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u院內感染控制介紹

2023-06-20

第一篇:icu院內感染控制介紹

ICU院內感染控制介紹

我院重癥監護病房于2009年1月28日正式成立,29日開始收治病人,至今共收治危急重病患者120例。ICU病房分監護區輔助區和監護區;監護區面積為315m2 ,床位設置1

2。張;,室內溫度(3套室溫調節)控制在22-24C ,濕度(加濕器)為60-70%,;溫暖濕潤的環境,而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所以院內感染的控制在ICU顯得尤為重要,!借今天徐主任的傳道的東風,應徐主任的要求,結合我科的實際情況,將我科近階段的院內感染工作方面的實際情況向在座的各位老師回報如下:

一、感染培訓:如在徐主任的指導和幫助下,根據ICU的情況院制訂了具體的ICU感染制度,開業之初先對全科人員逐個制度進行培訓,成立了院內感染小組,及感染護理小組4人,負責感染培訓計劃的制定并督促執行,培訓后有考試考核,記錄考試成績;2負責每月按感染辦要求定時監測空氣、物體表面和手的細菌學監測;3隨時根據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實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進行院內感染監測,并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具體病例,查原因、找方法、有舉措!

二、環境維護:ICU病房的環境學要求為II類環境,為了維護好ICU的環境,病房內空氣24h持續純凈屏凈化消毒,地面使用抑菌地板漆,每日定時開窗、排氣扇通風兩次,每次1h;工作人員出入換鞋;病區內工作人員規范行走路線;新病人入院時盡量在緩沖區內換車或者床,同時將患者的衣服脫掉,減少監護區的污染。探視時間限制在下午3點(治療少),共15分鐘,家屬著鞋套,消毒雙手后進入監護區。所有的垃圾桶均為腳踏式,并要求始終處于關閉狀態。

三、床旁隔離:大夫查房時嚴格執行床旁隔離,每查一個患者后要用手消毒劑消毒雙手后才能查下一個患者,給患者查體前后要毒雙手,然后才能在病歷上下醫囑,同時注意病歷等物品不接觸患者及患者的物品。護士的所有操作基本上戴手套執行,看護兩個患者時嚴格執行床旁隔離,防止因醫護人員造成交叉感染;

四、專人專物專用:每個床單元都配備必備的醫療護理常規物品,如:固定的監護儀、聽診器、體溫表、壓脈帶、砂輪以及專用的注射盤和護理盤,護士監護時使用的板夾、紙夾。每個患者的監護桌上都有一瓶手消毒液,方便隨時消毒雙手。

五、終末消毒:當患者轉科或者出院后,該患者住ICU期間所使用的一切再利用的治療護理儀器及物品都要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將患者床單元鋪好后,連同患者使用的卷尺、直尺、床刷、各種標示牌、聽診器、監護儀導聯線、血壓計袖帶、指夾等不能浸泡消毒的物品,一起放入床單元消毒機內進行消毒后備用,床單元用一次性床罩覆蓋備用;壓脈帶丟棄,體溫表患者家屬帶走;呼吸機管路、簡易呼吸器、開口器、注射盤、護理盤、量杯等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半小時后沖洗晾干置備用狀態備用。呼吸機、注射泵、輸液泵用后用95%的酒精擦拭,其電源線等用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抹布擦拭消毒。

六、常規化管理:住院患者的濕化瓶每天早晨常規更換,換下的濕化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后由白班上輔助的沖洗晾干置備用狀態備用。吸引器瓶每天早晨由護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半小時后沖洗晾干備用。床護欄、吊塔、及床頭柜每天早晨由護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抹布擦拭消毒。

七、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壓脈帶、吸引器連接管、一次性套袖、一次性束縛帶等。 我明白我們現在做得按照監護病房的要求差的太遠了,請各位老師有機會將你們的經驗好不吝嗇的貢獻出來,幫助我們,共同把ICU的院內感染工作搞好,我在這里代表我科的所有同事深表感謝!

第二篇:ICU院內感染的原因及對策

ICU是醫院主要科室之一,因患者來自院內各科室,且病情危重,抵抗力較差,加上各種侵入性監測的實施及介入治療等,這使ICU患者感染的機率較高。積極預防及控制感染是ICU醫護人員的重要工作內容?,F就預防及控制ICU病房感染的措施總結如下。

作者:葛友蘭

來源:《中國實用醫藥》

1.1 環境因素

ICU內患者病情重危、抵抗力差,病原菌和易感人群相對集中,空氣中的自然菌和人工感染菌密度增加,空氣消毒設施如不及時定期檢測,會導致效能下降??諝馕廴驹斐苫颊咝g后切口感染是醫院感染的促發因素。對探視者未進行必要的限制,由探視者把病原菌帶人醫院的可能性增加;空氣環境細菌密度超標,物體表面接受沉降污染菌,清潔或污染手觸摸,污染物品擱置、存放等;患者的排泄物及污染物處置過程中造成細菌傳播;治療護理操作,如輸液、會陰護理、穿刺、口腔護理、皮膚護理過程中所產生的醫療廢物處置所造成的空氣污染。 1.2 醫護人員的因素

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認識不足,不能嚴格地執行無菌技術和消毒隔離制度,不能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ICU內護理操作繁多,手的操作活動最多,如處理患者的大小便,灌腸,喂食,胃管插入,皮膚護理,翻身,護士手的污染較嚴重。若不及時清洗雙手,將造成細菌傳播,引起院內感染。 1.3 大量抗生素的應用

治療過程中多種抗生素的應用可使患者體內正常茵群失調,耐藥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長,感染機會增多。ICU病室抗生素殺傷力較大,因為患者在轉至ICU前已應用過多種抗生素,在ICU產生的耐藥菌株流行到院內將最難以控制。加之危重患者又是易感者,使ICU的感染控制造成困難。

1.4 侵入性操作因素

目前侵入性有創傷口日益增多,成為患者易發生院內感染的直接原因。如泌尿導管、氣管切開 、動靜脈導管、吸人裝置、氣管插管、監控儀器探頭等侵人性治療手段,可把外界微生物導人體內,損傷了機體的防御屏障,有創傷口的增多,可能使病原體容易侵入機體,此外靜脈采血及靜脈留置針等的護理不當,均可引起人為侵入性感染 。 2.1 加強ICU消毒管理

ICU應限制探視,做好病室日常清潔消毒工作,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及陽光充分,每日及時有效處理患者換藥敷料、遺棄物、排泄物、各種引流管等,病室內用品應定時消毒液擦試,病室每日用紫外線消毒空氣2次,每次1h。工作人員定期健康體檢,無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員人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專用鞋,操作前后清潔雙手;儀器設備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機、濕化瓶、吸痰器管道使用后均消毒。加強對導管、器械的消毒及管理,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勤洗手是預防醫院獲得性感染簡單有效的措施,強化醫護人員在各項檢查和操作前后認真洗手,預防交叉感染。 2.2 合理應用抗生素

應改變以往抗菌藥物的常規程序,早期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同時注意藥物對患者的毒性作用,應多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根據藥敏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以避免濫用藥物,以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應用抑制免疫療法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先治療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檢查白細胞動態與其他監測,提供藥物預防等。對易將微生物引入體內的診治手段切實做好消毒及滅菌等工作,保證嚴格無菌技術操作。發生醫院感染的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只要加強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院內感染是可以預防的。 2.3 導管嚴格無菌

ICU病房內因各種留置導管,如控制不嚴或是使用不當可引起患者嚴重感染,可引起菌血癥;導管一般爭取在2—3 d內拔除,最長不宜超過7 d;對昏迷及休克患者需長期導尿者,每日沖洗膀胱同時消毒尿道口;心內膜臨時起搏導線,胸腔或縱隔引流管留置時間不易超過1周,否則易引起感染;導管導線皮膚入口處每天用75%酒精或碘伏涂擦后再更換敷料;見導管尖有纖維條索或血栓者,將導管尖端作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

2.4 掌握吸痰技術

使用機械通氣者,吸痰時兩人合作,與呼吸機呼吸回路連接處應消毒后脫開再吸痰,吸痰時由淺而深,切忌一插到底,以免將氣管外部的痰帶人氣管。拔出氣管套管或者氣囊放氣前要充分吸凈口腔內及咽部的分泌物。氣囊充氣時可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口腔、鼻腔,在氣囊放氣前和決定拔管前要充分清除氣囊上的滯留物。

第三篇:院內感染控制方案

一、當出現醫院感染散發病例時,經治醫師應及時向本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負責人報告,并于24小時內填表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二、科室監控小組負責人應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及時組織經治醫師、護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報告和控制。

三、

1、出現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醫院感染管理科應于24小時內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并通報相關部門。

2、經調查證實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時,醫院應于24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單位應同時報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培訓基地。

3、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為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時,應于24小時內逐級上報至省衛生行政部門,省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的報告后,應于24小時內上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4、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四、醫院出現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應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證實流行暴發: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的病例進行確診,計算其罹衰率,若罹衰率顯著高于該科室或病房歷年醫院感染一般發病率水平,則證實有關流行或暴發。

2、查找感染源: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源學檢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

4、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對病人作適當治療,進行正確的消毒處理,必要時隔離病人甚至暫存接收新病人。

5、寫出調查報告,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主管院長接到報告應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協助醫院感染管理科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控制工作,并從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予以保證。

五、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院關于醫院感染流行暴發的報告后,應及時做好以下工作:

1、組織當地疾病控制部門協助醫院進行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的調查與控制。

2、組織當地醫院感染管理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指導醫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制度有效的醫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據需要,組織有關專家協助對感染病人的診治。

六、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抗感染藥物應用的管理

抗感染藥物的管理應達到以下要求:

1、醫院應建立健全抗感染藥物應用的管理制度。

2、參與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工作的抗感染藥物專家或有抗感染藥物應用經驗的醫師負責全院抗感染藥物應用的指導、咨詢工作。

3、檢驗科和藥劑科須分別履行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藥敏試驗結果和定期向臨床醫務人員提供抗感染藥物信息的指責,為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提供依據。

4、臨床醫師應提高用藥前相關標本的送檢率,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嚴格掌握適應癥,合理選用藥物,護士應根據各種抗感染藥物的藥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準確執行醫囑,并觀察病人用藥后的反映,配合醫師做好各種標本的留取和送檢工作。

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的原則

一、嚴格掌握抗感染藥物使用的適應癥、禁忌癥、密切觀察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

二、嚴格掌握抗感染藥物聯合應用和預防應用的指征。

三、制訂個體化的給藥方案,注意劑量、療程和合理的給藥方法、間隔時間、給藥途徑。

四、密切觀察病人有無菌群失調,及時調整抗感染藥物的應用。

五、注重藥物經濟學、降低病人抗感染藥物費用支出。

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的建議

1、已明確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藥物。

2、對發熱原因不明、且無可疑細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藥物,對病情嚴重或細菌感染不能排除,可酌情選用抗感染藥物。

3、正確掌握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感染藥物的適應癥和療程。

4、應用抗感染藥物前及時正確留取臨床標本。

5、嚴格控制抗感染藥物的皮膚、粘膜等局部用藥。

6、強調綜合治療,提高機體免疫力,不過分依賴抗感染藥物。

抗感染藥物的應用原則

一、目前抗菌藥物對細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療作用,但對病毒無效。

二、不作退熱用。

三、抗菌藥物盡量不供皮膚粘膜等疾患局部應用。

四、抗菌藥物預防應用要嚴格控制

抗菌素的管理

通過藥房核查處方,嚴禁大劑量使用,查對抗菌素聯合用藥是否合理,以及抗菌素的使用有否適應癥,也可通過藥師參與查房等手段。

院內感染控制重點措施

(一)協助組織藥師和醫技部門人員預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監督,指導醫師和醫技部門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等有關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統籌協調相關科室、部門,開展感染調查與控制的工作,根據需要進行醫師人力調配,組織對病人的治療和善后處理。

(三)協助組織全院護理人員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滅菌與隔離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管理等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根據需要進行護理人員調配。

(四)負責組織醫院廢棄物的收集運送及無害化處理工作,監督醫院營養室的衛生管理工作,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要求對洗衣房的工作進行管理工作,符合醫院感染管理要求。

(五)負責本源抗感染藥物的應用管理,定期總結、分析和通報應用情況,及時為臨床提供抗感染藥物信息,督促臨床人員嚴格執行抗感染藥物應用的管理制度和應用原則。

(六)負責醫院感染常規微生物學監測,開展醫院感染病源、微生物的培養、分離鑒定,藥敏試驗及特殊病原體的耐藥性監測定期總結分析,向有關部門反饋,并向全院公布。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時,承擔相關檢測工作。

(七)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等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掌握抗感染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原則,做到合理使用,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八)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送病源學檢驗及藥敏試驗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徑,控制蔓延,積極治療病人,如實填寫報告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及時報告醫院領導(防疫站),并協助調查。發現法定傳染病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報告,參加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掌握自我防護知識,正確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預防銳器刺傷。

院內感染的鑒定和報告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科必須每月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每季度向院長、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書面匯報,向全院醫務人員反饋。監測資料應妥善保存,特殊情況及時匯報和反饋。

2、醫院應每年對監測資料進行評估,開展醫院感染的漏報調查,調查樣本量應不少于年監測病人數的10%漏報率低于2%。

3、出現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醫院感染管理科應于24小時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并通報相關部門,經調查證實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時,醫院應于24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傳染病隔離制度

1、為防止傳染病交叉感染,工作人員必須穿隔離服、戴帽子、口罩。

2、傳染病人送傳染科隔離治療,病區分開,病種分開,包括對疑似病人隔離防治。

3、對輔助檢查如理療、放射、超聲、檢驗病人可分開時間或指定地區確診或到病室床頭,避免傳染機會、途徑。

4、病人進入病房,應領取病人的衣服,病人衣帽不得與醫務人員服裝接觸混雜。

5、傳染病每室只收一種傳染病人,患者不得隨意離開病房,嚴格控制探視陪護。

6、對傳染病人物品要嚴格管理,標本要嚴格管理或處理消毒。

7、清潔物與污染物要和消毒后的東西絕對分開,洗衣房應將傳染病人的衣服分放標明。

消毒污染物處理

1、要做好預防性消毒,經常性消毒,終末消毒。

2、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經消毒注入下水道,病人離開或死亡后,室內及床單一律更換進行消毒,其他物品同時進行去污消毒處理。

3、對傳染病人的衣物及污染物用過器皿應嚴格消毒,特殊處理或焚燒。

4、對一次性物品用后徹底毀形、焚燒,其他物品應徹底消毒,確保消毒效果。

5、遵守操作常規無菌觀念,化分有菌區和無菌區,消毒后物品不要和使用過物品混放。

6、消毒采取化學煮沸,壓力整齊,燒灼干烤,紫外線化學制劑消毒滅菌。

7、環境衛生加強管理,通過監測有目的進行污物處理、防腐除害滅菌。

第四篇:控制院內感染整改措施

為了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醫院感染,降低感染發病率,護理部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科室控制感染進行檢查,檢查內容按照各科室感染管理標準進行,對合格事項進行表揚,不合格事項提出整改或現場立即整改,整改過程中有如下措施:

一、護理部對合臨床科室的治療室處置室,病房進行檢查測試消毒濃度,一次性醫療用品的處理病房的終末消毒,無菌技術操作等項目。

1、消毒液濃度不符合要求,責令護士長必須現配現用,并按照要求進行測試,如制劑室配制通知制劑室人員立即重配制,并測試符合要求為目標,如75%容易揮發,嚴格用酒精比重測試,立即更換,通知護士長每三天更換配制。

2、一次性醫療用品在檢查中如回收和處理不符合,通知本科護士長和當班護士,立即整改,決不允許無原則流失,并且給予警告,下次不能犯同樣的錯誤,否則扣除當月30%獎金。

3、在無菌技術操作中如不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者,責令護士長對本科護士強化三基訓練,并通知護士長進行培訓、檢查、直到合格為止,匯報護理部。

4、病房未進行終末消毒的處理,發現一個病室扣10分,并扣除護士長當月30%獎金。

二、護理部對重點科室如手術室,產房,供應室等進行檢查時重點檢查消毒、隔離、無菌操作。

1、各室間是否按照要求進行擦拭,地面是否進行濕式清掃,消毒液拖地,如沒有按要求去完成,責令立即改正,并不定期抽查,如二次發現不符合要求,扣除護士長當月獎金。

2、重點科室的用物如無菌敷料、鑷子罐、液體開啟的使用時間是否合格,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換,并通知護士長利用晨會時間進行感染知識培訓,并對科內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合格為上。

3、無菌技術操作如違反操作原則者限在24小時內改正,如不按期改正的,停崗培訓,由科護士長負責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如考核仍不合格,則調崗。

賽罕區醫院護理部

第五篇:院內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

二、適用范圍 各臨床、醫技科室。

三、職責

1.醫院感染控制科(專職人員,下同)的主要職責: (1)根據國家和本地區衛生行政部門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法規、標準,擬定全院醫院感染控制規劃、工作計劃,組織制定醫院及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經批準后,具體組織實施、監督和評價。

(2)負責全院各級各類人員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考核。

(3)負責進行醫院感染發病情況的監測,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匯總、分析監測結果,發現問題,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導實施。

(4)對醫院發生的醫院感染流行、暴發進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組織實施。

(5)參與藥事管理委員會關于抗感染藥物應用的管理,協助擬定合理用藥的規章制度,并參與監督實施。

(6)對購入消毒藥械、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進行審核,對其儲存、使用及用后處理進行監督。

(7)及時向主管領導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上報醫院感染控制的動態,并向全院通報。

2.臨床科室建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及本科兼職監控醫師、護士組成,在科主任 領導下開展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負責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根據本科室醫院感染的特點,制定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2)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環節進行監測,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積極協助調查。

(3)監督檢查本科室抗感染藥物使用情況。 (4)組織本科室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5)督促本科室人員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制度。 (6)做好對衛生員、配膳員、陪住、探視者的衛生學管理。 3.醫務人員在醫院感染管理中應履行下列職責: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等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原則,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4)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送病原學檢驗及藥敏試驗,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徑,控制蔓延,積極治療患者,如實填表報告;發現有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及時報告感染管理科,并協助調查。發現法定傳染病,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報告。

(5)參加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6)掌握自我防護知識,正確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預防銳器刺傷。

四、工作程序

1.醫院感染散發的報告與控制

(1)當出現醫院感染散發病例時,經治醫師應及時向本科室醫院感染監 控小組負責人報告,并于24小時內填表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監控小組負責人應在醫院感染控制科的指導下,及時組織經治醫師、護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確診為傳梁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報告和控制。

2.醫院感染流行、暴發的報告與控制 (1)醫院感染流行、暴發的報告

①出現醫院感染流行趨勢時,醫院感染控制科應于24小時內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并通報相關部門。

②經調查證實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時,醫院應于24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③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為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時,應于24小時內逐級上報至省衛生行政部門;省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的報告后,應于24小時內上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④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2)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應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①臨床科室必須及時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執行控制措施。 ②醫院感染控制科必須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基本步驟為:

A.證實流行或暴發。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的病例進行確診,計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顯著高于該科室或病房歷年醫院感染一般發病率水平,則證實有流行或暴發。

B.查找感染源。對感染患者、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源學檢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患者及周圍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

D.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對患者作適當治療,進行正確的消毒處理,必要時隔離患者甚至暫停接收新患者。

E.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時間分布進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發的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或感染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綜合做出判斷。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高中生周記隨筆300字下一篇:icu護理個人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