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水污染論文范文

2023-09-17

水污染論文范文第1篇

長春市是全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地表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十六分之一,水資源的短缺和可利用水體的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成為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水資源的污染,直接威脅著廣大市民的身體健康,嚴重影響著城市的環境質量和對外形象,也使本來就十分短缺的水資源更加緊張,已成為長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確保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快生態城市建設,實施城區地表水體綜合治理工程,徹底解決地表水體污染問題,改善水環境質量已刻不容緩。

一、城區地表水體現狀

長春市的地表水體屬伊通河水系,伊通河主河道從南至北,縱貫市區。伊通河以東主要有小河沿子河、鲇魚溝、東新開河、凈月潭等,這些河流基礎流量大,是區域性的排洪通道;伊通河以西地勢比較平坦,主要有新開河、串湖、南湖等。在市區還零星分布著動植物公園、兒童公園等公園水體。

二、地表水體污染原因

城區水體污染是多年形成的,其原因錯綜復雜,既有排水設施建設滯后、排水管網私接亂接錯接的原因,又有大型污水處理廠布局不盡合理、處理深度不夠、處理能力未達設計要求的問題。水體污染治理涉及到規劃設計、資金投入、行業管理、行政執法和輿論監督各個方面,既要治理現狀水體污染,又要處理好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防止產生新的污染,解決起來難度較大。

三、采取工程措施,綜合整治地表水污染

(一)實施伊通河城區段綜合整治工程

伊通河是橫貫長春市區南北的一條主要河流,河道城區段全長23公里。過去,由于各種原因,伊通河河道堤防損壞嚴重、行洪能力下降、水體環境污染嚴重。從八十年代末開始,市政府實施了伊通河綜合整治工作,一是實施了污水截流工程,將伊通河兩岸的城市污水截入污水管線,進入北郊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二是通過采取清淤、新筑堤防、修建園林景點、兩岸植樹、種植草坪、修建溢流壩等多項綜合治理措施,改善了伊通河城區段的環境質量。

(二)實施西部“串湖”水體的綜合治理

位于長春市西北郊的大房身水庫、楊家粉房水庫、柏茍屯水庫、四間房水庫(即雁鳴湖,以下稱雁鳴湖)和梁家水庫(小城子水庫)等五個相連的水體,簡稱“串湖”,另外,匯集迎賓路兩側城市污水的翟家水庫(最終匯入雁鳴湖)和宋家匯水區的紀家水庫(最終匯入梁家水庫)是“串庫”的兩個支流,“串湖”興建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鐵西和宋家兩個匯水區的城市污水通過“串湖”排入市區下游的伊通河?!按卑耸甏郧八|較好,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周圍污水量不斷加大,污染趨勢加重?!按钡难a給水源除匯水區雨水外,主要靠城市排放的工業及生活污水沿溝、渠依次流向下游水體,由于污染逐年加重,“串湖”系統已失去自然凈化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串湖”系統幾乎已經失去原有的使用功能。為防治“串湖”繼續污染,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對“串湖”進行綜合整治迫在眉睫。

(三)實施南湖公園和主要公園水體治理工程

南湖始建于1935年,是鑲嵌在城市南部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南湖屬于半封閉淺水型內陸城市湖泊,保護區面積2.22平方公里,在1966年以前,南湖水質良好,湖水清澈、魚貝種類繁多,70年代中期,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質開始逐年惡化。市政府從1980年開始,逐步對南湖進行綜合整治,先后實施了污水截流工程、底泥清淤工程、生物化學治理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對控制南湖污染加重的趨勢,改善南湖的水質,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南湖水體富營養化現象比較嚴重,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截流工程不徹底,仍有大量污水匯入南湖;二是雨污分流不徹底,污水管線錯接現象嚴重,污水進入雨水管線;三是延安大路吐口的截流管線沒有完全封閉,雨季水量增加,雨水混雜城市污水流入南湖;四是補給水源不足。南湖的補給水源主要是污水和地表徑流,污水截流后南湖補充水源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在旱季,南湖缺水問題尤為突出;五是建筑開發,侵占南湖水體。建筑開發失去一些湖邊濕地,蠶食湖水面積,導致南湖湖水面積減少。

保護和改善南湖生態環境始終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使南湖永葆青春和可持續利用,考慮到南湖的使用功能和長遠發展,建議實施“遠近結合、標本兼治、加大投入、活化水體、依法監管、保護生態”的綜合整治。一是實施污水截流工程,對進入南湖的污水吐口進行徹底截流;二是實施南湖排水區的排水管線改造工程,實施雨污水分流,雨水作為南湖的補給水源;三是繼續實施南湖清淤工程。南湖清淤工程自2000年開始,計劃2004年完成,共計劃清淤83.6萬立方米;四是實施南湖補水工程。從新立城水庫引原水至三水廠,再從三水廠至南湖規劃建設一條長6.7公里的輸水管道,每年豐水期從新立城水庫引水150萬噸補充南湖,并委托設計部門編制了《南湖補給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對兒童公園、動植物公園和雕塑公園進行生物治理的基礎上,堅持治本的原則,實施公園水體的清淤工程、污水吐口的截流工程和補給水工程,徹底改善公園水體水質。一是市動植物園清淤工程,公園西北角吐口至2號橋、西南吐口至3號橋和東北師大吐水口溝道進行清淤,淤積量為6.27萬立方米。二是實施了兒童公園補給水工程,利用人防通道積水補給兒童公園水體。三是本著標本兼治、先治標的原則,對兒童公園、動植物公園和雕塑公園的水體進行了生物化學處理,使水質得到了改善。

(四)開展課題研究,編制水系規劃,科學指導水體污染治理

在開展城區地表水系及補給水研究、城區排水系統和排水管網建設研究等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具有科學性、預見性和可操作性的《長春市城區水系規劃》和《長春市城區水體污染綜合治理規劃(2003—2007年)》,以此具體指導城區水體污染綜合治理工作。

總之,城市地表水體污染防治是建設生態城市,促進經濟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長遠大計,政府部門提高認識,加大資金投入,是搞好城市地表水污染治理工作的保障。

水污染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受當前我國良好的經濟形勢影響,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水平正在提升,這對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加快產生了積極影響。實踐中為了完成好水污染治理工程作業計劃,實現其科學建設目標,則需要對這類工程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找出相應的對策予以處理,避免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效果、應用質量等受到不利影響,并為水環境質量狀況的不斷改善提供專業保障?;诖?,文章將對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系統闡述。

[關鍵詞] 水污染治理工程 問題 對策 作業計劃 應用質量

結合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實際情況及建設要求,注重對其存在問題的深入分析,加強與之相關的對策使用,有利于實現對水污染的高效治理,完成好其工程建設工作計劃[1]。因此,在對水污染治理工程方面進行研究時,應對其存在問題與對策給予更多的關注,有針對性地實施相應的治理工作計劃,確保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狀況良好,并使其在未來實踐中的治理工作水平能夠保持在更高的層面上。在此基礎上,讓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更加科學、合理。

一、水污染治理工程概述

為了確保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狀況良好,完成好與之相關的作業計劃,需要對其相關內容有所了解。具體包括:1.通過對良好治理工作理念、治理工作方式等要素引入及整合利用方面的綜合考慮,可使水污染治理效果更加顯著,為相應保護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參考信息,且能使這類污染問題治理工程處于良好的建設狀態;2.在水污染治理工程實踐中,應關注其存在問題的處理狀況,重視有效對策的科學使用,從而為這類工程建設質量的提高、水體環境保護效果的增強等提供專業保障[2]。

二、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問題

在細化水污染治理工程研究內容、獲取有較大利用價值的研究成果過程中,需要對其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具體包括以下方面:

(一)工程投資建設成本高,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

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中的投資狀況是否良好,與其治理水平能否提升密切相關。實踐中由于這類工程存在投資建設成本高的問題,從而影響了水污染治理效率,制約著工程建設水平的提升[3]。具體表現為:無論是化學處理法還是物理處理法,在水污染治理中都存在成本費用高的問題,這無形中加大了工程建設問題的發生率;生物處理法是指利用微生物轉化原廢水中的有機物,通過微生物的分解、轉化,將其中的有機物轉化為微生物本身所需要的能量結構。這種水污染治理方法具有降解速度慢、時間長、投資成本較高等特點,影響了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目標的實現。

(二)治理中的設備運行效率有待提高

水污染治理工程作業計劃完成中,相關的設備能否處于高效運行狀態,關系著這類工程建設質量、水污染治理效果等。實踐中因設備運行效率不高、運轉過程不達標,使得水污染治理狀況不佳,給其工程建設水平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具體表現為:1.水污染治理設備運行中會產生電費、人工費等費用,存在著運行成本高的問題,加上其運維工作開展不及時的影響,從而降低了設備運行效率;2.部分水污染治理設備應用中的質量缺乏保障,受到成本、技術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從而加大了其故障發生率,運行過程中的實際作用發揮不充分[4]。

(三)防治監控系統功能不完善

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水體環境質量狀況是否良好,關系著其建設效果,與其建設水平能否提升密切相關,在實現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其防治監控系統功能不完善,使得相應的監控工作開展缺乏有效性,從而增加了水污染問題及這類工程建設問題發生的概率,對生態環境質量產生了潛在威脅[5]。具體表現為:防治監控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數據處理不當。水污染治理中的防治監控系統構建及應用,能夠為相應防治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技術保障。實踐中由于該系統所需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且數據處理方式的選用缺乏科學性,導致防治監控系統的運行效率有所降低,服務功能不夠完善,影響著水污染治理效率,也會引發工程建設問題。

(四)重大水污染難以治理

當實踐過程中發生重大水污染問題時,會給其治理工程建設帶來諸多困難,影響著相應的治理工作效率,難以實現對這類污染問題的科學治理。具體表現為:1.雖然重大水污染現象出現的概率相對較低,但問題發生時的污染負荷較大,會對水體環境質量產生較大威脅,相應的治理工作作業計劃難以順利實施;2.部分地區缺乏對水體環境方面的重點污染源科學控制的思考,加上治理工程建設中的技術因素、環境因素考慮不充分等,使得重大水污染治理水平有所下降,也會對治理工程產生不利影響[6]。

三、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問題處理的相關對策

(一)重視水污染的防治結合

水污染問題能否得到高效處理,與其污染源頭控制是否有效密切相關。因此,在應對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問題、提升其科學建設水平的過程中,需要對水污染防治結合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此期間應做到:1.加強在線監測技術使用。水質在線監測技術是一種融合了在線分析儀表和實驗室研究成果、監測理論知識等要素的監測技術,應用中可為監管部門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時性以及可靠性的樣品信息,滿足水污染科學防治要求;2.加強自動監測系統使用,強化水污染治理中的防治結合及成本控制意識,可使其工程建設更具科學性,全面提升建設水平。

(二)設置好性能可靠的監測設備

結合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狀況及要求,應從技術可靠性、成本經濟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完成好性能可靠的水質監測設備設置工作,并對其運行中所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利用,從而為水污染治理提供參考信息,逐漸提升與之相關的工程建設水平,更好地體現出監測設備的潛在應用價值。

(三)注重防治監控系統的科學構建

基于水污染治理的防治監控系統研究,在該治理工程建設水平提升及系統構建工作完成過程中,應做到:1.重視大數據處理技術、傳感器及計算機網絡等要素的整合利用,構建好防治監控系統,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效果增強提供技術保障;2.當防治監控系統構建好后,應了解其運行狀況,加強該系統應用效果評估,在技術層面上為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四)加強重點污染源治理

根據水環境科學保護要求及其污染治理工程的功能特性等,相關單位及人員在實踐中應強化重點污染源治理意識,實施好切實有效的治理工作計劃,并在監測設備、管控機制等要素的支持下,實現對水污染問題的及時處理,給予其治理工程科學建設方面更多支持,最終達到其建設水平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效果增強的目的。同時,應重視水污染治理工程研究成果的轉化利用,從而滿足其治理工作高效開展要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不同對策的支持下,有利于實現對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問題的科學應對,避免它們影響范圍的擴大,且能豐富水污染治理中的技術內涵,滿足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因此,未來在提升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水平、增強其建設效果的過程中,應加深對其中存在問題分析及處理的重視程度,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對策加以處理,促使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從而實現對水體環境的科學保護。

參考文獻:

[1]姚德貴,郭旭峰.引灤潘家口、大黑汀水庫水污染診斷與治理對策[J].中國防汛抗旱,2020(03):1-4.

[2]段青英.強化治污體系 解決水污染防治[J].前進論壇,2020(02):50.

[3]趙楠楠.水流域污染的協同治理措施探索[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01):106.

[4]沈秀君.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常見問題與對策探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04):180-181.

[5]徐林攀.有關水污染治理工程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山東工業技術,2015(12):276.

[6]王社坤.第三方治理背景下污染治理義務分配模式的變革[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02):56-65+220.

水污染論文范文第3篇

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和水利部于今年5月17日聯合發布了《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次規劃的出臺有什么新的意義,對我國未來水污染防治又有著怎樣的指導作用,本刊特為您詳細解讀。

一、出臺背景

“十一五”期間,我國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與2006年相比,2010年國家控制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增加了13.4%,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了16.9%。具體來看,松花江、淮河流域由中度污染改善為輕度污染,遼河流域由重度污染改善為中度污染,巢湖湖體水質由中度富營養改善為輕度富營養,太湖環湖河流由中度污染改善為輕度污染,太湖湖體由中度富營養改善為輕度富營養。

“十一五”專項規劃實施以來,雖然流域水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但區域間實施不平衡、治污效益體現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笆濉逼陂g又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水環境形勢不容樂觀。這主要表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對水環境保護的壓力將繼續增加,流域水污染空間格局將面臨新的變化;有機污染尚未完全消除,重金屬、持久性有機物污染等長期積累的問題開始暴露,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修復任務艱巨;石油化工等沿江(河)分布的高風險污染行業布局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跨界糾紛時有發生,流域水環境風險防范面臨嚴峻挑戰。

二、擴展解讀

解讀一:兼顧水環境改善需求與可達性,合理制定水污染防治目標。不僅要解決環境質量評價體系與群眾感覺不一致的問題,還要在未來切實推進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而不是某些指標或局部區域改善。

《規劃》提出了“以流域—控制區—控制單元三級分區體系為框架,以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為依據,以污染物總量減排為抓手,以規劃項目為依托,以政策措施為保障,綜合運用工程、技術、生態的方法”的綜合防治戰略,制定了水質目標:到2015年,重點流域水質持續改善,總體由中度污染改善為輕度污染,Ⅰ類~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提高10%,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降低10%。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流總體水質由重度污染改善為輕度污染,遼河、黃河中上游、巢湖流域總體水質由中度污染改善為輕度污染,松花江流域總體水質由輕度污染改善為良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流域總體水質保持為優,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流域總體水質保持良好,淮河、太湖流域總體水質在維持輕度污染的基礎上持續改善,海河流域重度污染程度有所緩解。

在檢測標準上,將評價因子由12項增加到21項,即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1中的21項指標(不包括水溫、總氮、糞大腸菌群)進行評價。對于巢湖、滇池等湖庫特點突出的流域,出于防治富營養化的需要,總氮也作為重要水質指標之一。水質全指標評價,不僅解決了環境質量評價體系與老百姓感覺不一致的問題,而且也是為了切實推進環境質量全面改善,不是某些指標或局部區域改善。由于“十一五”期間該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注重“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消除了一批劣Ⅴ類水體,因此,在“十二五”期間,各斷面水質將進一步提升。

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表示,為實現各項目標,《規劃》設置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提高工業污染防治水平、系統提升城鎮污水處理水平、積極推進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建設、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提升流域風險防范水平6大重點任務。將重點流域劃分為315個控制單元,其中確定了118個優先控制單元和197個一般控制單元,實施分級防治,確保水污染防治取得實效。這反映了流域生態逐步向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

綜合分析規劃期內重點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壓力和水環境質量改善需求,《規劃》篩選了骨干工程5998項,估算投資約3460億元。同時,要求各省(區、市)組織篩選本轄區內的一般工程項目,建立水污染防治項目庫。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夏喜全介紹,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目前,中央基建投資加上各類環保單項資金總額已經達到每年600億元?!笆濉逼陂g,將繼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如果加上《規劃》外的太湖以及丹江口的治污投資,重點流域治污投入將達5000億元,遠遠超過“十一五”的3000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環境處處長黃微波認為,投入如此巨大,各地還需拓寬渠道,多元化投資?;I措資金中將積極邀請社會和企業參與。但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暫無征收水污染稅、環境稅的考慮。

在目標考核方面,趙華林表示,環境保護部將積極聯合有關部門,嚴格執行《規劃》實施情況考核制度,對考核不達標的地方暫停項目環評審批。趙華林介紹,與以往的規劃僅考核主要污染物相比,這個《規劃》的考核最為嚴格。

“除了以往的區域限批等手段,有沒有更嚴厲的懲處措施?”面對疑問,趙華林再次強調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的意義?!皯吞幨侄味际瞧炔坏靡?,我們不希望采用。要讓地方政府明白,這不是要求做的事,而是地方政府應主動做的事?!?/p>

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方面?!笆晃濉逼陂g,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的主要指標是化學需氧量(COD),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影響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的污染指標來看,氨氮已成為河流型水體的首要污染指標,湖庫型水體總氮、總磷超標也較為嚴重?!兑巹潯犯鶕珖|改善的需求程度、污染排放統計數據完整性、污染物減排可行性等實際情況,將化學需氧量和氨氮作為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同時,對于太湖、巢湖等湖庫特點突出的流域,明確提出降低入湖總氮、總磷等污染負荷的要求。在削減率的確定上,由于“十一五”期間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已有較大幅度削減,經測算后,基于實事求是原則,將“十二五”期間化學需氧量(工業和生活)排放量削減率目標確定為:到2015年,排放量為713.2萬噸,比2010年削減9.7%。同時,由于氨氮(工業和生活)排放量第一次進入國家層面的總量控制指標體系,經測算后,減排潛力相對較大,削減率目標確定為:到2015年排放量為88.0萬噸,比2010年削減11.3%。其中,重點流域的削減率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解讀二:分區防治是提高污染防治科學性的重要途徑,是進一步實施分級防治和分類指導的基礎,因而是“十二五”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要著力實現的技術特點。

《規劃》出臺后,不少官員認為實施起來難度較大。首先,經濟社會發展對水環境保護的壓力將繼續增加,流域水污染空間格局將面臨新的變化;其次,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長期積累的問題開始暴露,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修復任務艱巨;最后,石油化工等沿江(河)分布的高風險污染行業布局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跨界糾紛時有發生,流域水環境風險防范面臨嚴峻挑戰。

為此,環保部確定了精細化管理的戰略。

一是建立分區防治體系,體現水污染的空間差異。重點流域“十二五”規劃涉及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地區的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水資源條件、土地利用狀況、植被覆蓋程度等不同,決定了水污染特征和水環境問題的空間差異性。為提高水污染防治措施的針對性,實施分區防治策略十分必要。為此,《規劃》要求“明確各重點流域的優先控制單元,實行分區控制”。這一要求包含兩個層次的空間單元:一是流域,二是控制單元。流域決定了產匯流以及污染物遷移轉化的基本格局,是最高層次的空間單元;而控制單元則根據流域內不同區域具體水環境特征而劃分,是層次相對較小的空間單元。實際上,由于各級地方政府是水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為便于落實水污染防治責任以及組織實施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流域與控制單元兩個層次中間還需要增加一個層次,即控制區層次??刂茀^邊界一般根據省級行政區邊界與流域邊界相切割而確定?!傲饔颉刂茀^—控制單元”三級分區體系構成了“十二五”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礎空間格局。其中,流域層面重點把握水污染防治的宏觀布局,明確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和方向,協調流域內上下游、左右岸各行政區的防治工作;控制區層面重點落實地方政府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和任務;控制單元層面針對更為具體的水環境問題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措施,確保水污染防治取得實效。根據實際需要,控制單元下面可進一步劃分控制子單元。以此分區體系為依據,可將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務逐級細化落實,為實現水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奠定基礎。需要強調的是,由于分區防治是提高污染防治科學性的重要途徑,是進一步實施分級防治和分類指導的基礎,因而是“十二五”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要著力實現的技術特點。為此,《規劃》在深入分析各重點流域經濟社會與水環境特征的基礎上,花費了較大篇幅來詳細闡述各重點流域的防治策略,力求實現“一河(湖)一策”。此外,各重點流域的防治策略還蘊含著“點、線、面”全面推進的防治思想,即各重點流域要著力抓好重點城市(點)、重點支流(線)和重點農業面源(面)的水污染防治。

二是實施分級分類指導,突出水污染防治重點?!兑巹潯访鞔_要求各流域要確定優先控制單元,這是“全面推進,重點突破”原則的體現。同時,《規劃》還明確了“分類指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具體到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則是在控制單元中,綜合考慮水體敏感性、水環境問題重要性、排污量大小、水體受污染程度、環境風險高低等因素,進一步劃分為優先控制單元和一般控制單元,實施分級防治。優先控制單元是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承擔著流域總量削減、水質改善和風險防范的主要任務。要加大投入,制訂水污染防治綜合治理方案,力求水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同時,要根據各單元水污染狀況、水環境改善需求和水環境風險水平,將控制單元分為水質維護型、水質改善型和風險防范型三種類型,實施分類指導。其中,現狀水質較好的控制單元,加大水環境保護力度,重點實施水源涵養、濕地建設、河岸帶生態阻隔等綜合治理工程,維護良好水環境質量;現狀水質較差的控制單元,采取綜合性的治理措施,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確保城市水體和重點支流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環境風險較大的控制單元,加大環境監管力度,著力降低資源能源產業開發的環境風險,加強沿江化工、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風險隱患排查,提高風險防范水平。

解讀三:城鎮飲用水源地三年內將全面達標。

我國水質按水質標準分為五類,Ⅰ類、Ⅱ類、Ⅲ類水質可以飲用,Ⅳ類水是工業用水,Ⅴ類水是農業用水。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介紹,目前,部分城市水體水質仍劣于Ⅴ類水。隨著城鎮人口的增加,仍有約7%的飲用水水源地達不到功能要求,部分城市尚無備用飲用水水源地,飲用水安全依然存在隱患。

水利部水資源司副司長于琪洋介紹,2010年監測評價的3902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僅為46%;17.6萬公里河流中,38.6%的河水水質劣于Ⅲ類水;339個省界斷面中,有48.7%劣于Ⅲ類,直接威脅城鄉飲水安全。

最近,一則“全國普查自來水合格率僅50%”的消息引發公眾擔憂。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回應稱,據2011年最新抽樣檢測,我國自來水廠出廠水水質達標率為83%。對此,于琪洋介紹,通過調查和監控,目前在我國污染負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國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仍在80%以上。此外,175個重要水源地監測的數據,優于Ⅲ類的占87%。整體上,城市水源地的狀況是不錯的。

趙華林介紹,通過實施《規劃》,到2015年,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到功能要求。于琪洋表示,爭取到2015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0%,到2030年水質基本達標。

水污染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重大突發性水污染事故頻頻產生,對我國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環境均產生嚴重的損失,許多污染事故所產生的危害甚至波及不同行政區域。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以及預警系統能夠幫助有關部門提前制定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案,提高風險管理效率,將突發性水污染對當地經濟以及環境所產生的危害降至最低。故而,許多學者開展關于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和預警系統的研究分析。本文扼要分析了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特征,簡述我國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的建設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同時介紹了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中污染源管理模塊以及水環境質量管理模塊等內容,從而為我國突發性水污染風險預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系統結構

引言

突發性水污染代指因為人為因素或是自然災害所引發的,在短期內排放了大規模污染物,致使水體水質受到嚴重污染的水污染現象。突發性水污染風險具有形式多樣化、污染速度快等明顯特點,所以應急處理也十分困難。因此,突發性水污染風險的評估與預警系統的研發也受到很大的重視。聯合國國際減災辦公室對預警系統的定義是“產生與傳播及時以及有意義的警告消息,使得遭受危害與威脅的個人、社區以及組織預先做好準備,減少傷害以及所受損失的可能性所必要的一系列能力?!睂︻A防突發性水污染而言具有積極意義。故而,如何研發其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也成為許多學者關注與重視的問題。

一、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特征

(一)不確定性

第一,突發性書污染事故在發生時間以及地點方面都有明顯的不確定性。誘發突發性水污染產生的直接原因多種多樣,例如企業違規排放、公路交通事故以及管道破裂等,上述事故在發生時間以及地點方面都有明顯的不確定性,決定了突發性水污染事故也存在不確定性。第二,事故水與性質產生的不確定性。水域可以區分為河流、海洋、河口以及湖泊等多種類型,同時還包括洪水、潮汐等短期內的水文變化。第三,污染源難以確定。突發事故產生之后,所產生的污染物種類、總量、危害渠道以及破壞力都具有不確定性。而污染源上述數據在對應積極救援來說十分關鍵,同樣是水污染事故模擬最為基礎的參數。第四,危害性無法確定。即便是相同規模以及程度的誰污染事故,所產生的污染危害也不盡相同。例如,當污染事故發生地點和城市水源地點間隔距離較近,城市供水也將隨之中斷,所引發的后果幾乎是災難性的。

(二)流域性

河流所具有的流域水性也使得水污染事故同樣具備流域性。水體受到污染之后呈現帶狀,線路進一步延長,危害性也隨之增加。所以流域水體產生聯系的環境因素都可能遭受水體污染的干預,例如河流兩側的植被、引用水源的動物以及應用水源光改農田的用戶等,使得地下水污染的范圍進一步擴大。

(三)應急主體不明確

因為污染物伴隨水流不斷擴散,使得事故現場也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擴散期間同樣會由于不同類型水文因素的影響流入多個區域,進而產生多個污染區域。這就導致應急主體十分模糊,例如污染事故產生于兩個地區交接的位置,依照快速響應的基本原則,要求附近的基層組織或是企業迅速予以處理,然而因為協調權利掌握在上一級組織,需要經過多次通報、請示,可能導致錯失最佳的處理機會。

(四)處理困難性以及影響長期性

突發性水污染事故處理牽涉的因素多種多樣,且普遍事發十分突然,所產生的危害也十分明顯,需要盡快、及時且有效地加以處理,這對應急監測以及應急方案的要求更為苛刻,難度較高。污染事故獲得控制之后,對本地環境以及自然生態將產生嚴重破壞,乃至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必須予以長時間的整治以及恢復。

二、我國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研究現狀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即開始針對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開展研究,分別在桂江、長江等多個流域建設了最早一批水質預警系統,而上述系統在水質信息管理、污染快速預警等方面的作用十分顯著,然而在風險應急評估、應急決策系統組織等方面尚且存在許多不健全的問題,例如風險評估方式較為簡單、尚未建立風險分級、檢測技術體系無法客觀全面地反映流域層面水質情況以及缺少適用于本土的水環境模擬模型等。21世紀之后,特別是在我國頒布《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及水體污染控制以及治理科技專項之后,我國學者對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即十分重視。而遙感遙測技術、信息技術以及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也愈漸廣泛,也催生了許多智能型、交互式以及集成化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以及預警系統。集合了多樣的風險識別和評估方式、優秀的監控技藝以及應急決策支持系統等技術,使得早期系統功能更為完善,提高了系統效率以及效果,能夠有效解決許多復雜的操作,使得各種功能得以實現,為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迅速處理供應更為行之有效的信息作為支持。

至此,我國已經建立了許多針對各種水體的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我國同時也首次以研發了針對資料全面以及資料不足區域的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另外,我國在數據收集方面運用了水質即時在線檢測技術;與水質評估預測方面則集合了不同類型的水環境數值模型技術以及多元化算法改善技術;系統可視化、數據庫建構方面利用了最為新穎的虛擬方針、云智能以及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系統功能方面則使用了污染源管理、質量管理以及模擬預測的模塊??傮w而言,不管是功能,還是所用技術,我國當前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都表現出十分優秀的先進性,例如三峽庫區以及遼河等示范流域建設系統已然具備了USEPA所設想的預警系統需要具備的功能,包括自主采用以及監測、遠程操作等,已經實現業務化應用。

(二)發展趨勢

突發性水污染事故預警以及處理期間,迅速且精確地檢索風險源同樣是目前研究的重點所在,然而如今我國建立的系統尚不具備這些功能,借由增加溯源模塊以探尋風險源頭,在明確風險源的情況下,選擇更為有效的方式應對有害污染物的泄露現象,盡量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以及交通事故等所產生的環境污染風險,而輔助應急決策也將是未來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的主要模塊之一。伴隨我國水環境應急處理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的研發也將不斷發展,智能化、業務化以及應用性也將隨之加強,使得系統的針對性得到提高。

三、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核心功能

(一)污染管理模塊

該模塊旨在開展流域污染源的管理工作、現狀評估情況以及用量核算等功能,為輔助系統向發達決策供應基本的數據支持。運用污染源管理模塊,能夠針對流域之中的污染源基礎信息、檢測信息、排污數據以及治理狀況信息開展收集、編輯、瀏覽、總結分析以及導入和導出;可以全方位,更為直觀地觀察區域污染源的分布狀況,加強對污染源的管控,及時監督與控制污染源的排污狀況;經由對各個時段污染源排放的評估,能夠了解水體污染所在的具體位置、關鍵污染物、污染符合以及未來發展的方向;達到對關鍵污染源通量計算以及總量控制的示范。

(二)水環境質量的管理模塊

該模塊主要負責針對流域內水環境質量進行管理、評估可能產生的風險以及為預警響應提供必要的理論數據作為參考,符合水環境日常管理的以及統計評估在功能性方面的實際需要。水環境質量管理需要針對所在區域國控、省控以及市控等監測點、入河排污渠道等定期開展檢驗,重點檢查水環境質量是否發滿足實際需求。不僅如此,當本次產生突發性水污染事故之后,能夠實現對污染事故所在位置有關水域的密切監控。該模式結合不同種類的水系的特征采集和短信息、斷面信息以及基礎信息等,并將信息匯總至數據庫之中,并給予定期的維護,經由系統的自主檢測、人工檢測以及移動巡測等方式完成數據的收集,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以此判斷當前水環境質量,明確各個水域水質之間的差異以及不同階段水質產生的變化。

(三)風險評估模塊

以污染源管理模塊以及水環境質量管理模塊,開展風險評價,針對流域污染潛藏的影響因素以及可能產生的危害予以模擬。系統可以統計與分析水生態功能分區之中風險源的主要特點、風險散播渠道以及區域內存在的敏感受體,就此構建源項分析體系。之后,結合系統構建的源項分析體系,借助風險評估模型確認在的檢測數據所模擬的不同環境之下,確認污染源對相同流域之中不同區段所產生的影響程度,以評估污染源可能造成的嚴重損失,例如生態環境、環境健康等,同時區分風險等級以及風險具體區域,結合實際需求的,生成多種形式的評估報告以及效果圖,建立以流域生態功能分區作為基礎的風險評估以及信息化管理,提高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的工作效率。

(四)風險預警模塊

該模塊日常主要負責監測與預警工作,監測內容以地表水質自主監測、飲用水監測自主監測以及國控污染源線上監測為主。事故產生之后,經由現場迅速監測以及實驗室精確檢測兩種方式的結合,確認污染物具體的類型、濃度,實現應急監測。結合預警指標體系,應用水環境預警方式針對事故開展追蹤監測、預報預警以及實時模擬,分析污染的具體來源、秩序市場以及風險波及范圍,并發出對應級別的預警報告。

結束語:

突發性水污染對人們正常生活、生態環境以及城市經濟都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何對突發性水污染進行全面客觀地分析與預警,以便及時應對,即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有關部門用積極建立突發性水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為應對措施的制定與落實提供數據方面的參考,盡可能減少突發性水污染所產生的損害。

參考文獻

[1]徐蕓,朱惇,賈海燕,等.長江上游宜賓至瀘州江段突發水污染風險評估[J].三峽生態環境監測,2020(1).

[2]婁金婷.我國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科學與財富,2019,(3):84.

[3]白利平,喬雄彪,陳美平,等.基于數值模型的場地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方法研究[J].工程勘察,2019,358(5):42-48.

[4]李春暉,田雨桐,趙彥偉,等.突發水污染風險評價與應急對策研究進展[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20,298(6):7-13.

[5]蒲生彥,馬晉,楊慶,等.地下水污染預警指標體系構建方法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9,42(3):197-203.

水污染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探討巢湖水體浮游藻類數量與主要水質指標之間的關系。[方法]通過對巢湖各取樣點的水質及藻類數量和種類進行檢測和觀察,分析巢湖流域浮游藻類與其水質中的氮、磷及其他水質指標之間的關系。[結果]氮磷比越高,水質越差,藻密度越高,相應的化學需氧量(COD)也越大,如南淝河入湖區。對巢湖水污染的治理應該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使巢湖水體富營養化得到良好改善。[結論]該研究結果為巢湖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富營養化;氮;磷;藻密度;巢湖

Key words Eutrophication;Nitrogen;Phosphorus;The algae density;Chaohu Lake

巢湖水體污染主要來源于農業面源污染中氮、磷的嚴重流失[1]和沿岸工廠的廢水和城鎮的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沿岸作物大量使用化肥農藥,農業污染日益加重,產生了大量污染物,且基本未經處理就隨入湖水徑流直接或間接進入湖泊,造成湖體污染物快速增加。污水的處理缺乏相應措施,部分地區排污總量遠遠超過環境容納量[2-5]。江湖換水大幅度減小。隨著20世紀巢湖閘、裕溪閘的相繼新建,巢湖已成為半封閉湖泊,巢湖與長江天然溝通大大減少,湖泊中氮、磷等營養鹽輸出能力變差[6-7]。浮游生物的生存與水體的含氧量以及氮、磷的含量密切相關。生物的生存需要氧;氮和磷對遺傳物質的擴增作用以及蛋白質的合成起著重要作用,但含量過多就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1-6]。巢湖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藻類大量生長繁殖,水體含氧量低,魚蝦死亡,水

質日益退化,巢湖水作為巢湖地區的水源供應地,水質影響著巢湖人民的健康[7-9]。筆者主要通過對巢湖各代表性取樣點的水質及藻類數量和種類進行檢測和觀察,分析了巢湖流域浮游藻類與其水質中的氮、磷及其他水質指標之間的關系[10],以期為巢湖水質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點

該次調查取樣共3次,時間分別為2017年3、4和6月的月初,其中3月調查取樣20個,4月取樣15個,6月取樣13個,3次所取水樣與藻類均包含圖1所示取樣點,取樣點1~13按順序依次為西壩口、船廠、中垾、東湖心、兆河入湖區、忠廟、新河入湖區、派河入湖區、塘西入湖區、柘皋河入湖區、濱河入湖區、南淝河入湖區、十五里河入湖區。

1.2 試劑與儀器

試劑包括碘、碘化鉀、魯格試劑(由碘和碘化鉀按比例配制而成)、鄰苯二甲酸氫鉀、無水磷酸氫二鈉、過硫酸鉀、氫氧化鈉、硝酸鉀、苯酚、硝普納、磷酸二氫鉀、磷酸三鈉、次氯酸鈉、酒石酸鉀鈉、EDTA二鈉鹽、硫酸銨、重鉻酸甲、硝酸鉀、鉬酸銨硫酸、鹽酸、鉬酸銨、硫酸、硫酸銀、硫酸汞、重鉻酸甲、六水合硫酸亞鐵銨、鉻酸甲等[11-12]。

儀器包括HQM-1型有機玻璃采水器、25號浮游生物網、便攜式PH-702、PHS-25臺式精密pH計、精密溫度計、FYL-YS-828L試劑冰箱、CP114型電子天平、LDZX-50KBS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TU-181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M-207793多功能快速消解儀、HCC-F浮游生物計數框、XSP-2C生物顯微鏡等。

1.2 方法

1.2.1 取樣方法。

采用現場取樣,采用HQM-1型有機玻璃采水器采取水樣,由于采樣是乘船進行的,停留時間較短,水樣采集的深度均不足1.0 m,并以取得的水樣作為最終水樣。

藻類取樣分為定性取樣和定量取樣2種。定性取樣采用25號浮游生物網,待船停止時,將25號浮游生物網拋下湖面,沿船前進的方向向前拉10 m左右,然后將其裝入樣品瓶中,并加入魯格試劑將其固定,留作定性觀察;定量取樣采用HQM-1型有機玻璃采水器采取1 L樣品,并將向所取樣品中加入15 mL魯格試劑固定。

1.2.2 水質指標檢測方法。

將取回水樣置于冰箱中于24 h內測定完畢。溫度、pH[13]、透明度現場測定;總氮、總磷的測定采用過硫酸鉀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11,14];銨態氮測定采用靛酚藍比色法[11];硝酸根采用可見光分光光度比色法測定[11];化學需氧量(COD)采用快速消解法(小型密封管法)測定[11]。

1.2.3 藻類計數方法。

藻密度采用鏡檢法[15-17],分別使用1.0和0.1 mL 2種HCC-F浮游生物計數框取其平均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巢湖水體取樣點水質概況

由表1可知,入湖區的水溫普遍較非入湖區高;pH和透明度都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水體中氨態氮含量基本與總氮含量呈正相關,總氮含量越高,氨態氮含量也越高,硝態氮的含量較低;經對比國家地表水體質量磷元素含量標準,顯示巢湖水體所含總磷較高。對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18]得出巢湖總體水質水體質量屬于Ⅲ類、Ⅳ類水質,部分水體屬于Ⅴ類,污染較為嚴重,有待繼續治理。

2.2 巢湖水域取樣點藻類概況

巢湖各取樣點藻類數量計數如下:

西壩口128萬個/L,船廠93萬個/L,中垾210萬個/L,東湖心783萬個/L,兆河入湖區480萬個/L,忠廟447萬個/L,新河入湖區293萬個/L,派河入湖區369萬個/L,塘西入湖區751萬個/L,柘皋河入湖區842萬個/L,濱河入湖區340萬個/L,南淝河入湖區2 087萬個/L,十五里河入湖區364萬個/L。

通過分析3次取樣結果得知,水中浮游藻類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 ℃,最適宜在29 ℃,藻密度接近幾百萬個/L;光照對藻類的生長影響較大,光照強度減弱,藻類增長速度減慢;6月取樣結果表明,東半湖的塘西入湖區、柘皋河入湖區藻密度含量較高,西半湖的濱河入湖區、南淝河入湖區等區域藻密度含量高,特別是南淝河入湖區高達2 000萬個/L,而東半湖區域藻密度總體較西半湖低。

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藻類主要包括藍藻門、綠藻門、硅藻門、甲藻門、裸藻門。其中,藍藻、硅藻較為常見,藍藻門中阿氏項圈藻、水華微囊藻、細小隱球藻較多(圖2)。

2.3 巢湖水體各取樣點水質與藻類相關性分析

通過對取樣點的pH觀察發現巢湖水質多呈弱堿性,劉春光等[19]指出,pH8.5的水體固氮能力最強,酸堿度穩定性最高,此時藻類生長最好,同時也顯示出巢湖湖邊工廠廢水及生活污水呈堿性。其中氮、磷對藻類的生長影響很大。COD與藻密度基本成正比關系,水體富營養化程度越高,藻類生長所需氧氣含量也越高[1-7]。

由圖3可知,巢湖水質中NH4+與藻類密度呈明顯的負相關。如南淝河入湖區的NH4+含量較少,但藻密度卻最高,而西壩口和船廠處有較高含量的NH4+,其藻密度最低。一般來說,淡水中的總氮主要包含氨態氮和無機硝態氮,氨態氮以NH4+為主,而硝態氮則以NO3-為主,且總氮中NH4+含量較高,無機硝態氮含量較少,所以TN總是與NH4+成正比。有研究表明,淡水藻密度與TN成反比[20-21],即藻密度與NH4+成反比,該試驗結果有一定的類似趨勢。

磷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也是能量通貨——三磷酸腺苷(ATP)的組成成分,對藻類的生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圖4可知,巢湖藻類密度與磷元素之間存在較為密切的相關性,在一定范圍內巢湖水質中的TP與巢湖水中藻密度呈負相關,即藻類密度越高,此處水質含磷量越低,該結果與張蕓[21]的研究結果一致。

氮、磷處于富營養狀態下藻類大量繁殖,低氮磷比(0~4)的氮限制會限制藻類生長速度,但在一定范圍內藻類生長速率與氮磷比呈正相關,不同藻類對于氮、磷的吸收率不同,藻類的生長并不依賴單一的氮或磷等營養元素(表1),故氮磷比變化較明顯[20]。

水中的氮主要以NH4+的形式存在,水體富營養化程度越高,對其消耗量越高,藻類生長量越大[21]。通過上述試驗結果發現巢湖水中藻類數量與氮磷之間的關系密切,由圖5知,巢湖藻類密度與氮磷比為7~17時存在較明顯的正相關性,藻類的生長使水體含氮量在一定范圍內下降,而磷元素對于藻類的生長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圖4 顯示總磷與藻類密度呈負相關,但大量研究表明,單一的氮、磷元素對藻類生長量的影響較氮磷比的影響較小[22-23]。即一定范圍內水體所含氮磷比越高,此處藻類密度越高[20-23]。

3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表明,浮游藻類的生存與水體的含氧量以及氮、磷的含量密切相關。巢湖水中藻類密度與總氮含量成反比,與總磷含量成反比,氮磷比越大,藻類生長越好,即巢湖富營養化程度高,相反則富營養化程度低,康苗苗等[20]、張蕓[21]的研究中也得出相同結論;生物的生存需要氧,藻類的生長受多種水質因子作用,李曉山等[22]對此有所介紹。在水樣的采集中對巢湖進行區域劃分,相比之下西半湖藻密度高于東半湖,并且排水口浮游藻類較多,出水口相對較少,此處氮磷比較高,有利于當地水質局針對治理。

通過分析試驗數據得知,氨氮與藻密度的關系并不是特別明顯,與康苗苗等[20]的研究結果有差異,可能是由于測定氨氮的水樣放置時間稍長,導致結果不是很精確;在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嚴謹問題,導致試驗結果存在誤差。

根據水質檢測的結果了解到西湖區水質較差,以南淝河、濱河入湖區更為突出。經調查得知,南淝河等污染較嚴重的地區沿岸工廠較多,政府應加強對工廠的監管力度,定期視察污水處理情況,檢查排放是否達到排放標準。濱河入湖區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所致,故應對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建設雨污分流管道,實施雨污分流,并向居民進行知識普及,提高居民對生活污水處理的意識。巢湖沿岸農業污染普遍存在,政府部門應對農民進行知識的普及,并邀請農業科研人員向農民介紹正確的農藥使用方法和時間,提倡使用生物農藥,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根據巢湖水體富營養化發生的原因及機理,控制或轉移氮、磷等外源性營養鹽以及有毒、有害污染物質的輸出是極其重要的防治措施:一是加強工業點源污染的治理;二是加強城鎮生活污染的治理;三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的治理;四是加強巢湖藍藻“水華”的治理;五是加強水土流失的治理[24-25],多個方面同時治理,對水質的提高有較大影響。

參考文獻

[1] 司有斌,王慎強,陳懷滿.農田氮、磷的流失與水體富營養化[J].土壤,2000,32(4):188-193.

[2] 王緒偉,王心源,史杜芳.巢湖污染現狀與水質恢復措施[J].環境保護科學,2007,33(4):13-15.

[3] 金玥.巢湖污染現狀分析與治理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13,15(1):21-26.

[4] 李敏琪,何永義.巢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14(1):26-30.

[5] 孫景.巢湖污染現狀及其治理措施[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24(3):256-258.

[6] 屠清瑛,顧丁錫,徐卓然.巢湖——富營養化研究[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0.

[7] 王雪蕾,王新新,朱利,等.巢湖流域氮磷面源污染與水華空間分布遙感解析[J].中國環境科學,2015,35(5):1511-1519.

[8] 胡小兵.抑制給水中藻類生長的實驗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3,20(1):28-30.

[9] 孔繁翔,高光.大型淺水富營養化湖泊中藍藻水華形成機理的思考[J].生態學報,2005,25(3):589-594.

[10] 黃君禮.水分析化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11] 李國剛,呂怡兵,付強,等.水和廢水污染物分析測試方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12] 王頡.食品工廠設計與環境保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13]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水質 pH值的測定 玻璃電極法:GB/T 6920—198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7.

[14]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HJ 828—2017[S].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7.

[15] 胡鴻鈞,李堯英,魏印心,等.中國淡水藻類[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

[16] 朱浩然,朱婉嘉,李堯英,等.中國淡水藻類志:第2卷 色球藻綱[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7] 齊雨藻,朱蕙忠,李家英等.中國淡水藻類志:第4卷 硅藻門中心綱[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8]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19] 劉春光,金相燦,孫凌,等.pH值對淡水藻類生長和種類變化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5,24(2):294-298.

[20] 康苗苗,張旭芳,馮佳,等.太原市汾河景區浮游藻類細胞密度對氮磷的影響[J].環境保護科學,2014,40(5):28-30,50.

[21] 張蕓.含藻水體中的總糖與總氮、總磷濃度間的相關性[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8):10-11.

[22] 李曉山,楊敏,劉富舜,等.氮磷比對藻類競爭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6):9815-9817.

[23] 吳敏,林莉,黃茁.淡水藻類生長的環境影響因子分析:以銅綠微囊藻為例[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2,29(10):41-47.

[24] 徐大勇,張文麗,曹江峪.氮、磷對藻類生長和污水凈化的影響[J].西昌農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3,17(2):70-73.

[25] 王婷,張旭芳,馮佳,等.太原汾河蓄水區浮游藻類細胞密度對一些環境因子的響應[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14(5):32-34.

水污染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由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和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張,昆山市區域水污染不斷加?。鶕ド绞兴廴粳F狀、未來市域人口規模及城市用地情況,采用分項定額法對昆山市污水量及水污染負荷進行了預測,水污染負荷預測結果及昆山市水域的敏感性表明昆山市已無力承受將來尾水的總負荷.針對這種情況,論文提出了系統集成的“三級控制,三級標準”區域水污染控制模式,提出了從源頭控制、污水處理廠建設到尾水導流的全過程水污染控制對策。

關鍵詞:水污染; 控制模式與對策, 昆山市

文獻標識碼:A

上一篇:模塊教學論文范文下一篇:園林類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