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蒙學三字經范文

2023-09-23

蒙學三字經范文第1篇

蒙學三字經范文第2篇

摘要:新時代呼喚勞動教育的新樣態。筆者所處區域小學立足學校、家庭和社會,構建整合性的勞動教育實踐體系。通過 “玩中勞”,激發勞動意識;通過“養中勞”,夯實勞動根基;通過“學中勞”,養成勞動習慣;通過“創中勞”,獲得勞動情趣;通過“展中勞”,培養勞動素養。全面探索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新樣態,進而促進學生素質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勞動意識;勞動根基;勞動技能;勞動興趣;勞動素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靈魂貫穿在“一個精神”(勞動精神),“兩個態度”(崇尚勞動、尊重勞動),“三個行為”(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四個觀念”(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價值觀)的時代意蘊和使命擔當中。新勞動教育走的是整合性的道路,追求的是科學性和教育性并重的實踐路徑,新時代呼喚勞動教育的新樣態,引導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發展。

一、“玩中勞”,激發勞動意識

《意見》規定,小學低年級要注重學生的勞動意識啟蒙,小學中高年級要注重學生的勞動習慣養成?!巴嬷袑W”,即借助閱讀、游戲、活動、運動等形式,營造濃厚的勞動氛圍,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勞動,激發其主動勞動的意識。

(一)繪本閱讀

繪本是最好的勞動教育指導書籍。我校創設閱讀氛圍,開展師生共讀、親子共讀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勞動對于每個人的重要價值,幫助學生從小培養正確的勞動態度。例如:繪本《阿利的紅斗篷》講述了一件衣服從剪羊毛、梳羊毛、洗羊毛、染色、紡線、紡布、裁剪、縫制到最后出成品的制作過程,勤勞的阿利均親力親為;《亂做一團》培養學生分擔家務的好習慣;《富蘭克林是小邋遢》引導學生體會房間太亂的壞處,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大掃除中,養成整理東西和熱愛勞動的好習慣;《田鼠阿弗》告訴學生勞動不只是體力活兒;《爺爺一定有辦法》教育學生要節儉……學生通過繪本閱讀意識到勞動是美好的事情,從而樹立主動勞動的意識。

(二)技能挑戰

兒童創造性活動的典型表現形式就是游戲,由此可發現和鍛煉學生的天賦和智力,充分的游戲機會對于兒童健全、愉快的發展甚為重要。我校創新游戲活動形式,如“六一兒童節”,學校改變以往文藝演出的形式,設計了“我是勞動小能手”勞動技能闖關游園活動,學生變身勞動小達人,大展身手。同時,每個班級都設置一個闖關節目,低年級以卷襪子、整理書包等生活技能為主,高年級同學則要挑戰估量稱重、圖書歸類、電路連接等技術性較強的項目,每個學生要通過8項勞動技能考核才能領到獎品。勞動闖關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勞動潛能,使學生感受勞動的樂趣,培養勞動的意識。

(三)榜樣引領

“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學校開展“勞動實踐周”活動和“致敬最美身影”活動。學生用相機捕捉身邊勞動者的身影,設計成精美的海報并展覽。海報搭配相關文案,如城市“蜘蛛人”:有你,窗外風景更美;藥劑師調配藥材:最美的祝福,藥到病除;老工匠為家具刻字:以非凡致敬不凡。學生帶著善于發現美的眼睛,用相機去捕捉身邊最美的勞動者,去采訪身邊值得尊敬的勞動者,拍下他們勞動的瞬間,講述勞動的故事,感受勞動的魅力。學生在看似游玩的經歷中,用手、眼、耳、心感受普通勞動者的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感悟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敬業精神,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觀,主動勞動的意識得到增強。

二、“養中勞”,夯實勞動根基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主動的勞動意識、愉悅的勞動情感、良好的勞動習慣、基本的勞動技能,這是勞動之根基?!梆B中勞”,即學生借助學校的養成教育、校內外活動實踐等體驗勞動教育,引導學生親臨勞動場域,通過親身的勞動經歷,親近的勞動情感,親切的勞動體驗,持之以恒的勞動,規范化的勞動,從而打下愛勞動的基礎。

(一)課間“三清一靠”

針對部分學生不能做好課前準備,桌面抽屜凌亂、地面臟亂的現象,教師引導學生做好“三清一靠”工作?!叭濉敝盖遄烂?、清抽屜、清桌椅,“一靠”指椅子靠近桌子擺放好。時間為每節課下課后的1分鐘及放學時,學校制作指導視頻,提煉“收、整、掃、靠”四字口訣,播放提示音頻,在日復一日的勞動訓練中,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校園綠植養護

我校校園環境有特色,每個班級門前各有一個小陽臺,將此作為班級的勞動實踐基地。學生自帶綠植裝飾陽臺,進行養護,觀察綠植并繪制“自然筆記”。通過綠植養護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光榮,進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學會種植某一種綠植、了解種植的技術等,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在種植過程中對綠植的研究,以及對自然規律的新發現,從而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紅領巾”督導崗

我校3~6年級全體學生,人人都是“紅領巾督導員”。每學期每生輪值一天,到相對應的其他班級進行“一日常規”督導。人人有崗,人人有責,輪值學生依據督導細則,分別從“衛生、紀律、課間、兩操、午休”等方面進行該班級的常規督導,并于當天下午放學前上臺做總結性發言,肯定優點,發現問題,提出建議。讓學生作為一日德育監督員監督其他班級的勞動情況,為整個學校、年級服務,提升了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勞動光榮感,有利于為學生樹立明確的責任意識。

三、“學中勞”,養成勞動技能

蒙臺梭利認為,做家務是孩子最好的教育之一。家庭在勞動教育中起到基礎作用,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鼓勵孩子在學習中掌握必要的家務勞動和生活技能,樹立崇尚勞動的優良家風,引導孩子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一)設置家務勞動清單

學校向家長發放《康城小學家務勞動清單調查表》,根據調查結果,制定低、中、高年級的《康城小學家務勞動清單》。每個學段的勞動清單分為自我服務、他人服務、社會服務等三個部分。從學段縱向維度出發,勞動項目呈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特點。學校提倡“每天堅持十分鐘”,引導學生從家庭小事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參與家庭勞動。對于孩子來說,家庭就是最好的勞動教育基地。家長是參與者、鼓勵者、評價者,要督促學生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地進行勞動,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掌握必要的家務勞動和生活技能。

(二)進行“垃圾分類”打卡

廈門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始終重視“垃圾分類”工作。我校以家庭為支點,明確要求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是學生每日的“必修功課”。學生不僅要分對類,還要分好量,進行每日打卡、每月統計活動。學校在期末開展“垃圾分類小達人”評比,對表現優異者進行表彰。學生在日復一日的垃圾分類中,學會科學的分類技能,選擇更低碳、更健康、更負責任的生活方式,為締造“美麗廈門”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開設家長勞動微課堂

我校充分發掘和利用豐富的家長資源,聘請家長擔任“特約勞動指導”,每月定期到校進行“家長勞動微課堂”,拓展學校勞動教育的課程場域。家長化身教師,以課堂為陣地,教授學生各種勞動技能。有制作蛋糕、蛋撻、菜包的營養烹飪課,有制作宮扇、水晶珠簾、插花藝術、蘇繡的手工制作課,有包括“綠植養護、金魚飼養”等內容的種植養殖課,有名為“小小理財家、小程序的開發”的腦力勞動課,有名為“小鞋柜,大學問”的清潔整理課,還有維修水龍頭、家具的家居維修課。同時,在開設家長勞動微課程的基礎上,各班開展“勞動假日小隊”活動,在家委會的組織下,學生走出校門,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設施、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各類校外活動場所、專題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參加各種勞動。這些活動是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智慧型勞動,如“圖書館志愿者”活動、“山姆會員小小推銷員”職業體驗活動、“城市生存挑戰”活動,通過家校社系統聯動,力求以勞動“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

四、“創中勞”,調動勞動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的能力和才干來自他們的指尖。孩子的手越巧,就越聰明。我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重視美育因素,努力使孩子們的勞動融入審美元素和創造元素,促進各種勞動成果合乎審美要求以及具有審美價值。

(一)開展果蔬創意大賽

我校引導家長加入勞動課程實踐環節,以親子活動的形式實施勞動課程,將勞動看作家庭生活、學校學習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拔沂莿撘庑「呤帧庇H子果蔬創意大賽是每年創意節的傳統項目。各班擇優推薦親子家庭參加現場比賽,學生和家長利用蔬果色彩和造型,運用切割、拼擺、插接等基本方法,做出一個個造型奇特的果蔬拼盤:橙子切片拼成大象和自行車,旨在倡導綠色出行;南瓜在家長的鬼斧神工下,變成一只展翅高飛的雄鷹……這些造型簡單而富有想象力。美術組拍照后將作品推送至微信公眾號平臺,組織全校師生進行網絡投票,評選出最佳作品。宣傳組整理獲獎照片,聯系廣告公司設計海報并進行專題展示,通過學校微信平臺及時報道。

(二)舉辦石頭創意畫賽

我校結合藝術節,舉辦“多彩童夢”創意石頭畫活動。孩子們巧妙地利用石頭的形態、紋理、色澤、大小,以石當紙,點石為畫。當家長們走進校園,看到康城大道草坪上鋪滿孩子們手繪的創意石頭作品,紛紛駐足欣賞,這些都是在“多彩童夢”石頭畫活動中,從全校各班遴選出的優秀作品。

(三)創造宅家智創“景點”

今年疫情期間,學生宅家共抗疫情,學校引導學生創造“宅家景點”,只要是家里喜歡待的地方,都可以成為“景點”。教師首先設計《“景點”改進計劃表》,讓學生選擇要改進的“景點”,說明改進的原因,確定改進的方案;然后,孩子與家長共同從“改造方式、預計時間、預計效果”等方面,擬定《“景點”打造計劃表》,依據計劃著手進行“景點”改造;最后,進行網紅“景點”一日游,學生拍照留念。教師將學生的“景點”照片上傳至網絡,大家一起分享。這樣的勞動與創造、欣賞共存,即把家里變得整齊美觀,又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增加其勞動興趣。

五、“展中勞”,培養勞動素養

勞動教育是教育者在一定時空中對受教育者的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勞動知識、勞動態度、勞動情感、勞動意志、勞動技術、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等施加影響的一種教育活動。展示是勞動教育評價的一種方式,通過展示,學生的勞動素養日益提升。他們在勞動教育中學會健康生活,提升人文底蘊,懂得責任擔當,學習學會勞動,樹立科學精神,領悟實踐創新。

(一)學會一門廚藝

我校定期開展廚藝展示活動,由學生獨立完成或與家長合作完成一道菜(菜品不限),并用一句與所做菜品意境相符的古詩作為菜名。學生大展廚藝的同時,菜香與詩意相融合。例如,“一片冰心在玉壺”是銀耳雪梨湯,“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是蒜香排骨,“鱸魚肥美菜苔香”是清蒸鱸魚;“有才何須多開口,萬般滋味肚中藏”是餃子……學生做菜、命名、展示,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勞動的艱辛,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悟到勞動會讓生活詩意無比。

(二)培養收納能力

“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學生用巧手為媽媽送上一份收納禮物,整理媽媽的衣櫥。教師通過云課堂進行收納整理課,教孩子褲子折疊法、衣服收納法、襪子收納法。孩子們學習后各顯神通,用課堂所學的方法為媽媽整理衣櫥。由于方法指導在前,學生實踐在后,學生或按色分類,或分門別類,或有序規整,頗有成就感。這樣的展示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注力,而且對其建立邏輯思維、規則感和秩序感非常有益,有利于引導學生使做到“知行合,躬行實踐”。

(三)總結勞動竅門

我校的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干活”,還要讓學生明白學會巧干才是勞動教育的內核。日常勞動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入手,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嘗試改進勞動技能,歸納總結勞動竅門。例如,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如何快速洗凈鍋底的污垢,房間如何收納,怎樣擦玻璃更干凈,等等。學校將學生的“獨門秘籍”匯編成冊,成為一本沉甸甸的勞動秘籍。在做好“勞動秘籍”的同時,還引導學生把勞動方法遷移到學習上,對學過的知識及時整理,以促進知識的條理化和思維的系統化。

總之,新時代勞動教育通過“玩中勞、養中勞、學中勞、創中勞、展中勞” 等新樣態,走向整合性的實踐路徑,把直接勞動教育和間接勞動教育,學科勞動教育和活動勞動教育,個人勞動教育和集體勞動教育,校內勞動教育和校外勞動教育等多形態勞動教育充分融合,構建起整合性的勞動教育實踐體系,學校、家庭、社會努力畫好勞動教育的“同心圓”,形成齊抓共管、多方協調的育人合力,真正實現新時代勞動教育“讓學生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讓孩子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單中惠,楊漢麟.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蘇飛躍, 楊昌弋. 新時期勞動教育課程價值的重構與實踐[J].中小學德育, 2018(07).

[3]胡睿.在家庭教育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9(1).

(責任編輯:趙春艷)

蒙學三字經范文第3篇

國學的現實實質意義和理想的傳統文化延續, 已逐漸隱佚在強大的媒體造勢之下。作為國學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脈的傳統蒙學的實事求是地傳承與發展的研究比之更是顯得蒼白。

歷史是在時間中不斷的前進的, 能夠在浩渺的宇宙中被記載并流傳下來的文字和思想, 必然有其獨特的價值意義。我國的蒙學教育年代久遠, 蒙學教材產生很早, 并不斷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兒童教育。由于傳統蒙學教育運用的教材在文體上采用了齊整的押韻、通俗易懂、正反對比、循循善誘等民眾所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 讀來瑯瑯上口, 以致家喻戶曉, 婦孺皆知。而它的內容又在某種程度上為封建統治階級所接受并加以推廣。

鄧小平同志說過,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在傳統蒙學中所體現出來的可堪傳承的東西, 從其本身的特點和適用性來看, 是可以放在當代從孩童的啟蒙階段就加以借鑒的?,F代教育體制的設計中, 這一時期可以從小學抓起, 而且, 側重點是放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

1 為什么:小學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傳統蒙學特征的共通性

所謂“語文”, 包括有語言文字構成的各種作品。我國《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功能作出概括: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作為一個“符號系統”, 是思想的物質外衣, 信息的重要載體, 徒有表達思想、交流感情、協調行為等人際交往方面的功能。在各種交際情境中強化語文作為交際工具的功能, 對發展學生語文能力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 語文有負載著文化、傳承著文化。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歷史傳統、生活風情、思維習慣和審美趣味, 總是淋漓盡致的表現在孜民族的語言中。民族的獨特性格、民族共同的心理結構, 都是借助語文來體現的。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課程的特點歸納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列寧曾說過,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手段”, 在小學階段, 兒童逐漸從之前從生活中體驗語言、模仿語言轉為系統地學習接受語言的聽說讀寫的教育。在這個學習過程中, 開始形成個體表達和社會性活動的個人能力。語言在這里以及今后的人生中所扮演的都是工具性角色。所謂工具, 對于這個年齡層的兒童言之, 其實最根本的還是一個識字多少的問題。在傳統蒙學中, 教孩童識字是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這一類的蒙學教材有流傳很廣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上大人》等等。這類教材選字精妙, 編排精當, 易于朗誦識記, 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很好的識字教材。如果在教學中對這類教材讀本加以運用, 能很好的調動兒童的積極性, 達到多識字多積累的目標。然而, 在識字的同時, 傳統蒙學教材中, 包括之前提到的《千字文》、《三字經》, 以及《龍文鞭影》、《幼學瓊林》等等, 還兼有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等多方面的知識和道德規范, 并吸收了民間流傳的成語諺語, 這其實體現了現代對語文課程特點定義的另一個方面, 即“人文性”。人文性, 又叫人文精神, 是指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 是人類文化創造的價值和理想。

總之, 由于小學語文自身的多重屬性和多種功能, 在教學中, 我們需要一方面著眼于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 另一方面著眼于對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而這些, 與傳統蒙學揚棄了封建糟粕之后所遺留下來的單純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2 用什么:經典的揚棄與教育傳統的創造性沿襲

由于語言的流變和演化, 我們現在流傳下來的可供參考和利用的傳統蒙學資料幾乎全部依賴于傳統的蒙學書籍著作。如何在現代的教學中恰當的運用這些經典的著作, 是我們在當下小學語文教育中推廣傳統蒙學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我們將《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弟子規》、《蒙求》等教育史料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 才能進行準確地評判。作為教育史料, “它既與政治、經濟等諸方面的相互聯系、依賴, 也應注意到教育自身的傳承和積累。”如若我們拋開其封建的君臣、父子、男女、尊卑、貴賤等為思想意識, 把它們作為純粹的教學材料來對待的話, 不難看出, 在不同社會制度下, 會有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而教育史上經過長期積累和提煉而成的某些教學方法和手段, 卻是各個階級都可以采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 中國封建蒙學教材中有很多可以汲取的精華。

就教育者而言:早期教育、基礎教育的形勢、方法和內容值得借鑒。融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于一體之中的教育方式值得仿效, 人才的目標培養與教育值得參考。就受教育者、也就是學生方面而言:立德為一切之本, 應該樹立遠大的學習志向, 提倡刻苦學習精神。就社會意義而言, 蒙學教材中在對于人道德修養方面的一些內容是可以批判繼承的精神文明遺產。如清廉寬厚、尊老愛幼的待人態度, 勤勉簡樸持家的精神, 珍惜時間不虛度生命的警醒……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值得我們世世代代流傳并推廣的。

以《三字經》為例?!度纸洝凡捎萌皂嵳Z, 既是一絲完整, 又可融會貫通, 易于記憶, 便于朗讀。同現有的學前、小學教材相比, 其優點在于:只需用很少的解釋就可以使少年兒童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其內容融時間、地點、數目、歷史、地理、人物、天文、氣象的知識為一體, 于方寸之中見宇宙。貫通詩書禮儀、父母兄弟、老幼親疏的關系, 在傳道授業之中解道理。運用正反事例、人物相比較于其中, 有德育智育等多方面內容, 這不正是當前提倡的全面教育的典范么?這些經典的章節都是我們可以靈活運用在教育教學之中的。

當代小學教育是否可以融入傳統蒙學的因子?答案是肯定的。而且, 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 振興中華民族精神與國學復興的大背景下, 現在的小學教育已經開始逐漸融入了傳統蒙學中的部分內容, 特別是它在思想道德方面的一些積極因素和押韻韻文易于記誦的形式已經融入了小學校園文化。如, 在規范小學生行為上, 現在的小學大多將行為規范編成押韻的順口溜形式, 老師在進行行為教育時, 常常是讓孩子們背誦這段話, 孩子們因此明白哪些是正確的行為、哪些是錯誤的行為。以下是筆者在北京某重點小學實地采錄的幾個例子:

(1) 老師上課時, 會提醒喧鬧的學生:“小小手, 平平放, 小耳朵, 聽老師, 小眼睛, 看前方。” (類似小兒語體) 之后, 學生就會安靜下來, 馬上坐好。

(2) 樓道中的思想品德海報宣傳語:知人長, 知己短, 取長補短益發展;滿招損, 謙受益, 虛心學習終成器。

(3) 教室一隅的行為規范墻報:小眼鏡, 看老師;小耳朵, 認真聽;勤動腦, 多提問。

由此觀之, 盡管在小學教育中, 傳統蒙學或者說傳統文化已經在起著潤物無聲的作用, 然而在其主體陣地——小學語文教育中, 還顯得蒼白。因而, 將現在的潤物無聲轉變為大珠小珠落玉盤具有中國特色的語文教學, 是還值得我們深入研究開辟的一個領域。筆者看來, 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 就小學語文教材看來, 加大傳統蒙學經典選段的比例。主要側重于記誦方面, 同時, 可以將識字融入到這些選文中。并可以設計一些小的課堂活動, 例如《三字經》、《聲律啟蒙》背誦接龍等, 充分發揮傳統蒙學教材特色, 提高孩子們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興趣, 加深其民族情感。

(2) 就小學課程安排看來, 保證充足的語文教學的時間之外, 同時在課外興趣小組和課外活動中, 加入傳統文化的教學。例如, 開設傳統經典誦讀班、音韻格律啟蒙等, 提高學生的古典文學修養。

(3) 就小學語文老師的能力和教學理念看來, 應重視古典文化的教育, 并提高自身對于傳統蒙學的理解, 懂得應用歷史傳承下來的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明確自己在傳承古典文化中, 任重而道遠。

(4) 就課外閱讀書籍看來, 現在的少年兒童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籍上, 偏重于自然科學類書籍 (如關于恐龍滅絕、宇宙產生等方面的內容) , 其實在傳統蒙學書籍上, 也有很多類似內容的書籍??梢詫⑦@些內容和自然科學內容相融合, 不僅能夠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 還可以通過傳統蒙學經典中的韻文, 幫助孩子們記憶這些內容。

總而言之, 國學的重要性毋庸諱言, 但如何繼承和發揚光大, 不僅需要我們在輿論上廣為宣傳, 更重要的是實事求是的引起足夠的重視?,F代教育的蓬勃發展似乎讓國學“古文化”被日益淡漠甚至遭到遺棄。如《幼學瓊林》等蒙學經典, 語言簡潔精練, 很有中國古文化意蘊。雖然, 理解并領會這些, 有點困難, 但讓孩子學習并置身其中, 肯定會潛移默化并受到熏陶。而我們今天的教育有很大的功利性, 在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是有缺憾的, 在這方面國學啟蒙教育恰好可以彌補其不足。

摘要:當前中國社會, 由于西方文化的猛烈沖擊, 復興古代傳統文化的呼聲高漲。作為國學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蒙學, 在時代大背景下應如何被我們冷靜審視, 應該如何發展是研究者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國蒙學教育產生年代久遠, 不斷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兒童教育。傳統蒙學教材在文體上采用了齊整押韻的寫作、通俗易懂的譬喻、正反對比的手法、循循善誘的結構等民眾所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 瑯瑯上口, 傳播很廣, 在我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以及大眾的風俗習慣、心理素質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誠然, 傳統蒙學帶有很重的歷史局限性和封建色彩。但時至今日, 傳統蒙學教育中運用的許多書籍仍然被大家廣為傳誦。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在思想意識形態的背后, 傳統蒙學教育隱藏著不可磨滅的價值。而這樣的價值, 在當代的啟蒙階段教育中, 是值得思考運用的。

關鍵詞:傳統蒙學,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傳承

參考文獻

[1] 譚文麗.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四川出版集團, 2006.

[2] 曾祥芹.文章學與語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3] 吳偲千.中國封建蒙學文化評述[M].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9.

[4] 張靜.從古代蒙學教材的演變看當代啟蒙教育[J].沈陽師范大學.

[5] 梁嘉順.中國私學的發展與反思[J].仰恩大學.

上一篇:疫情期間教育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三國志人物能力值表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