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綠色農業循環經濟范文

2023-09-24

綠色農業循環經濟范文第1篇

循環經濟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兼論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

齊建國

主講人簡介:齊建國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博導

各位學員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循環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兼論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這也是針對我國2003年以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熱點話題,最近我們又提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結合這些問題提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給大家展示一個動畫,雖然我們現在面臨著金融危機,但中國經濟目前依然是增長強勁,09年增長速度是8.7%,2010年各個機構預測不太一樣,有的預測9.5%,有的預測9.7%,我個人認為可能增長11%,從2001年到2010年中國宏觀經濟平均增長速度每年大約為10%,我們經受住了外來的金融危機,雖然其對出口影響比較大,但對內需沒有絲毫影響。從92年我國經濟就進入了一個高增長,到98年亞洲金融危機開始有所降低,降低到了7.6%,到07年達到13%,08年由于奧運會和金融危機低谷,降到9.6%,去年是危機的最低點,降到了8.7%,從1978年到2009年這32年平均增長速度接近10%,這在人類發展史上絕無僅有。比如所謂的“日本奇跡”平均25年也就是百分之八點幾,“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也就是二十多年,然后轉入中低速增長,平均百分之七八,我們大陸10幾億人,三十多年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這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業績。尤其是從2001年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增長期。

經濟增長帶來的是人造財富的增加,從最初級的農業產品,到工業產品,到IT,航空航天,人均增加的同時我們人口增長,這樣就得有大量的資源消耗,包括水、能源、礦產、土地,這里面很多是不可再生的,這可能造成兩個結果,一個是能源的枯竭,一個是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破壞。比如我們近些年的煤礦事故,這就反映出經濟發展與煤炭資源開采的矛盾,煤礦加速開采可能導致對安全的忽視,導致出現這么多的安全問題。還有一個情況,今年鐵礦石漲價可能達到100%,中國鐵礦石需求占到世界的百分之七八十,這些供應商面對中國高速增長的需求因此大幅漲價。也就是說中國經濟三十多年的增長這是一個好事情,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新的壓力和問題。

公元1820年以,前也就說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差不多是三分之一,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經濟落后了,我們以農業經濟對工業經濟,外國是堅船利炮,我們是大刀

- 1北京大學馬列學院“2010中國當前經濟社會前沿熱點問題高級研修班”老師講稿 元,比上年下降14%,這個趨勢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去年貿易順差1961億,與前年相比少了一千億左右,也就是外貿增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會持續下降,這不利于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但是一個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有四大目標:第一是保持經濟增長,第二是保持物價穩定,第三是保證充分就業,第四是實現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我們前三個基本都做到了,物價基本穩定,雖然大家對物價感到很不滿意,但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我們經濟增長10%,物價上漲1%,前兩年還是負增長,這是很難做到的,已經相當穩定了,當然房價沒有進入到我們的物價統計中去。我們應該盡量保持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而不是每年一千多億的貿易順差,大量的順差意味著什么呢?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變成了美元,本來應該我們消費的錢沒有消費,而是借給了美國人去消費,金融危機一來逼迫人民幣升值,近年來升值了百分之二十多,我們的外匯儲備兩萬億,一下損失了四千多億美元,大約兩萬八千多億人民幣,所以過度的外匯儲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我們應該拉動國內需求,而不是過多的依靠出口的增長。我們前面幾位專家也提到我們的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之一就是要把經濟增長從過度的依賴出口、工業轉移到投資、消費、需求均衡拉動,長期依靠出口的經濟增長是不會持續的,這是第三大因素,其對經濟的長期增長是不利的。

第四大因素是就業,安居樂業是我們和諧社會穩定的基本條件。今年初一些媒體大肆炒作珠三角“民工荒”,這只是一個短期現象,也就是我們企業再想以過低的工資找工人不好找了,中西部這兩年經濟水平提高了,你再給他那么點錢他不去了,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深圳的工廠招工,管吃管住一個月四百到六百塊錢,到了09年我們的GDP都漲到原來的8倍了,城鎮居民收入都漲到原來的二十倍了,可我們的農民工工資只漲了一倍。但實質上我們需要就業的總勞動力仍然是過剩的,仍然是就業不充分的,中國現在依然有30%的勞動力在種地,美國10%的農民養活了全國的人口,我們地差一點15%也夠了,另外15%可以轉移出來,因此現在我們的就業是不飽滿的,但是我們的工業、城市容納不了那么多的就業。我國總人口到2035年前后會出現下降趨勢,直到那時候我國每年新增勞動力才會出現下降,目前的農民工短缺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從就業角度來說我們仍然需要中國經濟維持10%左右的增長,經濟每增長1%,能解決96萬人的就業,也就是經濟增長10%,新增勞動力需求是960萬左右,但是我們每年新增就業勞動力是超過一千萬的,也就是我們經濟增長如果低于10%,到8%,我們的就業壓力立馬顯現,社會穩定就會受到威脅。

第五,我們再來看收入差距,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來縮小城鄉差距,但實際上我國的城鄉差距是在擴大而不是縮小,市場經濟的本身的特性就是擴大地區收入差距的,收入差距過大是不利于社會穩定的。地區收入上海最高,北京第二位,貴州最低,與

- 3北京大學馬列學院“2010中國當前經濟社會前沿熱點問題高級研修班”老師講稿 的35%在城市,75%在縣級,到了07年我們經濟的75%是在城市,25%在農村,雖然我們50%的人生活在農村。但05年以后我們發生了大逆轉,由于我們大中城市開始注重環境保護了,把大量的資源密集型、環境污染型企業轉向了縣域經濟,這實際上是污染轉移,這就使得縣域經濟加快增長,與城市經濟增長并駕齊驅,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第十是環保產業形成了一個新的巨大需求或是新的增長點,過去我們發展經濟不搞環保,現在我們說中國環境已經到了奔潰的邊緣,所以我們開始發展環保產業,這在西方發達國家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這就是要推動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要雙贏,不能光搞增長,把環保也作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內容。比如現在水處理處理產業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煙氣的處理也是一個大產業。過去高爐煤氣直接放散,現在完全回收發電,這些都是新型環保產業。固體廢棄物如發電廠的粉煤灰,既破壞生態環境又成為強大的安全威脅,現在我們把它作為建筑材料來使用。對于固體廢棄物的科學分類與再使用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現在我們這些新型產業大約容納了五千萬個就業崗位。所以現在生態建設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圈,這些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十大因素中只有出口不能老增長,其他九大因素要么是拉動經濟快速增長,要么是要求經濟快速增長,因此未來中國經濟還將會持續快速增長相當長時間,至少要增長到2020年,到2030年中國城市化速度慢下來了,增長速度才有可能下降。中國正處于快速工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過程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總量增長了十七倍,生產過程中的能源和資源使用強度很大,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差不多增長了十五倍,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情。進入二十一世紀,盡管我們的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效率提高了,但是總量太高了,工業高速發展能源消耗提高了五倍,鋼材消耗總量提高了十五倍,資源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的約束條件,我們前面有九大因素拉動經濟增長,但現在資源又制約著經濟增長,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

如果按我們十六大所做的規劃,中國從2000年到2020年經濟再翻兩番,從一個漂亮的經濟發展到一個黑色經濟,可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少,大量的能源枯竭,有害污染物大量增加。如果我們沿用以前那種增長模式,就會達到那樣一個結果?,F在我們的二氧化硫大氣容量大概是一千六百萬噸,到05年是2500萬噸,所以十一五規劃要減少10%,減完之后依然大量超標。太湖過去是我們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水源地,但現在藍藻是臭的,到現在無錫、常州的自來水燒出來都是臭的,很多人買水喝。流經城市的河段90%以上嚴重污染,四分之三以上的河流湖泊富營養化,氮磷都嚴重超標,三億農村人的飲用水不合格,這就是我們增長帶來的問題。五分之一的城市人口生活在嚴重污染的環境中,污染正在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

- 5北京大學馬列學院“2010中國當前經濟社會前沿熱點問題高級研修班”老師講稿 從產業層次上來看,循環經濟技術體系要求延長企業和社會的技術鏈、產業鏈,實現產品技術上的橫向擴展,過去的副產品要變成產品來利用。從經濟活動的物質流看,循環經濟就是從過去的單項流動轉向循環流動,所以循環經濟是一個形象的描述。這個過程怎么實現呢?能不能自然實現呢?廢棄物的再循環再利用需要技術上的可行性,比如我們現在的干電池,量很大,污染也很嚴重,但技術上很難實現。那為什么還要制度創新呢?制度上可行,但經濟上不可行, 比如廢水經過三級處理就可以再利用,但處理后的水就變成一塊五了,但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短缺,南水北調,南方引過來是十塊錢一噸,所以這樣還是很劃算的,這樣水就能循環利用,我這里有兩個燈泡,一個是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這兩個創新是循環經濟的基本支撐,沒有制度的創新和技術的創新循環經濟可能不可實現,循環利用資源需要新的技術支撐,同時還有循環經濟的文化建設,還要形成一種環境道德。所以我們現在正在研究資源稅,通過提高資源價格來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還有環境稅,如果你排放污染,就對你實行重稅,那你就想辦法是排放呢?還是循環利用呢?世界上第一個實施固體物填埋稅的國家是丹麥,2003年丹麥每排放一噸無害化固體廢棄物就要收67美元的稅,這就要靠環境稅制,把環境作為一種資源。所以中國的產品為什么出口到歐洲有競爭力啊?就是因為沒有環境這一塊的成本。那么循環經濟應該怎么發展工業呢?我用48個字來概括:產業集聚、企業入園、專業分工、產業成鏈、生態設計、清潔生產、資源高效、減料優先、技術創新、尊重自然、園區內外、集成循環。

下面我分別解釋一下這四十八個字:第一個是產業集聚、企業入園,這是我們后發工業化國家應該推進的一種模式,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后由于急于發展工業采取了一種鄉鎮企業為主導推動工業化的戰略,造成了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情形,這在我們商品短缺的時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八十年代我們首先解決的是有無的問題,隨著我們經濟的發展,證明這種模式是不能持續的,不能形成產業鏈,污染物由于企業分散布局而難以處理。因此我們要求產業集聚、企業入園,以使廢棄物達到規?;偕?第二個是專業分工、產業成鏈,處理廢棄物需要專業化的技術、專業化的企業,要求產品按照產業鏈的形式去發展,比如山東?;?,河北唐山鋼鐵園區等等,都是我們國家的試點單位。第三個是生態設計、清潔生產。生態設計也是九十年代國外新發展起來產業,過去我們設計產品的功能是兩大原則,一個是產品質量和功能要符合用戶的需求,一個是要成本低廉,我們遵循這樣的原則,但這也容易產生一些問題,比如一架照相機,里面有鋼、鐵、玻璃、塑料等等,當這架照相機廢了的時候,你就要把它回收回來,進行人工拆卸,人工成本很高。那么生態設計就是要采取有利于產品回收,有利于產品使用過程中低消耗,省電聲能、利用方便,回收起來盡可能不用有毒

- 7北京大學馬列學院“2010中國當前經濟社會前沿熱點問題高級研修班”老師講稿 業生產還是居民生活,都廣泛存在著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和再使用問題,在七八十年代我們國家沒有環保部,但城市有一個三廢利用辦公室,在物資部下有一個體系,叫做資源的綜合利用,這是一個低水平的循環;到了1998年我們的環保局初步建立。后來變成正部級單位,90年代以后隨著增長速度的加快,污染壓力日益增大,為了處理日益增加的廢棄物,再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時,強調清潔生產和廢棄物再生利用,那就不僅僅是資源的綜合利用了,而是從環境保護角度要把所有的廢棄物綜合利用,即使不能綜合利用也要安全處置,這叫做末端治理階段,發達國家走的都是這個道路,但實踐證明末端治理成本極大、效果極差;第三個階段從2000年到2004年,國家環??偩殖鲇诃h境管理的目的開始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寄希望于通過循環經濟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可以產生污水,但可以收集起來再生利用,不要往河里排放;到了第四個階段我們發現循環經濟不是一個環保局就能管得了的事情,當時黃河水8分錢一噸,再生水一塊多的成本,這個問題環保局解決不了,因此04年9月國家決定把這個事情納入發改委管理,下面有一個資源管理與環境保護司,這樣就可以從資源開采,價格項目進行統籌管理,這時中國循環經濟就進入一個大發展的階段,十一五規劃中專門有一章是循環經濟的,循環經濟已經上升到國家的戰略層次。

循環經濟幾種典型的模式我做了簡單的總結,第一個是長流程鋼鐵循環經濟園區,過去我們都是分立的,鋼廠、鐵廠、焦化廠、軋鋼廠可能距離數十數百公里,現在都在一個園區,組成一個聯合體,與城市污水對接,形成一個完整的長流程鋼鐵循環經濟體。鐵礦石大量上漲,為什么中國的鋼材價格沒有大幅度上升呢?主要是靠這些技術進步消化了成本上升的因素,第二是高效礦山開采,煤矸石發電,煤炭地下汽化等實現綠色開采,生態開采;第三是水泥協同處理城市廢棄物,我們城市有大量的危險廢棄物如醫療垃圾,每個醫院自己去燒成本很高,把它放到水泥爐里即利用了熱量,燒出來的渣子又成為了水泥的有效成分,北京水泥廠已經做了這樣的事情,大量的垃圾通過水泥協同處理這些廢棄物,把它變成資源,這也是一個成功模式。還有原料多極利用的化工聯產無廢化循環經濟模式,現在我們的山東?;?,湖北化工,上?;@區有一大批這樣的企業,第五個農業復合循環經濟模式,把農業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飼料工業、有機肥產業、太陽能工業、沼氣成為一體,這都是非常成功的模式。類似這樣的產業我們應該把它作為戰略性新型產業來支持,把沼氣沼渣最后作為高效液體肥,農業生產可以增長10%以上,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糧食增長10%那是什么概念?可以節約多少土地?第六個模式是工業復合型循環經濟模式,比如草漿造紙,我們以前認為是一大公害,現在我們工業一體化低碳綠色草漿造紙在山東居然能開發成功,草漿造紙的成本比木漿一噸要低800塊錢,這樣用的紙漿就可以降價了,環境污染得到

- 9北京大學馬列學院“2010中國當前經濟社會前沿熱點問題高級研修班”老師講稿 調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關系,一個是要減少含碳能源的利用,發展新能源;第二個是節約利用碳能源,提高碳能源的利用效率;第八是要協調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的發展,在農業領域發展有機農業,在工業領域清潔生產;第九是要加快建設循環經濟長效機制,環境稅、資源稅要加緊研究;第十是要加快建設循環經濟管理平臺,現在管理比較亂,服務也相對比較薄弱;第十一是要繼續建立完善的廢棄物回收體系解決剛才所說的問題。

這就是我今天向大家匯報的內容,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本次講稿由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王濤同學根據錄音整理,未經主講人審閱,特此致謝。)

綠色農業循環經濟范文第2篇

農業循環經濟是將循環經濟的模式應用到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立足于先進的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對農業結構進行有效的調整,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農業經濟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因此,本文從法治化的視角,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困境進行深入的分析,要樹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對于農業循環經濟法律體系進行構建,對農業循環經濟技術進行創新,要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加強農業循環資金的合理投入,對農業生產技術模式進行變革,從而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動力。

1農業循環經濟及其特征

循環經濟主要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推動資源產品污染的零排放和低排放,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進行轉變,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多項循環的發展模式,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投入,獲得更高的產能,形成集約化的經濟增長模式,推動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根據宏觀層面循環經濟要求,對產業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涉及到各個環節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對于廢棄物進行資源化的利用,拓展生產鏈條。循環農業經濟在農業中進行具體的實踐,采用循環生產的模式,對資源高效利用,建立農業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改善的動態機制,加強對有害物質的嚴格控制,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真正納入到農業生態循環中。

2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2.1生態資源問題

在當前的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生態資源問題。首先,耕地面積逐漸減少,利用率不斷下降,同時,一些工業生產活動的發展,會帶來較為嚴重的污染問題,對于農業生產環境產生惡劣影響。導致水土流失后土壤裸露,使得土壤的肥力不足,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缺水情況較為嚴重,導致生態資源問題較為突出。因此,在進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生態資源問題的有效解決,推動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2.2產業化經營不足

在調查的過程中,農業循環經濟的產業化經營水平有待提升,沒有對農業污染進行有效的監控,缺乏對廢物的循環利用,甚至部分鄉鎮缺乏規?;募庸?,企業加工的水平較低及整體管理效果較差。因此,要推動農業產業化、規?;l展。

2.3產品質量下降

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部分農戶對于產品安全缺乏認知,沒有進行知識和技能的提升,缺乏對農產品的安全監管,沒有完善的監測體系,導致市場中的農產品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這造成農產品質量下降,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同時,技術模式較為落后,在生產和種植方面采用傳統的模式,導致農作物的營養缺失,也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3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建議

3.1從法治化角度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3.1.1加強對現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的落實

在當前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于當前的法規標準進行落實,要結合實際的發展現狀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農業經濟實踐產生推動力,以循環型的立法理念作為基礎,更好地推動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部分薄弱的立法進行完善,要更好地對法規政策進行綜合的利用和開發,涉及到開發利用的資源以及替代資源的有效性。

3.1.2促進對缺位法規規章的有效補充

在當前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中心法規進行完善,對于明顯缺位的法規規章,要集中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制度方面進行補充,對農業清潔生產領域進行優化,加強廢棄物循環的利用。尤其針對技術創新方面的立法,要加強環境友好型產品的相關規章制度的建立,為非法制化建設明確方向,更好地推動環境友好型產品的開發與利用。

3.1.3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政策建設

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基礎政策進行探討,主要分為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經濟制度、激勵制度、考核制度等不同類別。在宏觀經濟政策實行的過程中,要對循環經濟的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對綠色貿易政策進行優化,要對環境保護進行產權制度的完善;其次,在激勵制度中,要對綠色財政稅收價格制度進行制定;最后,在考核制度方面要涉及到綠色會計制度與審計制度,對于基礎性政策進行建設,才能更好的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的不斷發展。

3.1.4推動農業循環經濟法律體系的完善

在法治化的視角下,對農業循環經濟的法律體系進行完善,要構建法律保障的方案。要從農業循環經濟的傳統生產方式轉為新的生產方式,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對人們的行為進行約束,同時在缺乏農業循環經濟地方性法律法規的基層地區,開發資源循環利用的優質產品,嚴禁濫用有害物品。對于傳統的高消耗、高投入的發展模式進行有效的轉變,逐漸明確各主體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建立產品的準入機制,顯示性綠色農產品標識制度,進一步推動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對農業生產的清潔,加強對生產者責任的延伸,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法律依據。

3.2從可持續發展視角下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3.2.1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的樹立

在當前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利用各種媒體宣傳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理念,使農民真正意識到農業循環經濟對于傳統經濟的優勢,可以有效的對資源進行利用,加強廢棄物的應用,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徹到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形成集約化的經濟增長模式。同時,加強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價值觀,進一步對資源消耗和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條,逐漸提倡廢棄物的最終處理,形成環保意識;最后,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對人們進行教育,加強對垃圾的處理。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強農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良性循環。

3.2.2推動農業循環經濟技術的有效創新

農業循環經濟更注重對傳統農業經濟的改變,在現代科技的基礎上,對農業的發展進行加強,對資源采取綜合利用,對廢棄物進行有效的應用,要推廣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型技術,推動綠色生產和農業資源的轉化。在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要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農業循環經濟技術研發體系,對科技成果進行轉化,重點在清潔生產、生物防治、綠色栽培等方面進行創新研究,加強對農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培養高素質的農業循環經濟人才,對農業科技投入的方式進行不斷的創新,為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持。

綠色農業循環經濟范文第3篇

摘 要:現代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在現代經濟發展背景下產生的循環經濟同樣離不開金融支持。金融在循環經濟體系內的儲蓄轉投資系數比在傳統經濟里作用更加顯著,發展循環經濟,技術要足夠先進,設備要及時更新,并且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推廣,而這方面的資金并沒有得到相應的保障。本文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對影響其頗深的綠色金融進行探討。從綠色金融的角度提出了解決我國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綠色金融;循環經濟;政策措施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創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有所不同,綠色金融對循環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有其自身的特點。作為一個國家經濟命脈的金融可以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控制資源的流向,融入了綠色理念的金融更是能促進國家經濟和金融機構自身的協調發展,還能鼓勵企業積極創新[1]。要使綠色金融推行開來,必須要讓融入了節能高效和優化環境的循環經濟全面發展,同時要讓循環經濟取代傳統經濟運營模式也必須要綠色金融予以支持。在循環式的經濟模式取代粗放式的經濟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層出不窮的困難,綠色金融必須予以支撐。

一、我國綠色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1.1  未建立相對應的經營模式

一是缺乏對循環經濟的理解和認識。環境屬于公共產品,大部分企業缺乏參與意識和發展循環經濟的主動性。不僅各類市場經濟主體,除了少數高層管理者和決策者,大多數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對循環經濟的認識,更不可能建立相應的管理模式。二是金融機構雖然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過渡的初步完成,但商業銀行特別是基層銀行仍不從制度上徹底擺脫計劃,強制約束。目前,銀行的信貸供給模式是產品規劃適用于循環經濟的風險不足,易導致資金分流和資金管理風險。

1.2  制度體系不完善

循環經濟3R規則目標是為了兌現資本的優化建設,客觀上也需要進行制度策劃,降低交易成本。由于我國當前循環經濟的分類準則和運轉、治理、考察體制沒有成立,導致少許法令的可操作性不強,高效、嚴格的執法措施缺乏,產權不清,交易成本高等問題比較突出,導致金融機構的制度干預是不夠的[2]。雖然央行與國家環??偩謱崿F了相關環境法律信息加入金融監管機構征信系統的協定,但合同只商定了環境執法信息進入系統,企業各方缺乏更具體,更完整的環境信息。在實際操作中不能把握的兩個高標準和能耗指標和第一手的其他環境保護。

1.3  綠色金融與循環經濟的深度融合不足

綠色金融缺乏動力機制,制約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技術變遷與制度變遷相互交織作用都會使經濟發展方式重大轉型和經濟成長方式的更替。技術進步是抬高要素使用功效、推動經濟結構變革的重要決定性成分;而體制變更則從調低來往用度、供應激勵機制、締造互助前提和推動外部性內部化等方面,奠定新的成長方式的存在與發展基礎。相當多的地方政府依然片面強調金融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的作用,行政力量過多地滲入致使金融資源分配效率不高,引發了不易矯正的負面影響。

二、解決綠色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有效對策

2.1  完善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法律制度保障是基礎,作為政府部門應不斷完善和調整法律保障體系,填補國內經濟與環境相關缺陷和空隙。綠色金融是一個新興政策,需要得到政府強制規定的法制保障才能有效運行。作為金融機構應積極配合執法監管部門,以綠色金融制度的標準來運行[3]。同時,就我國國情來看,任何一個政策的實施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監管措施,當然綠色金融也不例外,即需要以法律來進行規定。以最低標準來要求,國務院法規應對其加以限定,會產生更好的成果。

2.2  加強綠色金融管理

首先,管理工作需要具體化。以我國的產業政策為基礎,熟悉綠色金融明細工作準則,明確工作傾向和目的。其次,要出臺綠色金融工作執行細則,地方各級機構,要統籌長遠效益和整體優勢[4]。管理者一定要摒棄急于求成的思維,不能只顧經濟發展,必須極力宣傳綠色金融的成長理念,提高普通大眾的環保意識,落實好各項綠色金融戰略。

2.3  提高金融機構的認知程度

綠色金融制度顯然與金融機構息息相關,作為金融機構自身應對這一制度有高度的理解,金融機構的管理層應有計劃地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入對綠色金融認識的培訓。在現實生活中的金融業里,金融從業人員最看重的是自己的業績,對綠色金融的認識微乎其微。同時,注重公司業務目標的社會和環境價值,提高金融機構的理解,關注綠色金融戰略的實施,發展綠色金融業務。

結語

綠色金融在我國的研究并不長,政府管理部門、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對其所知甚少,這一政策制度的參與者應加強自身的學習并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加以宣傳和推廣。循環經濟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項目,需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得到支持,也需要循環經濟本身有一個完備的體系包括政策、設備以及技術等,建設效果不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我們需要從多角度多方面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如此以來我國未來的循環經濟發展就會取得更驕人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王霞.資源型城市綠色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研究[J].中國信用卡,2019(08):63-66.

[2]夏雯雯.綠色金融如何支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J].中國外資,2018(07):70-71.

[3]中國人民銀行馬鞍山市中心支行課題組,朱先明.綠色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評價體系研究——基于AHP的安徽省實證分析[J].金融會計,2018(01):63-68.

[4]柏宏繁.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以金昌市為例[J].甘肅金融,2017(04):20-23.

綠色農業循環經濟范文第4篇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當前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是保障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因此,積極的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主要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創新及推廣措施進行了研究,希望為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農業;循環經濟;創新;推廣

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根據傳統的粗放模式進行農業生產,當前積極的探尋新的農業經濟增長方式,推動農業實現可循環積極,實現持續發展是目前最為重要的課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將環境與農業生產融合為一體進行發展的生產模式,對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將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創新及推廣對策進行詳細的討論。

一、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

農業循環發展模式中,主要倡導的是將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融為一體并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我國雖然對此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但當前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農業根據地域來進行劃分,首先是在南方以基塘復合模式為代表的養殖系統,當中主要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基塘系統以及果基魚塘系統等。其次是以中西部地區沼氣為主的系統模式,是由沼氣池和日光溫室等組成而形成的農業養殖模式,此外,還有以農區農業產業化模式形成的市場——企業——科技園——農戶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無論是采取哪一種農業循環經濟,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在原有的基礎上促進當地的農業經濟健康發展,實現循環發展的目的。在各種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中都會出現問題,要想盡量的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提升經濟效益,那么在當前我們仍然需要持續的對農業生產方式進行創新,以便于找到最佳的方式來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人口在2010年就已經達到了13.3億,雖然有著十分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由于人口數量基數大,因此,我國的自然環境和農業經濟都在當前呈現出了一定的壓力。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水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之一,水資源的短缺,嚴重的影響著我國的糧食安全,更加影響著人們的正常生活。此外,隨著農業發展中所使用的農藥數量增加,我國的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種粗放式的農業經濟發展在當前顯然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面對這樣的畢竟,我國的農業經濟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一定要積極的轉變生產和發展的形式,建立起農業與自然相協調的發展模式,重視資源保護,將農業循環經濟進一步推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為我國的農業發展提供保障,為我國國民經濟提升創造條件。

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創新

(一)建立開放型沼氣

以沼氣為中心,建立起農村產業相適應的產業鏈條,不僅能有效的改善農村地區生活環境,同時對生態環境保護也有著一定的意義。這種模式主要以沼氣為樞紐將種植業、養殖業和生態環境之間聯系在一起。同時還可以以農作物的秸稈和人畜糞便等作為沼氣原料,沼氣液還可以再利用到農作物種植當中去,使之生產出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當前我國已經有很多地區開始采取沼氣產業模式,這對農業生產來說不僅能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同時也能創造更高的環境效益,提升農村衛生環境,是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模式。

(二)綠色生產型發展模式

綠色生產型發展模式指的是通過綠色無污染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來進行農業生產。例如在日常農業生產中根據科學的農業生態規律和管理方式來對生產進行規范,不適用化肥等化學滬指,使農業生產能得到持續性的良性循環。這種生產模式一方面能有效的促進農業生態環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對資源保護和農業生產效益提升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農副產品再利用模式

這種生產模式中主要是將副產品通過相應的方式進行加工,將原本沒有用的資源進行二次利用,使之形成對農業經濟發展有作用的物資,以此來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進行農業副產品處理的主要技術包括了利用牲畜禽類糞便而來進行資源化利用、利用茶葉進行蚯蚓生產技術等。這樣的再利用生產模式,能有效的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四)生態恢復發展模式

生態恢復發展模式主要利用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二者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生態系統的穩定維持,這種方式能促使生態系統始終處于一種比較良好的狀態中,從而促使人與自然之間達成良好的協調關系。當前我國已經有部分地區開始逐漸的應用這種模式,對生態環境與經濟之間的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廣主要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當前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在這方面不僅要求政府部門加強支持和幫助,同時也需要的人民群眾參與其中。對此,可以利用媒體等方式來進行農業循環經濟模式的相關內容宣傳,并對農戶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訓,使廣大的人民群眾都能認識到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性。同時,加強輿論的宣傳,對農民專業技能提升也將起到一定的幫助,這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基本保障。

(二)采取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

我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同時各個地區之間的環境和氣候等也各不相同。對此,在進行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中,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來加快編制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并完善管理體系,盡快的將農業清潔生產和無公害生產生理念推向生產的重點。農業循環經濟中應明確適合本地種植并發展的循環模式,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三)加強技術創新

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作為主要的推動力,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此,首先應加快農業先進科技的開發力度。當中主要包括了產品無公害技術、再生可利用技術、農業用水回收技術等。同時,應重視起完善農業標準體系的建設,建立起完善的農業經濟發展體系和生態資源保護體系。其次,應不斷的加強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建立起多元化的農業生產體系,促使農業生產的效益能得到提升。在科學技術的投入上只依靠政府的幫助使遠遠不夠的,賭一次,我國還應積極的鼓勵農業生產走市場化的道路,鼓勵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農業生產科技轉化當中去。此外,還應重視起專業的農業應用型人才建設,培養一批穩定并有著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對此,應制定出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專業培養,使之在短時間內能成長為一批高素質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人才。這對農業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和持續發展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結語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當前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我國在長時間的粗放式農業生產經營模式中,導致生態環境和農業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面對這樣的現狀只有積極的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建立起科學的、可持續的生產經營模式才能更好的推動農業經濟健康發展。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正是當前解決農業問題的重要方式。上文中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創新及推廣對策進行了分析,只有采取正確的措施和積極的推廣,才能更好的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陶曉娟.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態勢和改進建議[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08).

[2]魏傳超,陳娟娟.當前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障礙性因素分析[J].資源環境與發展,2011(07).

[3]李雅娟.江西省農業循環經濟競爭力探析[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10(02).

[4]瀟然.21世紀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J].青??萍?,2015(01).

[5]王琦.我國農業循環經濟的困境與出路——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J].安徽農業科學,2015(19).

(作者單位:遼寧廣告職業學院)

綠色農業循環經濟范文第5篇

摘 要:自90年代中期,“循環經濟”的概念被引進中國后,經過數年普及推廣,綠色循環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關于循環經濟的法制建設也在逐漸完善中,本文將首先介紹循環經濟法的概況,而后對當前時期我國循環經濟法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淺顯的看法。

關鍵詞:循環經濟法;循環經濟;現狀

循環經濟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改變了傳統模式中消耗自然生態環境來獲取經濟利益的生產方式,使得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能夠共同推進。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法律制度的護航,循環經濟的發展同樣依賴于循環經濟法法制體系的搭建和保障。目前,我國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和問題,應將完善循環經濟法體系作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概述

循環經濟法是在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的,是為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歸根結底是要促進社會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法具有國家干預性,主要是為“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服務,從而實現資源環境的高效利用和清潔化生產,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企業與個人的共同努力與配合,實質上說是各個主體所進行的再利用性活動,致力于實現技能減排、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從容實現循環經濟法的立法宗旨。

二、我國目前循環經濟法律制度現狀及問題

1.我國目前循環經濟法律制度現狀

比較發達國家,我國的循環經濟法律起步較晚,最初的《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環境保護法律側重于環境污染者的處罰以及末端治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環境污染的危害擴大,簡單的末端治理已經不能夠完全解決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國的環保立法理念也逐漸轉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于是出臺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但至此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的循環經濟法,直到2008年8月29日制定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它是我國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法,對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環節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作了全面系統綜合的調整,是我國循環經濟發展走上法制化、規范化道路的重要標志。但隨著循環經濟的推進,只有這一部總綱性質的《循環經濟促進法》還是不夠的,要使循環經濟變成經濟生活中被各方參與者視為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還需要制訂更加詳盡的分門別類的法規、規范、標準等等。因此,與循環經濟相關的其他法律零散地分布于環境與資源保護法、能源法、經濟法等法律部門中。主要包括《清潔生產法促進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農業法》《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等。

2.我國目前循環經濟法律制度的問題

(1)《循環經濟法》中關于國家機關、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不明。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的能力有限,難以切實有力的協調審批及監督工作。而國務院的經濟綜合管理部門總攬循環經濟的審批工作,但是循環經濟的涉及面極廣,其不能全面兼顧各個方面的工作。這種情況下,法律制度的推進難以進行,反而易導致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只需要與經濟綜合管理部門搞好關系,相關法律制度形同虛設,不利于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也達不到制定法律的效果。

(2)《循環經濟法》中對各主體責任規定不明。關于各個主體的責任劃分沒有清晰、統一的規定說明,而是散落在各個章節之中。例如,在第三章中規定,餐飲、娛樂等行業應該優先使用節能、環保產品,盡量降低資源浪費,防治環境污染。該種分散式的規定無法讓各類主體明晰自己的權利與義務,也無法明確自己的具體職責。

三、關于完善循環經濟法體制的幾點思考

1.提高對法律體系的執法力度

循環經濟法的有效實施必須配備強有力的執法機關嚴格執法。因此,應給予相關的環保、工商等部門以執法權力,使其可以對違法、超排、污染環境的企業進行強制執法,對未進行有效的循環經濟建設的企業從重處罰,借由嚴格的執法推動企業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理念。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責任的分配,應當清晰明確,以免多頭執法毫無效果的局面發生。

2.提高循環經濟建設中民眾的參與度

通常情況下,我們往往重視對工業企業的要求,卻疏于對消費者的規范,要想使循環經濟法律得到更好的完善,只靠政府與企業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提高公民的參與度十分重要,對此我國應不斷加強關于循環經濟所具有的價值與作用方面的宣傳力度,提倡公眾使用循環經濟企業所制造出來的產品,同時注意對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循環經濟應是全體公民一起參與的經濟,公眾不參與,循環經濟很難發展。

3.調整方法上須懲罰與激勵相結合

循環經濟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工程,推廣實施中一定存在的難度,反映在立法中,則應不要過分強調法的強制性、懲罰性,可以參照國外發達國家的做法利用政府優惠政策與懲罰制度相結合來更好的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多在激勵和引導市場經濟發展上下功夫。例如,在激勵方面,我國可以綜合財稅、價格、金融和投資等諸多手段,建立一系列的優惠措施,鼓勵企業自身對資源進行回收再利用;在懲罰方面,對超標排放廢棄物的企業加以罰款或收費等,積極引導良好的市場環境,規范市場運行。

4.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因地制宜

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已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雖然有大量的發達國家的制度可借鑒但在構建循環經濟法體系時,還是當遵循循環經濟的客觀需求,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科學借鑒國外的經驗教訓,緊密結合我國及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參考國內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的成功作法,總結現行有關法律實踐的經驗,避免任何脫離客觀規律和實際需要的方法,循序漸進完善我國的循環經濟法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盛玉華,楊文仙.我國現行循環經濟法律體系解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08):106-109.

[2]黃麗娜.淺議循環經濟法的部門歸屬[J].法制與社會,2008(36):32-33.

[3]陳泉生.循環經濟法初探[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1):37-43.

[4]石珺.論我國的循環經濟立法[D].湖南大學,2006.

[5]竇玉珍,李亞紅.循環經濟立法構想[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15-18.

[6]俞金香.循環經濟及其法律調整[J].甘肅社會科學,2003(06):129-131.

作者簡介:

王莉(1993~ ),女,漢族,江蘇人,學歷:碩士,研究方向:經濟法學。

綠色農業循環經濟范文第6篇

1 甘肅農業循環經濟立法現狀

2009年國務院批準《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 (以下簡稱《規劃》) 把甘肅省整體列為全國唯一首個循環經濟示范區, 《規劃》在第七章保障措施中把法律法規的保障放在諸多保障措施之首。下面從中央和地方立法兩個方面對甘肅農業循環經濟立法現狀加以梳理。

1.1 中央立法

目前涉及農業循環經濟的法律有1996年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2001年的《農業法》, 2003年的《清潔生產促進法》, 2006年的《可再生資源法》, 2009年的《循環經濟促進法》。還有一些法律法規如《環境保護法》、《森林法》、《水資源保護條例》、《稅收減免暫行辦法》等雖然受立法時認識的局限, 未能充分體現農業循環經濟的要求, 但為我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奠定了法律基礎。此外, 我國政府還先后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全國生態建設規劃》、《全國生態保護綱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提出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重點領域和保障措施, 是進一步推進全國及甘肅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保障。

1.2 甘肅地方立法

在作為西部生態脆弱區域和資源型轉型重點省份的甘肅, 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甘肅的循環經濟發展, 《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突出了完善包含農業循環經濟內容的制度和法規建設。為此, 制定了《甘肅省循環經濟質量標準體系規劃》、《甘肅省節約能源法實施辦法》、《甘肅省生態保護條例》、《甘肅省資源綜合利用條例》、《甘肅省節約用水條例》、《甘肅省再生資源回收綜合利用辦法》。2013年又出臺了《甘肅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甘肅省“十二五”農業源減排工作實施方案》、《甘肅省現代農業示范區管理辦法 (試行) 》、《甘肅省循環經濟定量考核實施辦法》等。修訂完善了《甘肅省主要工業產品產業能耗指導目錄》、《甘肅省貫徹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規定。它們成為甘肅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依據。

2 甘肅農業循環經濟立法存在的問題

2.1 地方立法相對滯后

發達國家生態農業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是構建完備的從中央到地方的農業循環經濟法律體系。目前, 日本就有4部關于生態農業的法律法規, 各都、道、府、縣乃至村也都有相關的法規、條例和政策。如1988年日本崎縣宮菱鎮通過了《發展自然農業條例》、2002年日本滋賀縣依法制定了發展計劃等都成為其快速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有效保障。瑞士、德國兩國取得了生態農業的巨大成就, 其成功經驗之一也是立法完善, 國家在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都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和相應標準規范, 涉及水、土壤、大氣、耕作制度、生物多樣性、產品質量等各個方面。美國也是如此, 中央制定農業法律, 州縣向上層申報農業計劃, 相互配合支持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相比我國, 中央層次的農業循環立法就很薄弱, 甘肅地方立法更是如此, 沒有農業基本法可循, 農業循環經濟法內容散見在其他循環經濟法和環境法中, 而專門的立法很少。各縣、鄉、村更沒有農業循環經濟的條例和規劃, 地方立法多停留在倡導性層面。另外, 對農業循環經濟的地方立法重視不夠, 在甘肅近期循環經濟立法的規劃中重點針對總體和工業方面的規范制定, 而農業循環經濟立法不在其中。

2.2 已有立法不夠完善

在零散和少量涉及甘肅農業循環經濟的地方法規中, 其內容也存在諸多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循環理念不夠突出

《甘肅省“十二五”農業源減排工作實施方案》中在強力推進規?;笄蒺B殖污染治理工程建設的內容中, 提出“采取全過程控制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的方式, 積極推廣采用干清糞便、生物發酵床……等污染治理措施。”方案雖然已加入循環經濟理念但仍未拋棄末端治理模式。而《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甘肅省現代農業示范區管理辦法 (試行) 》的通知中只提現代化、區域特色、產業升級等內容, 并未提循環理念。由此看, 甘肅省農業循環經濟的理念還沒有上升到應有的高度。

2.2.2 權利義務及責任規定不到位

首先, 對主體的要求即義務規定較充分, 但對其應享有的權利內容薄弱。其次, 法律責任內容少、不具體并且較弱化。在新出臺的《甘肅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中規定的法律責任重點涉及工業領域, 而涉及農業循環經濟的規定很少并且不夠細化。在甘《肅省“十二五”農業源減排工作實施方案》中的保障措施里規定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加大資金支持、嚴格考核獎懲”, 但是如果沒有做到上述要求該承擔什么責任幾乎沒有做出制度安排, 雖然在嚴格考核獎懲規定中有對地方責任的追究, 然而也只是對未完成減排任務的地區, 取消環境保護評優資格, 并暫停審批轄區內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項目而已, 并無對政府及負責人的具體法律責任。此外, 無論對政府還是其他主體的責任規定均比較弱化。如對養殖場未批先建的行為追究責任也限于整改通報等不具有威懾力的軟方法;還有對環評的、監督、投資等環節均未法律化。

2.2.3 對農民主體不夠重視

農業循環經濟的實施主體主要是農民, 其他主體的作用發揮也要通過農民來實現。在現有的地方立法中, 對農民、農戶的出現頻率低, 對其資金支持、技術指導、宣傳培訓規定均不足。

2.3 立法缺乏地方特色

目前, 涉及甘肅省農業循環經濟的法規對本省的農業特點有所反映, 如生態脆弱、四大農業循環區域的差異、農業基礎薄弱等, 提出要發展節約型農業、確立生態補償機制, 加強農業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治理等生態建設。但是對農業特殊現狀的描述不等于地方立法具有特色性, 立法有特色不僅是通過法規反映描述特殊性, 更要有扶持、保護、落實特色的權利義務、法律責任的規范性內容, 明確扶持有特色農業循環經濟的規劃、條例等, 從這種意義上講甘肅省的農業循環經濟立法是缺少特色的。提出區域特點多于對特點的規范制定, 倡導鼓勵多于強制實施, 普遍性規定多于特色性規定。

3 甘肅農業循環經濟立法完善的建議

3.1 加快地方農業循環經濟立法

3.3.1細化、補充已有法律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執行力

現有國家和地方循環經濟基本法大多屬于倡導性和綜合性法規, 涉及循環農業的內容少且比較籠統, 所以有必要加以細化和補充, 增強其操作性和協調性。具體包括: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的 (如憲法、環境法保護法及其他環境專項法、農業法、稅法、銀行法、知識產權法等) ;增強農業循環經濟法律制度與相關法律制度之間的協調性;條件允許時將現行政策上升為法律規范。

3.3.2構建甘肅農業循環經濟地方立法體系

包括農業循環經濟地方基本法和專項法?;痉煞Q為《甘肅農業循環經濟促進條例》, 專項法如制定《甘肅農業清潔生產促進條例》、《生態消費促進條例》等, 要求各縣、鄉、村制定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規劃和條例。

3.3.3把握立法步驟

對于農業基本法和專項法立法誰先誰后的問題, 要靈活對待。哪個成熟先解決哪個, 因為不管誰先誰后都有成功的先例, 從理論上講先實施循環農業, 在解決具體個別的問題、積累經驗后再總結歸納上升到共性, 因此按專項法在先, 基本法在后的順序立法未嘗不可。但循環經濟具有很多共性, 一些國家通過長期實踐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農業循環經濟法體系, 甘肅省學習借鑒, 先出臺共性的基本法再制定具有本地區特色的專項法也完全可以。

目前, 全國很多地區都正在積極構建農業循環經濟地方立法體系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大家均在同一起跑線上。不過作為首個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區, 依靠國家的優惠和扶持政策, 甘肅應在包括農業循環經濟地方立法方面有所作為, 積累提供更多可資借鑒的經驗。力爭與其示范區的地位相適應, 為我國各地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提供立法經驗。

3.2 完善地方立法的內容

完善甘肅農業循環經濟地方立法內容主要包括:

3.2.1 強化循環經濟理念

在修改以及將后制定的農業循環地方立法中務必將“3R”的循環經濟理念貫穿于基本法和專項法規范的始終, 告別末端治理模式, 讓社會各界看到政府推進循環農業的決心。指導思想要高標準, 至于實際中存在傳統高能耗農業與循環農業的過度性是另一回事, 二者要區分對待, “法乎其上得其中”, 在理念上必須立足循環農業。

3.2.2 提升農民主體的地位

一切涉及農業循環經濟的立法都要把農民的權利、義務、責任以及其他主體對農民的義務、責任規定充分明確, 最大限度的扶持、鼓勵、引導農民積極投入到生態農業建設中, 發揮其巨大的潛能。

3.2.3 明確各主體的權利義務

明確政府、金融機構、農業企業、農民個人、農產品的經營銷售者和城市消費居民等各主體的權利義務, 尤其要增加比較薄弱的權利性內容和法律責任的內容。切忌模糊虛化, 否則再好的規定都會落空。

3.3 地方立法要著重突出本省特色

甘肅各地區要結合實際進行規劃和制度設計, 其農業循環經濟立法應突出以下特點。

3.3.1 差異化

甘肅農業循環經濟依托河西干旱區、隴東隴中黃土高原區、甘南高寒區和隴南山區等甘肅4大農業區域, 各地區有不同的自然、人文條件, 地方立法應提倡允許各地努力創新, 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規劃或條例, 各地不要將國家和地方法律照搬移位。對越是特色的地方規劃和條例越要加以扶持和鼓勵。

3.3.2 民族化

甘肅區域生態法文化與農業循環經濟地方立法建設有密切聯系, 地區規劃應以西部地緣法律文化為切入, 探究甘肅區域尤其是民族生態法文化在甘肅農業循環經濟地方立法中的可能貢獻并體現其中。

3.3.3 減量化

甘肅是生態脆弱區又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 其循環經濟的地位不僅對其自身而且對全國有重大意義, 所以對甘肅貫徹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既要堅持全面的3R原則, 又要有側重點, 即突出3R中的減量化要素, 少放牧、少采伐、少開發, 樹立減少開發也是一種發展的戰略思想, 它也符合循環農業的理念。對于減量化后的農民收入和社會供應的減少可通過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和生態補償來解決。甘肅要承認這一現實并在立法中突出該特點, 不和其他省市攀比GDP, 要如俞正聲視察甘肅, 對甘肅省發展經濟的看法時所說“要堅持實事求是, 從自身實際出發, 不跟風、不攀比、不急躁, 盡最大的努力帶領群眾奔小康。”甘肅應確立經濟發展的持久性戰略并貫徹到循環農業法規中, 對減量化的規定、規劃、行為加以鼓勵, 反之則要限制和懲罰。

摘要:甘肅農業循環經濟立法是其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制度保障。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很重視, 也有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規。但總體講無論中央還是地方涉及農業循環經濟的立法都比較薄弱。甘肅省應在全國立法的指導下, 突出地方特色, 修改完善和細化已有規定, 制定農業循環經濟地方基本法和專項法, 加快立法步伐, 為甘肅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甘肅,農業循環經濟,地方立法

參考文獻

上一篇:小學學期自我總結范文下一篇: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