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板常見故障維修例子
主板鍵盤鼠標接口故障維修
(1) 首先確定電腦中的鍵盤、鼠標是否正常,具體檢測方法可以使用替換法進行檢測,即將電腦中看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說明是鍵盤、鼠標的問題,的鍵盤、鼠標接到另一臺正常的電腦中,更換壞的鍵盤或鼠標,故障即可解決。
(2) 如果鍵盤、鼠標正常,說明不是鍵盤、鼠標的問題,接下來拿一個好的鍵盤、鼠標接到故障電腦中檢測鍵盤、鼠標是否能使用,如果能使用,說明是鍵盤、鼠標不兼容,如果不能使用,則可能是主板的鍵盤、鼠標接口接觸不良,仔細檢查接口是否有虛焊等故障。
(3) 如果不是鍵盤、鼠標故障或接觸不良故障,則是主板鍵盤、鼠標接口電路故障。接著測量鍵盤、鼠標接口的供電引腳對地阻值是否為180~380歐,如果不是,則是供電線路中的跳線帽沒有插好或跳線連接的保險電阻或電感損壞造成的,更換損壞的元器件即可。
(4) 如果跳線對地阻值為180~380歐,說明鍵盤、鼠標電路供電部分正常,接著檢測電路中數據線和時鐘線的對地阻值(正常為600歐左右,且數據線和時鐘線的阻值相差不能大于5歐))。如果對地阻值不正常,接著檢查鍵盤、鼠標電路中連接的上拉電阻和濾波電容是否損壞,如果損壞,更換損壞的元器件即可。
(5) 如果上拉電阻和濾波電容正常,接著檢測電路中連接的電感是否正常,如果電感不正常,更換損壞的電感。
(6) 如果電感正常,可能是BIOS芯片故障引起的,重新刷新BIOS芯片看故障是否解決,如果沒有解決,檢查數據線路是否通,如果線路不通,檢查線路中的元器件故障。如果上述都正常,則可能是I/O芯片或南橋中的相關模塊損壞,更換I/0芯片或南橋芯片即可。
第二篇:主板常見軟硬件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主板是電腦的基礎部件之一,尤如一個橋梁,擔負著CPU、內存、硬盤、顯卡等各種設備的連接,其性能直接關系到整臺PC電腦的穩定運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主板的故障并不少見,常見主板故障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加電之后無法通過自檢、電腦無法正常啟動;二是主板上的接口損壞,導致在檢測硬盤、光驅等時出現錯誤;三是BIOS無法自動保存等。很多時候,由于散熱不良等因素,還很有可能導致南北橋芯片燒毀,造成主板完全報廢。但大部分情況下出現的故障并不可怕,主要是用戶粗心大意造成的。對此,筆者特意分析了主板較為常見的主板故障案例,希望大家從中能學到解決主板故障的思路和辦法。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主板出現故障的主要原因及判斷方法:
主板產生故障的原因,一般有三個方面:一是元器件質量引起的故障。這種故障在一些劣質的板子上比較常見,主是指主板的某個元器件因本身質量問題而損壞,導致主板的某部分功能無法正常使用, 系統無法正常啟動,自檢過程中報錯等現象。
二是環境引發的故障。因外界環境引起的故障,一般是指人們在未知的情況下或不可預測、不可抗拒的情況下引起的。如雷擊、市電供電不穩定,它可能會直接損壞主板,這種情況下人們一般都沒有辦法預防;外界環境引起的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因溫度、濕度和灰塵等引起的故障。這種情況表現出來的癥狀有:經常死機、重啟或有時能開機有時又不能開機等,從而造成機器的性能不穩定。
三是人為故障。有些朋友,電腦操作方面的知識懂得較少,在操作時不注意操作規范及安全,這樣對電腦的有些部件將會造成損傷。如帶電插拔設備及板卡,安裝設備及板卡時用力過度,造成設備接口、芯片和板卡等損傷或變形,從而引發故障。
當一臺電腦出現故障時,我們首先要來判斷故障的出處,特別是像主板這種較大的設備,單憑外在表現并不能很清楚的進行判斷故障的出處,這里就需要利用替換來詳細檢查故障的出處??梢园褢岩傻牟考玫胶玫碾娔X上去試,同時也可以把好的部件接到出故障的電腦上去試。如:內存在自檢時報錯或容量不對,就可以用此方法來判斷引起故障的真正元兇。
當確定為主板故障之后,我們便可以進一步的對主板故障進行排查與處理。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清理法、觀察法與軟件診斷法對主板進行處理。
一是清理法。當發現主板上積塵過多時,我們要先對主板進行清理。由于主板積塵過多,加之塵土吸附空氣中的水份,極容易造成主板無法正常工作的故障,可用毛刷清除主板上的灰塵。另外,主板上一般接有很多的外接板卡,這些板卡的金手指部分可能被氧化,造成與主板接觸不良,這種問題可用橡皮擦擦去表面的氧化層。
二是觀察法。主要用到“看、摸”的技巧。在關閉電源的情況下,看各部件是否接插正確,電容、電阻引腳是否接觸良好,各部件表面是否有燒焦、開裂的現象,各個電路板上的銅箔是否有燒壞的痕跡。同時,可以用手去觸摸一些芯片的表面,看是否有非常發燙的現象。
四是復原法。對于一些更改了主板BIOS設置或對CPU超頻之后的主板,我們可以通過恢復主板的默認設置,來排除一些常見的故障。特別是死機、重新啟動這種故障,一般情況下是由于對CPU進行超頻后所造成的,將CPU改成默認的頻率后一般這種故障會消失。
開機無顯示的故障處理。一般認為,開機無顯示故障是硬件引起,這種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檢修這類故障的時候,我們一般還是應該先從軟故障的角度入手解決問題。開機時,若電源指示燈沒有亮,一般應該懷疑外接電源沒有接好或電源有問題。若開機電源指示燈亮但無顯示,這種情況一般應按以下的順序去排查故障:
一是通過主板的跳線(一般在CMOS的電池旁邊,具體位置可以參看主板說明書)清除主板上CMOS原有的設置再開機。
二是重新安裝CPU后再開機。
三將電腦硬件組成最小系統 后再開機。
在經過以上三個步驟后,若開機還是沒有顯示,這時可以在最小系統中拔掉內存。若開機報警,則說明主板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故障的懷疑重點應該放在其他設備上。若在拔掉內存后開機不報警,一般來說,故障可能出在主板上,這時只有把主板送到專業的維修點去維修。
開機有顯示但自檢無法通過的故障處理。開機有顯示但自檢無法通過,這類故障一般都會有錯誤提示信息。我們在排除這類故障時,主要是根據該提示信息,找出故障點。但這類故障一般是因為主板的某個部件損壞引起,多數應該屬于硬故障,但也不排除軟故障引起的可能。針對軟故障的排查,我們可以依照以下的順序進行:
一是檢查BIOS設置。主要是檢查因BIOS設置不正確引起的故障。首先可以嘗試清除CMOS,看故障是否消失。主板上一般都有清除CMOS的跳線,具體的位置可以參看主板說明書。同時也應該檢查BIOS中的設置是否與實際的配置不相符(如:磁盤參數、內存類型、CPU參數、顯示類型、溫度設置、啟動順序等)。最后可以根據需要更新BIOS來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二是部件的檢查。主要是針對連接在主板上的所有板卡、連接線和其他連接設備的檢查。檢查是否有短路、接插方法是否正確、接觸是否良好,可以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一些故障。同時應檢查部件的后擋板尺寸是否合適,這可通過去掉后擋板檢查。還有對有些部件可以換個插槽和連接頭使用。
第三篇:常見鏡頭故障原因及維修
這個網頁中將介紹一些常見的鏡頭病癥,并針對每種病癥說明醫治或預防的原則。但是實際上的病況可能比這里說明的更復雜,還是要看實際的狀況來對癥下藥。此網頁主要是給一些想自己修鏡頭的【勇者】參考,已經很有經驗的朋友就不必看了。
發霉
發霉是最常見的鏡頭病癥,發霉的原因是存放不當,很多人喜歡將相機鏡頭放在衣柜里面,其實衣柜里面是最不適當的相機存放場所,衣柜里面其實濕度是很高的。開始發霉的時候,玻璃上看來好像有細細的絲狀,漸漸擴散,如左圖 A、C;發霉嚴重時整個鏡頭都是霉絲,如左圖 E。
如果沒有鍍膜的老鏡不大會發霉,即使發了霉也容易清理。鏡頭的鍍膜是一些金屬氧化物或是鹵化物,當然現代鏡頭鍍膜的配方復雜,有些機密我們也無法清楚了解,不管是什么成份,反正是一些化學物質,而霉菌附著之后就會吃掉這些化學物質,不嚴重的時候可以將霉菌清掉,不會留下明顯的痕跡,但是有經驗的人還是看得出來。發霉嚴重的時候,有時會把鍍膜吃光,也就是說清理掉霉菌之后,會發現發霉的地方鍍膜都不見了,像左圖 D 就是鍍膜都不見了。有時即使鍍膜還在但是已經變質,如左圖 B,如果鍍膜看來黃黃的那樣,基本上那塊地方的鍍膜已經沒救了。
不要以為發霉清掉就好,因為發霉處的菌絲會吸附空氣中的水氣等等物質,最嚴重的時候,霉菌與空氣中各種化學物質以及灰塵混合作用之下,會在鏡片表面形成一層硬硬的、霧霧的,類似沈淀礦物質的東西,如左圖 F,這種情形鏡片就報銷了。這種霧化能否清理要看運氣,如果很薄的話,用牙膏磨一下也許就磨掉了,但是鍍膜大概都毀了,嚴重的時候,即使用牙膏磨掉了,但是鏡面上可能也會留下一些磨痕,這樣的鏡頭大概只能留著拆零件。
要預防發霉就是要保持干燥,現在的電子式干燥箱很便宜,最小的一千多元就可以買到,調整在相對濕度 45-55 之間就好。至于已經發病的怎么辦,如果只有一兩個小點,可以先不管,拍逆光時可能會產生一些耀光而已,但是要放到干燥箱中,不要讓霉菌繼續生長,如果已經有絲狀,那就洗吧,自己練功自己洗,如果沒膽子就花錢吧。如果是已經有沈淀物的那種霧化情形,就大膽的給他拆下去吧。
發了霉要早處理比較好,因為霉菌會分泌一些化學物質,會與鍍膜作用,即使放在干燥箱里面,霉菌并沒有死亡,那些分泌出來的化學物質也仍然在里面,還會繼續腐蝕鍍膜。一般說發霉不嚴重無須處理,那只是由荷包的角度出發的,由保養的觀念看應該要馬上處理。
脫膠
脫膠也是很常見的鏡頭毛病,幾十年前因為鏡片與空氣的接觸面會造成反光,所以會盡量將鏡片黏合以便減少空氣-玻璃的接觸面,近年也會因光學設計的關系,繼續使用一些黏合型鏡片,但是這些黏合型的鏡片常常會發生黏合膠變質,或是脫膠,脫膠輕微時,仔細看會有一些很細小的點狀痕跡,不仔細用放大鏡看,有時會以為是發霉,如左圖 A,此時逆光會發生反差降低。藍色框中放大看,仔細看會發現有許多小點,如左圖 B,如果 B 的藍色框中再用放大鏡看就變成很多明顯的小白點,如左圖 C。更嚴重一點白點就會變大,變的明顯,有時會看起來像汽水。有時黏合膠會變質,變成整片白白霧霧的。
不管怎樣,脫膠或是黏合膠變質都很麻煩,因為醫治的方法是將鏡片分開,再重新黏合,但是筆者自己也沒有這個功力。三十年前是說要將鏡片泡在溶劑里面,再用阿拉伯膠(一種樹脂)黏合。以前用舊的變質的小天文望遠鏡片試過,可以用丙酮溶開,但是黏合的時候很難,還是留了一堆氣泡。即使可以黏合,但是鏡片間距離可能無法與原來相同,對畫質難免會造成不良影響。
脫膠的問題很難避免,有時與原來的材料質量有關,存放條件只要不受熱應該還好,像筆者的鏡頭存放條件都一樣,但是就是有一兩只鏡頭變質了。
這是另一種典型的脫膠,黏合的鏡片脫膠后會出現兩個沒有鍍膜的面,因此脫膠的部份會產生強烈反光,透光率也因而降低,由左圖中可以看到脫膠的部份比較暗,表示穿透的光線減少,而右圖中則可以看到脫膠的部位與其他有鍍膜的面相比,反光強烈許多。 比較有趣的是,似乎
三、四十年前的老鏡頭脫膠時比較??吹竭@種情形,而近一二十年的鏡頭脫膠則是氣泡狀的脫膠。此種面狀脫膠,其實還可以拍,只是透光率會有些不均勻,但是分辨率影響不大。有只 Leica 135/2.8,雖然脫膠,但是分辨率還是勝出,不像一些近代鏡一脫膠就是一堆點狀像氣泡的東西,拍起來霧霧的。
鏡片變質
有些老鏡片玻璃使用了一些特殊化學元素,久了會變黃,這是變質的一種,此種問題似乎無法
預防,但是在數字相機上,有時因為自動白平衡的關系,可能根本看不出來鏡片變黃。
另外反射鏡因為有些面是鍍了薄薄一層金屬,久了會氧化,左圖是一只 Sigma 400/5.6 的反射鏡氧化的狀況,因為反射面很大,所以局部有些氧化,拍出來暫時還沒有明顯影響。反射面的金屬氧化,理論上可以拆出來清洗重新鍍,但是那樣很麻煩,也要不少錢,不如買新的算了。
另外一種變質是鍍膜變質,鍍膜有時即使沒有發霉也會與空氣中的化學物質作用而變質,這與材質有關,一般副廠鏡變質的機會比原廠鏡大,一分錢一分貨,至少筆者自己的經驗是這樣。這種變質有時看起來與發霉造成的變質很難分別,不過如果從來沒有發過霉,但是鏡片霧掉了,多半是鍍膜變質,不過不管什么原因,鍍膜一變質,大概鏡頭就沒什么價值了。
如果是輕微的鏡片變質,不管是因為發霉造成還是什么原因造成,甚至是鏡片敲到了,敲了一個點;反射鏡氧化掉了,反正是點狀的變質問題,都可以用一個絕招,就是把變質處用黑色簽字筆點掉,天文望遠鏡也是一樣,這樣至少不會在逆光時造成耀光。不過如果壞掉的地方太大就不必了,總不能把鏡片的 1/4-1/5 都涂黑吧。
鍍膜磨損
鍍膜磨損也是常見的問題,不過這是不愛惜鏡頭的人才會發生的事情。一般而言,愛惜鏡頭的人多半會在鏡頭前面加個
skylight 或是 UV 之類的保護鏡,但是有些人又說那樣會影響色彩;不過我是覺得除了拍正片,我實在不很相信那些影響用肉眼看得出來,即使用正片恐怕影響也有限。其實也很簡單,自己拍拍看有沒有影響,不滿意就不要用。
加了保護鏡是可以保護鏡片,保護鏡擦壞了就換一片,不會太貴。但是鏡頭前鏡片擦出痕來(像左圖)就很難醫治。雖然大致看來沒問題,可是用微距鏡配合燈光的反光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細紋,這樣的細紋其實對拍照的影響真的很有限,也許逆光的情形看得出來,但是那樣的機會很小。磨出細紋其實對心里影響的層面可能比較大。
要預防鏡片鍍膜的刮傷當然是盡量使用保護鏡,此外不管有沒有保護鏡,除非是記者上山下海,否則有些地方有些噴漆、灰塵很大的地方等等,盡量不要去拍吧。真的要擦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太用力,應該先用吹氣球將灰塵吹掉,再用拭鏡紙輕輕擦,確定沒有灰塵才能比較用點力道。
光圈失效
這是一只 Zeiss 鏡頭,這是光圈機構,有許多零件,如果有螺絲或彈簧等其他零件松脫,光圈當然就不能正常運作,或者會有誤差。
這是另一只 Zeiss 鏡,光圈組件中有一根彈簧(紅線旁),如果用久銹蝕了,可能會斷裂,如果彈簧斷裂,當然也無法正常運作。一般而言鏡頭中控制光圈的彈簧至少有兩個,一個是要縮起來,另一個是要將光圈保持在最大光圈以便對焦,但是如果是那種很老的全手動光圈鏡頭就沒有彈簧的煩惱。
這是一只廣角鏡,里面的光圈松了,脫離了原來的位置。后來拆開撥弄了一下使他歸位就好了。這種情形常常是受到撞擊導致。
當然如果光圈葉進了油也會導致收放遲滯,因為光圈葉很薄,油一進去就會將光圈葉黏住,不易開闔,甚至無法動作。此時只要拆開清洗即可。像左圖就是油將光圈葉黏住,但是此鏡為手動鏡,在實際使用時并沒有問題,只是有些反光會造成耀光。
鏡頭應該避免受熱,受熱會造成黃油滲漏,所以鏡頭不要放在車里面曬太陽。
對焦過緊
左圖是對焦機構中的復螺紋結構,如果鏡頭遭到撞擊,會導致零件變形,當然也就無法轉動,此外復螺紋中有許多黃油,有些質量不佳或是長期受熱等等,黃油有時會結成硬塊,有時有灰塵沙粒進到這些復螺紋中也會卡死。有些鏡頭的對焦松緊度是可以調整的,如果過緊也可能是調松緊的機構偏移。
對焦過緊一般都需要拆開清理、校正或調整,如果撞擊變形,有時很難校正回來。對焦過緊時就不要再去用暴力扭轉,有時越轉越緊就毀了也不一定,如果有沙子的話千萬不要去轉它,轉過度會將螺紋磨損,磨松了就無法修理了。對焦環太緊也不宜上油,因為對焦環機構藏在里面,上黃油根本碰不到,液體的油固然可以上進去,但是容易造成滲油,當油滲到光圈葉的話,那就麻煩了,因為鏡頭的光圈葉一般都在最核心的地方,要拆光圈葉來清理的話,一般都幾乎要全部拆開。而有些鏡頭的光圈葉控制機構是調好后就固定住了,要拆可能還要整個泡在溶劑里面,非常的麻煩。
漏油
像左途中右邊的框中,黃油滲漏出來,有時一點點滲漏并沒有關系,但是如果漏到其他不該有油的零件中就很麻煩,漏油只能拆開擦洗。
一般漏油都是油的質量不良或是受熱使油融化,手上有許多原廠鏡,用了快 35 年,可是沒有一只漏油,而副廠鏡則有好幾只都有滲油現象。
有人說黃油受熱會融化,而太干燥則會使黃油干掉,筆者不認為這是對的,黃油沸點很高,一般空氣再干燥也不應該會揮發,一般黃油會變干多半是受熱使其中較低沸點的物質揮發掉,即使單純的低沸點物質揮發也不會失去潤滑作用,蠟的沸點比黃油高,但是仍然很潤滑,失去潤滑作用的黃油多半變質的比較多,而不單純是揮發的問題,相機中小零件用的較低沸點的潤滑油比較可能揮發干燥。
無限遠無法對焦
對焦機構一般都會有固定螺絲,一點點松脫時會造成轉動對焦環卻無法調焦,輕微時會時好時壞,左圖是 Pentax 的標準鏡,有三只調焦螺絲,如果很松的時候會無法調焦。一般這種地方很少松脫,因為原廠在出廠時幾乎都會用膠把螺絲固定一下。有些朋友是鏡頭送修之后發病,那表示可能是師傅沒鎖緊,甚至是忘了鎖緊。
并不是每只鏡頭都有無限遠的調整機構,有些老鏡根本是調好之后就用螺絲或其他的方式固定死了,此種鏡頭不會用一用就發生無限遠無法調焦,但是也可能固定的機構松脫,此類鏡頭在維修時只要移動了無限遠位置,就很不好裝回,要花很多時間。另外有些變焦鏡的無限遠位置則只是靠調整最前方的鏡片組來調整,所以有時變焦鏡萬一無法調到無限遠,可以看看是否最前方的鏡片固定環松脫。
鏡頭臟污與鍍膜傷害
鏡頭另一種常見問題是臟污,臟污的來源可能為環境,但是最常見的是自己的手,手指上都會分泌油脂,碰到鏡頭就是一個痕跡,像左圖A是指紋,如果是保護鏡,可以用干凈的衛生紙加一點【呼吸的濕氣】,也就是對著鏡片哈一口氣,會有些凝結水氣比較容易擦掉,但這當然是非正規的擦法,不是很嚴重最好還是等回家再處理。 有朋友問鏡片刮傷與臟痕如何分辦,有時不好分辨,但是大部分的情形是臟污大致是整片的,但是鍍膜的刮傷常常是看起來有細絲狀,但是細絲以外的地方反光是光亮的。
在條件許可時還是應該使用擦鏡頭的專用藥水,用長纖維的拭凈紙來擦拭,比較正規的擦法是由中央環狀向外擦,拭凈紙擦過就不要重復使用,理論上最好不要用溶劑,這是比較正規的說法。不過筆者自己用什么擦呢?報告各位,本人從來是用去漬油、酒精、鏡頭水等等手邊有什么用什么,有時懶惰就用衛生紙沾著這些溶劑來擦,有油脂就用去漬油效果最好,水溶性的污物我就用鏡頭水或是酒精,發霉則用酒精擦完再用去漬油,不過從來也沒有哪只鏡頭這樣擦壞的,從三十年前玩的天文望遠鏡頭、舊貨攤買的舊鏡頭等等到現在都一樣。不過您如果學我這樣擦,擦壞了不負責。
現在的鏡片有一點要注意,目前有些非球面鏡是用塑料鏡片,有人說是用 polycarbonate,也就是 PC 材質,塑料鏡片再怎樣還是沒有玻璃硬,比較怕刮傷,所以一般最外面的鏡片大概不會是塑料鏡片,但是自己擦鏡頭,最好到網站上查查資料,看哪一片是非球面鏡,那片通常是塑料的,擦得時候絕對要小心,不要刮傷。不要以為只有拋棄式相機用塑料鏡片,小數字機、單眼機等等都可能使用塑料鏡頭,現在的鑄模技術已經很好,可以制造出至少用肉眼很難分辨的鏡片,也可以在塑料鏡片上鍍膜。
落水
相機落水要看掉到哪種水中,【先關電源】,如果是干凈水,可以先將水甩干,再用不超過 50℃ 的溫度烘干,如果是電子機,有時很難醫,除非馬上拆開醫治。因為電子機里面有許多軟性的電路板,而且往往有好幾層迭在一起,迭在一起的地方很難用烘干的方法來解決,因為吸附在兩層之間的水分很難去除,當然隔很久也是會干,但是附近的電路板會腐蝕。如果無法在落水后立刻醫治,有人是說要先放在水里泡起來,等能處理在拿出來處理。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可以做個實驗,泡一根釘子在杯子里,隔一陣子看是水面容易銹還是水中的容易銹?當然是水面容易銹,所以有人說無法馬上處理最好還是泡起來。筆者是認為可以泡起來,但是最好泡開水,因為開水中的溶氧比較少。無論如何落水機就要有死馬當活馬醫的心里準備,要醫最好整個解剖來烘干比較好,相機中密密麻麻的零件有許多縫隙以及轉軸,還有交迭光圈、快門葉片,不拆開很難烘干,萬一沒烘干就開電源,可能一短路就真的毀了。
至于鏡頭如果水進到鏡片間隙,就必須整個拆開擦洗了,如果沒有電路,一般鏡片大概都可以醫治,手上有一只落海水機,被人不當處理放在烤箱里烤,機身全毀,鏡頭鋁合金部份有些腐蝕,但是清理后鏡頭塑料部份壞了,但是功能還是完好的,鏡片也完美。
如果是掉到臟水、海水,馬上找干凈水泡起來,而且最好換水好幾次把里面的海水或臟水洗出來,其他就與干凈水類似了。
反正落水的話,機械機醫好的希望比較大,電子機的話就很難說了。所以還是小心點吧,落水對相機來說是非常大的傷害。至于有些人說如果剛掉到水里,趕快拿起來甩一下水,烘一烘就好;當然運氣好進的水不多也許沒問題,但是【趕快拿起來】要多趕快?恐怕很難定義,恐怕看運氣比較貼切。
鏡片清洗的問題
常有影友討論鏡片清洗的問題,認為洗過的鏡片會光軸不準,或者是鍍膜被洗掉。這兩個問題有時確實是問題,但是大部分的情形下并不會發生。
先談光軸的問題,一般而言絕大部份的鏡片拆過重裝時光軸并不會不正,如果您拆裝過鏡片就知道,鏡片裝回去要不正也很難,能裝到鏡片不正的話實在技術太差,除非是不小心沒有裝到定位。但是有些情形真的會光軸不正,例如某個牌子的老東德鏡頭,最后一片鏡子竟然靠三只螺絲去固定并調整中心點,這種鏡沒有儀器真的會光軸不準,但是我用目測裝回去其實也看不出畫面有何差異。但是如果拆的時候沒有注意正反面,裝回時裝錯面就真的會有問題,可是這樣往往也會導致焦點偏移,甚至無法對焦,如果裝反了鏡片還無法看出問題的機會實在不大。
有一種情形會影響畫質,就是鏡片研磨時不夠平均,不同的角度位置弧面曲度有差異,因此某個鏡片轉了角度就不在是最佳組合角度,不過現代的鏡頭應該不至于有這樣的問題,而且沒有儀器量測可能也很難看出問題。但早期的天文折光鏡確實是有這樣的要求,在兩片鏡片的邊緣會有記號,裝配時要將記號對正才有最佳效果。
至于清洗時將鍍膜洗掉的問題要從幾個方向來談,一個是鍍膜質量,一個是發霉問題?;旧襄兡べ|量夠好的話,并不會因為清洗而脫落,但現在許多廉價的保護鏡確實會因擦洗就將鍍膜給擦掉。不過即使鍍膜不會被擦掉,但是清洗時不注意的話卻會在鍍膜上產生一些細小的刮痕,所以沒有發霉就盡量不要去擦洗。
鍍膜的損毀除了被沙子刮壞以外,發霉是主要的兇手。許多人說發霉清洗會將鍍膜洗掉,我還是要強調,鍍膜掉了不是因為【清洗】而是因為被霉菌吃掉了。發霉清洗后有沒有痕跡其實與技術的關系不大,是要看霉菌長了多久,有沒有把鍍膜吃掉,如果吃掉了,技術再好也補不回來,除非重新鍍膜。如果發霉時間很短,還沒有侵蝕鍍膜,那技術再不好,也不至于把鍍膜洗掉,只要用的藥劑對,不要去用強酸強堿,其實很難把鍍膜洗掉;但是廉價爛鏡則不一定,一般的原廠鏡要把鍍膜洗掉還不容易。我有一只鏡鍍膜變質,用粗蠟打了很久,變質也沒磨掉,沒變質的地方鍍膜也還在,想想看粗蠟都打不掉,用拭鏡紙沾溶劑清洗會掉嗎?
事實上我沒有碰過發霉而將鍍膜洗掉的,只有被霉菌吃掉的。洗的不好只會有一些細細的擦痕,并不會將鍍膜磨掉。
第四篇:汽車空調常見故障維修
常見故障維修方法
1、 故障現象:壓縮機不吸合,空調系統不工作,系統沒有壓力。
原因:制冷劑全部泄漏了。
排除方法:找出泄漏點(管路磨破、管路密封圈破裂、冷凝器管子磨破、壓力開關沒有扭緊已松動、膨脹閥損壞泄漏、壓縮機保險片損壞已失效)后進行更換已失效的零部件,然后進行抽真空、保壓、按空調系統規定的充注量加注制冷劑,故障即可排出。
2、故障現象:
壓縮機吸合,空調系統不制冷,壓縮機排出管表面溫度非常高(燙手)膨脹閥進出管子表溫沒有溫差,壓縮機吸合后高壓沒有變化,但低壓壓力很低。
原因:膨脹閥感溫頭磨破,封住的冷媒全部泄漏了,致使膨脹閥的閥孔關閉,無法實現制冷劑循環。
排除方法:更換膨脹閥,然后進行抽真空、保壓、按空調系統規定的充注量加注制冷劑,故障即可排出。
3、故障現象:
壓縮機不吸合,空調系統不工作,系統內平衡壓力正常(0.5~0.7MPa)。原因:空調系統保險片失效、空調繼電器失效,熱敏電阻線索接觸不良或斷裂、壓縮機連接線索接觸不良,冷凝器電子風扇連接線索接觸不良。
排除方法:對上述零部進行檢查,對失效零部件進行更換,即可排出故障。
4、故障現象:
空調系統運行正常,空調降溫效果不好,出風口風量不足,風機噪聲加大,蒸發器有結霜現象。
原因:空調箱通道中有臟物風阻加大,過濾網阻塞。
排除方法:拆卸下蒸發器芯體和過濾網進行清洗(每年進行一次),然后重新裝配,安裝完畢后進行抽真空、保壓、按空調系統規定的充注量加注制冷劑,故障即可排出。
5、故障現象:
空調運行正常,空調降溫效果不好,高壓壓力和低壓壓力均偏高。
原因:空調系統中的制冷劑加注量過多或壓縮機潤滑油加注過多。
排除方法:應重新回收制冷劑放出過多的壓縮機潤滑油,然后進行抽真空、保壓、按空調系統規定的充注量加注制冷劑,故障即可排出。
6、故障現象: 空調工作正常,使用一段時間后制冷效果越來越不好,高壓壓力和低壓壓力均偏低。
原因:汽車在運行過程中振動后使管路的各個接頭部位有松動現象,制冷劑慢性泄漏造成。
排除方法:重新將各接頭擰緊,然后進行抽真空、保壓、按空調系統規定的充注量加注制冷劑,故障即可排出。
7、故障現象:
空調開始運行時一切正常,但過一段時間后制冷效果明顯下降直至不制冷,高壓壓力很高,低壓壓力非常低(≤0.05MPa),停止運行一段時間后再起動又恢復正常,過一段時間又重復上次的現象。
原因:膨脹閥冰堵。
排除方法:更換干燥過濾器,然后重新進行抽真空、保壓、按空調系統規定的充注量加注制冷劑,故障即可排出。
8、故障現象:
空調系統運行 10 多分鐘后,出風口溫度偏高,制冷效果不好,低壓壓力偏高,壓縮機有碰擊聲。
原因:膨脹閥失效。
排除方法:更換膨脹閥,然后進行抽真空、保壓、按空調系統規定的充注量加注制冷劑,故障即可排出。
9、故障現象:
空調系統運行正常,空調降溫效果不好,出風口風量不足,風機噪聲加大,壓縮機頻繁起動斷開。
原因:空調箱通道中有臟物風阻加大,過濾網阻塞,這是為防止蒸發器表面結霜而切斷壓縮機。
排除方法:拆卸下蒸發器芯體和過濾網進行清洗(每年進行一次),然后重新裝配,安裝完畢后進行抽真空、保壓、按空調系統規定的充注量加注制冷劑,故障即可排出。
10、故障現象:
空調系統高、低壓壓力偏高,高壓側壓力表指針擺動較慢,擺幅大,壓縮機排氣管表面溫度很高(燙手)。
原因:空調系統內有空氣混入。 排除方法:重新回收制冷劑后,進行抽真空達到規定的真空度要求、保壓、按空。
第五篇:汽車常見故障及維修技巧
車子行駛在路上難免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那么避免這些問題就沒辦法嗎?其實不然,如果你對車子有一些了解的話,一些小的問題我們自己還是可以解決的。 常見故障一:汽油消耗量過大是何原因?
1、機械因素:汽車故障導致效率下降,請回廠檢修確定無故障。汽車發動機磨損老舊;大修發動機。
2、胎壓不足:請時常注意輪胎狀況,保持胎壓,不但省油且增長使用壽命。剎車咬??;可自行作慢速空檔滑行測試,確定剎車無此狀況。
3、人為操作因素:溫車過久;在發動后至多30秒鐘,確認所有警示燈熄滅即可上路??癖{駛;急踩油門加速又緊急剎車,或飆至極速,除了耗油外,機械亦加速磨損,應盡量避免。開冷氣睡覺或長時間等人而不熄火,除了耗油,且發動機容易積碳。長時間使用不必要的電器,如除霧線、加強霧燈等,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電力的消耗也會轉嫁于汽油消耗??照{制冷效率下降。
4、交通因素:短程使用;發動機可能尚未加熱至正常工作溫度,即抵達目的地,由于冷機效率低,燃料大半消耗于將發動機及冷卻水加溫,耗油是不可避免的,此種用車狀況亦會導致發動機積碳。市區行車;市區行車因堵車及紅綠燈,停停行行耗油量甚至數倍于高速公路行車。
5、其它因素:車上如放置過多的雜物長期下來也會導致耗油量增加。 常見故障二:排氣管冒黑煙是什么原因?冒白煙是什么原因?冒藍煙是什么原因?
1、排氣管冒黑煙:說明發動機混合氣過濃導致燃燒不充分。當空氣濾清器過臟、火花塞不良、點火線圈故障等,均會造成發動機冒黑煙。
2、排氣管冒白煙:說明噴油器霧化不良或滴油使部分汽油不燃燒;汽油中有水;氣缸蓋和氣缸套有肉眼看不見的裂紋,氣缸墊損壞使氣缸內進水;機溫太低??梢酝ㄟ^以下方法解決:清洗或更換噴油器,調整噴油壓力;清除油箱和油路中水分;不買低價劣質油;更換氣缸墊、氣缸套、氣缸蓋.。
3、排氣管冒藍煙:說明機油進入燃燒室參加燃燒,活塞環與氣缸套未完全磨合,機油從縫隙進入;活塞環粘合在槽內,活塞環的錐面裝反,失去刮油的作用;活塞環磨損過度,機油從開口間隙跑進燃燒室;油底殼油面過高;氣門與導管磨損,間隙過大??梢酝ㄟ^以下方法解決:新車或大修后的機車都必須按規定磨合發動機,使各部零件能正常嚙合;看清楚裝配記號,正確安裝活塞環;調換合格或加大尺寸的活塞環;查清油底殼油面升高的原因,放出油底殼多余的機油;減少濾清器油盤內機油;更換氣門導管。 常見故障三:動力轉向變沉重是何原因?
1、輪胎氣壓不足,尤其前輪氣壓不足,轉向會比較吃力。
2、助力轉向液不足,需添加助力轉向液。
3、前輪定位不準,需進行四輪定位檢測。
4、轉向機或轉向球節磨損嚴重,需要維修或更換。 常見故障四:車輛油耗增加應怎樣判斷和修理?
如果您感覺車輛油耗增加了,首先應到維修中心進行發動機電子數據的監查和車輛尾氣的檢測,并且按以下思路進行診斷:
1)、輪胎充壓力:如果輪胎虧氣將導致行駛阻力增加,造成油耗上升;相反,如果在輪胎氣壓規定值內適當增加輪胎氣壓,將有利于降低油耗。
2)、輪胎花紋:不同類型花紋的輪胎的燃油消耗率不同,選擇折線花紋輪胎有助于節省燃油。
3)、四輪定位:始終保持車輪定位值正確,可以保證較低的燃油消耗率。
4)、行駛環境:車輛行駛中怠速和低檔位對于整個行駛周期的時間占用率越低,越有利于降低油耗。所以在市區擁堵路面油耗居高不下。
5)、道路情況:路面阻力越大,上下坡路況越多,燃油消耗率越高。所以盡量選擇鋪裝的、平坦的大路行駛。
6)、車輛載重:盡量減少車內和行李箱內不必要的物品,有助于降低油耗。
7)、平穩加速:急加速時的瞬時燃油消耗率比平穩加速時高一半,所以我們應盡量避免急加速、避免緊急制動。
8)、車速適中:明確經濟車速,車速過高于過低都將使車輛燃油經濟性變差。
9)、發動機技術狀況:如果發動機的技術狀況不良,將導致發動機功率向下降,造成大量燃油的浪費。
10)、自動變速器:確保自動變速器換檔正常。
11)、傳動系統:定期檢查傳動軸、差速器、半軸、輪箍軸承等部件旋轉阻力是否正常。
12)、制動系統:檢查確保制動系統無拖滯現象。
13)、齒輪油的粘度:在氣溫比較低的環境,將手動變速器和差速器中的齒輪油更換為粘度較低的標號,有助于與節油。
14)、風阻系數:如果車輛外觀受損,打開車窗,或由于不正當改裝等變大的因素。
常見故障五:如何判斷和維修雨刮器和玻璃噴洗器故障?
1、雨刮器的常見故障現象有:1)、完全不工作。2)、無間歇檔或間歇時間不對。3)、無低速檔。4)、無高速檔。5)、關閉開關后雨刷不能自動回位。維修技巧:對于此類常規電氣系統故障,應首先檢查系統電源電路,此類故障大部分由于保險絲燒斷或接地點不良導致。
2、玻璃清洗器的常見故障有:1)、完全不工作。沒有清洗液或電機損壞。2)、噴出的清洗液量不足。管路有堵塞。噴頭出水口被灰塵、泥土堵塞,可用大頭針等物品疏通,3)、清洗液的噴射方向不對。調整正確噴射角度。
常見故障六:剎車為什么會軟綿綿的?
剎車作為汽車安全行駛的關鍵部分,每位駕駛者都應特別重視。每次駕駛前,可以試驗一下剎車踏板的工作狀態。在未啟動發動機之前剎車踏板會很硬,發動機正常啟動后,剎車踏板輕微下沉一點,這是正常的。
有時我們踩下踏板會感覺剎車軟綿綿的,制動距離明顯加長,剎車無力。這種情況必須加以重視,一般情況下,原因有以下幾種:不同品牌制動液混合使用,造成制動效能下降,超過廠家規定更換期限繼續使用制動液造成制動液變質,沸點下降。制動液內含有氣體。制動軟管外表橡膠破損或起包造成泄壓。制動總泵和分泵滲油,密封不良等等。除此之外,還要檢查一下,制動片是否為原裝產品。 常見故障七:駕駛中水溫過高怎么辦?
行駛過程中冷卻液沸騰(開鍋了)時的處理方法如下:1)、應立即將車停到安全的地方。2)、關閉空調系統,打開發動機機艙蓋,使發動機怠速運轉。(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千萬不要試圖打開冷卻液的加注口蓋。在冷卻液沸騰時加注口蓋一旦打開,冷卻系統中的液體會噴出,造成人身傷害。)3)、檢查散熱器風扇的運轉是否正常,如不動。應同經銷店聯系。4)、水溫表指針下降后,將發動機熄火。5)、待發動機冷卻后,將水箱蓋打開,檢查冷卻液的液位。6)、如缺液應進行補充。7)、如水溫表指針一直沒有下降的趨勢,則立即將發動機熄火。同經銷店聯系。
建議:當出現冷卻液沸騰的故障時,建議應同經銷店聯系,獲取指導,最好不要擅自處理。 常見故障八:蓄電池沒電了怎么應急?
1、蓄電池電力不足表現為下列幾種情況:1)、起動機不轉或轉動微弱,不能啟動發動機。2)、前大燈比平時暗。3)、喇叭音量小或不響。
2、如遇上述問題可通過下列方法應急:1)、連接跨接電纜跨接電纜按照以下順序連接:①將沒電的蓄電池的正極端子與救援車電池的正極端子連接。②將救援車電池的負極端子與沒電汽車的蓄電池負極端子或發動機室內的金屬部分連接(接地線)。2)、應急充電并起動發動機起動救援車的發動機,稍微提高發動機的轉速,約5分鐘后,可向沒電的蓄電池應急充電。3)、取下跨接電纜與連接跨接電纜的順序相反。
汽車小修不求人的26個經典小竅門
小竅門1:如何消除雨刮器片的震動和噪聲?用鉗子把各關節處和夾橡膠片處的間隙調小即可。
小竅門2:如何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買車后或更換新燈泡后,用酒精將燈泡擦拭一遍,消除指紋和油污即可。我 買車后這樣做了,至今一個燈泡沒壞。
小竅門3:如何降低輪胎噪聲?將前輪內側防護板上粘上一層黑氈布或絨布即可。(仔細體會下過雨后你的輪胎噪聲變小,洗車后變大,因為內側防護板上有泥吸噪)。
小竅門4:如何消除個別輪胎磨損不均勻后產生的噪音?
四輪定位、平衡后找一修自行車的,借或買把木銼,將胎面高低不平的地方銼平就不響了。
小竅門5:如何延長消聲器的使用壽命?將消聲器下方最低點打一小孔。道理很簡單:排水防腐蝕。
小竅門6:如何起步提速快?在車輛空載或負荷較少的情況下,直接用二檔起步(不必擔心對車輛有損,因為一檔齒輪和離合器是按重載情況下設計的,而且大部分車一檔換二檔不順暢),沖到3000轉以上后迅速推入三檔,再沖到3000轉以上,這時一般車會落后與你了,從容的切換四檔、五檔,也可直接換到五檔(適用于高速公路交費后),而且并不增加油耗。不妨一試。
小竅門7:早晨發動車抖動的簡單處理?因為個別缸工作不好,氣門關閉不嚴,上高速跑跑是一個辦法(費銀子),也可在3檔或4檔上高轉速多跑一會兒(省金子),效果一樣。如果熱車不抖動但換檔不順(手檔),則有可能是噴油嘴噴油量不勻,需要檢測、清洗。
小竅門8:如何防止天線被盜?將天線擰下,把絲頭上涂上強力黏合劑,擰緊即可,效果很好。
小竅門9:如何在驗車時剎車輕松過關?將ABS泵上的控制線束插頭拔下即可,完事后再插上,不影響正常使用,抽空到維修站消除故障碼。 小竅門10:如何放置車上不常用但必須攜帶的東東?打開后備箱看看備胎就知道了,那里是最大的儲物格。
小竅門11:如何改善車內空氣流通及除霜效果?將粉塵過濾濾芯(發動機倉內)換成同樣大小的海綿,既增加了進風量,又可拆洗再用,而且冬季車內除霜特快,跑長途就不必開風機了,同時省油。 小竅門12:如何保持離合器長久輕松?每次換剎車油時請維修人員從離合器分泵處放出廢油。因為離合器和剎車使用的是同一個儲油杯,可能有難度,但又是應該做的。
小竅門13:當你感覺到剎車不如以前好用怎么辦?在等紅燈時用大力踩幾腳剎車,即可見效,返老還童。
小竅門14:如何簡單防止車輛跑偏?
1、將跑偏方向的前輪調高氣壓或另一方向的輪胎調低氣壓;
2、在規定的范圍內調整前束;
3、四輪定位后賴住商家。說明一下,大部分車輛向右跑偏,都是因為用右側上馬路牙子造成的。
小竅門15:如何讓水泵用的更長久?建議高速不要超過140公里,轉速不要超過4000轉。
小竅門16:如何延長火花塞的使用壽命?原車所裝配的火花塞使用壽命一般在10--16萬公里以上,如果點火、動力、油耗等沒有太大變化的話,不需更換。6萬公里需清理積碳,調整三個負極點到正極點的間隙。
小竅門17:每次清洗油路時要讓維修人員測一下汽油調節器的輸出壓力(在噴油嘴的前段),清洗一下調節器的濾網。因為壓力調節器對汽油泵的壽命影響很大。
小竅門18:如何防止外倒車鏡存水?將倒車鏡下方打一小孔(大一點也無妨)。因為每次洗完車后立即跑車的話,倒車鏡都會有水灑向你的車身,很是煩人。
小竅門19:如何自己調整燈光的高低?如果發現大燈車內調節不理想,將發動機蓋打開,大燈上方有一小孔,里面是內6角羅絲,用車上自備螺絲刀調整即可。
小竅門20:如何利用剩下的機油?將幾次換油剩下的油合起來,沖洗一下發動機?;蛘吲?000公里后,從機油尺處抽出部分機油,加入剩下的機油,再跑3000公里換油。這樣對發動機有好處,又經濟。 小竅門21:如何換輪胎省力?找一段合適鐵管30-50厘米,放在車上,換輪胎時套在輪胎扳手上,加長力矩。(不算兇器,還能防身) 小竅門22:如何防止在更換電瓶時(非專業的地方)音響和玻璃升降器等失效。先不要拆掉舊電瓶,找兩根細電線,把新電瓶的正極用一根電線連接到舊電瓶正極電源線的卡子上,用另一條電線將新電瓶的負極和舊電瓶負極電源線卡子(車體也行)連接,這樣就不會斷電,放心換吧。
小竅門23:如何使用手動空調調整車內溫度?開壓縮機后,根據溫度調整溫度旋紐即可。春秋開空調有時感覺冷,開窗太臟。噪音大。高速還增加油耗。建議將溫度旋紐調整一下,這樣還減少風機噪音。不信試一下。此方法也適用冬季玻璃除霜。
小竅門24:如果早晨點火發現電瓶能量不足,有電,但起動機拉起來吃力。有一臨時辦法:拿一瓶熱開水倒在電瓶上,關閉所有用電設備,包括關車門(下面有腳部照明燈)。等5-10分鐘就可以打火啟動。然后開車換電瓶去吧。
小竅門25:如何自己修理車門拉手松動和轉動鑰匙變緊、發澀?打開前車門,在側面就會看到有一個塑料蓋,起開就看到里面一個螺絲,松動幾圈(不要松下來),從外面就能把鎖芯拔出來,里面有一拉線扣在把手上,調整拉線的松緊就可以了。后車門的螺絲用密封條擋著,用手撥開。在安裝之前,把鎖芯里面涂上潤滑脂。這樣車門上的把手和鎖就會輕松自如?;謴腿绯趿?。
小竅門26:如何解決后門的裝飾條松動、翹起問題?挑起來往里面抹點膠后按下就好了。因為裝飾條松動、翹起不僅影響美觀,還影響密封(密封不好的話,會縮短玻璃升降器的壽命)和關門的聲音。
正確使用汽車蓄電池 十種妙法很簡單
現在,汽車上用的蓄電池大部分是干荷式蓄電池,其優點是加完電解液后在不充電的情況下30至40分鐘內就可使汽車啟動。相由于一些朋友不懂原理,不會維護,使蓄電池的壽命大為縮短。怎樣正確選擇和使用蓄電池呢?
第一、在買蓄電池時先鑒別蓄電池上的字母,凡帶有QA字母的為干荷蓄電池。
第二、加電解液時先將電解液搖勻后再加進蓄電池,并注意不得將電解液濺在手上和衣服上。
第三、沒有標志線的蓄電池,電解液加到高過極板10至15毫米即可;有兩條紅線的蓄電池,電解液不德超過上邊紅線。有的司機認為電解液加得越多電量越大,這是錯誤的。汽車在高速行駛時,發電機轉速較高;其發電量大于蓄電池,并開始給電池充電,這時電解液會膨脹,如果電解液加得太滿會從蓄電池蓋小孔中溢出。電解液是導電的,一旦也解液流到正、負兩極之間會形成自放電,汽車則不能啟動,并使蓄電池壽命縮短。遇此情況就應用棉絲將電解液擦去,如太黏不易擦掉,則應用開水沖洗擦凈。
第四、加液時不要讓其他物質掉進蓄電池內,如有物質掉迸去,千萬不能用金屬物質去撈,應用干木棒夾出雜質,如用鐵絲或銅絲去鉤,金屬分子會在疏酸的腐蝕下進入蓄電池形成自放電,損壞蓄電池。
第
五、照常行車中應經常檢查蓄電池蓋上的小孔是否通氣,倘若蓄電池蓋小孔被堵,產生的氫氣和氧氣排不出去,電解液膨脹時,會把蓄電池外殼撐破,減少蓄電池壽命。
第六、應經常檢查電解液的液面高度,并及時添加電解液。在冬季往蓄電池內加補充液時,最好在汽車啟動后,發動機運轉時加入,避兔電解液結冰。
第七、長期不用的汽車每隔25天左右應將汽車發動起來,用手油門控制中等轉速20分鐘左右,否則放時間太長,等用車時汽車將無法啟動。 第
八、將蓄電池從汽車上拆下來時,應先拆負極再拆正極,裝時與此相反。充電時一定要把蓄電池蓋擰下,不能用帶明火的手接近正在充電的蓄電池口,因為充電時電池內產生的氫氣很容易爆燃,炸壞蓄電池,電解液還會傷人。
第九、不要隨便給汽車更換比原來蓄電池容量大的蓄電池,因為汽車上的發電機發電量是固定的,發電量不會增大,如換了容量大的蓄電池會使新蓄電池充不足電,汽車不能順利啟動,蓄電池長期虧電壞得更快。
第十、啟動汽車時每次啟動時間不超過3至5秒,再次啟動間隔不少于15秒,如多次啟動仍不著車,墟從啟動電路,如起動機吸拉線圈及點火電路及其他方面找原因。
汽車常見故障大全
一: 汽車故障診斷的四項基本原則:
(一)先簡后繁、先易后難的原則
(二)、先思后行、先熟后生的原則
(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原則
(四)、先備后用、代碼優先的原則
二:汽車故障診斷的基本方法:
1、詢問用戶:故障產生的時間、現象、當時的情況,發生故障時的原因以及是否經過檢修、拆卸等。
2、初步確定出故障范圍及部位。
3、調出故障碼,并查出故障的內容。
4、按故障碼顯示的故障范圍,進行檢修,尤其注意接頭是否松動、脫落,導線聯接是否正確。
5、檢修完畢,應驗證故障是否確已排除。
6、如調不出故障碼,或者調出后查不出故障內容,則根據故障現象,大致判斷出故障范圍,采用逐個檢查元件工作性能的方法加以排除。
二、常見故障的診斷
1、發動機不能啟動或啟動困難
(1)起動機不轉動或轉動緩慢
a)檢查蓄電池電壓。 b)檢查蓄電池極柱、導線聯接等是否松動。
c)檢查啟動系,包括點火開關、啟動開關、空檔啟動開關及起動機情況,各部線路是否連接松動。
(2)起動機轉動正常,但發動機不能啟動
a)調出故障碼。
b)檢查燃油泵工作情況。
c)檢查怠速系統是否工作正常(若怠速系統工作不正常,踏下加速踏板時發動機能啟動)。
d)檢查點火系統,包括高壓火花、點火正時情況、火花塞等。
e)檢查進氣系統有無漏氣。
f)檢查空氣流量計或空氣壓力傳感器是否工作不良。
g)檢查噴油器、低溫啟動噴油器是否工作正常。
h)檢查EFI系統電路,包括ECU連接器有關端子。
i)檢查機械部分有無故障。
2、發動機怠速不良
1)調出故障碼,分析故障原因。
2)檢查進氣系統有無漏氣情況。
3)檢查曲軸箱通風管的PCV閥的工作情況(怠速時,PCV閥應該關閉)。
4)檢查節氣門上的怠速調整螺釘是否調整正確,若調整螺釘調整不正確,會導致怠速時混合氣過稀,導致發動機怠速不穩。
5)檢查點火正時情況。 6)檢查噴油器噴射情況。
7)檢查EFI系統電路及元件工作情況。
8)檢查機械系統的狀況。
3、怠速過高
1)檢查節氣門是否發卡而不能關閉。
2)檢查冷啟動噴油器是否在繼續噴油。
3)檢查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是否輸出電壓不正確。
4)檢查燃油噴射壓力是否過高。
5)檢查調壓器真空傳感器軟管是否脫落或斷裂。
6)檢查怠速控制系統和VSV閥是否工作正常。
7)檢查噴油器噴油情況及是否滴漏。
8)調出故障碼,判斷故障原因。
9)對EFI系統電路及元件工作情況。
10)檢查點火正時是否不正確。
4、發動機轉速不穩
1)調出故障碼,分析故障原因。
2)檢查進氣系統有無漏氣情況。
3)檢查燃油泵供油情況,燃油管路的壓力是否正常。
4)檢查燃油壓力調節器是否工作不正常。
5)檢查噴油器噴射情況,是否個別噴油器不工作或噴油量不準確。
6)檢查點火系統,如點火正時情況、高壓火花情況、火花塞積炭等。
7)檢查空氣濾清器濾芯是否堵塞。 8)檢查汽油濾清器濾芯是否堵塞。
9)對EFI系統電路及元件工作情況。
10)檢查機械部分,如汽缸壓力、氣門間隙等。
5、發動機回火
發動機回火現象大多由于混合氣過稀或點火時間過晚所致。
1)調出故障碼,分析故障原因。
2)檢查進氣管有無漏氣情況。
3)檢查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輸出信號是否正確。
4)檢查點火正時情況。
5)檢查燃油壓力是否過低。
6)檢查噴油器噴油時間是否過短。
7)檢查噴油器是否發卡堵塞。
8)檢查EFI系統電路及元件工作情況,主要有各有關傳感器,如氧傳感器、水溫傳感器、進氣溫度傳感器、進氣管壓力傳感器等。
6、排氣管放炮
排氣管放炮現象主要由于混合氣過濃、個別缸不工作和燃燒時間不正確等燃燒不完全因素造成。
1)調出故障碼,分析故障原因。
2) 檢查點火正時,是否點火時間過晚。
3)檢查冷啟動噴油器是否仍然噴油或者發生滴漏,并進一步找出原因。
4)低溫啟動噴油器定時開關失效。
5)個別缸火花塞不點火或火花過弱。 6)檢查噴油器,是否存在噴油過量,或者個別缸噴油過多的現象,是否有滴漏。
7)檢查燃油壓力是否過高,壓力調節器是否失效導致回油管路不能打開回油,壓力調節器真空傳感器軟管是否脫落或者斷裂。
8)檢查空氣流量計傳感器和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輸出信號是否正確。
9)檢查EFI電路及有關傳感器的工作情況。
7、發動機加速不良
1)檢查進氣管是否漏氣。
2)檢查點火時間是否過晚。
3)調出故障碼,分析故障原因。
4)檢查燃油噴射系統,如燃油壓力、噴油器工作情況。
5)檢查點火系統,尤其是爆震傳感器和點火器的工作是否正常。
6)檢查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是否正常。
7)檢查EFI電路及與燃油噴射有關的元件的工作情況。
8)檢查汽缸壓力、氣門間隙、火花塞工作情況及配氣相位等項目。
三、典型元件故障及其原因
1、ECU
一般來說,ECU比較可靠,不易出現故障,正常使用情況下,10萬千米的故障率不高于千分之一,但當發動機工作時間過長(行駛里程超過15萬千米)時,ECU的故障率就明顯增加,故障的原因主要是:
1)焊點松脫;
2)電容元件失效; 3)集成塊損壞;
4)電控單元固定腳螺栓松動;
5)電子元件損壞。
ECU一旦出現故障,會造成發動機不能啟動或難以啟動、無高速、耗油量大等現象。
2、傳感器
車用傳感器一般分為熱敏電阻式、真空壓力式、機械傳動式和壓電式等幾種,相對而言,傳感器在電控汽油噴射系統中易出現故障,故障原因主要是:
1)彈性元器件失效;
2)真空膜片破損;
3)接觸部位磨損或燒蝕;
4)外圍線路故障等。
傳感器負責向ECU提供發動機工況,因此,一般出現故障時,將直接影響ECU準確信息的來源,對發動機的控制也將失控或控制不正常。
3、接插連接件
電控汽油噴射系統具有眾多的接插連接件,由于其工作在一個振動、多灰塵、高溫、易潮的環境中,時間一長,就易產生故障。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惡劣造成的: 1)接插件老化失效;
2)接頭松動;
3)接頭接觸不良。 接插連接件出現故障時,發動機工作不穩定,時好時壞,一般可用故障征兆模擬試驗法來診斷。
4、噴油器和冷啟動噴油器
噴油器和冷啟動噴油器是易損件之一,特別是由于國內汽油油質相對較差,更易出現堵塞和卡死等現象。正常情況下,噴油器一年應至少清洗一次。噴油器的故障主要表現在:
1)電磁線圈工作不良;
2)噴油嘴卡死;
3)堵塞;
4)滴漏;
5)霧化狀況不好;
6)外圍電路。
噴油器故障主要會造成發動機某缸不工作或工作不良。另外,各缸噴油器噴油量相差太大(15秒鐘超過8~10ml),也會造成整個發動機工作不穩等故障。
5、真空軟管及其他管道
電控汽油噴射系統有大量的真空管及其他管道,由于其大多是橡膠制品,受熱、沾油和時間一長,就會產生老化。其故障主要表現在:
1)膠管老化;
2)管口破裂;
3)卡子未卡緊;
4)接口松動。 其最終表現為漏氣,使混合氣過稀、發動機啟動困難或怠速不良、加速無力等。
6、燃油壓力調節器
燃油壓力調節器用于調節噴油壓力,出現故障時會明顯影響發動機的供油量,使發動機供油不穩、啟動困難、加速無力等。通道堵塞和壓力調節器內的膜片損壞,都會造成燃油壓力調節器故障。
7、濾清器
空氣濾清器、汽油濾清器及機油濾清器的堵塞都會造成發動機故障,因此應定期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