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蟬和狐貍上課正式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蟬和狐貍上課正式教案
蟬和狐貍上課教案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三則寓言《蟬和狐貍》。大家一起來讀讀課題。(齊讀課題)
2.說起狐貍,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誰來簡單地說一說?(指名說)
3.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指名說) 出示:愛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二.初讀感知
過渡:今天,狐貍又使出了它的老辦法——說奉承話來欺騙別人了,不過,蟬可沒上它的當,這是怎么回事呢?咱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2.請打開書62頁,先自己讀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3、要想讀好課文先得把這些詞語讀好。(點擊)(檢查自學生字、新詞情況。)會讀嗎?先自己讀一讀,記住兩個紅色字。 指名讀,再齊讀。
4.生字詞掌握得很好了,請一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這篇寓言說了件什么事?(指名讀課文)
5.誰能根據這些詞語說說課文說了件什么事呢?(學生試說)
三.細讀寓言,體會寓意
1、 蟬憑借自己的智慧,戰勝了狐貍的花言巧語,沒上它的當,在這個故事里,狐貍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誰來談談。(狡滑、不安好心„„)
2、從哪兒能看出來? (師相機板書:設下圈套、故意贊嘆)
3、 “圈套”是什么意思?(計謀、陰謀詭計、騙別人的手段),在這則寓言中,這個圈套指的是什么?(把蟬騙下來)
4、它是怎樣騙的,請大家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有關句子。誰來讀一讀你從哪些詞看出他會騙?
5、誰來讀一讀這段話?指導讀好狐貍贊美的語氣來。 指名讀,齊讀。
6、大家說得好讀得也好,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狐貍說了這么多花言巧語,但它的本意卻是——騙蟬下來,吃掉它。你們能用哪些詞形容一下這只狐貍?(老奸巨滑„„)
7、說得太棒了,狐貍給大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那蟬給你們的印象如何呢?請用心品讀第3自然段,看這是一只怎樣的蟬,把你的體會寫在旁邊。(聰明)
(引導學生說說蟬扔樹葉試探前的想法。)這么聰明的蟬,它在扔樹葉之前一定想過什么?(狐貍很狡猾,連老虎都被騙了,我要小心。)
8、這還是一只怎樣的蟬呢?從哪里看出來?(板書:懷有戒心。)
9、說得真好!大家對蟬的認識也很深刻。這是一只聰明的、善于觀察、警惕性高、機智的并且善于吸取教訓的蟬。
點明寓意
1.文章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指名說) 出示: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齊讀)這句話中的“災難”還可以換成什么詞?(錯誤,失敗) 這也是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板書:聰明、吸取教訓)
2.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災難,但是,蟬和狐貍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聰明的人,要善于從別人的錯誤、失敗中吸取教訓。
3.在你聽過的故事中,或你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人的錯誤或失敗能給你提供教訓?(生說:拔苗助長、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 4.學到這兒呀,老師有兩句話與大家共勉:
A、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英國哲學家羅素 B、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一個人迅速成長起來。
5.那讓咱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再來讀讀課文吧,男生讀狐貍,女生讀蟬,老師為你們讀旁白,好嗎?(讀課文)
6.是啊,狐貍使出它的老辦法來騙人,烏鴉上當了,而蟬卻沒有,答案已經很明顯了,誰來說說看?(指名回答:烏鴉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蟬善于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所以沒上狐貍的當。)
7.大家說得真好。老師這兒也有一個故事?但不動筆墨不讀書,讀完故事后,請大家動動筆,寫一寫。(出示)
(生練筆,師行間巡視,尋找寫的較好的展示用。) 實物投影儀反饋學生練筆情況,并紅筆批改,邊改邊評邊肯定好的地方。
8、齊讀全文。
四.介紹書籍,課外延伸。
1.(出示)咱們今天學的《蟬和狐貍》就選自《伊索寓言》,這里面精彩的故事一個接一個,想不想好好讀讀這本書呀?(生齊答:想)咱們學習完這三則故事后,你覺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注意些什么呢?(點明讀法。)
①每則寓言的最后都以一句話點明寓意,應好好體會它的寓意。 ②不動筆墨不讀書,應隨手寫下自己的感想。 板書:
蟬
和
狐
貍 察覺有詐
設下圈套 懷有戒心
故意贊嘆 聰明
吸取教訓
第二篇:《蟬和狐貍》教案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2課 《伊索寓言》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寓言《蟬和狐貍》
3、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形象,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
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從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賞析理解《蟬和狐貍》中的蟬為何能識破狐貍的騙局,避免上當 教學準備:
《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導入 激發興趣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前面的《狐貍和葡萄》,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請同學來回憶一下。(指名學生回答)
2、嗯,同學們說得非常棒,復習工作做得非常細致。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下面一個小故事。
在學習新課之前,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之前有沒有學過或者聽過關于狐貍的故事呢?(《狐假虎威》,《狐貍和烏鴉》)
3、在之前的了解故事中,狐貍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呢?(狡猾、貪婪、有小聰明)那和狐貍打交道的老虎、烏鴉的結果怎樣?
4、我們都知道狐貍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們的大忽悠狐貍又使出了它的老辦法——說奉承話來欺騙別人,那這次有沒有上當呢?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走入第三個小故事——蟬和狐貍。 (板書:蟬和狐貍)
二、 整體感知 解決問題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出示生字詞 字(戒、糞)
詞(圈套、美妙、歌喉、摻雜、糞便、戒心)
2、默讀課文,思考:主人公是誰?這篇課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狐貍用騙烏鴉的方法騙蟬,但是蟬沒有上當。)
3、弄清情節,復述課文:設計圈套——巧妙設計——揭示緣由(板書)
三、 精讀課文
1、分析狐貍形象,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用精辟的四字詞語形容狐貍
A (貪婪狡詐)的狐貍 (課件出示) (1)設下圈套 “圈套”指什么?
(使人上當受騙的計策,陰謀詭計,壞主意,本文指將蟬從大樹上騙下來,然后吃掉。)
(2)它怎樣騙蟬的?找出狐貍騙術高明的詞語,想象一下狐貍贊美蟬時神態是怎樣的? a“您”——尊重蟬
“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上的好詞都用上了 b想象神態(滿臉堆笑、虛情假意)
c試著練一練,男女生比賽讀,看誰能讀出狐貍的狡猾勁。
(3)每當炎炎夏日,我們都聽過蟬的叫聲,同學們,你們覺得蟬的聲音如何啊?(難聽,叫人覺得煩躁)
(4)那狐貍真的是在贊嘆蟬聲嗎?哪些詞一針見血的說出了“不是”? (故意 贊嘆)那它的目的何在?(吃蟬)
(5)學到這里,面對這只貪婪狡猾的狐貍,同學們有沒有想到些成語或歇后語呢?
(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 (居心叵測、口蜜腹劍)
B(愚蠢兇狠)的狐貍 (課件出示)
(1)樹葉扔了下去,狐貍以為是蟬,以為蟬上當了,就飛下來了,可以看出它的愚蠢。
(2)“猛撲”體會出什么了嗎? a迫不及待 b撲——速度快 c像餓極了的瘋狗
d若真是蟬就真的成了美餐了
e愚蠢——它以為是蟬,“猛撲”說明它的愚蠢,機關算盡,說了半天好話,只抓到一片樹葉
2、分析蟬的形象 用精辟的四字詞語形容蟬 A(聰明機智)的蟬 (1) 察覺——思維縝密
(2) “扔”——試探,警惕性高
(3) 蟬說的話,以及“摻雜”、“懷有戒心”體會到蟬因為同伴的受害對狐貍早有警惕。
(4) 除了這些,哪些地方也體現了蟬的機智?
(還體現在對待狐貍的態度上,面對用心險惡,要吃掉自己的狐貍,在生死一線之間,也不失溫文爾雅之態,“朋友”委婉巧妙,彬彬有禮,但外表下包藏著鋒芒。)
B想象一下,如果這是一只虛榮心強,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喜歡聽奉承話的蟬,可能會怎樣想,怎樣做?
想:①人家贊美我,我不下去,那多不給人家的面子啊!
②很少有人說我歌聲美妙,沒有人夸我是“天才的歌唱家”,今天難得狐貍夸我。
③狐貍說了那么多的好話,給它看看又何妨。 做:昂起頭,挺起胸,慢慢往下爬。 C這只蟬在扔樹葉之前,會想些什么?
① 狐貍很狡猾,很多人被它騙過,老虎大王都被它耍過一次,我要小心。
②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不能被花言巧語所迷惑,成為被人恥笑的“烏鴉接班人”。
③ 萬一狐貍改邪歸正,不理它不是不禮貌嗎?
④ 我不妨“扔葉試路”,看看狐貍是不是真的贊美我的。 D蟬看到狐貍迫不及待地兇神惡煞樣,又怎樣想?
① 好險啊,幸虧我考慮周到。 ② 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四、 感知寓意
1、讀一讀:分角色朗讀課文 (男生——狐貍,女生——蟬,老師——旁白)
2、演一演:“聽了蟬的話,狐貍灰溜溜的走了。這時那只上了狐貍當的烏鴉飛了過來,它會對蟬說什么呢?我們來繼續演一演”
3、議一議:同學們,比較一下《烏鴉與狐貍》和《蟬和狐貍》,小組討論一下,為什么烏鴉會上狐貍的當而蟬卻能避免上當呢?
蟬:善于思考、觀察,能從他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能夠戰勝別人的花言巧語。
烏鴉:愛聽別人的奉承,不能抵抗住別人的花言巧語
4、點明寓意:一個聰明的人,總是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5、在你聽過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沒有一個人的錯誤或失敗給我們提供教訓的呢?
(故事:拔苗助長、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守株待兔„„) (生活實例:闖紅燈引發交通事故、迷信手機中獎等)
五、 推薦書籍 拓展延伸
有人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雖然很小,但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就像機器貓的任意門,讓我們了解到許多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說寓言像一座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也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寓言這座橋上走來走去,既可以看見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也可以發現生活的意義。課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伊索寓言》。
六、 作業設計
1、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2、搜集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讀一讀。
七、板書設計
蟬 和 狐貍
設計圈套
懷有戒心
扔葉試路
猛撲中計
附《狐貍和烏鴉》原文
狐貍在樹林里找吃的。他來到一棵大樹下,看見烏鴉正站在樹枝上,嘴里叼著一片肉。狐貍饞得直流口水。
他眼珠一轉,對烏鴉說:“親愛的烏鴉,你好嗎?”烏鴉沒有回答。
狐貍賠著笑臉說:“親愛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狐貍一眼,還是沒有回答。
狐貍又搖搖尾巴說:”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就唱幾句吧!”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非常得意,就唱了起來。“哇„„”她剛一開口,肉就掉了下來。
狐貍叼起肉,一溜煙跑掉了。
教學反思:
《蟬和狐貍》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主要是講了狐貍花言巧語想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但聰明的蟬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沒有上狐貍的當。這個故事生動有趣、跌宕起伏,告訴我們要善于吸取教訓。在學校新進教師展示課上我就上了這一課以下就是我對這一課的反思。
1、注重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在學生學完了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設計了這個問題:“在你聽過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沒有一個人的錯誤或失敗給我們提供教訓的呢?”同學們說了許多生動的事例。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應面向生活,走進生活,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2、 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在這堂課上,我與學生一直處于“對話”的狀態,與同學們一起朗讀體會狐貍的狡詐,想象蟬的內心活動,我覺得只有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真正的民主課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暢所欲言。
當然,在某些環節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在以動物為主人公的寓言,情趣性強,尤其吸引兒童。如果我在教學中能增加一些品讀語言的分量,學生一定會更加興趣盎然,人物形象更豐實而靈動。對于兒童,語言的魅力更需要動口去實踐。我希望語文能成為學生們都喜歡的科目,我將為此繼續努力!
第三篇:蟬和狐貍教案
《蟬和狐貍》教案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2課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寓言《蟬和狐貍》。
3.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形象,感悟寓意。
教學重點: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從中獲得啟示和教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賞析理解《蟬和狐貍》中的蟬為何能識破狐貍的騙局,避免上當 教學準備:
《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前面的兩個小寓言,它們分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請同學來回憶一下。(指名學生回答)
2.嗯,同學們說得非常棒,復習工作做得非常細致。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下面一個小故事。
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想問問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得《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請一位同學來講講這個故事。
3.《狐貍和烏鴉》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呀?愛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我們都知道狐貍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們的大忽悠狐貍又使出了它的老辦法——說奉承話來欺騙別人,那這次有沒有上當呢?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走入第三個小故事——蟬和狐貍。
板書:蟬和狐貍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主人公是誰?講課什么故事?狐貍用騙烏鴉的方法騙蟬,但是蟬沒有上當。
2.弄清情節:設置騙局——巧妙設計——揭示緣由(板書)
三、精析課文
分析狐貍形象,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1.用精辟的四字詞語形容狐貍(貪婪狡詐)的狐貍 (課件出示) ⑴設下圈套 “圈套”指什么?
使人上當受騙的計策,陰謀詭計,壞主意,本文指將蟬從大樹上騙下來,然后吃掉。
⑵它怎樣騙蟬的?找出狐貍騙術高明的詞語,想象一下狐貍贊美蟬時神態是怎樣的?
①“您”——尊重蟬“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上的好詞都用上了②想象神態(滿臉堆笑、虛情假意)③試著練一練,男女生比賽讀,看誰能讀出狐貍的狡猾勁。
⑶每當炎炎夏日,我們都聽過蟬的叫聲,同學們,你們覺得蟬的聲音如何啊?(難聽,叫人覺得煩躁)
⑷那狐貍真的是在贊嘆蟬聲嗎?哪些詞一針見血的說出了“不是”? (故意 贊嘆)那它的目的何在?(吃蟬)
⑸學到這里,面對這只貪婪狡猾的狐貍,同學們有沒有想到些成語或歇后語呢?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居心叵測、口蜜腹劍。
2.(愚蠢兇狠)的狐貍 (課件出示)
⑴樹葉扔了下去,狐貍以為是蟬,以為蟬上當了,就飛下來了,可以看出它的愚蠢。
⑵“猛撲”體會出什么了嗎?
①迫不及待②撲——速度快③像餓極了的瘋狗④若真是蟬就真的成了每餐了⑤愚蠢——它以為是蟬,“猛撲”說明它的愚蠢,機關算盡,說了半天好話,只抓到一片樹葉
分析蟬的形象
1.用精辟的四字詞語形容蟬 ⑴(聰明機智)的蟬
①察覺——思維縝密
②“扔”——試探,警惕性高
蟬說的話,以及“摻雜”、“懷有戒心”體會到蟬因為同伴的受害對狐貍早有警惕。除了這些,哪些地方也體現了蟬的機智?
還體現在對待狐貍的態度上,面對用心險惡,要吃掉自己的狐貍,在生死一線之間,也不失溫文爾雅之態,“朋友”委婉巧妙,彬彬有禮,但外表下包藏著鋒芒。
⑵想象一下,如果這是一只虛榮心強,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喜歡聽奉承話的蟬,可能會怎樣想,怎樣做? 想:①人家贊美我,我不下去,那多不給人家的面子啊!②很少有人說我歌聲美妙,沒有人夸我是“天才的歌唱家”,今天難得狐貍夸我。③狐貍說了那么多的好話,給它看看又何妨。
做:昂起頭,挺起胸,慢慢往下爬。 3.這只蟬在扔樹葉之前,會想些什么?
① 狐貍很狡猾,很多人被它騙過,老虎大王都被它耍過一次,我要小心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不能被花言巧語所迷惑,成為被人恥笑的“烏鴉接班人”。④萬一狐貍改邪歸正,不理它不是不禮貌嗎? ⑤我不妨“扔葉試路”,看看狐貍是不是真的贊美我的。
4.蟬看到狐貍迫不及待地兇神惡煞樣,又怎樣想?
①好險啊,幸虧我考慮周到。②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四、感知寓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 (男生——狐貍,女生——蟬,老師——旁白) 2.在你聽過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沒有一個人的錯誤或失敗給我們提供教訓的呢?故事:拔苗助長、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守株待兔„„
生活實例:闖紅燈引發交通事故、迷信手機中獎等 3.你知道哪些相關的名言呢?(出示課件)
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英)羅素
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人迅速成長起來
五、有人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雖然很小,但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就像機器貓的任意門,讓我們了解到許多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說寓言像一座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也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寓言這座橋上走來走去,既可以看見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也可以發現生活的意義。課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伊索寓言》。 布置作業:
1.烏鴉聽說《蟬和狐貍》的故事后,很佩服蟬,特地登門拜訪蟬。圍繞“受騙”這個話題,它們又有怎樣的故事呢?續編下去。
2.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3.搜集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讀一讀。 板書設計: 蟬和狐貍
聰明機智 愚蠢兇狠
察覺有詐 設下圈套
懷有戒心 故意贊嘆
扔葉試路 猛撲中計
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蟬 和 狐貍
設置騙局
巧作試探
扔葉試路
猛撲中計 教學反思:
《蟬和狐貍》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則,主要是講了狐貍花言巧語想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但聰明的蟬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沒有上狐貍的當。這個故事生動有趣、跌宕起伏,告訴我們要善于吸取教訓。在學校新進教師展示課上我就上了這一課以下就是我對這一課的反思。
1、注重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在學生學完了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設計了這個問題:“在你聽過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沒有一個人的錯誤或失敗給我們提供教訓的呢?”同學們說了許多生動的事例。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應面向生活,走進生活,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2、 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在這堂課上,我與學生一直處于“對話”的狀態,與同學們一起朗讀體會狐貍的狡詐,想象蟬的內心活動,我覺得只有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真正的民主課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暢所欲言。
當然,在某些環節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在以動物為主人公的寓言,情趣性強,尤其吸引兒童。如果我在教學中能增加一些品讀語言的分量,學生一定會更加興趣盎然,人物形象更豐實而靈動。對于兒童,語言的魅力更需要動口去實踐。我希望語文能成為學生們都喜歡的科目,我將為此繼續努力!
第四篇:蟬和狐貍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寓言《蟬和狐貍》
3.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形象,感悟寓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前面的兩個小寓言,它們分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請同學來回憶一下。
2.嗯,同學們說得非常棒,復習工作做得非常細致。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下面一個小故事。
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想問問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得《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請一位同學來講講這個故事。
3.《狐貍和烏鴉》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呀?
(愛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4.我們都知道狐貍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們的大忽悠狐貍又使出了它的老辦法——說奉承話來欺騙別人,那這次有沒有上當呢?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走入第三個小故事——蟬和狐貍。 (板書:蟬和狐貍)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主人公是誰?講課什么故事? (狐貍用騙烏鴉的方法騙蟬,但是蟬沒有上當。) 2.弄清情節:設置騙局——巧妙設計——揭示緣由
三、精析課文
1.分析狐貍形象,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用精辟的四字詞語形容狐貍 A (貪婪狡詐)的狐貍
(1)設下圈套
“圈套”指什么?使人上當受騙的計策,陰謀詭計,壞主意,本文指將蟬從大樹上騙下來,然后吃掉。 (2)它怎樣騙蟬的?找出狐貍騙術高明的詞語,想象一下狐貍贊美蟬時神態是怎樣的? a“您”——尊重蟬
“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上的好詞都用上了 b想象神態(滿臉堆笑、虛情假意)
c試著練一練,男女生比賽讀,看誰能讀出狐貍的狡猾勁。
(3)每當炎炎夏日,我們都聽過蟬的叫聲,同學們,你們覺得蟬的聲音如何啊? (難聽,叫人覺得煩躁)
(4)那狐貍真的是在贊嘆蟬聲嗎?哪些詞一針見血的說出了“不是”?(故意 贊嘆) 那它的目的何在?(吃蟬)
(5)學到這里,面對這只貪婪狡猾的狐貍,同學們有沒有想到些成語或歇后語呢? (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 (居心叵測、口蜜腹劍) B(愚蠢兇狠)的狐貍
(1)樹葉扔了下去,狐貍以為是蟬,以為蟬上當了,就飛下來了,可以看出它的愚蠢。 (2)“猛撲”體會出什么了嗎? a迫不及待 b撲——速度快 c像餓極了的瘋狗
d若真是蟬就真的成了每餐了
e愚蠢——它以為是蟬,“猛撲”說明它的愚蠢,機關算盡,說了半天好話,只抓到一片樹葉。
2.分析蟬的形象 用精辟的四字詞語形容蟬 A(聰明機智)的蟬 (1)察覺——思維縝密 (2)“扔”——試探,警惕性高
(3)蟬說的話,以及“摻雜”、“懷有戒心”體會到蟬因為同伴的受害對狐貍早有警惕。 (4)除了這些,哪些地方也體現了蟬的機智?
——還體現在對待狐貍的態度上,面對用心險惡,要吃掉自己的狐貍,在生死一線之間,也不失溫文爾雅之態,“朋友”委婉巧妙,彬彬有禮,但外表下包藏著鋒芒。
B想象一下,如果這是一只虛榮心強,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喜歡聽奉承話的蟬,可能會怎樣想,怎樣做? 想: ①人家贊美我,我不下去,那多不給人家的面子啊!
②很少有人說我歌聲美妙,沒有人夸我是“天才的歌唱家”,今天難得狐貍夸我。 ③狐貍說了那么多的好話,給它看看又何妨。 做:昂起頭,挺起胸,慢慢往下爬。 C這只蟬在扔樹葉之前,會想些什么?
①狐貍很狡猾,很多人被它騙過,老虎大王都被它耍過一次,我要小心。
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不能被花言巧語所迷惑,成為被人恥笑的“烏鴉接班人”。
③萬一狐貍改邪歸正,不理它不是不禮貌嗎?
④我不妨“扔葉試路”,看看狐貍是不是真的贊美我的。 D蟬看到狐貍迫不及待地兇神惡煞樣,又怎樣想? ①好險啊,幸虧我考慮周到。 ②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四、感知寓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 (男生——狐貍,女生——蟬,老師——旁白)
2.在你聽過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沒有一個人的錯誤或失敗給我們提供教訓的呢? (故事:拔苗助長、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守株待兔„„) (生活實例:闖紅燈引發交通事故、迷信手機中獎等) 3.你知道哪些相關的名言呢?
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教育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英)羅素
善于吸取教訓會使人迅速成長起來。
五、總結:
有人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雖然很小,但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就像機器貓的任意門,讓我們了解到許多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說寓言像一座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也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寓言這座橋上走來走去,既可以看見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也可以發現生活的意義。課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伊索寓言》。
六、作業設計
1.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2.搜集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讀一讀。
七、板書設計
蟬
和
狐貍
設置騙局
巧作試探
扔葉試路
猛撲中計
第五篇:《蟬和狐貍》教學反思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2課
《蟬和狐貍》教學反思
商南縣城關小學:朱艷麗
《蟬和狐貍》是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2課《伊索寓言》中的一則,主要講述了狐貍花言巧語想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但聰明的蟬十分善于觀察、保持警覺,沒有上狐貍的當。這個故事生動有趣、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故事結尾,一句精辟的話語道出寓言的深刻內涵,引發學生去思考,去回味。為了能使學生在已有的學習經驗上進一步提高對寓言的理解能力,提高在學習中聯系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道德品質。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1、理論聯系生活,注重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的。需要老師為學生創建感悟的平臺,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促使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在學生學完了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趁熱打鐵,設計了開放性談話:“生活就像一個大舞臺,每天都上演著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很多時候我們也會遇到誘惑和欺騙,遇到挑戰和危險,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是如何面對的?”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談體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暢所欲言說到了:“不要向《牧童和狼》里的牧童學習,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要做一個實事求是,謙虛謹慎的人„„”。還有的學生想到了:“闖紅燈引發交通事
1 故,考試不檢查丟分,迷信手機中獎” 等生動的事例,情感教育得到了升華,把課堂氛圍也推向了高潮。這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決不能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該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接觸生活、感悟生活,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今后還應該積極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希望通過不斷的努力能使語文課成為學生體驗社會、展示特長,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舞臺。
2、巧妙設置情景,恰當運用表演,為學生插上一雙想象的翅膀。 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會有一些可供學生進行想象的空間存在。在分析狐貍和蟬的形象時我預設了兩個情景想象話題:“想象一下狐貍贊美蟬時神態是怎樣的”;“如果這是一只虛榮心強,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喜歡聽承話的蟬,如果在聽到美言后,可能會怎樣想的,又怎樣做的?”學生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討論的氣氛變得異?;馃?。
學生的想象力是讓人欣喜的,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學生眼中狐貍和蟬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為了進一步突破難點,升華學生對寓意的理解,我精心設計了“奇思妙想、創編寓言”,“舞臺表演、情景再現”和“答記者問、現場采訪”的環節。在繪聲繪色的課本劇表演和精彩不斷的現場采訪中,學生深刻感受到了狐貍的奸詐狡猾和蟬兒的聰明機警,肢體語言傳遞出的是他們對狐貍的譴責,對蟬兒的贊美,不知不覺中對寓意的理解就由書本上升到了生活的層面。當有學生說到:“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英俊
2 狐貍先生,你坑蒙拐騙的伎倆已經被揭穿了,今后你可要自食其力,不要再欺負小動物了„„”“生活中我們應該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換取豐收的果實„„”這一句句閃耀著光芒話語,不正是孩子通過學習體驗情感,感受生活的真實寫照嗎?
3、 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氛圍。
本節課上,我與學生一直處于“對話”的狀態,與同學們一起朗讀體會狐貍的狡詐,想象蟬的內心活動,我覺得只有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真正的民主課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當然,在某些環節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在這方面,我還應該不懈努力,不斷錘煉駕馭課堂的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