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旱情情況報告范文

2024-03-13

旱情情況報告范文第1篇

匯報材料

一、基本情況

云田鎮轄區流域面積162平方公里,全鎮共有13個行政村,52個社,5110戶,23620人。耕地面積85993畝,(川地11546畝,占13%,山地735921畝,占85%),人均3.7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0210畝,保證灌溉面積9247畝?,F有大家畜6300頭(匹),豬存欄9380頭,羊存欄3960只,現有水窖7116眼,原北川飲水工程涉及6個村,37個社,覆蓋農戶1123戶5620人。全鎮各類農作物播種面積8萬多畝,其中玉米全膜雙壟集雨溝播面積23000畝,冬小麥7200畝,春小麥2800畝,馬鈴薯35000畝,中藥材11000畝,其它500畝。

二、目前旱情基本情況

2008年11月以來,未出現一次有效降水,土壤墑情極差,干土層達10厘米以上,對春耕生產及人畜飲水造成困難。不完全統計全鎮共有水窖7116眼,其中3560眼蓄水不足三分之一,150眼蓄水已用盡。有6個村,24個社、410戶農戶1442人,460頭大家畜飲水困難。預計2月底有1500戶6800人,1210頭大家畜缺水,3月底有2100戶8500人,2400頭大家畜缺水。全鎮有機井21眼,能使用的有7眼,急需維修的有4眼,維修后能保證1500畝的灌溉面積。

三、春耕備耕情況

春耕在即,鎮上組織鎮、村、社三級干部深入農戶,了解群眾種植意愿,掌握農資籌備情況。積極引導群眾壓夏擴秋、壓糧擴經,進一步擴大以玉米、洋芋為主的秋糧播種面積和中藥材為主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制定了2009年農作物種植計劃:洋芋35000畝,玉米23000畝(其中:一膜兩用4500畝),中藥材11000畝,夏雜800畝,秋雜3592畝,春小麥3000畝,胡麻1300畝。種子籌備:洋芋需種子3600噸,(已備3600噸),玉米需種子46噸,小麥需種子3.6噸(已備3.6噸),秋雜、胡麻、中藥材、夏雜及其它所需種子已全部籌備到位?;驶I備:總需化肥5879.4噸,其中:需大化肥1959.8噸,已備1175噸,需小化肥3919.6噸,已2351噸。農膜籌備:全鎮共需農膜92.5噸,已備71.2噸。

四、全膜玉米種植情況

在鎮、村、社三級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廣大群眾的有力配合下,鎮統籌和省上補貼已到位的51.1噸地膜已全部發放到戶并完成秋覆膜面積8000畝。目前已備足了化肥、農藥和部分農膜等農資,部分農戶地塊去秋已施肥,待頂凌覆膜,部分農戶地塊待解凍后施肥并覆膜。目前,農戶自籌地膜噸,尚缺農膜噸,建議農技中心傾斜解決。為了切實加強該項目的組織領導,鎮上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將示范點建設任務掛靠到聯系領導及駐村干部身上,實行領導包點、鎮村干部包農戶、包地塊

制度,為全鎮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的推廣提供了組織保障。

五、沼氣建設情況

全鎮2009年沼氣建設任務為220戶,其中神家川50戶,上大道50戶,北站40戶,石家門40戶,安家咀40戶。鎮上把備料、建池的時間和勞動力的利用作為沼氣建設的三個關鍵,去冬在“三到戶”活動期間舉辦專題培訓班,組織群眾及早準備超前行動。組織群眾備沙備料,鎮能源專干負責技術規劃,開挖土方,拉運機磚53戶,其中神家川10戶,上大道13戶,北站10戶,石家門10戶,安家咀10戶。各實施項目村也積極行動爭取在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之前,建成池體任務的80%。有效解決沼氣池建設,勞力外出務工的沖突。

六、存在問題

云田鎮距鎮政府最遠的張家岔和回岔村到川區拉水每噸水需運費100元,由于群眾生活困難,鎮財政緊張,拉水費用需上級財政給予補助。廢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傳統的耕作方式、落后的收割技術等嚴重困擾著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的推廣。建議加大農用機械的配套推廣,改善傳統落后的耕作方式,提高耕作效率,進一步增加收入。加大廢膜的回收利用等后續管理事宜,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

七、工作打算

面對目前嚴重旱情,2月8日鎮上正常上班,組織全鎮干部深入農戶動員群眾積極開展生產生活自救的同時強化措施,全力

以赴抓好抗旱生產工作。一是要全力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二是要充分利用現有21眼機井抗旱;三是積極引導調整農業結構;四是突出抓好勞動力培訓輸轉工作;五是加強干部紀律,化解矛盾維護穩定。通過調整結構壓夏擴秋,動員群眾擴大全膜玉米和馬鈴薯種植面積,進一步提升全鎮旱作農業的整體水平,全力推廣全膜雙壟集雨溝播技術。繼續把勞務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重點來抓。一是進一步摸清剩余勞動力的底子,建立勞動力資源信息服務平臺。二是加強勞動技能培訓,做到培訓一批,簽約一批。三是繼續加大組織輸出力度,力爭每戶輸出1人。確保大旱之年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旱情情況報告范文第2篇

整體旱情概況

二月三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消息顯示,二

00八年十一月以來,中國北方冬麥區降水持續偏少,部分地區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江漢等北方冬麥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東北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九成以上。

截止當日,我國西北東北部、華北中南部、黃淮西部、江淮西北部、江漢北部及廣東東南部、西藏中部和東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氣象干旱。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湖北、陜西等地部分地區的氣象干旱已達重度干旱或特旱。這些地區的氣象干旱已對當地冬小麥生長造成較大影響。

據統計,河南省近六成的麥田受旱,有三百六十多萬畝出現黃苗,有四十多萬畝出現枯苗死苗現象;安徽省近七成的麥田受旱,有九十萬畝出現點片死苗現象;山東、山西、陜西、甘肅等省麥田受旱面積均超過一半。持續的雨雪稀少和氣溫偏高,致使山西大部分地區出現比較嚴重的旱情,還造成山西全省森林火險等級持續偏高,森林防火形勢十分嚴峻。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二月八日前后,華北地區中南部、黃淮、江漢以及西北地區東部等氣象干旱區有一次降水過程,但由于前期降水持續偏少,上述大部分地區的旱情仍將持續或發展。

各干旱省份概況

河南省

在此次旱情中,河南全省小麥受旱面積4150多萬畝,嚴重受旱700萬畝,山丘區已有13萬多人出現臨時性飲水困難。截至2月3日16時,全省共投入抗旱資金6.11億元,日投入抗旱人數167萬人,累計澆灌面積5664萬畝次。

在省政府門戶網站上網友進行的交流中,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魏振峰表示,目前,全省小麥受旱面積4150多萬畝,其中輕旱面積1950萬畝(占總受旱面積的47%),中度干旱面積1500萬畝(占總受旱面積的36%),嚴重受旱700萬畝(占總受旱面積的17%)。“受旱范圍之廣、時間之長、程度之重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少有的。”

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一個月內河南省仍無有效降水過程,旱情還將持續發展,受旱范圍會越來越大,旱情越來越重。

魏振峰說:“我省去年的秋播工作抓得緊、抓得實,小麥出苗后,及時開展了田間管理,冬前小麥長勢比較好。”但由于降水偏少,加之去年11月和12月初出現的兩次寒潮、部分麥田整地質量差、一些小麥品種抗寒性不強等因素影響,已造成全省近400萬畝小麥出現黃苗現象。

受持續干旱影響,目前山丘區已有13萬多人因旱已出現了臨時性飲水困難。“如果長時間不降水,勢必會加劇山區群眾吃水困難。因此,我們高度重視群眾飲水安全問題,現在各地已經開始對山丘區群眾飲水現狀、困難程度、蓄水情況逐村逐戶摸底排查,根據水源變化情況,制定出相應拉水送水預案。”魏振峰表示,將采取對口幫扶的辦法,把送水單位與可能發生飲水困難的村莊確定下來,確保旱區群眾基本生活用水的需要。 在水源方面,河南省水源充足小麥灌溉可利用的水源主要有大中型水庫蓄水、黃河過境水和平原淺層地下水。

魏振峰介紹,目前全省地下水和地表水存量約157億立方米,考慮城鄉工業和生活用水,根據我省小麥灌水情況和灌溉水利用系數,基本可以滿足有灌溉條件的小麥灌溉2~3次水的需要。

自旱情發生以來,政府采取了諸多舉措以應對干旱。據魏振峰介紹,省財政已下撥了6130萬元抗旱經費,派出工作組對各地抗旱工作進行明察暗訪。同時,及時下發了有關緊急通知,對全省抗旱澆麥和解決群眾飲水困難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根據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的統計,截至2月3日16時,全省投入抗旱資金6.11億元,日投入抗旱人員167萬,開動機電井65萬眼,投入機動抗旱設備42萬臺套,機動運水車輛2.8萬輛次,日抗旱澆灌面積280萬畝,已累計澆灌面積5664萬畝次。

針對此次情況,河南省相關單位采取了部門總動員。水利部門在千方百計保證小麥灌溉用水的同時加強了對群眾飲水安全的保障。

節水灌溉工程將新增節水灌溉面積將達150萬畝。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將把重點放在節水灌溉示范項目上,引導農民采用節水設備和技術。2009年,全省計劃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50萬畝。

飲水安全工程確保10年內有條件地方村村通自來水。多建民生水利設施項目,計劃解決3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做好村村通自來水項目的調研論證、方案制訂、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搞好資金需求的測算銜接,力爭盡快啟動。確保5年內解決全省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具備條件的地方力爭10年內實現村村通自來水。

農業部門召開5次座談會分析旱情苗情并派出8批專家赴18個省轄市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消防部門派遣消防車開到田間地頭送水,消防部隊滅火時也不忘抗旱。許昌市消防支隊禹州大隊到該市鴻暢鎮張莊村執行滅火任務后,發現由于大旱此處村民吃水困難,便將消防車里剩余的水送給村民。

機關黨員干部齊“亮劍”。在密切關注旱情的同時,省政府適時轉移工作重心。2月3日,全省第一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整改落實階段部分單位匯報會召開,省委副書記陳全國出席會議并講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葉冬松主持匯報會。

陳全國要求,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緊緊圍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同志提出的應對危機、抗御旱災“兩手抓”的方針,把廣大黨員干部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煥發出的發展熱情和強大動力,引導到抓好應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上來;引導到抓好抗旱澆麥、確保夏糧持續豐收上來。

為鼓勵群眾抗旱,各縣市開動腦筋,實施起了經濟刺激方案。面對嚴重旱情,開封市政府決定,抗旱得力村給予500元的電費補貼;駐馬店泌陽縣縣政府決定,老百姓每澆1畝小麥財政補助10元。安陽市多方籌措資金150余萬元,給每個縣調撥了5臺發電機和5臺應急流動變壓器,全力優先保障農業灌溉用電。

在宣傳抗旱的方式上,河南省通過短信等方式宣傳科學抗旱,河南移動發揮信息化和技術優勢的做法得到了農民兄弟的歡迎。

為服務抗旱澆麥,河南移動相關分公司將各鄉鎮干部職工、村干部以及參加抗旱指揮的相關工作人員的手機號碼全部開通飛信業務,編入“抗旱澆麥”飛信群組,通過飛信群組發送抗旱工作安排、各村進展情況,緊急通知等各類信息,為抗旱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信息發布平臺。同時,河南移動各地分公司及時與當地政府和水利、氣象、農業科技等相關部門溝通,通過短信形式,向農村用戶發送天氣預警、抗旱注意事項及科學灌溉的信息知識,幫助農民科學抗旱

安徽省

截至二月三日,安徽全省受旱面積兩千五百九十一萬畝,其中嚴重干旱面積一千零七十四萬畝。據統計,直接經濟損失已近十六億元人民幣。

據悉,自去年十月下旬以來,安徽省各地無明顯降水,尤其是淮北中西部地區已經連續九十多天無有效降水,累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八成。雖然二日該省淮河以南地區普降小雨,但沿淮淮北地區基本無雨,旱情繼續發展,給全省夏季糧食生產帶來嚴重威脅。

小麥主產區亳州、阜陽、蚌埠等九市民政局最新報告,已有三十九個縣(市、區)受災,受災人口一千二百八十六點六萬,農作物受災面積一百三十六萬多公頃,其中成災面積六十多萬公頃,絕收面積近三萬公頃。

面對日益嚴重的旱情,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要求受旱地區把抗旱保苗作為當前農村的中心工作和民生工程來抓,受災各市亦迅速啟動抗旱保苗二級響應并積極投入抗旱保苗工作。目前,已累計抗旱澆灌面積一千七百四十萬畝。

據此間氣象部門預報,本月七日以前,該省北部云系較多,無明顯降水,旱情仍將持續。目前,安徽省氣象部門已做好飛機和火箭、高炮人工增雨作業準備,一旦天氣條件許可,將立即組織開展地面、飛機人工增雨作業,全力服務當前抗旱保苗工作。

山東省

今年以來全省降水僅1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少近九成,全省農田受旱面積已達2030萬畝,重旱1000萬畝,濰坊、臨沂、德州、聊城等地受旱面積都在200萬畝以上。

據記者從聊城市水利部門了解到,去冬以來,聊城市降水較常年明顯偏少,導致聊城今春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嚴重旱情,農田受旱區域達 80%。目前,聊城市各有關部門正多措并舉、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春灌工作。據介紹,自去年11月1日至今,聊城市平均降水量僅為2.0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少92.5%,根據水文墑情站網最新調查數據顯示,聊城市農田受旱區域達80%。隨著氣溫的不斷回升,旱情還將進一步加劇。

入冬以來的持續干旱致使濟寧市250多萬畝小麥受災,不同程度死苗面積30萬畝,形勢極為嚴峻。濟寧是全省小麥的主產區,全市小麥種植面積達564萬畝。截至目前,濟寧全市總降水量僅為19.4毫米,比常年同期減少70.5%,降水量是1990年以來同期最少的一年。

去冬今春以來,棗莊市降雨持續偏少,小麥受旱情況較為嚴重。全市小麥受旱面積達156.1萬畝,占小麥種植面積的66.1%;其中嚴重受旱面積達35.8萬畝,個別地塊出現死苗現象。

甘肅省

盡管去年秋季,甘肅省各地降水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多,土壤封凍墑情較好,但入冬以來,全省各地氣溫普遍偏高,降水持續偏少,出現了明顯的暖冬現象,中東部地區旱情日益加重,已威脅到即將到來的春播。

2月3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當前,全省受旱面積1500萬畝,其中重旱面積600萬畝。冬小麥、冬油菜受旱面積達500萬畝,其中重旱面積300萬畝,因旱導致20多萬人、18萬頭牲畜發生飲水困難。為此,我省專門籌措1.5億元抗旱資金,通過多項措施將旱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目前的問題有:

1.中東部地區旱象嚴重

據省農情統計,入冬以來,河東及中部大部降水明顯偏少,河東大部分地方氣溫偏高1℃左右,暖冬現象十分明顯,使得土壤蒸發量加大,土壤含水量繼續下降,旱情進一步加重,對冬小麥、冬油菜等越冬作物的安全越冬造成威脅。據調查,慶陽市中北部大部分麥田已經出現旱象,麥田有5厘米-10厘米的干土層,全市219萬畝冬小麥和60萬畝冬油菜不同程度受旱;平涼市冬小麥受旱面積70萬畝,占冬麥種植面積的35%,其中嚴重受旱面積30萬畝。另外,定西市安定區北部、臨洮北部、隴西東南部均有旱象。

2.春播面臨無法下種

據悉,今年凡屬省春播作物面積約3200萬畝,目前春播地缺墑受旱面積達1000萬畝,其中重旱面積300萬畝,主要集中在隴中和隴東部分地方,隨著氣溫持續偏高和降水持續偏少,中東部旱作農業區春播作物的如期播種將面臨很大困難。如果近期再無有效降水,蘭州市預計將有200萬畝旱地春播無法下種。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春季全省氣溫將持續偏高,3月份至5月份河東地區降水偏少兩成左右,全省大部有明顯春旱,春季干旱將呈持續加重態勢。為此,我省各級和各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開展生產自救,氣象、水文部門加強旱情監測,加大水利設施維修力度,積極開辟抗旱水源,努力擴大冬灌面積。省上籌措1.5億元,今年計劃推廣5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積極主動抗旱,今年早春計劃頂凌覆膜面積達到300萬畝,從根本上減輕旱災的威脅。同時,各級農業部門還將及時派出工作組深入重災區幫助指導救災工作,通過多項措施將旱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湖北省

自去年11月以來,湖北省降水持續偏少,干旱明顯,部分縣市近期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調查顯示,目前十堰、襄樊等山區,農業干旱面積已達80萬畝。

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介紹,在2008年11月1日到2009年2月3日共95天的時間里,湖北省中北部降水總量僅為10毫米到4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區偏少7成以上,有10個氣象觀測站降水量為有記錄以來同期最少。其中,襄樊和隨州市等地的連續無降水日數達48天。

與此同時,在這段時間里,湖北中北部地區氣溫偏高0.5℃到1.1℃,光照充足,蒸發大,蒸發量比降水總量多100毫米到230毫米,土壤失水嚴重,出現了嚴重的氣象干旱。

由于持續少雨,十堰等山區,農業干旱面積已達80萬畝。由于土壤水分不足,小麥出現葉片發黃現象,油菜根系不發達,吸肥能力差,已經施好的肥料肥效難以釋放,追肥難以進行。在隨州,受災嚴重的田塊已經出現曬裂、曬白的現象。

三 抗旱應急預案

去年入冬以來中國冬麥主產區發生的嚴重旱情仍在持續發展,夏糧生產面臨著多年少有的極其嚴峻的挑戰。截至2月5日,氣象干旱已波及中國12個省份,北方冬麥區降水量之少為30年一遇,特旱區達50年一遇。針對旱情,中國首次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這是《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級別最高的應急響應機制。中國各級部門和受旱各地正在全力抗旱。

國務院部署抗旱 向重旱區派出工作組

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主持召開國務院專題會議,全面分析當前的旱情、苗情和農業生產形勢,對農業抗旱保苗及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作出進一步安排部署。

會議對各有關地區和部門抗旱工作提出七大要求:

一要進一步強化抗旱工作指導,按程序啟動抗旱一級應急響應,在有關部門派出工作組的基礎上,國務院即日向8個重旱區派出工作組,深入旱區第一線,研究應對措施,幫助旱區解決實際問題。 二要進一步強化抗旱資金投入,在中央財政已經緊急撥付1億元特大抗旱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再次增加安排3億元特大抗旱補助經費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安排,支持旱區購買抗旱機械;提前預撥部分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用于農民抗旱投入;加大農村信貸支持,幫助農民解決抗旱資金需求。

三要進一步強化小麥田間管理,通過技術指導,物資保障、資金補貼等,引導和推動農民抗旱保苗,擴大麥田灌溉,早澆返青水、早施返青肥,促進苗情轉化。

四要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科學調度,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加快控制性水源工程和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確保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妥善解決好農村人畜飲水問題。

五要進一步強化春荒救濟工作,盡快下撥中央春荒救濟資金,并盡速落實到村、戶和人,確保農村困難群眾的基本口糧,幫助困難群眾解決春耕生產所需資金和物資。

六要進一步強化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全面加強火情監測,及時消除火災隱患,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確保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七要進一步強化春耕備耕各項工作,注意防范“倒春寒”、動植物病蟲害等其他災害,切實保障抗旱用油、用電,以及化肥、農藥、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加強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多渠道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努力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首次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在4日啟動Ⅱ級抗旱應急響應的基礎上,5日召開全國冬麥主產區8省抗旱異地會商會議,并宣布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這是《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級別最高的應急響應機制,新華網的消息說,這也是中國首次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

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防汛抗旱應急響應機制共分為四級,Ⅰ級應急響應為最高級別的響應機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Ⅰ級響應: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特大干旱;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極度干旱。啟動Ⅰ級響應行動后,國家防總辦公室為災區緊急調撥防汛抗旱物資;鐵路、交通、民航部門為防汛抗旱物資運輸提供運輸保障,國家防總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國家防總。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災救災工作。 據悉,國家防總將派出分別由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和水利部副部長周英帶隊的國務院工作組赴重旱區河南、江蘇、山西和陜西調查了解旱情,協助地方做好抗旱工作。另外,防總將商財政部下撥中央特大抗旱補助費2.5億元,支持重旱區開展抗旱工作。

中央財政再撥3億救災

為支持地方抗旱保苗和恢復生產,中央財政5日再次緊急撥付特大抗旱補助資金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3億元,重點支持河南、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江西、陜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甘肅、青海等15個省(市)抗旱工作。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撥付特大抗旱補助資金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4億元。

財政部同時要求,各地要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抗旱資金投入力度;要采取切實措施,盡快將資金撥付到位;在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時,要優先支持購買排灌機械;要加強資金使用監督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管好用好資金。

水利部:開動一切灌溉設備

中國水利部部長陳雷5日介紹說,去年入冬至今,中國大部分地區雨雪嚴重偏少,北方地區主要江河來水持續偏枯,水利工程蓄水明顯不足,北方冬麥區發生嚴重冬旱。據2月1日統計,與多年同期相比,1月份淮河中游來水偏少四成多,黃河中游偏少3到4成、下游偏少兩成,海河流域南拒馬河偏少8成。

陳雷介紹說,已增加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下泄流量,最大限度地保障下游灌區的用水需要。旱區各省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組織開展抗旱工作。

陳雷表示,將充分利用現有灌溉工程,開動一切灌溉設備,擴大澆灌面積。同時,確保旱區群眾基本生活用水需要。

四 災情原因分析

干旱原因:

1 根本原因:是拉尼娜現象和全球大氣環流異常的共同作用。

2 直接原因:造成今冬以來我國大部降水少的原因是影響我國的暖濕空氣少,這是由于來自東 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暖濕氣流和西南方向的印度洋、孟加拉灣暖濕空氣都偏少(其根本原因與拉尼娜現象有關)。

3 綜述:拉尼娜現象導致今冬副熱帶高壓偏弱,太平洋西側水汽輸送較弱,同時,全球大氣環流異常造成青藏高原空氣偏暖,南支槽不活躍.東南、西南的兩條路線水汽輸送都較弱,直接導致今冬我國北方的干旱。

基于干旱引起的科學研究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一種全新的氣象理念也許會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物理氣象學(微觀氣象學)。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強大的鐵核時時刻刻在進行著裂變和聚變的交替反應。從而向外釋放大量的能量,形成數以萬計條回路磁圈,實現著能量的轉換和交替。其中南極和北極是其實釋放最強點。但是一旦有數條磁圈發生偏移而重合或者交叉,那么在重合和交叉點就會發生“惡劣”的天氣,如降水,雷電等。而一旦某個區域的磁場被干擾擠壓,成為“白區”,那么該地區則會表現平靜。

基于以上的理論,可以設想:

1.2009年1月---2月地球上北緯32度以南太平洋西岸和東岸都可能會發生冷春現象(氣溫在10度上下),32度以北的太平洋西岸可能會發生暖冬現象(氣溫偏高3--5度)。同時大西洋東岸和西岸會發生暴風雪等惡劣天氣。特別是英國和美國,發生暴雪的可能性極大。

2.地球變暖與溫室氣體的關系不大,與磁場磁波的紊亂有直接關系。南北極冰川的消融也是如此。今年中國大陸磁場的紊亂區主要集中在北緯28度--31度 東經103.--106度之間。受其強磁圈擠壓和收縮,華北地區的磁圈共振區被擠壓到 江淮和山東半島以南。所以北京今冬可能無緣雪天,明年華北地區可能遭遇百年一遇大旱,降水量可能不會超過10mm

3.某一地區如果磁圈疊加過強,而又得不到釋放,則會連續數日發生大霧天氣,該地區周圍的大陸架極有可能發生惡劣天氣(如地震,風暴潮),能量隨之向同緯度的其它地區傳遞轉移,誘發降水。

4.地球上一些地區的降水量,風力強度等自然能會以十分不均衡的形式爆發出來,例如,某地以前可能是每個月都降雨,而現在可能會是連續幾個月不降雨,忽然在極短的時間內降下非常大的雨,但總量應該是一樣的。

附:2004年下半年到2007年底中國干旱情況

我國的干旱區域很廣,有45%的國土屬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區。建國以來,干旱的受災面積占總受災面積的6O-70%,每年減產糧食100億公斤以上。耕地面積受旱最重的是黃淮海地區其受旱面積占全國總受旱面積的46.5%,成災面積占全國總成災面積的50.5%;其次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其受旱面積和成災面積分別占全國受旱和成災面積的22%和10.2%;再次是東北、西北、華南和西南地區,這幾個地區的受旱面積與成災面積占全國受旱與成災面積的31.5%和30.3%。

現代的干旱問題,除了降水量少的因素外,人類的社會活動是一個重要因素。人類活動的發展不斷破壞地表植被及上層結構,從而減弱了其在水平衡中的功能,使得更多的天然降水無效流失,減少了可用水量。此外,隨著人口及社會生產力的增加,對水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社會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陣水量的變化趨勢。

由于環境惡化,加重了干旱的嚴重程度,在干旱的反作用下,加之人類活動的影響,進一步引起一系列的環境惡化現象,造成惡性循環。

水資源持續減少。同世界其它國家比較,我國人均占有水量為2670立方米,只相當于世界平均值的1/4,目前,全國每年缺水約360億立方米。由于干旱的影響,我國的河川徑流正在不斷下降。如西北地區河川徑流50年代豐,60年代平,70年代以后枯,呈逐漸減少的趨勢。在河流出山口,經人類活動影響后,水資源減少更加明顯,如新疆年總徑流量60年代為805.1億立方米。70年代為724.5億立方米,80年代為600億立方米,每10年減少10%以上。又如90年代,黃河年年出現斷流,而且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1997年達到226大,已給中下游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也使該地區的生態環境趨于惡化。

湖泊水位降低,水面縮小甚至干涸。近年來,我國許多湖泊水位持續下降,水面不斷縮小甚至干涸。如新疆50年代湖泊總面積為9700平方公里,現己縮小了4952平方公里;蒙新湖區最大湖泊羅布泊,歷史上面積曾達3000平方公里,50年代為2006平方公里,1972年已完全干涸。除了西北干旱區外,其它地區的湖泊面積也在縮小,如1954年以來,長江中下游的天然水面減少了約1.3萬平方公里,在江漢平原,80年代與50年代相比,湖泊總水面積減少了33.6%。

冰川退縮和變薄。分析表明,我國的多數冰川(占44.6%)在后退和變薄,雪線在上升。冰川后退的平均速度為每年10-20米,其中后退速度最快的是昆侖山,超過了100米,后退量最大的是天山和祁連山。

沙漠化土地明顯擴展。沙漠化是在干旱多風和砂質地表條件下,人為活動導致脆弱生態平衡的破壞,地表出現風沙活動,使非沙漠地區出現了沙漠化的環境退化過程。由于人類活動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使沙漠化進程加快,近年來我國的沙漠化以每年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

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下沉和沿海地帶海水入侵。由于干旱造成過量開采地下水,現在全國已有20多個城市,包括天津、上海、北京、大原、西安及其它一些沿海城市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其中塘沽和漢沽沉降速率達188毫米/年。超采地下水,也加重了地裂縫的擴展。目前全國有200個縣市共發現地裂縫757處。其中西安市最為嚴重,已發現較大裂縫13條,目前己造成340幢房屋破壞,221處市政設施損壞,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億元,大同市由于地裂縫的擴展,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近千萬元。

地下水超采使沿海一些地區遭致海水大面積入侵,井使土地鹽堿化,這一現象在山東、河北、遼寧、江蘇、天津和上海等省市均有發生,以山東膠東半島沿海最為嚴重。

參考資料:

旱情情況報告范文第3篇

(1) 目前開展的旱情監測主要還是停留在氣象災害層面上, 還沒有深入到農業層面, 現有的監測僅是氣象災害或災害性天氣的監測, 僅知道哪里有旱情發生, 但這種旱情能否成為農業災害, 還不能確切地得知。

(2) 隨著遙感傳感器的發展, 用不同的傳感器獲取數據成為可能, 但是旱情監測對于遙感數據的選擇有一定的限制??臻g分辨率提高, 則微觀尺度監測的結果精度會提高;時間分辨率提高, 對各種突發性、快速變化的自然災害有更強的實時監測能力。一般空間分辨率越高, 時間分辨率就會降低。因此, 在遙感數據的選擇上需要考慮空間和時間上的折衷, 這取決于旱情監測范圍、精度要求以及旱情自身的特點等等。例如, 小范圍的監測可以選擇TM數據或雷達數據計算反映旱情的指標, 全國范圍內的監測可以選擇NOAA/AVHRR數據或MODIS數據。由于干旱是一個累積的過程, 如果有一個長時間序列的遙感數據進行干旱的監測, 就可以很好的監測旱情的發展趨勢, 為決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遙感數據多通道信息可以增強對地球復雜系統的觀測能力和對地表類型的識別能力。在考慮遙感數據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的前提下, 也要充分利用遙感數據提供的多光譜信息。因此, 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旱情監測, 遙感數據是否容易獲取也是旱情監測最后能否運行的一個決定因素。

(3) 目前利用遙感數據計算各種能直接或間接反映干旱情況的物理指標, 己形成了很多種方法。但是干旱的發生由眾多因素決定, 而旱災更為復雜, 涉及農作物生長及其對水分的時空需要變化。因此, 指標的選取也是旱情監測最后能否運行的一個決定因素。各種指標都有自身的優缺點, 例如, 有些對于作物的監測比較好, 有些對于裸土監測效果比較理想;有些指標容易計算, 但考慮的影響因子比較少, 有些指標考慮的影響因子比較全面, 但太過于復雜, 使得全國范圍內的計算難以實現。因此在指數的選取上不僅要體現對作物旱情監測的優勢, 而且要考慮指數在全國范圍內的計算是否可以進行。

1 國內遙感旱情監測指標反演進展

我國對VCI和TCI兩人指數的應用都相對晚一些, 蔡斌等用VCI參照當時降水對全國1991年春季干早進行了監測和研究, 使用的是1985年至1991年的NOAA全球標準化植被指數資料, 時間分辨率為7天。選取出中國范圍內的NDVI時間序列數據, 并對NDVI時間序列資料采用中值濾波法來去除噪聲然后計算NDVI最大值和NDVI最小值。馮強等在基于植被狀態指數的全國干早遙感監測試驗研究中, 使用的是1981年至1994年的NDVI時間序列數據, 空間范圍覆蓋全國, 空間分辨率為8km, 時間分辨率為10天。但是在計算NDVI最大值和最小值時首先將NDVI歷史數據從8km重采樣為1.1km。馮強等在基于植被狀態指數的土壤濕度遙感方法研究中使用的數據與上述一樣。

2 某地區遙感旱情監測指標反演

遙感技術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從可見光到短波, 再到熱紅外, 最后是微波。1990年以來, 利用各波譜段數據計算各種反映干旱指標的方法己經有很多, 例如NDVI、距平植被指數、植被狀態指數 (VCI) 、溫度條件指數 (TCI) 等等。最近十年里, 遙感監測干旱的方法的研究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使用己有的指數, 如NDVI、VCI、TCI、CWSI和TS/NDVI等等。計算的原理相同, 使用的數據空間時間分辨率不同, 或是計算時參數的處理方法不同或是模型的不同;二是根據已有的原理, 提取新的指數, 如VTCI、VTDI、DSI等等;三是遙感與氣象或是水文數據結合建立的新的指數如BMVCI等等。借用某種氣象或水文指數, 分析其原理并將其中一些參數用遙感數據代替得到新的指數。

現將最近幾年中用于旱情監測的幾種主要方法的原理分別介紹如下。

(1) 距平植被指數法。

歸一化植被NDVI是迄今為止應用最廣的一個植被指數。很多衛星遙感數據都提供了計算這個指數所需的通道信息, 以MODIS為例, 計算式為:

其中1ρ為第一波段 (紅波段) 的反射率, ρ2是第二波段 (近紅外波段) 的反射率.它可以反映植被的長勢, 可以間接反映旱情。

距平植被指數, 指某一年某一特定時期NDVI與多年該時期NDVI平均值的差值。計算式如下:

式中, ANDVIj為某年內j時的NDVIj距平指數, NDVIj為某年內j時的為多年內j時的NDVI平均值??梢杂眠@個差值來反映偏旱的程度。多年平均值可以近似反映土壤供水的平均狀況。因此NDVI資料的時間序列越長, 計算得到的平均值代表性才會越好。

本文所用數據是2009年4月與7月的MODIS月合成的NDVI產品。MODIS數據的幾何糾正和鑲嵌是用USGS EROS數據中心開發的MRT幾何糾正軟件進行的。得到該地區的每月合成數據后, 生成生長季4月與7月的ANDVIj數據 (圖1) 。從圖上可以看出, 7月份相對于4月旱情有所緩解。

(2) 植被狀態指數法。

在不同地區, 因為不同區域作物生長季處于不同階段, 需水情況不同, 旱不旱不能通過NDVI值的大小來說明, 而NDVI與歷史平均值的偏差, 又弱化了天氣的影響。

NDVI的變化受天氣的影響, 尤其是類似嚴重干旱的極端天氣現象時, 會遠遠超過正常年際間的NDVI變化, 有可能造成某一特定時期內不同像素間監測結果的可比性變差。為了反映天氣極端變化情況, 消除NDVI空間變化的部分, 使不同地區之間有可比性, Kogan提出了植被狀態指數VCI。定義如下。

其中, VCIj為j時的植被狀態指數;NDVIj為j時的NDv工值;NDVImax為所有圖像中最大的NDVI值;NDVImin為所有圖像中最小的NDVI值。VCIj是NDVI在j時的相對于最大NDVI的百分比。Kogan假設植被NDVI最大值在最佳的天氣中得到 (考慮到土壤營養的吸收, 天氣條件可以刺激生態系統資源的利用) , 最小值在非有利的情況下得到, 如干旱和熱, 通過生態系統資源的減少 (干旱年缺水減少了土壤營養的吸收) , 直接抑制了植被的生長。這樣, 如果有足夠長時間的NDVI序列數據, 就可以從中提取出NDVImin和NDVImin, 反映出極端氣候狀況, 計算的VCI結果在不同地區的比較更為合理。VCI是基于NDVI反演得到的, 因此對植被的監測效果比較好, 作物播種或收割后的時間, 監測效果比較差。

本文所用數據是2009年4月與7月的MODIS月合成的NDVI產品。MODIS數據的幾何糾正和鑲嵌是用USGS EROS數據中心開發的MRT幾何糾正軟件進行的。得到該地區的每月合成數據后, 生成生長季4月與7月的VCIj數據 (圖2) 。從圖上可以看出, 7月份相對于4月旱情有所緩解。與ANDVIj反映的趨勢基本相同。

3 結語

本文應用MODIS數據對南方某地區的旱情進行了監測, 以作物生長季的4月和7月作為對比, 分析了, 及NDWI三個指標的變化趨勢。相信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行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摘要:本文基于筆者多年從事遙感減災應用的相關工作經驗, 以基于MODIS數據的遙感旱情監測為研究對象, 以某地區生長季的4月和7月為研究背景, 分析了ANDVIj, VCIj及NDWI三個指標的變化趨勢, 給出了該地區旱情的變化趨勢, 全文是筆者長期工作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升華, 相信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行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MODIS,遙感,旱情,NDVI

參考文獻

[1] 楊玉永, 郭洪海, 隋學艷, 等.山東省小麥主產區旱情遙感監測系統的構建[J].科技創新導報, 2009 (1) .

上一篇:婚禮流程安排范文下一篇:婚禮當天日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