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論文范文

2023-09-21

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文化遺產權

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是文化遺產法律保護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后一道屏障。然而,在現實中,文化遺產領域仍然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現象,嚴重制約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文化遺產行政執法,以提升文化遺產保護相關法律的實際效能,樹立法治政府的形象,維護法律的權威和文化遺產的尊嚴。

一、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正當性及理論基礎

(一)“文化遺產權的公權屬性”是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基本前提

自21世紀初,文化遺產權逐漸進入學者的研究視野。學者們認為,文化遺產權是自然人、法人、社會組織、某一特定群體、國家乃至全人類對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享有、傳承與發展的權利;文化遺產作為珍貴文化資源的公益性和作為普通物的私益性,決定了文化遺產權兼具公權和私權雙重屬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公權屬性[1]。文化遺產權理論的發展,特別是文化遺產權概念的提出和屬性的認定,為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開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前提不是個人利益,而是文化遺產權的公權屬性。文化遺產權的公權屬性決定了文化遺產保護采用的是政府主導型模式,依靠政府行為主動推進文化遺產保護,這是討論文化遺產行政執法問題的邏輯起點[2]。文化遺產權的公權屬性不因文化遺產的私人所有而改變。

文化遺產權的公權屬性決定了對文化遺產應當采用公權保護方式。一方面,國家公權力有權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和執法實踐,采取必要措施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如不斷完善國內立法,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采取措施對重要的文化遺產予以確認,開展特殊保護;推動社會公眾參與文化遺產的惠益分享等。另一方面,國家有權運用公權力設置文化遺產流失與毀損滅失的防范措施,制定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以及權利救濟制度等,其中不僅包括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直接干預和制約私人權利,如限制特殊類型可移動文物自由出境、限制對不可移動文物任意遷移、修繕、拆除、轉讓、抵押等,還包括因保護文化遺產公共利益的需要,對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內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建設施工采取限制措施等。

文化遺產的公權保護需要借助國家強制力。涉及文化遺產的行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特別規定,不容違背;一旦發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國家強制力將對其予以懲罰。國家強制力的運用不僅在于約束不同利益主體的利己行為,調和利益紛爭,保證公民不得對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3],更重要的是要維護社會的基本秩序。國家強制力所具有的高效性成為保證公權有效運轉的必要條件??梢哉f,從公權產生的那天開始,國家強制力就與公權如影隨形,在保障公權的實施、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雖然我國法律認可和保護與文化遺產相關的私權利,權利人對文化遺產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權益受我國私法保護,但是,文化遺產是一種稀缺的文化資源,加之不同主體間存在利益的多元化和差異性,為了調和利益沖突,權利人行使文化遺產權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干預,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文化遺產權。這也就解釋了文化遺產權之所以在具有財產權利性質的同時,還具有公權屬性的原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化遺產違法行為侵害的不僅是文化遺產所有權,更是文化遺產公共利益,這是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正當性的基礎。更何況,與文化遺產相關的私權利的行使不是沒有邊界,要受公共利益的制約,即文化遺產私權利的行使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無視公共利益行使私權,即便權利本身沒有問題,由于缺少對公共利益的關注也會因此而失去合法性基礎。

一旦發生了違背社會公認準則的行為,為了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就需要借助國家強制力,通過國家強制力的運用,使那些破壞社會公認準則的人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同時對其他人象征性地表明違反準則行為的不利后果以及遵從的意義,從而加強他們對社會準則的認同[4]。文化遺產權的公權屬性決定了文化遺產的保護有賴于以國家強制力為表征的國家公權力的介入,為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存在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保護公共利益是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恰當內容

行政法以公共利益為本位,強調對公共利益的保障和維護[5]。據此可以邏輯地推導出這樣一個結論:國家行政執法權介入公權領域,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公共利益。在現代國家理念中,政府堅持公共利益至上的理念,能夠主動承擔維護公共利益的責任[6]。特別是當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出現危機需要救濟而沒有人主動訴至法院時,行政機關可以采取事前防范或者同步處理的方式,防止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事件發生。

文化遺產往往凝結著一個國家或地區民眾的集體勞動和智慧,反映了當地特有的文化價值,帶有強烈的集體主義色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文化遺產體現為一種公共利益,對文化遺產的不當使用將損害整個民族、地區乃至國家的利益。政府對于文化遺產肩負的職責不只是采取各種措施防止文化遺產流失、使其免受破壞,保護文化遺產表征的公共利益更應當成為政府責無旁貸的職責。國家是保護公共利益的重要主體,由主管部門代表國家行使權力保護文化遺產、協調因文化遺產保護而引發的糾紛和矛盾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應有之義。行政執法以維護公共利益為根本目標,與文化遺產保護對于公共利益的訴求相契合。當發生權利主體疏于管理或濫用權利而造成文化遺產流失或毀損滅失時,基于公共利益維護的需要,國家可以對文化遺產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以此平衡各主體對于文化遺產的權益。實踐也表明,文化遺產行政執法能夠有效規范文化遺產的利用行為,防止文化遺產被不當使用而出現毀損滅失的現象,并且能夠為文化遺產保護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制度支持。以文化遺產的公共屬性為基點,超越狹隘的個人利益觀,能夠實現文化遺產的內在價值,推進文化遺產公權保護與合理利用之間的良性互動。

二、我國文化遺產行政執法存在的困境

(一)私權理念和刑事手段弱化了文化遺產行政執法

文化遺產權與文化遺產所有權的混淆容易造成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弱化。隨著《文物保護法》在20世紀80年代的實施,私人文物所有權在法律層面得到承認。受所有權理念的影響,文物所有權理論發展迅速,特別是隨著《物權法》等私法制度的發展,私人文物所有權得到了普遍的關注和重視。文化遺產保護主要依據《文物保護法》《物權法》,在保護手段上主要表現為私主體之間的自力救濟。盡管文化遺產權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時,在理論上,劃清了文化遺產所有權和文化遺產權之間的界限,在現實中,改善了文化遺產過度依賴私法保護的現狀,但是文化遺產權理念的提出時間較短,文化遺產權理論的發展遠遠滯后于文物所有權理論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的現實需要。文化遺產的公法保護并未得到強化,行政執法權未能在文化遺產保護問題上受到應有的重視。

刑事處罰極大地擠占了行政執法的生存空間。長期以來,對于行政執法與刑事處罰二者關系的處理,主要依據是2001年國務院頒布的《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該規定堅持“刑事優先”的原則。鑒于刑事處罰更為嚴厲,理論界很多學者也主張,刑事處罰應當優于行政處罰得到優先適用[7]。受此影響,文化遺產行政執法長期以來處于邊緣狀態,實際上,文化遺產保護具有特殊性,刑事手段并不能夠滿足文化遺產保護對于風險防范的要求。

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手段缺少應有的力度。從理論上來說,行政機關對于文化遺產違法行為享有監管權力,但是,從我國當前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不難發現,其所運用的監管措施無外乎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責令改正、吊銷資質證書、給予行政處分等。相比文化遺產違法行為背后所隱藏的巨大經濟利益,行政執法所產生的效果并不明顯,違法成本遠遠低于守法成本。加之,文化遺產違法行為往往交織著地方利益、個人利益,甚至部分文化遺產違法活動與地方政府官員相勾連,出現行政機關包庇違法的現象,特別是在發展地方經濟的幌子下,文化遺產行政部門的執法活動更顯柔弱。

(二)執法主體分布失衡降低了文化遺產執法效能

文化遺產在我國分布極為不均衡,僅就不可移動文物而言,我國不可移動文物7667萬處,833%散落在縣(區)以下的農村地區或廣袤的鄉野間。①①數據來源于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結果。 反觀我國文化遺產行政管理體制,在我國現有文化遺產管理體制下,文化遺產行政執法主體包括4種類型:第一類是國務院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第二類是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包括負責全國和地方文物保護工作的國務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第三類是其他行政部門,如城鄉建設規劃、海關、公安、工商、環保等行政機構;第四類是依據法律授權或行政機關委托,獲得行政執法權,成為行政執法主體的組織,如文物所在單位、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文物稽查處、文物公安特派室甚至文物管理處等。

文化遺產執法主體呈現“縱橫交錯”、條塊分割的特點。首先,從文化遺產行政主管機構的縱向設置看,文化遺產執法體制存在兩個方面的缺陷:文物行政主管系統內權力分配失衡,國家文物局享有“決策權”,地方各級文物保護部門缺少話語權;鄉、鎮一級的文物行政主管機構缺失,缺乏文物行政執法主體。結合我國文化遺產分布較廣、數量較大的特點,從文化遺產行政主管機構縱向設置上的特點可以看出,監管能力有限仍然是導致我國文化遺產特別是位于廣大農村地區的文化遺產疏于保護、管理、被盜、被損的重要原因。其次,從文化遺產執法主體的橫向配置看,我國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實行的是統管與分管相結合的多部門、多層次的執法體制。在眾多的文化遺產執法主體中,以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執法為主,其他相關部門的執法為輔。執法主體的多樣性以及各執法部門之間缺少權力分工,往往導致出現重復執法和執法“盲區”等現象,嚴重地制約了文化遺產執法效能的提升,阻礙了文化遺產保護法律的實施。為了協調文物部門與其他部門在文化遺產執法方面的分工,文物部門要在履行日常文物管理職責和文化遺產執法權的同時,還需要對城鄉建設規劃、海關、公安、工商、環境等其他部門的文化遺產執法行為進行監督協調。然而由于這些部門在行政隸屬關系上往往是平級的,導致文物部門對其他部門的協調和監督難以實現。

授權執法與委托執法在文化遺產領域大量存在。我國法律并沒有就文化遺產授權執法和委托執法做出明確的規定,從依法行政角度,所有行政機關的委托授權,都應當依據法律的規定而為,不能隨意私自授權[9],然而,實際上文化遺產授權執法和委托執法具有一定的隨意性。特別是針對委托執法,由于受委托組織并不承擔法律責任,以至于事業單位、行政部門都可以成為委托執法的執法主體,現實中執法主體混亂,執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10]。

(三)違法的隱蔽性復雜性增加了文化遺產執法難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逐步提升和國家對于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文化遺產違法活動逐漸趨向隱蔽,文化遺產違法活動經過偽裝顯示出表面的合法性,導致執法機關對于行為的違法性難以判斷,增加了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難度。

文化遺產違法活動的判斷對于執法人員有著較高的專業要求,而我國現行執法體制下,相當一部分執法人員不具備文化遺產保護專業知識和文化遺產執法專業知識,缺少文化遺產執法實戰經驗,在執法過程中無法迅速而準確地識別文化遺產違法行為,執法能力不足,文化遺產違法行為難以有效制止。如就文物的非法走私而言,由于文化遺產執法的專業技術要求較高,加之海關抽檢率低、行為人巧妙掩飾,部分禁止或限制出境的文物被盜運出境。

某些地方政府以犧牲文化遺產為代價片面追求政績,默許甚至主動實施侵害不可移動文物的行為,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程序的啟動以違反法律法規為前提,對于那些經過合法主體審批、符合合法程序的侵害文化遺產的行為,執法機關則無能為力。在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珍貴的不可移動文物以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的名義,在履行了一系列合法審批和合法程序之后,被“合法”拆除。

不僅如此,文化遺產違法活動背后往往隱藏著巨大利益誘惑,交織著不同主體對文化遺產的不同利益訴求,然而,無論是在立法上還是實踐中,文化遺產行政執法部門并沒有被賦予與其他利益主體相抗衡的權力,在不同利益主體面前,尤其是在法人違法的情況下,文化遺產行政執法部門表現出明顯的弱勢,現實中,文化遺產保護往往讓位于經濟發展、讓位于城市建設,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步履維艱。

(四)監督機制不健全導致文化遺產執法存在漏洞

行政權力是社會生活中掌握公共資源最多、干預能力極強的國家權力之一[11]。行政權力針對公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不當行使或錯誤行使都將直接侵害公民的基本權利并最終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實踐證明,對公民合法權益侵害最多的也是行政機關,而公民合法權益遭受行政機關侵害很大程度上與行政機關缺乏經常性、有效性的監督,違法行使權力或濫用權力有關[12]。

從權力來源角度,行政權力源于人民權利的轉讓和委托,行政權力應當受到轉讓與委托的人民權利的限制,行政權力的行使不是無限制的、放縱的。建設法治政府,就是要規范和約束行政權力[13],防止權力被濫用,其對于規范行政權力的運行、發揮行政權力的基本功能、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具有積極作用。然而現實是,行政權力具有天然的支配性和擴張性,行政機關可以主動對違法案件進行查處,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和依程序行政的意識淡薄。長期以來,針對行政機關的制度約束和監督機制也很欠缺,表現在文化遺產領域,文化遺產行政執法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缺少透明度,行政執法權力很容易發生越界的現象,實踐中,文化遺產執法不當和執法錯誤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僅損害了行政執法機關的公信力和形象,而且加劇了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社會公眾之間的矛盾。

(五)缺少對文化遺產內在規律的尊重導致保護性破壞頻發

如果說文化遺產執法領域存在的前幾類問題屬于疏于執法的話,那么還有一類問題是在執法過程發生的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性破壞。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執法部門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提升,文化遺產行政執法逐漸開始受到重視,但是,由于缺少對文化遺產內在規律和保護原則的理解與重視,導致在現實生活中以保護之名行破壞之事的“保護性破壞”現象頻發。如,2016年,杭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點“秋水山莊”在西湖景區的修繕中,其門樓先后被涂刷成黃色和灰色,嚴重影響了秋水山莊古樸滄桑的韻味;同年,遼寧錐子山長城在修復過程中,對墻體頂面采用了“三合土鋪平夯實”技術,被聯合國認為是對長城自然、古樸歷史風貌的嚴重破壞;2018年,四川省安岳縣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庵堂寺摩崖造像在修復過程中被繪成五顏六色,對保存至今的南宋時期的文物佛像造成難以挽回的破壞。

文化遺產行政執法一方面要防止出現疏于執法的現象,另一方面更要警惕缺少文化保護專業知識的隨意執法現象。對執法部門而言,不僅要重視文化遺產,知道需要保護哪些文化遺產,而且要知道如何保護這些文化遺產。

三、當前文化遺產執法障礙的破解

如何提高執法效率和水平,走出上述困境,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文化遺產行政執法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高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合法性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黨的十九大更是明確提出“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14],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政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責”的應有之義,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對“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有力踐行。

行政機關行使行政執法權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活動應當在法律授權范圍內,符合法律在實體和程序上的規定,即“無法律則無行政”。文化遺產行政執法同樣應當遵守合法性原則。沒有法律依據,行政執法機關不得任意做出影響文化遺產權利人權利義務的行為,特別是不得使文化遺產權利人負擔義務或限制其權利。文化遺產執法領域的依法行政體現的是最大限度保障文化遺產權利、防止國家行政機關侵害或者干預相對人權利和自由的法治精神。

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應當遵循的法律具有多樣性,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等。其中,諸如《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從性質上來說屬于國家法律,是文化遺產領域的基本法,但是起草和修訂都是由文物行政部門和文化行政部門主導,其自身面臨著法律內容合法性和正當性的問題。作為上位法的法律尚且如此,更何況存在于文化遺產領域的其他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了,他們都是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重要依據。盡管我們主張依法執法,但并不能因此直接推導出所依據的“法”必然具有合法性[15],這就要求我們在依法執法的同時,還要不斷論證、完善現有法律的正當性、合法性,保證執法所依據的是正當的、合法的法。這既是文化遺產行政執法合法性的保證,也是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基本前提。

(二)重視行政執法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特有價值

加快對諸如文化遺產權等文化遺產領域基礎法律理論問題的研究,從理論上進一步明晰文化遺產權與文化遺產所有權等理論的界限,奠定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理論根基,進而用理論研究成果完善文化遺產行政執法制度。

厘清文化遺產行政執法與文化遺產刑事處罰之間的界限,防止出現“以刑代行”的現象。從理論上,探討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價值。文化遺產的自身屬性決定了文化遺產法制的特殊性,刑事處罰措施的事后性無法滿足文化遺產風險防范的要求,與此同時,文化遺產行政執法存在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日常,具有經常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契合了文化遺產保護的訴求,能夠規避刑事手段對文化遺產保護的不足;在制度上,完善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制度建構,加大對文化遺產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特別是對文化遺產違法責任人,加大行政處罰,將違法行為與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職務晉升相掛鉤,建立并完善配套措施。

我們在承認行政執法與刑事處罰在體例上的依存關系、一體關系的同時,更要看到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的不同。行政處罰是行政主體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而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相對人給予的行政制裁,具有行政性、具體性、處分性、不利性、決定性和制裁性等特性[16]。刑事處罰是針對犯罪行為,給予行為人法律上的制裁[17]。在文化遺產領域,前者針對的是文化遺產行政違法行為,后者針對的是觸犯刑法的行為,即文化遺產犯罪行為,二者存在的場景不同,在實踐中要準確判定文化遺產錯誤行為的性質,妥善處理行政執法與刑事處罰之間的關系,為文化遺產行政執法保留必要的生存空間,使行政執法與刑事處罰的不同價值都能夠得以發揮,共同構建懲戒文化遺產違法行為的嚴密法律網絡。

(三)平衡文化遺產行政執法主體的配置

文化遺產行政執法制度能否有效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遺產執法機關的建立健全及其執法活動的合法性。針對當前我國文化遺產違法活動所呈現的多樣性、跨行政區域的發展趨勢,建議在堅持行政執法屬地原則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增強行政執法主體的適格性:其一,在國務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處理全國性的跨區域文物違法行為和具有全國重大影響的文物違法行為的行政執法權力外,明確省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監察本行政區域內以及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重大違法案件的執法工作;其二,逐步健全市、縣級文物行政機關的文化遺產執法權,并將其納入聯動執法的范疇;其三,增加鄉鎮級別文物執法機構的設置,真正實現文物執法各層級的全覆蓋和文物行政執法重心適度下移的目標;其四,完善文化遺產綜合行政執法,賦予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執法的權力,由文物行政部門牽頭并組織相關部門建立文物行政執法機構,統籌文化遺產的行政執法活動。

文化遺產授權執法和委托執法使得部分非行政機關因此獲得了行政執法權,客觀上充實了文化遺產執法的力量,減少了文化遺產執法領域的空白。但是,授權執法和委托執法將執法權賦予了原本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主體,使得這些主體有機會、有權力做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為,如果不對授權執法和委托執法予以規范,難以避免在執法過程中不會出現侵害相對人權利的事件。因此,對于文化遺產的授權執法和委托執法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進行,堅持審慎的態度,從授權和委托的對象、授權和委托的條件、授權和委托的程序、執法錯誤的后果等方面,嚴格限制適用授權執法和委托執法。

(四)預防文化遺產保護性破壞與提高執法能力并舉

對文化遺產違法活動的查處能力有賴于高素質的執法人員和設計縝密的法律制度的雙重因素。

1.針對執法隊伍建設。執法者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法制現代化建設的成敗,關系到法律威信和法律功效的真正實現[18]。建立文化遺產執法人員的準入機制,提高準入門檻,分別從個人品德、專業素養、學歷層次、從業時間等多方面嚴格文化遺產執法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推行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資格認證制度,保證從業人員具備應有的專業知識;加強對執法人員的培訓,采取定期培訓與專題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分別從職業素養、業務能力以及法律常識等方面提高其職業技能,特別重視對執法部門和執法人員在文化遺產保護專業知識和執法基本素養的提升并以此防止出現屬于執法和保護性破壞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加強對執法人員在物資與經費等方面的保障。保障執法人員在辦公條件、執法工具等物資方面的供給,特別是針對文化遺產違法活動的特點,加大文化遺產執法人員對現代化執法手段的掌握與利用,借助現代技術手段保障執法活動的開展。通過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以整體提升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正當性和效率。

2.針對法律制度的保障。適度放寬文化遺產違法活動調查取證規則。目前,執法人員在查處文化遺產違法活動時往往采用記錄、拍照等方式采集證據,而這些方式通常會遭到違法者的抵制、不足以制止其隱匿、轉移、銷毀證據。針對這一情況,對于某些特殊的違法案件,可以有條件地規定由違法者提供其行為正當的依據。對各級官員在政績考核、職務晉升等方面,規定文化遺產違法一票否決制。從制度上引導官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營造領導干部不愿、不敢、不能參與文化遺產違法活動的社會氛圍。從法律上明確規定文化遺產領域的公益訴訟制度。針對我國幅員遼闊、文化遺產蘊藏豐富以及執法力量有限的現實狀況,通過明確社會公眾參與文化遺產訴訟的制度,發揮社會公眾對于文化遺產違法行為的監督作用[19],彌補執法主體行政執法能力有限的弊端,防止出現因行政機關的疏漏導致文化遺產違法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制止的現象。

(五)完善對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綜合監督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以實現對權力運行的制約與監督?,F代法治以制約國家權力和保障自由人權為核心[20],行政權力不得濫用, 必須接受法律的制約[21]。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權作為行政機關的一項權力,理應受約束,理應接受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監督。對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權的監督不僅有利于防范執法不當或執法錯誤行為的發生,糾正執法不當或執法錯誤行為,減少相對人因不滿行政執法而啟動司法程序的幾率,而且有利于維護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正當性,提高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效率。

針對文化遺產權的特點,加強對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監督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其一,防止執法主體濫用行政執法權;其二,防止當事人通過行政執法規避司法管轄。在具體措施方面,可以建立文化遺產行政執法信息公開制度。通過“個案違法信息隨時公開”制度,接受行政相對人、文化遺產權利人以及社會公眾的監督,保障其知情權的實現,督促行政機關謹慎執法;通過“典型案件違法信息定期公開”制度,指導社會公眾依法、合理安排自身行為,預防文化遺產領域“因不知法而違法”現象的發生,達到文化遺產法治宣傳和保障社會公眾文化遺產利益的目的。文化遺產行政執法信息公開制度不僅能夠實現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統一,符合行政執法的初衷和目的,而且能夠改善行政機關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執法,提高相對人依法行為的自覺性。

當然,對于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監督方式有很多,除了社會監督,還包括執法機關的內部監督、其他國家機關的監督、輿論監督、司法監督等。對文化遺產行政執法的監督應當是全方位、多角度、多種方式并存的,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活動處于陽光之下。

四、結語

文化遺產行政執法是對文化遺產違法行為的監督,懲戒功能有限。由于文化遺產所具有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不僅要加強文化遺產執法,而且要防止出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性破壞,與此同時,還需要完善文化遺產其他相關的預防性保護措施,防止文化遺產遭受破壞,防止出現文化遺產違法行為。

參考文獻:

[1] 周軍. 論文化遺產權[D]. 武漢:武漢大學,2011: 77.

[2] 王云霞. 論文化遺產權[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2): 26.

[3] 孫寶云.道德秩序中的政府、社會與個人——兼論道德秩序維系主體的不同界域[J].長白學刊,2008(2): 53.

[4] 波德布勞.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5] 葉必豐.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問題[J].法學評論,1997(5): 21.

[6] 吳威威.良好的公信力:責任政府的必然追求[J].蘭州學刊,2003(6): 26.

[7] 陳興良.論行政處罰與刑罰處罰的關系[J].中國法學,1992(4): 32.

[8] 郭華.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的立法問題研究——以公安機關的經濟犯罪偵查為中心[J].犯罪研究,2009(1): 35.

[9] 周芬棉.授權執法應有法律依據[N].法制日報,2014-10-22(6).

[10]趙昌文.“委托執法”并非法定監管[N].政府采購信息報,2009-04-29(4).

[11]杜睿哲,趙瀟.行政執法檢察監督:理念、路徑與規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2): 67.

[12]韓大元.中國檢察制度憲法基礎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 93.

[13]馬懷德.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的意義和要求[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8(5): 6.

[14]應松年.依法行政論綱[J].中國法學,1997(1): 32.

[15]王錫鋅.依法行政的合法化邏輯及其現實情境[J].中國法學,2008(5): 68.

[16]胡建淼,江利紅.行政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16-217.

[17]我妻榮,等.新法律學辭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 230.

[18]田成有.法制現代化與執法者的素質探討[J].法商研究,1996(1): 68.

[19]崔璨.傳統訴訟制度下文化遺產保護的障礙及出路[J].理論月刊,2016(5): 122.

[20]陳國權.論責任政府及其實現過程中的監督作用[J].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2): 29.

[21]王家福,等.論依法治國[J].法學研究,1996(2): 6.

[責任編輯:吳平]

Key words: cultural heritage;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of the law; cultural heritage right

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作為歷史文化遺產重要方面的土司文化遺產值得學界展開精細化研究。我國土司文化遺產具有價值高、數量多、分布廣和地方特色濃厚等特點,但我國土司文化遺產的地方立法保護卻相對缺乏。我國立法法新修后,個別設區的市已經開始就土司文化遺產保護進行了專門立法?!秮碣e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通過立法原則層面的夯實重視、組織規劃層面的集體智慧、經費支持層面的保障落實、信息建設層面的科學推進、歷史風貌層面的完整捍衛、生態文明層面的積極構建、文化資源層面的合理利用等七大維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土司文化遺產的地方立法保護。

關鍵詞:忻城土司;土司文化遺產;地方立法保護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4.016

一、問題的提出與展開

土司制度是我國古代針對少數民族地方實行的重要政治管理制度。土司制度是古代中國中央王朝分封少數民族地方首領世襲官職、由他們代理中央王朝對其當地人民實施統治,達到國家和平統一、管理有序的特殊政治制度[1]。土司作為中國歷史上的貴族文化符號,是在“特定的”民族、地區與時代所有的,包容政治、經濟、文化、階級、社會和歷史全部內容形式的符號[2]。土司文化系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類型。土司文化遺產是我國重要的傳統遺產代表,它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傳統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一個民族地方發展、演變的歷史。正確地認識、分析和評測土司文化遺產的價值與意義是對土司文化遺產進行分類保護與有效開發的前提[3]。2015年7月4日,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不僅有助于我國土司文化遺產的廣泛宣傳與認真保護,也代表了土司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是對我國就歷史文化多樣性保護作出的系列努力在世界范圍內的首肯。土司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在于其原真性以及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受到損害與破壞將不會再現其原有價值與意義 [4]。

我國目前專門或者特別針對土司文化遺產進行地方立法的樣本鳳毛麟角。實際上,在我國歷史長河中,土司文化扮演著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霸诮甙倌甑臍v史長河中,我國各民族創造了類型多樣、內涵豐富、價值獨特的土司文化資源,舉凡土司文獻、土司遺址、土司官寨與衙署、土司墓葬、土司文學、土司服飾和土司習俗等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財富,也是我國發展先進文化及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寶貴資源”[5]。由于我國涉及土司文化遺產的地方較多,且不同地方的土司文化遺產各有特殊性和特色。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土司制度的地方就有云南、貴州、四川、甘肅、青海、湖北、湖南、廣西、重慶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我國歷史上土司制度涉及的民族就有壯族、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羌族、白族、納西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等。我國土司文化遺產具有數量巨大、類型豐富、分布廣闊、特色鮮明、存續不平衡等顯著特點,要積極落實主題保護與綜合保護相結合、文化保護與環境保護相結合、靜態保護與動態保護相結合、遺產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結合的策略 [6]。在此意義上,需要對我國土司文化遺產加以有針對性的地方立法保護。

我國設區的市正在面臨著重大的立法機遇。新修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賦予設區的市就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事項進行立法的權限。設區的市在得到立法法的授權下,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試驗性、自主性與能動性,善于運用地方智慧來解決地方問題。然而,中央立法甚至是省級地方立法不可能面面俱到,事無巨細地對土司文化遺產作出切合實際的安排、整齊劃一的規范、全國通行的標準。對此,設區的市立法恰好能夠彌補中央立法和省級地方立法的些許缺憾。設區的市以立足現實、貼近實際以及服務本地為出發點,能夠集中一切有利資源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司文化遺產進行最大程度和最佳范圍的規范性調整與綜合性保護。故此,為了全面發掘、科學利用與合理保護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司文化遺產,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通過設區的市立法這一途徑給予了積極回應與現實詮釋。截至2020年6月28日,在北大法寶網以“土司文化遺產”為標題進行精確檢索,僅查到了《來賓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這一部致力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的設區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在遵循諸多上位法的前提下,在充分反映來賓市人民的訴求與愿望的基礎上,《來賓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得以應運而生。該條例是來賓市歷史文化保護領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規。作為該條例保護的核心對象,來賓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極其豐富且規模宏大、特色鮮明、保存完整,既有建筑學價值,又有美學意蘊,還有哲學意涵等。及時有效地通過地方立法將來賓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起來,能夠全面彰顯、不斷激發來賓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的較高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亦為學界研習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壯族文化、壯族民俗、壯族宗教、壯族哲學、壯族建筑以及壯族藝術等領域提供寶貴而又具有唯一性的實物及其系列衍生物與附隨物。

自20世紀以來,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開發不斷地追求文化的可參觀性[7]。來賓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反映了忻城縣悠久的土司治理歷史?!皬V西忻城建縣至今已近1 400年,其中有長達五百年的土司施政時期,即1496—1906年。廣西忻城莫氏土官,始于莫保,終于莫繩武,歷明清兩朝”[8]。它保留了莫土司衙署建筑群和館藏文物等具有高級價值與現實意義的燦爛遺產,亦承載著具有多樣性的壯族傳統文化。而值得注意的是,以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土司建筑——莫土司衙署建筑群為典型代表的來賓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有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計劃。其中,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必備條件就是單獨立法保護文化遺產地。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條例》的出臺。另外,要想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必定要經過諸多專業的考察和科學的評定,這也是離不開地方立法的大力支持與有力保障的。被譽為“壯鄉故宮”的莫土司衙署建筑群在地方立法的規范性、專業性、整體性保護基礎上,可以全方位、不間斷、多面向地向海內外展示其宏偉的建筑規模、精湛的建筑藝術、優秀的建筑傳承、和諧的建筑哲學等等。

二、《來賓市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保護土司文化遺產的七大維度

從立法體例與結構來看,《條例》分為五章三十九條。第一章總則(第一至第十二條);第二章文物保護(第十三至第二十八條);第三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第二十九至第三十四條);第四章法律責任(第三十五至第三十八條);第五章附則為第三十九條。其整體上遵循了“總則—分則—罰則—附則”的立法體例與結構。第一章總則和第二章文物保護所占比重很大,這在側面說明來賓市對總則與文物保護類條文的現實倚重、熱切關心。

就立法文本內容而言,語言文字具有一定的相對模糊性與不確定性,折射到地方立法當中亦是如此。故而,我們應當對立法文本內容作善意的全面理解,而不能完美苛求進而陷入法律條文機械主義的怪圈中去。通過仔細研讀諸多條文,歸納總結發現《條例》的文本內容主要從以下七大維度來保護忻城土司文化遺產,分述如下。

(一)立法原則層面的夯實重視

《條例》第四條規定:“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應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保護為主、科學規劃、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則,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辫b于“實施土司制度地區的各民族在長達600年之久的朝貢、貿易、征調、婚嫁以及碰撞、沖突的過程中,不斷地加強交往、交流、交融,最終形成了近現代意義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9]。一方面,該條例堅持濃縮精煉的原則,即“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保護為主、科學規劃、加強管理、合理利用”。其中蘊含了比較豐富的法學意涵,分別從政府、社會兩大層面出發,明確第一宗旨為保護,并在保護的大框架之下應當展開規劃、管理、利用三大具有系統性的活動。另一方面,“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亦為非原則性的規定,需要分則內容予以具體落實和體現。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同歷史文化保護之間的關系也有哲學價值,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微妙關系成為來賓市的重要任務之一,不能厚此薄彼,而是應該及時厘清二者之間的哲學關系,并且力爭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同時發揮二者的現實作用與實踐意義。

(二)組織規劃層面的集體智慧

規劃是我國開展各項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規劃都是系統性的工作,并非單槍匹馬就能完全勝任的,而是需要及時吸納、不斷凝聚集體智慧?!稐l例》第八條正是組織規劃層面的集體智慧的現實寫照。其不僅涵蓋市、縣人民政府及其規劃部門、文化(文物)部門等國家機關的政治智慧,還包括專家的專業智慧以及公眾的民間智慧。以專家的專業智慧為例,可以建立智庫或者積極引進優秀的專家學者,與有關土司文化研究中心、土司文化陳列館及土司文化網站等機構進行深入合作?;诖?,通過不同立場、不同視角和不同場域的規劃論證,進而能夠保證專項規劃編制的權威性、專業性、科學性、民主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在充分尊重專家與公眾的意見基礎上,綜合考慮,仔細權衡,并通過及時充分的各項論證進而保障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計劃具有完整性、連貫性和妥當性。

(三)經費支持層面的保障落實

任何執法活動均不能脫離經濟成本而真空獨立存續下去。為了有效、持續保護忻城土司文化遺產,該遺產所在地的忻城縣人民政府理應進行經費上的支持與保障。通過將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經費列入本級預算,并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等方式,可進一步保證事關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的諸多工作得以順利、有序開展。隨著實際情況變化,在適宜時機還需要逐漸加大經費投入與保障。同時,來賓市人民政府應當對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所需經費給予一定程度的支持。畢竟一個縣人民政府的財政顯得相對比較有限,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的財政要充裕一些。因此,來賓市人民政府也應對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積極提供支持。這樣,在經費保障上就顯得比較充足,也有助于形成設區的市、縣兩級人民政府的聯動保護機制,形成相對穩定、常態的政府力量來促進土司文化遺產的良性保護與生態管理。

(四)信息建設層面的科學推進

《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忻城縣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在本行政區域內開展忻城土司文物的調查、整理、研究、保護等工作,建立忻城土司文物信息數據庫。除依法應當保密的信息外,文物信息資源對社會公開,便于公眾查閱?!卑殡S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與大數據時代的猛烈沖擊,信息建設在各級政府中愈來愈受到歡迎與青睞。通過信息建設有助于提升政府的科學化、現代化治理水平。比如,在對忻城土司文物做調查、整理、研究之時,可以有益鏡鑒的是,“土司遺產田野調查可以通過對土司遺產涉及的‘人’‘事’‘產’‘境’‘文’‘史’‘值’等7個維度進行仔細觀察、深入分析和綜合研究”[10]。以此為指導,具體需要整理與研究《莫氏宗譜》《力田箴》《官箴》《分田例議》《訓蔭官》《遺訓》《勸官族示》《教士條規》《芝州家訓》等莫氏土司留下的訓示、條規、箴言以及諸多的詩文、楹聯[11]?!稐l例》要求以忻城縣人民政府文物部門為牽頭,在科學有序進行忻城土司文物的調查、整理、研究、保護等系統性工作基礎上,構建忻城土司文物信息數據庫,這無疑是保護忻城土司文化遺產的重要舉措,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以信息數據庫為依托和載體,合理有序地進行數字化采集?!皵底只杉枰畲蟪潭鹊乇A魤炎逦幕z產資源的本土性和原生態”[12]。以及依法對社會開放為要義和意旨,必將有利于全面、迅速傳播傳承與管理保護土司文化遺產。此舉強烈表明了要想妥善保護或者管理某一項或某些東西必定要讓社會外界來真切地感知它(們)和認識它(們),一旦沒有社會外界的感知與認識,這一(些)東西將遭遇來自社會外界的重重阻力。

(五)歷史風貌層面的完整捍衛

《條例》第二十條規定:“莫土司衙署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改建、擴建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設施,應當符合保護規劃的要求,其風格、高度、體量、色調等與衙署相協調,不得危及衙署安全,不得破壞衙署的環境和歷史風貌。工程設計方案在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準前,應當征得國家文物行政部門同意?!钡诙粭l規定:“莫土司衙署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原有的建筑物、構筑物,危害衙署文物安全或者破壞衙署建筑群歷史風貌的,應當及時報自治區人民政府調查處理?!本蜌v史文化保護領域而言,歷史風貌是不可回避、不可忽視、不可或缺的重點要素。正是歷史風貌才有力彰顯著和捍衛著作為忻城土司文化遺產核心代表的莫土司衙署?!澳贤了狙檬鹩傻诎巳瓮了灸偼瓿裳檬鹬黧w建筑,后經歷任土司先后拓建附屬建筑,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土司衙署建筑群,主要由土司衙門、莫氏祠堂、土司官邸、大夫第、三界廟等主要建筑組成,整座衙署由中軸線(衙署)、東軸線(祠堂)、西軸線(代理土司官?。┘按蠓虻?、參軍第、禮房、卡房等建筑組成”[13]。由于一些諸如維修等現實原因,莫土司衙署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筑學上的活動時,除了理應滿足保護規劃之系列要求外,還應當在風格、體量、色調、高度等跟莫土司衙署保持原生態上的協調一致,不能人為破壞、肆意改變莫土司衙署的原本的所有狀態?!靶贸峭了境亲鳛榫哂熊娛路烙再|的城池,擇址在翠屏山北麓,以陡峭的翠屏山為南面的屏障,四周群山環繞,除了滿足軍事防御的目的外,還是個符合中原漢族傳統建筑選擇模式的‘風水寶地’”[14]。倘若對莫土司衙署的歷史風貌施加負面影響,則將減損忻城土司文化遺產的民族、歷史、文化、民俗、藝術、建筑等價值與意義,尤其是在建筑藝術價值上會掉價、打折扣。

(六)生態文明層面的積極構建

《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忻城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林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相關行政部門加強莫土司衙署保護范圍內翠屏山、麒麟山、芝江等山形水系、地表植被等與衙署歷史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防止生態破壞、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鄙鷳B文明是一種新的社會發展形態和高級人類文明形態。它集環境學、生物學、法學、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等學科為一體,是始終貫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所有過程和各個方面的一項龐大系統的工程。我國憲法在序言中規定,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生態文明已然具有憲法這一最高法層面的高級意義與重要價值。黨的十九大報告著重強調,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稐l例》積極響應與切實落實中央層面的系列重大部署安排。忻城縣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以莫土司衙署歷史密切相關的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工作,致力于積極防止莫土司衙署保護范圍內出現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等痼疾。這也在某種維度上體現了來賓市的生態哲學觀與生態倫理觀,即將唯物辯證法聯系觀中的聯系的普遍性、聯系的客觀性、聯系的多樣性以及整體與部分運用到地方立法當中去。

(七)文化資源層面的合理利用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主體的出發點與歸宿,建立在豐厚的文化內涵之上的旅游經濟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和持續發展,缺乏文化內涵的旅游是沒有靈魂的旅游[15]。文化資源的生命力在于為人們所認同、尊重與肯定。與忻城土司文化相關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不但向社會各界傳播、弘揚了壯族土司文化,也在某種意義上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所得、收入,有力促進了社會乃至人與自然的和諧[16]。故而,在利用作為文化資源重要面向的忻城土司文化相關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之際,需要秉持尊重其完整性與真實性且不得濫用歪曲的重要原則。忻城土司文化跟壯族文化密不可分,關系緊密。在此,除了保護忻城土司文化,還要將壯族文化有力傳承與發揚光大,并始終堅持“以壯族文化元素為核心,創意設計產業為背景,尋求契合點,突出創新點,探討壯族文化元素與創意設計產業融合方略”[17]。來賓市、忻城縣這兩級人民政府應當圍繞優秀的與忻城土司文化相關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議題制定扶持政策、擴大宣傳力度、保障地方特色、開發文化產品、拓寬旅游功能、提供優質服務、帶來全新體驗。比如通過重視加強對忻城土司文化相關聯的土司制度、改土歸流、土司個案、土司人物、土司遺址等領域的系統研究,進而得以有深度、廣度和高度地發掘與開發忻城土司文化遺產[18]。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過度利用、無節制開發等不符合生態文明和合理利用目的之行為,要樹立綠色健康發展的辦事理念,要形成科學創新的行事風氣,要落實腳踏實地的工作氛圍。

三、未來的展望

對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加以精細化研究有助于不斷完善土司文化遺產的立法保護。通過對《條例》進行初步梳理,發現背后蘊藏著法學、民族學、政治學、歷史學、管理學、哲學、倫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藝術學等學科的思想理論。歷史是具有傳承性的,忻城的土司制度不僅留下了規模雄偉的古代建筑,還留下了大量的珍寶文物,是彌足珍貴的地方資源[19]??梢詮闹懈惺艿酵了疚幕牟┐缶钆c民族文化的燦爛多姿。實際上,“直至今天,我們甚至沒有權利去批判,只能去悟出民族的強大,文化的強大”[20]。

設區的市對我國土司文化遺產進行專項立法保護是我國地方立法的重要一環。土司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管理利用、發展弘揚均離不開設區的市立法保障與立法支持。在并不長的施行時間里,《條例》的現實作用與效力仍然難以全面彰顯。然而,相信隨著實踐的全面深入與時間的不斷推進,一方面,該條例會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和正面效應;另一方面,該條例亦可能會暴露出一定的負面問題、消極現象。對此應當予以辯證對待、客觀評價、中立思考,進而力爭保證《條例》得以及時、高效地去粗取精、取長補短、趨利避害。該條例作為一部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應當始終立足現實,注重當地特色,服務當地民生。在中央層級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層級立法均難以周全地妥善關照本地的現實背景下,來賓市充分把握并謹慎運用《立法法》賦權這一重要途徑,實現了對忻城土司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愿望并作出了一定的法治努力與實際貢獻。

正是由于我國各地的設區的市不斷“涌現出來”的地方立法才更加充實、完善我國的現行立法體制。由于立法是一門具有專業技術性、現實反饋性、利益博弈性、系統工作性、反復檢驗性等極其復雜、龐大的工程,故需要運用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需要抓住主要矛盾,不忽視次要矛盾,集中體現當地人民的意志與訴求。恰好因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瑕的,作為新生的事物,設區的市立法一方面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則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擾與阻撓。相信設區的市立法在今后源源不斷的實踐中肯定會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阻礙因素。為此,恰恰急切需要學界的不斷關注與持續研究,繼而及時有效和積極主動地為我國設區的市立法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賦予設區的市立法權在于適應地方的需要,充分發揮地方立法地方性、執行性和實驗性等優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落實“以人為本”的法治思想[21]。以此為背景,學界需要理性對待設區的市立法,始終堅持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的精神,從設區的市制定的地方立法文本出發,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及時有效地發現“病癥”,找準“病因”并開出“藥方”。只有堅持依法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并符合實際、反映現實、體現特色才能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有特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撒露莎.論我國土司遺產的申報與保護——以永順、唐崖、播州三土司城遺址聯合申報為例[J].民族論壇,2014(11).

[2]趙心憲.基于文化遺產理念的土司文化定義內涵界定及其評論[J].民族學刊,2018(6).

[3]張旭,田敏.土司文化遺產研究述評[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

[4]馬斌斌,魯小波.基于扶貧視角的中國土司遺產可持續旅游開發與保護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6(3).

[5]李良品.土司遺產田野調查的多維度探索[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

[6]葛政委.傳承與“蝶變”:對容美土司大遺址保護的思考[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2).

[7]李然,梅嬌.景觀人類學視角下土家族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基于唐崖土司城址的實證研究[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1).

[8]莫軍苗,張超.明清時期廣西忻城土司儒學的傳播[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1).

[9]李良品,韋麗芳.中國土司制度與國家治理研究的三個問題[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9(6).

[10]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研究創新團隊.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研究2017年度科研報告:上[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

[11]唐凱興,梁銀湘,潘曉靈.廣西忻城莫氏土司的政治倫理思想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4(12).

[12]梁嘉,趙顏,王慶.壯族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播路徑新探[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13]韋林枚,韋綱,譚可久,羅繼高.“壯鄉故宮”:土司文化的縮影——忻城莫氏土司衙署[J].廣西城鎮建設,2011(2).

[14]銀曉瓊,韋玉姣.忻城土司城及衙署布局特色探析[J].古建園林技術,2017(3).

[15]莫軍苗.廣西忻城土司文化研發新論[J].大學教育,2019(12).

[16]官彬.鄉村類世界遺產的保護與旅游開發——以湖北省唐崖土司城為例[J].湖北社會科學,2019(2).

[17]滕書筠.壯族文化元素與創意設計產業融合方略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6).

[18]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研究創新團隊.中國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化研究2017年度科研報告:下[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4).

[19]白春秋.忻城土司世襲制度的形成與衰亡[J].文史春秋,2013(8).

[20]莫軍苗.廣西忻城土司施政對地域經濟文化的影響[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6(6).

[21]周偉.論設區的市立法權收與放的統一[J].法學,2017(7).

責任編輯:張淑瑛

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日舉辦的2019年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副司長周志華說,我國自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已成為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位列世界第一。當前我國擁有自然遺產1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四項。
 

周志華介紹說,33年來,我國的世界遺產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世界遺產申報、保護、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目前我國共有世界遺產53項,位居世界第二。除了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以外,還有文化景觀遺產五項、文化遺產31項。不僅數量快速增長,我國世界自然遺產保護通過加強法制建設、設立管理機構、強化技術支撐等,也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體制機制。我國的世界遺產對生態建設、社會經濟發展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已成為對外展示的窗口。2018年,我國世界遺產地接待境外游客超過1246.2萬人次,占全國入境游客總人數的9.7%。

世界遺產是指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自然區域和文化遺存。截至2019年5月,已有193個國家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092個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845項、自然遺產209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38項。

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表達出的強大文化內涵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上能夠得到較充分地展現,是藝術創意設計中的核心環節。因此,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符號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上的應用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符號(元素)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同時發掘藝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符號的更大藝術價值,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文化元素應用到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新路徑,以期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提供新思路。

1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產品

1.1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省,其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布省內各個地區,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例如,淮陽泥泥狗被專家們譽為“真圖騰”;??h泥咕咕被民俗學專家稱為歷史的活化石。再如,河洛大鼓、朱仙鎮木版年畫、輝縣剪紙、開封汴繡、洛陽面塑、安陽烙畫、杞縣陳氏麥稈畫、寶豐酒傳統釀造技藝、唐三彩燒制技藝、信陽毛尖傳統炒制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著濃厚的傳統文化特色。

1.2文化創意產品

所謂文化創意產品是藝術衍生品的一種,就是把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符號語義、美學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等加以提煉,用新穎的創意,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進行活態地重現在現代產品設計上。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內涵包括文字符號、特色歷史建筑(構筑物)、民俗用品、文具、生產生活工具等。河南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意產品轉化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一般開發的應用領域主要在“平面藝術設計”“家居旅行用品設計”“服飾設計”等方面。

2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符號應用在文化創意產品上,使文化創意產品得到了較好發展,主要得力于其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一定的保護與發揚。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過創意設計后,有效地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了產品的時代感、使命感,更具有人性化和情感化,從而更加吸引大眾參與并購買。

3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現狀

3.1文化內涵缺失

目前,以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設計元素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較少,許多產品都是干篇一律的旅游紀念品,極度缺乏品牌意識和設計包裝意識,能夠見到的以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符號為設計元素的文化創意產品更是鳳毛麟角。當前,已經形成的稍有規模的文化創意產品品牌有三個,分別是豫游紀、老家禮物和印象小鎮,但與省外同業者相比,不論是對非物質文化提取,還是文化與產品載體的選材、加工技藝等方面仍有較大可提升空間。

3.2文化創意產品品質參差不齊

市場上的很多文化創意產品大多出現在旅游景區或者普通門店,部分游客為了追求價格低廉或者求多的欲望,導致文化創意產品品質低劣,材料劣質,影響了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價值,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能達到較好地傳承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民眾心中的傳唱度。

3.3缺乏個性特征

市場上的不同品牌的文化創意產品包裝設計、外觀造型趨于雷同,沒有自我定位,缺乏個性符號,導致大眾產生審美疲勞,降低了購買欲。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創意產品并未與自身的品牌文化內涵很好地相互呼應,所以市場存活率低。而經典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一般具有較強的獨特性、辨識性和稀缺性,其設計更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文化特征。

4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方法

探究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方法,是本文研究的重點,也是貫穿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關鍵。因此,在設計上采用以下三個方法。

4.1產品文化內核的創新設計

深度挖掘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才能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時準確傳達。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特色截然不同,凸顯在產品設計上的表現也不同。主體產品或者系列產品的IP形象應具體明確,生動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并通過文化創意產品回歸大眾的生活。例如,平面設計類的產品有比較實用的書簽、鑰匙扣、手工皂、冰箱貼、手包、筆記本、杯墊、手機殼等;在家居軟裝的文化創意上,打造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符號的沙發墊、沙發套組合、抱枕、地墊、防滑墊、裝飾畫、IP形象的玩偶、擺件等;在服飾的妝點飾品上,添加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傳承發展下去。

4.2采用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包裝設計

1)圖形是包裝的眼睛。包裝上的圖形,所選取的符號元素,一定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具典型的文化元素。例如,著名的豫游記品牌包裝上就是利用河南典型的瑞獸形象與精美紋樣結合的圖形,圖形豐富多樣、文化元素相對統一,整體識別度高、凸顯品牌文化同時點亮河南特色文化(如圖1)。

2)色彩是包裝的表情。利用好色彩的象征意義與色彩組合來展現文化創意產品的魅力。例如,何景明牌信陽毛尖茶葉的包裝就是在綠色這一主色調的基礎上進行了色彩創新,改變了綠色的明度與純度,運用色彩的調和衍生出了豆綠色和藍綠色的系列禮盒。從情感上說,豆綠色看起來舒適又養眼,元氣滿滿,象征著未來,其清新又自然的調性讓人觀看時有種被凈化的奇妙感受,仿佛連呼吸都顯得更為清新暢快,與茶葉的品性十分吻合。藍綠色是介于藍色和綠色之間的一種顏色,是與慷慨、豪爽的情感語言聯系在一起的顏色,其象征意義與何景明毛尖的品牌文化理念合理呼應(如圖2)。

3)材料的選用上,紙作為包裝設計最為常見的一種材質,有可塑性、靈活性、柔韌性的特點,是制作大部分創意產品的首選材料。例如,一些可食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包裝應使用環保的傳統牛皮紙或者麻繩編織物,增強傳統文化的內涵感,厚重感、時代感。

5結語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應充分挖掘自身的資源優勢,結合現代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將河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品牌文化效應,讓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嶄新的文化創意走向世界。

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的規范、確認到界定,其內涵真正意義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需。要重視提高本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意識。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需要圖書館參與。

關鍵詞: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思考

1.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確認[1]

國內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演變、規范、確認是有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其存在形態的復雜性。根據有關資料記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初使用“非物質遺產”的概念是受到美國的影響,是一個與物質遺產相對稱的術語。20世紀60年代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才開始出現。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的保護對象是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還對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做了相應的界定,但主要保護的是物質遺產。為了彌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在巴黎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遺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嶄新概念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89年11月在巴黎通過了《保護民間創作建議案》,正式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中提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這個建議案是以“民間創作”(民間傳統文化)來指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謂。對“民間創作”(民間傳統文化)的界定,與后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文件中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基本一致。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世界多樣性宣言》,強調了世界各國各民族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內的全部文化遺產對于維護人類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呼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3年10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這是迄今為止聯合國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最重要的文件。至此以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基本得到規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文件中曾經使用過的“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民間傳統文化”、“無形文化遺產”等提法基本不再用。在中文語境中,直到新世紀之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仍是個使用頻率極低、完全沒有引起人們注意的詞語。我國也曾經使用過“無形文化遺產”、“傳統民族民間文化” “民間傳統文化”、“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胺俏镔|文化遺產”這一概念開始比較頻繁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是在2001年,我國積極參與向聯合國申報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以后,國務院和政府有關部門的一系列文件中都使用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說明這一稱謂逐步走向規范。2004年8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關于批準我國政府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決定,標志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與國際社會的有機接軌,以及世界范圍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工作的廣泛而深入的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已經在我國被廣泛接受和確認。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

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總則》中做了如下界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狈俏镔|文化遺產主要包括:“(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盵2]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和所包括的內容表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內涵包含了人類民族文化呈現的多樣性。多樣性是指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創造性迥異于其他民族的特有價值,是一個不可重復的、不可替代的獨立生成的體系,都是具有獨特價值的獨特文化傳統。筆者認為: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的規范、確認到界定,其內涵真正意義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正如《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指出的那樣:文化多樣性對人類來講,就像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物平衡那樣必不可少,它要求各個民族、各種文化、各種文明之間應該相互尊重,用對話代替敵視、沖突,在彼此之間的同情、理解中積極尋求認同和共識,共同維護多元共存、共生的格局,以維持和發展人類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缎浴返囊饬x反映了在人類社會尊重多元文化格局,尊重各個文明成就已經成為聯合國各成員國的共識;表明了人類社會需要的是一種和諧、協調的氛圍,表明了人類的和諧應當是在這樣一種民族文化交融的基礎上得以實現的。

3.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思考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需?!耙粋€社會能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盵3]社會和諧首先是文化的和諧,是思想道德和行為規范的和諧。人們已經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增強國家軟實力的一個深厚的精神資源和文化根基,立足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優秀傳統,加強文化自覺,促進文化創新,振奮民族的創造精神,不斷增強文化力,是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隨著經濟和文化的日益全球化,地球上過去那些相對邊遠和冷落的少數族群的文化生活越來越獲得人們更多的關注。自2000年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中國西南邊地的少數民族文化成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西部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最悠久、積淀最深厚的地方。擁有廣袤的地域,貧困的人口,50多個民族雜居。民族的多樣化,宗教的多元化,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多形態化,風俗習慣的迥異性,是西部文化自身的特點。文化的多樣化、多元化表現形態彼此交織、相互碰撞,影響著西部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文化現代化、一體化和城市化的推進,更造成了文化資源繼承與發展、保護與開發協調性的難以實現。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的民族語言、民歌、民族舞蹈、民族體育、民族醫藥等正走向衰落和滅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表明了人們期待著民族文化交融與人類和諧與共的實現。

要重視提高本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意識。地處西部的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惟一的水族自治縣,水族人口占國水族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余的水族主要散居于貴州省的荔波、都勻、獨山、榕江、丹寨、雷山、從江、福泉、凱里、黎平等縣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的河池地區,以及云南東部的富源縣古敢鄉一帶。三都是水族聚居區,民族文化資源得天獨厚。水族有自己的文字“水書”。水書,水語稱“勒睢/泐?。ㄒ鬺e sui),是水族對文字、書籍的通稱。水書是我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水族的獨特文字,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種古老文字符號,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等文化信息,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3月,“貴州省水書文獻”入選首批公布的48項中國國家級“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單。2006年6月“水書習俗”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關于水書文化研究歷史悠久,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水書搶救保護與研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21世紀以來,國家和政府各級部門對搶救水書予以高度的重視,水書搶救領導機構和學術研究機構相繼成立,水書迎來了搶救保護及其研究的輝煌時期。[4]水書文化的搶救保護與研究開發任重道遠。對于本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圖書館員更要提高保護與傳承意識,應當為傳承研究以及開發利用做出共同努力。

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上接第106頁)與傳承,需要圖書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需要圖書館參與,因為圖書館的職能需要拓展、需要延伸。從宏觀上看,民族地區圖書館正處在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搶救與傳承發展的新的環境中。民族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有責任積極投入到參與保護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新環境中??h級圖書館也要重視提高對本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意識,積極參與到保護和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弘揚優秀民間文化的活動中,在地區為水書研究打造圖書館特色服務品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作為地處水族文化資源豐富的三都縣圖書館,應該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積極參與開展宣傳和傳播活動,在收集、開發和利用水族文化資源問題上多思考如何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如與縣檔案館合作,對本地區水書文獻的收集、整理,參與田野調查;與地區高校圖書館聯合舉辦本民族地區的特色講座,如舉辦中國水書文化講座、藝術節、民間藝術博覽會,展示民間文藝,傳播民間文化研究成果,普及民間文化知識;聘請“水書先生”、“水書研究專家”講解水書,通過口授和行為傳承水書文化,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水書。

綜上所述,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中國多樣性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多樣性文化的寶貴財富。搶救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提升每個人的“文化自覺”。圖書館要為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搶救與傳承發展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445.

[2] 向云駒.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59,414-416.

[3] 孫家正.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文化責任[N].光明日報,2005-8-5.

[4] 潘朝霖.水書文化研究150年概述[J].采風論壇,(7)1-16.

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正定縣弘文中學,創辦于1996年,是河北省民辦教育明星學校。辦學二十多年來,學校秉承“先學做人,后做學問”的辦學理念,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2020年的石家莊市民辦學校隨機派位招生中,弘文中學因擁有良好的育人品牌、強勁的發展勢頭、較高的社會聲譽而受到各界高度評價。

冬日暖陽照耀,筆者又一次走進弘文,走近一位獻身教育50多個春秋的教育家——弘文中學創始人吳傳君。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薄墩撜Z》里子夏的這幾句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筆者和吳傳君的這次相見。在寬敞明亮的三樓校長室,76歲的老校長坐在堆滿書籍的辦公桌后面,精神矍鑠,紅光滿面。得知來意,老校長與筆者侃侃而談,其爽朗的笑聲,敏捷的反應,睿智的思維,超強的記憶,令人驚嘆。

赤膽忠心為教育 鞠躬盡瘁五十載

吳傳君,1944年生于正定縣南化村,1967年畢業于正定師范學校,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0年分配到正定縣權城學區任教。先后任教過小學、初中、高中,擔任過小學校長、初中校長、高中校長。從事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業余教育。在權城公社黨委、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工作過。農村長大的吳傳君從任教的第一天開始,就把根深深地扎進農村教育,執著地堅守、追求……

15年耕耘,一中逆勢崛起。1986年,成立不久的正定一中,校長頻頻更換,師資力量薄弱,辦學條件落后,學校發展舉步維艱。吳傳君臨危受命,在眾人不解的議論紛紛中,迎難而上,到一中主持全面工作,先后擔任正定一中黨支部副書記、書記、副校長、代校長十五年。吳傳君上任后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四處攬優秀人才;端正校風,培優樹先,大公無私,任人唯賢;求得社會各界支持,幾次請縣委書記親臨開學典禮講話,給師生樹立信心,兩年就迅速扭轉一中局面。

為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吳傳君多措并舉,通過勤工儉學,校辦企業,建房出租等渠道,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提高教師待遇。乘著住房改革的春風,給教職工新建了住房,解決了教師住房問題,受到河北省重點中學校長聯誼會同仁的贊揚。為鼓勵教師進修學習,升本讀研學費全由學校報銷,離崗進修按出勤計獎。短短幾年,正定一中從全市17個縣中倒數第一升到了正數第四。先后被石家莊市評為“教學工作示范?!薄暗掠ぷ魇痉缎!?。從1996年開始,連續四年獲得“石家莊市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經過15年的努力,吳傳君帶領正定一中從低谷逆勢崛起,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25年奮進,弘文新星冉冉。吳傳君退休前任正定一中、正定職教中心、弘文中學三校校長。為滿足人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吳傳君從1996年開始籌建河北省第一家“校中?!薄胛闹袑W,受到省教育廳的肯定。后因種種原因,弘文獨立。2001年吳傳君從一中離崗至今,一直擔任正定縣弘文中學總校長。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吳傳君兢兢業業,把全部的光和熱都獻給了他所鐘愛的教育事業。

弘文辦學第一年只有76個學生,6名教師,教室宿舍一共18間,困難無法想象。在吳傳君的正確領導下,如今的弘文中學是河北省民辦教育明星學校,占地200多畝,在校生5000多人,教職工400多人,是涵蓋小學、初中、高中、足球訓練中心、勞動教育基地、明德教育培訓的教育學團。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在和吳傳君的交流中,筆者始終被吳傳君強烈的事業心感動著?!爸?、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眳莻骶菍掗煹男貞?、無窮的智慧、勇敢的精神、樂觀的態度散發出獨特的人格魅力。

高瞻遠矚,運籌帷幄。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好校長思想的高度決定學校發展的高度。從吳傳君的言談話語中,可以感受到吳傳君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理解,對國家方針政策的獨特解讀,對未來教育發展的遠見卓識,真正領略了吳傳君作為教育家的風采。一談到吳傳君,校園里每一位師生都充滿了敬佩。在弘文師生的心目中,吳傳君是弘文中學的舵手,更是弘文中學的靈魂。弘文學團人力資源部主任崔立娟說:“老師們最佩服吳校長的眼光,弘文中學之所以永遠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都源于吳校長的理念超前,定位準確,決策科學?!闭且驗閰莻骶抗膺h大,所以從開展傳統美德教育到推進高效課堂,從重視體育美育到大力發展勞動教育再到引進智慧課堂,各項措施起步早,教師認識深刻,落實到位,弘文中學成為民辦教育的排頭兵。

博聞強識,筆耕不輟?!案褂性姇鴼庾匀A?!睆膮莻骶歉崩匣ㄧR和辦公室堆積的書籍,即找到了許多答案。吳傳君出身書香門第,耕讀傳家,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讀書學習。在吳傳君的日歷里,從來沒有節假日。不管刮風下雨,他每天都準時坐在那張大大的辦公桌后面,讀書看報寫文章,思考問題,謀劃工作。有的書報字跡太小,吳傳君戴著老花鏡拿著放大鏡也不放棄,常常因為讀書忘記了吃飯。古今中外的教育專著,文、史、哲、現代科學著作他都廣泛涉獵,《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參考消息》等各類報紙雜志都是他的必讀書目。

除了讀書看報,吳傳君幾十年筆耕不輟。各類學習心得、講話稿都是自己起草。幾千字的講稿,幾十頁的稿紙,字跡工整,一絲不茍,令老師們嘆服。有時為一篇講稿,常常凌晨三四點就起來伏案工作。吳傳君把自己30年來的學習心得體會、教育教學經驗、生活工作感悟等30余萬字的書稿,整理出版為《驛路心語》一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實現了他立德立功立言的夙愿。

不懼困難,積極樂觀。吳傳君心胸寬闊,性格豁達,不怕一切困難。老師們都說“在吳校長的字典里,從來就沒有困難二字;在弘文教師心目中,有吳校長,任何困難都不是事兒”。

建校之初資金困難,如期開學受阻,吳傳君一邊鼓勵大家不要灰心,一邊不分晝夜四處奔波;激烈競爭中優秀教師流失嚴重,吳傳君安慰大家,“優秀教師是社會財富,到哪兒都是為社會作貢獻”。他親自帶教師外出業務培訓,凝心聚力抓師德建設;教學樓宿舍樓施工被迫停止,大家無計可施,吳傳君安慰大家“塞翁失馬,焉知非?!?。

沒有校舍,小學高中發展受阻,吳傳君另辟蹊徑。小學部啟蒙館和弘文中學東校區從此誕生;辦學規模擴大,運動場地不夠,吳傳君別具匠心,把操場建成兩層,一層為風雨操場,二層為陽光操場;籌建勞動基地征地遭遇瓶頸時,吳傳君潛心謀劃、借力發展,弘文中學北校區勞動教育基地由此而生。

熱愛生活,多才多藝。一走進吳傳君的辦公室,窗臺上兩盆盛開的君子蘭,辦公桌角落里碧綠的多肉植物,以及各種盆景和各色工藝品,可以看出吳傳君是個富有愛心,興趣廣泛的仁者。他飲食起居鍛煉身體非常規律,除了操勞學校大事,就連學生的學習,教師的生活他都放在心上。致遠閣上的鴿子,翠微湖里的金魚,都是吳傳君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產物”。此外,養花種菜、書法繪畫他無一不愛。每年的教師春晚,吳傳君都要登臺為老師們高歌一曲,成為弘文春晚的壓軸節目。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眳莻骶褪钦嬲爸钦?、勇者、仁者”為一身的君子。弘文的發展從來沒有一帆風順過,但是有吳傳君這樣的舵手,任何艱難險阻都不能阻擋弘文人前進的步伐。

把使命扛在肩上 把初心融進靈魂

吳傳君深知教育事業關乎國家興衰,關乎學生的前途命運,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從入黨的那一天起,吳傳君就把為黨育才為國育人作為使命,幾十年努力跋涉在漫漫的教育之路。

心憂教育,敢為人先。90年代辦學之初,社會上物欲橫流,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十分嚴重。面對重智育輕德育的現實,吳傳君心憂天下,旗幟鮮明地提出“先學做人,后做學問”的辦學理念。面對學校德育工作中的簡單說教,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吳傳君敢為人先,大膽創新,把傳統美德教育融入學校德育教育中,用先哲的思想教化學生,用圣賢的言論規范學生。當時來學校參觀的許多校長看到弘文校園里“忠孝仁義”幾個大字后驚訝不已。2002年,吳傳君親自起草了《正定縣弘文中學關于開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實施意見》,傳統美德教育這一辦學特色落地生根。

二十多年過去了,弘文的傳統美德教育碩果累累,精細化管理亮點紛呈。誠信文化、安靜文化、節儉文化、激情文化、書香文化等相互融合,形成了弘文獨特的校園文化。

情系家國,勇于擔當??吹秸ǔI綉鸸暮罄^無人,有著深厚家國情懷的吳傳君急在心里?!拔幕敲褡宓母?,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后繼有人,學校責無旁貸?!眳莻骶沁@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05年開始,在學校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吳傳君毅然組建學校戰鼓隊,把戰鼓納入學校課程,并編寫了校本教材《常山戰鼓》,使學生教師人人會敲,為正定常山戰鼓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出重要貢獻。弘文中學十幾年來年年參與正定文廟祭祀孔子釋奠禮,傳承民族禮儀文化;在學校翠微湖建范公亭,迎請范文正公魂歸故里;北方舞獅、傳統戲曲、雜技等國粹先后進入弘文校園。當時許多校長對弘文中學的做法不理解。幾年后,弘文中學常山戰鼓隊在中國北方鼓樂大會奪得“金鼓王”,從而成為“天下第一鼓”;全國首屆農民藝術節開幕式展演,天安門廣場為奧運助威,上海世博會巡演……弘文常山戰鼓成為燕趙文化名片。2015年全國人大有關領導來弘文視察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觀看學生戰鼓表演之后,對弘文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愛灑桃李,篤行不輟。本世紀初,重智育輕體美,導致青少年厭學,體質下降?!昂胛牡慕逃龥Q不能缺斤短兩?!眳莻骶f到做到。除了擴建風雨陽光操場,大量購置體育器材,多方聘請優秀音體美教師,他還親自抓學校的文體活動。在其他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時候,弘文的校園陽光體育運動和課外興趣特長班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十幾年過去了,弘文學子人人愛鍛煉,個個有特長。

吳傳君深知勞動教育對個人成長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在勞動教育大會上諄諄告誡:“弘文可不能培養一批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蟲?!睘槁鋵嵑脛趧咏逃?,他多方奔走,選地址談合作,謀劃勞動教育基地。他親自組織編寫校本教材《農業技術》,還選派專任領導主抓勞動教育。2020年秋季開學,在專職勞動教師帶領下學生到勞動基地參加勞動。讓學生在出力流汗、吃苦耐勞中接受勞動教育成為弘文教育的新常態。

畢生心血為教育 一生秉燭鑄民魂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眳莻骶龓资耆缫蝗兆巫尾痪氲毓ぷ髟趯W校第一線。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為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領導團隊,吳傳君二十多年堅持親自主持每周一次的校長主任辦公會。認真聽取工作匯報,手把手傳授工作經驗,告誡大家牢記失敗教訓。帶著花鏡給大家讀書讀報讀學習文件,現身說法給大家傳經送寶。

為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吳傳君更是殫精竭慮:開學教師培訓會、《學論語講修養》專題講座、全校讀書大會、各部師德學習專題會……吳傳君苦口婆心,情詞懇切,有時一講就是兩三個小時。抑揚頓挫的話語中飽含對教育無限的熱愛,對教師殷殷的期望,令每一位教師感動。每年一次的弘文家長會,吳傳君的講話是永遠的風景。許多家長都是全家出動來開家長會,他們說:“開過那么多家長會,只有老吳的講話最受益,聽了忘不了?!?/p>

上下求索,躬親力行。為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古稀之年的吳傳君帶領校長主任北上天津、唐山,南下洋思,東進杜郎口,多次到衡中、精英等名校學習取經。吳傳君和老師們吃住在一起,坐到教室里聽課,親自關注課改進程。經過博采眾長又不斷創新,弘文特色的教學和管理模式形成,弘文的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了質的飛躍。

科技在發展,“互聯網+教育”勢不可擋。2020年疫情突發,線上教學和空中課堂已使教與學的方式發生了極大轉變,吳傳君看準這一發展趨勢,進一步解放思想,“重塑教育操作系統,重構學校教育生態”的教學改革已經起步。

君子懷德,求仁得仁。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吳傳君的影響帶動下,今天的弘文中學領導教師上下同欲,勤奮學習愛崗敬業蔚然成風。人民滿意,社會認可,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吳傳君曾榮獲“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十佳創新校長”“民辦教育特別貢獻獎”,《中國教育報》《河北日報》《石家莊日報》及中央電視臺、河北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都采訪和報道過吳傳君的辦學事跡。此外,他還當選“中國教育協會農村教育分會副會長”“中國西部教育顧問”“河北省民辦教育協會常務理事”“正定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等多種社會職務。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年近八旬的吳傳君正精神抖擻地帶領全體弘文人努力奔跑在“建和諧校園、創百年名?!钡目登f大道上。

上一篇:新課改下語文實踐論文范文下一篇:大學生購物網絡營銷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