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園林類論文范文

2023-09-17

園林類論文范文第1篇

一、植物生產類課程設置依據

1. 高職園林畢業生就業崗位及目標

高職園林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主要面向園林企業生產一線, 主要崗位包括園林工程施工員、規劃設計繪圖員、園林綠化工、花卉園藝工、盆景工、插花員等。

高職園林畢業生入職初期以生產一線崗位為主, 要求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較高的職業素養, 熟知所從事工種的各項技術指標、主要工作流程和核心技能技藝環節;初次就業后2-3年, 職業崗位進階目標為行業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乃至自主創業等, 需要較強的現場管理與指導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等。

2. 植物生產類課程體系設計

高職園林專業畢業生進入行業后, 植物生產類崗位主要包括花卉苗木生產、園林綠地養護管理、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與管理等崗位工作。綜合崗位及技能需求, 高職園林專業植物生產類課程設計體系須以常見觀賞植物的栽培與養護管理能力為主, 注重技能培養, 實現崗位需求與畢業生技能的“零距離”, 見表1。

二、園林植物生產技能培養探索

1. 植物生產技能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重理論輕實踐。近年來, 園林行業發展又快又好, 日益受到各界重視, 為迎合市場需要, 各地高校爭相開展高職園林教育。為此, 部分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的制定和設計課程體系時, 既有借鑒參考乃至照搬照抄成熟本科院校者, 也有在原中職園林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即用者。如此則與高職教育的初衷相距甚遠, 失去針對性, 很難實現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目標。

(2) 重實踐輕理論。一直以來, 不少教育工作者認為高職教育培養的是行業企業一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但卻沒有意識到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和“職業性”兩大屬性。職業技能的培養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目標, 絕不可忽視, 但是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亦是學生后續發展、職業進階的堅強后盾, 關系到高職園林畢業生的職業生涯, 也影響到園林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 重施工輕養護。當前各地處于園林建設大力開展時期, 園林工程施工、規劃設計等崗位需求大、待遇較高, 誘惑力大。受此趨勢影響, 不少高職園林專業學生在校之時即傾向于園林工程、園林規劃設計等方向的學習。但園林建設絕非一蹴而就, 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園林綠化養護管理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園林建設完工后的養護管理實則更為重要, 正如俗語“三分栽種七分養護”所言, 前期的苗木生產、后期的養護管理都制約著整個景觀效果的體現。

2. 解決措施

(1) 理實并重。高職園林人才培養過程中, 應強化高職教育的“高等性”、“職業性”, 既要確保初次就業的技能水平, 也要為職業進階需要的專業理論基礎奠定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 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升教師科研和服務社會能力, 同時還能促進教師與行業企業的深入聯系。因此, 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只是重視技能培養而忽視理論教學、也不可只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技能的培養, 應在課程設置中均衡理論與實踐性教學課時, 使理論與實踐教學時大致比例在1:1左右, 見表2。

(2) 合理引導。人才培養過程中, 教師的合理引導對學生成長有重要影響。且各種崗位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各異, 如并非所有人員都適合常駐工地現場負責施工管理等。因此, 教學過程中, 要結合行業發展趨勢、行業企業需求和學生自身特長與興趣愛好所在, 因材因需施教, 為學生的職業規劃與發展、學生的后續成長奠定基礎。

(3) 深化校企合作。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 必須深入行業企業一線, 了解行業企業一線的發展現狀及對人才的需求情況等。據此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標準、完善課程體系, 從而確定理論教學內容、精心制定實踐教學項目, 細化行業企業需要的各項能力于課程標準之中。

此外, 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直接受到授課教師的水平的影響。通過校內專任教師與行業企業一線生產人員合理搭配, 共同完成課程內容的教學, 可確保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江西應用技術學院2010年開始實施的“青年教師達標計劃”, 將沒有行業工作經歷的教師送到行業生產一線實踐鍛煉1-2年, 同時將行業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引進課堂等方式, 取得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 園林植物生產類課程的教學, 必須結合高職教育特點, 貫徹“課堂教學、實踐實訓”并重的教學理念, 落實“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課堂教學與職場訓練合一、技能培養與職業鑒定合一”的“四合一”人才培養模式, 方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4) 改進教學方法。 (1)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開發,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 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方面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一張黑板一支粉筆外加一張嘴”的單一教學模式, 甚至在近年來大規模采用的多媒體教學模式也已不能完全滿足高職教育的教學要求。

結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學習特點, 宜加大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開發力度, 如建設精品課程學習網站、網絡視頻公開課、課程學習資源庫等, 將整合課程教學資源, 為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提供第二學習課堂, 既迎合當代高職學生學習多依賴互聯網絡的特點, 也彌補了課時壓縮、課堂教學時間偏短的不足。

(2) 充分利用實習實訓教學場地。高職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專業課程教學的實習實訓條件制約著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水平, 因此, 必須創新機制, 大力開發實習實訓教學條件。

園林植物生產類課程教學中, 除依賴傳統的實習實訓教學條件, 如各類型校內實驗室、校外頂崗實習基地, 也可借助各校園綠化養護管理及校內辦公場所及公共區域的盆栽花卉的養護管理工作。

2010年底, 以我院新校區綠化養護管理移交為契機, 園林技術專業順利承接校園綠化養護管理。園林教研室相關專任教師構成管理隊伍, 主要負責校園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學生參與養護管理實踐安排與技術指導。通過設置《校園綠化養護管理實踐》等課程, 配以帶薪實習、課余勤工儉學等運作模式, 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參與度達到100%, 既為校園綠化養護管理節約成本, 同時還大幅度提高學生在植物生產、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與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三、效果評價

通過近三年的探索, 高職園林技術專業的植物生產類課程體系設計、師資隊伍結構調整及學術水平、學生對口就業率和畢業生后續成長均明顯好于改革之前。如現有的5名植物生產類教師已全部具備“雙師”資格、職稱晉升順利, 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亦十分明顯 (見表3) , 真正實現學院、教師和學生三方受益、共同進步的目標。

從上表可以看出, 從業資格證《園林綠化工 (中級) 》鑒定通過率穩步提升, 已由三年前的67.48%提升至97.53%;學生的對口就業率亦有明顯提升, 且自2010年始, 有不少同學順利進入一級資質的園林企業工作, 且后續發展良好。

摘要:當前, 植物生產技能培養存在理論與實踐失衡、施工與養護、規劃設計與后期管理錯位等問題。文章探討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實訓”并重、深化校企合作、開發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完善與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等措施予以解決, 保證高職教育的“高等性”、“職業性”, 培養合格的畢業生。

關鍵詞:高職園林,植物生產,技能培養

參考文獻

[1]周立雪.高職教育教學理念研究[J].教育與職業, 2006, (33) .

[2]李青松, 馬春喜.高職園林專業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 (12) .

園林類論文范文第2篇

1、目前高職類園林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對實踐教學認識不夠。部分教師對高等職業教育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 教學遵循實用為主, 夠用為度的原則理解不夠深刻, 仍以傳統教學為主, 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以及學生主動能動性較差, 造成了學生搞不成低不就的狀況。

2) 實踐教師專業實踐知識較缺乏。園林的興衰, 人才是關鍵, 人才是活資源, 教育是根本。人才的培養, 是靠教師來完成的, 因此教師隊伍是高職教育的重要資源, 而高職教育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實踐教學,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師絕大部分是缺少實踐工作的機會, 專業知識較少, 達不到高職高專的要求。

3) 教學內容及資源善待加強。實踐教學內容技能操作訓練仍需加強, 需及時更新。實踐教學場所偏少, 設施設備不充足, 以及素材不夠, 滿足不了學生實踐操作需要。

4) 校外實習機會少。由于園林專業操作性比較強, 以及受到企業方面的影響, 在大多數情況下頂崗實習需要多點安排, 分散進行, 導致學生專業實習難。另一方面, 園林專業實習大部分在室外進行, 特別是在園林苗圃中實習, 條件比較艱苦, 使得學生思想不穩定, 管理難度大。使得許多實習都是走一個過場, 這樣達不到應有的實習效果。

2、高校園林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1) 加強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當前, 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迅猛, 國家和地方出臺了許多重要指導性文件。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 教育部分別出臺了《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各類文件中強調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以及強調了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 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因此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

2)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目前高職院校園林專業實踐教師大部分未參加實踐工作, 園林專業實踐經驗較缺乏。因此加強與企業行業溝通交流, 來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 提高專業技能, 這樣就培養出了一批會生產、懂管理、能教學、勤鉆研的專業教學團隊, 使之逐漸向“雙師”型方向轉化。這樣就極大地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3) 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專業教學突出以學生為中心, 以綜合能力培養為重點, 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現場仿真式、講授啟發式、現場情景式和科研訓練式、技能考核式等。按照“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 堅持產學研緊密結合, 融合行業職業技術標準, 在校園里設“工地”, 在工地里開“課堂”, 形成以園林工程項目引領、典型工作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在教學手段應用上,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 攝制和收集各種場景圖片自制多媒體課件, 開發專業資源庫及網絡教學資源, 進行網絡教學, 結合現場工程實訓, 仿真教學環境 ( 在校園里設“工地”, 在工地里開“課堂”) , 拓展教學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在校外所承擔的項目, 組織學生共同參與項目, 讓學生提前接觸行業真實項目的運作, 這樣學生在校期間就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畢業后就能無縫對接, 這樣就縮短了實習期, 對學生的后續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4) 改善實踐教學條件。校內實訓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因此按照現代生態農業、園林行業生產過程及工作任務的邏輯關系整合現有實踐教學資源, 以真實的企業環境氛圍及職業資格為標準, 建設“理實兼容、工學對接、學做一體”的實踐條件。如建立園林工程仿真實訓場, 綜合實訓場等實踐場所, 為將來的園林設計和施工工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5) 加強與社會互動, 與校外院校及企業共建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是學生今后從事的職業及工作的場所, 所以校外實訓基地是學生提高專業技能及社會適應能力。因此,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主動與企業聯系, 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 采取校企“2 + 1”或“2.5 + 0. 5”聯合辦學模式進行合作, 即兩年或兩年半在學院學習, 半年或一年在企業參與生產。

3、結語

當前,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 也催生了人們對環境意識的提高和人們對園林景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城鄉生態環境建設也越來越急需, 城鄉生態文化展示越加迫切, 各地正加緊建設和打造良好的宜居環境。因此高職教育需培養一批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 才能讓學生能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所以園林教學工作者需結合園林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 按照“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 不斷探索, 為高職教育提供一個教育模式。

摘要:實踐教學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高職園林類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高職園林教學的目標, 針對性提出了適合高職園林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職,園林,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賀修炎.論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校企雙向互動合作模式[J].教育與職業, 2008 (14)

[2]顧建中, 李巧云.“雙證融通、能力為本”的高校園林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 2008 (8) :81.

園林類論文范文第3篇

1 竹類植物造景的配置形式

竹能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在庭院布局、園林空間、建筑周圍環境的處理上有顯著的效果, 易形成優雅愜意的景觀, 令人賞心悅目。竹類植物的配置形式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式和規則式兩類。自然的配植方式有孤植、叢植、群植等;規則式有列植、對植等。

(1) 孤植:孤植即單植, 以觀賞個體美為主。宜選用形體較大, 或具有觀賞價值的竹類單獨種植。有些品種具有高雅的形態和神秘的色彩, 亦可單獨種植, 如湘妃竹、佛肚竹、玉竹等。

(2) 列植:列植是指樹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配置方式。列植形成的景觀比較整齊, 可以協調空間, 顯出植物的整齊美。列植常與道路配合, 可構成夾景。列植多運用于規則式種植環境中, 如道路、建筑、矩形廣場、水池等附近。列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優點。有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兩種基本形式。

(3) 叢植:在園林中是一種重要的布置形式。一個樹叢是由二、三株至八、九株同種或異種樹木組成, 是將植物個體美和群體美同時展現的最佳方式, 較大面積的庭院內的竹林及構成林相者皆為叢植, 近年來不少植物配植都采用了這種方法。

(4) 群植:將觀賞竹類植物作為一個類別群體種植, 增加植物群體感染力, 更加突出群體統一美。突出人造景觀的意境, 竹類多為喬木狀, 如毛竹、剛竹、麻竹等。

(5) 林植:較大規模成帶成片的樹林狀的種植方式。它反映的是群體美。林植也是園林結合生產的場所, 在大型公園、風景區、森林公園中多有林植。

(6) 盆栽:部分竹類植物如佛肚竹、銀絲竹等, 通過奇特的形態, 按照盆景的藝術手法, 縮景與盆, 聚景與缽, 并可輔以造型景石, 置于建筑入口或廳室館舍, 充分展現出意境之美。

2 竹類植物的造園手法

(1) 統一空間。以大面積竹林以群植、片植的形式運用到公園綠地、人行步道中, 不僅有掩飾的作用, 又有統一的景觀效果, 使公共開放空間中的景致和諧統一。如剛竹、毛竹、金鑲玉竹等。

(2) 強調空間。部分竹類植物因色彩鮮艷、形態奇特, 特別引人注目, 如佛肚竹、龜甲竹等, 常栽植于景觀入口或指示牌附近, 作為室外空間的視覺焦點, 從而構成景觀的中心點, 引起人們的注意。

(3) 協調空間。經過修剪成不同的植物造型和綠籬形式, 與周邊建筑物的外觀相呼應, 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4) 分隔空間。依照實地情況, 采用不同高度的竹類品種, 或者加以修剪, 形成豐富的層次, 劃分出大小不等的景觀空間。

(5) 軟化線條。在建筑物的屋基和墻角種植, 以其獨特的植物形態, 對建筑物等硬質景觀起到遮掩、平衡、軟化的效果, 在色彩上和諧相應, 與周邊環境優雅的融合在一起。

(6) 指引景物。公園中常用某些竹類, 如綠竹等, 在空間中襯托或指引出景物, 使得景物的形態大小、質地色澤彰顯出來, 更容易被發現或察覺。

(7) 改造地形。部分地被竹類如箬竹、翠竹等, 可依照地形起伏, 作高度不等的變化, 突出其立體感。

3 竹類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

(1) 以散生竹為主, 大面積栽植, 創造出壯觀的竹林景觀。一般以群植、片植的形式栽植, 充分利用原有的竹林進行改造, 形成壯觀的“竹?!?。如以“蜀南竹海天下翠”享譽海內外的蜀南竹海, 竹林延綿500座大小山嶺, 蔚為壯觀, 是我國最大的原始毛竹公園;湖南洞庭湖君山島, 島中72峰, 峰峰有竹, 千姿百態, 綠影婆娑, 其中以莖帶血斑的“湘妃竹”聞名于世;以及位于浙江省莫干山風景名勝區的“竹徑通幽”, 滿山秀林翠竹, 綠蔭如海, 吸引著中外游客。

(2) 以各種竹類植物為主要造景材料, 可在植物園和城市公園中建設竹子專類園。專類園造景中應結合地形變化, 依照傳統的造園手法, 形成高低錯落、曲直有致的景色。在我國, 以竹子作為主題或景區內包含竹類景觀的比比皆是, 較為著名的有上海萬竹園, 以“竹文化”為主題, 營造出“江南竹韻, 清清通幽”的秀麗竹景;北京紫竹院公園, “幽篁百品, 翠竿累萬”, 以竹造景、以竹取勝的自然山水園;以及位于云南昆明的世博園竹園, 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 收集竹類植物41屬, 319種, 5000多叢, 成為世界上種植竹種最為豐富, 并以從生竹為特色的竹園。

(3) 借物抒情, 營造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在有限的空間情形下, 栽植少量的竹子, 通過借用周邊的環境展示深邃的意境, 從而達到以小見大目的。最最典型常見的有以下三種情形: (1) 粉壁竹影。將竹子配置于白粉墻壁組合成景的藝術手法, 白粉墻壁前幾竿修竹, 竹子在白色背景的襯托下益顯青翠同時細膩光滑的竹竿極易與平整光潔的白粉墻壁通過微差取得質感上的協調統一, 如同一幅以白壁粉墻壁為紙, 婆娑竹影為繪的“墨竹圖” (2) “移竹當窗”。在窗前種竹, 通過各種景框欣賞竹景, 如同一幅圖畫嵌于框中, 起到小中見大、壺中天地的效果。移竹當窗形成的框景畫面可以靜中求動, 虛實相間, 游人通過一系列窗口欣賞窗外竹景, 隨著視點的移動, 竹景時隱時現, 忽明忽暗, 呈現明顯的韻律節奏感。取景框除窗洞外, 還包括各式門洞、漏窗及其它建筑圍合空間。 (3) 竹石小品。竹石小品指竹子與奇峰怪石通過藝術構圖, 組合成景。竹石小品古典園林中常常作為點綴, 布置于廊隅墻角, 既可獨立成景, 又可遮擋, 軟化建筑的生硬線條。在庭院中的空間封閉壓抑處和天井處, “一方天井, 修竹數竿”, 使人在有限的空間里感愛到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

(4) 根據不同的環境, 將竹子與其他植物進行組合, 寓情于景。單純通過植物組合, 營造出全新的文化意境, 如個園中就是通過竹子、臘梅、黑松等組合搭配, 體現“歲寒三友”的意境。鶴壁淇河森林公園中, 把竹子、臘梅、蘭草、菊花四大類植物不同品種組合成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組團, 賦予了小小森林公園深厚的文化內涵。

通過竹子與周邊環境適宜的植物進行配置, 豐富景觀和色彩, 如在水邊種植竹子和荷花, 竹、水、荷色彩相互映襯, 形成了生氣、靈動的美麗畫面。

通過選擇不同品種呼應環境的寓意。如如在寺廟園林中可以多種植紫竹、觀音竹等來彰顯其肅穆的氛圍, 在園林中的曲徑通幽處則適宜種植形態優雅秀麗、密集多姿的鳳尾竹、琴絲竹等, 利用不同種類的竹子來寓情于景, 與周圍環境有效地融合到一起。

4 造景應用中的幾點建議

4.1 合理選擇竹類品種, 節約建設成本

竹類植物喜濕, 喜酸性土壤, 忌積水, 要求排水通暢。如毛竹、烏哺雞竹等栽植時需大量澆水、種植層換土、設碎石排水層等, 建設成本較高。應根據具體項目特點、投資規模, 環境、土壤立地條件, 合理選用竹類品種, 科學規劃種植面積。對投資有限、水源不便, 或土壤條件較差的項目, 應不用或少用大型竹類, 而選用適應性較強的竹類, 節約建設成本。

4.2 優化設計, 合理運用竹類植物造景

竹類植物株形差異較大, 有高大型的毛竹, 也有高度適中的紫竹, 還有臥于地表的菲白竹等。在園林應用中, 要選用適合的竹子種植在合適的部位及區域, 如毛竹不宜種在空間狹小的建筑基礎區域, 而株型中等的竹類則更能體現效果且不擁擠??諘?、開闊之地適用高大的竹類, 能形成參天的竹林、通幽的竹徑。

4.3 探索配置形式, 營造多變的竹類植物景觀

竹類植物的配置形式多樣, 有點綴、孤植、叢植及組合搭配等多種類型。在繼承傳統配置手法的同時, 應不局限于已有的類型, 要發揚創新求變精神, 探索新型的竹類植物配置形式。

4.4 增加地被竹類應用, 形成多樣的竹類植物景觀

現公園或街頭綠地, 或多或少都能發現竹林景觀, 但地被類觀賞竹卻較難尋覓。應實踐中加強地被竹類的應用研究。

4.5 加強竹類文化景觀的建設, 增添竹類文化內涵

傳統竹文化已成為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之一, 在竹類植物應用中要創造與開發竹文化內涵, 使竹類植物在園林中兼具清秀挺拔的形象美和剛毅不屈的氣質美。

5 結語

竹類植物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美學價值, 給人以美的享受, 并具有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生態等功能, 在我國園林景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 園林工作者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運用多種設計手法, 充分展現觀賞竹類植物的形、意、勝、趣, 把博大精深的中國竹文化, 巧妙的應用到園林造景中。

參考文獻

[1]田翠英, 楊柳青.竹類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J].北方園藝, 2007 (3) :139-140.

[2]臧德奎.竹類植物的園林造景[J].中國園林, 2006 (2) :17-18.

[3]陳永生, 吳詩華.竹類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5, 20 (3) :179.

[4]《中國古典園林分析》作者:彭一剛.中國建筑出版社出版.

園林類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城市是人們聚居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環境,人造生態園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文章從城市人居環境改善與人造生態園林的關系入手,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指出城市人造生態園林存在園林建筑觀賞性差、建筑缺乏地域風格、缺乏文化氣氛和“家”的感覺、追求形式,忽視功能等問題,最后指出人造生態園林合理利用開發須遵循“經濟、景觀、生態”三原則,并提出重視自然景觀的合理利用和文化氛圍的營造、注重科學規劃和準確定位、注重因地制宜等解決方法。

關鍵詞:城市人居環境 改善 人造生態園林 開發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需求的不斷改善,人類居住環境不僅僅要滿足基本的遮風擋雨,還要滿足人類心理、審美等高級的精神需求,于是逐漸產生了園林等建筑裝飾。

近年來,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場的優勝劣汰,住宅區的環境和景觀建設已成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們越來越重視城市居住環境的優化。由于城市土地的限制,天然生態園林較少,人造生態園林在城市人居環境的改善上擔當著重要角色。

一、城市人居環境改善與人造生態園林的關系

目前,城市居住區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生活,因此城市人居環境改善與人造生態園林的關系尤為密切。

現代城市中,由于快節奏的生活工作方式,使得人們的壓力很大,而清新、寧靜的園林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人們的情緒,放松人們的大腦。因此,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是舒緩壓力的地方,體現著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和質量,對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利于身心健康以及城市整體形象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二、城市人造生態園林存在的問題

(一)園林建筑觀賞性不強

城市人造園林的建筑形式主要是供人們休息的廊、亭、花架等,但有些園林在設計上由于過于追求管理的方便性和耐久性,建造了一些形狀不美觀的混凝土花架,雖然滿足了功能性,但在觀賞性方面略顯不足。

(二)建筑缺乏地域風格

有些園林建筑直接把國外的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理念和一些經典作品不加選擇地搬到國內來應用,環境設計跟風照搬現象頻出,缺乏特色和個性。

(三)缺乏文化氣氛和“家”的感覺

某些設計師對人造生態園林進行設計時,經常會追求新穎、復雜的設計,而放棄簡單易行的方法。每個地方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氛圍和內涵,城市的人造園林只有增加當地的文化要素,充分融入當地地域文化特性,真正使大眾樂于接受。

三、人造生態園林如何合理利用開發

(一)人造生態園林開發遵循的原則

1.經濟原則。經濟原則也可稱之為可持續發展原則。在人造生態園林建設中,同樣存在可持續發展問題,尤其是園林管理部門。建成的綠地在后期管理方面,除了必需的建設費用,后期養護管理費用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2.景觀原則。堅持景觀原則,就是要有精品意識,綠地要有美感,園林要有創意,要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這樣,才會讓人身心舒暢。這就要求我們所種的綠地,不但要有綠量,還要有質量,充分發揮造景藝術手法,通過植物配置,營造出一種藝術化的園林景色。

(二)人造生態園林如何合理開發利用

1.重視自然景觀的合理利用和文化氛圍的營造。城市人造園林的設計應考慮園林建筑與當地環境的充分融合,重視自然景觀的合理利用,結合山勢和水形,因地制宜,這樣的城市園林才顯得自然生動,讓人感覺親切。另外,各地在設計上要增加當地文化要素,使人們在欣賞園林的同時受到文化的熏陶,彰顯城市文化的內涵和歷史感。

2.注重科學規劃和準確定位。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到園林休憩放松是減緩壓力的最佳選擇之一,城市園林對于居民而言尤為重要。所以,在生態園林設計時,要注重科學規劃和準確定位,要有目的性地設計和規劃,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協調好各景點之間的關系、文化各要素和居民需求之間的關系、人造園林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四、小結

未來的社會將是一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高度發達的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將發展到新的高度,同時人們的居住環境也必將朝著綠色、環保、健康、舒適的方向發展。

城市人造生態園林和人的居住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人造生態園林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居環境質量的好壞。人造生態園林建設是一個較為龐大復雜的系統,涉及到的行業和學科很多。因此,在城市園林設計時要結合當地的特色和文化氛圍,進行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園林建筑的功能,建造居民真正需求的園林。

參考文獻

[1]李衛東,張靜. 城市居住環境與園林景觀淺析[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8):119-120.

[2]閆明.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研究[J].科學之友,2010(04):160-161.

[3]郭鳳樓. 城市園林規化的若干問題與建議[J].科技與企業2012(03):307.

園林類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為響應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銀川能源學院積極推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風景園林專業作為學校重點培育專業,如何培養風景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將學生更好地輸送到社會?根據銀川能源學院風景園林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專業課程開展協同教學模式,探究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模式。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 教學模式 協同教學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風景園林專業需要結合行業的實踐性,在教學中應重視實踐經驗的培養,探索教學模式上地改變,促進風景園林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提高學生畢業后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相關行業的實踐水平。

1 應用型人才培養下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模式的探究背景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應強調與社會行業實踐的結合,在教學環節中重視實踐性教學如實踐教學、專業實驗和專業實習等,還應該將實踐應用教學貫穿相關課程內容的教學活動中。

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中,包含了社會教育的趨向目標,綜合能力與素質目標以及勝任工作方向目標。勝任工作方向目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應用為背景包括風景園林規劃、園林建筑設計、園林植物種植與養護、園林工程預算、園林施工與管理等就業方向。在設置核心課程上包含風景園林、城鄉規劃、建筑學主干學科,以及每學期有2周的實踐教學環節,包含計算機輔助設計、景觀工程施工、景觀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實踐教學內容。因此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更是提出了復合應用型本科培養概念。[1]而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確定綜合、全面的教育培養思路。

風景園林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相關職業選擇性很大。而由于教師的專長和經驗有限,因此在某些課程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會超過一位老師的教學能力所勝任的范圍,如果將這樣的課程教學責任推給一位老師,會使學生很難達到專業培養方案的目標。

2 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模式探索

2.1 協同教學的內涵

協同教學在本科教育領域已經多有應用。所謂協同教學就是兩位或兩位以上不同專長的教師組建教學團隊,對同一課程進行合作教學,共同對同一學生群體教學負責。[2]而風景園林專業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特別強的專業,在很多課程中也會涉及的幾門學科的知識,因此筆者在擔任本專業教學任務的教師中選擇具有專業背景不同、資格水平差異、興趣性格特點不一樣的老師組織教學團隊,選擇兩門風景園林專業核心課程開展協同教學的模式的探究,選擇有差異性的老師可以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強化團隊的集體優勢。

2.2 “專業導論”課程協同教學模式實施

“專業導論”課程的開設對于大學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一門為剛步入大學的新生開設的專業引導課,可以讓大學新生對自己所修的專業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使學生在大一的時候就系統了解本專業的所有學習內容,認識一些學習本專業的學習方法,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方向有所側重。[3]

根據2018級風景園林專業“專業導論”課程大綱,課程主要內容涵蓋了風景園林學科內涵、中國古典園林綜述、外國園林國外園林發展綜述、風景園林師從業素養、園林植物運用、景觀工程與技術、環境要素與生態設計、風景園林的傳承與發展等內容,課程學習目標有以下幾點:[4]

(1)了解什么是風景園林,掌握風景園林與人文社會學及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2)掌握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動態,了解相關聯學科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作用,掌握景觀設計師所需的職業要求;(3)掌握中國古典園林與國外園林的異同點,能夠運用基本園林造景手法、設計理念、設計方法等知識,進行一定的創新;(4)掌握風景園林基本技術標準以及在生態環境中的地位與作用,了解風景園林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5)掌握風景園林專業所需的基本專業技能,提高基本審美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基礎。

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習目標矩陣關系:(見表1)

傳統的授課方式多為一位授課經驗豐富的老教授根據教學大綱介紹專業基本情況,結果是可以達到課程學習目標,卻很難激發學生學習本專業的興趣。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下,風景園林專業應用性十分強可以涉及多個方向的就業選擇,但是由于一位老師的研究方向、教學課程的局限性,很難對所涉及的各個就業方向有清晰明確的介紹,因此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很難有清晰的計劃目標。[5]

筆者在2018級風景園林專業的“專業導論”課程教學中任課程首席教師,由團隊成員分章節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教師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時,應遵從以下原則:

(1)熟悉完全熟悉本章節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2)有擔任本章節相關內容的課程任務,選擇相關章節講授,如:張黎老師擔任“中外園林史”課程,主講“國外園林發展綜述”章節;程淑杰老師擔任“城市物理環境”“環境心理學”課程,主講“環境要素與生態設計”。(3)結合教師所學專業背景、研究方向,及工作學習經驗,選擇相關章節講授,如:王兆菊老師,工程師職稱,曾在具有一級設計資質的設計院工作六年,講授“景觀設計師從業素養”章節內容;衛樂老師,助理工程師,從事園林工程施工三年,講授“園林工程與技術”章節。

在確定教學模式及分配好教學任務后,筆者開始組織團隊成員規劃設計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團隊成員分享自己的教學資料,如教案、電子課件、課外素材,然后成員集中討論給出授課建議,如相關章節的兩個教師有內容重復講授,討論哪位老師講授更合理。并且其他教師可以并將自己擁有的課外資料,分享給相關內容的授課教師,做到資源共享,授課知識更新。

在授課時,授課內容更側重教師的經驗之談,理論講解點到位,更多的給學生講解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每個章節內容與就業方向的選擇、園林行業中對這一知識點的應用、如何學好這一章節的內容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初步形成一個職業規劃方向。

2.3 “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課程協同教學模式實施

“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課程是風景園林專業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獨立完成建筑庭院、居住區景觀、城市廣場、城市公園、舊區景觀重塑和再生、旅游區景觀六種不同規模園林綠地類型的規劃設計工作。本課程應用性極強,在講授完每種園林綠地類型的設計理論知識后就是大量的實踐設計。

2016級風景園林專業第六學期開設的“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課程,由王兆菊老師和馬依楠老師開展協同模式教學活動。王兆菊老師作為工程師從事過多年園林景觀設計師工作,具有豐富的設計經驗;馬依楠老師城市規劃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規劃理論知識扎實。

兩位老師首先合作完成教學資料準備,共同豐富教學內容、教學案例、以及實踐教學設計練習題方案,并根據兩位老師專長制定教學計劃。在提供的實踐教學設計練習題時,王兆菊老師提出的方案都是實際案例,具有實際環境為背景;馬依楠老師提出的方案多為考研練習方案,為考研學生打下基礎。

在實施過程中,理論課程部分由主講教師王兆菊老師講授,涉及宏觀規劃部分的知識點由馬依楠老師插入講授一到兩次。在實踐教學環節,遵循“誰提出的項目方案由誰作為本節課課程主要承擔者”原則,另一位老師承擔協助指導教學。課程主要承擔者給學生布置設計任務,講解方案設計要點,協助教學者課堂巡視,指導學生設計方案,解決學生課堂設計方案中遇到的問題。作為協同教學的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指導負有平等的責任,且都積極地參與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最后共同討論給定學生考核成績。[6]

2.4 實施效果反饋

在“專業導論”課程協同教學模式實施后的學期期末,筆者針對風景園林專業17級43名學生、18級42名學生設計“專業導論與職業規劃”的調查問卷中發現,17級學生中有88.4%學生認為“專業導論”課程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沒有影響或者影響不大,18級學生中僅有16.6%的學生認為影響不大;針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方向問題,17級學生有72%的學生打算考研、考公務員,18級學生中僅有47.6%的學生打算考研、考公務員;17級學生中有65.1%的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行業就業,18級學生中有83.3%的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行業就業。而且調查還發現18級學生職業選擇方向性也比17級的學生要多。(下轉第122頁)(上接第22頁)

“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課程協同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堂表現更加積極,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偏向于某位授課教師提出問題,結合兩位教師的設計觀點設計思路也更加開闊,在課后會積極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爭取得到兩位教師的認可。兩位教師同樣感覺到,在課前準備上每位教師付出的精力少了,但是準備卻更加充分,案例相對完善,使學生見識更廣。在課后,某些學生不愿意找其中一位教師指導設計方案,會讓另一位老師指導設計方案,更好的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

3 結論

基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風景園林專業“專業導論”課程應該給學生增強對本專業在將來社會中的就業認同感,從大一開始就樹立從自己的專業出發擇業的目標和職業發展規劃。

協同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由個別教師“單打獨斗”的教學模式,通過多位教師協同合作授課,彌補了一位教師授課時只能局限于個人專業和教材的境況,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拓寬相關教學的知識面,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充分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而且多位教師擔任一門課程會減少學生因討厭某位教師而排斥某一門課程的情況,教學風格互補可以滿足不同個性和特點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協同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團隊意識和教學水平,讓任課教師增加了交流、合作,教學經驗也互相得到促進。

風景園林專業作為實踐性、應用性強,綜合性高的專業,存在多門課程在教學時,往往需要交叉性學科知識的穿插,才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與理解,因此在風景園林專業多門課程教學實踐中都可以借鑒應用協同教學模式。

項目來源:2017年本科教育教學工程(自治區級)項目號:NXJG2017092

參考文獻

[1] 郭松,李在留,王凌暉,和太平.風景園林專業復合應用型本科培養計劃的制定與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5):22-28.

[2] 蔣輝,肖旭東.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協同教學模式的構建[J].理工高教研究,2010(2):133-136.

[3] 趙秀婷.對大學新生開設專業導論課的探索[J].貴州農機化,2019(1):49-51.

[4] 銀川能源學院.“專業導論”課程大綱[Z].2018級風景園林專業本科課程教學大綱,2017.

[5] 朱穎.風景園林專業多學科綜合教學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6):43-45.

[6] 邢丹平.協同教學實施模式的構建和應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園林類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園林花卉學》是園林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為更好地完成《園林花卉學》的課堂教學,文章將近年來花卉學課程組的教學經驗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提出“教學過程中應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和相關進展,根據專業選擇教材,處理好教材與授課內容的關系,充分了解學生,采用多種途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觀點,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園林花卉學》;課堂教學;教材;學生;手段

【基金項目】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SPOC課程建設項目。

《園林花卉學》是研究花卉的分類、繁殖、栽培及應用的科學,是整個園林專業知識結構中一門重要的專業主干課程,也是園林規劃設計、園林綠地規劃等課程的重要專業基礎課,是培養合格的園林專業高級專門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通過《園林花卉學》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花卉的分類、花卉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等基礎知識和理論,掌握花卉栽培繁育的基本技術,提高花卉應用方面的實踐能力,從而為后面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農業大學的專業教師,如何上好《園林花卉學》是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把握住每一堂課的四十五分鐘,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個大學教師教學方式、方法乃至教學藝術的體現。從教師或者教學管理的角度來講,每堂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必須按時完成這些任務,否則就認為沒有達到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但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一堂好課的標準應該是從課堂上獲取最為豐富的知識和營養,而不僅僅是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

教師除了認真地備課,儲備大量的知識,還要講究方法地、有效地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只能是講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課,收到好的教學效果,還應有更深層、更具體的認識。到底怎樣才能上好《園林花卉學》課呢?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熟練掌握課程內容和相關進展

首先,教師要把講授的內容融會貫通,真正弄懂。其次,弄清楚教學大綱的要求,抓住重點和難點,作為上課的切入點,向學生提出,以加強學生對課程的理解;也可以自己按部就班地講解。再次,上課之前,將內容在自己的大腦中回憶一遍,理清講解的思路,重溫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關鍵數字。沒有記清的內容,需要在備課筆記上做鮮明的記號。

《園林花卉學》教材從撰寫、印刷到出版,經歷了很長時間,其記述的某些內容或栽培技術已經陳舊。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并掌握當前的生產和科研進展,及時補充、更新課件和講稿。如花卉學各論的不同種類花卉的栽培管理技術和栽培的品種及具體應用情況等,與當地的花卉產業聯系密切,這樣就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來講,而要聯系實際,掌握當前主要花卉種類的具體栽培技術或栽培品種的更新情況。我們課程組在每學期開課前都要檢索近一兩年的中國知網、《中國花卉報》、風景園林網、中國園林、溫室園藝等網站,了解花卉品種更新情況、栽培技術的最新變化以及花卉應用的數據和圖片,并及時融入教學課件中,讓學生感受到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親近性,使花卉教學變得具體、實用,不再感覺抽象和空洞。

二、要處理好教材與講稿的關系

(一)針對性地選擇教材

課堂教學是為了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和掌握一門知識,所以選擇一本適用的教材很重要。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材,如園林專業相對強調花卉的栽培技術和能力,我們選擇的是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規劃教材《花卉學》(包滿珠主編);而風景園林專業重點是認知和應用花卉,所以選擇的是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規劃教材《園林花卉學》(劉燕主編)。這兩本教材各有優點,針對專業的特點選擇教材,有利于學生在預習和行課中更有針對性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二)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系

我們選擇的教材都是“十一五”規劃教材,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均已系統、完善,如果教師所講的內容與教材一模一樣,那就是照本宣科,學生肯定不買賬;如果所講的內容和教材完全不一樣,那肯定就是離題太遠,學生會感到不知所措,同樣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處理好教材與講稿的關系自然成了課堂教學的一個重點。

我們的體會是,既不脫離教材,又不能和教材完全一樣,即整個體系要與教材保持一致,在具體問題上應有詳略之分。重點部分要詳細地講,特別是當前生產實踐中應用比較多的花卉種類、當前的研究熱點、最新研究進展和一些新的技術等內容一定要融入課程中,詳細講授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當前本學科和本領域的最新動態。比如“花卉繁育”一章,我們就及時融入百合鱗片扦插、山丹組織培養等相關科研成果,起到了良好的教學作用;對一些非重點章節,教師可以簡要介紹或者輔導學生自主學習,再輔以課堂討論或課后作業等教學手段,其效果也很理想。比如在講授蘭科花卉、巖生花卉時,課上給學生觀看這些花卉的教學視頻,課后作業是讓學生到花卉市場和實驗溫室觀察這些花卉的結構、特點以及栽培環境特點,寫出調查報告,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三、充分了解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授課的對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之間存在差別,這種差別表現在多個方面,如知識水平、學習方法、認識問題的能力等。了解并依據學生的這些差異確定教學內容的側重點和詳略程度,才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而這恰恰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

對園林專業新生來說,他們都是帶著對園林的向往和一種神秘感來到學校的,對園林的認識也均局限于繪畫、種樹等模糊的概念上,他們的興趣點就在“快點教我們如何進行園林設計”上,而園林基礎理論課講的往往是植物、生理、土壤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論上的知識,這就出現了學生的希望和所學內容上的差距。因此,園林植物方面的教師就要在這個差距上多下些功夫,講清楚植物在園林中的作用,使學生對植物和其他基礎課的理論不反感,樂于接受。這并不是說為迎合學生的興趣而制定講課內容,而是讓學生明白園林植物在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基礎作用,明白園林建造離不開花卉、樹木的道理。

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園林花卉學》的認知也存在差異。對園林專業和風景園林專業學生來說,《園林花卉學》是園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園林的主要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專業課,在教學中教師重點講授的是不同種類花卉的栽培管理和應用;而風景園林的學生則認為花卉是園林中的點綴,可有可無。對此,我們在給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講述時側重花卉的認知和應用,讓他們懂得園林設計和建設離不開花卉植物。

此外,教師要成為學生的朋友。首先,在每次新開課之前應主動和學生聯系,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需求。其次,利用課堂休息時間與學生交流談心,了解授課效果和學生的接受情況,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不斷提高授課質量。再次,課后利用業余時間多與學生聯系溝通,主動關心學生,尤其針對當代大學生的一些困惑問題,如對專業課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搞不好同學關系,對未來沒有目標和信心等,主動找學生談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歷與學生交流并探討,加深師生友誼。同時,現代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傳統的面對面交流,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在線交流和答疑。我在每次開課之前把我的電話、電子郵件、QQ以及微信等信息告訴學生,通過這些學生喜愛的現代交流方式走近學生,及時與學生溝通并解答相關的問題,成為他們真誠的朋友。

四、采用多種途徑,提高授課效果

(一) 合理運用教學手段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知識,60%來自視覺,20%來自聽覺,15%來自觸覺,3%來自嗅覺,2%來自味覺。所以上課時要充分發揮投影儀的作用,能夠視頻展示的內容盡量用投影的方式,如短片、實物、圖表、聲音等。只有將學生的眼、耳、口功能都調動起來,才能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更易理解與接受。這樣學生理解得快,印象也深刻一些。我們花卉學課程組,經過多年的收集整理,形成了具有76部視頻的花卉學視頻庫、1980張圖片的多媒體材料庫,在多媒體課件中穿插視頻和圖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始終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秷@林花卉學》課程組在課堂講授中,常采用的教學方式有提問、討論、游戲等,有時甚至讓學生自己上臺講講感興趣的花卉種類的相關知識和花文化。凡是能夠讓學生參與的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努力做到“教師搭臺,學生唱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最近5年的教學中,每次授課的最后5分鐘,我都請一位學生到講臺上來給大家講解一種花卉的形態、傳說、故事和花卉的歷史文化等拓展性內容,一方面可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這樣的訓練顯著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增強授課的藝術性

大學教師的授課是一種藝術,像其他藝術一樣是一種內容、服裝、語言、姿態的綜合藝術。

1.教師應該注重個人儀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除傳授知識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人的儀表給人留下的初次印象比較深刻。因此,教師上課時應非常注重個人儀表和精神面貌,衣著不求奢華,但求整潔大方。教師上課猶如演員在舞臺上表演一樣,應該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給學生。

2.要注意把握課程講解節奏。腦神經專家研究發現,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況下能夠高度集中大約二十分鐘。因此可以將上課內容分成較為枯燥的和較為輕松的兩類。當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可以講述本堂課中較為抽象、枯燥的內容;當洞察到學生聽得有些疲倦時,可以講一些較為輕松的、趣味性的知識,這樣整堂課下來,學生才不會感覺到疲憊,教師也會覺得輕松?!秷@林花卉學》的行課流程基本分為四部分:第一,回顧上次課程內容2-3分鐘;第二,提出本次課的重難點1-2分鐘;第三,講解重點的生態習性、栽培管理等25-30分鐘;第四,講解花卉新品種、花卉文化、花卉應用等10分鐘。這樣在25-30分鐘的時間內將每堂課的主要內容介紹完,之后的新品種、花卉文化、花卉應用等拓展性內容采用提問、圖片和視頻的形式給予講授,經過幾年的實踐發現教學效果良好。

3.注重語言。首先,上課吐字清楚、聲音洪亮是做教師的基本要求;其次,語音、語調應抑揚頓挫,高低起伏,講話要富有邏輯性和連貫性,精簡干練,切忌平鋪直敘和廢話連篇;最后,要學會用眼神與學生交流,部分教師上課時只顧自己講自己的,很少注視學生,怕用眼睛和學生對視。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戶,一方面,從學生的眼神里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是否專注聽課,發現問題時可以及時調整課堂秩序和課堂節奏;另一方面,教師的眼神和目光有一種威懾力,可以吸引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以免學生上課走神和開小差,同時可以達到和學生心靈溝通的目的。

4.讓學生有成就感。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好壞,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學生從課堂授課中收獲了多少知識,換句話講,就是成就感,因此要注重給學生以成就感。在《園林花卉學》的授課過程中,可以不定時地出幾道簡單的題目讓學生去做,題目不難,但貼近課堂的講授內容,學生只要認真聽課就能夠做出來。這些小測驗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整上課節奏,另一方面能使學生感到一定的成就感,不失為一種好的授課手段。

此外,每次結束一個年級和班次的授課時,我都會設計一次調查問卷,讓學生對我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和不足提出意見和建議,充分收集這些意見進行整理和總結,在下一個年級和班次的講課中加以改進,這樣不斷完善和充實授課教案和內容,做到精益求精。

總之,為師之道,盡在于“傳道、授業、解惑”。要達到這一目的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從講好每一堂課做起,所以重視并講好每一堂課實在是我們為師者的天職和責任!

【參考文獻】

[1]包滿珠.花卉學[M].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1.

[2]劉燕.園林花卉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9:3.

[3]周麗華.公共選修課《園林花卉學》的教學改革[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4): 124-125.

[4]陳百助.如何上好一堂課[J].中國大學教學,2006(10):26-27.

上一篇:水污染論文范文下一篇: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