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全縣教育工作報告范文

2023-10-08

全縣教育工作報告范文第1篇

深化教育 落實精神

————全縣教育工作會議學習總結 3月8日上午,全縣完全小學以上校長、中心校校長、縣直教育單位校長、幼兒園園長、私立學校校長及各鎮管教育的鎮長等在鎮安縣政府會議室召開了2012年全縣教育工作會議。會議由宣傳部部長陳部長主持,由政府管教育劉縣長及教育體育局局長湯局長作重要講話。會議中還針對2011年的工作作出表彰獎勵,同時有兩位校長作了表態發言。整個會議歷時3個多小時,但每個參會人員都積極的投入到會議當中去,嚴肅認真的聽取會議內容,做好會議筆記。以便很好的將會議精神進行傳達?,F將我校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情況總結如下:

一、及時傳達,認真學習會議精神

本次會議校長非常重視,到校后馬上安排在例會時認真傳達會議精神,重點學習了劉縣長、湯局長的重要講話,要求全體教師要把貫徹文件精神作為推動當前教育工作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領導的講話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在對教育發展的認識上,尋找差距,客觀、透徹、入木三分,不但指出了短處,還提出了措施,為我們指明了努力方向,堅定了發展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上,聯系實際,

思路清晰,立意深遠,為后續的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思路與方向。

二、結合會議精神,提出落實措施

1、落實會議精神、撰寫學習筆記

學習是提高教師能力的一種途徑。這次全縣教育工作會議的落實,不只簡單的聽聽文件就可以了。更要將文件內容進行摘抄,將會議精神落實在行動上。每一位教師在聽取文件后,都積極的進行文件的學習,政治、業務筆記最少都有2000字。從這能看出教師學習的積極性與認真度,實實在在的將會議精神落實下去。

2、領會文件精神、書寫心得體會

聽取了會議的傳達、文件的學習,進行了筆記的書寫。每一位教師針對教育的發展與當前的形式與領導對教育如此重視進行深刻的認識,梳理思路、認清自己、提出目標、促我發展,全面而深刻的進行了反思。每位教師都書寫了一篇高質量的心得體會,并將體會上墻。

3、強調會議精神、整改教學思路

本次會議開得很及時,給我們指明了今后發展的道路。根據這次文件的精神,季校長特別強調:

一、完善各類制度。將根據最新的形式,完善學校管理制度。

二、優化教學方法。根據對教師高文化的要求,每位教師要想適應教育的發展,

只有將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優化,使教學效果更好。

三、更新思想意識。全面的認識自己,將文件精神融會貫通,使自己的意識得到更進一步深化。

四、實現質量提高。通過本次會議精神,各教師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己任,努力奮斗,再創東瓜小學質量的新高。

全縣教育工作報告范文第2篇

大家好!

我叫劉永光,來自北冶一中,今天參加全縣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議,聆聽了領導及高中同仁的發言,看到高中教育取得的成績,我深感激動和欣慰。

近年來,全縣普通高中凱歌高奏、捷報頻傳,連續摘得七年桂冠,創造了新安教育的神話;職業教育觀念超前,碩果累累,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批建設人才。高中教育在新安教育史上筑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打造成了全市教育的名牌。

我們北冶一中,位于北冶鎮柿樹嶺村西,全校師生1300余人,有24個教學班,分兩部管理從而引進競爭機制。學校師資力量、經費投入與管理制度也都傾注于教學一線。近幾年來,全校師生同心同德,奮發圖強,教育教學成績穩步攀升。

作為高級中學的兄弟單位,我們從全縣教育的大局出發,在新學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要一如既往、盡心盡力為高一級學府輸送優質學子,具體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讓學生更幸福

乘著全縣“師德師風大討論”的東風,我校在全體教職員工中始終堅持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讓教師扎根山區,服務于山區的教育事業。以人為本,關愛學生。我們不搞時間上的擠、占、壓,不斷探索教改新路,努力實施新課程理念,給師生創設良好的校園氛圍,開發學生的智力空間,努力提升學生在學校的幸福指數,讓師生在和諧優越的校園中生活,努力實現“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落伍”的辦學理念。

二、讓管理更規范

我校作為農村初中中校舍一流的學校,曾多次接受各級領導的督查驗收。因此,我們的管理要始終堅持依法治校、以德執教的原則,規范學校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種職能部門,完善各種管理制度。領導班子深入教學一線,創設教師導教、學生導學的氛圍。學校整體和諧穩定,各項工作規范運行,努力使教

育教學成績再上臺階,努力打造山區名校。

三、讓學校更有特色

我們始終堅持開足開全課程,堅持大課間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教改成果為主的??兑被辍返膭摽鞍l行,激發師生的創作激情,促進師生各種思想、學術交流;以學生為主的“校園大舞臺”,為學生的才藝展示提供了平臺和空間,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樂趣,拓寬了學生成長及成人的渠道,為“五率”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時也讓特色學校的建設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總之,全縣教育一盤棋,我們是全縣教育的一份子,一定要著眼大局,順應發展,勤勉工作,關注學生的發展和未來,促進學校的良性發展,為高中乃至全縣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全縣教育工作報告范文第3篇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大討論發言稿

黎美英

質量是生存之本。教育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發展的重要體現和永恒的追求,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F在就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淺談我的看法:

一、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要與時俱進適時轉變領導者的角色

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和核心。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是簡單的把教學大綱換成課程標準,把一個版本的教材換成多個版本教材的形式變化,而是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育模式到評價體系的一次全方位、深層次改革,是建國以來最有影響力、最全面的一次教育改革,是基礎教育領域內的一場革命。這場從教育思想層面、教育方法層面、教育技術層面的革命性變革,對直接指導實施和組織推進課程改革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做一個適應時代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新型管理者,就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實現好角色轉變,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從經驗型管理者向學習型管理者轉變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和動力是思想的更新。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思想上,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沒有教育思想,沒有對教育、對新課程的理解和掌握,也就不可能有科學的、不斷創新的教育管理活動。作為教育行政管理者,要引領師生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學習是更新理念的基本途徑,管理者首先要成為學習者。教育局長、學校校長要帶頭學習新程理念,研究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正確領導這場課程改革,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要學好《決定》和《綱要》,弄清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動因,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的改革方向等等。要透徹解讀《課程標準》,了解學科改革動向,為宏觀管理提供依據。要系統深入學習國內外與新課程有關的教育理論知識,比如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新興的建構主義理論、后現代主義思想,以及我國孔子、朱熹、韓愈、葉圣陶、陶行知等的教育思想,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裝頭腦。要對照理論,反思自己的管理實踐,提煉適合本校的新課程實施策略,有效推動課程改革。要善于在學習中反思,在學習中研究,在學習中轉變,在學習中創新,不斷總結、不斷探索。實踐證明,簡單地“克隆”一個洋思或照搬一個安丘,都是十分幼稚的、也是不科學的,只有在學習中把別人的辦學思想與本校的實踐結合起來,才能走出一條改革創新之路。要通過學習,構建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思想體系和理論體系,提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一系列辦學主張,為促進新課程改革深入開展和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奠定思想基礎。

(二)、從行政型管理者向研究型管理者轉變

在以研究性、探究性為基本特征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各級教育管理者一定要在學習新知識、樹立新觀念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育形勢、管理對象、課程教材和管理方式,創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從教師到校長、從校長到局長,就是由于一直沒有脫離教育教學第一線,專心致力于教育教學研究,才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讓盤錦走向全國。慶陽二中通過調查研究,結合學校實際提出了一系列加強管理的制度和評價考核機制,才使學校在短期

內發生了顯著變化。作為教育管理者,必須強化研究意識,完善規章制度,落實激勵措施。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與時俱進的“研究者”。研究新課改的重點有兩個:一是研究課堂教學;二是研究“學校新文化”建設。新課改的關鍵和主陣地在課堂,教育管理者的“用武之地”也在課堂。要管理和指導新課程改革,必須把管理的觸角伸到課堂,把管理的重心下移到課堂。要經常深入學校、深入課堂,通過聽課、與教師學生座談,宏觀上了解課程改革實施情況,了解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點上解剖麻雀,面上典型引路,保證課改工作順利推進。另一方面,要組織教研人員積極深入課堂進行“診斷”,反饋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改正意見和建議。要對大班額情況下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和實踐活動,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如何評價,以及課程改革后高考的要求和方式會有什么變化等問題,超前進行研究,及時總結得失,確保改革持續、健康、深入開展。要積極參與或主持實驗課題研究、成為“以校為本”教研活動的專業引領者。校級領導必須擔任新課程教學,善于聽、善于思、善于寫、善于說、善于評。要打破行政界限、強調學科無縫鏈接,建立基礎性、綜合性、拓展性和校本特色相結合的新課程培訓體系。大力推行教師集體備課制度,建立完善學習、研究、實驗以及學術交流的長效機制,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要消除差生概念,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全體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能不斷成長進步。 良好的辦學環境,獨特的學校文化,是推動新課程改革深入進行的決定因素。肖川指出,教育首先是一種文化行為。要堅持站在教育創新的制高點上,積極構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校文化,精心組織好以綠色校園創建活動為主線的學校文化環境建設,讓每一寸土地和空間都透出濃濃的書卷氣,為孩子們陶冶情操、獲取新知、開闊視野、放眼世界創設理想平臺和窗口。

(三)、從管理型教學管理者向服務型教學管理者轉變

新課改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指導思想,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校的一切管理和教學活動都要緊緊圍繞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去安排,做調整。一句話,要實施好新課程,管理者首先要樹立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思想,在服務中體現和履行管理職責。新課程自由度大,追求內容的生成性,對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專業化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須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思想,服務校長、服務教師、服務學生。同時還要服務社會、服務家長,實踐“教育就是服務”的精神。要結合區域教育發展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意見。要把自己對課改理論的學習加工整理,舉辦不同層次的報告會或宣講會,引導廣大教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始終用先進的理念引領和推動課程改革健康發展。要改變對學校實行全過程、全方位控制的傳統方法,通過及時組織學習教育新思想、新技術,迅速傳遞課改新理念、新信息,為基層學校和教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革新教法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服務。要堅決摒棄哪種一刀切,齊步走的形而上學的做法,允許學校、教師自主創新,允許各種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同時存在,切忌以一種管理模式取代另一種管理模式,以一種教育現象取代或否定其他教育現象,為廣大中小學校及教師創造和提供競相發展,各顯其能、各展其才的寬松、和諧的制度環境。要把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技術支持和學術服務作為中心任務,從培訓內容、培訓基地建設、培訓經費保障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明確對象和任務,力爭使教師培訓工作經?;?、制度化、專業化,為教師成長成才搭建平臺。

(四)、從長官型教學管理者向合作型教學管理者轉變

合作體現著一種思想觀念、一種工作態度、一種精神風貌、一種干群關系,每位現代教育管理者都必須具有這種合作的意識。一是要與高校和科研單位合作。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常常是外部管理多,制度約束的多,而以教育思想引領課堂內部專業化的研究、提升和指導少。引進高校和科研單位的人力資源和研究成果,才能實現行政單位與科研團隊的優勢互補。二是要與有關黨政部門、社會團體合作。新課程倡導教育教學的開放性和實踐性,要實現新課標規定的一系列教育教學目標,單靠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是無法全部完成的。管理者要把

視線向校外延伸,加強與人大、政協、計劃、財政、環保、衛生、團委、婦聯、體育等部門的聯系與協作,為新課程爭取必要的政策和經費,為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創造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形成全社會、各部門都能支持配合課改工作的新局面。同時,校際之間也要加強交流與協作,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三是教育行政部門內部之間相互合作。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直接代表政府組織和實施課程改革。在改革過程中,由于各地、各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很多。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者,不僅要走出去,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更要組織本市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之間廣泛開展交流研討,深化合作辦學,盡量把切合本地實際的典型經驗總結推廣開來,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同時,教育局各科室之間既要按照各自分工,為新課改提供服務和支持,更要加強協作,共同研究制定有利于課改順利進行的政策措施,開發課程資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動課改實驗扎實開展。四是校長、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合作是新課程教學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內涵。一切管理和教學成果最終都要通過學生的個性發展來體現。在管理和教學過程中,校長和教師要蹲下與學生對話,與學生建立相互平等、彼此尊重、和諧融洽的教學關系,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質量。另外,還要與家長合作,合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要與社會人員合作,吸納社區教育資源,共同走進新課程,建設新課程。

(五)、從粗放型管理向激勵型管理轉變

新課程改革核心是充分調動學校、教師、學生各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改變以住只依照制定的相關文件例行公事,得過且過,敷衍塞責,走過場,搞形式的粗放型管理,同時對于課改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有創造性地提出管理策略。

管理最終都體現在評價上。以前那種學年或學期初定計劃、提目標,年終或期末算總帳的粗放型管理必須向重過程、重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激勵型轉變?!毒V要》指出,要 “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學業成績和甄別、選擇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明確將評價改革作為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并提出了評價改革的方向,這是新世紀對教育評價提出的新要求。教育管理者要自覺變“判別者”角色為“激勵者”角色,最大限度地促進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努力把評價引導到“注重發展評價、注重過程評價、強調質性評價、強調多元評價、強調激勵評價”的正確軌道上來。對學校的評價,要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新理念,不僅要看學校的硬件建設、制度建設,看升學率,還要看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師專業發展,更要看學校的長遠發展潛力。要依托評價幫助學校、教師、學生找準教和學的方向,優化教和學的過程,提高教和學的質量,促進學校、師生共同持續進步。對教師的評價,要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的制度,促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改進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要努力下移評價重心,把面向“過去”、面向“結果”的評價轉變為面向“未來”、面向“發展”的評價,由單一的書面考查成績評價轉化為多樣化的教和學的評價。要堅持定性、定量相結合,讓師生個性特長最大限度地得到張揚。對學生的評價,要切實改變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方法,要從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角度,改革學生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要把學生的身體、心理、思維、創造等智力因素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身心素質和知識水平同步發展,共同提高。

教育管理是教育事業又好又快、和諧發展的助推器和內動力。促進教育管理者盡快轉變角色,更加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是新課程背景下面臨的緊迫任務。廣大教育管理者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才能真正完成角色轉變,更好地肩負起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神圣職責,不斷提升教育管理新境界,開創教育改革新局面。

二、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教育教學技能,適應新課改

新課程對教師的工作賦予了新的要求和內涵,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因此,教師的任務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應該是“啟智,陶情,冶性,錘志的健體”。在新課程改革中作為實施主體的教師,在保持原有的職業素養的同時,還必須重新定位教育觀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改革,完善自我,倡導終身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培養一定的科研能力,不僅應做知識信息的傳授者,而且應當在學科領域的帶頭人,以嶄新的姿態投入到新課程改革中去。教師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也是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

(一)、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倡導互動式教學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而轉變傳統教育觀念,首先應當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現行的課堂教學中,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引導,教師普遍觀點認為,教學的關鍵在于知識的傳授與訓練,教學過程就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為主的過程,且技能的訓練是重中之中。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提法被廣大中小學教師奉為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在教學中加以貫徹與實施。也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也確實培養出不少的高分生,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應試教育的弊端也逐步的暴露出來。人們逐漸感覺到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除了能考出些高分,卻不能將理論付諸于實踐。而當今社會需要的是能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素質的人才,因此我們必須改革我們的基礎教育。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首先應當改革廣大教師的教育理念,倡導互動式的教學,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不應再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控制者,而只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引導者。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就設計好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教學程序,在新課程中是行不通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啟迪、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善于把書本知識與自身體驗結合起來,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傳統填鴨、灌輸式教學,倡導互動式教學?!痘A教育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教學互動質量和水平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為只有在師生的交互活動過程中,我們的教師才能清楚了解到學生們學習狀況,學習進度,掌握情況,以及根據學生不同的掌握情況對自己以后的教學活動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更好的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避免吃不飽、跟不上的情況發生。教學的多樣性、變動性要求教師是個決策者,而不再是一個執行者。教師要創造出積極向上的班級氣氛,創造適宜于學生個體的學習環境,設計教學活動,表達出自己的教育理念。

社會在迅速的發展,知識在不斷的更新,教師就不可能再套用原來程序、規劃式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全面把握教學過程中不確定性----教學目標結果的不確定性: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多元取向;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不用統一的規格、不用統一的評價標準,進行個別化教育;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課程的綜合性加大,教材、教參為教師留有極大的余地,得分點減少和淡化,得分點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師要費很多時間查找資料、補充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有較大的自主性,將更為靈活地選擇與使用教學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差異,要充分考慮到這些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提高學生積極性,培養獨立、創新精神,同時開放課堂,將課堂與學生個體實際生活聯系,從實際生活中獲得知識的感悟,同時又將書本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樹立民主、開放的教育理念,聆聽同學心聲

新課程改革要求對教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樹立民主、開放的教育理念,廣泛的聽取

同學的意見,聆聽同學的心聲。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師都把師生關系定位在一個一上一下不平等關系的基礎上的,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性。教師在內心上不接受不同意見產生,一方面,他們害怕自己的權威與地位受到威脅,另一方面則認為這樣的行為會擾亂教學秩序,而使原定的教學程序和任務難以完成。“我們有問題的同學先保留意見,等下課以后再個別討論。”這句話是我們在課堂上經常聽到的。然而,同學們提問大都是即興的,在當時的環境與氣氛下,思維也是最敏捷的,且很多問題帶有共性,到了下課也很難再進入到課堂那樣的氛圍中去,問題也就不了了之。因此,我們教師應當學會尊重不同的意見,要在內心去接受,學會聆聽,哪怕學生提的問題不正確,借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學生們的思想,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同學們的意見中不斷的修改自己的教學計劃。另外,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的開展一些討論,而不只是簡單的按照原定的程序進行。學生們的思維永遠無法預定知道的,學生的理解程度、教學環境也都是教學過程中無法控制的。因此,我們唯有樹立民主、開放的教育理念,允許有不同意見產生。

(三)、運用多種媒體手段,調用多種感觀引導學生學習

現代通訊、網絡、視頻等技術的高度發達,對我們的教學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調用多種感觀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我們經??梢月牭浇處煴г?,“為什么同樣的一個問題,需要強調一次又次,講授一遍又一遍,而學生卻是錯了一次又一次。”老師弄不懂,學生也不明白。殊不知,長期的教師口授,以及黑板加粉筆,早就引起學生們對這些單一刺激的疲勞,純粹的填鴨、灌輸讓學生是左耳進右耳出,課上完了,上課內容也就隨著老師而忘到了一邊。而學習是一個多種感觀共同參與的一個復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長時間單一方面的刺激,必將使學生對這些刺激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麻木,也就會出現學生似乎在認真的聽講、做筆記,卻根本在大腦中沒留下什么印象的現象了。因此,我們可以借助當今發達的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多種感觀來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強化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習枯燥的一貫認為,從而轉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但同時也提高了對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教師應當具備基本的多媒體操作能力,一定的計算機能力,否則不能正確操作多媒體設備反而會影響到教學無法正常的進行,起到相反的效果。同時,我們的教師還應當具有一定的媒體選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媒體用得越多越好,我們還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環境,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

(四)、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改革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全方面的發展,提升綜合素質,倡導終身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改革。而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的強調競爭,使得有些同學把比自己強的同學視為眼上釘,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一本好的參考書,課堂筆記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借給別人的,比自己差的怕追上自己,比自己強的怕自己追不上,于時同學之間勾心斗角的事常有發生,造成不和諧的人際關系。更重要的是,在這種環境下,使得學生的人格和心理得不到健康的發展。要倡導高效、開放的學習方式,同時使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們就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改革,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明確的指出,新課程下的學習方式的著力點應當是合作式學習,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一個人的智慧和力量終久是有限的,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嘗到眾人智慧的力量,共同進步的喜悅。培養團隊協助意識,集體精神,這正是我們長期應試教育下廣大學生缺少的東西,唯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在不斷獲取新知識的同時,思想不斷的進步,視野更加開闊。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人生,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學

習成績好與壞,不僅與學生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

(一)、初中生不良學習習慣的具體表現

1.注意力很難集中

初中生處在青春期發育階段,思想浮動較大,加之缺乏正確引導,容易導致思想不集中,以至于教學效率低下,直接影響了學習成績;日積月累,逐漸與專心學習的同學在學習成績上拉開了差距。尤其是一些留守少年兒童,缺少家長監管,他們常常會邊寫作業邊看電視,很難靜下心來專心地學習功課。

2.學習生活很無序

這類學生的物品擺放亂七八糟,學習用具與其他東西混在一起。經常出現寫作業時找不到作業本,上語文課抓出一本數學書,該交作業了才想起它還在家里,各種資料東放一張,西放一張,因而找東西的時間比學習的時間還長。

3.做事拖拉,有頭無尾,缺乏計劃

正準備讀書,突然想起有事還沒有做,于是放下書本就走;學校舉行學科競賽,突然心血來潮要學習,買了好幾本學習資料,結果沒有看幾頁就扔在了一邊,以后再也不提。因此,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卻毫無收獲。

還有些同學在看到同桌的同學在做數學作業,自己也拿出數學書;聽到后面的同學討論一道物理題,自己也翻開物理書,猛然抬頭看到黑板上寫著:“明天交作文”,又開始琢磨該寫點什么——于是,三心二意,沒明確目標的推動,也沒有單位時間里較高的學習效率。

4.抄襲作業成為習慣

有些同學從偶爾的抄襲作弊慢慢發展為經常的抄襲作弊,這種抄襲作弊習慣所產生的慣性作用又會滲透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們逐步形成虛偽、不誠實、害怕困難等性格。學習變成了一種取悅別人的行為,虛假的成績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鴉片。

5.學習畏難情緒嚴重,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學生對學習有恐懼心理,怕吃苦,遇到困難則臨陣退縮。隨著困難積累,形成不想學或無法學的狀況。

(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1.培養自覺性,形成堅強的意志力

教師和家長都要注重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而要使孩子能有意識地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必須讓他們明白為什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必須讓他們明確堅強的意志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條件。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由小積大,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嚴格要求,反復強化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對他們嚴格要求。給他們制定一些嚴格的學習規范與制度,必要時可讓家長監督執行,做到持之以恒,最終實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標。

3.整體培養,相互促進

對初中生來說,要養成的良好習慣頗多,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因為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為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衛生習慣打下基礎,也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與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結合起來。

4.消除惡習,破舊立新

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必須要求學生自覺地抵制不良習慣,并用良好的習慣代替它,這就是“破舊立新”的意思。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認識壞習慣的危害性,下決心改掉它;其次要落實具體措施;最后還要做到不搞“下不為例”。關于這一點,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明確指出:“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繞起來的一團線掉下地一樣,一回滑手所放松的

線,比你許多回才能繞上去的還要多。”

(三)、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途徑

1、抓課前,引導學生課前要抓好預習,明確哪些自己可以弄懂,哪些似懂非懂,哪些完全不明白。上課時就能帶著問題聽課,效率更高。

2、抓上課,課中聽講要領悟學法,上課時一定要專心致志,帶著自己的問題跟上老師的思路,聽清老師是怎樣一步步分析這些問題的。如果還不明白,課間或課后要及時問同學或老師,不要留下知識上的思維障礙。

3、課后,要科學地復習所學過的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學過的知識,最初幾天遺忘的速度最快,所以當天學習的知識一定要當天復習。

4、課后作業的完成和錯題整理。做業是為了鞏固和消化課堂上學的基本知識,不要只用一種方法,要尋求別的解題方法。做完作業要自己檢查是否正確,自我檢查的重要性不亞于做作業,養成這個習慣將會受益無窮,這樣有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還要把錯題及錯誤原因都記下來,以后復習時翻看一遍,因為這正是當時學習的癥結所在。

5、及時總結,構建知識的網絡體系。學完一個單元知識之后,要總結一下學了哪些基本內容、基本定理、定律,本單元知識有哪些主要特點,知識之間有什么聯系等等。并引導學生自己繪制出單元知識網絡。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辛的育人工程,每個老師都不能掉以輕心,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為學生奉獻的精神,給予充分的重視。

四、學校、社會和家庭:

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與人的各種活動共始終,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不僅受社會生產力、政治、文化的影響,而且還要受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因此,在對人的培養上,學校、社會和家庭不能說誰更重要,只能說三者相輔相成,三者的的作用各不相同,只有建立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才能使三者相互補充、相互完善,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一、家庭、學校、社會在人的教育中的作用

(一)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家庭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品格的基礎,父母思想意識、言談舉止、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作用是獨特的,是學校所不能代替的。家庭教育在對孩子的道德素質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家長的思想觀念,生活理念、道德修養直接影響著孩子道德素質的形成,現在,特別是農村,有的家長只養不教,溺愛,嬌慣,有的是簡單、粗暴、棍棒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形成了孤僻、嬌縱、冷漠的性格,因而出現了輕者撒謊,重者道德低下的狀況。

(二)學校在教育中的作用

人的發展雖然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是最基本、最普遍和最有效的途徑還是學校教育,這是因為:

(1)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目的性。

學校是專門培養人才的機構,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著教書育人而展開的,學校教育目的比較明確,與社會主導性的要求是一致的,并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總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2)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系統性

人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而學校培養人才是有計劃、有組織的比較全面的教書育人。

(3)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選擇性。

學校在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中對復雜多樣的教育影響進行選擇、整理、加工,避害趨利,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盡可能為年輕人一代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小環境,學??梢愿鶕鐣男枰羞x擇地確定培養目標,同時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是豐富多彩的,而且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4)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學校是培養人的最專門場所,盡管培養人才不是學校的“專利”,但是培養人是學校的根本職能。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無論大學、中學,還是小學學校教育都設有比較系統和完整的專門課程。課程是專門為學習者的學習而組織的教育內容,有一系列的要求和規范,是家庭、社會無法取代的。不僅如此,而且,學校教育主要是通過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來進行的,教師是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職業教育者,以培養人為本職。教師們經過專門訓練,具有專門的學科知識及相關知識,具有起碼的職業道德,懂得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可以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知識。

(三)社會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不僅受家庭、學校的影響,但社會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

人的發展盡管先天環境和后天環境中的自然環境對人的發展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對人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還是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是人類世代創造的產物,它是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基礎,對人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二、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系與配合形式

1、教師和家長互訪,互訪主要包括:①教師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條件,家庭主要成員的職業、文化水平、有何特長,以及學生在家庭中成長的基本過程,學生在家庭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等。而家長要了解學校、班級的環境和學習條件,了解學校老師對孩子所提的各種基本要求以及學校要求家長為孩子提供哪些學習和活動的條件等。②互相通報在學校、家庭近來發生的重要情況,以及孩子在家庭、學校中的主要活動、表現和進步狀況。③共同協商今后教育孩子的步驟和方法,做到互相協調和配合,防止不一致現象的發生。

2、書面或電話聯系

書面聯系是學?;虬嘀魅斡脮嫘问脚c學生家長進行聯系的一種常用方式。書面聯系主要是每學期結束時,將學生手冊或成績單送交家長,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表現和學習成績,并請家長簽署意見。電話聯系一般是日常學生在?;蛴刑厥馇闆r需及時征求家長意見、通報情況而采用的一種聯系方式。

3、召開家長會

家長會是學校領導、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師對集體進行教育工作聯系的一種有效方式。召開家長會可以使學校和老師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與絕大數家長取得聯系,且聯系面廣、效率高。因此召開家長會是目前學校與家長保持聯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家長會一般在學期期中召開。其主要內容是向學生家長通報本學期學校教育工作基本情況、班級基本情況、小孩在校表現和家長協商如何配合進行教育學生的要求。召開家長會,我認為事先要作充分準備,目的明確,內容充實,時間緊湊,要講究教育實效。

4、成立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是將學生家長以一定的組織形式參與學校教育工作。一般有學校家長委員會和班級家長委員會兩種形式。入選主要由家長相互推薦,并與學校方面共同協商產生。家長委員會對學校教育工作的參與性很強,既表現出家長對學校工作和教育學生的責任感和高度熱情,也有利于爭取社會各方面共同支持學校工作。

5、舉辦家長學校

舉辦家長學校也是近十年來出現的社會、家庭和學校配合的重要形式。舉辦家長學校,充分利用學校的師資(有一些是從社會聘請的)和教學條件,向家長們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識,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辦好家長學校是適應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和搞好家庭教育的現實而提出來的。家長應把家長學校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講究實效,力爭辦好。

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大力實施課程改革(網友來稿)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 教學文摘 → 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大力實施課程改革(網友來稿) 2004-03-01

湖北省秭歸縣茅坪初中

吳云

以“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理念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穩步推進,根據安排,我縣中小學也將于今年秋季學期從起始年級正式進入新課改。一場影響我縣基礎教育的變革正悄然而至,新舊教育觀念將在這場變革中發生激烈的碰撞與交鋒,經過“洗腦”與嬗變的教育管理者與廣大教師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在全新的教學管理與實踐中,不斷摒棄舊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校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完成質的轉變。

教育觀念是指導教育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一定要抓教育觀念的問題,要能夠回答:我們究竟應該樹立哪些新的教育觀念,轉變哪些舊的教育觀念。在教育模式、學習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革的今天,我們在轉變教育觀念方面應當如何去做?下面,我就這些問題做一簡要的論述:

一、正確認識轉變教育觀念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及管理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發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斗爭的結果。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沒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指導教育教學,就沒有教育的現代化,所以轉變教育觀念是教育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先導和動力,是影響和支配教育改革及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礎與決定性因素。

簡單學習網最新講座:

王大績講高考詩歌鑒賞 王大績講高考作文

王大績講文言文閱讀

林斌講英語完形填空 林斌講英語閱讀理解

李俊和講高中英語寫作

1、從社會文化學的角度來看,教育觀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我們知道,教育改革分三個層面:一是物質及制度層面上的改革,即興辦教育事業的物質條件、裝備的現代化和教育體制運行機制的改革;二是內容及手段層面的改革,指學校的課程體系、教材、教法的改革等;三是觀念層面的改革。教育改革的三個層面具有不同的功效、地位,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教育觀念的改革是深層次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也就是說,觀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沒有從觀念上由傳統到現代的轉換,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改革。內容及手段層面的改革則處于教育改革的中間層面,其變化是由觀念的變化所引起的新理論所促成的。物質及制度層面的改革處于教育現代化的表層,它只是教育改革的保障機制。因此可以說,教育改革首先是一種作為精神及心理狀態的教育觀念的變化,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邏輯起點。

2、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來看,轉變教育觀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導。個體教育實踐是受教育觀念的支配與影響的,尤其是教育觀念客觀存在,對教育行為的影響往往是潛在的和不自覺的,因此,必須根除一些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觀念,轉變教育觀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導。

3、從觀念與實踐的辯證關系來看,雖然教育觀念要受社會經濟水平和社會實踐的制約,但教育觀念和社會實踐的發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他們都有自身的產生發展規律,必須防止機械唯物主義的看法。先進科學的教育觀念往往會超前于教育實踐,以它獨特的導向性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因此我們工作既要立于現實,超越現實,又要在思想觀念上有超前性。這樣才有利于教育的發展。

4、從新舊課程本質區別來看,新教育觀念代替舊教育觀念是教育思想的嬗變,不可能朝令夕成。由教育部下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新、舊課程目標從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六個方面做了分析說明。舊的課程目標在課程功能上注重知識傳授,課程結構上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課程內容上“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課程實施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課程管理過于集中。而新的課程目標在課程功能上“強調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課程結構“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課程內容“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課程實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課程評價“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革教學實踐的功能”,課程管理“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教育目標的不同決定著教育觀念的差異。例如舊課程認為課程是知識。因而,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是中心,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建構的過程。舊課程觀認為課

程就教材,教材又是知識的載體,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課程觀認為課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共創共生,形成“學習共同體”。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經驗背景,帶著自己獨特的感受,來到課堂進行交流。這本身就是課程建設。學生從同學身上、教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從教材中學到的多。舊課程觀認為課程與教學是相互分離的,教師只有教材意識,只知道教材、教參、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而新課程觀則認為課程與教學是整合的。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要實現新、舊教育觀念的替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5、從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來看,轉變和更新教育觀念的關鍵在教師。教育觀念對教育的先導作用、未來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歸根結底是要靠教師通過教學來實現,無論是教育內容的改革,還是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素質與態度,而在這里最重要的是教師觀念的更新。因為任何教育行為都與教育觀念密切相關,都是教育觀念的直接反映,在教師的教育活動中起著制約作用。阿瑟·闊伯斯在研究教師的教育觀念時說:“影響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也許莫過于教師他自己相信什么。”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活動。只有教師具有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才能在教學中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才能以優異的素質去主動適應并深入開展蓬蓬勃勃的課程改革,才能培養出新世紀所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所以,轉變教育觀念最為重要的工作便是轉變廣大教師的教學思想,使之用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來從事教學實踐活動。

二、正確把握轉變教育觀念的條件與途徑

教育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方方面面的參與、支持與配合,需要經過理論學習、實踐探索、不斷修正才能最終得以確立。

轉變教育觀念,我們首先要明確,哪些觀念是束縛教育改革發展、與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舊的教育理念。結合當前我縣教學現狀,愚以為,以下觀念的更新和轉變顯得十分重要、十分緊迫:

一是教育的價值取向問題。這次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是人的發展。所以,基于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功能取向不應該主要在選拔與甄別,為高一級學校生產“半成品”,而應該主要為了促進人的發展,提高生命價值,在保證基礎文化科學知識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創造各種條件,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能,發展個性、培養特長,提高綜合素質和培養其終身發展的能力,為其未來的成功打基礎?!毒V要》也指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二是真正體現“教育為社會服務,學生為學校著想”的辦學理念。學校教育要充分認識到個體的差異性、未來人才的多樣性。不能選擇可以接受教育的學生,而應選擇學生可以接受的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基礎教育課程的最基本理念。

三是轉變教師職能。新課程要求,教師不應該是單純地教書、按規定完成某一冊書的教授任務,而應該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導演,使學生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聽眾,而是主動的參與者、探究者。N.戈培爾,J.波特在《教師的角色轉換》一文中對教師角色轉換的趨勢做

了以下說明。他們認為,新時代的教師應從以下八個方面有所變化:一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多地履行多樣化的職能,更多地承擔組織教學的任務。二是教師應從一味地強調知識的傳授轉向重視組織學生學習并最大限度地開發社區內部的新的知識資源。三是教師應注重學習的個性化,改進師生關系。四是實現教師間更為廣泛的合作,改進教師與教師的關系。五是教師更應廣泛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六是教師應更密切在與家長和其他社區成員合作,更經常地參與社區生活。七是教師應削弱加之于孩子們身上——特別是大齡孩子及家長身上的傳統權威。八是教師更應廣泛地參加校內服務和課外活動。

四是評價標準應發生變化。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能單純看統考成績,評價一節好課不應該看教師程序設計多么嚴密、講解多么精彩,而應該看通過教師的組織和調控,學生的思維是否得到充分的調動,學習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培養、智力是否得到充分發展。同樣評價一個學生的優劣也不能單純地看考試分數的高低,而應該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發展性的評價。

五是要抓好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三方聯動。不能在學校運用新觀念教學搞素質教育,在家庭和社會教育進行應試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扼殺學生的意愿和興趣,要讓新教育觀念深入到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中去。我們有些家長,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強加于孩子,逼他們去上各種特長班、奧校,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把孩子從小就拋到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是十分有害的。這樣做,大多數情況違反了孩子的意愿和興趣,導致兩代人之間的代溝。目前,工作崗位對人才的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只看重文憑不重能力的情況也存在,對個性、品質、能力和人才的創新思維關注不夠。這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轉變教育觀念,有外部條件也有自身條件,我們要積極創設外部條件,努力改善自身條件,明確:

一、在觀念轉變的過程中,領導的觀念轉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因為從根本上來講,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及教育現代化是一種“后發外生型”的現代化類型,傳統教育觀念和傳統的教育機制在現實中的影響,對教育改革的障礙很大。改革的進程是一個充滿矛盾斗爭的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主管教育的領導的思想有多遠,我們的認識到了哪一步,我們的工作就會做到哪一步。如果主管教育的領導的觀念沒有轉變,或者對轉變教育觀念認識不夠,這無疑會體現他對教育的各種主張認識和各個管理環節,現代教育觀念就很難沖破傳統教育藩籬和枷鎖,真正走進廣大教師的頭腦中。

二、在教育觀念轉變的過程中,要有教育制度和運行機制以及社會制度和社會運行機制的支持與保障。盡管教育觀念對教育實踐有極大的作用,可以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如果沒有制度的保障,往往會使傳統教育觀念的勢力在現實的影響特別大,新的教育觀念不能順利地進入教育實踐。因此,教育改革與發展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認識到教育觀念的作用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社會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對教育的影響。比如,我們要在教育的宣傳、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和運行機制,為觀念的最終轉變創造條件。

三、學習教育理論,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科研是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知識理論水平是形成教育觀念的重要條件,教師通過學習和研究,一方面對所研究的具體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又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素養,轉變傳統落后的觀念,從

而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打下良好的理論和觀念的基礎,這是許多成功學校和成功教師的經驗之談。目前來講,我們要認真組織廣大教師學習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各學科課程標準等有關文件和理論,要向省內外課改實驗區學習,要對積極進行教育、教學科研的教師給予充分的支持與獎勵,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探索、改革氛圍。

三、客觀分析舊教育觀念對當前改革的負面影響

舊的教育觀念在教學管理及教學過程中根深蒂固,傳統積習對學校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這為推行新課改設置了重重障礙。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已提出近20年,然而不容回避的是,時至今日,如何確實將素質教育落實到日常教學與管理中,仍存在著一些認識誤區和行為偏差。以“重負低效、物式灌注、單向傳輸、主體缺失、重知輕能、重接受輕探究、重智能輕情商、重統一性輕個性”為特征的傳統教學在學校教育仍有極大的市場,既便是在已經推行課程改革的實驗區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一、教師權威放不下,未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在當今的中小學,教師仍是知識的傳播者,是高高在上的權威,靠一張嘴、一本書和一支粉筆打天下。他們把自己手里的教學參考書捧為圣經,以不惜損害學生的學習主動權為代價,謀求自己在知識上的絕對權威。這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得最為突出。筆者曾代表縣教研室擔任縣“三課達標”語文評委,在聽課時,感觸頗深??偨Y起來,教師的師道權威在課堂上有如下的表現:

一、教師全程主宰教學過程。新教育理念認為,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然而,我們所見的卻是以“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說、學生聽,教師講、學生寫,教師布置任務或作業、學生按時按質完成”為特征的常規課、優質課、示范課。整節課,教學進程由老師全程操縱、學生被動配合,教師事先設計、師生“表演”完成。即便是偶爾有學生討論活動,也是以“老師事先設計好問題,學生經過討論形成一致意見”為基本特征,只求同不存異,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問題的解決不注重技能的培養和創新意識的開掘。這種教學將課堂變成了以“聽”為主要形式的場所,成為了扼殺學生智力的屠宰場。

二、教師長時間占據講臺。講臺本應是學生與教師發表各自意見的舞臺,在學校卻成了教師個人傳經頌道的講壇。筆者曾任縣語文評委期間,于2001年秋到2002年秋先后聽60余位語文教師上課;做為主管學校教學工作的領導,我于2003年春校級公開課活動時,先后聽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8個學科20位教師上的公開課。在這兩次大型活動中,我對教師在上課時占據講臺的時間做了一個統計,其結果令我大吃一驚。80余位教師,離開講臺走進學生中間去進行教學活動的僅20位,在這20位教師中能做到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少之又少,在一節常規課上,一位教師安排學生聽錄音的時間用去了39分鐘!在校級公開課活動中,有一位教師整節課沒有走下講臺,有12位教師在講臺上講課時間超過30分鐘,僅有8位教師在教學程序中設計有討論、交流,而這種交流與新課程所要求的探究性學習相差甚遠。在這兩次活動中,僅有2位教師參與學生討論。

教師不愿走下講臺,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活動中去,有很多的原因,但愚認為其根本原因是教師不愿放下師道尊嚴。這種由權威的傳統的師道尊嚴構筑的墻將教師與學生分置兩邊,

使教學成為了一種單邊活動。在這種單邊活動中的學生也不愿與教師交流,進而形成了“鴉雀無聲”或“一個聲音高叫著”的尷尬局面。

二、陳舊的教學觀依然統治著課堂教學

舊的教育觀要求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如倉庫一般儲存知識和積累知識,并以既定的答案為最終和惟一結論,這種教學觀培養出來的學生個個變成了書本和分數的奴隸。在許多學科,最明顯的一個表現例子就是“去問題教育”,把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沒有問題了。

筆者自從事教學工作以來,任課先后幾次跟班走,從初一帶到初三。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初一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有很多學生舉手回答問題,而且答案有時還很有新意。到了初二,回答問題的學生明顯減少了,舉手的大多是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到了初三,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請學生回答,然而下面卻沒有一個學生舉手,迫不得已,老師只得點名了。這種現象不僅在一所學校存在,在很多學校都是如此。是不是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思考的空間呢?明顯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不愿回答問題的呢?后來,我問了一些學生,他們才告訴我: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原本他們是可以回答的,但若答案不與老師的相同,有時得到的僅僅是批評或同學的嘲笑,不回答、不提問不會有任何麻煩,而回答不對卻有不愉快的結果;再則,老師的所有問題都是有標準答案的,提問僅僅是一個手段,漸漸地大家學會了消極聽課,等待教師自問自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就懶得回答老師的問題了。

的確如此,在絕大多數中小學校,教師通過問問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如果學生把教師的問題都回答出來了,那說明學生對教師所講的知識都掌握了,沒有問題了。我們在課堂上經常聽到老師這樣問學生:“都聽懂了嗎?還有問題嗎?”當學生回答說沒有問題了,老師也就放心了。有的老師不僅聽其言,還要觀其行,要抽問學生,當得到的答案是正確的,也就是都符合標準答案了,老師才會感到學生確實沒有問題了,才會露出滿意的微笑。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再讓學生沒有問題走出教室,這成為了教師教學的唯一目的。這種教學觀將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沒有問題了,他們以為這就是一種成功。實際上,這種“去問題教育”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造性。要知道,有問題雖然不一定有創造,但沒有問題一定沒有創造。正是這種陳舊的教學觀一直規范著教師的教學行為,使之成為了束縛學生個性發展、創新思維開掘的罪魁禍首。

三、“惟師是從”專制性的師生觀使學生主體性喪失

教師力求通過教學,像園丁修剪樹木那樣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統一標準的道旁樹、沒有一根雜薈的草坪。許多教師在聽到學生不同意見時,常用自己的想法束縛學生,或給予傷害自尊心的批評,造成學生不敢提出和老師不同的意見,創造性思維便無從產生,最終變成一群只會聽人吩咐,不會思考也不愿思考的學生。

近日,在武漢市新州區一所小學里,一位老師給班上的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文,要求學生以“春天”為題寫作文。一位叫王聰(化名)的《春天》與全班其他60名同學的不一樣,那些同學的作文大多以“春天好”的主題,贊美春天和風細雨、花紅柳綠。而王聰理解的春天是:“春天細菌繁殖旺盛;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很煩人,像個

愛哭的小姑娘總也止不住;春天冷熱不均,忽冷忽熱„„”作文交到老師那里,王聰挨了批評。老師不點名對著全班同學說:“有的同學不停地在作文中寫春天不好,是不聽老師講解,胡思亂想,跑了題的結果。古往今來,文人們都夸春天好,說春天不好是動錯了腦筋。”

王聰的作文因為與教師的統一要求相悖,招致了老師的批評,然而,在我們看來,他作文里所反映出來的春天情景又的確如此!教師對學生自我感覺的批評可能會導致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和創新能力的泯滅,這或許是經過中國傳統教育之后的科學家為什么沒有一位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重要原因。

再有一個更令人思考的例子:一次,某電視臺的記者出了一個別出心裁的問題來考察人的創新意識是怎樣萎縮的。他們僅用一個“圓圈”來做調查。當他們拿著攝像機走進一所小學的教室里,用粉筆隨手畫了一個圓在黑板上,然后問學生,這是什么?小學生有的說這是一個圓,有的說,這是一個太陽,還有的說是車輪子,答案綜合起來有30余種。而當他們用一個同樣的圓來問大學生時,大學生們臉上露出近乎鄙夷的神情說,這樣的問題還用來考我,不就是個圓嗎?當他們問某單位正在開會的與會者時,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回答這個問題,最后,在記者們非要有一個答案的情況下,一個人站起來說,那得讓我們先問問領導做研究后再答復你們。聽起來好像是個笑話,但卻明明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教師嚴格按照統一標準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是這樣泯滅了自己的創新意識和主體個性的。

四、分數成為束縛學生個性發展的沉重枷鎖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師的法寶。”這個在校園、家長乃至于社會用于評價學生優劣的標準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學生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最關心的不是他們學到了多少知識、掌握了什么技能,而是這次測驗得了多少分;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優劣,除了看他的課是不是注重了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就是看每次學校聯考后他所帶的班各項分數指標在同科中的位次;考試尤其是中考、高考,仍以分數的高低為最主要的錄取依據。

在由分數決定一切的形勢下,其他的一切都被列為次要,長時間在題海戰、分數戰中掙扎的學生無法發展自己的個性,無法關注自已的愛好。也難怪筆者在幾次對學生興趣愛好的調查中,都發現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看書的占到70%以上!整天只在和書本打交道的學生又能有什么愛好呢?所以有了書呆子的出現、近視率的上升、國民身體素質的下降(中小學生在室外活動用于身體鍛練的時間嚴重不足所致)。

在這些舊教育觀念的桎梏下,學生只是分數和書本的奴隸,個性很難充分舒展,思維不能健康發育,惟師是從、惟書是從已經成為普遍性的精神現象。這些不具有獨立性,變通性和創造性的接班人如何能適應科技突飛猛進、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如何能擔負起21世紀富國強民之重任?

即便是在已經進入新課程一段時間的課改實驗區,舊的教育觀念也占有相當大的市場。2003年10月,宜昌市教研中心組成5個調研組,分赴已開始課改的夷陵區、枝城市、當陽市、興山縣開展調研活動,調研組先后走訪了30余所學校、聽課265節次、召開60余次座談會、向教師與學生發放調查問卷900余份„„綜合反饋的信息,調研組認為在課改實驗區存在以下四個大的問題:一是實驗區學校教師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根深蒂固,有些老師還認為新課改僅僅是換了教材沒換觀點。二是探

究性學習流于表面,深層探究不夠,僅是給傳統教學貼上“探究”的標簽。三是課堂教學方法是“勾兌”的,如“勾兌”的酒,教與學的磨合不暢。四是教師講得過多,走不出滿堂灌的誤區。

舊的教育觀念在教學上長期占據統治地位,給新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設置了重重關隘,能否突破這些人為的關卡,對于每位教育管理者和教師來說,都是一場“血與火”的考驗。不破不立,要想立,就得破,要在破中立,立不立得穩關鍵是要看立什么,如何立,所以,學習新的教育觀念、用新的教育觀念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

四、新課程有哪些新的教育觀念

教育是開啟安全不同未來大門的重要鑰匙。什么類型 的教育必定會培養什么類型的人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教育培養人才的基礎,教育應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智能型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也與過去有了明顯的不同?,F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的教育”的國際研討會就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與責任感,強烈的自主精神、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列為21世紀人才規格的突出特征,可見新世紀的人才就是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最有用的人?!毒V要》在課程改革的目標中對基礎教育課程應培養學生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有著這樣的論述:“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備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備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為了培養社會所需要的這類人才,無論是教育行政領導還是學校教師都應樹立與此相同的新的教育觀念,并努力將這些新的教育觀念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具體地講,新的教育觀念包括:

一、“以全人為本”的人才觀

未來社會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人才的競爭,是全民素質的競爭。人才的競爭,關鍵是大師級人才的競爭、特別是世界頂尖高科技人才的競爭。同時,對大多數人來說,則更多地體現在面廣點深、以博促專、一專多能上,以利于培養復合型、通用型人才,開拓型、領導型人才。為此,我們必須以新的人才觀念審視我們的教育,確立新的教育培養目標。

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人才培養也應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因而我們要確立人才層次性觀念,培養越來越多的不同行業的創業者。教育的任務,不只是培養高科技人才,還要培養大量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還要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出貢獻。一個民族,如果只有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管理者,而沒有足夠數量的中等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有文化的農民和其他勞動者,其振興恐怕也是很難的。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上了大學,成了專家、教授、學者、發明家,才稱得上“人才”。這種狹隘的人才觀,把基礎教育引向了只重視少數尖子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歪路。

人才不是以文憑為標志的。在現實生活中,人才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的。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人才。人才的多樣性決定了成才道路的多樣性。進學校經過深造可以成才;用心自學經過努力也能成才;在社會實踐這片廣闊天地里鍛煉更能鑄就出千百萬可用之才、棟梁之才。社會實踐的事實告訴我們,考分最高的學生在中學或大學畢業的若干年后,大部分并沒有獲得人們所期望的成就,而活躍在政界、軍界、商界、企業界、藝術界的領袖絕大部分并不是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相反,他們往往是徘徊在班級第十名上下的學生。有人把這種情況稱之為“第十名現象”。因而,我們要打破“唯文憑論”、“唯學歷論”,專才、通才、偏才,不管哪一種才,只要他能有道德,能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能為國家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就是人才。教育要為每個學生的成長鋪平道路,要為人才在各行各業脫穎而出打下基礎。

二、“以育人為本”的教育觀

教育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國家興辦教育是因為“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所以,教育必須牢固確立為國家服務、為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觀念,確立“育人為本”和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的觀念,努力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教育要確立人力資源開發的觀念。教育要善于發現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創造性品質,開發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活躍人的思想,激發人的熱情。在崇尚個性的今天,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處于同一年齡層次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在知識儲備、行為習慣、智力水平、身體素質、個性品質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但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潛能,關鍵在于潛能被發現、開發和利用的程度如何。在這個意義上,學生之間只存在差異,而不存在所謂的“差生”。人的潛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優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的智能結構是多元的,至少具有語言、邏輯、數學、視覺空間、音樂、運動、交際、自省和認識自然等多種基本智能,其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礎,又有賴于后天的開發。全面開發學生的潛能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只是表現為不同的方式。除了“白癡天才”以外,只要教育得當,每個人的潛能都能得到相當高的發展水平。怎樣使每個學生得到發展?答案是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正視差異,善待差異,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江澤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每一個學校,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地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以開發、發展學生潛能為中心的教育功能觀。我們要密切注意學生智力發展的動向,試探并力求及早發現學生潛在的各種才能,不能把學生的頭腦看成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要看作一座需要開采的礦藏,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要多給學生包括那些所謂的“差生”提供表現其特殊才能的機會,絕對不能輕易對學生作出其“一無所長”、“沒有出息”之類的斷語;要揚長避短,充分培養、發展學生智能的優勢方面,鼓勵學生在這些方面超越課標要求和教材,深入探索,敢于冒尖。我們只有熱心地去關心每一位學生,熱情地去幫助每一位學生,耐心地去指導每一位學生,仔細地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善意地去贊美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我們才有可能給所有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機會和空間。

三、“以拓人為本”的教學觀

教育是在為人未來做準備,新課程強調教學應以挖掘人的潛能、培養人具備開拓自已潛能的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基本思路,在教學中應努力體現:

1、教與學之間是一種對話和交往的關系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地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一種簡單給予、被動接受的關系,教師不再是對學生發號施令的權威。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寬容、鼓勵和幫助的交往關系和“伙伴”關系,雙方互相接納、互相敞開、互相理解,學生通過與教師的合作而成長,教師通過與學生的“對話”而進行教育,從而達到共享知識、智慧、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在“對話”中,教師對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教師應積極通過“對話”參與、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提供適宜的機會和條件,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指明方向,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和“顧問”作用。對話式的教學應讓學生在自尊中求學,在自信中求知。

2、從關注教走向關注學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應從關注教師怎樣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問題和興趣。學生的問題、興趣、基礎是教學的出發點,學生問題的解決、興趣的激發、學習愿望和能力的形成、基礎的不斷厚實是教學的歸宿。課堂教學的目標一般不是事先預設的,而是由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制定、在教學活動中動態生成。學生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或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狀況或掌握狀況以及課堂中出現的種種意料之外的事件,都應成為教師的教學資源,成為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進程的依據。教師的教學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習慣的培養

在現實的教學中,相當多的教師迷信教科書、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學生們無論多有創意的答案,只要不符合“標準答案”,就被老師否定。在注重創新的時代,教學中要鼓勵獨創性和多樣性,營造有利于發展學生求異思維、多向思維的氛圍。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鼓勵并贊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善于從學生的回答中找到閃光點;教師還要有容忍、接納學生不同意見和答案的雅量,要鼓勵學生“異想天開”,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挖掘“疑點”,巧妙“布白”,設置“陷阱”使課堂變得意味無窮;教師要合理設置問題梯度,讓不同程度得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問題層次上展開思考。

4、重視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養成

好課能讓學生受益一生。教學不完全等同于智育,教學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讓學生取得一份知識行囊。比如語文教學,它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的文章,來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對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

四、“以立人為本”的質量觀

質量觀就是如何評價一個教師的工作質量,歸根結底是如何評價所培養的學生的質量問題。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實現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勞動和學會生活,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能否實施“以立人為本”的教育評價至關重要。

1、評價內容的全面性

舊教育觀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主要集中在知識的掌握、智力的發展等認知領域,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往往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依據,而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個性、人格等的發展以及教師的教學行為、授課質量不夠重視。隨著人們對教育評價目標和功能認識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評價的內容也日益全面,不僅要評價教師的教,還要評價學生的學;不僅評價教育活動的結果,也評價教育活動的過程;不僅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認知方面的發展,還要評價情感、意志、個性、人格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

2、評價方法的多樣性

舊教育觀對教學的評價大多采用單一的方法,或是單純定量的方法,或是單純定性的方法,嚴重影響了教育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因此,我們應把各種評價方法結合起來,例如把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自評與他評,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各種評價方法的優勢和特長,又可以互相彌補其缺陷和不足,從而使評價的結果更加客觀、公正。

3、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舊教育觀評價活動的主體主要是學校管理人員或教育行政部門,是一種單一性的他人評價,作為評價對象的教師和學生則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沒有任何主動選擇的余地。新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評價主體由單純的教育行政部門轉變為學校管理者、同行教師、學生以及教師本人都可以對教育活動進行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出發對教育活動進行更全面、更客觀、更科學的評價,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評價對象成為評價主體的教師和學生,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也不再處于過去單純的被動狀態,而是處于一種主動的積極參與狀態,充分體現了他們在教育評價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十分有利于教師、學生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活動和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對自

己的活動進行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從而不斷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4、注重教育性和發展性評價

舊課程教育觀評價注重的往往是區分、甄別、選拔性功能,只看教育的結果而不問教育的過程,是一種單純的結果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一般用于對教師的獎懲和選拔學生。新課程則更加重視教育評價的教育性和發展性功能,力圖通過過程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及時向教師和學生提供反饋信息,使他們能夠了解教育活動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從而促使教師和學生能夠不斷地改進、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動和學習活動,使教育活動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五、當前形勢下樹立新教育觀念的具體舉措

我縣中小學將在今年秋季學期從起始年級開設新課程,雖然本學期還未正式起用新教材,但對于全體教育工作者和廣大教師來說,這段時間恰好提供一個緩沖的機會,提供了一段理論學習的時間,提供了一個借助過渡教材進行探究實現新舊教育觀念更迭的機會,所以,我們必須抓住這一機遇,從培訓和實踐兩個方面入手,切實轉變教育觀念,為順利進入新課改做好理論奠基和實踐準備。

一、加強培訓學習,用新教育觀念武裝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告訴我們,行為是靠思想來支配的。教育管理者和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能否從根本上發生變化,關鍵是看其思想是否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思想思想有多遠,我們的認識到了哪一步,我們的工作就會做到哪一步。所以,進行課程改革,首要的便是加強培訓學習,在轉變教育觀念上狠下功夫,取得實效。

一是要物化前期培訓成績。推進新課程的培訓,其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教育觀念、改革目標和相關的政策措施以及學科課程標準的解讀,使教師深入了解各學科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實施建議等。在培訓的方式上,要倡導培訓者與教師的平等交流、對話,多采用“參與式培訓模式”,了解他們的疑惑和困難,引導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深入地討論,使他們能全身心地參與到培訓中來。由縣組織的大型培訓已基本趨于結束,但以學校為陣地的校本培訓和以學科為主的教研組內研討活動才剛剛開始,我們要靈活借助多種培訓方式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

為了加強對新理論、新觀念的學習,在縣教育局、縣教研室的主持下,我縣已于去年

7、8月和10月先后組織了省級骨干培訓員培訓、教育管理者培訓、教師通識性培訓和學科課程標準培訓,培訓面達到了100%。如果通識性培訓是從表層對教師的舊觀念進行剖析,那課程標準培訓便是從中間層對舊觀念進行挖除,但這還不夠,即將開始的新教材培訓則是從內容到形式的徹底的脫胎換骨,是從思想到行動的全方位轉換。新的教育觀念必須依托于新的教學載體、在廣大教師實實在在的教學行為中得以確立,所以能否用新的課程理念來認識新教材、運用新教材進行教學活動對于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相當重要。在這段時間里,各學校任課教師要將參加通識性培訓及學科課程標準學得的新的教育觀念大膽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過渡教材的教學,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是要加強對外交流。為了全面了解課改實驗區的進展情況,更為解決廣大教師在用新

教育觀念教過渡教材中出現的問題,將老師派往實驗區進行參觀、調研和考察學習或將實驗區教師請到學校來做示范十分必要。在這一方面,縣教研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1、理論培訓時有課改專家做講座,讓參訓者獲得最前沿的課改理念。在全縣教育管理者骨干培訓會上,縣教育局、教研室聘請國家級課改專家郭元祥、省教研室和省繼教中心的部分專家到會做講座,讓每位參訓者學得了最為權威的新教育觀念。

2、先后選派由各學科教研員及一線教師組成的培訓者參加省級培訓者培訓。2003年,縣教研室先后委派顏道生和我參加了數學學科、語文學科省級骨干培訓,派杜平等十余位教研員及一線教師參加了省級骨干培訓。省級培訓結束后,由省級課改培訓員組成學科課程標準培訓專家組,于去年10月份對全縣教師進行了分學科的課程標準培訓。

3、先后多次組織城區學校及我縣課改專家組成員赴課改實驗區考察學習,進行專題調研。今年2月19日、25日,由縣教研室組織、城區部分學校課改負責人組成考察組,先后到宜昌市點軍區、興山縣就校本課程開發及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設情況做了專題考察,考察組通過聽匯報、聽課、到實踐基地調研等多種形式,對校本課程及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發情況做了深入了解,并在2月底舉行的教務主任會上就調研結果做了交流。

4、不斷加強對教育管理者(學校校長、教務主任等)的提高培訓,他們做到了以會代訓,扎實提升。

部分學校也選派教師前往課改實驗區學習,茅坪初中還于去年春季學期請枝城市語文教研員李祖貴老師來校授課,并與廣大教師進行了交流。雙向交流使理論培訓與加深學習得以經?;?,這為廣大教師接受新的教育觀念,并自覺進行相關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三是加強課題教研。課程改革是一個改革創新的過程,依托于課題研究進行課程改革,有利于培養教師,使之具備新的教研與教學能力,所以基于課程改革的課題研究工作理應成為理論培訓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積極探索實踐,用新教育觀念指導教學

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將新的教育觀念運用到教學中去。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然而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而變革的往往又是那些我們駕輕就熟的東西,這對許多人來說,不是沒有痛苦的。這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其艱難是不言而喻的。課改實驗區反饋來的四大問題在我們縣也大量存在,又因我縣各中小學校到現在還未使用新教材,所以用新的教育觀念來教過渡教材,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不要緊。緊要的是我們不能因為沒有新教材或未進入新課程而將我們已學得的新的教育觀念束之高閣。針對我縣中小學教學的實際,愚以為,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地抓好新教育觀念的滲透。

1、教師要適當調整自已的角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學做到少講多學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學為前提,教學是師生雙方平等對話的過程。如何在教學中體現這一新教育觀念?我們可以從“少講多學”入手,把學習的時間盡可能地還給學生。

舊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一言堂、滿堂灌,如果我們能在這方面有所改進,那便是一大進步。少講多學中的“少講”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少地進行給予式的講解。5分鐘能講明白的,絕不講6分鐘,學生自己能研究明白的,教師絕不要講,從而把課堂真正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研究,親身感悟、體驗的地方,而不要把課堂視為欣賞教師講演、被動靜聽和接受結論的場所。“多學”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學生的活動多,即學生自己動腦想,動口說、讀,動手寫、摸、做,動情感受、領悟、體驗的時間多,機會多,也就是得到的鍛煉多。二是學到的知識多,信息量大。三是學生的收益多,學習質量和學習水平高,學習效益好,也就是學科更扎實更有效,相關素質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少講”是手段,“多學”是目的。只有“少講”才能真的“多學”;只有達到了“多學”的目的的“少講”,才是高水平的“少講”。講是為學服務的,究竟講多少為好,完全取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與學習習慣。只要能保證學生“多學”,教師的講解越少越好。教師講的少了,學生自主學習也就自然多了,動腦、動手、動口的習慣也就有了。如何才能做到呢?

第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關注的重點不是自己講得怎樣,而是學生學得怎樣;教師講多少、怎樣講、什么時候講完全取決于學生學的需求,即因學定講。

第二,講授只是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手段之一,絕不是全部。創設情境、啟發引導、引起研究、組織研討、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提供信息、激發競爭等等,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教學教學技能必須多樣化。在一節課中,究竟使用哪些教學技能,這些教學技能怎樣組合,也完全取新決于學生學的需求,即因勢定講。

第三,評價一堂好課的標準不再是教師講得怎樣,也不是教師動用了哪些先進的教育技術,而是學生學得怎樣,是不是達到了“多學”的目的。如前所述,這里的“多學”不僅是獲得的知識多,而且包括得到的鍛煉多、體驗多、學習的質量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益好,即“以學評教”。

如果教師能結合學科教學特點,依據具體教學內容的不同,做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少講多學”,那么在課堂上,教師必定能夠從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學習、研討,平等對話的教學過程方能實現。

2、在教學中,盡量采取“存問題教育”的教學策略

在前面我已提到過,舊的教育觀念、傳統課堂教學對于提問的策略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讓學生沒有問題走出教室”,這種教學因為扼殺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造能力(在中、小學表現為產生問題的能力等),而將遭到摒棄。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應該采用“存問題教育”的策略。具體地講,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種策略的實施,教師并不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引導學生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

的。

我曾聽課改專家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國內的高才生到美國去念大學或研究生,學習總是格外用功,上課認真記筆記,下課認真對筆記,教育前認真背筆記??荚嚨臅r候,教師講了6點,我們的留學生絕不會寫5點,保證將老師講的內容全部還給老師。在中國這樣的卷子表明教師講的內容學生全都掌握了,自然是滿分??墒窃诿绹疃嘀荒艿脗€B等,通常只能得C等。而一些學生只答了1點、2點,但有創見,是他自己思考出來的,是從其他資料獲取的,這樣的卷子卻能得A等。我們有些學生表示不理解,去詢問老師:“我們6點都講出來了,為什么只能得C等。而他們只答了1點、2點,卻得A等?”老師的回答是值得回味的:“你答了6點不錯,可是這6點我已經講過了呀!我講過了,你還說它干什么呢?我講了6點,那是我思考的,是已有的6種可能性或解決問題的6種方法。他們只講了1點或2點,那是他們自己的。我講課的目的,就在于啟發大家通過我講的6點,形成你們自己的思考,得到你們自己的答案。”

從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傳統教育與國外教育在問題處理上的差異。我們舊的教育觀是將孩子培養成為沒有問題可提的知識傳聲筒,這種教育觀培養出來的人才創新意識和問題能力的褪化是令人擔憂的。所以我認為,在新課改中,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能力相當重要,我們最直接的做法便是讓課堂成為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討論問題、產生新問題的場所,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再讓學生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具體如何來做,我想,一門學科有一門學科的不同,這得因學科設問、因文設問、因時設問、因情設問。

3、對學生的學習成效,盡量采用鼓勵性評語,多做表揚少批評

舊教育觀在評價方面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是求同不求異,對學生學習結果評價重的是分數,而不是素養是否提高。新教育觀則強調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革教學實踐的功能,對學生做發展性的評價。如何做呢?

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課堂上,有很多學生在多數時間是低著頭學習,能將頭高揚的人很少。經過調查,我發現,將頭低著學習的學生在性格上明顯缺乏自信,這類學生很少得到過老師的表揚。既便是在公開課中,老師對學生的表揚、贊美也很少。這是多么嚴重的一件事呀!得不到老師肯定的學生是不可能用心去學習的,對于學生而言,沒有什么比得到老師及同學的承認和表揚作為他學習的動力了。即便是回答得不是很好,我們也應該給他們以鼓勵。

做為一位負責學校教研工作的教師,我最高興的事便是聽英語老師的公開課。因為在他們的課上,我能聽到很多的“OK!”“Very good!”“Yes!”“Please!”,我驚異地發現,也只有在英語課上,那些埋著頭學習的學生才昂起他們的頭,因為他們知道,英語老師會在他們回答問題后說“OK!”。這也許是在許多學校,英語教學評估總比其他學科高出一截的重要原因。

給學生鼓勵性的評價,是每位教師能做的事。鼓勵性的評價表現形式很多,最簡便的就是掌聲和鼓勵性的話語。我們不能吝嗇掌聲和笑臉,在一節課上,我們若能多次將掌聲送給學生,這也是一種對新教育觀念的落實呢!如何對學生做學期總結性的評語,我們不妨看下

面有兩則來自某課改實驗區一小學的教師評語。

評語一:你是個聰明、機靈而又調皮的女孩子。課堂上常常給老師以驚喜,你能回答出別人難以回答的問題。英語課上你出眾的對話表演,形象逼真。每天午飯后,你主動整理教室,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老師喜歡你,同學喜歡你??上闵险n愛講話,影響了別人,也影響了自己。記?。簝炐愕膶W生是要有嚴格紀律的,愿意在這方面努力嗎?

評語二:你是招人喜歡的孩子。最令我難忘的是運動場上你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奮力拚搏。每天早上,你早早地來到學校,一絲不茍地擦著樓道內的窗臺。你如果認真寫字,還真能把字寫的公整。如果在此方面下點功夫,你會寫得更棒。記?。豪蠋煻嗝聪M愕膶W習也象體育一樣出色啊!我相信你會努力的。

評語雖短,卻顯露教師對學生的愛,對學生成功的肯定,對學生發展的激勵與期望。學生能從評語中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美的享受,這也能增強學生學會做現代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是多么希望能得到這樣的評語呀!

如何將新教育觀念貫徹到教學中去,以上的幾點僅僅是拋磚引玉,做法也看似平庸,但我們若能將這幾點做到位,那也就能自覺成為新教育觀念的踐行者了。

全縣教育工作報告范文第4篇

我于2001年11月被區人大常委會任命為掇刀區農林局局長,現將本人任職以來的工作情況報告如下,請予評議。

區農林局是隨機構改革而設置的一個新的政府組成部門,區農業局、區林業局合署辦公,主要擔負著全區農業、林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等主要職責,下設畜牧局、農機局、水產局、農村經營管理局、林業開發公司和種籽公司等六個二級單位。作為農林局局長,我常為自己能否勝任這一職務而深感不安,因而在工作中從不敢有絲毫懈怠,總是兢兢業業、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件事。領導的支持,組織的信任,同事的鼓勵,群眾的期盼,使我感到巨大的壓力無時不伴隨著我,讓我倍感欣慰的是,各級領導及同志們給了我莫大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極大地增強了我搞好各項工作的信心。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科學決策能力

自就任農林局局長以來,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同時,我深知學習是能力之根本,素質之源泉。為此,我堅持做到了三點:一是堅持政治學習,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在我局組織的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學習十六大精神等重大活動中,我堅持做到逢學必到,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并寫出心得體會,同時,擠出時間學習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一年多時間來,共做學習筆記和寫心得體會5萬余字。二是堅持業務學習,不斷增強科學決策能力。農林局屬于我區農村工作的一個綜合性的局,對各方面專業知識要求較高,為了使自己和大家做到不說外行話,不干外行事,我們確定了專門時間開展業務知識學習,每周六上午為規定的學習時間,我堅持做到了一場不落。通過學習,使自己各方面業務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自己的科學決策能力。三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領導藝術水平。在工作中,我堅持從嚴治局,同時以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當好“班長”不當“家長”,堅持任人唯賢。通過自身的率先垂范,使大家在工作上擰成一股繩,合成一股力,機關工作越走越順。

二、統籌安排,全力抓好各項工作

(一)狠抓機關作風建設

為更進一步改善農林局的服務環境,我堅持以抓制度建設為著力點,嚴格機關管理,狠抓機關作風建設,使全局機關作風建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了機關作風建設的運作規范。我認為唯有從嚴治局,才能高效運作,而沒有一套好的制度,機關內部將難以科學有序規范的運作。為此,在全局機關干部工作大會上,我讓大家自己討論制定了勤政制度、文明辦公及廉政制度等十二項規章制度,讓大家用自己討論出臺的制度約束自己。二是加強監督約束,構建機關作風建設的長效保障機制。通過對外公開征求意見、召開民主生活會、開展機關作風建設自查、互評互糾等活動,創建監督機制,健全機關監督網絡。三是大力開展服務承諾制,促進機關作風建設不斷優化。在為經濟服務,為群眾辦事上,我在全局提出了“三實”的工作標準,即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在工作落實上實行限時服務制,要求機關上下,能一周完成的工作不能到第二個星期,能當天解決的事情,決不能拖到第二天。同時,制定了辦事獎懲機制,對服務承諾期內不能辦好的事情,依據實際情況給予當事人一定的處罰。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出臺,活動的開展,大大增強了全局領導干部及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確保了全局作風建設的深入開展。

(二)狠抓農村經濟工作

掇刀區雖然塊頭不大,農業不強,但8萬多農民,20萬畝耕地的農村也不是一件小事,特別是2002年上半年,我區的農業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給全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損失。為了保障全區農民受災不減收,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組織全區農業戰線的同志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在全力核災、救災的同時,引導農民調整結構,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和非農產業,扶持龍頭企業,去年全區農民人均增收38元,居全市前列。一是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為了做到夏季損失秋季補,盡量減少災害損失,我組織全區上下農業部門做好引導服務工作,引導農民迅速調結構。2002年全區共發放農技小報、農技信息等資料信息30萬余份,同時,要求各農技部門深入農戶,做好農業技術服務工作。引導農戶對二級以上提水農田,全部改種經濟作物;在土質條件好的平地,提倡種“短平快”蔬菜;對缺秧的大沖田,栽植荸薺、蓮藕等,同時鼓勵農戶搞好種草養畜等產業。通過宣傳、引導,我區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保證了全區農民收入的增加。與2000年相比,在種植結構上,糧經產值由33.1:66.9調整為32:68;在農業內部結構中,多種經營比重由70.4%調為73.5%,增加了3個百分點;在整個種養結構中,優良品種逐步增多,優質商品率逐步提高,主要農產品優質率達到了89%,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了57%;在農村經濟結構中,農業與非農業比例由44.6:55.4調升為36.6:63.4;從事

二、三產業的勞力占農村總勞力比重由14.2%上升到了16.9%。二是迅速核實受災情況。在去年四月長期陰雨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后,我直接指揮和參加了全區的農業災情核實,在災害期間,我長時間駐守在災害第一線、調查摸底、核實災情,迅速地取得了災害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并及時向區委、區政府作了匯報,詳細地分析了受災原因和補救措施,為區領導迅速制定補救方案,出謀獻策。三是突出重點項目建設。自調任農林局以來,在其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跑省進京,積極向國家、省、市相關部門匯報掇刀的農業發展情況,以引起各級領導對掇刀農業的高度重視,并努力爭取各級部門支持,積極爭取涉農項目到掇刀建設發展。去年共向國家爭取投資項目5個,其中已到位的項目4個,資金達625萬元。2002年完成了2萬畝的荒山造林工程和黑羽綠殼蛋雞的品種鑒定工作,今年將完成2萬畝退耕還林工程和一萬畝的優質蔬菜基地項目建設,啟動車橋名、優水產品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四是全力扶植龍頭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地方農村經濟發展的標尺,為此,我主動與一些龍頭企業的老板加強聯系,經常與他們一起研究發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和困難,增強他們的發展信心。促進了千里香油脂公司、順昌蜂業、湘大駱駝飼料、團林水產銷售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規模不斷向前推進,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逐漸增強。同時,也帶動了我區畜牧養殖、“雙低”油菜、優質花生、水產品開發等向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發展。五是狠抓優勢產業的發展壯大。為了使207國道花卉苗木這一優勢產業得以迅速發展,我在組織人員搞好科學規劃的同時,積極爭取市林業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我們投資建示范基地,吸引外來投資者建高檔花卉苗木基地,現207國道花卉苗木走廊的雛形已經形成,今年已達到3000畝規模,可望在兩年內完成連片種植5000畝的規劃。

(三)狠抓招商引資工作

招商引資工作是當前我區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區經濟發展的命脈。2002年,我代表農林局與區政府簽定了引進500萬元的招商引資目標責任狀。為了認真落實好此項工作,我迅速組建了招商引資工作專班,并制定了招商引資獎懲辦法,把任務層層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頭上有責任,形成了人人抓招商的良好氛圍。去年七月,我多方聯系,好不容易請來福建一個老板,經實地考察后,他認為在襄樊辦廠比掇刀強,我連續一個星期日夜陪他,一邊給他宣傳掇刀的優勢,一邊給他聯系廉價廠房。最后他被我們的熱心所打動,終于投資200多萬元在掇刀建立了青松木業有限公司。有了這一次經驗,我又連續談成了幾個項目。年底,我局超額完成了全年經濟工作目標,被區委、區政府評為“經濟目標考核優勝單位”和“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為了鼓勵大家堅持不懈的抓好此項工作,今年,我在全局機關干部工作大會上,按制定的招商引資獎懲辦法現場獎勵了招商引資工作的有功之人,極大地刺激了方方面面干部的積極性。同時,我把服務環境建設和信息網絡建設作為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的切入點,在局機關推行了服務承諾制,在承諾期必須辦結的事情,堅決不推諉、不拖拉,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營造良好的服務氛圍。對已招來的客商實行跟蹤服務,對有意向投資的商戶咬住不放松。今年上半年,我局已完成招商引資任務260萬元,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尚有投資980萬元的農業種籽精選加工廠和投資300萬元的加油站等2個項目已簽定合同,正在征地之中。

(四)狠抓遺留問題的化解

機構改革后,農林局由原來的六個局合并而成,總債務400多萬,分流待崗人員48人,5個離退休老干部工資、醫療保險無著落,導致成天絡繹不絕的人員上門討債和要工作、要工資,而且情緒十分不滿,經常群體圍攻區委、區政府領導,農林局的正常辦公秩序也常常被擾亂。面對這些問題,我迅速組織班子成員分析問題的內在原因,統一思想,不等不靠,自己先著手解決。一是迅速成立專班,調查摸清情況,穩定好上訪人員情緒。二是請示區政府組織對原單位的財務財產、債權、債務實行權威審計。三是對區政府審批的四個二級局定編定員。四是對符合文件規定的人員做好工作,實行完全買斷。五是變賣財產給老干部解決工資、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問題。六是對所欠債務訂出還款計劃。目前雖然所有問題沒有得到全部解決,但人心比原來穩定了,問題正在一個個地加以解決落實。

(五)狠抓行政執法“兩制”實施

為了促進和保障全局行政執法人員做到依法行政,建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執法體制,預防和減少錯案的發生,達到政府放心、群眾滿意的目標。我從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入手,狠抓行政執法“兩制”實施,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嚴肅查處違紀案件,截止目前,在我局發生的560起涉農行政執法行為中,取得了處理率100%,錯案發生率為0,產生行政訴訟0起,行政復議0起的成績。既有效地保障了農民的利益,又打擊了違法分子不良行為。一是狠抓執法隊伍建設,機構改革后,在我局面臨著人手少,工作任務重的情況下,我仍然配置了3個編制,成立了政策法規科,負責全區的涉農行政執法。由于我局行執法范圍廣,共涉及到農業種子、農藥執法,林業執法,水產漁政執法,畜牧動檢和獸藥執法及農機執法,且對專業知識要求較強,我在保障局政策法規科在行政執法中絕對權威的同時,要求下屬的水產局、畜牧局、農機局分別成立了水產漁政執法、畜牧動檢和獸藥執法、農機執法等執法機構,在執法過程中,要求嚴格服從局政策法規科的指導。這樣,既保障了執法的不重不漏,又保證了執法主體的不走樣,全區農業執法呈有序的開展。二是狠抓執法隊伍培訓,針對我局人員大部分是經競爭上崗由外單位調入的,特別是涉及到行政執法時,對法律法規掌握不透的實際情況,我先后組織開展了5次,涉及人員230余人次的農林行政執法培訓,加強執法人員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從根本上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樹立大家依法行政的思想觀念,從而杜絕了亂執法、亂收費現象的發生。同時,我鼓勵大家不斷參加各類執法培訓,并迅速取得相關證書,持證上崗。三是狠抓行政執法“兩制”實施。根據《掇刀區行政執法責任制實施辦法》和《掇刀區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制實施辦法》,我著手制定了掇刀區農林局“兩制”實施方案,并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對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制進行了細化,完善了行政執法人員違紀行為責任追究制,并成立了以我為組長的執法“兩制”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監督、審查全局系統的執法人員在履行職責時,程序是否正確,操作是否合法,處理是否公正,對執法人員進行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教育,對執法糾紛及違紀行為進行調處和處罰等,為我局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做到依法行政,杜絕在行政執法中出現腐敗行為,起到了監督作用。四是認真落實代表建議。自上任以來,農林局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議5份,針對代表提出的各種建議,作為主要負責人,我做到了件件建議有回復,并取得了回復不滿意為零的成績。在處理代表提出的建議時,我做了每件建議親自著手,親自落實。如在處理黃太香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動物檢疫隊伍建設,讓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的建議時,我根據建議迅速組織調查了解我區畜牧工作中的各類情況,并參照其他縣市區的經驗,組建了執法科,并清理整頓動檢執法人員,重新充實了動物檢疫執法隊伍,加大執法力度,確保了掇刀城鄉人民吃上“放心肉”。

三、以身作則,堅持從嚴治局,加強自身廉政建設

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一把手”,只有自己過得硬,才能管好班子,帶好隊伍。農林局大多數干部是從社會上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各方面的素質參差不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十分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堅持按規矩為人理事。一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實行集體領導。凡重大事項,一律經班子討論決定,不搞個人代替集體,不搞“一言堂”;二是堅持按規范辦事,不濫用職權。在我任農林局局長一年多的時間里,從來不瞎表態,隨意干涉程序化工作;三是不謀私利,一心為公。我深感農林局工作的責任重大,從來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和松懈。在扎實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從不搞任人唯親,不拉幫結派,為農林局營造了一個團結向上的優良環境。四是率先垂范,加強廉潔自律。時刻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地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切實起到了“班長”的模范帶頭作用,不吃拿卡要,不行賄受賄,不貪污腐敗,始終把“上級滿意,群眾滿意,職工滿意”作為檢驗工作好壞的尺度和標準,自覺維護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地位和威信。

四、正視不足,明確今后努力方向

一年多來,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離黨和人民的要求仍然有很大距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理論學習不夠寬、不夠深,業務知識學習面窄,尤其對新形勢下如何開創性的開展好農村工作沒有足夠的認識。二是深入基層不夠。雖說經常下鄉,但真正對農林局的二級局、農業站所深入調研的不多,沒有深入地了解基層情況??陀^上是工作繁雜,抽不出時間和精力,但主觀上存在著作風飄浮,工作不扎實。三是對干部職工關心不夠。特別是談心的少,幫干部職工解決實際困難的少。四是對現有的遺難問題在主觀上存在著一定的畏難情緒,總認為有些問題是我無能為力的。這些問題和不足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決。

1、持之以恒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繼續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會議精神,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在求廣求深上做文章,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己。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使自己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有一個新提高。

2、貼近基層實際,轉變工作作風。定期下到基層站所、二級單位調查研究,指導工作,解決疑難問題,盡力為基層單位多辦實事辦好事。同時,多與干部職工交心談心,加強思想交流,及時掌握干部職工的思想動態,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3、振奮精神,不斷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狠抓經濟目標責任落實;突出搞好招商引資,圍繞“三農”工作,狠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力爭創建我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為全市最快,農民負擔最輕的新格局。

4、接受人大監督,依靠領導群眾支持,做好本質工作。要進一步增強接受監督意識和公仆意識,堅決貫徹執行區人大通過的各項決議、決定,加強與人大代表的聯系,認真負責辦理人大交辦的事項。同時依靠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積極向領導請示報告,妥善安排布置各項工作,科學決策農村工作的重大發展方向,依托群眾力量,發展壯大全區農業產業。

全縣教育工作報告范文第5篇

2012年,全縣糧食工作的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省、市、縣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保障糧食安全這一中心任務,解放思想,創新觀念,狠抓作風建設,努力實現糧食“宏觀調控、流通執法、產業發展”的新突破。全面完成上級黨委、政府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為全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主要工作目標:

1、認真執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2012年,全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計劃:糧食收購30000—40000噸,銷售40000噸,確保種糧農民利益;

2、嚴格落實制度,確保地方儲備10000噸地方儲備糧、170噸地方儲備植物油安全。

3、大力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工程,計劃發放新型儲糧裝具1500套;

3、積極籌措資金,有效地改善全縣糧油倉儲條件;

4、切實加強糧食市場監督檢查,切實維護糧食流通秩序,力爭完成糧食規范化執法示范縣的創建任務;

5、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完成縣政府下達的600萬元招商引資任務;

6、大力推進放心糧油進社區、進農村活動,完成3—5家糧油超市(店)掛牌經營。

主要工作措施:

一、切實保障糧食安全,進一步提高糧食宏觀調控能力1

鞏固和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加強儲備糧食管理,進一步提高儲備糧管理水平,確保儲備數量真實、質量完好。一是不斷提高糧食應急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縣糧食應急預案》。6月份,組織應急保障企業和應急供應企業進行糧食應急演練,全面檢查應急協調處置能力和應急保障能力;不斷優化儲備糧布局和品種結構,充實成品糧油應急庫存。二是努力掌握調控糧源。充分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渠道作用,認真落實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抓好糧食收購,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大力發展訂單糧食,積極推廣魯王、美晶、豐谷訂單農業經驗。三是切實做好軍糧供應保障工作。完善軍糧供應機制,加強軍供糧油質量監管,嚴防不合格的糧油副食品流入軍營,確保供應部隊糧油質量安全。四是進一步加強社會糧食統計工作。加強對企業落實國有糧食收購政策的監督檢查,加強對企業統計基本數據信息的報送、臺帳的設立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凡從事糧食收購、加工、銷售的經營者,嚴格執行最高、最低庫存制度,按照規定核定糧食經營者最高和最低糧食庫存數量,切實承擔社會責任。五是切實改善倉儲條件。進一步加大倉儲設施投入,確保安全儲存,進一步提高我縣糧油倉儲管理的整體水平。六是加快全縣糧食信息化建設步伐。按照省、市糧食局關于加快糧食信息化建設的相關要求,充分借鑒其他縣區的糧食信息化建設經驗,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制定可行的工作方案,采取積極地工作態度,力爭年內完成我縣糧食信息化建設任務,進一步提高我縣糧食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完善流通執法,進一步規范糧食市場流通秩序

認真貫徹《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管執法,提高依法管糧水平,切實履行面向社會管理糧食流通職責。一是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升糧食法律法規知曉度。利用《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七周年等時機,通過座談會、宣傳車、宣傳站點、懸掛條幅、張貼標語等方式,大造宣傳聲勢,進一步提升民眾對糧食法律法規的知識度。二是加強糧食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加強糧食收購資格許可、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等行政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建立健全糧食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行政執法水平,積極探索企業守法經營信用等級管理制度,實施動態管理,不斷提高監管實效。三是加強糧食收購資格審核認定工作。嚴格按照準入程序、實行一站式服務,按時承諾時限,努力做好許可證的審核、認定工作。四是不斷加大糧食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無證經營、擾亂糧食市場的違法行為,依法開展對最低收購價、臨時收購資格、代儲資格、質量安全等專項檢查,加大涉糧案件的查處力度,維護糧食市場秩序;大力開展糧食規范化執法示范縣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糧食行政執法整體水平。

三、推進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糧食產業經營水平 健全完善糧食產業化發展體系,進一步提升糧油產業化發展水平,創新思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采取各種方式,加快糧油產業化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內部產權制度改革。整合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資源,優化布局結構,尋求多元化投資主體,實施資產重組,充分利用糧食購銷企業人力、物力資源,組建糧食物流服務行業,打造新型國有

糧食企業集團。二是進一步壯大全縣糧食產業。充分利用國家相關政策,大力指導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扶持培育糧油加工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努力促進現有龍頭企業向更高層次邁進,充分發揮魯王、美晶、群星、豐谷糧食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我縣糧油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三是大力發展糧油精深加工。按照《**縣十二五糧油發展規劃》,積極引導企業廣泛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不斷提高糧油產品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企業產品市場的占有率。2012年力爭使我縣糧油加工企業工業產值同比增長9%。

四、健全監管機制,進一步加強糧食質量安全監管 糧油產品質量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一是高度重視糧食質量安全。全面貫徹《食品安全法》,以儲備糧和政策性用糧為重點,進一步強化原糧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二是確保糧油產品質量安全。加大監督檢查執法力度,對已獲得各級“放心糧油”稱號的產品定期進行抽檢,確保全縣“放心糧油”產品名副其實;不斷加大糧油新產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堅決查處不合格的糧油產品,讓廣大人民群眾放心、滿意。三是切實加強原糧質量安全監管。嚴格貫徹落實《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依法履行對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和政策性用糧購銷活動中糧食質量及原糧衛生的監管職責,確保進出我縣的糧食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要求。

五、強化為民服務意識,進一步提高保障改善民生的能力

積極開展服務新農村建設和“放心糧油”進農村、進社

區活動,大力實施“放心糧油”工程和“居民廚房”工程建設,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求,全力服務社會。一是大力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工程。認真做好1500套新型儲糧裝具的推廣工作,搞好技術指導和服務,解決農戶儲糧難的問題,全面提升我縣安全儲糧水平。二是積極創建“放心糧油”示范店。不斷加大對現有社區糧油超市和連鎖店的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擴大社區、農村“放心糧油”店數量,今年創辦3-5家“放心糧油”示范店,提升我縣糧油經營的質量品質。三是加快城鎮“居民廚房”工程建設步伐。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這項利民、惠民工程,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觀念,采取多種經營形式和方式,不斷加快“居民廚房”工程建設步伐。今年力爭創辦3-5家食品快餐店。四是積極爭取糧食財政專項資金。按照國家、省、市文件的精神,協調專項資金用于物流、放心糧油、居民廚房工程建設。

六、多措并舉,進一步抓好招商引資工作

繼續堅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資作為要務之要務,中心之中心,重點之重點,抓緊抓實,堅持全系統招商不動搖,層層落實責任制,保護好、調動好全系統招商引資的積極性。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招商相結合、以商招商相結合、日常招商和重點招商相結合,外資內資并重。進一步優化招商理念,創新招商機制,理清思路,突出重點,落實招商政策,擴大對外宣傳,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實現招商引資的新突破。

七、加強機關作風建設,進一步落實好廉政建設責任制 一是以科學發展觀引領縣局機關作風建設,以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科學發展、

影響行政效能、破壞發展環境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黨風政風行風方面的突出問題,使機關服務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強化,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行政行為進一步規范,作風建設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二是嚴格按照“三個從嚴”的要求,切實抓好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領導干部進一步適應糧食工作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提高履行崗位職責、管理糧食經濟的水平。三是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貫徹上級黨風廉政建設規定,強化制度落實,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廉政責任體系,建設廉政、勤政、高效機關。四是切實做好機關辦公樓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公室環境,建立糧食信息化管理制度,提升運用現代化技術管理糧食的能力,為創建糧食規范化執法示范縣打下堅實基礎。

**縣糧食局

全縣教育工作報告范文第6篇

努力開創文體工作新局面

——在全縣文化體育糾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在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今年我縣各項工作任務的前提下召開的,是一次非常及時而重要的會議,對于推動我縣文化體育工作再上新的臺階必將產生積極的意義。

~年,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支持下,我縣各文化單位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繁榮群眾文化體育生活為基礎,把文化體育工作同人民群眾的需求有機的結合起來,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豐富活躍群眾文體生活、改善文體設施、規范文化市嘗鞏固和發展基層文化陣地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繁榮和發展我縣文化體育事業、推動我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此,我謹代表縣委、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文化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就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文化體育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與時俱進,增強加快文化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體育工作是黨和國家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雖然近年來我縣文化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我們還不能滿足于既得的成績和現有的基礎,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與其他地區和兄弟縣市的差距。隨著經濟科技一體化、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爭相搶占文化發展的制高點,各地文化發展已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之勢。面對發展的大好機遇,我們必須自覺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破除小進則滿、小富則安的思想;樹立干大事業、求大發展的開拓精神,破除傳統小生產的狹隘思想;樹立在大視野、大格局下發展文化大生產、大市場的創新精神,破除片面強調客觀條件、怨天尤人的等、靠、要思想;樹立奮發圖強、勵精圖治的創業精神,抓住機遇,開拓創新,緊跟時代的步伐,富有創造性地拓展我縣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把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產品和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群眾。因此,我們必須把是否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作為衡量文化先進性的價值標準,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努力創作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各鄉鎮、有關部門要從戰略的高度出發,重視文化建設,把文化工作真正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中,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有關方針政策,建立多元有效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加強溝通與合作,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形成文化發展的共識和合力,引導和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文化生活質量。同時,廣大文化工作者也要不斷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以發展先進文化為己任,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爭做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開拓者,努力創造時代精神與我縣地方特色相融合的先進文化。

二、堅持“三個面向”,突出重點,加快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

(一)堅持正確的方向,大力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一是要緊緊圍繞培養“四有”公民這個根本任務,繁榮和發展基層文化事業,引導基層文化健康發展。特別是文化系統要繼續實施精品戰略,繁榮文藝創作生產,有計劃地組織文藝創作人員深入到生產、生活第一線體驗生活,獲取靈感,創作一批謳歌主旋律、富有鮮明時代特征、真實反映人民群眾現實生活的文藝精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大力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牢牢占領基層文化陣地;二是要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拓寬基層文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我縣要以老年文化、少兒文化作為普及的重點,以文化館站、文化廣場和社區文化中心為基地,以業余文化團隊為紐帶,扶持民間藝術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采的基層文化活動,進一步推進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協調發展,形成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三是要加強基層文化工作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文化服務質量。要建立健全文化館、圖書館、鄉鎮(街道)文化機構的工作崗位規范,逐步實行工作人員從業資格制度,不斷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著力抓好基層文化管理隊伍、各類群眾文藝創作、表演隊伍和社區文化指導員隊伍的建設,傳播先進文化,服務人民群眾。

(二)切實加大投入,全面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結合縣、鄉實際,不斷加大對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把基層文化設施建設作為民心工程來抓,夯實基層文化工作的基礎,鞏固社會主義文化陣地,積極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業。今年,我縣要下大氣力解決文化站設施簡陋、陳舊、利用率不高等問題。社區和農村文化室建設,要逐步改變設施不配套、管理不完善,資源閑置和浪費的狀況。

上一篇:淺談思想政治工作范文下一篇:七月吃什么蔬果好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