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外作業設計范文

2023-09-23

課外作業設計范文第1篇

一、課外作業

什么是課外作業?目前, 國內外對課外作業尚且沒有統一的定義。在《教育大辭典》中關于“課外作業”的定義是這樣表述的:“根據教師要求, 學生在課外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它是課堂教學的延伸, 有助于鞏固和完善學生在課內學到的知識、技能, 并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其目的是進一步消化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 掌握運用知識的技能。一方面是為了鞏固課堂上學習過的舊知識;另一方面, 也更為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在激發和強化學習興趣、求知欲的同時, 更能夠積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高他們對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二、調查目的與對象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 教師們也意識到了課外作業的重要性, 那么, 在實際的教學中, 教師對于英語課外作業的設計和布置是怎么樣的?帶著這些問題, 筆者采用了問卷 (見附錄1) 調查法, 對所在的重慶市合川太和中學的學生, 隨機抽取250名高中學生, 對他們的英語課外作業布置和完成情況進行了調查。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 學生喜歡的作業調查

通過表1可以看出, 太和中學的學生喜歡的作業類型主要集中在:完成練習冊或試卷 (30%) , 對話練習或表演 (28%) , 網上查閱資料 (19%) ;對于聽力訓練等英語有聲材料, 預習單詞、課文、知識點則表現出興趣缺乏 (分別占10%、8%) , 對于單詞、課文抄寫、背誦這類作業則基本是無人問津 (2%) 。這說明學生們對于英語作業喜歡的類型更偏向于應試練習, 及互動性強、相對具有創造性的作業上。對于傳統作業模式, 比如預習單詞課文, 抄寫單詞, 背誦課文等喜歡的學生較少。對于喜歡作業類型的原因, 絕大部分的學生給出喜歡的原因是作業有趣或者能夠通過運用知識而得到成就感。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完成英語課外作業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英語知識水平, 拓展他們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 教師經常布置作業類型調查

通過表2可以得出, 學生認為老師最常布置的作業是完成練習冊或試卷 (50%) , 這與表1調查的學生喜歡的作業類型基本吻合。太和中學的老師布置的英語課外作業基本滿足了該校學生對于英語課外作業的期望, 和他們的作業偏好基本一致。但在布置作業的同時, 教師們也沒有放過布置抄寫單詞、背誦課文這類筆頭作業 (約占28%) 。也就是說, 教師布置的英語課外作業絕大部分滿足了學生對于英語作業目的性強, 趣味性強, 創造性強的期望, 也沒有放棄傳統課外作業的布置, 也就是在他們書寫, 背誦等基本功方面的練習。

(三) 每天花費時間最多的作業類型調查

從表3可以看出, 花費學生時間最多的作業類型是單詞、課文抄寫、背誦 (41%) , 其次是練習冊或者試卷類作業 (26%) 和對話練習或表演類作業 (14%) 。將此表和表2比較, 會發現雖然老師常布置的抄寫, 背默等這類作業占教師常布置作業類型的28%, 但是在調查最費時間的作業類型中, 單詞抄寫、課文背誦這類作業占比卻遙遙領先, 也就是說, 雖然教師們在布置英語課外作業時已經在盡量相對減少布置單詞, 但仍舊留下了許多這方面的傳統作業。

(四) 完成英語課外作業的情況及原因

通過調查統計得出, 絕大部分學生 (71%) 愿意積極主動完成英語課外作業。其中23%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答案選擇是其他, 通過走訪得知, 選擇其他的學生在課外作業有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完成, 反之, 如果是枯燥乏味的抄寫作業或者是難度較大的練習冊或試卷, 他們則不愿意花費精力和時間在完成英語課外作業上面。

此次調查中, 由不愿意完成英語作業情況的學生回答, 得出結果如下表:

對于部分不愿意完成英語課外作業的學生 (6%) 和部分不明確自己意愿的學生 (23%) , 我們進行了統計分析, 發現他們沒有積極完成英語課外作業的主要是因為任務英語作業太枯燥 (46%) 。這個調查結果較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他們正處在一個已經成型的較穩定階段。他們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 他們就愿意付出勞動, 積極主動去完成。如果是他們感覺到比較困難, 需要很努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則不太愿意做。也就是說, 關注學生的現有的語言知識水平, 因材施教, 布置適合學生能力水平的作業, 不要讓難度阻擋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 在表4中, 有31%的學生認為他們不愿意完成英語作業主要是太枯燥。因此, 英語作業的布置既要考慮其趣味性、創造性, 又要符合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 讓學生在課外作業中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并提高自身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并且, 教師應當關注評價反饋, 要求教師及時評價反饋學生作業, 建立良好有序的評價反饋機制, 進一步與學生溝通, 讓學生更能夠接受并主動積極地完成課外作業。

四、總結

綜合以上表格, 高中階段的學生, 由于自我意識和獨立性已經顯現, 他們已經開始對自己感興趣和有信心的活動積極主動的投入熱情。對于中學生作業, 如果教師能夠設計布置豐富多彩, 形式多樣且具有挑戰性和創造性的作業, 則更能引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相反, 如果教師堅持布置形式單一又“枯燥無趣”的抄寫、背誦這類作業, 可能會打消學生的作業完成積極性, 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 同時大大影響其學習效率。

筆者認為, 中學英語課外作業的布置應該因人而異, 充分考慮中學生的他們的現有的英語知識水平和身心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在此基礎上, 根據中學英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因材施教, 同時考慮太和中學學生英語的基礎較薄弱的現狀, 把握作業的難度和區分度, 充分體現課外作業的趣味性和目的性。布置課外作業時, 以培養和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為起點, 采取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成就感和創造性。而同樣重要的是, 評價與反饋, 讓學生在完成英語課外作業的時候真真切切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和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林英.任務型課外作業的設置.中小學英語教育[J].2007, 2 (4) :61-63。

課外作業設計范文第2篇

1讓趣味性的作業,調節學習的心情

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喜歡新奇有趣的東西。學習也如此,如果能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題目或數學游戲,學生必然興趣盎然,積極參與,促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其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根據這一規律,我們在設計作業時,就應該多設計一些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樂學者。例如:在教學完第一冊“10以內的加 減法”后 ,可設計這 樣一組題 :“找朋友 ,手拉手”。 (在學生做題前,老師先鼓動一下情緒,學生就會積極投入。完成后,老師就交朋友方面適當教育,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根據低年級學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點,教師如果能設計這樣有趣的練習或游戲貫穿于整節數學課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中高年級數學也可適當穿插,既可增加學習氣氛,又可加強學生對數學的熱愛。例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的意義”這節課結束前設計一個游戲。同學們按照自己的學號,按老師要求站立,看誰反應快。1學號是質數的同學,2學號是最小合數的同學,3學號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同學,4學號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同學,5學號是合數的同學,6沒有站立過的同學。這樣可以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帶著愉快和渴望學習新知識的心情結束一節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養成學生不甘落后,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

2作業設計要有對比性,防止產生思維定勢及干擾

小學生學習數學,往往會產生思維定勢,今天學習乘法應用題,往往認為所有題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學習除法應用題,又會認為題目都是除法題。因此,練習的設計要做到新舊知識不斷交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學生在解題時,新舊知識容易相互干擾。例如: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以后,有些同學就會分不清什么時候求周長,什么時候求面積。因此設計練習時,就要設計一些有對比性的題目,讓學生辨別、判斷、分析。在比較、分析中揭示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加深認識,使知識達到內化的程度。

3作業設計要體現層次性

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 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因此實施因材施教顯得尤為重要,在設置數學作業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置數學作業,這樣,既能提高基礎較差的學生, 又能鍛煉基礎一般的學生, 更能開發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實踐發現,分層要根據不同的知識結構,根據當節課的課堂效果來決定,還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有時將作業分易、中、難三類;有時分基礎、創新兩類;有時一個題目設計幾問,每一問層層遞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做到哪一問。比如概念教學往往分三類,第一類作業是基本知識,例如考察對概念的辨別,題目形式要靈活,可以是選擇填空等,讓程度差的學生不感到困難, 同時要掌握基本知識以便繼續提高;第二類作業要針對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程度和靈活運用,可根據練習冊的習題進行變式改進; 第三類是為學有余力的同學準備的,可將一些奧數題選編到作業中去,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4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對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知識并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 學校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經驗的總結與升華。鑒于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教學時,我們應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例如,教學“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時,筆者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已有的購物付款時“付整找零”的經驗,設計了這樣一道生活情境題:小明的媽媽帶了136元錢去新華書店花99元買了一套書,作為送給小明的節日禮物,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 討論該題時,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而首選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 ,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錢”,而這恰恰就是“湊整簡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學們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經驗的支撐得以主動建構。

5設探究性作業———開拓創新的空間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 :數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人心和新課程理念的實施, 數學作業也可以不再枯燥乏味,我們有許多可做的:一方面可以將很多現實生活的題材引人課堂, 作為引人新知的情景或同學們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學了“軸對稱圖形”這節內容之后,筆者讓學生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 依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自己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第二天,有的學生帶來了剪紙作品;有的學生設計了樓房圖案; 有的學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業五花八門,形狀千姿百態,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設計出來的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粗鴮W生這些“杰出”的作品,筆者知道,他們對于本節課的內容已全部掌握。

課程改革已經進行好幾年了, 有的老師可能還在為布置作業或不布置作業而苦惱。筆者認為作業是要布置的,但不是單一地做數學題,而應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興趣、創新意識、質疑能力、動手能力等融入作業中,設計多種形式的實踐作業,讓作業內容豐富起來,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讓作業成為學生的樂趣。

摘要: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形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完成一定數量的數學作業,能使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作業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也利于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及時反思改進。但目前很多老師布置數學作業并非“量體裁衣”,因而,數學作業功能的發揮很難盡如人意。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設計直接關系到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本文就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性設計做一個探討。

課外作業設計范文第3篇

柳江縣第二小學

美術作業是美術課堂教學的延續,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是整個美術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但在傳統的作業觀下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過分強調“熟能生巧”的誤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業題;作業形式、內容呆板單調、冰冷無情,是一些純粹的數和形的舞臺。美術作業的設計直接反映著教學實效。傳統的以畫為主的學習方式,形式太單一??赏ㄟ^對小學美術“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4個方面來對美術作業進行設計,讓學生自主發揮個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基于此,凸顯新課程理念,進行作業改革,讓學生的作業體現科學性和對學生的發展起作用是每個教師應該做的?,F談談新課程下我的美術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分層作業——讓作業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

新課標指出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1、作業量的分層設計。根據目標層次和學生層次,制定對應的分層練習題,鼓勵繪畫態度認真、技能掌握較快的學生向高層目標發展,調動積極性。設計每個學生作業學分制,在學生自主作業、自愿達成的基礎上,能自主完成比自己原有的更高層次的作業,可以“加分”予以鼓勵。

2、作業難度分層設計。確定基礎、發展、創新三級目標,要求不同能力的學生認真實現本級目標。C層學生作業應以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為主;B層學生作業應以個性發展為主;A層學生為提高創新。這樣可使A、B、C三層學生都有充分發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這三個級別的作業要求學生有選擇的去完成,一級的內容就可以算是基本完成本課的重點,二級內容完成了本課的難點,三級就是對于個別學生的拔高設置。這樣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了,不管美術水平的高低,他們都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要求,根據要求完成符合自己實際表現的作品。在利用作業要求讓學生給自己的作品打上星星,看看自己的的作品得到了幾顆星,然后在讓同學互相的評一評,通過這樣的設置,促使了美術課教學目標在每位學生身上都得到了掌握和練習。每位同學都能感受到自己作品的成就感,自己的創造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主要的是讓他們能對美術作業有了自信心,也增加了對美術課的興趣。

3、完成作業時間分層。美術課程必須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完成作業時間上分層要求,能有效保障后進生“吃得了”的問題。 【案例】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在教學“乘上大船游世界”前布置作業如下:在《乘上大船游世界》這一課教學中,我提前給學生布置了涉及認知、實踐、情感的分層預習建議,讓學生邀請家長一同到學校附近的船文化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把了解到的船的各種類型、基本結構和用途記錄下來。進行船模的制作或者嘗試彩紙彩泥的手工船制作。在船文化博物館中,體驗視覺感應前進中的船,思考如何畫形態各異的航行中的船。

以上三類分層預習任務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進行,然后把預習的書面材料和嘗試的作品帶到課堂,通過三方面預習內容相互的探討補充和對知識的歸納,將會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實踐能力和情感態度。長此以往,隨著學生學習的積累、學習內容的增加和課外活動探究發現的深入,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 【思考】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枯燥的作業布置變成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使學生能真正感受“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的樂趣。學生不僅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還在生活的感悟中進行學習、創作,這樣學生在玩中學才會有激情,學生的創作才會精彩。

二、融情入景——讓作業點燃學生做作業的熱情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情趣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潤滑劑,而教育心理學也已證實,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由于他們好奇心強,求勝心強,所以在作業中添加一些趣味,融入情景,能吸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完成,抓住這一特點,把作業融于生動的情景中呈現在學生的眼前,讓學生輕松愉快地主動接受作業,并點燃做作業的熱情。 【案例】 例如:我設計的《魚兒游游》教學分層簡易目標是:學生能夠初步了解有關熱帶魚的知識,能完成一至兩個熱帶魚基本型的造型臨摹。分層基本目標是:認識熱帶魚的特點,能運用夸張擬人的手法來表現自己心中美麗的熱帶魚。分層難度目標是:利用面的組合來表現熱帶魚的身體圖案。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學習任務,突顯學習行為的主動性和目標的明確性。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弱點在哪個層次,然后加強練習,以期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在日常美術教學中,面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可以類似像這樣把備課內容結合知識點分出難易層次,在作業的三項任務中找尋課程的知識重點和難點,那么無形中使學生明確每課的學習內容和自己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真正從每一節課的作業里明確自己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來進行學習,如此將更加有效的推動學生作業水平的不斷提高。 【思考】 教學中我以情境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竭力創設一個民主、愉快的課堂氛圍,充分利用謎語、動畫角色、范畫欣賞等方式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并鼓勵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大膽地用美術形式表達魚的形象。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在課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更多教育:比如說:要保護鯊魚、保護海洋、保護大自然。 總之,本課我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順利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突出,學生也能夠根據教師的教學順利的完成了本課的作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樂于探究,積極評價,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的形成,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三、實踐應用——讓作業立足課本、服務生活 “美術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是一個大課堂,蘊涵著豐富、鮮活的課程資源,遠離生活就意味著讓學生失去課程的另一半世界。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我們的美術作業也應貫穿在大量美術實踐中,要讓學生少做題,多動手,多實踐,多運用,在大量的美術實踐中讓知識得到升華。通過設計一些實踐性較強的作業,使學生在“行”中求知。在設計作業時,樹立開放的美術教學觀念,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立足課本,放眼課外,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美術、做美術、用美術,讓作業回歸“學生主體”,回歸“生活實踐”,真正符合新課標“美術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學生用具體的美術知識,去研究生活、服務生活,體現其生活化的一面,讓美術與生活的關系更加緊密。這樣的作業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同時也讓學生更加了解到生活中有美術。 【案例】 在上一年級《走進大自然》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并不陌生,但對色彩的具體名稱卻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引導學生尋尋找找,觀察校園里都有哪些顏色?說說你喜歡哪些顏色?學生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的校園里竟然有這么多美麗的顏色,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把剛剛說到的這些美麗的顏色從你的水彩筆中找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逐個說出色彩的名稱,讓學生自己動手找找相應的顏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部分不認識的顏色很快便記住了。 【思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我利用課件帶領學生觀察、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直觀地呈現大自然的不同側面,加深學生對大自然 的感受。本課運用了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傳遞信息,甚至提前布置“實地感受”的活動來走近大自然。希望在本課的學習后,當學生讀到一段優美的文字時,腦海里會浮現出一幅美麗的畫面;當學生眼前出現一幅美麗的圖畫時,能夠聞到畫中花的香味„„,總之,當孩子們閉上眼睛也能感到美的存在時,他們就學會了欣賞美。

課外作業設計范文第4篇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我們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構建與語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語文作業,是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重要方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語文作業,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積極地學,靈活地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語文教師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的作業觀。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優化語文作業設計,使語文作業走出泥沼,讓它煥發出活力,已迫在眉睫。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對語文作業作了重新的審度,教師作業的設計要以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和創新思維培養為目的,以靈活的方式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能展示學生個性,重學生能力的作業。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課堂教學改革循序熱烈地進行著,而作業改革的力度卻遠遠不夠。以往繁多、重復、機械的作業形式應該有所改進,適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主題。筆者認為,重習題練習,輕知識應用;重練習結果,輕思考過程;重雙基訓練,輕課外所得;重統一訓練,輕分層練習的作業設計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在此我談一談自己初淺的認識。

1.關注現代語文素質,著眼啟發智慧

按照社會對現代語文素質的需求,應從學生的心理出發,解放學生的精神和心靈,盡情釋放鮮活而強悍的生命力,讓學生在靈活多樣的作業(積累性作業、想象性作業、質疑性作業、應用性作業、探究性作業、創作性作業、交流性作業、專題性作業、實踐性作業)中提高素質,啟迪心靈和智慧。

1.1 讀。語文教學得法課內,得益課外早成定論。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補充,它使課內知識得以遷移到課外去。開展課外閱讀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課改對課外閱讀量作了大幅度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把課外閱讀作業做細做實,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如學了課文《孔乙己》,可以推薦《吶喊》;學了《范進中舉》,可以推薦《儒林外史》……通過廣泛的閱讀,引導學生學會溝通課內、課外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華。

1.2 問。"學起于思,思緣于疑。"引導學生養成多問的習慣,再組織每周最佳問題、質疑能手等的評選,讓學生永遠充滿"?"。

1.3 評。學完課文后,讓學生針對熱點和其他問題進行相應的評論和交流。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思考。

2.融入生活之河,強調動手實踐

2.1 畫――再現情境。為了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應常常讓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憑自己的經驗,動手畫一畫,在課文情境的再現中加深理解,獲得新知。在教學古詩《山居秋暝》后,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把想象中的畫面畫出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情景學生是能體會得到的。這樣的作業,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思維活動始終處于興奮、活躍之中。

2.2 做――激發探索。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和思考,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例如:學習完語文實踐活動――動手做一份校報??徽n后,我們就可以布置學生每一個人親自動手做一份關于語文知識的手抄報,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意識。

2.3 養――體會特征。初中語文中有許多狀物課文,在作業布置中可以要求學生回家開展養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加學生的知識信息,獲得大量的愉快而難忘的體驗。如我們結合一些課文,養小動物、花草、觀察種子發芽等,學生興致勃勃,得到了許多課本上得不到的知識。

3.培養興趣、養成習慣,促進學生發展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教師的教學應力求課上得有趣,作業布置得有趣,評價方式有趣,讓學生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從而讓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4.作業設計應有度

自新課改以來,廣大語文教師更新了教學理念,在作業設計上遠離了過度訓練,重視拓展練習,開放作業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加強了學科間的滲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實際操作中也有不少語文教師沒有把握好尺度,拋棄了傳統教學精華,片面強調新理念新方法,?囊桓黽?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語文教師要把握好尺度,訓練有度,拓展有度,創新有度,滲透有度。

總而言之,創意的語文作業也不能脫離基礎知識,從有限的課堂步入社會生活的大課堂。設計開放的、綜合、靈活的作業,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使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性作業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的職責。

課外作業設計范文第5篇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作業的基本目的在于:①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技能,減少課堂所學知識的遺忘。②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發現和改進存在的問題;③,促進思維的鞏固和形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④獲得深刻的認知體驗,培養獨立性、責任心、創造能力。

二、明確目標,務實求效

我們高一數學備課組一定會把握好學科思想、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課程目標,開展有關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實踐研究,提高教師對作業作用的認識,建立與學科課程綱要(學段、學期、單元或章節教學整體規劃設計)相配套的作業體系。細化解讀課標、課程綱要和教材,理清主干知識、支干知識、知識點、重點、難點,加強過程性評價研究,通過開展合作研究,突破以往單純拘泥于書面形式的局限,向課外延伸、與生活接軌,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探究性,促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自主地獲得新知。著眼于全體學生,改變作業的內容與形式,優化作業設計。作業的形式應該有: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分層作業、合作作業、實踐作業……哪些學習內容、知識點,適合哪種作業類型,對于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讓學生有一定的選擇性,提高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并達到分層次教學的目的。每一階段都要通過問題跟蹤保證學生對作業的有效性。

三、數學作業的規范實施

數學作業形式不同,實施的方式也不同。書面作業(以自學稿為主)主要包括設計、布置、檢查或批改、講評四個環節,要做到精選、先做、全批或樣本批改、精析,保證作業的有效性。分層作業、合作作業、實踐作業要做好學生的指導,教師要在學生互批的基礎上進行抽改,同時保證對完成作業較為困難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

四、數學作業的實施細則

(一)分材自學稿的設計在滿足學科要求的基礎上,格式上都必須包含以下各個環節:

1、舊知鏈接:與本節內容相關的舊知識點以填空、選擇的形式進行復習回顧。

2、自學檢測:通過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提前預習,自主完成最基本的檢測練習。檢測

題目要切實注重基礎性,保證90%以上的學生能在課本中找到答案并獨立完成,對新知識真正起到自學引導的作用。

3、新知探究:以課本例題或基礎知識為主,選取的題目不得超過2道,教師在這部

分要有對新知識精煉的歸納總結及點撥。

4、鞏固訓練:對本節新學內容進行鞏固練習,題目不得超過4道,題型要多樣化(填

空、選擇、計算等)。題目設置由淺入深呈階梯狀,最多有一道中等難度的題目。

5、達標反饋: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達標測試,題目不超過4道,題型要多樣化,

強調基礎性,讓90%以上的學生都能完成,從而有實實在在的學習收獲。

6、能力提升:不超過2道題,進行拓展延伸,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不做,達到50%

左右的學生能夠完成。

7、網絡構建:對新知識的主干進行建構,教師可填空、列表等形式進行引導性總結。

(二)、分材自學稿的作業使用要求

1、在題目的設計上不能簡單的留出空白讓學生隨意去做,逐步規范起來,題目的設計標準見下表,以督促學生進行糾錯并記好筆記,做到一題一思考。

2、題量必須按照各板塊的要求進行設置,嚴禁超量,組長在審稿時要嚴格把關。對各班單科在前15名的學生可根據情況再留部分輔導材料上的習題,但各備課組必須統一,不能各行其是,不必硬性要求,視學生各人能力而定,但自學稿上的內容必須先行完成。

3、在七個板塊中,第1-2兩個板塊必須在課前完成,第

3、

4、7三個板塊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第5-6兩個板塊在課后完成,以緩解學生壓力,保證教學效果。

4、各個板塊時間分配大致原則是:第1-2兩個板塊共占5分鐘,第3板塊占15分鐘,第4板塊占15分鐘,第7板塊占5分鐘。

5、每章結束后,設計一份“問題跟蹤卷”,題目選自本章自學稿中學生出錯率較多的題目,習題多少可視情況而定,定期進行問題跟蹤,查漏補缺。

6、各部分練習作業要體現類型化,即師生學會對問題、知識分類型,同一類型再分層次,教師設計訓練內容時要有類型意識,把訓練題目分成類型,每一類型再有幾種

變式,把不同類型、變式的題目分ABC三級,并有不同要求,學生可以有選擇,體現作業的分層和學生的自然分材學習,使學生在掌握基本類型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完成的更高層次的任務,體現自然分材,知者先行,達到掌握基礎,拓展提升。

8、教師要堅持課前嚴格檢查,課后加緊督促,嚴把出口關,備課集體備課時要相互督促抽查,切實保障“分材自學稿”的使用效果。

(三)作業次數與批改。

每周對學生自學稿進行一次檢查評改。作業批改后要及時講評,認真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力求拓寬已學的知識。對作業中發生的問題在備課組的會議上要認真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

五、建設數學好題集和學生的“兩集一卷”習慣養成

學生“兩集”指錯題集和錯誤反思集,“一卷”指每次考試后建立滿分試卷。

1、引導學生建立錯題集,并規范錯題集的本子規格和書寫格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做好用好錯題集,并建立檢查評比制度。整理錯題集時應注意:第一步,找出錯因;第二步,訂正錯題,書寫正確答案;第三步:找一些類似的習題聯系一下,鞏固一下這一知識點,同時檢驗一下以后做這樣的題是否會出現錯誤。在錯題集中還可收納的內容:①平時課堂上教師補充的知識點或者推論;②歸納總結課本上的典型例題;③每章學習完后,建立本章的知識脈絡圖。

2、建立自我反思集,每天抽出時間獨立反思,讓學生學會自我對話、自主反思,并對自己每天的生活有一個理性思辨的機會,提升學生自控能力,促進其人格的完善和發展。反思內容主要為個人學習品質、學科學習思想。教師平時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將本學科主要的學科思想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或解決問題時反思其中包含那些學科思想,靈活的運用學科思想方法學習新知識。

3、構建考試后滿分試卷,以此來提升考試能力和完善對知識的把握,使考試效益最大化。

教師做好好題集建設:本學期教師將自己收集的具有代表性的題目,分章節知識點進行歸類整理,最后備課組集中匯總,使之成為高三復習時的重要資料。

高一數學組

課外作業設計范文第6篇

一、填空題。

1、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涉及數學學習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負責任精神)、(意志力)、(對數學的價值意識)、(實事求是的態度)等諸多方面。

2、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的概念。它倡導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3、教學設計的書寫格式有多種,概括起來分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類。

4、教學方法是(指教學的途徑和手段,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總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的總稱。

5、練習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

6、 “以問題探究為特征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是指:問題探究法與發現法基本相同,它不呈現學習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對一定材料的實驗、嘗試、推測、思考,去發現和探索某些事物之間的關系、規律。

7、《標準》中的四個目標大致可分為兩個領域:(認知領域)和(情感領域)。其中,(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屬于認知領域。

8、教學設計的一般的結構是:(概況)、(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9、所謂問題,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須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關鍵、重要之點。)

10、教學案例形成的幾個步驟一般如下:

(1)確定教學任務的思考力水平與要求;

(2)課堂觀察并實錄教學過程;

(3)教師、學生的課后調查;

(4)分析教學的基本特點及與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較;

(5)撰寫教學案例。

11、 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視不同班級情況而定。有的班級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可考慮采用(引導發現法);有的閱讀課本習慣較強,也可適當采用(自學輔導法)。

12、問題生成的途徑有四個方面:其一,(教學內容即問題);其二,(教師提供問題);其三,(學生提出問題);其四,(課堂上隨機生成的問題)。

二、辨別題(對的打√,錯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情感、態度目標與其他目標的實現是一種“滲透”、“融合”的關系。 (√)

2、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的教學經驗是課程資源,學生間的學習差異、師生間的交流啟發,乃至學生在課堂出現的錯誤也是有效的課程資源。 (√)

3、小組合作開始后,教師的角色主要是組織者。 (×) 分析:小組合作學習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讓學生掌握知識才是自主學習的本義。 (×) 分析: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的概念,它倡導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5、秧田式最大的優點是,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 (×) 改正:最大優點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間,缺點是,容易形成以教師為中心,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

6、案例主題一般以本課教學內容加上教學案例幾個字來體現。(×) 改正:案例主題一般是從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煉出來的關鍵詞語,是案例的主題。另外,再用本課教學內容加上教學案例幾個字樣作為副標題。

7、數學課程標準四個目標之間的區別,我們以長方形和三角形的學習為例加以說明。如果他能夠根據兩者的屬性辨別圖形、畫出圖形,則說明他已經習得其知識。 (×) 分析:如果他能夠根據兩者的屬性辨別圖形、畫出圖形,則說明他已經習得其技能。

8、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課標,對全套教材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課時教材時,要對這一課時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課時在本單元的地位,是新授課還是鞏固拓展課、是綜合課還是復習課、是以探究為主的課還是以傳授為主的課、本課時的重點難點、如何處理教學內容等等。 (√ )

三、簡答題

1、 分析教學對象可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答:一是學生的年齡、學段情況; 二是學生的數學基礎情況;

三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情況。

2、 哪些內容可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答:(1)在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2)在教學內容的易混淆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3)在思維的交鋒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4)在思維的發散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5)在規律的探索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3、 使用談話法進行教學應注意什么?

答:①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對提的問題,提問的對象,學生可能回答的情況,應如何進一步做好啟發引導,談話所需的時間,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②提出的問題要明確、簡潔,使學生能理解。

③提出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全班同學都能積極準備,然后再點名某個學生作具體回答,以利于全班同學積極思維,發展智力。不同程度的問題,可考慮給不同能力的學生回答。

④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盡可能不提暗示性的問題,多提能讓學生開動腦筋自己去思考的問題。

⑤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提出難易適度的問題。過易不利學生思考,學生感到乏味;過難則學生無法回答。要提一些經過學生想一想能夠回答的問題。

⑥提問后要注意聽取學生的回答,并做出相應的評價,對回答有困難的學生,可提一些輔助性的問題啟發誘導他,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更不能諷刺挖苦。對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學要及時加以表揚,鼓勵學生提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4、 使用探究法應注意什么? 答:(1)精選探究材料; (2)注重教師的引導; (3)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4)所設立的問題難易要適中。

5、練習設計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①練習要有目的性,要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練習,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練習。

②練習要有層次性,練習的設計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層訓練有利于暴露差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③練習要多樣性,練習的形式多樣,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思維的發展,培養靈活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練習要有反饋調節性,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練習的情況,適當調整練習。

⑤練習要面向全體學生,無論做什么練習都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都能得到提高。 ⑥練習的份量要適中,做到質與量的兼顧。

⑦練習設計要有彈性,能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收獲。

⑧練習設計中要加強知識的應用性和開放性,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6、舉例說明預設性情感與態度目標和非預設性情感與態度目標。 答:預設性情感與態度目標是指教學設計時應預先列出的目標。例如,講授圓周率時,教師要考慮介紹中國古代的數學文明,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要考慮介紹圓周率的用途,培養學生的數學價值意識。 非預設性目標是指在教學準備階段不能確切設定的,但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出現時機就應該加以落實的目標。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某位學生提出了新穎的問題,這就出席那了引導學生求知欲的時機;某位學生出色地回答了問題,這時就出現了培養學生自信心的目標。

7、如何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

答:一是課前自問自答。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二是課前了解。課前一兩天布置與新課有關的一些參考題,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三是導入環節直接了解。教師直接拋出課題或新課中有關的知識,讓學生說說已經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8、編制課時目標時一般要做到哪幾點?

答:(1)內容全面;(2)層次分明;(3)要求適度;(4)具體可測;(5)因材而設。

9、講授法教學應該注意什么?

答:①講授的內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學性; ②講授要有系統性、條理性,層次清楚,重點突出;

③講授的語言要簡潔、準確、生動、形象,符合學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④講授中要運用啟發式等手段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思維活動;

⑤講授的時間不宜過長,更不宜運用“滿堂灌”式的講授法。

四、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一年級上冊P34《跳繩》(8和9的加減法)的主題圖上有:1幢教學樓,教學樓邊上有1面五星紅旗和許多樹木,操場上有8個小朋友在跳繩,問題是“說一說”。下面是教師B按教材教的教學片斷: ①出示掛圖。 ②提問題。

師:看了這幅圖,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看見了房子? 師:你真能干。 生2:我發現了紅旗。 生3:我發現了樹木。 生4:我發現了小朋友在跳繩。 生5:我發現了地上有小草。 „„

教師不管學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學的民主。待過了5分鐘,教師急忙拋出:“誰能提出有關8的加減法?” [案例分析](主要從問題的目的性與開放性的角度分析):

答:我們廣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考慮到的是問題的開放性,在數學探究過程中,設計出了大量的開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維空間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同樣存在了目的性不強,答案不著邊際的弊端,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答案,老師對他們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評價,但是,學生的回答,和老師的評價使得我們的數學課堂離我們心目中的理想的數學課堂卻越來越遠。所以我們老師在設計問題題不僅要充分考試問題的開放性,更要考慮設計問題的目的性,你設計的問題應當明確,具體可測,大部分學生能尋求到比較正確的答案。

2、[案例描述]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片斷:

⒈教師布置學生獨立思考的內容:我們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經知道面積公式的平面圖形來研究它的面積公式呢?

⒉學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鐘,當教師發現有一個小組的同學“過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頂點作平行四邊形的高,把平行四邊形分割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個長方形,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結束。

[案例分析] (主要從與合作學習有關的因素的角度上加以分析) 答: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了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的“一言堂”的專制,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當前,很多教師都已經有意識地把它引入課堂,但很多時候的小組合作只是作了個形式而已。

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問題:(1)為什么這節課(或者這個環節)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用可以嗎?(2)如果要用,什么時候進行?問題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拔、引導?(3)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三種具體的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4)學習中,哪些內容適合進行班級集體教學、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哪些內容適合個人自學?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的教學形式不是替代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廣大的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踐中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而將傳統的教學形式說得一無是處。不講原則的過多的合作學習也可能限制學生思考的空間,對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3、[案例描述]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需要多少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的教學片斷:

① 出示買賣的情境圖(圖標有泳圈的單價12元,籃球的單價15元)。 ②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③ 探索算法多樣化。

師: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算式怎樣列? 生:15×3= 師:應該怎樣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我用乘法10×3=30 5×3=15 30+15=45(元) 生3:把15看成3個5,共有9個5,得45(元) 師:你喜歡用什么方法? 生1:用加法。 師:用加法也可以。 生2:用乘法。 師:好的。

④練習13×3 70×5 24×2 13×5 31×3 34×2 24×4 師:你喜歡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學生練習時筆者觀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

[案例分析] (主要從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層面上加以分析): 答:有的教師認為,如果對算法進行優化,那就談不上算法多樣化,似乎多樣化與優化之間存在矛盾。其實不然,方法和方法之間根本不存在優劣之分,任何優越性與不足都是與一定的環境相聯系的。算法優化是學生個體的學習、體驗與感悟的過程,不是群體或教師的優化。對個體而言,是個體對原有的計算方法優化的過程,是個體思維發展、提高的過程。如果不對算法進行優化,那么我們的學生就沒有收獲,沒有提高。

在優化算法的過程,教師必須注意兩點:第一,優化的主體是學生,要尊重學生的想法,教師應把選擇判斷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優化的過程是學生自我完善的過程,產生修正自我的內需,從而“悟”出屬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師在評價算法時,不要講“優點”,而要講“特點”,把優點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這才能達到優化的目的。第二,教師要明確“優化”并不是統一一種方法,把優化的過程作為引導學生主動尋找更好方法的過程,尊重學生的選擇,只要學生認為合適、自己喜歡,教師就應加以肯定和鼓勵。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作業 學校: 姓名:

一、名詞解釋

1. 數學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一些基本數學事實性知識,如定義、定理、公式、特定的評明、歷史性的資料等。

2. “行為跟進式”評課法: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后,評課者與授課者共同討論教學中的優點、缺點,提出修改意見后,授課者在修改的基礎上再進行教學,再進行評價和修改,如此反復幾次,使教師的教學行為不斷改變、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3. 作業評價:教師的一種常規工作,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 、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操作型考試評價:為使學生能直觀地去認識那些簡單的數學形體,了解數學只是與生活實際的真實關系,教師充分利用學具、教室、操場、學習用具等,采用畫一畫、分一分的測評方法。

5. 反思日記:對教學心得體會、經驗教訓的一種非常隨意的書寫形式,通常表現為教學隨筆。它可以記錄下當日教學中遇到或看到不成功或成功的教學事件或原因剖析;可以探究或反思理論學習心得體會或其在教學中哦的運用策略;也可以對一節課的目標設計的準確性、教與學的行為表現合理性、教學手段選用的必要性、教材內容處理的可接受性、教學時間安排的節奏性、課堂活動組織的周密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反思、以便以后教學借鑒。

6. 課堂即興評價: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交往行為給予及時、合理的、激勵的評價。課堂即興評價要著眼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多維度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以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主動,從而真正體現評價的過程。

7. 課程評價:指對課程內容及進程進行的價值判斷。

8. 網絡評課法: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或教學過程用文字、圖片或錄像的形式呈現在網絡上,由其他教師或相關人員在網上對其進行評價的方法。 9. 分項作業評價:是指對學生作業的多種指標的綜合評價批改策略,它更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以及各種素質的全面發展。

10. 口頭型考試評價:主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書面文字表達能力跟不上,有些內容作為筆試題難以觀察到學生的真實水平,而采取口試的考試評價形式。

11. 教學診斷:教師在自己或他人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從教學問題入手,進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進而“對癥下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

12. 教學后記: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針對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結合對課堂教學的觀察,進行全面的回顧和小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下來。它是教師進行自我評價反思的一種常見形式,可以是課堂教學成功經驗,失敗教訓,也可以記錄教學中出現的教學思索或靈感,師生相互交流并火花等,長期堅持以記促思,對于教師專業成長幫助極大。

二、簡答題

1.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有哪些具體的要求?

答: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具體要求:

1、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2、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4、重視評價結果的處理和呈現。

2. 在新課程下,要營造出大氣的課堂,教師必須做到三個“不要”,三個“不要” 指的是什么?

答:三個“不要”是指:情節不要太多;環節不要太細;問題不要太碎。

3. 小學數學教師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答:小學數學教師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課后備課、教學后記、教學診斷、反思日記、教學案例、觀摩分析。 4. 你認為實施課堂即興評價應遵循哪些原則?

答:實施課堂即興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1、立足激勵原則;

2、關注人性原則;

3、提升思維原則;

4、適度適時適量原則。

5. 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發展先后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答: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發展先后經歷的三個階段:

1、以教為主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

2、小學數學整體性課堂教學評價;

3、以學評教的小學課堂教學評價。 6. 簡述新課程下小學數學作業評價的策略?

答:實施多項作業評價策略:

1、分項評價;

2、激勵評價;

3、跟蹤評價;

4、延遲評價;

5、協商評價。 7. 新時期下教師應如何進行自我反思?

答:新時期小教師進行自我反思的途徑:

1、在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反思;

2、在他人評價中反思;

3、在學生評價中反思。

三、辨別題

1.有教師說:“讓學生寫日記是語文課的專利,讓學生寫數學日記有失數學學科的特性。”你認為對嗎?為什么?

答: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錯的。因為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數學是顯示的、游泳的、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它還是學生收集、處理和提取信息,運用有關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數學發展的重要環節。數學日記可以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數學的反省能力、思維餓誒的創造性、階梯策略的多樣化和靈活機動的能力、體驗學習的情感等。

2.有人說:“課堂教學評價從評價重心上看,已經由關注老師的教轉變為關注學生的學”.你認為對嗎?為什么?

答:我認為是對的。一直以來,課堂教學的關注點都是以“教師”為主,如教師的言語表達是否流暢、教師的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等,主要關注教師的課堂表現,關注教師是怎樣講的,即使關注到學生的行為表現,也是基本上被看作是教師“教”的回應,或者成為教師“教”的點綴?;A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新課程提出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即關注學生是怎樣學的。所以說從評價重心上看,課堂教學評價已經由關注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 3.有人認為:作業是教師與學生知識與情感交流的“信箱”,不是評判,而是對話,你認為對嗎?為什么?

答:我認為是對的。作業評價是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業的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用得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用得不好,就會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在對學生的數學作業進行批改時,可采用“等級+評語”的作業批改評價模式。“等級+評語”的作業評價模式,不僅起到了點評學生作業的作用,還能啟迪他們的思維、指點他們努力的方向等。實踐證明,數學作業批改中的評語在數學活動中具有很好的調控功能和激勵功能。數學作業是教學的一面“鏡子”,是師生交流信息的一個“窗口”。我們應用好這個窗口,與孩子進行心靈對話。在課堂上應創造機會,通過交流、介紹、傳閱、發言等形式,展示孩子的作業,讓他們在欣賞和被欣賞的氛圍中獲得成功體驗,讓處于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孩子都體驗到愉悅。

4.有人說:“教材是專家編的,我們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只能老老實實地去執行教材,而絕對不能擅自作主去改編甚至創編教材。”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答: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錯的。因為新課程背景下出臺的一些新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表中,明確提出了“看教師是否具有整合、變通有利于教學的各種課程資源,‘跳’出學科進行大教學“(即用活教材)的要求。新課程下的教材觀認為:教材不應該成為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枷鎖”和“桎梏者”,而應該成為“跳板”和“促進者”。因此,走下神壇的教材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教師也應該由教材忠實俄執行者自覺升格為教材的實踐者、改進者和創造者。教師的義務不再是機械地照搬教材,而是應該自覺地根據學生、教材、教學條件等實際情況,有機地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觀點論述

1.小學考試就應這樣,重點不在于“考”而在于“試”,不應成為甄別與選拔的“考具”,而應成為激勵與進步的“試紙”。“考”,有上對下的壓力,學生無選擇,更多地是被動與緊張;“試”,有下對上的努力,學生有選擇,更多是主動和快樂。對這種觀點,你認同嗎?談談你的想法。

答:關于“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有兩段很重要的論述。“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從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由此可見,考試評價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為此,小學數學發展性考試評價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全面考查學生數學基本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思考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數學思維方法和數學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滿足學生的需求,發掘學生的潛能,建立自信培養情感,推動師生共同發展。

2.成長記錄袋評價法的優缺點各是什么?

答: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又稱為檔案袋評價成長檔案評價,是一種用代表性事實來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質的評價方法成長記錄袋評價不僅體現過程評價思想,同時體現學生自主評價,強調自我縱向比較,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是目前比較滸的評價方法。 成長記錄袋的優勢: 1.評價對象的主體性

成長記錄袋中,有許多項目上讓學生自評、互評,讓他們裝進自己得意的作品,同時還可設計“老師的話”、“家長的話”,讓學生在評價中與伙伴交流,與教師家長對話,促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 2.評價內容的多元性

成長記錄袋的評價范圍廣,改變了以往“一張考卷、一張成績單”的單一評價方式,它對學生的心理、生理、智力、技能、情感=、行為、態度、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及學習優勢、不足等都進行了記載,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張揚。 3.評價形式的生動性

“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是成長記錄袋設計的一個突出特點,體現了趣味性和藝術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增強了評價效果。

4.評價過程的開放性 成長記錄袋打破了評價的時空,不僅局限在學生校內的學習上,而是延伸到課外、社會與家庭,對學生的學習形式、情感、態度等全方位評價。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怕愛好、特長進一步評價自己,有利于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 成長記錄袋的缺陷:

1.工作量太大,教師負擔重。

2.內容太多,標準化程度較低,不好整理、分析,在用于較大范圍的評價時難以控制。

3.主觀性太強,很難達到客觀、真實。 4.容易走形式,走過場。

3.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自我反思對自身的促進作用?

答:工作中,每上完一節課,我會反思:本節課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學生掌握的怎么樣?他們喜歡這樣的方式嗎?我是否遺漏了一些重要的問題或環節?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被調動起來了?是不是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呢?作業中,觀察學生的作業態度,答案正確率,字跡書寫等,從小方面反思自己的要求是否妥當,是否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涯奠定夯實的基礎。當每次考試過后,我會將自己所教的班級與平行班進行分析比較,肯定學生的進步之處并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學生再接再厲;思考學生退步的問題所在并及時分析,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進行補救。努力尋找著自己和同行教師之間的差距,思索著自己的課堂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策略,是否能讓學生接受并激發更多的學生喜歡我的英語課堂;是否能讓自己所教的班級均能實現優秀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生吃得了的目標,以實現分層教學,達到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化??傊?,及時的自我反思和記錄,讓我在每一年的反復教學中多了一份經驗,收獲一份成績。幾年來,在不斷的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中,我的課堂駕馭能力在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得到了提高。我還經常以寫教學反思的方式在教海探航、拾貝,從中得到了許多的的真正的實惠,真正的經驗。正如華東師大的葉瀾教授說的,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4.根據所學的數學學習評價方法,談談自己如何更好地做好學生數學學習評價工作?

答:

1、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2、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

3、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五、案例分析(2題,每題10分,共20分)

1.閱讀下面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小結及教師的評語,從期末質性評價方面談談你的看法。 我的數學學習

我的數學學習就像小船從港灣駛出,經過大海的波濤,時起彼伏。 從考試來說,像股票一樣時漲時跌,期中考試以前到期中考試時是漲的,期中考試以后是跌的。不過現已好轉,從跌到漲了,就看期末是跌是漲。

比起考試來說,發言就像船在河里行駛,穩中有健,比較平靜,無風無浪。每次上課,我都積極舉手發言,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 再說說做作業,正確率還算高,★★★和A是常有的事。但美中不足的是字寫得不太好,需要改正。

我的數學成績還不差,還因為我有一個比較聰明的腦袋。 這一學期就要結束了,我希望以優異的成績走完這一學期。 四(1)班 舒陽圣

師評:寫得真幽默!的確,你是一個有趣的男孩,老師很喜歡和你交朋友,老師也欣賞你的智慧和才華,你那獨到的見解也常讓同學們折服,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努力,你肯定會成為這個季節中最燦爛的男孩。

答:(1)期末性評價要體現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樣,即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自我評價,例如讓學生回顧總結自己一學期來的學習,從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學習興趣、學習體驗、學習問題等方面進行回顧,記錄學習感受,感悟學習心得,學生通過期末學習的自我評價,明確優點和不足,促進下一階段的學習。(2)自我評價是原認知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能否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認真地總結各種學習方法,檢查學習活動進行的質量與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因此重視學生對學習的評價,會更好地體現評價促進學習的目的。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由四部分組成:一是觀察行為表現;二是自我反省,確定自我評價的標準;三是進行自我評價;四是自我強化。

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認真學習評價策略,實施以激勵和激活學生創新性思維為主要目的的學習評價

2.下面陳述的是一個學生在數學考試講評后所撰寫的日記,你認為教師的評價有不當之處嗎?請你結合案例和教學實際,談談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科學地處理考試評價的結果? 失敗,唉!

我最難忘的是四年級的一次期中考試??荚嚨臅r候,我很緊張,不過一想到考試完就可以玩電腦游戲,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認真地做卷子,不一會兒就寫完了。過了幾天,老師把卷子發下來分析試卷,一看自己是83分,比以前進步了,心里很高興,還不錯??衫蠋煼治鲈嚲淼臅r候,我和同桌說了幾句話,老師走過來叫我不要太興奮,說別看83分,是48名,全班倒數第四。我的頭立刻就低下去了。我考得再好總也考不過大家。我總是失敗,唉!

答: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案例中的老師因為學生與同桌說了幾句話,就把分數由83改成了48,這樣的評價無疑對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表現了教師的一種武斷性,因而引起了學生的反感情緒,這樣會影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也會影響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教師應該科學地處理 考試評價的結果。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學習態度等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考試評價結果進行科學地、創造性的處理,采取 “區間式”試卷評閱,在分數的背后,教師再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定量判斷與定性相結合。

3.閱讀下面這份課堂觀察表,你能發現教師在設計課堂觀察表時考慮到了哪些方面嗎?對數學課堂觀察表的實施,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表格略)

答:這份課堂觀察表,你能發現教師在設計課堂觀察表時考慮到的方面有:(1)評價目標多元。既考察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恒關注了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是否樂于與同伴交流;是否積極主動創造。(2)評價主體多樣。既有師評又有學生自評。(3)評價操作性強。每項評價目標都確定了幾項指標,即程序要求。如果學生覺得指標還不能說明自己某項目標的達成情況,可以在備注欄中舉例說明,使評價表能提供大量的信息。(4)重視學生自我反思。觀察表中還設立了“今天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兩個欄目,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及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學會總結、學會反思。(5)加強教師的質性評價。表中還設定了“教師寄語”欄目。通過對各項目標進行簡單的成都狀況評價之后,教師可在此欄中寫上鼓勵性的語言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發展。

上一篇:追夢的孩子范文下一篇:社區衛生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