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黨校入學考試試題

2022-07-08

第一篇:黨校入學考試試題

黨校入學考試30道思考題

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黨的十七大報告》

學習思考題(30題)

人文學院黨校“第4期”培訓班入學考試在即。為幫助“預選學員”對于指定篇目的理解,特列出以下學習思考題30題,供大家自學和備考時參照。

一、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1--15題)

1、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認真學習黨章,自覺遵守黨章,切實貫徹黨章,堅決維護黨章”這四句話如何加以把握?怎樣理解黨章是“黨內的根本大法”這一界定?

2、在黨的十七大上,《中國共產黨章程》“部分修改”的情況是怎樣的,其中較為重要的修改是哪些?《黨章》的篇章結構是怎樣的?

3、黨章“總綱篇”總共為多少自然段落?按內容加以解讀,總綱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呢?總綱所闡明的重要理論觀點有哪些?

4、在“黨的性質”的表述中,“兩個先鋒隊”所包含的內容應如何理解?作為黨的最終目標的“共產主義”,其全部含義除“社會制度”外,還應包括哪些?

5、在黨章中,“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界定分別是什么?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其創造性回答的問題應是什么?

6、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可同時參考《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二部分的相關內容)

7、“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完整地加以把握,其所包括的主要內容應是哪幾個層次?所謂“立國之本”和“強國之路”分別指的是什么?關于“奮斗目標”,在黨的十七大上增加了什么內容?

8、關于黨的建設,黨章總綱提出的“總要求”和必須堅決實現的“基本要求”分別是什么?關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就“怎么樣”所提出的“必須”應是哪幾個?

9、黨章“條文篇”的框架結構是怎樣的?條文的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七章這三章各自闡述的重點內容分別是些什么?

10、黨員的義務與權利分別指的是哪“八項”內容?義務和權利是什么關系?“義務至上”和“權利為重”的說法可不可以成立,理由何在?

11、黨的組織發展工作的原則是什么?入黨程序的步驟又有哪些?黨章所提及的“退黨”和“除名”究竟是怎么回事?

12、黨章是如何界定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就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黨章總共概括為哪幾條?其第一條所規定的“四個服從”,應該如何深入領會?

13、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不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關于黨的基層組織的構成、任期、作用和基本任務,黨章分別有哪些規定?

14、為什么強調“黨員必須自覺接受黨的紀律”?黨的紀律處分有哪幾種?對于嚴重違紀、本身又不能糾正的黨組織,上級黨的委員會可以作出何種處理?

15、黨的組織發展工作的“十六字”方針包括哪些內容?爭取入黨過程中的“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這三種身份的區別在哪里?

二、關于《黨的十七大報告》(16—30題)

16、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一中全會。黨的十七大是在什么時候召開的,大會的主要議程有哪些?接著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一中全會又決定了哪些重要事項?

17、十七大報告的“篇章結構”和“主題”。黨的十七大報告的篇章結構是怎樣的?什么是黨的十七大報告的主題,可以細分為哪幾個層次?

18、關于“成績”和“問題”。十六大以來的五年所取得的“成績”和必須清醒認識到的“問題”分別是哪些?(參見十七大報告第一部分)

19、關于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目的等。改革開放約三十年的歷史進程是怎樣的,改革開放的目的是哪三個“就是要”?十六大以來的五年作為“新時期”,其特點、成就和標志分別是什么?(參見報告第二部分)

20、關于改革開放的經驗總結。改革開放這一歷史進程給我們提供的“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是哪些,應該如何加以領會?(參見報告第二部分)

21、關于“新的階段性特征”。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的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是哪些?這些特征的呈現與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應是什么關系?(參見報告第三部分)

22、關于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等??茖W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即四個“要點”)、精神實質(回答什么問題)和根本要求(即四個“要求”)分別是什么?(參見報告第三部分)

23、關于奮斗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確保在什么時候實現(所謂“時間表”)?黨的十七大就實現這一目標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參見報告第四部分)

24、關于經濟建設。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不是“又快又好”)發展,關鍵點在哪里?如何理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是“加快經濟增長方式” )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參見報告第五部分)

25、關于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已取得的重大成果體現在哪里?就“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努力?(參見報告第六部分)

26、關于文化建設。在談到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時,胡錦濤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它應包括哪四個方面的內容?(參見報告第七部分)

27、關于社會建設。在談到加快推進社會建設時,胡錦濤把什么樣的問題視作“重點”;并且提出要努力實現哪五個“有所”,以推動建設和諧社會?(參見報告第八部分)

28、關于四個“決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什么?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中央提出了哪四個“決不”?(參見報告第十部分)

29、關于“一五一六”的總體布局。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一五一六” 的總體布局。請分別指出每個數字所表達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如“一”指的是“一條主線”, 此外的“五”、“一”、“六”又分別表示什么內容)?(參見報告第十二部分)

30、關于黨內民主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就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如何理解“尊重黨員主體地位”這一要求;就著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如何理解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要做到三個“更加注重”?(參見報告第十二部分)

第二篇:黨校入學考試學習思考題[定稿]

黨??荚噷W習思考題

第一部分

1 黨章的定義是什么?

黨章即黨的章程,它是一個政黨為實現黨的綱領、開展正規活動、規定黨內事務所規定的根本法規, 是黨賴以建立和活動的法規體系的基礎,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和規定,具有最高黨法、根本大法的效力。

怎么理解[黨章是黨內的根本大法]這句話? 黨章作為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每一個黨員需要概無例外地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

四句話如何把握? 認真學習黨章是前提,是 自覺遵守黨章, 切實貫徹黨章, 堅決維護黨章的先決條件。

2 修改的情況?

A

B 會主義理論體系

C 確定了

篇章結構?

除總綱外,共有十一章53條。

3 總綱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段落大意?主要內容?

(1)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最終目標。

(2)行動指南——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3)概括和總結了社會發展規律、中國的發展經驗及其基本要求(五個方面問題): ①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通規律(普通性與特殊性)和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②馬列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③我國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特征。

④規定了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二個基本點)、任務和基本政策。

⑤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提出四項基本要求(基本路線,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民主集中制)。

4 兩個先鋒隊如何理解?

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共產主義除了社會制度外還有什么含義?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

5 鄧三科的界定?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比科學內涵少:黨中央三代領導集體,馬克思主義)

6 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鄧三科等科學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7 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完整表述?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思想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立國之本是指?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強國之路是指?

堅持改革開放。

奮斗目標增加的內容是? 和諧社會。

8 黨建的總要求是?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加強改進黨的領導必須堅決實現的基本要求是? 四項基本要求:

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第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四,堅持民主集中制。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出了哪幾個必須? 八個必須。主要內容為

核心作用、協調發展、民主決策、遵守憲法、協調機關、加強領導、與時俱進、親密合作。

9 條文部分的篇章結構?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七章的重點?

共有十一章53條。

第一章:

1、什么是黨員?

2、入黨誓詞與入黨誓詞的演變。

第二章:

1、什么是黨的組織制度?

2、組織制度的具體內容。

第七章:

什么是黨的紀律?

10 八項義務?

(一)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二)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群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斗,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

(三)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

(四)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范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保守黨和國家的秘密,執行黨的決定,服從組織分配,積極完成黨的任務。

(五)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

(六)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于揭露和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堅決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

(七)密切聯系群眾,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遇事同群眾商量,及時向黨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群眾的正當利益。

(八)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提倡共產主義道德,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難和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英勇斗爭,不怕犧牲。

八項權利?

(一)參加黨的有關會議,閱讀黨的有關文件,接受黨的教育和培訓。

(二)在黨的會議上和黨報黨刊上,參加關于黨的政策問題的討論。

(三)對黨的工作提出建議和倡議。

(四)在黨的會議上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法亂紀的事實,要求處分違法亂紀的黨員,要求罷免或撤換不稱職的干部。

(五)行使表決權、選舉權,有被選舉權。

(六)在黨組織討論決定對黨員的黨紀處分或作出鑒定時,本人有權參加和進行申辯,其他黨員可以為他作證和辯護。

(七)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聲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

(八)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請求、申訴和控告,并要求有關組織給以負責的答復。

黨的任何一級組織直至中央都無權剝奪黨員的上述權利。

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黨員的義務和權利是一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的關系。 履行義務是行使權利的前提,行使權利是履行義務的保證。

11 發展黨員的原則? 經過支部大會,堅持個別吸收。

入黨程序是怎樣的?

(1) 填寫入黨志愿書

(2) 有兩名正式黨員作介紹人

(3) 經過支部大會通過和上級黨組織批準

(4) 經過預備期考察

(5) 成為正式黨員

退黨和除名是指?

黨員有退黨的自由。黨員要求退黨,應當經支部大會討論后宣布除名,并報上級黨組織備案。

黨員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黨員義務,不符合黨員條件,經多次教育仍無轉變的,應當勸其退黨。勸告黨員退黨,要經支部大會討論決定,并報上級黨組織批準。在提交支部大會討論時,如果本人誠心表示愿意改正的,可規定他限期改正。對那些既不愿退黨,又沒有決心改正的人,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礎上,由支部大會討論決定把他除名,報上級黨組織批準。

12 民主集中制的界定?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它既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

基本原則總共概括為幾條?對四個服從如何深入領會? 六條。

“四個服從”是建立黨內生活正常秩序,保證全黨意志統一和行動一致的根本原則。

13 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不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 不是。黨的最高領導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由它產生的中央委員會 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央書記處、中央紀委檢查委員會、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

黨的基層組織的構成?任期?作用?基本任務?

有三人以上的正式黨員。根據工作需要和黨員人數,經上級批準,分別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

黨的基層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至五年,

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每屆任期兩年或三年。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

基本任務有:

(l)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執行黨中央、上級組織和本組織的決議,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團結、組織黨內外的干部和群眾,努力完成本單位所擔負的任務。

(2)組織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

(3)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黨性,嚴格黨的組織生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監督黨員切實履行義務,保障黨員的權利不受侵犯。

(4)密切聯系群眾,經常了解群眾對黨員、黨的工作的批評和意見,維護群眾的正當權利和利益,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

(5)充分發揮黨員和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發現、培養和推薦他們中間的優秀人才,鼓勵和支持他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6)對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和培養,做好經常性的發展黨員工作,重視吸收在生產和工作第一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的優秀分子入黨。

(7)監督黨員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員嚴格遵守國法政紀,嚴格遵守國家的財政經濟法規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國家、集體和群眾的利益。

(8)教育黨員和群眾自覺抵制不良傾向,堅決同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14 黨的紀律處分有哪幾種?

五種: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開除黨籍。

對于嚴重違紀的處理? 對于嚴重違反黨的紀律、本身又不能糾正的黨組織,上一級黨的委員會在查明核實后,應根據情節嚴重的程度,作出進行改組或予以解散的決定,并報再上一級黨的委員會審查批準,正式宣布執行。

為什么強調自覺遵守黨的紀律?

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是維護黨的團結統

一、完成黨的任務的保證。 黨組織必須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共產黨員必須自覺接受黨的紀律的約束。

15 黨組發展工作的十六字方針?

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

三種身份的區別?

向黨組織提交正式申請的均稱作入黨申請人。 經黨小組或共青團組織推薦,黨支部委員會研究同意符合入黨積極分子條件的入黨申請人可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 入黨積極分子經過一年以上的培養教育,經黨支部委員會討論,具備黨員條件、準備近期發展的同志被稱為發展對象。

第三篇:黨校入學考試――現代管理學復習重點(精)

管理主體特征:所謂管理主體就是指在管理過程中具有主動支配和影響的作用的要素。要使管理主體在管理過程中能夠起主動支配的作用,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1要有一定的權利(2要有一定的能力。

管理主體的分類:對管理主體的分類就是對管理者和管理機構的分類(1按管理者的職責,可以分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的領導者(2按管理者所處的位置和層次,可以分為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3按管理者所管理的對象,可分為行政管理者、經濟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衛生管理者、軍隊管理者等

管理主體的地位:管理主體在管理活動的各要素中處于主導地位。具體表現以下方面(1管理主體決定管理的性質(2管理主體決定管理活動的方向(3管理主體決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者的涵義:管理者是任何一個組織都不可缺少的要素,我們這里所說的管理者,就是指在一定組織中擔負著對整個組織及其成員的工作進行決策策劃、組織和控制等職責的人。管理者的職責:作為一個現代管理者,他的職責必須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具體有以下幾方面(1管理者是管理目標的主動提出者(2管理者是計劃者(3管理者是組織者(4管理者是指揮者(5管理者是協調者(5管理者是人員的選拔配備者

管理者素質涵義: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學習、教育和實踐鍛煉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經常起作用的那些內在要素。它具體包括如下涵義:一是管理者的素質形成于后天的社會實踐;二是管理者的素質是一個多因素的組合,是稟賦、品質、知識、能力的總和;三是管理者特別是管理的領導者處于總攬全局的統帥地位,因而他應具有高于普通人的素質;四是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管理者應該具有不同的素質,以適應不同崗位管理工作的要求;五是管理者素質有很強的時代性,是一個發展的概念,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要求。管理者的素質包括:(1政治素質:一是要精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并能用馬克思之一的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二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三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品德素質:一是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二是公道正派,與人為善,三是謙虛謹慎,作風民主,四是以身作則、清正廉

潔(3知識素質:一是自然科學知識,二是社會科學知識,三是專業知識(4業務素質:一是科學決策能力,二是知人善任能力,三是組織協調能力,四是開拓創新能力

管理結構的設計類型:(1直線制(2職能制(3直線職能制(4矩陣制(5事業部制管理結構的設計原則:(1以目標為中心,以職能為依據的原則(2責、權、利相一致的原則(3管理幅度和管理層次適當的原則(4任人唯賢、擇優錄取的原則(5精簡效能的原則

管理職能在管理中的地位:管理職能在管理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1管理職能是管理勞動的具體實現形式(2管理職能是實現管理目標的手段(3管理職能的正確行使,是管理主體按管理規律辦事的具體體現

管理職能類型: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激勵、人事、調集資源、溝通、決策、創新。管理職能分工的發展過程,歸納以下兩個特點:一是由粗到細,由少到多。二是由“硬”到“軟”、“軟”“硬”兼施。

管理客體的內涵:從管理的角度來說,所謂管理客體也可稱為被管理對象,是指能夠被一定管理主體影響和控制的客觀事物。

管理客體分類:

1、從管理組織的角度看,管理客體主要表現為國家、地區、部門、企業、學校等各種不同的政治、經濟和事業單位。

2、從管理領域的角度看,管理客體主要表現為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軍事、科技等不同領域和不同產業部門

3、從管理資源的角度看,管理客體主要表現為人、財、物、信息、時間等各種不同資源

4、從管理業務的角度看,管理客體還主要表現為生產、分配、流通、消費、行政等各種不同社會活動范疇

5、從管理性

質的角度看,管理客體主要表現為不同國家制度和不同所有制條件下的政治經濟實體和活動領域。

管理客體的特征:(1客觀性(2系統性(3規律性(4可控性

作為管理客體的人的特征:(1個性(2社會性:一是團體性,二是階級性,三是交往性(3能動性:一是參與管理的能動性,二是對管理信息做出反應的能動性。

作為管理客體的人的作用:(一管理決策的參與者和執行者(二反饋信息的原發者和傳遞者(三管理文化的創造者和體現者

作為管理客體的人的地位:(一從政治、經濟、法律上來看,作為管理客體的人與作為管理主體的人,都是同樣的勞動者,因而其地位應當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情況有所不同(二從管理中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來看,作為管理客體的人雖然具有行使管理職能或參與管理的一面,但與作為管理主體的人相比,他們則是處于被管理的地位,也即是被管理者(三從管理客體中發揮作用的角度看,作為管理客體的人始終處于主動地位。主要表現以下三方面:

1、當他們參與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時,處于主動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的地位

2、當他們作為被管理者處于服從地位的時候,這種服從也不是完全被動地服從、盲目地服從,而是主動地服從、有條件地服從

3、在同一管理客體中,人與其他組成要素,如物質要素、資金要素、時間要素等相比,始終處于有意識的主動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敗的決定要素。

經濟系統的特征:(一人工性與自然性(二商品性與比例性(三生產性與效益性 經濟系統的運行規律:在經濟學的研究中,一般把它們歸納為(一基本經濟規律:是指在一定社會中,決定社會發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過程,因而決定某一社會生產本質的規律。主要包括社會生產目的和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二共有經濟規律:是指在一切社會形態或幾個社會形態中都存在的經濟規律,屬于這種經濟規律的主要有

1、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規律

2、價值規律。(三特有經濟規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反映某一特定社會形態經濟的某一特殊本質的經濟規律,二是指不同經濟領域或不同經濟部門所特有的經濟規律。

上層建筑系統界說涵義及分類:上層建筑系統是一個國家范圍內除經濟系統以外的另一個覆蓋全社會的基本組成系統。一般說,上層建筑系統是指一個國家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各種制度、設施和意識形態的總和。按不同性質劃分,主要由三大分系統構成:(一政黨系統(二國家系統(三意識形態系統

上層建筑系統的特征:上層建筑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但總體說三個方面(一社會性與階級性(二傳統性和繼承性(三主觀性與客觀性

上層建筑系統的運行規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上層建筑是有經濟基礎決定的:上層建筑必須和經濟基礎相適應,表現三方面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產生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性質和內容

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變更和發展的基本方向(二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主要表現

1、當新的生產關系尚未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時,與它相適應的新上層建筑的萌芽極力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和思想影響,反對現存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為新生產關系的發展掃清前進的道路。

2、當新生產關系取代舊生產關系,構成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之后,原來與它相適應的上層建筑的萌芽,也就必然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這個社會的上層建筑。

3、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由新變舊,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時,它的上層建筑會千方百計地壓制新的經濟基礎的成長,竭力延長舊的經濟基礎的壽命。

管理目標的涵義:管理目標是指人們進行管理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從嚴格意義上說,管理目標和一般所說目標在涵義上有所不同,管理目標不但要考慮預期結果,而且要考慮如何達到這一預期結果。所以管理目標這一概念包括雙重內容:一是預期結果,二是達到這一

預期結果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管理目標分類:管理目標有豐富的外延并可按各種標準進行分類。(一按管理的領域分,管理目標可分為經濟管理目標、行政管理目標、科學技術管理目標和社會管理目標等。(二按管理的職能分,可分為決策目標、計劃目標、組織目標,協調目標、監督目標、控制目標等。(三按管理層次分,可分為高層管理目標、中層管理目標和基層管理目標。(四按管理目標的實現期限分,可分為長期管理目標、中期管理目標和短期管理目標。

管理目標的特點:(一統一性與矛盾性(二結合性與可分性(三時間性和階段性(四明確性與伸縮性

管理目標的作用:管理目標是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具體說(一凝聚作用(二導向作用(三激勵作用(四評價作用

管理的人本觀念涵義:是指在管理活動中,堅持一切從人出發,以調動和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根本手段,以達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斷發展為目的的觀念。為此,管理中所說的人本觀念包括以下涵義:(1人是生產力的首要因素,是社會一切財富的創造者,因此在任何管理中都要把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作為根本手段。(2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最高追求目標。(3人的存在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自然存在、類存在,也有社會存在、個性存在(4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管理人本觀念中的“人”,是具體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樹立人本觀念的必然性:在管理中樹立人本觀念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樹立人本觀念的這種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構成性質所決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標的不斷實現所決定的。(一在管理客體諸要素中,人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要素。(二作為管理主體的人,在管理活動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三人與人的關系是管理眾多關系中最主要的關系(四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五從管理思想的演講過程看,“以人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歸的共識。

管理的人本觀念的主要表現:

一、人的因素第一觀念。

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

三、以人的不斷解放和全面發展為最高追求目標的觀念:樹立人的不斷解放和全面發展的管理觀念,一方面要把人的不斷解放和全面自由的發展作為管理的最高追求目標,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到其實現的歷史性。

四、“人和第一”的觀念

管理中樹立人本觀念的主要途徑:

一、把管理建立在對人的本性的科學認識的基礎上。

二、在管理中正確運用激勵機制。

三、重視人的精神、價值觀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

四、創造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和環境。

管理系統觀念的形成:歷史上,管理的系統觀念是在一般系統思想和系統理論孕育中產生和發展的,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一、古代管理系統思想的萌芽。

二、近代管理系統觀念的產生。

三、現代管理系統觀念的形成

系統管理學派認為系統管理的特點及劃分的階段:四個特點:(1它是以目標為中心,始終強調系統的客觀成就和客觀效果(2它是以整個系統為中心,決策時強調整個系統最優化,而不是強調子系統的最優化(3它是以責任為中心,每個管理人員都被分配給一定的任務,能衡量其工作效果(4它是以人為中心,每個工作人員都被安排進行有挑戰性的工作,并根據其工作成績來付給報酬。階段:(1決定系統的創建(2進行系統設計(3控制系統按預定目標運轉(4檢查和評價系統運轉結果

管理的整體觀念主要表現:(1任何管理系統都是由各個管理要素、管理部門、管理單位組成的有機整體(2管理系統的各個組成要素和組成部分相互聯系,彼此依賴(3用系統觀念來考察管理活動和管理成果,要看其整體功能的發揮情況和整體效果的大小,而不能只看

局部功能和局部效果。

管理的動態觀念主要表現:(1在任何管理活動中,管理系統的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2事物的發展過程是從不平衡到平衡的過程。

管理的開放觀念主要表現:一是任何系統在運行和發展變化中,總是要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否則就難以生存下去,二是相對來說,任何系統總是處在更大的系統即環境之中,都與其外部系統即環境發生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管理的層次觀念或等級觀念主要內容:(1管理層次的劃分要與管理的要求相適應(2不同的層次要授予不同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責任(3要把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相應安排在不同的層次上,使其各盡所能、各顯其才。

管理的信息觀念:(1信息的投入是最主要的投入之一,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管理的主動權,就獲得了管理目標實現的最可靠的保證。(2任何管理組織機構的設置,都必須以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利用為前提,這是管理組織建設的一條不可缺少的原則(3信息反饋是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環節(4系統分析與數量分析是密不可分的。

系統方法在管理中應用的特點:

一、考察和解決問題的整體性。

二、考察和解決問題的綜合性。

三、考察和解決問題的嚴密性。

運用系統方法遵循的步驟:

1、明確問題:通過收集各方面的資料,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2、目標選擇:確定為解決問題所應達到的目標和指標;

3、系統綜合:綜合分析各種情況,制定達到目標的幾種可能方案;

4、系統分析:通過建立模型,對各種方案進行計算、模擬取得必要的數據和資料;

5、系統選擇:通過比較分析,選擇若干較好的方案;

6、決策:最后確定一個最好的方案;

7、實施計劃: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

運用系統方法劃分的工作階段或工作流程圖:

1、規劃階段:包括程序設計等;

2、擬定方案:進行具體的系統設計;

3、系統研制:試制方案,進行系統開發;

4、生產階段:進行系統各部分的生產;

5、安裝階段:將系統各部分進行安裝,并提出系統運行計劃;

6、運行階段:使系統按原定用途服務;

7、更新階段:通過運行,對系統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或去舊換新。

系統方法在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一、對復雜系統進行規劃設計的有效工具。

二、對大型施工和科研項目進行組織指揮的必備手段。

三、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宏觀管理的有力武器。管理擇優觀念的涵義: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條件,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取得盡可能滿意的管理效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要點:(一管理的擇優觀念要建立在客觀條件:允許的基礎上(二管理的擇優觀念必須體現于管理全過程的優化和管理系統的整體優化(三樹立管理的擇優觀念要堅持相對滿意的準則。

擇優相對性表現在:(143頁

1、在所有方案中選擇所謂最優、最佳方案,只是相對備選方案而言,不可能窮盡所有的方案。

2、管理過程是復雜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

的。

3、由于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人們的認識在一定時期也是有限的。

3、在空間上來說,特別是對于一些范圍較大的宏觀性的管理,各地區、部門、單位所處環境和內部條件差別,因此出現同一種管理方案在各地的適用度不同。

4、擇優不僅要考慮產出,而且還要考慮投入。

樹立擇優觀念的必要性:(一在管理中樹立擇優觀念是現在管理本身的要求(二在管理中樹立擇優觀念是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三在管理中樹立擇優觀念是培養和選拔管理人才的要求

管理的擇優觀念內容:

一、質量第一的觀念:狹義的質量概念是指產品使用價值或者說是滿足消費者某種需要的用途。但是,廣義的質量概念則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在管理中質量是反映整個管理水平的一個綜合指標。

二、時間第一的觀念:就是講求效率的觀念。所謂效率,主要是指工作效率、勞動效率或管理效率。它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工作量或勞動量,也可以指完成單位工作量或勞動量所需要的時間。

三、效益第一的觀念。效益表現在各個方面, 既包括經濟效益,也包括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

四、人才第一的觀念。 全面質量管理包括的內容:(1全方位的管理(2對全部過程和環節的管理(3由全體人員參與的管理

樹立時間第一觀念是管理的擇優觀念的重要表現形式和內容,原因:

一、在管理中樹立時間第一的觀念,就要千方百計地節約時間,提高管理效率。

二、在管理中樹立時間第一的觀念,就要盡量合理地安排時間、分配時間。

三、在管理中樹立時間第一的觀念,就要善于贏得時間,抓住機遇。

效益表現的方面:首先,以盡量少的投入獲得盡量多的產出,即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是一切管理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因而也是管理的擇優觀念的主要表現形式。其次,我們所說的效益,是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相統一的效益。再次,我們所說的效益主要是指整體的效益,而不是單指局部效益。

管理擇優遵循的原則:

一、整體優化原則:是指整個管理系統的優化,管理全過程的優化,也是指管理總目標的制定和實現的優化。

二、全面優化原則:在管理過程中進行擇優要進行多種方案的全面比較,包括對各種管理目標方案的比較,對各種管理目標實施方案的比較,也包括對各種管理評價方案的比較。

三、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原則:在管理的擇優中,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定量分析的目的是確定優選方案的量的要求。

第四篇: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9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政治理論 試題:(100分)

一、簡答題:(5題,每題6分,共30分)

1、馬克思是怎樣論述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的?

2、獨立自主內涵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3、簡述鄧小平關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思想。

4、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本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系。

5、實施“走出去”戰略有何重大現實意義?

二、辨析題:(3題,每題10分,共30分;辨別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正式誕生的標志。

2、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主要就是借鑒和吸收人類政治文 明發展的成果。

三、論述題:(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別是實行新經濟政策期間,列寧對蘇俄如何 建設社會主義有哪些理論思考?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怎樣創造性地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黨、怎 樣建設黨”?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9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現代管理學 試題:(100分)

一、簡答題:(5題,每題6分,共30分)

1、在現代管理方法中,經濟方法有哪些特點?

2、趕超戰略具有哪些特點?

3、簡述監督的基本原則。

4、簡述管理的權變觀念。

5、科學決策的核心是方案選優,方案選優的標準是什么?

二、辨析題:(3題,每題10分,共30分;辨別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權變理論的思想結構可用函數式表示為:Y(管理環境)=F(管理理論、管理方式)

2、在管理活動中應以定性分析為依據,定量分析為工具。

3、管理只具有自然屬性而不具備社會屬性。

三、論述題:(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談一談制訂管理目標應遵循的原則。

2、如何認識戰略觀念在現代管理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8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政治理論

一、簡答題:(5題,每題6分,共30分)

1、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思想理論來源是什么?

2、在人民民主專政理論中,民主和專政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3、簡述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及理論和實踐意義。

4、如何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5、試述中國共產黨執政后必須解決的兩大歷史性課題。

二、辨析題:(3題,每題10分,共30分;辨別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存在性。

2、革命統一戰線最根本的問題是政策和策略問題。

3、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是對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的否定。

三、論述題:(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列寧關于新經濟政策的基本內容和實質是什么?

2、現階段如何貫徹依法治國方略?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8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現代管理學

一、簡答題:(5題,每題6分,共30分)

1、法約爾提出管理五個職能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管理活動由哪些基本要素構成?

3、行為科學理論對人的看法具有哪些新觀點?

4、什么是管理觀念?

5、權變觀念在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辨析題:(3題,每題10分,共30分;辨別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管理主體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管理權限的單個管理者。

2、西蒙所提出的決策準則是最優、最佳。

3、財產所有權所獲得的支配權是比較符合現代管理原則的。

三、論述題:(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談一談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的關系,在處理二者關系時要考慮哪些因素?

2、現代管理要經歷怎樣的一個過程?聯系實際論述在這個過程中決策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7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政治理論

一、簡釋題:(共5題,每題4分,共20分)

1、實踐的基本特征

2、物質

3、跨國公司

4、“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5、科學發展觀

二、辨析題(共4題,每題10分,共40分:辨別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規律是人認識的結果,所以規律是主觀的

2、資本的價值構成決定資本的技術構成

3、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4、允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就不可能達到共同富裕。

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試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并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談談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設。

2、試述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在于堅持與時俱進。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7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現代管理學

一、簡釋題:(共6題,每題5分,共30分)

1、簡述管理的權變觀念

2、簡述協調的作用

3、簡述監督的基本原則

4、在現代管理方法中,經濟方法有哪些特點?

5、科學決策的核心是方案選優,簡述方案選優的標準。

6、簡述評價的原則

二、簡答題(共5題,每題6分,共30分)

1、權變理論的思想結構可表示為函數式:Y(管理理論)=F(管理理論、管理方式)

2、在管理活動中應以定性分析為依據,定量分析為工具。

3、管理的整體優化是局部優化簡單相加。

4、反饋是監督的一項重要職能。

5、管理只具有自然屬性而不具有社會屬性。

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20分,共40分,簡述要點并聯系實際分析)

1、談一談制訂管理目標應遵守的原則。

2、如何認識戰略觀念在現代管理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6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政治理論

一、簡釋題:(共5題,每題4分,共20分)

1、真理的相對性

2、勞動的二重性

3、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4、“一國二制”的構想

5、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辨析題(共4題,每題10分,共40分:辨別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意義是為人們提供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標準。

2、所有制的實現形式不僅要由所有制來決定,還要由生產力發展水平要求來決定。

3、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就是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

4、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 試述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談談如何堅持辯證法、克服形而上學。

2、 試述如何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6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現代管理學

一、簡釋題:(共6題,每題5分,共30分)

1、 現代管理包括哪幾個過程?

2、 企業決策思想科學化包括哪些內容?

3、 簡述管理的系統觀念。

4、 簡述管理的人本性。

5、 簡述管理信息的特征。

二、辨析題(共5題,每題6分,共30分:辨別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 在管理學中,所謂管理層次,是指一個領導者直接領導其下屬的人數。

2、 過分強調和信賴行政方法不利于市場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

3、 下面組織機構是職能制。

4、 從管理業務的角度看,管理客體主要表現為人、財、物、信息、時間等各種不同資源。

5、 從在管理客體中發揮作用的角度看,作為管理客體的人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 談談權變觀念在組織方面的應用。

2、 聯系實際談談領導用人的藝術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5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政治理論

一、簡釋題:(共5題,每題4分,共20分)

1、 意識的能動作用

2、 社會生產力

3、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

4、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5、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二、辨析題(共4題,每題10分,共40分:辨別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 否定就是揚棄

2、 價格對價值的偏離,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

3、 走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由群眾說了算

4、 黨的執政能力就是各級黨委及其領導干部的領導能力。

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 試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實踐意義。

2、 為什么說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5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現代管理學

一、簡釋題:(共6題,每題5分,共30分)

1、 建立經濟管理組織應遵循哪些原則?

2、 簡述管理的系統觀念。

3、 簡述管理的人本性。

4、 簡述管理客體的特征。

5、 現代管理包括哪幾個過程?

6、 科學決策的核心是方案選優,簡述方案選優的標準。

二、辨析題(共5題,每題6分,共30分:辨別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 權變理論的思想結構可用函數式表示為:Y(管理環境)=F(管理理論、管理方式)

2、 在實際中,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是統一的。

3、 管理主體僅指的是領導者,不包括管理機制。

4、 過分強調和信賴行政方法容易使管理系統的動力和活力不足。

5、 在管理學中,所謂管理幅度是指機構按垂直隸屬關系劃分的等級。

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 為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管理者應具有什么樣的素質?

2、 案例分析:某縣委書記到任以后,根據他在另一個縣當縣長的經驗,認為該縣情況跟他以前所在縣情況大致相同,所以他決定在該縣實施“萬畝果林計劃”,縣委一班人根據縣委書記的指示狠抓落實,使“萬畝果林計劃”很快得以實施。問:這是不是科學決策,為什么?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4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政治理論

一、簡釋題:(共6題,每題5分,共30分)

1、 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2、 剩余價值

3、 黨的思想路線

4、 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特征

6、 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辨析題(共6題,每題5分,共30分:辨別正誤并簡要說明理由)

1、 真理就是指事物的客觀規律

2、 人的思維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3、 加快資本周轉可以帶來更多的剩余價值,這表明流通過程可以產生剩余價值。

4、 衡量我國現階段所有制結構改革的成績,就看非公有制經濟成份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5、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不是一黨制,而是多黨制。

6、 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是發展生產力。

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20分,共40分)

1、 試述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關系的原理,并用這一原理說明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 黨的十六大報告是如何論述“創新”的?

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2004級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現代管理學

一、簡釋題:(共5題,每題5分,共20分)

1、 管理規律

2、 共有經濟規律

3、 管理的系統觀念

4、 人的假設理論

二、簡答題(共6題,每題5分,共30分)

1、 管理機構的設置應遵循哪些原則?

2、 管理目標具有什么特點?

3、 管理的動態觀念表現在哪些方面?

4、 進行跟蹤決策應注意哪些問題?

5、 正確確定戰略步驟的依據是什么?

6、 確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必須處理好哪些關系?

三、論述題(共2題,每題25分,共50分,簡述要點并聯系實際分析)

1、 聯系實際談談你對管理中樹立人本觀念心要性的認識。

2、 現代管理要經歷怎樣的一個過程?聯系實際論述在這個過程中監督所具有的功能。

第五篇:黨校在職研究生入學考試政治學筆記

政治學復習題

1.政治的涵義和特點 政治的涵義

對“政治”涵義的解釋分為兩大類,即非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和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

非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 “道德論”、“神權論”、“權力論”、“管理論”、“政策論”。 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其基本內容是:

(一)政治活動的基礎是經濟活動,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二)政治是與階級聯系在一起的特定的社會關系,是一種階級關系

(三)政治是與國家緊密聯系的特殊公共權力現象,國家政權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問題

(四)政治有特定的發展規律,政治是一門科學,是一門藝術

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基本內涵,我們可以對政治作如下的理解:政治是一定階級或社會集團為了實現和維護自身的利益,圍繞國家權力而結成的社會關系和進行的社會活動。

政治的特點

(一)政治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并且為一定階級和社會集團的利益服務的。

(二)政治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權力 。

2.政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政治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進步的政治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二、反動的政治對經濟的阻礙和破壞

三、政治與經濟相比占首位 政治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一、政治對社會秩序的影響

首先表現在對社會秩序的影響方面。社會秩序有好壞之分,政治既可以帶來好的政治秩序,又可以帶來混亂的社會秩序。代表先進階級和廣大人民利益的政治,可以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一般可以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相反,則可能帶來混亂的社會秩序,從而影響和阻礙社會的進步。

二、政治對社會關系的影響

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社會,就是一定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

政治關系是經濟關系、生產關系、生產資料占有關系、物質利益關系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進而決定了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的不同。

三、政治對社會進步的影響

進步的政治對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反動的政治對社會的發展起延緩或阻礙作用。

政治人的定義:政治人是指具有政治意識和政治行為能力,并且實際參與政治過程的人。

3.如何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公民在國家生活中的作用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表現出來:

(一)行使權利

一是參政權,包括選舉權、罷免權、創制權和復決權。

二是政治自由權,包括言論、出版、著作、新聞和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等權利。 三是請求權,包括申訴、控告、檢舉、要求賠償和提起訴訟的權利。

(二)履行義務

一是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 二是遵紀守法的義務。

三是維護國家安全,依法服兵役的義務。 四是依法納稅的義務。 4.公民制度的內容

公民制度是一個國家關于公民的資格、地位、權利義務等各項制度的總稱。通常包括下述內容:

(一)公民資格的取得制度

(二)公民參政制度

(三)公民自由制度

(四)公民平等制度

(五)公民受益和請求制度

5.國家機構及其組成

國家機構就是廣義的中央政府(所以也稱政府機構),就是掌握和行使國家最高統治權力的政治機關。

現代國家的國家機構基本上是由:(1)國家元首;(2)國家立法機關;(3)國家行政機關;(4)國家司法機關等設施組成。

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既是最高的國家權力機關,同時也是行使立法權的立法機關,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務委員會的職權主要有:第一,立法權。第二,選舉權。第三,審議權。第四,決定權。第五,監督權。

6.現代民主政治發展中政黨的作用

政黨的概念:政黨是一定社會中的階級或階層,為控制或影響國家權力而組織起來的,有明確的綱領和嚴格的紀律政治組織。

政黨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在本階級內部,政黨作為一定階級的利益代表和先進分子的組織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凝聚本階級的利益和表達本階級的政治意識。二是集合和發展本階級的政治力量。三是培養本階級的政治骨干分子。

2.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政黨的作用在于影響和獲取國家政權,從而實現本階級的政治統治和政治領導。在取得政權以前,政黨彽彽通過自己的相應的綱領和路線、斱針、政策等,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或社會管理斱案,通過各種合法的或非法的斗爭,影響國家的社會政策的制定朝有利于自己的斱向収展。奪得政權以后,則把自己的意志和主張轉化為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幵采取實際的措施和行動,使自己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圖得以更好地實現。

無論是資產階級政黨或無產階級政黨,在當代社會的政治生活中,都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實現一定的社會政治穩定的目標。

7.政黨制度的類型及特點

一黨制是一個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獨掌政權,不允許其他政黨有同等的地位和權力。 在實行兩黨制的國家中,比較典型的是英國的議會內閣制和美國的總統共和制。

目前,世界上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如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都實行多黨制。特征:一是政黨多情況復雜。二是政黨聯合競選執政。三是內閣更迭頻繁。

我國的政黨制度也是多黨制。中國共產黨一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包含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領導的方式主要是政治領導;二是多黨合作,民主黨派與共產黨合作的方式則主要是政治協商和政治參與,即作為參政黨積極參政議政。

8.社團參與政治過程的途徑與方式

不同性質的國家,社團參與政治過程的形式和途徑不同,其對政治發展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不過,從政治學的一般原理出發來研究社團對政治生活的影響,可一般地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影響利益的綜合和確定過程。利益的綜合和確定過程,一般也就是政策的制定過程。

第二,影響利益的實現過程。這種影響過程主要通過兩種方法實現:一是利用政府相應咨詢機關的咨詢;二是影響行政人員的任命。

第三,運用利益維護的手段影響政治過程。

除上述三個方面外,社團還可以用影響選票、影響輿論、捐款、示威、罷工

9.政治制度的涵義和特點

政治制度是指關于國家和社會政治活動的體制的總稱。 政治制度的特征包括:

(一)政治制度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政治表現形式

(二)政治制度是國體制度和國家政治形式的統一

(三)政治制度一經建立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四)政治制度的運行受到社會其他客觀條件的影響

10.政體的分類與特征

政體是指國家政權機構的組織形式,是一個國家政治制度中的基本組成部分。

(一)君主政體 1.專制君主制。

2.立憲君主制。當代的立憲君主制又可分為議會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兩種類型。

議會君主制:議會既是立法機關,又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議會中獲多數席位的黨組織內閣,內閣對議會負責;君主必須在憲法規定范圍之內行使權力,并受到其他國家權力機關的約束與限制。英國的議會君主制形式首先在歐洲大陸產生了較大影響,后來又被世界其他地區的國家效仿?,F在實行議會君主制的國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挪威、丹麥、荷蘭、瑞典、盧森堡、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等。

二元君主制:國家真正的權力中心是君主。君主對議員擁有一定的任命權?,F在主要有尼泊爾、科威特、摩洛哥、約旦王國等國家仍采用二元君主制。

(二)共和政體

共和政體的主要特點是國家元首或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是經過選舉產生,而不是終身任職。這種政體又分為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

1.議會共和制。議會不僅是國家立法機關,而且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政府(內閣)是由占議會中多數席位的政黨組成,并對議會負責。當代的德國、意大利、芬蘭、奧地利、希臘、冰島、印度、新加坡等國實行的就是議會共和制。

2.總統共和制??偨y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偨y領導的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分立、平等、相互制衡??偨y制是由美國最早創立的一種政體形式,實行總統制的國家,除美國之外,還有墨西哥、巴西、哥倫比亞、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委內瑞拉、尼日利亞、扎伊爾、加蓬、塞內加爾、埃及、博茨瓦納、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國??偨y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

3.委員會制。其典型是瑞士聯邦的委員會制。 11.國家結構形式及特點

國家結構也稱國家結構形式,是國家政治制度的組成部分,是指一個國家內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之間,國家整體和部分之間相互關系所采取的制度形式。

國家結構依據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主要分為單一制和復合制兩種類型。

一、單一制

單一制的國家結構指的是在國家內部劃分各級地方行政單位或自治單位,地方單位受中央政權統一領導的體制。

二、復合制

復合制國家結構是一種國家聯盟形式。通常由幾個國家、幾個邦或州根據協定或法律文件,結合成為一個國家。按照聯盟的緊密程度,復合制國家又可分為邦聯制國家和聯邦制國家。

(一)邦聯制

邦聯制的結構形式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保留了獨立主權的國家,為了實現某種共同的利益(如政治、軍事或經濟利益)而建立的一種松散的國家聯盟。目前,世界上實行邦聯制的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獨立后成立的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歐洲聯盟等。

(二)聯邦制

聯邦制國家結構是指由多個組成單位(如州、邦等)結合在一起組成的聯盟國家。 美國是第一個建立現代聯邦制的國家。

12.政治權利的主要內容

政治權利的內容歸納起來主要有公民自由權、政治平等權、參政權和民主監督權等。

13.如何理解政治權力的能動性

政治權力是指在政治生活中政治主體基于特定的利益關系或其他因素對特定社會客體形成的制約關系。 政治權力具有突出的能動性

能動性是政治權力的內在屬性之一,主要是指政治權力在政治生活中特有的主動性和擴張性的特點。

從動態的角度看,政治權力的主動性主要表現在,特定的政治權力總是自覺和努力地去實現特定的利益愿望和需求。在國家生活中,代表一定階級和利益集團的統治者總是把本階級或本集團的利益臵于政治決策的首位,通過政治決策來維護和發展對自上,我們會常??吹浇y治權力的極大的能動作用。正是由于政治權力的這種能動作用,才使得既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得以延續和發展。

政治權力的能動性還表現在其作用范圍的不斷擴張和權力能力的膨脹上。權力的擴張和膨脹幾乎是一切政治權力的固有特性。掌握權力的任何組織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擴大自己的權力,有著提高自己地位的本能。特別是政府的權力總是處于不斷擴張之中。有學者在研究了各國政府權力演變的規律時指出,政府機關總是傾向于管理更多的事務,設立更多的機構和職位,制定更多的預算,雇用更多的人。這種趨勢導致政府部門的機構、人員和職權的不斷膨脹,形成政府權力擴張的普遍的趨勢。

14國家權力的構成要素

國家政治權力的構成要素是指構成國家權力不可缺少的要件和因素。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三項基本權力。

15.為什么要監督和制約權力

一、權力監督和制約的涵義

權力具有雙向發展、雙向作用的可能性。政治權力的所有者與使用者并不完全是一致的。由于社會亊務的復雜性,權力的所有者必須得把具體的職能權力按一定的組織體制委托給權力使用者去行使。這樣,權力的具體運作過程與權力主體相互分離。為了減少乃至杜絕權力運行的反向發展,人們對此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政治實踐表明,沒有監督和制約的權力是危險的權力。而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

二、權力監督和制約的基本特征

(一)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都是以一定的權力為基礎或以權力做后盾

(二)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都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三)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都具有外在性

三、權力監督和制約的功能

權力監督制約的基本功能,具體說來主要有:

(一)規范權力行為,引導權力活動按照權力委托者的意志運行

(二)防止濫用權力,對濫用權力的行為予以及時的糾正

(三)通過督促活動,提高公共權力運作的效率 16.權力監督和制約的方式

代議制機構監督和制約的一般方式有:(1)聽取工作報告或聽取國情咨文;(2)質詢或舉行聽政會;(3)特定問題調查或國政調查;(4)對政府信任投票或倒閣;(5)罷免、撤職或彈劾等。

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和制約:

(一)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制約

(二)行政職能部門對其他管理機關的監督和制約

(三)專門監督機構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和制約 17.權力腐敗的危害

權力腐敗也稱政治腐敗,是指公職人員濫用權力謀取私利的行為,即以公權換取私利。

權力腐敗是一種毒害社會風氣,損害公眾利益,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有害行為。權力腐敗對政治發展的影響有:

首先,權力腐敗破壞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的統一。

其次,權力腐敗加劇行政管理效率的低下,浪費政治資源。 第三,權力腐敗激化社會矛盾,破壞政治局勢的穩定。 18.如何理解政治統治的合法性

政治統治的合法化就是指政治統治獲得合法性的過程。合法性這一概念意指某個政權、政權的代表及其“命令”在某個或某些方面是合法的。合法性是一種特性,這種特性不僅來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而更主要的是來自根據有關價值規范所判定的、由社會成員給予積極支持的社會認可(或認可的可能性)和正當性。它包括兩個方面的主要內容:第一是統治、政府或政權怎樣以及能否在全社會以價值觀念和價值規范所認可的方式有效運行;第二是政治統治有效性的范圍、基礎與來源。概而言之,合法性就是政治統治為何應獲得社會成員的忠誠的問題。

從本質上看,合法性是被統治階級對階級的政治統治正當性的認可。 19.利益表達的涵義和功能

所謂利益表達,就是利益主體通過一定的渠道或途徑將自身的利益要求傳達給政治決策中樞機構的行為過程。

利益表達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兩種,即影響利益分配和維護利益的實現。 影響利益分配的手段很多,最常用的包括:

(1)利益集團通過影響政治錄用,推薦、委派或選舉代理人進入政治決策機構,直接影響利益分配;

(2)政治游說,如通過提供有關資料、數據,或協助制定法律草案來影響立法機構成員;利用立法或決策聽證會表明立場;游說政府官員;利用大眾傳媒進行宣傳,鼓動選民來影響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決策;(3)政治交易,如通過政治賄賂、以政治支持或政治反對為籌碼,向決策者施加壓力。

20.政治決策的模式

1.理性決策模式。 2.漸進決策模式。

3.綜合審視決策模式。

21.政治決策的程序和原則

政治決策包括以下程序和階段: 1.界定問題,確立目標。 2.調查分析,規劃方案。 3.預測評估和確定方案。

4.試點檢驗,跟蹤觀察。5.政治決策的實施。 政治決策的原則主要有: 第一,科學性原則。 第二,目標性原則。 第三,最優化原則。 第四,利益性原則。 第五,協調性原則。

22.如何實現政治決策的科學化 1.決策機構的制度化和合理化。 2.決策者的素質。

3.意識形態和社會主導性價值觀。

23.政治參與的方式與條件

政治參與的涵義: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方式參加政治生活,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政治體系的構成、運行方式和規則以及公共政策的政治行為。

政治參與的涵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政治參與的主體是普通公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影響政治的活動。

第二,政治參與的目標與對象主要集中于政府的公共決策,但還包括所有直接或間接與政府活動相關的公共政治生活。

第三,政治參與的方式既有合法的,也包括部分非法的行為。

第四,政治參與是參與主體外在的一種活動,并不包括他們的政治態度、知識和興趣等觀念形態的內容。

第五,政治參與既包括參與主體基于利益意識而采取的自愿影響政府決策的活動,也包括受其他組織和個人動員而參加的影響政府決策的活動。

政治參與的限度可從三個方面加以認識,即過度的參與將有損于民主和社會穩定,不足的參與則表明民主的不完善,而有限度的參與對民主最為有利。

政治參與的方式:投票、選舉、個人接觸、結社活動、政治冷漠、暴力反抗。

政治參與的條件與影響因素:1.經濟發展。2.政治條件。3.社會性因素。4.教育程度。5.社會心理因素。

24.政治參與的作用

一、政治參與和政治民主

二、政治參與和政治穩定

三、政治參與和經濟發展

25.分析經濟發展與政治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是政治發展的重要條件

一、經濟發展是政治發展的動力

(一)經濟發展是政治發展過程發生質變的根本動因

(二)經濟發展是政治發展過程發生量變的根本動因

(三)經濟發展為政治發展的相關因素創造重要條件

二、經濟發展對政治發展的制約性

(一)經濟發展制約著政治關系的結構

(二)經濟發展制約著政治發展的條件和手段

(三)經濟發展制約著政治發展的制度表現形式 26.政治文化在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二、政治文化的作用

(一)指導政治行為

(二)變革政治體系

(三)影響政治過程

(四)維系政治關系

27.政治思想是如何影響政治實踐的

具體說來,政治思想在政治現實中的作用有這樣幾方面:

(一)指導人們認識政治現實

其表現是:1.為人們提供必要的政治知識。2.為人們提供政治分析的方法。

(二)肯定或否定某種政治統治

(三)對政治文化整合起著核心作用 28.社會組織化的功能

(一)聚合社會利益資源

(二)使政治關系定型化

(三)規范政治過程

(四)維護社會穩定 29.社會分層對政治的影響

社會分層含義:所謂社會分層,是以一定經濟和社會結構相聯系的、受特定權力意志所規范的、制度化和穩定性的社會不平等結構體系。從政治學的視角來看,社會分層的劃分標準,是處于這種結構體系中的不同群體對國家權力的關系。

社會分層對政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影響政治關系格局

(二)影響利益配臵機制

(三)影響社會政治穩定

30.政治發展與政治現代化的聯系與區別

政治發展指:不發達政治系統在特定國際環境及社會、經濟條件下,按照某種價值共識,向發達政治系統變遷的過程。 政治現代化,是指政治的合理化,政治整合、政治民主化、廣泛的政治參與等。政治現代化和政治發展的研究對象有交叉類似的地方。政治現代化是政治發展的結果

31.民主的主要理論流派 民主分為八種模式: 模式一:古典民主

模式二:共和主義自治共同體 模式三:自由主義民主制

模式四:馬克思主義的直接民主理論

基本原則: “所有人的自由収展”只有在“每個人的自由収展”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自由需要消滅剝削,實現政治經濟的最終完全平等;只有平等才能保證所有人的潛能得以實現,以便每個人能夠按照他或她的能力付出后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主要特征:社會主義:公共事務由按金字塔結構組織的公社或委員會管理;政府人員、法官、行政人員通過經常的選舉產生,由社會任命和罷免;公職人員的薪金不高于工人的工資;社會掌握的人民武裝維護新的政治秩序。共產主義:所有形式的“政府”和政治讓位于自我管理;集體管理所有公共事務;一致同意是決定所有公共問題的原則;保留的行政事務由輪換或選舉分配;自我監督取代所有軍事和強制力量。

模式五:競爭性精英民主

模式六:多元主義民主 模式七:合法型民主 模式八:參與型民主 32.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的關系

一、政治發展促進政治穩定

首先,政治穩定是一個動態過程,它的實現有一個量的積累和平衡過程,是一個已有的穩定到新的高層次的穩定過程。這一過程的實現有賴于政治發展賦予新的內容和活力。

其次,政治發展本身也能減少或消除政治不穩定因素。

再次,政治發展和政治穩定的根本基礎是更好地實現政治體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政治穩定是政治發展的保障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大型公益活動方案下一篇:大學軍訓工作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