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紡織工業發展視察報告

2023-01-19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下,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通過報告的方式,用于記錄工作內容。怎么樣才能寫出優質的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紡織工業發展視察報告》的文章,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謝謝大家對小編的支持和鼓勵。

第一篇:紡織工業發展視察報告

紡織工業發展視察報告

政協二屆會議以來,廣大政協委員就“如何振興我市傳統輕紡工業”等相關議題提出了許多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并以提案的形式提交有關部門。對此,市政協提案委、財農委組織部分委員在喬萬榮副主席的帶領下先后到二毛紡廠、皮革廠等企業進行了帶案視察,并和有關部門、部分企業代表進行座談,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輕紡工業基本狀況

輕紡工業是我市歷史悠久的傳統支柱產業,曾是全市利稅貢獻最大、從業人數最多的行業。上世紀

八、九十年代,輕紡工業一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非凡貢獻的產業,占工業總產值65%,利稅70%左右,財政收入33%以上,就業人數達12萬多,在我市經濟發展史上書寫了輝煌篇章。上世紀末,由于受政策、體制、管理、設備、人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輕紡工業全面滑坡,國有、集體企業逐步停產、破產。到本世紀初,衰落到谷底,僅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0.6%左右。近年來,稍有所回長,2008年,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的0.9%,2009年1—6月份完成總產值7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1.3%。我市輕紡工業的基本特點是產業分布較廣,各縣區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裝、紡織、皮革、皮毛、醫藥及工藝美術等十多個種類;有食鹽、食品、飲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幾百種產品。這些產業的發展壯大,將對我市提供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穩定社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與我市毗鄰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資源狀況與我市基本相同。近年來,鄂爾多斯市緊緊抓住國家能源戰略西移的機遇,依托資源優勢,開展科技創新,在重點發展能化產業裝備制造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輕紡工業,帶動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1990年全市輕紡工業總總產值7.56億元,占全市工業總值的56.97%。2000年全市輕工業總產值70.16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8.45%。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鄂爾多斯市通過國有企業改革,將優勢輕紡企業轉制為民營企業,激活了企業經營機制。同時,政府對鄂爾多斯集團等強勢企業進行重點扶持,采取撥款支持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協調金融機構解決企業資金困難、鼓勵企業研發中心建設、協調金融機構解決企業資金困難、鼓勵企業打造名優品牌、建立輕紡工業園區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爾多斯集團等龍頭企業,不僅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壯大,也創造了鄂爾多斯品牌形象。2008年,全市輕工業總產值達到114.34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輕工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帶動了當地工業經濟多元發展,也有效地緩解了就業壓力。鄂爾多斯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二、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主要問題有:一是我市輕紡工業總體上技術含量低,生產規模小、市場份額少、競爭力弱,處于自由發展、自我生存狀況;二是國有集體企業紛紛破產關閉,民營企業各自為戰,影響做大做強;三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差,在輕紡工業上沒有存續的知名品牌,毛紡、地毯、制革及制鞋等傳統優勢產業已退出市場;四是在農產品加工上,處于小、零、散狀態,加工簡單,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業產品為原料進行深加工,如進行日用化工等終極產品生產、拉長能源化工產業鏈的項目幾乎是空白;六是當地城鄉居民就業率底,就業結構不合理。

影響我市輕紡工業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產業“擠出”效應影響,能源化工大項目與地方產業發展聯系不夠緊密,帶動不了輕紡工業的發展。二是能源化工產業巨大投資回報,影響了投資者的創業心態,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門領導者的政績觀,影響了持續發展理念。三是對輕紡工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宏觀政策措施不強。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扶持輕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業管理缺失,政策引導困難,協調服務滯后。過去輕工業由政府一個職能部門管理,現在,輕工業主管部門撤銷,其職能分解,造成行政資源分散,難以發揮應有的引導調控作用。五是扶持資金分散、總量少,企業自籌資金困難,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無法實現。目前,市上還沒有扶持輕工業專項資金,對輕工業的發展不能從整體上宏觀調控、形成合力。六是觀念落后,政策滯后,錯失了國有向民營和股份整體轉制,利用原國有企業的技術、市場優勢,趁勢做大做強的時機,在改革上往往是關門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產要素。七是民營企業的一些經營者眼界不寬,存有抱殘守缺,“寧為雞首、不為牛后”的思想,不思進取、不想聯合重組、影響做大做強,致使目前產業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產業龍頭,發揮不了規模優勢。

三、振興和發展輕工業的對策建議

1、提高認識,進一步明確振興*輕紡工業指導思想。各級領導要更進一步地認識到輕紡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竟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加快農業產業進

程、增加農民收入、優化產業結構、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擴大社會就業、促進城鎮化等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認識到重工業是強國工業,輕工業是富民工業。要吸取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驗教訓,未雨綢繆,要學習毗鄰地區如鄂爾多斯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要認識到我們有充裕的土地資源、原料資源、勞動力資源的發展優勢。

2、制定政策措施,確保輕工業健康有序發展。建議市委召開常委會、政府召開常務會,專題研究我市輕紡工業發展思路和對策,以市委、市政府名義下發關于振興和發展輕紡工業工作指導意見,制定10年規劃,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恢復提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現有產業,鼓勵發展新興產業,明確發展的總體思路。要從發展目標、領導機構、扶持措施、考核督辦等方面全面指導我市振興和發展輕紡工業工作。從而使我市輕紡工業逐步走上健康和諧發展的軌道。

3、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發展多元化產業。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要改變目前我們“跛腳”發展方式,即重工業“一條腿粗而長”,輕工業“一條腿短而細”的不合理狀況。要大力發展輕工業,應在政策上給予傾斜,資金、技術上給予支持,項目的引進上有所側重。要堅持三個“兩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產業,又要抓傳統輕紡工業;既要抓大型企業的引領,又要抓中小企業的發展;既要抓國有企業的改制,又要抓民營企業的發展。建立三個反哺機制,即工業反哺農業;重工業反哺輕工業;城市反哺農村。大力發展毛絨、紡織、服裝、食品等傳統產業。

4、理順行業管理,加大協調服務的作用。一是要扭轉輕工業管理方面的混亂和缺失,明確經委行使輕紡工業行業管理職能,引導輕工業健康發展。二是政府成立類似于“扶持南部發展辦公室”的臨時機構,或成立輕紡工業發展振興指導小組,由市政府有關領導任組長,經委,發改委、財政局、農發辦、農業局、林業局、科技局、中小企業局等部門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經委,這樣可以整合行政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門的相關政策,集中各類扶持資金,力爭到2020年左右,實現工業經濟結構趨于合理,輕工業自身健康發展的目標。三是鼓勵支持輕紡企業成立聯合會、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實現自由發展。

5、加快園區建設,力爭項目早日落地。加快《*市“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確定在*經濟開發區建設輕工業園的建設步伐,盡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行業準入條件,吸取先進技術,充分利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契機,通過招商引資、聯合重組、政策優惠等措施,創造條件,吸引各種經濟成分的輕紡企業入園,引進國內外大型輕紡企業集團落戶*。把園區建設成具有經濟規模最佳,專業化程序最高,擁有生產、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現代化紡織工業生產基地。到2010年,總投資9600萬元,建成毛紡、制衣等傳統產業集中園區。

6、實施品牌戰略,引領企業的發展壯大。一是要把“繡雞牌”毛線、“古城牌”毛毯、“長城牌”地毯、“嬌舟牌”呢絨、“三愛牌”服裝、“天舟牌”羊絨衫、“古城牌”皮革等曾經具有寶貴財富的馳名品牌保留住、宣傳好。二是要在傳統輕工企業實施改制時,必須要努力做到保住牌子、留住隊伍,門不關、人不散。即使是破產企業,相關部門也要注入一定的商標保護專項資金,確保商標在近期內不被注銷。通過政府整體打包積極尋找合作伙伴,用無形品牌調動有形資源,讓老品牌展現新魅力。三是要創新機制。從研發人才培養、專項資金扶持、創新成果激勵等方面支持和促進新產品的研發,制定高質量、高標準的具有地方特色產業產品質量標準,用特色化推進品牌化。四是要加強產品宣傳力度,政府應在扶持經費中專門列支一塊用于補貼支持本地產品在國家級媒體上的廣告宣傳。

7、啟動創新研發和人才培養工程。一是把自主創新擺在振興發展輕工業的突出位置,從政策上、體制上、機構上激勵自主創新,培養創新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二是合理啟用原一毛、二毛、羊絨分梳廠、皮革總廠等一系列中、高級人才,加強與科研機構和專業院校的交流合作,準確把握國內外輕工業市場發展動態,緊緊跟蹤市場需求,研發新產品。三是通過配套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體制環境,實現科技成果產品化、產品企業化、企業市場化,進而形成產業化。

8、建立責任考核體系,加強對輕工業運行監測分析。一是統計部門及相關單位要加大調研力度,安排全市輕紡工業普查活動,全面及時了解我市輕工業發展動態,為制定扶持政策提供第一手資料。二是落實經常工作經費,充實工作人員,建立像煤、電、油、氣一樣的輕工業經濟運行長效監測分析體系,確保及時采取調控手段,解決輕工業運行中的問題。三是應將重振傳統工業工作納入縣區工業經濟目標責任考核中,以確保輕工業振興計劃的落實。

第二篇:工業企業納稅情況視察報告

關于對我縣工業企業納稅情況

的視察報告

縣委:

按照政協2011年工作安排,經濟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于8月23日、24日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委員對我縣工業企業納稅情況進行了視察。視察組先后深入泉頭鎮、昌圖鎮、老城鎮三個鄉鎮,對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億達節能設備有限公司、九星牧業有限公司、新野蜻蜓針織有限公司五個企業進行視察,實地考察生產運行情況,了解企業納稅情況,聽取經濟和信息化局、國稅局、地稅局的工作匯報,并進行了座談,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實施 “工業強縣”戰略,不斷提高工業企業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工業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同時增加了我縣的財政稅收,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提供了強勁支撐。

1、2010年工業企業、規模企業情況

全縣工業企業戶數6896戶,同比增加1006戶;從業人員45828人,同比增加1780人;銷售收入240.7億元,同比增長39.1%;利潤實現9.8億元,同比增長27.3%;稅金實現1.5億元,同比增長36.4%。

規模企業戶數298戶,同比增加38戶;規模企業產值實現300億元,同比增長63%;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89.7億元,同比增長64.1%;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60億元,同比增長39.5%;實繳稅金實現1億元,同比增長53.8%;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85億元,同比增長30.4%,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37億元,同比增長32.1%;工業用電量達到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6%。

2、2011年1—7月工業企業、規模企業情況

全縣工業企業戶數6931戶,從業人員46828人,銷售收

入276.1億元,利潤實現9.9億元,稅金實現1.7億元。

規模企業戶數278戶(年銷售收入統計口徑由原來的500萬元以上調整到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產值實現275.7億元,完成年計劃400億元的68.9%,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67.7億元,規模企業增加值實現55億元,完成年計劃81億元的67.9%,稅金實現4730萬元,完成年計劃1.3億元的36.4%, 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44.8億元,完成年計劃76億元的58.9%,其中,技術改造投資18.9億元,完成年計劃32億元的59%,工業用電量達到1億千瓦時。

3、工業企業納稅情況

國稅工業企業繳納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

稅,各稅種征收標準按照稅收法律、法規、條例規定執行。

2010年1-12月份完成全口徑稅收收入12661萬元。工

業企業繳納稅收收入5888萬元,其中:增值稅4863萬元,消費稅30萬元,企業所得稅995萬元。2011年1-7月份完成全口徑稅收收入11133萬元,完成縣政府計劃的62%。工業企業繳納稅收收入2478萬元,其中:增值稅1616萬元,消費稅20萬元,企業所得稅842萬元。

我縣2011年規模企業共286戶,2011年1-7月繳納稅收收入2605萬元,其中:增值稅1820萬元,消費稅32萬元,企業所得稅753萬元。

地稅主要是以營業稅為主,以建安、房地產企業為主導企業。工業企業主要征收的稅種有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契稅、城建稅及附加等相關稅種。

2011年1—7月共入庫各項地方稅收2,500萬元。其中:營業稅44萬元,企業所得稅142萬元,個人所得稅78萬元,房產稅174萬元,印花稅102萬元,土地使用稅1,284萬元,城建稅92萬元,教育附加58萬元,地方教育費34萬元,耕地占用稅451萬元,資源稅20萬元,契稅21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我縣工業企業雖然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但在稅收征收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1、企業多,稅收少,納稅大戶更少。農產品加工企業享受免稅政策,加之新型能源政策的調整,稅金抵扣,換熱基地企業多數剛投產。全縣規模工業企業發展中還存在著注

重抓“增量”、忽視抓“存量”的現象,致使個別企業沒有得到發展壯大,稅收較少。

2、信用評級意識不強,誠信意識和依法納稅意識有待提高。

3、政策因素影響,購買固定資產進項稅直接抵扣稅收政策。新辦企業購買設備等固定資產進項稅直接抵扣。個人利息所得稅2008年起實行免稅。從事農業產品加工企業及復合肥生產企業較多,由于政策影響,國稅收入基本為零。

4、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我縣高新技術增加值在起點低、規模小的前提下難以撐起區域經濟的一片天地。第二產業的素質不高,傳統工業比重偏大,具有較高稅收含量的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小,導致高產出、低創稅現象尤為突出。

5、制造業整體素質不高。目前我縣行業結構任然以傳統行業、加工型行業仍占主導地位。產品的技術含量低,檔次質量差,決定了產品市場擴張能力及稅源增長潛力均顯不足。換熱設備產業基地雖然已經形成,但是由于企業受銷售所限,稅收收入不高。

6、在當前土地管理十分嚴格的情況下,土地更成為制約發展的一大瓶頸問題,存在已供地未開工的項目,導致資源嚴重浪費,使得招商引資工作和項目建設步履艱難。

三、建議

1、加強對納稅人稅收法律、法規的宣傳,使納稅人知

法、懂法、守法,履行納稅人應該履行的納稅義務,全面掌握各種稅收相關法律法規,準確運用稅收法律、法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依法誠信納稅,加速企業發展。誠信納稅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稅的內在要求,也是衡量企業商業信譽、個人道德品質以及對國家對人民貢獻大小的重要標準和尺度。每一位納稅人都應把誠信納稅作為自身生存發展的前提條件,依法納稅,樹立良好的商業信譽和企業形象。

3、根據我縣當前的財稅收入情況,結合當前發展形勢和今后的發展需要,我縣的財稅工作必須以“增加收入、提高質量”為目標,著力在“培育稅源、壯大總量、加強管理、服務發展”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財政供給能力。

4、加大稅收稽查力度,遏制偷稅、漏稅、逃稅等行為,對偷、逃、騙稅行為從重處罰。

5、優質服務,為工業企業提供有力的保障。提供優質服務是稅務機關的應盡義務,優質服務與依法納稅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搞好納稅服務是和諧征納關系,提高稅法遵從度的必然要求。

6、積極發揮政策的指導作用,引進規?;髽I,尤其是那些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具有區域特色優勢的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從政策、資金、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拉長產業鏈,盡快形成市場占有率高的一批企業,

從而提高企業對我縣的財稅貢獻。

7、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稅收工作給予大力支持,稅收執法環境更加完善。應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扶持企業發展,培育和壯大稅源,不斷加大組織收入力度,依法堵塞征管漏洞,努力做到應收盡收。

8、著力抓好存量土地盤活和挖潛工作。對已供地未開工的項目,要逐個進行清查,限期開工建設;對閑置、低效廠房,加快進行整理改造,充分發揮土地的最大產出效益。

第三篇:市人大全市工業經濟發展情況視察報告

為進一步推進“工業強市”戰略的實施,加快全市工業發展步伐,按照年初工作計劃安排,2005年9月13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隊,副主任*** ***,秘書長及部分常委組成視察組,在市政府副市長***、市經貿委主任***等陪同下,重點對市直工業經濟進行了視察。視察組聽取了市政府關于全市工業流通經濟發展情況的匯報,到市經濟開發區以及臨工、魯南制藥等7家企業進行了視察,召集9個主管部門和8家企業負責人分別進行了座談,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通過實地視察、聽取匯報、座談、討論等形式,對我市工業經濟有了較為全面、客觀的了解和掌握?,F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政府緊緊圍繞市委關于建設“大臨沂、新臨沂”和“奮戰三年過千億,打好基礎翻三番”的總體工作目標,大力實施 “工業強市”戰略,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工業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提供了強勁支撐。主要特點是:

(一)思想認識不斷統一,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氛圍濃厚。近年來,市委根據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立足臨沂實際,確立了實施工業強市、推進工業化進程、打造魯南制造業基地的重大決策。從視察情況看,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貫徹市委的決策是有力的,緊緊圍繞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不斷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形成了政府強力推動、各級干部合力促動、社會整體聯動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別是通過連續三年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各級加快發展的危機感、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增強,對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認識更加到位,抓發展、抓工業、抓項目的理念和共識已經形成。另外,通過開展“一創六建”、沂蒙精神晉京展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臨沂的知名度,增強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干事的熱情空前高漲,創業的激情充分涌動,形成了全社會抓工業、上項目的熱潮。

(二)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工業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2004年,全市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531.4億元,增長19.6%,占GDp比重達到52.5%,二產占經濟總量的比重首次占據半壁江山。全部工業完成總產值1513.8億元,增加值437.4億元,分別增長25.6%和18.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72.2億元,同比增長31.59%。實現利稅76.3億元,同比增長32.7%,其中利潤總額44.5億元,同比增長33.4%。今年以來工業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877.83億元,同比增長48.54%;增加值253.76億元,同比增長36.86%;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22.65億元,增長51.7%;實現利稅65.84億元,利潤總額40.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07%和67.84%,增幅分別居全省第6位和第3位??h區工業發展勢頭迅猛。1—8月份,12個縣區中有8 個縣區工業總產值增幅超過50%,9個縣區工業增加值增長40%以上,5個縣區的利稅增幅超過60%,有力地推動了全市工業快速發展。

(三)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工業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市政府按照發展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堅持壯大規模與提升產業層次并重,促進了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一是積極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了產業結構升級。目前傳統產業中已有近40%的企業通過改造得到提升。加強項目建設,注重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江泉碳素、新時代二期藥業等一大批高新技術項目相繼建設和竣工,高新技術產品項目投資占全部項目投資比重近30%,二是加快企業技術開發中心建設,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全市已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15個,市級技術開發中心17個。三是支柱產業初步形成,優勢產業特色明顯。目前,全市已形成食品、機械、醫藥、紡織服裝、建材、化工、木業七大支柱產業。2004年,七大產業完成總產值695.5億元,實現利稅56.8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9.4%和77.4%。各縣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充分發揮市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形成了板材、復合(混)肥、陶瓷等20條產業聚集帶,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四)骨干企業不斷壯大,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市政府把培植骨干企業作為促進財政增收、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對骨干企業在用地、并購、融資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推動了骨干企業的發展壯大。2004年全市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23家,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12家,金鑼集團成為我市首家過百億元的企業。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100家,過億元的企業14家。今年1—8月份,全市有112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過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8家,其中產值過10億元企業10家,共完成工業總值557.4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3.5%,同比增長46.39%,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加29.89個百分點。73家企業實現利稅過千萬,其中利稅過億元企業11家,共實現利稅43.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6.07%,增長50.5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增加34.62個百分點。

(五)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工業經濟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市政府始終把加大投入作為加快工業

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千方百計融通建設資金,大小項目一起上,通過招商引資、鼓勵民間投資、企業上市融資、爭取上級扶持和召開銀政企洽談會吸引銀行投資等多種方式,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撐,推動了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如為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加快了服務體系建設,今年發展了5家典當行,審批了13家擔保公司,上半年典當貸款6.5億元,提供信貸擔保6.15億元。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00億元,其中工業項目投資225.9億元,今年工業投資預計超過350億元。技改投入創新高。1—8月份全市技改在建項目739個,同比增加173個,累計完成技改投資154億元,同比增長103%。投資過億元的項目112個,累計完成投資80.1億元,同比增長142.4%。一大批重點項目建設相繼建設投產,為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奠定了基礎,增強了臨沂工業發展的后勁。

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在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制約因素:一是工業經濟總量不足。二是企業規??傮w偏小,缺乏支撐力強的大產業帶、大企業集團。三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四是企業發展的環境還不夠寬松。五是企業家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針對上述問題,視察組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牢固樹立“工業強市”指導思想。目前我市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工業經濟仍將是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各級政府要進一步牢固樹立“工業強市”戰略指導思想,加強領導,切實把發展工業放在經濟工作乃至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以更大的精力促進工業經濟發展。要加強調度和協調,及時解決工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要廣泛運用各種宣傳輿論工具宣傳“工業強市”戰略思想,使“工業強市”深入人心,進而凝聚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推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步伐。

(二)要認真搞好“十一五”工業規劃。工業規劃是對全市工業經濟前瞻性的戰略部署和具體安排,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做好“十一五”工業規劃對于我市工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要象抓城市規劃一樣高度重視工業規劃的編制,聘請國內高層次經濟專家和本地工業專家一起,反復進行論證評估,切實提高規劃編制水平。要認真分析“十一五”期間我市工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戰略問題,研究提出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思路和措施,確定全市“十一五”工業經濟發展目標,制定千億產業、百億企業集團攻堅計劃,實施工業經濟的重點突破。

(三)要創造更加寬松的工業企業發展環境。視察中,工業主管部門、企業家們反映我市工業發展環境不夠寬松的呼聲比較高。為此,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規范行政許可項目,減少行政審批程序,提高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要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執法隊伍,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創造守法經營、平等競爭的良好經濟秩序。要堅決清理“三亂”,堅決查處各類影響工業經濟發展、損害投資環境的人和事,對典型案例要追究到底,切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要強化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盡快研究出臺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在市場準入、土地使用、信貸、稅收、上市融資、進出口等方面積極創造條件,扶持企業加快發展。

(四)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實現我市工業經濟的跨越發展,最終取決于能否產生區域級、國家級、國際級的企業家團隊。要通過組織外出考察、集中培訓等途徑,進一步解放企業家的思想,開拓企業家的視野,不斷增強他們的趕超意識、創新意識、誠信意識、做大意識,破除小成即滿、小富即安、自我陶醉的思想觀念。要幫助企業搞好必要的發展規劃,減少投資的盲目性,幫助提高人力資源配置能力、市場營銷能力、資本擴張能力,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要不斷鼓勵引導本地企業家想干大、能干大,勇于領導企業在市場中創一流,在行業中爭第一,把企業做大做強。要通過多種渠道,利用優厚的條件引進高素質的企業管理人才,不斷優化我市企業家隊伍結構,造就一支高素質、有魄力的企業家隊伍,推動工業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五)要積極培育大產業帶、大企業集團。要把培育大產業帶、大型企業集團納入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戰略,圍繞建設制造業強市目標,按照“三個一批”的要求,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培植一批大產業帶、大型企業集團和知名品牌。要立足實際,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確定優勢產業,實現重點突破??蛇x擇十幾個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作為重點,市里成立專門班子,實行重點幫扶。要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的大型產業帶、過 50億元和100億元的大企業集團。

第四篇:關于小吃產業發展專題的視察報告

根據縣政協常委會工作安排,為促進我縣客家小吃產業發展,縣政協于11月28日組織開展了小吃產業發展專題視察活動。視察活動由王盛通副主席帶隊,11名委員參加。11月28日下午視察客家美食城、工貿學??图倚〕耘嘤栔行?聽取客家小吃工作情況匯報并進行交流座談?,F將視察情況匯報如下:

一、 客家小吃產業發展迅速 ,成效顯著

(一) 有一套健全的工作班子。為大力發展寧化客家小吃產業,打響寧化客家小吃品牌,2012年3月,縣成立了寧化縣客家小吃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立了“寧化縣客家小吃業發展服務中心”,確定了5名編制,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為加強寧化客家小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的組織保障,一年多來,各項工作開展的緊張有序,卓有成效。

(二)有一套發展寧化客家小吃產業的各項扶持政策。為大力扶持寧化客家小吃產業發展,服務寧化客家小吃產業做大做強,2012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寧化客家小吃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寧委辦[2012]26號),縣小吃辦、縣財政局、縣人社局聯合印發了《關于給予從事寧化客家小吃創業對象發放創業扶持小額(擔保)貸款或獎勵的通知》(寧小吃[2012]11號)及寧小吃辦„2013?6號《關于調整寧化客家小吃創業扶持獎勵政策的通知》;縣工商局制定了關于扶持客家小吃發展的優惠措施,實行“免費登記制”、“ 注冊資本零首付制”、“ 當天核準制” 簡化經營場所使用證明、推行人性化年檢服務、指導個私協全面推行無償代理服務等優惠服務措施,為客家小吃從業人員提供了創業扶持資金和政策保障。

(三)有一個標準化的小吃培訓基地。組織開展寧化客家小吃免費培訓。在三明工貿學校建立了600平米寧化客家小吃培訓基地,專門聘請了寧化縣烹飪協會廚師作為寧化客家小吃培訓理論和實踐教員,規范小吃標準,開展免費培訓。2012年6月26日,寧化客家小吃第一期學

1員培訓班開班儀式在三明工貿學校舉行,客家小吃培訓中心工作正式啟動。至2013年10月31日,完成寧化客家小吃培訓班68期,培訓學員3386人。學員全部領到了客家小吃培訓結業證,不久,他們還將收到由國家人社部門印制的中式烹飪初級證書。這些學員今后將成為發展寧化客家小吃產業的生力軍。

(四)有一個打造“寧化客家小吃”品牌的重要平臺。由立泓(福建)臵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海西(寧化)客家美食文化城,是國家發改委《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確定的“客家始祖文化園”建設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省、市重點項目之一。項目圍繞文化旅游“食、住、游、娛、購”等要素進行布局。其中餐飲業規劃總營業面積超過20000平方米,除了大型酒樓,還將經營寧化客家小吃為主的特色餐飲,是打造“寧化客家小吃”品牌的重要平臺。

(五)寧化客家小吃產業嶄露頭角,方興未艾。

1、高層運作,強力推動??h委、縣政府把發展客家小吃產業,作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人平收入的重要抓手,2012年8月9日,組織召開全縣寧化客家小吃動員大會,縣委肖書記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客家小吃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劉小彥在會上作了工作部署。會上確定了寧化客家小吃的發展目標,決定用五年的時間在全國十個以上省份的大中城市發展寧化客家小吃一萬家,再用五年的時間發展到三萬家,從業人員達到6萬人以上,使寧化客家小吃有了明確的發展目標。

2、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制作寧化客家小吃影像視頻在縣有線電視臺循環播放;創辦了《寧化客家小吃網》并通過寧化在線鏈接,進一步提高點擊率; 2012年先后請中央電視臺4套、7套及福建東南臺專程來我縣拍攝寧化客家小吃節目,把寧化客家小吃的歷史淵源、制作方法列入重頭戲,展現寧化鄉土味濃厚的客家美食樂趣,不斷提升了寧化客家小吃的知名度。今年10月11月分別組織人員參加了在長沙舉行的第二十三屆中國廚師節、國際美食展暨中華精品小吃展和三明林博會取得巨大成就,寧化客家小吃的知名度和

影響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3、走出寧化,展示寧化客家小吃風采。組織寧化客家小吃制作能手,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項烹飪競賽。2012年5月選送了寧化燒賣、春卷參加省“綠進杯”烹飪大賽獲得銅牌獎。選送10個寧化客家小吃在 “天元杯”三明市首屆客家美食烹飪大賽被認定“福建名小吃”;今年10月組織了9個選手參加了三明市首屆森林食品烹飪大賽獲得銀獎。組織開展“福建名小吃”評定暨寧化客家小吃制作比武。2012年12月14日組織開展了“福建名小吃”評定暨寧化客家小吃制作比武。選送了41個品種45道小吃參加了制作比武,評出一等獎二名、二等獎四名、三等獎六名,活動中有31個寧化客家小吃品種通過“福建名小吃”評定。省烹飪協會在全省性烹飪專業刊物上刊登了比武活動專版,把已被評定“福建名小吃”的41個寧化客家小吃編入《福建名小吃大全》。組織編寫寧化客家小吃專題資料,進一步擴大寧化客家小吃的影響力。

4、打造精品,確定寧化客家小吃主打品種。確定了燒麥、松丸子、兜湯、米包子、黃粿、蛋皮、客家煎包、伊面、勺子粉、客家肉丸、紅棗薏米湯、茶葉蛋等作為開拓市場的初期主打產品,其中41個品種被認定為“福建名小吃”。

5、制定了寧化客家小吃行業標準。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店面標準、統一工藝制作標準、統一原料質量標準、統一對所有經過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頒發證書、統一標志性廚師服裝。

6、成立了寧化客家小吃配送服務中心。對廚具、廚師服裝、餐具、主打品種原材料都確定了配送點,并在“寧化在線”、“寧化客家小吃網”予以公布,解決了在外地從事寧化客家小吃開店人員的后顧之憂。

7、成功注冊寧化客家小吃集體商標。今年十月,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準,寧化客家小吃集體商標注冊成功。集體商標的成功注冊,統一了寧化客家小吃標志、品牌,增加寧化客家小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繼“沙縣小吃”后,三明市的第二件小吃類集體商標。

8、干部帶頭,推波助瀾??h委、縣政府出臺了《干部職工外出發展寧化客家小吃管理辦法》,鼓勵和支持鄉鎮及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

帶頭外出發展寧化客家小吃。根據各鄉鎮及機關各單位的申報,目前已有39名干部職工外出帶動小吃發展,并派出一名專職干部對廈漳泉龍寧化客家小吃開店相對集中的城市,進行寧化客家小吃開業的指導、服務與協調工作。截至11月底,已注冊登記制售寧化客家小吃的經營戶達394戶,其中名稱注冊為“寧化客家小吃”的經營戶有192戶,另有600余人外出開設寧化客家小吃店,覆蓋全國35個縣(市、區)。,帶動從業人數3000多人?,F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福州、廈門等城市已有寧化客家小吃店的身影。

委員們通過視察、座談一致認為,寧化客家小吃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各鄉鎮、有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下,短短一年多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和令人矚目的成效。寧化是客家祖地,中原漢族飲食文化和當地土族飲食習慣的融合,使這里逐漸形成獨特的飲食習俗和風味佳肴,小吃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寧化客家小吃多達300多種。如何讓這朵奇葩綻放并走向全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困難要去克服,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新機制。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積極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大力發展客家小吃產業,努力擴大城鄉居民就業創業路子。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員不足,發展不平衡。小吃辦人員不足,各級各部門對發展寧化客家小吃的認識不到位。寧化客家小吃工作剛剛起步,各項工作千頭萬緒,工作任務非常繁重。目前小吃辦雖有工作人員6人(其中一人派往廈門從事客家小吃的協調服務工作),主要是從各單位抽調,有的還負責了原單位工作任務,要多借調人員也有一定困難。各鄉鎮、部門對小吃工作的發展重視程度不一,發展不平衡。

2、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已經建立了寧化客家小吃網,但內容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而且知曉率、點擊率都還不高;寧化

有線電視臺播放寧化客家小吃的專題欄目內容不夠豐富、影像質量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3、客家小吃店行業標準和從業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除廈門、深圳部分新開業的小吃店投入較大、標準較高外,大多數新開業的小吃店都比較普通,新牌子,老樣子。一些業主的廚藝還不高,特色不明顯,對寧化客家小吃的操作要領掌握不到位,影響了寧化客家小吃店的形像。

4、設施不夠完善,客家小吃類招商難度大。一是客家美食城周邊配套設施不完善,尤其是公共交通不便捷,給經營者、消費者都帶來許多不便,影響了人氣聚集,也影響了商家進駐的積極性。二是小型餐飲(客家小吃類)招商難度大。盡管項目規劃了美食街區,但在實際招商中,操作難度大,經營對象過于分散,缺乏集體導入機制,采取企業自主,經營者自發,一對一招商效果差。即使招得到,招得滿,質量也可能打折扣,起不到行業示范引領作用。

三、建議

1、加大宣傳,趁勢發展。

一是挖掘客家小吃文化內涵,通過電視、互聯網絡、設立固定廣告牌、發放文字信息多渠道擴大宣傳面;二是通過縣有線電視臺持續播放林博會展銷盛況;三是將寧化“8.18”傳統節日設為“客家美食節”。組織開展寧化客家小吃專場展銷活動,讓寧化客家小吃首先在寧化搞得紅紅火火,由縣內向外不斷擴展,進一步讓寧化客家小吃產業發展深入人心,引導更多的寧化在外務工人員從事寧化客家小吃創業。

2、落實干部“一帶一”責任目標。進一步提高各級各部門對發展寧化客家小吃產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重要性的認識,調動鄉鎮干部職工的積極性,真正把落實“一帶一”目標責任、幫助和帶動村民從事寧化客家小吃開店作為一項自己的重要職責來落實,各

鄉鎮要把鄉干部落實“一帶一”責任列入目標考核內容。

3、進一步打響品牌,做好中華名小吃的申報工作。嚴格規范縣域內寧化客家小吃店的招牌、裝修布局、桌椅樣式、餐具、服飾、制作標準。要求各鄉鎮重點培育3至5家寧化客家小吃精品店,用典型引路,確保寧化客家小吃的品牌形象。同時要抓好“中華名小吃”的申報審批工作,進一步擴大寧化客家小吃的影響力。

4、進一步優化發展軟環境。有關部門要主動作為,主動落實縣政府有關優惠政策。

5、加強縣小吃辦和客家美食文化城的通力協作??h小吃辦對客家美食文化城小吃產業培育給予大力支持。一是協助企業招商部門舉辦客家小吃專場招商。建立集體導入機制,積極推薦優秀的、地道的客家小吃業主入住;二是對入駐客家美食文化城的小吃業主,給予政策傾斜,特殊扶持;三是加強業務指導,培育品牌。

6、完善城區公共交通線路,開通經中環南路的公共汽車,設臵世界客屬文化交流中心、客家美食文化城等站點,方便群眾出行。

第五篇:天津高新紡織工業園實習報告

一、實習單位簡要介紹

公司簡介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榮澤紡織分公司是專門生產色織布并以出口為主的國有控股企業。公司坐落于天津濱海新區(空港物流加工區)高新紡織工業園內。其中總投資5?9億元,廠房占地8?7萬平方米,擁有國際高精尖、世界一流的染、織、整色織布設備600臺(套),是達到染、織、整、服一條龍生產能力的大型高檔色織面料生產企業,是多家世界品牌服裝公司在華生產商。年生產能力將達3600萬米,公司擁有自營進出口權。從染紗、織造到后整理,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公司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產品設計、計算機CAD能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質量第一,信譽至上,以滿足用戶需要為己任”是我公司的經營宗旨。我司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還遠銷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日本、歐共體、韓國、香港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生產的產品曾獲國家級、部級及天津市優質產品稱號,并通過IS09002質量認證,出口產品合格率達98%以上。主要生產設備:比佳諾劍桿織機、國產噴氣織機、進口噴氣織機、747劍桿織機,意大利造漿紗機,西班牙造整經機,英國造起絨機,日本造預縮機,德國造燒毛機,日本造退漿機,日本造熱定型機等各種設備。主要產品: 品種 規格(支) 密度(根/寸) 1. 滌棉色織布 45x45 l10x70 2. 滌棉色織布(提花) 45X45 l10X70

3. 滌棉色織布 45X28 110X66 4. 滌棉牛津紡 45X45/32/2 110X50 5. 全棉府綢 50X50 130X90 6. 彈力燈芯絨 21X16+70D 58X134 7. 全棉色織布 40X40 120X80 8. 全棉色織布 40X40 130X70 9. 全棉牛津紡 40X40/32/2 100X50

10. 色織棉麻 llXll 51X47 11. 色織彈力布 C16X16+70D 96X48 12. 色織彈力布 C40X40+40D 128X80 1 3. 全棉泡泡紗 32X32/2X32 68X68 14. 全棉大格絨 21X6 66X68 15. 全棉絨布 21X21 64X54 16. 全棉青年布 21X21 64X54

17. 滌粘中長色織布 32/2X32/2 54X47 及各種紗支的色織格布、條布、提花布、股紗布等。生產能力:年產各種色織布3600多萬米。

二、實習內容

2011年3月2號我們在導師的帶領下坐車來到天津高新紡織工業園棉一。當我們一到廠子門口的時候看見一座座占地面積很大的廠房時,心情十分激動。然后帶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每個廠房。當我們進入廠房里的時候,感覺到在這里工作好幸苦啊,各種噪音讓你的耳朵十分難受。如果長期工作的我真不敢想象我的耳朵會出現什么問題。但是那些工人門缺干的十分起勁,我們在一位技術人員的帶領下了解了每個廠房之間的關系,每個廠房里的設備和作用,整個生產過程的各道工序。當我們看見那些棉花慢慢的變成布匹,然后被制造成各種衣服,供我們穿在身上。你會思考過這些衣服是怎么來的嗎?今天我們是了解了。整個廠房內的工作人員都比較少,這是現在自動化的產物。自動化廠房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出現的問題,也可以減少因為人員問題而導致的錯誤以至于出現次品,提高質量和產量。等我們參觀了解完后,我們都整理下自己的物品準備投入工作了,我們就是進廠房工作去體驗那些工人的生活,去感受那些不一樣的生活。

三、實習感受

第一次進入廠房的感覺真的說不清楚,那些設備讓我們感覺是那么的新鮮。我們去認識,去了解,去熟悉和掌握一些簡單的操作方法,那些工序是那么的復雜。經過多天的實踐,只能說我們才剛了解其中的方法,無法做到那么的徹底了解,任何部件都特別的熟悉。工作是那么的繁瑣,我們有時候很累,而且噪音對我們這些學生來說是一大考驗,我們很艱難的堅持著不離開廠房,我們相信自己努力后會克服那些外界的困難,還有里面的溫度是那么的高。廠房中的工作真的太幸苦了。

四、意見紡織廠前后工序幾十道,工作崗位多大三百多個,要生產出高質量的紗、布、線,必須道道把關,層層檢驗。每一個人每一道工序都可能出次品,員工的質量意識至關重要。因此,公司員工必須要更新觀念,樹立強烈的質量意識,下大力氣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礎上提高產品質量:

1、樹立“質量是企業生命”的觀念。

一個企業是否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一個重要的前提必須要有質高價廉,適應市場需求的拳頭產品。沒有這個前提,企業必將是短命的。質量提升,效益上漲;質量下降,企業虧損,員工的收入也隨之下浮。足以說明,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每位員工要自覺地把質量是企業生命這個觀念牢記在心,立足于每一個崗位,落實到每一道工序。

2、樹立質量與成本并重的觀念。

前面提到:一個企業是否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一個重要的前提必須要有質高價廉,適應市場需求的拳頭產品。這里提到的質高價廉就是既要質量高,又要價格低,也就說明了質量與成本并重,互相制衡的關系。

3、樹立管理出質量的觀念。

首先要明確“沒有落后的工人,只有落后的管理”。工人階級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顧全大局,遵章守紀,吃苦耐勞,勇于奉獻。只要管理到位,什么奇跡都可能發生。其次要承認“管理不到位,質量上不去”的現實,這是我們必須正面的不爭事實,只有承認了這個事實,才有可能加強管理的主動性。第三就是要敢管,會管。所謂“管”就是要敢管,所謂“理”就是要按秩序做。講人情不是不要管,不是袒護毛病,不能遷就。腰桿硬點沒什么該獎的見該,該罰的罰,把嚴細管理變成員工的自覺行動,員工的規范意識。敢管的前提是我們的管理人員無私心,以身作則;會管的前提是要學習溝通技巧,工作方法。即:要了解員工的想法和需要,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要了解各項制度規定與考核辦法,落實經濟責任制。通過管理人員的精細管理,工作質量提高了,產品質量自然會提高。

天津工業大學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2011屆畢業生實習總結報告

學生姓名:劉長軍專業班級:自動化072實習單位:天津高新紡織工業園實習時間:2011年3月2日-6日輔導老師:張牧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法治中國社會調查報告下一篇:公安黨風廉政建設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