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民辦本科法學論文范文

2023-09-24

民辦本科法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以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管理為切入點,提出應當在遵循高等教育普遍規律的前提下,結合民辦本科院校的特征,以彰顯民辦本科院校管理理念為原則,構建適應地方和學校發展的教學理念,形成多層次動態性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

【關鍵詞】民辦本科院校    教學    運行機制

民辦本科院校作為我國本科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改革與管理一直相對滯后,本文深入研究了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結合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的特點與內容,積極探索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

一、相關概念的闡釋

本文主要對民辦本科院校和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兩個基礎概念進行界定。民辦本科院校,是相對于教育部直屬的高等本科院校而言的,指的是省屬高等本科院校,也包括省屬普通大學下設的二級本科學院。

教學管理運行機制是學校教育管理系統中的主要部分,與教學管理環境、教學管理規律等密切相關,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標,在某種教育管理思想指導和影響下,通過一定的教學組織機構,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和使用,科學規范地安排教學活動,以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民辦本科院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具體而言,教學管理運營機制主要包括三個部分:決策機制、組織機制和調控機制。目前我國民辦本科高校的教學管理很不健全,存在許多問題。

(一)決策機制層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我國的民辦本科院校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無法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第二,民辦本科院校缺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許多民辦本科院校沒有認識到人性教育的重要性,缺乏管理的人性化;同時,許多民辦本科院校往往忽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第三,民辦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不合理,培養目標不明確,造成教學資源的短缺,影響了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效果。第四,民辦本科院校缺乏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目前,許多民辦本科院校存在教學計劃的不確定性,大多是照搬其他院校的培養模式,缺乏自身的特色。

(二)組織機制層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行政主導型的教學管理意識阻礙了民辦本科院校的發展。目前,我國的大多數民辦本科院校都是行政主導型的,常常由于行政權力過分介入而影響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具體表現為決策的不科學和辦事效率低下等特征。其次,民辦本科院校大多缺少靈活性,由于它們不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進行管理,也沒有認識到人性管理的重要性,影響了學校的管理效果。最后,民主思想的缺乏也阻礙了民辦本科院校的發展。在當今的民辦本科院校之中,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無法有效采納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嚴重影響了民辦本科院校的長期發展。

(三)調控機制層面存在的問題

學校教學管理職能部門和各級教學行政管理人員往往成為支配教學運行的核心和主體,而處于一線的師生則處于相對次要的位置。因此,應當注重評價目標的獎懲性,從而有效指導學校的教學改革與創新。

三、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實施策略

具體而言,應當包括以下幾項策略:

(一)注重地方化與學術性的結合,構建有效的決策機制

在進行決策活動時,應當注重地方化和學術性的結合,在注重學術性提升的同時,還應當強化其地方特色。在教學管理中,決策機制由決策系統和計劃系統構成。決策系統在校長領導下由學院行政領導、專業帶頭人為核心成員,它負責對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管理和運行的規章制度進行制定及對目標的選擇,負責學校教學運行機制的綜合調控,并根據社會需求變化,制定教學質量標準,組織實施教學管理活動,促進各方面充分發揮潛能,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達到預期的目標。

(二)注重規范性與靈活性的結合,構建有效的組織機制

在組織機制層面,民辦本科院校應當更加注重規范性與靈活性的結合,積極建立學校、學院和科室的多層級管理機制,強化學院管理與教學管理。同時,應當結合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將學校的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各教學單位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基于民辦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在進行組織機制構建的時候,應當強調規范性和靈活性的結合,充分展現藝術的創新性。

(三)注重全面性與協調性的結合,構建有效的調控機制

在進行調控機制構建的時候,應當注重全面性與協調性的配合,應當根據學校的教學要求,制定相應的辦學目標、培養計劃和教學模式,并進行定期評價,形成全方位的質量評價體系。它主要由校、院(系)兩級教學督導制度、處級干部聽課制度、教學意見箱制度、教學檢查制度組成。校、院(系)教學督導委員會負責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調控。同時,結合處級干部聽課和教學意見箱等制度,積極向學校決策者提供相關信息,從而保障學校的教學工作。

四、結語

本文以民辦本科院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為立足點,以培養高水平的專業人才為出發點,積極構建了民辦本科院校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以期更好地為民辦本科院校的發展提供指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戈.地方藝術院校辦學發展的策略[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1).

[2]劉振華,鄭藝.遵循藝術教育規律打造藝院辦學特色——吉林藝術學院近年來教學管理改革回顧[J].現代教育科學,2008(5).

民辦本科法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于當今的思政課, 一方面學生感到難學, 另一方面教師感到難教, 每當師生提到思政課都是一籌莫展, 這幾乎成了國內高校所有師生的共同感受。而作為民辦院校, 由于其與公辦院校的差距, 師生對于這種感受更加強烈。一方面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上學的機會, 另一方面由于民辦院校資金投入、人員部署問題, 導致思政課的現狀不容樂觀。所以, 就民辦高校的思政課的現狀, 筆者分別從實踐教學的意義、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如何構建實踐教學“三個結合”等方面闡述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

二、實踐教學的意義

教師應把思想政治實踐課當成課堂政治教學的補充, 用實踐教學促進課堂內容的升華。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生實際生活情況與思政課所學內容的契合, 切實有效地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形式。實踐教學可以采取社會實踐、課堂實踐等形式, 將課本中的知識實踐于生活之中。教師要把實踐教學與志愿公益活動相結合, 讓學生在生活中踐行和檢驗自己的政治思想, 建立假期思政考核制度。因為生活中去體會知識和課堂上聽老師教授知識是互補的關系, 一方面能讓學生自己發現理論知識的正誤, 另一方面在于讓學生學習知識以后進行反思。通過實踐學習, 不僅能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同時也能充分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學生學習主動積極性, 讓學生能從生活中感知知識的存在, 同時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用實際行動承擔起作為學生的責任。通過參與政治實踐, 能深化學生對于書中理論的理解, 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三、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學生學習沒興趣

由于思政存在的特殊性, 課本描寫講述的知識大都與國家時事政治相關。所以大多數的學生就覺得, 思政課就是一門文字學科, 只需要靠單純的記憶就能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并且在部分高校教師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仍采用照著書讀的方式將書上的字念完即可, 機械性地將書本上的政治觀點、時事論點灌輸給課堂上的學生, 更多的情況是老師在講臺上念的開心, 學生在講臺下玩的開心。并且民辦高校相對于公辦高校來說, 學生整體的理論基礎不一樣, 甚至有的學生學習態度惡劣, 這就需要教師在整個課堂和課下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探索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多樣化教學方式, 對他們傾注更多的關懷。因為受到辦學條件有限和經費投入欠缺等因素的影響, 導致民辦高校思政教師參加學術交流的活動較少。因為看懂知識是一方面, 將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又是另外一方面, 如果缺乏有效地溝通交流, 那么民辦教師所理解的深度就沒有公辦教師那么深。由于見識的局限和理解的淺顯, 所以民辦教師實踐課的教學很難切合客觀實際, 離開了客觀實際, 所有的知識都成了主觀論斷, 這樣一方面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也不符合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意義。

(二) 教育學習的功利化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 金錢所帶來的誘惑讓許多人難以阻擋, 財富的力量在生活中展現的淋漓盡致。一些學生直接把這門課在將來能不能帶來“錢”, 作為要不要認真學習這門課程的標準。所以大學生普遍覺得思政課沒有學習的必要, 這也是大學課堂上的一種實用主義思想。教育本應該是面向未來、面向世界, 而現在的教育卻面向考試、面向畢業, 從根本性上忽略了教育本該有的特性。學習的功利化情況日趨嚴重, 學生將自己選擇的專業與大學直接與將來的工作掛鉤, 因為大多數的學生不能改變現實, 那么就只有被迫地去適應現實, 哪怕自己都沒有去區分這些是否是荒謬的現實。一方面, 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偏差嚴重, 另一方面, 因為當今社會嚴峻的就業壓力, 部分民辦高校為了自身的穩定發展, 在課程安排上會故意減少思政課, 進而加深學生覺得思政課“無用”的觀點。同時, 目前高校的思政課都是通過筆試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 從而導致了思政課的育人功能受到極大的制約。

四、如何構建實踐教學“三個結合”

(一) 結合高校實際情況

作為當今的民辦高校, 其核心任務是高素質人才以適應當下社會的發展需求, 其中思想政治道德的健康是高校應當著力的重中之重。各個高校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展適合本校師生的思政實踐教學。如今大部分民辦高校的師資團隊欠缺、人員流動性大、實踐教學經驗少, 并且相對于公辦高校學生的抗壓能力、抗挫能力、抗打擊能力有所欠缺。師資力量的缺乏和學生心理素質脆弱都提醒著民辦高校, 必須注重思政教師隊伍的建立和學生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工作。一方面能提高學校整個教學隊伍的質量, 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素質的綜合發展。

(二) 結合時代發展需要

不同時代對于思政課的要求不一樣, 這就要求當今的思政老師結合時代的發展需要教授不同類型的思政實踐。首先, 在課堂上思政課教師要學會將原本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并且聯系生活實際將各種晦澀的理論通俗地表達出來, 而不是呆板的“照本宣科’。思政課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 要有極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同時, 教師還應積極鼓勵大學生發揚和傳遞工匠精神。工匠并非單指一盞枯燈一刻刀, 一把標尺一把銼的匠人, 他也可以泛指在日常生活中用心打磨生活的平常百姓。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發展需求, 大學生的時代將以怎樣的面貌被歷史書寫, 完全取決于自己的表現。工匠精神是匠人的安身之本, 也是每個大學生應當學習的重要精神。

(三) 結合不同考核模式

思政課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那么簡單, 更多的是教育學生為人處事的道德法則,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地三觀體系。因此, 思政課考核方式注定與其他專業課程不一樣, 專業課程的考試一般都以筆試來衡量學生的掌握情況, 側重于考核學生的理論記憶情況, 而缺乏考核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政課的考試應當筆試和平時測試相結合, 并且筆試應當重點放在運用所學知識創新性的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平時的測試重點考核學生在平時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自己積極爭取, 主動交流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用自己的思考來檢驗思政課是否“無用”, 這樣才會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思政課變得生動有趣, 教學的效果才會顯著提高, 學生對于思政課的興趣才會逐漸加深。

五、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 民辦高校不斷興起, 一方面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機會, 另一方面也促進了高校課程體系的不斷完善。因此政府應當對民辦類高校的發展給予支持和幫助, 讓思政課的開展更為高效和完善。同時學校也應明確思政課的開展的價值, 不斷地健全民辦高校的管理制度, 端正思政課對于提高師生整體政治思想的意義, 因為它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必備的政治知識, 更是為了讓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有所提升, 然后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民辦高校學生的道德水平, 實現思政課教育的目的。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實踐課是促進當代大學生將自己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的一門重要課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個當代大學生必備的行為準則。本文以民辦大學的《思政實踐課》為基礎, 從師資培養、保障機制、課程理念、教學方法、內容設計等多個維度展開研究, 創新思政實踐教學的方法和內容, 進一步完善思政課的課程體系, 建設具有高效可操作性的課程運行機制, 為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當代大學生身心成長做出貢獻。

關鍵詞:應用型,思政課,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 高小萬.利用學具提升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具操作有效性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8 (26) :40-41.

[2] 潘春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的誤區及對策[J].小學教學, 2017 (24) :18-20.

[3] 李傳四.以人為本, 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8 (3) :146.

[4] 鄭志清.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思考[J].新教師, 2018 (5) :61-62.

[5] 陳麗娟.小學低年級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數碼設計 (上) , 2018 (2) :279.

[6] 魏勇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研究——以內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內江科技, 2018, 39 (12) :136-137+116.

民辦本科法學論文范文第3篇

一、陜西省民辦高校概況

據教育部官網數據顯示, 截至2017年5月31日, 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14所, 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 (含獨立學院265所) , 成人高等學校283所。在教育部2017年6月14日公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中, 2017年國家承認學歷的民辦高校一共有735所。陜西省民辦高校共30所, 本科學校21所, ??茖W校9所。

二、民辦高校面臨的生源危機

(一) 生源數量逐年減少

目前, 全國及陜西省第三次生育高峰期的考生已基本過了高考期, 高考適齡人口總數逐年下降, 隨著高考報名人數的減少, 關于生源的爭奪更趨于白熱化。從2009年到2017年高考統計數據來看, 2017年陜西高考報名人數較10年前減少了近10萬人。陜西高考報考人數連續6年下降, 這使得搶奪生源的競爭更加激烈, 給民辦高校帶來巨大的壓力、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數據整理

(二) 生源質量整體較差

民辦本科高校屬于第三批本科, 我國高考的錄取順序是:一批本科、二批本科先錄取, 然后是第三批本科, 這就決定了民辦本科高校在生源質量上處于天然的劣勢地位。從歷年陜西省高考錄取分數線可以看出, 錄取分數線逐年降低, 三批本科的分數線降得尤為厲害, 文史類從2009年的440分降到了2017年的334分, 理工類從2009年的430分降到2017年的301分, 下降了100多分, 錄取分數線的下降, 使得本來就不高的生源質量變得更差, 為后期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帶來困難。

(三) 社會認可度不高

民辦高校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 逐步得到了社會認可, 但與公辦學校相比, 認可度不高。只有極少數民辦高校如西安歐亞學院, 西安翻譯學院、西安培華學院等通過自身努力樹立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但大多數家長還是會優先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公辦高校就讀, 這其實就說明了他們對民辦高校不認同, 認為民辦高校在教育質量、師資力量、辦學條件以及所頒發的文憑等方面都沒有公辦院校好, 加之就業時用人單位對民辦高校畢業生有歧視, 都嚴重影響了民辦本科高校的生源。

三、生源減少對陜西省民辦本科高校的影響

民辦高校的性質決定了它的辦學經費主要依賴于學生的學費收入, 生源減少就意味著經費減少, 經費減少將使教學投入和科研投入受到影響, 進而影響到民辦本科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經過查閱相關文獻和實際調研, 總結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一) 辦學效益受到影響

從我國民辦高校的經營模式來看, 辦學經費主要靠收取學生學費。當生源充足時, 辦學經費就相對寬裕;生源減少時, 學校的發展就面臨困難。加之民辦高校能獲得的社會捐助也非常少, 這將導致民辦高校的發展只能依賴招生。生源減少對民辦高校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學費收入減少, 也會使得學校的教室、宿舍、設備等固定資產等出現過剩, 這將導致大量資源閑置和浪費。如果學校招生達不到一定數量, 形不成規模經濟, 會大大降低辦學效益。

(二) 教師隊伍建設受到影響

生源減少的另一直接影響就是導致在職教師工作量不飽滿, 而目前民辦高校大都實行績效考核管理, 教師完不成相應工作量, 收入就會受到影響, 這對本來收入就不高的民辦高校教師而言無疑是嚴重的影響, 迫于生活的壓力, 中青年教師通過考公務員、考研、考博等途徑, 跳槽到其他效益好的單位。中青年教師的頻繁流動又給年輕教師起了示范作用, 使教師的流動性增加。這將導致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發生變化, 出現“兩頭大, 中間小”的局面, 不能形成合理的教學梯隊, 將嚴重影響教師隊伍建設。

(三) 教育質量受到影響

隨著生源的減少, 民辦高校要保持原有的招生規模, 只能不斷降低錄取分數線, 降低入學門檻。大多數民辦高校都采取“降質保量”的招生原則, 這將直接導致生源質量下降。很多成績很差的學生也能上大學。如此一來, 會嚴重影響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使生源質量不斷下降。為了穩定在校生源, 很多民辦高校對在校學生小心呵護, 遷就學生, 不能進行嚴格管理, 助長了不學之風, 影響了整體的學習風氣, 從而使教育質量受到影響。

四、民辦高校應對生源減少的對策

(一) 利用自身優勢, 拓展民辦本科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閑置資源

民辦高校具有很強的辦學自主權, 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對辦學模式進行調整。面臨生源減少的現實, 民辦本科高校應拓展自得服務功能??梢詾樾袠I、企業提供培訓, 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并共同研發項目。另外, 可以提高辦學層次, 申請設立專業碩士, 開展研究生教育, 也可以采用目前流行的“共享經濟”理念, 實現閑置資源的共享, 提高資源利用率??梢宰尳淌页蔀槠髽I培訓的場所、也可以承接一些社會上的資格培訓和考試, 讓閑置資源得以利用, 提高辦學效益。

(二) 進行教師考核制度改革, 構建合理的師資隊伍

學校要持續發展, 要在社會上保持良好的聲譽和口碑, 離不開一支專業性強, 與時俱進, 不斷學習, 不斷改革, 非常穩定的師資隊伍。因此, 在生源減少的情況下, 民辦學校要適當減少教師的一線教學工作量, 增加教師的二線教學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 要對原有的績效考核制度進行調整, 由原來注重數量變為注重質量。加大對在校中青年教師培養, 并且可以通過頂崗、輪崗等方式, 給教師提供實踐機會, 使教師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結合, 對教學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革。

(三)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走內涵式發展, 提高教育質量

面對生源減少這一現實問題, 民辦本科高校必須客觀認識, 并調整發展思路, 將發展目標由擴大規模轉變為提升內涵, 立足當地, 辦出特色。內涵式發展要求必須致力于提高管理水平、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明確辦學理念、加強教學和科研、提高教師素質。辦出特色要求各民辦高校要根據結合自身的實際, 準確定位,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大力建設優勢專業, 體現自身的特色, 這樣既避免了消耗性的競爭, 又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具體來說,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聘請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管理經驗、理論水平的相關專業人員到學校進行技能培訓。

(2) 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 參與到實際工作中。也可以組織教師去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通過這種實習, 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增加教師的實踐經驗, 并促使教師進行教學改革, 提升教學質量。

(3) 民辦高校也可以與國外著名大學進行聯合。與國外著名大學進行交流, 實行學分互認, 可以開闊學生視野, 也可以給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 使其能接觸到比較前瞻性的學術資源, 提升教學質量。

摘要:民辦本科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 民辦本科高校管理日益規范, 發展態勢良好。但隨著近年來高考人數的不斷減少, 民辦高校的招生形勢日益嚴峻, 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是所有民辦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形勢下, 各民辦本科高校必須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突出辦學特色, 走內涵式發展道理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民辦本科高校,陜西省,生源

參考文獻

[1] 張小花, 鄧雪玲.生源減少背景下民辦高校發展對策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 2016 (1) :118-121.

民辦本科法學論文范文第4篇

近年來, 政府和各級教育機構都在號召高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 民辦本科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 應積極轉變教學者和管理人員的觀念, 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使學校和企業能夠互相取長補短、互惠互利, 一起培養出更多的符合國家發展和企業進步的實踐型人才。但目前仍存在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高校和企業合作不夠深入等問題, 達不到“校企合作、產教結合”人才培養的預期效果, 需要相關人員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 協作式模式

這種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學校是主導方, 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學質量考核等工作都由學校來負責, 而企業則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這種合作模式下企業缺少主動合作意識, 資源整合率低, 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比較松散, 缺乏成長性。其中“3+1”模式就是一種比較成功的協作式模式, 這種模式下, 學生前3年在校內完成理論學習, 最后1年進入企業實習。

(二) 合作式模式

這種模式下, 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學質量考核等工作由學校和企業來共同完成。“訂單培養”是最典型的合作式模式, 這種合作模式學校和企業合作的比較深入, 有助于學生、學校、企業實現三方共贏。但這種合作模式也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 校企合作難以持久, 其中的影響因素包括企業規模大小、效益等因素, 而學校和企業所要實現的目標也是存在著差異的。

(三) 產業式模式

這種模式下, 學校和企業進行全面融合, 合作企業或者是校辦股份制企業、或者是校辦企業, 學校和企業之間實現了整體滲透、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這種模式的要求比較高, 需要學校具備校辦企業或有學校參股的股份制企業,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達不到這個要求, 當然也包括民辦本科院校。因此, 這種模式推廣性不強。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問題

(一) 校企合作的發展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

目前, 部分民辦本科院校還是以理論教學和教師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主, 實訓、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標準達不到和校企合作的教學要求, 這種校企合作條件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工作能力達不到企業的要求, 不符合企業對實踐型人才的需求, 從而導致企業與學校合作培養人才的熱情不高, 合作不夠深入甚至被擱淺。

(二) 校企合作的發展受到校企目標差異的制約

“校方熱、企業冷”是校企合作長期存在的一個局面, 這主要是因為學校和企業合作目標存在差異。對于民辦本科院校來說, 采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希望可以利用合作企業的設備和實踐環境來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培養更多適應企業需要的人才, 同時減少辦學成本。而對于企業來說, 更關注的是民辦本科院校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先進的科學技術, 并利用這些資源和技術快速為企業帶來效益, 但實際上這個目標很難在短期內實現。因此, 民辦本科院校和企業之間的這種目標差異就造成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限制了校企合作的發展。

(三) 校企合作的發展受到規章制度不完善的制約

學校和企業要進行深入合作就要有完善的規章制度, 以保障雙方的責、權、利。然而目前我國這方面的法律法規較少, 相關的規章制度還不夠完善, 這就導致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的涉及到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在這種不能為校企合作創造良好主體環境的情況下, 企業的參與熱情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進而阻礙了校企的深度合作。

四、“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和優勢

(一)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是指學校和企業在深入合作的基礎上達成的一種合作形式, 學校和企業分別利用自身優勢, 依據互惠互利原則, 開展專業對應產業, 產業與相應專業教學緊密結合, 從而充分調動高校辦學積極性, 變被動為主動, 積極利用企業的技術優勢開辦經營性實體, 促進學校和企業融為一體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下, 高校和企業相互融合,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企業不再“唯利是圖”, 而是為了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和企業的崗位要求相一致的, 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為了滿足企業需求。

(二)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學校、企業、社會三方共贏, 對于學生來說, 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是以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進行實習實訓, 學生掌握崗位技能的同時社會適應能力也得到提高;對于高校來說, 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可以使學校降低辦學成本, 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和辦公環境實現學生的實習實訓, 同時可以及時掌握行業發展動態, 了解企業的需求變化, 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人才培養策略;對于企業來說, 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減少企業招聘和培訓員工的費用, 直接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得到充足的符合崗位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五、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 高校和企業要積極轉變觀念

要想有效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無論學校還是企業都應積極轉變觀念, 認識到校企合作的長遠效益。對于高校來說, 要認識到“產教融合”是一項長期發展戰略和主要發展方向, 嚴格按照“產教融合“的理念, 合理調整專業結構, 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滿足企業和社會發展需要;對于企業來說, 要認識到“校企合作”能給企業帶來的好處, 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二) 完善法治保障體制

相關部門應制定有效的、可操作性強的政策, 明確學校和企業的責任和權利, 保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開展, 培養出符合國家需要、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三) 構建穩定的經費投入體系

高校和合作企業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兩個重要角色, 為了保證這一人才培養模式能夠順利開展, 一方面, 雙方要積極地投入資金, 一方面, 雙方要按照相關規章制度, 向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申請校企合作專項資金。高校和合作企業只有通過以上兩種方式構建起穩定的經費投入體系, 才能有效保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四) 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保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開展, 高校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現階段的高校教師雖然普遍具備較高的學歷和知識水平, 但缺少相應的社會實踐。因此, 高校教師應通過專業培訓或深入企業實踐, 也可以培訓與實踐相結合來提高自身社會實踐水平, 打造一個強大的師資隊伍, 這樣才能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打下堅實基礎。

摘要:在現在這個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 人才對市場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民辦本科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本科院校為了培養更多的實踐型高素質人才, 不但要重視理論教學, 同時要加強實踐能力的訓練。因此, 這種情況下, 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實踐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探討了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問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和優勢、實施“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民辦高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現策略

參考文獻

[1] 謝志遠, 劉燕楠.深化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技術革命-高職院校新技術應用人才發展戰略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 2018 (3) :103-108.

[2] 杜文婷.澳大利業TAFE職業教育模式分析及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7 (6) :129-130.

[3] 段文風, 陳昌祿, 羅愛忠, 方娟.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現狀分析及推進途徑的思考[J].高教學刊, 2018 (3) :69-70+73.

[4] 李愛英.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創新科技, 2015 (10) :55-59.

民辦本科法學論文范文第5篇

早在2013年的時候, 教育部就下發了關于高校審核評估工作開展的相關文件, 文件中著重說明了高校審核評估工作需要有計劃、有步驟的組織實施, 劃分了高校的教學水平評估標準, 要求達到合格及以上評估結果的高校才可參與下一年的審核評估工作。根據審核評估方案要求, 高校的評估范圍和內容包括了多個項目, 那么, 其中的每一個項目, 接受評審的學校都需要仔細領會其中所含的深刻內容, 并且在資料整理的過程中可以做好歸類和整理。因此, 做好內評審中的項目理解, 注意理解期間的主旨問題對于審核評估結果具有重要影響。

一、理解6個審核項目的關注點

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方案》中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劃定了范圍, 主要包括了六個大的項目和一個自選特色項目, 六大項目中包含了校園的師資力量、教學水平的教學資源的完善程度、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校園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以及教學質量上的保障等, 這六個項目以及一個自選特色項目, 含有24個要素和63個要點。通過對要素和要點的解析, 我們可以總結得出, 高校審核評估工作的重點主要可以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高校的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適應性, 也就是經濟學概念上通常使用的供給與需求關系;二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如何保障良好的教師隊伍和優質的教學資源的問題;三是在教學質量上, 普通高校如何確保教學質量的有效性, 保障對學生的教育能力;四是課程完成后, 用人單位對所教授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知識能力的滿意度, 也就是包含兩個方面:學生對學校的評價 (含教學、環境等) 以及用人單位對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的適應性即表現。

二、理解上級審核項目的核心指向

在理解4個方面的關注點時我們要注意理解6個項目以及它的63個要點所支撐的上級審核項目的核心指向是什么。審核評估一直以來的核心點與水平評估和合格評估不盡相同, 審核評估注重學校人才培養的效果和社會需求方面的評價, 通過審核評估可以有效引導高校對于自身的教學目標定位, 落實以培養人才為目標的教學任務, 在保障健全教學質量上, 指導高校辦出質量、辦出特色等上面有著積極的引導效果, 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就是說我們的審核評估是以對學生的最終培養水平做落腳點, 這就包含了對學校的辦學定位、學校的內部治理結構、教育教學的實施、學校的各項制度保障以及對各項資源的配置和保障情況等。

三、加深對審核評估材料的重要性認識

由于審核內容的繁雜, 造成了普通高?;I備審核材料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 短則三五月, 長則達到半年甚至一年之久, 而審核材料主要是以文字稿件為主, 其他稿件比如電子類稿件為輔, 從稿件性質上劃分的話, 可以劃分為電子材料、文字材料、總結性材料等幾種, 其主要也就是由專家評估案頭和教學檔案及其相關的支撐材料三部分組成的。要想做好審核估計材料首先就要了解各種材料給的性質和范圍, 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材料的準備。教學檔案主要分為教學管理、實踐活動、教學工作等三部分, 用于反映高校的教學實踐、研究、管理等內容, 可以說教學檔案是學校日常工作的見證。在進行整理的過程中, 一部分需要整理好職能型檔案, 其中包括日常教學管理、學籍管理、實習、專業管理等。支撐材料是高校評建工作材料中的一部分, 主要就是為學校做過的事、承諾過的話進行證明, 屬于非常規教學材料, 主要包括日常文件、規章制度、研究成果、相關講話報告等內容。專家評估案頭材料主要就是方便專家進校進行審核起引導作用的材料。主要的內容包括教學單位、部門、實訓基地;教學活動的人員安排、教學特色;專家選擇和審閱的材料四個部分。

在了解了材料的范圍和性質之后, 就要對材料的收集準則進行認識, 才能夠更好的準備材料。審核評估材料必須要反映學校、學院的教學運行和管理的全過程, 這樣才能夠對審核具有參考價值。材料的手機需要以下四個標準為準則: (1) 注重主體的把握。把握好審核的度, 強調質量, 保障材料能夠反映整個學校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管理, 是材料具有現實意義。 (2) 開放性。審核評估就是在規定的審核評估范圍內進行一體化的審核評估工作, 但是針對具體的工作沒有嚴格的規定, 所以高校要保持開放性的工作態度自行選擇。 (3) 整體性。整體性要求學校在整理材料是要注意將教學中的檔案和專家評估案頭等相關材料當做一個大的整體, 統籌全局, 完整的體現出普通高校對人才培養方式和教學模式上的專業性、系統性。 (4) 實際性。所有的材料和數據均要以事實為依據, 實事求是, 用真實有效的數據體現出高校對審核評估工作的嚴肅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四、審核評估材料的籌備方式

由于審核評估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各大專家入駐本校前, 都會給予所入駐的普通高校一定的時間準備相關的審核評估材料, 正常時間為6個月, 多的甚至可以達到1年, 二普通高校需要準備的材料包含教學檔案、支撐材料和專家評估案頭材料三部分。材料一般以總結性文字為主, 電子材料為輔, 部分支撐材料需要實物。在準備材料期間, 首先, 教學檔案收集整理要把職能部門檔案和院系教學管理部門檔案分別整理, 并存放于學校制度規定的地方。這兩類檔案需要整理和準備的資料許多論文里都有提到, 而且也是高等學校日常管理中的常規整理資料, 這里就不贅述了。

其次, 支撐材料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 因為支撐材料是普通高校審核評估工作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它不能僅僅是用來支撐自評報告的成績, 從中還可以發現很多隱藏的問題, 專家組對于支撐材料的審核可以有效尋找出隱含問題, 指導學校提前進行預防和解決, 對于學校未來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意義重大。支撐材料需要依托學校教學檔案, 為學習教學水平和教學內容及其質量提供證明, 這也是唯一一項帶有“時效性”的審核評估項目。在審核中, 專家組重點是要對審核項目的考察, 高校的支撐材料就可以從這個方面入手, 資料的準備方式需要包括日常的規章制度和文件、校紀校規的執行與管理、常規教學內容的開展運行、還包括教學質量上的相關報告和總結性材料、年度獲得的榮譽獎章獎牌、歷年所獲得的最高榮譽、以及高校的研究成果、項目和固定資產等材料, 將這些材料進行有效的收集、歸納和整合處理, 最后結合已處理的文件制作支撐材料的目錄, 成為專家評估工作的案頭材料之一。其實支撐材料主要還是對普通高校的發展歷程做出的一份引導性材料, 是高校向審核評估專家組遞交的一份“簡歷”, 審核組的專家可以通過支撐材料短時間內了解到學校的教學單位、實訓基地和就業方向等多個內容, 高校也可以利用這份支撐材料更為直觀的向專家組進行匯報, 將校園教學過程中的特色性教學方式和校園文化展現出來, 達到方便專家選擇和審閱的目的。

本科教學的合格評估使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學取得了巨大進步。做好對新一輪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認識, 做好審核評估工作是當前普通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務。對于普通民辦本科高校來說更是重中之重, 我們應正確把握審核評估的范圍內容, 把握其核心要旨, 做好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進而推動審核評估工作的持續發展, 推動民辦本科高等學校的發展。

五、結論

民辦高校在做好本科審核評估工作中的注意事項的研究在提升民辦高校的整體素質上有著重要意義, 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著深刻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 通過理解6個審核項目的關注點理解上級審核項目的核心指向、做好審核估計材料、對審核評估材料收集的把握等策略的提出, 能夠進一步提升民辦高校在本科審核評估的評估水平, 促進民辦高校正規發展。

摘要:普通高校本科教學的審核評估一直以來都是高校教學評估方式的一種, 做好本科院校的審核評估對于高校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提升意義非凡, 本文以高校審核評估工作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 圍繞如何認識和理解審核評估展開論述, 對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出個人觀點, 以期為民辦本科院校教學審核評估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校,本科審核評估工作,注意事項

參考文獻

[1] 陳婧.高校審核評估背景下談加強教學秘書工作[J].時代教育, 2018 (05) :88.

[2] 丁俏.高校如何做好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材料工作[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17, 37 (04) :117-118.

[3] 張亮.淺談民辦本科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 2017 (19) :124.

[4] 洪雯雯.淺談民辦高校如何規范教學檔案管理——基于本科教學評估[J].才智, 2017 (33) :53.

民辦本科法學論文范文第6篇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 全國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 但我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 貧富差距的現象仍然存在。為保障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可以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每一個困難家庭學生都能順利入學,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發展問題, 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 全面推廣、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實施國家資助政策。在這一戰略的實施推動下, 我國的高校助學政策也日趨完善。

二、高校資助政策發展進程

1983年到1986年, 是人民助學金與獎學金并存階段。隨著改革開放, 我國社會經濟逐步復蘇, 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打破了免費上大學加人民助學金的全資助模式, 在原有人民助學金基礎上加入獎學金資助項目, 獎學金名額相對較少, 旨在激勵貧困生品學兼優。

1987年到1994年, 是獎學金和貸學金并存階段, 對全日制普通高校入校新生全面實施獎學金和校內無息貸款政策。我國高等教育陸續經歷了獎學金和學生貸款制度改革、招生和收費制度改革, 學生及家庭適當分擔部分教育成本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1994年到1996年, 是初步建立“獎、貸、助、補、減”資助體系階段。在原有教育制度的基礎上, 提出對來自特困家庭的學生提供“特困補助”;教育部在1994年5月下發了《關于在普通高校設立勤工助學基金的通知》, 明確規定各高校設立專門用于勤工助學崗位設置的基金;經過短暫實踐后, 國家教委出臺了“[1995]30號”文件, 提出了一項“減免學雜費”這一重要的資助措施。

1999年至今, 是多種助困方式并存的助學體系階段。2007年5月, 《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 (國發 (2007) 13號) 及其配套辦法頒布實施后, 逐步建立了以“貸、助、獎、勤、減、免、補”為主的較為完善的經濟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

三、國家資助政策實施的現狀調研

為更好地開展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的宣傳和服務工作, 制作了“貧困大學生對當前國家資助政策的滿意度調查”、“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實施情況問卷調查”2份問卷。

調查的對象為廣州某民辦本科高校貧困建檔的在校學生, 共分別回收有效問卷506份和515份, 所獲數據, 客觀、真實。

(一) 高校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服務情況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 學生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助學貸款相關政策時 (多選題) , 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 學校宣傳渠道占90.32%, 從朋友口中得知占44.37%, 電視、網絡媒體占44.14%。

對于老師、班干對資助工作的信息傳達情況, 40.54%的同學認為很到位, 班級所有同學都很清楚, 55.68%的同學認為傳達一般, 只知道很重要的信息, 僅有3.78%的同學認為傳達不到位, 很多信息不清楚。

(二) 高校國家資助工作的實施情況

貧困學生對于學校資助工作開展的規范程度的看法是, 認為非常民主、規范和基本民主、較規范的同學分別占28.65%和67.57%, 認為不民主、不規范的同學占3.78%。學生對學校資助工作評定的公正程度的看法為, 約21.35%的學生認為非常公正, 59.46%的學生認為比較公正, 僅有17.03%的學生持一般態度以及2.16%的學生認為不公正。

對于國家助學貸款的申請, 63.19%的學生認為申請的主要難度在于貸款的手續繁瑣, 也有23.62%的學生認為難度在于貸款的名額有限, 13.19%的學生認為貸款條件苛刻或者透明度低。

(三) 高校國家資助政策的滿意度

13.51%的學生認為資助能落實到真正困難學生身上, 81.62%的學生認為基本能夠落實, 僅有4.86%的學生認為不能夠落實。

申請過國家助學貸款的同學中, 有88.51%的學生獲得了貸款批準, 有11.49%的學生未獲得批準。對于銀行在國家貸款服務方面的滿意度, 比較滿意以上的學生占比達到了90.27%, 不滿意的占比9.73%。

有34.46%的同學認為國家助學貸款對于完成學業有著很大的幫助, 能夠解決上學的費用問題, 有65.54%的同學覺得有一些幫助, 仍有較大經濟負擔, 這與部分家庭的具體情況以及學校的學費實際有關, 相比而言, 獨立學院的學費高昂也是一個主要影響因素。

關于國家助學貸款的最高額度, 有75.23%的學生希望根據學校實際學費劃定貸款額度, 10.59%的學生希望最高額度定在8000-10000元之間, 9.91%的學生希望最高額度定在1000-15000元之間, 僅4.28%的學生繼續支持8000元的國家助學貸款額度。

四、高校資助政策的實施建議

(一) 創新資助工作宣傳模式

學校宣傳渠道是學生獲取資助政策的主要途徑, 但大部分學生認為傳達一般, 只知道很重要的信息。這樣的資助宣傳, 暫未起到讓廣大學生了解資助政策的精神、鼓勵受助學生自強自立的輿論導向作用。

針對存在的問題, 有必要創新資助工作宣傳模式。例如, 宣傳隊伍可以由簡單的老師隊伍, 擴充為“老師帶隊, 學生參與”的師生共建式宣傳團隊, 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同時, 也可以“以研促宣”, 設立學校的專項經費, 調查貧困學生的真實需求, 提升服務質量, 讓政策宣傳深入身心。

(二) 建立資助反饋機制

許多學生反饋的問題, 大多集中消化在輔導員層面, 省級資助中心很難獲取學生的真實狀況, 即使有, 也存在明顯的滯后性。建立高效的資助反饋機制, 能及時掌握資助政策在基層的實施狀況, 能暢通實施中存在的一般性問題。

例如, 可以對申請貸款失敗的學生進行統計和調研, 把國家助學貸款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

(三) 注重資助政策精神的解讀

高校資助體系日益完善, 高校資助力度逐年加大, 高校資助的評審工作也日趨科學。評審的程序得到了大部分貧困學生的認可。但在訪談過程中, 發現部分受助學生認為獲得獎助學金僅僅是自己的努力, 很少有上升到到感恩國家的層面。

這個也跟資助宣傳對政策精神的解讀不充分有關。應該多一些國家各類資助類別的內涵解讀, 以及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引導。

當前, 學校開展的政策精神傳遞, 多局限于感恩教育, 基本局限于開展征文比賽等形式單一的活動, 甚至有些學校都沒有真正落實感恩教育。

建議學校創新活動形式, 開展交流活動、資助典型宣傳活動、資助專家主題講座活動、視頻大賽活動等等, 讓學生感受到國家對貧困學子的關愛與鼓勵。

摘要:通過文獻了解高校資助政策的發展背景、發展特點;并通過調研了解高校資助政策的實施現狀。針對現狀調研中反映的問題, 提出有效的資助政策實施措施。

關鍵詞:高校資助政策,現狀,實施建議

參考文獻

[1] 馮濤.大學生資助政策的歷史回顧與制度設計[J].中國高等教育, 2018 (12) :40-42.

[2] 曾凡富.高校校園冷暴力現狀調查與分析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15 (2) :124-13.

上一篇:法理學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雷鋒主題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