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稻田養魚其實不賺錢

2022-08-27

第一篇:稻田養魚其實不賺錢

稻田養魚效益分析

一、 經濟效益

1、節約耕地

稻田養魚可以綜合利用稻田空間,進行立體開發。它節約耕地,既可減少占田挖魚塘,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又可避免因單一種糧效益不高而撂荒耕地的現象發生。

2、節約肥料

魚類在稻田中活動可起到保田造肥作用,有利于禾苗有效分蘗增多和谷粒飽滿。據統計,畝產成魚90公斤的稻田,魚排出的烘糞便相當于增加12.6千克純氮,折合尿素27.4千克。

3、節約用工

稻田養魚工程建設使稻田的進排水渠、田埂等得到永久性修固,不需要每年再護田埂;魚的覓食活動可疏松泥土,改善土壤物理結構,可以免耕;草食性魚類以稻田雜草為食,不需要人工除草。

4、節省農藥

魚能吞食水稻的害蟲,還可吃掉多余的“稻腳葉”,可使稻田通風、透光性增強,增加溶氧,提高水稻的抗病蟲害能力。據試驗觀察,不養魚稻田中飛虱、稻葉蟬的發生率,比養魚稻田高200%至300%。每年每畝稻田可節約農藥開支10至15元。

5、增產糧食

稻田養魚雖然因開挖溝占用少量面積(一般占稻田面積5%至10%),但由于在稻田內養魚,使土壤肥力提高,雜草減少,水溝使水稻產生邊行優勢,透光性增加,稻田水溫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蘗,能使水稻產量增加5%至10%。

6、增產鮮魚

稻田養魚把池塘養魚的高技術和稻田的生態優勢充分結合起來,使產量大大提高。畝單產一般能達到50至100公斤。

7、增加收入

稻田養魚最適合家庭式經營,增收具有普遍性和直接性。一般的稻田養魚每畝可綜合增收300至500元,如果實施工程改造的稻田,平均每畝可增收400至1000元,甚至1000元以上,遠遠超過了超過稻谷的收入。

二、生態效益

1、增加有效蓄水

養魚的稻田相應加高、加固了田埂,開挖溝渠大大增加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而且田埂加固后,不再滲水。

2、除蟲滅害防病

稻田養魚后,田里對人類有害的病原生物大為減少,如血吸蟲、絲蟲、蚊子幼蟲等基本絕跡。

3、促進生態環境優化 稻田養魚后,水稻的病蟲害明顯下降,農藥使用量大大減少,使稻田環境中和稻谷中的農藥殘毒有所減少,而且稻田中害蟲天敵蜘蛛、青蛙明顯增加。

4、魚類的增肥保肥效果顯著 水稻一生中后吸收的養分2/3來自土壤的自生肥力,只有1/3來自人工施肥??v觀稻田全局,水稻、雜草、光合細菌和浮游生物一類的生物都是依靠細胞內含的葉綠素,利用水、二氧化碳和養份,借助光合作用來組織自己的機體。這就是說,稻田的土壤和水體,除了供給水稻生長外,其他養分同時也被稻田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所奪走。稻田養魚后,首先消滅和抑制了雜草這一因素,起到了保肥作用。 稻田的選擇和工程建設

一、稻田的選擇

1、土質好。一方面保水力強,無污染,無浸水、不漏水(無浸水的砂壤土田埂加高后可用尼龍薄膜覆蓋護坡),能保持稻田水質條件相對穩定;另一方面要求稻田土壤肥沃,呈弱堿性,有機質豐富,稻田底棲生物群落豐富,能為魚類提供豐富多種的餌料生物原種。

2、水源好。水源水質良好無污染,水量充足,有獨立的排灌渠道,排灌方便,旱不干、澇不淹,能確保稻田水質可及時、到位的控制。

3、光照條件好。光照充足,同時又有一定的遮陰條件。稻谷的生長要良好的光照條件進行光合作用,魚類生長也要良好的光照,因此養魚的稻田一定要有良好的光照條件。但在我國南方地區,夏季十分炎熱,稻田水又淺,午后烈日下的稻田水溫常??蛇_40℃-50℃。而35℃即可嚴重影響魚類的正常生長,因此魚凼上方一定的遮陰條件是必需的。

二、稻田養魚工程建設

1、田埂的修整。

田埂要加高加固,一般要高達到40cm以上,捶打結實、不塌不漏。魚類有跳躍的習性,如鯉魚有時就會跳越田埂;另外,一些食魚的鳥也會在田埂上將魚啄走;同時,稻田時常有黃鱔、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魚。因此,農田整修時,必須將田埂加高增寬,夯實打牢,最好采用水泥混凝土加固護坡,混凝土厚度不得低于10cm。田埂高度視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區應高出稻田40一50cm,平原地區應高出稻田50一70cm,湖區低洼田的田埂應高出稻田80cm以上,保證堅固牢實。

2、開挖魚凼、魚溝。

為了滿足水稻淺灌、曬田、施藥治蟲、施化肥等生產需要,或遇干旱缺水時,使魚有比較安全的躲避場所,必須開挖魚凼和魚溝。開挖魚凼和魚溝是稻田養魚的重要工程建設。

魚溝,魚溝在插秧前挖好,魚溝寬30-60cm,深30-60cm,可開成1-2條縱溝,亦可開成“十”字形、“井”字形或“目”字形等不同形狀。魚溝與魚凼連接。

魚凼是關鍵性設施,最好用條石修,也可用混凝土護坡。魚凼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8%-10%,每田1個,由田面向下挖深1.5—2.5m,由田面向上筑埂30cm。魚凼位置以田中或北端頭為宜。凼口四周挖有缺口與魚溝相通,并設閘門可隨時切斷通道。魚凼設于田中宜于魚類出入活動,設于北端頭宜于植樹遮陰。寬溝式稻田養魚以溝代凼,同樣以魚凼的要求設計和施工,其面積可按本田面積8%—10%設計,溝寬1.5—2.5m,深1.5—2.5m,長度則按田塊而定,其位置可橫貫田中部,亦可沿田邊而下。

魚凼和魚溝的具體形式根據稻田養魚的養殖模式和稻田面積大小而定。

3、開好進、排水口。

稻田養魚要選好進、排水口。進、排水口的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這樣,進、排水時,可使整個稻田的水順利流轉。進、排水口要設置攔魚柵,避免跑魚,攔魚柵可用竹、木、砂網、尼龍網、鐵絲網等制作,安裝時使其呈弧形,凸面向田內,左右兩側嵌入田埂口子的兩邊,攔柵務必扎實牢固,若在進水口內側附近加上一道竹簾或樹枝籬笆,可有效地防止魚頂流躍逃與攔截渣雜塞攔而引起阻水或倒欄。

4、搭設魚棚。

夏熱冬寒,稻田水溫變化很大,雖有魚凼、魚溝,對魚的正常生活仍有一定影響,因此,必要時可在魚凼上用稻草搭棚,讓魚夏避署,冬防寒,以利魚正常生長。此外,稻田養魚還需要一些必備的簡單漁具和用具,如罾、魚撮子、小抄網、小提桶和裝運魚的水桶、魚盆等。

5、施足底肥。

養魚稻田要結合整田施用一定量的底肥,底肥通常占耗肥總量的70%-75%。一般每畝施有機底肥(廄肥)750—1000kg,復合肥不超過20kg。

養魚稻田的基本模式

稻田養魚的模式根據稻田養魚工程模式可分為稻田魚凼式、稻田回溝式、壟稻溝魚式和魚溝、寬溝式;根據養魚生產季節模式可分為單季稻田養魚、雙季稻田養魚、冬閑稻田養魚。

一、稻田魚凼式。

此種養殖方式的特點是在稻田內按田面積的一定比例開挖一個“魚凼”。魚凼的開挖面積一般為田面積的5%-8%,深2-2.5m,魚凼一般設在田中央或背蔭處。但不能設在稻田的進、排水口處及田的死角處。魚凼的形狀以橢圓鍋底或長方形為好。魚凼最好挖成二級坡降式,即在上部1米處按坡比1:0.5開挖,而下部按坡比1:1開挖,兩部分中間留一寬30cm的平臺。這種稻田養魚工程模式有兩種養魚模式:

1、培育魚苗魚種。這種模式不開挖魚溝,可用于魚苗發花及苗種培育。根據稻田浮游生物條件和養殖技術條件每畝可投放水花3-5萬,至寸子時疏稀魚種密度至1.0-1.5萬,要想獲得大規格春片魚種還要在今后的養殖中視魚種的生長情況分1-2次疏稀魚種密度。

2、養殖小個體成魚或大規格魚種。這種模式要開挖魚溝,但魚溝的寬度只要30-40cm,呈1-2條縱行溝或“十”字形溝即可。一般設計魚產量為每畝50-70kg。若已養的是草魚春片魚種,則可同時套養培育夏花,每畝1-2萬。

二、稻田回溝式。

此種方式要求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7Ocm,頂寬50cm左右。田內開挖魚溝或魚溜,溝深30-50cm,溝的上面寬30-50cm。溝的設計形式為在稻田內距田梗30cm處開挖一條環溝,面積為1畝以上的稻田還要在田中央開挖"十"字形中央溝。中央溝與環溝相通,環溝相對兩端與進、排水口相連,整個溝的開挖面積占田面的5%-8%。根據需用養殖對象可以是成魚亦可以是大規格魚種,魚的設計單產可在每畝30kg左右。南方若在第一季種稻養魚后,第二季只養魚而不種稻時,畝產魚的設計產量為80-100kg。

三、壟稻溝魚式。

此種養殖方式較為科學。方法是在稻田的四周開挖一條主溝,溝寬50-100cm、深70-80cm。把稻田分為若干龔,各龔之間有龔溝,溝寬小于主溝。壟上種稻,一般每壟種六行左右水稻。若稻田面積較大,可在稻田中央挖一條主溝??傞_溝面積占田面面積的10%-15%。用于成魚商品魚養殖,設計養魚產量為每畝100-150kg。稻谷產量將會減少0-5%。

四、魚溝、寬溝式亦稱溝池式。

此種方式是小池和魚溝同時建設??傞_挖面積占田面積的8%-10%,小池設在稻田進水口一端,開挖面積占田面的5%-8%,呈長方形,深1米-1.5米,上設遮蔭棚。池與田交界處筑一高20cm、寬30cm的小埂。田內據稻田面積大小建設環溝及中央溝,溝寬30-40cm、深25-30cm。中央溝呈“十”字形或“井”字形。溝池相通。根據需用養殖對象可以是成魚亦可以是大規格魚種,魚的設計單產可在每畝60-75kg。

魚種放養

為提高產量與效益,要嚴把苗種質量關:要求放養品種合理,搭配得當,規格適中,體格健壯。稻田養魚一般應以草魚、鯉魚、銀鯽為主,同時搭配部分鳙和羅非魚;魚苗魚種規格則要視養殖模式而定。一般要求魚種大小適中,體格健壯的個體。一般不能養殖肉食性魚類,否則會造成大魚食小魚。

一、放養品種。

稻田作為養魚水體來看,特點不同于池塘、湖泊等水體。稻田水淺受氣溫影響大,盛夏時水溫有時可達40℃-50℃。在餌料方面,稻田中雜草、昆蟲和底棲動物較多,浮游生物較少,所以,稻田中適宜養殖耐淺水、耐高溫性情溫和、不易外逃而又是雜食或草食性魚類,如草魚、鯉、鯽、銀鯽、雜交鯉、工程鯽等吃食性魚類。如利用稻田養魚種則以單一品種為宜,可套養少量鯉或鯽和鰱或鳙。我縣稻田養魚最為普及和適用的魚種是鯉魚和鯽魚。

二、放養種類及規格。

放養鯉魚和鯽魚,一般都放養當年魚種,1cm以上的就可以放養,3.3cm左右的魚苗最佳,二個月后可長到50g,三個月后可長到100g,雜交鯉可長到150g,如放養50g左右的隔年魚種3個月可長到250g以上。

三、放養密度與時間。

稻田養魚是一種粗放養殖方式,通常以一種魚為主要養殖對象,在不發生餌料沖突的情況下考慮充分利用稻田餌料生物群落可適當搭養其它魚類。魚種放養時間越早,養魚的季節就越長,因此應盡量爭取早放養,尤其是當年孵化的魚種,待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放養隔年魚種則不宜太過早,約在栽秧后20天左右放養為宜,放養過早魚會吃秧,過遲對魚、稻生長不利。晚稻田養魚,只要耙田結束就可投放魚種。 如果稻田里有小型野雜魚時應再搭養2-3尾小規格翹嘴魚白。翹嘴魚白的規格一定要小心控制,既要能清除野雜魚,又絕不能對養殖魚類造成危害。稻田養殖成魚時主養魚類的放養密度與養殖模式密切相關,同時與養殖技術和生產成本投入有關,下表僅供參考。 表1 養殖模式與放養苗種規格、投放量 單位:(尾/畝) 養殖模式 主養象對與 放養規格 草魚 6寸/4寸/魚苗 鯉 4-5/寸/ 3-4寸/魚苗 鯽 4寸/3寸/魚苗 團頭魴 5寸/4寸/魚苗

稻田魚凼式 120/180/5-6萬 100/150/4-5萬 200/300/4-5萬 180/250/6萬

稻田回溝式 150/220/5-6萬 180/200/4-5萬 250/400/4-5 200/300/6萬

壟稻溝魚式 150/220/5-6萬 180/200/4-5萬 280/400/4-5萬 220/180/6萬

魚溝、寬溝式 120/180/5-6萬 100/150/4-5萬 200/300/4-5萬 150/200/6萬 冬閑稻田養魚 -/20-30/- -/40-50/- 20/40-60/- -/-/- 注:羅非魚、銀鯽的放養量可以鯽為參考,雜交鯉、工程鯽的放養量可以鯉為參考。

四、魚種投放前的稻田消毒。

養魚稻田一定要清田消毒,以清除魚類的敵害生物(如黃鱔、老鼠等)和病原體(主要是細菌、寄生蟲類)。清田消毒藥物主要有生石灰、茶枯、漂白粉等。生石灰有改善ph值的作用,尤其適用于酸性土壤。秋冬季的無水稻田每畝用生石灰70kg左右,加水攪拌后,立即均勻潑灑;若稻田帶水消毒則畝用生石灰100kg左右,加水攪拌后,立即均勻潑灑。用茶枯清田消毒,水深10cm時,每畝用5-10kg。用漂白粉清田消毒,水深10cm時,每畝用漂白粉4-5kg。用時先將漂白粉放入木桶內加水稀釋攪拌后,立即均勻潑灑。

五、魚種投放前的魚種消毒。

首先對魚種進行疫苗注射,然后再用3%食鹽水浸泡5-10分鐘。魚種成魚的稻田在6~7月份應套養500-1000尾夏花。夏花放養前一般用2%~3%的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消毒,再緩緩倒入魚溜中。

六、注意事項。

(1)放魚時,要特別注意水溫差,即運魚器具內的水溫與稻田的水溫相差不能大于3℃,因此在運輸魚苗或魚種器具中,先加入一些稻田清水,必要時反復加幾次水,使其水溫基本一致時,再把魚緩慢倒入魚溜或魚溝里,讓魚自由地游到稻田各處,這一操作須慎重以免因水溫相差大,使本來健壯的魚苗魚種放入稻田后發生大量死亡。 (2)如用化肥做底肥的稻田應在化肥毒性消失后再放魚種,放魚前先用少數魚苗試水,如不發生死亡就可放養。

(3)在養成魚的稻田套養魚苗時同樣要將魚種先圍于魚凼內,待魚苗長到不會被成魚誤食時,再撤去圍攔。

(4)考慮水稻分蘗生長,可將魚種先圍于魚凼內,待有效分蘗結束,再撤去圍攔。

(5)選擇水稻品種時應考慮耐肥力、抗倒伏性、和抗病性,要選擇耐肥力強,秸桿堅硬,不易倒伏,抗病力強的水稻品種,插秧時間為6月1日至6月25日,水稻植株間距可適當加大,便于魚種上田覓食。在魚溝、魚溜旁可適當種些慈菇、芋頭或搭棚種瓜以利夏季遮蔭。

日常管理

管理工作是稻田養魚成敗的關鍵,為了取得較好的養殖效果,必須抓好以下幾項工作:經常巡視,做好管水、投餌、施肥、用藥、防洪、防旱、防逃、防害、防盜等工作。

一、防逃除害,堅持巡田。

養魚稻田要有專人管理,堅持每天檢查巡視兩次。田間常有黃鱔、田鼠、水蛇等打洞穿埂,還會捕捉魚類為食,因此,一旦發現其蹤跡,應及時消滅。另外,還要及時驅趕、誘捕吃魚的水鳥。

稻田的田埂和進水口、排水口的攔魚設施要嚴密堅固,經常巡查嚴防堤埂破損和漏洞。時常清理進水口、排水口的攔魚設備,加固欄魚保護設施,發現塌方、破漏要及時修補。經常保持魚溝暢通。尤其在曬田、打藥前要疏通魚溝和魚溜,田埂漏水要及時堵塞修補,確保魚不外逃。暴雨或洪水來臨前,要再次檢查進、排水口攔魚設備及田埂,防止下暴雨或行洪時田水漫埂、沖垮攔魚設備,造成大量逃魚。 魚放養后要絕對禁止鴨子下田,以免養魚失敗。

二、適時調節水深。

養魚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cm深,養魚苗或當年魚種水深保持10cm左右,到禾苗發蔸撥節以后水深應加到13-17cm養二齡魚的水則應保持15-20cm。若利用稻田發花,在養殖初期,魚體很小,保持稻田水位4~6厘米即可。隨著水稻生長,魚體長大,適當增加水位,一般控制稻田水位10cm以上。

一般稻田因保水不及池塘,需定期加水,高溫季節需每周換水一次,并注意調高水位。平時經常巡田,清理魚溝魚溜內雜物

三、科學投飼。

餌料是魚類生長的基本保證。最廉價的餌料是草。草魚最喜愛的是苦草:一種水生微管束植物,形態與韭菜略微相似。其次是輪葉黑藻、水生植物、陸生嫩青草。鯽雖食性雜,但喜愛底棲動物,尤以軟體動物為最愛,有機腐殖質亦可接受。鯉則不太挑食,無論粗細,一概全收。稻田養魚前期以萍、草、蟲等天然飼料及農家下腳料為主;中后期以商品飼料為主,主要有麥麩、豆餅、菜籽餅、小麥、米糠等。 投餌應嚴格按照“四定三看”(定時、定質、定量、定位,看魚、看水、看天)原則,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一般堅持定點在魚凼內食臺上投餌,生長旺季日投兩次,上午8:00~9:00,下午4:00~5:00,量以1~2小時吃完為度,精飼料投放量為魚種體重的5%~10%,青飼料投入量為魚體重的30%~40%。有條件可適當投喂米糠、麥麩、豆餅、萊餅、酒糟和配合飼料等,以促進生長,提高魚的產量。

四、及時追肥。

為確保稻谷和魚類的生長,應根據稻、魚的生長情況及時追肥。追肥要少量多次。有機肥應充分發酵后全稻田潑撒,不要潑在溝凼處,每畝每次100-150kg。無機肥更要注意少量多次,每畝每次施硫酸銨10~15kg或尿素5kg為宜,一般用量不超過每次每畝15kg。同時,化肥施用方法要適當,先排淺田水,使魚集中于魚溝和魚溜中再施肥,使化肥迅速沉于水底層,并為田泥和稻禾所吸收,隨即加水至正常深度。

五、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稻田中水溫在盛夏期常達38-40℃,已超過鯉魚致死溫度(當年鯉魚38-39℃,二年鯉魚30-37℃),如不采取措施,輕則影響魚的生長,重則引起大批死亡,因此當水溫達到35℃以上時,應及時換水降溫(此時,稻田內養的魚極易逃逸)或適當加深田水。高溫季節利用稻田養魚,要妥善管理魚類,否則會造成魚類大量死亡或逃跑。

1、調節水溫:當稻田水溫上升到32-35℃時,應及時灌注新水降溫。先打好平水缺口,邊灌邊排,待水溫下降后再加高擋水缺口,將水位升高到10-20cm。

2、清除水華:高溫天氣,長期蓄水的養魚稻田水面常會漂浮一層翠綠色的膜狀物,即“水華”。遇此,可于罾、魚撮子或小抄網內墊一層薄布,小心慮去。還可每立方米水體用0.7克硫酸銅,配制成水溶液進行潑灑,即可消除。但硫酸銅的毒性隨溫度變化很大,最好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以免造成魚類中毒死亡。

3、防止缺氧:經常往稻田中加注新水,可增加水體溶氧量,防止魚類“浮頭”。若“浮頭”現象已經發生,則應增加新水的注入量。

4、避免干死:稻田排水或曬田時,應先清理好魚溝(魚坑、魚窩),使之保持一定的蓄水深度,然后逐漸排水,讓魚自由游進魚溝中。切忌排水過急而造成魚擱淺干死。

六、做好魚類轉田工作。

魚類轉田有幾種方法,但最好的方法是在一丘稻田里、各半種植成熟期不同的稻作品種,例如種植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種,這樣在收割早熟或中熟稻谷時,魚就會自然游到晚熟稻那邊去,而收割晚稻時,原來早熟品種的那一半稻田已插入晚稻秧苗;魚又會自動游到以插晚稻秧苗的這一部分稻田中來,晚稻品種的這部分稻田耕作可照常進行。另外,同一魚田,因稻谷成熟早晚有別,其病蟲害發生時間也不一樣,撤農藥時間也必然前后不同落到水中的藥物濃度也低,魚類有避難之處,如不采用此法也可利用魚溝和魚溜,把魚集中后再進行轉移。

七、病害防治。

養魚稻田應施用低毒高效農藥,如敵百蟲、樂果、稻瘟凈等。粉劑農藥宜在早晨有露水時施入;水劑農藥宜在無露水情況下噴施于葉面上。

1、水稻農藥施用。 水稻施用農藥應選擇對魚類毒性小,藥效好的農藥,如井岡霉素、殺蟲手、撲虱靈、托布津等,必須按比例濃度用藥。避免使用“1605”、“1059”,禁用魚藤精、敵敵畏、甲基對硫磷等對魚類毒性大的農藥。由于稻田養魚后,魚吃掉了一部分害蟲,水稻病害有所減輕,單季稻田施藥可適當減少1~2次。施藥前,疏通魚溝,加深田水至7~10cm。粉劑趁早晨稻禾沾有露水時用噴粉器噴;水劑、乳劑宜在晴天露水干后或在傍晚噴藥;下雨前不要噴藥,以防雨水將農藥沖入水中。施藥時可以把稻田的進出水口打開,讓田水流動,先從出水口一頭施。藥物應盡量噴在稻禾上,減少藥物落入水中,提高防病治蟲效果,減低農藥對魚類的危害。

2、魚病防治。

稻田養魚主要是利用魚稻共生的條件,提高農田效益。相對池塘養魚,魚病較少。稻田中危害魚類的敵害有泥苔、水網藻、水蜈蚣、蜻蜒幼蟲、水斧蟲、紅娘華、黃鱔、水蛇、水老鼠等,隨時威脅著魚的安全。實際上大部分地區在魚病防治中主要是防治赤皮病、爛鰓病、細菌性腸炎、寄生蟲性鰓病等。掌握魚病流行季節,在發病前定期采取藥物預防,能有效地防止魚病發生。少數地區鼠害是稻田養魚失敗的原因。 魚病防治堅持“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的原則,在魚病易發季節,加強預防,出現病害及時治療,要做好清田消毒、魚種和飼料消毒、水質調節和藥物的預防等工作。高溫季節每半月用10~20ppm生石灰或1ppm漂白粉沿魚溝、魚坑均勻潑灑一次。若有條件將上述兩種藥物交替使用,幾可杜絕細菌性和寄生蟲性魚病。用土霉素或大蒜拌料投喂,預防草魚腸炎病,效果也很好。每100kg飼料用土霉素50g或大蒜5kg。

3、突發魚病的應對。

發現水質轉黑或變濃綠,魚類有狂游、獨游、團游現象,吃食突降,日出后浮水不下等魚病預兆,必須及時請水產技術人員診斷,及時下藥治病。

捕撈收獲

捕魚前先把魚溜魚溝疏通,使水流暢通,捕魚時于夜間排水,等天亮時排干,使魚自動進入魚溝魚溜,使用小網在排水口處就能收魚,收魚的季節一般天氣較熱可在早、晚進行。挖有魚凼的稻田則于夜間可把水位降至魚溝以下,魚會自動進入魚凼。若還有魚留在魚溝中,則灌水后再重復排水一次即可,然后以片網捕撈。

若捕撈在水稻收割前進行,為了便于把魚捕撈干凈,又不影響水稻生長,可進行排水捕撈。在排水前先要疏通魚溝,然后慢慢放水,讓魚自動進入魚溝隨著水流排出而捕獲。如一次捕不干凈,可重新灌水,再重復捕撈一次。

稻田農業技術與養魚的關系

利用稻田養魚首先要照顧到稻作,必須在不防礙水稻增產的原則下進行養魚,但在施行農業技術措施時也應照顧到養魚的利益,從而獲得稻、魚雙豐收。

一、施用化肥與養魚的關系。

在稻田中施化肥是促進水稻增產的重要措施,而稻谷需要的氮、磷、鉀等肥料,同時也是培養魚的餌料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所需要的營養鹽類,所以稻田的肥料多少,直接影響魚類的餌料豐歉,二者利害一致,沒有矛盾,但在施用化肥時要注意肥料的種類和數量,否則會因施用不當造成魚類中毒死亡。用化肥做底肥時,一般可在整田前選用每畝l0kg碳酸氫氨和10kg過磷酸鈣混合施入田中,然后翻平耙田,隔5-6天后放魚、插秧。施追肥時,每次每畝安全用量分別為:尿素或碳酸氫氨5-7.5kg;硫酸銨10-15kg;過磷酸鈣5-10kg;氨水25kg;氯化銨對魚類生長不利,應少施或不施。

在施用化肥的方法上要適當,先排淺田水,使魚集中到魚溝或魚溜中,然后再施肥,讓化肥沉于田底層,讓稻根據田泥吸收此后再加水至正常深度,這樣對養魚無影響。改用化肥作基肥,用有機肥作追肥,量少次多,分片施撒。有的地區將化肥混合泥土做成顆粒狀肥料,采取根部插施的方法,這樣可起到肥效高、用量少、對魚安全無害的作用。

二、施用農藥與養魚的關系。

在稻田養魚中,施用農藥時,應先了解魚類對常用農藥的忍受程度,劇毒農藥應少用或不用,使用農藥除要準確計算用量外,還應注意撒藥方法。

通常粉劑農藥在早晨有露水時使用;水劑要盡量噴灑在水稻莖葉上。撤藥方法有以下幾種: (1)干水撒藥法:在撤藥前將水放干,讓魚集中在魚溝魚溜中,然后進行撒藥,待藥物毒性消失后,再加水提高水位。 (2)深水撤藥法:先把田水加深,再進行撤藥。 (3)對半田撤藥法:即對稻田分區,各區輪換撒法。

(4)藥物浸秧法:插秧先將苗根部放在藥液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后再插秧,這種方法治螟蟲有特效。上述幾種方法都要因地制宜根據藥物所需的條件進行恰當的選擇,只要選擇對了,對魚、稻均有利。

三、曬田與養魚的關系。

曬田對水稻生產是一項增產措施。其目的:一是使禾苗粗壯,根系發達;二是控制分蘗,這種做法與養魚要求保持一定水深是矛盾的,而在養魚稻田中挖魚溝和魚溜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 曬田方法:先是排干田水,讓魚種進入魚溝、魚溜中,就可曬干。但稻田養魚有時也不需要曬田,其理由是:

(1)鯉魚種、羅非魚有鉆浸習性,能松動土壤,有利于水稻根系發育,這就達到了曬田的第一個目的。

(2)同時,在養魚稻田中可加深田水來控制禾苗的無效分蘗。這是因為一部分無效分蘗的功芽可作為魚類的飼料被攝食,另一部分幼芽因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和光照而悶死在水中。曬田是以缺少水分來控制無效分蘗,而深水灌田是以缺氧來控制無效分蘗,對此兩種控制無效分蘗的方法一般認為深水灌田的效果大于曬田效果。所以,養魚稻田多采用深水灌田代替曬田的方法。

四、稻田養魚安全度夏五項措施。 (1)經常疏通魚溝、魚溜。夏季,由于魚類的攝食量增大,殘餌、排泄物過多,加上魚類的活動旺盛,魚溝、魚溜極易被堵塞,使溝、溜內的水位降低,影響魚類的生長發育。為此應每3-4天進行疏通一次,確保魚溝寬40厘米、深30厘米,魚溜深60-80厘米,并做到溝溝相通、溝溜相通。

(2)保持稻田養魚水位。稻田水位的深淺直接關系到魚類生長速度的快慢。如水位過淺,易引起水溫發生突變,可導致魚類大批死亡,因此,稻田養魚的水位要比一般稻田高出10厘米以上,并且每2-3天灌注新水一次,以保證水質的新鮮、爽活。

(3)做到“四定”投餌。一定質,即所投草料要鮮嫩,精料要無霉變,糞肥要經過發酵處理;二定量,即投餌量以掌握在當天吃完為好;三定時,即以早上6-7時,下午5-6時投餌為宜。中午切勿投餌;四定位,即投餌的位置以選擇在魚溜內為宜,因魚溜內水位較深,便于魚類集中攝食,同時也為清除殘餌及魚類的糞便提供了方便。 (4)搭好涼棚。夏天,除了保持稻田一定水位外,最好在魚溜上方用稻草搭一個涼棚遮陽,同時還可以在魚溜內放養水浮萍等水生植物,既可作為魚類的餌料,又可起到遮陽避暑的作用。

(5)合理施肥。夏季如稻田確需施肥,應堅持以施用有機肥為主,盡量少施或不施無機肥,并做到少量多次。

第二篇:稻田養魚培訓資料

標準化稻田養魚技術

標準化稻田養魚, 就是在稻田內挖溝、魚稻同存、稻魚并收的一種養魚技術。 1 嚴格選址

選擇交通方便, 水源充足, 漲水不淹, 枯水不干, 水質清新, 無污染, 土地肥沃的田塊。 2 搞好基礎設施

2.1 魚溝的建設 插秧前, 根據田塊的大小和形狀開挖“田”字形,“日”字形,“井”字形或環溝形的魚溝, 根據田塊大小,寬60-300cm、深各60-150cm 左右,并在交叉處擴大成魚凼, 便于魚類進出稻田覓食和棲息, 也便于起捕。

2.2 田埂適當加寬, 高加至 60~80cm 為宜。

2.3 進、排水口及攔魚設備 為了防止逃魚, 必須開挖進、排水口和安裝攔魚設備, 進排水口大小根據稻田面積和大雨時排水量而定。一般進水口 30~50cm, 最好用竹簾安裝成“∩”形, 高出水面 40cm 左右, 排水口一般為 50~100cm。攔魚設施安裝在排水口處, 用木樁加固, 柵欄孔徑視放養魚種規格而定, 柵欄寬、高度均大于進水口 10~20cm, 進排水口的開挖最好成對角。 3 飼養管理技術

3.1 魚苗魚種的消毒 放養前魚苗魚種要進行消毒, 一般采用 3~4%的食鹽水浸泡 3~5min。

3.2 培育魚苗魚種 每畝投放寸片 1500~2000 尾, 投喂麥麩進行吃食馴化, 或直接投喂膨化浮性顆料餌料和細浮萍,讓魚形成集中搶食的習慣。

3.3 品種適宜 稻田養殖的品種, 主養品種, 搭配種花、白鰱等, 主養魚占 80%, 搭配魚占 20%。注意主養魚類與搭配魚類之間的規格、各種魚的生活習性和食性不能有爭食的矛盾。

3.4 放養的密度 主養品種的稻田, 每畝放養 0.05~0.15kg/尾 10~15kg, 搭配 0.1kg/尾左右的其它魚 3kg。若要為第二年魚種作準備, 還可以在 6 月中旬套養“夏花”魚苗 200~400尾/畝。

3.5 堅持早晚巡田 查看水位、水質是否正常, 觀察魚類活動情況有無異常, 檢查魚類有無浮頭、死魚、病魚現象發生,是否受到敵害侵襲, 如水蛇、水鳥、田鼠等。

3.6 控制水位, 處理好稻魚矛盾 秧苗生長前期, 田水要做到淺水回青, 保持水面與壟面水平, 禾苗轉青后排水至壟面,到分蘗高峰期降水至半溝, 露出壟面的秧蔸, 保持壟面濕潤,抽穗揚花期浸水過壟面, 揚花結束到收割加深田水, 注意換水, 保持稻田秧葉青嫩和水溫。

3.7 正確處理大規格魚種與水稻生長的矛盾 溝或魚凼內放大規格魚種的秧田, 特別是草魚容易吃掉幼嫩的稻禾, 所以在稻禾分蘗前期必須用欄柵將魚欄在魚凼或魚溝中, 不讓魚種進入, 這段時間必須投喂人工餌料, 待秧苗進入分蘗期時, 將欄魚柵拆除, 讓魚進入秧苗中覓食。 3.8 正確處理好養魚與施農藥、施肥的關系

3.8.1 養魚稻田的施肥要做到“重施基肥, 巧施追肥, 重施農家肥, 巧施化肥”, 基肥的施用量應占總量的 70%, 以農家肥( 如人畜糞、綠肥、塘泥、垃圾) 為主, 特別提倡施用綠肥, 對水稻和魚的生長更有利, 農家肥可作基肥, 也可作追肥?;室话阋宰骰蕿橐?。特別是氨水對魚殺傷力大, 只宜做基肥。用化肥作基肥, 一般施肥后 3~5d 毒性消失, 放養魚苗不會引起死亡。使用化肥做追肥時, 應掌握少量多次, 如使用尿素或碳銨做追肥, 每畝宜施 10kg, 或采取根部插施的辦法都對魚無害。 3.8.2 稻田養魚施農藥, 宜用高效低毒農藥, 如敵百蟲、殺蟲咪、殺螟松、亞銨硫磷等; 治病劑如敵枯雙、敵枯凈、葉枯凈、稻瘟凈、克瘟散、退菌等。施藥時要適當加深田水, 或在施藥時邊進水邊出水, 以減少水中的農藥濃度。粉劑藥在早上露水未干時施, 水劑藥在露水干后使用。施藥時噴嘴橫向或朝上, 盡量將藥噴在稻葉上, 減少落在水中的機會, 對魚稻都有利。另外, 還要注意在下雨或雷陣雨前不要施藥, 否則藥物被雨水打落田中, 嚴重時可造成魚死亡。

3.9 設置燈光誘, 降低養殖成本 為了開發天然飼料資源,采用 40W 的白熾燈( 最好用誘蟲燈) 誘蟲的辦法, 可以大大增加動物性餌料的來源, 降低養殖成本。設置方法: 6~9 月在魚溝或魚凼中央距水面 30cm 處平一塊 1m2的石棉瓦, 燈頭掛在石棉瓦下, 蟲、蛾因趨光而撞板, 撞后落入水中被魚攝食。在生長期內, 堅持每晚開燈, 即使風雨天也不例外, 每晚9~10 時為誘蟲高峰期。采用這種方法, 每晚可殺死二化螟、稻飛虱主要害蟲的第二代以上的成蟲, 每燈可誘蟲 1kg 左右, 有利于稻田綜合創收, 減少水稻病蟲害。

3.10 飼料投喂技術 養草魚的稻田以嫩綠的旱草、菜葉、浮萍為主, 輔助部份精料, 精料投喂量按魚體重量的 3%~5%計算, 堅持投喂 2 次 /d, 上午 9~10 點, 下午 3~4 點。草要洗凈, 不要用有白乳的草, 并要先喂草后投料。每天要撈出殘剩的草料, 減少污染。 4 收 獲

4.1 收獲的時間 根據各自的情況而定, 成魚一般在收割稻谷時就可上市。

4.2 收獲的方法 收獲前先疏通魚溝, 緩緩放水, 讓魚慢慢游到魚凼中來, 等待凼水達一定的深度時, 再用小網起捕。

第三篇:稻田養魚有哪些好處?

稻田養魚是指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稻又養魚,以提高稻 田單位面積生產效益的一種生產形式。稻田養魚將養殖與種植有機結合在一起, 稻魚共生互利,使稻田的生態系統從結構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以發揮稻 田的最大"負載力"。

稻田養魚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稻田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資源,使之轉化為 稻和魚,以提高稻田生產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稻魚結合,有利于改善農田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主要好處有以下四點:

首先,稻田養魚可以促進水稻增產。稻田養魚是一種內涵擴大再生產,是對 國土資源的再利用,不需額外占用耕地就可以生產水產品。各地經驗表明,發展 稻田養魚不僅不會影響水稻產量,還會促進水稻增產。養魚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 稻產量5%--10%,較高的增產14-24%。

其次,稻田養魚可為社會增加水產品供應,豐富人們的"菜籃子"。近幾年在 江蘇、四川、貴州等地,稻田養魚已成為當地水產養殖的主要方式之一。稻田養 魚可以作到均衡上市,對于穩定水產品供應,平抑市場,滿足"菜籃子"需求, 改善人們膳食結構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水資源缺乏且交通閉塞地區,發 展稻田養魚,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地區長期"吃魚難"問題。 第三,稻田養魚可以使農民收入有顯著增長。稻田養魚既增糧又增魚,而且可使 稻田少施化肥、少噴農藥,節約勞力,增收節支,一般養魚稻田每畝可使農戶增 加收入220元。實施高標準的稻魚工程進行稻田養魚,每畝可增加350元。利用 稻田養殖名特優水產品及進行稻-魚-菇三元復合養殖,每畝稻田增收可超過千元。 第

四、稻田養魚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優化,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由于稻田養 魚,相應加高加固田埂,開挖溝凼,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在 一些丘陵地區,實施稻魚工程,每畝稻田蓄水量可增加200立方米,大大增強了 抗旱能力。對一些干旱較多的缺水地區,養魚的稻田由于蓄水量大,可以有效地 延緩旱情。稻田養魚對環境改善作用主要表現為其具有較的滅蟲效果。據測驗, 養魚的稻田比不養魚田蚊子幼蟲密度低80%,主要是稻田養的魚食用大量的蚊子 幼蟲和螺類,可以養瘧疾、絲蟲病及血吸蟲等嚴重疾病的發病率。

二、稻田養魚工程施工中應注意哪些事項?

(一)養魚田塊的選擇

凡是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保水能力較強、排灌方便、天旱不干、山洪不沖的田 塊都可以養魚。特別是山區,必須選擇那些既有水源保證,陽光充足,又不被洪 水沖的稻田,才能做到有養有收。沙底田不宜采用"田凼"方式,潛育化稻田、冷 浸田,可進行"壟稻溝魚"養殖方式。

(二)田間工程建設

1、一般性稻田養魚田間工程建設

一般性田間工程投資少。農戶利用農閑時節投工、投資挖魚凼、魚溝。其工程特 點是:用土加高、加固、加寬田埂,每年需要開挖魚溝魚。

(1)魚凼占總田面積5-8%。1-2畝的田塊挖凼一個,3畝以上的稻田可挖2-3 個,魚凼多建在田中央或田埂邊,開挖方形或圓形魚凼,深1-1.2米,與魚溝中心 溝相通,開挖時間可在插秧前30-40天,挖成后每隔10天再整理一次,連續整理 3-4次,魚凼成型較好。

(2)魚溝在插秧后秧苗返青時開挖,秧苗可移栽魚溝的邊上。魚溝的面積占總 面積的3-5%,溝寬40厘米,溝深50厘米。魚溝的形狀可根據稻田大小挖成"十" 字、"日"字、"田"字、或"井"字形,并連通魚凼??稍跁裉飼r和抽穗時整理二次。 (3)加高加固田埂用挖魚凼取出的土,把田埂加高加寬。一般田埂加高到40 厘米左右,加寬50厘米以上,并錘打結實,以防在大雨時垮埂或漫埂逃魚。 (4)建好進、排水口進排水口各開一個,另根據田塊大小設溢洪缺口1-3個。 進、排水口一般開在稻田的相對兩角,進、排水口根據稻田排水量而定。進水口 要比田面高10厘米左右,排水口要與田面平行或略低一點。丘陵山區的梯田,上 一塊田的排水口常常是下一塊田的進水口,實行串聯,平原地區的稻田進、排水 多數是注、排水分開,水利工程配套設施較完善。也有的同丘陵地區一樣,上、 下田串灌。

(5)安裝攔魚柵稻田注、排水口應設在相對應的兩角的田埂上,使水流暢通。 注、排水口應當筑堅實、牢固,安裝好攔魚柵,防止魚逃走和野雜魚等敵害進入 養魚稻田。攔魚柵一般可用竹子或鐵絲編成網狀,其間隔大小以魚逃不出為準, 攔魚柵要比進、排水口寬30厘米,攔魚柵的上端要超過田埂10-20厘米,下端嵌 入田埂下部硬泥土30厘米。

2、永久性稻田養魚田間工程

永久性田間工程要求用條石、石板、水泥預制板或磚加高加固田埂、魚凼和 進排出水口。田埂高、溝寬、溝深、、凼大。溝凼占總面積8%--15%。這類工程質 量好,使用時間長,只需每年開挖整理魚溝,不需再修建田埂和魚凼。

(1)魚凼(魚溜)建筑凼實際上是小池,占總面積6-8%,深1.5-2.5米,魚 凼一般設在田埂邊或在田中央,切忌選在田角和經常過往行人的田地方。魚凼形 狀有橢圓形、正方或長方形。魚凼最好挖成二級坡降式,即在上部1米處按坡比 1:0.5開挖,下部分以1:1的坡比開挖,兩部分之間留一寬30厘米的平臺。用 石板、條石、磚或水泥預制板護坡。為防止淤泥進入魚凼,應在凼口邊緣筑20厘 米高、30厘米寬的埂。建魚凼的個數視田塊大小而定,一般1-2畝稻田建凼一個, 3-5畝稻田需建凼2個,每凼面積50-100平方米。建在田中央的魚凼一般需開缺 口4個,魚凼開缺口主要是與魚溝相通。魚凼的作用是為了施用化肥、農藥、除 草和曬田時,魚可以暫時聚在凼中;夏季水溫高時,魚可以在魚凼中避暑;當遇 天旱時,魚可聚在溝、凼中生活,正常生長。餌料臺可設在魚凼中,將餌料投入 設于魚凼中的餌料臺上,以便檢查魚的攝食和活動情況。

(2)魚溝稻田開設魚溝,應根據田塊大小、田的形狀而決定。一般占總田

面積的3-5%,開挖成"一"字形、"十"字形、"日"字形、"田"字形、"圍"字形等。 溝寬0.8-1米,深0.5-0.7米。中心魚溝:順長田邊,在田中心開一條溝;圍邊 魚溝:離田埂1.5米處開挖。每年應在栽秧前20-30天開挖,到栽秧前5-7天再 整理1-3次,深腳田、浸泡田,要多整理2-3次,魚溝才成型。(以溝代凼的稻田 不再挖魚溝)。

(3)加高、加寬、加固田埂田埂建設可在建魚凼時同步進行或先建凼,后

建田埂。田埂高1-1.2米、埂頂寬0.6-0.8米,先用條石或水泥板或用磚、水泥 砌硬后,將原田埂的干泥土把縫隙填充打結實。田埂上用條石修建進水口和排水 口各1個,以及保持水位和排洪的缺口多個。水位要保持0.3米以上(每畝蓄水 量200立方米),排水口前處需安裝攔魚柵。

(4)進、排水系統及安裝攔魚設施建設進、排水系統要根據稻田集雨面積

大小而決定排水溝(渠道)的寬窄、深淺。一般成片的稻田,上游水源有保證, 進、排水溝應稍寬、稍深。進排水系統應建成在田外,不能在稻田中串聯。進排 水口應開在稻田相對成兩角的田埂上,能使整個稻田的水流暢通。排水口的大小 應根據田的大小和下暴雨時進水量的大小而定,進水口要比田面高10厘米左右, 排水口要與田面平或略低,一般排水口寬1-1.5米為好,用條石或水泥預制板砌 牢固,不垮塌。排水口要安裝攔竹箔或鐵絲網兩層,使之成弧形,利用竹桿或鋼 條插入田中固定。兩弧形竹箔相距0.5米左右,離排水口的一層較密,以確保魚 種不外逃。攔魚竹箔長度為排水口的3倍。第二層的竹箔較稀,主要用于防止雜 物堵塞第一層竹箔,以保證排水口水流暢通,攔雜物用的竹箔長度為排水口的4 倍以上,竹箔的上端應比田埂高出0.5米,下端插到硬田泥30厘米以下為好。進 水口也要安一層竹箔,以防魚逃逸,同樣成弧形,長度為進水口2倍。

三、稻田養魚種的飼養管理技術有哪些?

(一)稻田培育魚種技術

1、魚苗放養前的準備

1)消毒和注水。在開廂挖魚溝之前,田、凼中積水6-10厘米,每畝用生石

灰60-75公斤消毒,將生石灰加水溶化,不待冷卻即向田、凼中均勻潑灑,為了 提高效果,次日可用耙子等工具將凼、田底淤泥耙動一下,使石灰漿充分與淤泥 混合。消毒8-10天后,待藥效全部消失即可放苗。魚苗下池時水深保持在池深的 1/3。

2)培肥水質。稻田投放魚苗前,田水應有一定的肥度,必須在放養前施放基 肥,做到"肥水下池",讓魚苗一下池就可獲得量多質優的適口天然餌料,以加快 生長,提高成活率。

初下池的魚苗吞食適口的輪蟲等小型浮游動物。據試驗,魚苗下池時輪蟲的

每升水1萬個左右,生物量20-40毫克/升為好。苗種池施肥后,首先是細菌、浮 游植物大量繁殖,然后是原生動物、輪蟲、小型枝角類、大型枝角類和橈足類出 現,因此,肥水下塘的關鍵問題是掌握施基肥的時間,使魚苗下池時正值輪蟲繁 殖的高峰期。

施基肥的時間和數量,應視肥料種類、池塘條件和魚苗種類的不同而異。施

肥后浮游生物出現高峰的時間也不一樣,當水溫在20℃以上時,一般浮游動物4-7 天可以達到高峰。施用腐熟糞肥,可在魚苗下池前4-5天進行。每畝田施120公 斤,加水稀釋后全池潑灑。施用大草(綠肥),應在魚苗下池5-10天進行,每畝 投放200公斤,大草可堆放在離埂邊1米左右的淺水處,任其自然腐爛分解,數 天后將草堆翻動,使肥分擴散到水中,待葉和嫩莖腐爛后,將根莖殘殘余物等撈 去。應注意:如果施基肥過早,輪蟲高峰期已過,枝角類特別是大型枝角類大量 出現,反而與魚苗爭溶氧、爭空間;施肥過晚,輪蟲數量不足。魚苗下池因缺乏 適口餌料,將大大影響魚苗的成活率。

2、魚苗下田應注意的問題

(1)魚苗下田前所處水溫與稻田水溫不能相差過大。如果溫差超過5℃,必須 用田中水逐步調節容器內的水溫,當容器內水溫與田內的水溫基本一致時,方可 將魚苗放入田內。否則,魚苗會發生"感冒",嚴重者造成大量死亡。

(2)人工繁殖魚苗必須待鰾充氣,能平游,能攝食外界食物時方可下池(孵化 出膜后4-5天)。下池過早,魚苗游動能力弱,體質嫩,易造成死亡。

(3)必須等清池藥物的藥性完全消失后才能放苗,否則會造成魚苗大批死亡。 (4)檢查池中是否殘留敵害生物,清池后到放養魚苗前,魚苗田中可能還有 蛙卵、蝌蚪、水生昆蟲和殘留野雜魚等敵害。必要時,應采用魚苗網撈1-2遍, 以清除這些敵害生物。 (5)魚苗、魚種在運輸途中不宜更換井水。因為井水一是溫度低,與苗種容 器中的水溫差大;二是氧氣含量少;三是比重大,易引起容器中水的溫度不均勻 現象;四是有的井水堿性或酸性較強。

3、放養

(1)品種草魚、鯉魚、鯽魚、羅非魚、鰱魚、鳙魚、團頭魴、鯰 魚、泥鰍、羅氏沼蝦、青蝦等品種。

放養時間傳統放養法,放養時間一般是在水稻栽上5天左右,秧苗返青后直接將 魚苗,放入稻田飼養?,F在的高產養魚稻田,均開挖有較大的魚凼,為延長魚類 生長期,要求初春時節即灌水放魚,先放于魚凼中飼養,待插秧秧苗返青后再打 通溝凼,放魚進田。

(2)魚苗放養密度魚苗直接培育至夏花,一般放養密度為每畝1萬尾左右。 如果是小田、秧母田育種,由于水淺,放養密度為每畝4-5萬尾水花即可。如果 魚苗先養至烏仔魚苗,然后分池,一般畝放養密度為16萬尾;再由烏仔至5厘米 左右的魚種,一般畝放養為2-3萬尾。合理放養是提高魚苗培育成活率的關鍵, 同時,也節約飼料、肥料和人力。放養密度與培育池的條件、餌料與肥料的數量 和質量、放養時間的早晚、飼養技術水平高低等有很大關系,條件好的地方,放 養密度可大些;反之則放養量應小些。

4、魚苗魚種的飼養管理 1)投飼和施肥

投飼:稻田中雜草、底棲動物、浮游動物、水稻害蟲等可為魚類提供一定的飼料。 但是,稻田養魚要想取得較高的魚產量,只靠田里的餌料生物是不夠的,必須像 池塘養魚一樣投喂適量的飼料。飼料投喂應實行"三定":定時、定量、定位。要 通過馴化使魚集中在稻田坑凼中投喂,可在魚坑凼內搭一食臺,引魚上臺攝食。 投飼量要根據魚種的規格大小、數量多少而定。剛放水花的最初幾天,分上、下 午各喂一次豆漿,用量為每萬尾0.20公斤左右,隨著魚苗長大至1.5-2厘米時, 投喂一定量的麥粉、菜枯粉,同樣分上、下午兩次投喂。長至3厘米以后,草魚、 鯉種可投直徑1-1.5毫米的配合顆粒飼料和細綠浮萍、米糠等。晴天,水深,魚 體健壯,可多投喂;陰天,悶熱,水淺,要少投喂。投喂的飼料很快吃完,第二 天可適當增加投喂量;魚吃食不快,甚至還有殘餌,應適當減少投喂量。

施肥:稻田中適時施肥,既可作為水稻的肥料,又可為雜食性魚類提供部分餌料。 施肥原則上是少量、多次,保持魚凼水色常呈油綠、青綠色即可,一般每畝1次 施發酵腐熟農家肥25-30公斤。

2)日常管理:稻田放魚后要實行專人管理,做到放后即管,一管到底。對于插 秧前放養魚類的,插秧時要將魚趕回坑、凼中暫養,待禾苗反青后再讓其游回田 中。日常管理要堅持早、晚巡田,清晨觀察魚類有否浮頭、患病等,傍晚檢查魚 吃食情況。發現魚類浮頭,應灌新水,最好活水串灌,以增加水中溶氧。要注意 檢查田埂是否有鼠洞、崩塌、滲漏等現象。經常疏通魚凼、魚溝,防止田泥堵塞, 及時鏟除坑凼過雜草,撈除坑凼中草渣殘餌。春耕插秧、夏收轉季時嚴防田中泥 漿回流入坑凼。高溫季節,要在魚坑、凼的一側搭棚遮蔭避暑,同時適當加深稻 田水位,防止水過淺、水溫過高引起魚不適。要經常檢查進、出水口的攔魚設施, 防止魚逃跑。

3)捕獲:在稻谷收割前后捕魚,夠商品規格的上市出售,不夠商品規格的轉 入其它水域飼養。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水稻收割后繼續灌深水精養,待冬末春初 捕撈,實行全年養魚。這樣可以獲得更高產量和效益。 起魚時首先疏通四周圍溝和田中主溝,然后緩緩排水,魚自然集中于魚凼中, 再用抄網或網兜撈魚。捕獲時,操作要細心,注意勿傷魚體。如捕撈魚種,應及 時置于清水或流水網箱中,使其吐盡口腔和鰓耙中的污泥,暫養1天后,經過消 毒再轉田、轉塘繼續飼養。

在有條件的地方,為了提高魚產量,可實行輪捕輪放。平時將達到商品規格的 魚起捕上市,并根據田魚密度適當補放魚種。

四、稻田養成魚的技術有哪些?

(一)魚種放養

1、放養品種:過去稻田養魚只是養鯉魚、鯽魚和草魚等少量品種,目前已發展到 放養羅非魚、鰱魚、鳙魚、鳊魴魚、鯰魚以及河蟹、泥鰍、羅氏沼蝦、青蝦等多 品種,還可以發展萍、筍、菜、食用菌等生產進行綜合養殖。不同地區可根據不 同情況選擇放養品種。原則上講,適于池塘養殖的所有種類都可以在稻田中養殖。

2、放養時間:一般提倡早放,3厘米以下魚種,在插秧前就可以放養,因為魚苗 個體小,不會掀動秧苗。而這時施足基肥的稻田,經犁耙后,浮游生物和底棲動 物大量繁殖,對魚苗的生長特別有利。實踐證明,插秧前后放入同樣規格魚種, 插秧前只比插秧后多飼養15天,但出田時,個體要比插秧后放入的增加100克以 上。6-10厘米的魚種,則最好待秧苗返青后再放入。在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利 用建有魚凼的稻田養魚,一般應在春節前放養完畢為好。春節前放種,一是成魚 田的魚大部分已收獲;二是魚的活動能力弱,便于捕撈。水溫低,魚的鱗片緊, 在捕撈放養操作中,不易受傷,可減少飼養期間的發病和死亡率;三是提早放養 延長生長期。魚種放養應晴天進行,嚴寒、風雪天氣不能放養,以免魚種在捕撈 操作和運輸中被凍傷。

3、放養方法:冬春農閑季節,開挖好魚凼、魚坑。如為上年養魚的稻田,最好要 對魚凼、魚坑等進行整修,鏟除坑邊雜草。放養前,排干坑、凼,日曬一星期左 右,然后灌水深10厘米左右,并用生石灰進行消毒,按畝用生石灰50公斤撒施。 再過一星期后灌足水,每畝施肥300公斤以適當培肥水質。4-5天后即可投放魚 種進行飼養。放養魚種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同一批的魚種規格要整齊。魚 種放養前還要進行魚體藥浴消毒。

4、放養數量:要根據魚凼的大小來確定魚種放養數量。稻田養殖成魚,提

倡放養大規格魚種,一般每畝稻田可放養8-15厘米的大規格魚種300尾左右,高 產養魚稻田可每畝放養8-15厘米的大規格魚種500-800尾。具體放養量要因地制 宜,根據稻田的生態條件、產量要求和魚種規格大小適當增減。如果實行粗放養 殖的,要根據稻田的天然餌料狀況來確定,雜草多可以草魚為主,占60%,鯉魚 30%,其他魚類10%;一般肥水田可以鯉、鯽魚為主,占60%,草魚30%,其他魚 類10%;實行精養的,可草、鯉并重各占50%。

5、魚種放養操作應注意的事項

1)調節水溫:因為稻田水淺,水溫變化大,所以在投放魚種時,首先應檢查 運輸魚種的容器內水溫與田水溫度是否一致,水溫相差不得超過3℃。如溫差過 大,應在容器內分幾次加入田水,緩慢使其水溫基本一致魚適應后,輕輕放入田 中。如用氧氣袋運魚種,則可將其放在田中1個小時左右,再解開袋口,將魚輕 放入田。

2)適時注入新水魚種最好放入進水口處,發現田水過肥或消毒藥性尚未完 全消失,魚種不適應時,能夠及時注入新水,提高魚種的成活率。

3)魚體消毒:魚種放入田前,一定要經過魚體浸洗消毒。將魚種放在3-5% 的食鹽水中浸浴5-10分鐘,消毒后再放養。

4)檢查攔魚設施:在放養之前應先檢查田埂,進、排水口及攔魚設施是否完 整無損,發現漏洞應及時堵塞。

(二)飼養管理

1、投餌:稻田中雜草、昆蟲、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等天然餌料可供魚類攝食, 每畝可形成10-20公斤天然魚產量,要達到畝產50公斤以上產量,必須采取投餌 措施。常用的種類有嫩草、水草、浮萍、菜葉、蠶蛹、糠麩、酒糟。有條件的可 投喂配合顆粒飼料。投餌要定點、定時、定量,并據攝食情況調整投餌量。一般 在飼養的初期,由于田中天然餌料較多,魚體也小,可不投喂,中期少喂,以后 逐漸增加;后期隨氣溫下降,魚的攝食量逐漸減少,當水溫下降到10℃以下時, 即停止投喂。在長江游流域,5-6月,每畝每天投精飼料1.5-2.5公斤,青料8-12 公斤,7-9月底,每畝每天投喂精飼料3-5公斤,青料18-25公斤,10月以后逐步 減少。青飼料要鮮嫩,并于當天吃完為宜。

2、調節水位、水質:要根據水稻和魚的需要管好稻田里的水,調節水位、水

質。在水稻生育期間按水稻栽培技術要求進行,在放水曬田期間,魚在凼內生長, 不受影響,水稻抽節后,可逐步加深田水,盡量提高水位。稻田水質偏于酸性時 對魚類生長不利,特別是水稻收割后,稻根稻樁腐爛嚴重影響水質。因此要盡量 少留稻樁,定時向田凼施用生石灰,調節水質到微堿性。

3、魚病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1)稻田消毒:放魚前,應選用藥物消毒,常用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每畝使 用25-40公斤生石灰,不僅能殺死對養殖魚類有害的病菌和兇猛的魚類及螞蟥、 青泥苔等有害的生物,還能中和酸性,改良土質,對稻魚都有好處。石灰處理后 者7天左右可放入魚苗。每畝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3公斤,加水溶解后潑灑 全田,隨即耙田,隔1-2天注入清水,3-5天可放入魚苗。

2)魚種消毒:魚苗在放前,要進行藥物消毒。常用藥物有3%的食鹽水,8.0 毫克每千克濃度的硫酸銅溶液,10毫克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20毫克每千克的高 錳酸鉀溶液等。漂白粉與硫酸銅溶液混合使用,對大多數魚體寄生蟲和病菌有較 好的殺滅效果。洗浴時間:據溫度、魚的數量而定,一般為10-15分鐘。洗浴時 一定要注意觀看魚的活動情況。

3)餌料消毒:餌料在投喂前應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動物性餌料,如螺、蜆 等,用清水洗凈,選取鮮活的投喂。植物性餌料,如水草、萍類,則用6.0毫克 每千克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鐘后投喂。施用發酵的糞肥時,每500公斤糞 肥中加120克漂白粉,攪拌均勻后投入池里。

4)食物臺和溝、坑的消毒:在魚病流行時,要對食物臺和魚溝、魚坑進行藥 物消毒。方法如下:

A、漂白粉掛袋:魚坑上插幾根竹桿,每個魚坑掛2-3只藥袋,簍內裝漂白粉 50克,每3天換藥一次,連續3次。

B、往魚溝、魚坑內潑灑藥物,一般用漂白粉、敵百蟲或生石灰。如溝坑面積 占稻田面積12-15%,每畝用漂白粉250克或用90%晶體敵百蟲3-5克(2.5%粉劑 敵百蟲30-50克).敵百蟲對指環蟲、三代蟲、水蜈蚣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畝用 生石灰1-2公斤,化水后潑灑能預防魚爛鰓等病。

C、防除天敵害蟲如水生昆蟲、蛙類、水蛇、食魚鳥、鼠類等。水生昆蟲有

水蜈蚣、田螺等。水蜈蚣性極兇猛,貪食,一只小蜈蚣一夜之間可夾死魚苗16條 之多,對魚的為害最大。在放魚前,用生石灰潑撒全田,可殺死水蜈蚣。也可用 敵百蟲粉劑撒在水面,形成1.0-3.0毫克每千克的濃度,能有效殺死水蜈蚣。水 蛇、鳥類、鼠類都是魚類的主要天敵。 D、其他

缺氧浮頭:在水淺、放養密度大、飼料投放過多情況下或天氣悶熱、水中腐 殖質分解加速而大量消耗氧氣時,水中溶氧量顯著下降,特別是下半夜,可降到 最低是0.2-0.9毫克/升,這時魚類將因缺氧而全部浮頭,如不及時搶救,有全部死 亡之危險.因此應隨著魚類逐漸長大,對水中溶氧消耗的增加,根據水質和魚類活 動情況應及時加注清水,以提高稻田水位,改善水質。在天氣悶熱或天氣驟變,氣 溫過低時,要暫停投餌。發現浮頭要立即排出田水,引進含氧量高的清水。

(三)有害藻類過度繁殖:在

七、八月高溫季節,部分紅萍死亡,這時稻田 內的藻類會大量繁殖。其中有一種微囊藻,其細胞外面有一層膠質膜,魚類不能 消化,藻體死亡之后,藻蛋白質分解產生有毒物質(硫化氫、羥胺)對魚的生長 不利。據分析,1公斤水中含有50萬個左右微囊藻時,就可使鳙魚苗死亡,如達 100萬個以上,則大部分魚類死亡。PH值為8-9.5,水溫28-30℃時,微囊藻繁殖最 快,可用0.7毫克每千克硫酸銅均勻撒灑在田中予以殺滅。

第四篇:稻田養魚模式及技術(范文)

稻田養魚模式及技術

一、稻田養魚工程模式

稻田養魚,不僅能促進稻谷生產,提高產量,又能增收水產品,提高經濟效益,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下面介紹幾種稻田養魚的方式和技術要點??筛鶕煌闆r選用。

㈠平田式。此種方式要求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50-70厘米,頂寬50厘米左右。田內開挖魚溝或魚溜,溝深30-50厘米,溝的上面寬30-50厘米。溝的設置形式為在稻田內田埂 底基一半處開挖1圈環溝,面積為0.067公頃以上的稻田還要在田中央開挖"十"字形中央溝。中央溝與環溝相通,環溝相對二端與進、排水口相接,整個溝的開挖面積占田面的5%-8%。稻魚兼作養成魚時,魚的設計單產可在每0.067公頃30公斤左右,若在第1季種稻養魚后,第2季只養魚而不種稻時,0.067公頃產魚的設計產量可達80-100公斤。

㈡壟稻溝魚式。此種養殖方式較為科學。方法是在稻田的四周開挖1圈主溝,溝寬50-100厘米,深70-80厘米。壟上種稻,一般每壟種1行水稻,籠之間挖壟溝,溝寬小于主溝。若稻田面積較大,可在稻田中央再挖一條主溝??傞_溝面積占田面面積的10%左右,設計養魚產量為0.067公頃80-100公斤。

㈢魚凼式。此種養殖方式的特點是稻田內按田面面積的一定比例開挖一個"魚凼"。魚凼的開挖面積一般為田面面積的5%-8%,深2-2.5米,魚凼一般設在田中央或背蔭處。但不能設在進、排水口及田的死角處。魚凼的形式以橢圓鍋底或長方形為好。魚凼最好挖成二級坡降式,即在上部1米處按坡比1:0.5開挖,而下部則按1:1開挖,兩部分中間留1寬30厘米的平臺。有條件的地方,為保證不塌陷,應用石條、石板、水泥板、碎石等護坡。為防止淤泥進入魚凼,應在口邊緣筑高20厘米、寬30厘米的小埂。田的四周距田基3-3.5米處開挖一圈40厘米深、30厘米寬的環溝。0.067公頃養魚設計產量為50-70公斤。

㈣溝池式。此種方式是小池和魚溝同時設置,總開挖面積占田面面積的10%-15%,小池設在稻田進水口一端,開挖面積占田面的4%-8%,呈長方形,深1-1.5米,上設遮蔭棚。池與田交界處筑一高20厘米、寬30厘米的小埂。田內可根據稻田面積大小設置環溝及中央溝。溝寬30-40厘米、深28-30厘米。中央溝呈"十"字形或"#"字形,使溝、池相通。

㈤流水坑溝式。這是根據流水養魚原理而設計出的一種稻田養魚方式。此種方法是在稻田的進水口一端距進水口1米處開挖深1-1.5米,面積占稻田面積4%-8%比例的流水坑(又稱寬溝),與田面交接處設高15厘米、寬20厘米的小田埂,小田埂與田間設2-4個缺口,使坑內水與田內水相通。此外魚坑也可設在田中央。田的中央設"十"字形中央溝,田四周設一圈環溝。溝的寬、深均為25厘米。溝、坑要相通。養魚設計產量每0.067公頃可在50公斤以上,但不超過80公斤。

二、飼養成魚種類 1.飼養成魚種類 在水稻田中飼養成魚,就是將冬片魚種或大規格魚種,放入稻田中養成大魚。成魚又稱食用魚或商品魚,表示可以食用或作為商品出售。稻田飼養成魚的種類,以草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為主,濾食性魚類為輔,實行多種魚混養。草食性魚類有草魚、鳊魚,雜食性魚類有鯉魚、彭澤鯽等;濾食性魚類有鰱魚、鳙魚。此外,適合稻田飼養的魚類還有泥鰍、黃鱔、羅非魚、烏魚和鯰魚等。這些魚類魚種來源方便,可以自行繁育或就近采購;能適應和充分利用稻田中的餌料生物資源;能適應淺水生活,耐高溫、耐低溶氧;生長快,能在短時期飼養成食用魚。這些魚類性情溫和,不易逃逸。稻田實行多種魚混養,是提高產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要確定一種主要魚類和幾種搭配放養魚類。適合作為主要養魚類的有鯉魚、草魚、彭澤鯽、羅非魚、烏魚、鯰魚等,其它魚作為搭配飼養的魚類。

三、魚種規格與放養量

稻田養成魚應放養大規格魚種,全長16厘米以上,尾重50克以上;鯉魚、鯽魚規格可以適當小一些;如套養魚種,可放全長3~5厘米的夏花魚種。魚種要體質健壯,背部肌肉寬厚;體表光滑,無傷無病,鱗片鰭條完整無損;游動活潑,集群游動,溯水性強,受驚時迅速潛入水中;放入盆中竄蹦跳躍。魚種的放養量,一般根據稻田條件和計劃達到的魚產量而定。計劃1/15公頃稻田產成魚50公斤,放大規格魚種7~10公斤,約130~190尾,套養夏花魚種300~400尾;計劃1/15公頃稻田產成魚75公斤,放大規格魚種10~13公斤,約190~250尾,套養夏花300尾左右;計劃1/15公頃稻田產魚100公斤,放大規格魚種13~17公斤,約250~320·尾,套養夏花魚種200~300尾。如果魚種規格稍小,放養尾數相應增加。魚種放養比例,一般主養魚1種占50%~60%;搭配養魚扒12種占40%~50%。例如主養草魚50%,鯉、鯽魚25%左右,鰱鳙魚25%左右;或主養鯉魚60%;草、鰱、鳙魚40%左右;

四、放養魚種的準備工作

魚種放養前要對魚溜、魚溝進行整理,并對魚溜進行藥物消毒,以殺滅魚溜中的病原體和有害生物乙消毒藥物大都采用生石灰,生石灰不僅能起到消毒作用,還可以肥水和調節酸減度。生石灰用量按魚溜水體體積計算,每立方米水用量200克,溶化后潑灑,7~10天后可放魚。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用量是每立方米水用量20克,用法同上。魚溜消毒后灌水并每1/15公頃田施放糞肥60公斤左右。魚種下田前,要對魚體進行藥物消毒,殺死魚體表及鰓上的細菌和寄生蟲。魚種消毒常用的藥物及濃度為:3%~4%食鹽水;百萬分之10的漂白粉(每立方米10克藥);百萬分之20的高錳酸鉀(每立方米水用藥20克);百萬分之0.7的硫酸銅(每立方米水用藥0.7克)。消毒時把魚種放進盛有藥水的木桶中,浸浴15~30分鐘。魚若活動正常,消毒時間可長些;魚若嚴重浮頭時,應盡快把魚撈出放入清水中。

五、放養魚種的注意事項

稻田養魚飼養周期短,魚種放養時間越早越有利魚的生長。大規格魚種大多于春節后放入魚溜內飼養,套養的夏花魚種應在5月中、下旬放入田中。魚種放養時要特別注意水的溫差,就是運魚容器中的水溫與稻田水溫的高低差,相差不能超過5度。忽視水的溫差,常造成大量魚種死亡。為此當魚運到田邊,應先將田中清水逐漸加入運魚容器內,使水溫慢慢一致,將少量魚放入魚溜中,半天后魚如無異常,再將魚種全部放入田中,以防魚溜消毒藥性未消而使魚種中毒,魚溜消毒后施放糞肥,使田水爽而肥,呈黃綠色或黃褐色,做到魚種肥水下田,下田就有適口的餌料。切忌將魚種放入混濁或泥漿水中,以免造成魚種死亡,從而降低成活率。 六.飼養管理

魚種放養后,要加強飼養管理,早、晚多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特別要注意魚的活動情況有無異常、攔魚柵是否安全以及田水深淺、有無大風大雨的天氣變化等。 大規模魚種放養在魚溜中,水溫漸高,要注意加注新水;少量多次勤喂餌,餌料放在餌料臺、餌料架內餌料臺、餌料架的制作與飼養魚種的臺架相同。套養夏花魚種,另設小魚餌料臺一個,臺周圍上攔柵,使大魚不能進入。水稻圓稈后,通過魚溝使大規格魚種從魚溜進入大田,餌料仍在魚溜中喂給;上、下午各喂一次,使魚種養成在魚溜中集中的習慣。依靠稻田內的天然餌料;每秒15公頃稻田產魚10~15公斤,超過這一產量必須喂餌、譜肥。以計劃1/15公頃稻田產魚50公斤計算,總給餌:50公斤以上施肥250公斤以上。餌料為米糠、麥麩、豆餅、萊粕、豆渣、酒糟等;肥料為經過發酵的豬牛糞;還可以喂給浮萍、水草及嫩陸草。雙季稻在早稻收割時,將田中的魚群通過魚溝慢慢引入漁溜內飼養,待晚稻返青后,再通過魚溝讓魚群進入大田。魚群在魚溜期間,要加深水、常換水,并搭建遮陽棚。此時,還可以將達到食用魚規格的成魚,捕出食用或出售,以降低魚溜中魚的密度,有利魚類的安全生長。成魚一般在冬季起捕,套養的魚種可放在魚溜中越冬;冬閑田和低洼田仍可繼續蓄水養魚。冬季田水要加深到60厘米以上。

七、防病除害

病害防治是成魚飼養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除魚溜消毒、魚種消毒外,還要做好食物消毒和藥物防病。6~8月,每半個月每立方米的水用漂白粉1克或生石灰10克,溶化后潑灑在魚溜、魚溝中防病;在飼料中拌入土霉素或大蒜、馬齒莧防病,每公斤魚用土霉素0.5克,大蒜或馬齒莧20克連用3天。成魚常發生的病有以下三種:①赤皮病。因魚體受傷引發,如捕捉、搬運、放養等操作大意,傷害魚體形成細菌感染。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發炎,潰爛,鱗片脫落,鰭條破損,細菌侵入血液,引起內臟發炎。治療方法:水中遍灑漂白粉,使水中藥液濃度達百萬分之1(每立方米水用藥1克),同時喂磺胺噻唑藥餌,用量為每10公斤魚第1天用0.5克,第2~6天減半。②爛鰓病。病魚體色特別是頭部發黑,鰓蓋內表皮被腐蝕成近圓形小區,鰓絲末端發白腐爛并拖有污物??墒褂闷追壑委?,用量同上。③腸炎病?;疾〉牟◆~體色發黑,腹部膨大,肛門紅腫、外突,將魚提起時,有濃血粘液流出;腸內有大量黃色濃血粘液,嚴重時腸粘膜潰爛。治療方法:每10公斤魚第1天用磺胺胍1克,第2~6天用量減半,每天一次,連用六次。將藥粉拌餌料,制成藥餌喂魚。以上三病俗稱“老三病”,對草魚、鯉魚危害特別大,要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

第五篇:水產養殖之稻田養魚的條件

1. 稻田好。能排水、能保水;久旱不涸,久雨不漫。

2. 魚為變溫動物,本身沒有調節自身體溫的機能,完全順應周

圍環境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溫帶淡水觀賞魚加之人們數百年來的繁殖、飼養,完全適應常溫的變化。

3. 養魚的田塊面積以0.06~0.6公頃。

晨輝飼料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低碳演講稿低碳生活下一篇:第四周值周工作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