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朝花夕拾導讀名著閱讀

2022-12-26

第一篇:朝花夕拾導讀名著閱讀

名著推薦與導讀《朝花夕拾》閱讀題

2012年中考總復習·名著推薦與導讀《朝花夕拾》索普實驗學校:畢青

名著閱讀《朝花夕拾》

一、根據以下提示寫出人物名稱。

1、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____________)

2、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____________)

3、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____________)

4、他的臉是圓而胖的,一張藥方上,總兼有一種特別的丸散和一種奇特的藥引。(____________)

5、她生得黃胖而矮,說話時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____________)

6、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____________)

二、簡答:

1、《狗•貓•鼠》中,有關貓的故事有哪些?

2、《狗•貓•鼠》中,作者小時候床頭貼的兩張花紙是?

3、《狗•貓•鼠》中,作者是如何認識隱鼠的?隱鼠的結局是怎樣的

4、《狗•貓•鼠》中,狗和貓成了仇家的原因是什么,簡要分析。

5、《狗•貓•鼠》中,作者仇貓的原因是什么?

6、《阿長與〈山海經〉》中,長媽媽講的“長毛”的故事中,“長毛”指的是什么?

7、《阿長與〈山海經〉》中,我對長媽媽的“特別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時消失?

8、《阿長與〈山海經〉》中,所說的“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指的是什么故事?1

9、《阿長與〈山海經〉》中,所說的“三腳的鳥”指的是什么?

10、《阿長與〈山海經〉》中,哪一句話最能體現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同情與懷念?

11、《阿長與〈山海經〉》中,長媽媽教給我的“元旦的古怪儀式”是什么?

12、《阿長與〈山海經〉》中,《朝花夕拾》中,阿長的性格特點是什么?

13、《二十四孝圖》中,作者針對哪些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14、《二十四孝圖》中,我得到《二十四孝圖》為什么既高興又掃興?

15、《五猖會》中,父親讓我做的什么事情讓我感到痛苦?

16、《無?!分?,“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什么?

17、《無?!分?,寫無常的用意是什么?

18、《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我們了解到童年時的魯迅愛收集帶圖畫的書,除此之外,你還能從文中知道他此時哪些其它的愛好?

19、《父親的病》中,“名醫”陳蓮河所用的藥方文中提到了哪些藥引?

20、《父親的病》中,阿蓮河給魯迅的父親看病時所開的藥引是什么?

21、《瑣記》中,衍太太對魯迅說偷珠寶的事件后,她有沒有散布流言?

22、《瑣記》中,寫了幾件事表達了對衍太太的不滿,分別是哪幾件?

23、《瑣記》中,作者提到喜歡看的一本書是什么?

24、《瑣記》中,用了哪個詞來譏諷洋務派的辦學?

25、《瑣記》中,魯迅為了什么而到南京求學?

26、《藤野先生》中,主要記敘的是什么,簡要概括。

27、《藤野先生》中,魯迅早年留學學習醫學的國家是哪個?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什么?

28、《藤野先生》中,魯迅為什么時時記起藤野先生?

29、《范愛農》中,范愛農和魯迅初次相識是在哪里?起初魯迅認為范愛農是怎樣一個人?魯迅為什么對范愛農是失足落水還是投水自殺表示懷疑?

30、《范愛農》中,文章寫了魯迅的兩次搖頭,分別是因為什么?

第二篇:《朝花夕拾》名著導讀

【作家作品】

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觀念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寫塾師壽鏡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魯迅的一生,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化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 【了解背景】

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發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并添寫《小引》和《后記》,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部務會議決定,小學生要讀經,自初小四年級起,每周一小時,直至高小畢業。北洋軍閥竭力鼓吹那些所謂“以正人心而厚風俗”的讀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圖全傳》作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讀本?!冻ㄏκ啊肪褪窃谶@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其用意,正如許廣平在講到關于魯迅對待兒子海嬰的態度時所指出的那樣:“他自己生長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賊兒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記得最真,絕不肯讓第二代的孩子再嘗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謂禮儀,把小孩子教成木頭人一樣,見了人都不敢聲響的拘拘為仁”。魯迅希望兒童“敢說、敢笑、敢罵、敢打。”(《欣慰的記念》第183頁)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許多作品,是對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長制的無情鞭撻。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閑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朝花夕拾》目錄:

小引 狗·貓·鼠 阿長和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藤野先生 范愛農 后記

【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

一、主要內容:

的同鄉好友《范愛農》。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侯心愛的一只小隱鼠。雖然后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后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侯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

《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mdash;—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于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鎖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臺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二、主題思想:

《阿長與〈山海經〉》——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蘊含著對兒時溫馨的回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表達了對童年單純美好生活的懷念,蘊含著兒時溫馨的回憶。 《藤野先生》——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蘊含著對留學期間師生情溫馨的回憶。 《狗•貓•鼠》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圖》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友是范愛農。

二、簡答題

1.說幾個《二十四孝圖》提及的孝道故事。

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哭竹生筍、臥冰求鯉 、子路負米、黃香扇枕、陸績懷橘 《五猖會》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的傷害 ,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

《無?!分S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不得惡報,所謂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父親的病》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批評了學堂的種種弊端,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 【訓練題目】

一、1.《朝花夕拾是 魯迅 1926年所作的追憶自己青少年時期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散文集。共 10 篇。目前,我們學過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請根據你的閱讀積累,回答(1)~(2)題。

(1)在魯迅深情的筆下,我們認識了那位“給哥兒買來‘三哼經’”的保姆長媽媽(阿長),我們記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異國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嚴九郎)。

(2)《父親的病》一文的最后,敘述了父親臨終時“我”在衍太太的催促下不斷大聲呼叫父親的一幕,結尾處,作者為什么說“我現在還聽到那時的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于父親的最大的錯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懊悔并自責于沒有讓父親安靜地離去。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對父親的愛和痛惜。 2.《五猖會》中回憶童年往事,含蓄地表達了對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的無奈與厭煩,這件事是:當我興高采烈地計劃前往看五猖會時,卻突然被父親叫住要求背書 。

3.《二十四孝圖》著重分析了 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

4.作者在《瑣記》中提到喜歡看的一本書是《天演論》

。

5.《五猖會》中,父親讓我背《鑒略》,讓我感到痛苦。

6.“賽神會”中“我”和許多人喜歡看活無常

7.魯迅在《瑣記》中記敘為了“尋別一類人們去”又選擇了無須學費的南京 (江南水師學堂) 8.“好。那么,走罷!”而去“尋別一類人們去”一語出自魯迅的《瑣記》

9.魯迅在《瑣記》一文中,用了“烏煙瘴氣”一詞來譏諷洋務派的辦學。

10.魯迅在《瑣記》中寫自己一有空閑,就照例地吃侉餅,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論》,表現出魯迅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11.作者回憶少年讀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后,覺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陸績懷橘”之類。而“哭竹生筍”的故事則有些可疑,還有“臥冰求鯉”的故事,如模仿則有性命之憂了。

12.魯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觸“物竟天擇”,“蘇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礦路學堂,這段經歷在《瑣記》中提及。

13.魯迅在《無?!芬晃闹?通過對無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以諷刺當時社會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14.魯迅寓居的東墻上,一直掛著他的老師藤野先生的照片

15.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一位朋友,當時彼此都沒有什么好感,但回國偶遇之后,交往甚密,這位朋2.《藤野先生》中提及魯迅棄醫從文是因為哪兩件事? 看電影事件、匿名信事件。

3.《朝花夕拾》常常出現對迎神賽會、看戲等情節的回憶的篇目有:《無?!贰段宀?/p>

4.《范愛農》中寫了魯迅初見范愛農的兩次搖頭,分別是因為什么? 第一次是因為關吏從范愛農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繡花弓鞋,有損國體。第二次是因為讓座“雍容揖讓”“分出尊卑”,顯得封建。 5.《父親的病》中屢次提及庸醫誤人的種種荒誕行為,試舉一例。

如陳蓮河用藥中要求“蟋蟀一對”,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6.從《五猖會》中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從父親在“我”急切盼望去看迎神賽會時強制“我”背誦《鑒略》,看出父親是一個專制、不了解兒童心理的封建家長。如文中寫了“我”心境由“興奮急切”到“掃興痛苦”的對比,批評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的傷害。

7.“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8.《瑣記》一文中寫了三件事,表達了對衍太太的不滿

9.阿蓮河給魯迅的父親看病時所開的藥引是一對蟋蟀

10.范愛農和魯迅初次相識的地點是:橫濱

11.作者憎恨貓的哪些特性?貓偷魚肉,深夜在樹上大叫

12.起初魯迅認為范愛農是怎樣一個人?

非常冷漠,十分膽小,對師長無情,與人背道而馳。

13.讀《朝花夕拾》,我們了解到童年時的魯迅愛收集帶圖畫的書,除此之外,你還能從中知道他此時其它的愛好嗎?描繡像

14.魯迅的《二十四孝圖》一文,對古時的所謂“孝”持有怎樣的態度?斥責封建孝道不顧人命,教壞后人,揭示其虛偽和殘酷。

15.你認為藤野先生是個怎樣的老師?

治學嚴謹,認真負責,不拘小節,沒有民族歧視,關愛年輕人,為人正直的人。

16.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圖畫本子《二十四孝圖》的來歷是:一位長輩的贈品。

17.我得到《二十四孝圖》為什么既高興又掃興?

高興的是:鬼少人多②歸我一人獨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準確無誤④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的講出一段的事跡;

掃興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18.《父親的病》中屢次提及庸醫誤人的種種荒誕行為,試舉一例:如陳蓮河用藥中要求“蟋蟀一對”,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19.朝花夕拾中刻畫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婦女形象有:阿長 衍太太。

20.《朝花夕拾》中《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即指紹興城。

21.《無?!分兴茉斓?ldquo;無常”這個形象為什么會受到民眾的喜愛?

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第三篇:《朝花夕拾》名著導讀

[ 2009-5-28 12:06:00 | By: 月兒彎彎 ]

《朝花夕拾》名著導讀

內容精要

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發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并添寫《小引》和《后記》,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未名新集》之一。

書中10篇作品分別是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觀念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寫塾師壽鏡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范愛農》。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閑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

時代背景

魯迅在寫《朝花夕拾》時,正經受著北洋軍閥當局和各種敵對勢力的嚴重壓迫。1925年他因支持學生運動,受到正人君子們各種流言的攻擊和誹謗。1926年3月18日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三一八”慘案后,魯迅寫了《紀念劉和珍君》等文,憤怒聲討反動政府的無恥行徑,遭到反動政府的迫害,不得不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醫院、德國醫院等處。盡管生活艱苦,還寫了不少的散文詩和《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返热⑽?,它們后來與魯迅在慘案發生之前寫作的《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魯迅接受了廈門大學的聘請,南下教書,但他在廈門大學只帶了四個多月,因為他發現廈門大學的空氣和北京一樣,也是污濁的。 魯迅在這里見識了種種知識分子的丑惡嘴臉,毫不留情地進行抨擊。魯迅雖然不喜歡廈門大學,但他對自己擔任的課程卻傾注了全力,他上的課很受學生的歡迎。在繁忙的教學之余,魯迅寫了很多作品,這其中就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鎖記》《藤野先生》和《范愛農》五篇散文。這些文章成為魯迅以回憶慰藉現實,借回憶來彌補現實的寄托。

作者生平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和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

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學醫,后從事文藝等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9年回國,先后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青年》雜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1918-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吶喊》、《墳》、《熱風》、《彷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表現出愛國主義和徹底的民主主義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反動當局所通輯,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

1927年1月到當時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四一二"事變以后,憤而辭去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其間,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響,徹底放棄了進化論幻想。1927年10月到達上海。1930年起,魯迅先后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不顧國民黨政府的種種迫害,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運動。

1936年初"左聯"解散后,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從1927-1936,創作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這些作品收錄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進步的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的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化遺產,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唐宋傳奇集》、《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閱讀指導

魯迅的《朝花夕拾》,雖只收錄了十篇散文,卻是一部經典性的散文集。從欣賞的角度讀,它能給人以審美遐想的召喚;從寫作散文的角度講,它能給人以敘事成文的啟發。因此,把這部散文名著介紹給學生,不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

但這部作品距離學生的生活、思想有較大的距離,需要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作者經歷的基礎上,學會站在當時的歷史角度來解讀。因此解讀之前,把握魯迅寫此書的1926年的特殊經歷與內心矛盾和魯迅當時對北洋軍閥政府的斗爭以及對反動政府的御用文人“現代評論”派的批判等背景事實對解讀名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解先生當時處境的孤寂、憤懣,這樣就能在閱讀過程中品味出魯迅是用追懷童年和青年時代的牽情往事來抵御現實的冷寂與可憎。解讀中突出了這種“舊來的意味留存”,不僅能引導學生走進這些“從記憶中抄出來的”真事真情充溢的散文,也能因對于生成這些散文的情思土壤有深切了解,而更能深入體會這些散文的意象底蘊。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知人”,“論世”,“尚友”(與作者交心),都是魯迅特別重視的文學研究方法,自然,解讀魯迅作品也不能例外。

對《朝花夕拾》的解讀,還應著重分析這部散文的生活內容與藝術特色。由于這些分析是要從內容中提取出來的,所以,可以幫助學生走進作品的深層構成,并在研讀中形成自己對于作品的獨有感受的。

金紅曾說:“《朝花夕拾》在取材上的最大特點是將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將對親人及師友的緬懷和追憶與時代的氛圍聯系起來,行文中,既反顧了過去,又著眼于現實,同時啟發人們思索未來”,“在個人的足跡里映射了一個時代的印痕”,是中國現代文學史具有特殊韻味的經典之作。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予以明確的指導,正真讓學生能走進名著,讀出領悟。

導讀過程

一、導讀要求布置

1、 利用課余時間到網絡、圖書館去查找關于魯迅生平、創作經歷方面的知識;

2、 指定《朝花夕拾》中《父親的病》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細細閱讀,寫下對內容、作者情感、寫作方法等方面的認識以及自己的獨特體會,準備在小組中交流。并記錄下自己的閱讀疑難。

二、課堂指導閱讀

1、理解書名《朝花夕拾》。請學生回憶:我們學過出自這本書的文章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

1、 說說這兩篇課文的內容及作者的情感。

2、 都是回憶童年往事的,童年無疑是快樂的,但在作者的懷念之中,我們卻讀出了哀傷、讀出了痛恨?為什們會這樣呢? (引出對創作背景和作者這一時段的經歷介紹)

3、 《朝華夕拾》中的作品都是作者用追懷童年和青年時代的牽情往事來派遣現實的冷寂與可憎,表達內心改革黑暗現實的強烈愿望。

4、 把自己在課余時間讀得最喜歡的那篇介紹給你的小組成員。

5、 小組長匯報小組成員的閱讀成績及疑惑,全班探討。

二、疑惑探討

三、比較閱讀

選擇已學過的一篇課文,與《父親的病》比較異同。

四、總結名著閱讀注意點

1、名著距離我們時代久遠,應學會通過資料查找,了解時代背景,以便幫助我們讀懂名著;

2、讀名著切忌光讀不思考,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去品味文章中的細節、含義深刻的句子、段落。尤其是魯迅等名家作品,語言富有特色、含義深刻,更需要我們學會逐字逐句的細讀細品;

3、讀名著不可“一次性”,要學會“多次閱讀”、“重點閱讀”、“回味后再閱讀”、“從向橫向比較閱讀”、“批注式閱讀”等多種閱讀方法;

4、要學會與人交流閱讀心得,互通有無。

五、課后要求

1、選取自己某一點心得體會展開寫成讀后感,參加班里的“讀《朝花夕拾》,談心靈感悟”的征文比賽;

2、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朝花夕拾》中的其它文章;

第四篇:名著導讀《朝花夕拾》教學設計

張_妍 發布于 2012-04-17 00:10 評論 23 條 瀏覽 7,807 次 頂 (76) 踩 (4)

天津漢沽二中 李珍

教學設計說明 [學情分析] 大家普遍感覺到魯迅作品比較難懂,但學生已經學過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兩篇,所以就魯迅的寫作背景和語言風格有初步認識,教學時要多結合學生已掌握的以上兩部作品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自學,促進學生討論,最后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受與心得,積累閱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并進行較為深層次的思考,培養寫作能力。

[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八年級第一學期的一部名著導讀,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包括: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范愛農》。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魯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 這部作品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 它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對現在的青年學生有極大地教育意義。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這部書的特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搜集、篩選信息、了解全書的內容,熟悉精彩片斷;體會語言的形象性、豐富性,感受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極大關注和熱情。

2、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了解作品誕生的文化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內容,學會欣賞運用擬人、借代、排比等修辭和對比手法、細節描寫人物。

3、品味語言,學習抓住關鍵性語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領會作者情懷,增強閱讀、鑒賞作品能力。

4、 發展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1、文章內容:品味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點。

2、表現手法:作者是如何運用白描手法與擬人、借代等修辭強化感情色彩的。

3、情感體驗:每篇文章的深層情感,以及從中受到的教育。

4、能力發展:做的讀、寫、說結合,強化“說”和“寫”的訓練。

[教學思路設計]

1、由圖片導入,了解學生狀況,調動學生興趣,將積極性帶入文本教學中。

2、布置預習課文,利用課外時間讀《朝花夕拾》這部書,整體感知,培養篩選關鍵信息的能力,從整體上了解本書的寫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和全書內容。

3、分組搜集資料,編寫課件腳本,制作課件,制作與課文有關的片段;從網上下載視頻,了解魯迅。在介紹過程中換位思考、咀嚼、領會表達技巧,并把細節描寫和對比手法以及擬人、借代等修辭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促進讀寫結合。

4、拓展深化中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偉大情懷。

[教學程序的設計](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分組搜集資料,編寫課件腳本,制作課件,制作與課文有關的片段;從網上下載視頻,了解魯迅和作品。

2、準備將找到的相關內容與同學們共享。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2分鐘)

投影魯迅畫像,看到這幅畫像,想必大家對他都非常熟悉,配合這幅畫像,哪位同學能想起魯迅的一句自評名言,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學運動的奠基人,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編入學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頻頻出現在各級各類學校的語文課本中,并成為經典篇目,七年級我們學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剛學過第二單元《阿長與〈山海經〉》都是魯迅的作品,并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梢哉f,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國人,無不是在魯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的確,魯迅作品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大多如“無花的薔薇”,而在這薔薇叢中唯一開著花的,當數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今天我們就一起感受魯迅的偉大情懷吧。(板書)

二、分組展示 整體感知(25分鐘)

全班分五組展示各組內容,一名同學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兩名同學分別介紹內容,具體步驟:

1、第一組:展示《狗·貓·鼠》和《阿長與<山海經>》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侯心愛的一只小隱鼠。雖然后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后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侯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重點分析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阿長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愚昧無知、略帶粗野,但又爽朗、熱情、樂于幫助別人,她有著淳樸、寬厚、仁慈的美德。

2、第二組:展示《二十四孝圖》和《五猖會》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 《二十四孝圖》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

《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重點分析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我們感到魯迅先生強烈的愛。

3、第三組:展示 《無?!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無?!?mdash;—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于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重點分析“我”:是一個熱愛大自然,充滿童真、童趣的人。

4、第四組:展示《父親的病》和 《藤野先生》 《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臺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重點分析藤野先生:一位異國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很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5、第五組展示:《鎖記》和《范愛農》

《鎖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重點分析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

三、品讀賞析,學習表達技巧(16分鐘)

1、品讀情感,朗讀回味

(1)速讀《阿長與〈山海經〉》,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重點寫的是什么? 阿長的稱呼的來歷; “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矩;“長毛”的往事; 為“我”買《山海經》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一事。

(2)這些事例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有哪些特點?

長媽媽沒有文化,迷信,無知,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淳樸,關心愛護“我”的性格特征

(3)齊讀第18—28自然段,指名學生復述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我”曾在遠房的叔祖那里看到過,后來一直渴慕著繪圖的仙海經》。叫遠房叔祖那兒已無處可尋,買吧,又沒有好機會。因此,“我”對《山海經》一直念念不忘。 經過:阿長向“我”問《山海經》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將《山海經》給“我”買來了。

結果:“我”深受感動,從而不由得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個“霹靂”的比喻和詞語“震驚”寫出了“我”十分震驚的心理,也表現了“我”對長媽媽產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繪圖《山海經》的欣喜之態宛然可見。

(4)就是這樣一位沒有文化,在我心目中無知的人卻給我買來了我一直渴慕的《山海經》,所以即使過去三十多年我仍懷念她,文中哪些地方抒寫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

最后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2、歸納表達技巧,促進讀寫結合

為了讓學生更好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組織學生討論:

(1)本文在刻畫長媽媽形象時,都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從文中找出來。

(2)文中“叔祖”的疏懶與長媽媽的熱情形成了什么?《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形成了什么?

(3)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映襯手法有什么作用?

出示投影:(1)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2)對比映襯。(3)突出長媽媽的善良,淳樸,對“我”的關愛。

結束語:今天我們研讀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整體感知了作品內容,分析了人物形象,還以《阿長與〈山海經〉》為例分析了刻畫人物的手法,尤其是對比手法作者在其它篇目中常用。如《五猖會》通過我前后心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封建社會的反感和批判;《無?!吠ㄟ^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狗·貓·鼠》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要把這些手法運用到我們的寫作實踐過程中。

四、布置作業(2分鐘)結合自己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朝花夕拾》讀后感。

五、板書設計: 朝花夕拾

描寫方法: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表現手法:對比

第五篇:《朝花夕拾》名著導讀練習及答案

《朝花夕拾》 名著導讀

【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全書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記》,是魯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文字,是記敘文,是回憶性散文。 《狗•貓•鼠》——對貓的討厭和仇恨及原因

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①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②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③它老在交配時嗥叫,令人心煩;④它吃了我小時侯心愛的一只小隱鼠。雖然后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后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懷念長媽媽

阿長是魯迅小時侯的保姆,記述了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批評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兒童的可憐。

《五猖會》——描繪封建家長制的壓制和摧殘

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mdash;—描繪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諷刺了當時自稱“正人君子”的軍閥統治文人

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以及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寫出了對百草園的喜愛以及對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的感受

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于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揭露庸醫誤人的實質

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

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藤野先生》——寫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

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臺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范愛農》——寫一個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的故事

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分析 】

《朝花夕拾》中出現的六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長媽媽)、恩師(藤野先生)、朋友(范愛農)、父親和鄰居(衍太太)以及兒時的私塾老師(壽鏡吾)。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質樸善良、愚昧迷信、勤勞)

2 藤野先生——一位異國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們不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很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嚴謹認真、平等待人、和藹可親)

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妥協、懦弱)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我們感到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嚴厲、慈愛)

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壽鏡吾——方正、質樸、博學、嚴而不厲、關愛學生,是魯迅先生頗為敬畏之人。 【閱讀練習】

1.魯迅原名 ,字 ,浙江 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 、 、 ?!冻ㄏκ啊纷畛踉凇睹г飞习l表時,原題為《 》,是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集,共 篇,是一部蘊含著 和 的作品。

2.讀《朝花夕拾》,我們了解到魯迅小時侯最喜歡在 玩耍,在迎神賽會上他最喜歡看的是 (人物)。童年時的魯迅有兩個愛好,一是 ,二是 。他的第一本專屬個人的圖書是《 》;他曾經渴慕、最終得到,并引發了他更大的收集書本興趣的圖書是《 》,兩本書的來歷分別是 和 在魯迅一生中始終不能忘懷的三個人是 、 和 。

3.《狗•貓•鼠》中,貓是 的象征,“狗”是指魯迅一樣的 的文人。 4.《二十四孝圖》中著重分析了 、 、 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 5.《五猖會》記述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 _____ 的急切興奮的心情,作者在文中重點敘述自己 的變化,暗含著對 的批判以及對兒童天性的 與 。

6.“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這句話出自《 》一文。本

3 文記敘作者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沖突:“我” ,父親卻要“我” ,讓“我”感到痛苦,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 ,含蓄地批判了 的不合理。

7.在《無?!芬晃闹恤斞柑岬剑簾o常有黑白兩種,白無常又叫活無常,黑無常又叫死無常,人們喜愛的是 。無常是一種具有 的鬼。

8.《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寫了 和 的生活兩部分。其中提到兒時的玩伴是 。文章抨擊了當時的 制度。

9.《父親的病》重點回憶了“我”與幾位“名醫”打交道的過程,蘊含著有力的諷刺,在文章中他比較了中西醫對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態度,提示了所謂 和 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謬本質。

10.“好。那么,走罷!”而去“尋別一類人們去”一語出自魯迅的《 》一文。在文中提到作者離開故鄉后起初選擇了無須學費的南京 ,因為感到“不合適”和“ ”,他隨后又考入了礦路學堂。在這個學堂里,他最喜歡閱讀的一本書是《 》,首次知道赫胥黎、蘇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11.魯迅在《 》一文中講述了在 留學時的學習生活, 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分別的幾個片段,并說明了在仙臺醫專時一生中重要的經歷—— 。 12.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一位朋友,當時彼此都沒有什么好感,但回國偶遇之后,交往甚密,這位朋友是 。起初魯迅認為他是一個 的人。 13.下列文章中沒有提及“長媽媽”這個人物形象的篇目是( ) A.《五猖會》 B.《狗•貓•鼠》 C.《二十四孝圖》 D.《瑣記》 14.下列文章不屬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風箏》 B.《無?!?C. 《父親的病》 D.《藤野先生》 15.下列哪一個不是文中阿長的性格特點( ) A.迷信 B.不拘小節 C.馬虎 D.樸實

16.“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B.能勾攝惡人的魂魄 C.活潑詼諧 17.《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 ) A.學醫太難 B.先生不重視自己 C.要拯救國民的精神 D.受到日本同學歧視 18.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4

D.公正的裁判 A.魯迅寫《范愛農》只為了回憶過去,紀念以及想念范愛農。

B.范愛農不喜歡甚至討厭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時不主張發電報。 C.魯迅在記憶中覺得范愛農很壞。

D.《范愛農》記敘的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 19.《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狗“盡情玩弄”弱者、對人又是一副媚態的憎惡。( ) 20.《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三篇作品,記述了作者離開家鄉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后的一段經歷。( ) 21.藤野先生是一個沒有民族偏見,為人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茍、對學術有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的人。( ) 22.藤野先生向魯迅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是對中國人的輕視。( ) 23.范愛農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他從從日本留學回國后,一直受到重視和重用。( ) 24.根據以下提示寫出人物名稱:

(1)她生得黃胖而矮,說話時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 (2)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 (3)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 ) (4)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 (5)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 ) 25.《朝花夕拾》的主題包含了哪些內容?

26.請指出《五猖會》《無?!贰豆?、貓、鼠》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對比寫法。

27.“我”得到《二十四孝圖》為什么既高興又掃興?

28.為什么作者反感“老萊娛親”的故事?

5

29.《無?!分兴茉斓?ldquo;無常”這個形象為什么會受到民眾的喜愛?

30.回憶“無常”的時候,作者巧妙地融進了對現實的議論,說說這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1.作者回憶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31.你最喜歡《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散文?為什么?

【閱讀練習答案】

1.魯迅原名 周樹人 ,字 豫才 ,浙江 紹興 人,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 文學家 、 思想家、 革命家 ?!冻ㄏκ啊纷畛踉凇睹г飞习l表時,原題為《 舊事重提 》,是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憶性散文 集,共 10 篇,是一部蘊含著 溫馨的回憶 和 理性的批判 的作品。

2.讀《朝花夕拾》,我們了解到魯迅小時侯最喜歡在 百草園 玩耍,在迎神賽會上他最喜歡看的是 無常 (人物)。童年時的魯迅有兩個愛好,一是 收集圖書 ,二是 描繡像 。他的第一本專屬個人的圖書是《 二十四孝圖 》;他曾經渴慕、最終得到,并引發了他更大的收集書本興趣的圖書是《 山海經 》,兩本書的來歷分別是 長輩饋贈 和 長媽媽送的 。在魯迅一生中始終不能忘懷的三個人是 阿長 、 藤野先生 和 范愛農 。

3.《狗•貓•鼠》中,貓是 暴虐殘忍 的象征“狗”是指魯迅一樣的 激進愛國 的文人。 4.《二十四孝圖》中著重分析了 臥冰求鯉 、 老萊娛親 、 郭巨埋兒 等孝道故事,揭示了 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

5.《五猖會》記述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 迎神賽會 的急切興奮的心情,作者在文中重點敘述自己 心情 的變化,暗含著對 封建教育 的批判以及對兒童天性的 壓制 與 摧殘 。 6.“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這句話出自《 五猖會 》一文。本文記敘作者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沖突:“我” 急于看戲 ,父親卻要“我” 背書 ,讓“我”感到痛苦,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 無知 ,含蓄地批判了 封建教育制度 的不合理。

6 7.在《無?!芬晃闹恤斞柑岬剑簾o常有黑白兩種,白無常又叫活無常,黑無常又叫死無常,人們喜愛的是 白無常 。無常是一種具有 人情味 的鬼。

8.《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寫了 百草園 和 三味書屋 的生活兩部分。其中提到兒時的玩伴是 閏土 。文章抨擊了當時的 封建教育 制度。

9.《父親的病》重點回憶了“我”與幾位“名醫”打交道的過程,蘊含著有力的諷刺,在文章中他比較了中西醫對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態度,提示了所謂 醫道 和 孝道 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謬本質。

10.“好。那么,走罷!”而去“尋別一類人們去”一語出自魯迅的《 瑣記 》一文。在文中提到作者離開故鄉后起初選擇了無須學費的南京 水師學堂 ,因為感到“不合適”和“ 烏煙瘴氣 ”,他隨后又考入了礦路學堂。在這個學堂里,他最喜歡閱讀的一本書是《 天演論 》,首次知道赫胥黎、蘇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11.魯迅在《 藤野先生 》一文中講述了在 日本 留學時的學習生活, 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分別的幾個片段,并說明了在仙臺醫專時一生中重要的經歷—— 棄醫從文 。 12.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一位朋友,當時彼此都沒有什么好感,但回國偶遇之后,交往甚密,這位朋友是 范愛農 。起初魯迅認為他是一個 非常冷漠,十分膽小,對師長無情,與人背道而馳 的人。

13.下列文章中沒有提及“長媽媽”這個人物形象的篇目是( D ) A.《五猖會》 B.《狗•貓•鼠》 C.《二十四孝圖》 D.《瑣記》 14.下列文章不屬于《朝花夕拾》的是( A ) A.《風箏》 B.《無?!?C. 《父親的病》 D.《藤野先生》 15.下列哪一個不是文中阿長的性格特點( C ) A.迷信 B.不拘小節 C.馬虎

D.樸實

16.“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 D ) A.形象好看 B.能勾攝惡人的魂魄 C.活潑詼諧 17.《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 C ) A.學醫太難 B.先生不重視自己 C.要拯救國民的精神 D.受到日本同學歧視 18.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D ) A.魯迅寫《范愛農》只為了回憶過去,紀念以及想念范愛農。

7

D.公正的裁判 B.范愛農不喜歡甚至討厭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時不主張發電報。 C.魯迅在記憶中覺得范愛農很壞。

D.《范愛農》記敘的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 19.《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狗“盡情玩弄”弱者、對人又是一副媚態的憎惡。( × ) 20.《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三篇作品,記述了作者離開家鄉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后的一段經歷。( √ ) 21.藤野先生是一個沒有民族偏見,為人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茍、對學術有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的人。( √ ) 22.藤野先生向魯迅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是對中國人的輕視。( × ) 23.范愛農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他從從日本留學回國后,一直受到重視和重用。( × ) 24.根據以下提示寫出人物名稱:

(1)她生得黃胖而矮,說話時喜歡切切察察,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長媽媽 ) (2)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 壽鏡吾先生 ) (3)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 衍太太 ) (4)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藤野先生 ) (5)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 范愛農 ) 25.《朝花夕拾》的主題包含了哪些內容?

童年生活的回憶,對親情、師生情、朋友情的懷念,以及對現實的諷刺,對父親的懺悔。 26.請指出《狗•貓•鼠》、《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及《五猖會》中的對比寫法。

《狗•貓•鼠》: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無?!罚褐型ㄟ^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揭示出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童在私塾讀的那些枯燥的書和他們開小差時玩的那些有趣游戲形成了鮮明深刻的對比。

8 《五猖會》:通過我前后心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 27.“我”得到《二十四孝圖》為什么既高興又掃興?

高興的是:①鬼少人多 ②歸我一人獨有 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準確無誤 ④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的講出一段的事跡;

掃興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28.為什么“我”反感“老萊娛親”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萊“詐跌”,作嬰兒啼,以娛親意,作者認為小孩子多不愿意詐作,換言之,不愿裝假,這違背了兒童的心理。

29.《無?!分兴茉斓?ldquo;無常”這個形象為什么會受到民眾的喜愛?

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30.回憶“無常”的時候,作者巧妙地融進了對現實的議論,說說這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巧妙地借“無常”諷刺了現實中所謂的“正人君子”;在“鬼格”與“人格”的比較中,進一步強調了“無常”的可貴之處。 31.作者回憶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來繼續與“正人君子”們作斗爭,也為了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

32.你最喜歡《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散文?為什么?

此題沒有標準答案,要結合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9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村級財務管理自查報告下一篇:初一上期期末學生評語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