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希臘神話中的命運觀

2022-11-04

第一篇:希臘神話中的命運觀

圣經、希臘神話中的短語

Bible-related phrases

1. AT THE ELEVENTH HOUR 在最后一刻

Do something at the eleventh hour, and you do it at the very last minute. It’s possible that this phrase might have appeared in the language without any Biblical intervention, but the OED nevertheless credits it to the Parable of the Labourers in the Gospel of St Matthew (20:1-16), which metaphorically advises that no matter what time you start work the reward will always be the same. 2. AT YOUR WIT’S END 束手無策;無計可施

The earliest reference to being at your wit’s end in English dates back to the late 14th century. The phrase comes from Psalm 107, in which “they that go down to the sea in ships,” namely sailors and seafarers, are described as being thrown around by a storm at sea so that, “they reel to and fro, and stagger like a drunken man, and are at their wit’s end” (107: 23-27). 3.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 問道于盲,外行引導外行

The Roman poet Horace used his own version of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ind in the 1st century BC, suggesting that it was already a fairly well known saying by the time it appeared in the New Testament: “Let them alone: they be blind leaders of the blind. And if the blind lead the blind, both shall fall into the ditch” (Matthew 15:14). Nevertheless, its inclusion in early editions of the Bible no doubt popularized its use in everyday language—and even inspired a famous painting by Pieter Brueghel literally interpreting the original quote. 4. BY THE SKIN OF YOUR TEETH 險些錯過

The Old Testament Book of Job records how Job is put through a series of trials, but eventually escapes “with the skin of my teeth” (19:20). Although precisely what Job meant these words to mean is debatable (and not helped by the fact that teeth don’t have skin), the usual interpretation is the one we use today—namely, that he escaped only by the narrowest of margins. 5.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白費好意;對牛彈琴

Meaning “to offer something of value to someone unable to appreciate it,” to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comes from the New Testament: “Give not that which is holy unto the dogs, neither cast ye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 lest they trample them under their feet” (Matthew, 7:6). 6. EAT, DRINK AND BE MERRY 人生短暫,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

This popular sentiment is outlined several times in the Bible (Luke 12:19, 1 Corinthians 15:32), but appears first in the Book of Ecclesiastes: “man hath no better thing under the sun, than to eat, and to drink, and to be merry” (8:15). 7. TO FALL BY THE WAYSIDE 半途而廢

If something falls by the wayside (i.e.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then it fails to be seen through to completion or is side-lined in favor of some other project or endeavor. The earliest use of this phrase in English comes from William Tyndale’s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in 1526, and in particular his version of the Parable of the Sower, who “went out to sow his seeds, and as he sowed, some fell by the way side; and it was trodden down, and the fowls of the air devoured it” (Luke 8:5). 8. FEET OF CLAY 致命的弱點

Feet of clay has been used in English since the 19th century to refer to a fundamental weakness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lead to the downfall of something (or someone) otherwise great and powerful. It comes from the Book of Daniel (2:31-45), in which the prophet Daniel interprets a dream that the Babylonian king Nebuchadnezzar has had of an enormous, imposing statue. “This image’s head was of fine gold,” Daniel writes, “his breast and his arms of silver, his belly and his thighs of brass, his legs of iron, his feet part of iron and part of clay.” As the dream continues, suddenly a huge stone strikes the clay feet of the statue, causing it to collapse and break up into pieces. Daniel interprets the golden head of the statue as representing Nebuchadnezzar’s kingdom, while the silver torso represents an inferior kingdom that will follow his. The brass stomach and thighs represent a third and even more inferior kingdom that will follow that, and a fourth and final kingdom, partly strong like iron but partly weak like clay, is represented by its legs and feet. And it is this weakness, Daniel predicts, that will lead to the downfall of the entire structure. 9. A FLY IN THE OINTMENT 美中不足之處

“Dead flies cause the ointment of the apothecary to send forth a stinking savour,” advises the Book of Ecclesiastes (10:1). The modern wording, a fly in the ointment, first appeared in the language in the early 1700s. 10. HE THAT TOUCHETH PITCH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The old adage that he that touches pitch shall be defiled advises that anyone who has even the slightest contact with someone who’s up to no good cannot avoid becoming corrupted themselves. The line comes from Ecclesiasticus, a book in the Biblical Apocrypha written in the 2nd century BC that warns that, “He that toucheth pitch shall be defiled therewith, and he that hath fellowship with a proud man shall be like unto him” (13:1). 11. THE LAND OF MILK AND HONEY 肥沃而豐裕的土地;魚米之鄉

In Exodus (3:1-22), Moses is told by the vision of the burning bush to lead the Israelites out of Egypt and into Canaan,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The phrase has since come to be widely used of any location promising great prosperity, respite, and comfort. 12. THE LAND OF NOD 夢鄉

Another famous Biblical land is the Land of Nod, lying “east of Eden” according to the Book of Genesis, to which Cain is exiled after he murders his brother, Abel (4:16). As a metaphor for falling asleep however, the Land of Nod was first used by Jonathan Swift in 1738 and is probably nothing more than a pun on a drooping or “nodding” head.

13. 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Implying that you cannot alter who you are innately meant to be, the old saying that 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 is a rewording of a verse from the Book of Jeremiah (13:23), that asks “Can the Ethiopian change his skin, or the leopard his spots?”

14. LIKE A LAMB TO THE SLAUGHTER 怯弱無助,服服帖帖

If someone is blissfully unaware of the disaster about to befall them, then they’re like a lamb to the slaughter. The phrase is touched on a number of times in the Bible, mostnotably in the Book of Isaiah: “He is brought as a lamb to the slaughter, and as a sheep before her shearers is dumb, so he openeth not his mouth” (53:7).

15. A MILLSTONE AROUND YOUR NECK 沉重的負擔

The image of having a millstone around your neck, in the sense of having some kind of oppressive burden or responsibility, has been a cliché in English since the early 18th century. It comes from a famous New Testament speech in which Jesus explains that anyone who takes advantage of a child would be better of having “a millstone … hanged about his neck and be cast into the sea” than to try to enter into Heaven (Luke, 17:2). 16. TO MOVE MOUNTAINS 愚公移山

The idea that faith can move mountains is repeated a number of times in the Bible, including in one of the letters of St Paul: “though I have all faith, so that I could remove mountains … I am nothing” (1 Corinthians 13:2). His words have been used as a familiar expression of achieving something impossible since the 16th century. 17.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事物沒有什么意義,枯燥,只是單純的重復 As an expression of world-weariness and a tiredness of a lack of new ideas, the old adage that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is often wrongly attributed to Shakespeare, who used a similar line as the opening of his 59th sonnet. In fact, the phrase comes from the Old Testament Book of Ecclesiastes, which explains “that which is done is that which shall be done, and 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 (1:9).

18.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不祥之兆

In English,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has been a proverbial omen of misfortune since the early 18th century. It comes from the Old Testament tale of Belshazzar’s Feast, a grand banquet hosted by the Babylonian king Belshazzar for a thousand of his lords. As recounted in the Book of Daniel (5:1-31), in middle of the feast a ghostly disembodied hand supposedly appeared behind the king and wrote on the wall “menemenetekelupharsin.” Unable to interpret the text himself (the words are literally a list of different Hebrew measurements), Belshazzar called on the prophet Daniel, who quickly explained that the message meant the king’s kingdom was soon to be “numbered, weighed, and divided.” That night, Belshazzar was killed, and Babylon was claimed by the Persians.

Words and phrases related to the Greek Mythology

1、Flora: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花神。她嫁給了西風之神Zephyr,丈夫送給她一座滿是奇花異草的園子。春天時,Flora和丈夫Zephyr手挽 手在園子里漫步,他們一路走過的地方百花齊放。Flora在現代英語里指代“植物”。衍生詞:flower,flour, flourish, floral, florist。

2、Muses(繆斯):希臘神話中掌管藝術的諸神。共九位,分別是歷史、抒情詩、喜劇(牧歌、田園詩)、悲劇、歌舞、愛情詩、頌歌、天文、史詩。 Muses的藝術衍生出單詞music,Muses收藏藝術品的地方就是museum。藝術帶來的快樂便是amuse,amusement。

3、Pan(潘):牧神和森林之神,受打擾時會大聲吼叫。衍生詞panic(驚慌,恐慌)。

4、Titan(泰坦):曾統治世界的巨人族的一員。Titan在現代英語里指代高大強壯的人,重要人物。衍生詞titanic意指巨大的,極大的。“泰 坦尼克號”即以此命名。

5、Zephyrus(澤費羅斯):西風之神。衍生詞zephyr(西風,和風,微風)。

6、 Atlas:希臘神話中Titans(泰坦)巨神之一,因背叛Zeus(宙斯)被罰在世界的西邊盡頭以雙肩扛天。16世紀地理學家麥卡脫把Atlas擎天 圖作為一本地圖冊的卷首插圖。后人爭相效仿, atlas從此有了地圖、地圖集、身負重擔的人的含義。其他衍生詞:Atlantic。

7、Ceres:莊稼保護神。古羅馬遭受大旱,教士們求助女巫占卜,占卜的結果是要立一位新的女神Ceres,向她供奉,這樣她就會給大地帶來雨水。此 后,Ceres就變成了莊稼的保護神。cereal從拉丁語變化而來,意即“of Ceres”屬于谷物女神的。衍生詞:cereals(谷類,早餐麥片)。

8、Cronos:宙斯的父親。害怕子女反抗自己,曾吞食自己的后代。就像無情的時間,吞噬一切。因此字根“chron”意指“time”。衍生 詞:chronic(耗費時間的,慢性的):chronology(年代學,年表)。

9、Eros(厄洛斯):愛神。 是一位生有雙翼的美少年,相當于羅馬神話中的Cupid(丘比特)。不管是Eros還是Cupid,成天無所事事,在天上飛來飛去練習射箭,搞得大家人心 惶惶。所以他們衍生出的單詞都含貶義:erotic色情的:cupidity貪心,貪婪。

10、Hygeia:希臘健康女神,其形象為年輕女子,身著白色長衣(白大褂),頭戴祭司冠,用飯碗喂著一條蛇。衍生詞:hy-giene。

11、Morpheus:希臘神話中的夢神。夢神是睡神Hypnos的兒子,掌管人們的夢境。衍生詞:morphine(嗎啡),marijuana(大麻), 兩者都是opium(鴉片)的提取物。morphine有麻醉鎮定的作用。

二 源于希臘神話的英語習語

1、Pandora’s box(潘朵拉的盒子)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為人類盜來了天火,激怒了宙斯(Zeus)。Zeus決定懲罰人類,于是他命令火神造出一個美貌的女人 Pandora,讓她去勾引Prometheus的弟弟埃比米修斯(Epimetheus)。結果Epimetheus上當,接近了 Pandora,Pandora于是就將手中的盒子打開,放出了里面的罪惡、災難、疾病、不幸,只留下了“希望”在盒子里。于是Pandora’s box就成了“災難的根源”的代名詞。

2、the sword of Damocles(達摩克利斯之劍)[3]:Damocles是敘拉古王朝的一位大臣,非常羨慕帝王的榮華富貴。一天,國王讓他坐在王位上,在 Damocles的頭上用一根頭發懸一把利劍,告訴他王權的危險就象那把劍一樣,隨時可能降臨。因此the sword of Damocles就成了“富貴中隱藏的危險”的同義語,也可以指形勢危急,千鈞一發。

3、Damon and Pythias[3] :Damon和Pythias是好朋友。Pythias出事被判了死刑,為了使他能夠回家探視親人,Damo留在牢中作人質,如果Pythias不按時返 回,就處死Damon。當期限滿,臨處刑之際,Pythias及時趕回。國王深受感動,將二人全部釋放,因此,Damon and Pythias意思就是“生死之交”。

4、Penelop’s web:源自史詩《奧德賽》(Odyssey)[4]。泊涅羅珀(Penelop)是奧底修斯(Odysseus)的妻子,以忠貞而著稱。特洛伊戰爭持續 了十年,Odysseus在返家的途中又耽擱了十年。在這漫長的二十年中,許多王公貴族向Penelop求婚,她都托辭說必須等織完布后才能予以考慮,一 到晚上,她又將白天織好的布再拆開。因此Penelop’s web就成了一項永遠也完不成的工作。

5、apple of discord[5]:意思是“不和的根源、發生糾紛的事端”。佩琉斯和忒提斯舉行婚禮時忘記了邀請不和女神厄里斯(Eris)。這位女神大為惱火,留下 一個刻有“獻給最美者”的金蘋果,引起了雅典娜、赫拉和阿芙羅狄忒的紛爭。此事導致漫長的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

6、Judgment of Paris[5]:意思是“不愛江山愛美人”。Eri不請自來到眾神的聚會,離開時留下金蘋果。三位女神為了爭奪金蘋果不分高下,決定讓Zeus決定,宙 斯無法在自己的妻子、智慧女神和愛與美的女神之間抉擇。為難之際,Zeu撥開云霧向人間看去,看到了Troy的二王子Paris正在牧羊于是將決定權交給 了Paris。三個女神分別以“最大的疆土”,“最智慧的頭腦”和“最美麗的女人”作為誘惑,而最終Paris放棄了江山選擇了Venus,獲得了最美麗 的女人海倫。

7、Helen of Troy:由于是Helen導致特洛伊城的淪陷,“Helen of Troy”就成了“紅顏禍水,傾國尤物”的代名詞。

8、The Trojan horse[4]:意思是“用以使敵方或對手上當誤以為于自己有益的破壞性的事物或人”。在特洛伊戰爭中,希臘人為了攻打特洛伊城,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馬, 其中藏有希臘士兵。他們故意裝出棄木馬逃走的樣子,特洛伊人將木馬作為戰利品請進城。半夜,士兵們從木馬內爬出,將城中的人殺死。特洛伊城陷落。The Trojan Horse經過不斷引用已成為一個廣泛流傳的成語,常用來比喻the hidden danger(暗藏的危險); the covert wreckers(內奸):to engage in underhandactivities等意義。

9、Stables of Augeas(奧革阿斯的牛圈):意思是“最骯臟的地方:積累成堆難以解決的問題”。厄利斯國王奧革阿斯有牛數千頭,牛圈三十年未掃。赫剌克勒斯 (Heracles)用一天時間將其打掃干凈。

10、Achilles’heel:希臘勇士,人與神的結晶。出生之后被母親倒提著在冥河中浸過,除了足跟之外,全身刀槍不入。最終在特洛伊戰爭中死于 Paris箭下。Achilles’heel意指“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特指唯一致命弱點、缺點。

11、Swan song[3]:字面譯做“天鵝之歌”,源于希臘成語Kykneionasma。在古希臘神話中,天鵝是阿波羅的神鳥,故常用來比喻文藝。傳說天鵝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頸長鳴,高歌一曲,其歌聲哀婉動聽,感人肺腑。 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因此,現代英語中這個習語比喻某詩人、作家、作曲家臨終前的一部杰作,或者是某個演員、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 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Aisopos)的寓言故事中,就有“天鵝臨死才唱歌”的說法。在英國,喬叟、莎士比亞等偉大詩人、劇作家,都使 用過這個成語典故。如:莎翁的著名悲劇《奧賽羅》(Othello)中塑造的愛米莉婭形象,她在生死關頭站出來揭穿其丈夫的罪行。她臨死時把自己比做天 鵝,一生只唱最后一次歌[6]。

12、Under the rose:直譯“在玫瑰花底下”。源自古羅馬神話故事。愛神丘比特(Cupid)是愛與美之神維納斯(venus紅杏出墻和戰神瑪斯(Mars)所生的兒 子。為了維護其母的聲譽,丘比特給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Harpocrates)送了一束玫瑰花,請他守口如瓶,不要把維納斯的風流韻事傳播出去。哈伯克 拉底接受了玫瑰花就緘默不語了,成為名副其實的“沉默之神”。由于這個神話傳說,古羅馬人把玫瑰花當作沉默或嚴守秘密的象征,并在日常生活中相尚成風。人 們去串門做客,當看到主人家的桌子上方畫有玫瑰,客人就了解在這桌上所談的一切均不應外傳。Under the rose于是有了“秘密地,私下地,暗中”的意義。

第二篇:希臘神話中的愛情觀

摘要:古希臘神羅馬神話可以說是希臘羅馬文學藝術的源泉和土壤,其中所包含的許多神話

故事傳說都生動有趣,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對后世人類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果說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那么根據古希臘羅馬神話,人類社會的創造者與管理者,神界自然也存在這樣的主題。本文中通過與當代人們一些典型的愛情觀進行比較,來論述希臘神話故事中所體現的愛情觀。

關鍵詞:希臘神話 愛情觀

說到愛情,我們多數人會聯想到一系列修飾詞語,神圣、純潔、浪漫等美好的詞匯,關于愛情的產生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柏拉圖在《文藝對話集·會飲篇》中這樣引述道:古代有一種陰陽人,體力過人。宙斯害怕他們向神造反,就將他們剖成兩半。剖開的兩半都痛苦極了,每一半都迫切地撲向另一半,拚命擁抱在一起,渴望重新合為一體。其實,在希臘神話中,愛情并非如此簡單、純粹,本文就主要介紹希臘神話故事為我們展現出的一幅生動形象,又有些復雜混亂的愛情觀念圖。

一、注重滿足肉體上的欲望。這種愛情是出于人的本能,“愛情來源于一種本能的欲望力量,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情感欲望,現代人由于各種因素往往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欲望表達,但是在希臘神話中這種欲望卻可以得到盡情的抒發。愛情為愛而生,是發源于人類內心的最樸實最神圣的感情,源于一種個人情感的訴求。”【1】(宣曉慶 《淺談希臘愛情神話的藝術魅力》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第25卷第10期 2008年10月)就像宙斯,作為擁有最高統治權的神,他總是遇到美麗的女神或凡間女子就會產生將其占有的沖動,而最終他都會想盡各種辦法滿足自己的情欲,在古希臘神話中和宙斯發生過男女關系的女子數不勝數。如此看來,在人類社會中出現的各種感情背叛和婚姻背叛也是有依據可循的。還有一個希臘神話中的愛情重情欲的典型證明是愛神的誕生,“克洛諾斯用燧石鐮刀割下其父的生殖器,把它扔進翻騰的大海后,這東西在海上漂流了很長一段時間,忽然一簌白色的浪花從這不朽的肉快周圍擴散開去,浪花中誕生了一位少女。”【2】(赫西俄德.神譜.)即女愛神阿佛洛狄特。這也充分說明了,性欲在希臘神話的愛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愛情的產生大多與美麗的外表直接掛鉤。確實,愛情往往由吸引而生,而無論是神還是人都更容易對看起來美好的事物心動,這一點在希臘神話中也有很明顯地表示。如希臘史 詩的“金蘋果”案:在人類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禮上,眾神均受邀參加婚禮,唯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沒有受到邀請。厄里斯懷恨在心,在婚禮上將一個金蘋果呈現給賓客一個金蘋果,上面寫著“給最美的女神”,在參加婚宴的諸美人中間,天后赫拉在座,她一聽見金蘋果上的字,便表示這個金蘋果是屬于她的的,因為她不僅美麗,而且是天后,賦有極大的權利,神與人都一樣尊重她??墒窃谧悦廊说膼凵癜④搅_狄忒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也不甘示弱,她們哪三位都自認為自己是最美麗的美人。三個女神互不相讓,僵持起來,旁邊的其他神害怕得罪她們,都不好做評斷,有人提議讓由主神宙斯去判斷,可是主神很聰明,因為赫拉是自己的妻子。阿芙羅狄忒和雅典娜是自己的女兒。他沒辦法做主,但是他知道在特洛伊的艾達山,他知道艾達山上,有一個放養牧人帕里斯,他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男子,不如請他去判決,以表公平,帕里斯是特洛伊的王子,正在那里替父親放羊。宙斯還告訴他們,帕里斯是審美專家。三位美麗的女神出現在帕里斯的前面時,帕里斯猶豫不決了,她們提出來賄賂的條件都非常優厚,赫拉允諾他給他無上的權利,并保佑他做一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雅典娜愿意賜給他智慧和力量,鼓勵他有勇氣去冒險,闖出一條英雄般輝煌的路。阿芙羅狄忒答應讓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愛上她,并自愿做他的妻子。帕里斯王子想來想去,還是把蘋果判給了阿芙羅狄忒。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異性的美貌甚至比至高無上的權力、過人的智慧和力量更能吸引人,也因此更容易產生所謂的愛情。

三、希臘神話中的愛情帶有很濃重的浪漫色彩。雖然現代的很多人也常常會用羅曼蒂克來形

容愛情,但據近來的報道,在3000名調查對象中,認為“愛情可以創造一切”的只有710人,其中,僅有7%的中年人和22%的年輕人選擇肯定答案。甚至在大學生群體中,“愛情第一”的人也不足一半,只達到了42%。被脫去神話外衣的愛情已經越來越“現實”。在擇偶條件的調查中,9成以上的中年人和8成以上的年輕人都將“家庭、職業和收入情況”放在了第一位,只有一半的大學生將“品德修養和性格脾氣”列為擇偶第一條件。近半的調查對象認為“找個好工作不如找個好戀人”;7成左右的中年人和年輕人認為愛情是現實的,甚至在最富有浪漫氣質的大學生群體中也有42%的人認同“現實愛情觀”。調查者在走訪中發現,雖然很多年輕人心中也渴望浪漫和脫離世俗偏見的愛情,但受很多現實的復雜因素阻撓,年輕人對愛情的美好幻想已大大減少。和當代的情況比起來,希臘神話里的神與神,神與人間的愛情觀就浪漫多了,或許這也就是神話故事與現實的距離所在了。在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塑造了一位異??蓯鄣南笱郎倥裣褚灾掠趷凵狭怂?。每天他都給蓋拉蒂穿上金、紫色相間的長袍。蓋拉蒂是他給心上人所起的名字。他擁抱它、親吻它,但是它始終是一尊雕像。絕望中,他來到阿芙羅狄蒂的神殿尋求幫助。他獻上豐盛的祭祀品,并且深情地禱告,祈求這位女神賜給他一位如同蓋拉蒂一樣舉止優雅的妻子?;丶液?,他徑直來到雕像旁。就在他凝視它的時候,雕像開始有了變化。它的臉頰開始呈現出微弱的血色,它的眼睛釋放出光芒,它的唇輕輕開啟,現出甜蜜的微笑。蓋拉蒂走向他的時候,皮格馬利翁站在那兒,說不出話來。她單純、溫柔、充滿活力!不久屋子里響起她銀鈴般悅耳的聲音。他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3】(《希臘神話》)這是一則很令人感動的浪漫愛情故事,皮格馬利翁用自己對愛情的真誠和執著感動了神,并最終和心愛的人有了美滿的結局。并且,他愛上的是一無所有的的雕像,愛上的只是她的單純、溫柔和充滿活力,并不涉及其他世俗的因素,這也充分體現了一種純潔爛漫的愛情觀。希臘神話的浪漫愛情還體現在神與人的相戀中,雖然神是神圣的,甚至是人類高不可攀的,但還是有很多神和人不顧人神間的地位差異,義無反顧勇敢的相愛,“無論是丘比特與凡人普賽克的愛情也好,還是宙斯與歐羅巴公主的浪漫故事也好,最終都在人性的光環中結出了美麗的種子。在這里,人性并沒有因為神性而消亡, 我們可以大膽的說,西方的神實質上是人化身的神,他們有神力,卻經歷著和人一樣的情感,愛情在他們眼里和凡人一樣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他們的故事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人神———有人性光芒的神。”【4】(龔朝紅 《植根于文化中的愛情觀》)這樣的浪漫不僅克服了外部種種因素的阻礙,也奠定了西方文化中愛情至上、愛情平等的地位。

四、希臘神話中的神能做到為愛瘋狂。他們對追求愛情的狂熱程度達到了令我們一般人類咋舌的地步。就像阿瑞塞莎的故事,阿瑞塞莎阿瑞塞莎是位迷人的仙女獵人,在一次狩獵任務中遇到了河神阿耳法斯,阿耳法斯追隨變成了河流的仙女越過小山,跨過峽谷,翻越大山,掠過廣闊的平原,甚至愿意與她一起陷入陰間,終于在忍受了陰間的黑暗之后與仙女交匯,得到了她的愛。還有,太陽神阿波羅把仙女丹芙妮追成了一棵月桂樹;“宙斯為了愛情,不惜變成動物,宙斯為了與伊俄結合,不惜變成一片云。宙斯迷戀達那厄的美色,化作金雨找到了進屋的路徑。他還裝成人間女子的丈夫,與阿爾克墨涅結合。為了與塞墨勒約會,宙斯乘著閃光的戰車,伴著電閃雷鳴,結果點火把塞雷勒燒成灰燼。”【5】(呂凱等.新拉羅斯神話學全書.第156頁);另外還有一個瘋狂的典型就是美狄亞,她是科奇斯島會施法術的公主,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后裔。她與來到島上尋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見鐘情。她為熱愛伊阿宋而偷走金羊毛,拋棄老父和鄉土,把自己的骨肉兄弟碎尸萬段,殺死了篡奪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為了報復伊阿宋的背叛,將自己親生的兩名稚子殺害,毒死伊阿宋的新歡,伊阿宋也抑郁而亡??梢钥闯鰹榱藧矍?,他們甚至從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會有怎樣的后果,只是被一種狂熱的主觀感情或欲望所支配。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們為愛不顧一切的勇氣讓希臘羅馬神話有了感動和震撼一代又一代人類的力量。

五、追求愛情自由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梢詮纳衔闹锌吹?,在希臘神話中有很多浪漫的或圓滿或悲劇的愛情故事,但上述故事中都是在我們常人看來比較正常的愛戀,也就是說,在希臘神話中還存在許多畸形戀情,父女戀中有:“厄勒克特拉”情結,阿迦門儂的女兒厄勒克特拉幼年目睹母親聯合情人殺死自己的父親,待成年后她聯合弟弟,為父親報仇殺死了母親;母子戀中有:“俄狄浦斯情結”,即忒拜國王拉伊俄斯的兒子殺父娶母的悲劇;同性戀中有:山林女仙卡利斯托發誓愿意永遠守在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的身邊做侍女,終身不嫁。而宙斯對她一見鐘情,但卡利斯托躲避所有的男子,宙斯就變作阿耳忒彌斯的樣子與她結合,卡利斯托為宙斯生下了阿耳卡斯。還有兄妹戀、姐弟戀、甚至是人獸戀等等。這些愛情都是不被正常倫理所接受的,但是這也就是希臘神話為了自由追求愛情,拋開一切愛情束縛的特色之處。

六、結語

希臘神話故事是人類智慧與文明的結晶,能夠對我們后世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我們要謹慎接受這種影響,不能過于盲目,籠統接收。畢竟它所包含的很多觀念只能夠適應當時的希臘社會狀況,和當代我們所需要的價值觀念卻相差甚遠。例如,他們對愛情的癡狂完全占據了人的理性,這樣很容易使整個社會跟隨著人的心理變化而變得畸形。但無論如何,希臘神話中所體現出來的愛情觀念,不斷探詢著愛的本質,為現代人尋找一種自由的心靈支路提供了一種思考的新形式。

第三篇:希臘神話典故在英語中的妙用

1.Thanks to her agent,a veritable Pygmalion,she was transformed from an ugly duckling into a Hollywood beauty.

皮格馬利翁(Pygmalion)是塞浦路斯國(Cyprus)國王,也是一位雕刻家。他愛上了自己所雕塑的少女像(Galatea),愛與美的女神阿佛洛狄特(Aphrodite)見其感情真摯,賦予雕像以生命,使兩人結為夫妻。Pygmalion現在喻指“對他人或物抱有積極主動、熱切期盼態度的人”。例句中Pygmalion正是取了該意。

2.The present school curriculum seems to some students a procrustean bed.

句中的procrustean是形容詞,由專有名詞派生而來。procrustes是古希臘阿提卡(Attica)一帶的巨人,譯為柏魯克洛斯德。他攔路搶劫,把受害人綁在床榻之上。如果受害人身高超過床榻,柏魯克洛斯德就截斷其下肢;如果受害人身高短于床榻,他就抻長其下肢,使其與床榻齊長。procrustean 現在喻指“強求一致的;削足適履的”; procrustean bed喻指“強求一致的制度或政策”。例句中procrustean bed正是取了該意。

3.The Argus-eyed examiner certainly contributed to the honesty of the candidates.

Argus是希臘神話中的百眼巨人,譯為阿耳戈斯。他受命護衛宙斯(Zeus)所鐘愛的少女——艾奧(Io),后被眾神的使者赫耳墨斯(Hermes)所殺。他的眼睛被放在了孔雀的尾巴上。Argus 現在喻指“機警之人”;Argus-eyed 喻指“機警的;目光銳利的”。例句中Argus-eyed 正是取了該意。

4.The prepara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was a herculean task.

句中的herculean是形容詞,由專有名詞Her-cules派生而來。Hercules是宙斯(Zeus)與阿爾克墨涅(Alcmene )之子,譯為赫拉克勒斯。他是一位力大無比的英雄,克服了種種艱難困苦,冒險完成了12項強加給他的任務。Hercules現在喻指“無比英勇之人”;herculean喻指“極其驍勇的;艱巨的”。例句中herculean取“艱巨的”之意。

5.Tired of political dodges,the would-be candidate decided to cut the Gordian knot by announcing that he would run.

句中的Gordian是形容詞,由專有名詞Gordius派生而來。Gordius是弗里吉亞國(Phrygia)國王,譯為戈爾迪。他打了一個復雜難解的結,被稱為“戈爾迪的結”(Gordian knot)。當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聽到神諭允諾,解開此結者將成為下一個亞洲之王時,在無法解開此結的情況下,他揮舞利劍將其斬開。Gordian knot現在喻指

“難辦的事,復雜的問題”;cut the Gordian knot 喻指“快刀斬亂麻式地解決復雜問題”。

6.He was thought of as a titan of the American automobile industry.

Titan是天神馬拉諾斯(Uranus)與大地女神蓋亞(Gaea)之子,譯為泰坦,是一位巨神。Titan現在喻指“巨物;巨人,有成就的人”。例句中的titan取“有成就的人”之意,“他被認為是美國汽車工業的巨頭。”

7.The multimillionaire wondered, with satisfaction, if he truly had the Midas touch.

邁達斯(Midas)是弗里吉亞國(Phrygia)國王,他要求神賜予他一種特殊的魔力,能把他觸摸到的一切變成黃金?,F在Midas喻指“大富翁;善于賺大錢之人”。 the Midas touch喻指“賺大錢的本領”。例句中 the Midas touch正是取了該意,“這位大富翁志得意滿,思量著自己是否真正具備了賺大錢的本領。”

8.Vietnam was President Johnson’s Achilles’ heel.

阿基里斯(Achilles)出生后,其母捏住他的腳踵倒提著把他放到斯提克斯(River Styx)河水里浸泡。被該河河水浸泡之后,他渾身堅硬如鐵,刀槍不久,但是他母親所捏的腳踵未沾河水,所以成為他的致命之處,容易遭受傷害。阿基里斯也正是因為腳踵被箭擊中而

死?,F在Achilles’ heel喻指“致命弱點,唯一弱點”。例句中Achilles’ heel正是取了該意。約翰遜(Lyndon Baines Johnson )是民主黨人,他在1963~1969年期間擔任美國第36任總統,提出建立“偉大社會”的改革綱領。但由于他使越南戰爭升級而喪失了公眾對他的支持。

9.His protean personality fascinated his friends but at the same time caused them to distrust him.

句中的protean是形容詞,由專有名詞Proteus派生而來。Proteus是一位小海神,譯為普羅透斯。他是海神波塞冬(Poseidon)的仆人,能隨心所欲地改變自己的容貌。Proteus現在喻指“反復無常的人或物”;Protean喻指“變化多端的;多才多藝的”。例句中protean取“變化多端的”之意。個性變化無常的確難以取信于人。

10.The police have had a Briarean grasp of the details of the murder case.

句中的Briarean是形容詞,由專有名詞Briarens派生而來。Briarens是希臘神話中的百手巨人,譯為布里阿柔斯。他幫助宙斯(zeus)與泰坦(Titan)作戰。Briarean現在喻指“到處伸手的;多手的;多方面的”。例句中Briarean取“多方面的”之意,“警察已經多方面掌握了該謀殺案的情況。”

11. If you continue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 drugpusher, you will sup with Pluto.

Pluto是希臘神話中掌管陰曹地府的冥王,譯為普路托。 sup with Pluto直譯為“與冥王共進晚餐”,其比喻含義就是“死亡”。例句中sup with Pluto正是取“死亡”之意。販毒分子是世界各國追捕的對象,與他們打交道無疑將自己推上了死亡之路。

12.The young people were all touched by the Orphean singer.

句中的Orphean是形容詞,由專有名詞Orpheus派生而來。Orpheus是希臘神話中的詩人和音樂家,譯為奧菲士。他的音樂今萬物感動。他的妻子歐律狄克(Eurydice)被蛇咬死,奧菲士含悲前往冥府尋找。冥王為其悲歌所動,放走了他的妻子,但命令他在未出冥府之前不可回首翹望。奧菲士在即將出冥府那一刻,偶一回頭,只見自己的妻子在冥府口消失。Orphean現在喻指“迷人的;令人神往的”。例句中Orphean正是取了該意,“這些年輕人都被這位迷人的歌手打動了”。

第四篇: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

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記得小時候我們都是神話故事陪伴長大的,什么«封神榜»,«西游記»,«寶蓮燈»等,現在還對最早版本的«寶蓮燈»的主題曲印象深刻,是劉歡唱的«天地在我心»。其中的“擁有你的愛,相信我會創造奇跡。”讓我頗有感慨。過了這么多年,這首歌的旋律還是那么的熟悉。所以人家說一部好的影片或是歌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這個也許也是我們國家注重文化建設的原因吧。貌似扯遠了,就是說我們小時候接觸的大多數是中國神話,在讀初中的時候我記得我們書上選摘過兩篇希臘神話。那么希臘神話與中國神話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呢?我相信讀過的人都會有感覺。那么我就談談我的感覺。

首先我想談談我印象最最深刻的,也可以說是比較俗套的一個情節,那就是好多電視,小說都會有的某位神仙因為產生了七情六欲而被懲罰以及因此展開的一系列的故事的情節。譬如寶蓮燈里的三圣母,西游記里的天蓬元帥等等。但是希臘神話里的宙斯卻是一個風流人物,他的子女一大堆,而且生母基本不同,他有自私的一面,他也像人一樣有欲望。而我們中國神話里的神卻是完美的,無情無欲的,是美德的化身。其實這個也是為什么中國古代那么多要推翻前朝統治的首領喜歡給自己蒙上一層神話的面紗,像劉邦出生時的祥云,甚至鴻門宴里使項羽對劉邦更不放心的是旁人說的一句話“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我估計那個人是找當時有名的算命的看的。就一個中國神話,能帶動這么多的副業發展,怪不得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呢。所以這兩種神的人性體現應該算是一個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的區別。從民主方面想,也許這個也是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而外國的民主傳統卻歷史悠久的一個原因。

其實這第二個是由第一個衍生出來的,就是神仙的責任與目的。中國的神好像是為了某個任務而被造出來的,風雨雷電四神就是為了制造天氣的,太上老君是用來煉丹給孫悟空偷的,當然這是開玩笑的。反正給人的感覺就是為天下而生的,他們是被造出來是帶著使命的,努力構建上古的和諧社會。所以他們不允許有私欲,不允許有個人主義。但是在希臘神話里經常會有戰爭是因為欲望引起的,宙斯就是領頭者。也就是說中國的神仙很公式化,他們很純粹地是為蒼生而活,這應該也是長期處于壓迫的老百姓所想的精神寄托。希臘神話里的神卻是為自己而活,隨便為世人活一下。

還有一個是我個人覺得很明顯的一個差異,就是希臘神話里的神的名字太難記了,我只記得了宙斯和赫拉,而且那些神的名字和職位經常對不上號。中國神話就不一樣了,那些神往往沒有名字,大家多以他們的職位相稱,你知道二郎神的名字叫什么?也許你會說二郎神不就叫二郎神,不就是這個叫法?其實他叫楊戩,這下有人要說“哦,二郎神原來是叫這個名字,封神榜里頭不是有嗎?”由此可見,當神變成神以后人們就會忘記他的俗名。就譬如和尚出家以后用法號不用俗名的理一樣,可能這個也是超脫塵世的一種方法。這就是一個不同了嘛,就像中國很多當政者就喜歡別人叫他官名,原來愛耍官癮也是有淵源的。

毫無疑問地,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還有許多不同之處,還有待于我們再去用由表及里的眼光去發現,去思考。因為別看這么簡單的只是神話故事,它們背后代表的是東西方文化以及歷史的體現,所以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能通過對東西方文明的學習、思考以及老師對雙方文化的詳細講解對其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以上便是我對

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的差異的看法。

第五篇:論古詩詞中的人生命運觀

風吹沙,是時空的滄桑變化,從那遙遠而沉默的年代里傳來的聲音,千百年來傳誦不衰。詩歌這一無法言喻的語言精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有時比具體實物更能傳遞給我們古人的音容笑貌、喜怒哀樂,作為一種奇妙的牽引,一幅幅磅礴的畫卷徐徐打開。

無論何時何地,人的命運都是曲折交織的,折射詩人命運的詩句有一種特殊的高級形態的美,表現出一種人生價值。它嚴肅地探索著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提出生命最深邃的問題,表現出對人的價值和命運的無限關切。我把詩人們對待命運的態度劃分為三重境界——無奈、感慨、超脫。值得一提的是,名為三重境界,實則沒有對錯好壞高低之分,無論哪一重境界都附著了詩人獨一無二的思想感情,后世不便以后來者的視角去評判古人的認知。這三重境界,唯一衡量的是詩人的幸福感。有的詩人在榻上安然作古的那一刻,了無牽掛,令人欣慰;而有的詩人,一生背負了太多或該或不該的東西,細細感受,令人扼腕。

獨步奈何橋

對命運、對現實的無奈往往帶有悲情的色彩,但與單純的抒發悲傷情感不同,真正勘破命運桎梏的詩人的情感是一種蒼漠。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有時我想,第一個獨步完奈何橋的人當是詩鬼無疑,人在路上,心已到達終點。李賀的作品仿佛能看到在冥冥之間與時間賽跑的急迫,短短二十六年陽壽,他似乎早有預感,一朝一夕,盡是些光怪陸離泣血的詩,意境詭異華麗。詩中有憤怒,有悲苦,甚至還有譏諷,其實終歸匯結成兩個字:質問。他的質問當然得不到任何回應。二十來歲的弱冠青年本不必有這樣的心境,然而一切又非他所能左右。

有些詩句根本不是一個人作出來的,而是天下人借某一人之口喊出來的。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當在此列。白居易和別人沒什么太多特別,他路走的不短了,然后也和別人一樣栽了個不大不小的跟頭,命運弄人。他絲毫不在意將自己的命運情感與一位歌女的命運情感平放在一起,因為他知道,人生到了某階段,大家都是這樣。有一首詩不得不作。抒發悲情?太過扭捏。抒發憤懣?太過狹隘。那我就說說,天下人的心里話吧……白居易莫名把握了人世悲歡離合的通性,因而創造出了天涯共此時,世人俱相逢的壯麗意象。畢竟,奈何橋這一路,誰也繞不過。

人世間最無奈的事是什么?是臨終之際回想一生,索然無味。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過客;有些事,常常讓人很無奈。世界很遠,觸不可及。不過,若真有這種臨別之際還在用無感來看待世界的絕望詩句,真是在詩詞界受盡排斥,無法久傳。所幸的是有一位人生無味,詩意豐富的詩人——陸游,為詩而活,活在詩中。陸游一生作詩萬首,晚年居多,類型多樣。但其人生觀念卻逐漸純一,臨終之際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與最后南宋王朝的命運讓人無言,如果這就是他人生的唯一寄托,那最后的結果可謂將其人生抹空,不留痕跡。人居一世間,乎若風吹塵,若真至于此也便好,就怕無謂郁結作伴。

世道未變,人心在變

絕大部分詩人是唯心主義的,詩中自有一世界。詩人們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內心世界早已發生巨大變化,所以此感慨非感慨世態炎涼、滄海桑田,而是對內感慨自身這玄妙的一生。詩人們一方面試圖追求人生的意義與感性的永恒,另一方面又不愿放棄人間的諸般事物??缮K究是有限的,發出這樣的感慨似乎就是必然的了。

歌詞有言:“荒煙蔓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沉默。”有些幸福只能去追憶,所以才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樣的詩句。萬事皆休,無窮索寞,悲傷過后,就是地方還是那個地方,物還是那物,人非那人的惆悵。感慨時間蹉跎的詩句也有此意,但皆不如此句扣人心弦,具體如何又因人而異,誰都想用最真摯的情來挽留匆匆的時光,可終究不能,時光荏苒,年華已過,歲月淡薄,心靈深處久久纏繞的是絲絲的無奈與感慨,就是這種凄涼。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一個人生階段有一個人生階段明白的道理,現在覺得不真實,只是因為還不明白。

看淡人生的詩人喜歡感慨,習慣獨自靜靜思索,不喜歡熱鬧不喜歡人前張揚。那句詩是這么看待人生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有人說這明明就是杜甫感慨世間滄海桑田的,然而正是因為詩圣所作,才有別樣意味。詩圣之圣,在于慈憫世人,如圣人心,無論是安史之亂的前或后,他所關心的都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自然和親切。不同的是,他以前認為世界不應該是這個樣子,所以他會為一些事痛苦、悲憤。但是晚年,他逐漸接受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認知,不怨霜露,而怨春風;見盛之始,已伏衰之機也,宿命本就如此,這并非放棄和逃避,而是一種徹底的釋懷。

魯迅說:“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有的詩句本身就是一種沉默,但聽者無不知這背后是怎樣的沉重。“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讓言辭凝塞,胸中了然。此句要與上闕對應的“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合二為一才能發揮其神韻。年少總是急于表白的,表白自己,渴望被理解,尋找共鳴,尋找投契,尋找自己,又太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情緒里,被自己打動。待到年歲漸大,那些曾經渴望體會的情感不再只是紙上的只言片語,而是內化進身體和生命的體驗。有的情感,心中哪怕再珍惜再在乎,有的感受,心里哪怕再深沉再入骨,說出來,有時也不過如是。人多會處在理智與情感交織的矛盾狀態,卻少有向辛棄疾這樣短短幾個字把一個深刻的人生道理說的這么明確。人不能總指望與別人完全相互理解。所以,有些話一輩子都只能對自己說。

天地之間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人沉于世卻都想超脫于世,于是這一境界有太多的人們想要的生活狀態。理想、浪漫,詩人們的理想國是這么的讓人神往。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如此庸俗的狀態恐怕也是為詩歌界所不容的,但其確實描寫了一種超脫的境界。與那些“半途而廢”的不同,這種終于達到富貴至極的瀟灑更加難以捉摸其痕跡,誰都知道物質財富的極限是無法達到的,因為人的欲望是無限的,終究無法達到那一天。難怪有所謂大俗即大雅,看起來低俗的理想有時又是那么崇高。

世道滄桑,人心泰然。若論超脫,“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與第二重境界感慨的明確界限。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更是毫無差別,只是一段經歷罷了。這是比雨隨便下,無所畏懼更灑然的心態。日本的吉川幸次郎曾說,蘇軾是改變中國文學中人生觀走向的人。明確地承認悲歡離合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要素,是人生必然的組成部分,而同時把對這種悲歡離合的執著看作是愚蠢的,這才是由蘇軾獨創的新的看法。過去人們飽含理想,幻想一個完美而沒有悲哀的人生。但是蘇軾卻不是這樣。悲歡離合,在人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既然希望與命運、個人與社會之間經常存在著矛盾,那么悲歡離合也就是人生的必然內容。蘇子的樂觀與豁達是真心的,絲毫不拖泥帶水,所以不僅感染自己,也感染了其他人。

天地之間,最超脫莫過于翱翔九天,縱橫四海。人力有限不能窮極一切,卻可心包萬物,詩仙全作,不看背景只看詩句,試問誰能盡窺李白人生波瀾,偶有惆悵,也猶如鳳凰落枝又復飛,一生翱翔,任憑風雨,任憑波濤。最幸福的人生自在觀不是超然物外,漠看蒼生,而是就在天地間,嘗盡煙火氣,又不染一片塵。深諳世故卻不世故,是李白的成熟。因為他的雄奇浪漫,他的清新俊逸,比其他超然詩句更能引人感觸,更能給別人積極向上的達觀心態,所以他的超脫不是自己的,而是包括所有讀者的,詩人總是在詩中尋找人生的價值,真正的意義卻驀然間流轉千古。

探究古詩詞中詩人們的人生命運觀,在于使我們分層次去認識詩人們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無論高下。后人敬仰,更要鑒之。千百年前的詩人,千百年之后的讀者,都有命運,都有曲折,都有坎坷,總會有那么一個聲音觸動我們的心弦,影響我們一生,這是古詩詞流傳給我們的瑰寶。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心理健康與幸福人生下一篇:小課題研究記錄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