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全面質量管理論文范文

2023-09-16

全面質量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檔案為經濟建設服務,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為經濟建設服務本身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它包括很多方面。我們不能一提到為經濟建設服務,就狹隘地與獲得多少經濟效益劃等號。因為保存檔案的目的不是為了謀求利益,獲得利潤,而是為了造福于人類,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持續發展創造某種基本的條件,所以它的效益最終大多表現為社會效益。檔案質量是檔案的生命線,檔案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其效用。我們每個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員必須樹立檔案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使檔案質量不斷提高。

一、檔案質量是檔案的生命線,檔案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其效用

我們每個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員必須樹立檔案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使檔案質量不斷提高。

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的發展,文件檔案的計算機管理提上了議事日程。文件檔案的計算機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環節、工作程序的重復雷同,將文件和檔案作為統一的系統工程加強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證了檔案的質量,從而充分發揮了檔案的作用。檔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從信息源頭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一致歡迎。這種思想主要來源于為解決文檔分離,使電子時代檔案工作從根本上動搖而提出的,也是解決現實文檔分離的根本辦法。

我國檔案工作在集中統一管理原則指導下,在全國范圍建立了各級各類檔案室、檔案館和檔案事業管理機構,構成一個嚴密完整的組織體系文件,也經歷著從現行文件階段到機關檔案室階段再到檔案館檔案階段的生命運動過程,也存在著類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間性、過渡性半現行文件的機關檔案室。然而筆者認為,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國建立推廣,只要注意文件中心的適用范圍后,它可以成為我國檔案管理機構的有益補充。從目前試點的模式來看,文件中心在我國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變中小機關檔案工作薄弱的現狀。

二、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是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的重要中間環節

在搞好硬件建設的同時,做好文書處理工作則是實現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重要基礎工作。日益豐富的工作實踐表明,雖然文書處理工作與檔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務,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由于文書是檔案的來源,檔案是文書的歸宿,所以,兩者又是文檔工作流程中緊密相關的工作環節。因此,我們要強化系統思維意識,樹立文書處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與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同行的工作指導思想,在實際工作中,把住文書處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入口關,做好實現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工作。

公文制發是推進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性前提提高案卷質量是推進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可靠保證,不斷深化的工作實踐證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決定和影響檔案價值的因素,而立卷方法問題與案卷裝訂質量問題則可能是決定和影響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質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進檔案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的工作進程中,我們必須一方面要注意解決好立卷方法問題,以有利于檔案標準化管理中的分類和檢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決好案卷裝訂質量問題,以有利于檔案規范化管理。

三、推行全面質量管理

1.檔案全面質量管理的含義和特點

所謂檔案全面質量管理就是單位領導檔案工作全體人員參加的,以科學方法為手段,充分發揮科學管理和專業技術的作用,建立一套貫穿于檔案形成全過程的質量保障體系,從而保證高質量的檔案。其核心是強調提高檔案工作水平,以保證檔案的高質量。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1全體人員參加

檔案全面質量管理要求檔案形成過程中的所有人員,如各處(室)所的領導、文件起草人員、定稿人員、檔案員等人員的密切配合,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處理和文件的歸檔及檔案管理工作。樹立“檔案質量,人人有責”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檔案的完整性、統一性,也才能保證電子文檔的及時傳輸和電子文檔的及時歸檔。

1.2全過程控制

從公文的起草、審核、印制、傳遞、執行到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編研、開發利用的整個過程都實行質量管理。

1.3科學的手段

采用數理統計方法、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科學來解決檔案的質量問題,不斷提高檔案質量和檔案工作管理水平。

2.解決和改進檔案質量問題的步驟

檔案現狀不容樂觀。有的單位領導對檔案工作不夠重視,覺得檔案工作不能給單位帶來效益,只是花錢不掙錢;檔案管理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知識的培訓;檔案管理的必備硬件如檔案室、檔案柜、微機、檔案管理軟件等都配備不齊全;室藏檔案數量不完整;平時不注意文件、資料的收集、整理;檔案制度不完善;有的單位甚至沒有自己的《檔案分類大綱》、《檔案保管期限表》。解決和改進檔案質量問題主要步驟如下:

(1)分析現狀,找出檔案存在的質量問題。

首先要從公文擬撰開始,各部門、各個工作人員必須經常地、自覺地樹立檔案質量意識,查找問題。

(2)分析產生檔案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

(3)找出影響檔案質量的各種因素。

(4)針對影響檔案質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進計劃,并制定解決問題的落實措施。

(5)組織實施解決和改進檔案質量的措施或計劃。

(6)同計劃和目標對照,檢查采取措施后收到的效果。

(7)總結經驗,鞏固成績,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都吸收到相應的制度、規定中去,防止再次發生類似的問題。

(8)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不管是遺留下來的還是新出現的,再從第一步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改進,繼續加以解決。

3.檔案質量管理的要求

3.1必須牢固樹立檔案質量意識

檔案質量的提高,與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有著密切關系。其中,領導的檔案質量意識最為關鍵,領導同志必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認清檔案管理的重要性,認清檔案數字化是大勢所趨,要高度重視本單位檔案網絡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因此要求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要牢固樹立檔案質量意識,用較高的工作質量來促進檔案質量。

3.2要不斷提高檔案人員素質,加強管理,完善規章制度

建立內部人員的制約機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是搞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員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具體來說,就是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要有良好的服務意識,要有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檔案人精神。檔案工作又是一項業務性比較強的工作,檔案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對檔案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檔案工作人員要從搞好檔案工作、提高檔案質量的角度來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領導要給從事專兼職檔案工作的人員創造業務學習和培訓的機會,使他們的業務知識能更好地適應新時期檔案工作的要求。

3.3要把全面實現檔案的價值作為檢驗檔案工作質量的唯一標準

每個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員,要通過加強檔案的質量管理,更好地為生產、建設、教育、科研服務,促進各項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從而實現檔案的真正價值。

3.4要牢固樹立“下道工序是用戶”的思想

檔案是由多部門、多人共同完成的,不同部門、不同工作人員之間能否密切配合,上道“工序”能否給下道“工序”提供高質量的“半成品”,就成為提高檔案質量的關鍵。如果每個上道“工序”都能把下道“工序”看作是自己的“用戶”,為下道“工序”提供質量保證,那么,檔案的質量就有了可靠的保證。

3.5要以預防為主,防檢結合,重在提高

優良的檔案質量是“生產”出來的。根據這一基本道理,檔案全面質量管理要求把檔案管理的重點,從“事后把關”轉移到“事先預防”上來。從管結果轉變為管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單位:河北省國際人才交流協會、中國國際人才市場河北市場)

全面質量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全面績效管理是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傳統的績效管理側重于供、產、銷等環節的業績評價,并以人力資源為核心強調績效管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從管理會計視角入手,以成本和收益為導向開展全面績效管理的探索,不僅能夠豐富管理會計學的理論內涵,提高管理會計方法應用的有效性,還能夠為管理會計工具的開發與創新提供新的動機與活力,并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供理論與方法的支持。

【關鍵詞】 管理會計; 績效管理; 全面績效管理

一、問題的提出

在經濟新常態的情境特征下,企業必須加快產業與產品的轉型與升級,促進企業管理方式的優化與創新。企業經營方式的轉變,需要績效管理全面化、科學化,并權變地加以調整與完善。全面績效管理不僅為企業管理層制定了明確的績效目標,也為每位員工確立了清晰并行之有效的業績考核標準,建立與健全全面績效管理體系已成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的基本要求(理查德·威廉姆斯,2002)。全面績效管理是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以平衡計分卡為基礎構建的績效管理體系是現階段的主流模式之一。

作為利益多元化的社會,物質、精神、內部與外部等的利益追求成為企業或個人行為的動力,獎酬、升遷等利益是個人工作動力的首推要素。傳統的績效管理是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它的對象是企業經營活動,核心是員工。作為管理會計重要內容的全面績效管理側重的是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強調從成本與收益導向下發揮績效管理的功能,并促進企業可持續地發展。因此,從管理會計視角探討全面績效管理十分必要,并將成為理論和實務界關心的一個熱點問題。

首先,全面績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一個企業欲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并持續性地成功,必須創造和保持其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全面績效管理作為一種戰略執行工具,是目標管理的一種方法;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激勵手段,它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羅伯特·巴克沃,2000)。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不是用來控制員工,而是用來激勵員工。通過全面績效管理能夠激發員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并使這種感性認識提煉成管理會計的理性思維,促進管理會計理論的完善與發展。

其次,全面績效管理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的興起,各方面對績效管理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強。近年來,理論與實務界出現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績效管理模式和方法,但因行業與企業的異質性因素,在移植到其他企業中推廣應用時,這些模式的激勵效率與效果往往不盡人意。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條件的變化,傳統的績效管理模式必須加快轉型,新型的績效管理體系應具備“兩手抓”的能力,即:一方面關注企業戰略規劃和目標管理;另一方面要以人為本,在努力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目標,并使企業的戰略規劃與業績的目標管理實現有機統一。

二、理論基礎

績效管理的豐富與完善離不開支撐其發展的理論基礎??冃Ч芾聿粌H應與中國企業管理的情境特征相符合,還要體現全球管理對理論與方法創新的需求。

(一)心理學理論

企業績效的好與不好,有時是相對的。然而,即便是相同的績效,有的人可能感到很滿足,而有的人可能感到不滿足?;貧w到起點,其反映的實質便是人的心理需要問題。馬斯洛在其《動機與人格》中對上述問題作出了回答。他在這本書中提出了需求五層次理論,這是心理學領域的一次革命,同時也為其他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路徑。馬斯洛提出的需求五層次理論是對推動人類外在行為內在化的心理因素的研究推論。此外,其他學者的激勵理論作為心理學理論中的組成部分,在全面績效管理中的應用也較為普遍。譬如,Weissenberg(1968)強調“持續激發主體動機的心理過程”,并指出,管理對象的激勵水平越高,完成目標的努力程度和滿意度也越強,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勵水平越低,則缺乏完成組織目標的動機,工作效率也就越低。

(二)績效評估理論

French(1985)將績效評估分為評價性目的和發展性目的。評價目的效果:一是給予員工績效回饋,讓員工了解經理對其工作表現的評價與成績的肯定;二是成為增加薪酬及得到晉升的依據;三是成為協助主管挽留人才和解雇人員的參考。發展性目的則在于:一是指導員工改進績效;二是讓員工明確其職業生涯規劃,讓員工對組織產生承諾;三是增強績效的可視性,并以此激勵員工;四是強化企業內部的上下級關系;五是診斷個人與組織的關系。Porter(1974)認為,績效是行為,應該與結果區分,因為結果會受系統因素的影響??冃У男再|主要有:(1)多因性,即員工績效好壞受到主觀與客觀因素的影響;(2)多維性,即考察一個員工績效應從多方面進行觀察和評估;(3)動態性,即人們在實踐中把績效界定為“結果+過程”??冃гu估還涉及效率與效果問題。Masterson and Taylor(1996)認為效率是衡量投入與產出比率的經濟指標,效果是組織提供成員機會成本的總和。Dovev and Poonam(2012)認為效率是組織運用最少資源達成最大目標的過程,效果是組織在有限的資源范圍內完成使命、愿景與目標的程度。管理會計視角的全面績效管理首先注重的是結果,當其他因素對結果的影響相對不變,改變特定因素能促進產生良好的結果時,控制了這些因素就等于同時控制了效率,實現了企業績效管理的既定目標。

(三)效益理論

效益理論是經濟學中對市場效益進行評價的理論,其要素主要有稀缺與質量、機會成本、利潤、效用以及創新等。從效益理論的要素來看,在“稀缺與質量”要素中,技術是個關鍵因素;但必須認識到,技術和市場之間并不具有必然聯系。亦即,有好技術未必有好市場,新技術未必帶來真實的利潤。因此,企業在進行績效評價時,不能過分計量技術因素,要從市場效益的視角,綜合地評判企業的績效情況(劉力等,1999)。在“機會成本”要素中,往往與“利潤”和“效用”相聯系,因為沒有利潤的機會,或者沒有效用的機會,是難以產生經濟效果的。在“創新”要素中,效益是直觀的,即創新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潛在的利潤或收益。從市場效益評價的角度看,創新實質上就是要建立一種創造性的“效益評價系統”,以謀求最佳“組合效應”帶來的經濟效益(Sadar,2011)。企業家可以通過管理創新創造出購買力,創造出市場。在全面績效管理中,按照效益理論的原則和要求,管理會計工作需要遵循兩個總的指導原則,一個是科學性,另一個是實用性。就科學性而言,理論指導實踐,全面績效管理系統的形成必須體現管理會計文化價值觀的內在要求,突出明晰而深厚的理論基礎。這方面包含的理論主要有顧客價值與顧客滿意理論、企業市場定位理論、關系營銷理論,以及整合營銷傳播理論等。就實用性而言,全面績效管理要具備客觀性和可操作性,關鍵在于能否獲得廣泛而有說服力的計量數據,具體由管理會計的信息支持系統加以輔助,同時通過典型個案等的佐證增強其在現實中的有效性與可行性等。

(四)權變理論

權變是績效管理的內在要求,權變理論是全面績效管理的學術基礎。權變理論認為,在全面績效管理中必須依據環境和內外部條件的變化隨機作出反應,靈活地采取相應的、適當的控制措施或方法,不存在一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所謂“最好的”績效管理理論和方法,也不存在普遍不適用的“不好的”績效管理理論和方法。權變理論的實質是用函數方式(變量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研究績效管理的規律(安德烈,2002)。從管理會計角度講,權變管理是根據企業業績管理中的變量,以及全面績效管理中的評價原則、管理技術之間的計量關系等來構建相關的數學方程式,據此來檢驗企業全面績效管理的效率與效果,并進一步促進企業績效管理方式的優化與完善。

(五)公平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1965)率先提出了“公平理論”。他認為,員工的激勵程度來源于對自己和參照對象的報酬和投入比例的主觀比較感覺。即,人們不僅關注自身報酬的絕對值多少,還會將自身的努力與報酬和他人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會使個體產生公平感知,人們會據此調整自己的努力程度。從企業組織角度考察,公平是指員工對組織結果分配、組織制度、分配程序、人際關系等方面是否具有公平性的主觀感受,它影響著員工對組織決策的一系列反應(Gill and Stone,2010)。將公平理論嵌入全面績效管理,就是要實現程序公平。即,得到分配結果所采用的程序是公平的,當員工感到績效評價程序不公平時,他們會降低對雇主的承諾,產生更多的偷懶行為,出現高的跳槽(離職)傾向以及低效率等。

三、管理會計視角的績效管理模式

2014年財政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其中的績效管理是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管理會計視角的績效管理模式是指將成本與收益導向嵌入企業目標與其他相關目標的績效管理之中,在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基礎上協調企業與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謀求企業及其合作方的利益平衡。這種模式對于當前“互聯網+”條件下的企業集聚發展,以及實現經濟社會的創新驅動具有積極的意義。

從管理會計角度考察,全面績效管理中核心的關鍵要素是成本與收益,因為控制住了成本,企業的收益就有了保證。從成本管理入手,企業以采購業務環節為起點,通過作業分析與流程改造,提升企業績效管理效率;從收益管理入手,借助于管理會計利潤表、精益生產管理和生產作業管理視角等,進一步對企業的全面績效管理作出分析與論證。

(一)成本管理視角的全面績效管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全球制造業的要素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從成本管理入手,積極挖掘企業的內部潛力將成為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績效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1.從采購成本入手強化績效管理

就一般的制造業而言,企業的成本主要包括采購與生產成本、營銷成本、市場費用成本、物流儲運成本、管理成本等。加強成本管理,首先需要對每項成本確定責任人,這是提升成本績效管理與控制的基礎。就采購成本管理而言,企業的采購業務流程必須規范和嚴謹,每項采購任務應該由多部門加以配合,同時加強監督與控制。但是,過多的審批手續也容易導致企業采購業務流程的冗長,造成零部件的采購周期過長,影響采購的效率,也不利于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效果。必須優化企業的采購流程,重新審視采購過程中的增值與非增值作業,簡化作業流程,實現財務與業務一體化,通過線上線下的采購運作,改進和優化企業的實體價值流與虛擬價值流,通過價值鏈的績效管理減少其中的非增值作業,努力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組織效益(傅元略,2004)。

2.從生產成本入手提高績效管理水平

生產成本是企業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影響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還對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產生重大影響。明確責任也是生產成本管理的一項基本要求,生產環節發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標準成本(包括料、工、費等)、材料耗用差異、材料采購價格差異、標準費用制造差異等成本項目,該項成本控制由采購部與生產部經理負責,并定期簽訂責任狀。當前,面對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的沖擊,企業必須主動轉變傳統的經營方式,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一方面,加快產品的轉型,另一方面向產業的高端領域升級。同時,圍繞“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要求,加強生產流程與經營設備的改造與換代。在此基礎上,圍繞全面績效管理積極引進或創新更加系統化、科學化的成本管理模式,拋棄原有的傳統成本管理模式。隨著生產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智能控制系統和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我國勞動力原有的成本優勢已經難以發揮經濟穩增長的貢獻效果,我國企業也很難再承接到由價值鏈高端攀升過程中轉移過來的國際產業,跨國公司技術溢出效應導向下的成本管理模式在產業鏈低端被鎖定(馮巧根,2015)。因此,加快對生產系統的改造與升級步伐,強化和創新成本管理模式是經濟新常態下全面績效管理的一項重要使命。

3.從營銷成本入手強化績效管理

營銷成本是由退貨、價格折扣、贈品、賣場物流成本、堆放成本、宣傳品、展覽貨架、陳列費、銷售增長獎金等組成的成本項目。首先,必須明確成本管理的責任主體。譬如,銷售渠道成本須由銷售經理負責,并定期與其簽訂責任狀;體現在媒體廣告費用、其他廣告費用、促銷品、其他促銷支出等的市場費用成本則由市場部經理負責,并定期與其簽訂責任狀。對于互聯網新經濟下的網絡營銷成本,要充分重視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的作用,努力將信息資源管理與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相結合,充分利用現在的信息通訊技術使傳統的行業和互聯網結合起來,擴展績效管理的功能結構,創造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全面績效管理新常態。我國海爾集團的績效評價系統就是借助于管理會計的信息支持系統,積極構建實時的價值創造與價值分享的績效管理體系,鼓勵員工自主創新,并努力實現價值增值的管理會計目標(彭家鈞,2015)。

此外,在其他各類的管理成本控制中,也需要明確責任。譬如,以分銷運輸成本、分銷倉儲成本等為內容的物流儲運成本的管理應由物流部經理負責,并定期與其簽訂責任狀;對于體現在市場服務成本、銷售區域成本、銷售辦公費用、財務費用、人力資源費用、IT、壞賬、供應鏈管理費用、本地管理費用和總部管理費用等的各類管理成本,必須在明確責任主體歸屬的前提下分別與IT、運作、財務經理等進行責任界定,并定期與他們簽訂責任狀。同時,強化全員成本管理,并結合每個部門、班組及個人按其成本控制的產出業績情況,運用一定的比例將成本節約額獎勵給相關的責任主體,以增強各責任單位或個人的成本管理積極性(王化成等,2004)。企業實踐中的成本管理表格很多,表1展示的是某公司成本績效考核的一份管理量表。

(二)收益管理視角的全面績效管理

從收益管理視角考察企業績效管理的實施效果,是管理會計開展全面績效管理的獨特之處。這方面的應用情況因企業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本文從三個側面來闡述企業收益視角的績效管理,即管理會計利潤表視角、精益生產管理視角和生產作業管理視角。

1.管理會計利潤表視角的績效管理

某企業在四年前推行小經營主體的實踐,表2是一份下屬公司的產銷量數據資料。

表3是根據三年的產銷量編制的利潤表。

2015年企業董事會擬對下屬的這家公司進行聘期考核,然而,若將這份利潤表作為董事會資料上會討論,其后果必然是該公司經營班子應當下臺。表3顯示,該班子三年的“利潤表”中的利潤數據是逐年遞減的。為此,某企業下屬的這家公司(小經營主體)的總經理對三年的利潤感到非常困惑,他認為,在任職的三年里,經營班子重視銷售,努力改進產品質量,加強廣告、促銷與技術服務,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公司的銷售量一直穩步增長,為什么利潤反而越來越少?2014年企業完成了200萬元的銷售額,反而虧損了10萬元,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通過全面績效管理活動的推廣,該下屬總經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同時企業也沒有以這份報表來考核總經理,而是重新按績效管理的要求編制了一份管理會計的利潤表,見表4。

表4顯示,這份調整后的利潤表中的利潤是逐年遞增的。它表明,企業管理層的經營是有成效的。全面績效管理不僅糾正了過去依據錯誤的數據來判斷領導業績的傳統做法,還從科學的角度為公司任用真正有才干的經營團隊提供了數據資料。這種將管理會計的知識應用于企業之中并產生效果的經驗,值得其他企業借鑒與推廣應用。

2.精益生產管理視角的績效管理

精益生產可以概括為“一個基礎,七個支撐”和“追求七個零的終極目標”。一個基礎是指以5S為管理手段的良好現場基礎。所謂“5S”是:(1)整理(Seiri/Sort);(2)整頓(Seiton/Set in order);(3)清掃(Seisou/ Shine);(4)清潔(Seisou/Standardization);(5)素養(Shitsuke/Sustain)。七個支撐是:(1)生產的快速轉換與維護體系;(2)精益品質保證和防錯自動化體系;(3)柔性化生產體系;(4)均衡化和同步化體系;(5)現場作業IE研究體系;(6)生產設計和高效物流體系;(7)產品開發設計體系。七個零的極限目標是零切換調整、零庫存、零浪費、零不良生產、零裝備故障、零生產停滯、零安全事故。精益生產方式下的績效管理注重的是每一個價值流(單元)的利潤產生情況,這與傳統的利潤表關心每一個指標的收益情況存在很大的不同。但這不是說,精益生產方式下每一項個體的指標變得不重要了,而是在精益生產方式下更注重團隊的作用,強調價值流的價值創造作用。

企業將精益生產管理應用于全面績效管理活動之中,能夠產生明顯的正效應。一是精益生產管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譬如,在可視化控制下,公司的存貨水平通過顧客的“拉動”變得很低,這樣MRP、ERP等計算機存貨追蹤系統就不再需要。隨著與供應商關系的改善和供應商對“拉動”系統的接受,供貨和付賬過程將變得更加簡化。二是減少了會計核算的工作量。隨著“拉動”系統和可視化管理系統的應用,傳統以生產指令單形式對人工時間、材料發出、廢料、在產品成本和生產差異的核算與相應的追蹤控制等得到了簡化,由此體現的一系列核算工作變得不再重要??傊?,精益生產管理最大的優勢在于,它借助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通過運用經營與資源能力數據,使精益生產的經濟效果得以很好的展現,促進了企業的持續改進和組織效率的提高?;诰嫔a的績效管理一般采用編制精益利潤表等方式加以展示,表5將其與傳統利潤表的差異作了列示。

從表5中可以看出,精益生產中的收益管理就是強調“五少一多”的思想,即“時間少、空間少、資金少、人力少、瑕疵少,以及顧客價值多”。精益利潤表中的“房屋占用費”是按占用面積分配給各價值流的,但隨著價值流占用面積的降低,該價值流的這部分費用就會減少,以此鼓勵各價值流降低房屋占用;“未分配的房屋占用費”在報表最后部分被單獨列示,以提醒高層注意對這部分空間的利用。另外,“存貨變動”以獨立的形式披露出來,目的是鼓勵各價值流努力降低存貨水平,減少浪費。

3.生產作業管理視角的績效管理

從收益管理的角度考察,生產作業管理視角的績效管理主要是引入生產線利潤表等管理方式,并將管理會計中的作業成本管理等應用于全面績效管理之中。生產線利潤表的作用在于全面衡量各條生產線的績效情況,為企業業績評價提供科學的依據,詳見表6所示。

此外,全面績效管理還融入作業成本管理,挖掘企業的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并提升企業對結構性動因與執行性動因的認識。以某公司應用作業成本法對成本管理進行績效管理的做法來加以說明(馮巧根,2009),該公司通過標準成本與作業成本法的計算,形成了表7的核算結果。

表7顯示:以傳統標準成本計算,該公司有利潤100萬元;然而,根據作業成本法編制的利潤表,則虧損100萬元。這種用作業成本法編制的利潤表充分反映了增值與非增值作業的情況,它所體現的“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的規則,對于優化企業的績效管理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換言之,結合按作業成本法編制的利潤表,該公司可以進一步對業績不良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努力采取改進措施。針對表7的情況,具體的策略是:(1)通過作業成本法的計算結果可以發現,該公司首要的問題是庫存維護費用過高,其對策是采用零庫存的管理方式,并使這種方式在庫存管理中得到徹底貫徹,這也是全面績效管理的當務之急。(2)訂貨費、包裝與品種費以及投訴處理費等也稍微偏高,這與訂貨次數多有一定的聯系,今后在推銷方面應加強改進,減少訂貨次數是值得考慮的對策之一。(3)裝貨費,特別是運輸費過大。這是因為顧客地理位置較遠,而商品又是大噸位的物資,其結果就使運輸費增加。在有紅字顧客毛益的情況下,對顧客提出增加運費的訴求是合理的。即,當實際費用發生數較大時,這種請求是一種正當的行為,即物流服務也應當商品化。換言之,即使因為實際費用的增加導致有關交易的停止,也不見得是壞事。這種“減虧增益”現象,在當今微利時代是一項重要的企業策略。

總之,以收益為導向進行全面績效管理是管理會計應用的創新舉措,它對我國當前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積極的現實意義。

四、結束語

管理會計視角的績效管理注重成本與收益要素的考核與評價,成本是企業利潤的另一個表現層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成本得到控制,利潤自然就會得到提升。收益管理是全面績效管理的重要基礎。本文構建了以成本和收益管理為核心的全面績效管理模式,即該模式強調生產流程的優化,作業活動的精簡,以精益生產為基礎突出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的功能作用,同時借助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增強收益管理的有效性等。這種模式在我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典型性,可為不同行業的企業提供借鑒或參考。

全面績效管理是企業管理者與員工為了達成共同的企業目標,通過全面參與績效計劃制定、績效輔導溝通、績效考核評價、績效結果應用、績效目標提升等環節而實施的管理活動。近年來,國內外管理界對績效管理的研究日益重視,各種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因限于時間、能力和篇幅的因素,本文對許多問題未作深入的展開。同時,文中的數據處理均為虛擬的情境,部分觀點可能存在偏頗,筆者將在以后的研究中對此作出進一步的完善并展開深入的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1] 理查德·威廉姆斯.組織績效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 羅伯特·巴克沃.績效管理:如何考評員工的表現[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

[3] 馬斯洛.動機與人格(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 WEISSENBERG P.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involvement[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J].1968,52(6):469-473.

[5] FRENCH   R. Performance  appraisal: assessing  human behavior at work, kent-wadsworth[N]. Boston,MA,1985.

[6] PORTER L W,STEERS R M,MOWDAY R T,et al.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4,59(5):603-609.

[7] MASTERSON S S, TAYLOR M S.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Quality Management,1996(1):67-89.

[8] GIBSON  J  T, CHANDLER  L A.Educational psychology:master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M].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 Inc,1988.

[9] SADAR 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for enterprising entrepreneurshi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Technology,2011(3):38-57.

[10] DOVEV L,PAMELA R H,POONAM K.Organizational differences,relational mechanisms,and alliance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ment  Journal,2012,33(13):1453-

1479.

[11] 劉力,宋志毅.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新方法[M].會計研究,1999(1):30-36.

[12] 安德烈·A.德瓦爾.績效管理魔力[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13] GILL D,STONE R. Fairness and desert in tournaments[J].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2010,69:346-364.

[14] 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A].2014.

[15] 傅元略.價值管理的新方法:基于價值流的戰略管理會計[J].會計研究,2004(10):48-52.

[16] 馮巧根.經濟新常態下的管理會計發展思路[J].會計之友,2015(19):133-136.

[17] 彭家鈞.海爾財務信息化系統的構建與運行[J].財務與會計,2015(15):18-20.

[18] 王化成,劉俊勇,孫薇.企業業績評價[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19] 馮巧根.高級管理會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全面質量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在或外在缺陷或不確定性致使社會保障機制的運轉存在遭受嚴重損害的可能。政府財政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兜底者,由此加重了財政負擔,產生了財政風險。文章在總結西方發達國家管理社會保障財政風險的經驗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國社會保障財政風險的具體體現,并提出防范和化解措施。旨在提高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設計的連續性,增強其長期效益。

【關鍵詞】社會保障 財政風險 風險管理

防范財政風險,保持財政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國外對財政風險的研究萌芽于20世紀80年代,其代表是哈娜?潑拉柯娃?布瑞克西提出的財政風險矩陣理論。根據其理論,社會保障是政府的直接隱性債務。從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社會保障是政府職能的重要部分,與政府財政活動密不可分。一方面,財政制約著社會保障分配的總量和結構。另一方面,財政是社會保障資金失衡的最后責任人。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保障財政風險已成為財政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國家陷入“滯脹”。財政收入急劇下滑,失業、貧困加劇,社會保障支出急劇增長對財政造成了很大壓力,甚至財政風險。各國不得不采取措施,改革社會保障制度,防范和化解財政的不可持續性的危機。對我國而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社會保障發展層次不平衡,增加了財政負擔。認真研究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對拓寬思路,提高我國的社會保障財政管理水平,指導風險防范,維護社會穩定無疑是有建設意義的。

一、社會保障財政風險管理的含義

武漢大學楊紅燕認為,社會保障財政風險是指社會保障體系因自身內部與外部不確定,致使社會保障的“減震器”、“安全網”功能無法發揮,繼而轉化為財政責任,引發財政持續收不抵支、累累財政赤字的潛在可能性。社會保障收支失衡、經濟衰退帶來失業率增加、大災害帶來社會救助支出增加等問題都會造成財政風險。

政府公共部門采用有關制度和程序對社會保障財政風險進行界定、評估,通過收支活動以及相應政策,實現對風險的控制和最小化就是社會保障財政風險管理。

二、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財政風險管理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增長低迷,養老金空洞化現象日趨嚴重。在公共養老金計劃中,一個人繳費40年后領取的全額養老金大約相當于勞動人口工資的70%;在美國,因藥品價格的壟斷、醫生收入上漲過快等原因,醫療保健費自1981年以來,以通貨膨脹率的兩倍上升。此外。作為“全民福利國家”的瑞典,1989年,國民賦稅負擔和社會保障負擔占國民收入的比率達到了75.8%。為彌補財政赤字,確保社會保障財源的持續性,發達國家紛紛進行了一系列社會保障改革。

(一)增收節支,緩解社會保障財政負擔

1.縮減社會保障開支。2000年日本頒布《厚生年金保險法》、《國民年金法》等7部有關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法案,減少支出項目,降低給付標準。隨后又通過《繳費確定型年金法案》,引入個人賬戶的DC型養老計劃,增進公民自我負擔,以應對老齡化壓力。

2.市場化和私有化。瑞典政府通過鼓勵社會成員參加私營機構舉辦的社會保險,發展非營利組織減輕財政支出壓力。例如,借助“城市醫療保健服務有限公司”等私營老年護理機構滿足高齡老人的照料需要,抑制公共老年服務機構支出增長。此外,瑞典對社會養老保險進行結構調整,建立了名義賬戶及自動平衡機制,以解決養老保險的長期財務平衡。

(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兼顧公平與效率

1.“消極福利”向“積極福利”轉變。一方面,政府支出重點由一味的生活家庭補貼轉向刺激工作,鼓勵就業;另一方面,變“社會福利國家”為“社會投資國家”,推動社會合作計劃。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減少貧困現象。

2.注重成本效益。1992年美國推出了“管理式醫療”的改革方案,把經營管理的思想與方法注入醫療保險。一方面,改變支付方式,選擇服務提供方,注重預防疾病和維持健康等來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另一方面,在醫療服務中引入全面質量管理,設立客戶服務部,達到質量保證的目標。

(三)規范財務管理制度

1.加強預算管理。社會保障預算模式,主要有公共預算、基金預算、一攬子預算和公共預算下的二級預算。社會保障預算是規范社會保障財務管理的客觀要求。為防止聯邦預算赤字影響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1983年,美國將社會保險基金從聯邦預算中劃出,實行獨立的預算管理,加強預算的風險預測功能。

2.加強財務監督。2003年瑞典成立國家審計總署,利用信息高度共享的社會保障計算機系統,對全國440個社會福利辦公室的財務收支和績效進行審計,并向議會報告結果。

(四)利用資本市場,實現養老金動態平衡

為抵抗通貨膨脹,美國的私人養老金、瑞典的個人賬戶的養老金、日本的年金積立金紛紛進入資本市場。在美國,私人養老金由雇員代表組織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并雇傭專職管理人員進行管理。管理委員會按年度向員工通報經營概況。退休金投資方向主要為債券、股票、海外投資、房地產業。為保障基金安全,財政部部長、社會保障署署長和勞工部部長等組成社會保障信托基金委員會,引入先進的監管技術,每年對基金的投向、收益等進行稽核。到2004年年底,美國各類私人養老金總資產達到了4.44萬億美元,相當于當年GDP的1/3。

歷經改革,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發達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財務狀況得到改善,政府負擔部分減輕。以瑞典為例,社會福利支出占GDP的比例由1993年的38.6%下降為1999年的32.7%;2000年政府財政結余額已占到GDP的4.1%。當然也應看到,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轉型成本高、福利病積重難返、經濟周期等問題,防范和化解社會保障的財政危機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

三、對我國政府社會保障財政風險管理的啟示

(一)我國社會保障的財政風險

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社會保障收支矛盾逐步凸顯:社會保障籌資渠道狹窄、模式單一;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支出剛性和各自不同程度的支付缺口;社?;鸨V翟鲋道щy等。據勞動部門測算,從2025年起,財政部每年需要拿出5000億—14000億元,維持城市退休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需求負擔到2025年將增加47%,醫療需求量費用將達到6萬億元以上,占當年GDP的12%左右。由此可見,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給財政帶來巨大壓力,甚至財政風險。

(二)應對我國社會保障財政風險的啟示

1.加大法制建設力度

瑞典自1890年通過疾病保險的社會保險立法后,又通過《國民普遍年金保險法》、《國家保險法》以及有關社會保險基金投資、審計的法律;并設立專門的社會法院,監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工作和審理社會保險爭議。完備的法律體系有助于,提高制度運行效率,適應社會保障深化、細化的需要,維護基金安全。我國應抓緊制定和實施《社會保障法》,對憲法中規定的社會保障原則進一步具體化。繼續制定和完善《社?;鸸芾矸ā?,提高社?;鹫骼U、給付、基金運營的法制化水平。明確國家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比重和發展速度,保障制度轉軌后的可持續發展。

2.擴大籌資渠道,實現社?;饋碓炊鄻踊?/p>

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是建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保證。要結合各類保障項目的特點和要求,實行現收現付、完全積累和部分積累相結合的多層次籌資制度,提高社會保障的收支平衡能力。綜合運用變現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收費、發行社會保障債券、社會捐贈等形式募集資金。此外,社會保障稅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再分配稅。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在時機成熟時開征社會保障稅,增強籌資剛性。

3.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的財政管理

(1)合理劃分各級政府責任。1992年瑞典議會通過法案,批準了社會保障制度地方化的改革方案,結束了“敞著花錢”的機制。我國要合理劃分各級政府的社會保障責任。中央政府著重解決法律法規的制定、全國社會保障水平均等化等重大問題;地方政府承擔行政管理、支付標準制定、社會化發放等事權;加強省級政府的責任,降低基層政府負擔。此外,在合理測定轉移支付補助金的基礎上,資金下撥與地方基金業績管理掛鉤,促進地方績效管理最優化。

(2)編制完整的社會保障預算。2010年國務院首次將城鎮的社會保險基金納入預算管理。但社會保障是一個大概念,還有大量的基金仍游離于國家正式預算。建立社會保障基金預算,將社會保障收支活動全部納入預算程序;實行權責發生制的政府會計;對基金收支進行中、長期預測,從而準確掌握社會保障基金的運行狀況,以便政府及時調整政策應對未來支付高峰。另外,要建立社會保障應急預算,??顚S?,不斷增加積累額度。

(3)規范財務管理制度。2010年,我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結余達到3761億元,因此,保障社會保障金的安全,防止侵占挪用尤為重要。完善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管理制度;推行社會保險集中統一征繳和網上征繳支付辦法;進一步完善“金保工程”,實現社會保險信息系統規范化管理。借鑒歐盟財政風險的紕漏規則,建立我國社會保障財政風險的信息披露機制,提高管理的透明化。

4.規范基金投資管理,提高基金收益

(1)社會保障基金的增值

目前,我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和企業年金基金已經進入資本市場。嚴格的投資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基金的安全性,但沒有很好的增值。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發布的2010年年報顯示,2010年,全國社?;鹜顿Y收益率4.23%。財政部門要加大政策扶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度拓寬資金的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組合。借鑒瑞典、美國的經驗,在我國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實之后,適時考慮市場化運營。其進入資本市場的方式,可以由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作為委托人,實行委托投資的方式來實現。

(2)采取多種方式防范投資風險

①多方參與的監管。建立經營公司的法定資本金制度、公正審計制度和嚴格的經濟處罰制度;成立專業化的社?;鸨O督管理委員會,加強監管部門的權責;基金管理部門要定期向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報告基金管理情況,還要動員新聞媒介、工會及精算、風險評級公司等中介機構參與監督。

②最低投資收益率和風險準備金制度,促使基金公司提高運營效率,防范投資收益波動過大。

③提供最低擔保養老金。政府承擔最后的擔保責任,維護參保者的利益。

5.建立社會保障財政風險預警機制

社會保障財政風險一旦爆發,必然波及整個社會。建立一個科學靈敏的預警系統,在常態下加強對風險積聚的識別,是防范社會保障財政風險的重要措施。社會保障預警系統可以設計成:資料收集→總結分析→預警反饋→國家調控→正常運行。首先,選擇與社會保障收支、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預警指標,如社會保障水平、財政支出比、養老金支出缺口比等。其次,建立迅捷的信息資料收集與傳導機制,開展人口老齡化、社保規模的中、長期預測。隨后,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政府有關部門選擇合適的政策組合工具化解風險,防止風險累積而轉化為社會保障公共危機。

參考文獻

[1]楊紅燕、陳天紅:《社會保障財政支付風險的多角度分析與全方位應對》,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2]鄧大松、薛惠元:《社會保障風險管理國際比較分析》,載《學習與實踐》2011年第2期。

[3]楊衛平、楊勝剛:《英、美、日、智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比較研究》,載《財經理論與實踐》 2005年第3期。

[4]鄭潔、翟勝寶:《我國社會保障財政風險防范研究》,載《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 2010年第一期。

[5]曹信邦、王建偉:《風險:我國社會保障面臨的挑戰》,載《稅務與經濟》2004年第1期。

[6]新華網:《財政部:2010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結余3761億元》,載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9-05/3307491.shtml.

作者簡介:李倩,女,本科,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公共經濟與社會保障。

(責任編輯:陳岑)

全面質量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雖得到迅速的發展,但企業的創新能力不夠,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因此有必要通過各種手段提高中小企業的全面創新管理能力,提升中小企業整體的競爭實力。本文將從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管理存在的問題入手,對提升中小企業全面創新管理能力策略研究進展作一綜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全面創新;管理能力

在中小企業日常管理中,全面創新管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指在實踐工作中充分應用各種創新要素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全面創新管理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中小企業全面創新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加強全面創新管理。以下筆者將對中小企業全面創新管理能力研究進展作一綜述,為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1.我國中小企業全面創新管理問題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管理能力雖不斷提高,創新管理優勢日益突出,但在創新管理過程中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管理問題主要有:

(1)技術人才的創新性缺失。有相關資料指出[1],在我國,科研開發崗位上工作的科技人員超過一半以上進入企業,而這些技術人員大部分都在大企業工作,很少人員進入中小企業,在中小企業中,只有不到10%比例的職工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而有60%左右的職工的學歷在初中以下,這些企業本身的技術人員較少,流失現象又特別嚴重,對企業的創新的實現和事業的發展影響較大。

(2)資金不夠。在曹智超[2]的文獻中提到,中小型企業的資本總量比較小,并且社會化程度較低,很少會抽出來投入到技術創新中,管理者也不想承擔回收期長的風險,資金的問題導致很多企業無法進行技術創新,整體上的裝備較為落后。

2.解決我國中小型企業創新管理問題的措施分析

2.1強化創新戰略

中小型企業發展的重要綱領就是技術戰略,企業進行的創新活動必須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與發展,新的戰略對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成長提出更新的要求,重點在于指導員工進行技術創新和戰略活動,員工只有符合戰略發展要求,適應社會的潮流,才能得到組織的扶持。郭東海認為[3],在全員創新戰略的實施下,組織的各種條件將逐漸得到改善,人力資源將逐漸重新優化與配置,不斷調整全員創新的內容,從而更好地開展戰略指導工作。因此,基于全面創新管理的全員創新必須根據創新的要求,對企業中的人員進行不斷的調整,同時帶領工作人員創新性地開拓新領域,通過另一種形式組織新活動。

2.2強化技術創新

企業要想增強核心競爭力,就要通過技術創新手段,支撐可持續發展戰略,奠定全員創新的戰略基礎。張鵬認為[4],研發市場的測試、工程、服務以及制造等每一個職能部門都有專業的團隊開發新的產品,也就是說,通過組建功能眾多的項目開發隊伍來實現,并不是單純依靠某一個職能部門完成創新任務。陳云等[5]指出,在項目研發的過程中,應該有針對性、分階段地衡量每一個管理過程,不斷改進并完善新產品的創新成果。吳巖[6]在其著作中有記錄,描述了工藝創新的原理,指出其實企業在研究并運用新技術或新體系以后,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得到了更好的保證,從而促成了更有創新性的活動。

2.3強化市場創新

及時掌握市場需求,全面了解客戶要求,將市場作為創新性的導向,不斷加大力度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最終實現全員創新發展。朱艷新等[7]指出,拉動企業創新最主要的力量就是市場需求,根據顧客的需求進行分析,進而創新產品,以需求拉動產品創新,并建立品牌優勢,拓寬市場,才能不斷改進并組合科技產品,推出更多客戶的需求產品。

2.4加強組織創新

全員創新就是要同時調動企業所有的人力資源主觀能動性,同時強化各部門各專業之間的協同互助,及時處理摩擦與矛盾,及時有效解決矛盾和困難,推動企業發展與進步。在過去傳統的企業管理中,由于管理結構屬于部門式層級結構,在橫向協調和豎向協調上都存在了一些問題,因此影響了員工之間的有效溝通與合作,削弱創新能力。也有資料證明[8],組織必須通過強化內部員工之間的有效交流,將組織融合成為一個真正的團隊和集體,用更為連貫而完整的流程串聯所有員工的工作,無形中將會賦予員工更多的創新權力,提高員工主觀能動性。

2.5加強文化創新

企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內部會逐漸磨合并形成企業文化,代表了企業的形象與精神。婁艷春[9]指出,在全員創新的要求下,全員創新需要注入不同的要素,多元化的沖擊勢必會對企業本身的價值理念和核心發展觀產生沖擊,作為全員創新前提的企業文化有利于為全體員工營造良好的創新工作氛圍,為員工樹立良好的創新理念。呂希勤[10]認為,文化創新有助于富于創新精神的企業文化的建立,同時它又是以企業管理者自身的精神和理念為核心,鼓勵全體員工進行創新,所以說,中小型企業必須強化文化創新,才能不斷激發全員的主觀能動性與工作積極性,使企業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全面創新管理能力對中小企業的生存和長遠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全面創新管理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缺乏技術創新人才、創新資金來源不足、技術創新投入不足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因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樹立起企業自主創新意識,致力于企業全面創新管理能力的提升。(作者單位: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柳州市工業投資項目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周元 張斌斌 吳亮亮.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外部支撐體系研究[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5):66-67.

[2]曹智超.基于成長理論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2(3):850-852.

[3]郭東海.我國科技企業創新管理能力評價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2,30(6):65-68.

[4]張鵬.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現代化,2008(8):126.

[5]陳云 譚淳方 俞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1):57-58.

[6]吳巖.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5):110.

[7]朱艷新 彭永芳.中小企業如何增強創新能力[J].當代經濟,2006(11):205-206.

[8]朱榮凱.新形勢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林業勞動安全,2013(4):39-45.

[9]婁艷春.關于現代中小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5(02):8.

[10]呂希勤.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形成的分析[J].經營管理,2013(29):117.

全面質量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自我國踏入21世紀以來,供電公司已經開始建設全面預算的管理體系,但是由于全面預算體系來源于西方國家,與我國供電公司的現狀不相符,因此,全面預算管理的發展還不是十分完善。本文對我國H供電公司的全面預算管理現狀進行闡述。以H供電公司為例,探討供電公司全面預算管理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得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供電公司;全面預算管理;預算編制

預算是公司財務部門的首要工作,是控制企業經濟活動和協調企業資源分配的重要管理工具。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得到極大的提高,全面預算管理由預算逐漸演化而來。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不僅僅將企業的發展重點放在短期的經濟效益上,同時,還要對企業中長期的經濟效益進行全面地規劃和控制,將預算劃分為單獨的財務行為,增加有效預算標準并完善全面預算管理的相關明細。本文以安徽省H供電公司為例,對全面預算體系進行系統地分析,從其管理體系、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三方面展開研究,總結全面預算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策略對H供電公司的全面預算系統進行優化和控制,使H供電公司能夠得到更多實踐理論指導。

一、H供電公司全面預算管理模式

(一)全面預算管理模式。全面預算的運行模式尤為重要。H供電公司需要設立三個部門,由上至下即決策機構、常設執行機構以及執行機構。以上三個機構各司其職。首先,決策機構為預算管理人員構成,通常為管理層人員,對于預算工作具有決策權力。其次,常設執行機構一般為財務部門管理人員構成,對各個部門的預算資料進行歸納、分類和整理,然后再由財務部門與其他各個部門進行溝通,從而實現全年預算的執行。再者,執行機構為其他生產、經營以及營銷等部門構成,對于全面預算編制進行分析和調整,承擔一定的預算職責,但是以部門自身的業務基礎為預算編制的依據。具體如下圖(圖一,H供電公司的全面預算管理運行模式)

圖一  H供電公司的全面預算管理運行模式

(二)全面預算管理理念。全面預算管理是H供電公司的系統管理制度。全面預算的制度較為精細,需要將公司生產經營及檢修中多方面的問題融為一體,進行系統地分析評價,實現精準預算。利用全面預算的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對公司的年度預算進行預測,季度預算進行滾動,月度現金流收支預算進行銜接,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預算帶來的風險,減少預算中的錯誤概率,從而實現預算的準確性、有效性。

(三)全面預算管理手段。全面預算管理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重視預算流程的規范性,并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以及各人;(2)統籌公司管理中的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調配,并實行效益優先的原則;(3)加強全面預算過程之中的監控力度,對全面預算工作進行實時的監督,實現各個環節的預算管理,并對全面預算之中的規劃環節、預測環節、執行環節以及評價環節進行閉式管理。

二、H供電公司全面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H供電公司,全面預算過程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1)H供電公司全面預算的管理思想不先進;(2)H供電公司的全面預算管理與公司發展戰略不相協調;(3)H供電公司全面預算的組織體系不完善;(4)H供電公司全面預算編制的流程不合理。首先,H供電公司的管理層沒有先進理念,在進行全面預算的過程之中仍是沿用過去傳統的方法、模式等等,造成全面預算管理流于形式,不利于全面預算工作的開展;其次,H供電公司雖然具有全面預算管理,但是并沒有對全面預算管理進行系統性地研究,使公司的發展戰略與全面預算的結果不相符,從而影響到公司的長遠性發展。再者,由于H供電公司的全面預算組織體系也不夠完善,與公司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好,使得責任不明確,預算的責任承擔者模糊不清。第四,由于H供電公司一直沿用過去的預算方式,使得預算方式落后,全面預算的工作任務較多,會導致效率下降,影響公司整體工作效率。

三、H供電公司全面預算管理改善策略

(一)更新全面預算管理思想。首先,加強企業財務部門對預算管理的認知,將預算管理融入到公司改革之中。其次,應建立預算網絡體系,在預算編制的執行與考核之中進行網絡化,加強預算對各個崗位以及智能部門的要求,從而改善預算編制的作用。

(二)協調全面預算與公司發展戰略。在進行全面預算工作的同時,還要注意與公司的發展戰略相協調。H供電公司應將預算部門安置在財務部門但是全面財務預算工作并不是要依靠財務部門單獨完成,而是要各個部門共同協力完成。另外,還要將全面預算管理與H供電公司的經營業績、目標利潤以及同業對標等項目相結合,使公司的發展戰略目標和員工個人目標有機結合,這樣不僅能夠利于公司實現經營目標,還能夠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還要嚴格按照全面預算管理對責任進行分配,使各部門承擔的責任透明化,減少責任無承擔者的現象。在預算的執行中,H公司還應加強對公司現金流量的控制,現金流量應控制到日,對每日收入和流出資金進行嚴格監控,實現資金統一調度管理。

(三)完善全面預算編制。預算必須要體現其決定性和控制性,因此,對于全面預算的管理應盡量完善。H供電公司不應再沿用過去傳統的預算編制體系,而是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將全面預算管理與現代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相結合,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的高效運行。在全面預算工作中加入信息化管理內容,實現SAP信息管理,使H供電公司實現真正的信息化和自動化,在信息化和自動化的帶動之下,全面預算管理會更加完善,同時使全面預算的編制、下達、執行以及考核有了重要的依據。H公司應采取滾動預算方式,以一年為預算期限,并以以季度為一周期,以每個季度的實際情況進行下一季度的預算,保障預算的連貫性,實現全面預算的完整性。

總而言之,隨著財務自動化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斷深化和應用,伴隨著國網、省市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公司管理一個重要方面,從整個國網系統分級別,分層次的布置,讓全面預算管理由國網、省、市縣三級開展和深化應用,將全面預算管理的廣度擴展,從而實現公司管理制度與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機結合。

結語: 綜上所述,H供電公司需要利用全面預算管理進行預算制度以及公司管理制度方面的創新,利用全面預算管理能夠幫助H供電公司實現精準預算,防范預算中出現的風險,并降低預算中潛在錯誤的概率。

參考文獻:

[1] 申益平.宜春市供電公司全面預算管理研究[D].湖南大學,2009.

[2] 王伴柱.供電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之我見[J].《北方經濟:學術版》, 2006, 第12期:24-25

全面質量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鐵路企業;全面預算;功能;局限;模式方法;實施

根據全面預算理論。全面預算是指在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導下,為合理利用企業資源,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而對企業的生產,銷售和財務等各個環節進行統籌安排。當前。鐵路企業面臨推進鐵路建設發展、運量持續大幅度增長與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矛盾較為突出的新形勢,全面預算成為企業追求穩定及成長,提高經營管理效率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一、全面預算的功能和局限及對鐵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指導

全面預算可以發揮規劃、控制、溝通、協調和業績評價功能。規劃功能主要體現在制定企業目標及政策、有助于預測未來的機會和威脅、促進資源有效的運用三方面,是預算的主要功能??刂乒δ苤饕w現在確保依既定目標執行。通過信息的反饋了解執行的難點,避免產生浪費與無效率。規劃與控制功能密不可分。只有規劃沒有控制,則規劃流于形式;只有控制沒有規劃,控制則沒有依據。溝通功能的發揮可以減少預算執行的障礙,便于目標的達成,能夠促進預算其他功能的發揮。協調功能可以協調企業的資源利用。調整經營活動使其與預算環境相適應。業績評價功能是指通過預算評價每個部門和員工的業績,并據以實施獎懲。

全面預算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其固有的局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預算是對未來各種未知條件加以估計、匯總的數字計劃。因此不可能完全精確。二是預算本身不具有自動執行的功能,預算編制完成后,還需經營者的悉心指導、員工的全面投入,才能達到預算的既定目標。三是全面預算只是提供一項詳細的數字資料以輔助決策。不能代替日常經營管理的決策地位。四是全面預算的設立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人力和物力,也應講究成本效益原則。

鐵路企業當前著眼于促進鐵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改革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分塊管理模式,形成系統化、戰略化的整合管理模式,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成為必然選擇。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應以上述功能的實現為目標來衡量預算的優劣,同時要注意克服全面預算局限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切實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

二、全面預算的方法及對鐵路企業全面預算的指導

目前常用的全面預算方法主要有固定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綜合平衡預算等。其中。固定預算是指不論實際達到的活動水平如何而保持不變的一種預算。評價業績時,只是比較總的預算數額與實際數之間的差異(包含數量波動的影響),固定預算適用于數量的波動管理人員可以控制的情況。彈性預算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預算數額,以某一個“相關范圍”而不是某個單一業務水平為基礎編制。不受固定預算所規定的某一預算水平的限制。滾動預算又稱永續預算和連續預算。針對企業預算的具體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預算方法,可以增加預算編制的精確度和預算實施的有效性。綜合平衡預算是以財務指標中的盈利指標(如所有者權益報酬率)為起點,分別從財務、客戶、內部經營過程和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來設定指標,編制預算。

全面預算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效工具。隨著鐵路運輸管理格局的變化及跨越式發展的需要。鐵路運輸企業必須從過去傳統的以安全為中心的運輸生產管理轉移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經營管理上來。在編制預算時應在以前數據的基礎上,分析可預料的變化,盡可能準確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全面預算方案,避免簡單和僵化,在實際情況發生變化時。變更的機制應靈活可控。比如在資金運用的管理方面。正常情況下以預算為依據進行控制,在急需資金時,應按大額資金管理制度的要求實施集體研究決策,需要逐級報批的渠道應暢通,避免因資金的短缺導致延誤市場行情。

三、全面預算的模式及對鐵路企業全面預算的指導

預算管理的模式隨著企業市場環境、企業的規模與組織、發展階段的不同有所不同,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蓪㈩A算管理分為四大模式:

(一)以資本預算為起點的預算管理模式

該模式適用于企業初創期的預算管理。具體包括:對擬投資項目的總支出進行規劃。確定投資項目的總預算;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與決策,確定項目預算:為保證項目的資本支出需要,結合企業情況進行籌資預算;從機制和制度設計上確定資本預算的程序與方式。

(二)以銷售預算為起點的預算管理模式

該模式適用于企業增長期。增長期企業的戰略重點在營銷方面。預算管理的重點在于借助預算機制與管理形式來促進營銷戰略的全面落實,以取得企業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具體編制預算時,一要以市場為依托,基于銷售預算預測編制銷售預算;二要“以銷定產”為原則,編制生產、費用等各職能預算;三要以各職能預算為基礎。編制綜合財務預算。

(三)以成本控制為起點的預算管理模式

該模式適用于企業市場成熟期,這一時期企業的產品產量、價格、市場及現金流量均較穩定,成本控制成為該階段財務管理乃至企業管理的核心。以成本為起點的預算管理模式,是以企業期望收益為依據,以市場價格為已知變量來規劃企業總預算成本,進而以預算總成本為基礎分解落實到成本發生的所有管理部門和單位。形成約束各預算單位管理行為的預算成本。

(四)以現金流量為起點的預算管理模式

該預算模式在理論上適用于衰退期的企業。事實上由于現金流量的重要性使得以現金流量為起點的預算管理模式成為企業日常財務管理的關鍵。該模式借助于現金預算,以解釋企業及其各部門的資金來源、用途及余額,企業何時需要現金、如何通過預算方式避免不合理的現金支出。

鐵路企業遍及全國,鐵道部、各鐵路局、各集團公司及所屬單位實行分權管理,鐵路企業必須針對自己的業務特點、組織體系、經營規模、內部控制流程等綜合考慮,根據上述思想設定不同的預算起點,分設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以組織結構為基礎,本著高效、經濟、權責分明的原則建立預算責任網絡,制定預算戰略與管理體系。層層分解預算。進一步完善和加強預算管理,嚴格成本控制,強化剛性約束;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資金供給,提高使用效益,防范資金風險;進一步完善和加強資產管理,提高資產質量,實現保值增值。

四、企業預算規劃及對鐵路企業全面預算的指導

任何企業都是在變化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因此企業應審時度勢合理規劃。企業合理規劃應考慮的因素有:企業社會及經濟目的、決策者的價值觀念、環境分析等等。企業整體規劃的主要內容有:明確企業目標,擬定經營戰略或政策,擬定長期計劃、中期規劃和短期規劃。其中短期規劃一般指年度預算。

決策者和預算規劃參與者的價值觀念、綜合素質和能力,對企業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應該讓越來越多的有知識、有能力、有干勁的決策者和管理者走上鐵路企業決策崗位參與決策。預算作為業績衡量的標準,應科學合理地加以制定,以確保全面預算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五、預算實施、考評與激勵及對鐵路企業全面預算的指導

企業年度計劃及預算編制完成后,應通過目標下達、編制方法、匯總審批、執行控制、差異分析與考核等措施確保其得到嚴格施行。通過不斷的調整和完善。逐步實現預算管理的總體意義。國外企業管理會計系統較為完善,通過對歷史會計數據的采集與分析,管理者能夠獲得更多的決策支持信息。預算管理應通過預算編制、預算調控和預算考評等環節的循環,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管理。差異分析和業績報告是預算實施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際結果與預算目標的比較,審慎分析差異發生的原因,引起管理當局的重視。當期預算執行完畢,應由責任中心完成業績報告。業績報告主要包括三部分:進度報告、差異分析與業績考核、調整對策與建議。

預算的考評與激勵是預算制度的最后一個環節,即根據預算的執行結果對各責任單位和個人進行考評和獎勵。預算考評是對企業內部各級責任單位和個人預算執行情況的考核與評價。通過預算實際執行情況與預算目標的比較,確定差異并查明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據以評價各級單位和個人的工作業績。預算的激勵機制就是以預算考評結果為依據,對預算執行主體進行激勵,可以使預算執行者在預算執行之前就明了執行預算與企業給予獎勵之間的密切關系,使個體目標和企業預算整體緊密結合。從而使員工自覺約束、調整自己的行為,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全面完成預算指標。激勵制度不完善往往使考評工作流于形式,預算指標喪失作用甚至使整個預算工作失去應有的功效。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管理是一項系統管理,在提升戰略管理能力、高效使用企業資源、收入提升及成本節約、有效管理經營風險、有效監控考核與激勵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在責、權、利相結合基礎上的內部各責任單位的預算體系。全面預算管理在鐵路企業已被廣泛應用,但預算編制往往只是在以往數據的基礎上略有調整,預算管理僅僅停留在初級階段,在統一生產與經營、建立合理有效的信息平臺、選擇合適的內部轉移價格定價方法、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考評指標體系和正確評價預算執行者的業績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全面預算管理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整合內部資源、提高管理水平、實現經營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鐵路企業應進一步健全全面預算管理,以促進鐵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運輸效率和效益。

上一篇:傳播學課程論文范文下一篇:審計專業導論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