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療

2023-05-31

第一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療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診療規范

一、住院標準

經急性臨床藥物和/或手術治療一段時間(根據病情輕重一般2-4周)后,生命體征相對穩定,并有腰部疼痛、活動功能障礙以及神經功能障礙(如馬尾神經受壓),或出現嚴重的并發征,影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回歸家庭、社會,并符合下列條件:

1.未經手術者,腰部活動障礙明顯,神經功能障礙無進行性加重,不需手術治療;

2.經手術治療后,神經功能障礙緩解,但腰部疼痛、腰部活動障礙,不能自理,不需要繼續手術治療; 3.無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

二、康復住院時限

住院康復治療一般不超過3個月。如已到出院時間,仍有康復治療價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療的并發征,經申請批準后可以繼續住院治療。

三、臨床檢查規范

(一)常規檢查 1.三大檢查常規。

2.常規血液生化檢查,尿細菌檢查。 3.心電圖檢查、腹部B超檢查。 4.腰椎正側位片及相關部位X線檢查。

5.梅毒血清學、艾滋病HIV病毒抗體、肝炎標志物測定。 6.神經電生理檢查(含運動誘發電位)檢查。 7.心、肺功能檢查。

(二)選擇性檢查(有適應征并經副主任醫師以上醫師批準) 1.腰椎CT或MRI 適應征:腰椎間盤突出征明確,需進一步為了明確脊髓受壓的情況,確定是否手術治療以及對于預后、康復的指導。 2.肌電圖檢查

適應征:對于神經受壓患者,有利于診斷神經損害的程度; 3.心肺功能檢查

適應征:老年患者,觀察心肺功能的情況,指導康復治療;

四、臨床治療規范

(一)臨床常規治療

1.非手術治療:制動、局部保暖、臨床藥物活血、止痛等治療以及封閉、牽引等。 2.手術治療:神經根壓迫明顯者,行椎間盤摘除術; 3.對征支持治療。 4.中醫中藥治療等。

(二)常見并發征處理

1.肌痙攣:去除誘因,抗痙攣藥物應用、神經肌肉阻滯術,必要時外科手術治療等。 2.疼痛:消炎鎮痛藥物應用、神經肌肉阻滯術,必要時外科手術治療等。 3.肌萎縮:患肢主被動活動,營養藥物穴位注射等; 4.骨質疏松:藥物治療、運動治療等。

5.繼發性外傷:雙膝關節過度負重,導致損傷等,藥物、性輔助器具應用等。

五、醫療康復規范

(一)功能評價 入院后5天內進行初期評價,住院期間根據功能變化情況可進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評價,出院前進行末期評價。評價項目如下: 1.征狀種類及嚴重程度 2.體征

包括壓痛、放射痛、直腿抬高試驗的角度、腰椎屈度改變、踝反射、踝背神以及拇指背伸肌力減弱以及感覺障礙的存在及其嚴重程度。 3.腰椎活動度測定 4.腰背肌和腹肌肌力的測試

包括手法肌力檢測(MMT)、MRS(康復治療監測系統)等 5.行走能力測定

包括步行距離、步速、步行困難程度、疼痛程度及步幅、步頻、步態改變等; 6.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 包括PADL評定、FIM評定等; 7.精神心理評價

情緒評價、人格評價等。

(二)康復治療規范 急性期

此期神經根刺激征狀明顯、疼痛劇烈、行動困難。治療原則: (1)完全臥床休息

適用于征狀較重者,休息持續時間以不超過7日為宜。 (2)藥物治療

服用非激素消炎止痛藥物;用強的松加利多卡因作骶管內或硬膜外注射或神經孔內注射、征狀嚴重者可加用脫水治療。 (3)腰椎牽引

宜采用仰臥髖、膝屈曲體位,以盡量減小脊柱應力。牽引力通常用40千克至相當于患者體重,每次牽引持續20-30分鐘,每日1-2次。 (4)推拿、按摩治療

一般先于俯臥位作推、揉、滾等手法,放松腰臀部肌肉,再于向建側臥位作腰部被動屈伸手法反復多次,最后再作放松肌肉手法,每日1次。 (5)理療

可選用超短波、微波、中頻電療、超聲波等治療,以促進征狀緩解。 (6)矯形器應用

癥狀初步緩解時,短期內使用腰圍可便利早期活動,使用時間不宜超過3-4周。 恢復期

(1)運動治療:

A.脊柱柔韌性練習宜取坐位保持骨盆不動,放松腰背肌肌肉作腰椎屈、伸、左右側彎及左右旋轉運動。運動速度平穩緩慢,幅度逐漸增大。避免引起疼痛感覺。再者可選用MRS進行上述訓練。 B.腰背肌及腹肌訓練早期應避免腰椎大幅度屈伸,以避免增加椎間盤內應力負荷,為此可做腰腹肌的等長收縮訓練,或在俯臥位墊高腹部使腰椎稍屈曲,然后做抬起上身或下肢至水平位的練習,及仰臥位抬起頭部及肩部的練習,或將兩膝屈向胸部使臀部稍稍抬起的練習。同時可給以SET懸吊訓練系統、MRS、MOFLEX等速等動力訓練。

C.矯正訓練腰椎前凸過大時發生腰椎間盤后突的傾向增加,此時宜進行減小腰椎前凸的矯正練習。方法是著重做增強腹肌及臀肌的練習,使骨盆及骶骨前角減小,腰椎前凸曲度可同時縮小。 (2)物理因子治療: 紅外線、蠟療、生物反饋療法、痙攣肌電刺激、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等,以降低肌張力,防止肌肉萎縮,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肢體功能恢復。以及紫外線、激光、紅外線等,以改善血液循環,壓瘡的預防和治療。 2.作業治療 3.行為心理治療

存在心理/行為障礙者需進行心理疏導和行為訓練,以改善其心理狀態和治療的積極性。 4.中醫康復治療

(1)針刺治療:①毫針療法:取穴為大腸俞、阿是穴、委中、陽陵泉、關元俞。臀部疼痛者加環跳,大腿后側疼痛者加殷門,大腿外側疼痛者加風市,小腿疼痛者加承山。手法均用瀉法,大腸俞、關元俞直刺1.5寸,使針感向下肢傳導;阿是穴、委中、陽陵泉直刺1.0~1.5寸,可配合三棱針委中放血。②耳穴療法:取穴為腰骶椎、臀、坐骨神經、神門。毫針刺入后用強刺激,留針10~20分鐘,也可用耳穴壓丸法。③穴位注射療法:取局部壓痛點,用10%葡萄糖10~20ml加維生素B1100mg,在壓痛點按一針多向透刺法,分別向幾個方向注入藥液。每3~4天治療1次,10次為1療程。④艾灸療法:取穴為腎俞、環跳、陽陵泉,用艾條溫和灸10~20分鐘,或用溫針灸。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2)推拿治療:降低椎間盤內壓力,增加外界的壓力,促使突出物回納,為纖維環的修復創造有利條件;改變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連,解除或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加強局部氣血循環,促使受損傷的神經根恢復正常的功能。操作步驟:A解除腰臀部肌肉痙攣:患者腹臥位,在患者背部、臀部及下肢行滾、按、揉法。B降低椎間盤內的壓力:手法或機械進行骨盆牽引,增寬椎間隙,行拔伸法。C 增加椎間盤外部的壓力:患者俯臥,行腰部有節律地按壓,振法,下肢后伸扳法。D調解關節、松解粘連:腰部斜扳或旋轉復位法,再仰臥位,強制直腿抬高,牽拉坐骨神經和腘繩肌,也可達到松解粘連的作用。

(3)其它治療:電針、艾灸、頭皮針、水針、火罐、中藥治療等。 5.輔助技術

必要時可選用腰圍增強腰部負重,加強腰部保暖;病情較重者可輔以手拐,減輕腰部的負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 4 康復護理規范 1.康復護理評估

包括皮膚狀況、壓瘡發生危險因素評分、安全危險因素、二便功能、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 2.康復護理

(1)體位護理:急性期或發作期患者多屈膝、屈髖,盡量放松腹部和腰背部的肌肉,注意變換體位,預防褥瘡;恢復期腰腿伸直,采取半坐休息位;

(2)腰腿部關節活動度練習:急性期施加助力做小幅度的關節活動度練習,由術者托起患者的腿部做直腿提高,然后做屈膝、屈髖動作,雙側分別進行活動應緩慢以不引起疼痛為準,恢復期取坐位進行腰部各方向的擺動練習,練習時固定骨盆,防止下肢的代償;

(3)腰腿腹部的肌力練習,恢復期進行腰腿腹肌力量的主動練習,如對抗自身重力,早期可輔以一定的助力后施加一定的阻力;

(4)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練習:翻身和起床時,床頭側應有一支撐物,翻身時移動雙腿至床沿,一手的肘部支撐床面,另一手抓住支撐物,依靠雙手的力量使身體向床沿轉動,完成由平臥到側臥的身翻動作。起床時將雙腿置于床下,依靠雙手的力量配合髖部的屈曲、外展完成起床動作;直立步行前腰部佩戴鋼條腰圍,預防脊柱彎曲。

3.心理護理、家庭康復及社區康復護理指導

六、職業社會康復規范

(一)職業康復 1.職業康復評價

通過面談、就業意愿評估、職業咨詢及功能性能力評估確定職業康復目標,并選擇進行工傷職工職業調查、工作需求分析、主動用力一致性評估、工作模擬評估、現場工作分析評估。 2.職業康復

根據不同的損傷水平和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康復方案,以個體化的技能培訓為主,必要時須借助輔助器具;腰椎間盤突出征患者按需要進行工作耐力訓練、技能培訓、就業選配等職業康復訓練。 (1)職業咨詢: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制訂潛在的工作目標。

(2)就業選配:根據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程度、興趣、教育、技能水平、工作經驗等選配合適的工作。 (3)技能培訓:具體可根據患者軀體功能狀況及興趣愛好,選擇腰部負重少,環境溫度適宜的工種進行培訓等。

(二)社會康復 1.社會康復評價

行為評價、傷后應激障礙評價、社會功能評價、生存質量評價、社區獨立生活技能進行評估、家居環境評估。 2.社會康復

主要采用個案管理的方式進行,由個案管理員(社會工作者或康復治療師)對工傷職工提供由入院開始直至回歸工作崗位或社區生活的全程個案服務。

(1)康復輔導:采取“一對一”或“小組”治療的形式,對工傷職工進行包括工傷保險政策、合理康復目標的建立、傷殘適應、壓力紓緩、與雇主關系及家庭關系等的咨詢和輔導。

(2)社區資源使用指導:包括向工傷職工提供相關的就業政策及就業信息、殘疾人優惠政策及有關的服務信息、社區醫療、社區支援網絡的使用等。

(3)長期病患照顧者指導:主要針對長期病患照顧者的情緒壓力紓緩、對工傷職工傷殘的適應、家庭康復技巧及家庭護理等的指導。

(4)家庭康復技巧指導:一般在工傷職工出院前制訂,根據工傷職工的實際情況,給予出院后的家庭康復計劃與具體技術的指導。其有別于在康復機構中由專業人員實施的康復計劃及技術。

(5)加減環境無障礙改造指導:由個案管理員協同作業治療師或康復工程師提供咨詢或指導,根據工傷職工的身體功能,對其家居和周圍環境進行適當改造,盡量消除工傷職工家居和社區生活的物理障礙。

(6)家庭財政安排與未來生計指導:協助工傷職工及家人合理安排家庭財政,探討家庭未來生計,使工傷職工及家人有足夠的心理和思想準備,對將來的生活做出調整和安排。提高他們應對未來變化的能力。

(7)工作安置協調指導:在工傷職工能夠返回工作崗位前,與其雇主聯系協商,對工傷職工原工作場所包括工作環境、崗位安排、同事關系等進行評估、協調,為工傷職工重返工作做準備,在出院后繼續跟進,直至其適應工作崗位?;蛟诠毠ぶ胤倒ぷ鲘徫缓蟮?-3周內到其工作場所給予指導,協助其適應工作崗位。

(8)重返社區跟進協調指導:包括與工傷職工、其家庭成員、勞動保障經辦部門、雇主、社區、殘疾人互助小組等之間的溝通或協調,協助工傷職工適應社區生活。

七、康復出院標準

生命體征平穩,病情穩定,并具備下列條件: 1.已達到康復住院時限。 2.已達到預期康復目標。 3.無嚴重并發征或并發征已控制。 4.回歸家庭或社區的條件已成熟。

第二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及治療效果。方法:采用中醫的基本方法臥床,推拿按摩,牽引,針灸和西醫的穴位注藥,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結果及結論:用以上的方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切實有效。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臥床,推拿按摩,牽引,針灸,穴位注藥,手術,治療 1. 腰椎鍵盤突出癥的發病原因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傷,多數病人在彎腰時突然扭轉所致。例如抬重物滑倒,彎腰用力過猛,負重突然閃腰都可以造成。

少數病人沒有明顯是我外傷史,而引起了腰椎間盤突出癥。這種病人大多數早40歲左右,很少從事體力勞動和不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患者。 2.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與診斷

多數病人有明顯的外傷史,也有少數病人無明顯的外傷史,但一般年齡在中年以上。

腰痛并有放射性下肢串痛腰痛一般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首發癥狀,可在勞動、激烈運動扭傷等明顯外傷后出現,也可以沒有明顯的誘因,而有較長時間的慢性腰痛病史。在此基礎上突然疼痛加重,或者表現為逐漸加重。疼痛性質多為持續性鈍痛亦有痙攣性劇痛。腿痛一般出現在腰痛一段時間之后,也有與腰痛同時出現。疼痛的性質主要自腰骶部起始:沿坐骨神經走行向下肢放散性疼痛。下肢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部位的有關系,根據椎間盤突出部位的不同,疼痛的路線亦略有變化。如S3 —S1椎間盤突出,放散至大腿后側經 咽窩到小腿后側,踝部及小趾;L4-L5 椎間盤突出則放散至大腿后外側,經月國窩外側到小腿外側,足背及大腳趾;而L3一L4 椎間盤突出,放散至大腿前方,下行小腿前內側,至足背前方。

有不正常的生理曲線改變。

假性腫脹

特殊檢查

2.5.1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2.5.2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陽性 2.5.3伸拇指試驗陽性 2.5.4曲頸飾試驗陽性 2.5.5膝反射減弱或消失 2.5.6X線檢查 3.治療

3.1非手術治療

對初次發作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首先應采用非手術的綜合治療方法。

3.1.1 臥硬板床休息作用是解除體重對椎間盤壓力,使患部靜止,從而加速炎癥消退及椎間盤回縮。此法需絕對臥硬板床3周以上,即使進餐和大小便,也不能坐起, 3 周后可起床捆腰圍3個月。半年內不屈腰,不做中等以上體力勞動。此法可使早期病變及輕度患者得到治愈或減輕。

3.1.2針刺療法【4】 針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分為傳統針刺療法、電針療法和特種新針療法。傳統針刺療法同樣運用中醫辨證,循經取穴與局部取穴為基礎。 3.1.3牽引療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以突出物的大小分為膨出、突出和脫出三種類型。以臨床癥狀的輕重分急性期和緩解期,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在第一次發病時,一般的醫院均建議病人首先使用牽引治療,牽引主要以機械的力度牽拉椎間隙,而減輕椎間盤的內壓,使突出物對神經的壓迫稍減輕,從理論來講是比較正確的,但臨床的治療效果的確不太理想。這主要是由于牽引的力度因人而異,難以撐握;另一個是適應癥的選擇難以準確區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問題。對于腰椎間盤膨出的患者,這時椎間盤內壓力很高,通過牽引可以治愈,但牽引時應絕對臥床較為理想。如果牽引之后馬上行走、坐車等又會恢復椎間盤內高壓狀態,造成牽引無效。牽引只適用于椎間盤膨出患者,如果椎間盤已造成突出和脫出,進行牽引完全無效,并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癥狀。在急性期腰椎間盤突出者中,牽引為禁忌癥。因為病人在急性期時,由于神經根的水腫和炎癥刺激,會引起腰背肌肉緊張、痙攣,如果這時牽引就會拉傷腰肌纖維,造成腰痛而加重臨床癥狀。綜上所述,牽引只適合于單純的腰椎間盤膨出患者,而且必須在癥狀不重時采用,以緩解臨床癥狀為目的,禁用于腰椎間盤突出、脫出,伴隨椎管狹窄的病人,和腰突癥急性期的病人。牽引療法治療具有緩解患部的肌痙攣,糾正患椎小關節紊亂,拉開患椎間隙從而促使突出髓核還納?;蚴蛊湫螒B改變而減少或消除對神經根的刺激而取得療效?;颊哐雠P位于硬板床上,胸部用腰椎牽引帶固定于床頭,腰部也用牽引帶固定,床尾用兩個滑輪,牽引重量13~15 kg,行腰椎持續牽引,每次30--40分鐘,每天1次,14天為一療程。

3.1.4手法治療【1】 手法治療分為傳統推拿療法與新醫正骨療法,以中醫學的經絡和現代醫學解剖為基礎,具有定位準確、治法簡捷的特征,手法治療療效確切,為廣大患者所喜好。俯臥位,先行腰部擦法做預備手法,然后順序行腰部穴位點按法,穴取腎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承扶、環跳、委中,再行骶棘肌滾揉、按壓、拍擊法及下肢牽拉后伸等手法。最后側臥位行斜扳手法,左右交替進行。每次20~30分鐘,14天為一療程。 3.1.5理療物理療法具有改善患處組織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的作用.急性期選用超短波、微波等高頻電療,慢性期宜,選用低頻脈沖電療、經絡導平、電腦中頻電療。 3.2藥物治療

3.2.1中藥內服【2】 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藥眾多.應用基本方化裁、辨證施治、分期治療,其用藥特點主要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病機使用藥物,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緩解了患者的疼痛和下肢麻木等癥狀。根據臨床癥狀辨證分為三型。(1)瘀血阻絡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用活絡效靈丹加味。(2)腎虛血瘀型:采用補腎活血湯。(3)風寒濕痹阻型:治以祛風散寒,除濕通絡。通過上述不同治療,達到消除神經根炎癥、水腫、粘連,促進髓核還納的目的。

3.2.2西藥治療【3】 西藥治療主要以對癥支持處理,運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激素和肌肉松馳藥,解除患者疼痛。根據椎間盤突出的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穴位,L4~5突出選大腸腧、臀部阿是穴、委陽、陽陵泉、絕骨。L5~S1突出選關元腧、臀部阿是穴、承山、昆侖。取2%利多卡因5 ml+強的松龍75mg+VitBl2 1 000 ug+VitB1 200 mg+生理鹽水5ml混懸液,每穴注藥2~5 ml,每隔5天注藥1次,3次為一療程。

3.3綜合療法【8】是指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治療方法。其目的是各種療法可以取長補短,從而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且起效迅速,療程縮短。常用的有牽引加手法、骶管注射加手法、手法加中藥內服、手法加理療、針灸加理療等。 3.4手術治療

如果初發病人經過認真嚴格的非手術綜合治療,效果不明顯,甚至繼續加重。就應該考慮手術治療。對于那些癥狀反復發作、遷延日久,影響工作和生活,非手術治療效果較差的病人,也應進行手術。

3.4.1傳統手術治療【5】傳統的椎間盤切除術有:開窗法、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等。優點是手術視野大,便于操作,對神經根充分減壓.術后療效肯定。缺點是創傷大,易發生神經根粘連,產生并發癥。

3.4.2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6】是在型光機監控下。用18號穿刺針穿刺到椎間盤的髓核部分。通過針腔導入纖細的光導纖維,接通激光治療機。在微電腦的控制下將椎間盤汽化的一種微創手術方法,通過對纖維環鉆孔并用激光汽化一定量的髓核后,間盤內壓可顯著下降,甚至減少突出之椎間盤的內容。從而可緩解對神經根的壓迫,獲得部分類似手術直接減壓的 效果。此術式創傷小,出血少。

3.4.3顯微椎間盤鏡下腰椎盤突出髓核摘除術【7】此技術由Smith和Floey開展,它是光纖技術、成像技術和腔鏡技術的發展與現代醫學結合的產物。顯微內窺鏡下間盤摘除術分為經后外側途徑、經椎間孔途徑和經椎板間隙途徑3種術式。本術具有很大的優點,但并不能代替傳統手術,它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視野小、椎板增厚及關節突內聚增生時用顯微槍鉗咬除困 難和減壓范圍不如傳統手術徹底的缺點。 4.結果: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手術和非手術治療中均可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手術是直接去除壓迫神經的髓核,而非手術療法常是通過手法按摩、針灸、理療或藥物等改善局部血循環、減輕炎癥性水腫、緩解局部肌肉痙攣等以達到緩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穴位注射的目的在于將有消除炎癥作用的藥液直接注射到炎性灶區,使其局部形成較高的藥物治療濃度,進而使炎癥不斷減輕直至消除。

5.討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診療器械的進步,現代醫學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生物力學、病因病機的認識和診斷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由于椎問盤突出癥的發病、癥狀和體征的不一.在選擇治療方法的同時一定要考慮適應證。目前臨床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方法多種多樣,其評估標準也不盡相同,也有待完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的康復訓練對預后起著關鍵作用,髓 核摘出術后,椎間盤其余部分的愈合,棘上韌帶、棘間韌帶、豎棘肌的恢復,神經粘連是否有效的消除,決定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術后效果,系統、正規、合理的康復訓練能夠明顯的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術后效果,要堅持腰背肌訓練,避免腰部負重,帶腰圍。不易久坐久站,避免閃挫等誘因。注意保暖、防寒、防潮,適當休息,囑病人繼續進行住院期間教會的鍛煉方法,如:啞鈴操、倒走、直腿抬高及屈髖屈膝蹬腿等活動。

參考文獻

[1]劉洪奎.急性腰扭傷并發椎間盤突出的診斷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1993(5):332. [2]毛毅剛.強筋壯骨祛風湯治療老年人慢性腰腿痛62例叨.中國現代應用藥學雜志2004.24(3):242—243 [3]汪紅書.骶管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6):761 [4] 張建立.長短針配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58例[J].中國針灸,2007,27(6):434 [5]周光林,楊俊波,趙德軍。等.手術治療3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藥,2007,20(4):385 [6]董生.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的進展【J】.國外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99.22(5):27-272 [7] 孫寶玲.陳林林,張波,等.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80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20(2):108 [8] 15]趙國強,胡佰文,李純志.59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體會[J].頸腰痛雜志,2003,24(1):29.

第三篇: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微創治療

【摘 要】目前,運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微創治療有化學溶盤術、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椎間盤成形術、椎間盤臭氧消融術、內鏡技術等。微創治療因為創傷小、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時間短,已逐漸成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趨勢。無論哪一種微創方法,必須符合其適應癥,才能發揮其優勢,為患者造福。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微創治療;綜述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通常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以及實際癥狀做相應的治療。從1934年首次有報道的治療至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已經發展為藥物,理療為代表的保守治療、微創治療及傳統手術3個主要方向。筆者就目前臨床上運用較多腰椎間盤突出的微創治療進行總結并予以綜述。

1 化學溶盤術

目前,化學溶盤采用2種原料,一種是1964年

Smith首次運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木瓜凝乳蛋白酶(chymopapain),隨后在很短的時間內相繼得到大量驗證[1-4],并取得了相當的療效。其原理在于利用提取自番木瓜的一種蛋白水解酶能夠降低連接長鏈黏多糖的非膠原蛋白質的分子量和黏稠度的特性,使髓核當中的黏蛋白發生去聚合作用,最終溶解髓核,其適應癥為椎間盤突出伴坐骨神經痛。另一種是1968年Sussman[5]發現的具有選擇溶解性的溶解酶――膠原酶(collagenase),并做了椎間盤組織的體外實驗,獲得了成功。朱偉紅等[6]動物實驗硬膜外注射膠原酶,通過纖維環上的裂隙滲透到盤內,發生化學溶解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目的。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木瓜蛋白酶有一定的過敏幾率,且會引起諸如腰背麻木和誤入椎管造成的截癱等并發癥,所以逐漸被膠原酶代替。因為膠原酶溶解的特異性,且不論是髓核或者纖維環都可被溶解,而神經實質對膠原酶不敏感,所以膠原酶滲漏并不會對接觸的硬脊膜造成損害,馬尾被蛛網膜、軟脊膜的間充質細胞包圍,所以亦不會造成損害。林云等[7]采用膠原酶注射療法治療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癥52例,優良率達到73.08%。

2 經皮激光椎間盤減壓術(PLDD)

Choy等[8-9]在1986年首次將技術應用于1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并獲得成功。PLDD的原理在于減小椎間盤內的壓力,從而使突出的髓核組織回縮,而包圍髓核的纖維環和軟骨終板形成的相對封閉結構為這一理論創造了條件。徐忠龍等[10]采用PLDD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2例,術后按照改良Macnab方法評定,總有效率為97%。

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即使椎間盤容積很小的變化即可引起椎間盤內壓的明顯變化;如激光照射后髓核汽化可在瞬間使盤內壓力大幅度下降,同時由于負壓原因,突出的髓核組織發生回縮,解除相應神經根的壓迫,從而緩解癥狀。PLDD的局限性在于當髓核突破纖維環或者后縱韌帶時,其效果非常有限,且激光設備造價高昂難于維護,所以現在較少應用。

3 椎間盤成形術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醫療領域的高科技手段隨著經濟的繁榮和對外開放傳入,如經皮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國外學者對使用椎間盤成形術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了報道,均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11-12]。椎間盤成形術主要有2種,其中冷溶切技術利用被射頻能量動員的NA+運動,沖擊組織細胞的分子鏈使其斷裂。相對于傳統熱凝,低溫(40°~70°),在移除病變組織的時候不會灼傷損害正常的生理組織,具有操作簡單、局部溫度低、創傷微小、療效明確、恢復時間短、無需住院等優點。另外一種為椎間盤內電熱療法(IDET)。文獻報道IDET產生作用主要有2個方面[13]:①局部電熱效應會萎縮纖維環組織中的膠原纖維,發生二次塑形,在二次塑形的過程中可能使撕裂處愈合,一般情況下這種愈合發自于膠原纖維自身,所以產生瘢痕組織的可能比較小;②熱能使分布在纖維環外層的痛覺神經末梢滅活,使之失去接收和傳遞疼痛信號的能力。

4 椎間盤臭氧消融術

2003年,Andreula等[14]報道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0.9%和74.3%。

2004年,Muto、Andreula和Leonardi聯合發表多中心研究報告,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200例,術后6個月隨訪1750例,總有效率為80%;術后18個月隨訪1400例,總有效率為75%。國內有學者認為,該手術的適應癥僅僅局限于除游離型椎間盤突出之外的單純由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痛或下肢放射痛。復發率比其他手術高,且經常需與膠原酶注射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作用機制,比較公認的是其可以抑制脊髓損傷感受器纖維,并且激活機體的抵抗系統,刺激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促使其釋放腦啡肽而起作用。通過臭氧使髓核細胞變性、壞死,基質纖維化,從而使髓核結構遭到破壞,髓核的體積縮小、固縮,解除對神經根的壓迫。邢學紅等[15]采用射頻熱凝消融術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隨訪3~6個月,根據MacNab療效評定標準和VAS評分法,臭氧組總有效率為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5 內鏡技術

5.1 顯微內窺鏡腰椎間盤切除(MED) MED是

20世紀90年代首先起于美國的一項技術,其優點在于創傷小,住院時間短,直接接觸椎間盤對神經根的壓迫,對關節突保護良好,因而保全了脊柱后柱的完整性,從而使脊柱的穩定性得到了保證,所以被迅速推廣開來并應用于臨床。隨著MED技術的不斷成熟,其治療范圍也在逐步擴大,對于復雜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涉及多階段、巨大突出性等都有肯定的療效。張衛國[16]采用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9例,術后癥狀緩解及神經功能改善等情況的優良數達27例,優良率為93.1%;但MED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手術視野受本身特點約束,術中出血會影響手術效果,對神經根誤傷等。

5.3 經腹腔鏡 現代腹腔鏡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早期應用于消化外科手術。第一例利用腹腔鏡行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由Obenchain在1991年首次報道。隨著臨床實踐不斷增加,腹腔鏡技術的發展,成功病例越來越多,說明腔鏡下腰椎間盤摘除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但腹腔鏡手術需通過腹腔臟器,這對臨床醫師的腹腔解剖和保護腹腔臟器重要血管神經的能力又提出了考驗。Kirkham等查閱大量相關文獻并進行分析后指出,血管損傷在腹腔鏡手術中要比開放腰骶椎前路手術中發生率高,靜脈比動脈撕裂發生率高,顯露L4~5比顯露L5~S1時血管損傷多;因此,手術醫師的微創手術經驗及對解剖關系熟悉程度是至關重要的,決定手術成敗。

6 小 結

脊柱微創因創傷小、痛苦少、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不破壞脊柱生物力學結構等優點,在近年來飛速發展,被越來越多的臨床醫師和患者接受,但脊柱微創技術也有其局限性,譬如手術適應癥狹窄、微創設備價格昂貴、不便于基層醫療機構普及、技術要求較高。不過隨著臨床運用的增加,脊柱微創手術的理念更新,設備的改進和醫師操作技術的日臻成熟,脊柱微創技術的治療范圍會逐步擴大。從20世紀60年代起,脊柱微創僅僅用了50年時間就取得了現在的成就。所以,從傳統到微創是脊柱外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患者和醫師追求的共同目標,有著極為廣闊的發展應用前景。

[1] Hakelius A.Prognosis in sciatica.A clinical follow-up of surgical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J].Acta Orthop Scand Suppl,1970(129):1-76.

[2] Spangfort EV.The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computer-aided analysis of 2504 operation[J].Acta Orthop Scand Suppl,1972(142):1-95.

[3] Weber H.Lumbar disc herniation.A controlled,prospective study with ten years of observation[J].Spine (Phila Pa 1976),1983,8(2):131-140.

[4] Lewis PJ,Weir BK,Broad RW,et al.Long-term prospective study of lumbosacral discectomy[J].J Neurosurg,1987,67(1):49-53.

[5] Sussman BJ.Inadequacies and hazards of chymopapain injections as treatment for intervertebral discdiseaes[J].J Neurosurg,1975,42(4):389-396.

[6] 朱偉紅,朱海波,馬南,等.山羊腰椎間盤退變模型硬膜外膠原酶的注射[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26):4751-4754.

[7] 林云,徐清榜,張學學,等.膠原酶并靶點射頻治療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癥[J].醫藥導報,2013,32(10):1315-1317.

[8] Choy DS,Ascher PW,Ranu HS,et al.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A new therapeutic modahty[J].Spine (Phila Pa 1976),1992,17(8):949-956.

[9] Choy DS,Aitman P.Fall of intradiscal pressurewith laser ablation[J].Clin Laser Med Surg,1995,13(3):149-151.

[10] 徐忠龍,祝文斌,金淼夫,等.PLDD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1(6):354-357.

[11] Marín FZ.CAM versus nucleoplasty[J].Acta Neurochir Supp1,2005(92):111-114.

[12] Freedman BA,Cohen SP,Kuklo TR,et al.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therapy (IDET)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in active-duty soldiers:2-year follow-up[J].Spine J,2003,3(6):502-509.

[13] Saal JA,Saal JS.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treatment for chronic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prospective outcome study with a minimum 2-year follow up[J].Spine(Phila Pa 1976),2002,27(9):966-974.

[14] Andreula CF,Simonetti L,De Santis F,et al.Minimally invasive oxygen-ozone therapy for lumbar disk herniation[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3,24(5):996-1000.

[15] 邢學紅,唐忠秋,羅海茂.射頻熱凝消融術聯合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四川醫學,2011,32(8):1255-1257.

[16] 張衛國.椎間盤鏡微創手術配合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5):160-161.

[17] Yeung AT,Yeung CA.Advances in endoscopic disc and spine surgery:foraminal approach[J].Surg Teehnol Int,2003(11):255-263.

[18] Hoogland T,Schubert M,Miklitz B,et al.Transforaminal 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with or without the combination of a low-dose chymopapai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in 280 consecutive cases[J].Spine(Phila Pa 1976),2006,31(24):E890-897.

[19] 劉昊楠,林欣,潘海濤,等.應用椎間孔鏡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2,33(6):1-5.

[20] 趙偉,李長青,周躍,等.經皮椎間孔鏡下TESSYS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3):1191-1195.

第四篇: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特效方

此驗方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不用毒藥和貴重藥,全國各地有賣,而且安全可靠,沒有副作用。

二:標本兼治,一到二個療程(20天一療程)可達到根治目的。

三:見效快,三到五包見效,一療程痛止,再服一療程鞏固療效,如果連服10包痛不止就停服(只有百分之五的病人)。

四:本方適用于各種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無論是急性期,還是慢性期,都有效果,而且對病程短,疼痛厲害的病人效果更佳,一般三到五包即可止痛。

五:只要單服中藥即可,不必牽引或其它治療,而且服藥期間可正常工作和生活。

現將方子介紹如下:

功能與主治:補腎活血、理氣止痛。主治腰椎間盤突出癥

處方組成:核桃仁210克、黑芝麻210克、杜仲60克、川續斷30克、木瓜30克、菟絲子60克、當歸60克。除核桃仁、黑芝麻外,余藥均曬干,研磨過篩備用。將黑芝麻于碾槽內碾碎,再放入核桃仁一起碾,當用手摸無顆粒時,與經過篩的藥面一起倒入盆中,以煉蜜250克分數次加入盆內攪拌,反復揉搓成團塊,再取團塊7克制成丸子。丸子可放入冰箱內貯存。每日服2次,每次服一丸,黃酒20毫克送下。連服100丸為一療程。

2:筆者經驗方:是在上方基礎上加味,經我臨床十年反復論證而成.主要功效是:補腎益肝健脾,活血化痰利水,舒筋通絡止痛.湯劑方:川斷、狗脊、木瓜、 羊藿葉 、熟地 、骨碎補各12克,杜仲 、當歸 、菟絲子、 云苓、 澤瀉 、元胡 、雞血藤各15克,香附、白芥子 、半夏各10克,田七粉5克,核桃肉、黑芝麻各30克.

加減法:單純腰痛加桑寄生15克;伴下肢痛加懷牛膝15克;痛甚加蜈蚣2條;舌苔黃膩加萆薢15克 黃柏8克 .加水煎服,一天一包,分兩次服用(在煎好的湯藥中加少量的白酒效果更好

散劑方:川斷、狗脊、 木瓜 、烏藥 、威靈仙 、羊藿葉 、骨碎補、 桑寄生、 懷牛膝各15克 ,杜仲、 當歸、 云苓、 鹿含草 、澤瀉 、伸筋草、元胡各20克, 雞血藤、黃芪各30克,香附、半夏、 膽星 、

土鱉蟲 、僵蠶、 地龍 、全蟲、 乳香 、沒藥各10克,田七粉 、遼細辛各5克,;共研細粉,每次5克,每日二次.黃酒送服.可單獨服,也可與上方湯劑一起服.(湯劑起效快,散劑起效稍慢)。

以上藥粉也可再加核桃肉、黑芝麻各150克,用煉蜜做成蜜丸,每丸10克,一日二次。與其它方子比較,我的經驗方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不用毒藥和貴重藥,每包藥只要七元左右(包括藥引),全國各地有買,而且安全可靠,沒有副作用。

二:標本兼治,經一到二個療程(20天一療程)可達到根治目的。

第五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14個鑒別診斷

一、急性腰扭傷

多數有急性腰扭傷史,可出現各種不同的癥狀和功能失調,以及突然發作的急性疼痛,常處于強迫體位,由于保護性肌緊張使脊柱強直或側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 屈髖屈膝時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試驗可為陽性,但無坐骨神經牽拉痛,直腿抬高加強試驗陰性。

二、慢性腰部勞損

可由急性腰扭傷后未經及時合理治療或長期積累性腰部組織損傷引起。常表現為腰骶部酸痛或鈍痛,勞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變體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癥狀減輕,不能堅持彎腰工作,疼痛嚴重時可牽掣到臀部及大腿后側。 腰骶部豎脊肌附著點處是最常見的壓痛點,椎旁、棘間及第3腰椎橫突深壓痛,臀肌起點及臀部可有壓痛點。直腿抬高試驗無放射痛。

三、退行性變腰椎骨關節病

以腰椎退行性改變為主,有腰椎廣泛骨與關節增生性改變,并繼發一系列臨床癥狀與體征。臨床表現為晨起腰部僵直或酸脹感明顯,活動后癥狀逐漸減輕,但活動時間較長后病人又可出現腰痛加重,臥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緩解。 腰部常無明顯壓痛點,局部按壓后有舒適感。退變較嚴重的患者,小關節不對稱,該節段的腰椎間盤變性的發生率明顯增高,以致骨質增生,向后壓迫神經根,或因腰椎不穩、小關節增生內聚而刺激神經根,而出現下肢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側為主,有時可表現為根性痛,此時應注意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鑒別,必要時結合影像學檢查。

四、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癥

為腰椎管外病變,該橫突尖部軟組織因損傷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并導致腰痛或腰臀痛。多發于青壯年、腰背肌較弱者,男性多見,有外傷史和長期工作姿勢不良者。 主要癥狀表現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動時加重,俯臥位檢查時可觸及一側或兩側豎脊肌輕度痙攣及壓痛,可在第三腰椎橫突末端捫及硬結和條索狀物,觸壓痛明顯,有時可在臀中肌后緣或臀大肌上緣捫及條索狀物及壓痛。直腿抬高試驗陰性,無神經根刺激癥狀,化驗及影像學檢查無特殊異常。

五、腰椎椎弓崩裂與滑脫

指腰椎椎弓在上下關節突之間的峽部缺損或斷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連接,又稱峽部不連。在椎弓崩裂的基礎上椎體產生向前滑移,又稱真性滑脫。若椎弓完整椎體產生滑脫,則稱為假性滑脫。 當椎弓峽部斷裂時,椎弓斷端活動,形成假關節。由于反復的活動摩擦使斷端產生大量的纖維軟骨樣骨痂,這些增生的纖維軟骨組織,可引起神經根粘連產生腰腿痛,并可造成神經根性受壓產生根性痛。 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鑒別要點:①椎弓崩裂及崩裂性滑脫一般病程較長,無明顯加重或緩解期。②對神經根影響不如椎間盤突出明顯。③X線檢查可明確診斷,并可確定滑移的程度,可加攝腰椎動力位X片以明確椎體結構穩定性,必要時可結合CT、MRI檢查做出判斷。

六、腰椎管狹窄癥

①中央型椎管狹窄 主要原因是由于椎間盤退變,纖維環彌漫性向后膨出,使椎間隙變小,椎板向后重疊,黃韌帶產生皺褶,再加上關節突退變性增生,內聚侵向中線,使椎管的中矢徑縮小,椎管內馬尾神經遭受卡壓。臨床表現多有長期下腰背、臀部及大腿后側疼痛,癥狀逐漸加重,站立和伸腰時癥狀加重,后逐漸出現間歇性跛行。疼痛范圍逐漸擴大,并出現感覺異常,足趾背伸力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甚至可出現鞍區感覺缺失和括約肌功能障礙。 ②神經根型椎管狹窄(側隱窩狹窄) 腰神經根管是指神經根自硬膜囊發出后斜向外下直至椎間孔外口,此段神經根通過的路程稱神經根管,內含神經根袖和神經根及神經的動靜脈。神經根在管內活動余地小,因此在下腰椎三葉形椎管極易產生神經根受壓,出現下腰痛及坐骨神經痛癥狀,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極為相似。但根性痛癥狀一般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發作突然和劇烈,而且病史較長,發病年齡較大,腰后伸可誘發癥狀加重,直腿抬高受限較輕。

③混合型椎管狹窄 中央管和神經根管均狹窄。臨床表現既有間歇性跛行,又有神經根痛癥狀,此型多見年齡較大的患者,有長期慢性腰腿痛病史。

七、臀上皮神經炎

指臀上皮神經在途經骨纖維管道出口處或筋膜出口處遭受卡壓,而引起腰臀部疼痛及腿痛。臀上皮神經來自胸11至腰1神經后支的外側支,當神經穿出胸腰筋膜或通過髂嵴處骨纖維管道入臀時易造成損傷,或因管道狹窄壓迫神經,出現腰臀部腿痛并牽掣至大腿后側直至腘窩部。 下腰椎手術也可引起臀上皮神經痛,出現的時間為術后第3~5天,類似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狀,一般經封閉、針刀治療癥狀可消失。分析原因:①術中剝離過大,損傷附在橫突上的肌肉及腱膜,造成脊神經后支的外側支損傷。②術中出血,炎性反應可刺激壓迫神經。③神經本身的水腫缺血。

八、梨狀肌綜合癥

梨狀肌起自骨盆內面2~4骶骨孔兩側,貼于骨盆內壁經坐骨大孔蒂系大粗隆。坐骨神經大多數從梨狀肌下緣穿出,另一部為脛神經或腓總神經,經梨狀肌肌腹或其上下緣穿出。梨狀肌損傷嚴重未經適當治療的可產生坐骨神經卡壓癥狀,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相似。 鑒別要點:①干性痛與根性痛的區別。②疼痛范圍不同。③壓痛點不同。④結合CT、MRI檢查。

九、腰椎結核和骶髂關節結核

部分患者可出現類似于腰椎神經根性受壓癥狀,為推拿禁忌癥。 可結合病史特點、體征、及輔助檢查相鑒別(血沉、X片、CT、MRI)。

十、腰椎管內占位

發病較慢,病史較長,癥狀呈進行性加重,脊柱一般無側凸畸形,無腰部活動受限,多表現為馬尾神經受壓癥狀,易漏診,需經MRI檢查可明確診斷。 十

一、腰骶椎腫瘤

一般表現為嚴重腰痛,臥床休息不能健全,若腫瘤侵犯椎管、可伴有臀腿部放射痛,表現類似腰椎間盤突出癥,為推拿禁忌癥??赏ㄟ^病史特點、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進行鑒別。 十

二、脊髓蛛網膜炎

脊髓蛛網膜炎是因漿液性炎癥,致脊髓蛛網膜發生增厚、粘連和囊腫形成,導致對神經組織的壓迫和血運障礙為特征的疾患??杀憩F為胸腹部束帶樣疼痛,下肢有無放射性疼痛。兩下肢無力、大小便功能障礙。 一般可由感染、外傷、化學藥物刺激、脊髓神經本身病變引起??赏ㄟ^病史特點、神經內科??撇轶w、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MRI檢查等以鑒別診斷。 十

三、脊髓炎

脊髓炎大多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或因中毒、過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癥。臨床上以橫斷性脊髓炎最為常見,其病變以胸段為主,其次為頸段,腰段及骶段病變較為少見。表現為脊髓病變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感覺缺失和膀胱、直腸功能障礙。 臨床體征可有①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病變節段以下的上運動神經元性麻痹。但在急性起病者,早期可為一過性弛緩性癱瘓,稱為脊髓休克。數日至數周后逐漸出現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及病理反射等典型體征。②感覺障礙:病變節段以下感覺減退或喪失。深淺感覺均有不同程度受累,但雙側嚴重程度不一定對稱。若僅一側脊髓受累,則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對側肢體痛、溫覺缺失,同側深感覺缺失。于感覺正常與感覺缺失的交界區常有一痛覺過敏區。③植物神經癥狀:急性期多有尿潴留或便秘,脊髓休克期過者逐漸出現尿失禁,部分病例最終成為自主性膀胱。隨損害節段的不同,可出現其他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十

四、帶狀孢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民間俗稱“蛇丹”、“蜘蛛瘡”。其主要特點為簇集水泡,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常伴有明顯神經痛。偶可見累及坐骨神經痛,表現為坐骨神經支配區域的臀腿部疼痛,診察時充分暴露疼痛區域即可做出鑒別診斷,但發病早期及皰疹表現不典型時也容易漏診。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圓柱和圓錐單元測試題下一篇:揚州思想品德中考試卷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