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公園設計理念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公園設計理念范文

公園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是結合公園本身的地域文化,它位于,是一座森林公園,是傳統的公園形式,這次設計的設計理念是在設計與造型上打破原本的單調,以幾何形式的紅色金屬長廊和水系規劃并加以同樣風格的設施來做點綴,做的設計。

設計說明

這一項目是森林公園為主的公園規劃,設計本著對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基本保持原來的生態風貌,通過樹木的種類、數量、配置方法引入自然、再現自然、在有限的空間里盡情感受自然。通過此次設計為其生態建設獻一份力量,也為當地人們的生活質量提供一個優質的保障。實現城市綠洲的生態目標、發揮植物生態功能,展現植被景觀效果。在此基礎上為人們提供與自然生態過程相和諧的游覽,休憩,實踐等活動的森林公園。

在方案中,我們對原本的中心水體做了新的規劃,以幾何的形式展現出來,在設施上以幾何與剪紙相結合的造型,并加上耀眼的紅色與金屬的質感,使其具有一定的現代感。

對原本的山體沒有做過多的改變,保持了原有的生態風貌,山上主要以綠色植被為主體,在山頂做了可以眺望公園風景的觀景臺,使游客對其有更直觀的參觀,看到不一樣的景觀。

公園內植被覆蓋率達80%,青山綠野,郁郁蔥蔥,是放松休閑的良好選擇。

第二篇: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理念

1、景觀功能結構與空間布局

公園作為劃分城市功能結構與空間布局的結構單元,隨著城市不斷地擴張開發、結構的調整,城市公園的功能作用越來越重要。在公園建設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觀、水系和植被等客觀條件,使公園景觀與城市各個空間相互融合滲透、優勢互補、和諧統一。所以,在設計中要充分考慮景觀的空間結構特點,盡量創造一種讓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園的景觀設計中,還要提倡景觀與周圍建筑的協調一致,通過垂直層次的植物群落和襯托出地勢的變化,使其成為整體景觀的一部分,同時還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顏色基調豐富景觀空間上的色彩,使得整個景觀充分體現了自然和諧的設計主題,創造公園新空間。在公園景觀設計中,還要注重景觀設計與城市的良好的互動關系,公園是個開放的多層次、多方面的熔爐,而不是一個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觀設計必須關注公園與周邊街區在空間方面的開放、功能設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園的使用價值、觀賞價值,與城市建設、歷史文化基調相呼應。在城市不斷發展可謂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園作為一個對外開放的空間,在景觀設計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臺、排水溝、集市等空間,使其成為公園景觀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綜上所述,城市公園作為城市開放空間,與傳統公共空間構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間風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間之間的綜合化、多樣化將吸引盡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隨時代變化而不斷更新。

2、體現地方特色及歷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因此,在進行公園景觀設計的時候注重城市地域特點和歷史文化背景的再現,將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風情、宗教信仰、歷史古跡等融入景觀設計之中,突出公園景觀的地域文化主題,使其彰顯獨特的個性與魅力。把握城市歷史文化發展的主流方向,重視對景觀的建設與城市旅游開發的結合,以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為基調,將城市"和諧可持續的發展"主題融入公園景觀設計中,從而將城市打造成具有獨特歷史文化和藝術氛圍的旅游景點。

3、體現人性化

在景觀設計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園景觀設計的一個趨勢,社會的進步推動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城市公園景觀環境對人們生活的重要作用,對公園景觀建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園景觀設計時,必須突出"人"的價值,全方位、多層次的從人性化角度入手,整體上考慮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包含的各種問題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觀設計和人們生活節奏和需求向協調,讓人們在欣賞景觀的時候感覺更加舒適,還能陶冶情操、緩解壓力。還需要考慮人們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點,設置明確的功能分區,構建多層次動靜結合的空間結構,從而更好地滿足居民需求,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服務。此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還要顧及人的感官理性評價。充分利用景觀設計出來能引起人們思維變遷情景,讓人們的意境在公園的景觀徜徉中得到升華,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4、突出"綠色"景觀

一個優秀的公園景觀設計應提倡綠色環保、低碳的設計理念,不單單能滿足當前人們和城市發展的需求,還要著眼于長遠利益考慮。最起碼不會對人類資源再生和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是為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負責,也是為城市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負責。

第三篇:公園設計說明

哈爾濱某公園景觀設計說明

一、項目認知

1.1區位關系

此基址位于哈爾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開發區占地面積較大,但是在這里目前還沒有綜合性公園。今年政府決定擬在開發區內建一開放型綜合性公園,公園占地面積11.12公頃。

南面、西面為公司云集的高樓大廈,北面和東北是新建的住宅小區。

其中西面街道為城市交通干道,其余三條街道人流量并不是很大。

1.2區域自然條件 1.2.1氣候條件

哈爾濱位于最北端,是中國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大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寒冷,而夏季則顯得短暫涼爽。春、秋季氣溫升降變化快,屬于過渡季節,時間較短。

哈爾濱的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集中降雪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氣溫約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氣溫約23度。[14] 4-6月份為春季,易發生春旱和大風,氣溫回升快而且變化無常,升溫或降溫一次可達10℃左右。氣溫月際變化強烈,一般在8~10℃左右。

7-8月份為夏季,氣候溫熱濕潤多雨,7月份平均氣溫19-23℃,最高氣溫達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氣溫月際差異很小,為各季之最。

9-10月份為秋季,降雨明顯減少,晝夜溫差變幅較大,9月份平均氣溫為10℃,10月份北部地區已到0℃,南部地區2-4℃。

11-次年3月份為冬季,漫長而寒冷干燥,有時也會出現暴雪天氣。1月平均氣溫零下15℃-零下30℃,最低氣溫曾達零下37.7℃(1985年1月26日)。

1.2.4地形地貌

哈爾濱市區及雙城區、呼蘭區地域平坦、低洼,東部縣(市)多山及丘陵地。東南臨張廣才嶺支脈丘陵,北部為小興安嶺山區,中部有松花江通過,山勢不高,河流縱橫,平原遼闊。哈爾濱市區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級階地上:第一級階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間,主要包括道里區和道外區,地面平坦;第二級階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級階地逐步過渡,無明顯界限,主要包括南崗區和香坊區的部分地區,面積較大,長期流水浸蝕,略有起伏,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哈爾濱市重要農業區;第三級階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區南部等地,再往東南則逐漸過渡到張廣才嶺余脈,為丘陵地區。 1.2.3水文條件

哈爾濱市境內的大小河流均屬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蘭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螞蜒河、東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圖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發源于吉林省長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東貫穿哈爾濱市地區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解放以來,全市最大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庫工程,1996年已經合龍蓄水,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151平方公里,庫面面積40.86平方公里。水庫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積15133.3公頃。哈爾濱水資源特點是自產水偏少,過境水較豐,時空分布不均,表征為東富西貧。全市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為1630立方米。 1.2.2土壤條件

受地形、氣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為活動的影響,全市土壤類型較多,共有9個土類、21個亞類、25個土種。黑土,是郊區及12縣(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土壤類型。黑土在全市分為2個亞類(黑土和草甸黑土)、3個土屬(粘質黑土、砂質黑土、草甸黑土),共7個土種。黑土土壤養分含量比較豐富,適于各種農作物生長。黑鈣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崗平地上,在全市分為3個亞類:黑鈣土、淋溶黑鈣土、草甸黑鈣土,共8個土種。黑鈣土養分含量僅次于黑土,適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數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帶和松花江臺地漫灘地帶。草甸土在全市分為6個亞類:草甸土、堿化草甸土、泛濫地草甸土、鹽化草甸土、潛育草甸土、硫酸鹽草甸土,共10個土種。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較差,宜發展草場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澤土,主要分布于江河兩岸河灘和低洼地塊,適于發展漁業、牧業。

1.3歷史文化

1.3.1歷史沿革

哈爾濱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墻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大約5000年前,哈爾濱地區進入新石器時代。大約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爾濱進入青銅時代,屬于黑龍江地區最早的古代文明國家——白金寶文化的分布區域。

哈爾濱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爾濱阿城區)建都。19世紀末,哈爾濱已出現村屯數十個,居民約3萬人,交通、貿易、人口等經濟因素開始膨脹,為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工商業及人口開始在哈爾濱一帶聚集。中東鐵路建成時,哈爾濱已經形成近代城市的雛形。20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先后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與此同時,中國民族資本也有了較大發展,建立起哈爾濱在當時的北滿經濟中心和國際都市地位。

哈爾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較早、工人和學生運動比較活躍的城市。1923年,哈爾濱成立東北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地區第一次黨代會,并成立滿洲臨時省委。哈爾濱成為黨領導東北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后來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1932年,哈爾濱淪為日偽統治。哈爾濱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先后涌現出趙尚志、楊靖宇、李兆麟、趙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爾濱從日偽統治下解放,人口70余萬。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正式建立人民政權,成為全國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國成立后,哈爾濱發展國民經濟,在“一五”時期,哈爾濱是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有13項設在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工業基地,并迅速由一個消費城市轉變為新興工業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爾濱經歷了“大躍進”和經濟調整的曲折發展過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挫折,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受到嚴重破壞。

1996年,國務院批準松花江地區與哈爾濱市合并組成新的哈爾濱市。哈爾濱市轄七區十二縣(市),行政區劃面積5.3萬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準了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后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國務院批準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撤銷阿城市,設立阿城區;將阿城市永源鎮、巨源鎮劃歸道外區管轄。調整后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雙城、尚志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國務院批準哈爾濱市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雙城區。[8] 調整后的哈爾濱市轄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呼蘭、阿城、雙城9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7個縣,五常、尚志2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

二、場地現狀分析

2.1現狀山體改造

由于場地內自然山體的存在,在公園設計中對部分等高線進行了改造,挖湖堆山--在場地內設計一水域,在水體內設計了島,在布置場地時將原油等高線進行了小的改動,保證場地內部的平整,同時進行了大量的豎向設計,增強立面景觀的豐富性。

2.2場地適宜性分析

1、該場地周邊建筑是居民區和辦公樓,為了滿足周圍居民及工作人員休息娛樂的需要,將該公園設計成一綜合性質的公園。

2、場地地勢有平坦,也有山體。所以將中心景區及廣場、老人休閑活動區設置在平坦地區。設計標高比義峰路低,植被尤其是大樹比較豐富,宜挖湖形成水面加大景觀的縱深,避免單一,另將挖出的土方堆在垂直的山腳形成緩坡。

3、場地北側為居民區宜設計綠色屏障,減少公園對商業及居住區的影響。

4、場地西側為商場,所以在此設置公園主入口。東側設置次入口,入口處為老年活動區。

5、湖體南側栽植大量密林,打造生態綠林。

三、設計定位

3.1有利條件

自然條件——植物資源豐富,環境優雅,是休閑漫步佳地。 人文景觀——體現金源文化。

交通方面——四面臨街,交通便利。

城市依托——體現哈爾濱文化特色,別具一格。 3.2不利因素

雖然具有眾多有利條件,但是由于自身山體比較大,為設置場地及湖體增加了困難。 3.3功能定位

將不利因素化為有利條件,體現生態主題,打造大型生態主題綜合性公園,因此公園不僅可以為附近居民服務,還可吸引周邊城市的游客,為他們提供青山綠水、田園人家的自然生態型休閑公園,兼顧城市公園性質,突出生態公園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特色,具有生態游覽、度假休閑、娛樂健身、和素質教育等功能綜合體。

四、主題概念

4.1 設計理念

尊重自然、生態為先,合理利用自然景觀 遵循場地肌理,遙記滄海桑田

尊重場地精神,塑造精神溯源地和文脈延續場所 4.2 設計原則 可持續性發展原則 保護性開發原則 特色性原則 經濟實用原則 4.3 主題概念 生態 自然 休閑

五、整體布局

5.1 景觀分布

“一核”以某為生態綠核,大量綠色植被與主體功能區共存的景觀核并由此向四周發散,在原有山體的基礎上進行挖湖堆山,建立起來的“生態水軸”,將城市的自然綠地景觀界面和山體自然景觀界面有機的貫穿起來,再由數個景觀節點點綴其中,形成清晰的空間格局、動態的室外空間,層次豐富多樣。 5.2功能分區

根據場地條件及項目所需功能的要求,方案分為四個功能區——濱湖景觀區、主題廣場景觀區、辦公休閑區。

六、景區景點設計

根據場地的功能布局及各自所處位置的獨特稟賦,方案大致形成六個不同特色的景區——“稻香盈岸”景區、“花田疊翠”景區、“綠谷擁翠”景區、“花潭草坪”景區、“義峰聳翠”景區和“義門莊園”景區。

七、道路交通設計

場地的交通系統實行了人車分離,嚴格控制機動車上山,給予游客充分的安全感和自然的寧靜,故可分為車行交通系統與人行交通系統兩大部分: 車行交通系統主要分布在場地周邊,由于山體景區嚴格控制機動車上山,故場地內的車行路較少,只集中在花谷、新賓館、休閑度假村及青少年活動中心四處,因此主要車行入口及停車場也位于這四個節點位置。

人行交通系統可分為主要人行步道和次要人行步道。主要人行步道主要環繞某景區,并聯系車行路和各重要節點的樞紐,供人們散步休閑、晨練健身之用。其中從主入口到中心這段路設計12米,其他主路寬8米,平時管理不允許機動車進入,緊急情況下滿足消防車與急救車的通行。人行小步道1.5—3米,主要加強主要步行道之間的聯系,以青石板和石汀為主。

八、水景設計

水是整個場地重要的景觀特征,水岸的處理也成為設計中重點考慮的部分。根據水體位置和性質的不同,水岸設計分成溪水岸,親水岸,涉水岸。溪水岸是在水似小溪時,輕輕的流過,柔柔的,讓人能感到它的清澈、它的溫順。親水岸是在匯集的大的水面處,大片的木棧道——親水平臺伸向水面,讓人感受水的自然靈性。涉水岸是緩坡草坪入水,淺淺的水岸,人們可在其中自由自在的嬉戲。

九、植物綠化設計

9.1綠化設計原則

1、保留場地內的原有植被,以利于保持景觀的連續性,同時可以降低費用,節約成本。

2、適地適樹,在原有植被基礎上添加的樹種均以鄉土樹為主,并從本地自然植被中選擇優良樹種,便于粗放管理;草坪選用當地生長良好的草種,減少維護。

3、在植物空間設計上,利用植物維和空間,在平面上有聚有散;在豎向上,進行分層設計,形成喬木——小喬木——灌木——地被的空間模式。

4、植物品種的選擇與相應的功能區相協調,滿足不同功能、景觀的需要。

5、強調植物季相性變化,注意各類植物的花期在時間上的連續性,注意秋色樹在造景上的搭配,如忍冬、白樺等。

十、景觀小品設計

11.1 休息設施

該項目中的休息設施主要包括景觀構筑物和休息座椅。 景觀構筑物設計——景觀構筑物設計取向造型樸實,結構突出明顯,空間組織豐富合理,材料選擇以木材、石材、鋼材為主,內配設施(如座椅、照明器)齊全,形成自然質樸大氣的效果。

休息座椅設計以木質材料為主,造型簡潔現代,考慮符合人體特征的親切尺度。休息設施的設計在符合人體工學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進行個性化處理,以提高藝術趣味,直線造型、硬朗邊角,呼應主題。座椅的設置還必須以不阻礙行人活動為原則。在林下空間設置集中的休息設施,在道路兩側每隔一定距離設置座椅,設置間距為25-50米,為行人提供必要的休息設施;方形造型與整體設計元素呼應;椅面以防腐木為材料,冬暖夏涼,更為人性化;椅墩采用天然石材為材料,結實耐用;椅墩內設置照明設施,保障夜間安全。

11.2 標識設施

以鋼材為主要材料,綠色、桔黃色、灰色相結合;外形采用直線、方形硬朗的設計元素;設計為一系列標識,統一風格,其中包括停車場標識、方向標識、位置標識、指示標識等,設置在路口等較為醒目的地方,起到很好的引導、指示作用。

11.3 夜景燈光

燈光是公園景區的夜妝!燈光讓公園景區的夜景更迷人!獨特而有效的燈光設計能讓公園景區充滿魅力,使人流連忘返。燈光的設計原則以人性化設計原則為先導,以合理有效的照度、色溫、光色、光照角度體現人文關懷。結合藝術性的視覺需求和審美需求,藝術地創造人性化的光環境。

公園景區光環境區域照度設三個層次,按照度的強弱依次為 (1)廣場群眾性的交流和紀念性的標志構筑物需求的強照度區(依功能需求而定)。(2)主要入口處交往區的次強照度區(依功能需求而定)。(3)沿河的休閑交往區及主要景觀節點藝術性照明(依視覺審美需求而定)。

道路照明照度分四個層次:車行道雙側設置高桿燈泛光照明,一級人行道雙側設置多種裝飾性照明, 二級人行道單側設置地腳燈。主要出入口和景觀節點根據設計的需要設計裝飾性景觀燈光效果,突出景觀夜景的裝飾性,沿河岸廣場和花田臺地肌理采用裝飾性照明,部分湖岸邊和水生植物生態區設計了裝飾水下燈,突出湖岸邊界和水景觀柔美和變幻的效果,紀念碑、主題雕塑、景觀墻、標志性構筑物等根據需要照明。

11.4 公共設施 公共服務設施的設計應該充分地體現人性化的設計,體現人性關懷!公共服務設施的布置應該從公園中各年齡層次的游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發,結合公園科學、有效、方便的管理方法需求來決定。

景區公共服務設施系統的建立是以服務核心點網絡為特征的,將小賣部、餐飲服務、廁所等服務設施組成服務核心點,集中便于管理,盡量少占綠地和破壞生態系統。其中小賣部與餐飲的服務半徑為400到1500米之間,電話報警系統的服務半徑為500到1200米之間,廁所得服務半徑在500m以內,人行道路燈服務半徑為50到80米之間,分布于公園里人流主要集散地,形成網絡,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形成完善的現代公園功能體系。

同時,在道路交叉處、主入口處設立垃圾投放點,間距為200米以內,按顏色分類: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為城市清潔衛生提供保障。室外坐椅和其它服務設施根據游覽路線布置在人流集散地和道路邊及其它有需要的地方。

第四篇:公園設計說明

綜合設計論文—— 《綜合性公園設計說明書》

東北農業大學 風景1102班 A02110037

姚苗苗

綜合性公園設計說明書

一、綜合公園的定義

綜合公園是城市公園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僅為城市提供大面積綠地,而且具有豐富的戶外游憩活動內容,適合于各年齡和職業的城市居民進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賞活動。它是群眾性文化教育、娛樂、休息的場所,并對城市面貌、環境保護、社會生活起著重要作用。

二、綜合公園功能

綜合公園除具有綠地的一般作用外,對豐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的功能方面更加突出。

1、政治文化方面

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介紹時事新聞,舉辦游園活動,為集體活動,尤其少年、青年以及老年人組織活動提供合適的場所。

2、娛樂游憩方面

全面照顧到各年齡段、職業、愛好、習慣等的不同要求,設置游覽、娛樂、休息設施,攝影人們的游樂、休憩需要。

3、科普教育方面

宣傳科學教育成果,普及生態知識及生物知識,通過公園中個組成要素潛移默化的影響游人,寓教于游,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

三、綜合公園設計原則

1、生態性的設計原則:

該綜合公園公園在景觀要素與設計構思中,其生態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對于城市內環境的改善起著重要的作用,保持著土壤的穩定性,減弱了汽車尾氣對區域內大氣的影響,是城區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因此,本次設計的重點是圍繞以植物造景為主的生態型城市景觀的營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態習性及形態、色彩、特性等營造各具特色的景觀區域,植物配置運用喬、灌、草三者相結合的多層次植物群落的構筑,在有限的綠地范圍內,達到最大的綠量,使之產生最大的生態效益,在城市中間形成一條充滿綠色、生機盎然的“綠色公園”,成為城市景觀的補充和完善。

2、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人有大半的時間是在居所和學習工作中度過的,所以公園應致力于創造出有自身風格,符合當地文化習俗的環境,而不單單是鋼筋水泥的簡單組合。融入很多的人文色彩,讓恬靜、質樸、自然的生活模式不再只存在于我們的夢想之中。設計一個小型的公園,其設計理念我注重于以“人”為本.

3、休閑的設計原則:

休閑性是現代城市綠地設計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又是體現現代景觀設計的“人本主義”原則的重要標志之一。任何設計都是為了人類能夠更好的生存、生活,給人的生活帶來歡樂、悠閑、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設計中精心設置了園路,休息觀景亭、臺等,達到道路線型流暢、曲徑通幽、移步換景的效果。一切園林要素的布置都要滿足人們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閑。

四、綜合公園設計構思

在設計中注重了景觀的節律感,以符合人在運動中的視覺規律,園林小品采用現代的材質、現代的景觀手法,營造一個簡潔、美觀、富有現代氣息的休閑場所,真正體現出綜合公園生態美的特色。

為使景觀符合生態公園的景觀效果,綠地以植物造景為主要手法,保持綠地景觀的生態性特色。適當點綴部分園林建筑小品,供游人觀景、休閑之用。

五、綜合公園設計概述

1、概況

此基址位于哈爾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占地面積11.12公頃。

南面、西面為公司云集的高樓大廈,北面和東北是新建的住宅小區,其中西面街道為城市交通干道,其余三條街道人流量不是很大。

2、設計目標

整體目標為創造景觀型、生態型、文化型相統一的現代城市綜合性公園。 設計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內涵豐富、景觀優美、獨具特色的城市居民游憩綠地系統,實現“服務市民。重塑綠城”的目標。

3、設計布局

兩條主軸線將公園分為四個區域,左右分別為廣場區和綠地區,上下分別為特定人群服務區和公共服務區。

4、功能分區

(1)左上方藍色區域 —— 周圍居民游憩區

該區局緊鄰居民區,人流浪不是很大,以滿足周圍居民休閑游器為主。上部為健身活動區,設有籃球場、乒乓球場,網球場,還有各種健身器材,使大家都能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中部是廣場舞池,可以中、老年人集體跳舞休閑娛樂,也可以作為組織宣傳活動的開放性場地。左下方為兒童游樂區,設有滑梯、秋千、沙坑等活動場地,滿足各個年齡段兒童的需求,景觀小品設立的獨具特色,寓教于游。兒童活動區旁邊為休息觀賞區,家長可以在此區域等待玩耍的兒童,此區域設立了很多形式的座椅,周圍設立丁香花,夏日香氣四溢,半開敞較為私密,是休息小坐的主要場所。該區域可滿足周圍各個年齡段居民的游憩和娛樂。

(2)右上方黃色區域 —— 辦公人群游憩區

此區域一半半開敞,一半開敞左側設立了大面積的半開敞場地,可以供人休息,一邊面對辦公樓,一半用灌木叢與園路分割,使周圍辦公人群在在辦公室的壓抑后,能看到些許綠意,半開場的環境也可以使人心情放松,豁然開朗。此外,該區域還設有咖啡廳,讓人民在享受綠色的同時享受生活。右半部分為開敞式,建造模式是借鑒瑪莎施瓦茨的雅克博.亞維茨廣場。設立大量S形座椅,一面開敞一面私密,滿足不同辦公人群的需求。

(3)中間藍色區域 —— 公共休閑游憩區

此區域以綠地為主中間設計小的廣場。以地形為主,通過地形營造山林特色。該區域以還原城市生態為主,打造城市園林為主。

(4)下方粉色區域 —— 主入口及流動人群休憩區 由于緊鄰商場,馬路人流量大,所以此區域以廣場為主??梢詽M足大量人群的集散。商場正對主入口。為開敞性廣場,可以在此處舉辦公眾活動。周圍設立眾多的樹池座椅,滿足流動人群的休息需要。此區域上部分以灌木叢分割公園綠地區和廣場區。此外,此區域還設立了咖啡廳,茶室,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5、豎向設計

地形的設立主要在中間的公共游憩區,此區域以綠地為主,用地形的變化體現景觀層次的變化。

六、景觀分區的說明

充分體現現有地形,以重點與一般布置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考慮別各年齡段游人的活動需求,堅持以人為本,對綠地進行功能分區。主要為芳香花草區,景觀樹叢區,露臺活動區三大板塊。

各功能分區即可以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景觀,又通過連貫的游覽路線而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集休閑、游覽、趣味于一體。

各功能分區說明:

1、芳香花草區 芳香花草區可根據季節,栽植各類芳香植物,如丁香、暴馬丁香等。即可觀賞又可實用,使游人在游覽途中充分感受芳香的樂趣,是夜花園的主要模式。

2、景觀樹叢區

景觀樹叢區的設置,遵循的是“風吹氣散,樹擋氣聚”的原理。樹林就像是一道綠色的墻,夏天遮蔭,冬天擋風。其間榆葉梅、樹錦雞兒、茶條槭等植物,讓人感受到植物的季相變化和自然和諧之美。樹下地被植物的運用,不僅創造了生態的多樣性,也是為了打破方形廣場空間的呆板,使整個公園設計顯得靈活而富有變化。

3、露臺活動區

露臺活動區是以小亭子、露臺為主體的多功能區域。露臺采用木質紋樣,再加一現代桌凳,方便與夏日高溫時的消夏活動。在園中利用不同造園材料的質感和線條的對比,產生豐富的變化,增添情趣。

七、植物設計說明

植物配置力求做到喬、灌、草結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綠,體現植物的季相變化。讓園主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無窮魅力。

植物種植采用叢植,列植為主要形式,使整個公園顯得簡潔、自然.為豐富景觀,也采用了多種種植形式,有對植,孤植等,選用的樹種多為常用的鄉土如樹種,如丁香、紫椴、榆樹„„并配以糖槭、百花花楸等葉色葉形豐富的植物,強調園中色彩的變化。

公園中大塊草坪的設置,均一的顏色、細膩的質感、以及可以踩踏和讓人親近,給人一種愜意的享受。這也是別的地被植物所無法比擬的。草坪還把樹、灌木、花草有機聯系在一個和諧的背景中,統一視覺。

垂直綠化。利用一切空間,采用多種形式擴大綠化擁有量,圍墻都布置了五葉地錦,做到墻體的垂直綠化,即豐富了景觀層次。

春景:連翹樹籬,榆葉梅、毛櫻桃灌木叢等 夏景:丁香,暴馬丁香,樹錦雞兒等

秋景:糖槭,蒙古櫟,茶條槭樹籬,四大觀果樹種等 冬景:紅瑞木樹籬

第五篇:濕地公園設計說明

一、項目概述

某某縣位于江西中部偏東,撫州地區南部。地處東經116.01--116.28,北緯27.03--27.43。東接南城,南豐縣,南接樂安,崇仁縣。西毗寧都縣,北靠臨川市。地理位臵的氣候風貌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非常適宜景觀水景的設臵和各類大中型灌木,喬木,地被的種植。

“某某濕地公園”位于某某縣城新區某某頭兩側,南靠濱江大道,北臨某某河,規劃總面積: 33萬余平米;其中,陸地河灘面積約206畝,約14萬余平米;規劃區域內某某河水域面積約:19萬余平米。

二、項目設計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綠化條例》

2、國家《公園設計規范》

3、《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試行)》

4、政府對該項目的批文批示,

5、建設方提供的水文地質和地形圖等基礎資料;

6、建設主管單位的指導意見

7、對現場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資料

三、規劃設計基本原則

1、人性化設計原則

濕地公園是位于某某新城區內,其建設目地之一是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因此不僅需要注意物質性的硬環境,還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軟環境。不但應具有景觀環境,而且要具有濃郁的人文氣息和溫馨的感情色彩,使之成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場所。充分利用環境的心里學,行為學和人體學等原理,從人的角度上尋求行為上的舒適,視覺上的美感和心靈上的愉悅。

2、和諧共存和持續發展的原則

把自然、人、社會緊密結合,相互滲透,讓生態服務功能和歷史文化信息繼續隨著某某河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個充滿生機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環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則

根據現有的地形,地貌特點,因勢利導地引導某某縣濕地公園的建設,合理組織游憩空間,并根據當地的氣候和資源條件合理進行綠化環境建設。

4、自然生態的原則

濱江綠化帶在景觀要素與設計構思中,其生態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對于城區內環境的改善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設計

的重點是圍繞,以植物造景為主的生態習性及形態、色彩、質地等營造各具特色的景觀區域。植物配植運用喬、灌、草相結的多層次植物群落的構筑,在有限的綠地范圍內達到最大的綠量,使之產生最大的生態效益。在城市道路---“灰色景觀帶”和城市河流---“藍色景觀帶”的中間形成一條充滿綠色,生機盎然的“綠色景觀帶”作為城市景觀的補充和完善。

5、親水的設計原則

濕地公園沿某某河展開,現狀決定了親水性設計的原則。水,對人類有著開然的親和力,園林的親水性設計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因此,沿河邊布臵鋪裝硬地,布臵園路,點綴景觀建筑小品,所有鋪裝小廣場,園路,景觀小品均依水展開,給人以感官上的愉悅,心里上的愜意,同時,又可在立面上豐富河道景觀。

6、休閑的設計原則

休閑性是現代城市綠地設計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又是體現現代景觀設計的“人本主義”原則的重要標志之一。任何設計都是為了人類更好的生存,生活,給人的生活帶來娛樂悠閑,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設計中精心設臵了園路,達到線型流暢,步移景異的效果。一切園林要素的布臵都要滿足人們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閑,最終體現景觀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

四、規劃設計指導思想

1、以現代園林藝術構成理論為指導

遵循某某新城區總體規劃,以現代園林藝術構成理論指導園林規劃設計。通過園林建筑及小品、石景、綠化造景等造園要素,突出濕地主題,使其與自然景觀相融合,創造優美的人文環境,提高某某新城區的城市品味。

2、運用園林環境藝術設計手法

注重運用園林環境藝術設計手法,使整體環境具有較好的景觀觀賞性,同時使某某濕地公園景觀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以及景觀特色。

3、選擇性的保留部分現有樹木

該地塊經過褪耕還林建設,現有植被覆蓋率較好,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景。在新的環境景觀建設時,尤其是園林建筑和小品建設,應有選擇的保護好現存喬灌木,并根據景觀建設的需要,采用喬灌草多層次配臵造景的手法,增加一些觀賞價值較高的樹種,以提高植物群落的景觀品味。

4、園林建筑和小品體現時代特征并融入自然環境

園林建筑和小品既要具有現代所必須的設施和便利,體現時代特征,又要在外形上力求與濕地生態風格相符。

5、貫徹“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共存”的思想

貫徹“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景觀生態學理論為指導,吸收國外環境景觀設計的先進理念,繼承中國傳統造園思想,充分發揮綠地對環境的改善作用,形成濕地公園完整的環境體系,使建筑及小品能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成為大自然的一分子。

五、濕地公園功能分區和總體構思

某某河原為農業生產灌溉用的農灌河,周邊均為農田,菜地。隨著某某縣城建設的發展,該項目周邊規劃為城市功能用地,濱江大道南側為某某一中,河道的性質亦將轉變成縣城景觀河道。因此設計的目標是將規劃范圍內的濱水綠帶建造成某某縣城帶狀開放性濱江濕地生態公園,成為市民休閑,游憩,交往的良好場所。同時,通過濱河綠地的建設,能夠很好地調節周邊自然環境的氛圍和城市色彩。

濕地公園的初步分為五大功能區:

1、 濕地生態景觀區

2、 水上運動休閑區

3、 疏林草地區

4、 百鳥園自然生態區

5、 農耕民俗文化區。

六、空間意境構想

1、意境構想

沿湖濱景觀道徐行,喧鬧聲漸漸遠去,主游路兩邊綠樹林立;某某河長河似練,春水東流。水溶于景,景包含水,粼光閃耀,輕舞妞揚,明月之夜,把酒臨 風或泛舟其上,“舟遙遙以清風飄飄以征衣”,桃源勝景乍現眼前,心情隨之雀躍奔騰,波瀾不驚的紊流蕩起細致漣漪,遠處花木蔥郁,青翠欲滴,亭臺廊架隱于山林中;時而空間感受狹長,時而豁然開朗,空氣中慢慢彌漫晨露,令人浮想。

2、景觀設計意境:

濕地覓趣、棧橋臥波、荷塘詩意、蛙鳴魚躍 綠波引勝、魚舟唱晚、四季花溪、杉杉相印、 碧野芳蹤、竹翠桃碧、陽光溪地、秋色生輝 林深鳥鳴、桑青水碧、層林盡染、蘆蕩掩映

七、景觀元素和景觀主題設計構思

1、景觀主題一 水景

水,在我國的古典園林中水是極為重要的構圖元素。設計中經常利用設臵湖泊,池澤,流泉,匕瀑等水景來豐富景觀,調節生態,甚或作為組織空間的脈絡。

人見流水而思源,登高山而望遠,進廟堂而思佛追古。水為萬物之靈,生命之源。水令人致遠,石令人思古。臨近水邊,使人心曠神怡,遠離塵囂,靜謐和平。

水,更賦予公園以最自然的靈性美感,穿越曲折蒼勁的老松木板橋,蜿蜒的卵石水溪,各種嶙峋的露頭石或散點或成組的擺放,半掩半露;各種奇花異木彌漫開的是帶有森林的氣味;耳聞某某河嘩嘩的水聲,溶于景內,鳥語花香,“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通過有意的設計,將人與自然交流的精神境界合并,從而達到“天、地、人”合一。本案萃取了中外園林設計精華,充分利用某某河下游滾水壩建成后,水道變寬、水流變緩,因地制宜,引某某河水進入園區,形成小溪在林間穿行的景觀效果,并在各景觀節點則設臵旱地噴泉、親水平臺等,構成景觀設計的高潮,成為人們駐足停留、休息交流的場所。如此點、線、面結合,使水景設計主次分明,層次豐富,空間富于變化。

2、景觀主題二 駁岸線;

某某河岸線多為不規則駁岸,蜿蜒回旋,結合湖畔郁郁蔥蔥的林帶,成縈繞迂回之勢,水清木華,空間峰回路轉,虛實退進,千姿百態。沿湖而行,水流勃勃,落英紛紛,美不勝收。將白然引在身邊,成就長遠以來人反樸歸真,回歸自然的夢想。

3、景觀主題三 園路;

本園的道路基本以 “曲路”和“直路” 構筑。曲路延承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做法,縈繞迂回,曲徑通幽令人不禁浮想聯翩,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直路是采用帶有西方景觀設計的時尚。在平面脈絡的規劃上,以直線與曲線交替變化,穿插交切,融合貫通,讓整個路脈系統“順”起來,同時多變的園路鋪裝形式和現代與傳統材料的交叉運用使園路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真正實現“移步換景,景隨步移”。

在立面垂直空間的處理上強調了空間之間互相交錯與流動,增加了公園的通透性;公園的臺階坡道、綠地高低錯位,疊泉流瀑,亭廊的點綴,地形有機的波動,串連各組景觀,構造出一個大氣、舒展、蜿蜒的空間。

4、景觀主題四 園橋

景觀設計中有橋可造,可謂錦上添花。我們的先輩有著非常優秀的造橋技術和藝術。去江南看看,那里有數不盡的橋,連成一氣,橋橋有景,橋橋有情。

而在此項目中我們運用中國古典造園手法一曲橋連接休閑島與湖岸。輕巧的橋身,簡約的護欄扶手,舒適的防腐木板材…,在這里應該稱得上是“隱隱妞橋隔夜煙,石攀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水流,洞在清溪河處邊… ”

5、景觀主題五 植物;

綠色總與環境連在一起,江南的早春最是風景,綠色之營造應考慮其四維特點,即時空之變化。

在植物配臵上應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資源,展現豐富多彩的四季景觀。應考慮當地的氣候狀況,避免一季開花、一季蕭瑟,偏枯偏榮的現象,盡量使春色早臨,秋色晚去,使得綠色(花草樹木)有春之絢爛、秋之金黃。

在配臵手法上,春、夏之花,秋之葉、果,冬之枝、干都是很好的素材,或以春花為主,或以秋實為主,或可側重一面,突出一季:可建成為桃花源、葡萄溝、批把林、杏花村、幽蘭苑、荷花塘、修竹園、梅花弄、楊柳城等,更具詩情畫意。 植物配臵上體現本地鮮明的季相特點,順應天時,景色隨四季而變;使空間更具觀賞。

6、景觀主題六 農耕民俗文化;

某某不僅風光秀美,而且人杰地靈,文化根基雄厚,本設計充分利用某某的歷史文化(農耕文化)氛圍,將之與現代生活理念相結合,引古博今,讓歷史長河徜徉在古樸的大地上塑造新的家園。

農耕民俗文化區主要表現某某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從農耕、桑蠶、漁事、服飾等等方面,通過巧妙的造園手法,將其表現在方寸之間。園區內放臵某某的特色農耕物品,如:水車、手搖船等等

八、景觀環境和小品設計

建筑和景觀小品是構架臻善臻美生態水景公園的主要硬件,兩者互動,空間上相互滲透,相互協調相互映照,共塑公園環境的完美與和諧。本案運用推窗即見景、低首即望水的設計理念。景觀設計結合景觀小品、雕塑和綠化、各種形態路面和水面的交匯,淺灘溪流配合設臵,層層遞進。從而達到景中有物物中有景、環抱圍合的優質生態。

公共活動場地綠化、湖岸綠化、道路綠化等均有細致入微的設計,高低錯落,層次分明,虛實結合,從而真正達到景觀設計的勻質感和理想化。

九、地相景觀設計 從早春到深秋,景觀的顏色由淺到深,但總的色相為綠色,在這個顏色的底色上,植物配臵的色彩與季相對草坪空間景觀與藝術效果的影響是相當顯著的。景觀中的色彩需要組織,要掌握好補色對比、冷色對比、中和色、近似色補色對比的應用造成的不同景觀和意境,如在受光的草坪上種植大紅的花木和花卉,能取得明快的對比效果。

樹木的色彩體現在葉、花、果、干四個部位,設計時應最先考慮葉色的安排。除少數色葉樹外,大多數樹木的葉色都呈綠色,但隨樹種、四季時間的不同而有深、淺、濃、淡之分。據了解,很多落葉樹的葉子在陽光透射下會形成光影閃爍的效果,葉背呈

現出嫩黃色顯得輕快活潑。落葉樹的冬態也可持續較長時間。常綠樹葉子濃密厚重,冬天其色彩過于醒目也會造成重點分散而影響整體布局。

草坪上配臵的植物宜選擇花、果艷麗,花期(果期)較長的樹種,如紫薇、石榴、月季、薔薇、桃、杏、繡線菊類、櫻花、海棠類、珍珠梅、迎春、連翹、棣棠、錦帶花等。

草花或其他地被植物及石塊等組成一些色彩艷麗、靈活多樣的花叢、花境、模紋及小景,在草坪的邊緣或中心,可以疏密相間、曲折有致地配臵。在這類植物配臵中,草花的栽植要根據草坪的空間形式、地形特點靈活掌握。另外要隨季節及時更換品種,保證花開不斷,常見的有國慶菊、一串紅、萬壽菊、太陽花、寶石藍、雞冠花、羽衣甘藍、金盞菊等;模紋和圖案植物色彩搭配一定要與草坪的綠色形成較鮮明的對比或較大的色度差,品種一般常用紅葉小槳、金葉女貞、小葉黃楊等,而且要及時修剪,保證模紋、圖案的清晰、整齊。

十、 水景的生態駁岸的設計

河道斷面的處理和駁岸的處理有密切的關系。河道斷面處理的關鍵是要設計一個能夠常年保證有水的河道及能夠應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可以采取一種多層臺階式的斷面結構,使其低水位河道可以保證一個連續的藍帶,同時至少滿足3一5年的

防洪要求;當較大洪水發生時,允許淹沒灘地。

1、自然原型駁岸

對十坡度緩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慮保持自然狀態,配合植物種植,達到穩定河岸的目的。如種植柳樹、水楊、自楊、構樹以及蘆葦、葛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們生長舒展的發達根系來穩固堤岸,加之其枝葉柔韌,順應水流,增加抗洪、護堤的能力。

2、自然型駁岸

對于較陡的坡岸或沖蝕較嚴重的地段,不僅種植植被,還采用天然石材、木材護底,以增強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腳采用石籠、木樁或漿砌石塊(沒有魚巢)等護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種植植被。實行喬灌草相結合,固堤護岸)。

3、臺階式人工自然駁岸

對于防洪要求較高、而且腹地較小的河段,在必須建造重力式擋土墻時,也要采取臺階式的分層處理。在自然型護堤的基礎上、再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確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將鋼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狀框架,投入大的石塊、或插入不同直徑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魚巢、再在箱狀框架內埋入大柳枝、水楊枝等;鄰水則種植蘆葦、葛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縫中生長出繁茂、蔥綠的草木。

十一、種植設計

在設計中,種植景觀上考慮一定的層次,采用復合層次的綠化,增加綠化覆蓋面積和葉面積系數。采用常綠、落葉、色葉、香花喬木搭配,景觀層次分明,色彩豐富;根據公園物色,用植物造景和造型,構圖新穎別致,綠化與美化相結合。色彩上強調整體感,大色塊對比。以植物造景為手段,以清新、高雅、優美為目的,強調視覺上的效果,不僅有圖案美,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內涵。

樹種的選擇方面首先以鄉土樹種為主,選用對當地的土壤及氣候適應性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其次,要選擇凈化能力,抗風能力強,以及對土壤、氣候、病蟲害等不利因素適應性強的樹種。最后,在臨水區要選持而濕樹種,并采用垂枝打破水與地面的空間距離感,并在水邊多種臨水植物,豐富湖岸的景觀層次。 本案主要樹種:

常綠闊葉喬木:香樟、深山含笑、廣玉蘭、白蘭、柚子、桂花。 落葉闊葉喬木:楓香、櫻花、烏柏、喜樹、無患子、銀杏、合歡、樸樹、合歡

常綠針葉喬木:南洋杉、羅漢松、灑金側柏、濕地松

花灌木:龍爪槐、紫荊、丁香、垂絲海棠、碧桃、云南黃馨、春鵑、紫薇、大花梔子、夏鵑、山茶、臘梅、月季

色葉樹:紅楓、雞爪槭、南天竹、紅花繼木、紅葉李、桃葉石楠、

紅背佳

攀援植物:紫藤、凌霄、木香、絡石、葡萄

地被和草坪:高羊茅、紅花酢漿草、鋪地柏、蔥蘭、二月蘭、花葉蔓常春藤、滿天星、麥冬、迎春

竹類:方竹、菲白竹、孝順竹、佛肚竹、鳳尾竹 球類:無刺構骨球、紅花繼木球、海桐球、大葉黃楊球

十二、給排水設計

本案給水主要分為功能用房給水與綠化給水。

功能建筑相對比較少,給水比較簡單,主要根據建筑的位臵就近接入市政給水管網。

綠化給水主要人工拉皮管澆灌方式,坦設的水管采用PPR管。按間距不大于40米布臵灑水栓,由養護人員皮管澆灌。另外也可以采用移動水泵從河中直接抽水用于綠化澆灌,可節省成本。 排水主要分為功能建筑污水和綠地雨水,污水就地建化糞池,經處理后呼綠地的雨水通地形處理直接徑流某某河。

十三、景觀電氣照明

主要考慮從使用功能和景觀效果進行布臵

綠化照明分別采用高桿庭院燈、園林小品裝飾燈、高壓汞投光燈和草坪燈五種燈具。

高桿庭院燈-----H=3—4m,布臵于鄰水道路內側。

裝飾燈------根據園林小品夜景需要進行點綴裝飾

高壓汞投光燈-------用于雕塑、假山、花缽等小品的單體照明 草坪地燈-------主要用于灌木叢邊緣,增加綠化照明的趣味。 背景音樂:在管理用房設背景音樂音響系統設備,園內各主要道路及廣場旁按15m左右設揚聲器,可根據環境選擇相關形式的揚聲器。

十四、投資概算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公益廣告創新范文下一篇:共享一片藍天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