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顱內血腫術后護理論文范文

2023-09-19

顱內血腫術后護理論文范文第1篇

1 關于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分析

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臨床特征不明顯, 其需要根據影像學的檢查進行確診。按照其病情可以將其分為同一部位不同類型多發血腫及不同部位不同類型多發血腫兩種, 其各自的特點決定了不同類型血腫的不同治療方式與方案。同時在診療過程中還要針對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特點注重患者搬運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頭偏一側以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造成窒息等。通過細致的檢查與診斷為選擇科學的治療方式以及治療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礎。

2 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治療

2.1 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治療方案選擇

根據以往的經驗與現代醫療技術發展的現狀, 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 且發部分患者的病情也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來及時清除血腫。在進行治療方式的選擇中, 對于昏迷或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的患者必須實施手術治療。而對于每個部分血腫量都不大的、中線結構位移較小的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是否進行手術治療臨床治療中存在諸多的爭議。在實際的治療中應根據患者的年齡與體質作為重要因素考慮是否進行手術。對意識清醒或淺昏迷的患者則應考慮保守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另外, 隨著現代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 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微創治療的應用也不斷增多。以下就這幾種治療方式進行細致的分析與論述。

2.2 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保守治療

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保守治療僅適用于意識清醒或淺昏迷的患者。通過動態CT檢查、生命體征監測及顱內壓的監測以觀察患者顱內血腫的進展情況。輕度顱內多發血腫能夠在3~7d開始液化和吸收, 在30d左右接近完全吸收。其與患者年齡、血量與血腫部位有關。在對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治療時應對患者的病情、身體素質等進行全面的分析與判斷, 避免以單一指標進行衡量造成的病情延誤。

2.3 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手術治療

對于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血量大、昏迷并盤有意識障礙性加重的、中線位移明顯的患者必須采用手術治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采用開顱血腫清除術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進行血腫的清楚。開顱血腫清除術作為常規手術方式本文不進行贅述。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是在局麻或全麻狀態下, 依據CT標記物定位法采用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進行穿刺清除的方式。根據臨床中對微創血腫清除及開顱血腫清除的統計可以看出, 兩種手術方式的救治成功率、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無明顯差異, 都能夠安全有效的應用于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治療, 其需要臨床醫師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用適宜的治療方式, 以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

2.4 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合并癥的治療

在臨床治療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時, 常會遇到外傷性多發顱內血腫患者由于外傷所致, 伴有合并癥的情況出現。如創傷性失血休克、四肢骨折等。其單一的損傷與癥狀并不會危及患者生命, 但是合并癥的出現對增加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患者的搶救難度。因此, 在進行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患者的診療過程中還要注重對其合并癥的救治, 在保障患者體征的前提下優先進行危及生命的損傷救治, 通過患者體征的保持為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搶救與治療提供基礎保障, 促進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搶救的成功率。

3 關于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治療的討論

在進行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除需注意一般性護理及相關注意事項外, 還要針對其治療方式各自的要求進行必要的注重。在實際的診療過程中對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手術治療經驗進行了總結, 其中微創顱內多發血腫手術時僅適用于出血量在30~50m L的單純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 對于出血量大的患者應采用緊急開顱清除術的方式搶救患者生命。另外對于顱骨骨折或頭皮存在嚴重挫傷的患者則不宜采用微創術進行治療。對于適用于微創的患者在手術中應避免抽吸過于激烈, 應采取緩抽的方式是顱內血腫得到清除。通過科學的手術方式使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能夠在快捷方便的、快恢復的、費用低廉的治療方式下進行治療。

4 結語

綜上所述, 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臨床治療需要通過CT診斷以及對患者傷情的綜合分析進行方案的確定, 以此挽救患者生命。針對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患者多伴有其他創傷的情況, 臨床醫師還應會同外科、骨科醫師對其進行綜合的病情分析, 在對其進行基礎治療后及時進行相關的手術, 以減少顱內血腫對患者的影響, 避免后遺癥的發生。

摘要:在進行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治療過程中, 其能夠通過CT檢查得到明確的診斷。但是如何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與影像資料做出正確的病情評估并進行治療是診療的關鍵。本文就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的治療方式及注意事項等進行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治療,微創,手術

參考文獻

[1] 馬宏亮.外傷性顱內多發血腫手術治療經驗體會[J].醫療資訊2009 (7) .

[2] 鄭麗華.微創手術在多發性血腫中的應用[J].醫師資訊, 2009 (8) .

[3] 王萍.顱內血腫的臨床護理與診斷[J].醫療與護理, 2009 (12) .

顱內血腫術后護理論文范文第2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4例, 男40例, 女24例, 年齡48~76歲。頭部CT證實內囊出血16例, 左側內囊及顳葉出血破入腦室8例, 基底三角區出血4例, 左側枕部破入雙腦室4例, 下丘腦出血破入腦室4例, 腦疝形成13例, 自動出院3例, 死亡7例。出血量20~140m L, 發病時間均在8h之內。

1.2 方法

入院后經CT定位鉆顱血腫抽吸, 抽吸時負壓不要太大, 抽出量約60%后注入尿激酶10萬U后夾管1h, 將硅膠管置入血腫腔內, 外界負壓吸引持續引流。注入尿激酶以溶解血凝塊, 防止血腫對腦組織的壓迫。其中7例病人由于腦疝形成, 再度出血及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54例好轉出院。

2 護理對策

2.1 病情變化的觀察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瞳孔、意識、肢體的活動情況, 并做好記錄, 如發現異常, 需及時通知主治醫生。尤其是發病3d病情變化快, 若病人出現雙側瞳孔不等大, 對光反射消失, 呼吸變慢, 并伴有意識障礙, 多為顱內高壓, 腦疝先兆, 應報告醫生實施搶救。本組有9例術后3d出現上述癥狀, 經降低顱內壓, 止血、激素及抗生素的應用, 保持呼吸道通暢等處理。有效的控制了腦室再次出血。

2.2 體位

腦出血發作24~48h內盡量不搬動病人, 避免發生再出血。術后未清醒的病人平臥, 頭偏向一側。清醒后采取仰臥位, 抬高床頭15~30℃, 有利于靜脈回流, 降低顱內壓。

2.3 腦室外引流管的護理

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及其波動情況, 如引流管無液體引出, 考慮是血塊堵塞, 應用生理鹽水5m L加尿激酶10萬U注入管內, 夾管1h后開放, 以加快殘留血腫的溶解和吸收。引流袋低于15~20cm, 引流管時間不宜過長, 防止顱內感染。本組引流24h~7d, 均無顱內感染發生。

2.4 加強呼吸道的護理

2.4.1 吸氧

腦出血病人均有不程度的腦缺氧, 監測, 調整氧流量, 使之保持, 有10例病人出現SPO2下降至85%~90%, 將氧流量調至5~6L/mim, 使SPO2升至97%以上, 再調整氧流量。

2.4.2 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暢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咳嗽、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 不能有效地排痰, 易誤吸入嘔吐物, 造成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因此, 我們采用翻、拍、滴、吸、噴相結合的護理方式,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翻:每隔2h對患者進行翻身拍背, 避免痰液瘀積在一個地方。拍:通過拍打震動臥位的另一側背部, 促使痰液由小支氣管流入大支氣管。滴:若痰粘稠, 吸痰前滴入生理鹽水, 使其刺激咳嗽稀釋痰液, 幫助排痰。吸:吸痰時由淺至深, 先吸近處, 以免將痰液推下。噴:用生理鹽水加α-糜旦白酶蒸汽吸入。每日2次, 使痰液稀釋順利吸出。并注意觀察痰液的性質、顏色及量、粘稠度。

2.4.3 加強口腔護理

昏迷病人張口呼吸, 易造成口腔粘膜干燥, 需每日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口腔3~4次以防口腔粘膜發炎。

2.4.4 氣管切開的護理

氣管切開要嚴格無菌操作, 吸痰用一次性硅膠管。對氣管切開粘膜刺激小, 避免損傷出血。每吸一次痰要更換吸痰管, 氣管內導管每4小時消毒更換1次。外導管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遮蓋, 注意切口的消毒, 如切口有滲血、滲液應及時更換敷料。

本組20例氣管切開病人無一例發生感染。

2.4.5 防止尿路感染

病人留置尿管時間過長易發生尿路感染, 應加強泌尿道的護理, 會陰部每日清潔2次, 尿道外口用0.05%洗必泰消毒2~3次, 夾閉尿管2h定時開放。待病情穩定后盡早撥除尿管。

3 早期康復護理

腦出血的致殘率很高, 如不早期進行康復訓練, 會造成病人癱瘓肢體的僵硬、肌肉萎縮等情況, 給家庭帶來加大的負擔。所以, 病人積極進行早期康復訓練, 不僅能縮短住院天數, 更利于患者的康復, 降低致殘率。病人在生命體征平穩48h后即可進行康復訓練, 護理人員可幫助病人活動四肢, 按摩肌肉, 做被動運動, 以使病人盡早恢復生活自理。

4 結語

臨床采用CT定位血腫穿刺, 對血腫腔內積血進行緩慢抽取后, 注入尿激酶, 夾管2h, 并進行引流, 操作簡單, 預后良好。早期進行康復訓練, 可降低病人致殘率, 提高生存率。

摘要:目的 探索急性腦出血血腫穿刺引流術后的護理對策。方法 對64例腦出血病人實施制定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措施。結果 經過整體護理及綜合治療, 54例病人好轉出院, 3例病人自動出院, 7例病人因病情惡化死亡。結論 通過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避免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生存率, 降低致殘率, 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腦出血,穿刺引流術,護理

參考文獻

[1] 劉安玲.急性腦出血穿刺引流術后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 2004, 9 (19) :9.

[2] 賴蘭萍.高血壓腦出血早期持續負壓引流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 2006, 2 (15) :127.

顱內血腫術后護理論文范文第3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7例, 男15例, 女12例, 年齡58~81歲, 平均57.6歲。有高血壓史者24例;血小板 (90~50) ×109/L5例;有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或支架手術史3例, 頸動脈支架手術史1例, 均在服玻立維等抗凝藥。入院時急診CT檢查顯示左側基底節區腦出血17例、右側基底節區腦出血8例, 左側小腦腦干出血2例, 幕上血腫量35~80mL, 幕下17~25mL, 入院時GCS評分6~11分19例, 3~5分8例。第一次手術時間于入院后6h內23例, 36h內4例。

1.2 血腫再發時間

在術后2~24h21例, 2~8d6例。

1.3 再發血腫部位

原手術區域20例 (74.07%) , 硬膜下2例 (7.41%) , 腦內新血腫1例 (3.52%) , 骨窗處腦組織壞死區血腫2例 (7.41%) ;腦內手術路徑血腫2例 (7.41%) 。

1.4 再發血腫量

<50mL21例, >50mL6例。

1.5 初次手術及術后表現

27例均行急診開顱血腫清除、減壓引流術, 其中去骨瓣23例, 停用抗凝藥。5例術中出現低血壓, 收縮壓平均比術前下降6.5Kpa, 最多者達12Kpa, 舒張壓下降至0者2例, 術野滲血、止血困難6例。術后持續昏迷或昏迷加深22例, 頑固性高血壓控制不平穩19例, 血壓高達16.6~15/9.8~7.5Kpa者13例, 血壓瞳孔再次不等大25例, 對側瞳孔散大11例, 術后由清醒轉入昏迷4例。

2 臨床處理與結果

2.1 臨床處理

27例均于術后2~24h常規行CT復查, 發現原手術區域再發血腫15例, 腦內手術路徑血腫2例, 同側腦內新血腫1例, 骨窗處腦組織膨出區血腫2例, 術后對側硬膜下血腫1例;術后1~8d因病情變化急診CT檢查, 發現原術區再發血腫5例, 術對側單純硬膜下血腫1例。本組病例除5例原手術區再發血腫和1例腦內新血腫, 因出血量較少和中線無或輕度偏移, 清醒或 (和) 生命體征穩定而行保守治療外, 其余21例均再次手術治療, 其中2例硬膜下出血分別于首次術后12d和15d行鉆孔引流術, 原手術區血腫者均行血腫和壞死組織徹底清除, 顱內高壓者擴大骨窗減壓;同時血小板低者予以血小板凍干劑和新鮮血補充。8例因交通性腦積水行V~P分流術后治愈。

2.2 結果

6例再出血后保守治療和21例再手術術后均隨訪6個月, 治療效果按GOS評分標準評定:良好1例, 中殘13例, 植物性生存3例, 死亡7例。

3 討論

3.1 再發血腫部位多發生于原手術區域

本組再發血腫中位于原手術區域20例 (74.07%) , 硬膜下2例 (7.41%) , 骨窗處腦組織壞死區血腫2例 (7.41%) , 手術路徑血腫2例 (7.41%) , 腦內新血腫1例 (352%) 。

3.2 術后高血壓控制不穩定

本組術后高血壓控制不平穩者19例 (70.37%) , 高達16.6~15/9.8~7.5Kpa者13例, 因血管內高壓使原已止血或潛在的出血點再次出血導致再發血腫, 本類再發血腫多位于原手術區域。

3.3 術中術后血壓不穩定

本組5例 (18.51%) 術中出現低血壓, 收縮壓平均比術前下降6.5Kpa, 最多者大于12Kpa, 舒張壓下降至0者2例, 術中低血壓而術后血壓恢復或增高使原已止血或潛在的出血點再次出血導致再發血腫[1], 本類再發血腫多位于原手術區域或腦內手術路徑。血壓不穩定于形成殘腔急性血腫, 特別是高血壓病人, 手術部位由于血管因素及血壓因素的關系, 使手術止血困難, 加之血管調節障礙及血腦屏障損傷而引起術后殘腔出血[2]。

3.4 手術操作和止血不善

再次手術時發現血腫位于原手術區域并見活動性出血, 出血點處多見首次手術時的電凝碳化組織或未清除的陳舊血塊。證明: (1) 首次手術時使用雙極電凝時功率過大使電凝血管過度焦化, 當血壓波動較大和 (或) 炎癥反應血管端糜爛時容易脫落而致再出血。 (2) 首次手術時因滿足表面現象的止血, 而沒有充分清除血腫暴露出血點徹底止血, 當血壓升高時血流沖開血塊而導致再出血。 (3) 當減壓和血壓回升后, 挫裂傷組織中的血管再出血。因此, 手術操作和止血不善也是本組病例再發血腫的重要原因[3]。

3.5 首次減壓骨窗太小

本組2例 (7.40%) 于骨窗處腦組織膨出區出血, 原因是術后顱內壓進一步增高造成切口疝, 疝出的腦組織靜脈回流障礙, 以及骨緣的切割造成腦組織進一步損傷出血。

3.6 低血小板、凝血功能不全

本組病例中血小板 (90~50) ×109/L, 有心臟冠狀動脈搭橋或 (和) 頸動脈支架手術史共9例子 (33.33%) , 均在服玻立維等抗凝藥。術前或術后血液低凝機制障礙是出現開顱術后再發血腫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小板是組織受損后止血、凝血的重要因素, 因而血小板低無疑會增加再出血的可能[4]。

3.7 臨床治療不當造成再發血腫

首次手術后行腰穿大量引流血性腦脊液和過強脫水造成低顱壓橋靜脈撕裂出血, 本組出血發生2例 (4.00%) , 再次手術證明橋靜脈撕裂造成血腫。

3.8 歸納上述再出血原因, 首次手術應充分注意

(1)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的血壓控制平穩至關重要, 過高或波動太大均易導致術后再出血, 但過低又易出現術后腦組織的缺血性問題, 控制應平穩, 短期內降壓也不應低于病人高壓的30%, 必要時應請??漆t生協助處理; (2) 徹底清除血腫及失活組織, 使用雙極電凝功率于15~20Hz為宜, 電凝止血以變黃、硬化為度, 忌碳化, 止血應徹底; (3) 骨窗減壓充分, 防止骨窗過小腦組織膨出時因骨緣切割導致再出血, 顱壓高時應采用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5]; (4) 嚴格縫吊硬膜, 骨臘封閉顱骨板障, 充分引流; (5) 術中要防止低血壓, 術畢血壓要升至12Kpa以上并觀察有否再出血; (6) 停用抗凝藥, 注意病人的凝血機制, 及時糾正低血小板; (7) 腰穿適量放液, 脫水要適當, 避免過強脫失, 防止顱壓過低。減少刺激避免突發性顱內壓增高[6]。

摘要:目的 探討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發血腫的原因, 以提高手術的搶救成功率。方法 回顧性分析27例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發血腫原因。結果 原手術區域20例 (74.07%) , 硬膜下2例 (7.41%) , 腦內新血腫1例 (3.52%) , 骨窗處腦組織血腫2例 (7.41%) ;腦內手術路徑血腫 (7.41%) 。結論 術中和術后血壓控制不平穩、手術操作和止血不善是再發血腫的主要原因, 病人血小板減少和低凝狀態是再出血的高危因素。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血壓控制不平穩,操作不善

參考文獻

[1] 龍連勝, 江基堯, 王偉明, 等.重型顱腦損傷顱內血腫術后再手術原因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 2003, 23 (7) :508~509.

[2] 郭予大, 李國平, 陳保忠, 等.創傷性幕上血腫術后再發血腫75例原因分析[J].中華新醫學, 2004 (12) :1083~1084.

[3] 劉敬業, 張賽, 只達石, 等.急性顱內血腫清除后繼發對側遲發性血腫[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1997:13~14.

[4] 江基堯.介紹一種美國臨床常用的標準外傷大骨瓣開顱術[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1998, 14:381.

顱內血腫術后護理論文范文第4篇

1 臨床資料

我院從2002年起采用微創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重癥腦出血, 共收治12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 患者男76例, 女44例, 年齡41~83歲, 平均年齡49歲。根據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及頭顱CT結果診斷和評分, 患者入院時經頭顱CT確診, 頭顱CT表現:額葉出血31例, 顳葉出血23例, 基底節區出血49例, 丘腦出血17例;其中出血量45~79mL36例, 80~100mL57例, >100mL27例?;杳猿潭劝锤窭垢缁杳栽u分標準 (GCS) 判定, GCS評分9~12分29例, GCS8分28例;均有意識障礙, 其中嗜睡41例, 淺昏迷23例, 中昏迷26例, 深昏迷30例, 發病時間5h~4d。

2 治療方法

應用北京萬特福生產的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穿刺針, 根據頭顱CT確定穿刺點及穿刺深度, 注意避開腦膜中動脈及重要功能區。局麻下無菌治療室或手術室操作, 用手電鉆將一次性碎吸針穿過顱骨及硬腦膜后, 退去電鉆及金屬針心, 換上頓頭塑料針心將穿刺針送到血腫中心, 拔出針芯, 密閉各接口, 從側管接5mL無菌針筒進行抽吸, 抽吸負壓控制在2~3mL, 一般首次抽吸出血量的1/3~1/2, 然后注入a-糜蛋白酶8000U, 夾管1h以上后開放引流。后繼續用生理鹽水及a-糜蛋白酶8000U血腫腔給藥, 4~6次/d, 術后第2天常規復查頭顱CT, 以查殘余血量及穿刺針的位置, 并以此調整穿刺針側孔方向。有17例破入側腦室并第3、4腦室阻塞, 一并做側腦室微創引流術, 并給予尿激酶2萬U側腦室給藥。術中及手術后處理: (1) 良好控制血壓; (2) 預防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 (3) 加強支持療法。

3 結果

3.1 療效評定

患者治療后3個月內進行近期療效評定。判定標準為[1], 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89%;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之內;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救?、顯著進步、進步均記作有效, 無變化和惡化均記作無效。

3.2 結果

血腫基本消除3d32例, 5d35例, 7d28例, 10d7例, 無效18例??傆行蕿?5%。

4 討論

腦出血是危及生命的疾病, 特別是急性重型高血壓腦出血, 目前仍缺乏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外科手術無論是在解除血腫的機械壓迫、終止源于血腫的腦水腫還是防止再出血方面, 均較內科保守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 從理論上講是治療腦出血的最好選擇[2]。但普通的開顱術創傷大, 對深部及重要功能區的血腫手術較困難, 特別是合并腦室鑄型的出血, 術后恢復較慢, 病死率為35%~59%不等[3]。內科保守治療僅對小、中量出血有效[4]。外科開顱或小骨窗血腫清除術損傷較大, 患者耐受差, 死亡率達26%~65%[5]。

本臨床觀察可知:血腫基本消除3d32例, 5d35例, 7d28例, 10d7例, 無效18例??傆行蕿?5%。

本臨床觀察可知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引流術:

(1) 操作簡便, 緊急情況下在一般的無菌治療室就可以完成, 特別是對于腦疝形成的患者, 能夠緊急減壓。 (2) 不需要全身麻醉, 只需頭皮局部麻醉即可, 意識障礙程度比較輕的可以給予短暫的靜脈麻醉。 (3) 血腫腔給予a-糜蛋白酶8千U1次, 側腦室或與側腦室想通的血腫腔給予尿激酶2萬U1次液化血腫。 (4) 本人不主張手術過程中或術后從引流管用力抽吸, 容易導致顱內再出血, 只要手術確定穿刺針在血腫腔即可, 用以上的液化劑, 每隔4~6h注藥液化一次, 但注藥后閉管時間要長, 我們一般是1h以上, 這樣血腫腔的血一般3~4d基本清除, 為搶救患者生命及改善預后贏得時間。 (5) 本手術花費小, 獲利大, 使患者花最少的錢, 卻贏得最佳療效。

手術適應證及禁忌證本方法損傷輕微, 并發癥少, 對病人及醫院本身的條件要求較低, 緊急情況下可在床頭、局麻下快速進行, 適應證寬, 特別對那些年老體弱、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開顱者更加適宜。一般而言, 天幕上出血30mL以上有明顯臨床癥狀及體征者, 若家屬同意均可實施微創手術治療。其優點為: (1) 挽救生命, 因血腫量大導致腦疝形成, 威脅生命, 需盡快消除血腫。 (2) 挽救神經功能, 因血腫在功能區, 若不及時清除血腫, 可能引起嚴重的功能障礙, 此時出血量即使較少, 亦可考慮手術治療。禁忌證: (1) 家屬及病人不愿接受手術者; (2) 多臟器功能衰竭或已處于腦死亡者; (3) 動脈瘤、動靜畸形患者; (4) 長期服用抗凝藥或有凝血機制障礙的患者。

摘要:目的 回顧性分析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引流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方法 采用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引流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結果 血腫基本消除3d32例, 5d35例, 7d28例, 10d7例, 無效18例??傆行蕿?5%。結論 本手術花費小, 獲利大, 使患者花最少的錢, 卻贏得最佳療效, 值得推廣。

關鍵詞:顱內血腫,微創清除引流術,高血壓性腦出血

參考文獻

[1] 王志藝, 葉宗誠, 董飛燕, 等.顱內血腫微創術治療急性重型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醫學創新研究, 2007, 4 (15) :8~9.

[2] 唐洲平, 王偉.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現狀[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08, 3 (1) :5~7.

[3] 宿躍田, 劉超, 陳哲慧.微創外科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學, 2009, 30 (1) :123~127.

[4] 劉策剛, 陶進, 許安定, 等.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基底節腦出血[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06, 3 (10) :1029~1031.

顱內血腫術后護理論文范文第5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4例,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齡45~82歲,既往有高血壓以及動脈硬化病史,其平均患病時間為8年。

1.2 臨床表現

入院時,意識狀態清醒的患者16例,淺昏迷21例,昏迷6例,深昏迷2例,嗜睡或朦朧19例。參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并確診。GCS評分≤5分14例,6~9分24例,10~12分19例,>12分7例。從發病至進行手術間隔時間<7h15例,7~12h24例,>12h25例。

1.3 影像學檢查

入院后,對所有患者及時進行CT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血腫位于幕上51例,其中包括位于內囊及殼核出血28例,顳葉出血8例,額葉出血5例,枕葉6例,頂葉4例;血腫位于幕下13例,分別為位于一側小腦患者11例,蚓部出血患者2例。根據CT影像計算,出血量<30m L共計11例,30~49m L32例,50~69m L16例,≥70m L5例。

1.4 治療方法

依據影像學定位全麻下常規開顱,顱骨鉆孔,擴大形成2cm×2cm骨窗,電凝止血后剪開硬腦膜,選擇無血管處進針,通過穿刺血腫,抽出血腫液。用細窄腦壓板小心分離腦組織直達血腫腔,注意不要損傷頭部功能區和重要大血管。清除凝血塊,如果引發出血,用雙極電凝止血,血腫處理完畢后用明膠海綿填充血腫,對于破入腦室的血腫,在血腫腔上放置引流管,手術結束時,膜縫合硬腦,防止頭皮滲血進入硬腦膜下。2d后對其進行CT復查,對腦室無積血癥狀的患者實施拔除操作;對有殘留血液的患者,可以通過引流管注入藥液沖洗,所選試劑為尿激酶1萬U+生理鹽水5m L,夾管2h后即可放出。通常每日重復沖洗1~2次,密切觀察血腫情況,直至血腫完全吸收,一般不超過1周。

2 結果

本組64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術后死亡11例,死亡率17.2%,其中,有5例血腫破入腦室死亡,2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2例,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于肺部感染1例,共11例。另對存活的53例患者,2~3d后進行CT復查,發現:血腫基本消失的為46例(86.8%),小部分殘留7例(13.2%),經過沖洗引流后1周左右血腫消失。住院時間7~50d,平均住院時間12.5d。術后6個月時隨訪按ADL分級Ⅰ級11例,Ⅱ級19例,Ⅲ級15例,Ⅳ級7例,Ⅴ級1例。

3 討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具有發病急,病殘率、死亡率高的特點?;颊卟『?0d內病死率可達35%~52%,病死率之所以居高不下,分析認為與內科醫生的保守治療方案有關,因此多數醫生更傾向于實施手術治療方案。手術的目的是為了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最大限度恢復受壓的神經元的生理功能,防止或減輕出血后引起的繼發性病理變化。其預后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諸如是否破入腦室、手術時機、出血部位、出血量和術后并發癥等。要求做好術前各項準備工作和術后應對措施。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有2種,(1)經皮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術;(2)皮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經皮顱骨鉆孔血腫穿刺抽吸術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方便、迅速、只需局部麻醉,對年老危重癥患者的急診搶救有重要意義。不足之處有:(1)無法直視,易損傷血腫周圍腦血管,引起新的出血灶;(2)單純抽吸只能抽出液態血液,僅占總量的20%,血凝塊等不易吸出,不能有效解決占位效應;(3)對于再出血的患者,穿刺無法及時止血。而開顱血腫清除術,雖然具有視野開闊,止血徹底優點,但手術創傷大,花費高。本研究使用的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具有切口適中,損傷小,術中視野清晰,止血可靠,血腫清除好的優點。

手術時機的選擇是此類手術中爭議較大的問題。文獻報道指出,在血腫形成30min后,血腫周圍的腦實質即出現水腫,6h后出血灶周圍開始壞死,接著出現以靜脈小血管為主的周圍環狀或片狀出血壞死,12h后壞死灶可融合成片。超早期(<6h)手術再出血率高;手術過晚術后致殘率高。我們認為出血后(6~12h)是最佳手術時機,此時實施手術的優點有:(1)有效降低再出血率;(2)有助于緩解血腫后的繼發性血腫;(3)有助于緩解血腫后的周圍缺血水腫,從而降低手術后病殘率。因此對于發病后對自身病情了解不足導致逐漸加深的患者,以及來院時意識中度障礙者,對這兩類病人應積極進行手術治療,實施早期(6~12h)手術,不延誤病情。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具有操作簡便,創傷小,止血徹底,清除血腫滿意,有助于促進神經機能恢復。既避免了顱骨鉆孔引流術不能一次清除大部分血腫、無法止血和血腫清除不佳的缺點,又避免了由骨瓣開顱引起的創傷大的缺點。

摘要:目的 總結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經驗。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采用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的64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臨床資料。結果 采用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的患者中,死亡11例,存活53例。結論 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具有創傷小、便于止血、血腫清除徹底等優點。

關鍵詞: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高血壓性腦出血

參考文獻

[1] 王維治.神經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42~148.

顱內血腫術后護理論文范文第6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80例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所有患者均滿足人衛第8版《內科學》[2]關于高血壓合并腦出血之診斷,并經顱腦CT確診,且收縮壓≥150mm Hg/舒張壓≥90 mm Hg,經臨床醫師評估后行微創血腫清除術,同時排除:1意識障礙或嚴重治療抵觸患者;2合并其他部位出血或感染患者;3精神病既往史患者等。其中,實驗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齡為44~89歲,平均年齡為(66.9±7.2)歲,出血量20~90 m L,平均出血量(43.9±10.6)m L,基底節出血16例,額顳葉出血19例,丘腦出血5例;對照組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齡為47~93歲,平均年齡為(68.1±8.8)歲,出血量25~100m L,平均出血量(45.1±13.7)m L,基底節出血17例,額顳葉出血20例,丘腦出血3例。該研究所涉及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出血量與出血部位等一般情況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基礎護理,即入院指導、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與出院指導等,實驗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施術后康復護理,具體內容為:1導管管理:頭部導管不得超過血腫水平,施加約束帶固定煩躁患者四肢;搬動患者時暫時夾閉導管,并在翻身時保證導管通暢;2~3 d時給予胃腸營養,觀察引流液顏色,預防潰瘍發生;定期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與拍背吸痰,患者定時放尿,并更換集尿袋,并以碘伏消毒尿道口,保持尿管通暢,防止受壓等。2并發癥護理:對產生高熱傾向的患者于腹股溝、腋窩等處施以冰敷,并每隔30 min檢測體溫一次,如患者體溫超過39℃,應給予冬眠合劑與物理降溫等;早期應用鼻飼與H2抗體阻滯劑,預防潰瘍;保證嚴格床頭交接,及時更換潮濕、污染或不平整的床鋪,每隔2 h對患者進行一次翻身護理,并建立翻身卡;給予患者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維持腸內菌群平衡,保持良好排便等。3康復訓練:恢復期間少量飲水,刺激咽部進行吞咽,并給予流食刺激咀嚼功能,囑患者平時即進行吞咽口水練習等;患者于術后48 h后即進行康復干涉,護理人員按摩患者四肢,對患肢進行正確擺放,并被動搬挪四肢;使患者病情逐漸進行翻身與平衡坐訓練,使患者可逐漸形成主動訓練模式,并進一步鍛煉軀干平衡性與患肢負重訓練;如患者康復良好,進一步給予輔助站立練習,并逐漸形成主動站立與慢步行走,嚴格注意適量運動,不可產生過勞,運動時注意保暖等。

1.3 檢測方法[3]

輔助治療效果參考《內科學》,規定自覺臨床癥狀消失,血壓穩定,肌力與生活自理能力恢復明顯為顯效,自覺癥狀不明顯,學院略高于正常水平,肌力恢復至3級左右,可完成自我生活為有效,癥狀、血壓與肌力恢復不明顯,生活不能自理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人數×100%;家屬護理滿意度由該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測定,共計100分,以>9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比較滿意,70~79分為一般滿意,60~69分為略表不滿,<6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方法

Epidata3.1錄入數據,SPSS 19.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等級資料以n表示。輔助治療效果、死亡率與并發癥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家屬護理滿意度的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若P<0.05,代表差異明顯,若P<0.01,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輔助治療效果與死亡率比較

兩組患者輔助治療效果與死亡率詳見表1,經卡方檢驗后,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兩組患者并發癥詳見表2,經χ2檢驗后,實驗組患者總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價比較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價詳見表3,經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后,實驗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出血性腦卒中也稱為腦出血,是目前臨床上最具有威脅性的心腦血管疾病,可因高血壓而誘發。高血壓合并腦出血具有一定的死亡率與致殘率,需第一時間予以處理,如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將可帶來不可逆的腦部損傷。腦出血后產生一定的血凝塊,造成血腫后引發占位效應,使腦組織受到壓迫與排斥,直接損傷血腫周圍腦組織,導致大面積神經細胞壞死,繼發性腦損傷嚴重,故而臨床上需要針對血腫而施以有效措施[4]。微創血腫清除術可有效針對血腫部位進行清除,其穿刺引流技術創傷性較少,針對性強,故而臨床效果明顯,并且適合各年齡段的患者,因此在臨床上較受歡迎。隨著醫療水平不斷提高,護理操作在臨床上的作用逐漸得到認可,甚至有研究指出[5],在微創血腫清除術的術后施加合理的護理操作可明顯促進治療效果,大幅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并發癥,甚至改變醫療結局,故而臨床上需要一套有效的術后護理操作與臨床治療方案相配合。術后康復護理是針對腦血管病、骨科與普外科疾病較為新型的護理模式之一,更加注重術后并發癥與康復訓練,對臨床治療起到一定的輔助功能,大幅度改善預后效果,是目前臨床上最具有高效性的護理行為,在腦血管病的治療中逐漸開展。

為探討術后康復護理對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的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將該院80例對象進行觀察,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總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梢钥闯?術后康復護理干預后,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穩定了血壓,并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術后舒適度,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綜上所述,術后康復護理對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的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對臨床有借鑒意義。

摘要:目的 探討術后康復護理對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的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入院的80例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基礎護理,實驗組患者則加施術后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輔助治療效果與死亡率、并發癥與家屬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總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性低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術后康復護理對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的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對臨床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術后康復護理,微創血腫清除術,高血壓,腦出血

參考文獻

[1] 高雁.80例高血壓腦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3):185.

[2] 葛均波,徐永健主編.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97-368.

[3] 劉欣.血清果糖胺和血糖檢測對急性腦出血高血糖原因的判定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6-98.

[4] 王銀霞,趙世剛.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腦出血患者病情及預后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2,19(6):360-364.

上一篇:新課改下初中政治論文范文下一篇:新時期高校師德師風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