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顏真卿祭侄文稿觀后感
觀顏真卿《祭侄稿》有感
清代的劉熙載在他的《藝概·書概》中這樣寫到:“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傊蝗缙淙硕?。”書法就像他的學問,他的才華,他的志向!總之一句話就像他的人一樣!現在非常流行顏真卿的字體摹寫,而大多數人都不去選擇趙孟頫的書法,就是因為顏真卿的字體就如人一樣,大氣,剛正不阿。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好多關于書法的書,我是一個非常喜愛書法的人,所以我的感觸特別大,現在我就通過隨筆的方式與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吧!
我們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當然,這也擁有了深厚的藝術底蘊。而在每個朝代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文化,而書法則在里面一直都占據的舉足輕重的位置。有人說:“中國書法是中國藝術中核心的核心”!我還記得西班牙著名的藝術大師畢加索說過:“如果我出生在中國我將會成為一名書法家而不是畫家”!從畢加索這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譽的藝術大師對書法這個在中國文化里占據最重要位置的藝術是那么的肯定和向往!這足以見證了書法在這些著名的世界藝術大師心里的地位!但是書法到底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文字的產生是為了記錄語言,也為了大家更好的去溝通。有了相同的語言、文字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是縱觀大千世界,流傳下來的這么眾多文字和語言中,為什么僅僅是漢字具有實用以及審美的能力呢?而且還衍生出獨具魅力的書法藝術!文房四寶,有筆墨紙硯而這僅僅就是練習書法的工具!而真正的書法作品是在宣紙上通過手上的一只毛筆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想法、性情。中國書法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在書寫者筆下呈現出黑與白、點和線的千變萬化中完成人的精神創造和情感宣泄,而它所表現的精神內涵是與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
寒假中我摹寫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一千多年來,顏真卿的《祭侄稿》不僅被公認為是顏氏行書中的頂峰之作,而且在中國書法史上被稱作繼東晉王羲之《蘭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書”?!都乐陡濉窌鴮?5行,共234個字。祭文情感真切,痛貫心肝,悲壯情懷溢于字里行間。其點畫用筆中舍棄了對起筆、收筆和轉折、勾趯等處的刻意求工,但卻保留了沉實挺勁而渾厚的線質,結體則變嚴謹端莊而為寬松多態,章法又隨勢產生緊松、疏密的變化。顏真卿是唐代一名杰出的書法家他還是一名道德君子、忠臣烈士,他一生在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天子為臣,最終為唐王朝而舍生取義、殺身成仁。 為了自己的國家他毅然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的這種氣節,這種精神,這種品質太值得我學習了。字如其人,我在摹寫中不僅僅是摹寫了他的字,更是想學習其的溫良謙恭、磊落巍峨、剛正不阿、憂國憂民的品質和修養。
第二篇:《勸學》顏真卿
勸 學
qīng
【唐】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注釋】:
三更燈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老了,頭發白了,這里指老年。 方:才。
第三篇: 讀《顏真卿》有感
作者/朱周濤
我雖酷愛書法,但對書法知識知之甚少,今日讀《顏真卿》,深有感觸,大為仰慕,讀《顏真卿》有感。
我最初學也最擅長的字體便是顏體,每次翻開《勤禮碑》,流連于那豐腴端莊的碑文,我便會猜想顏真卿的樣子——他一定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文弱書生吧??墒?,走進《顏真卿》,我才發現,我心目中那個顏真卿被顛覆了。
他是個淡泊名利的人。(讀后感 )顏真卿26歲中進士,后因仰慕張旭,初涉官場的他毅然辭官意欲求學于張旭,豈料未得張旭賞識。他并不甘心,于37歲時再次辭官拜訪張旭,終得其口授書法要訣,從而在書法上有了飛躍。“學而優則仕”,在那樣的年代,有哪個書生不以謀得一官半職為榮?而顏真卿卻為了心儀的書藝兩次辭官,這種為追求理想而放棄名利的行為,怎能不讓人為之贊嘆?
他是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安史之亂”期間,他義憤填膺,毅然擱筆從戎,后被推為盟主,統兵二十萬,橫絕燕趙,大震軍威,捍衛國家尊嚴。誰能想到,顏真卿居然還是一位戎馬倥傯的大將軍,長期馳騁沙場的他,居然能將書法技藝練得如此爐火純青。我想,他的《祭侄文稿》能享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盛譽,恐怕與他在作品中融人的俠骨豪情密不可分吧。
他是個視死如歸的愛國者。顏真卿一生最壯烈的一幕,是他在晚年與李希烈的斗爭。李希烈叛變,朝廷受挑撥竟派以75歲高齡的顏真卿去勸降。他明知此去兇多吉少,卻大義凜然地受命前往。李希烈先以宰相的高官厚祿誘惑他,再用土坑、火刑架、絞刑架等酷刑來威嚇折磨他,他毫不屈服,大聲痛斥李希烈不忠不義、大逆不道,最終被縊殺,為國捐軀,其赤膽忠心彪炳史冊。
他是一代書法宗師。顏真卿晚年的書法藝術臻妙絕頂,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徹悟,并將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打通,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斑駁血淚,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鱗次櫛比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讀后感《讀《顏真卿》有感》。
顏真卿的書品和人品,萬世景仰。
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初二(20)班
點評:
人的閱讀,與其興趣愛好有關。小作者愛好書法,當然就特別關注書法名家了?!额佌媲洹愤@部傳記,對于多數同齡人來說,是沒有閱讀過的。這篇讀后感先寫自己閱讀《顏真卿》后的大體感受——“深有感觸,大為仰慕”,“心目中那個顏真卿被顛覆了”。主體部分各個段落均運用“總分”的結構形式,從不同角度對顏真卿進行了具體的介紹,讓讀者對顏真卿也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文章結尾一段總結上文,點明景仰之情。
指導教師:周禮華
《讀《顏真卿》有感》
第四篇:《勸學詩》顏真卿
勸學詩 【唐】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解說: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有志者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賞析: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這是一首好詩,只是我們往往盡管能夠背熟,而在實際學習中卻忽略了他的深意,缺少落實。從小有勤奮學習習慣的孩子,學習上幾乎沒有不成功的。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第五篇:顏真卿軼事[范文]
一、人生軌跡
顏真卿(709-785)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顏真卿,字清臣,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唐代杰出的書法家。曾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安史之亂,顏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代宗時李希烈叛,宰相盧杞“銜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后為李希烈縊殺。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半年后,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于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他的傳世書跡極多,《顏勤禮碑》《元次山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傳世墨跡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二、野史軼聞
(一)仕途起家 始于尼姑看相
相傳顏真卿擔任醴泉尉,因聽說唐玄宗要親自主持科舉考試(制科),欲去報考,遂向一個善于看相的尼姑詢問前程。 尼姑說:“顏郎事必成。自后一兩月必朝拜。” 顏真卿又問:“官運到頭,服到五品嗎?” 尼姑笑答:“顏郎所望,何其卑耶?”
顏真卿說:“得五品官便可著緋衣、戴銀魚,兒子得補齋郎(若父親當官者,做兒子的可以遞補官職,但官階不高,所以齋郎應為官名。 ),我的愿望已滿足矣。” 尼姑指著座上一塊紫色的餐巾說:“顏郎衫色如此……”
果然,放榜后,顏真卿名列高等,授長安尉,不數月遷監察御史,其后仕途一帆風順,公服顏色由碧而綠,再染為赤,直到官居二品,穿上紫衫。(《戎幕閑談》)
(二)有擔當的父母官
唐代宗大歷元年(765年),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生產,熱心公益事業。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三)為官清正廉潔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后,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于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四)師從張旭 名列四大書法家之首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拜在張旭門下學習。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后,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后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里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愿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么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圣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后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三、顏真卿贊歌
《顏真卿》電視劇主題歌
忠 魂(片頭曲)
孔令義顏世謙 詞
二寸羊毫四寸硯
三更燈火五更寒
家貧習書墻作紙
能文善武好兒男
高第登科走仕宦
守土盡責萬家安
鞠躬盡瘁五十載
幾度沉浮幾度還
英雄暮年憂國難
忠肝義膽頭可斷
舍生忘死保社稷
浩然悲歌震河山
片尾曲
墨香(片尾曲) 孔令義 詞
時光蒼蒼,歲月茫茫,往事千年論短長。
乾坤浩浩,日月朗朗,鐵骨錚錚鑄輝煌。
奮筆疾書寫忠烈,情義交融開篇章,神采自飛揚。
生死身后事,千秋留墨香。
四、書法巨擘
顏真卿出生于顏氏世家。五代祖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學者,在經學、史學、文字學、音韻學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祖父輩顏勤禮、顏師古、顏育德也都精通經史治訓,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南朝至唐四百年間,顏氏以書法名世。顏真卿三歲喪父,家道中衰,但在童年時代即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學的淵源,加上從小養成的刻苦勤奮的精神,對顏真卿后來成為唐代杰出的書法家有著深刻影響。
顏真卿一生書學境界的歷練,后人按照顏體楷書的發展變化和與之對應的年齡,將其書法創作劃分為三個時期。在五十歲以前是第一個時期,這一過程是顏體的初步形成階段。在這一時期,顏真卿繼承傳統,以二王、褚遂良、張旭為師。這一時期其書藝特點是,用筆方峻,清雄堅韌,筆法帶有隸意。天寶五年(746),張旭在裴儆府上授筆法于顏真卿,此前顏真卿一直處于艱苦的摸索階段。在接受張旭的筆法后,顏真卿欣喜地說:“自此得攻書之妙,于茲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從此,顏真卿依照指引,刻苦磨礪。天寶十一年后,顏真卿書碑在社會上已享有一定聲譽。代表作應為四十四歲所作《多寶塔感應碑》。顏真卿第一階段的書法,繼承仍舊多于創新。
五十歲至六十五歲是第二個時期,這一時期是顏真卿書法成熟的時期。他納新意于古法之中,正式走出二王至初唐楷體的籬墻,創立嶄新的“顏體”。在這一過程中顏體形神兼具,已漸成熟,筆畫、結體和布白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一時期其書藝特點是,用筆由方變圓,橫輕豎重,轉筆不折而轉,巧妙地運用中鋒和藏鋒運筆,結體雄強端肅,字形由傳統的向背轉變為向相。由于這一時期政局多變,人心動蕩,生活道路坎坷不平,顏真卿的書法可謂變法出新意,雄魂鑄“顏體”。同時出現了不少行書、尺牘。這一時期佳作不勝枚舉,代表作應為六十三歲所書《麻姑仙壇記碑》。
六十五歲以后是第三個時期。這是顏真卿書法藝術臻妙絕頂的時期。由于晚年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悟徹,這一時期的書藝特點是,用筆雄重,結體更趨端嚴樸拙,顏書在老辣中富有新鮮活潑的生機,在疏淡中顯示質樸茂密的神韻,在筆鋒得意處顯現功力的爐火純青,在圓潤豐腴中透露出豪邁的氣度,從成熟中加以神奇變化,一日有一日之進境,一碑有一碑之異彩。此時期代表作為唐大歷十四年(779年)所立《顏君神道碑》,即后人所稱《顏勤禮碑》。
傳世顏真卿的書法作品比較多,現存的碑帖不下六七十種,比起同時代的書法家,應該說是首屈一指的。著名墨跡、楷書有《竹山堂聯句詩帖》、《告身帖》;行草書有《祭侄季明文稿》、《劉中使帖》、《潮州帖》等,其中《祭侄季明文稿》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一生書寫碑石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緊密秀媚,《東方朔畫贊碑》清遠雄渾,《謁金天王神祠題記》遒勁端莊,《臧懷恪碑》雄偉健勁,《郭家廟碑》雍容朗暢,《麻姑仙壇記》渾厚莊嚴,《大唐中興頌》摩崖刻石方正平穩,《宋境碑》開闊雄渾,《八關齋報德記》氣象森嚴,《千祿字書》持重舒和,《李玄靜碑》遒勁有力,《顏勤禮碑》雄邁清整,《顏氏家廟碑》筋力豐厚。顏真卿書法刻成法帖的也很多,歷代匯集的叢帖中大都有其作品,單帖則有《爭座位帖》、《奉使帖》、《送裴將軍詩》、《小字麻姑仙壇記》、《送劉太沖敘》等。其中以《爭座位帖》最為著名。此帖信手揮筆縱橫跌宕,筆墨淋漓,是不經意的杰作,米芾認為有篆鎦氣息,為顏真卿書法第一。專門匯集顏真卿書法的法帖有宋刻《忠義堂帖》,共收集顏真卿書法作品四十五種。
此外,顏真卿還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
代表作:《祭侄文稿》、《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
五、后世評論
顏真卿一生書學境界的歷練,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立堅實骨體,求雄媚書風。 第二境界:究字內精微,求字外磅礴。 第三境界:臻神明變化,與生命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