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林場森林公園發展趨勢論文范文

2023-09-20

林場森林公園發展趨勢論文范文第1篇

國有林場在我國南方林區占有重要地位。廣西全區共有國有林場150個,經過數十年的經營,這些國有林場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經營條件,正成為我區林業向產業化規?;较虬l展的中堅力量,也是林業在下世紀取得突破性發展的希望所在。但是,由于經營體制不順,產業單一,林業分類經營問題未能很好解決,再加上嚴格計劃的約束,近幾年來,在實現造林綠化后,部分國有林場不能很快轉到高效林業方向上來,從而造成林場效益下降,經營風險承受能力降低,經濟上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因此,如何搞好國有林場的林業分類經營,提高商品林經濟效益,對生態公益林實施有效的經營和保護成為國有林場當前生產經營活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森林分類經營 與林業可持續發展

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的戰略問題。我國林業部門也根據這一戰略分別制定了國家及各省區的21世紀林業行動計劃。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與林業分類經營有密切的聯系。林地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林業可持續發展不可能通過無限制擴大經營范圍來實現,只有通過對林地資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產力水平才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方向。這對國有林場尤為重要?,F在國有林場的經營規模已基本確定,林場經營面積只有縮小而不可能擴大。因此,國有林場走外延發展來實現可持續發展不現實的。

實現林業分類經營,基本指導思想是根據森林主體功能的發揮來經營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資的經濟效果,其經營行為完全是一種商品生產行為。商品生產行為主要受市場經濟規律約束。因此,對于商品林經營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嚴格的計劃去控制,而應由企業根據市場作出選擇。生態公益林則以森林生態公益功能的發揮為主要經營目的,而生態公益功能則不可能直接體現為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通過宏觀調控,以總體功能最佳為指導,協調經營行為,理順經營與受益、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才能保證其經營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林業分類經營其實質是林業經營的集約化與細分化。通過分類經營,可使經營對象整體功能發揮最佳,實現高效經營,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即有利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對協調社會經濟的發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國有林場實行森林分類經營的必要性

1. 實行分類經營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場

長期以來,林業受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產出投入比低,不能實現正常的投資回報等因素影響,很難吸引到足夠的投資而成為粗放經濟的傳統產業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經營部門經營自主權有限,生產經營活動往往是服從計劃而不是根據市場經濟規律實施經營,林業不能徹底走向市場。

實施分類經營,可用市場經濟規律指導商品林的經營,使林業部門能夠選擇經濟效益好的經營對象來經營,從而使商品林經營者的利益得到保證。同時,在有較高投

資回報后,亦可吸引社會生產資源流向林業部門,部分解決林業生產投入不足的問題。

國有林場實現森林分類經營后,其商品林經營完全屬企業生產行為,一切經營活動都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有利提高國有林場的經營積極性,亦可避免林場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盲目投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 實施分類經營可使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經營和保護

生態公益林的主體功能是森林的生態防護效益,這種效益的受益主體往往不是森林經營者,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經營不投入,而經營者主體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類經營不能有效實施的情況下,國有林場的防護林等生態公益林成為林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經營對象。由于沒有產出,林場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實施有效經營。因此,在未實施分類經營的情況下,由于不能理順投入產出關系,權益與責任關系,防護林等生態公益林不可能實施有效的經營,大大降低了防護效益。

實施分類經營后,通過理順投入產出關系,明確責權關系,利用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有效解決生態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為經營單位的經營負擔,有利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經營管護,使其生態防護效益得到時最大限度發揮。

3. 森林分類經營是國有林場林地資源有效利用的保證

林地是國有林場最重要的生產資源,由于受經營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場為了維護林地所有權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場對有限的林地資源利用效力低。實施分類經營后,通過對現有林地科學規劃,按森林主體功能劃分經營類型,同時在商品林經營中大力發展高效林業,可以有效解決國有林場林地利用效力低下問題。 現行經營管理體制與林業分類經營

我國國有林場現行管理體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點是把國有林場作為事業單位管理,在商品生產中,林場向國家納稅體現與國家的經濟關系,向主管部門繳納各種專項費用體現隸屬管理關系;對木材實行限額采伐。這種管理體制有其合理性,在林場經濟自知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國家事業費投入,解決了林場建設初期的造林投入。同時,通過集中專項費用籌集了大量林業基本建設資金,為大規模綠化造林提供了投入保證。在我國林木資源較少的情況下,實行限額采伐也是保護有限林木資源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也應看到,要實現分類經營,現行管理體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從責、權、利關系看,實施分類經營后,商品林的經營完全是商品生產行為,林場的商品林經營活動應等同于企業的商品生產活動。林場的生產經營應計算投入產出,占用生產資源應支付一定的代價。林場的經營成果主要通過所有權分配,而現行管理體制不能根本解決這些問題。

其次,從投入關系分析,林場投入的兩個問題未能很好解決,第一,林場現有商品林大部分是國家投入形成的,由于林場實行事業化管理,這部分商品林林場在生產受益中,未能把國家投入的利益體現出來。第二,林場的生態公益林是林場的非商品生產對象,但林場必須投放生產資源經營管理,這對國有林場又是不合理的。 第三,現行稅費管理體制和企業經營行為有沖突。林場在木材生產過程中,通過繳交“兩金”體現部門管理關系,這種方式缺乏根據。而林場占有的林地資源,國家投資等又未在林場的經營成果分配中體現。這顯然不是規范企業的管理方法。上述問題在實施分類經營過程中都應加解決。

國有林場分類經營措施探討

1. 國有林場劃類經營

國有林場實施分類經營首先應解決國有林場的劃類經營問題。措施上可根據林場資

源構成情況把國有林場劃為兩大類型,即經營商品林為主的國有林場和經營生態公益林為主的國有林場。對于商品生產型國有林場按規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資源應繳納林地占用費,國家投資形成的資產應折成股份,在林場分配過程中,國家股份所得應上繳代表國家行使資產管理職能的管理部門,林場的經營活動照章納稅,林場的經營活動投入應通過國家計劃解決,這部分資金又可通過向受益部門收取森林效益補償費解決。在不影響森林生態防護效益的條件下,允許林場積極從事商品生產,增強林場的經濟活力。我區的大部分水源林保護區及自然保護區可按生態公益型林場經營,防護林占絕對優勢的國有林場也應作為生態公益型林場經營管理。

2. 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劃類經營

對國有林場劃類經營后,還應對國有林場的資源劃類經營。生態公益型國有林場其經營投入主要通過經營管理投入預算由國家投資解決。商品經營型國有林場由于存在兩類資源,還必須對森林資源劃類經營。對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場自主經營,國家或主管部門少干預;對于生態公益林應實行森林效益補償制,解決其經營投入。實施時,可由主管部門向受益部門征收,林場則通過稅費減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擁有生態公益林數量多少,根據經營管理投入大小確定林場應是補償額。

林場森林公園發展趨勢論文范文第2篇

《意見》共分為4個部分、16條,對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以及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重點內容和要求作了明確規定,并要求完善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和實施的保障措施。

《意見》明確,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要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為依據,以培育健康、高效和長期穩定的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通過分類經營、科學培育和持續利用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增強林地生產力和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為實現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方案編制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生態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堅持所有者、管理者和經營者責權利相統一,堅持生產區與生活區科學布局,堅持保護、發展與利用森林資源相并重,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傮w目標是,到2013年,全面完成國有林場的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及修訂工作;到2015年,基本實現按森林經營方案編制采伐限額、制訂生產計劃和開展森林經營活動,國有林場主管部門依據經營方案對國有林場進行監督和管理,建立起以森林經營方案為核心的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管理制度。

《意見》規定,要全面規范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國有林場要以經營范圍為總體,嚴格按照《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綱要》、《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規范》、《簡明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技術規程》的要求編制經營方案,經理期一般5年-10年。編制國有林場經營方案時,要評價森林資源與經營狀況,確定森林經營方針與經營目標,進行森林功能區劃,制定森林保護經營、非木質資源經營、森林經營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等事項的措施。要科學測算投資與效益,評估森林經營的生態與社會影響,明確方案實施的保障措施等。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的各項經營措施、建設任務等都要落實到山頭地塊,其中,前3年-5年的森林經營任務和指標要按經營類型落實到;要科學調整樹種結構,促進純林向多層異齡混交林轉變;要結合當地實際,大力發展森林旅游,積極培育大徑級材和珍稀樹種,加快發展林下經濟。同時,要對國有林場經營管護的草原、農田、濕地等作出科學的保護利用方案。要做好國有林場內建立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的統籌銜接工作。

林場森林公園發展趨勢論文范文第3篇

為促進國有林場森林可持續經營,充分發揮國有林場示范帶動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國有林場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關于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和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林場發[2012]184號)和《江西省林業廳關于印發江西省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管理試點實施意見的通知》(林資發[2011]248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和實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和實施的重要意義

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和實施工作是《森林法》和《國有林場管理辦法》賦予國有林場管理部門和國有林場的一項法定職責和工作任務。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既是國有林場制定生產計劃、組織經營活動和林業主管部門實施森林資源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提高國有林場森林質量、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根本措施。做好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和實施工作,對建立高效、透明、科學、有序的森林資源經營管理體系,實現林業“雙增”目標,建設生態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地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做到責任落實、人員落實、資金落實,切實保障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和實施工作順利開展。

二、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進生態文明示范省建設為要求,以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為依據,以森林生態系統為經營對象,以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林業的多方面需求和培育健康高效、長期穩定的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通過分類經營、科學培育和持續利用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增強林地生產力和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實現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從木材生產管理為主向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管理為主的轉變,力求達到森林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統一。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可持續經營。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又要確保森林資源的總量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結構不斷優化,確保國有林場森林資源越采越多、越用越好。

2、堅持科學經營,合理利用。制定相應的培育、保護和利用的技術措施,科學培育森林,合理利用資源,充分發揮森林功能的多重性。

3、堅持分類經營,分區施策。嚴格按照“管嚴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要求,根據林分不同類型、立地等級條件和經營目標等,采取相應的經營對策。

(三)總體目標

到2015年,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及修訂工作。從2016年起,國有林場要按照森林經營方案編制采伐限額、制定生產計劃和開展森林經營活動,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要依據經營方案對國有林場進行監督和管理,對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執行情況開展檢查和評估,建立起以森林經營方案為核心的國有林場森林經營管理制度。

三、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基本要求

國有林場要嚴格按照《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綱要》、《森林經營方案編制與實施規范》、《簡明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技術規程》的要求,編制森林經營方案。

(一)編案單位。以國有林場為單位組織編制,每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林場均要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對于經營面積小于7500畝的國有林場以及合作造林的股份制林場,可在當地森林經營規劃指導下,編制簡明森林經營方案。

(二)編案資質。承擔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具體編制工作的單位,應具有乙級以上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

簡明森林經營方案可由具有丙級以上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的技術單位編制。

(三)經理期。森林經營方案規劃期為一個森林經理期,一般為10年,以商品林或工業原料林為主要經營對象的,可以為5年。

(四)編案內容。森林經營方案內容一般包括森林資源與經營評價,森林經營方針與經營目標,森林功能區劃、森林分類與經營類型,森林經營,非木質資源經營,森林健康與保護,森林經營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森林經營的生態與社會影響評估,方案實施的保障措施等主要內容。

簡明森林經營方案內容一般包括森林資源與經營評價,森林經營目標與布局,森林經營,森林保護,森林經營基礎設施維護,效益分析等主要內容。

(五)編案深度。森林經營方案的各項經營措施、建設任務等都應落實到山頭地塊、作業小班。經理期內5年的森林經營任務和指標應按經營類型分解落實到,并挑選適宜的作業小班。后期經營規劃指標應分解到,在方案實施時按2~3年為一個時段滾動落實到作業小班。

(六)編案程序。主要包括技術指導、編案準備、林分(林地)調查、資源數據審核、系統評價、經營決策、公眾參與、方案比選、規劃設計、評審修改、實施執行、檢查監督等。

(七)編制組織。編制工作組應以國有林場為主,林業主管部門及調查規劃設計單位共同參加。在方案編制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國有林場的自主權,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政策把關和協調,調查規劃設計單位負責技術服務和技術把關。

(八)方案審批。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實行分級、分類審批和備案制度。省屬和設區市屬國有林場以及省級以上公益林占有林地面積50%以上的國有林場的森林經營方案,由省林業廳審批,報國家林業局備案;其他國有林場的森林經營方案,由設區市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報省林業廳備案。國有林場簡明森林經營方案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報設區市林業局備案。 申請審批森林經營方案應提交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申請審批森林經營方案的請示、森林經營方案文本、專家論證意見等材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加強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工作的領導,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成立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抽調計財科、林政科、營林科、林場處、防火辦等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協調、檢查和督促工作。同時,要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明確工作職責、階段任務、完成時間、人員安排,確保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國有林場經營方案編制工作。

(二)落實工作經費。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經費由編案單位及其主管部門自籌解決。各地要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為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工作提供經費保障。

(三)確保編制質量。要以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和各項專項調查成果為基礎,積極組織技術力量,做好相關資料收集,開展相關專題補充調查,及時更新森林資源基礎數據,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可靠,增強森林經營措施的針對性和森林經營方案的可操作性。要及時組織專家對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成果進行論證并做好修改完善。

(四)加強監督檢查。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和實施的管理,定期對森林經營方案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將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實施情況作為國有林場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的原則

1.生態優先,可持續經營原則。堅持森林經營管理從以木材生產管理為主向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管理為主轉變,以利用性采伐為主向經營性采伐為主轉變,嚴格按照“管嚴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精神,力求達到森林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統一。同時,按照可持續經營的思想,圍繞林業發展的方針,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又要確保森林資源的總量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結構不斷優化,確保各經營單位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

2.科學經營,合理利用原則??茖W培育森林,最佳組合樹種和齡組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合理確定森林年采伐量。并制定相適應的培育、保護和利用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政策,充分發揮森林功能的多重性。

3.承上啟下,分類指導原則。根據國家林業局下發的《森林采伐管理分區施策導則》,結合我市林改后森林經營主體多元化的實際情況,分別不同森林經營單位(一類、二類、三類),編制不同廣度和深度的森林經營方案。1998年之前營造的用材林小班并已確定經營類型的原則上不宜調整。1998年之后營造的人工林由業主自主確定森林經營方向和培育目標。承上啟下,把自主性與合理性、靈活性與原則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4.以民為本,落實處置權原則。在明確集體林所有權的前提下,要把森林處置權落實到經營主體,切實保護經營者尤其林農的正當權益。要引導林農聯合經營和科學經營森林,提高經營水平和經營效益。逐步實現依法依規自主經營。

工作步驟為五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1.組織準備

(1)成立領導機構。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成立調查與編案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負責組織、指導和協調調查與編案工作。

(2)組織工作隊伍。各調查和編案單位要組織與任務相適應的工作隊伍,完成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和經營方案編制任務。無力自行承擔的單位或經營者,可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

(3)制訂工作計劃。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經營單位,要制訂工作計劃,明確部門職責、階段任務、工作時間和相關制度等。

(4)開展宣傳教育。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經營者認識編制森林經營方案的重要性和參加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的積極性,引導個體林農聯合經營和科學經營森林。

(5)召開工作會議。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和經營單位,要分階段召開相關內容的會議,部署階段任務,總結階段經驗,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

2.收集資料

(1)上期森林經營方案的有關圖、表、文字資料。

(2)上期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變化調查統計)有關圖、表、文字資料。

(3)上期森林經營方案編制的有關技術規定和技術經濟指標。

(4)近期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權登記發證的成果及有關情況的資料。

(5)近期林業生產、建設的統計和規劃資料。

(6)近期本地區社會、經濟和自然等方面的資料。

(7)近期與森林經營有關的國家和地方建設工程項目情況。

(8)最新的行政區界、經營區界的有關圖籍和文字資料。

(9)生態公益林規劃圖表和文字資料。

(10)印制各種用圖(林業基本圖、地理信息圖、林權登記發證“宗地”權屬分布圖等)和用表(小班變化調查記錄卡、調查規劃一覽表、調查用的數表等)。

3.林改資料整合

林場森林公園發展趨勢論文范文第4篇

目前我國共擁有國有林場4855個, 這些林場擁有森林面積4466.67萬hm2, 在我國森林總面積中占有23%的比例[1], 這些森林資源是國有林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這些森林資源是國有林場發展的重要基礎。由于近年來森林資源經營的不合理, 林分質量不高的問題日益突出。因此, 認真分析森林資源現狀和特點, 總結以往經營的經驗教訓, 探索適宜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對策, 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目標

1.1 經濟目標

通過對森林資源的合理經營, 可以帶動社會經濟的增長。 (1) 森林資源可以為社會提供多種多樣的林業產品, 帶動工業的快速發展; (2) 森林資源的合理經營可以為林場帶來持續性的經濟效益, 對于林場環境的改善、樹種的更新都非常有利, 還能為林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為林業資源經營奠定經濟基礎; (3) 森林資源持續經營可以促進農業、牧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形成各產業之間的產業鏈, 促進整體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實現。

1.2 社會目標

森林資源可以為社會提供與人們衣食住行相關的各種產品, 以滿足人們對森林資源的需求。同時, 通過創新國有林場管理體制、多渠道加大對林場基礎設施的投入, 切實改善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拓寬職工就業渠道, 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使職工就業有著落、基本生活有保障。

2 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以重慶市開縣巖水林場為例, 該林場森林資源比較豐富, 林業用地面積3960.75 hm2, 占林場總面積的100%, 其中, 森林面積2758.37 hm2, 占林業用地的69.64%;疏林地29.92 hm2, 占林業用地的0.76%;灌木林地967.39 hm2, 占林業用地的24.42%;未成林造林地8.4 hm2, 占林業用地的0.21%;宜林地196.67 hm2, 占林業用地的4.97%[2]。然而, 當前開縣巖水林場森林資源發展中卻存在著一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阻礙了林場的正常發展。

2.1 林地林權糾紛

開縣巖水林場存在糾紛的林地面積在全場總經營面積中占有25%的比例, 大部分的林地面積糾紛目前尚未解決, 因此, 很多荒山造林、低產林改造等工程不能得到順利實施, 還存在道路修建受阻、新造林苗木被毀等惡性事件, 對林場的正常經營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2.2 基礎設施差, 管理經營成本高

開縣巖水林場道路設施基礎較差, 林區道路密度也比較小, 多數是等級比較低的便道, 這種情況下直接造成了林場經營管理成本高的問題, 對林場經營管理帶來了嚴重影響, 阻礙了各項事業的順利發展。

2.3 營林投資不足

因為林場林區目前屬于國有資產, 在營林生產各方面, 國家對林場的投入嚴重不足, 經營上以粗放經營為主, 這種情況下林木生長水平比較低, 林分的整體質量非常低, 其發展過程中后勁不強。

2.4 樹種結構不合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 開縣巖水林場中人工造林更新都是以針葉樹種為主, 落葉樹種非常少, 因此整個林場樹種呈現出針葉化、純林化的發展趨勢。林場中主要種植用材林, 速生豐產林比較少。在林場中小徑材的比例比較大, 大徑材的比例相對少一些。雖然近年來林場按照發展規劃針對樹種、林分結構進行了一些調整, 但從整體上來看其資源形式始終非常嚴峻。

3 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對策

面對上文中提到的國有林場經營中出現的問題, 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經營林場森林資源。

3.1 解決糾紛, 落實山林權屬

徹底解決山林糾紛是該林場當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具體來說應該按照林業分類經營原則和森林承擔的不同功能等, 對林場森林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分類經營, 改變原來林場資源的情況, 使有限的林地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 密切配合, 按照職能分工抓緊制定和完善社會保障等政策。國家林業局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 根據不同區域國有林場實際, 切實做好分類指導和服務, 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 適時評估方案實施情況。

3.2 提高森林資源質量

林場中天然林的總面積非常少, 提高人們對天然林保護的認識非常關鍵, 天然林是該地區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的重要保證, 對于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生態平衡的維護都非常重要。要想加強對天然林的保護, 需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加大力度, 對周邊群眾毀林開荒、林地侵占等活動進行制止, 整體規劃整片的天然林地, 并設置防火林帶, 提高防災減災的能力, 促進林分的正常生長。

3.3 商品林經營的有效方法

(1) 應該爭取到國家政策的扶持, 例如爭取到森林保險金、森林貸款等, 尤其是針對商品林的專項扶持資金, 這樣就可以在經濟上為林業經營活動提供保障, 在面對市場多變性風險時可以有所準備。 (2) 積極爭取金融機構的投融資, 以相關制度不斷推出為前提, 展開森林資源評估等工作, 增強對森林資源的保險, 促進林木資產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促進商品林上市, 通過這些途徑獲得資金, 實現林業規?;洜I[3]。 (3) 加強對森林資產流轉的管理, 其工作重點在于資產評估, 以避免因為流轉而產生的糾紛, 對暗箱操作、利用職權等干預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以增強對流轉資金的管理。 (4) 國有林場可以充分借鑒以前的經驗, 通過市場調查對未來的經營趨勢進行預測, 然后合理安排林木采伐量。

3.4 生態林建設及經營策略

為了更好的應對以后的發展要求, 國有林場應該積極轉變經營方式, 建立健全生態公益林體系, 并對生態環境進行優化, 這樣林場未來的發展才能與社會及經濟發展方向相契合[4]。 (1) 對生態林建設進行重點管理。為了迎合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林場應將工作重點放在公益林建設上, 將生態防護林和生物防火林建設工作抓好, 保質保量的將撫育造林工作任務完成, 對生態公益林項目款項管理好。 (2) 增加生態公益林的數量。眾所周知, 生態公益林不僅可以起到優化環境的作用, 同時還能滿足人們對優質生態服務的要求。但是當前我國生態公益林的數量非常少, 遠遠沒有達到國家的標準與要求, 因此應該合理規劃生態公益林建設, 適當增加公益林的數量[5]。 (3) 大力開展生態旅游服務。適當的開展生態旅游可以對當前的森林景觀進行充分利用, 結合景觀特點展開森林旅游, 不僅可以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同時還能加深公眾對生態文明的理解, 為創建低碳生活創造良好的平臺。

4 結語

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是指在森林資源不被破壞的前提下, 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多重利用。所以, 國有林場要想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與發展, 就要走出一條市場經濟的道路, 結合市場需求采伐與培育森林資源, 積極投身資源引進及生態建設等領域, 這樣才能促進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的實現。

摘要:結合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現狀和特點, 分析了當前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提出了4個方面的可持續經營對策

關鍵詞: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對策

參考文獻

[1] 黃煉勝, 吳文香, 范海元, 等.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探討——以峽江縣云盤山林場為例[J].中國林業經濟, 2011 (1) :27-29, 33.

[2] 李寶柱, 張向布, 錢棟, 等.國有林場管理層級與國有林場發展關系調研報告[J].林業經濟, 2015 (3) :13-15, 34.

[3] 朱幫林.富源縣國有十八連山林場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探討[J].農村實用技術, 2015 (5) :13-15.

[4] 劉燕, 支玲, 劉佳.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管理績效評價——以福建省將樂國有林場為例[J].林業科學, 2015 (5) :117-126.

林場森林公園發展趨勢論文范文第5篇

西寧市塔爾山林場始建于1970年,建場前身為財貿農場,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當時中央領導人提出的“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方針的號召上,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提高全民綠化意識,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綠化積極性,使林場的綠化建設有了較大的提高,經周邊村民和各大廳局干部群眾義務勞動和林業職工的不懈努力,使場區所轄的近80%以上的林地全部整地或播種過檸條,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一是荒山造林初見成效。截止目前,林場所轄的8960畝荒山,其中已成林3860畝,灌木林1800畝,疏林地870畝,宜林地1430畝。二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經過30多年的建設,林場已修建上山道路8.3公里,修建磚混結構護林房2間,瞭望塔1座,土木結構護林房4間,場部基礎設施從無到有,水、電、路三通,辦公區修建二層磚混樓200平方米,修建磚混平房、車庫約780多平方米。三是育苗得到重視。我場苗圃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壯大,建場初期為適應荒山造林要求,我場開始培育苗木,已建成 20多畝較規范的苗圃地,并對苗圃地有林地充分利用開發,發展第三產業,開辦餐飲業,增強了自我發展的能力。

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我們黨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要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努力實踐黨的宗旨,堅持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我們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增強群眾意識,努力提高林場干部職工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努力培育林場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林場各項事業發展。

改革二十多年來,國有林場在培育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發展林業產業、推進林業科技進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也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森林資源總體質量不高。二是森林資源結構不合理,中林、幼林多,針葉林多、闊葉林,。三是以苗木銷售為主,經濟結構單一。四是經營管理機制落后,基本上延續計劃經濟模式,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六是收入分配不合理,不能較好的體現多勞多得。七是林場內部管理薄弱,缺乏監督和自我約束機制。八是林場擴大再生產資金短缺,國家撥款和貸款基本沒有,靠林場自身積累難以解決林場擴大再生產。為此,必須加快國有林場改革,理清發展思路。其發展思路主要是:以直接追求解決效益我目的,堅持可持續發展,在國家產業政策扶持和保護下,按照市場解決規律的要求落實林場自主權,使林場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并確保國有資產

當前,林業事業正面臨著很好的發展機遇,國家林業局實施的六大工程,為林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更為林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國有林場有著數十年創業積累的基礎,有著吸納人才,為人才大展身手提供廣闊舞臺的條件,因此,國有林場要站在更高的起點,始終不渝地突出發展這個主題和第一要務,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加快國有林場建設步伐。今后工作的思路是:

一、 堅定不移地加快森林資源培育。一是搞好科學總體規劃,依托大南山總體規劃,做好塔爾山景區規劃。二是嚴格選用優良樹種,經過幾十年的造林實踐,適應林場造林的主要樹種有云杉、油松、河北楊、白榆、山杏、暴馬丁香、青楊等。三是培育壯苗。四是大苗上山營造混交林。

二、建立項目儲備庫。積極申報油松采種基地、有害木處理中心、干旱淺山地區油松造林示范基地、大果沙棘種植基地等項目。

三、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經濟騰飛??茖W是第一生產力,振興經濟首先振興科技,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進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應技術和引進新品種,促進科技成果轉換為現現實生產力。 確??萍冀涃M的投入,舍得投入,善于投入,把科技經費用好、用活。建立人才機制,使各類人才脫颕而。

四、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要切實采取措施解決管理制度不嚴、管理水平低的狀況,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建立適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模式,加強林場經營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堅持場務公開,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狠抓管理的薄弱環節,重點抓好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和資金管理,堅持做到“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 重點增強林場積極實力。

五、拓寬發展空間尋找林場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思想上引導,政策上傾斜,資金上扶持,有效地發展壯大自營經濟隊伍。林場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應充分意識到林區發展的局限性,在林區外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遇,走出去拓展道路,發展外向型經濟,可采用股份制、聯營等方法解決投資問題,走出林區發展外向型經濟,使國有林場經濟工作步入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六、繼續實現“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以人員優化重組結合資源的優化重組,將有限的行業資金與人員分流結合起來,實現資金―人員-資源一體化的改革;大力興辦經濟實體,積極發展

二、三產業,增強林業的活力,勞動者轉變為既是勞動者,又是資產擁有者和經營者,有效發揮國有林場職工積極性。

七、繼續深化國有林場改革。要不斷改革林場經營機制,充分調動每個職工參與林場改革發展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大股份制改革和國有民營化造林機制改革的力度,擴大林場非公積極成分,創造一切條件讓職工盡快致富。

調

研 報

林場森林公園發展趨勢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電力系統;未來發展趨勢

一、電氣自動化的發展趨勢

我國經歷過幾十年的發展,電氣自動化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如果要和國外那些發達國家比起來仍舊有著不小的差別,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電氣自動化技術方面的競爭也因此越來越激烈。所以,我國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研發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發揮出本身的優勢,這樣才能在行業中搶占重要的位置。目前,在自動化控制系統運用中,DCS仍然占據著重要地位。

1.半控型晶閘管逐漸被全控型電力電子開關所取代

從最開始使用的第一代電力電子器件(晶閘管),到現在國內一直使用于直流與交流傳動的控制系統,直到如今的第二代全控式器件(CTR、GTO)和第三代復合型器件(IGBT、MGT),最后才出現的廣泛使用的第四代電力電子器件,不但將主回路的器件,還包括驅動電力、過壓過流保護、電流檢測、溫度自動控制等均集合為整體。

2.由低頻到高頻發展的變頻器電路

高頻變頻器電路在不改變逆變器提高工作頻率的前提下,也能大大降低開關損耗降,從而減小逆變器尺寸的大小,高效的節約了使用成本,使得逆變器在較高功率下實現集成化工作,因此對于直流逆變器電路來說,其發展前景非??捎^,發展趨勢不容小覷。

3.通用變頻器使用規?;?/p>

通用變頻器指的是使用批量化、系列化、在市場供求較大的中小功率變頻器,從變頻器使用情況來分析,從最早使用的普通功能型轉變成為高功能型變頻器,到高動態性能矢量控制型,直到如今的電力半導體器件IGBT,其獨特高效的可靠性、操作性、維修方便等優勢使得單片控制技術得以進一步提升。

4.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推動電力系統自動化發展

20世紀70年代,單片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推動著電力系統自動化設備的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來的應用軟件實現了對實時數據的匯總分類、顯示打印等日常操作,然而電氣自動化仍存在一些自身的問題,比如:不同廠家的相同設備之間無法相互聯系,因為設備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方式大多采用點對點的星形連接,因此導致系統的實時性不強和設備配置的靈活性不好,另外相應的工業標準缺乏現象也日益突出。

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的高速迅猛發展直接導致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變電站自動化技術、配電自動化的水平迅速提升,相對于之前的舊產品來說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電力電纜和通信電纜的使用量,并且在設備體積方面和占地面積均有不同程度的縮減,節約了大量的經濟成本。計算機電子信息技術不但大大提升了系統的技術性能,還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設備配置的靈活度、交互性、可操作性和可維護性等諸多方面。

總而言之,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在朝著不斷創新的方向穩步發展,推動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創新,無論在哪方面想要不斷地向前發展只有創新。對于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而言更是如此。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電氣自動化工程系統更快更好的發展。我國為電氣自動化系統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并且在不斷的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了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更好發展。創新將推動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朝著更加標準化,統一化的方向發展,標準化將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并減少工程的成本。與時間統一化的發展方向對于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發展也是特別有必要的,可以在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中構成必要的網絡體系,從整體上進行電氣自動化的控制。

二、電氣自動化技術未來應用方向

1.實時仿真系統

該仿真系統在提供大量實驗數據的同時,也可以同時進行多種電力系統的穩態及暫態實驗,亦可用來協助檢測新設備、新裝置,能與多種控制裝置配置構成閉環系統,真正達到了為靈活輸電系統提供便利可行的實驗環境。同時,引進數字模擬實時仿真系統來對電力系統進行實時仿真建模和電力系統負荷動態監測等多方面深層次的研究提供便利條件和軟件設施。

2.智能保護技術和綜合自動化技術

就目前而言,我國有關綜合自動化方面的研究已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研發出來的分層式綜合自動化裝置完全適用于現階段各種電壓等級電站,可以將國內外的綜合自動控制理論、網絡通信技術、人工智能、自適應理論等科技研究應用于保護裝置中,在此基礎上對自動化保護的新原理、新技術、新理念進行科學研究,使電力系統的安全性能得到全面提升,以致新型保護裝置的智能控制特點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更好的應用。

3.人工智能

非線性問題在電力系統中是普遍存在的,里面的方程式比較復雜,可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原來的繼電保護裝置時運用普通計算機,后來運用人工神經網絡,因為這種技術跟普通的計算機相比,更加的可靠和穩定。人工神經網絡的運行效率特別高,運行過程中速度也很快。另外,還可以實現精確度較高的算法,從而更好地保護電力系統自動化裝置。

4.配電網自動化技術

該技術實驗所用的模型是國際上最新的標準公共信息模型,高級應用軟件與配網實際結合的方法是輸電網普遍采用的理論算法,在負荷預測時進行結合應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經元算法,而配網遞歸虛擬流算法是最后進行潮流計算時所采用的算法。配電網自動化技術性突破主要集中表現在中低壓網絡數字方面、配網模型、配網一體化、高級應用設備等方面,解決了實際操作中在配電網上應用衰耗等技術難題,也正因為采用了新型數字信號處理技術,才使載波接收靈敏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結束語

本文主要結合現代電氣自動化發展狀況的時代背景,對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未來應用發展趨勢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就當代的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及其發展現狀兩個方面,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的操作呈現出高度信息集成化特點。集中監控和分布式控制系統是目前電氣自動化工程主要的控制系統。最后,本文分別從四個方面分析了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未來發展趨勢??傊?,我國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始終朝著創造創新的方向發展,未來電氣自動化工程控制系統仍需要更精尖專業的高素質人才,最后標準化、統一化、精確化也將必然成為電氣自動化發展的未來趨勢。

(作者單位:國網河南登封市供電公司)

參考文獻:

[1]劉剛毅.我國電氣自動化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3,12(17):127-128.

[2]潘建平.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綜述[J].企業技術開發,2013,04(17):131-132.

[3]賈子超.試析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控制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3,13(24):150.

上一篇:城市園林綠化配置策略論文范文下一篇:數控坡口機機電一體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