聯系實際,摸索出醫師培養的新模式,即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相結合、??漆t師規范化培訓與臨床醫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培養相結合。

我國??漆t師規范化培訓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首先,??漆t師培訓基地不足,由于??苹剡x取的標準嚴格,因此衛計委公布的各省市地區??婆嘤柣財盗繕O少,無法滿足??漆t師培訓工作的需求;其次,缺乏全國統一的質量標準,同一地區不同培訓基地之間培訓能力、準入與考核標準存在差異,臨床各??茘徫坏尼t師素質和水平在不同地區、不同醫院之間存在差距,??漆t師考核結果無法再全國范圍內得到認可;然后,缺乏相關的管理制度、科學的培養體系以及相關配套措施,都給??漆t師培養工作過帶來了阻力;最后,規培人員在接受培訓時,其福利待遇無法得到保證,各方面壓力巨大,所以醫師參加??埔幣嗟囊庠覆桓?,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漆t師培訓制度的發展。

3.我國??漆t師培訓制度存在的問題

3.1制度不完善。

我國??漆t師培訓起步晚,發展緩慢,目前尚沒有一套成熟的相關制度體系與組織管理機構。北京、上海都已作為試點先后開展了??漆t師培訓工作:北京試點將醫學生納入培訓基地,進行統一??婆嘤柵c考核,并開展??漆t師培訓制度假話與實施的相關課題;上海將??漆t師培訓制度與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相結合,實現規培與學位教育的有效銜接。但二者都沒有統一的??漆t師規培的準入與考核制度、組織管理體系以及培養機制。最新出臺的文件表明我國??漆t師培訓的對象要求為已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的醫師、具有中級及以上醫學專業技術資格醫師或臨床醫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但具體涉及各專業、各技術等級對于醫師的要求以及相關醫學博士培養的要求卻沒有詳細的說明。有關??漆t師培訓的考核沒有統一的標準與方式,仍然沿襲傳統的理論考核、技能考核與科室考核,但是對于不同等級的培訓人員、不同層次的培訓人員卻沒有各自適用的統一的考核標準。當前,我國住院醫師規培考核合格后由培訓基地頒發統一的規培證書,但??漆t師規培沒有統一的考核機制,考核合格后也沒有相關部門授予的統一認證的資格證書,各地區各基地培訓結果互不認可。??漆t師培訓缺乏完善的培養與管理制度,在一定條件下混同于當前的住院醫師規培,無論是師資團隊還是管理模式無法完全適用于??漆t師培訓,在一定條件下降低了??漆t師的培訓質量。

3.2缺乏相關配套措施。

??漆t師培訓涉及人事、學位以及組織管理等各方面,目前我國仍然缺乏??漆t師培訓的相關配套措施。??漆t師培訓由中國醫師協會負責,同時涉及各基地人員的選取、培訓團隊的選拔以及相關負責人的安排,參與人員眾多,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各基地學員通過自愿報名為主,基地擇優錄取,但今年我國七萬多名醫師只有千人左右的名額,基地人員的選取尤為困難;教師隊伍的選擇往往與住院醫師規培教師團隊相重合,無法迎合??铺厣?;缺乏獨立的負責人,由相關科室工作人員監管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上海試點將??漆t師培訓與臨床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培養相結合,采取“單雙證”的形式為完成??漆t師培訓的人員授予一定的學歷證明,即“單證”以同等學力獲得博士學位證書,“雙證”直接以博士學位研究生身份進行學習與【4】。但不同學制下,針對???、本科、研究生沒有相應針對性的教育模式和培訓體系,由“單證”模式向“雙證”模式的轉變也存在諸多影響因素。同時,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分別需要進行為期33、24和12個月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再加上2-4年的??漆t師培訓存在耗費時間長,培訓內容重復和生活成本等問題。??漆t師的培訓由中國醫師協會主管,衛計委、教育部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等各部門參與,各地區衛生部門和培訓基地進行管理,缺乏統一的負責機構。

3.3實施難度大。

我國??漆t師培訓雖然以試點的形式在各地區相繼開展,但具體的實施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漆t師培訓由中國醫師協會主管,衛計委、教育部等多部門共同參與,各部門之間相互合作但多部門的合作使得工作量增大,工作效率低,同時各部門之間培養制度銜接不暢為??漆t師培訓的開展帶來阻礙。培訓基地的選取要求嚴格、各地區之間沒有統一的標準,培訓基地的層次等級也不同,因此培訓人員的培訓質量不一。今年,我國??婆嘤柲壳伴_展了神經外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和心血管病學3個試點???,各省市基地招收培訓人員約千人左右,遠遠無法滿足培訓人員需求。培訓人員的招收以自愿申請為原則,而在進行培訓時培訓人員與院內人員無法享受同等待遇,且??漆t師培訓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進修或其他形式的繼續教育,因此醫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足,培訓工作難以開展。

4.建議

4.1完善制度。

2016年,衛計委等多部門發布了《關于開展??漆t師規范化培訓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其中對??漆t師培訓的主要任務、組織管理以及相關保障措施做出了要求,但缺乏具體的相關條例。首先,完善??漆t師培訓準入與考核制度,建立統一的質量標準,統一的人員準入標準、人員培訓標準、人員考核標準和基地認可標準,各地區各等級培訓基地培訓質量達到統一水平,互相認可。

4.2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漆t師培訓工作的開展要做好相關配套措施,包括基地建設、經費保障、人事安排以及相關學位教育對接。首先,做好基地選拔與建設,保障經費充足,做好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人員保障工作;同時,做好人事安排工作。在培訓基地設立獨立的培訓管理機構,將住院醫師規培與??漆t師培訓一起管理,由獨立人員負責;在各地區設立獨立的機構,安排相關負責人處理監管各基地的培訓工作,負責人要能夠理解醫療政策,把握發展方向結合當前實際能夠上通下達,良好的促進??漆t師培訓的發展;對于培訓教師團隊的選取要區別于住院醫師規培,聯系??铺攸c,選取合適的老師,創建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4.3加大執行力度,加強監管。

在制定詳細的??漆t師培訓相關規章制度的基礎下,加大對相關條例的執行力度,加強過程的監管與結果的把控。首先,對于培訓基地的選取制定規范化的要求,基地的規模、等級、師資力量以及醫療水平等多方面要嚴格考核,提升規培基地選拔準入要求,加強對已入選基地定期與不定時的抽檢與考核,對于不達標的醫院或醫療單位取消其規培基地入選資格;同時,加強對培訓老師的選拔與考核,區別于住院醫師規培老師的選取,著重帶教老師的??颇芰?,突出??铺厣?,并將其與帶教老師的績效考核和職稱評選相掛鉤。通過統一標準來提升各地區之間??漆t師培訓質量,強化培訓結果的認可度。其次,增加??圃圏c,擴大??婆嘤柮~,目前我國開展了三個??圃圏c,全國范圍內招收約千人,無法滿足當前的醫療發展需求與醫師培訓需求,針對我國當前兒科與婦產科醫師的需求量無法得到滿足這一現狀,開展相關試點,培訓兒科與婦產科??漆t師,提升醫師水平。然后,嚴格落實相關人員薪酬福利制度,委培基地、培訓基地與培訓人員簽訂培訓協議,對于??婆嘤柸藛T按照專業技術等級給予一定的補貼,實現工資水平與院內人員同工同酬,區別于普通繼教人員和三生,保障培訓人員的生活標準。

口腔醫學之醫學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青島農業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9)

摘 要:在動物醫學中,實習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在實習中學生能夠將理論結合實踐,將知識融會貫通。動物醫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社會發展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結合動物醫學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具體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改善,從而促進動物醫學實踐教學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動物醫學;實習;改革

在動物醫學專業中,沒有實踐教學該專業就形同虛設,因此重視動物醫學專業的實習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實習環節中,通過臨床實習才能夠將日常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的應用到實際中,可以幫助學生對動物醫學有一個系統性的了解,對于很多知識能夠更加深入的進行了解。

一、實習對動物醫學教學的意義

(一)完善教學環節

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其中的獸醫內科學也是需要大量的實踐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質也是有著極大的幫助。在教學環節中,大量的理論課程充斥著大學生的課堂時間,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習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很多重點高校中的動物醫學院都是十分注重實踐環節,將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看做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實習基地對于實習環節有著重要的影響,很多醫學高校都有著自己的實習基地,像大型的畜牧養殖企業、寵物醫院等,在實習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生進行實踐,同時還有一些一流的教師來進行輔導,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進行講解。通常教師在進行講解動物疾病的時候都是從概念入手,然后將一些癥狀來對學生們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比較簡單,學生也是比較容易接受,但是畢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對其自我吸收有著一定的阻礙。而在實習中,學生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他們可以自我去尋找疾病產生的原因,然后自己尋找解決疾病的方法,學習效率大大提高,這樣對教學環節也是一種極大的完善。

(二)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同時也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如何將眾多的知識點融匯貫通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關鍵之一,在臨床實習中,學生想要做好臨床工作就要對一些基礎知識所熟悉,很多學科的交叉讓學生需要將相關的基礎知識都熟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臨床實習成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改變學習態度,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學生的積極性也是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臨床實習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也會感覺到日常所學的知識點之間的相關性,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更加努力。

在動物醫學臨床實習中,學生會切實感受到實際工作中的困難,對自己在平時學習中的疏忽感到后悔,這樣對其積極性的提高也是有著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通過實習,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在以后工作中也會應付自如,為從事的專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在動物醫學 實習中,學生是主體,但是絕不是唯一的主體,教師在動物醫學 實習中也是需要發揮重要的作用,進行一次完整的動物實習,需要多名教師進行輪換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指導教師需要根據實習地點的具體情況來做出針對性的計劃,這就需要指導教師具有豐富的實習經驗,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需要為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保證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對出現的問題應付自如。在指導學生進行動物醫學實習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與相關企業單位進行溝通,對一些業務進行接洽,這樣對于教師的業務能力也是有著一定的提高,從而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二、動物醫學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習內容陳舊

動物醫學實習是對基礎知識的強化,同時拓展同學們的思維和動手能力,總體思路是將一些陳舊的實習內容剔除,結合當前的形勢,將企業生產與科學研究相結合,這樣才能將發揮實習的作用。但是在很多動物醫學專業和學校中,實習大多是以一些家畜疾病發生規律為研究對象,很少涉及寵物治療,在一些經濟動物和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實習更是少之又少,延續傳統的教學內容是無法培養真正的人才的,現在高校很多是因為資金的問題,開設實習的地點和環境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像一些特殊診斷技術X線檢查、超聲波檢查等都無法提供,實習過程中也是很少接觸到一些當前流行的疾病,導致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

(二)教學環節孤立,手段單一

動物醫學實習就是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對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入了解,在動物醫學實習中也是提高學生對課程興趣的關鍵。但是在實際實習過程中,高校會因為教學大綱、經費以及課時等原因,將動物醫學實習和其他相關教學活動分割開來,彼此之間缺少了關聯性,就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很難培養連續性思維。

現在是信息時代,很多多媒體技術在動物醫學理論教學中被應用,但是在動物醫學實習中,還是應用傳統教學方式較多,多媒體技術在實習過程中很少見到。通常都是教師在實習教學環節中,占據著主體地位,填鴨式教學讓學生感到無趣,很多應有的臨床實習經驗都是無法親身體會,這樣就導致學生很難理解一些動物疾病的發病規律和機制。但是如果配合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實習中聽覺、視覺一起感受,效果就會大大提高,現在在動物醫學實習過程中,手段單一是阻礙實習質量的原因之一。

(三)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無論哪種教學,教學模式都是根據教學目標而制定的,而教學目標是根據當前社會需要來進行改變的,就動物醫學專業而言,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動物醫學基礎理論,掌握基本技能,能夠在相應的獸醫部門、動物醫療單位以及一些與動物醫學相關的地方進行工作的人才。但是,從目前各大動物醫學專業的學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多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實習中負責講解,學生則負責傾聽,然后才讓學生進行實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扮演的只是服從者的角色,沒有主動性,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實習中逐漸的喪失興趣。而且實習環節中,大多以驗證為主要教學方式,很少有學生自主思考的問題,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發揮,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幾乎沒有,久而久之,動物醫學實習就形同虛設,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成績考核標準松散

成績考核部分是教師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了解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實際實習過程中,經常出現學生所提交的實習報告都是千篇一律的,教師會根據實習報告來給定學生分數。雖然學生給出了實習報告,但是大多是抄襲同學的,以至于在畢業的時候仍然對很多動物診斷檢查的原理和相關的操作技能不熟悉,以此看來,在很多高校中,動物醫學實習就是一種形式,教師對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很好的把握,同時對于教師而言,自身的素質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三、動物醫學實習改革措施

(一)充分認識動物醫學實習的重要性

動物醫學專業應該屬于農業科學范疇,對實踐能力要求極高,學生需要通過教師的指導來親手實踐,對實習過程中的感受進行總結,與理論教學相比較,更加的直觀,創新性十足,同時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是極高的,這些是理論教學所無法代替的??梢哉f如果高校沒有合理的動物醫學實習模式,對于人才的培養是有著極大阻礙的,因此,高校首先應該對動物醫學的實習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肯定其在動物醫學教學環節中的重要地位。這樣才能為動物醫學人才的培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改革教學內容,導入臨床教學案例

在社會經濟急速發展的前提下,很多寵物逐漸走進家家戶戶,這也對我國醫科高校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動物醫學專業中,應該更多的向寵物醫學方面發展,專家應該根據社會的發展制定一些新的教學內容,尤其是在動物醫學實習環節,應該增加一些與時代發展相契合的內容,重新制定臨床實習大綱,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案例教學在動物醫學實習環節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將臨床中的一些實際案例來情景再現給學生,讓他們運用所學的基礎的知識,靈活運用,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分析,最終通過大家的努力來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樣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給予了學生發揮的空間,其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在臨床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應該由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教師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將實習與學生就業相結合

對學生進行動物醫學實習的目的是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因此高??梢詫⒁恍┫嚓P企業單位與實習相結合,將學生提前派遣到單位中進行實習,一方面能夠對單位的環境盡快熟悉,另一方面可以對自己能否適應該單位的工作有著一個充分的了解,用人單位也會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對其進行考察,擇優錄取,學生會更加認真的對待動物醫學實習,從中學習一些經驗,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重新制定考核評定機制

成績是衡量學生在實習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動物醫學實習改革中,對考核評定機制的重新制定也是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應該以操作性強、應用廣泛、知識性全面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核,可以讓學生進行現場考核,改變以往提交一份實習報告就完成實習內容的制度,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掌握技術。因此,對動物醫學實習考核的標準應該更加的多元、科學、實用。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高校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其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的動物醫學事業的發展輸送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松,劉永華.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2(6).

[2]李燕.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J].才智,2015(18).

[3]薛劍.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3(4).

基金項目: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項目,項目編號:XYX2014008。

作者簡介:畢可東(1957-),男,漢族,山東青島,本科,教授,研究方向:臨床獸醫學。

通訊作者:鄒明(1974-),男,漢族,山東青島,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基礎獸醫學。

口腔醫學之醫學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隨著通用英語向學術英語的轉型,且英語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特點。醫學人文英語課程的開設在“新醫科”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充分分析醫學人文英語課程傳統教學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醫學類院校的自身特點,探索OBE 理念在醫學人文英語課程建設中的應用,為推進專業融合和課程建設、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OBE教學理念;醫學人文英語;人文素養;教學探索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當下醫學教學模式的轉變也為醫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僅僅重視傳統醫學理論以及技能訓練的教學,同樣應當高度重視醫學人文教學的培養。

1、OBE教學理念的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重要性

OBE教學理念是一種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一種新型教學理念,以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創建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對對學生的教育來保障學生能夠收獲良好的叫教學成果。醫學人文英語課程的開設主要針對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人文屬性,充分結合醫學行業人文教育的特點對課文進行選編,課程教學過程中涵蓋了社會相關醫學領域的熱點問題。在以往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多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教學,教學內容十分繁雜和枯燥,教學方式過于單調,教學評價手段十分單一,這樣的弊端確實存在并對教學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20世紀初,“以教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1]。因此,開展基于OBE理念的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尤為必要。

2、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的優勢

在開展醫學人文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師的要求,學生需要對實際生活中的醫學案例進行查閱,對現象進行調查,分析原因,在課堂上將自己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和剖析,結合小組進行辯論[2]。教師可以采用各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會逐漸向思索辨析的方向轉變,將更多的醫學精神轉化為道德品質,進而對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行規范,從而實現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目標。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用促學的教學模式,在不斷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保障學生的人文素養得以充分提升[3]。

3、OBE教學理念下反向設計醫學人文英語課程

3.1定制教學目標。OBE教學理念中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更加重視,以學生的素質培養、能力以及知識等多方面的內容為基本的教學目標[4]。因此,在開展醫學人文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轉變以往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知識的記憶與積累的教學目標,向著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設定教學目標的方向轉變,保障能夠在系統并完整地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醫學人文英語課程中的知識內容在實際生活以及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應用,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以及人文素養得以充分的提升。

3.2優化教學內容。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的根本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更為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道德風尚以及人文素養[5]?,F階段,我國還有很多高校對于醫學生人文素質的教師十分忽視。我們要清晰的意識到,人文素養的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耳融目染,長期累積的過程,要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

3.3更新教學方式。OBE教學理念中,對學生的個體發展更加重視,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在開展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大多醫學院校采用小班化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總體而言是對整個課堂教學的宏觀把控,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探索。在整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融入課堂中,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的主動性。這與OBE教學理念中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是契合的。

3.4構建評價機制。OBE 教學理念對于過程的考核更加重視,應當充分結合醫學人文英語學科的特點,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梢圆捎谜n堂展示、小組討論以及隨堂測驗的方式檢測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論文與社會實踐,以此對學生實踐環節進行有效的考核;通過終結性考試來評價學生在醫學人文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果。

結語:基于OBE理念的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教學不僅能夠促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落實醫學人文教育,同時還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各個課程相孤立的教學現狀,保障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充分提升,及時吸收國際上先進的理念,形成高尚的醫學修養,為學生正確應用醫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迪.“以學為中心”教育理念下翻轉課堂在成人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7(5):68-70.

[2]岳金霞,吳瓊. OBE理論視角下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9,(5):90-94.

[3]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論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8):47-51.

[4]謝鵬,刁恩杰.基于OBE理念下食品營養學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的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8,(10):95-98.

作者簡介:吳迪(1987-),男,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態語言學。

基金項目:2020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基于OBE理念的中醫藥院校醫學人文英語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GJB1320347);2021年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2021D015)2021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詮釋學視角下的中醫藥院校三位一體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GJB1421325);第十批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教學之星大賽驅動下大學英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ZGWYJYJJ10B051);黑龍江省外語教育學術交流基地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T2020003);黑龍江大學2021年研究生創新科研資金項目(YJSCX2021-022HLJU)。

上一篇:電視經濟專題片探討論文范文下一篇:高中生學習英語寫作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