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地方高等職教發展歷程論文

2022-04-16

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地方高等職教發展歷程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摘要通過綜合分析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內外部條件發現,就內部條件而言,高等教育的本體性質、演進歷程和分類發展是當前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優勢,與此同時,地方本科院校在發展中存在的辦學定位模糊、應用型師資隊伍短缺、發展自主權受限和經費投入有限等劣勢則限制其發展。

地方高等職教發展歷程論文 篇1: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問題與建議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是教育和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轉型的價值在于,轉型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教育結構優化的需要,是職業教育體系完善的需要,是學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轉型的內在依據是需求驅動,問題倒逼,發展呼喚,政策給力。轉型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包括,教育的結構與經濟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辦學定位搖擺與發展前景不明的矛盾,封閉管理方式與合作治理結構的矛盾,資源存量配置與培養規格錯位的矛盾,教師學科背景與實踐能力缺失的矛盾,課程的知識灌輸與能育為“本”的矛盾。實現轉型的政策建議涵蓋八個方面:地位上,并重發展;思想上,轉變觀念;特色上,能育為本;路徑上,校企合作;資源上,整合改造;師資上,雙師見長;經費上,加大投入;方式上,漸進有序。

關鍵詞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何謂型及轉型?“型”是指發展的模式、樣態和方式,轉型即由一種模式、樣態、方式轉為另一種模式、樣態、方式的要求和過程[1]。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就是指基于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經濟需求和高校自身特點的科學定位,尋求并確立新的發展式樣和選擇新的發展路徑的改革過程,其本質所表達的是一種新的價值定位和調適。

一、地方本科院校轉型依據分析

(一)需求驅動轉型

中國職業教育變革的歷程,始終和國家工業化進程、經濟發展的程度息息相關。潘懋元先生指出:“農業經濟時代,大學游離于經濟社會之外;工業經濟時代,大學處于經濟社會邊緣;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大學將被推向經濟社會的中心,進入經濟運行過程,直接參與經濟活動,從而實現大學自身的變革?!盵2]經濟發展是教育的基礎和支撐,教育服務并促進經濟發展。這是教育與經濟關系的辯證邏輯。但這種關系不是靜態層面的,而是綿延提升、互動互適的。即教育作為為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的一方,要始終與經濟發展的程度和要求相適應。當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高移”,無論是制造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的振興,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增加,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都迫切需要更高層次的應用技術類人才跟進和支持??梢哉f,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必然要以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升級版為基石。地方本科院校發展轉型,必須因應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抓住不容錯失的發展機遇,適時而明智地調整辦學方向。

(二)問題倒逼轉型

問題是依我們現有的能力、水平、條件、局限等,尚難以改變或破解的困境。當下地方本科院校發展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和困境。一是專業設置雷同。生態位重疊,“同質化”現象嚴重。二是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脫節。培養的人才與行業企業不匹配、不吻合,存在結構性錯位,就業率低。三是人才培養方式不當。往往重理論、輕實踐,重科學、輕技術,重知識、輕能力。知行分離、學做相疏,使培養的學生從事理論研究功底不深,動手操作又能力不足,導致就業高不成、低不就,缺乏競爭力。四是辦學封閉化傾向嚴重,缺乏與行業企業需求和區域發展需求緊密結合的機制。這些問題的存在,并非學校本身之過,而是教育結構或舊的教育框架體系設計不合理使然,解決起來必須實施顛覆性重構和翻轉性的改革,即徹底地向應用技術類院校轉型,才能破解困境。

(三)發展呼喚轉型

這里的發展主要指高等職業教育和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結構不合理、體系不完善。就結構而言,按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我國高等教育5A理論型本科和5B職業技術型本科比例嚴重倒掛。需求量不大的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的院校占比過大,而需求量很大的培養應用技術類高端人才的院校占比較少。結構不合理顯而易見。就體系不完善而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目前除極少數的本科院校外,總體上面臨上有“天花板”,前有“斷頭路”的境況,本科層次的發展也僅剛剛啟動,體系完善之路還很漫長。教育結構和體系的完善,呼喚地方本科院校發展轉型,以改變和彌補結構失衡的偏頗和本科層次的“缺環”。地方本科院校是地方經濟發展最有力的支撐和援手,如果不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人才,仍然按照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辦學模式發展,就會既在學術人才培養上落敗,又與社會經濟發展漸行漸遠。

(四)政策給力轉型

經濟發展的需求、問題倒逼的機制、教育發展的呼喚,諸多要素的疊加,使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呼之欲出,也為政策出臺做了水到渠成的歷史鋪墊?!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學位制度?!薄冬F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中也提到,“高等職業教育,在辦好現有??茖哟胃叩冉逃龑W校的基礎上,發展應用技術類型高校,培養本科層次職業人才?!闭叩拿鞔_定調與給力,為職業教育體系完善和地方本科院校發展轉型,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將為職業教育的發展開辟更廣闊的空間。但上有政策,還須下有壓力,有對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的清醒認知,轉型變革才能發生。

二、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價值追問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既是現實要求,也是理性抉擇。它是“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钡男枰?,“對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造更大人才紅利,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盵3]

(一)支撐經濟發展的需要

人才需求層次與經濟發展水平是同步提升的,其基本規律和走向是不斷“高移”。我國經濟發展以1978年的改革開放為發端,創造了連續34年平均增長9.8%的經濟增長奇跡。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經濟發展開始步入“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新的歷史時期。以制造業為例,將由“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乃至“中國創造”,對人才的層次需求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是經濟發展的支持系統,為其提供人力資源保障,經濟的升級必然要求教育的跟進和升級,這就催生了發展高職本科的訴求。

(二)教育結構優化的需要

教育結構是指構成高等教育系統的類別和層級的關系與比例。它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雜的綜合系統。從類別看,目前,歐洲發達國家應用技術人才與學術性人才培養的比例一般在8∶2。而就我國當下本科院校數來看,根據2012年的統計,全國本科院校1171所,即便將647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全部轉型為應用技術類本科,還有524所院校定位為培養研究型人才,占比近45%。仍然處于兩類人才培養失衡狀態。從層級看,我國目前有中等職業學校1.2萬所,高職院校1321所,本科高職只有為數不多的一些三本院校,完全不成比例。所以,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轉型為應用技術類本科,是職業教育的結構優化必然選擇。

(三)職業教育體系完善的需要

體系完善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題中之義。長期以來,職業教育體系殘缺,一直被噱稱為“斷頭教育”。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技術類本科,就是要打破“天花板”、打通“斷頭路”,補上職業教育本科層級的“缺環”,改變職業教育長期被鎖定高等教育“低端”,是“末流教育”的印象。大量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將徹底終結我國職業教育無本科的歷史,建構彼此銜接、縱向到頂(當然還包括研究生層次)、橫向到邊(不同教育類型的轉換和互認)的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發展勢能。

(四)學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更為直接和現實的價值指向是為了自身發展需要。長期以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辦學定位趨同,培養的學術型人才缺乏競爭力,而又不愿低就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所以,辦學定位始終忽明忽暗,辦學思路不清不楚,辦學方向搖來擺去,嚴重影響了學校的發展。轉型的要求和踐行,為地方本科院校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出路,有利于擺脫定位不當、特色不明、思路不清的困擾,在新的發展領域,為學??沙掷m發展開辟更大的空間和疆界。

三、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地方本科院校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是相互交織的。而矛盾的兩個方面構成的博弈和張力,既是轉型發展的動力,又是解決問題的目的所在。

矛盾一,教育結構與經濟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到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新的運行模式之中,迫切需要高端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助力發展、有所擔當。而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結構沿循了精英教育階段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的特點,大眾化教育的突破帶來的也僅僅是高職高專院校的“井噴”式擴容,本科層面的應用技術類院校過少的狀況迄今也未得到根本改觀。由此造成了高等教育的結構失衡、功能失調,不能適應經濟發展不斷優化升級對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如何調適教育結構的比例,使之適應經濟發展對高端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地方本科院校轉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矛盾二,辦學定位搖擺與發展前景不明的矛盾。辦學定位是關乎學校發展前途的方向性問題。地方本科院校恰恰在這一點上,糾結困惑,尷尬不已。想高就學術型人才培養定位,底蘊不厚,能力不濟;欲俯就應用技術類院校定位,又感到檔次不高,心有不甘。所以,其辦學定位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處在分類不清、定位不明、特色不顯、目標趨同、就業難堪的困局和矛盾之中,為改變這一局面,一些院校也試圖探索學校發展定位和轉型出路問題,但轉型“牽一發而動全身”,關涉全局,要想調適理順,談何容易。所以始終在學術與應用的定位間搖擺,在姓“職”還是姓“高”博弈的夾縫中生存。

矛盾三,封閉管理方式與合作治理結構的矛盾。一直以來,地方本科院校秉持的是獨立自治的理念,奉行的是傳統的封閉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通過行政的組織體系,自上而下進行單向的管理操作,不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和互補。這種管理方式與應用技術類本科奉行的合作治理結構是相矛盾的?!爸卫怼庇泄芾淼囊夂?,但它不是一元的,而是利益相關方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協商解決共同的利益和辦學問題的一種治理結構,強調的是共同治理、合作共贏。比如“校政行企聯動、產學研用融合”的互管共治,尤其是充分發揮企業在辦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才是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所應踐行的應然的治理結構。

矛盾四,資源存量配置與培養規格錯位的矛盾。受精英教育大學定位重學術、輕職業價值排序的影響,此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把自己定位于教學型、教學研究型或研究教學型的發展愿景上。其資源配置也多是服務于學科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而配置的,是隸屬于“致知”教育的。這樣的資源類型顯然與應用技術類人才培養所需的“致能”教育資源配置是錯位失配的。所以地方本科院校轉型,面臨著資源的存量配置與培養規格錯位的矛盾。如果不能解決這一矛盾,學生的實習實訓不到位,能力培養沒有“硬件”支撐,學生的職業技能就培養不出來,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就無法保證。

矛盾五,教師學科背景與實踐能力缺失的矛盾。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師都是在學科教育體系背景下培養出來的。這些教師基本上都是高校畢業后直接入校任教,沒有任何實踐經歷和背景,更缺乏實踐經驗和技能。他們也許理論水平、學術水平較高,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卻相對低下,不具備將理論轉換成技術,將技術轉換成現實生產力的專業實踐能力。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矛盾和反差很大。這樣的師資隊伍,不符合理論知識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的要求,難以勝任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矛盾六,課程的知識灌輸與能育為“本”的矛盾。當下的地方本科院校課程設置基本上還是按照學科邏輯設計的,而不是按照職業崗位需求設計的。課程實施奉行的還是知識本位的“致知”教育,在教學方式上仍然采用灌輸式的知識搬運、理論“漫灌”的方法。這種方法對強調知識系統性、完整性學術性人才培養或許必要、有效。但對能育為本的應用技術類人才培養則是南轅北轍的。由此構成的培養手段與培養目標的矛盾是其自身無法克服和難以調和的。所以,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必須徹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采用以實踐為主的“致能”教育的正確方法,培養出復合型、智慧型、創新型高端技術應用型人才。

四、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對策建議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是一種體制機制創新。實現這種轉型發展,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地位上,并重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一直重學術型院校發展而忽視職業教育型院校發展。政府有關部門在教育資源的配置上也傾向于學術型院校,這就使社會形成了學術型院校優于職業院校的偏見,也是許多地方本科院校希望定位于教學型、研究型,而不愿定位于職業型、應用型的原因。面對此次轉型來襲,他們仍然心存顧慮,怕降低學校的辦學層次,影響學校的社會聲譽、地位和發展前景。其實,在歐洲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和學術性大學地位同等,在高校體系中是作為等值的要素而存在的,而且得到了各國教育立法的確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轉型,一定要確立其與學術研究型院校并重發展、乃至優先發展的地位,并在政策支持、經費傾斜、保障優先等方面予以落實。這樣才能推進轉型順利展開。

(二)思想上,轉變觀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將教育分為7個等級。其中高等教育屬于第5級,以學術目的為主的教育為“5A級”,以職業目的為主的教育為“5B級”??梢?,應用技術類本科與學術理論型本科同屬第5級的AB兩類,它們并無層次、地位高下之分,只是培養目標、類別不同,是不同類型、不可替代,都能辦出特色和一流的教育。地方本科院校與“211”學校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在本科層面上處在末流和低端的位置,其培養的學生競爭力和就業率都很低,這也是長期困擾他們的問題所在。如何才能翻轉,需要轉變思路和觀念。與其跟在本科層面墊底做“牛后”,不如轉為應用技術類本科當“雞首”。這樣才有機會充當“排頭兵”,占得發展優勢和先機,贏得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三)特色上,能育為本

應用技術類本科職業教育是能育為本的教育,這是它作為高等教育類型的根本所在。必須抓住能力培養這根主線引領轉型、促進發展。在專業設置上,要與區域經濟的產業鏈相對接。按照產業鏈對智慧型、知能型、創新型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國家職業資格要求設置專業,使專業設置與區域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相吻合。在課程開發上,注重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為準繩,由知識結構的體系布局轉向以項目、工作任務、案例等實踐載體為抓手的體例結構,重構教材體系。在教學方法上,以實踐為先、學做一體、知行合一為手段,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把他們培養成具備新知識、應用新技術、掌握新裝備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四)路徑上,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跨界理論認為,職業教育是跨越學校和企業、工作與學習、教育和職業的教育。單純的依賴學校辦學是不夠的。它要求在辦學上,要校企合作;在課程上,要工學結合、產教融合;在就業上,要突出職業能力。這是國際上應用技術大學成功辦學的通行經驗。如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現代學徒制”等。畢竟,人才培養的規格變了,培養價值形成的路徑、方式、機制等當然也得變。它不能再局限于學?!耙划€三分地”上的培養,而應該打開封閉的視野和運作格局,走校企合作培養職業人才的轉型發展之路。所以,地方本科院校轉型一定要打破封閉的辦學模式,跨越校企界域,融合校企資源,依托行業、聯合企業辦學,才能走出一條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和特色的成功轉型之路。地方本科院校多為省管院校,存在著與地方政府無交集的問題。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參與,成立校政行企聯席會的頂層架構,同時牽線搭橋,與當地科教園區、產業園區、經濟開發區及相關企業相結合。要推行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地方本科院校要打破閉門辦學傾向,創立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做到協同育人,優勢互補。

(五)資源上,整合改造

資源依賴理論認為,在這個資源依賴、聯結日益加深的年代,沒有哪一個組織的資源是能夠完全自足的。地方本科院校轉型更是面臨著資源不足或錯位的困境。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資源是按照學科體系教育教學需要建構起來的,其資源存量難免與職業教育的辦學要求不相適應。轉型后,需要對現有的資源結構進行補充、整合、改造。即按照技術技能的培養要求建設實習實訓基地,補充和更新設備;或對現有的設備進行改造,使之適用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依托行業、聯合企業辦學,通過校企合作,采取企業投資或捐贈、生產化實訓等方式整合企業資源,或采用政府購買、學校自籌、融資租賃等方式加快工程實踐中心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還可以采用合作方式引進企業科研、生產基地,建立校企一體、產學研一體的實驗實訓中心。同時,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社會資源及其他增量資源,在產業整合和市場協同中尋找、激活和整合外生資源,將其轉化為學校的育人資源,解決資源瓶頸問題。

(六)師資上,雙師見長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生產力,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資源?!半p師型”教師是辦好應用技術類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師能的缺失是關鍵瓶頸?!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建立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與學校領導、骨干教師相互兼職制度”。按照這個思路,地方本科院校發展轉型,必須著力打造一支跨越校企界域的“互兼互聘”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改變教師理論強、實踐弱,知識多、技能少的狀況。要建立崗位互聘、職務互兼、職稱互通、教學互助、科研互動、薪酬互濟的師資隊伍“互兼互聘”機制,優化師資的師能結構,提高教師隊伍的“雙師型”比例。同時,可采用企業實踐模式、服務社會模式、集中培訓模式、校外引進模式等多元路徑重塑教師,使師資隊伍建設逐步適應轉型后的智慧型、知能型、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同時,還要加強教師的培訓機制,健全教師的企業掛職鍛煉、假期集中培訓、駐企研發的制度,并使之常態化、長效化。

(七)經費上,加大投入

應用技術類本科院校由于注重實踐教學和能力培養,對教儀設備、實驗實訓場所等硬件條件要求高,辦學成本必然高于其他類型高校,是一種“高消費”式教育類型。且這類院校是新轉型院校,面臨著轉型改造的新投入、新考驗,需要更多的經費支持。因此,政府在經費投入上,一定要加大支持力度。一是要完善教育經費立法保證,以剛性的立法條款規范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保證。二是轉型院校的生均撥款標準應高于一般普通本科。三是中央、省和地方政府應設置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專項資金,給予轉型試點高校特殊支持。四要給政策,適當提高學生收費標準。五要鼓勵企業入股、投資,參與并支持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辦學。

(八)方式上,漸進有序

轉型應該漸進有序地推進。本科人才的需求量和峰值期的到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轉型院校的準入也應該與之相適應,有序適度地擴容拓展,不宜一哄而起。2006年,勞動部門對勞動力結構有一個調研,“體能型勞動力比重占80%左右,技能型勞動力比重只占17%左右,知識型勞動力比例僅占3%左右?!?0年過去了,現在這個比例肯定有所變化。體能型勞動力比重會減少,知識型勞動力(職業本科人才)比重會增加。這組數據給我們的啟示是,轉型一定要建立人才需求的預測機制,依實際調研的應然的勞動力需求比來轉,有序準入,適度放開。還要考慮人才培養周期,適度超前,防止人才需求斷層出現,傷及經濟發展。同時,轉型還要尊重學校的意愿和選擇,不能“一刀切”,防止“強扭的瓜不甜”。

參 考 文 獻

[1]張健.高職教育發展轉型:意義、方式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9):22-28.

[2]潘懋元.大學教育綜合化·序[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4.

[3]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國發[2014]19號.

作者:張健

地方高等職教發展歷程論文 篇2:

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SWOT分析

摘 要 通過綜合分析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內外部條件發現,就內部條件而言,高等教育的本體性質、演進歷程和分類發展是當前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優勢,與此同時,地方本科院校在發展中存在的辦學定位模糊、應用型師資隊伍短缺、發展自主權受限和經費投入有限等劣勢則限制其發展。就外部環境而言,經濟轉型與結構升級,行業對技術的需求,建立現代職教體系和國外的成熟經驗為轉型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但在評價標準、傳統觀念、教師隊伍等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卻面臨嚴峻挑戰。

關鍵詞 地方本科院校;應用技術大學;轉型;SWOT分析

隨著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高等教育要培養適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離不開大學的合理定位和科學分類。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構建應用技術大學新體系,有助于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豐富高等教育的辦學類型,緩解目前中國面臨的“就業難”與“技工荒”的供需矛盾。為積極響應國務院的戰略部署,2014年3月,教育部提出要將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大學。同年4月底,在駐馬店召開的“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上,178所高校通過了《駐馬店共識》。

近年來,高校間盲目攀比,專升本、單科大學變綜合大學的趨勢愈加明顯,各大學都在朝著綜合大學方向發展,貪大求全,其根源就在于多數地方本科院校辦學定位不明晰。本研究通過借用管理學中的SWOT分析法,對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進行綜合分析。

一、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內部條件分析

SWOT分析模型需建立在對組織機構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和劣勢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本研究首先對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優勢和不足進行分析。

(一)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優勢

首先,就高等教育的性質而言,其根本目標在于培養專門性人才。專業的分類,既包括以學科門類為依據的學術型專業,也包括按社會生產和分工設置的應用型專業。依據UNESCO國際教育標準分類,可知前者屬于“為研究做準備”,后者是“滿足社會對從事高技術人才的要求”,且社會對后者的需求遠超于前者。地方高校的歷史定位決定其肩負著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各級各類人才的責任和使命,并根據地方積極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在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做出適時調整。

其次,高等教育發展歷史證明,西方中世紀時期的大學大多依據行會性質辦學,并以培養神職人員、律師和醫生等職業為主要目標,此種現狀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而后才逐漸出現了致力于研究高深學問的大學。在古代的中國,盡管“重學輕術”的觀念沿襲已久,但在人才培養理念中無不蘊含“學以致用”“知行并重”的色彩。在近代中外大學中,如德國柏林工業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和中國福州船政學堂等高校的發展歷程,無不彰顯出應用技術大學發展的歷史必然性與進步性。肇始于洋務運動時期的近代高等學校,出于當時國家對“翻譯兼譯述的人才,海陸軍的將才,及制船造械的技術人才”的需要,誕生了兩類早期近代高等學校:一類是方言學堂,一類是陸軍學堂。其后更多的實業學堂(??茖W校)不斷涌現,如政法、農業、工業、商業等。上述高等學校的創立皆旨在滿足國家對大批能夠運用先進科學技術來改造社會的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梢?,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涉及從事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和銷售服務等各個技術環節的人才。

再次,高等教育分類發展的訴求為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提供了可能。從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來看,在每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高等教育機構的類型均會產生顯著的變化,一些不同于傳統類型的大學逐步誕生,如德國在1810年創辦的柏林大學,19世紀中葉美國建立的一批“贈地學院”等。相較而言,在中國10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中,其發展使命、功能和模式能否與傳統的高等教育機構有所不同呢?事實證明,在大眾化階段,精英教育雖仍將存在并進一步有所發展,但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實用性職業技術型的高職高專將朝不同方向發展。同時,還存在著一大批專業性較強的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它們既不能繼續走學術性研究型大學的獨木橋,也不可辦成職業技術性的高職高專,此類院校在發展過程中定位模糊。因此,對高校進行合理定位并明確其發展方向,是目前中國高等教育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應用技術大學的提出,正是順應了高等教育提高質量、分類發展的訴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劣勢

地方高校由于受傳統辦學體制和管理制度的限制,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路徑依賴,缺乏應有的辦學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高校管理者自身對高等教育的辦學規律不盡了解,導致不少地方高校在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過程中遭遇瓶頸。

一是辦學定位不夠明晰。長期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結構類型單一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改善,致使同質化問題較為嚴重。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以及教師發展等方面仍承襲學術性研究型大學發展的路徑。潘懋元指出,地方本科院校在轉型過程中大致面臨三種選擇:一是發展高層次、高水平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即培養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二是以行業為對象,著重應用,培養理論水平高、專業適應面廣的工程應用型人才或其他應用型人才;三是朝著學術性研究型大學的方向發展,以研究高深學問為主,培養理論研究人才[1]。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歷來重視高深學問,認為首先應研究高深學問,其次是從事工商業,最后才是從事生產技術行業。地方本科院校在發展定位時徘徊于三者之間,嚴重束縛了自身的轉型發展。

二是應用型教師短缺。教師隊伍建設是一所學校辦出特色、實現目標的先決條件。對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需要大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中國高校教師中大多擁有較高的學歷,卻缺乏在企業鍛煉和工作的經歷,很難勝任應用技術大學培養人才的角色要求。如何滿足對“雙師型”教師資源的需求,是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關鍵問題。目前,不少高校的工科院系承擔職業教育的角色,這是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有利根基,但要真正實現院校轉型,地方本科院?,F有教師隊伍還很難勝任現實的需求。

三是地方本科院校發展自主權受限。應用技術大學發展要求所培養的人才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效結合。早在一個半世紀以前,美國高等教育已開展了類似的探索,即通過舉辦州立學院,強調學以致用,滿足社區發展需求,美國州立學院發展得益于靈活的教育管理制度,許多大學具有企業性的經營體制。同時,美國高校在發展過程中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不拘一格的培養人才,將學校所需要的各種人才發掘出來。而中國由來已久的重學輕術觀念嚴重阻礙了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的轉型。大學的發展需要充分的辦學自主權,需要及時反應市場需求的能力,而現行過分科層化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有礙于高校自主辦學的宗旨。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想順利實現向應用技術院校轉型,需要一種創業精神,需要政府為之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

四是地方本科院校經費投入不足。鮑威等學者對2005年中國高校的生均經費進行統計發現,不同類型高校的生均教育經費差異顯著,其中,“核心985院?!睘?7838元,“普通985院?!睘?8894元,“一般211院?!睘?3167元,“一般本科院?!睘?4846元[2]。在2012年末,我國16個省市的32所教育部直屬“985工程”高校獲逾450億元的經費,其中中央財政專項264.9億元,地方協議配套資金186.33億元,用于新一輪(第三期)的“985工程”重點建設工作。而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中財政撥款的比例下降至四成左右,維持地方高校正常運作的一半以上則是院校的自籌資金[3]。

上述相關數據表明,國家教育資源向“985”、“211”和教育部直屬的相關院校傾斜,其目的是集中力量快速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卻嚴重影響了大量地方院校的正常發展,不利于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

二、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外部環境分析

作為戰略決策的一種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除了需對被分析對象內部條件的優勢、劣勢有比較全面的認識之外,外部環境同樣需要關注,它對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實現與發展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外部環境中的不利因素也會阻礙目標的實現。因此,全面、客觀地分析外部發展環境,有利于我們更準確地把握高校的辦學重點和發展方向。

(一)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機遇

一是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升級助推應用技術大學的轉型。學術性研究型人才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在提升社會生產力和推動社會變革的過程中,更多需要的是應用技術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旨在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技術人才,畢業時接受系統的理論知識,掌握相關的職業技能,有助于實現中職、??茖哟蔚母呗毰c應用型的專業碩士之間的銜接,構建起較為完整的應用技術人才培養體系,打破職業教育的“斷頭路”格局,為應用技術人才的后續發展開辟空間。中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理事長孟慶國認為,“通過轉型發展,能夠推動地方高??茖W定位,有利于破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同質化、重數量輕質量、重規模輕特色等問題”[4]。

二是行業、企業對技術的需求為應用技術大學的轉型提供了有利平臺。不少來自行業、企業的代表對以產教融合的方式推動地方本科院校順利轉型給予了積極評價。高校根據市場機制適時調整自身的人才培養方向,推動人才培養類型與市場需求實現互動雙贏。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陳建洲提出,“企業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職業素養和應用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地方高校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崗位需求,盡快縮短高校畢業生進入企業后再培養的周期”[5] 。

三是建立現代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亟需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從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有利于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有研究者對此進行了相關探索,如對外經貿大學的史薇通過比較中國與德國、瑞士、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的經濟和教育的情況,指出實現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是必然的。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深入推進,中國必須突破以學術性研究型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的觀念局限,促進轉型發展,實現新世紀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類型人才的客觀需求。

此外,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歐洲就有不少國家對應用技術類院校展開的有效探索,國外應用技術院校在40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經驗為我國地方本科院校的順利轉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二)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面臨的挑戰

盡管目前各界關于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呼聲日益高漲,不少高校圍繞應用技術大學的轉型發展做了積極探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甚至部分高校為此還成立了專門的應用技術大學聯盟。但任何改革都難以回避現實的困頓,應用技術大學的轉型發展也正面臨不少現實的挑戰。

首先是應用技術大學的評價標準難以建立。目前,由于中國深受卡耐基高校分類標準的影響,人為地把高校分成高低不同的類型,導致中國高等教育層層攀高。具體而言,就是以學術性標準作為高校分類的主要依據,甚至是唯一的依據。在此觀念的影響下,設置一系列的指標,例如,是否擁有博士點、有多少國家重點學科和實驗室、發表了多少核心論文,等等。應用技術大學發展的根本目標在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而傳統學術性標準對應用技術大學的發展顯然不利。因此,面對學術性評價標準,應用技術大學必須在申請博士點、發表核心論文等方面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此外,地方本科院校要實現向應用技術大學的順利轉型,需建立一套可行的評價標準,并在實踐中適時進行調整,包括“雙師型”教師的定位、標準等需要合理加以規范。

其次是傳統觀念阻礙了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由于受傳統思想中理論優于實踐觀念的影響,中國絕大多數師生和家長普遍傾向于就讀本科院校,而不愿意選擇就業普遍看好的職業技術類院校,認為學習技術是低人一等。用人單位在選聘畢業生時,也往往注重應聘者的學歷背景,對其實際掌握的技能卻疏于考慮。根據對“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參會者的調查反映,對于高校轉型問題,大家眾說紛紜,“欣慰”“痛快”“希望”“彷徨”等不一而足。與選擇應用技術類的職業相比,大多數年輕人更認同城市中較為體面的職業,現代化的寫字樓已經逐漸消磨了青年人的斗志和追求,傳統中艱苦創業的動力已逐漸消逝。教育改革的初衷并不是為了簡單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其根本旨歸在于促進個體人生價值的實現,為每個個體的發展提供多元的發展通道。因此,“在這個愿景中,學校不只是販售知識與技能的場所,它的核心功能是教育,是轉變觀念、習得價值”[6] 。

三、結語

實現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既需要考慮轉型中內部條件,實現內部治理和變革,又需要通過社會大環境的變革,為轉型發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只有在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共同作用和有機配合下,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地方本科院校在轉型中的優勢,揚長避短。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實現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必須實現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的聯動機制,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實現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的轉型。

作者:陳斌

地方高等職教發展歷程論文 篇3:

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困境與前景

摘 要: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困境包括經費不足、人才流失等廣受關注的具象問題,也包括教育資源隱性倒置與流失的消極效應??陀^差距的積累、合理差異的忽略、發展路徑的偏倚是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展望未來,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應明確質量與特色結合的發展路徑,并落實到地方性知識的整合架構中予以推進。

關鍵詞:高職教育;地方性知識;差距;差異;民族地區

基金項目:2014年度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全國民族教育研究課題急需項目“民族地區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mjzxjx1405)

作者簡介:藍潔,女,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原理、少數民族職業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義向來為國家政策所重視和強調,如國家教育部分別于1992年頒布了《關于加強少數民族與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2000年頒布了《關于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2006年頒布了《關于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意見》,三次意見都強調,要在政策和資源方面向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傾斜與補償,支持職業教育因地制宜地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2013年,國家教育部、文化部、國家民委聯合下發《關于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的意見》,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推動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特色發展”。

從“加強”“加快”“大力”發展到“特色”發展,政策話語的轉向體現了民族地區在加快融入全國經濟發展大格局進程中,產業更新、勞動力流動、自然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新態勢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的新需求。但長期以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不溫不火,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有必要從不同的視角和方法切入,進一步挖掘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所存在的隱性、深層的障礙和成因,以不斷調整和改進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實踐。本文力求厘清當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外顯和內隱的困境與成因,探明發展的前景,以期有利于豐富民族教育思想且促進民族教育實踐的日趨完善。

二、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困境與成因

(一)困境

困境表征事物所面臨的障礙,是矛盾的表現形式之一。困境既有外顯的、備受關注的類型,又有內隱的,易受忽略的部分。對于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而言,發展的障礙和困難被聚焦到清晰、實證的具象問題中,隱性的、連鎖的消極反應為外顯困境所掩蓋,較少受到關注卻又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1.廣受關注的顯在困境。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顯在的困境主要來源于量化統計數據的剛性比較,包括經費投入不足所引發的辦學條件差、基礎設施陳舊、教師隊伍斷層,畢業生大量流向經濟發達地區所體現的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服務能力與區域適應性問題,以及從體制、結構、生源等不同視角所呈現出來的多種障礙形式,這些顯性的障礙和困難業已成為理論與實踐領域致力的方向。

2.鮮受關注的隱性困境。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鮮受關注的隱性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補償性職業教育資源的隱性倒置。體現為國家整體輸入民族地區的傾斜性政策、資金、管理、師資等諸多方面的補償性教育資源,通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而轉移到培養對象身上,并隨著畢業生的輸出而流向了發達地區,使得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實際上在為東部發達地區培養預備勞動力,發達地區成為民族優惠政策和資源的最終受益者。(2)地方性職業教育資源的隱性消解。體現為民族地區現代職業教育在普及程序化、專業化、規?;F代工業知識技能的進程中,冷落了地方性的生產知識、技術和生產方式,大量地域性、原生性、實踐性的職業教育資源被遺棄。近年來,民族地區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知識和素質能力提出了新要求?,F行職業教育機構所授受的“普適性”的現代工業知識和技能未能滿足民族地區產業更新發展的需求,而在民族地區生產生活過程中得到地方生態環境檢驗、能切實解決地方性問題的知識和技能沒有進入正規職業教育體系中,以至于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培養的統一化人才難以在民族地區新型產業和企業領域合理、充分擴散。同時,民族地區產業和企業發展急需大量熟悉地方性知識和技能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得不到滿足。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的現代化工業嵌入給脆弱的民族地區生態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受到關注,民族地區如何結合地方生態發展綠色工業,走出“資源詛咒”的陷阱成為新的發展要務;另一方面,民族地區傳統的農耕、畜牧、采集漁獵等經濟類型逐漸向科學化種植、經濟作物栽培、畜產品及飼料深加工、飼養、食品加工等規模商貿體系過渡,民族特色醫藥、旅游、工藝升溫,區域產業的科學化、規?;?、特色化發展都必須基于民族地區特定的地理生態環境之上,需要地方性知識和技藝體系的支撐。地方性職業教育資源的隱性消解,使得民族地區職業教育難以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地方性需求。

(二)成因

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是根植于地方性特殊土壤之上的意義完整的體系,其所面臨的外顯困境主要來自于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歷史、地理等客觀差距的累積,而鮮受關注的潛在困境則主要源自職業教育發展對民族地區合理差異的忽略。

1.客觀差距的累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困境是民族地區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起點差距和過程差距的集聚效應。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從傳統到現代轉型的起點較低,因為少數民族傳統教育是以非正規的、境域性的社會教育為主要表現形式,缺乏與標準化、結構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相呼應的要素,因此,民族地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基本上是從無到有的“零基礎”起點。起跑線上的差距,使得趕超和復制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成為民族地區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與路徑。盡管黨和國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通過各級政策傾斜、財政轉移支付、對口幫扶項目等系列措施,使得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軟硬件設施設備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與發達地區相比,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相對較慢,整體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并且差距還在擴大。面對漸行漸遠的差距,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在觀念、經費、體制、結構、要素等方面的可比較的劣勢狀態不斷被關注和聚焦,并且被混合詮釋成為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困境。

2.合理差異的忽略。民族地區發展的合理差異集中體現為民族地區在其復雜的、豐富的歷史基礎和現實存在中積淀的地方性文化、知識和技藝體系,民族地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地方性知識和技藝的忽略是其陷入發展困境的又一主要成因。民族地區的地方性知識和技藝體系是少數民族在與特定自然、人文環境的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生存智慧和技能,包括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積累從而得以成熟和演化的衣、食、住、行等地方性的生產知識、技術和生產方式。由于地方性知識和技能具有本土適應性,僅在某一區域范圍內自主生產、享用和傳遞,局外人鮮于知曉,在其他地區又無用武之地,因此,套用外界熟知的知識體系來觀察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很難發現這些地方性知識的存在,也很難解讀地方性知識的適用范圍。[1]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地方性知識和技能的市場價值沒有被挖掘和重視,使其在統一化、標準化現代教育知識體系的處于邊緣和弱勢狀態而被忽略。依托民族地區特定社會條件,通過職業教育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宏觀價值,以及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微觀價值沒有得到體現。[2]特別是民族地區現代職業教育從“他者”的視角來安排教育內容,主要授受經過社會化和科學化篩選,作為相對普適和高效的“公理”而沉淀下來的工業化公共職業知識,了解工業技術程序和環節是職業技能學習的首要層面,效率化、專業化、崗位化的現代工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表面上快速推進了民族地區生產方式的轉變。但現實存在的民族地區產業和企業還必須還原到區域特定自然和人文生態環境之中,地方性知識和技藝在區域性產業和企業發展中顯示出其不可或缺的意義和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忽略自然人文生態的合理差異,缺乏對地方性生態智慧和技能的挖掘利用,更缺乏推廣地方性知識技藝與社會運行相磨合的實踐過程,使得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失去地方適應性根基,并陷入發展的困境。

3.“差距”與“差異”路徑的偏倚。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歷史差距與合理差異都是客觀存在的,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而言,聚焦“差距”而忽略“差異”的偏倚路徑加劇了發展的困境?!安罹唷迸c“差異”是兩個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概念。差距表征不同事物在某個方面或多個方面存在的形式或實質的可比較距離;差異概念則統攝事物所有的區別,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差距屬于差異的一種,但差距并不等同于差異。當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將“差距”擴大理解為“差異”并作為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使得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局限于劣勢的、需要趕超的路徑中,缺乏從地方性自然人文生態的合理差異中挖掘優勢和特色生長點的意識。而忽略地方性合理差異的承認、尊重與包容,追逐標準化發展的單向度路徑使得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只能在模仿的過程中趨于平庸,難以在民族地區特殊的自然人文生態土壤中構建起高水平的適需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三、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

(一)明確質量與特色結合的發展路徑

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實踐路徑只有落實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下才是真實和有意義的。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由于歷史、地理等客觀原因,長期落后于經濟發達地區。為達到國家和行業的基本標準,減少低水平職業教育服務的提供,追求統一數量指標的標準化發展路徑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而言是具有客觀必要性和明顯吸引力的?!百|量提升”是這種發展路徑的代言,公眾從剛性的定量發展指標及統計中獲得信心和保障,由政府及專家所制定的權威質量標準也體現了這種數量化、效益化、統一化的質量發展期待。在當下以及未來很長時期內,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規范化發展歷程仍在推進,縮小統一質量的發展差距仍然是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重任。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在地理區域與教育對象上的客觀差異性漸受關注,對差異的理解和尊重被賦予新的意義。民族地區由于特殊自然文化生態而形成的合理差異承載了客觀的地方性知識和技能,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有必要為各種有形無形的地方性職業教育資源提供出場的平臺和機會,并通過地方性知識和技能的融入,促進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形成不可重復、不可替代的特色優勢。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思路避免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對客觀存在的地方性知識和技能等合理差異習焉不察,而陷入單一質量標準的狹隘規制中,避免將民族地區職業教育這個特殊領域的教育活動與進行通則性的質量分解。換言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特色化發展將成為發展的另一個主要向度。

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應走向質量與特色相結合的發展路徑。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正從忽略合理差異,單向度追趕統一質量以求縮小差距的發展路徑,轉向質量與特色并重的發展路徑,見圖1。從國際、國內教育發展的基本經驗看,“合規范性”的質量標準是必不可少的,雖然不能完全用發達地區的規范和標準來剪裁民族地區職業教育,但基本的質量標準不能或缺,尊重差異的“特色”并非隨意性,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必須建立在統一性之上,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而異、創造特色必須以保證基本規格為前提;同時,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統一性又必須落實在多樣性和差異性之中。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的統一性和特色的差異性是相互促進的,沒有差異性的統一是僵化,沒有統一要求的差異性則是退化,片面強調任何一方面標準的少數民族職業教育都不能很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群體及個人的不同需求。

1.地方性知識的選擇。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應納入更多的地方性知識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地方性知識的選擇應避免片面追求標新立異、完全為特色而特色地將原生態地方性知識不加干預全盤納入學校職業教育體系。應基于當地人的生活境域,以“地方性問題”的解決、當地人生存狀態的優化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為基本原則,使民族地區現代職業教育地方性知識選擇的價值定位趨于科學合理。從而使得地方性知識的市場價值受到關注,提高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能力與區域適應能力。

2.地方性知識與現有職業教育課程的整合。地方性知識納入民族地區現代職業教育課程的整合方式有“補充”和“轉型”兩種模式。補充模式以主流的普適性課程為主,根據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需求補充地方性的知識和技術內容,二產類專業較適合采用這種模式,在專業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中設計彈性空間,以利于地方性知識的附加。轉型模式則從整體上改變專業課程的架構,更加突顯地方性知識及技能的重要性,與區域生態文化緊密相關的民族工藝、旅游、醫藥,以及立足于特殊地理環境之上的地方種植、養殖、深加工等類型的專業與人才培養較適合于采用這種模式,有利于民族地區依據獨特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而開設職業教育地方性課程。并且面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存在問題,探索打造職業教育發展“升級版”,實現與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3]

3.地方性知識授受的支撐體系。什么樣的教師隊伍、教學組織、教學資源才能支撐起地方性知識的授受?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機構如何才能建立起開放多元的支撐體系以落實地方性知識與普適性公共職業知識的整合?當我們對這些問題加以反思的時候,不難發現,民族教育與職業教育理論研究領域中對于地方性知識探討的空疏與蒼白。[4]為了避免實踐的盲目,民族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呼吁對地方性知識和技術研究的深切關懷,對于地方性知識納入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諸多問題的讀解應成為理論和實踐工作者攜手關注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楊庭碩.苗族生態知識在石漠化災變救治中的價值[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24-33.

[2] 李華玲.西部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價值探析[J].職 教通訊,2012(31):46-49.

[3] 羅生芳.廣西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對策探 索[J].高教論壇,2014(6):102-105.

[4] 孟凡麗,姜玉琴.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課程開發現實掃 描——走進國家課改實驗區寧夏靈武地方課程開發現 場[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24-31.

[責任編輯 金蓮順]

作者:藍潔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我國現行稅制問題研究論文下一篇:信息技術教學高中地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