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初中生物重點知識歸納

2022-12-26

第一篇:初中生物重點知識歸納

初中英語知識總結-短語、詞組和重點句型歸納

初中英語知識總結

-短語、詞組和重點句型歸納

[短語、詞組歸納]

由動詞開頭構成的短語、詞組很多。復習時應分類處理:

一、動詞+介詞:此類短語相當于及物動詞,其后必帶賓語,但賓語無論是名詞還是代詞,都要放在介詞后。

1.look at 看 ; look like

看上去像 ; look after 照料

2.listen to 聽

3.welcome to歡迎到 4.say hello to „向„„問好 5.speak to„對„„說話

二、動詞+副詞

“動詞+副詞”所構成的短語義分為兩類:

A.動詞(vt.)+副詞。此類短語可以帶賓語,賓語若是名詞,放在副詞前后皆可;賓語若是人稱代詞,只能放在副詞的前面。

1.put on 穿上

2.take off脫下

3.write down記下。 B.動詞(vi)+副詞。此類短語屬于不及物動詞,不可以帶賓語。

1.come on趕快

2.get up起床

3.go home回家

4.come in進來

5.sit down坐下

6.stand up起立

三、其它類動詞詞組 1.close the door 2.1ook the same 3.go to work/class 4.be ill 5.have a look/seat 6.have supper 7.1ook young 8.go shopping 9.watch TV/games

10. play games

“介詞+名詞/代詞”所構成的短語稱為介詞短語?,F將Unitsl-16常用的介詞短語按用法進行歸類。

1.in+語言/顏色/衣帽等,表示使用某種語言或穿著„„。

2.in + Row/ Team/ Class/ Grade等,表示“在„„排/隊/班級/年級”等。 3.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表示“在上午/下午/傍晚”等一段時間。 4.in the desk/ pencil-box/bedroom 等表示“在書桌/鉛筆盒/臥室里”。

5.in the tree表示“在樹上 (非樹本身所有)”;on the tree表示“在樹上(為樹本身所有)”。

6.in the wall表示“在墻上(凹陷進去)”;on the wall表示“在墻上(指墻的表面)”。

7.at work(在工作)/at school(上學)/at home(在家)應注意此類短語中無the。 8.at + 時刻表示鐘點。

9.like this/that表示方式,意為“像„„這/那樣”。

1 10.of短語表示所屬關系。

11.behind/ beside/ near/ under+ 名詞等,表示方位、處所。

12.from與to多表示方向,前者意為“從„„”,后者意為“到„„”。

另外,以下這些短語也必須掌握。如:on duty, after breakfast, at night, at the door, in the middle, in the sky, on one’s bike等。

[重點句型大回放]

1.I think„意為“我認為„„”,是對某人或某事的看法或態度的一種句型。其否定式常用I don’t think„,

2.give sth. to sb./ give sb. sth. 意為“把„„給„„”,動詞give之后可接雙賓語,可用這兩種句型;若指物的賓語是人稱代詞時,則只能用give it/ them to sb. 3.take sb./ sth. to„意為“把„„(送)帶到„„”,后常接地點,也可接人。

4.One„, the other„/One is„and one is„意為“一個是„„;另一個是„”,必須是兩者中。 5.Let sb. do sth. 意為“讓某人做某事”,人后應用不帶to的動詞不定式,其否定式為Don’t let sb,do sth.,或Let sb. not do sth. 另外,Let’s 與Let us的含義不完全相同,前者包括聽者在內,后者不包括聽者在內,

6.help sb. (to) do sth./help sb. with sth.意為“幫助某人做某事”,前者用不定式作賓補,后者用介詞短語作賓補,二者可以互換. 7.What about„?/How about„?意為“„„怎么樣?”是用來詢問或征求對方的觀點、意見、看法等。about為介詞,其后須接名詞、代詞或V-ing等形式。 8.It’s time to do…/ It’s time for sth. 意為“該做„„的時間了”,其中to后須接原形動詞,for后可接名詞或V-ing形式。

9.like to do sth./like doing sth.意為“喜歡做某事”, 前一種句型側重具體的一次性的動作;后一種句型側重習慣性的動作,

10.ask sb.(not) to do sth. 意為“讓某人(不要)做某事”,其中ask sb.后應接動詞不定式, 11.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do. 意為“把某物給某人看”,該句型的用法同前面第2點。 12.introduce sb. to sb. 意為“把某人介紹給另一人”;introduce to sb.則是“向某人作介紹”。

[重點短語快速復習]

1.kinds of 各種各樣的

2. either„or„

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3. neither„nor„

既不„„也不„„ 4. Chinese tea without, anything in it 中國清茶 5. take a seat 就坐

6. home cooking 家常做法 7. be famous for 因„„而著名 8. on ones way to在„„途中

9. be sick/ill in hospital生病住院

10. at the end of在„„的盡頭,在„„的末尾 11. wait for 等待 12. in time 及時

13. make one’s way to„往„„(艱難地)走去 14. just then 正在那時 15. first of all 首先,第一

2 16. go wrong 走錯路 17. be/get lost 迷路

18. make a noise 吵鬧,喧嘩 19. get on 上車 20. get off 下車

21. stand in line 站隊

22. waiting room 候診室,候車室 23. at the head of„„在„„的前頭 24. laugh at 嘲笑

25. throw about 亂丟,拋散 26. in fact 實際上 27. at midnight 在半夜

28. have a good time=enjoy oneself玩得愉快 29. quarrel with sb. 和某人吵架 30. take one’s temperature 給某人體溫 31. have/get a pain in„某處疼痛 32. have a headache 頭痛

33. as soon as„ 一„„就„„ 34. 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干某事 35. stop…from doing sth. 阻止„„干某事 36. fall asleep 入睡

37. again and again再三地,反復地 38. wake up 醒來,叫醒 39. instead of 代替 40. look over 檢查

41. take exercise運動

42. had better(not) do sth. 最好(不要)干某事 43. at the weekend 在周末 44. on time 按時

45. out of從„„向外 46. all by oneself 獨立,單獨 47. lots of=a lot of 許多

48. no longer/more=not„any longer/more 不再 49. get back 回來,取回 50. sooner or later遲早 51. run away 逃跑 52. eat up 吃光,吃完

53. run after 追趕

54. take sth. with sb. 某人隨身帶著某物

55. take(good) care of…=look after…(well) (好好)照顧,照料56. think of 考慮到,想起

57. keep a diary 堅持寫日記

58. leave one by oneself 把某人單獨留下 59. harder and harder 越來越厲害

60. turn on打開(電燈、收音機、煤氣等) 61. turn off 關

[重溫重點句型]

1.So + be/助動詞/情牽動詞/主語.

前面陳述的肯定情況也適于另一人(物)時,常用到這種倒裝結構,表示“另一人(物)也如此。”前面陳述的否定情況也適于另一人(物)時,常用“Neither/ Nor + be/助動詞/情態動詞+主語.”這種倒裝結構。 注意:“So+主語+be/助動詞/情態動詞.”這一句型常用于表示贊同,進一步肯定對方的看法,表示“的確如此。”“是呀。”

2.Turn right/left at the first/second/„crossing. 這一指路的句型意為“在第一/二/„„個十字路口向右/左拐。”相當于Take the first /second/„turning on theright/left. 3.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

此句型表示“干某事花了某人一段時間。”其中的it是形式主語,后面的動詞不定式(短語)才是真正的主語. 4.„think/find + it + adj. + to do sth. 此句型中的it是形式賓語,不可用其它代詞替代,形容詞作賓語的補足語,后面的動詞不定式(短語)才是真正的賓語。

5.What’s wrong with„?

此句型相當于What’s the matter/ trouble with„?后跟某物作賓語時,意為“某物出什么毛病了?”后跟某人作賓語時,意為“某人怎么了?” 6.too„to„

在so„that„復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否定句時,常與簡單句too„to„(太„„而不能„„)進行句型轉換。

在so„that„復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肯定句時,常與簡單句„enough to„進行句型轉換.

7.Sorry to hear that. 全句應為I’m sorry to hear that. 意為“聽到此事我很難過(遺憾)。”常用于對別人的不幸表示同情、遺憾之意。

[重點句型、詞組大盤點]

1.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過去是一位漢語老師。

[用法] used to + 動詞原形,表示過去經常性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含有現在不再如此之意。 [搭配] used to do的否定式可以是usedn’t to do或didn’t use to do. [比較] used to do sth. 過去常做某事;be/ get used to doing sth. 習慣于做某事;be used to do sth. 被用來做某事。

2.…return it sooner or later. „„遲早要將它歸還。

[用法] l)sooner or later意為“遲早”、“早晚”。

2)return此處用作及物動詞,意為“歸還”,相當于give back. [拓展]return還可用作不及物動詞,意為“返回”,相當于go back或come back。 3.No matter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無論天氣„„

[用法]no matter what 相當于whatever,其意為“無論什么”,引導狀語從句。

4 [拓展]類似no matter what的表達方式還有: no matter when無論什么時候

nbsp; nbsp;nbsp;no matter where無論什么地方 no matter who無論誰

no matter how 無論怎么樣

4. A young man practised speaking English with Mr. Green. 一位年經人與格林先生練習講英語。

[用法]practise doing sth. 表示“實踐、練習(做)某事”。 [拓展]practice名詞,“實踐”、“實施”、“練習”;put a plan into practice實行某計劃。 5. He encouraged everyone to take part in protecting our lakes, rivers, seas and oceans. 他鼓勵大家參加保護我們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的活動。 [用法]1)encourage用作動詞,意思是“鼓勵”、“支持”。 2)take part in“參加”,常表示參加活動。 3)protect 是動詞,表示“防御”、“保護”。

[搭配]1)encourage sb. in sth.在某事上鼓勵或支持某人 nbsp;encourage sb. to do sth.鼓勵某人干某事

2)protect sh. from sth.使某人不受某事侵襲或傷害

6. …to warn people about sharks in the water. „„警告人們當心水里的鯊魚。 [用法] warn用作動詞,意思是“警告”、“警戒”。 [搭配]1)warn sb.+ that從句

2)warn sb. of sth. 警告某人某事

3)warn sb. to do sth.告誡某人做某事

4)warn sb. against(doing) sth.告誡某人當心某事/不要做某事

中考英語高頻考點錯誤分類詳解

在學習初中英語的過程中, 同學們常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 大多數同學認為這些錯誤紛繁復雜, 無章可循, 其實并非如此。為便于系統復習, 現將中考高頻考點,或者說把同學們常犯的錯誤進行分類詳解, 希望對大家能有所警示與啟迪。

I. “蛇足”類錯誤例析

“蛇足”類錯誤就是“畫蛇添足”,在句中出現一些原本沒有或本應省略的成分。

例1.

Though traveling by air is fast and comfortable, but it costs too much money. (×) Traveling by air is fast and comfortable, but it costs too much money. (√) Though traveling by air is fast and comfortable, it costs too much money. (√) 例2.

Because he was ill yesterday, so he didn’t go to work. (×)

Because he was ill yesterday, he didn’t go to work. (√) He was ill yesterday, so he didn’t go to work. (√) [析] 用though, but表示“雖然„„,但是„„ ”或用because, so 表示“因為„„,所以„„”時,though和but 及because和so 都只能擇一而用,不能兩者同時使用。

例3.

More than three hundreds people died in the oil well accident in Chongqing in 2003.(×)

5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people died in the oil well accident in Chongqing in 2003. (√) [析]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billion等詞前有具體數詞修飾用來表示“確數”時,無論數詞大小,hundred等詞都要用單數形式。

例4.

My English teacher is a 38-years old man. (×) My English teacher is a 38-year-old man. (√) [析] 句中的38-years-old是由數詞、名詞和形容詞一起構成的復合形容詞,在句中充當定語,修飾名詞man。復合形容詞作定語時, 其中的名詞要用單數形式, 且各詞之間要有連字符“-”。

例5.

The Smiths have moved Beijing. (×)

The Smiths have moved to Beijing. (√) [析] 不及物動詞后接名詞或代詞作賓語時,要在動詞之后加上適當的介詞;但不及物動詞后接home, here, there等副詞作賓語時,動詞之后不必加任何介詞。

例6.

The box is too heavy for him to carry it. (×) The box is too heavy for him to carry. (√) [析] the box既是這句話的主語, 也是不定式to carry的邏輯賓語,若句末再加上it,就和the box重復了。 II. “主謂不一致”類錯誤例析

主謂不一致類錯誤指的是句子的主語和謂語動詞在人稱和數上不一致而形成的錯誤。

例1.

Each of the boys have a pen. (×)

Each of the boys has a pen. (√) [析] 復數名詞前有表個體的each of, one of, every,either of等詞組修飾,或有表否定的neither of, none of 等詞組修飾時,謂語動詞要用單數形式。

例2. Neither he nor you is good at English. (×)

Neither he nor you are good at English. (√) [析] either... or..., neither... nor..., not only..., but also... 等詞組連接句子的兩個主語時,謂語動詞遵循“就近一致原則”, 即由靠近謂語的那個主語決定謂語的人稱和數用何種形式。

例3.

Two months are quite a long time. (×)

Two months is quite a long time. (√)

[析] 當時間、度量、距離、重量等名詞作句子主語時,常將其看作一個整體,謂語動詞要用單數形式。

例4. Ten minus three are seven. (×)

Ten minus three is seven. (√) [析] 用英語表示加(plus)、減(minus)等數學運算時,謂語動詞也用單數形式。

例5. Watching TV too much are bad for your eyes. (×)

Watching TV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eyes. (√) [析] 不定式、v-ing形式充當句子主語時,謂語動詞用單數形式

例6. The number of the workers in this factory are about 5,000. (×)

The number of the workers in this factory is about 5,000. (√) [析] the number of表示“„„的數量”,謂語動詞用單數形式;a number of 的意思是“若干”或“許多”,相當于some或a lot of,和復數名詞連用,謂語動詞用復數形式。

6 III. “詞序”、“語序”類錯誤例析

詞序、語序類錯誤指的是單詞或句子在排列順序上不正確,也表現為該用陳述語序的用了疑問句語序,或該用疑問句語序的用了陳述句語序等情況。

例1. Hello! I have important something to tell you. (×)

Hello!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 [析] 形容詞或動詞不定式修飾不定代詞作定語時,修飾成分要置于不定代詞之后。

例2. His son is enough old to go to school. (×)

His son is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 [析] enough作形容詞修飾名詞時,可以放在名詞前,也可放在名詞后;作副詞修飾形容詞或副詞時,只能放在形容詞或副詞之后。

例3. Here is your sweater, put away it.(×)

Here is your sweater, put it away. (√) [析] put away, pick up, put on等“動詞+副詞”構成的詞組后接代詞作賓語時,代詞只能放在動詞和副詞之間。

例4. I don’t know where is he going.(×)

I don’t know where he is going. (√) [析] 在含賓語從句的復合句中,從句要用陳述句語序。

例5. Look! Here the bus comes.(×)

Look! Here comes the bus.(√)

[析] 在以here, there引起的陳述句中,若句子的主語是名詞,要用倒裝語序,即用“Here /There+動詞+名詞”結構;但主語若是代詞時,則不用倒裝語序, 即用“Here/There +代詞+動詞”結構。

例6. I do well in playing football, _______. (我妹妹也行。)

A. so my sister does(×)

B. so does my sister(√)

例7. --- Li Lei is really a football fan.

--- _______. (確實這樣.)

A. So is he(×)

B. So he is(√)

[析]“so+be動詞/助動詞+主語”的倒裝結構表示前面所述情況也適用于后者,意為“„也是這樣”;“so+主語+be動詞/助動詞”的陳述結構表示對前述情況的肯定,意為“„確實如此”。

IV. “邏輯”類錯誤例析

邏輯類錯誤是指用英語表達某一思想時,犯了邏輯推理錯誤,導致句子語法成分不全,句意表達上前后矛盾等方面的失誤。

例1. 重慶比中國的其他城市都大。

Chongqing is larger than any city in China. (×) Chongqing is larger than any other city in China. (√)

[析] “any city in China”包括了重慶這座城市, 同一事物自己與自己不能做比較,只有在city 前加上other才能表示重慶和中國的其它城市比較大小。

例2. 廣州的天氣比北京的天氣更暖和。

The weather in Guangzhou is warmer than Beijing. (×) The weather in Guangzhou is warmer than that in Beijing . (√)

7 [析] 表示比較時,句子中的兩個比較對象必須一致,不同比較對象不能做比較。錯誤句的比較對象分別為the weather in Guangzhou和Beijing,這兩個不同類的事物間不能做比較。 V. “受漢語思維方式影響”類錯誤例析

受漢語影響類錯誤是指用英語表達某個意思時,受了漢語表達的影響而導致犯錯。

例1. Mr Wu teaches our English. (×)

Mr Wu teaches us English. (√) [析] “teach sb. sth.”句式中的sb.和 sth.是teach的雙賓語,因此teach后的人稱代詞要用賓格,而不能受漢語影響使用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例2. His sister married with a teacher last summer.(×) His sister married a teacher last summer. (√) [析] 表達“A和B結婚”,要用A married/will marry B。這時務必要避免受漢語影響使用A married/will marry with B。

例3. There is going to have a film tonight. (×)

There is going to be a film tonight. (√) [析] 一般將來時用在 There be 句式中時,be going to或will之后的動詞原形只能用be,也就是說要用There is (are) going to be.... / There will be....。

例4. I’ll go hiking if it won’t rain next Sunday. (×) I’ll go hiking if it doesn’t rain next Sunday.(√) [析] 習慣上在含有時間狀語從句和條件狀語從句的復合句中,如果主句的謂語動詞用了一般將來時,從句的謂語動詞要用一般現在時表示將來的動作。

例5. Teacher told us yesterday that the earth went around the sun. (×)

Teacher told us yesterday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 (√) [析] 習慣上在含有賓語從句的復合句中,主句的謂語動詞用了一般過去時,從句的謂語動詞要用過去的某種時態。但如果從句表述的是一客觀事實或客觀真理時,則不受主句時態的影響,而用一般現在時。

例6. All the balls are not round. 翻譯成漢語:

所有的球都不是圓的。(×)

并不是所有的球都是圓的。(√)

[析] all, every, both等詞和not連用時,not通常放在all, every, both的后面,一般情況下表示部分否定,意為“并非„„都„„”。

例7. Do you know the way of the park? (×)

Do you know the way to the park? (√) [析] 習慣上表示無生命名詞的所有格常用“...of...”; 但表示“通往„„的路”要用“the way to...”, 而不能用“the way of...”。類似結構的詞還有 the key to the lock (這把鎖的鑰匙),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這個問題的答案), the ticket to the concert (音樂會的票)等。

例8. --- He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did he? --- _______, though he didn’t feel very well.

A. No, he didn’t (×) B. Yes, he did (√) 例9. --- Don’t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bike?

--- _______. But I sometimes walk. A. No, I don’t (×) B. Yes, I do (√) [析] 習慣上英語中的yes意為“是的”,no意為“不”,但在“前否后肯”的反意疑問句或否定疑問句中,yes意為“不”,no意為“是的”。(完) 8

第二篇:初中英語知識總結_短語、詞組和重點句型歸納

由動詞開頭構成的短語、詞組很多。復習時應分類處理:

一、動詞+介詞

1.look at„看„, look like „ 看上去像„„, look after „照料„

2.listen to„聽„„

3.welcome to„歡迎到„„

4.say hello to „向„„問好

5.speak to„對„„說話

此類短語相當于及物動詞,其后必須帶賓語,但賓語無論是名詞還是代詞,都要放在介詞之后。

二、動詞+副詞

“動詞+副詞”所構成的短語義分為兩類:

A.動詞(vt.)+副詞

1.put on 穿上 2.take off脫下 3.write down記下

此類短語可以帶賓語,賓語若是名詞,放在副詞前后皆可;賓語若是人稱代詞,只能放在副詞的前面。

B.動詞(vi)+副詞。

1.come on趕快 2.get up起床 3.go home回家

4.come in進來 5.sit down坐下 6.stand up起立

此類短語屬于不及物動詞,不可以帶賓語。

三、其它類動詞詞組

1.close the door 2.1ook the same 3.go to work/class

4.be ill 5.have a look/seat 6.have supper

7.1ook young 8.go shopping 9.watch TV/games

10. play games

[介詞短語聚焦]

“介詞+名詞/代詞”所構成的短語稱為介詞短語?,F將Unitsl-16常用的介詞短語按用法進行歸類。

1.in+語言/顏色/衣帽等,表示使用某種語言或穿著„„。

2.in + Row/ Team/ Class/ Grade等,表示“在„„排/隊/班級/年級”等。

3.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表示“在上午/下午/傍晚”等一段時間。

4.in the desk/ pencil-box/bedroom 等表示“在書桌/鉛筆盒/臥室里”。

5.in the tree表示“在樹上 (非樹本身所有)”;on the tree表示“在樹上(為樹本身所有)”。

6.in the wall表示“在墻上(凹陷進去)”;on the wall表示“在墻上(指墻的表面)”。

7.at work(在工作)/at school(上學)/at home(在家)應注意此類短語中無the。

8.at + 時刻表示鐘點。

9.like this/that表示方式,意為“像„„這/那樣”。

10.of短語表示所屬關系。

11.behind/ beside/ near/ under+ 名詞等,表示方位、處所。

12.from與to多表示方向,前者意為“從„„”,后者意為“到„„”。

另外,以下這些短語也必須掌握。如:on duty, after breakfast, at night, at the door, in the middle, in the sky, on one’s bike等。

[重點句型大回放]

1.I think„意為“我認為„„”,是對某人或某事的看法或態度的一種句型。其否定式常用I don’t think„,

2.give sth. to sb./ give sb. sth. 意為“把„„給„„”,動詞give之后可接雙賓語,可用這兩種句型;若指物的賓語是人稱代詞時,則只能用give it/ them to sb.

3.take sb./ sth. to„意為“把„„(送)帶到„„”,后常接地點,也可接人。

4.One„, the other„/One is„and one is„意為“一個是„„;另一個是„„”,必須是兩者中。

5.Let sb. do sth. 意為“讓某人做某事”,人后應用不帶to的動詞不定式,其否定式為Don’t let sb,do sth.,或Let sb. not do sth. 另外,Let’s 與Let us的含義不完全相同,前者包括聽者在內,后者不包括聽者在內,

6.help sb. (to) do sth./help sb. with sth.意為“幫助某人做某事”,前者用不定式作賓補,后者用介詞短語作賓補,二者可以互換.

7.What about„?/How about„?意為“„„怎么樣?”是用來詢問或征求對方的觀點、意見、看法等。about為介詞,其后須接名詞、代詞或V-ing等形式。

8.It’s time to do„/ It’s time for sth. 意為“該做„„的時間了”,其中to后須接原形動詞,for后可接名詞或V-ing形式。

9.like to do sth./like doing sth.意為“喜歡做某事”,前一種句型側重具體的一次性的動作;后一種句型側重習慣性的動作,

10.ask sb.(not) to do sth. 意為“讓某人(不要)做某事”,其中ask sb.后應接動詞不定式,

11.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do. 意為“把某物給某人看”,該句型的用法同前面第2點。

12.introduce sb. to sb. 意為“把某人介紹給另一人”;introduce to sb.則是“向某人作介紹”。 [重點短語快速復習]

1.kinds of 各種各樣的

2. either„or„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3. neither„nor„既不„„也不„„

4. Chinese tea without, anything in it 中國清茶

5. take a seat 就坐

6. home cooking 家常做法

7. be famous for 因„„而著名

8. on ones way to在„„途中

9. be sick/ill in hospital生病住院

10. at the end of在„„的盡頭,在„„的末尾

11. wait for 等待

12. in time 及時

13. make one’s way to„往„„(艱難地)走去

14. just then 正在那時

15. first of all 首先,第一

16. go wrong 走錯路

17. be/get lost 迷路

18. make a noise 吵鬧,喧嘩

19. get on 上車

20. get off 下車

21. stand in line 站隊

22. waiting room 候診室,候車室

23. at the head of„„在„„的前頭

24. laugh at 嘲笑

25. throw about 亂丟,拋散

26. in fact 實際上

27. at midnight 在半夜

28. have a good time=enjoy oneself玩得愉快

29. quarrel with sb. 和某人吵架

30. take one’s temperature 給某人體溫

31. have/get a pain in„某處疼痛

32. have a headache 頭痛

33. as soon as„ 一„„就„„

34. feel like doing sth. 想要干某事

35. stop„from doing sth. 阻止„„干某事

36. fall asleep 入睡

37. again and again再三地,反復地

38. wake up 醒來,叫醒

39. instead of 代替

40. look over 檢查

41. take exercise運動

42. had better(not) do sth. 最好(不要)干某事

43. at the weekend 在周末

44. on time 按時

45. out of從„„向外

46. all by oneself 獨立,單獨

47. lots of=a lot of 許多

48. no longer/more=not„any longer/more 不再

49. get back 回來,取回

50. sooner or later遲早

51. run away 逃跑

52. eat up 吃光,吃完

53. run after 追趕

54. take sth. with sb. 某人隨身帶著某物

55. take(good) care of„=look after„(well) (好好)照顧,照料

56. think of 考慮到,想起

57. keep a diary 堅持寫日記

58. leave one by oneself 把某人單獨留下

59. harder and harder 越來越厲害

60. turn on打開(電燈、收音機、煤氣等)

61. turn off 關 [重溫重點句型]

1.So + be/助動詞/情牽動詞/主語.

前面陳述的肯定情況也適于另一人(物)時,常用到這種倒裝結構,表示“另一人(物)也如此。”前面陳述的否定情況也適于另一人(物)時,常用“Neither/ Nor + be/助動詞/情態動詞+主語.”這種倒裝結構。

注意:“So+主語+be/助動詞/情態動詞.”這一句型常用于表示贊同,進一步肯定對方的看法,表示“的確如此。”“是呀。”

2.Turn right/left at the first/second/„crossing.

這一指路的句型意為“在第一/二/„„個十字路口向右/左拐。”相當于Take the first /second/„turning on theright/left.

3.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

此句型表示“干某事花了某人一段時間。”其中的it是形式主語,后面的動詞不定式(短語)才是真正的主語.

4.„think/find + it + adj. + to do sth.

此句型中的it是形式賓語,不可用其它代詞替代,形容詞作賓語的補足語,后面的動詞不定式(短語)才是真正的賓語。

5.What’s wrong with„?

此句型相當于What’s the matter/ trouble with„?后跟某物作賓語時,意為“某物出什么毛病了?”后跟某人作賓語時,意為“某人怎么了?”

6.too„to„

在so„that„復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否定句時,常與簡單句too„to„(太„„而不能„„)進行句型轉換。

在so„that„復合句中,that后的句子是肯定句時,常與簡單句„enough to„進行句型轉換. 7.Sorry to hear that.

全句應為I’m sorry to hear that. 意為“聽到此事我很難過(遺憾)。”常用于對別人的不幸表示同情、遺憾之意。

[重點句型、詞組大盤點]

1.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過去是一位漢語老師。

[用法] used to + 動詞原形,表示過去經常性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含有現在不再如此之意。

[搭配] used to do的否定式可以是usedn’t to do或didn’t use to do.

[比較] used to do sth. 過去常做某事;be/ get used to doing sth. 習慣于做某事;be used to do sth. 被用來做某事。

2.„return it sooner or later. „„遲早要將它歸還。

[用法] l)sooner or later意為“遲早”、“早晚”。

2)return此處用作及物動詞,意為“歸還”,相當于give back.

[拓展]return還可用作不及物動詞,意為“返回”,相當于go back或come back。

3.No matter what the weather is like„無論天氣„„

[用法]no matter what 相當于whatever,其意為“無論什么”,引導狀語從句。

[拓展]類似no matter what的表達方式還有:

no matter when無論什么時候

nbsp; nbsp;nbsp;no matter where無論什么地方

no matter who無論誰

no matter how 無論怎么樣

4. A young man practised speaking English with Mr. Green. 一位年經人與格林先生練習講英語。

[用法]practise doing sth. 表示“實踐、練習(做)某事”。

[拓展]practice名詞,“實踐”、“實施”、“練習”;put a plan into practice實行某計劃。

5. He encouraged everyone to take part in protecting our lakes, rivers, seas and oceans. 他鼓勵大家參加保護我們的湖泊、河流和海洋的活動。

[用法]1)encourage用作動詞,意思是“鼓勵”、“支持”。

2)take part in“參加”,常表示參加活動。

3)protect 是動詞,表示“防御”、“保護”。

[搭配]1)encourage sb. in sth.在某事上鼓勵或支持某人

nbsp;encourage sb. to do sth.鼓勵某人干某事

2)protect sh. from sth.使某人不受某事侵襲或傷害

6. „to warn people about sharks in the water. „„警告人們當心水里的鯊魚。

[用法] warn用作動詞,意思是“警告”、“警戒”。

[搭配]1)warn sb.+ that從句

2)warn sb. of sth. 警告某人某事

3)warn sb. to do sth.告誡某人做某事

4)warn sb. against(doing) sth.告誡某人當心某事/不要做某事

重點句型、詞組大盤點 1. She used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她過去是一位漢語老師。 [ 用法 ] used to + 動詞原形,表示過去經常性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含有現在不再如此之意。 [ 搭配 ] used to do的否定式可以是usedn’t to do或didn’t use to do. [ 比較 ] used to do sth. 過去常做某事;be/ get used to doing sth. 習慣于做某事;be used to do sth. 被用來做某事。

第三篇:初中生物常見錯別字歸納

由于生物名稱的專業性、學生的理解力和不細心導致的錯字、別字、別名五花八門,令人啼笑皆非,現將初中生物教材中常見“別”字和易“錯”字進行歸納 初一

應激性、排泄、液泡、載玻片、鏡座、生態平衡、葉綠體、結締組織、神經系統、光合作用、 分裂、氨基酸、 脂肪、線粒體、食物鏈、競爭、細準焦螺旋、稀碘液、草履蟲、胞肛、伸縮泡、噬菌體、疫苗、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胚軸、孢子、裸子植物、氮、磷、鉀、雌蕊、萼片、胚珠、人工授粉、篩管、韌皮部、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初二

睪丸、胚泡、胎盤、臍帶、分娩、鈣、佝僂病、骨質疏松癥、咀嚼、唾液淀粉酶、闌尾、膽汁、皺襞 、平衡膳食寶塔、會厭軟骨、膈肌、肋間肌、肺泡、黏膜、防御 、靜脈瓣、房室瓣、動脈瓣、心率、同型輸血、凝集、泌尿系統、腎臟、膀胱、腎小囊、過濾、瞳孔、咽鼓管、前庭、耳蝸、脊髓、傳導、反射弧 、中樞、感受器、內分泌系統、垂體、侏儒癥、甲狀腺腫、腎上腺素 、胰島素、汞、鎘 、水俁病、吞噬、抗原、特異性免疫

初三

鰓絲、 大腸桿菌、異養型、骨骼肌、脊椎動物、脊柱、鱗片、臀鰭、腔腸動物、水蚤、流線型、翼、氣囊、外骨骼、剛毛、臼齒、恒溫、節肢動物、兩棲動物、關節囊、髖關節、腕關節、踝關節、肌腱、肱二頭肌、屈肘、伸肘、生物反應器、莢膜、芽孢、青霉、曲霉、發酵、酵母菌、根瘤菌、嫁接、蛹、若蟲、接穗、砧木、扦插、孵卵、育雛、胚盤、遷徙。

贈言:三年的師生,永遠的朋友。也許我曾傷害過你,也許忽視過你,也許贊賞過你,那是因為我一直尊重并愛護著你,你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只能陪伴你這一段,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你喜愛的和擅長的那條,既然踏上人生路,就只管風雨兼程!你要學習的和經歷的事情還會很多很多,要學會獨立生活,與人為善,堅強的面對生活,低頭要有勇氣,抬頭要有底氣。

第四篇:稅法重點知識點歸納:

一、總論部分:

1,稅收部分:

1)稅法角度定義稅收:p6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公共職能而憑借其政治權利,依法強制、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活動或手段。

2)稅收三大職能:p10分配收入配置資源保障穩定

3)稅收的分類:p12

直接稅與間接稅:依據稅負能否轉嫁。凡稅負不能轉嫁于他人、需由納稅人直接承擔稅負的水中,即為直接稅,如各類所得稅和一般財產稅。凡稅負可以轉嫁于他人、納稅人只是間接承擔稅負的稅種,即為間接稅,如各類商品稅。

3)稅收原則:p20稅收公平原則稅收效率原則

4)稅收政策及與貨幣、財政政策的作用:p24

稅收政策與財政政策:通常,在稅收領域實行“減稅”政策時,需要有“增支”的擴張性的財政支出政策與之相配合,反之,稅收領域實行“增稅”的政策時,應有“減支”的緊縮性的財政支出與之相配合。

稅收政策與貨幣政策:當經濟過熱、出現通貨膨脹時,由于采取“增稅”或壓縮財政支出的手段會受到法律以及心理上的諸多限制,因而各國主要運用貨幣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當經濟過冷、出現通貨緊縮時,則主要采取更為直接有效的“減稅”和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增發國債等手段。

2,稅法部分:

1)稅法體系:p29

稅收體制法:基礎和主導地位。

稅收征納法:主體地位。包括征納實體法以及征納程序法(保障地位)。

2)稅法宗旨(直接,最高):p32

直接目標:保障稅收的各項職能的有效實現,即通過獲取有效地實施再分配和配置資源,實現宏觀調控和增進社會福利與平等的目標,以求兼顧效率與公平;通過保障經濟公平與社會公平,來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增進社會公益,保障基本人權。

最高目標是:調控和促進經濟與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

3)稅法原則:稅收法定原則p33

稅收法定原則是指稅法主體的權利義務必須由法律加以規定,稅法的各類課稅要件都必須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確規定;征納主體的權利義務只以法律規定為依據,沒有法律依據,任何主體不得征稅或減免稅收。起始于英國,具體包括課稅要件法定原則、課稅要件明確原則和依法稽征原則。

3,稅權部分

1)狹義稅權p39

狹義稅權就是國家或政府的征稅權(課稅權)或稱稅收管轄權。具體包括:稅收立法權(基本的、原創性的,主要包括稅法的初創權、稅法的修改權和解釋權、稅法的廢止權)、稅收征管權(包括稅收征收權和稅收管理權)和稅收收益權(或稱稅收入庫全,說明,誰有權獲獲取利益、誰有權將其繳入那個國庫問題,涉及國家及各級政府的稅收利益的保障)。

2)稅權的分配模式:p40

橫向分配:是指稅權在相同級次的不同國家機關之間的分割與配置。

獨享式:更強調嚴格的稅收法定原則,由立法機關獨享稅收立法權,當然也可能依法授權行政機關適量地行使稅收立法權。

共享式:稅收立法權可能會被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共享,甚至法院都可能分享廣義上的稅收立法權。

縱向分配:不同級次的同類國家機關之間在稅權方面的分割與配置。主要涉及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集權式:強調稅收立法權要高度集中于中央政權。

分權式:強調應按照分權的原則,將稅收立法權在各級政權之間進行分配。

3)我國稅收立法權模式及弊端p41

我國稅權在縱向分配上屬于集權模式,橫向分配模式屬于分享模式。

集權模式及其問題:在集權與分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上存在矛盾:集中財力,解決分配器秩序混亂和財力分散的問題,迫切要求實行集權模式;而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和保障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以及各部門、單位的特殊性,則要求財力的相對分散。從總體上看,綜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初期的各種因素,應在實行集權以后在實行分權。

分享模式:從中國未來稅收立法權的橫線分配來看,由于憲法對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均享有立法權,因而分享模式很難改變。但由于稅收立法存在著特殊性,因此,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應逐漸成為稅收立法的最重要的主題,從而應當改變目前國務院及其職能部門作為稅收立法的主要主體的局面。

4,課稅要件:p55

課稅要件,就是國家有效征稅必須具備的條件。

實體法要件:稅收實體法必須規定的內容,是確定相關主體實體納稅義務成立所必須具備的要件?;疽饕ǎ赫鞫愔黧w、征稅對象、計稅依據、稅率,以揭示征稅主體和客體的范圍,以及征稅的廣度和深度。例外要件是在上述基本要件之外的輔助性要件,是以納稅主體通常的基本負擔為基礎而對其稅收負擔的減輕或加重,因而它主要包括稅收優惠措施和稅收重課措施。

程序法要件:就是稅收程序法必須規定的內容,是納稅人具體履行納稅義務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主要是納稅時間和納稅地點。

二、增值稅:

1、征稅范圍:

銷售商品與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

具體規定:

1.銷售貨物的同時代辦保險,帶購買方繳納的車輛購置稅、牌照費不征收增值稅。

2.銷售軟件并隨同銷售一并收取的軟件安裝費、維護費、培訓費等收入,混合銷售征收增值稅。交付使用后,按期收取的維護、技術服務費、培訓費不征收增值稅。繳納營業稅

3.印刷企業接受委托后印刷報紙、圖書和雜志繳納增值稅。

4.礦產資源開采、卡巨額、切割、破碎、分揀、洗選等勞務征收增值稅。

5.納稅人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同時一并銷售的附著于土地或者不動產上的固定資產分別繳納增值稅,營業稅。

6.貨物期貨征收增值稅。(商品期貨和貴重金屬期貨)

7.集郵商品生產以及郵政部門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銷售的征收增值稅。

8.其他:金銀,報刊,融資租賃。

特殊行為:

1.視同銷售:交付代銷,代銷,移送不在同一縣(市);自產或委托加工——用于非增值稅項目,用于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自產、委托加工、購進——作為投資,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無償贈送。

2.混合銷售:一項銷售行為既涉及貨物又涉及非增值稅應稅勞務。

3.兼營非增值稅應稅勞務。分別核算否則稅務機關核定。

2、稅率與征收率:

基本稅率:17%

低稅率:13%

糧食、食用植物油、鮮奶;自來水、暖氣、冷氣、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制品;圖書、報紙、雜志;飼料、化肥、農藥、農機、農膜;其他。

3、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1.銷售額:全部價款+價外費用(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滯納金、延期付款利息、賠償金、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其他)

價外費用不包括受托加工代收代繳的消費稅;代墊運輸費用;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型收費。

2.特殊銷售方式下的銷售額:折扣銷售(降價銷售),銷售折扣(收回款項);以舊換新(新貨物同期銷售價格);還本銷售(就是貨物的銷售價格);以物易物;包裝物押金(1年,需先換算成不含稅價格);

3.銷售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按照會計制度已經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2008年12月31日購進或者自制的固定資產按照4%征收率減半征收。

2009年1月1日購進或者自制的固定資產按照17%稅率征收。

4.銷售自己使用過的物品或者舊貨,按照簡易辦法依4%征收率減半征收。

5.視同銷售貨物行為的銷售額的確定: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安其他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組成計稅價格=成本*一加成本利潤率)

6.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

1,增是誰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2,海關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注明的增值稅額;

3,購進農產品;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注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4,購進后者銷售貨物以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支付運輸費用的,按照運輸費用結算單據上注明的運輸費用金額和7%的扣除率計算。運輸費包括運輸費用以及建設基金;購買或銷售免稅貨物(購進免稅農產品除外)所發生的運輸費用,不得計算進項稅額抵扣。

5,不得抵扣: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納稅人自用的應征消費稅的摩托出、汽車、游艇,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兼營免稅項目或者非增值稅應稅勞務而無法劃分不得抵扣銷項稅(不得抵扣=當月無法劃分的全部進項稅額*當月免稅項目銷售額、非增值稅應稅勞務營業額合計/當月全部銷售額、營業額合計)

7. 特殊經營行為和產品的稅務處理:

1)兼營:不同稅率,應當分別核算,未分別核算的從高適用稅率;兼營非增值稅應稅勞務: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機關核定。

2)混合銷售:看性質計算增值稅或者營業稅。

第五篇:教育學重點知識歸納

1. 教育學: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

2. 在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我國的《學記》?!秾W記》中:“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3. 1632——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大教育論》——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普及初等教育+班級授課。

4. 1806——赫爾巴特——繼承了康德的教育學講座——《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已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5. 1861——英國資產階級思想家社會家——斯賓塞——《教育論》——具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

6.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說《民本主義與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社會——從做中學——有經驗主義色彩。

7. 西方教育學——赫爾巴特(傳統教育學)——杜威(現代教育學)

8. 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盧姆—《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

9. 1963-美—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教育過程》—結構主義教育思想。

10. 教育起源—一一種社會現象,它產生于社會生活的需要,而歸根到底產生于生產勞動。

11. 教育的社會職能——將人從一個生物實體的人的轉化為一個社會實體的人。

12. 教育的深化——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的社會職能,它就是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促進新生一代生長。

13. 教育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現象,在其它動物界是沒有的。

14. 教育本質:把教育看作是培養人的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它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15. 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三者是相互聯系的,教育者是主導性因素。

16. 奴隸社會的教育特征—學在宮府—主要內容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17. 唐學制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教育的等級性特征—六學二館—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崇文館,弘文館。

18. 歐洲中世紀教會教育的內容——七藝(文學,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

19. 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20. 影響人發展的四個因素——遺傳,環境,教育,個體。

21. 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1)遺傳因素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遺傳因素的發展過程制約著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

(3)遺傳因素的差異性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4)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

22. 社會環境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外部的客觀的條件,對人的發展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

23. 教育對人的發展,特別大會對青年一代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原因:

(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們的發展方向;

(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深刻;

(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

25. 從個體發展的各種可能變為現實這一意義上來講,個體的活動是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6. 如何使教育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

(1)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發展;

(2)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應有所不同;

(3)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27. 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1)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2)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教育結構;

(3)生產力的發展促進著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學組織形式的發展和改革。

28. 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1)教育能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階段

(2)教育是一種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

(3)教育是發展科學的一個重要手段。

29. 教育的生產性原理——教育能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是科學知識再生產和發展科學的重要手段,對提高生產效率和增加社會財富起到重要的作用。

30. 教育優先于經濟發展(相對的,有前提的)

31. 教育的前瞻性:教育的發展所以要超前于競技的發展,是因為教育的周期性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未中經濟建設需要人才,必須提前培養;在現代化的生產中,知識是生產體系的心臟和大腦,沒有科學的知識,就不能從事生產和發展生產,而科學人才的培養,基礎是教育,因而經濟要起飛,教育須先行。

32. 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

a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b決定著受教育者的權利;

c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內容。

(2)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偉大影響作用:

a教育能為政治經濟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

c教育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經濟。

33.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對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具有能動作用。

34. 教育獨立性的三種表現形式:

(1)教育是一種轉化活動的過程;

(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3)教育具有與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

35. 義務教育——即以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36. 教育目的——是指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

37. 教育目的結構,也就是教育目的的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兩部分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養出的人的身心素質做出規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養出的人的社會價值作出規定。其中關于身心素質的規定是教育目的的結構核心部分。

38.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從事教育活動的主體依據自身的需要對教育價值作出選擇時所持的一種傾向。

39. 個人本位論者主張:

(1)提出教育目的應當從受教育者的本性出發而不是從社會出發;

(2)教育的目的再于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人,增進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

40. 社會本位論者主張:教育的目的要根據社會需要來確定個人的發展必須服從社會需要,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社會化,社會價值高于個人價值。

41. 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是對立統一的歷史過程,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也為這種歷史過程所制約。

(1)從社會歷史的總的進程來看,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是密切聯系的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因此總的來說,教育目的的兩種價值取向基本是一至的,而不是截然對立。

(2)個人的發展與具體的社會現實之間是有矛盾的,這種矛盾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還很尖銳。

(3)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個人與社會才能達到高度統一,教育目的的兩種價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42. 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培養“勞動者”或“社會建設者”;(2)需要全面發展;(3)具有獨立個性。

43. 教育的目的是不變的,但其價值取向由應試教育――素質教育。

44. 普通中小學教育的性質是基礎教育(不是義務教育)。

45. 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和發展他們的智力的教育

德育:德育是引導學生領悟無產階級思想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組織和指導學生的道德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教育。

美育:美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發展他們的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尚情操和文明素質的教育。

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形成勞動觀點和習慣的教育。

46. 學校教育制度(學制)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47. 學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據:

(1)首先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

(2)學制的建立又受社會制度的制約,方應一個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要求;

(3)學制的建立,還要考慮到人口狀況;

(4)學制的建立,還要依據青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征;

(5)學制的建立,還要吸取原有學制中有用的部分,參照外國學制的經驗。

48. 現代學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及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a層次增多b短期大學迅速發展c開放性的招生政策和嚴格的選拔考試相結合,不拘一格培養人才d加強大學與新興工業的聯系和建立起多多種形式的教學科研生產聯合體

(5)終身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視。

49. 終身教育;指人的一生應該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永遠和接受教育聯系在一起。

50. 1902年——壬寅學制——未實施

1904年——葵卯學制——中國實行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以日本的學制為藍本。

1922年——壬戌學制——六三三制

51. 中等教育——雙重任務為國家培養勞動后備力量和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的新生。

52. 課程——是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和安排。

53. 狹義的課程=學科。廣義的課程包括學科。

54. 學科課程論主張——課程要分科設置,分別從有關科學中選取一定的材料,組成不同學科,分科進行教學。

活動課程論——美,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他們反對分科教學,以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強調以游戲,活動作業,手工,烹調,縫紉,表演,實驗為教學內容。

55. 學校的任務在于發展學生的智力。

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實用的知識才能。

56. 我國課程的編訂的原則:

(1)符合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

(2)適合各級各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3)適合教學的認識規律;

(4)要有統一性,相對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靈活性。

57. 教育計劃——是指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和類型學校的培養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58. 教學大綱——是根據教學計劃,以大綱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59. 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三者是準層襄括又是相互聯系的,三者都是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

60. 教科書——是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的教學用書。

61. 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1)在內容上要做到科學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統一;

(2)在教材的編排上,要做到知識的內在邏輯與教學法要求的統一;

(3)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要利于學生的學習。

62. 教學——是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通過教學,學生在教

師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積極引導下,主動地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體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

63.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組成,其中,學既包括學生在教師的直接教授下學習,也包括學生為配合教師上課而進行的預習,復習與獨立作業等自學活動,而教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自主的學習。

64. 教學的意義:

(1)教學是嚴密組織起來得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

65.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主的原則,教育質量就能提高。

66. 教學的任務: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為文化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

(2)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3)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67. 德——赫爾巴特——五段教學法——預備,提示,聯系,總結,應用——由教師在課堂內圍繞書本知識而進行。

美——杜威——五步教學法——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兒童在戶外圍繞活動而進行。

68. 蘇聯教育,心理學家——贊可夫——“教學與發展”實驗——“最近發展區”理論——以盡可能的教學效果來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

69. 美——布魯納的教學過程論。

70. 蘇聯——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理論——教學過程最優化。

71. 我國當前教學過程性質的認識:

(1)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2)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

72. 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技能和技巧。

73. 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組織進行教學過程具有普通的指導意義:

(1)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2)注意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要割裂

(3)每個階段的功能都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74. 教學過程中的幾種必然聯系:

(1)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必然聯系:

a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

b學校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

c防止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間接經驗積累的偏向。

(2)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必然聯系:

a智力的發展依賴于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于智力發展;

b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

c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視能力的發展的發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識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聯系:

a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

b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積極的態度才能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提高;

c學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生知識;

(4)智力活動和非智力活動的必然聯系:

a非智力活動依賴于智力活動,并積極作用于智力活動;

b按照教學需調節學生的非智力活動才能有效地進行智力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5)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的必然聯系:

a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學生簡捷有效地學習知識發展身心的必要條件;

b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師有效地教學的一個主要因素;

c防止忽視學生積極性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偏見。

75.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1)依據——反映學生的認識規律。

(2)基本要求:A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教學手段;B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C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76.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依據——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律。

(2)基本要求:A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B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C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D發揚教學民主。

(3)孔子——《論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77. 循序漸進——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的認知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1)依據——首先是被科學知識本身的嚴密系統性決定的,其次是由于學生認識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深化的過程。

(2)基本要求:A.按照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B.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C.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3)《學記》“學不蹋等”“不陵節兒施”提出“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78.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性中,能根據要求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1)依據——鞏固掌握知識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順利進行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熟練地運用知識的條件。

(2)基本要求:A.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B.重視組織各種復習;C.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79. 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份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基本要求:A.了解學生發展水平,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B.考慮學生認識發展的時代特點。

80.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施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1)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各有其特點,由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們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擅長,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揚長避短,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上各種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

(2)要求:A.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B.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81. 教學方法——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實踐和理論的發展而發展的。

82.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主要依據:

(1)教學目的和任務;

(2)教學過程規律和教學原則;

(3)本學科的具體內容及教學法特點;

(4)學生的可接受水平, 包括生理,心里和認知感;

(5)教師本身的條件,包括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個性特點。F學校與地方可能提供的條件,包括社會條件,自然環境,物質設備等;

(6)教學的時限,包括規定的課時與可利用的時間;

(7)預計可能取得的真實效果。

83. 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統一考慮。萬能的方法是沒有的,只依賴于一二種方法進行教學無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每個教師都應該當恰當地選擇和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表現自己的教學藝術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84. 講授法——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談話法——又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反復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或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鞏固知識的方法。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辯明是非真偽以獲得知識的方法。

研究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獨立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

85. 問題——發現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問題的獨立研究來發現、獲取知識的教學。

86. 程序教學——是一種使用程序教材并以個人自學形式進行的教學。

87.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

結構。

88. 班級上課制——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照年齡于知識成度編成固定的班集,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學生集體上課。

89. 分組教學-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成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

90. 班級上課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91. 為什么班級上課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A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達到一定的質量;

B以課為單位教學比較科學;

C便于系統地傳授各種知識; 6

D能夠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92. 課的類型和結構:

根據教學任務(傳授新知識課、鞏固知識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檢查知識課)。

根據主要的教學方法(講授課、演講課、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

新授課的結構:組織教學,檢查或復習,提出新課的目的,內容要點與學習要求,講授新課,小結,布置作業。

技能課:組織教學,提出培養技能技巧的目的要求,教師講解原理,范例或作示范操作,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練習,小結,布置作業。

復習課:組織教學,提出復習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復習,小結,布置作業。

綜合課:組織教學,檢查復習,提出教學目的并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

――教學的輔助組織形式:作業、參觀、講座、輔導。

93.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94. 備好課必須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考慮教法。

95. 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明確教學目的、保證教學的科學型和思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組織好教學活動、布置好課外作業。

96.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

97. 現代教育評價有顯著的特點?

它是以促進學生發展和達到教育和教學目標為中心的評價,不僅重視測量學生的知識,而且重視測量學生的智能與品德;不僅重視總結性評價,而且重視形成性評價;不僅由評價者作評價,而且注意自我的評價作用;不僅用于評價學生的學習,而且用于評價課程教師教學和教育的各個方面。

98. 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教學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對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能力的發展。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進程中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的及時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在一個大的學習階段,一個學期或一門學科終結時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總評,也稱總結性評價。

99. 相對性評價是是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

絕對性評價用目標參照性測驗會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

100. 教學評價的原則:客觀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指導性原則、計劃性原則。

101. 教學目標是評價學生學業成績優劣的唯一質量標志。

102. 電化教學,就其本質來說,它是屬于現代教學論范疇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

103. 電化教學——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媒體恰當結合,傳遞教學信息,以實現教學的優化。

104. 電化教學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增進教學改革、擴大教學規模、促進教學改革。

105. 教育學上的德育,則是相對于智育和美育來劃分的,它的范圍廣,包括培養學生一定的思想品質和道德品質。

106. 德育的功能:

(1)培養學生的品德,制約他們的發展方向。

(2)決定學校教育的性質。

(3)影響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107. 德育的過程?

(1)德育的過程是教師教導下學生的能動性的道德活動過程;

(2)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品德發展矛盾的積極轉化過程;

(4)德育過程是提高學生自我能力的過程。

108. 毛澤東早年《體育之研究》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是無德智也。體者載知識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

109. 教師勞動的特點:強列的示范性、獨特的創造性、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性。

110. 教師價值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和明顯的隱含性。

111. 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者通過合理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方式,充分發揮學校人、財、物、時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活動。

112. 學校管理體制:是指學校內部各種管理關系的體系和制度,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校領導的體系和制度,規定學校由誰決策和組織實施;二是學校組織機構的體系和制度,規定學校設置什么機構各機構的職責、權范圍及相互關系等。

113. 古代學校教育與現代學校教育的區別:

基本與生產勞動脫離的;學習教育為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所壟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學校成為了統治階級培養統治人才的場所;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學和治人之術;教學的組織形式是采用個別教學;學校與社會生活脫離,學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困于狹小的天地,所以古代的學校教育是一種封閉的教育。――現代的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發生著密切聯系,越來越緊密結合;自然科學的教育內容大為增加;學校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培養政治上所需的人才,而且還擔負著培養生產工作者的任務;學校教育不再為少數剝削階級所壟斷,而是逐步走上大眾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漸普及,成人教育日趨發展;班級授課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越來越被廣泛地采用;學校教育不再受圍墻的限制,走向多種形式辦學,并與社會發生密切聯系,逐漸成為一個系統。

114. 國外課程改革的趨勢:

(1)重視課程內容的理論化、綜合化;

(2)強調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

(3)重視智力開發與學習能力的培養。重視個別差異。

115. 智力活動;主要指為認知事物,掌握知識而進行的觀察,思維,記憶和想象等心理因素活動。 非智力活動:主要指認知事物,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動。

116. 教育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即指導教師的教又指導學生的學,應貫徹于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漸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8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春節安全工作實施方案下一篇:催化裂化生產實習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