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部編18江南地區的開發

2023-06-25

第一篇:部編18江南地區的開發

人教部編版七年歷史上冊第18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教案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目標

1、了解東晉、南朝政權的更替歷史及江南地區開發的史實。知道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及表現。

2、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到科技進步對經濟的促進作用,認識到安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教學重難點

江南地區的開發情況及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

三國歷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國中哪一國地處今天的江南地區(即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廣大地區)?今天的江南地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漢朝時江南的經濟發展情況又是如何的呢?漢朝以后,江南經濟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新授 東晉的興亡

西晉滅亡之后,國家重新陷于分裂。北方陷入割據混戰,北方人民大量南遷,西晉皇室貴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貴族司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個政權,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現在的南京)。

學生閱讀課本P.89~90內容。 東晉為何不能恢復中原?

朝廷對北伐將領心存疑慮,多方牽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東晉時期,社會經濟有所發展,江南出現了“荊揚晏安,戶口殷實”(荊州、揚州人民生活安樂,戶籍和人口充實)的景象。

420年,東晉滅亡。 南朝的政治

420——589年南方相繼出現四個王朝(閱讀p.90)。

東晉滅亡后170年里,中國南方政權是頻繁更替的。宋、齊、梁、陳(統稱南朝) 由于①皇帝勢力萎縮,鎮守地方的貴族和將領勢力強大;②皇帝對官員的放縱,導致政治日益敗壞;③大規模叛亂,導致千里絕煙,人跡罕見。中國南方與北方實力對比中,南方明顯處于劣勢?

江南地區的開發

學生閱讀課本P.91~92內容。

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有哪些?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有哪些?

(1)表現: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變成良田;②江南種植水稻,稻田使用綠肥;③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⑤手工業快速進步;⑥商業交流和城市繁榮。 (2)原因:①自然條件適宜,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②南遷的北方人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材料研讀(p.92)

想一想: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由于北方戰亂,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禍南下,為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同時也帶去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其次,當時江南地區較安定,統治者也重視發展經濟。最后,江南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其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小結:東晉、南朝政權的更替歷史及江南地區開發的史實。 知識拓展:閱讀(p.92)東晉南朝時的海外貿易。 作業:課后活動(p.9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江南)地廣人稀,飯稻羹魚……。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史記》

材料2: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對比一下,《史記》與《宋書》中對江南地區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史記》中的江南尚未開發,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后,商業不發達?!端螘访枋隽私祥_發后的景象,物產豐富,糧食產量高,手工業發達。

第二篇: 第18課 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江南經濟發展的盛況與原因

案例說明

基于初中學生對于經濟史內容了解不多、興趣不強的學情特點,教學設計中的情境設計至關重要。本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通過對江南經濟發展相關史料的對比,旨在讓學生充分了解江南經濟發展的盛況,并分析出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適度補充的新材料,即要具有生成性的學習資源,能增強學生的新奇性,烘托認知情境,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在內化生成的動態感受與體驗中,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

1.導入過渡

教師過渡語:同學們,通過“淝水之戰”一目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東晉的勝利,阻止了前秦的南下,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使南方經濟發展的進程沒有被打斷。那么,這期間,江南經濟的發展是否有了很大的成就呢?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兩則史料來具體了解一下,大家需要將思考結果寫在下發的表格里。

學生活動:聆聽思考。

設計意圖:在學生通過課堂探究已經分析出了江南經濟發展的各項原因之后,及時引出江南經濟發展表現的內容,能迅速激發學生愿聞其詳的學習愿望。

2.講授新課

(1)教師選擇史料,設計問題環節,引發學生思考并回答。 請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秦漢時期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

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nòu)。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飲食還給,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

1

——(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下》 材料二: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

“江南之為國盛矣。……民戶繁育,將曩(nǎng)時一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rěn),則數郡忘饑。會土(會稽)帶海傍湖,良疇亦數十萬頃,膏腴上地,畝值一金,鄠(hù)、杜之間,不能比也。” “荊城(荊州)跨南楚之富,揚郡(揚州)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牣(rèn)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南朝〃梁)沈約:《宋書〃沈曇慶傳》

思考下面的問題:

材料闡述了人口南遷之前江南地區的經濟狀況。請概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學生閱讀史料,分農業、手工業、商業三方面對秦漢時期和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狀況進行列表對比,并用簡要詞語進行概括。

學生活動:閱讀材料,擇取有效信息進行對比,進行表格填寫。

設計意圖:以往使用這兩則材料,通常是進行總體上的對比,凸顯出江南開發的盛況既可。這樣的對比,容易得出結論,會使教學過程顯得流暢順利。但當我們更加注重學生內在思維活動與生成效果時,這樣簡單的對比就難以呈現了。因此,設計這樣的探究問題及表格填寫的方式,旨在將學生的思維過程盡可能的展現出來。

(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史料,并啟發學生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對材料進行分析、歸納、概括。

學生活動:生生就近交流,師生即興交流,思考歸納填寫。

設計意圖:要實現這樣的預設生成,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讀懂史料(附參考譯文),然后學生從兩個史料中找出反映農業、手工業、商業狀況的具體內容,再分三個方面進行橫向對比,最后將對比的結論用簡要的詞語進行概括并落實在文字表格上。這樣的預設,更注重的是學生思維的內化過程和生成體驗,即獲取知識的方法、研讀史料的能力,分析對比的思考,言語概括的表達。

(3)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激疑啟思。

2

學生活動:學生交流的過程是最生動而多彩的。學生將自己獨具個性化的答案拿出來與大家進行分享,并在師生、生生交流與碰撞中,會逐漸生成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思路。比如,有學生提出:“從前的‘江南卑濕,丈夫早夭’之地,為何就變成了‘民戶繁育’‘曩時一矣’的地區?”這個問題正好能啟發學生將以前學過的知識遷移過來,靈活應用。于是,他們想到氣候變化了,進入寒冷干燥期了,江南濕熱了,更加有利于作物生長和人類生活。還有學生搶著說:“我覺得最主要的發展原因還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因為不僅帶來了大量勞動力,還能把原先中原地區先進的耕作技術和生產工具都帶過來。”“淝水之戰東晉的勝利也很關鍵啊!它使得江南人民安定的生產生活不至于被破壞啊!”“剛才了解到那些政府鼓勵生產的措施也很重要啊!”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來。

還有學生提出:“秦漢的材料中沒有涉及手工業的內容,該如何理解并填表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立刻有學生說:“沒有就是沒有嘛,說明秦漢時期生產發展落后唄!你要是編著寫就是不尊重史實!”

設計意圖:這種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使學生鮮活的、稍縱即逝的意外生成信息成為了最為寶貴的動態資源,是學生思維創生、建構和生長的體現。由此看到,當我們把歷史教學設計落實在活生生的學生身上,并以學生的思維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時,學生的生成便更具有完整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3.小結過渡

教師總結:“通過對比兩則史料,同學們分析了江南經濟發展變化的原因,并了解了史料對此的記載。那么,江南經濟的發展還有哪些具體的變化呢?下面,讓我們分別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及城市等方面進行深入挖掘。我想同學們會在剛才填表的基礎上有更多的收獲呢!”

學生活動:聆聽,激發出進一步了解的欲望。

設計意圖:由于教材中史料的記載是有限的,這里需要教師將更多層面獲取的信息展現給學生,不斷引領學生在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思維過程中,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3

第三篇:第18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設計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了解東晉南朝歷史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開發狀況。

2.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較長時間段內歷史發展的過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發展線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教學重點】

江南地區開發的相關情況。

【教學難點】

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解讀目標。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三國歷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國中哪一國地處今天的江南地區?它與江南地區的開發有關系嗎?今天的江南地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漢朝時江南的經濟發展情況又是如何的呢?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描寫的,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峰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發展水平?漢朝以后,江南經濟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知識模塊一 東晉的興亡

自主閱讀課本P82~83內容,完成第1題。

1.東晉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東晉為何不能恢復中原?淝水之戰后,東晉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呈現出什么局面? (1)317年,司馬睿,建康;

(2)朝廷對北伐將領心存疑慮,多方牽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3)“荊揚晏安,戶口殷實”。 知識模塊二 南朝的政治

自主閱讀課本P83~84內容,完成第2題。

2.東晉滅亡后170年里,中國南方政權是怎樣頻繁更替的?繼宋朝之后,中國南方與北方實力對比中為何處于劣勢?

(1)東晉——宋、齊、梁、陳(統稱南朝) (2)①皇帝勢力萎縮,鎮守地方的貴族和將領勢力強大;②皇帝對官員的放縱,導致政治日益敗壞;③大規模叛亂,導致千里絕煙,人跡罕見。 知識模塊三 江南地區的開發

自主閱讀課本P84~85內容,完成第3題。

3.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有哪些?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有哪些?

(1)表現: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變成良田;②江南種植水稻,稻田使用綠肥;③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2)原因:①自然條件適宜,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②南遷的北方人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③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預展】 1.組內交流:

(1)由組長或檢查自學成果;

(2)相互質疑不明白的問題并進行交流,然后記錄在導學案上,在展示完畢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問。 2.組內預展:

根據老師分配的任務,各小組明確展示的內容。小組內先預展,由組長分配任務給組員,確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員,在組內預展;合作分工時具體明確,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原因。 板書設計:

原因??江南開發?表現

??意義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氣氛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強化學生愛國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開拓進取意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融合而成的,培養學生系統的思考問題和追蹤歷史發展線索的能力,正確認識我國的民族關系,認識改革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

第四篇: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這一時期簡單的歷史發展脈絡,包括東晉的興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區的開發。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綜合認識頭緒紛繁和較長時段的歷史過程,把握其發展線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關于江南開發史實的學習,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教學重點】江南地區開發的相關情況。 【教學難點】江南地區開發的相關情況。 【教學方法】討論法、問題導學法 【課前準備】課件、視頻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播放視頻配樂詩朗誦《憶江南》:白居易的詩描繪了唐朝時的江南風景如畫,讓我們對江南產生了無限神往,那么江南包括哪些地方?今天,江南比北方發達,而在古代卻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區是怎樣開發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區的開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變化。(板書本節課題)我們先來了解東晉的歷史: (板書)

一、東晉的興亡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82頁第一段,回答1-2題:

1、東晉的建立: 時間、都城、建立者 學生回答:317年、健康、司馬睿

2、東晉的政治: 說出“王與馬,共天下”的由來。

學生回答:司馬睿從東渡到登基,主要依賴了北方大族王導、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間,王導位高權重,聯合南北士族,運籌帷幄,縱橫捭闔,政令己出。王敦則總掌兵權,專任征伐,后來又坐鎮荊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權傾內外,司馬睿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導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賀,表示愿與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

教師講解:東晉建立之后,中原地區已淪喪于胡人之手。雖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恢復失土為己任。故東晉建立后,進行了多次北伐,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 1 桓溫、劉裕等人的行動,收復了黃河以南的部分地區。

3、請同學們閱讀課本83頁的“相關史事”,你知道包含了哪兩個成語典故嗎? 學生回答:

聞雞起舞: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說明只有不斷努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不經過努力奮斗,就不能成就事業。

擊楫中流:祖逖手敲船槳(中流擊揖),向眾人發誓說:“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驅逐敵寇,則如這濤濤江水,一去不返!”

教師講解:東晉想收復中原地區,統一全國,而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也想統一南方地區。南北方之間曾展開過多次征戰,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淝水之戰”。 (板書)

4、淝水之戰 (1)背景:

4世紀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統一了黃河流域;前秦苻堅重用漢人王猛為丞相,勵精圖治,前秦迅速強大起來。 (2)概況:

①時間:383年。

②交戰雙方:征集了80萬兵力的苻堅與僅有8萬人的東晉。

③結果與特點:前秦大敗,東晉以少勝多。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寫出東晉淝水之戰的影響。 (3)影響:

學生回答:淝水之戰后,使得東晉王朝的統治得到了穩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貴族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

教師講解: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后建立了十余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并且此后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淝水之戰使得東晉王朝的統治得到了穩定,但是東晉統治者腐朽軟弱,無心真正北伐統一全國。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歷史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引出:南朝政治) (板書)

二、南朝的政治

出示幻燈片南朝地圖和自主學習提綱:讀圖并結合課本83-84頁分析:

1、什么是南朝?南朝相繼經歷了哪幾個朝代?都城在哪里?

學生回答:從420年到589年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這些朝代都在建康,歷史上總稱“南朝”。

2、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誰? 學生回答: 劉宋

3、在南北實力對比中,南朝后期處于劣勢的表現有什么?

學生回答:政治腐敗;戰亂較多,江東最富庶的地區遭到燒殺搶掠,導致千里絕煙,人跡罕見。 教師講解:南朝后期,門閥士族統治開始走向衰落。士族已經變為一個失掉統治能力的腐朽、寄生階層,對于任何政治風浪的沖擊,士族往往都缺乏起碼的應變能力。而侯景之亂的發生,是對梁朝后期腐統治的沉重一擊,南朝從此衰落不振。侯景之亂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擊,“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余家,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顏之推《觀我生賦》);而亂事更令南方的社會生產造成了極大破壞,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煙絕,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南史·侯景傳》)。南方政權損失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北強南弱之勢已不可避免。

4、在南北實力對比中,南朝后期處于劣勢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①皇帝勢力萎縮,鎮守地方的貴族和將領勢力強大;②皇帝對官員的放縱,導致政治日益敗壞;③大規模叛亂,導致千里絕煙,人跡罕見。

教師講解:秦漢時期,北方和南方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黃河流域經濟發達,是全國經濟重心;而江南地區農業生產落后。請看材料題:

材料一 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飲食還給,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 ——《漢書》

材料二 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宋書》里描述的江南與《漢書》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漢書》記載的內容反映了江南地區當時開發不充分,生產力水平低下;而《宋書》里則反映出江南地區已得到充分開發,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繁華的地區。

教師提問: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上的特點是局勢動蕩,王朝更迭頻繁,但也正是這一時期,江南的社會經濟卻得到迅速的開發與發展。這是為什么?請同學們結合課本84-85頁分析。 (板書)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江南)地廣人稀,飯稻羹魚。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史記》

材料2: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想一想:為什么《宋書》里描寫的江南與司馬遷描述的江南會有這些不同?

3 學生回答:這是因為,漢代的江南尚未開發,魏晉以來已逐漸得到開發。

1、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材料一:(江南)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記》對江南地區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國為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棉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產的絲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書》

材料三:皇帝說:“如果名不正言不順,那么各種制度就不能確立?,F在要禁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那些30歲以上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習慣,可經允許他們不立即改變。但是30歲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繼續使用鮮卑語,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請回答:為什么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開發?江南地區經濟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何重大的影響? 學生回答: 原因:

①江南經濟的開發,是在南方相對安定時發生的。說明戰亂破壞社會生產力,安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勞動力,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梢姷貐^間的經濟技術交流,可使先進生產技術得以推廣,促使落后地區經濟的發展。

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學習,結果是加深了交往,促進了融合。 ④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

影響: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為經濟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教師講解:此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又有什么呢? (板書)

2、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學生回答:

農業:水稻栽培技術有了提高,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推廣普及,南方稻米產量超過北方,北方粟、麥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廣泛使用,圍湖造田。

手工業:東晉南朝養蠶繅絲技術比前代大為提高,荊州、揚州是江南絲織品生產最多的地方。江南織錦技術得到普及與提到。揚州、荊州的冶鐵水平也很高。制瓷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瓷器成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燒制技術都很有特色。紙的生產不僅質量精美,而且數量很大。

商業:商業活躍, 城市繁榮。建康是大都市。海外貿易興盛。

4 教師指導學生看課本84頁圖片,輔助說明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

教師講解:東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的開發,有利于江南交通網形成,商業活躍,城市繁榮。南方經濟逐漸趕上北方,南北經濟差距縮小,這就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也為南北統一提供了經濟基礎。

學以致用:結合本節課的講解,請同學們思考: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有哪些啟示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

1、要引進先進的技術;

2、要政治清明,保持社會安定;

3、發展經濟要因地制宜;

4、加強區域間經濟合作與交流等等。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東晉的興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區的開發三個問題,重點江南地區的開發,我們要認識到今天江南地區經濟的發達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安定的環境,因此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反對戰爭,愛護和平。 【板書設計】

一、東晉的興亡

1、東晉的建立: 時間、都城、建立者

2、東晉的政治: 說出“王與馬,共天下”的由來。

3、淝水之戰

二、南朝的政治

1、什么是南朝?南朝相繼經歷了哪幾個朝代?都城在哪里?

2、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誰?

3、在南北實力對比中,南朝后期處于劣勢的原因是什么?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1、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

2、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3、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 【教學反思】

初一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教師不斷變換教學方式給予刺激和加強。但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既需要及時鼓勵,也需要正確引導。而且學習習慣處于轉型期,認知也基本上處于感性認知階段,需要補充直觀形象的材料,不斷的予以啟發、提示。就本課而言,東晉南朝政權的更迭和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表現學習起來并不困難,難就難在理解淝水之戰的影響成為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為此,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由淺入深,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有圖像、閱讀、提 5 問等手法調控學生的注意力和情緒,啟發思維,訓練記憶。

第五篇:江南地區的開發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一、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了解三國至南北朝歷史的大概脈絡:西晉的滅亡、少數民族的內遷、東晉和十六國的簡單概念、淝水之戰、南朝的簡單概念。了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狀況。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基本掌握西晉的興亡、五族內遷和淝水之戰的大概內容。同時,讓學生自我歸納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以及淝水之戰中前秦戰敗的原因。鍛煉自主學習能力。

2、利用圖示法幫助學生理清這一階段的歷史發展線索。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淝水之戰史實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不畏強x、勇于抗敵的精神,同時也要汲取驕傲自滿帶來的教訓

2、學生在探究江南地區的開發原因的過程中,認識到和平、安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經濟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教學重點

淝水之戰、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難點 江南地區的開發

輔助教具 PPT

學習方法 綜合啟發式教學

第 頁

教 學 過 程

新課導入

三國中,哪個國家的實力最強大?哪國實力最弱小?據此推測哪個國家最以可能?(學生各抒己見)歷史的事實怎么樣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江南地區的開發》

263年魏國先滅了蜀。265年,司馬炎奪取帝位,改魏為晉,西晉建立。280年,西晉滅掉吳,重新統一了全國,所以常有人說:“三國盡歸司馬氏”。但是,西晉統一的時間很短,不久就滅亡了。從此,中國又進入了分裂割據的歷史時期。這段歷史的發展線索如何?民族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社會經濟出現哪些新的景象?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各族

指導學生閱讀108-109頁“西晉的興亡和內遷各族”課文以及插圖《西晉壁畫》等,思考回答:

1、“三國盡歸司馬氏”講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3世紀時,姓司馬的家族先后消滅蜀國、改魏為晉、吞并吳國,重新統一全國。)

2、西晉建立于哪一年?滅亡于哪一年?

(265年——316年)

3、回答109頁“動腦筋”:西晉的統一為什么只有很短的時間?

A、統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之風盛行,在位皇帝弱智;

B、統治集團發生內亂:皇族爭奪帝位,破壞統治秩序,耗竭西晉國力;

C、民族矛盾激化:內遷的少數民族受欺壓,其上層人物起兵反晉,最終推翻西晉。

4、根據 “活動與探究1 填圖與思考”:

A、畫線與箭頭,見課本。流動趨向: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遷往中原,中原的部分漢族人民遷往江南。

B、意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講解:西晉滅亡之后,國家重新陷于分裂。南方是東晉,北方有“十六國”。在東晉十六國期間,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戰爭,就是“淝水之戰”。

二、淝水之戰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淝水之戰”課文和《淝水之戰形勢圖》、《草木皆兵》圖等,思考回答:

補充、修正、體會

第 頁

教學過程

1、淝水之戰發生于哪一年?作戰雙方力量對比情況如何?結果怎樣?

2、你知道哪些成語是出自淝水之戰的?

(投鞭塞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3、組織學生根據111頁“動腦筋”:苻堅擁兵80多萬,卻不能統一江南,這是為什么?

A、從前秦方面看:

1、軍隊的民族成分復雜,當時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滿于前秦氐族貴族的統治,希望秦軍失敗,秦軍中的漢人更是希望東晉的漢族軍隊獲勝。

2、秦軍勞師遠征,戰線過長,苻堅指揮失誤。

B、從東晉方面看:

1、廣大將士在保衛江南、恢復中原的思想激勵下,士氣高昂,團結作戰;

2、將領足智多謀,指揮得當。)

過渡講解:淝水之戰后,形成南北對峙局面。北方混戰,南方則相對穩定,經濟有所發展。但是,南方的東晉政權被大將所奪。此后,有4個政權相繼統治南方,史稱“南朝”。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指導閱讀108頁“導入框”、111-112頁“江南地區的開發”課文及“文獻資料《宋書》摘錄”,思考回答:

1、《史記》怎樣描述漢朝的江南經濟?

(地廣人稀,生產生活水平落后,商業很不發達,貧富分化程度很低。)

2、《宋書》怎樣描述漢朝的江南經濟?

(物產豐富,在豐收的年分,一年的糧食收成可以滿足幾個郡人口的需要,出產的絲綿布帛可以供給天下人穿用。)

3、漢朝與南朝的江南經濟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因為漢朝的江南尚未開發,南朝的江南已經過三國、西晉、東晉的長期開發。)

補充、修正、體會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部編版二上語文第13課下一篇:第8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熱門文章

江南教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