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委托審計與審計風險論文范文

2024-01-25

委托審計與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審計是伴隨市場經濟活動的發展而產生,隨著市場經濟活動的發展審計的范圍也不斷拓展。由于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及人們對審計期望值的提高,審計風險也相應地產生。為了預防和控制審計風險,需要對審計風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范和降低審計風險,使審計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保障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關鍵詞:審計風險;成因;防范

一、審計風險的概念和特征

(一)審計風險的概念

審計風險從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和漏報行為沒有發現,從而作出錯誤審計結論,導致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承擔法律責任和相應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二)審計風險的特征

1.審計風險的客觀性。抽樣審計是現代審計采用的主要方法,這種方法為審計節省了時間,但是由于樣本與總體特征上的差異性,根據樣本審查結果來推斷總體,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差,給審計帶來錯誤的結論。即使采取詳細審計的方法,由于審計人員道德、業務水平的高低以及經濟業務的復雜性,審計結論也可能會與客觀情況不一致。因此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審計人員的意志為轉移。

2.審計活動始終存在審計風險。審計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風險因素的產生,這是由于產生審計風險的因素涵蓋了審計的過程。如抽樣的技術局限性,內控結構控制力差,對項目的虛假注釋等,各種因素的存在使得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會增加審計風險。

3.審計風險的潛在性。審計結論與實際情況的偏差如果沒有被發現或是被接受,審計人員對審計工作結果就不需要承擔責任,審計風險就只存在潛在階段。由于審計的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的因素,以及社會公眾對審計風險認識的不同,對審計的結果不加以驗證,審計風險就只是一種可能的風險,但并不說明審計風險是不存在的。

4.審計風險的可控性。審計取證模式由最初的賬目基礎審計發展到風險取證審計,它的發展表明:審計風險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審計風險的可控性促使我們研究審計理論,提高審計質量。審計人員通過采取有效的審計程序、方法去控制和降低審計風險。

二、審計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主觀原因

1.審計人員的經驗和工作能力。由于會計處理方法的日益復雜及人們對審計期望值的提高,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越來越廣的知識面及專業判斷能力。審計是一個需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專業判斷的職業,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員應是具備豐富經驗的高素質人才,在審計過程中具有運用應有的技術進行工作的能力。

2.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除了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工作能力外,審計人員的責任心對審計結論是至關重要的。審計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和風險意識、正直的人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遵守職業準則的要求,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性,對審計過程中的疑點保持職業關注,進行擴大范圍審查。

3.審計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F代審計是建立在企業內控制度健全的基礎上的抽樣審計,采用的審計程序以允許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為前提。出于成本角度的考慮,一些審計人員會放棄認為不必要的審計程序,依賴樣本來進行審查,甚至放棄相當部分的樣本資料,這樣得出的審計結論可能會因為樣本的特殊性導致主觀的結論與客觀事實之間的偏離,加大了給出正確審計結論的難度。

(二)客觀原因

1.審計職業環境。盡管我國已經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出現,原有的審計法律法規由于懲戒配套制度不到位、規范力度不夠等原因,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導致在審計過程中會出現無法可依的現象。這種缺失使審計人員風險意識不強,加大了相關部門進行監督的難度,以至于審計監督流于形式,加大了審計的風險。

2.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及審計內容的廣泛性。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會計核算業務已經遠遠超出傳統的財務會計的內容。被審計單位的會計信息資料也越來越多復雜化,財務報表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現代審計的范圍除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活動外,還增加了內控審計等其他方面的內容,使得審計的難度增加,審計風險加大。

3.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背景。企業的經營管理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成本效益原則。企業實施的內部控制制度如果比較完善能防止錯漏但會加大企業的成本。如果出于成本效率的考慮企業就會放松內部控制,這會審計信息發生錯漏的幾率增加,增加審計風險。此外被審計單位所處的經濟環境、管理人員的素質等原因都會對企業的經營風險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審計風險。

三、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審計是一種綜合性、高層次的經濟監督,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建設一支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的審計人才隊伍是決定審計質量的根本因素。作為一名審計人員,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精神。通過建立過錯追究制,堅持誰違法誰負責的原則,以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心以及抵抗經濟利益誘惑的能力。審計人員要樹立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按照審計程序操作;其次要倡導終身學習得思想觀念。審計機構要定期對審計人員培訓,不僅要學習審計理論知識,還要學習管理、法律等知識。審計人員要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審計工作中,在實踐中鍛煉和培養職業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分析、判斷、預測經濟活動的能力,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審計職業環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的情況不斷出現,審計也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新任務。為了保證審計執法效率、準確性和可操作性,必須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審計準則,有關監督內容和條款應盡量具體和細化,審計準則要不斷完善。要制定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來約束審計行為,規范審計程序,避免審計中的隨意性,使審計行為有法可依;各級審計機關都要堅持獨立審計的原則,實行審計機關垂直領導機制,可以強化監督力度,保持審計的獨立性;審計事實等信息應向社會公開,審計結果應予以公告,以提升審計的公信力,在社會上形成重視審計工作、支持審計工作、自覺接受審計監督的局面。

(三)加強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和技術創新

在審計準備階段就要開始考慮審計風險,改進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加強審計前調查和制定實施方案。要搞好審計風險預測,在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間找到平衡點。在采取抽樣審計過程中,要具備設計和使用抽樣方案的能力。審計人員通過學習運用最新的審計技術,加強技術創新,采用包括計算機技術、分析性復核技術、重要性水平的確定等方法,以審計技術方法創新降低審計風險。在面對審計的不確定因素時,審計人員要對產生審計風險的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來確定審計風險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圍,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把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減輕審計人員的責任,減低審計風險。(作者單位:廣西區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欒嵐、邊麗麗、張曉銘.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經濟師,2012年第11期

[2] 聞慶新.淺議審計機關的審計風險及防范問題[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年第04期

[3] 韓道琴、王淑晶.淺議審計風險的主客觀因素及防范[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第01期

[4] 車愛萍.審計風險控制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年第01期

委托審計與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約束和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是企業轉化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需要。文章從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著手,探討了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以及如何增強企業抵御風險能力等問題。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管理;職責;作用

The Responsibility and Function of Internal Audit in Moder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Chen Jiansong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Key words: internal audit; risk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function

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約束和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履行、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是企業轉化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需要。內部審計應有機融入企業風險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在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企業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做出貢獻。

一、現代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風險是指發生對目標的實現可能產生影響的事件的不確定性。風險的衡量標準是后果與可能性。風險管理則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對風險進行檢測評估,使風險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將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上。風險管理一般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防范、風險監控等環節。

根據《內部審計實務標準》規定,內部審計是用來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組織運營的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它以系統化、專業化的方法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和改善,幫助組織順利實現目標。根據這一定義,現代內部審計的范圍已從傳統上的財務(控制的一方面)擴大到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層次上,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已成為現代內部審計關注的焦點。

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部分,與風險管理的聯系日趨緊密。風險管理作為管理層一項關鍵責任,企業管理層對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內部審計師則有職責定期評價并協助其他部門進行風險管理,在改善管理層的風險管理流程效果和效率方面進行檢查、評價、報告和提出審計建議,幫助企業識別、評價風險以及實施風險管理方法。

二、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風險管理中的職責

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中,風險管理成為組織中的關鍵流程,分析、確認、揭示關鍵性的風險,成為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責。

(一)從實現企業目標和全局的角度看,內部審計有職責融入企業風險管理

現代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日趨復雜,風險日益增大,減少面臨的風險是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的關鍵。內部審計采取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促進建立風險管理過程,通過內控制度的評價,對公司經營活動進行風險識別和評價,改進風險管理與控制體系,提請管理層關注風險,從而完善企業管理,轉化負面風險,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最終實現企業目標。從實現企業目標方面看,內部審計有職責參與企業風險管理。

企業是多個部門的集合,其中一點(一個部門)造成的風險會傳遞到另一點(另一部門),最終會使整個面(企業整體)陷入困境甚至于癱瘓。因此,對風險識別、防范和控制需要從全局考慮,而各業務部門又很難做到這一點。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決定其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相對超脫地獲得企業內部控制、經營管理活動及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向管理層提供創造性思維,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避免風險帶來的損失。從全局角度看,內部審計有職責融入風險管理。

(二)從自身優勢和比較的角度看,內部審計是構成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機制

從企業內部看,現代企業建立了各級風險管理組織層次,包括風險控制委員會、內部審計部門、專職風險監管部門。但風險監管部門隸屬于管理部門,不具有獨立性,其意見有時會屈服于管理當局的壓力,這使得風險管理部門的作用的發揮受到限制。在現代企業中,內部審計部門獨立于管理部門,其風險評估的意見可以直接報送給董事會,提出的意見與建議更具有權威性。

從企業外部看,外部審計從獨立、客觀的角度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和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復核,經常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影響到企業風險管理。但他們更多地圍繞企業會計報表的合法、公允、一貫性開展工作,對企業管理環境和運作過程不十分熟悉,決定其提供的風險管理服務不能做到貼近內部管理,不能對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負責。而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面臨的風險更了解,在風險管理方面擁有外部審計無可比擬的優勢。

(三)從審計程序和過程的角度看,內部審計是風險控制程序的有益補充

內部審計師應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從整體上把握審計風險因素,合理整合審計資源,警惕可能影響目標、運營和資源的重大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審計風險。在審計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階段,將風險作為重要考慮因素,在整個審計過程貫穿對風險的關注,充分考慮風險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具體講,在審計計劃階段,內部審計應該考慮企業活動存在的風險,在評估風險優先次序的基礎上安排審計工作,按照風險大小分配審計資源;在審計實施階段,審計師通過檢查、評價風險管理過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發現風險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在審計報告階段,對風險管理狀況進行評價,對風險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協助企業管理層確定、評價并實施針對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

三、內部審計如何參與現代企業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可以從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防范、風險監控四個階段參與風險管理。識別、報告潛在重大風險,提出應對措施,同時通過落實審計建議并督促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

(一)評估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指對企業所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也就是說,從潛在的事件及其產生的原因和后果來檢查風險,收集、整理可能的風險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見以形成風險列表。風險識別實質上是對風險進行定性研究,內部審計熟悉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以風險敏感性分析為起點開展工作,有效識別風險。內部審計部門要關注已識別風險的完整性,即企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否均已被識別出來,并找出未被識別的主要風險。通常要關注的主要風險有:財務和經營信息不足而導致決策錯誤;資產流失,資源浪費和無效使用;顧客不滿意,企業信譽受損。

(二)評估風險衡量

風險衡量是指應用各種管理科學技術,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找出主要的風險源,并評價風險的可能影響,最終定量估計風險大小。風險衡量的目的是確定每個風險要素的影響大小,一般是對已經識別出來的風險進行量化估計,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兩方面對風險進行評估,通過公式:風險值=風險概率×風險影響,計算出風險值。內部審計部門和內部審計師要對已有風險的衡量結果進行再檢驗,以確定其是否恰當,對不恰當的估計予以更正。在風險分析中,審計師不僅要關注風險的數量,而且要關注風險的屬性或其承載價值的后果。

(三)評估風險防范

完成風險衡量后,確定存在的風險以及其發生的可能性,排列出風險的優先級。根據風險性質和承受能力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即風險的防范。制定風險防范策略主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可規避性、可轉移性、可緩解性、可接受性。內部審計部門和內部審計師對有關部門針對風險所采取的防范措施進行檢查,檢查其是否充分、得當。對于風險缺乏充分的控制措施的情況,內部審計部門和內部審計人員應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協助完善風險反應方案,以強化企業的風險防范管理。

(四)評估風險監控

企業風險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有可能會增大或者減小。因此,需要時刻監控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并確定隨著某些因素的出現或消失而帶來的新的風險。風險監控包括兩個層面的工作。一是跟蹤已識別風險的發展變化情況,關注風險產生的條件和導致的后果變化,衡量風險減緩計劃需求。二是根據風險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風險應對措施,并對已發生的風險及其遺留風險和新增風險及時識別、分析,并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對于已發生過和已解決的風險也應及時從風險監控列表調整出去。內部審計可以通過持續監控、個別評估來監控企業的風險管理持續執行。

四、構建風險管理框架,增強企業抵御風險能力

企業內部不同部門或不同業務具有不同風險,越來越多的企業信奉企業級的風險管理。因此,現代企業必須組合各種風險,內審部門應超越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隔閡,拓展參與風險管理的深度與廣度,對戰略、財務和經營風險進行通盤考慮,幫助企業管理層管理風險,增強抵御風險能力。

(一)構建戰略信息網絡,增強抵御戰略風險能力

建立、實施良好的戰略信息管理網絡,采用科學手段量化風險、預計后果,可推動企業變革,增強應變能力,取得競爭優勢。為保證戰略決策的科學性,確立正確的戰略目標與發展方向,所依據信息必須真實、及時、完整。企業應加強對信息的監督、治理力度,對敏感信息的接觸進行授權限制,保證來自于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相關信息以一定標準進行確認和傳遞,維護信息網絡渠道的暢通。使信息既能涵蓋企業全部重要活動,又能滿足決策層掌握、了解與企業戰略相關的綜合狀況。

戰略分析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核心環節,戰略分析主要是對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分析,內部審計師評價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是在分析組織內部和企業外部的發展情況和趨勢、企業的優勢和劣勢、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的基礎上結合企業風險偏好來制訂,在企業做出科學戰略決策之前作好預測評估風險因素、量化風險影響。

(二)健全財務管理系統,強化財務風險控制

財務風險與企業資金的籌措、管理及安全息息相關。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企業應了解財務風險的來源和特征,正確預測、衡量財務風險,進行適當的控制和防范,將損失降至最低程度,為企業創造最大的收益。

內部審計部門和審計師應評價企業管理財務風險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財務風險機制,以防范因財務管理系統不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財務風險,真正體現財務風險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對那些能夠在計劃階段進行預測、控制的風險,內審部門應通過實際與計劃比較,來分析控制效果。對那些突發、未能預測到的風險,內部審計部門應查明風險的來源及性質,找出最優方案來控制或削弱風險。

(三)建立經營預警機制,加強經營風險監控

經營風險指企業在生產與銷售過程中所面臨的由于管理、市場與技術變化等引起的種種風險。企業經營風險是時時存在的,企業要積極面對,對于影響企業的資產和經營狀況的各類政治、經濟、社會、市場因素及其變化趨勢等,進行研究和預測。對于經營預警指標的異常變化,要及時對相關經營風險進行重新分析評估。特別是新的經營計劃制訂、實施之前,要對其可能帶來的風險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評估,并制定相應地配套措施。

內部審計師應借助管理層的經營分析能力,采用價值鏈分析技術、波士頓分析技術和機會、威脅、優勢與劣勢分析技術,剖析經營中潛在的風險,查找可能對企業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因素,真實、完整地披露企業經營風險,堅持不懈地做好風險因素的監控工作,協助企業規避經營風險。以正確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曹艷萍.如何防范企業內部審計風險[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06,(30):55.

[2]何萍.論如何控制內部審計風險[J].現代審計,2006,(7):40.

[3]劉實.論企業管理變革對內部審計的影響[J].審計研究,2004,(2):60-63.

[4]劉瑜.內部審計職能轉變中的風險管理審計[J].中國內部審計,2006,(11):26-27.

[5]李欣梅.防范現代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思路[J].現代審計,2007,(2):43-44.

[6]張偉.基于治理層次的內部審計[J].審計研究,2004,(4):85-88.

[7]趙金芳,黃元喜.對企業風險管理實施內部審計的思考[J].商業會計,2007,(1):27-28.

[責任編輯:陳雪梅]

委托審計與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3篇

2、張平:建模蒙牛財管2.0

3、基于風險管理的企業內部審計探析

4、淺談內部審計中的審計風險與管理

5、淺析內部審計在國企風險管理中的責任與作用

6、關于現代企業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若干探究

7、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8、高?;üこ虄炔繉徲嬶L險管理機制研究

9、創業板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研究

10、以內部審計為基礎的企業風險管理體系探析

11、淺析國有混合型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12、淺析企業對外投資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

13、淺論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14、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研究綜述

15、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關系探討

16、戰略審計:探索內部審計的新方向

17、從風險管理談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的整合

18、淺議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19、對內部控制理念的新發展—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的探討

20、現代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21、基于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內部審計研究

22、淺談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

23、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探討

24、強化企業內部審計提高企業風險管理能力

25、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26、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基于內部審計的視角

27、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28、成品油銷售的特點與風險管理探究

29、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與風險導向審計的模式

30、淺析內部審計在全面風險管理中的定位與作用

31、建筑企業的內部審計及財務風險管理研究

32、淺議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33、城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研究

34、構建風險導向內部控制體系初探

35、淺議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

36、談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37、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我國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淺析

38、內部審計對中央銀行風險管理的監督與評價

39、淺論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發展與應用

40、淺談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的協調和整合

41、內部審計在會計風險管理與控制中的作用探討

42、從風險管理談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

43、論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

44、試論銀行內部審計與操作風險管理

45、淺議影響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開展的因素與對策

46、銀行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探究

47、煤炭多經企業經營風險預防及控制管理模式的研究與應用

48、《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研究

49、建筑企業內部審計與財務風險管理關系及對策分析

委托審計與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不同的委托審計制度安排會導致不同的博弈結果。在當前委托審計制度安排下,各方的博弈結果極易造成委托方利益受損,本文從保護委托方利益的角度出發,構建出一種對審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均有約束力的委托審計制度,使得施工單位編制的預決算盡可能合理。

[關鍵詞]委托審計;制度安排;博弈分析

一、博弈論與建筑委托審計制度概述

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作用時的決策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的,其基本假設有二:一是強調局中人的理性,局中人在進行決策時,都必須充分考慮到對弈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影響,能夠做出理性的選擇:二是每個局中人都希望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下面以博弈論中最著名的“囚徒困境”為例來說明。

“囚徒困境”講的是兩個犯罪嫌疑人被抓住后接受隔離審訊。警察并沒有抓住他們犯罪的真憑實據,但想出一個讓他們招供的好辦法。那就是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兩種選擇:坦白或不坦白。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兩人都不坦白,由于證據不足。各判刑1年,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刑10年。結果是,每個人都選擇坦白,各判刑8年。但這個結果,顯然不如兩個人都不坦白時好。在這里,警察的目的是使囚徒坦白罪行,懲處犯罪,囚徒的目的則是希望刑期越短越好。在隔離審訊的前提下,在這種機制的激勵下。兩個囚徒作出決策都是從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即從縮短刑期的目的出發,但是最終的選擇符合警察的目的。

“囚徒夢想”講的也是兩個犯罪嫌疑人被抓住后接受隔離審訊。在這里,警察不能使用嚴刑拷打來讓犯罪嫌疑人坦白,也不能以自由或輕判作為合作的報償。對較輕的罪行判決1年,對嚴重的罪行判決8年。不管另一個犯罪嫌疑人說什么,只要有一個犯罪嫌疑人承認嚴重的罪行就會使每人各判刑8年。審訊的結果是:兩個人都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選擇不坦白(抵賴)。之所以會出現“囚徒夢想”,關鍵還在于制度安排。這一制度安排沒有促使犯罪嫌疑人坦白的激勵機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使二人選擇了不坦白,而警察的目的卻未能夠達到。

博弈規則決定了這是“囚徒困境”問題還是“囚徒夢想”問題。在這兩個博弈中,囚徒的目的是一致的,警察的目的也是一致的。但這兩個博弈的結果卻不同。這種差異是由囚徒的選擇不同造成的,選擇與偏好有著極大的差別。而制度安排決定了囚徒的選擇集。選擇是從相關的選擇集作出的,即使在相同的目的偏好下,選擇也會不同。

建筑委托審計制度是在非信息對稱條件下形成的,它涉及建筑單位、施工單位和審計單位三方。這三方中,施工單位作為市場經濟的細胞,必須主動適應市場,了解市場,所獲信息充分;審計單位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在信息占有方面具有專業優勢;建筑單位大部分是非專業人士。在認質認價方面獲得的信息較少。作為經濟主體,施工單位想盡可能多地得到工程價款。審計單位想盡可能少地付出審計代價并盡可能多地獲得審計勞務報酬,建筑單位想盡可能地減少工程開支。在三方博弈中建筑單位擁有非完全信息,常處于弱勢被動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公平合理地支付價款給施工方,關鍵在于委托審計制度要合理。

二、當前建筑單位委托審計制度安排下的各方博弈

據調查,當前在建筑單位存在的委托審計制度安排主要有3種形式,即建筑單位支付固定審計費用、建筑單位按審減金額的一定比例支付審計費用和施工單位最終按審減金額的一定比例支付審計費用等3種。

(一)建筑單位支付固定審計費用

建筑單位與審計單位根據專業服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所需專業人員的水平和經驗、每一專業人員提供服務所需的時間等因素提前協商確定一個數額,以此支付審計費用。它通常適用于預決算金額較小的基建項目。在這種方式下,對于建筑單位而言,支付的是固定的審計費用;對于審計單位而言,不管審減金額有多大,得到的也是固定的審計費用。如果審計人員恪守職業道德準則,竭盡所能為客戶服務,委托方的利益也能得到維護。但是在當前整個社會職業道德水平不高的情況下。這樣的付費方式不易調動審計單位的積極性,審計單位有可能采取減少工作量的方式來應付委托方,導致審減金額減少,如果施工單位預決算編制得高,其得到的工程款(預決算金額減去審減金額)就會多;如果施工單位預決算編制得低,其得到的工程款就會少,在對自己利益無任何影響的情況下,施工單位必然會盡可能地編高預決算,以期得到更多的工程款,而建筑單位缺乏必要的復核能力,這樣就不能維護其自身利益。

(二)建筑單位按審減金額的一定比例支付審計費用

在這種方式下,對于建筑單位而言。審減金額越大,支付的審計費用就越多,但由于支付工程款金額減少數遠遠大于審計費用增加數,所以對維護其自身利益有利。對于審計單位而言,審減金額越大,得到的審計費用也越多,可以大大調動審計單位的積極性。由此看來,建筑單位與審計單位利益一致。但如果審計單位缺乏豐富的審計經驗,即使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審減的金額也不會理想。對施工單位而言,不管結算是否虛報,對自己絕對無任何損失,但有可能會得到審減不到位所帶來的好處,施工單位必然會盡可能地編高預決算。

(三)建筑單位按審減金額的一定比例先墊付審計費用,最終審計費用由施工單位支付

在這種方式下,如果施工單位預算編制得過高,那么自己最終支付的審計費用也越多,因此施工單位會將預算編制得盡可能準確。審減金額越少,其支付審計費用也越少,從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來看,審計單位也會竭盡全力。在當前監管很不到位的情況下,如果審計所付出的成本遠遠大于其預期利益,就可能出現審計單位與施工單位共謀損害建筑單位利益的情況,審計單位可以獲得審計費用外的經濟利益,施工單位能得到更多的工程款。建筑單位在缺乏必要的復核能力的情況下,必使其利益受損。

三、“囚徒困境”、“囚徒夢想”對建筑單位委托審計制度安排的啟示

上述博弈強調局中人的理性,局中人在進行決策時,都必須充分考慮到對弈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影響,才能做出理性的選擇。每個局中人都希望在一定的條件下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施工方是理性的“經濟人”。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只要有條件,施工方就會虛高編制預決算。在充分考慮施工方利益及其行為選擇之后形成的委托審計制度,必須達到以下目的:施工方必須按照規定實事求是地編制預決算,如果不從其規定。不僅不會使其利益增加。反而會使其利益減少。所以,委托審計制度中應形成一種機制,促使施工方實事求是地編制預決算,不采用造假的方法去謀求自己的經濟利

益。

從審計單位來看。審計單位在開展審計工作時要做到獨立、客觀和公正,并要求在形式上和實質上均獨立于施工單位。但是審計單位要遵循的獨立性是以其商業性為基礎的。審計單位的獨立和公正是時刻與其利益在博弈的。一旦遇到利益大于誠信的時候,故意犯錯或有意回避等行為就會產生。對于理性經濟人而言。誠信有時是不能得到保障的,而制度是保證誠信最重要的基石??梢圆捎梦袃杉覍徲媶挝坏姆椒?。一旦建筑單位委托兩家審計單位開展審計,那么這兩家審計單位就相當于“囚徒困境”博弈中的兩個局中人,這兩家審計單位在考慮是否與施工單位合謀之前。必將考慮另一家審計單位的策略以及相應的收益,同時還要考慮聲譽的影響等,才能決定是否參與合謀。在審計單位對是否合謀進行博弈的過程中,建筑單位可以制定相應的策略使得納什均衡得以實現,從而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最大化。當然,委托兩家審計單位開展審計增加了成本支出,但是在當前職業道德水平不高的情況下,為了保護建筑單位的經濟利益,阻止施工單位與審計單位的合謀,這一舉措是必須而且可行的。另外,委托審計單位時還要考慮每家審計單位各自的時機。當同時委托兩家審計單位時。這兩家審計單位處于上述“囚徒困境”的博弈中。當順序委托兩家審計單位時,委托方可以明確審計單位的位置,即準為第一審計單位。誰為第二審計單位,使其在明確各自位置的基礎上進行博弈。還可以不明確告訴他們的位置,使其又處于一個誰為第一審計單位的博弈中,這樣博弈的結果更加有利于阻止施工單位與審計單位的利益合謀。

四、建筑單位委托審計制度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合理的委托審計制度安排,至少必須體現以下4個方面的要求:(1)審計單位與施工單位必須保持形式上獨立和實質上獨立,恪守獨立、客觀、公正。(2)能夠充分調動審計單位的積極性。(3)要對施工單位有一定的約束力。(4)維護委托方的經濟利益。筆者從保護建筑單位利益的角度出發。設計出如下委托審計制度:

審計費用按審減金額的一定比例先由建筑單位墊付,然后從支付給施工方的工程款中扣除,該筆費用最后由施工單位負擔。建筑單位如果對第一次審計的結論有懷疑,可以單獨委托另一家審計機構對第一家審計機構的審計結論進行二次審計。第二次審計審減金額如果超過第一次審計后金額的約定比例,審計費用同樣由建筑單位負擔,從工程款中扣除:審減金額如果達不到第一次審計后金額的約定比例。審計費用由建筑單位負擔。第二次審計后的結論作為最后審計結論。

筆者認為,在施工單位預決算編制虛高的情況下,采用上述委托審計制度,一方面充分調動了審計單位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施工方編制預決算及施工方與審計方之間的不獨立性,從制度上進行一定的約束。

如果施工單位預決算編制得準確,按上述所設計的審計制度,就有可能使得審計單位利益受損。為不影響審計單位的利益,可采用低審計費加額外審計費方式,即審計單位在一般情況下獲得最低審計費的基礎上采用本文所設計的審計制度。

委托審計與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5篇

有審計就有審計風險??h級審計機關縣域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審計所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審計難度就越高,審計風險也就隨之增大。那么,如何規避審計風險也就成為一直以來人們不斷探討的問題。

一、產生審計風險的因素

(一)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不高是產生審計風險的重要因素

1、部分人審計人員缺乏有關審計的風險意識。關于審計風險的認識,在政府審計中的審計署和省級審計機關表現得比較明顯,這些機關的領導對審計風險非常重視,但基層的審計機關卻缺乏重視程度,對審計風險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審計人員的認識問題會產生局部性風險,但是通過管理是可以進行控制的,但是由領導認識不足所導致的風險其影響往往是全局性的,由此帶來的失誤甚至可能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最大的審計風險其實是審計機關領導的認識風險。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我們不僅需要全面認識審計風險,在看到發展的機遇的同時還要意識到審計工作面臨的巨大風險,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

2、審計人員專業能力不強,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和審計技術方法落后。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特別是專業判斷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審計質量。不合理的知識結構、嚴重缺乏的復合型人才,是導致當前的審計隊伍對新形勢下的審計要求難以達到的主要影響因素。入世以后給我國的審計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審計風險,作為新時期的審計工作者。WTO的規則,國際通行的審計慣例以及商業運作模式和規則都是每一位審計人員必須要了解和掌握的方面,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審計工作,適應新環境下的審計工作。目前我國的審計技術和手段還停留在很傳統的階段,賬目基礎審計還是以手工為主,這樣的方式和國際化的需要根本無法適應。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作為審計機關,確定與當前實際情況向符合的審計策略和技術手段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要以審計準則的方式將這些技術手段確定下來。除此之外,對于審計工作人員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審計人員,基礎的查賬技能必不可少,同時還要求掌握會計審計專業知識、宏觀經濟管理知識、電算化審計知識、政策法規及個人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工作中才能有效規避審計風險。

3、從業人員少,與實際需求不相符合。審計工作的特點就是項目多、任務重,這就要求配備更多的審計人員開展工作,從而滿足審計工作的需求。但當前的審計工作面臨的現狀卻是人員缺乏,這是機構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由于目前審計力量普遍偏少,與繁重的審計任務不想符合,所以每個從事審計的工作者都感覺到極大的工作壓力,甚至于不堪重負,這無疑也會影響到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工作的質量。

(二)來自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風險

1、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復雜化,加大了審計風險。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經營范圍日益突破單一業務界限,而成為從事多種產品生產經營和從事多種經營業務活動的綜合經營體,因此,這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風險,經營環境復雜多變、競爭中的不確定性都會對審計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增加工作人員出現失查或者失誤的可能性。同時,金融產品創新及衍生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加大了審計風險,導致美國能源巨頭安然公司的破產原因之一就是審計對安然公司大量從事的金融衍生工具和表外融資業務產生的表外項目風險無能為力。

2、 資料和會計信息的不真實性,增加了審計風險的發生可能。

虛假會計信息對審計結果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被審計單位舞弊行為的隱蔽性和反審計手段的增強,加大了審計風險。審計評價的客觀性直接受到被審查單位提供的資料和會計信息的影響,若提供的資料不真實或者虛假信息,那么審計的結果也就不能準確反映問題,甚至出現偏差或者是判斷上的錯誤。除此以外,正常的經營管理中出現無意識的錯誤較容易被發現影響也較小,而舞弊行為是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這種行為多數是采用極為隱蔽的手段,一般的審計程序是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從而容易造成極壞的影響。若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失靈,則更加大了審計局的檢查風險。

二、防范審計風險的措施

1、加強審計理論研究,樹立全新的審計思維

(1)強化對審計風險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掌握新的審計方法。對審計的每一步都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防范風險,最大程度降低風險;

(2)更新審計監督觀念。審計監督的重點應從有形資產審計轉移到無形資產審計,重視管理方面和社會效益的審計,強化高新技術產業的審計,并促使其快速成長;

(3)樹立競爭觀念,培養創新意識。審計人員應樹立競爭觀念,培養敏捷的反應能力和大膽創新的意識。積極探索適應信息經濟的靈活高效的審計模式和方法,力避審計風險。

2、政府機關審計人員風險意識的樹立

實踐證明,審計人員強烈的風險意識是有效控制風險的關鍵所在。因此各級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人員把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工作中既要認識到審計風險重要性,同時要重視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強化審計風險意識。

3、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和職業謹慎。審計人員做出的專業判斷其實不能說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這從實質上說其實是一種主觀的活動,它的準確性會受到判斷主體、客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其實是由很多工作人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最終的審計評價意見也是在綜合了不同人員的判斷而得出的。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出于職業謹慎,在尊重客觀事實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做出專業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得出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的評價結論。由此可見,要達到防范審計風險的目的,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

4、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是要加大對審計工作人員的培訓。各級升級部門都應該有計劃地培訓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通過培訓促進審計人員更新知識,學習并掌握先進的審計手段,從而提高能力。

二是鼓勵審計人員自我學習。鼓勵審計人員提高學歷層次,參加審計、會計職稱考試和CPA、CIA等資格考試,使每一位審計干部成為學習型干部。

三是提升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審計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審計人員思想道德素質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首要手段。只有提升了審計人員的素質和審計風險的防范意識,才能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同時審計人員在工作中也會更加具備責任心和使命感。

審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政治思想素質: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財經紀律;有事業心和責任感:實事求是;廉潔奉公;工作踏實主動,認真負責。

(2)文化素質: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

(3)業務素質:熟悉和掌握現代財務會計和經濟知識;審計技術水平,能掌握和運用對經濟活動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檢查、考核和分析的審計技術;調查能力,能根據審計任務的要求了解情況,搜集材料,取得證據,為正確的進行審計提供依據;正確的編寫審計報告、調查報告、工作總結和其它資料。

5、實施\"承諾書\"制度,劃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

會計和審計工作具有不同的性質,因此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應該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會計人員應對其報告的財務信息負責,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中存在的錯報不負責任,而是負責審查財務信息的處理和報告是否符合既定準則,是否真實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與財務相關的各種情況。

雖然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和《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7號》對社會審計的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已作了明確規定,但是國家仍然應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作嚴格區分,明確工作中審計人員應該承擔的責任,減少審計風險,變被動為主動。同時明確會計工作中應有的責任,助推審計單位的會計工作。(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安達市審計局)

委托審計與審計風險論文范文第6篇

風險導向審計是以審計風險評價為中心的審計程序,其內在思想是任何審計業務都必須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內。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下屬的國際審計和鑒證準則委員會(IAASB)適時地對原有的準則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訂(IAASB,2005):引入了“重大錯報風險”的概念,將審計風險模型重構為“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進一步明確了審計風險與報表總體及賬戶余額(認定層次)之間的聯系。與原有的審計模式相比,現有準則強調將對客戶情況的了解作為整個審計工作的先導、前提和基礎,通過深入剖析被審單位及其經營環境(包括內控制度),來評估財務報表總體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并以此為導向,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從而將整體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我國已于2007年1月開始實施《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一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因此,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產生可以理解為,審計師需要有一個框架或者模型來幫助其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對重大錯報風險進行主觀的評估并形成適當的審計策略。

一 審計風險評估研究回顧

所謂風險,根據美國項目管理學會(PMD)的定義,是指“正面或負面影響項目內容的不確定事件或條件”,風險與不確定性有著緊密的聯系。審計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對稱,特別是存在管理舞弊時,采用正常的審計程序難以形成可靠的審計結論,從而為審計執業帶來高度不確定性,也就是審計風險的根源。

(一)審計風險評估的實務探索對審計風險的評估處于探索之中,出現了多種經營分析和風險評估框架,如COSO,COCO、平衡記分卡、波特五力模型、全面質量管理、系統思想、競爭性戰略、戰略系統審計等,這些工具和技術形成了早期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基礎。審計師利用這些工具和技術去理解客戶的價值和定位,理解客戶面臨的風險,以此增強對非抽樣風險的控制,同時也為客戶提供增值性的非審計業務。大型的會計師事務所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都開始探索自己的風險審計方法或戰略系統審計(sSA)框架,但各個事務所的名稱各不相同。

(二)審計風險評估的理論研究我國一些學者也對審計風險的評估技術進行了研究,如王桂蘭(2006)提出了將案例推理引入到審計風險評估研究中,運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構建審計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框架,同時將先進的計算機審計技術應用于多樣性的分析性復核中,建立一套科學的評估系統以便較為準確地識別、評估審計中的風險因素,以期達到有效避免盲目審計,合理分配審計資源,有針對性地執行審計程序,發現重大錯報,從而實現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顧曉安(2006)以新國際審計準則中重大錯報風險評估體系的內容為基礎,針對如何將從企業及環境了解到的風險因素與認定層次可能發生的重大錯報相聯系,提出了首先通過業務循環來進行風險因素的識別、篩選和初步風險評估,再將業務循環的風險同報表認定層次相對應的兩階段風險評估法,并設計和描述在專家系統平臺上實施該風險評估系統的系統結構、功能模塊和操作流程。目前,這些方法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之中,其名稱和內容雖然并不完全相同,但本質都屬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與之前的著重于靜態風險評估不同,本文建立了動態評估方法體系,研究審計風險評估的過程步驟,從每一步驟人手,分析其風險組成,并進行歸納、分層,提出一個審計風險評估的三維分析概念模型,由此建立審計風險與審計策略的關聯關系。

二、審計風險的動態評估過程

Knechel教授認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應由兩部分組成,即風險的評估和根據風險評估證據確定用什么樣的測試來獲得證據。據此思路,可將審計風險的動態評估劃分為:確定審計范圍、尋找審計風險點及相適合的審計技術、評價審計風險與對策方案、實施審計策略這四個相互關聯的步驟(如圖1)。

(一)劃定審計范圍審計人員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狀況及商業經營環境進行評估,結合審計業務約定數,劃定審計范圍。該范圍不是一旦確定就固定不變的,應隨著審計人對被審計對象的了解加深而不斷調整。

(二)尋找審計風險點及相適合的審計技術一旦審計范圍確定,就必須根據審計師的個人經驗判斷及審計專家系統提示的信息來尋找風險點,如將各風險因素分配到業務循環中,在業務循環層次上篩選和分析風險因素,由此將風險具體化,進行初步的風險評估。對風險點進行篩選后,選擇適合的審計技術,如風險分析技術或實施計劃控制測試、實質性測試等對策方案。

(三)評價審計風險與對策方案按優先順序排列,再根據審計力量、審計目標、內部控制狀況、商業經營環境等加以評價。

(四)實施審計策略著重于如何以一種特定的戰略姿態將審計方案付諸實施。體現了審計人員對不確定性預見與自身能力和資源調控能力的反復結合,是一個動態調整和不斷發展的過程,這也是其與傳統靜態技術評估方法相比的最大不同。動態評估過程本身對審計人員就是一種學習,而這種學習又充實了這個過程。

三、動態評估過程中審計風險的識別

風險識別貫穿動態評估的全過程,要找出所有評估過程中的風險組成,即不確定事件和可能導致重大錯報的原因和條件。按照動態評估的4個基本步驟來識別審計的風險所在。

(一)確定審計范圍中的風險審計范圍確定的過程又可以稱為審計戰略定位,審計師需要根據業務約定書,結合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歷史、財務狀況,以及審計師自身的技術能力來確定審計范圍。這一范圍的確定過程中,審計師的經驗判斷是主要依據,因此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首先不同的審計師對審計范圍的理解可能會有差異,審計師對被審計對象的了解有限,確定錯誤的審計范圍有可能加大重大錯報的風險;其次被審計對象存在管理舞弊的可能,會刻意引導注冊會計師進入錯誤的審計范圍,從而阻礙注冊會計師通過風險導向審計將會計報表重大錯報風險和經營風險聯系起來從而發現會計報表的錯報。

(二)尋找風險點及適合審計技術過程中的風險風險點的識別需要借助一定的技術,如重大錯報案例研究技術、業務循環控制缺陷識別技術等。限于審計力量,審計師更有可能采用經驗判斷來尋找風險點。尋找到風險點后,審計師需用敏銳的眼光識別具有針對性的技術,根據內部技術儲備和外部技術可利用情況來尋找和發現適合的技術去消除審計風險點,揭示其中關系到重大錯報的可能性。這一步驟的風險表現為:(1)審計師尋找到了錯誤的風險點,導致審計工作無效果;(2)審計師能力不夠,不能采用或者執行適合的審計技術;(3)審計技術不完善,存在固有缺陷,導致采用該技術后不能獲得理想的審計成果。

(三)評估過程中的風險按照質量控制的原則,對審計風險及對策方案的評估應該由不同的審計師擔任。這是一個將審計資

源技術能力、審計范圍與風險點相匹配的過程。審計機構內的評估小組必須仔細研究每一項審計技術是否能用于審計風險點揭示,如何服務于審計范圍,是否在審計師的技術能力范圍內等。該步驟的風險主要來自評估小組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對審計師所處的被審計對象微觀環境的判斷和理解,以及如何與審計師自身資源和能力相匹配所帶來的風險。

(四)實施審計策略的風險審計策略的實施貫穿審計全過程,使用動態評估過程技術,需要審計師根據審計情況來調整審計策略,這一過程的風險有:審計師調整審計策略能力風險,審計師能否關注審計風險早期信號,特別是對這些信號及其變化的認識和理解的差異性。由此及時調整策略,這樣可以節省審計成本。

四、審計風險的三維分析

通過上述動態評估過程主要環節中的風險識別,不難看出審計風險的評估過程也是一個風險識別的過程,其風險具有系統性、多維性和動態性的特點。但風險總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可以通過一定方法測量或預測的,可從風險來源的角度,將過程中錯綜復雜的風險按經營及內部控制風險、財務風險、審計技術風險三個方向進行歸納,建立三維分析模型,但由于各種風險的遠近、程度不一樣,還須進一步對每個方向上的風險進行分層分析。

(一)經營及內部控制風險新國際審計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了解企業及其環境,包括:行業狀況、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審計單位的性質及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被審計單位的目標、戰略以及相關經營風險;被審計單位財務業績的衡量和評價。從相關內部控制情況,評估可能的重大錯報風險。

(1)行業狀況、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赡茉斐芍卮箦e報的行業狀況、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風險因素,包括競爭環境、供應商和客戶、技術進步、適用的財務報告準則、法律和政治環境以及與行業和企業相關的環保要求等。

(2)企業性質,包括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應用。企業性質包括產權結構、組織結構、經營項目、籌資和投資。對于企業性質的了解可以使審計人員理解財務報表中交易的類型,并對賬戶余額和披露產生預期;對于所有權人之間及與其他企業之間關系的認識可以發現關聯方交易并合理地進行評估;如果企業有復雜的組織結構,則要考慮合并報表中可能發生的錯誤;了解企業對于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應用,考慮是否適合于企業經營性質,與相關行業所用的會計制度是否一致等。這些考慮和關注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都有著重要作用。

(3)目標和戰略以及相關的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對企業經營目標和戰略的實現造成影響的事件和狀況,大多數經營風險最終都會有財務后果,會對報表產生影響,但并不是所有的經營風險都會造成重大錯報。

(4)企業財務業績的衡量和評估方法。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的業績評估都會對企業產生壓力,從而使得管理人員改善經營業績或者直接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對于企業業績衡量方法的了解可以使審計人員判斷管理層行為是否會增加重大錯報的風險。

(5)內部控制??刂苹顒涌赡軐τ谀稠椞貏e性質的業務或者賬戶余額的單個認定產生影響。如企業建立的用來保證其員工準確地計算和記錄存貨的控制活動就直接同存貨賬戶余額的完整性和存在性認定相關。

(二)財務風險來源財務風險來源分析是通過常規財務分析、財務失敗風險分析、財務舞弊風險分析三個部分來完成的。常規財務分析主要通過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的五力分析模型來完成,分析評價常規的財務指標。財務失敗風險分析主要通過z模型等來完成,對財務情況進行預警。財務舞弊分析是審計風險分析需重點關注的內容,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自從凈資產收益(ROE)作為上市公司申請配股的依據之一,上市公司在ROE數據上存在著明顯的操縱行為;而單位負責人又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主體因素。管理舞弊是管理層試圖以舞弊財務報表為手段獲得更多的機會利益,獨立審計師如不能查出這種舞弊行為,就須承擔法律責任,管理層與審計人員之間存在嚴重的利益沖突,因此管理層不可能真正地配合獨立審計師有效地實施審計工作,由此帶來巨大的審計風險。

(三)審計技術風險來源現代審計已形成系列的技術方法,用于審計師對重大錯報風險(RMM)、重大缺陷風險(RMW)和檢查風險(DR)的評估。較常用的如審計抽樣技術,該技術存在抽樣風險,即審計師依據抽樣結果得出的結論與對審計對象總體執行同一審計程序所得到的結論可能不相符合。又如,業務實質性測試,該技術目的是確定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是否相符、賬務處理是否正確,而“一條龍造假”表現為假賬真做,特別是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大量的單據是電腦自動生成的,均能做到賬證相符、賬務處理正確,賬表相符,因此就電腦賬下審計人員再實施交易業務實質性測試,驗證賬賬、賬表是否相符也便失去了意義。再如,分析性測試,該技術是指注冊會計師分析被審計單位重要的比率或趨勢,包括調查這些比率或趨勢的異常變動及其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目的是評價業務和余額的總體合理性。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1號——分析性復核》指出,“如果分析性復核使用的是內部控制生成的信息,而內部控制失效,注冊會計師不應該信賴這些信息及分析性復核的結果”,并且分析性程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有用的實質性證據,還取決于其在具體情況下的可靠性。

(四)審計風險三維分析模型 上述三個審計風險來源方向構成三維分析模型(如圖2),審計師根據不同維度上的風險組合來評估選擇適當的審計策略。當分析確定三個方向都是高風險后,審計策略應該更加詳盡,能夠盡可能審查出風險;當分析確定三個方向都是低風險后,審計策略則可以相對簡單。通過策略與審計風險的不斷匹配,審計師可以形成一批相對固定的,針對不同風險狀況的審計策略從而為以后的審計風險與審計策略的準確匹配提供依據。

21世紀的審計是證據驅動的、基于判斷的風險評估過程。而風險評估過程又是一個循環遞推的過程,需要反復評估和獲得反饋,直到審計師的目標實現即建立充分合理的判斷。風險導向審計的關鍵是審計風險的評估與審計策略的確定,可以將審計風險識別與分析模型轉化為審計風險分析專家系統的功能邏輯基礎,并通過技術及輔助技術的實現,更加快捷地幫助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

(編輯 熊年春)

上一篇:農民增收與農村經濟論文范文下一篇:關于公路的工程監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