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慶祝改革開放30年征文

2023-06-26

第一篇:慶祝改革開放30年征文

改革開放30年征文

教育改革,勾畫南昌騰飛藍圖

南昌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回顧

內容提要: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既是經濟大發展的三十年,又是教育事業大發展的三十年,更加是人民思想大解放的三十年。南昌人不斷解放思想,在物質文化生活提高的今天,也對教育的需求也必然提高,人民滿意的,受學生歡迎的教育改革就勢在必行。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提高全面素質的基礎。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南昌城市教育建設發生了質的飛躍,特別是新時期,教育的人文性在進一步加強,著力于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各個學校的硬件設施、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切實增強了南昌教育的軟實力。

作為一名80后的教師,我們享受了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碩果,可以這樣說我們是長在春風里,面對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也有發言權,但是作為一位教師,和十幾年前的學生,我想我對教育的改變更加有發言權。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學校的變化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的初期,南昌的教育事業還在起步階段,學校的入學率還不是很高,由于孩子的上一代人大部分是文盲,所以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認為就在學校,老師管好就可以了,家長對孩子的輔導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引導還是不夠,所以在那個純真的年代,孩子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素質教育搞的風風火火,大部分的孩子接受了正規的學校教育,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讓新一代成長起來的孩子知識面各加寬了,孩子的綜合素質也上去了,當然南昌人民的綜合素質也上去了。

21實際教育事業成型,現在南昌的教育走集團化,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更加人性化,教師的綜合素質大大提高,這樣師資力量上去了,教學水平的提高,收益最大的當然是我們的孩子,當然最最最打的還是我們的民族。

改革開放學校與家庭關系的轉變

上世紀80年代家家有這樣一個個小情節:孩子背著書包回家,想說什么有不敢說,總是在那有口難言的樣子,最后在早上上學的時候說出一句這樣的話:“媽媽,學校要叫錢,老師說今天是最后一天了,不交不行。”家長總是說:“學校怎么又收錢,沒有。”孩子低著頭走了,眼睛里擎著淚水,委屈的會了學校。孩子到了學校,老師就問沒帶錢的站起來,這個時候孩子總是紅著臉站起來,老師就說:“怎么又是你沒交啊,總是拖拖拉拉的。”這個時候孩子的頭更加低了。多少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那個年代的孩子是多么愛讀書啊,因為沒書讀流了多少眼淚。

這個情節總是出現在80年代的家里,不知道是學校的問他還是家庭窮的問題,孩子的學費放多少孩子因為這個而少了多少童年的歡樂。家里窮?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夠?

歸結到底還是國家窮啊,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家富裕了,人民的生活好了,我們在來看這樣一個情節:怎么還不起來啊,要去上奧數班了,等下還有英語作文。孩子說:“媽媽,今天我可以不去不,我想去吃肯德基,想去游樂場。”國家富裕了,可是現在的孩子不愿意讀書了,以前是孩子跪在父母面前求他們讓自己上學,因為喜歡讀書。而現在那,可以說用爸爸媽媽求孩子去上學那是一點不夸張。

我想國家富強了,對孩子的教育更加不能放松,這是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可是那些艱苦年代的作風還是不能丟的。

改革開放以來,教師與學生地位的轉變

在以前,教師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圍繞老師來轉的,但是在全國推行的課程改革改變了以前的那種陳舊的教學觀念,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

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全部要從學生中來又要倒學生中去,不在是以前的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好無知覺的尷尬課堂了,現在的課堂是自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不是說以前的老師不關愛學生,現在的社會復雜了,學生也就復雜了,我們教師還是不能止步不前,所以改革勢在必行,經過全國的教育改革,學生和老師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改革開放三十年,江西依然是一片紅土地,但是就是在這樣的紅土地上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改革勢必推動江西的教育發展,勢必推動江西的經濟發展,

因為教育和經濟是密不可分的。

歷經三十年的滄桑巨變,教育正為這個美麗的城市不停的注入新的活力,身為教育一線的我們,正為我的英雄花園城市-------南昌,為南昌迎來新一輪有好又快發展,正孜孜努力著。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廖平

第二篇:改革開放30年征文

改革開放30年的變化,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身邊的點點滴滴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歷程,親身感受到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無限驚喜。

700年代的年貨市場由于年貨少,家長們看見魚肉之類的就蜂擁去搶購,而孩子看不見家長就哭著找媽媽。如今的年貨市場品種繁多,市民帶著孩子悠閑的逛著,挑選著。70年代我們小孩子可以玩的游戲、活動也就那幾樣,不象如今的孩子們,各種各樣的游戲、體育活動,讓我們看了羨慕不已。

從“吃不飽”到“吃得好”,反映的是我們居民生活“跨越貧困進入溫飽,跨越溫飽進入小康”的兩大變遷。以前我們家天天都省吃檢用的還吃不飽,現在不但吃飽,而且吃得好。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我們的衣著消費在發生變化。以前,衣服能穿就可以,一件衣服要我姐妹輪流著穿,姐姐們穿小了才能傳給我??刹幌瘳F在,自己漂亮的衣服就有一大箱。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家的住房也不斷更新。記得我六七歲的時候家里還是不的到十平米的房子,而到了現在,早已住進了一百多平米的大房子。

改革開放時期,我家耐用消費品也不斷升級,從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老四件”,到電視機、洗衣機、錄音機、電冰箱、電風扇、影碟機“新六件”,再到抽油煙機、熱水器、空調、電腦等商品,檔次越來越高。

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電視太熟悉不過了,已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誰家沒有一臺兩臺的?或許還是“液晶”、“等離子”。但是以前,電視可是件“稀罕物”,像“神”一樣,讓人頂禮膜拜。我清楚地記得,小時鄰居家買了一臺12寸的黑白電視,被放在一個高高的柜子上,柜子上還加著一把鎖。不到7點,條

凳上就坐滿了大人和孩子。我經常是晚飯顧不上吃,早早地趕到她家,為的是能占個好位置,免得被人擋住,看不見電視?;丶业穆飞?,我還經常沉浸在電視節目中。盡管那時的節目內容十分有限,但是印象很深。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科技改變生活的30年。聽老爸說手拿者磚頭般的“大哥大”,腰別bp機,是他們那年代的時髦派頭。如今,“大哥大”已為小巧而輕盈的手機取代,并為普通人廣泛使用。而我自己也從初中開始就擁有一部屬于自己的小手機了。小時候,錄音機成為家用電器進入千家萬戶,是除電視機外,我接觸音樂的唯一來源。90年代后,隨著音像放映電器市場的快速發展,除了各類錄音機外,錄像機以及vcd、dvd等播放設備應運而生。進入21世紀,walkman、cd機、mp

3、mp4等高科技數碼產品如狂風巨浪般席卷而來,錄音機最終被淹沒在這股“狂風巨浪”中。而電腦這個以前可以說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也逐漸走進尋常人家,走進了我們的身邊,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這一切,顯示出了改革開放對科技信息的巨大影響,它是引領著生活趨于方便快捷的神奇力量。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波瀾壯闊,成果豐碩;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潮流勢不可擋,成就非凡。人民生活水平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30年成為建國以來居民收入增長形勢最好、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30年。

改革開放30年,是我們中國的輝煌30年!!

第三篇:改革開放30年征文

改革開放30年故事

同口鎮南青小學三年級學生:胡浩東

今天,我家里買來了新的微波爐和電炒鍋,奶奶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說:“看來,做飯是越來越輕松了嘍!”

晚上,我家的廚房里可熱鬧開了。不信,你聽,老土爐、微波爐、煤爐、煤氣爐它們在議論紛紛地談話呢!

首先是煤氣爐發言。它鼻子哧哧地冒著氣,嗡聲嗡氣地說著:“這主人家真是喜新厭舊,我到這家只有五六年時間就不要我啦。想起來,這五六年,哪天早上,小主人要去上學,早餐不是我做的?特別是冬天,老主人身體不好,要不是我,小主人每天都得餓肚子呢!老主人每次都夸我:“這煤氣灶真夠快的,三下五除二就做好飯嘍!’可是現在……”。

煤氣灶還在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大煤爐聽不下去了:“老兄,別嘆氣,你還好,有了新的電器爐,你說不定在停電時,能用得上一兩回。我可慘了,主人家有你們煤爐、電爐,肯定不再買煤球了。我這身體,用不了兩年,就會散架的。嗚——嗚——”大煤爐想著說著,忍不住哭出聲來了。

老柴灶有氣無力地說:“孩兒們,都別埋怨了,想起老主人年輕時,每天上山砍柴,人一多,山上的柴都砍光了。有時就割草曬干了來燒,老主人還不是一個勁兒地夸我:“我家的灶真省柴”。就這樣我工作了幾十年。后來,改革開放了,她的兒女長大了,也能掙錢了,就燒上

了煤了,我呀,就退休了。老主人對我有感情,舍不得挖了我,做了新房后,還照著我的老樣子做了一個新柴灶,每逢過年過節,也燒上一兩回,我也知足了。

微波爐聽著,感慨地說:“是呀,是呀,我們這些灶,都是為主人服務的。生活一年好一年,灶也發生著變化。我今后一定要向老一輩學習,好好為主人服務。也許,過不了幾年,我們幾個電家伙也會退休的。”

老柴灶接著說:“你說的對,這幾年,新農村變化太大了,人民無論從吃、穿、住、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也許幾年后,農村有了新的飯館,主人家再也不用自己做飯了,你們真的要退休的。”

也不知過了多久,它們說得太累了,才迷迷糊糊地入睡了!

第四篇:改革開放30年家鄉變化征文

改革開放三十年振臂高呼黨英明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歲月如梭,似乎只是在轉眼之間,改革開放的征途已經整整走過30年。

在這30年中,白河縣雙河鄉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這個只有幾千人口的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農

村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勤勞善良的家鄉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過去農民知道啥?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農民干什么?實現農業產業化!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他們實驗著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黃姜、烤煙的興起,特色農業初具規模,實現了農業農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推動了農產品商品率的提高和農民增收。

過去農民住的啥?三間茅房一張床。如今農民住樓房,敢和城鎮比靚麗!十年浩劫片面追求“反資防修、一大二公”,忽視人們的基本生存需求,城鎮居民改革開放前極少動工建新房,農村農民大多住在泥地、泥墻、泥瓦搭稻草棚的古老房宅里,人口多面積窄生活十分不便,如哪戶人家有一臺老式收錄機或黑白電視機必然會引起眾人圍觀看熱鬧?,F在,國家采取讓民惠民利民的房改政策,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農村兩層、多層鋼筋水泥建造的漂亮洋房遍地開花,徹底實現了當年毛主席憧憬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社會主義小康目標,彩電、冰箱、洗衣機、影碟機、電腦、空調等已成為大多數家庭的生活必備品。

過去農民吃的啥?一日三餐“瓜菜代”。如今農民講養生,生活水平大提高。老人講在那“階級斗爭年年講,月月講,時時講”的年代,講得食品匱乏饑腸漉漉,本來就沒錢,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米油鹽醬醋肉魚,糧票、油票、糖票、菜票等成為大家眼中金貴緊俏的香餑餑。改革開放了,“田土包到戶”,充分調動了農民種糧種菜的積極性,再加上科技含量高的良種、化肥、農藥、除草劑被廣泛使用,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對農業實行補貼扶持政策,農民種糧不但免繳皇糧國稅,而且還有良種補貼、養豬補貼、免疫補貼、學雜生活費補貼……,促進了食品類的快速發展。如今百姓谷倉是谷豆齊全,盡人所需。人民群眾的飲食質量和檔次也越來越高越精,餐館、茶吧漸成大眾化趨勢。

衣著的變化也十分明顯。30年前,衣著打扮無論男女老幼,憑“布票”到國營集體商店排隊購買布料后再到染坊染色晾干縫制衣服,服飾幾乎呈清一色的藍、灰、白,做工粗糙款式簡單,鞋子大多是清一色的青布鞋和解放牌膠鞋。改革開放了,求美尚美愛美的原始本性得以渾然天成的自然流露,穿著打扮日漸豐富多彩,蝙蝠衫、連衣裙不再是“洪水猛獸”,西裝領帶、夾克衫不視為“小資”情調。頭飾、圍巾、金銀首飾、化妝護膚、美容健身成為時尚潮流。就是過去18歲無人問津的鄉妹子,如今也越來越時髦,越來越俊俏了。

改革開放的30年,是家鄉面貌變化最大、經濟發展最快的30年,同時也家鄉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30年。隨著改革開放一路走來,家鄉人已從那缺衣少食的短缺經濟時代逐步走向衣食無憂的富裕生活。如今走在鄉村的農家路上,當年肩挑背杠的農村人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輛輛載著人搭著貨的摩托車或小卡車從腳下的水泥上擦肩而過,陣陣歌聲從各個貼著瓷磚的的農家小院傳入耳中。那一座座嶄新的農家院落,不時可以聽見電話鈴聲響起。如今的農民不但不用上稅,而且還吃上了“皇糧”。“農村低保”,“農村醫保”,“農村養老院”這一切,都主要由國家財政來買單。農民不但不上農業稅,還能通過“低保”吃上財政,也能通過看病的發票間接地到財政那兒去報銷,如今正在興建的農村養老院,讓農民感覺到了“養兒防老”還不如靠政府養老來得可靠和實惠。所有這一切,是遠至幾千年,近到幾年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近些年來,我多次親歷了家鄉父老帶著純樸的感情振臂高呼黨英明的場景,著實讓我在感動不已的同時,深受教育和啟迪。(市政府辦公室:孫傳志)

第五篇:水電廠改革開放30年征文

1969年3月29日,新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以上的大型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第一臺機組在甘肅省永靖縣境內的母親河上投產發電,從此為中國的水電歷史增添了輝煌一頁。

電站建設從勘測、設計、施工、以及設備制造安

裝都是靠自力更生完成的,在我國工業還剛剛起步的時候,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不僅是我國人民艱苦奮斗的結晶,也堪是我國水電建設史上之最,鑄就了我國治理黃河的一座歷史豐碑,因而聞名遐邇,震驚中外!

電站自投運以后,由于受當時國內水電機組制造安裝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加之黃河泥沙影響,機組過水設備磨蝕相當嚴重,各種缺陷和大小事故頻發,機組運行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很不穩定,電站安全運行頻受威脅。針對先天不足的設備狀況和嚴峻的安全形勢,劉家峽水電廠廣大職工以對國家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進行技術更新和和設備改造,攻克諸多技術難關,保證設備安全運行。隨著時間的推移,設備老化和泥沙磨損又日趨嚴重,嚴重影響著電站的安全運行。

改革開放以后,富于創新和敢于挑戰的劉電職工感到,不能讓這座新中國為之驕傲的水電站毀在自己手里。繼續管理好電站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依靠科技創新,開展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提高設備健康水平"。于是他們果斷做出決定:改造舊機組,刻不容緩;增加新容量,別無選擇!從1986年開始,他們歷經十幾年,逐一對五臺機組進行全面增容改造。1994年4月,2號機組完成全部增容改造工程。之后,一鼓作氣,連續對另4臺機組進行全面"手術"。尤其是1996年到2002年短短的6年間,劉電以平均一年半一臺的速度,完成了所有機組的改造。特別是作為整個改造工程重頭戲的5號機組,從水輪機、發電機、變壓器等主要部件到各類配套設備,全部采用當今世界先進設備和技術。他們先后和俄羅斯、加拿大、法國、瑞士、奧地利、挪威、美國等著名公司和國內一些專業廠家合作,用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技術、一流的工藝改造出了一流的工程,使5號機組單機容量由26萬千瓦增容至32萬千瓦。最終,5臺機機組出力由當初的116萬千瓦增長到135萬千瓦,凈增容量19萬千瓦,相當于又建了一座中型水電站。技術改造不僅使發電機組的出力大幅度增加,而且設備的安全可靠性和抗磨蝕能力大幅度提高。在2005年的大發電期間,改造后的設備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10月26日,全廠發電出力達135萬千瓦,10月29日日發電2913萬千瓦時,10月份月發電量7.9億千瓦時,這三項均創發電以來最高紀錄。大發電期間135萬千瓦的滿負荷運行,機組各部分運行工況良好,充分驗證了劉電通過設備技術改造所取得的成果。改造前危機四伏的安全形勢也得到根本改善。在最后一臺機組改造后的2001年2月,劉電人翻開了嶄新的安全生產記錄。直至今天,轟鳴的機組轉動了2600多個日日夜夜,沒有出現任何人員和設備事故。

機組增容改造完成后,隨著甘肅電網的發展,出現了在機組滿發電情況下電量不能完全送出的問題,使電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嚴重損失。2006年,他們又開始了一次系統改造,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建成了甘肅省首座330千伏GIS開關站,徹底解決了近年來電力送出受限問題,打通了電力外送的大通道,電站的綜合控制水平和設備自動化水平上了一個新臺階。

與此同時,劉家峽水電廠緊跟知識經濟時代步伐和科技進步潮流,不僅在主設備改造上運用高科技,而且在各個方面大力推行和倡導科技創新。1993年,一號機引進美國Modicom公司監控設備投入運行,電廠開始對機組實施微機監控,近年來又加大計算機監控系統升級改造、水輪發電機組狀態監測、主變在線監測等科技新成果應用力度;廠(MIS)管理信息系統建成投入運行。2001年,

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水庫測量管理系統在該廠開發成功,并投入使用。2002年,全廠辦公自動化系統(OA)正式投入運行,"無紙化"辦公開始運轉。"大型發電機定子槽電位降低技術"、"水輪發電機轉子絕緣技術"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設備的自動化水平,為機組實現"無人值班、少人值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劉家峽水電廠依靠科技進步武裝自己的過程中,創造了許許多多讓人驕傲的成績:史無前例地創造出異重流排沙新技術。1994年11月,我國首臺"大型混流式水輪機轉輪修行磨削機"在該廠研制成功。2000年11月底,首創國內大壩深水閘門封堵第一例。2003年,在國內水電站中首家引進修復轉輪的"機器人"。2007年8月,"雙回線過載判據穩控切機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鑒定,整體已達國內先進水平。

截至2008年10月底,劉家峽水電廠已累計發電1734.68億千瓦時,按不變價計算,創工業總產值123.43億元,相當于劉家峽水電站投資的20倍,為西北地區的國民經濟長足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做出了突出貢獻。

如果說30多年前劉家峽水電站的建成創造了企業的輝煌,那么今天的劉家峽水電廠已經并正在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續寫企業發展的新的輝煌篇章。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龍卡ic信用卡使用指南下一篇:讓你擺脫煩惱的50句話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