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辦農村人才工作總結

2023-03-09

無論是剛進職場的我們,還是成長路上的奮斗人,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的積累經驗,吸取他人與自身的教學,優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長時間的工作下,我們自身的工作水平,有著顯著的提升,為自己寫一份工作總結吧,用于記錄與反思自己的工作情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辦農村人才工作總結》的文章,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謝謝大家對小編的支持和鼓勵。

第一篇:農辦農村人才工作總結

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點評活動情況匯報(農辦)

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點評活動情況匯報 中共洪江市委農村工作部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

2011年7月10日

根據省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湘創先發[2011]26號)和省農村基層組織創先爭優活動指導小組(湘農創指發

[2011]3號)及懷市農[2011]22號《關于做好農村基層組織創先爭優活動半年領導點評和群眾評議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辦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將領導點評工作納入到日常工作范疇,將領導點評工作與中心工作、日常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工作結合起來,積極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更加積極主動、創造性的完成各項工作,科學明確領導點評的對象、內容、程序,把領導點評作為推進爭先創優的重大舉措來抓,將領導點評落實到了全體黨員,使點評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F就我辦上半年領導點評工作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1、組織會議集中點評

7月上旬組織召開了全體黨員會議進行了集中點評。在會議上對全體黨員進行了點評,會上總結了取得的成績,提出了中懇的意見,進行了批評與自我批評,并且深入查找了問題,制定了整改措施。

2、深入基層現場點評

6月23日,全體黨員干部深入到駐點扶貧村太平鄉溶溪村慰問貧困老黨員,和黨員干部進行了座談與交流,并開展了調研和指導,存在什么問題,點評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重點點評什么問題。并對村領導班子提出了幾點意見:一是加強思想建設,努力提高領導班子的綜合素質;二是加強組織建設,切實增強領導班子的戰斗力;三是加強作風建設,全面促進領導班子勤政廉政。

3、全民參與隨機點評

7月1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我辦組織開展了集體活動,并進行了隨機點評與黨員互評工作。對成長進步較快的黨員進行思想交流,為他們打氣;對思想松懈,影響工作開展的個別黨員進行了批評和幫助,幫助他改造思想端正態度。另外,還結合月、季度工作總結和安排,采取隨機抽取的方法對下級黨組織進行點評。

二、主要成效

通過領導點評工作的有效開展,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形成了崗位爭先進、業務爭一流、個人爭優秀的良好局面,黨員干部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促進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取得了讓人欣喜的成果。

1、 基層組織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領導點評工作促進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體黨員干部思想上的高度統一,各支部積極引導全體黨員加強學習,扎實工作,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高,黨員干部之間

團結協作有效加強,支部班子凝聚力明顯提高。

2、黨員的思想覺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一系列的點評活動,激發了全體黨員干事創業、創先爭優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學習黨的政策法規、學習新型農業現代化知識當中,關心并探討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當成了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全體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得到有效提高。

3、“三農”工作的發展進一步促進

隨著創先爭優工作的不斷推進,通過領導點評活動的多樣化開展,農村基層朝氣蓬勃、奮發趕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呈現一片蓬勃發展的勢頭。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由于創先爭優活動開展周期長、范圍廣、任務重,下一步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該項工作:

1、將活動與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創先爭優的亮點,營造濃厚的爭先氛圍;

2、將活動與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結合起來,采取多種形式,對黨員進行黨性教育;

3、將活動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促進三農工作的順利開展;

4、將活動與效能建設結合起來,促進農口系統各單位效能有效提升。

第二篇:xx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匯報 (報農辦)20120315

XX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匯報

我們XX鄉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立足自身實際,科學規劃,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措施,扎實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F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XX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布點情況

根據我鄉實際,經規劃部門規劃論證,鄉黨委、政府決定將全鄉22個村規劃為7個新型農村社區,即:XX(X莊)社區、X社區、X社區、X社區、X社區、X社區、X社區。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我們抓住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機遇,認真協調落實土地報批計劃、研究制訂拆遷方案,大力度推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F在,XX(X)社區、X莊社區、XX樓社區、X橋社區四個社區已率先啟動建設,通過典型帶動全面掀起全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新高潮。

(一)XX中心社區有關情況

XX中心社區位于鄉政府北部,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具有較強的吸納力,集居住商貿為一體。規劃占地約130公頃(1950畝),可容納20000余人,涉及宋大莊、大楊堂、XX集、三胡、范莊、大侯、劉玉池等七個行政村。社區建成后,可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凈增土地3500余畝。

該社區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體系規劃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三規合一”的要求,于2011年6月通過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解決了用地問題,聘請了鄭州田野公司有 1

關專家、教授。有關部門進行了超前規劃設計,規劃了5橫

5縱十條主干道,路路相通,形成網格狀,規劃了門面、高

層小區、部分獨院及學校、衛生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等服務

設施。

該社區于2011年9月啟動建設,大部分是農戶自建 ,

大約60余戶,2012年元月引進社會資金大規模統一建設,

現已有1000余間正在建設,預計三月份主體基本建成。三

月底四月初第二批高層小區開工。

(二)XX鄉蔣橋社區有關情況

XX鄉蔣橋社區位于XX鄉政府西南4公里,社區位于XX

至寧陵溝廂公路北側,交通便利,位置優越,是規劃的中心

村,也是省級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村。社區規劃34公頃,土

地綜合整治解決用地324畝,可容納8000余人,涉及蔣橋、

高井王、程莊、賈樓四個行政村。社區建成后可凈增耕地1300

余畝。

該社區按照“三規合一”的要求,規劃三縱三橫六條主

干道,規劃有門面、獨院、小高層及學校、衛生社區、老年

活動中心等服務設施,按要求高質量、高標準建設。

該社區于2011年6月通過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解決了用地

問題,新社區在2011年10月份動工建設,目前獨院主體已

建成400余間,高層建筑3月底開工。(規劃6層)

(三)XX鄉安莊社區有關情況

XX鄉安莊社區位于XX鄉政府東南5公里,南鄰勒馬,

北鄰郭村鎮,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呈三角形。該項目是2010

年10月份經XX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201

1年2月份開工建設,2011年6月確定為省級試點村,該社區

規劃占地350畝,可容納5000余人,涉及安莊、云樓兩個

行政村七個自然村。社區建成后可凈增耕地500余畝。

該社區以長青木業有限公司為依托,按照“三規合一”

的要求,規劃呈三角形,規劃有主街道3000米、副街道2000

米、下水道、綠化、電力及學校、衛生社區、敬老院等服務

設施。

目前,該社區已建成房屋400余間,已有100余戶入住,

400余間正在建設,預計三月底主體成形,四月初第一批高

層開工。

(四)XX鄉楊樓社區有關情況

XX鄉楊樓社區位于XX鄉政府東南、楊樓村南。涉及楊

樓、夏橋兩個行政村七個自然村,現有人口5000余人,規

劃社區占地350畝,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可新增耕地

700余畝。

楊樓社區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體系規劃和新型

社區建設規劃 “三規合一”的要求,規劃有三縱三橫六條

主干道,規劃有學校、衛生服務站、老年活動中心、臨時周

轉房、供水站等服務設施。

目前已建住宅300余間,主體基本建成,第二批高層小

區4月初開工建設,老年周轉房3月底開工建設,預計今年

6月前可入住100余戶。

三、我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農村

社區建設工作,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此項工作,集中解決工作

中遇到的問題,確保社區建設工作順利實施。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領導小組,下設以片長、駐村鄉干部及村“兩委”干部為骨干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人員力量充實,責任分工明確,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強力推進。

(二)強化工作措施。多次召開班子會,研究制定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導意見,將全鄉干群思想統一到這項工作上來。結合實際制定了《XX鄉2012年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施方案》及工作計劃,將各項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到職能部門,并明確具體責任人及完成時限;認真研究具體的推進措施和完善的督導考核辦法,印發了《XX鄉2012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考核辦法》,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提供了強力保障。

(三)充分利用輿論渠道,大張旗鼓地宣傳新型農村社區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在規劃建設、創新內容、建設標準、運作模式等方面,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對社區建設實施全程監督,讓群眾享受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激發廣大群眾支持和參與農村社區建設的熱情,形成社會力量大力支持,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良好格局。

第三篇:關于農業人才及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總結

XX市農業人才及農村農村實用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和上級農業部門的指導下,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提高農業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及勞務輸出速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為核心,在全市范圍內掀起學科學,練技術的熱潮,提高農產品競爭力,以能力建設為中心,著力加強對現有在職職責和農村基層農技人員的培訓培養,提高農業人才素質。圍繞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發揮各級涉農部門的教育培訓職能,積極爭取各類涉農教育培訓項目,多層次、多形式的搞好農村實用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努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創業的新型職業農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人才隊伍。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增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提高勞動力外出所需素

XX市總人口118.96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7.17萬人,占總人口的 81.68%,農村勞動力總數59.71萬人。全市山區半山區居多,農村經濟文化水平落后,農民科技素質低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勞動生產率低,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094元,今年預計為6116元。經過多年來農業人才工作的不斷發展,到2013年8月底XX市農業人才總量為2395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的188人,中級技術職稱的1002人。截止2012年底,XX市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為19186人,占農村勞動力的3.21%。

二、農業人才工作扎實開展

1、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對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新理論,深刻領會建設和諧社會的精神實質和本質要求,重視民主法制建設,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2、深入了解人才狀況,不斷改進人才工作

根據省農業廳、市委組織部開展的人才發展排行榜統計工作的安排,自2011年以來全市農業系統全面進行了農業人才及農村實用人才的統計分析工作,得出了比較準確的數據資料,在此基礎上,確定“以能力建設為中心,加強在職人才培訓培養”的人才工作新思路。在人才培養方面,樹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職成才”的新理念。

3、加強干部職工能力培訓培養工作

根據市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在職干部和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培養工作,使廣大干部不斷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盡快成為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人才。一是做好干部的政治理論教育培訓,今年安排了所有干部職工都參加各種培訓。二是抓好在崗學習。

4、加快農業科技培訓和推廣,農業科技水平有效提高

(1)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中心認真開展科教興農工作,切實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科教興農工作在全縣的開展,使科技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認真抓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歷年來XX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在認真總結、積極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宣傳動員,搞好培訓基地認定,提高培訓質量,加強項目監管,圓滿完成了省市陽光辦下達為我市每年新增轉移2萬人的任務,達到了增加收入的目的。(3)積極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13年我局開展了食用菌、水果、草莓、水稻等新技術培訓班102次,培訓人數達87550人,為農民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4)良種良法得到有效應用。認真做好了以水稻、蔬菜為主要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推廣。(5)促進并開創全市農廣校大中專學歷教育、綠色證書工程及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的全面發展,市、縣(區)農廣校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已經基本上將各縣(區)都進行了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大中專積極進行招生教學,招收學歷生98人,畢業266人,在校學生325人,為廣大農民及基層專技人員提供了專業學習的機會;綠色證書工程克服經費短缺、政策不到位等困難,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培訓綠證學員4680人。

5、狠抓隊伍建設,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是工作實行目標管理;二是健全制度,規范管理;三是嚴格考核違規連帶責任追究方案、實行獎優罰劣,確保全年工作目標完成。四是采取激勵機制,鼓勵職責干部帶頭抓農業示范基地,做到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五是扎實開展政風行風評議工作,使機關工作、隊伍建設形象良好、作風扎實、工作效果明顯、辦事效率提升,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組成部門。

三、工作計劃

1、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創新人才工作觀念

各級農業部門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認識物質資源與人才資源的辨證關系,破除“重物輕人”的陳舊觀念,把人才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本,通過對人力資源的大力開發,使人人都能成為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實現人才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最佳結合。

2、合理提高我市農業人才編制,提高農業人才數量。

合理提高我市農業人才編制,提高農業人才數量,才能為我市的農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農業人才。

3、強化能力建設,不斷提高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

4、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

根據《農業部關于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的意見》及《云南省農業廳轉發農業部關于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體系的意見的通知》(云南農科〔2013〕31號)及XX市農業局的轉發意見,各級黨委、政府和農業局的統一領導下,發揮好農廣校在農業教育培訓中的主體地位,規范開展農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能、任職資質、知識更新、綠色證書和實用技術的培訓工作,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農廣校的重要工作,切實加強管理隊伍、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建設,不斷推進組織形式、教學方式和考評機制創新,努力為麗江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建立健全各類人才的科學評價體系。

本著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原則,改進人才評價方式,完善人才評價手段,逐步形成黨政人才重在群眾認可、專業技術人才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的評價機制。

6、保障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為實現全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發展目標,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不僅要在量上得到擴充,更應該在質上得到提高。因此,要著重抓好人才培養、吸引、使用和激勵環節,在觀念、組織、機制和體系等方面給予切實保障,從而為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一支重要的人才保障。

根據《XX市農業局辦公室關于轉發農業廳辦公室開展漁業安全生產大檢查的緊急通知》(普農辦[2014]39號)文件部署安排,我縣積極落實省、市關于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示精神,堅持檢查和整改相結合的原則,圍繞年初制定的漁業安全生產責任目標,切實把漁業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目前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F將半年來的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漁業股及相關人員為成員的漁業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建立完善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認真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保障了漁業安全生產工作順利開展,并向社會公布漁政執法及辦公室舉報電話。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形成全社會參與保護漁業資源的良好氛圍。

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強《漁業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增強依法保護漁業生態環境意識和漁業安全生產意識

認真組織開展漁業“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為主體的多種形式,多種類型安全生產教育活動,采取無聲宣傳和有聲宣傳相結合,固定宣傳和流動宣傳相結合,現場說教和咨詢相結合的辦法,利用廣播、電視等宣傳媒體及宣傳車,編寫簡報、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進行宣傳,在主要交通沿線及重點水域制作標志牌和警示標牌,廣泛深入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云南省漁業條例》、《瀾XX縣人民政府關于嚴禁在糯扎渡電站庫區非法設置網箱養魚及庫區放物的通知》、《瀾XX縣人民政府關于嚴禁在糯扎渡電站庫區非法捕撈及垂釣魚活動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印發宣傳資料1萬余份,編寫簡報信息10期。

(二)加強漁業安全生產檢查和漁政執法工作力度

今年以來,進一步加大了庫區巡查和檢查力度,共出動執法車輛46輛次,執法船艇21艘次,執法人員242人次。在執法檢查行動中,共發放《關于限期停止糯扎渡電站庫區(瀾XX縣轄區)擅自使用“三無”船捕撈及電魚炸魚毒魚等違法捕撈行為的通知》112份、《關于限期拆除糯扎渡電站庫區(瀾XX縣轄區)擅自網箱養魚設施的通知》38份、《關于禁止在糯扎渡電站庫區(瀾XX縣轄區)擅自收購、加工、經營水生野生動物行為的通知》15份、執法警告165起,查處禁漁期非法捕撈1起,沒收并放生漁獲物275千克,查處禁漁期銷售非法捕撈漁獲物1起,沒收鮮活加工半成品漁獲物495千克,加工好成品干魚1005千克。立案調查2起,處以罰款2.4萬元人民幣;銷毀30m×40m抬網26張,價值14.3萬余元。通過加大執法力度,開展漁業安全生產檢查行動,從源頭上治理違法行為,有效保護了漁業資源和漁業生態平衡,消除安全生產隱患,維護廣大群眾生產生活和漁業安全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加強養殖生產安全的監管

重點檢查糯扎渡電站庫區養殖網箱浮桶的安全承載及救生、消防相關安全保障設施的配置,養殖場電路及機械設備的安全狀況。工人吃、住、行和工作平臺的安全檢查指導及培訓,檢查漁業工作船及漁業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技能實際操作,漁業安全基礎設施配備情況指導服務,做好山洪、泥石流防范措施。

(四)加強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

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2014年3月14日縣人民政府召開了全縣漁業生產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了全縣漁業工作,把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工作考核目標,縣人民政府與20個鄉(鎮)人民政府簽訂2014年漁業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與20個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與縣直屬的4家漁業生產企業也簽訂了2014年漁業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切實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全面落實省、市安全生產工作的要求及縣漁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加強對漁業安全生產的領導和監督管理,漁政執法人員各負其責,各盡其職,真正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部門細致抓,建立健全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和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并加強定期和不定期漁業安全生產情況的檢查指導,進一步完善各項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漁業養殖苗種與用藥安全生產管理臺帳、養殖場電路及機械設備安全狀況的監管,努力做到每季度進行1次漁業安全生產情況的分析。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漁政執法大隊現有編制4人,實有專職執法人員3人,人員少,工作量大,管理力量薄弱。

(二)漁政執法工作經費和執法裝備嚴重不足,手段落后,目前僅有漁政執法艇一艘。

(三)由于我縣轄區面積大,庫區水域面積廣,漁政執法和漁業安全生產,監管難度大。

(四)電站庫區亂捕亂撈和非法放牧現象突出,漁業安全隱患較大。

四、意見和建議

(一)加大電站庫區漁政執法和漁業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

(二)加大執法工作經費的投入,完善漁政執法裝備,改善執法手段。

(三)制定出電站庫區管理辦法,提升庫區的管理水平。

總之,我縣漁業安全生產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由于轄區面積大。庫區水域面積廣,漁政執法和漁業安全生產監管難度大,亂捕、亂撈現象突出,漁業安全隱患較大。在今后工作中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強化監督管理,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確保全縣漁業安全生產工作形勢穩定,實現漁業健康穩步發展。

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及成效

(一)目標任務

1.水稻高產創建:2014年共安排我縣部、省級水稻高產創建示范5片,其中農業部整鄉制推進4片,面積為4萬畝;省級萬畝示范1片,面積1萬畝,力爭萬畝示范區單產達650千克以上。

2.玉米高產創建:省級玉米萬畝高產創建示范2片,面積2萬畝,力爭萬畝示范區單產達650千克以上。

3.糧食作物間套種技術推廣:中心示范面積3萬畝,輻射帶動面積10萬畝,平均畝增產糧食30千克以上,實現總增產糧食390萬千克。

4.集中育苗:集中育秧0.2萬畝,移栽大田6萬畝。

(二)完成情況及成效

XX縣科技增糧措施糧食作物高產創建、間套種項目在農業部、省農業廳關心支持和省、州專家的精心指導下,通過全縣科技人員和示范戶的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了項目建設任務,經技術指導組全面自測,州級專家抽測和省專家復測結果,項目建設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1.水稻高產創建:實際落實完成水稻高產創建50925畝(早、中稻40805畝、晚稻10120畝),完成計劃面積的101.85%。其中:

1.1整建制推進水稻高產創建4個片,面積為40925畝(早稻30805畝,晚稻10120畝),實施地點為勐遮鎮、涉及13個村委會,185個小組,4938戶農戶受益人口23828人。整建制推進水稻高產創建早稻示范片,經項目小組自測及州級專家組復測共22點,面積31.33畝,綜合平均畝產為681.1千克。與目標任務650千克/畝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31.1千克,增幅為4.78 %;與2014年勐遮鎮預計水稻平均畝產533千克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148.1千克,增幅為27.79%;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糧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委托,西雙版納州農業局組織州內財政、科技、統計部門的有關專家,分別于7月

24、25日,對XX縣勐遮鎮整建制推進水稻高產創建早稻示范片田塊進行實測驗收。實測3個點面積為3.69畝,平均單產為808.8千克。

晚稻示范片:經專家組實測驗收,平均單產565.9千克/畝,與目標產量350千克/畝相比較畝增產215.9千克,增幅為61.68%,與上年晚稻示范片423.3千克/畝相比較增產142.6千克,增幅為33.68%,與2014年勐遮鎮預計水稻平均畝產533千克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32.9千克,增幅為6.17%。

整建制推進示范片早稻/晚稻兩季產量合計可達1374.7千克/畝,與早稻/晚稻兩季產量達到1000千克的目標任務相比較平均畝增374.7千克,增幅為37.4%。

早稻示范片30805畝,可增產糧食456.22萬千克,晚稻10120畝,可增產糧食33.29萬千克,兩季共增產糧食489.51萬千克,以稻谷2.7元市場價計,可現實新增產值1321.68萬元。

1.2省級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范1片,實際落實完成面積為10000畝,完成計劃面積的100%,實施地點為勐混鎮,涉及7個村委會,34個小組,3305戶農戶16525人,經項目小組及專家組實測9個點,面積10.47畝,平均單產為719.8千克,與省下達目標產量650千克/畝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69.8千克,增幅為10.74%,與2014年勐混鎮預計水稻平均畝產535千克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184.8千克,增幅為34.54%。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糧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委托,西雙版納州農業局組織州內財政、科技、統計部門的有關專家,于8月12日,對XX縣勐混鎮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田塊進行實測驗收,實測1個點面積為1.13畝,平均單產為849千克。

省級萬畝示范片10000畝,可增產糧食184.8萬千克,以稻谷2.7元市場價計,可現實新增產值498.96萬元。

2.玉米高產創建:落實完成示范面積為21300畝,完成計劃面積的106.5%,項目具體安排為勐遮、勐滿、西定、勐阿4個鄉鎮各5100畝,格朗和、打洛2個鄉鎮各200畝,其余5個鄉鎮各100畝,共涉及24個村委會、57個小組、1876戶農戶。經項目小組及專家組實測4個點,面積1.73畝,平均單產為671千克,與目標產量650公斤/畝相比,平均每畝增產21千克,增幅為3.23%,與2014年全縣預計玉米平均畝產337千克相比較,平均每畝增產334千克,增幅為99.1%,其中:受云南省科技增糧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委托,西雙版納州農業局組織州內財政、科技、統計部門的有關專家,于9月23日,對XX縣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片地塊進行實測驗收,實測1個點面積為1.09畝,平均單產為687.8千克。

省級萬畝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片21300畝,可增產糧食711.42萬千克,按玉米市場價2.5元/千克計,可增總產值1778.55萬元。

3. 糧食作物間套種:在全縣11個鄉鎮實施完成糧食作物間套種核心示范面積2000畝,中心示范30000畝,大面積輻射帶動100000畝,涉及85個村委會,466個小組,29883戶農戶,經項目小組及專家組實測 8個點,面積 8.25畝,平均單產為159千克,與省下達增產目標30千克/畝相比較,平均每畝多增產129千克,其中專家組于9月11日,在勐遮鎮幼齡茶葉套種玉米核心示范片上實測驗收,實測面積為0.87畝,平均單產為508.6千克,增產效果顯著。

糧食作物間套種推廣完成13萬畝,全縣可實現糧食增產2067萬千克,總增產值5167.5萬元。

4. 集中育苗:實際完成水稻集中育秧2200畝,大田移栽66000畝,完成計劃面積的110%。

5. 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示范:近年來,我州水稻單產不斷在提高,XX縣最高單產已突破850千克、XX市750千克、XX縣650千克。為不斷探索我州水稻單產潛力,州農業局組織州內有關專家及示范區技術員研究決定,2014年西雙版納州兩縣一市在實施水稻高產創建項目時繼續建立水稻“789工程”攻關田:分別為XX縣設計單產900千克/畝、XX市800千克/畝、XX縣700千克/畝。

2014年XX縣共建立“789”攻關工程200畝,勐遮、勐混鎮各100畝,其中勐遮片經項目小組及專家組實測10個點,面積11.74畝,平均單產為818.3千克,最高單產為907.4千克;勐混片經項目小組及專家組實測6個點,面積7.71畝,平均單產為830.2千克,最高單產為870千克。

6.工廠化育:根據全省農機農藝融合會議精神,XX縣認真整合項目,抓好工廠化育秧技術指導,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糧食生產效益,共完成工廠化育秧推廣機插面積500畝,推廣機插秧面積23900余畝。經專家組實測二個點,實測田塊面積2.02畝,平均畝產為742.9千克。

7.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展示和示范種植:為不斷探索水稻、玉米等作物的高產措施,2014年XX縣依托科技增糧項目建立3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展示和示范種植及1840畝玉米健壯素示范展示,其效果較為顯著。其中:于7月30日,西雙版納州級農業專家對XX縣引進種植的水稻新品種“兩優航2號” 進行實測驗收,測產地點:XX縣勐混鎮曼賽村委會曼賽小組,實測田塊面積1.04畝,平均畝產達941.1千克,比2013年XX縣歷史記錄872.5千克高出了68.6千克,再創西雙版納州水稻(早稻)單產歷史新高;經項目小組在勐混、勐遮、勐阿三個鄉鎮實收測產,噴施玉米健壯素的地塊單產為605.27千克,出籽率為83.46%,與未噴施健壯素的同一地塊單產543.98千克,出籽率81.26%相比較,畝增產61.29千克,增幅為11.27%,出籽率提高了2.2個百分點,增產效果較為顯著。

二、具體做法

為確??萍荚黾Z措施項目的順利實施,并取得實效,我縣的主要做法和經驗是: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

1.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抓好我縣糧食高產創建、間套種等主要科技增糧措施的實施工作,縣人民政府調整充實了以分管農業常務副縣長為組長,農業和科技局局長、政府辦副主任為副組長,成員由財政、發展改革和工業信息、統計、農墾、審計、農業和科技、水務、勐遮鎮人民政府等各職能部門組成的 “XX縣科技增糧措施及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工作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和科技局,負責對全縣糧食生產主要科技措施項目的推進工作統籌協調,辦公室主任由分管種植業副局長兼任。為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具體分工負責如下:縣農業和科技局負責項目實施和技術指導工作,縣財政局負責項目資金協調和落實,縣發展改革局負責項目規劃,縣審計局監督項目資金使用,示范區鎮政府負責項目宣傳動員、落實面積和項目協調工作。勐遮鎮人民政府整充實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農業副鎮長長、農業中心主任為副組長,成員由各站所負責人、村委會負責人組成的“勐遮鎮科技增糧及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工作協調領導小組”。

2.強化技術指導:為加快我縣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和先進實用栽培技術的示范推廣步伐,提高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組裝集成水平,充分發揮農業集成先進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作用,挖掘我縣糧食增產和增收潛力。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糧食生產主要科技措施技術指導組,辦公室在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辦公室主任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兼任,成員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種子和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骨干組成,負責項目的實施、指導和技術培訓等工作,做到層層有人管,層層有人抓。

(二)整合項目資源,強化政策支持。

把示范點建設與相關糧食項目實施有機結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各項措施落實。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農機補貼、測土配方和病蟲統防統治等惠農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和項目的綜合優勢,從而提高了項目實施質量和效果。

(三)認真開展好技術培訓、現場觀摩交流和對外信息宣傳工作。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聯動到戶,技術指導到田,技術培訓到人”和“縣有技術專家、鄉有技術骨干、村有技術能人”的要求,舉辦了縣鄉兩級育秧、移栽、大田管理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集中技術培訓65期,培訓人數5650人次,現場技術指導120次,技術指導小組針對示范區生產環境條件,制定了各種技術方案,技術員實行分片、分類、到戶指導,提高了技術入戶率。

在作物生長關鍵季節,組織農技人員、技術專家、行政村干部、示范農戶在高產創建示范片進行了10次現場觀摩,開展技術交流,參加觀摩、學習、交流人數達650人。

(四)加強宣傳培訓,營造氛圍

示范區所在鄉鎮及行政村采取通過廣播、板報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科技增糧活動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先進典型和實施效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共開展政策宣傳及動員工作20次,發放宣傳資料25000余份,進行了10次的電視臺新聞及報刊報道,發布了省、州、縣農業信息100余篇。

(五)強化檢查指導,做好測產驗收工作。

在作物生產各個環節,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按計劃抓好階段性工作檢查、技術交流與指導等工作。前期工作重點抓好示范點的選點、面積落實、人員組織、方案制定、技術培訓等工作;中期工作重點抓好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和技術指導,特別是病蟲害防治工作;后期工作重點抓好測產驗收及總結評比工作。按照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要求,進行測產驗收,由縣項目執行組會同統計部門進行產量預估、田間產量調查和自測后,報請省、州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抽查測產驗收。

(六)建立健全項目檔案管理。

明確專人負責科技增糧活動檔案管理工作,認真做好農戶信息表、測產表、專家驗收意見、工作總結、圖片等材料的收集并建立臺賬和電子檔案。

(七)加強項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果。

根據《西雙版納州農業局關于印發2014年西雙版納州主要科技增糧措施實施方案指導意見的通知》西農發[2014]53號文件要求,合理使用項目資金,資金主要用于:1.糧食高產創建:(1)示范區種子部分農資等補助;(2)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展示和示范;(3)配套技術集成和示范推廣,區域化、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示范;(4)技術培訓及觀摩;(5)測產驗收、績效評價、考核及總結。2. 糧食作物間套種:(1)示范區部分農資等補助;(2)新品種、新模式的試驗示范和展示;(3)配套技術集成和示范推廣;(4)技術培訓及觀摩;(5)測產驗收、績效評價、考核及總結。

五、經驗啟示

1.是要破解農業增收難題,就必須依靠科技這個“助推器”。如何改變糧食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廣種薄收的現狀?科技增糧措施項目告訴我們:發展農業,必須把科技擺在首要位置,以科技為支撐,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集成高產高效技術,做到農機、農藝結合。

2.是要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就必須創新現代耕作技術含量?,F代耕作技術含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成敗。我縣通過不斷優化配置信息、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加快農業綜合生產技術的全方位、多領域擴散延伸,引導農民精耕細作,走高產高效的農業產業化之路,依靠科技為農業“強筋壯骨”。隨著糧食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間作套種、集中育苗等技術的普及推廣,改變耕作模式、提高復種指數。特別是新型農機具的配套使用,使我縣壩區基本實現了耕、耙、收全程機械化,山區實現了半機械化,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3.科技增糧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良種良法標準化操作規程。實施科技增糧項目,可以把優良品種、栽培技術、配方施肥、田間管理、病蟲綜防等行之有效的技術,找準最佳結合點,通過技術整合,系統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成熟的集成配套技術,使增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4. 實施科技增糧項目有利于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為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搭建了一個很好的科技推廣平臺,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大大提高了科技推廣力度。

5.實施科技增糧項目有利于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知識。通過開展科技增糧項目,可以在農業生產的關鍵季節,有效地把項目區的廣大農民組織起來,課堂建在田間地頭,采取現場培訓、現場指導的形式,為廣大農戶提供全程的技術指導與技術服務,實現科技與農民“零距離”接觸,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科技知識。

科技增糧措施的成功實踐,證明了只要不斷推進技術進步,善于把各種增產技術和措施 進行組裝配套,開展集成創新,糧食增產還有很大的增產潛力。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建議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層組織化程度低,目前還缺乏有效的行政化手段,技術措施難于完全到戶,示范區整體平衡程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農資產品漲幅過大,成本投入增加,影響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自國家對糧食、良種進行補貼及取消農業稅率以來,對糧食生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農民種糧熱情極高。但農資產品漲價過快、過多及成本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雖然有關部門出臺了限制農資漲價的措施,但市場上農資化肥價格仍然沒有回落跡象,農民種田比較效益偏低的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對農業生產將產生不利影響。

3.由于自然環境條件所限,示范區土地產量水平差異較大,嚴重影響了示范片的整體效果,需進一步加大標準農田建設。

4.資金到位滯后,對項目實施造成較大壓力。

5.農民素質不高,科技意識不強,科技措施難以普及。

(二)建議

1、繼續給予項目扶持,進一步鞏固科技示范成果。

2.繼續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技知識。

3.進一步加大新品種,先進技術的引進示范示范推廣。

總之,實施科技增糧項目促進了我縣糧食增產,為我縣糧食增產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同時帶動了其它產業發展,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增強了干部職工的事業心與責任感,轉變了工作作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決好存在的問題,扎實開展好科技增糧工作,為我縣糧食增產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四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總結

東方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總結

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人才強市”戰略,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精神,大力實施以抓培訓、抓服務、抓投入、抓管理為主的四項舉措,進一步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一)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及分布

1、農村實用才人總量:全市農村現有實用人才總量5294人,萬名鄉村人口擁有量 170人,占鄉村勞動力比重2.8%,每個行政村擁有量29人,每萬元GDP占有的農村實用人才125.8人/萬元。

2、農村實用人才的結構特征:全市現有農村實用人才5294人,其中男4884人,女410人;從年齡上看,50歲以上332人,30—50歲的4622人,30歲以下340人;從文化知識水平上看,大專106人,高中2731人,初中1937人,小學及以下520人;從技術職稱上看,高級沒有,中級沒有,初級469人,無職稱的4825人;從從業領域看,生產型人才3922人,經營型人才521人,技術服務型人才238人,特有技能型人才473人,社會服務型人才378人;從地區上看,沿海鄉鎮、經濟發展較快的鄉鎮農村實用人才較多,山區鄉鎮、經濟發展較落后的鄉鎮農村實用人才較少。

(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培訓、為農村實用人才的成長打好基礎

1 農民常年耕作在田園上,知識文化水平較低,我市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開展形式多樣的新型農民培訓,2008年開展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培訓學員2025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400人,市農業、畜牧、農機、熱作、扶貧、婦聯、教育、衛生等部門還結合各自職能深入地開展對口培訓,每年培訓農民約2.5萬人次,印發資料約3萬份,讓受訓農民基本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提高了勞動技能,為高產栽培、高效養殖、外出務工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也催生了一大批的農村實用人才。

2、抓服務,為農村實用人才發展創造條件

如何立足本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市委市政府在多方考察論證的基礎上,決定立足東方設有糖廠的優勢,發展甘蔗規?;a,為了促進這一產業的順利發展狀大,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關于推進甘蔗產業發展的意見》,成立了領導機構,出臺了2007—2011年對本地農民新種甘蔗給予每噸23元補貼的優惠政策,較好地調動了群眾發展甘蔗生產的積極性,還組織群眾前往白沙縣或本市示范村進行參觀,增強群眾發展甘蔗種植的信心,玉雄村符業民、金雄巨分別種了150畝和36畝,進而帶動其他人發展種植,2008年全市種植甘蔗5.4萬畝,推動了這一產業的健康發展。

3、抓投入,為農村實用人才發揮才干搭建平臺

近年來,國家、省、市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為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了生產條件,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較好地激發群眾發展生產的熱

2 情,市政府今年還兌現給農民2007新種甘蔗補貼款331萬元,投入800多萬元對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菊花的基礎設施進行扶持,讓菊花這一高投入、高回報的產業能順利推廣,使有心想種而資金短缺的青年農民有條件種植菊花、有了施展才干的用武之地,目前4家合作社種有菊花300畝,分別是三家鎮嶺村90畝;八所鎮小嶺村90畝、高排村60畝、上紅興村60畝,2008年全市種植菊花達1000畝,預計產值4000萬元,將為菊花生產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應。

4、抓管理,促農村實用人才成長

目前,對農村實用人才基本還是條塊管理,如鄉村醫生由衛生部門管理,培訓考核合格后發證,畜牧獸醫員由畜牧局通過鄉鎮作業務指導,農技員由科協通過鄉鎮作業務指導等。

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實用人才數量少,知識文化水平低,結構也不盡合理;農村實用人才成長的渠道不寬,機制不活;對農村實用人才的扶植使用尚缺乏專項性的措施,農村實用人才的管理仍是條塊管理,難以實現規范化管理。

三、制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因素

1、對農村實用人才重要性的認識不夠,總認為不是什么高、精、尖人才,所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不明顯等;

2、教育培訓機制尚待整合以進行系統化培訓,發揮合力。

3、政策措施缺乏專項針對性的配套措施。

4、服務管理尚缺乏統籌性的規范化的管理,沒開展相應的資質

3 認證。

5、財政投入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費用尚低。

6、來源渠道不暢。主要是土生土長的一些土專家、田秀才,后勁不足。

四、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

1、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或者臨時的聯席機構,統籌農業、衛生、教育、城建、人勞、科信等涉農職能部門,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成長壯大進行統一規范化的管理。

2、對農村實用人才的概念、界定范圍應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也不宜太高,對認證為實用人才的應有少量的補貼,并優先給予資金資助、扶持,激勵他們干事創業。

3、整合教育培訓資源,形成合力,進行系統性的培訓,探索整村推進機制,發揮應有的效益。

4、建立健全信息工作點,配套相關上網的器材資料,給農村實用人才提供快捷的信息,掌握形勢的變化和需求,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價值。

5、對各類技術員、能工巧匠、經紀人要深入發掘,分門別類,做好引導促進他們的發展,帶動地區發展,有條件的要加以資質認證,進行規范化管理。

二○○九年三月十五日

第五篇: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總結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總結

一、主動宣傳融入,提供優質服務

以科普宣傳、科技培訓為載體,3月20日,聯合縣農業局、**農業大學、滎經縣高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召開天麻栽培技術培訓會,**農業大學副教授范巧佳應邀到會為參訓學員授課。上半年,**農業大學相關專家教授到我縣開展現場指導、培訓宣傳活動5次,指導及培訓種養殖戶5000余人次。

二、圍繞產業發展,突出專家效應

深化縣校、市校合作,通過項目實施,提升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截至目前,通過“長毛兔專家大院”和“天麻專家大院”,積極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縣校合作基地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目前,獼猴桃病蟲害防治基地、天麻有性繁殖技術基地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三、搭建政策平臺,推進縣校合作

以科技特派員結合縣校合作,促進科技特派員與高校專家優勢互補,共同助推農業發展??萍继嘏蓡T與**農業大學專家、教授以縣校合作為平臺,相互交流探討,在解決農村產業實際問題中,不斷推動縣校合作項目向縱深發展。堅持“政府引導、專家指導、企業主導”的原則,確立以“科技為先導、產業為基礎、企業為依托、項目為核心、效益為目標”的宗旨,積極推動專家大院工作順利開展并發揮作用。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快科技創新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深化“產學研”結合,積極搭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下一篇:民主評議自我評價材料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