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注重實踐,加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聯系——Co-op模式及其對中國大學教育的啟示

2022-09-14

現代Co-op模式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 1957年由滑鐵盧大學引入加拿大。它是一項旨在消除教育與勞動力市場之間隔閡的計劃, 并通過動員社會各界關注就業群體的就業來實現減少教育與就業間的不適應性。由于它迎合了當時工業社會經濟起飛對應用性人力資源培養的急切需求, 各大專院校紛紛仿效。目前, Co-op的理念越來越多地得到認同, 歐洲和亞洲的不少大學都有不同形式的實踐, 北美地區最為集中, 其中加拿大最為普及。目前加拿大200多所高等院校中90%的開設了Co-op課程。

1 Co-op模式

1.1 C o-op的含義

加拿大合作教育協會 (CAFCE) 認為Co-op是為那些勤學上進的學生以工學結合方式提供選擇領域更寬、培養程度更高的一種綜合素質教育。我國譯之為合作教育、產學結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讀、建教合作、帶薪實習等, 有時也稱之為一種課程、計劃或項目。

2000年加拿大合作教育聯合會對合作教育的定義是:正式將學術性學習和有用人單位的參與的工作經歷結合起來的項目。

1.2 C o-o p的專業適應范圍

由于學科性質和培養方向不同, Co-op運用最多的是商學、工程學、醫學、計算機科學、新聞傳媒學和一部分社會科學等應用性要求比較強的學科專業。

1.3 C o-o p的運行機制

(1) 嚴格的資格遴選和淘汰機制。

能夠取得Co-op遴選資格的學生首先是高考入學時成績優秀的學生, 第一學年結束時學校還會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名單, 進行增刪, 有出有進。以后每學年中進入實質的工作學期時, 不僅要求期末有本人的工作報告、用人單位的評語鑒定由學校驗收, 在校課堂學習的成績分的平均積點 (grade point averge) , 即GPA必須達到學校的要求等。

(2) 靈活的學制。

正常情況下本科四年制, 申請了Co-op多讀一年也屬正常。正式到企業等單位的實習學期從第二學年開始, 原則上每年一次, 一次約4個月, 3~6個月之間。工作期間完全按照用人單位的作息制度要求, 和正式員工一樣完成應聘崗位的工作任務, 每周工作35h~40h。

(3) 多贏的利益機制激勵的學習共同體。

Co-op模式涉及三方, 即學生、學校和企業。學校在Co-op中為學生不遺余力提供全面精細的服務, 發揮組織推薦、指導協調的作用。用人單位主要是一個實踐載體學生是實踐的主體。

(4) 學生在工作學期實行全日制并領取薪酬。Co-op學生的薪酬完全與企業正式員工的崗位薪酬是同步的。

2 Co-op模式的突出優勢

設置Co-op模式的初衷是想使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 而Co-op實際上是一個多贏的利益機制激勵的學習共同體, 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有的參加Co-op項目的學生, 對于課堂上所學的東西, 再經過實踐得體驗會感到豁然開朗, 領悟到它們的實際用途, 學習興趣和動機大增, 也知道自己還需要修哪些科目, 補強自己的專業實力。有的則是透過Co-op的經驗, 才發覺自己真正感興趣或想要學的是什么, 甚至及時轉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專業。

學生在反復的求職、實習過程中開闊了眼界, 真實地檢測了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所學知識與現實需要之間的距離。他們在工作中獲取了與其專業領域相關職場的直接體驗和經驗價值, 能夠切身感受評估本專業的就業機會和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職場所積累起來的人脈關系、對企業文化和公司政治及商業規則的體會與適應、不斷鍛煉而形成的生存技能, 都是遠超過實習薪酬的人生財富。

學生最突出的受益是面對就業選擇時的有利條件和競爭優勢, 以及在獲取實習資格的過程與工作經驗中培養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經過反復歷練, 必將加深所學專業的理解, 培養專業興趣, 以專業的眼光觀察業界的各種動向, 提前適應一般商業規范, 從而設定新的目標, 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未來努力方向, 實現自身的自由發展和全面發展。

3 Co-op模式對我國大學教育的啟示

我國目前正處在經濟轉型和就業市場的變化階段, 如何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勞動力市場的需要已成為目前大學生教育過程中亟待關注和完善的問題。C o-op模式的好中選優、邊學邊干以及反復的職場歷練, 無疑是強化教育與勞動力市場之間聯系的一個最有效最必須的途徑之一。

首先, 通過實踐真正把“學以致用”、“邊干邊學”變為現實。Co-op模式是將理論學習與相關工作經驗正式結合的一種教育模式, 通過在工作場所的實際經歷, 給學生提供良好機會, 是課堂學習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通過加強實踐, 可以培養出一大批既有充分專業理論訓練、又有相對豐富的實踐了經歷, 在職場上有能力獨當一面, 將具體操作與業務創新結合起來的人才, 是成功的人才培養模式。

其次, 要增加現場實習的分量。在實踐的時間和量上看, Co-op模式使學生將課堂獲得的理論知識能夠在現實世界里得到立即加強和實踐。在保證學生完成學術性課程的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4~6個工作學期, 總時間長達16個月到24個月的有價值的工作經歷;實踐教學中的現場實習課時比例達到了30%。而我國即使在應用性本科教育中, 實踐教學中包括社會實踐報告、現場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在內的主要集中實踐的課時和學分所占的比例要低得多, 一般實踐學分不到10%, 課時略高于10%。

再次, 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 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通過加強實踐和實際應用, 讓學生從“為學而學”消極狀態轉變為“為用而學”的積極主動狀態。

摘要:實踐是加強教育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聯系的必要途徑之一。起源于國外的Co-op模式, 不僅在理念上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 而且其以學生為主體, 結合學校和用人單位通過實習環節的實踐教學的合作教育形式十分有效率, 對我國本科實踐教學的改革創新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Co-op模式,合作教育,實踐教育,勞動力市場

參考文獻

[1] U of T at Scarborough’s Co-op Program in Management.A Learning Community[EB/CD].University of Toronto, 2002.

[2] 杜君英.加拿大的合作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 2004 (12) :829.

[3] 劉洋, 王云鵬.發展合作教育, 加強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作教育及其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 2007, 6.

[4] 譚明華.合作教育與商學本科實踐教學創新[J].廣東商學院學報, 2009 (5) .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20鋼/16Mn鋼換熱器管-板焊接工藝研究下一篇:藍藻出現前后太湖水熒光光譜的對比分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