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陽明心學學習分享心得

2023-05-23

第一篇:陽明心學學習分享心得

感悟、心得(讀王陽明心學與稻盛和夫系列)

心得體會(心靈的感悟)

一、工作的方法;

正確和正直的思維模式,能使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提前實現既定的目標方向,錯誤的思維模式能使前進的方向偏離目標漸行漸遠。什么樣的思維方式決定什么樣的工作結果,只有思維模式的改變才是我們公司的效率之本,還要講究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創新做。所以在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打開固有的思維模式,讓自己OPEN的、多角度的、多層面的、系統的去思考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規律和最佳捷徑,才能行之有效的去解決問題。

二、工作的效率;

在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兩個效率,那就是時間效率和收益效率,時間效率就是向時間要效率,合理的利用時間、安排時間、壓縮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效益最大化,收益效率就是我們投資回報的效益的最大化,努力的想方設法的把我們的工作效益做到明細化、最大化,保證我們效益的長期性、穩定性和安全性。

三、工作的心態;

每天要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們還要做到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的事情明天做,緊急的事情馬上做、快速做,難辦的事情堅持做,好辦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翻新做,同時還要戒驕戒躁、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對待工作還要做到外松內緊,竭盡全力、一絲不茍,受點苦、受點累、吃點虧都無所謂,因為吃虧是福,感恩才會幸福。一個態度與價值觀錯誤的人,會讓他的能力與努力成為公司的負擔、社會的負擔。要確立和踐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真誠的人生理念永遠伴隨在我們左右。

四、工作的責任心與職業規劃;

新形勢下的新的機遇,也給了我們新的挑戰,我們對工作的責任心也必須隨之變得更強、更堅定,我們每個崗位上的工作標準是否都做到了?我們的質量、我們的進度、我們的成本、我們的信譽是否做的足夠徹底?是否做的足夠的精準?我們差在那里?歸根結底我們還是差在對工作的責任心和對工作的認真程度,所以在工作中我們要把握住工作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節點、每一個重點、難點,高標準嚴要求的去執行,用什么樣的標準要求自己,我們就是什么樣的人,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體現我們自身的價值,有了價值才有高度,我們的價值做好了我們的價格、收益也自然就來了。

大環境下市場在改變,公司在改變,我們自己也要改變,只有改變唯有改變才是硬道理,我們必須用思想的改變來帶動我們自己行為的改變,同時也促使著結果的改變,我們不能光說不練,光心動不行動,只有用心動來點燃行動的導火索,高層統一思想,中層統一方法、統一執行,基層統一行動,只有行動才能有結果。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一定要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標,有了工作目標才能指引我們正確的工作方向,同時我們還有把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公司的戰略規劃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與公司同呼吸共命運共同發展、共同提高、共同成長。

五、道法自然、格物致知、知行合

一、回歸本真;

人,生下來本是純真的、善良的、無邪的,就像一塊兒沒有經過雕琢的潔白美玉,但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逐漸融入社會才慢慢感知到人世間的真、善、美、惡、丑,同時也觸動了本真的心靈,內心隨之也衍生了善念與惡念,但是能辨別是非,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才真正是一個有良知的人,去惡揚善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總結為自己的理性知識,從而靈活的運用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去才是我們所追求和遵循的本真。同時還要把人的“欲望、憤怒、愚癡”三毒從我們內心深處根除摒棄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不以得失去判斷,而以善惡來區分,徹底的來改變自己的作為、提升自己的心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內心強大、利他利己、上善若水、敬天愛人。

郝戰勇

2013年2月20日

第二篇:王陽明心學讀后感

《王陽明最神奇的心學》讀后感

------西航項目

看了王陽明最神奇的心學,了解了他本人智慧,通過合理的辦法,讓自己的心靈境界得到提升,開發了人本來具有的智慧潛能。只有做到這點,才能由普通人到超人的超越。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向外追求物質利益,這樣發展下去,必然使得人的精神越來越和自己的心靈分離,使人趨向于“物質化”,在人的心靈深處越孤獨、苦悶、煩躁、矛盾。

在建筑企業林立的今天,不乏有許多優秀企業,08年聽一位朋友說,在鄭州市建委有備案的光是二級建筑公司就有一千多家。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控制核心文化,而員工也必須掌握自己的內心世界而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一、磨礪

王陽明認為良知這種學說,是從百死千難的磨煉中得來的。在現實生活中,一遇到困難,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怨天尤人,埋怨老天怎么這樣對自己,埋怨命運不公平。其實,磨難是一種財富,關鍵在于你怎么樣對待它和采取怎樣的行動。

在工程施工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問題,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不管是現場組織還是技術難點,我們面對困難,只有不再想到逃避,一點一滴的培養自己耐心和意志,才能使整個身心有質的改變。

二、處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發現,有一些人很有人緣,不論遇

1到誰,都能打成一片,贏得別人的好感,似乎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工程管理是一個非常需要做到處世圓滑這一點的,面對業主、監理、各種配合單位,往往會有各種問題暴露出來,這個時候我們必須做到保證自己身利益的同時兼顧各方情緒,如若不然,事情就會由小事變成大事,甚至不可挽回。

三、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工作態度決定成績,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現狀還是積極進取。

從校園學生到工作崗位,有很多人轉變的慢,也有一部分人轉變的比較快,這就是一個心態問題,工作后,我們不再是學生,我們要從一個幾近無知的學生開始,學習現場的施工管理 ,技術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提升自己。不能好高騖遠,不能眼高手低,每個人只有擺正了自己的心態,才會有更大做為。

四、學習

從學生到獨擋一面主要負責人,除了有過硬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不管是公司制定的崗位職責、安全條例、技術操作規范,還是施工現場如何組織人、材、機進行合理的生產,或者是現場安全的施工行為、各種安全隱患等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掌握,才能完全撐控。

其實王陽明的學問還有很多,他說的好多話都是一針見血,我們也只有多看多學多運用,才能不斷進步。

第三篇:王陽明心學知行合一讀后感

記得以前在看《明朝那些事兒》時,當年明月對王守仁推崇備至,花了很多的筆墨寫了陽明心學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對知行合一的哲學理念做了傳奇式的描寫。使我對這位心學的創立者充滿了景仰之情。但對他的了解一直也停留于當時那短短的兩個章節,一直無緣對心學繼續進一步的學習。這次有緣拿到了度陰山所著的《知行合一王陽明2》,認真通讀了一遍,才真正的比較全面的了解了這個中國古代杰出的哲學家的心路歷程。

開篇第一章就通俗的解釋了陽明學說的核心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使我這個門外女子一下子被吸引到了心學的思想核心,體悟了人生境界的重要意義。在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凡是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二個先決條件。一是確立正確的目標,二是找到正確的路徑,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先確立了正確的人生目標,才能實現人生真正的價值。王陽明從小就沒有立志走科舉仕途的目標,而是立志要成為圣賢之人,這在當時引起了老師的不解,但他矢志不移,通過不斷的實踐加學習,終成一代圣賢。他從格物致知引伸到認識本體,認識客觀的“天理”,再把它轉換為律己的修養目標,直接追求一種人生意境。這種意境使人能夠“心有所主”,王陽明就是一個能堅持自己的觀念,不怕困難,堅韌不拔的人。他能在人生實踐中對各種境遇、事物都運用自如,應對合“理”。這一切都因為他樹立了正確的人生目標。

實際上王陽明的哲學命題,從“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其核心所講的,就是心之“體用”,即“良知”的境界與“致良知”修養的圓融契合。其中,確立正確的目標看起來似乎相對容易,這就是“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這樣,圣人才為“人人可到”,使人人“自有擔當”。因此,在為學方法及學說體系上,與朱熹不同,他不是“格”、“致”求知,識認客觀的“天理”,再把它轉換為律己的修養目標,而是直接追求一種人生意境。這種意境使人能夠“心有所主”,并在人生實踐中對各種境遇、事物,都能運用自如,應對合“理”。實際上王陽明的哲學命題,從“心即理”,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其核心所講的,就是心之“體用”,即“良知”的境界與“致良知”修養的圓融契合。

第四篇:溫海明:陽明心學通于易道的七層境界

溫海明:陽明心學通于易道境界的七層意義

2015年12月05日 20:47

溫海明教授

編者按:溫海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孔學堂咨詢委員,《孔學堂》雜志社副總編輯。

溫海明教授是一位典型的國際型實力派學者,著有:《儒家實意倫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Confucian Pragmatism as the Art of Contextualizing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World (Lexington, 2009);Chinese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中國哲學思想》(2010)等等。在國際哲學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Asian Philosophy,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Culture and Psychology, 《中國哲學史》、《周易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五十余篇。其《中國哲學思想》被譯為英、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在國外出版。

2015年11月26日,由徐治道主持的“全球未來論壇”線上首場名師講座邀請溫海明教授主講“陽明心學的易道境界”,并進行了線上互動,以下為溫海明教授講座實錄: 治道兄好!群友們好!今晚跟群友們聊聊“陽明心學的易道境界”,陽明現在火了,不是一般地火,今天我們好好地體會陽明心學的境界,可能對我們的未來,對于民族的未來都有好處。

我想跟大家強調的第一個要點,是陽明之所以能夠有劃時代的貢獻,主要是因為讀《周易》,而不是因為讀《大學》,但很多學者還不是很清楚這一點。我今年暑假去貴陽,跟很多學者交流,有些學者堅持說陽明是讀《大學》才有“龍場悟道”的,我表示不能同意,建議你們單純讀《傳習錄》還不夠,要好好讀《全集》。不少搞陽明學的學者,因為不懂易經,就不承認陽明是讀《周易》悟道的,而要堅持說是讀《大學》悟道的,這樣的研究其實有點誤人子弟??梢哉f,陽明如果不是在困境當中讀《周易》,幾乎是不可能有所謂“龍場悟道”的。這些年有幾篇論文研究了陽明與易學的關系,結論相對比較中肯了。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有哲學味的問題。最近我的老同學陳清春用現象學研究陽明,專著即將出版,他力圖說明陽明龍場悟道是一個典型的哲學家悟道的境界,這種境界后世幾乎可以做無限的哲學解讀。

正如《周易·困卦·象》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是說君子看到大澤里的水都被困干了的卦象,決定為了實現自己的人天之意,可以舍棄自己的性命。這講的正是一個人處于陽明一樣的絕境,如何通過周易實現精神意識狀態的重生,如果沒有重生,就沒有陽明學,而沒有心學,也就無所謂陽明了。關于陽明悟《易》歷程,在戊辰(1508年)所作《玩易窩記》里面有記載:

陽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窩而讀《易》,其間,始其未得也,仰而思焉,俯而疑焉,函六合,入無微,茫乎其無所指,孑手其若株。其或得之也,沛兮其若決,聯兮其若徹,菹淤出焉,精華入焉,若有相者而莫知其所以然。其得而玩之也,優然其休焉,充然其喜焉,油然其春生焉;精粗一,外內翕,視險若夷,而不知其夷之為厄也。于是陽明子撫幾而嘆曰:“嗟乎!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其老之將至也夫!吾知所以終吾身矣。”

玩易窩現在還在,已經變成旅游景點了,其實就是一個地下洞穴,猶如小的三室一廳。當年陽明在地下蝸居里面,讀《易》自得其樂,這是心學易道境界的第一層體現。陽明到了龍場之后,從早到晚讀《易》而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乃以默記《五經》之言證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經憶說》。”“龍場大悟”之后,陽明一生學問大旨就確立了,從此以后,陽明傳播的心學,其實就有易道境界。

心學的易道境界的理第二層體現,就是確立了他一生的學問宗旨: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設想一個人被放逐到荒原,他的心靈每時每刻直接跟宇宙、跟蒼穹、跟天地感通,所以處于感天動地的、心通于易、通于日月之變的狀態,這其實是“心即理”的本意,只是后來陽明為了接續朱熹理學的話語,不得不借用理學的框架加以表達,包括他后來不得不寫下關于《大學》的心得體會,也可以說是被迫回應朱熹理學的強勢話語體系。 在陽明看來,孔子刪述《六經》,為《易》作傳,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正天下萬世人心。陽明心學也可謂是為了重正世道人心。陽明心學通于易道,根本上是為了匡正世道人心,從而達到平定天下的理想境界,這跟孔子發心是相通的。所以我強調心學通于易學的第三點,就是心學的境界與易道通達天下一樣,是為了樹立人心正道,也就是使未來的人心能夠歸于正道。陽明常常自比孔子,感慨自己生不逢時,但同時也以正萬世人心的事業自任,比如他曾說:

孔子玩《易》,韋編乃至三絕,然后嘆易道之精。曰:“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比之演卦演爻者更何如?更欲比之用《易》如堯、舜,則恐孔子亦不自安也。其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以求之者。”又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故?抑之為不厭。”乃其所至之位。

陽明的心學氣象,可以說是來自易道也歸結為易道,他一生傳道說法,如果僅僅用心學和理學的范疇去解析,總覺得差一點,但如果從易道來看,就有渾然一體,圓融無礙之感。難怪李贄在《陽明先生道學抄序》中說:“先生之書為足繼夫子之后,蓋逆知其從讀《易》來也。”可以說李贄指出了陽明心學的易道境界,相比一般學者來說,李贄的悟性可以說是蠻高的。陽明的心學成就,雖然不能取代孟子為亞圣的話,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孔孟之后的三圣,位置非常的重要。

相比心學的易道境界,佛家虛寂有比較強的審美意味,而儒家的“感而遂通”,主要為的是天下人心復歸正道。也就是說,儒家的境界、易道的境界、心學的境界,都已經遠遠超越單純的審美意味,那種對心學進行審美比附式的研究,比如討論心學與禪宗的類似之處等等,其實可能對心學的宗旨理解不夠到位。

心學通于易道境界的第四層意義,是心學通于河洛之道。陽明曾作《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一文,其中寫道:

天地顯自然之數,圣人法之以作經焉。甚矣!經不徒作也。天地不顯自然之數,則圣人何由而法之以作經哉?王陽明寫道: 《大傳》言卜筮而推原圣人作《易》之由,其意蓋謂《易》之用也不外乎卜筮,而《易》之作也則法手“圖”、“書”。 陽明認為“圖”、“書”是圣人作《易》之本。

朱子和陽明都深悟河圖洛書為易道之源,他們都有人口傳心授,理解這些天書揭示的通天之學。河圖洛書是易道之源,陽明心學的易道境界沒有離開對河洛之道的領悟。

陽明心學之教,通于系辭玩易之教,這是學易的日常功課,但跟心學境界相通,這是心學通于易道的第五層意義。陽明平日玩易,他的詩中多處提到“玩易”,如“瞑坐玩羲易”,“玩易探玄微”,“相攜玩羲易”,“燈窗玩古易”,可見陽明在玩易之中悟道,感通心通于天,這既是心學境界,也是易道境界。比如他說,“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實理流行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至誠發見也。皆所謂„貞?也。觀天地交感之理,圣人感人心之道,不過于一貞,而萬物生,天下和平焉,則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心學通于易道的境界就是取法于天地之正道,心念發動都在天道之中,從而達到能夠賦予萬物生機,讓萬物盡性至命的境界。

《易經》是一部“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書,其中“窮理盡性至命”就是如何運用天道于人世之間,也相應影響了中國哲學從古到今“盡性至命”的性格。猶如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也如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都說明陽明的心學跟易道的境界可以一以貫之。他曾說:“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這種對心、性、命都相通為一的境界的理解,是說明他們都通于易道,也是需要悟性較高才能領會的表達,而用邏輯的、分辨的思維方式,則是很難理解的??梢?,陽明心學,通于古代性命之學,這是心學通于易道的第六層意義。他說:

道即性即命,本是完完全全,增減不得,不假修飾的,何須要圣人品節?卻是不完全的物件。禮樂刑政是治天下之法,固亦可謂之教,但不是子思本旨。

子思性、道、教皆從本源上說,天命于人,則命便謂之性;率性而行,則性使謂之道;修道而學,則道便謂之教。

陽明對《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所謂性、命、道的理解,基本上認為它們同出一源,他把性看作天降本體,性體由生到死流行的過程就是道,人如果能夠率性而行,就是時時刻刻不偏離天道。他把《中庸》的“命、性、道”與《易·說卦》之“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貫穿起來,說:

“戒慎恐懼”便是修道的工夫,“中和”便是復其性之本體,如《易》所謂“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中和位育便是盡性至命。

讀《傳習錄》,很明顯地感覺陽明通過“中和位育便是盡性至命”將《易傳》與《中庸》貫穿起來,從而建立了一個心學的心活潑靈動,而通于易道的哲學體系。陽明認為“性情之謂和,性命之謂中。”認為“性命”與“性情”是天命之性在生命中展開的兩個不同方面。“蓋體用一源,有是體即有是用,有未發之中,即有發而皆中節之和”。他還認為“中”與“和”的關系,好比《系辭上》:“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所說的體用關系,并借用《中庸》來表達:“未發之中,寂然不動之體,而有發而皆中節之和,感而遂通之妙矣。”所以認真品味《傳習錄》,常常感覺像是一個《中庸》的延伸版?!吨杏埂返蕉乱院?,討論“誠”通于天,境界越來越高?!秱髁曚洝返胶蟀氩糠?,也跟在《中庸》類似,調門越來越高,有點高不可攀之感,幾乎句句都合于《中庸》的最高之境界。當然,到最后就只能是無言之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境了。但這個境界,其實也是古代讀書人都要認真體會的高妙境界,也是古代儒家能夠正天下人心的根本所在。

心學通于易道的境界的第七層意義,是陽明自己明確提出的“良知即易”,也就是良知的發動都通于易道的變動,比如《傳習錄下》有:

良知即是易,其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此知如何捉摸得?見得透時便是圣人。

這里,陽明明確把良知跟易道聯系起來,并借用系辭的話語,來表達良知通達于易之后的變動不息,無方無體的狀態,認為能夠悟透此道就是圣人境界了??梢哉f,良知是心通于天的良知,易道是人通于天的易道,二者在境界上是殊途同歸的。而易道境界,其實就是通于天的良知借用陰陽來加以表示的狀態,幫助我們通過陰陽系統來領會天道的運轉流行,正如陽明寫道:

易也,志吾心之陽明消息者也。

易者,吾心之陰陽動靜也;動靜不失其時,易在我矣。

可見,易道境界也可以說是心的陰陽動靜自然流行的境界,也就是人心的活動每時每刻的動靜都合于天地的陰陽,心念所發一直跟天道的運行相合拍,這就是陽明所謂念念致良知的境界,也是致良知而合于易道的狀態,也是心念發動,實現了知行合一的境界的狀態??梢?,良知通于易道的境界,是需要體會才能理解到的,也是要靠實修才能達到的,而不是文字解說就可以達到的境界。正如陽明常常說明,知行合一的境界從來不是文字的詮釋,更不是口頭的虛說,而是心之本體流行都合于天理的發動,有點像心如明鏡,從而意念發動跟鏡之照物差不多,沒有一點點執著,心念都能夠合于天道,從而達到“無思無慮”的狀態,正如王陽明說: 心之本體即是天理,天理只是一個,更有何可思慮得?天理原自寂然不動,原自感而遂通,學者用功雖千思萬慮,只是要復他本來體用而已,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來;故明道云:“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這樣來說,心的本體就是心理流行,心動與不動,都要合于天地陰陽的運動,這不需要心思意念的有意安排,而是自然而然的心意發動,都跟天地陰陽的進退相合拍的狀態。所以心學的易道境界,最根本的狀態就是心靈的良知,是隨時隨刻跟易道合拍的,不是僅僅從心本身來理解就可以的,而是要從心念合乎天地運動的狀態來理解才可以的。

關于陽明心學的易道境界,我就解說出這七層意思,希望這幾層意思對于大家理解陽明心學,理解易學,進而理解今天儒學的復興,大家應該達到的境界有所幫助。不當之處,敬請請師友們指正。下面回答群友們的提問。 徐治道:感謝溫海明老師的精彩講座。溫老師認為王陽明之所以能夠有劃時代的貢獻,是因為讀《周易》而悟道,而不是因為讀《大學》,繼而闡發了陽明心學的易道境界的七個層面。第一層:蝸居讀易自得其樂;第二層:領悟心外無物;第三層:為天下人心重歸正道;第四層:心學通于河洛之道;第五層:心學日常功夫通于系辭玩易之教;第六層:心學通于古代性命之學;第七層:良知發動即是易道流行。

郭萍:您關于陽明易學的文章特別受用,特別感謝!

溫海明:這是我的第一篇論文,碩士期間在陳來、張學智、李中華等老師們的指導下完成的。

李靜:王陽明蝸居讀易是學周文王嗎?

溫海明:他當時處境可謂絕境,說不上學文王,但有點類似,陽明是狀元之子,易學修養非常好,身處逆境,早年學過的易學基礎知識的儲備自然就調動起來了,常常玩索,而終于悟道。

琳琳:易經是群經之首,用在哪里那里亮[調皮] 溫海明:這里雖是調侃,但在陽明那時候的處境就幾乎是救命了。 楊琪:看來龍場悟道與文王拘而演周易,可以互參。

琳琳:您說的“設想一個人被放逐到荒原,他的心靈每時每刻直接跟宇宙、跟蒼穹、跟天地感通,所以處于感天動地的、心通于易、通于日月之變的狀態”有點同頻共振的味道。

溫海明:這種共振到今天還有意義,比如很多人在微信群里面認真學習從而體會陽明心學的境界,受益良多,從而影響更多的人。

張國明:猶如《系辭》: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溫海明:確實如此,陽明心學的境界,跟與易道這種境界是相通的。 張國明:易經的寂然不動頗類似佛家的如如不動。

溫海明:如我所言,佛家虛寂主要是審美意味,而儒家的“感而遂通”,為的是天下人心,讓人心都復歸正道,二者的抱負和著眼點是有區別的。 王建寶:牟師爺說或由易庸入、或由論孟入、或由大學入如朱子……所以陽明由易庸入,承明道繼孔孟?如陸子云,夫子以仁發明斯道,渾無罅縫,孟子十字打開,更無隱遁……陽明掃象得意,得意立象,又回到渾無罅縫的易道?為什么還出現羅近溪的解纜放船?

溫海明: 牟師爺說陽明由易、庸入是對的判斷,但總是有很多學儒學的人主要思考形而下的問題,主要討論生活和政治,而很難進入古典儒家心性哲學的最高境界,所以理解起來可能有困難。其實,心學境界和易道境界,都是杜先生常說的得道境界,是承明道繼孔孟,得道了就能夠安身立命的境界。

李偉東: @王建寶:何為解纜放船,請教!

王建寶:看《明儒學案》,黃宗羲說羅近溪他們解纜放船,不復為名教所羈絆……羅的學生湯顯祖寫了《牡丹亭》,徹底縱情而去……

王建寶:圣人茂于常人者,體無也,同于常人者,五情也。 溫海明:確實如此,高妙體無,學生受不了,跑都來不及。

王建寶:我說“孟子得易之體、老子得易之用”。先生斥曰:你沒有資格說這種話… 溫海明:你已經說了哈,先生也攔不住啊

王建寶:唐君毅師爺我法兩忘說亦值得商榷。也許我儒之天德流行與我法兩樂倒是殊途同歸……

王建寶:胡塞爾的Shine through倒有一體朗現的氣象……

溫海明:所以現象學確實跟心學可通,相關研究也有不少,群友們有興趣可以了解。 李靜:我們在日本也讀《傳習錄》,自己也大致了解過陽明的生平。我記得他小時候不太愛讀書,并且還捉弄繼母,等等。我想問溫老師的是,我們現代人只能推測出他的生活狀態,只是這個讀易的契機除了困居龍場是不是還有些外在的因素。并且,日本學者主要是將陽明跟佛學聯系在一起,而陽明左派又被稱為狂禪,如果我們將易經提到這么高的地步,那他思想中佛教的那部分該如何審視?[微笑] 溫海明:陽明心學跟禪宗的類似之處研究很多,日本歷史上受影響,今天繼續關注很正常。這里要強調的是,如果一個人像陽明那樣有良好的易學修養,可能關鍵時刻會有改變命運的轉機,對人的精神生命會有大的提升作用。 李靜:我再問個可能是題外話,陽明說完四句詩后,學生不太理解。陽明就用神秀跟慧能的頓悟跟漸悟來說接引上等根的人跟中下等根的人來比附,后來就分成陽明左派與右派。我是很推崇右派的王龍溪的,他提出“百姓日常即道”,還為此寫了一篇文闡述他的思想。我覺得這篇里面提到三教,但是沒有提到易。如果有可能,我想問問溫老師,陽明的學生,當時有沒有意識到老師的思想來源是易?又有沒有吸收整理到自己思想里。還是陽明去世得太突然,學問的傳承出現斷層呢?

溫海明:易道境界落下到心學話語體系,就連很多弟子都未必能夠理解陽明心學的大本大源,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大部分弟子的悟性有限,而且陽明后期確實不怎么強調易這方面。為了跟朱學爭奪話語權,他不得不圍繞《大學》做了很多發揮,好像他的學問都從《大學》來的似的,其實不全是。

李靜:陽明學說通于古代性命之學,這個我是很贊同的。古代的“士”的情操都在。我自己認為陽明在天下大同的說法提出“萬物一體之仁”,這個我認為是他思想精華之所在。而自己也覺得這是有道教跟佛教思想影響之所在的,不知道國內的學者對這句話重視嗎?想聽聽溫老師的看法。

溫海明:這是很值得重視的,萬物一體學說確實是心學基礎,是應該反復強調的,算不上創見,可以說是儒家圣人相傳的思想基石。

李靜:日本幕府末期倒幕人士推崇主要推崇陽明的“事上磨練”這四個字,我們今天講“致良知”跟易經結合,如果打算用它來回歸本源,改社會風氣,雖是高屋建瓴,會不會有曲高和寡之虞?

溫海明:心學通于易道,雖然一定曲高和寡,但我的信念跟陽明一樣,只有儒家心性之學的源頭活水搞定了,儒學復興的的新氣象才能真正挺立起來。

李偉東:通于神明者,溫師也。

溫海明:心學境界與易道境界,其實不用神也能明,本身其實是沒有太多神秘性的。謝謝大家。

第五篇:英語學習心得分享

外教一對一

http:// 英語學習心得分享

細心和積累

當一篇閱讀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是否會覺得完全看不懂,感到頭昏眼花?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要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許多個單詞構成的,而我們大多數人的問題,就是詞匯量太少,積累的單詞少了,文章自然是看不懂的,然而,閱讀題又是十分拉分的題目,是得分的關鍵,俗話說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題做不好想考高分簡直是空談。因此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有應對之策,那就是我所強調的積累,怎樣積累呢?課本上的單詞是一定要記來的,這也是最基本的。 當然還這還遠遠不夠,我們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平時做題時碰到的生詞一定要查清楚意思,并積累在筆記本上,光寫下來也是不行的,要利用課余時間背下來,還要及時鞏固復習,詞匯量足夠了,閱讀題得分就簡單多了。

耐心和堅持

對于大部分同學而言,學習英語實在是很難,其實很多同學還是想要把英語學好的,也嘗試過努力去聽講,只是在一次又一次聽不懂的情況下逐漸失去了耐心,最終還是半途而廢了。堅持下去很難而放棄就是一句話的事,可是放棄的結果是一事無成,只要堅持才會笑到最后,學習是自己的事,聽不懂就要問,從簡單的開始學,老師不會放棄任何學生,只要你肯問,那么你就有希望學好。

在這里我要分享一個就發生在我身邊的勵志小故事,我初中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同學,英語成績十分差,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就是零基礎,我記得他是從初三開始努力學的,每次有不懂的地方他都會來問我,而且早讀的時候,他特別認真的記單詞,到最后他的成績一直都能保持及格,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他就是我的同班同學。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學習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堅持下去,聽不懂真的沒關系,只要你肯問,我不相信別人會不告訴你。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用心了,什么都不是難事。

信心

文章來源: 外教一對一

http://

說實話,這一點也是我做的最不好的一點,所以我更想告訴你們這多么重要。對我自己而言,知識點掌握的還算可以,可是每次考試都因為粗心丟了不少分,越是簡單的問題越要認真對待,千萬不能馬虎都說細節決定成敗,這一點也沒錯,我們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爭取不在簡單問題上丟分,最后也是我最想說的一點信心,不管我們的成績是否優秀,我們都應該對自己有信心,要相信自己可以學好,只要我們努力了,成功離我們并不遙遠。

文章來源: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醫療重點專項整治方案下一篇:醫療質量檢查數據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