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觀

2023-03-09

第一篇: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觀

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理論

摘自《學前教育信息與研究》

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兒童的心理和教育問題,后來致力于正常兒童的教育實驗,創辦了舉世聞名的“兒童之家”。她撰寫幼兒教育理論著作,開設國際訓練班,對現代兒童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 兒童觀

從發展的觀點出發,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是一個發育這的機體和發展著的心靈;兒童發展的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幼兒處在不斷生長和發展變化的過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內部的自然發展。在這個連續的自然發展過程中,幼兒的發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

在蒙臺梭利看來,幼兒身體內含有生氣勃勃的沖動力。正是這種本能的自發沖動,賦予他積極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斷發展。一是主導本能,這種本能對于處在生命初創時期的嬰兒提供指導和保護,甚至決定物種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兒正是通過不斷的工作在進行創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滿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類更新,又能完善人類的環境。

在心理方面,幼兒心理發展既有一定的進程,又有隱藏的特點。蒙臺梭利認為,幼兒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因為每一嬰兒都有一種創制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筑一個精神世界,所以,幼兒不僅作為一種肉體的存在,更作為一種精神的存在。每個幼兒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沒,各有自己的創造性的精神。

在蒙臺梭利看來,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會出現各種“敏感期”。她說:“正是這種敏感期,使兒童用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去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對每樣事情都易學會,對一切充滿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發展正是建立在幼兒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礎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從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現一直持續到第二年。這是幼兒的一種內部的感覺,以區別各種物體之間的關系,而不是物體的本身。

2.細節的敏感期 幼兒在1—2歲時會表現出對細節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細節上。這表明幼兒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兒和成人具有兩種不同的智力視野。 3.行走的敏感期 這是在幼兒發展中最易觀察到的一個敏感期。幼兒通過個人的努力學會走路,并逐漸取得平衡和獲得穩健的步伐。

4.手的敏感期 幼兒會朝著外界的物體伸出小手。這個動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兒自我進入外部世界之中。這正是通過手的活動,幼兒才能發展自我,發展自己的心靈。

5.語言的敏感期 幼兒開始學說話,他所獲得的語言是他從周圍環境中聽到的。當他說第一句話時,并不需要為他準備任何特殊的東西。在蒙臺梭利看來,語言能力的獲得和運用,是幼兒智力發展的外部表現之一。

蒙臺梭利強調指出,應該注意幼兒的心理發展和生理的發展之間的密切的關系。她說:“如果心理的壓抑會影響新陳代謝,并因此降低了一個人的活力的話,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況也會發生,富有刺激的一種心理體驗能夠增加新陳代謝的速度,并因而促進一個人的身體健康。”

(二) 幼兒教育的原則及環境

在蒙臺梭利看來,幼兒教育是人類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它的目的是兩重性的:生理的和社會的。從生理方面看來,是幫助個人的自然發展;從社會方面看來,是使個人為適應環境作好準備。在幼兒的教育中,要注意兩條原則: 1. 自由的原則

根據蒙臺梭利的兒童觀,幼兒的內在沖動是通過自由活動表現出來的,他能根據自己的特殊愛好選擇物體進行活動。“科學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將是學生的自由,允許個體的發展和兒童天性的自由表現。”

幼兒有充分活動的自由并不意味著他可以為所欲為。蒙臺梭利認為,幼兒必須在自由的基礎上培養紀律性。自由和紀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自由活動是形成真正的紀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紀律也必須建立在自由活動的基礎上。 2. 工作的原則

蒙臺梭利認為,使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活動就是“工作”。如果兒童能全神貫注的工作,正說明這種工作能滿足他內在的需要。這個過程也就是幼兒生理和心理實體化的過程。這不僅使幼兒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而且也使得他獲得了獨立的能力??傊?,工作對于幼兒來說是極有幫助的,能有助于他的肌肉協調和控制,能使他發現自己的潛力,能有助于他培養獨立性和意志力,能使他在生命力不斷展現的神秘世界中練習自己并進一步完善自我。

蒙臺梭利學校的課堂使一個“有準備的環境”。 1. 為幼兒創設有規律、有秩序的生活環境。他們喜歡有條理、有秩序的生活,因此東西必須放在固定的位置。

2. 提供有吸引力的、美觀的、實用的設備和用具,適合兒童的身材、體力,同時方便兒童使用。 3.允許兒童獨立的活動和自我選擇活動。

4.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為幼兒提供感官訓練的教材。 5.培養兒童的社會行為,各種教具的取放和使用方法都依照一定的規則,并且考慮對他人是否方便。

(三)幼兒教育內容和方法

蒙臺梭利指出在“兒童之家”中對幼兒的教育應該包括以下四方面: 1. 肌肉訓練

肌肉訓練不僅有助于幼兒的身體發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兒動作的靈活、協調和正確,還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意志和發展幼兒之間的合作關系。 2. 感官訓練

蒙臺梭利認為,必須對幼兒進行系統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訓練,使他們通過對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觸,發展敏銳的感覺和觀察力。這是幼兒高級的智力活動和思維發展的基礎。 3. 實際生活練習

蒙臺梭利十分重視幼兒的實際生活練習。它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兒童自己有關的,另一類是與環境有關的。通過實際生活練習,幼兒可以培養獨立生活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4. 初步知識教育

3—6歲幼兒天生具有學習出初步知識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們學習閱讀、書寫和計算。初步知識教育與感官訓練是相聯系的,正確的感官訓練有助于初步知識的教育。

蒙臺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覺教育,數學教育,文化教育等幾部分。蒙臺梭利教育法最為精彩、最為科學和適合兒童發展的部分,則是成人對待兒童的態度和教育觀念。成人通過觀察,了解到兒童發展需要,從而為幼兒準備一個適宜發展的環境,協助兒童自然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兒童不僅發展了認知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習得了主動學習的方法,培養了獨立、進取、堅持、自信、有條理的良好習慣。

蒙臺梭利的教育觀及其教學特點

蒙臺梭利透過在“兒童之家”的觀察與發現,提出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她說:“在探索兒童心靈世界的這件事上,成人切記不要用自己的角度,或以自我為中心。如果成人以自我為中心,去觀察與兒童心靈有關的所有因素,只會增加對兒童的誤解。” 蒙臺梭利強調兒童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獨立個體。成人必須重新看待孩子,發現孩子存在的價值,而不是任意將自我意識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抹滅了兒童的人格意識。

蒙臺梭利以科學觀察、驗證的精神,發現了兒童成長的自然法則--兒童具有自我學習,使自己趨于完善的潛能,也就是說孩子致力改善他自己。然而由于成人不適當的引導或環境的影響,孩子會出現偏差行為,如不整潔、不順從、怠惰、貪婪、自我中心等等,因此蒙臺梭利強調環境和成人的重要性,如果我們不能看見孩子的本來面目,將無法協助孩子正常地發展。

蒙臺梭利說:“我們的學校一開始可比擬為療養院,兒童在這兒發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心智健康。”蒙臺梭利認為惟有透過工作的治療方式,才能治療孩子的偏差行為,因為孩子會經由工作來建構他自己。因此蒙氏科學幼教雖有豐富的教具,但其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教會孩子如何使用教具,而是籍由教具的操作,協助孩子建構完善的人格。而專注則是孩子打開內心寶藏的一把鑰匙,孩子必須在自由選擇與專注的氣氛下,才能增強他的能量與心智能力,進而達到自制的境界

基于上述的觀點,蒙臺梭利幼教有別于傳統幼教十大教學特點: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于成人的獨立個體。

2、不教的教育 蒙臺梭利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O至六歲的幼兒,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順著敏感期學習該特征,即可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 一般稱蒙氏教師為啟導員,他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于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 蒙氏科學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協助孩子正?;?。透過環境的設計、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構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蒙氏科學幼教沒有課表,不劃分上下課時間,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 要。

7、混齡教學不同年齡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可養成兒童兄友弟恭、樂于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 蒙臺梭利教具繁多,這些教具并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過這些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屏除獎懲制度 蒙臺梭利透過長期的觀察,發現兒童對獎懲毫不在乎,因此,蒙氏科學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的教學成果 蒙氏科學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的心智在成長。

蒙氏教育法的五個步驟

1.預備環境

我們不止一次強調,一個適合生命發展的環境對兒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學中,如何為孩子準備一個適合他們生命發展的環境,被列為首要的條件。

2.發現意愿

兒童表現在外的行為,往往是內在需求的反應,尤其是幼兒時期會在某一階段對某種需求有特別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這一時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對孩子的啟發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 3.協調意愿

蒙特梭利老師與傳統教師最大的差別,在于蒙特梭利老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學生,而是教具、兒童及學習意愿的協調者。她必須依孩子的需要而整理環境,并且觀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適當的教具來讓孩子“工作”

4.延長工作周期

如果孩子已經專心進入“工作”情境,啟導員就該鼓勵他繼續操作,以“延長他的工作周期”,讓孩子酌情的反復操作。蒙特梭利說:“延長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養孩子的專心和耐力。”我更認為一個兒童未來生命發展的“精度”與其“專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別重視并且告訴教師,需要“等待”孩子反復練習的行為發生,而予以鼓勵,使孩子樂意“再來一遍”,甚至幾十遍。因為兒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過是教具的功能開始顯現的階段而已。孩子能對教具產生盡情的反復操作,才會使兒童發生“真正的成長”,我稱之為:“心智的任性發展”。這種盡情“反復”操作的情況,只有當兒童感到“工作”的樂趣,且能夠符合他的“內在需要”時才會發生。

5.觀察—實施—記錄—研究—發現—重新針對他們的需要進步而對教育計劃的再設計”的循環施為。

由于孩子的不斷成長和他們之間的個別差異,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師的教育規劃需要不斷改進。惟有透過實際的觀察、記錄、研究,才能深入切實的發現兒童內在的需要,而給予適當的教育和引導,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長。

自由與獨立。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兩點事項,是大人必須時時警惕在心的: (1)給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學教育學”的基本原則。

蒙氏認為強制的“教”法,對兒童——特別是學齡前的幼兒,有害無益,除非把孩子的頭腦解放出來,否則這些民族幼苗的發展不會健全。

蒙特梭利認為“自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基本人權。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卻不是放任或為所欲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沒有被允許去做“任何他喜歡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選擇有益與有用的工作。換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確的事。”

(2)讓幼兒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講時,總會提出這么一句話:“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兒在吶喊:請幫助我,讓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對子女呵護的很仔細,什么都幫他們做得好好的,看起來是父母的愛心實際上卻抹煞了許多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其實,孩子在學習走路時,就是嘗試“獨立”的開始。

關于蒙氏教育中的紀律與自由 只有當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成為管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

——瑪利亞·蒙特梭利

談到蒙氏教育,最初我的感覺是蒙氏教具主導一切。那個時候的我欠缺學習,只是一味的給孩子灌輸一些“知識”。其實兒童時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種“灌輸”,而是需要條件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遵循這個發展規律。兒童會發展的很完善。所以,蒙氏教具只不過是一種有準備的環境之一,是對孩子進行感覺訓練的材料。讓孩子自己探索,找出事物、的內在聯系,自行更正錯誤。蒙氏教育的理念是“愛和自由,平等和規則”蒙特梭利說:我們不認為一個人只有當他像啞巴一樣默不出聲和像癱瘓病人一樣不動彈才是守紀律,此時,他只是一個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個守紀律的人。

有一次,我去我們市里的一家幼兒園。當我們剛走進大班的時候,一大群孩子看到我們后,聽說我這個叔叔要講蒙氏課時,高興的手舞足蹈,都跑到我們的面前??墒蔷驮谶@個時候,他們的老師走到鋼琴前,速度很快的在彈幾個音節。孩子們聽到這個速度很快的節奏時,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兩手高舉并不停的抖動。我當時的感覺就是:孩子們像被掌控的木偶一樣。這樣是阻礙孩子自由發展的,其實孩子們走到我們的面前是在觀察我們,為什么要剝奪孩子觀察的權利呢?前幾天抱孩子回家,經過一家的門口時,聽到孩子再哭,隨后就聽到媽媽說“你掐孩子做什么”?爸爸說“不掐她,她記不住,只有這樣才可以叫她記住”(教育其實和大禹治水一樣,在輸不在堵)。我認識一位家長,她是某學校的音樂教師。她有個很可愛的兒子。她對我說:孩子小時候很喜歡聽媽媽彈琴,也喜歡摸媽媽的琴??墒怯幸淮?孩子在幼兒園的教室里也有一架鋼琴,孩子很好奇,走過去想摸一下(可能是想看看和媽媽的琴一樣嗎)當他走到鋼琴前,想伸手觸摸時,一個“可怕”的聲音傳來“不要亂動,要守紀律,不可以亂摸鋼琴”一個孩子的探索心,好奇心,就這樣被所謂的“不許摸,不許動”的規則扼殺了。從此孩子再也不摸媽媽的琴,不聽媽媽彈琴。兒童不是被動的接受別人傳授給他的東西,而是充滿了主動性和積極性。教育的整個目的就是為了發展孩子自身的潛力和幫助生命成長,兒童是依據內在的理性獨自發展的,通過不斷地活動把“精神胚胎實體話”。蒙特梭利說“幼兒期是感覺經驗開創期,創造感覺期,感覺知識敏感期,兒童保留他所得到的清晰印象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只有當這些印象清晰,并且對它們進行區分之后,他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傳統的教育往往混淆紀律與自由的概念和聯系。蒙氏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建立一個積極的紀律,工作的紀律,有益的紀律,而不是一個不動的,被動的和順從的紀律。由于孩子生來具有的不能自立的特性以及他作為社會個體個性質,他總是被鐐銬限制自己的活動。所以必須采用以自由為基礎的教育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各式各樣的束縛。換句話說,對孩子的訓練應該用合理的方式幫助他減輕約束他活動的社會鐐銬!

蒙臺梭利幼兒園行為規則 (請家長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您的孩子)

1、粗野、粗俗的行為不可以。

哪些行為是粗野的:棒子和石頭不能拿;大孩子不能強制小孩子;要學會尊重、寬容有問題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在任何地方不可以搞破壞(教具、學校財產,同學的東西,家里的東西);不可以打人、罵人、推別人;不可以在走道里奔跑、不可以在樓梯上相互擠、推;紙屑不可以扔在地上;不可以摳人(摳人的孩子需要常剪指甲);不可以挖鼻孔。

2、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歸孩子自己所有,孩子有權力自由支配(不是你的東西就都是別人的東西)。

3、從哪里拿的東西就歸位到哪里。(“請歸位”)

4、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后來者必須等待。(“請等待”)

5、不可以打擾別人。

包括在公共場所(請給孩子解釋公共場所的概念)高聲說話、哭鬧、奔跑、嬉鬧就是打擾別人;在學校里,不可以踩別人的工作毯、在別人工作時不可以打擾別人,但可以保持沉默在一旁觀察。

6、做錯事要道歉。成人做錯事也要道歉。 (小資料)蒙臺棱利的感覺教育

蒙臺梭利認為,真正能自由行動的兒童是有智慧的。智能是內部建構的關鍵,智能的培養首先依靠感覺。感覺教育主要通過感官的訓練(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的訓練),尤其注重觸覺訓練,以達到感覺與動作練習相結合的目的。她說:“幼小兒童常常以觸覺代替視覺或聽覺,觸覺對于他們如同稍大些兒童的想象。”

蒙氏設計了一系列教具材料(相當于教學玩具),用這種“有準備的環境”引起兒童的自然反應,使兒童在對實物的操作和擺弄的過程中發展智力。成人可以通過觀察兒童活動的表現,了解兒童心理的發展。她認為重要的不是物體本身,而是物體的屬性,她的教具都是代表物體的特征(如大小、長短、輕重、顏色),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

1.蒙氏的感覺訓練教具有以下特點:

(1)按物體的屬性(特征)排列成嚴格的等級順序。 (2)每種教具訓練三種特殊的感官。

(3)體現兒童的自動教育,兒童直接接觸教具,按自己的進展進行自我教育。 (4)激發兒童重復練習的興趣

(5)由感覺教育導致文化的學習(包括聽、說、寫、讀)。 2.蒙氏的感覺動作訓練有一套嚴格而機械的方法。 (1)材料的出現有一定的順序(但使用的時間長短不限),從少量的、對比大的刺激到多而差別細小的刺激。

(2)練習有一定的步驟:①認識物體的相同屬性;②認識物體的相反屬性;③識別差距較小的物體的不同點。

(3)教師只向兒童提供教具材料,教會使用方法(話語簡短、明確、客觀),然后注意觀察兒童的表現,不干涉或不妨礙兒童的自由行動,也不糾正錯誤。兒童自己依靠教具本身的規則和要求進行練習并改正錯誤。

3.感覺訓練的效果

蒙氏認為兒童經過一系列的感覺動作訓練,獲得了辨認物體的能力,掌握了有關物體的分類和特征,便可能進一步觀察生活中其他的物體,辨別它們的相同、類似和不同點。將有共同屬性的物體聯合起來,產生聯想和識別的興趣,開始對事物敏感并獲得明確而有順序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就有可能自然過渡到對掌握文化知識的要求,學習讀、寫、算,達到更高的抽象思維水平,也就是進入小學學習階段的準備 評福祿倍爾和蒙臺梭利的幼兒園“作業”觀

在幼兒教育的發展史上,"作業"曾被許多教育家所重視。例如19世紀的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和20世紀意大利著名的女教育家蒙臺梭利都把"作業"單獨提出來,作為學前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予以論述。在幼兒教育史上的"作業"一般是指對兒童進行感覺和知覺的訓練,尤其指手工作業,而在現代幼兒園教育中,一般把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都稱之為"作業",是廣義的,包括上課、游戲等等。

福祿倍爾把幼兒園的"作業"視為幼兒教育體系的一大支柱。他認為在幼兒園教育階段,兒童身心正從盲目的、無意識的活動狀態,過渡到自發的、積極的活動狀態,兒童身心各方面的活動,構成了兒童發展的基本途徑,而且兒童期活動的自發性、自主性也顯得更為突出,因此要使幼兒園的教育真正達到促進兒童身心發展的目的,就必須通過兒童的"自動"進行教育,教育內容應該是活動性的,而不應以書本知識為主。他明確指出:"幼兒園應成為一種為了人的自我教學,自我教育,自我培養的機構;同樣也成為一種通過游戲,創造性自動和自發的自我教育進行全面的也是廣泛的教養機構"。

①他主張把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教育形式,是"自動"性教育原則的突出體現。做為教育形式的游戲活動,絕不能流于隨意和盲目,而要有一定的選擇和帶有目的性的設計。反對教育中的絕對自由放任,主張任何一種教育形式,都必須有一定的規則.他根據自己的見解,為幼兒園設計了三類游戲活動,也可稱為"作業"活動,認為這是最理想的。這三類活動中,第一類為"恩物(Gms)"。這是他為兒童游戲制做的一套玩具材料。因為在他看來,當兒童要求發展的自動本能一經覺醒,就渴望尋找某種實物,借以表現自己的內部存在,借助恩物可以讓兒童把它當做一面鏡子,了解自我,感知自我,體現自我.他指出:"為了符合發展的法則和生命的法則,兒童的訓練課程和作業,要求有一個物體的形式作為媒介,來恰當地表現兒童的作業和游戲"。 ②第二類為活動游戲,是以兒童四肢活動為主要外部特征的游戲.他認為當恩物引起了兒童內部的活動愿望和自我揭示,自我發展的沖動以后,兒童就渴望通過獨立的活動,或行走,或奔跑,或跳躍,來充分表達內心的愿望,展示自己的力量。因此,要求教育者給兒童提供純活動的游戲的機會,并把它作為幼兒園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二。第三類"作業"也被稱做一種游戲,這種作業是指兒童利用作業材料在桌上進行的手工和構造活動,其中最主要的是折紙和放置木棍兩種。此外還有串珠、刺繡、繪畫等,作業材料通常是紙片、木棍、厚紙板、細繩、小圓珠粒等等,兒童使用這些東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構建或剪疊成一定的形狀,其作用與恩物游戲相同。

蒙臺梭利認為,3歲至6歲的兒童處于感覺、秩序的敏感期。這個時期教育是通過作業使兒童身心得到完善的發展,蒙臺梭利說:"兒童有意識征服環境,就進入自身的建設性……其經驗不是單純的游戲,也不是荒唐的行動,而是成長過程中的作業,是手在智慧的引導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作業"。

③她認為"作業就是自由活動","這工作不能是外界武斷地提供……它必須是本能想的,在這工作中,生命的潛能將自然地出現"。即作業應是兒童自愿的,符合兒童興趣的.她所設計的教具包括:三組固體嵌入物,各種幾何固體物、粉紅色的立方體、綜色四邊形小木板、紅藍相間棒、光滑、粗糙相間棒,各種不同的毛線,重量不等的小木板,兩種各裝有64塊彩色板的盒子、發聲筒、音樂鐘.這些教具具有三方面的功能,訓練兒童的感覺器官,包括觸、視、聽、味、嗅覺,培養兒童思維、分辨,歸納和組織的功能,為兒童學習寫字和閱讀敏感期的到來做準備。這些教具還具有以下特點:容易控制錯誤的出現,兒童在操作過程中很容易發現自己錯在什么地方,并能及時地改正過采,能滿足所有兒童的需要,能夠使兒童積極地投入和參與,兒童都能夠動手操作,而不是被動地站在旁邊觀看,他們之所以能夠全身心擺弄自己手中的教具,就是因為這些教具適合他們的發展需要吸引人,兒童尤其是對教具的顏色和大小比例十分滿意。由于兒童對作業的選擇是依照自己的意愿、興趣也就是說作業的,內涵的主要特征是兒童自發的需要,是由其內在潛能的驅使,不是外在壓力,其外延包括兒童的自由活動,如進行感官練習,擺弄字母。兒童全神貫注于他所選擇的活動,就形成了良好的紀律,這樣作業就成為自由與紀律之間的鏈條,即自由-作業一紀律是蒙臺梭利的"兒童大廈"的三根支柱。她認為通過作業有助于肌肉的協調和控制,可以培養兒童的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鍛煉兒童的意志.作業可以采取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個別作業,作業是由兒童自己選擇的,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獨立完成,一種是反復練習,他在作業的操作中嘗試性錯誤,最后得以完成,達到內心滿足??梢娒膳_梭利的作業是強調兒童的自發活動,而不是教師強加的。

福祿倍爾和蒙臺梭利關于幼兒園"作業"的主張,對各國幼兒教育都有一定的影響,如英國19世紀早期的幼兒學校深受歐文幼兒學校思想的影響:一方面繼承了傳統幼兒學校注重德育,體育及游戲等特色,另一方面卻又十分注重書本學習及教具的使用,在教學中重視記憶而忽略了兒童的理解能力,把教授和教育混為一談,加重了兒童的負擔。到了19世紀中期,福祿倍爾的幼兒園"作業"主張開始傳入英國,使幼兒教育排除了一切形式的正規教學,積極鼓勵戶外活動和自由游戲,通過福祿倍爾的"恩物"和教具,讓兒童們進行作業,唱歌、跳舞和講故事等活動.1911年保育學校在英國出現,到20世紀20年代,蒙臺梭利教育法傳入英國。使這一時期英國的保育學校利用蒙臺梭利法,提出了在對幼兒進行集體教育的同時,也必須充分注意到每個兒童的個性發展,即保育學校為幼兒提供進行無拘無束學習的良好條件,堅持對兒童進行感覺訓練,運動神經的訓練,以及在蒙臺梭利"實踐生活訓練"啟發下的家政活動訓練。在1933年的《哈多報告》中,認為不應在6歲以下的兒童中進行讀、寫、算的教育,應讓兒童通過各種自由活動學習知識,其教學計劃由"包括體育、野外活動、舞蹈、唱歌、手工與圖畫在內的表現形式"構成。

現在英國的學前教育主要設施有兩種:一種是保育學校和保育班,在這里沒有任何形式的課程,以自由活動為主,鼓勵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內容,教師根據情況,適當地給予一些幫助,但不干涉幼兒的活動,另一種是游戲班,是作為正規學前教育的過渡性輔助設施,主要目的在于向兒童提供豐富的有促進作用的游戲活動,使兒童得到健康發展,在幼兒學校沒有正規的教學大綱,兒童的作業略趨向于組織性和系統性,有的幼兒學校實行開放教育制度,將5-7歲幼兒混編在一個班里,兒童在不同的活動角,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活動和學習,教師酌情予以指導。又如在日本幼兒園建立初期的19世紀中葉,幼兒園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首先是受福祿倍爾的影響,明治十二年(1879年)關信三編篡了《幼兒園法20游戲》,對20種"恩物"做了圖解說明,該書與他譯的英文版《幼兒園記》一起,成為明治時期幼兒園教育指南,到了1889年制定的《幼兒園保育及設備規程》中,"恩物"作為"手技"之一部分。④其次,是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傳入,引起了幼兒教育界的極大興趣,并且逐步在日本推廣,但福祿倍爾的主張仍占日本幼兒園教育的主流。據1921年日本文部省調查,在幼兒園的實際教育中,采用福祿倍爾教育方法仍是第一位。

從歷史的回顧來看,福祿倍爾和蒙臺梭利關于"作業"的主張,與現代幼兒園的"作業"既有聯系,但也有明顯的差異。首先從思想理論基礎比較,福祿倍爾等教育家所談到的"作業",因神秘主義、象征主義以及世界觀和科學發展的局限,沒有按兒童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做恰當的論述,福祿倍爾重視兒童的自動活動,通過兒童自己活動在"作業"中得到發展,重視手工技能訓練,是為了讓兒童更好地認識上帝,而仿制大自然創制了恩物以及建立了作業體系,而蒙臺梭利是為了使兒童的內在生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和充分的顯現,主張幼兒的自我教育,其思想中具有唯心主義因素?,F代的"作業"是建立在醫學,兒童生理、心理的科學基礎上,認為幼兒期是兒童感官、思維等迅速發展的時期,應給予兒童以足夠的作業刺激促進其發展.兒童身體發育未完全,特別是小肌肉未充分發展,通過橡皮泥、剪紙,貼紙,繪畫等練習,可活動幼兒小手肌肉的協調控制,以發展感官,手眼協調,如現在對蒙臺梭利教具的使用就是通過填充、穿孔等來訓練手眼協調,以及大腦的反應能力.由此可見,現代的"作業"是建立在唯物主義的科學基礎上的,是適應兒童身心特點的.

其次,就"作業"內容而盲,現代的"作業"的內容比過去更豐富更科學.福祿倍爾的"作業"主要是根據他設計的"作業"用具來進行的,重視兒童的自發活動,認為教育過程就是生活過程,但在作業中也并未把生活聯系起來,其作業則主要限于手工訓練,如紙工,模型等手眼協調動作的訓練.蒙臺梭利主張通過教具訓練感官、智力,以達到自由與紀律的協調一致。其范圍比福祿倍爾更廣一些,但主要是訓練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此外蒙臺梭利還重視現實,認為教育是為了現實生活做準備,因而把"作業"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注重日常生活教育。但他卻把重視現實與發展想象對立起來,反對游戲,認為游戲只是為兒童提供虛幻的東西?,F代幼兒園中作業范圍更加廣泛,包括了上課的正規教學,也包括游戲,手工勞動,音樂、繪畫、舞蹈,只要是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的活動均稱為"作業"。同時,現代幼兒園中的"作業"已越來越重視與現實生活聯系,與兒童對游戲的"自主"活動相聯系,同時強調創造性活動,以游戲為主進行各種廣泛的"作業"。

其三,教師與兒童在作業中的地位和作用。福祿倍爾雖然認為兒童的自動活動是兒童發展的基礎,應以兒童為中心,但在"作業"中卻要求兒童在成人的指導下進行,兒童只是摹仿成人,少有創造,強調循序漸進,由簡到繁,但過于死板,不利于兒童創造性的發揮。蒙臺梭利主張在作業中以兒童為主體,教師僅是從旁觀察,指導。指導兒童選擇與其成熟程度相匹配的作業來促進其發展,現代幼兒園中的’作業"主張以兒童為主體,教師做適當的指導。但在當前的實際教學中則有許多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給幼兒布置各種內容的"作業",而這些"作業"并不是幼兒自愿的,喜歡做的,而是迫于教師或外界壓力不得不去完成,這樣"作業"不僅沒有成為幼兒喜愛的活動,而且成為他們的一種負擔,這對幼兒以后的發展極為不利,現代幼兒園"作業"趨向于正規化,教育成份增多,活動和游戲成份減少,這種以教師指導為主的作業,將會使作業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匹配,引起兒童負擔過重,或者作業結構不合理,片面強調智力因素,忽視非智力因素,從而導致兒童的片面發展,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改革,應當在現代"作業"體系中注意以下幾點:作業的制定應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生理、心理發展的需要,作業要注意其份量,注意各方面的結合,不能偏重某一樣作業,而忽視其他作業類別,教師要注意耐心指導兒童正確完成"作業",同時還應注意教師素質的培養。在作業中要提供給兒童一定的活動場所。讓兒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性,啟由活動,讓兒童接觸大自然,把知識教學寓于娛樂之中。這樣才能保證兒童和諧而全面的發展。

⑤總之,福祿倍爾和蒙臺梭利關于"作業"的觀點有它的正確性.他們主張讓兒童自由活動,自然發展,培養兒童創造性,以利于兒童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有助于感官的訓練和培養兒童興趣,激發兒童的內部動機,使兒童自覺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培養協作精神和獨立自主性.但應當認識到現代幼兒園的"作業"與他們主張的"作業"中雖然都包含了自由活動的思想,可是現代的"作業"卻更注重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重視體育,游戲以及智力的培養。在兒童充分自由活動基礎上,更注意科學性,理論結合實際,使幼兒園幼兒的"作業"立足于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有針對性進行教育.幼兒園的作業就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它改變了以往作業的盲目性,提供了具體內容目標,使教育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它包括:提供給兒童各種玩具進行感官刺激,發展兒童視、觸、聽、嗅、味覺,使感官敏捷,記憶,思維發展。由此可見現代幼兒園的"作業",既汲取了教育史上教育家們在"作業"方面的一些精辟見解、揚長避短,同時又采用了現代的科學研究成果,并以此為依據,來制定"作業"體系,以促進幼兒在身心各方面的全面發展,以便最終把他們培育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第二篇:讀《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有感

蒙臺梭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醫生,畢生致力于兒童研究和教育實驗,并創辦了學前教育機構——“兒童之家”,是教育史上繼福綠貝爾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被英國教育家贊譽她為“20世紀贏得世界公認的推進科學和人類進步的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對于這本書,我主要簡單談一下蒙臺梭利的兒童觀、教師觀和感官教育。

一、兒童觀

蒙臺梭利強調,其教學方法的最大成功是給孩子帶來自發的進步。因此,她強調教學必須嚴格遵照最大限度地減少教育者的積極干預的原則。教育的明確目標是按照孩子們自發的自我發展的自然方法來培養他們。在感官教育中,應實施個別教學,給兒童活動以自由,外人盡量不要干預,每個兒童都可以自由選擇符合自己內在需要的活動,相信兒童通過教具能控制錯誤,進行自我教育。智力教育也是如此,而且感官訓練獲得的觀察能力和方法對智力教育能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

二、教師觀

蒙臺梭利的教師觀具有挑戰傳統的教師觀。傳統的幼兒學校以傳授知識為主體,始終處于主動地位,兒童是客體,處于被動地位。蒙臺梭利學校則以自我教育為主,在教育活動中,兒童是主體,是中心;兒童全神貫注地從事各自的“工作”,獨立操作、自我發現、自我教育和發展;教師是兒童活動的觀察者和指導員。首先,幼兒教師應是一位觀察者,他必須一科學家的精神,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觀察和研究兒童,揭示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秘密。教師工作的目的是激發兒童的生命活力、培養和發展其個性,使之成為適應現代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獨立自主的人。教學最為重要的教育方法是必須與兒童保持親切友好的合作,因此,教師要關心兒童、熱愛兒童、尊重兒童的個性,經常與兒童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其次,教師必須是義務明察秋毫、反應敏捷、冷靜沉著、精明能干,有教育藝術才能的、兒童活動的自覺指導者。

三、師生關系

在談到師生關系時,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在教師的指導、關心、鼓勵、啟發、誘導和幫助下專心致志與自我活動,從活動中獲得實際知識和經驗,從而促進兒童身心的協調發展。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和兒童之間的關心和課堂氣氛融洽了。兒童的精神解放了,他們的“內在潛力”得以充分發展和展現。兒童寫得知識不是少了,而是學得更多、更活、更全面和更有用了。

四、感覺教育

在書中,蒙臺梭利用四分之一的章節來論述感官教育,可見感官教育在她的教育教學方法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蒙臺梭利認為感官教育的意義在于: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它符合兒童在這一時期心理發展的需要;從教育學角度講,算術、書寫、言語以及良好秩序的規范都經由感官教育而引發。

五、紀律教育

蒙臺梭利認為,紀律不是依靠命令和說教,而是通過給兒童極大的自由,在工作中讓兒童生命的潛能自然地出現,獲得自我發展。兒童依靠分解、分階段、分層次的練習,自發地開展工作和活動,在練習中協調動作,形成秩序感。

六、小結

關于蒙臺梭利提到的學生觀、教師觀、感覺教育、紀律教育,在今天看來其思想仍具有超前性,對于我們新課程改革,轉變教師觀有很多的教育意義。幼師的教育對象是人之初的前幾年,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孩子會有意無意模仿,所以幼師更要有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我也一直在為此而努力!繼續加油!

第三篇:關于蒙臺梭利幼兒教育中國化文獻綜述

班級:教1141學前本

姓名:文艷

學號:2011412031 布置作業的時間:2013年11月

我在學校圖書館頁面登陸中國知網,以蒙臺梭利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找到了1020條結果,其中80%的研究都與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中國化有關,如何把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思想運用到中國幼兒教育的實踐中,這是非常有價值的研究也是個值得深思的話題,所以我選擇了蒙臺梭利幼兒教育中國化來進行文獻綜述,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共參考了18篇文章,其中,中國學術期刊6篇,中國優秀博士論文2篇,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0篇,文獻綜述如下:

關于蒙臺梭利幼兒教育中國化文獻綜述

摘要:20世紀初蒙臺梭利創立了蒙臺梭利幼兒教育法,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蒙臺梭利教育法傳入中國,中國興起了許多幼兒研究機構和幼兒教育機構,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現在,蒙臺梭利教育在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處在蒙臺梭利幼兒教育中國化階段,我們需要不斷地研究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并結合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具體情況,把它真正地融入到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中。

關鍵詞:蒙臺梭利

幼兒教育

中國化

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1907年她在羅馬建立了第一所“兒童之家”,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于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她的教學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段鞣浇逃贰贩Q她是二十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

通過研究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思想,并結合中國幼兒教育的具體情況,我對蒙臺梭利幼兒教育中國化有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和研究。

一、 蒙臺梭利幼兒教育觀 (-)重視兒童的自我發展

蒙臺梭利強調兒童心理發展是天賦能力的自然表現,即是心理胚胎的發展、肉體化的過程、潛在生命力的分化和吸收性心理的作用。蒙臺梭利的這一觀點在當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成了批判當時成人中心的教育觀、號召重視自我發展的基礎。當時,成人對待兒童的態度是說教的、灌輸的和干預的,成人在愛護孩子、幫助孩子、教育孩子的外衣下隱藏著一種關于孩子的觀點,即認為孩子是無知無能的,必須由自己向幼兒進行教導,讓幼兒達到知識和能力的發展。正是當時這種輕視幼兒能力、否定幼兒能力的觀點導致了成人把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強加給幼兒,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幼兒.用成人的尺度去評價幼兒相應地,這種成人中心的教育觀使幼兒的正常發展受到了壓抑和歪曲,妨礙了兒童內在生命的發展和內在生命力的展現。

(二)適應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和階段性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心理發展存在著敏感期,即在某一特定的時期幼兒有某種心理傾向性,從而使兒童在發展的某一特定時刻對一定的事物或活動表現出積極性和興趣,并能有效地認識事物和掌握活動,而過了這一時期上述情況便會消失而且不再出現。蒙臺梭利對敏感期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并指出了一些心理現象發展的的敏感期。

(三)重視兒童的活動

蒙臺梭利強調兒童心理發展是天賦能力的自然表現,而天賦能力又是如何得以表現的呢?蒙臺梭利認為天賦能力是通過兒童的自發活動表現出來的,由此,她認為兒童的心理發展是在工作中實現的。蒙臺梭利所謂的工作是兒童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在蒙臺梭利所提供的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活動。在她看來,通過活動,兒童的生命力得到表現和滿足,同時,兒童的心理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蒙臺梭利幼兒教育中國化在中國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重視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經濟效應,忽視了其內在價值。 隨著蒙臺梭利教育法傳入中國,中國興起了許多幼兒研究機構和幼兒教育機構,有些幼兒研究機構和幼兒教育機構沒有明白蒙臺梭利幼兒教育中國化的真正目的和內涵,把它作為實現經濟效益的途徑,過分重視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經濟效應,忽視了其內在價值。

(二)只重視蒙臺梭利教育的形式而忽視其精髓 在中國,許多幼兒園簡單地認為開展蒙氏教育就是把那些蒙氏教具放到教室里,讓兒童自由擺弄,忽視了蒙氏教育的精髓,事實上,蒙臺梭利教育課程的核心是觀察了解兒童的內在需要,最終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缺乏真正領會蒙氏教育精髓的教師

我國雖然開辦了許多蒙氏幼兒園,可是真正接受過專業幼兒師范教育的教師并未在幼兒園普及,接受過蒙臺梭利幼兒師范教育的教師更是屈指可數。

(四)中國的蒙氏教育并未真正結合國情

外來與本土,從教育內容和班級組織形式來看,蒙氏教育與我國本土傳統教育模式也有碰撞,找到適當的切合點才能使兩者之間的碰撞產生積極的影響。拿班級組織形式來說,一是教師面對的不再是同齡班上水平相對齊整的孩子,而是有著不同年齡特點和不同發展需求的孩子,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二是家長對混齡編班這一有別于我國多年來傳統班級的新形式,也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面對這些由傳統教育方式帶來的挑戰,蒙氏教育中國化實踐必須充分考慮其與我國本土因素的磨合,自律與壓抑,蒙臺梭利紀律教育思想與傳統教育模式儼然有別。

三、蒙臺梭利幼兒教育中國化的建議

(一)廣泛宣傳合理引導蒙臺梭利幼兒教育觀

真正把握蒙臺梭利幼兒教育觀的內涵和宗旨,重視兒童的自我發展,適應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和階段性,重視兒童的活動,讓更多的人真正了解蒙氏教育。

(二)不僅只重視蒙臺梭利教育的形式而且更要重視其精髓 在教育中堅持兒童中心原則,時刻重視兒童潛能,堅持(1)兒童最佳利益原則。任何事情凡是涉及到兒童,必須以兒童利益為重。(2)尊重兒童尊嚴的原則。(3)尊重兒童的觀點和意見的原則。任何事情如果涉及到兒童本人,必須認真聽取兒童自己的觀點和意見。(4)無歧視原則。不管兒童的社會背景如何,兒童的出身、貧富狀況怎樣,不論男孩女孩、正常兒童還是殘障兒童,都應當得到平等的對待,而不應當受到任何歧視或忽視。

(三)培養更多真正能領會蒙氏教育精髓的教師

教師是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蒙氏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她認為,我們要培養的是教師的科學精神,而不是機械的教育技巧,也就是說培訓教師的方向應側重精神。這種精神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對人的興趣(即對兒童的興趣),這種興趣的主要標志是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的一種十分密切的關系;第二,這種精神同時也是一種善于把每個兒童當作獨特個體來看待的能力,教育必須針對這些單獨的個體,一個一個進行觀察,一個一個加以指導;第三,這種精神是基于一個信念——兒童能夠、也愿意暴露自己,在兒童暴露自己的過程中,教師將會發現他所扮演的角色。

(四)把蒙氏教育真正地結合我國國情

蒙氏教育與我國本土傳統教育模式也有碰撞,找到適當的切合點才能使兩者之間的碰撞產生積極的影響,蒙臺梭利教育中國化進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研究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并結合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具體情況,把它真正地融入到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中,從而促進我國幼教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

[1] 時松. 蒙臺梭利教育法引入我國初期的特點分析[J]. 白城師范學院學報. 2012(02) [2] 劉文,魏玉枝. 蒙臺梭利教育實踐在中國的發展與展望[J].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08(03) [3] 李婷,董衛花. 我國借鑒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現狀及誤區[J].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1) [4] 宋一. 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三維審視[J]. 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 2008(03)

[5] 劉文,林紅霞. 蒙臺梭利教育模式中國化探索[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3(06 [6] 梅納新. 試論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J]. 中州大學學報. 2002(04)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1] 劉秀峰. 百年來中國學校自學思想的演進研究[D]. 西南大學 2013 [2] 呂春枝. 中國近代教學方法史論[D]. 河北大學 2008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1] 王海曼. 顧樹森教育思想研究[D]. 西南大學 2012

[2] 盛于藍. 福祿培爾“恩物”與蒙臺梭利“教具”的比較研究[D]. 浙江師范大學 2011 [3] 周瑩. 蒙臺梭利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D]. 重慶師范大學 2011

[4] 薛小雷. 近代以來中國學前教育向外國學習的歷史與經驗[D]. 江西師范大學 2010 [5] 段錦絲. 蒙臺梭利游戲思想研究[D]. 西南大學 2010

[6] 袁梅. 內蒙古地區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的實施現狀及反思[D]. 中央民族大學 2013 [7] 劉穎. 蒙氏教學法的運用對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D]. 四川師范大學 2011 [8] 張莉. 中國蒙臺梭利幼兒園教育現狀分析[D]. 東北師范大學 2011 [9]段錦絲. 蒙臺梭利游戲思想研究[D]. 西南大學 2010 [10] 侯敬芹. 蒙臺梭利兒童工作思想研究[D]. 西南大學 2012

第四篇:蒙特梭利幼兒感官教育

一、蒙氏幼兒感官的意義

1含義:感官教育即采用能個別刺激感覺器官的感覺教具為媒介,從不斷訓練強化的過程中來獲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種概念。

2.意義:①從智力的角度:智力是人心理發展的階段,感覺又是基本初步的智力活動,因此智力的培養首先要靠感覺。

②從美學的角度:有了視覺,才會有繪畫,雕塑和所有造型藝術; 有了聽覺,才會有音樂,舞蹈與它們相關的藝術; 有了嗅覺,人們才能去找好聞的東西;

有了味覺,食物才變為一門真正的藝術—烹飪的藝術; 觸覺,歸根到底是所有藝術的基礎。

③從個體心理發展角度:感覺器官受到環境的刺激后,傳達到腦部,再由知覺神經傳達到肌肉使之產生運動,由一連串反復進行感覺運動,使幼兒心理得到發展。

④從完善人格的角度:從事過感官工作的兒童不僅能嫻熟的使用雙手,而且能更加敏銳的感知來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如果一個能明白事物特性的有規則分類,又知道某種特性的等級,就可以明晰周圍的環境。

二、蒙特梭利幼兒感官教育的原則

1.循序漸進原則 2.因人施教原則 3.自我教育原則

活動名稱:插座圓柱體組

教具構成: 帶座體的圓柱體4組,每組各有10個帶圓柄的木制圓柱體和座體組成。各組的圓柱高度和直徑都符合相應的等差變化:A組:直徑不變、高度的0.5cm等差遞減。B組:高度不變、直徑的0.5cm等差遞減。C組:直徑和高度同時等差遞減。D組:直徑和高度同時等差遞減。

適用年齡:2.5~4歲。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養視覺對粗細、高低、大小的辨別能力。

間接目的:1.培養邏輯思考能力。2.培養注意力及敏銳的觀察力。3.為書寫前的握筆做準備。4.為數學學習做準備。

操作方法: 1.準備①與幼兒一同取工作毯,將毯鋪好。

②引導幼兒到教具柜前,將工作毯鋪好,介紹教具名稱。

③向幼兒介紹示范拿取插座圓柱體的方法:雙手持住座體兩端,慢慢走到毯前,輕輕放下。④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①配對練習—以圓柱找圓穴(以B組為例)

1)取插座圓柱體B組置于毯上,示范抽圓柱的方法:用慣用手的拇指、中指、食指、合起來輕輕握住圓柄,慢慢抽出、垂直抽起、再垂直放下、將圓柱隨意散放。

1 2)進行的圓柱找圓穴的配對練習:隨意拿起一個圓柱,倒轉過來底面朝上,和座體上的圓穴對比,找相合的圓穴,,用左手食指中指撫摸圓柱、圓穴,找相同嵌入。

3)引導幼兒嘗試。4)取粗細對比強烈的兩個柱體,用三段式教學法進行普通名稱練習。 ②序列練習-按粗細順序排列

3.操作完畢將教具放回教具柜原處。

變化與延伸:1.指示棒的延伸(配對練習)

2.組合練習(配對練習)A+B A+C A+D B+C B+D C+D/A+B+C A+B+D„„ 3.戴眼罩的練習(配對練習) 4.歸位練習(序列練習)

錯誤訂正:1.用視覺訂正,一個插座圓柱體,只放入一個相應的圓穴中

2.用觸覺訂正,用手觸摸圓柱底面側面和圓穴內側面吻合

興趣點: 粗細、高矮、不同的圓柱體、及和它們相匹配的圓穴 注意事項: 1.圓柱從圓穴中取放時的手指姿式。

2.感官基本操作法時觸摸圓柱體方法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粉紅塔

教具構成: 粉紅塔(10個粉紅色立方體,邊長的1cm的等差從10cm減小到1cm),字卡“大小”各一張,圖卡一套。

適用年齡:2.5~3歲(有插座圓柱體C組練習經驗) 教育目的

:1.直接目的:初步感知三維物體體積的變化 2.間接目的:

1)培養專注的觀察力。

2)培養手眼協調及手指抓、捏的動作控制能力。 3)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4)為教學學習做準備。 操作方法:1.準備

1)與幼兒一同取工作毯鋪好。

2)引導幼兒至教具前,介紹教具名稱。

3)示范教導幼兒取立方體的方法:用右手取大塊的立體需用左手托住底部,右手抓住塔上。 4)指導幼兒從小到大將塔塊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

1)序列練習垂直壘塔

①取對比強烈的兩塊一大一小粉紅塔,配合字卡,進行三段式普通名稱練習。 ②將粉紅塔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壘高。

③壘塔時動作要慢,用目測和比較的方式找出大的。

④壘完后,引導幼兒感知協調的塔身,和幼兒一起用雙手從上至下,輕輕撫摸塔身,建立對粉紅塔的觸覺記憶, ⑤鼓勵幼兒嘗試。

⑥請幼兒將塔塊一一取下,散放,再由大到小順序一邊對齊,重新壘起。

2 ⑦序列名稱練習:取3個粉紅塔塊,最2端和中間一個進行比較, ⑧操作完畢,教具歸位。

變化與延伸:1.粉紅塔與圖卡的配對。

2.變化方式的序列操作。 3.戴眼罩的練習(垂直積高) 4.歸位練習(眼罩)

錯誤訂正:1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取塔塊

2.邊與角的對齊用視覺訂正

興趣點:

1.粉紅塔的顏色

2.大小變化

注意事項:取塔時的方法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棕色梯

教具構成:由10塊長度為10cm的棕色長方體構成,橫斷面積從10cm×10cm到1cm×1cm漸次遞減,圖卡一套,卷毯“粗、細”字卡各一張 適用年齡:2.5~4歲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認識棕色梯。 2.會依次擺放棕色梯。

3.初步感知三維面積的差異

.間接目的:1. 正確辨別粗、細。 2.訓練幼兒抓、握的能力。 3.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4.為教學學習做準備。 操作方法:1.準備

1)與幼兒一同取工作毯鋪好。

2)引導幼兒至教具前,向幼兒介紹教具名稱。

3)示范棕色梯的取法:粗的棕色梯需左手托底部,右手抓梯上方,細的棕色梯用右手握住。 4)指導幼兒從小到大,一一將木塊取出散放在毯上 5)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1)序列練習-按粗細排梯,

①普通名稱練習:取一大一小兩塊梯進行三段式教學法。 ②將梯塊按從大到大的順序擺好。 ③動作要慢,兩梯之間靠緊。

④擺好后,請幼兒用雙手從左到右,撫摸梯面。 ⑤用最細的一塊沿每個梯塊的邊緣比較差距。

⑥詢問幼兒愿不愿 嘗試,請感興趣的幼兒操作,給幼兒反復練習的機會。

⑦熟練后,可進行序列的名稱練習:取3個梯塊-最兩端的2個和中間1個,以三段式名稱教學。

⑧操作完畢,請幼兒按取時的方法將梯塊逐一放回教具柜原處。 變化與延伸:1.序列延伸-變換方式的序列操作(可與粉紅塔配合)

3 2.序列延伸-戴眼罩練習 3.序列延伸-歸位練習

錯誤訂正:1.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取塔塊用視覺訂正

2.邊與角的對齊用視覺訂正,

興趣點: 變換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項

:1.取大塊棕色梯時,注意拿的方法。

2.變化方式的序列操作時要注意安全。

活動名稱:長棒

教具構成:10根粗細相等的紅色木制長棒,橫截面積相等(2.5cm×2.5cm),長度的等差10cm,從10cm遞增到100cm 適用年齡:2.5~4歲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養幼兒視覺的辨別能力。2.通過觸摸比較感知長度的差異

間接目的:1.發展手、眼與肌肉的協調性。2.做好數量及基本運算等數學教育的預備工作 操作方法:1.準備

1)請幼兒取來卷毯并鋪好。

2)引導幼兒至教具前,向幼兒介紹教具名稱。

3)示范取長棒的方法:兩手握住捧的兩端,輕放毯上,當取稍長的長棒時,兩手可適當調整,握住棒端內側。

4)每次限拿一根,由短到長將10根長棒隨意散放。 5)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1)序列練習-按長短順序排列 ①普通名稱練習:三段式,參看“棕色梯” ②示范長棒的排列方法:先將最長的長棒置于毯上方,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從右到左觸摸棒體、感受長棒的長度,再找出次長棒挨著前一根左端對齊,以同樣方法感知長度。如此法,將10根長棒依次排完。

③將最短的長棒逐次放于其他長棒的右側,丈量相鄰差數。 ④詢問幼兒“你愿不愿試一試”。

⑤將長棒散放,請感興趣的幼兒操作,反復練習。 ⑥序列名稱練習:參看“棕色梯”

⑦請幼兒協助,從長至短,將長棒依次放回教具柜。 變化與延伸: 1.序列的延伸-變換方式的序列操作

2. 序列的延伸-歸位練習,伴隨記憶的練習(眼罩) 3. 特別練習-合十練習,方法

①請幼兒取來長棒,在一張卷毯上將長棒依序排列好。 ②將最長棒放在另外一張卷毯上。 ③再取次長棒左對齊。 ④比較兩棒長短,從剩余長棒中選出一根將其置于次長棒右側時,排出的長度和條一根相同。⑤依次將剩余長棒兩兩組合,使合并后長度和第一根相同。

⑥最后剩下的單個長棒的一半,可指導幼兒將其以右側端點為基點立起后,再向右側放倒。 錯誤訂正:

4 1.擺放按從短到長的順序,用最短的長棒,量出長棒的差數,相鄰1根的差數相同。 2.感覺長度時要從左至右。

3.每擺1根都要與前1根長棒比較長短。 興趣點:變換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彩色圓柱

教具構成:彩色圓柱四組,顏色分別為藍、紅、黃、綠,置于同色的箱子中,其結構與對應的四組插座圓柱體,完全相同。

適用年齡:3~5歲(有插座圓柱體練習經驗) 教育目的: 1.直接目的:1.培養幼兒通過視覺正確的辨別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顏色和立體空洞感受。 2.通過觀察能確定相同的面積及高度。 3.學習正確的比較方法。 間接目的:

1.煅練手眼協調能力及手臂肌肉的控制力。 2.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力及注意力。 3.為教學學習做準備。 操作方法:1.準備

1)請幼兒準備卷毯。

2)引導幼兒至教具前,向幼兒介紹教具名稱。 3)雙手端盒子,輕輕放在毯上。 4)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

1)序列練習-垂直積高與水平橫排 ①教師順序依次為紅-藍-黃-綠。

②分別將四盒彩色圓柱按順序放在卷毯上

③將紅色圓柱一一取出,散放毯上盒子蓋好,放在右上角。

④詢問幼兒“比一比,哪個是最粗的”把最粗的圓柱擺在這里,再找剩下圓柱中最粗的,依序排好。

⑤請幼兒回憶插座圓柱體的操作方法啟發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排列方法。 ⑥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如有操作不當之外,教師可再操作一遍 ⑦序列名稱練習:參看“棕色梯”粗的、細的。 ⑧請幼兒協助將教具送回。

變化與延伸:1.配對的延伸-同粗細、同大小的圓柱配對

2. 配對的延伸-特殊配對(和插座圓柱體、配對) 3. 序列的延伸-變換方式的序列操作

4.帶眼罩練習 5.與彩色圖等配對

錯誤訂正:1.圓柱的高度,直徑的漸次性

2.用視角和觸覺去訂正

5 興趣點:圓柱的顏色 注意事項:

活動名稱:色板Ⅰ

教具構成:1.色板I:紅、黃、藍3色色板各2枚

2.教師自制字卡若干

適用年齡:3~6歲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養分辨顏色的能力

間接目的:為顏色的對比及組合做準備 操作方法:1.準備

1)請幼兒將卷毯鋪好。

2)引導幼兒至教具前,向幼兒介紹教具名稱。 3)引導幼兒取色板I輕輕放在毯上。 4)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按顏色配對)

①示范拿色板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拿住色板的一頭或拿兩端以免褪色。 ②色板配對:教師先取紅色色板置于地毯左上方,讓幼兒從色板盒里將和紅板一樣顏色的取出來,放在紅板旁邊。

③序列名稱練習:參照粉紅塔、棕色梯,關鍵字“紅色”“藍色”“黃色” ④引導幼兒周圍環境中找出和色板顏色的物品。

變化與延伸:變換方式排列 錯誤訂正:依視覺進行訂正 興趣點:鮮艷的顏色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色板Ⅱ

教具構成:色板Ⅱ:紅、黃、藍、橙、綠、紫、粉紅、棕、灰、黑、白11色色板各2枚 適用年齡:3~6歲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養分辨顏色的能力

間接目的:為顏色的對比及組合做預備,同時培養對色彩的美感 操作方法:1.準備

1)請幼兒將卷毯鋪好。

2)引導幼兒至教具前,向幼兒介紹教具名稱。 3)引導幼兒取第二盒色板輕輕放在毯上。 4)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配對練習(按顏色配對) 1)取來第二盒板置于毯上。

2)取紅、黃、藍三種色板,請幼兒說出名稱。

6 3)請幼兒獨立為三種顏色進行配對:色板配對,色板字卡配對。

4)取橙色、紫色、綠色色板各1枚,請幼兒配對,提示方法同色板I。 5)再依次取出粉紅色、棕色、灰色、黑色、白色一一配對。

6)取字卡:紅色、黃色、藍色、粉紅色、橙色、紫色、棕色、灰色、黑色、白色字卡配對。 7)也可將色板與周圍教具進行配對。

變化與延伸:1.配對的延伸—涂色練習(畫一些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圓等圖形,讓幼兒用指定的顏色涂色) 2.變換方式排列

錯誤訂正:用視覺辨別進行訂正

興趣點:色板鮮艷的顏色和變換方式的排列

注意事項:教學中配對的排放方式必須是縱向的,即從上往下擺。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色板Ⅲ

教具構成:色板Ⅲ(紅、黃、藍、橙、綠、紫、粉紅、棕、灰9個色板各7枚,明暗程度不同的色板共63枚) 適用年齡:3~6歲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養分辨顏色的能力

間接目的:為顏色的對比及組合做預備,同時培養對色彩的美感 操作方法:同色板Ⅰ、Ⅱ的方法

1.準備1)請幼兒將卷毯鋪好。

2)引導幼兒至教具前,向幼兒介紹教具名稱。

2.基本操作:

1)將色板Ⅲ取出輕輕放在毯上。

2)讓幼兒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從盒子中取出(每色只能選一種)教師引導幼兒把取出的色板按從明到暗的順序排列。

3)取出最明最暗兩種顏色進行普通名稱練習:三階段教學法。 4)鼓幼兒自己再操作一組。

變化與延伸:1)序列的延伸—變換方式的序列延伸

2) 序列的延伸—伴隨記憶的歸位練習(教師偷偷從同一色系色板中取去一枚,整理好剩下的幾枚,再讓幼兒把拿出來的一枚色板歸位)

3)特殊練習—調色(將紅、黃、藍、顏料調色)

錯誤訂正:依視覺辨別能力來訂正 興趣點:變換方式的序列操作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7 活動名稱:幾何嵌板櫥

教具構成:

1.操作展:附有木框,柜內放有帶圓柄的圓形、正方形、正三角形3個基本圖形嵌板 2. 6個同樣大小的抽屜: 1)6個圖形 2)6個四邊形

3)6個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都不同。 4)6個多邊形:正五邊形至正十邊形 5)4個四邊形:

6)4個曲線圖形:卵形、四葉形、曲線三角形、橢圓形。 適用年齡:3~5歲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通過視覺和觸覺的共同作用,幫助幼兒認識平面幾何圖形。 2.培養幼兒對幾何圖形從具體到抽象。 間接目的:

1.煅練手部肌內的控制力。 2.為讀書寫字做好準備。

3.發展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及注意力 4.為學習平面幾何做預備工作。 5.培養幼兒邏輯推理能力 操作方法:操作展的練習:

1.配對練習—交嵌板嵌入柜中:

1)請幼兒將工作毯鋪好。

2)雙手抓住操作屜兩端輕輕放在毯上 3)教師坐幼兒右側。

4)示范嵌板拿法:右手3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抓住圓柄,輕輕拿起操作屜中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個嵌板放在 毯上。

5)用左手三個 手指拿起圓形嵌板翻轉后使底部朝上,用右手食指,中指順周圍輕輕撫摸,動作緩慢注意左手不動,右手不離開圓周,這個練習可以通過觸覺幫助幼兒形成圓形記憶。 6)邊操作邊提示名稱, 7)教師:“你能從柜中找出和這個圓相同的圖形嗎?” 8)引導幼兒再撫摸一遍。 9)找相同圓穴嵌入。 10)鼓勵幼兒嘗試。

11)可用同法進行正方形和三角形操作。

12)名稱練習:用三段式教法認識圓形、三角形、四邊形。 13)活動結束后,請幼兒協助將操作屜放回教具柜原處。 變化與延伸

配對延伸—戴眼罩練習

錯誤訂正:

圖形嵌板正確的嵌入圖形柜中。 興趣點:

不同的圖形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8 活動名稱:幾何嵌板櫥

教具構成:

1、

.6個同樣大小的抽屜

2.、幾何圖形卡:由3種幾何圖表卡構成,總計96+3張,每張卡片中的圖形,其形狀對應于櫥中的某一嵌板。每個嵌板有實心、粗線和細線3種卡片與之對應。 適用年齡:3~5歲

教育目的:目前“幾何嵌櫥” 操作方法:櫥內大層抽屜的練習: 1.配對練習—將圖形嵌板嵌入柜中:

1)將第一層抽屜稍稍拉出,手握住兩端,慢慢把抽屜拿出放在毯上。 2)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3)將6個圓形嵌板一一取散放告訴幼兒:“這些都是圓形”。

4)左拿出一個圖形嵌板翻轉過來撫摸,再將嵌板嵌入大小相同的圖形柜內, 5)同法,將6個圖形嵌板慢慢嵌回圖形柜內。 6)鼓勵幼兒嘗試。

7)進行三段式名稱練習。 8)將圖形屜放回原處。

2.嵌板卡片配對:1)教師將第一系列的圖形卡片(實心片)按大小順序排在毯上。

2)拿起一個圖形嵌板,放在卡片上逐次比對,找大小相等卡片后正放在卡片上。

4)鼓勵幼兒嘗試。5)第二系列(粗淺卡),第3系列(細線卡)可同去進行。

3.卡片與卡片的配對:操作方法。略 變化與延伸: 1.配對延伸—眼罩練習

2.配對延伸—多層嵌板嵌合。(把幾層嵌板取出散放和嵌板柜配對) 錯誤訂正

:1.圖形嵌板正確的嵌入嵌板柜中。 2.卡片和圖形嵌板能正吻合。 興趣點: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幾何學立體組

教具構成:1.幾何學立體組:球體、立方體、圓柱體、橢圓體、三角錐、四角錐、三角柱、長方體、圓錐、蛋形體。 2.投影板一套

3.各種幾何形體字卡一套 適用年齡:3~5歲。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養幼兒對實體的感覺。2.通過視覺及觸覺的共同作用從而掌握立體形狀。 間接目的:1.為將來學習幾何做準備。

9 2.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操作方法:1.準備: 1)請幼兒準備毯。

2)向幼兒介紹教具的名稱。

3)引導幼兒至柜前,用托盤將立體一一取來置于毯上。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立體的相互 組合 ①請幼兒觀察每個立體,用雙手摸撫幾何表面。 ②示范拉接立體,可以上下重疊,或左右組合 ③鼓勵幼兒嘗試。

④將教具整理放回原來位置。

2)配對練習—立體與投影板的配合:

①請幼兒將幾何立體和投影板盒取來置于毯上。 ②向幼兒介紹投影板。

③將投影板散放在卷毯上,請幼兒說出各種圖形的名稱。

④找出和投影板的形狀,將對應的相合的所有立體疊放在投影板上。

⑤分別找出與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的投影板相合的所有立體,疊放在投影板上。⑥以立體找投影板。

⑦球體、橢圓形、蛋形體與投影板的配對。

⑧名稱練習:配對字卡用三段式教學法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形體名稱。 ⑨將教具整理好放回原處。 變化與延伸: 1.配對延伸—聽名辨物(教師說出幾何體名稱,幼兒能找到相應的幾何體) 2.配對的延伸—眼罩練習(托幾何放進神秘集,讓幼兒伸手摸,并說出名稱) 錯誤訂正

:依據視覺別斷

用觸覺訂正,

興趣點: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構成三形、之四邊形

(一)

教具構成:構成三角形:1.四邊形(1):黃色三角形(6個)、綠色三角形(4個)灰色、紅色三角形各2個。 2.四邊形(2):藍色三角形(8個)

3.大三角形:灰色三角形1個,綠色三角形2個、黃色3個,紅色三角形4個。 4.大六邊形:黃色三角形7個,紅色、灰色三角形各2個。 5.小六邊形:紅色三角形(8個),灰色三角形6個,黃色三角形1個。 適用年齡:3~5歲。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認識幾何圖形的構成。 間接目的:

1.為平面幾的學習做準備

2.培養注意力及腕部肌肉的控制力,做好書寫前準備。

10 操作方法:1.準備: 1)請幼兒取卷毯鋪好

2)引導幼兒至教具前,向幼兒介紹教具名稱“構成三角形之四邊形(1)” 3)取出輕輕放在卷毯上面)教師坐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依黑線引導組合四邊形

①將盒中三角形全部取出,按顏色分類擺放,將盒子蓋好后放在毯的右上角。 ②請幼兒在相同顏色的三角形中找出形狀,大小完全一致的三角形擺在一起。 ③對幼兒說:“拼拼看,將黑線對合在一起后,會拼出什么圖形?”示范將2個三角形有引導線的邊靠攏,以兩指描繪黑線再將黑線對合,如2個黃色的三角形,構成一個菱形。 ④如此法,將所有成對的三角形組合。

⑤盒中剩下1個紅色直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組合構成梯形。 ⑥將所有圖按從左至右的順序擺放好,一一說名稱。

⑦教師隨意指一個圖形問幼兒“這是什么形?”請幼兒回答。 ⑧鼓勵幼兒嘗試。⑨將三角形放回盒蓋,請幼兒將教具送回原處。 變化與延伸:配對延伸—剪圖形 錯誤訂正:1以黑色指引線來訂正 2.以視覺來訂正。

興趣點:組合不同的圖形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構成三角形之四邊形

(二)

教具構成:四邊形

(二):藍色三角形8個:2個等腰直角三角形,3個直角不等邊三角形。

2個正三角形,1個鈍角等腰三角形。

適用年齡:3~5歲。

教育目的:同構成三角形之四邊形

(一) 操作方法:1.準備:

1)請幼兒取來卷毯鋪好。

2)引導幼兒到教具柜前向幼兒介紹教具名稱。 3)教師坐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找相合的三角形組成四邊形。 ①打開盒蓋,將盒內藍色三角形一一取出。

②告訴幼兒這是藍色三角形請幼兒將相同形狀、大小的三角形配對。

③啟發幼兒結合學過的四邊形

(一)的經驗,找出大小、同形狀的三角形構成四邊形。 ④鼓勵幼兒嘗試。

⑤沒有黑引導線,注意觀察幼兒是否完全明白構成四邊形的操作方式。

⑥教師示范將2個直角不等邊三角形通過將不同的邊相結合,組成長方形和兩種平行四邊形,同樣,2個等腰三角形可以組合成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如此,用第2盒所有藍色三角形(8個)組出和第一盒相同的7個四邊形,

⑦請幼兒反復練習,鼓勵幼兒進行自由構圖操作,熟練后將四邊形

(一)取來,將兩盒四邊形組合好后,進行重疊比對。

⑧將藍色三角形慢慢地一一收好放回盒中送回原處。

11 變化與延伸:配對的延伸—剪圖形 錯誤訂正:視覺訂正

興趣點:三角形組合成不同的圖形。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構成三角形之大三角形

教具構成:大三角形:灰色大的正三角形一個,綠色直角不等邊三角形兩個,黃色鈍角等腰三角形3個,紅色小正三角形四個 適用年齡:3~5歲。

教育目的:同“構成三角形四邊形

(一)” 操作方法:1.準備:

1)請幼兒取來卷毯鋪好。

2)引導幼兒到教具柜前,向幼兒介紹大三角形,將大三角形取取出置于毯上) 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1. 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組成三角形。

2. ①將蓋打開,拿出所有三角形,按顏色分類,并依灰、綠、黃紅的順序從左至右排列。 ②教師指著灰色三角形說:“現在我們要做出和它相同的三角形。”

③取出2個綠色的直角不等邊三角形,將黑色引導線靠邊攏,用食指和中指撫過黑線,將其對合。

④再取灰色三角形疊放在上方做比對動作,然后將2個三角形歸位。 ⑤用同法完成3個黃色鈍角三角形和4個紅色小正三角形的組合工作。 ⑥請幼兒操作。

⑦將拼好后的4個正三角開組合成1個大三角形。 ⑧鼓勵幼兒創造更好的構圖方法。

⑨按順序將各種三角形放入盒中,蓋上盒蓋,送回原處。 變化與延伸: 配對的延伸—剪圖形 錯誤訂正: 以黑色控制線來訂正 興趣點: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構成三角形之小六邊形

教具構成:小六邊形:紅色三角形(8個),6個鈍交三角形,2個小正三角形。 灰色三角形(6個),6個小正三角形。 黃色三角形(1個),1個小正三角形 適用年齡:3~5歲。

教育目的:同“構成三角形四邊形

(一)” 操作方法:1.準備:

1)請幼兒取來卷毯鋪好。

12 2)引導幼兒到教具柜前,向幼兒介紹小六邊形,將小六邊形盒放在毯上。 3)教師坐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組成六邊形, ①取出盒內三角形,依顏色分類放好。

②先取出6個灰色正三角形依指引線組合成3個平行四邊形,再將3個平行四邊形組合成六邊形。

③將3個綠色正三角形拼成一個梯形,可與灰色六邊形上3個或下3個三角形替換使用。 ④將6個紅色等腰鈍角三角形,拼成3個菱形再拼成六邊形,與灰色六邊形比對。 ⑤再將黃色正三角形放在紅色大六邊形中央進行比對。

⑥將剩下的兩個紅色三角形,拼成菱形,可與灰色及紅色六邊形中菱形替換使用。 ⑦每拼好一個圖形都要在地毯上以從左至右的的順序排放好。 ⑧鼓勵幼兒嘗試。

⑨工作完畢,按順序將各種三角菜放回盒內,蓋好盒蓋,請幼兒送回原處。 變化與延伸 :配對的延伸—剪圖形 錯誤訂正: 1.以黑色控制線來訂正。

2.以視覺來訂正。

興趣點: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構成三角形之大六邊形

教具構成:大六邊形:黃色三角形7個,6個鈍角等腰三角形,1個正三角形,紅色三角形2個,2個鈍角等腰三角形,灰色三角形2個,2個鈍角等腰三角形。 適應年齡;3-5歲

教育目的:同構成三角形之四邊形

(一) 操作方法:1,準備:

1) 請幼兒取來工作毯鋪好。

2) 引導幼兒到教具柜前,向幼兒介紹大六邊形盒,將大六邊形盒取放在工作毯上。 3) 教師坐在幼兒的右邊。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找出相同三角形構成六邊形 (1) 打開盒蓋,將相同顏色三角形 (2)

活動名稱:二項式

教具構成:二項式:一個木盒內裝有8個幾何學立本所組成的立方體—紅色大的立方體1個,藍色小的立方體1個,漆有紅、黑兩色的長方體3個,漆有藍、黑兩色的長方體3個。盒蓋上表面以及側面所漆顏色和盒內立體相應的表面顏色相同。 可用做二項式(a+b)3的代數教具。 適用年齡:3~5歲。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養幼兒識別三維空間的能力

間接目的:1.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 ,為數學學習做準備。

13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操作方法:1.準備1)請幼兒準備好卷毯

2)引導幼兒至教柜前,向幼兒介紹教具名稱,

3)示范盒子拿法:一手扣住盒蓋,另一手托住盒底,輕輕放在毯上,盒蓋上的紅色四邊形朝向左上角度)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與盒蓋配對后組合成立體

①老師取下盒蓋放在毯上,引導幼兒注意盒蓋的圖案和立體表面相同。 ②依次取出上層立體,分開放置在毯上,請幼兒說出每塊的顏色及形狀。

③依照盒蓋的提示組合立體,先擺下層再擺上層,擺放的時候,注意使兩塊立體相連接面的顏色,大小一致。

④用同樣的方法放回上層立體。

⑤比對盒蓋圖案,檢驗方法是否正確。 ⑥蓋上盒蓋,請幼兒教具送回原處。

變化與延伸:配對的延伸—找出同顏色、大小的立體。 配對的延伸—無盒蓋提示的歸位。 錯誤訂正:依據盒蓋的提示圖案訂正。 興趣點:兩個立體相接面顏色一致。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錯誤訂正:

活動名稱:三項式

教具構成:三項式:一個木盒內裝有27個幾何立體,所組成的立方體,表面漆有紅色、藍色、黃色、黑色的長方體24個,紅、藍、黃立方體3個。盒蓋上表面及側面所漆顏色和盒內立方體相應表面顏色相同,(可用做三項式(a+b+c)3的代數教具) 適用年齡:3.5~5歲。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養幼兒正確識別三維立體的能力。 間接目的:1.為學習幾何做好準備

2.培養手眼協調能力 3.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操作方法:1.準備:

1)請幼兒取來卷毯鋪好。 2)向幼兒介紹教具名稱。

3)請幼兒將教具盒取出放在毯上。使盒蓋上紅色四邊形朝向左上角 4)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與盒蓋配對后組成立體。

①取下盒蓋放在毯上(使盒蓋正面朝上)引導幼兒注意盒蓋的圖案和立體表面相同,可做縱切、橫切面給幼兒看,每一面的排列方式相同 ②三項式共有3層,一層層取下,分別放在毯上

③第一層放在最遠處,第二層稍近,第三層放在最近處,

④與二項式的擺放方式相同,由最下層開始,與盒蓋核對后送回盒中。

14 ⑤將教具送回原處。

變化與延伸:配對的延伸—找出同顏色,大小立體。 錯誤訂正:依盒蓋案訂正

興趣點:兩個立體相接面顏色相同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錯誤訂正:

活動名稱:觸覺板(第一組)

教具構成:第一組:A:長條形木板。左半側為粗糙的砂紙面,右半側為木質的光滑面。 B:將相同粗糙程度的砂紙剪成條狀,從左到右間隔排列。

C:分別將5個不粗細程度的砂紙截成條狀,從左到右間隔排列。

第二組,木盒2個,分別是有5對不同粗細程度的砂紙板,教師自制字卡:光滑、粗糙 適用年齡:2.5~4歲。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培養幼兒通過觸摸來辨別光滑與粗糙的能力。 間接目的:1.鍛煉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2.為學習書寫做間接準備。 3.語言詞匯的掌握

操作方法:1.準備1)請幼兒協助準備卷毯

2)告訴幼兒今天的工作是用手來感覺光滑與粗糙,為增加手指的敏感性,請老師一起用濕水洗干將手并用毛巾擦干。

3)引導幼兒至教具柜前,向幼兒介紹教具的名稱 4)取來觸覺板輕輕的放在毯上, 5)教師坐在幼兒右側。

2.基本操作:1)辨別光滑與粗糙①取出第一組觸覺板A放在卷毯上,粗糙的一邊靠近幼兒。 ②示范觸摸的方法:左手壓住觸覺板,右手輕輕撫過粗糙面,來回撫摸數次,說出觸摸的感覺:“粗糙的”

③請幼兒嘗試操作練習時老師可在一旁提醒“這是粗糙的”同法進行光滑的練習。 ④取字卡“粗糙”“光滑”進行三段式名稱教學的練習。 ⑤觸覺B、C同法進行 變化與延伸:

錯誤訂正:觸覺訂正

興趣點:對新材料砂紙的認識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觸覺板(第二組)

教具構成:觸覺板第二組:木盒兩個分別裝有5對粗細程度不同的砂紙木板 適用年齡:2.5~4歲。

教育目的:同“觸覺板第一組”

15 操作方法:1.準備:同“觸覺板第一組”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觸覺板的配對 ①將第二組觸覺板連同木盒一同放在毯上。

②分別將盒中最粗最細的兩砂紙木板取出來,放到毯上。

③先取一塊最粗的砂紙木板,教師先示范觸摸方法。在感受粗細的同時說:“粗糙的、光滑的”請幼兒親手操作。

④同樣,在觸摸另一塊板時說出感覺:“這塊板有點粗” ⑤詢問幼兒兩塊板一樣嗎?

⑥再取另一塊最粗的木板請幼兒找和它相同的粗糙的木板排在一起。 ⑦同法進行有點粗的木板配對。

⑧從兩盒中分別再找出相同的粗細的木板一塊,方法同⑦連同上兩對木板一起進行三對木板配對操作。⑨逐次增加木板的數目,最終完成所有觸覺板的配對。

2)序列練習:按粗細順序排列(操作方法)將5塊木板中最粗的拿出來,再找剩下木板中最粗的排在第一塊后面,依次完成全部排列,說出哪些是最粗,哪個是最細的。 變化與延伸:配對的延伸—序列的基礎上配對 錯誤訂正:由觸覺來訂正

興趣點::新材料認識(砂紙板)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重量板

教具構成:1.將木箱分成三等份或用3個小木盒,分別放入質量不同,尺寸相同的木塊各10塊,合計30塊,輕的---松木板12g,中等的----桃木板18g重的---柳木板25g。 2.教師自制字卡:輕、重、中等 適用年齡:3.5~5歲。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養幼兒分辨輕重的感覺能力。

2培養幼兒的判斷能力。. 間接目的:培養幼兒的判斷能力。

操作方法:1.準備:1)請幼兒協助準備好卷毯。

2)引導幼兒至教具柜前,向幼兒介紹名稱。3)請幼兒將重量板拿到毯上。 4)教師坐在孩子右側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分辨輕重并加以配對

①從取出“輕的、重的”兩塊木板隨意放在毯上,其余木板連同木盒放在地毯右上角。 ②教師拿一塊放在手上輕輕掂,說“這是輕的”再拿來一塊掂說“這是重的”。 ③請幼兒雙手張開,手掌朝上,手指盡量伸直。 ④教師分別拿出輕重兩塊木板讓幼兒感覺。

⑤將重的木板拿掉,換一塊輕的,再請幼兒感覺。

⑥配字卡進行三段式名稱練習,加深幼兒對“輕、重”的認識。 ⑦配對練習:相同重量配對。

2)分類練習:①取輕重兩組重量板置于毯上。

②從兩組中各取3塊散放毯上,其余木板同木盒放在右下角。

16 ③閉上眼睛任取2塊木板放在手上感知,將輕的,重的分別放在兩邊。 ④同法將剩余4塊木板分類擺放。 ⑤請幼兒嘗試練習

⑥熟練后,可取差距較小的兩組,做上述操作。 ⑦三盒混合操作

⑧進行三段式名稱練習幫助幼兒加深對“輕的、重的”比較輕,比較重的認識,也可以用“中等的” 代替比較級,如“比這個輕、比這個重”。 ⑨請幼兒將教具整理送回。

變化與延伸:配對的延伸-----增加重量板的數量。教師也可以用動物為興趣點,進行輕、重的認知。

錯誤訂正:依照木板的顏色來進行訂正 興趣點: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溫覺板

教具構成:1.大理石、鋼板、木板、毛氈各一對置于一個木盒里

2.自制字卡:毛氈、木板、鋼板、大理石

適用年齡:3.5~4.5歲。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進一步辨別溫度的差異 間接目的:1.認識生活中的各種材料

2.能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之中

操作方法:1.準備:1)請幼兒取來卷毯鋪好„„略(同其它)

2.基本操作:

1)配對練習:感知物體表面溫度及配對

①取一片毛氈,以整個手掌觸摸后說:“這是毛氈、暖暖的”。 ②將毛氈放到毯上,再取來鋼板說:“這是鋼板,摸起來涼涼的 ”。

③拿起木板觸摸說:“這是木板,摸起來較暖”。再拿大理石觸摸后說:“這是大理石,摸起來較涼”。

④詢問幼兒:“要不要試一試”請幼兒來操作,操作時注意語言指導如“這是鋼板,摸起來感覺比較涼”。

⑤請幼兒先觸摸差別大的兩種如“毛氈、鋼板”,再觸摸差別比較大的“木板、大理石”。

⑥配字卡進行三段式名稱練習。 ⑦配對練習。

2)序列練習—按溫差順序排列①先分組:每對相同的板塊分屬于兩組,一組為控制組,一組當操作組。

②在初步感知物體表面溫度的基礎上,按“暖、比較暖、比較涼、涼”的順序控制組板塊進行序列練習。

③操作結束后,將溫覺板放回盒內,請幼兒送回原處。

變化與延伸:教師可隨時收集木板、鋼板、塑料、棉布、瓦片、玻璃片、卡紙等觸摸材料,放于活動區(準備的物品周邊一定處理好,保證幼兒操作安全)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觸摸感覺。

17 錯誤訂正:由觸覺和視覺訂正 興趣點:不同材料的物品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音筒

教具構成:1.紅、綠兩個木箱中各裝6個圓筒、圓筒內分別裝有不同的容物。圓筒蓋的顏色和所在箱蓋的顏色一致。

1. 紅、綠音筒內所放的材料是對應的。

2. 3材料:玻璃球、鐵釘、四形針、塑料棒、大米、面粉 適用年齡:3~4歲。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1.培養幼兒辨別聲音強弱的能力,讓聽覺更靈敏

2.豐富幼兒詞匯

間接目的:1.培養專注力。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發展幼兒腕部肌肉的控制柔韌性,做好書寫的準備。

操作方法:1.準備:同其它(略)

2.基本操作:1)配對練習:找出強度相同的聲音配對 ①請幼兒協助取來紅、綠兩盒音筒,放到毯上。 老師先拿出紅盒中的強弱兩個音筒放在幼兒前面。

③拿聲音較強的音筒來搖,請幼兒注意聽,請幼兒做同樣的動作。 ④再拿較弱的音筒搖給孩子聽,請幼兒親手操作。 ⑤請幼兒再聽一次強音,并問幼兒能不能從綠色的音筒中找同與這個聲音一樣的音筒,能找到的話,就把它們放到一起。

⑥同法,將6種不同的音筒配對成雙。 ⑦請幼兒練習:依其興趣,可反復進行。 ⑧工作結束后,將音筒逐放回盒中,送回原處 2)序列練習:依聲音強弱的順序排列 ①教師拿紅色音筒盒放在地毯中央。

②教師拿起一個音筒做示范:手持圓筒置于耳邊,手腕用力上下搖動,請幼兒練習。先拿兩個強弱不同的音筒分別聽音,比較兩音,將較強放在左邊,較弱放在右邊,如此法繼續,將6個音筒排列好。 ③教師問幼兒:“想不想試試看”將順序打亂,請感興趣的幼兒親手操作。 ④序列名稱練習,三階段教學法,參見“粉紅塔”關鍵詞“強的”“弱的” ⑤按聲音大小與字卡對。

變化與延伸:1.配對的延伸:戴眼罩練習與伴隨記憶練習,參看“粉紅塔”

2.特殊練習:聲音游戲(教師用錄音機事先錄下各種聲音,讓幼兒猜都是什么聲音) 錯誤訂正:1.由聽覺來判斷 2.由紅、綠筒底的標記來判斷 興趣點:音筒內不同的材料的認識 注意事項:

18 活動名稱:味覺瓶

教具構成:1.胡、咸、苦、酸四種味道溶液8瓶,每瓶附一支滴管。其中同樣味道的溶液各2瓶,將不同味道的溶液歸為一組,8瓶溶液可分為2組。一組瓶子底部為紅色圓點標記,另一組為藍色圓點。

2.教師自制字卡:甜、咸、苦、酸 3.水杯、水瓶、收口有小盆 適用年齡:3.5~5歲。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1.發展幼兒的味覺功能。2.讓幼兒了解舌頭有品嘗味道的能力 3.初步了解嗅覺和味覺的關系 間接目的:

1.了解各式各樣的味道

2.語言發展:甜、咸、酸、苦 操作方法:1.準備:同其它(略)

基本操作:配對練習—各種味道的品嘗配對 ①請幼兒洗耳恭聽手漱口以后,在毯上坐好。

②將味覺瓶放在幼兒面前,告訴幼兒味瓶有兩組,一組底部有紅色圓點標記,另一組底部有藍色圓點標記。

③老師從紅色標記的一組中拿起一個味覺瓶放在面前,用右手拿著滴管,從瓶中吸取少量溶液。滴在左手手指上用舌頭品嘗。

④教師品嘗后,告訴孩子味道的名稱,如“甜的”,請幼兒品嘗。 ⑤請幼兒漱口。

⑥再嘗另一種味道,說出名稱。

⑦味覺瓶與字卡配對。⑧三段式教學法關鍵字“胡”、“咸”、“苦” ⑨工作之后,將所有物品放回原處 變化與延伸:生活活動:水果拼盤

錯誤訂正:1.幼兒自身味覺的辨能力

2.瓶底的記號。

興趣點: 注意事項:教師在組織上述活動時,鼓勵孩子閉上眼睛盡量用舌頭品嘗,因為味覺的主要器官是舌頭:甜—舌尖;酸—舌兩側;苦—舌根;咸—舌尖 觀察記錄:

活動名稱:嗅覺筒

教具構成:1嗅覺筒兩組,每組各瓶 2.內容物由老師事先準備

3.一組筒底為紅色圓點標記,另一組為藍色標記 適用年齡:3.5~5歲。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辨別各種氣味,促進其嗅覺更加靈敏 間接目的:豐富生活經驗,知道生活當中存在著各種氣味

操作方法:1.準備:同其它(參看粉紅塔,關鍵字“嗅覺筒”) 1. 基本操作:配對練習—依氣味配對

19 ①教師先拿出紅色標記組中的一瓶嗅覺筒,另一手以輕扇動。 ②請幼兒也聞聞看。

③聞好后馬上蓋好蓋子,記住氣味,放到左邊。 ④找相同的味道和另一組配對。 ⑤依此法將其它嗅覺筒氣味配對。 ⑥名稱練習(如裝有玫瑰的嗅覺筒為例)“聞聞看什么氣味?”“把裝有玫瑰的瓶子送給教師”,“這個瓶里裝的是什么?”

⑦依幼兒興趣,可反復進行,練習時可選用戴罩和伴隨記憶的練習。 ⑧工作起來之后,收拾教具,放回原處 變化與延伸:1.聞不同牌的香水

2.吃飯時間—聞飯菜的氣味并說出來,再嘗一嘗,比較與聞的味道是否有差異 3.聞花店里各種花的氣味

4.閉上眼睛,通過聞到的氣味說出實物名稱,再睜開眼睛看,判斷與實物是否對應

錯誤訂正:1.依據兒童的味覺來辨別

2.瓶底的紅藍記號

興趣點:各種不同的味道 注意事項: 觀察記錄:

書寫能力的感官準備

教具構成:砂紙字母板,幾何圖形嵌板櫥,彩色鉛筆,白紙若干 適用年齡:4~6歲。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1)感知字母形狀及相對應的聲音

2)通過砂紙字母來學習注意符號

間接目的:1)通過觸摸培養幼兒的書寫能力

2)經由操作活動使幼兒自然面愉快的學習書寫 3)發展肌肉控制能力和抓握能力

操作方法:

1.準備:同其它(略)

2.基本操作:配對練習—指畫砂紙字母板 ①拿出一張砂字母板“E”,用左手按住字母板,做好描畫的準備工作。 ②教師示范:用右手拿食指和中指沿著字母的筆劃將其指出來。 ③一邊描畫一邊念“E”(音如“義”)。 ④用三段式教學法進行名稱練習。 ⑤教師:“請你來試試好嗎?”請幼兒親自觸摸,邊描邊說:“E” ⑥依幼兒興趣,可如法進行其他字母板的練習,

⑦做完后,指導幼兒將砂字母板收起,放回教具歸原處

變化與延伸:配對延伸—幾何圖形嵌板練習(指畫嵌板和嵌板柜的輪廓) 錯誤訂正:用觸覺訂正 興趣點: 注意事項:要想能正確的書寫“腦”和“手”必須同時做好準備,一方面,手要能在腦的控制下確實地朝向某個目標移動,另一方面,手必須具有肌肉的控制能力。

20

21

第五篇:中外幼兒教育史作業——蒙特梭利教育法評價

蒙特梭利教育法評價。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繼福祿倍爾之后的一位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她畢生致力于探索“科學的教育學”,創辦了“兒童之家”,創立了獨特的幼兒教育方法,并通過撰寫教育理認著作和開辦國際訓練班等方式,促進了現在幼兒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一、兒童發展與教育

遺傳和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蒙臺梭利強調環境的主導作用以及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1、“心理胚胎期”與外界環境

蒙臺梭利認為,人似乎有兩個胚胎期,一個是生理胚胎期,是在出生之前,這種情況與動物相同;別一個是心理胚胎期,是人所特有的,是在了出生以后至3歲。在她看來,從心理學上講,嬰兒在出生時空空如也,他所獲得的任何能力都非遺傳所得。經過吸取外界刺激和信息,積累材料,兒童形成許多感受點和心理所需要的器官,然后才產生心理。

2、“吸收心理”與教育的方式

蒙臺梭利認為,在各個物種中甚至在昆蟲中,都存在著一種無意識心理。它驅使生物主動地吸收外界的養料,以滿足自己生長的需要。兒童亦不例外。受生命潛能的驅使,所有兒童天生具有一咱“吸收”文化的心理,他們因此能自己教自己。

3、發展的敏感期與教育時機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與各類生物一樣,在發展的過程中對特殊的環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時期。當某種敏感期出現時,兒童就表現出對一定目標和操練的特殊興趣,并表現為一種“精神饑渴”,它驅使兒童長時間地重復某種練習,并最終能自如地對付和學習其特殊敏感性所及的事物。

根據自己對兒童的觀察與實驗,蒙臺梭利試圖區分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不同敏感期,如兒童從出生到5歲是感覺發展的敏感期;1至4歲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出生后2個月至8歲是語言的敏感期;出生到5歲是動作的敏感期。兒童通過各個敏感期及不同活動的交替進行,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

4、發展的階段性與教育的重點

蒙臺梭利研究了兒童發展的階段性及其特征,并指出了與此相聯系的各階段教育的重點。

第一個時期(出生~6歲)是兒童個性形成的最重要時期。頭三年是心理的胚胎期,后三年才是兒童個性的形成期。

第二個時期(6~12歲)兒童成長的特點是穩定性,這是兒童增長學識和藝術才能的時期。教育的重點由感覺練習轉向抽象的智力活動。

第三個時期(12~18歲)是青春期。這一時期的人不僅在生理上有許多變化,身體達到完全成熟,而且有理想,產生愛國心和榮譽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探索事物。因此,可以對他們進行像成人那樣的宣傳教育。

二、論教育的功能與目的

(一)論教育的功能

與同時代的許多改革者一樣,蒙臺梭利認為教育具有影響社會發展的功能,她把教育視為促進人類文明的一條重要途徑,看作實現社會重建和拯救人類的最佳手段。但她意識到,教育的這種社會功能主要通過影響個體的發展來實現的。

(二)論教育的目的

蒙臺梭利指出,教育的雙重目的“一是生物學的目的,二是社會學方面的目的。從生物學上講,我們希望教育能夠幫助個體自然地發展;從社會學上看,我們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個人適應環境。”

三、論自由、紀律與工作

(一)論教育學上的自由概念

蒙臺梭利指出,在生命的最初幾年,兒童有一種內在的敏感性為精神發展所必需。而錯誤的引導或壓抑的教育會使之消失。因此,我們必須耐心等待,使兒童的精神自由發展和表現出它的力量,而不要干涉兒童的努力。

對于當時學校中壓抑兒童的種種做法,蒙臺梭利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她把固定的桌椅、物質獎勵和懲罰等控制學生的方法,稱作“損害肉體和精神的工具”。

蒙臺梭利把“活動”看作實現兒童自由的關鍵。“自由就是活動”。

(二)協調自由與紀律的“工作”

對于自由與紀律的關系問題,蒙臺梭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指出:“自由與紀律如同一枚徽章的兩個面,因為科學的自由會導致紀律。”自由不等于放任或為所欲為。尤其當兒童尚未發展控制能力時,“上兒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與自由觀念相違背的,無助于兒童的發展。所以,兒童之家毫無疑問是需要紀律的。但這是一種積極的、工作的紀律,而非靜止不動的、被動的和屈從的紀律。并且這種紀律決不是靠命令、說教以及常為人們所稱道的懲戒性措施所得到的,而是通過間接的方法,即通地自發工作以及開展活動的方式建立起來的。

四、論兒童之家的教學

1.實際生活練習

兒童之家的實際生活練習包括4項內容:清潔、秩序、安靜和會話。

2.肌肉訓練

蒙臺梭利把在兒童之家實行的幫助兒童發展肌肉的訓練方法稱為“體操”。她的“體操”概念是廣義的,包括的內容比較多樣化,有4類活動:鍛煉下肢的各種運動、自由體操、教育體操和呼吸體操。

3.自然教育與體力勞動

蒙臺梭利把自然教育視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蒙臺梭利將體力勞動與體力鍛煉加以區別。后者是為了鍛煉雙手,增強體質,完善個人;前者則為了完成特定的任務,生產出對社會有用的產品,增加世界的物質財富。

4.感覺教育

蒙臺梭利把感覺教育主要分成觸覺、溫覺、壓覺、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色覺等方面。

5.讀寫練習

蒙臺梭利認為3至6歲的兒童天生就具備學習文化的能力,并正處在學習讀、寫、算的敏感期。(1)幼兒語言學習;(2)算術入門。

五、地位與影響

蒙臺梭利和福祿倍爾幼兒教育體系的比較:

1.福祿倍爾是近代古曲幼兒教育體系的介始人,蒙臺梭利則是國際認為的進步幼兒教育的先驅。

2.“蒙臺梭利影響廣泛,幾乎遍及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及其幼兒教育。”她的影響也是持久的,從20世紀20年代一直持續到現在。但這咱情況是曲折的,經歷了興、衰、復興的地程。

3.蒙臺梭利的教育學法具有簡單明了、材料具體、范圍明確和效果顯著等特點,因而對于從事實際工作的教師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蒙臺梭利的影響下,教師們更多地注意對他們所教的兒童進行觀察和研究,將教學的重心由教師轉向兒童。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模式識別學習心得體會下一篇:美術課堂下的生本教育

全站熱搜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