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1921年建黨的五個人范文

2023-10-03

1921年建黨的五個人范文第1篇

“博導省長”李達昌將在京受審

挪用巨額公款賭博的蔡豪文被判17年[組圖]

侯建軍為何善惡瞬間突變

巨貪畢玉璽懺悔我這10年

在胡錦濤同志所作的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反腐倡廉工作再次受到重視,報告有多處涉及??梢泽w會到我們黨反腐斗爭的決心和信心,黨內絕不允許有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黨員,對反腐倡廉建設深有感觸,就日常小事中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一時”與“一生”。“要吃一生的飯,莫吃一時的飯。”這話是一個步入深淵的一個貪官說的,仔細想來,實可作“反面教材”,很有警示作用。從古至今,為一時之貪而造成千古恨,丟掉“終生飯”的例子很多。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即使“一時”貪得再多,但與一生的前程、名聲、幸福和生命來比,同樣也是不值。那么,這些并不愚蠢的人為什么在關鍵時候做出了愚蠢的選擇呢?依我看,主要在于他們政治信仰動搖,拜金主義嚴重,貪得無厭,不修小節,終喪大德。其實,他們心里也明白這不義之物很燙手。但他們由于理想信念滑坡,“總開關”生銹失靈,平時放松了思想錘煉和道德修養,又心存“僥幸”。在關鍵時候他們往往喜歡寬慰自己:“僅此一回,下不為例”、“偶爾一次兩次不會被發現”。因而抵擋不住可口的食,錦繡的衣、燒心的錢、嫵媚的色的誘惑,步入深淵,作了俘虜。陳毅同志早就說過:“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哲人也說,僥幸是一位不負責任的婆娘,她一旦與貪婪結合,便會生下犯罪這個畸形兒。這已為無數鐵的事實所證實。

第二,“今日”與“當初”。當腐敗分子鐐銬加身,被帶上法庭受審判,或押赴刑場,執行槍決時,那沮喪的面孔,惶恐的眼神,痛哭流涕的樣子,不免讓人有些“可憐”。這些曾“風光”一時的人物,此時也許想起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古訓,可是眼淚和懺悔都來得太遲了。我省新聞出版局羅鑒宇利用職務之便,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謀取私利的手段,利令智昏,大肆索賄受賄,瘋狂聚斂錢財,被判處死刑。如世界上有后悔藥的話,他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去買回來。但是,世上哪有后悔藥呢!

這些人所以有“今日”,就在于沒有把握好“當初”。說句實在話,這些領導干部一開始還是廉潔奉公,為人民做過有益工作,甚至有過人生輝煌,要不黨組織也不會讓他們擔任重要職務。但是,隨著職務的升遷,這些人變了,他們由貪圖享受發展到不擇手段的追逐金錢、名利、美色,從開始忐忑不安發展到無所顧忌,來者不拒。在罪惡的泥坑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是什么信念使他們只想到有“當初”,而沒有想到“今日”呢?是僥幸心理、攀比心理。他們錯誤地認為,我干的事很詭秘,組織和群眾不會知道。與有些人相比,我不過“小巫見大巫”,比我問題嚴重的到今逍遙自在,他們能干得,我如何不干不得。于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過低地估計了別人,認為伸手被捉是別人的事,自已永遠不會出事。一次次僥幸,一次次“成功”等于切斷了自己的退路,向牢房、地獄一步步靠近。胡長清、成克杰之流,只想到“官做到我這個地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哪里知道宦囊撈足之日,正是黃泉路近之時。如果他們真的能預測到“會有這一天”,恐怕給座金山也不會要。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隨時間的推移,“今日”就是以后的“當初”只有把握好今日,誠實守規,拒絕誘惑,才能心地泰然,一生無悔。奉勸那些自我感覺良好者,要像治病一樣,無病防病,小病莫輕視,早打預防針,增強免疫力,任何人都不要諱疾忌醫,貽誤病情。若病入膏肓,岌岌可危,再去醫治,就不可救藥。

從過去的犯罪事例告訴我們,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要經受住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必須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從羅鑒宇、胡長清、成克杰這些反面教員身上吸取教訓,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要在思想上解決好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的問題,自覺抵制各種剝削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從過去的犯罪事例再次提醒我們,一些領導干部權錢交易行徑之所以得逞,一個重要原因是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增強監管意識,完美監管機制。在這方面,已有的制度要堅決執行,需要完美的要及時完美,沒有建立的要抓緊建立,逐步形成一個黨內和黨外、自上而下的監督管理網絡,從各方面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的嚴格監督,使腐敗行為能夠得到及時揭露和處理。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自覺接受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遵守黨內各項制度,切實做到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做到重大決策、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集體討論,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作出決定。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越要嚴于律已。領導干部不僅要嚴格要求自己,廉潔自律、干凈干事,還要嚴格教育和管好自己的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管好分管地區和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

[關閉窗口]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對當前反腐倡廉的形勢進行了概括,指出:“當前,反腐倡廉總的形勢是好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一些方面的不正之風有所遏制,一些領域的腐敗案件呈下降趨勢,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的滿意程度有所提高。但也必須清醒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門,損害群眾利益的問仍然比較突出,嚴重腐敗案件時有發生,特別是發生在一些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身上的嚴重違法犯罪案件,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這就是對當前形勢總的判斷和估計,完全符合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際。

黨的十六大以來,反腐倡廉工作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不斷取得新的明顯成效,在十個方面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黨中央始終把反腐倡廉作為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來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政治局每年都分別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反腐倡廉工作,從大局和實際出發作出決策和部署。黨的總書記每年都要在中央紀委全會上,就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發表重要講話。國務院每年都召開廉政工作會議,部署政府系統的反腐倡廉工作。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主要領導親自抓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形成,保證了反腐倡廉工作始終緊緊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任務,平穩健康有序地向前推進。

二是反腐倡廉理論不斷發展,指導思想與時俱進。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六個必須”的總體思路: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必須堅持黨委統一領導、各方面齊抓共管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必須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來進行;必須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這一系列新觀點和新思路,是我們黨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反腐倡廉規律性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反腐倡廉理論,保證了反腐倡廉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

三是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從服務于全黨全國工作大局。

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們國家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必須自覺地服務于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

黨的十六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圍繞政府實施宏觀調控,圍繞發展經濟營造健康有序的環境,圍繞推進各項重大改革,圍繞不斷提高政府部門工作效率和質量,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履行職能,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嚴肅查處江蘇鐵本等一批違章建設項目;參與整頓各類開發區工作;參加遼寧阜新煤礦瓦斯爆炸事件、廣東大興煤礦透水事件等一系列重特大事故調查,為維護國家宏觀調控大局、保證政令暢通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是繼續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的工作力度,堅決懲處腐敗分子。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在注重預防的同時,持續加大辦案力度,保持對腐敗分子的高壓態勢。2003年1月,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期間,專門召開了各省(區)市紀委書記監察廳(局)長會議,吳官正同志就加強辦案工作,提高辦案水平作了重要講話。接著,他又在鄭州召開了五省市紀委書記座談會,專題研究辦案工作,強調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充分認識查辦案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加大辦案力度。2004年1月,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吳官正同志對嚴格依紀依法辦案,加強對辦案措施的管理,提高執紀辦案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2002年12月~2004年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33.4萬余件,結案33.3萬余件,給予黨政紀處分33.9萬余人,并嚴肅查處了劉方仁、韓桂芝、田鳳山等一批嚴重違法違紀的領導干部。這些重大案件的查辦,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從嚴治黨、從嚴治政,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

五是重視解決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黨風廉政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作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點,緊緊圍繞土地征用、城鎮房屋拆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中損害群眾利益以及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問題,開展專項治理。一批嚴重的土地違法、房屋拆遷以及國企重組改制中的違規違法行為受到嚴肅查處;教育收費行為進一步得到規范;醫療服務中“開單提成”、收受“紅包”、亂收費等現象有所減少;涉農負擔惡性案(事)件數量大幅度下降;治理機動車亂收費和整頓道路收費站(點)工作取得新進展,23個省(區、市)實現了所有公路基本無“三亂”;治理黨政部門報刊散、濫和利用職權發行的工作成果進一步擴大,全國減少向基層單位和農村發行報刊15.3億份,減少訂閱費用約18億元。

六是注重從源頭上做好防治腐敗的工作。

黨的十六大以來,通過繼續推進體制、機制、制度的創新,不斷深化改革,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大改革舉措,以改革統領反腐倡廉各項工作,深入推進從源頭防治腐敗。

國務院各部門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共取消和調整審批項目1806項,占審批項目總數的一半以上。全國性及中央部門和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約90%納入了財政預算管理,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中央改革試點部門達到140個,設計預算資金1948億元。頒布了《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新型投資體制正在建立。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進一步健全,黨中央印發了《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等6個文件,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得到加強。建設工程招標投標逐步規范,商業、旅游、娛樂和商品住宅等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實行了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大多數省(區、市)加大了對資產評估和產權交易的監管力度,政府采購公開招標的比例達65%。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不斷深化。

七是切實加強對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

在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代表黨中央,鄭重地表示接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監督,為全黨做出了表率,在黨內外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各省(區)市、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的主要負責同志都做出了承諾,帶頭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的監督,為加強監督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并加強對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在加強監督方面推出了一些重要舉措:一是建立和完善巡視制度;二是中央和國家機關派出紀檢監察機構實行統一管理;三是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誡勉談話等制度得到較好落實;四是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取得新的進展,頒布實施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試行)》和《關于中共中央紀委、中共中央組織部巡視工作的暫行規定》,提高了依法依紀監督的水平。

八是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斷完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這些年來,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并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的支持和參與”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黨的十六大以來,各級黨政領導責任意識增強,紀檢監察部門組織協調力度加大,部門各負其責得到逐步落實。同時嚴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明確領導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強化了各級領導干部反腐敗的政治責任。各地都建立了特邀監察員、黨風監督員、行風監督員等制度,通過信訪、政務(廠務、村務)公開、行風評議、輿論監督等,擴大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充分發揮了人民群眾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九是反腐倡廉的社會評價有所提高,形成了比較有利的社會氛圍和環境。

這些年來,人民群眾對反腐倡廉工作的滿意程度和認可程度有所提高。2004年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的調查結果表明,幾項主要評價指標均達到九年來的最好水平。80.32%的群眾對黨的十六大以來反腐敗工作成效表示認可,70%的群眾認為黨的十六大以來腐敗現象在一定范圍內得到遏制。這些都說明反腐倡廉取得了實實在在、人民群眾看得見的階段性成效,也說明了人民群眾對我們黨反腐倡廉方針政策的正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反腐倡廉形勢的認識更加理性。

十是反腐敗國際合作不斷擴大。

面對腐敗問題日趨跨國化、國際化的趨勢,我國積極開展反腐敗領域的國際合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中央紀委監察部已經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聯系合作渠道,與一些國家已經或正在商談簽訂反腐敗合作協議?,F已簽署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同時和40多個國家簽訂了50多個司法協助方面的協議。近年來,中央紀委監察部分別與聯合國、世界銀行、亞太經合組織、透明國際、亞洲監察專員協會等國際組織開展了多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中央紀委監察部每年都要組織代表團參加重要的國際反腐敗和廉政會議。如“政府改革”全球論壇、亞太經合組織反腐敗會議、“跨域攜手滅貪污”國際反貪會議、“懲處經濟犯罪和腐敗行為法律制度”研討會等等。參與和承辦這些國際會議對于發展和擴大反腐敗國際交流與合作都將起到積極的影響。

總之,我們黨反腐倡廉的理論和實踐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反腐倡廉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工作思路是正確的;工作部署是務實得當的;階段性成效是明顯的;發展走向是健康的。

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土壤和條件在一些領域依然存在,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依然比較嚴峻。解決出路,就是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抓緊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是黨中央在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判斷形勢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反腐倡廉工作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加強領導,齊抓共管,強化責任,逐步落實。(這是中央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 黃樹賢同志在新華社2005年紀檢監察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本文有所刪節)

一、學習先進典型人物,做勤政廉潔的干部和黨員。

我們黨成立至今近86年歷程,新中國的成立,是不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他們最能體現出共產黨人的特質和先進性。新中國成立后至今,先后涌現出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牛玉儒等眾多的優秀的共產黨員和黨的優秀領導干部,他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用生命保障了黨的先進性和特質,繼續為黨旗增光添彩,堪稱黨員中的楷模。正因為有了這么一大批黨的優秀干部和廣大黨員,我們黨的建設和改革開放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所以,黨的先進性和特質,完全是靠黨員的先進性來證明和體現的。又如目前我們航道內部,學習的陳剛毅同志,又是一個實在的先進典型。他以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對名利淡泊廉潔自律精神,以及做出顯著成績,來證明自己無愧于一個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在學習先進典型事跡中,最重要是向先進人物看齊。學榜樣、找差距,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踏實工作,決不做有辱于黨聲譽的事,決不做違法違紀的事。如果每個黨員嚴格按照《黨章》和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和倡導的“八榮八恥”,去規范自己的行為,起好模范帶頭作用,那么,黨風廉政建設就有了可靠保證。黨的肌膚就不容易受到侵襲。健康、和諧、廉潔的環境就不難營造。

二、加強世界觀改造,拒腐蝕永不沾,是一個共產黨員永恒的課題。

與先進人物相反的是,黨內的確有為數不算少的腐敗分子,他們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忘記了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忘記黨性原則,忘記了他們的權利是黨和人民給的,經受不住金錢、權利、美色的誘惑,個人私欲惡性膨脹,脫化變質。他們大肆斂財,收受賄賂,搞錢權交易,有些腐化墮落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嚴重損害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嚴重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而自己也從不歸路走上斷頭臺,教訓是何其深刻和慘痛。就以原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的兩面人生為例,由于沒有正確的政績觀,他大搞欺上瞞下,胡編亂報,欺騙上級,坑害百姓。并且,大肆收受賄賂,最終逃脫不了應得懲罰,成為階下囚,走向斷頭臺。他臨終前最想說的話是“我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如果能讓我重新再來------,再給我一個悔改機會”。然而法律是公正的,悔恨眼淚和企望不能改變法律的嚴正審判。王懷忠走完了他不光彩的兩面人生,而留給我們深思的是多樣的。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一個手中有權力的黨員領導干部,如何過好權利關、金錢關、美人關、人情關,經受得住各種考驗,慎獨,是何等重要!!!這又使我想到先進人物汪洋湖(現吉林省人大副主任),同樣是省級干部,而他在金錢、親情面前,就能夠把握住,經受得住誘惑。就堅持不讓親威在他手中承攬工程。雖然“六親不認”,但是,他認了黨性和原則,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無私奉獻。為黨的先進性作出了有力佐證。我們不就是需要象任長霞、牛玉儒、汪洋湖等一大批優秀的共產黨人和在平凡工作崗位做出了不平凡成績的,如許振超、陳剛毅、王顯加等大批先進人物嗎?!正反對比,使我深刻認識到能否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世界觀的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世界觀的改造是一個永恒課題。

三、牢記黨的宗旨,正確對待權利,是搞好反腐倡廉的保障。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你處在何種崗位,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必須要牢記的宗旨。如果你手中多少還有些權利,那你更應該小心謹慎,正確看待和使用你手中的權利,千萬別把它作為你謀取私利的籌碼。陳毅同志曾說過:“手莫伸、手伸必被捉,人民群眾在監督”。抱著僥幸心理,認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殊不知昭然若揭時,悔之晚矣。所以,樹立公仆意識,服務意識,是必須的。否則,容易迷失方向和自己,最后走向泥潭與深淵。要記住,你手中的權利是黨和人民給的,只能來自之于民,用之于民,決不能權錢交易,最后斷送了自己。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靠我們每個黨員身體力行。為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起好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而且還要同一切違法違紀的行為作斗爭,為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作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這才是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之關鍵。

1921年建黨的五個人范文第2篇

從南湖紅船到八一槍聲, 從井岡號角到長征壯歌, 從抗日烽煙到建國大業, 從改革春風到小康藍圖, 九十年波瀾壯闊, 九十年壯麗輝煌。

如今,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 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九十華誕。

站在歷史的高點, 放眼長河巨浪, 領略波瀾壯闊, 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是一部宏偉的史詩、一座巍峨的豐碑。

九十年來,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發展教育事業作為黨之基礎、國之大計、民之根本, 帶領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建成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教育需求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 構建了體現黨的宗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教育公平體系, 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管理和學校辦學制度體系。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質, 為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 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值得一提的是, 經過短短數年的艱苦努力, 中國高等教育規模已超過俄羅斯、印度和美國, 成為世界第一, 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的歷史跨越, 走完了其他國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走完的道路。而河南高等教育也在中國高等教育大發展的背景下, 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全省普通高等學校達到107所, 全省高等教育總規模達到232.35萬人。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 是國家和河南省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全面落實之年, 也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起步之年。加強高校黨的建設, 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 努力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發展, 實現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九十周年, 是河南高等教育系統的頭等大事。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 本期“特別關注”推出了《永遠跟黨走——“七個一”獻禮建黨九十周年》, 這既是為了宣傳報道我省高校共產黨員的先進模范事跡、展示高校黨建工作成績、深思高校創先爭優活動, 也是我們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學習黨的光輝歷史、牢記黨的宗旨、永葆黨的先進性的具體行動。

歷史已經證明,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歷史正在證明,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歷史還將證明,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921年建黨的五個人范文第3篇

歷史會銘記這個日子,在嘉興南湖中的一個破舊的小船上,一個偉大的政黨誕生了。沒有慶生的鑼鼓,沒有喜慶的鞭炮,但這些并不能說明它平凡。它的身上承載著千千萬萬同胞的希望。

歷史會銘記這個日子。六年后,秋收起義的吶喊響徹云霄。黨帶領人民反對剝削和壓迫,拿起手中的武器,誓死捍衛我們生存的權利!

歷史會銘記這個日子。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十四年后,黨領導紅軍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兩萬多里路,一步步走過,只為留下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歷史會銘記這個日子。二十八年后,黨帶領人民先后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一個嶄新的中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歷史會銘記這個日子。五十八年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黨領導人民擁抱世界。經濟騰飛,人民生活改善,東方巨龍正在騰飛。

我們會銘記這個日子。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黨英明領導,我們不可能像現在這樣,享受知識,享受生活,享受充實的每一天。我們會永遠銘記黨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學習,提高本領,回報社會。以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目標,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會銘記這個日子。九十年后,值此黨九十歲生日來臨之際,我們國教院2009級第九團支部的全體成員,懷著感恩的心策劃并開展了這次團日活動。我們衷心的祝愿我們黨能繼續帶領人民走向新的輝煌,祝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自1921年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走過了90個風風雨雨,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經過長期實踐,逐步走向繁榮富強的光輝道路,可以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

的幸福生活。

作為在黨光輝照耀下成長的青年,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接班人,學習黨的理論知識,了解黨的光輝事跡,發揚黨的先進精神,堅定地跟黨走是對我們的基本要求。

總的來說,本次團日活動是成功的,活動采取主題班會、知識競答、演講和觀看勵志影片相結合的方式?;顒娱_始,我們首先聆聽一首“永遠跟你走”革命歌曲,營造了現場氣氛,然后由團支書介紹本次團日活動的背景、主題、目的和意義,接下來通過幻燈片我們一起回顧了建黨90周年以來黨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就,我們深深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充分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繁榮富強的新中國。在活動第三環節中,我們以小組為參賽單位開展“黨史黨章”知識競答比賽,活動進入了第一個高潮,比賽采取搶答制,答對得分,答錯不得分也不扣分,但失去下一次搶答機會,累計得分最高的一組為獲勝方,所在組成員可以獲得獎勵,最終以狄梅為代表的小組獲第一名。

活動第四環節,我們開展了“永遠跟黨走,黨在我心中”演講比賽,同學們結合自身,踴躍參與,其中劉杰同學談到我們大學生只有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努力拼搏,創造成功才是對黨真正的擁護。狄梅同學通過闡述黨的真實故事,進一步放大了黨的光輝形象?;顒拥谖瀛h節,我們一起觀看馬云、俞敏洪勵志演講,同學們深受鼓舞,立誓努力奮斗,

永不言棄,創造屬于自己的成功?;顒幼詈?,團支書總結,肯定此次活動的成功和同學們的熱情參與,并指出不足之處,勉勵同學們繼續奮進,宣布此次團日活動結束。

1921年建黨的五個人范文第4篇

(1921年7月23日——1949年10月1日)

1.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產階級領導下,不斷向前發展,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斗爭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2.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確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的二大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歷史意義: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3.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領導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國興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歷史意義:第一次運動高潮,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密切了黨同工人群眾的聯系,提高了黨和工人階級在全國人民中的威望。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和組織起來的。這些斗爭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堅定的革命性和堅強的戰斗力,擴大了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政治影響,為黨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國規模的大革命推備了一定的條件。通過這些斗爭,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密切了同工人階級的關系,黨的自身建設也得到了加強。同時,這些斗爭為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重要教訓;第一,中國革命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僅僅依靠無產階級孤軍奮戰是不夠的,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二,中國革命要取得勝利,僅僅依靠罷工等合法斗爭是不行的,必須進行革命的武裝斗爭。

4.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歷史意義:黨的“三大”所確定的建立國共合作革命統一戰線的策略,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使共產黨活動的政治舞臺迅速擴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步伐,為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準備。

5.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歷史意義: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后來,全國反帝反封的國民革命運動迅速開展起來,北伐戰爭就是其中之一。國共合作團結了一切可團結的階級,共同反帝反封,壯大了革命力量。但是,革命統一戰線僅維持了三年半時間,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將取得國民革命勝利之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革命,1927年,蔣介石制造四一二政變,汪精衛制造七一五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左派,國共合作宣告破裂,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民大革命失敗 ,但他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6.五卅運動 1925年5月30日,上海租界的英國巡捕突然在南京路上向游行的群眾開槍,激起了上海乃至全國民眾的憤怒,全國各地有1700多萬人參加了這次反帝運動。 歷史意義:五卅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巨大的發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揭開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五卅運動的斗爭中受到很大鍛煉,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干部,黨組織也得到極大發展,在斗爭實踐中總結了寶貴的經驗,為以后黨領導大規模的群眾斗爭奠定了基礎。

7.北伐戰爭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約10萬人從廣東分三路正式出師北伐。

歷史意義:北伐僅一年時間,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沉重地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加速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進程。國民革命軍能以少勝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軍事指揮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首先向北洋軍閥實力較為薄弱的湖南、湖北進軍,消滅吳佩孚軍,再引兵東向,消滅孫傳芳軍,最后北上解決實力最雄厚的張作霖軍;發揚長驅直入,運動殲敵,窮追猛打,速戰速決,英勇頑強,連續作戰的作風;審時度勢,靈活運用兵力,適時轉變戰法,保持戰爭的主動權;分化瓦解敵軍,補充擴大自己。這次戰爭中途夭折的教訓,使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建立無產階級軍隊,開展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從而開始走上創建中國工農紅軍,進行土地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嶄新革命道路。

8.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北伐軍3萬多人,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歷史意義: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南昌起義,由于客觀上敵人力量過于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代,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敗。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9.八七會議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 歷史意義:八七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重要會議,它在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挫折后,總結了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定了黨在農村領導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的斗爭方針。這次會議對于挽救大革命失敗所造成的危局,實現黨的戰略轉變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共產國際及其代表的“左”傾錯誤觀點和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情緒相結合,使八七會議在反對右傾錯誤的同時,卻為“左”傾錯誤開辟了道路,主要表現在對當時的革命形勢缺乏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分析,不是組織正確的反攻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卻,借以保存和聚集革命力量,而是容許和助長冒險主義和命令主義的傾向(特別是強迫工人罷工)。在組織上則開始了宗派主義的過火的黨內斗爭,過分或不適當地片面強調領導干部的純工人成分的意義等??傊?,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但是,八七會議在反對右傾錯誤的時候,沒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現,使“左”傾情緒在黨內滋長起來,給后來的中國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10.秋收起義 八七會議后,毛澤東受黨中央委托,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趕赴湖南,組織領導秋收起義。

歷史意義:秋收起義的爆發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創建了我黨第一支工農軍隊,設計制作并率先起了我黨的第一面旗幟,正如毛澤東同志在詩詞中所說的: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標志著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最后,毛澤東同志帶領秋收起義部隊轉兵井岡山,開辟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從此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

11.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江西井岡山,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歷史意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對于中國革命和中國發展進步具有重大意義,它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創建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紅色政權,鍛造了一支體現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確立了我們黨依靠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的群眾路線,培育了以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為主要內容的井岡山精神。井岡山革命斗爭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進程,成為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的光輝起點。

12.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

歷史意義:中國六大總結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分析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制定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統一全黨思想,發展革命力量。大會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和瞿秋白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指出中國的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現階段的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實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民主專政。并指出黨在當時的總任務是爭取群眾,準備暴動。這次大會的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對后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13.古田會議 1929年12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鎮召開。

歷史意義:古田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認真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建軍建黨的經驗,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核心內容黨指揮槍,不是槍指揮黨,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規定了紅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等事關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會議解決了如何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中共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它所確定的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和從政治上建軍的原則,為后來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思想的形成、發展和成功實踐奠定了基礎,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14.紅軍反“圍剿”戰爭 中原大戰結束后,蔣介石調集軍隊向南方各革命根據地的紅軍發動反革命“圍剿”,紅軍取得了前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歷史意義:中央蘇區和紅軍的5次反"圍剿"斗爭,以它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戰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前4次反"圍剿"的勝利,促進了中央紅軍和中央蘇區的全面發展,代表了中國紅軍和蘇維埃運動的輝煌;第5次反"圍剿"的失敗,從反面說明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對革命戰爭勝利的極端重要性;而整個反"圍剿"的實踐,則為中國共產黨造就了第一代善于治黨、治軍乃至治國的領袖。

15.中央紅軍主力長征 1934年10月,紅軍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開始實施戰略大轉移。

歷史意義:

一、長征勝利的政治意義:長征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勝利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總方針;紅軍長征的勝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共產黨路線方針的勝利;通過長征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長征的勝利,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有了穩固的后方。

二、長征勝利的軍事意義:長征的勝利說明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也是我軍優良傳統的核心和靈魂;長征的勝利說明,只有思想、路線上的團結,才能取得軍事斗爭的勝利;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長征的勝利同樣凝聚著軍隊建設和發展的豐富經驗;長征血與火的斗爭保存、錘煉了中國革命的骨干力量。

三、長征的精神意義:長征精神是面對現實,實事求是的精神,長征是實事求是精神的典范;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斗精神的楷模;長征的紅軍將士心系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彪炳千古;紅軍將士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品質光耀歷史;長征精神是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16.遵義會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歷史意義: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

17.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發表了“八一宣言”。

歷史意義:“八一宣言”的發表,標志我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基本形成。在實踐上,它獲得全國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熱烈支持,在國民黨統治區發生了巨大政治影響,有力地鼓舞和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發表的宣言。這一宣言在巴黎出版的中文《救國報》和莫斯科出版的英文版《共產國際通訊》上刊登,后輾轉傳入國內北平、上海等地,對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華北黨組織發動一二·九運動提供了思想基礎。

18.瓦窯堡會議 1935年12月,中國共產黨在陜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

歷史意義: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遵義會議只對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作出決議,而瓦窯堡會議則解決了政治路線問題。它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批評了“左”傾關門主義,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黨的政治策略問題,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既著重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策略上的錯誤,也警戒全黨汲取大革命中無產階級放棄領導權而導致革命失敗的教訓,從而使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將要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這有力地表明,中國共產黨在總結革命中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已經成熟起來,能夠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創造性地進行工作。

19.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蔣介石。

歷史意義: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和平解決,基本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開始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階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它是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轉折點,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中國提前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是中國由內戰到抗戰的轉折點,是中國由分裂到統一的轉折點,是中國社會政治由專制到逐步民主的轉折點。由這一系列轉折,奠定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同時,中國共產黨獲得了合法生存與喘息休整、壯大的機會,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開辟了發展壯大的前景,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領導地位和核心地位。

20.洛川會議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洛川縣馮家村召開擴大會議。

歷史意義:會議指出了國共兩黨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的原則區別,確立了共產黨在敵后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利用游擊戰爭配合正面戰場、開辟敵后戰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正確地指導了黨和軍隊實行由國內戰爭到民族戰爭、由正規戰到游擊戰的戰略轉變,為實現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權和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礎,指明了正確道路。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基本任務和各項具體政策,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和壯大指明了方向。

21.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日軍精銳部隊板垣師團一部進入平型關,八路軍發起攻擊,取得了抗戰以來殲滅戰的第一個勝利。 歷史意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粉碎了國內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國論”,極大地振奮了人心,增強了全國人民和各愛國武裝力量堅持抗戰的信心和決心。同時,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八路軍在華北創建抗日根據地,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22.《論持久戰》發表 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歷史意義:在《論持久戰》這部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于指導反侵賂的現代局部戰爭,并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23.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軍出動百余個團,沉重打擊了日軍。

歷史意義: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鞏固了華北抗日根據地;策應了正面戰場作戰,抑制了國民黨頑固派的投降逆流;徹底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誣蔑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謊言,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24.皖南事變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突襲。

歷史意義: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皖南事變,正式撕下了偽善的面具,驚醒和教育了對國民黨抱有幻想的人們,孤立了自身。中國共產黨的堅定立場和維護抗戰大局的態度,贏得了多方面同情,擴大了群眾影響,提高了政治地位。

25.大生產運動 1942年底,中共中央開展了大規模的生產運動。 歷史意義:生產運動起到了支持長期抗戰,戰勝困難,渡過難關,繼續堅持長期抗日的目的;緩解了軍民供需的重大矛盾,打破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和扼殺中國共產黨革命力量的企圖。同時,“通過參加生產,提高勞動觀念,增強官兵關系、上下關系,減輕農民負擔,密切軍民關系,軍政關系,保證我們軍隊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它不僅支持了艱苦的抗戰,而且積累了經濟建設的經驗,培養了一批干部,使他們不僅會進行革命戰爭,也學會發展生產,進行經濟建設,實現自我發展。

26.延安整風運動 1942年春,延安整風運動開始。

歷史意義:延安整風運動,使黨的領導機關和干部進一步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樹立了聯系群眾、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并幫助大量非無產階級出身的新黨員轉變了思想立場,使全黨緊密地團結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周圍,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和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提供了思想和組織保證。

延安整風運動是一次全黨范圍內空前規模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延安整風徹底揭露、批判和清算了黨內歷次“左”右傾錯誤,特別是王明“左”傾錯誤在黨內的惡劣影響,使全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7.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歷史意義:《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在歷史上的若干問題,特別是對以王明為代表、以教條主義為特征的“左”傾錯誤作了詳細結論;肯定了黨的六屆三中全會及其后的中央對于停止當時黨內存在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所起的積極作用;肯定了劉少奇在白區工作的正確路線;指出了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六屆五中全會的錯誤;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杰出貢獻,指出在全黨確立毛澤東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

28.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

歷史意義:會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強調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通過的新黨章強調了群眾路線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這次大會,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下,實現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空前團結和統一,它在總結了中國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正確的綱領和策略,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證。

29.重慶談判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等抵達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并簽署了《雙十協定》。

歷史意義:重慶談判的舉行和雙十協定的簽訂,表明國民黨方面承認了中共的地位,承認了各黨派的會議,使中國共產黨關于和平建設新中國的政治主張被全國人民所了解,從而推動了全國和平民主運動的發展。重慶談判作為戰后中國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國共兩黨的合作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戰后中國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時也為國共兩黨關系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30.土地制度改革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歷史意義:全國土地會議及時總結了土地改革工作的經驗,進一步發展了黨的土地政策,會議通過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是徹底消滅封建土地剝削制度的戰斗綱領。這次會議對深入發動農民群眾,推動土地改革運動的全面開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這次會議也存在一些缺點。會議確定的“平均分配一切土地”的方針,助長了農民群眾中存在的平均主義傾向,再加之沒有制定完備、細致、具體的政策,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土地改革中侵犯中農利益和破壞工商業的問題。會議對前段土地改革不徹底的問題和黨內組織不純、思想不純的情況,估計得過于嚴重,而對于已經出現的“左”的傾向卻注意不夠。這些缺點,是今后一段時間里各解放區在土改和整黨工作中發生“左”的偏向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共中央及時發現并糾正了這些“左”的偏向,保證了土地改革運動的健康發展,為實現貧苦農民的翻身解放并團結絕大多數農民群眾積極支持和參加人民解放戰爭創造了條件。

31.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即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歷史意義:三大戰役消滅了絕大部分國民黨的有生力量,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32.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

歷史意義:七屆二中全會首次提出加強黨的建設,提出“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黨的建設是一個偉大工程。這次會議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確定了新中國的大政方針,為促進和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為推動和發展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保證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作了充分準備,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七屆二中全會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召開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會,會議做出的各項政策規定,不僅對迎接中國革命的勝利,而且對新中國的建設有重大作用。

3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

歷史意義: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決定了新中國的名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為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公元,國歌未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國旗定為五星紅旗。會議選出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同時選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56人。會議還選出了由180人組成的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在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之前,政治協商會議承擔了其職責。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匯聚了全國各行各業、各個黨派的精英人物,討論了建國執政的方針,統一了思想,團結了各方面人士,為建國打下了基礎 3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歷史意義: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各階段經驗教訓的總積累,標志著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最后勝利。這是100多年來中國歷史的一個具有偉大意義的里程碑,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一個偉大的里程碑。它結束了鴉片戰爭以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中止了中國可能走向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展趨勢,結束了極少數壓迫者、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征戰不已和人民生活貧困、生靈涂炭的局面。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統

上一篇:中職汽修專業課程標準范文下一篇:讀書的感悟400字左右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