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居民食品安全論文

2022-05-07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居民食品安全論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對河北省居民對食品安全的態度、行為和認知水平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居民食品安全意識增強,但安全認知水平較低,城市居民法律意識比農村居民較強。本文就此調查結果提出了進一步健全質量監管體系,完善農村食品市場體系以及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的建議。

居民食品安全論文 篇1:

江西省“1+1”科學沙龍關注城鄉居民食品安全

6月11日,由江西省科協和江西省社聯主辦,江西省咨詢業協會和省社聯科普處承辦,大江網、中國鄱陽湖生態網協辦的以“筑起城鄉居民食品安全長城”為主題的2011年第二期“1+1”科學沙龍在大江網直播室舉行。

本期沙龍由南昌電視臺資深主持人吳禮連擔任主持。省衛生廳食品與衛生法監局局長楊華,省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藍瑞浪,江西華特律師事務所律師、江西中醫學院教授鞠曉鐘,省社科院研究員尹小健4位嘉賓參加了本期沙龍。

嘉賓們圍繞“筑起城鄉居民食品安全長城”主題,就為何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監管制度存在哪些弊端、如何分辨不安全食品、應該如何保證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大眾關心的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關于如何筑起城鄉居民食品安全長城,嘉賓們認為,首先,制定統一標準迫在眉睫。我國食品生產和加工尚未形成規范化運作,缺失足夠的質量標準,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整體上推進速度趨緩。其次,要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責,著力提高監管水平。具體來說,就是要認真做好食品安全執法,進一步完善監管體制,理順相關部門的職責,職責越明確越好。第三,加強監管能力的建設,尤其是監管隊伍的建設,特別是食品安全監管問責制的健全。第四,要加大監管的力度,加大監督執法的力度,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要開展檢測,及時公布。讓老百姓及時知曉,加強防范。第五,要進一步完善我國食品質量檢測體系和提高檢測水平。第六,要改變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權限分離,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管理權限與所承擔的責任大多不對稱、不匹配,難以形成協調配合、運轉高效的狀況,健全相關法制,明確執法主體,提高監管效率。第七,是加強對食品的最初來源地——廣大農村的管理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嚴厲打擊一些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為謀取暴利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顧,缺乏起碼的誠信的食品生產企業、不法商販和部分農村從業者;同時,消費者要加強維權意識,對不合格的食品要勇于向相關政府部門舉報。

嘉賓們指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要長抓不懈,穩步推進。在生產經營者、監管部門、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筑起一道食品安全的堅固長城,人們將擁有一個安全可靠的消費環境。

在兩個小時的直播過程中,各位嘉賓充分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不時相互間發生思想碰撞,觀點交鋒十分活躍,聽眾不時發出會意的笑聲。本期沙龍通過大江網、中國鄱陽湖生態網進行了實況直播,網民現場點擊率達36.03萬人次,取得了較大的社會反響。(省咨詢業協會 編輯:陳煥標)

(江西省科協)

居民食品安全論文 篇2:

河北省居民食品安全意識調查與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對河北省居民對食品安全的態度、行為和認知水平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居民食品安全意識增強,但安全認知水平較低,城市居民法律意識比農村居民較強。本文就此調查結果提出了進一步健全質量監管體系,完善農村食品市場體系以及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的建議。

關鍵詞:河北省 食品安全 認知

近年來我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在全國上報衛生部食物中毒情況的報告中,我國食物中毒報告例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都基本呈上升趨勢。尤其是自2006年以來,福壽螺、多寶魚、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讓人觸目驚心,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也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與此同時,張北催熟西紅柿、香河毒韭菜、石家莊紅心鴨蛋、三鹿奶粉等一系列事件在河北省發生,嚴重的影響了河北省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河北農業大學在寒假期間對全省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以便能夠對河北省城鄉居民的食品安全水平與食品安全意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1 樣本與調查說明

1.1 樣本選擇

樣本來源河北省的保定、邯鄲、張家口、石家莊、邢臺、衡水等11個城市,主要選取18歲以上的居民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50份,經過篩查,剔除無效問卷,獲得有效問卷312份。在被調查的對象中男性110人,占35%,其中來自市區和農村的各占55%和45%。女性202人,占65%。其中來自市區和農村的各占44%和56%;年齡方面,21-40歲的人最多,占總人數的63%,其次是41—50歲的占21%,51—60歲的13%,20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只有3%;文化程度方面,小學及小學以下的占21%,初中的占28%,高中占27%,大學及以上的占24%;家庭平均月收入方面1000元以下的占20%,1000-2000元的最多占42%,2000-3000元占30%,3000元以上的占8%。

1.2 調查內容與方法

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購買食品的主要場所及選擇的理由,對食品質量的鑒別方式、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對有關食品知識的了解及獲得食品安全知識的途徑等。調查方法采用調查員詢問與被訪者填寫相結合的方式。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居民對食品安全的認可程度

城鄉居民對不同食品的放心程度調查顯示,大多數居民對目前水果、蔬菜、肉、蛋、奶、油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表現出不放心,其中最不放心的是肉,這可能與近年來發生的禽流感和豬瘟有關(見圖1)。

在對水果、蔬菜的質量安全問題調查中,多數居民對目前水果、蔬菜的質量安全狀況表示擔憂,對于擔心哪些質量安全問題方面,大多數居民回答怕引起食物中毒,當給予選項之后,選擇最多的是農藥殘留和使用催熟劑(見圖2)。

2.2 居民購買食品的主要渠道

對城鄉居民購買食品的渠道調查顯示,由于居住環境的差異導致城鄉居民購買渠道有所差異。與農村居民只能就近選擇鄉村集市和小賣部相比,城市居民的購買食品的渠道選擇機會更多,63.2%的居民首選超市或便利店,他們認為那里的產品讓他們放心,也有36.8%的城市居民因為方便和價格便宜的原因而選擇取農貿市場或附近攤點。由此可見,消費者對超市、便利店等現代流通行業的食品安全狀況可信度較高,對農貿市場、馬路市場的食品安全狀況普遍不夠信任。

2.3 居民食品安全意識水平

調查顯示,在購買食品關心哪些方面的問題上,有56%的消費者選擇了“質量安全”,還有37%的人將“質量安全”和“價格”并重選擇。另外,通過對生鮮肉和肉制品(熟食)的購買方式比較發現,不管是農村居民還是城市居民,在購買肉制品(熟食)時最關心的是質量,然后是口味和價格,有近一半的消費者表示先看產品的品牌后再決定是否購買,在購買渠道上傾向于選擇超市和專賣連鎖店。這表明居民現今選購食品時安全意識水平有所提高。

盡管如此,人們對待食品質量問題的態度并不樂觀。在對遇到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如何處理方面。城鄉居民表現出明顯的差異(見圖3-4):近80%的城市居民表示如果引起的損失很大或出現了嚴重后果會首先考慮要求銷售者賠償,如果不給予處理會考慮到有關部門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近86%的農村居民選擇自認倒霉,不去追究,在被進一步追問的受訪者中,有近一半的農村居民表示不知道如何投訴,還有一些居民出于對投訴結果沒有信心而不愿花費精力和時間??梢?我省大多數農村居民的法律保護意識薄弱。

2.4 居民對食品安全狀況的關注

在是否關注食品安全狀況方面,大多數居民回答關注,但對如何關注,是否經??匆恍┵|檢報告等時,絕多數消費者回答含糊,只有那些家中有嬰幼兒或身體有某種疾病的人會對某些特殊食品的安全狀況進行密切關注。但是,在對于了解食品安全知識的渴望程度中,居民表現出的渴望了解食品安全知識的程度很高,表示極其渴望和渴望的大約各占一半,沒有人認為沒必要。

2.5 居民了解有關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

調查顯示,居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識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電視、廣播,所占比例高達98%,這與農村電視通訊普及率提高有直接關系。另一方面,網絡在居民獲取食品安全知識信息的渠道中占有一定比例,這與被調查的城市居民中受過大學教育程度的人數占了很大比例有關。同時也說明了網絡已成為信息傳播的新渠道,日益影響著的生活(見圖5)。

2.6 居民對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轉基因食品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居民中,回答知道什么是綠色食品占87.5%,知道什么是轉基因食品的占60.3%,知道什么是有機食品占23%。從調查結果來看即便是在回答知道以上食品的消費者中,實際上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對它們的含義進行正確的判斷。調查顯示有近80%的居民不能夠對綠色食品的標識進行正確辨認;在回答知道什么是有機食品的調查者中認為有機食品比綠色食品差和比綠色食品優的比例各占一半。從圖6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回答知道綠色食品的居民中,對綠色食品能夠做出準確判斷的僅占72.6%,還有近三成的居民不知道綠色食品的準確含義,有一小部分消費者把“天然”跟“無污染安全”等同起來,甚至有個別的錯誤地認為“綠色食品”就是“綠色蔬菜”。另外,通過對問卷統計發現對以上幾種食品的認知水平與受訪者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例關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對食品的認知程度也越高。反之,則愈低(見圖6)。

2.7 影響安全食品消費行為的因素

在被調查的居民中,雖然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是會考慮質量安全,但仍有28%的消費者(主要是農村居民)將價格作為購買食品時的必要考慮條件。在對質量安全的鑒別上除了看保質期限外,大多是通過肉眼觀察其新鮮程度來做出判斷。另外,在那些對目前蔬菜質量安全表示擔憂的消費者進一步詢問為什么不選擇無公害蔬菜時,有46%的回答附近沒有賣的,有38%的消費者表示不了解什么是無公害蔬菜,有16%的消費者表示無公害蔬菜的價格偏高。在對沒有購買過綠色食品的消費者回答沒有購買的原因的統計發現,選擇附近沒有買的占42%,不了解什么是綠色食品的占47%,價格太高的占11%??梢?消費觀念、購買渠道和價格是影響我省居民食品安全消費的主要影響因素。

3 結論與建議

3.1 主要結論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讓居民對目前的食品質量表現出擔憂的同時也增強了其安全意識。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大多數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表現較好,在選購食品時能以質量安全作為首要考慮條件,在購買渠道上,大部分城市居民出于安全考慮把超市作為首選場所。但受消費習慣影響和客觀條件制約,鄉村集市、小賣部和個人加工店是農村居民購買食品的主要場所,對食品質量的檢驗只能通過自己的感官經驗,購買到沒有檢測標識的食品成為農村居民經常遇到的問題。

通過對居民對綠色食品、轉基因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認知調查發現,多數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認知水平較差,近80%的居民不能夠對綠色食品的標識進行正確辨認,多數居民不能說出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之間的差別。與居民急切渴望了解食品安全知識的程度形成對比的是居民的維權意識較差,如前面所述,多數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如果不是引起嚴重后果通常因為怕麻煩而自認倒霉,不愿或不會向有關部門投訴。這說明了一方面是因為投訴會花費很多精力,而最終解決方案通常不能令投訴人滿意,從而影響了投訴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居民缺乏有關食品安全和自身權益維護方面的法律知識,不知道如何投訴。從調查結果來看電視、廣播仍是大多數居民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來源,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宣傳非常薄弱。

3.2 建議

3.2.1 建立健全質量監管體系 食品質量問題的頻發,使得我省居民對市場上食品質量的信心指數不高,與居民一日三餐息息相關的普通生鮮食品表現出擔憂。因此建議政府部門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監管體系,對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環節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加強食品源頭污染整治,規范種植養殖行為。對種植業開展農藥殘留整治,引導農民合理使用化肥,減少水果、蔬菜等的農藥、化肥污染;對養殖業開展獸藥殘留整治,基本消除違禁藥物的使用,合理使用獸藥防病治病。對市場上的食品做到快速檢測,快速發現,精確打擊,有效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確保讓居民吃上放心健康的食品。

3.2.2 完善農村食品市場體系 在農村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鼓勵食品連鎖門店進社區、進農村,通過直銷、加盟、配送等形式,對農村原有的“夫妻店”或“代銷店”按照超市連鎖經營和加盟的方式進行統一整治和規范,形成鎮有“連鎖超市”,村有“便民店”的放心食品供應格局。

3.2.3 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 通過與大眾傳媒合辦相關欄目、編印食品安全知識手冊、提供咨詢服務、廣泛設置食品安全公示欄等方式,加大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引導居民了解食品安全基本知識,提高食品安全認知水平,樹立食品安全消費觀念,增強對假冒偽劣食品的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并逐步培養起維權意識。同時,大力宣傳貫徹《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 等法律法規,提高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法制意識,促進生產經營者的自律,進一步提高食品質量。

本文系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研究課題“河北省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編號:08457203D)的研究內容。

作者:智素平

居民食品安全論文 篇3:

寧波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及監管對策研究

摘要以新的公共管理理論和政府監管為基礎,以寧波為例進行調查研究,運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深入分析了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發現寧波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總指數(68.67)比較低,居民對添加劑的使用、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衛生狀況、執法力度、政府政策和媒體曝光的滿意度較低。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下建議:監管部門應借助“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技術手段,完善寧波市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平臺,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大執法力度,推行“互聯網+”信息化監管新模式,重點監管食品的質量狀況;將群眾監督和政府監管有機結合,共同打造 “互聯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關鍵詞食品安全;結構方程模型;監管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已是備受關注的熱點民生問題,“地溝油”、“三聚氰胺奶粉”、“鎘大米”、“毒生姜”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一些生產經營者依托移動互聯網的第三方餐飲服務平臺如“口碑外賣”網站等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食品安全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這嚴重威脅消費者身心健康。食品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數量巨大,再加上“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多樣化,現有的監管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式,應借助“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技術手段,創新監管模式,而它的關鍵點在尋找影響食品安全最突出的影響因素。消費者作為食品的直接使用者,感受最真切,他們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不僅能夠反映對食品安全狀況的期望,而且能夠反映對地方食品監管工作的認可度和其他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1]。因此,開展食品安全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和統計評估以獲取相關信息,并通過這些信息尋找新常態下最需要監管的領域對提升監管效率、監管水平及居民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和信心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以新的公共管理理論和政府監管為基礎,以寧波市為例進行合理的調查研究,深入探討新常態下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研究設計

首先,傳統的食品監管依賴于政府部門,但新常態下食品安全事件的屢屢發生導致消費者對政府監管能力提出質疑。費威指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升消費者滿意度不僅需整合政府的監管強勢,更需引入政府以外的力量,形成多元主體優勢互補[2-3]。王建華等提出新的公共管理理論,對政府監管進行了重新定位,考慮納入新的監管力量,強調食品安全監管中社會監督力量與政府監管的相互配合[4]。因此,該研究對食品安全影響因素進行多元化綜合考慮,歸納出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20個影響因素:質量狀況、衛生程度、營養成分、新鮮程度、生產技術認證、食品加工過程、品牌生產、食品儲藏與運輸、食品安全有關法律、相關部門執法力度、重金屬含量、添加劑使用、農藥殘留、政府政策、監管體系、經營及衛生許可認證、食品生產源頭、食品包裝、媒體監督、輿論評價[1,5-9]。對每個因素的滿意度測量均采用5級Likert量表:1~5分表示滿意度從低到高,并通過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提取因子,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其次,根據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結果和已有的研究基礎,提出如下假設:

H1,政府監管因子對質量狀況因子有正向影響關系;

H2,輿論監督因子對政府監管因子有正向影響關系。

在上述假設下,運用SPSS 22.0和AMOS 22.0構建了結構方程模型,驗證可得H1和H2均成立。在此基礎上,根據層次分析法和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寧波市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指數的測量,驗證評價指標體系的有效性。

最后,結合寧波食品安全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

2研究基礎

2.1問卷設計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由5部分構成:第1部分是寧波居民對當地的食品安全的總體滿意度狀況;第2部分是寧波居民對食品安全的20個影響因素的滿意度及對因素與食品滿意度相關性的認知情況;第3部分主要是人口學特征題,包括年齡、性別、婚姻、健康狀態、學歷、職業、家庭收入等;第4部分是受訪者對食品安全的相關認知:包括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的處理辦法、造成食品安全的社會因素等;第5部分是對被調查者對未來寧波食品行業的信心程度:包括生產加工、銷售機構、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管。

2.2問卷調查

綜合考慮寧波市各個區的人口、經濟等多種因素,選取寧波市老三區(海曙區、江北區和江東區)、鄞州區、鎮海區為調查地點進行問卷調查。

2.3效度和信度檢驗

為了檢驗量表的建構效度,用SPSS 22.0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和可靠性檢驗,得KMO值為0.95,Bartlett值為6 803.124,P值小于0.000 1,3個因子對20個影響因素的累計解釋度為70.236%,從而根據旋轉成分矩陣可得3個滿意度因子:質量狀況、政府監管及輿論監督,從而形成如下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由表2可知,3個因子的α系數均大于0.7,總量表的α系數大于0.9,說明量表的信度非常好。

3樣本的特征分析

調查時總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27份。受訪者的男女比例為221∶206,已婚與未婚的比例為188∶239,城市與農村戶口比例為206∶221,分布較為均衡。從人口年齡金字塔(圖1)中可以看出,受訪者主要集中在19~40歲這一社會主要群體,且各年齡段在不同性別的分配較為均衡。從健康狀況(圖2)看,受訪者主要集中在能夠反映食品安全滿意度的健康人群,符合實際。從家庭月收入(圖3)看,受訪者主要集中在2 000~6 000元,比例為33.7%,6 000~10 000元占了25.8%,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所占的比例較少,與寧波居民的情況較為符合。從學歷(圖4)看,受訪者主要集中在大?;虼髮W本科以及中?;蚋咧?,這符合寧波當前城市居民的學歷狀況。從職業(圖5)看,受訪者涉及學生、工人、教師、農民、商業、服務業等各個職業范圍,分布范圍較廣,代表性強??傊?,從樣本數據可以發現,問卷的發放情況符合實際情況,體現了隨機性,較為滿意。

另外,就總體滿意度而言,寧波居民對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的統計圖如圖6所示,均值為3.26,滿意度不是很高。根據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偏度系數為-0.271,表明總體分布略微左偏;根據Kolmogorov-Smirnov檢驗結果顯示,P=1405 6E-62<0.01,所以總體滿意度的數據分布與正態分布有一定的差異,即寧波居民對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大致服從正態分布。另一方面,不同的生活狀態會影響人的行為準則,一個人的性別、年齡、健康狀況、學歷、職業、收入、婚姻及戶口等人口學變量會對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用SPSS 22.0軟件對不同背景居民的食品安全滿意度進行差異分析,結果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只有健康狀況組別的相伴概率P<0.05,即不同健康狀況的人對食品安全滿意度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他人口學變量對滿意度沒有顯著性影響,并且通過Games-Howell法進行事后比較發現,不太健康的人群總體滿意度高于一般健康和比較健康的人,而很不健康和非常健康的人群滿意度相對較低。

4食品安全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結構方程模型

4.1初始結構方程模型的初步建立

結構方程模型(SEM)是探究理論、概念之間關系和結構的一種統計方法,由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共同構成。通過測量模型可獲得觀察變量和潛在變量之間的關系,通過結構模型可獲得潛在變量與潛在變量之間的關系[5]。前面評價指標體系中的3個因子為潛在變量,無法直接測量;20個影響因素為觀測變量,可調查獲得。蘇理云等研究發現,有害物質、政府監管和外界因素因子(新聞媒體和輿論評價)存在相關關系,并且發現外界因素對政府監管有正向影響,政府監管對有害物質有正向影響[7]。因此,該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H1,政府監管因子對質量狀況因子有正向影響關系;

H2,輿論監督因子對政府監管因子有正向影響關系。

基于上述假設,構建食品安全滿意度模型,并利用AMOS 22.0畫出模型的初步路徑圖,設置好因果關系路徑圖,運行程序得到如圖7所示的結果。

4.2初始結構方程模型整體擬合評價

結構模型對數據擬合程度是判斷模型好壞的重要標準,若模型擬合度越高,則代表模型可用性越高,參數的估計越有意義。AMOS一般以卡方(χ2)統計量檢驗模型擬合優度,但卡方(χ2)統計量容易受到樣本大小的影響,因此不同類別的模型擬合指數可以從模型復雜性、樣本大小、相對性與絕對性等多方面對理論模型進行度量,需考慮其他指標。常用的主要有3類:絕對擬合優度指標(χ2,χ2/df,GFI,RMR,RMSEA);增值擬合優度指標(NFI,IFI,CFI,AGFI),簡約擬合優度指標(PNFI,PGFI)[7,10]。經過AMOS 22.0計算,可得各個指標值,見表4。

表4數據顯示,卡方對應的P值小于0.05,卡方與自由度之比大于2,RMSEA的值大于0.05,這3項指標均未滿足要求;GFI、NFI、IFI、CFI、AGFI的值均接近于0.9,RMR的值小于0.05,PNFI、PGFI的值大于0.5,這幾個指標已滿足檢驗的要求。這說明初始模型總體較好,但整體可接受度不高,需進一步修正。

4.3結構方程模型修正

以MI的最大值作為測定2個誤差項相關性的標準,選取MI值最大的2個誤差項,通過不斷建立變量之間的相關聯系來消除路徑的偏差[8],從而完成模型的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見圖8,參數估計結果見表5,擬合優度檢驗見表6。

由表5可知,所有路徑系數的P值均小于0.05(***表示P<0.001[10]),表明在總體中顯著;測量誤差(S.E.)均大于0,說明模型界定沒有問題,數據文件沒有出錯。由表6可知,卡方對應的P值大于0.05,卡方與自由度之比小于1,RMSEA的值也小于0.05,GFI、NFI 、AGFI的值均大于0.9且接近1,IFI 和CFI的值等于1,RMR的值小于0.05,PNFI、PGFI的值大于0.5,指標均滿足要求,說明模型與實際數據可以適配,擬合效果非常好。

4.4結構方程模型結果的討論分析

4.4.1潛在變量之間的關系分析。

如圖7所示,政府監管因子滿意度提高1個百分點將使質量狀況因子滿意度提高0.91個百分點,政府監管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食品的質量狀況,假設H1成立;同理,輿論監督因子與政府監管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37,即表示輿論監督因子滿意度提高1個百分點將使政府監管因子滿意度提高0.37個百分點,輿論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政府監管,假設H2成立。因此,在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的過程中,監管部門應積極倡導和鼓勵對食品安全的輿論監督、重點加強專項治理力度。

4.4.2潛在變量與觀察變量的關系分析。

4.4.2.1

質量狀況因子與觀測變量之間的關系。質量狀況因子中加工過程系數(0.83)最大,衛生程度和新鮮程度系數

(0.78)次之,接下來是生產源頭、重金屬含量和添加劑使用

系數(0.77)、質量狀況系數(0.75)、營養成分系數(0.73)、農藥殘留系數(0.72)。說明影響居民對食品質量狀況滿意度的主要因素集中在食品加工過程、衛生和新鮮程度。同時,居民在選購食品時也特別注重重金屬、添加劑和殘留農藥等有害物質和食品的營養成分。因此,在保證食品自身各個影響因素的同時,需要從政府監管著手,嚴格管理食品的生產加工過程,注重衛生,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等有害物質,加強質量檢測技術監督。

4.4.2.2

政府監管因子與觀測變量之間的關系。執法力度系數(0.87)最大,然后依次是食品安全法律系數(0.86)、生產技術認證系數(0.84)、衛生許可證系數(0.83)、監管體系系數(0.81)、政府決策系數(0.79)、儲藏與運輸系數(0.74)。說明政府的執法力度對食品安全影響很大,相應的食品安全法、生產技術、衛生許可證和監管體系也至關重要。因此,監管部門應加強執法力度,規范生產技術認證和衛生許可證,加大監管體系建設,加強科學合理的食品儲藏與運輸。

4.4.2.3

輿論監督因子與觀測變量之間的關系。媒體監督曝光系數為0.89,輿論評價0.85,品牌產品0.66,食品包裝0.62。說明各類媒體及社會輿論在食品安全監督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新媒體技術,共同監督食品安全問題。

5寧波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指數的測量

根據前面因子分析提取的結果和評價指標體系:三級指標直接根據調查可得的各觀測變量的值計算(指標值除以5后再取均值,再乘以100),一、二級指標都根據層次分析法進行等權計算,結果見表7。

結果表明,寧波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總指數為68.67,與總體滿意度(3.26)基本吻合,驗證了評價指標體系的有效性。另外,質量狀況(66.90)排在3個因子的最后,表明居民對食品自身的質量問題很不滿意;同時,添加劑使用、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政府政策、執法力度和媒體監督的得分也很低,這說明居民期盼有關單位應加大執法力度,共同促進健康寧波的發展。

6結論和建議

6.1結論

寧波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總指數(68.67)比較低,主要體現質量狀況和政府監管兩方面。研究表明,在質量狀況方面,居民對添加劑使用、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這3項指標滿意度最低,表明受訪者對食品中有害物質的添加最不滿意,另外對食品的衛生及加工過程滿意度也很低,而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生產加工監管不嚴。

在政府監管方面,執法力度和政府政策得分很低,表明寧波居民認為政府部門缺乏更加完善的政策,執法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輿論監督因子方面,居民對食品安全事件的媒體曝光和輿論評價很不滿意,這表明政府相關部門對食品安全事件、檢測信息和相關預警的宣傳力度不夠,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不夠。

6.2建議

結合“互聯網+”完善寧波市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平臺,提高信息透明度。

食品監管部門可借助網頁、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各種新媒體技術構建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平臺,對食品的注冊、生產層層嚴格把關,強化信息網上公示,對銷售情況隨時隨地跟蹤抽檢,及時公示更多食品生產經營過程、設施及銷售物流數據,發布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包括食品安全輿情事件、檢測信息、相關預警和披露違法企業等),提高透明度。

加大執法力度,推行“互聯網+”信息化監管新模式,重點監管食品的質量狀況。

監管部門應完善相應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針對寧波食品安全現狀制定地方性法律規范,強化市、區(縣)、鄉、鎮各級食品安全相關部門的職能,并結合互聯網技術,建立“互聯網+移動監管”,嚴格監管食品的每一個生產過程,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透明化,重點監控添加劑使用、重金屬含量以及農藥殘留,進一步保障寧波居民食品安全改善。

群眾監督和政府監管有機結合,共同打造 “互聯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政府部門可通過報紙、電視和網絡加大食品安全知識宣傳、信息發布、消費者互動等多種服務,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監管部門應開通電話、微信、短信等多方面的監管渠道,消費者可隨時使用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方式進行投訴舉報,并通過投訴平臺給予投訴者答復,動態播報食品安全監管進度,打造一張食品安全監督的社會共治大網。

參考文獻

[1] 紀杰.食品安全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及監管路徑選擇:基于重慶的問卷調查[J].中國行政管理,2014(4):97-100.

[2] 費威.不同食品安全監管主體的行為抵消效應研究[J].軟科學,2013(3):44-49.

[3] 顏海娜,聶勇浩.制度選的的邏輯: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演變[J].公共管理學報,2009(3):12-25.

[4] 王建華,葛佳燁,劉茁.民眾感知、政府行為及監管評價研究:基于食品安全滿意度的視角[J].軟科學,2016(1):36-40.

[5] 肖枝洪,趙忠校.影響重慶市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因素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49-53.

[6] 梁一鳴,張鈺爛,董西釧.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杭州城鎮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統計評估[J].統計教育,2010(5):9-15.

[7] 蘇理云,周林招,王雪嬌,等.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大學生食品安全滿意度調查[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29-35.

[8] 姜佳瑋,王藝臻,淳春.基于SEM的大學生食品安全滿意度統計分析[J].經濟師,2015(11):53-55.

[9] 魏潔,李宇陽.杭州市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2(6):65-69.

[10] 榮泰生.AMOS與研究方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39-142.

作者:史彥龍潘琪施雅豐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水利生態旅游論文下一篇:文化創新設計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