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漢代農業生產研究論文范文

2024-02-04

漢代農業生產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過程中,發現了戰國時期至清代墓葬千余座,以及漢代城址、漢唐窯址等遺跡,將通州繁盛歷史時間節點從隋唐大運河開通時期推溯到戰國時期。這一發現備受世界矚目,引發境內外媒體持續關注。北京市新聞辦抓住時機,傳播北京文物保護和城市副中心建設與歷史文化交融成果,展示首都文化中心影響力。

一、快速回應外媒需求,抓住傳播北京文化中心契機

2016年11月24日,北京市新聞辦、北京市文物局聯合召開“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護與考古新發現”新聞發布會會議,介紹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整體情況?!度嗣袢請蟆返冉?0家境內外媒體70余名記者出席報道,首都之窗、千龍網等現場直播,首都博物館等10余家在京博物館官方微博微信聯動推送。發布會引發世界主流媒體關注和興趣,BBC駐京記者站和BBC總部在發布會后第二天即提出采訪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新發現申請。北京市新聞辦敏銳捕捉到這一向國際社會展示北京文化中心建設契機,迅速聯合市文物局策劃駐京境外媒體專題通氣會,回應關切,連續發聲,集中喂料,持續推深新聞發布會成效,引導外媒集中刊發于我有利報道。

二、精心策劃外媒通氣會,講好北京文物保護新故事

首先,精心策劃主題。我們對發布內容進行了細心研究,從文物保護和考古發現角度切入,講述北京貫徹文物保護方針,文物保護與工程建設相互支持、協調配合取得的成果。其次,精選境外媒體。通氣會主題并非突發事件,媒體報道不會側重于消息類新聞,我們在外媒選擇上精選信息覆蓋面廣、時效性強、影響力大、善講故事、偏愛文化主題、關注北京文物保護的境外主流媒體,美聯社、法新社等受邀媒體高度重視,相關文字、攝影、攝像記者均對這次通氣會表現出極大熱情。第三,精心設計發布形式。2016年12月8日,外媒通氣會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舉辦,現場擺放十多件新出土的珍貴文物,濃郁的文化蘊味立刻把記者帶入北京的歷史長河中。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講述發掘故事、漫談文物歷史,生動展示2000多年前通州的人文畫卷和繁盛景象,為境外媒體提供了新鮮、生動、獨特的一手資料。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駐北京首席記者帕雅拉先生說,“這個地方太有歷史感了,它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挖掘報道的北京故事”。

三、媒體通氣會氣氛熱烈,會后報道引發二次傳播

通氣會上,外媒記者與發言人近距離交流互動,親切問答,攝影、攝像記者從不同角度拍攝文物,現場氣氛輕松、友好坦誠,互動良好。會后,受邀媒體紛紛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報道,內容重頭且積極正面。美聯社以“中國首都未來行政樞紐早在2000年前就是繁華之地”為題刊播了文字、圖片和電視報道。還被英國《泰晤士報》等國際主流媒體轉載。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將采訪內容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發展”專題片,并在意大利國家電視臺第一頻道早間節目播出三分鐘新聞。俄塔社也做出相應報道,法新社、共同社均表示,本次采訪內容很豐富,要留作資料,用于制作北京相關專題片。一位常年為《泰晤士報》供稿的在京自由撰稿人看到相關報道后極為興奮,希望就此專題進行采訪,并要求建立固定聯系,參加類似活動,通氣會二次傳播效果明顯,顯現外媒報道成效。

漢代農業生產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環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當今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可持續利用為主的生態農業大發展模式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和解決環境問題的必然選擇;從農業生產綜述和農業環境綜述,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協調關系、基于環境保護原則,在農業生產中有待解決的問題和對策等從幾個方面做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關系;生產;農業;自然;生態環境

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大氣、水和土壤對農業生產來說既是資源又是環境要素。生態環境條件良好,農業生產就發展;生態環境條件惡劣,耕地環境質量就不斷下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正遭受著各種因素的損壞,足以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自然生態環境問題是由于各種人為或非人為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它具有較大的范圍性和擴張性,在全世界各地都存在生態環境問題;就其影響程度而言,它具有非常深刻的嚴重性,而且時間跨度較大,具有彈性伸展;環境問題涉及到的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基本問題,這些問題都直接或者間接對人類有潛在的威脅,這里包括:大氣質量惡化、水資源的潰乏和污染、森林草原植被遭受破壞、野生的和稀有的動植物資源減少,.土壤沙化,.耕地面積減少、廢棄物和噪聲污染、核污染等重大環境問題??此茊畏矫娴膯栴},其實卻是縱橫聯系,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自然生態環境中的自然資源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它不僅影響農業生產產品的種類,也能夠影響農業生產的規模;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生產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了極大的依附性。在目前農業生產對自然生態環境有利的方面體現在三點:一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在相對貧瘠的土地上進行耕種農業生產活動,對土地施用農家肥等可以改良土壤土質,順應了自然生態環境的要求;二是人們通過種植農作物等促進物種的改良,使得物種得以優化,促進了自然生態環境的和諧;三是通過人為灌溉系統的修建,能夠改變河流的流向,一方面使得河流不再泛濫,另一個方面起到了均衡自然生態環境可利用資源的作用。

農業生產的主體是人類,因而農業生產不是自然界中無意識的生產活動,不可避免地摻合一些人為的因素在內,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傷害,具體表現在:一是為了獲取農業生產耕地,采用極端的方法進行土地的開發和耕作,如濫砍濫伐森林擴大耕地面積;二是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可能會對自然生態環境中的植物造成一定的破壞和對動物存在捕殺的行為,這對自然的生態平衡產生巨大的影響;三是在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中,為了提高產品的產出使用了農藥、化肥、塑料薄膜等非自然界的化學合成物,會對植物環境、水資源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對于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人們現在都在覺醒;“拯救環境、拯救家園”已經不再是一個口號;在全球化經濟推動的同時,人們采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和措施進行著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國際會議上,多次探討和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各個國家都達成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識,區域之間的合作極度廣泛;全球化的生態環境問題需要全球化的統一協調和治理,這是不言而喻的事實,只是局限于某一個地域或者地區采取有效的措施遠遠不夠,只有協調起來,在共同發展的前提之下,攜手并進才有可能使得綠色家園得到有效的保護。我們知道,在任何一個國家農業都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就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所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主宰著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在20世紀80年代,國家就提出“農業現代化”這個口號,歷經30多年,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國家農業基礎建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也贏得了廣泛關注。在新的發展時期,如何將農業構筑成國家經濟發展現代化、科學化的堅強堡壘,需要我們思考眾多的問題,這里面關鍵就是如何在維護農業生產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保證生態系統不遭受破壞。農業資源、農業生產與農業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要想營造“雙贏”的局面,就必須加大農業基礎建設與生態系統環境協調性的研究工作,從政策上、技術上予以對農業環境保護的工作支持,從而減少在農業生產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農業生產活動對于環境有力的改善作用,從而使得人類生存的環境與生活的質量得到充分的保障。1992年我國率先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著重強調了環境與發展的協調關系,制定了了我國新世紀環境與發展的策略,由此對合理利用、保護與改善自然資源,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給予了外部條件的充分保障。

基于環境保護原則我國在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們國家的農業整體運作水平并不高,這首先體現在農業科技水平技術含量低、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還有待于進一步優化,產生的結果就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產出,與當前國內改革開放時期其他各個行業快速發展顯然還有滯后的情況;這是由于我國農業長期走的是低技術組合基礎上依靠高物質投入來支撐的格局,這種投入和產出之間的矛盾不僅對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結果產生影響,也給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一定傷害,造成了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不良后果。同時,日益被破壞的環境因素如: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資源等農業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嚴重、環境污染加劇、自然災害頻繁、不可再生資源的流失等等都是對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對策目前,由于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膨脹,我國農業的發展任務極其艱巨,與之相聯系的自然生態環境也面臨嚴峻的形勢:一要促進糧食增產,確保中國十幾億人口的食物生產量和儲量;二要保證糧食食品的安全,維護人民身體的健康;三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的新技術、新工藝,使得在有限的生態資源環境下,確保農民收入的穩定性,以及農業物資供應的及時性;四要在農業產業結構方面進行不斷的調整,找出農業生產對自然生態環境影響和制約的因素,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掠奪自然資源、追求短期利益為前提來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那種只顧眼前沒有持續發展前瞻性的思路和想法,都會給我們國家農業生產的長期穩定性帶來不確定因素。我們要針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制定有效的措施,具體可在國內人口的規模與數量的控制、農業生態環境的意識思想教育、基本的農業產業活動與自然生態環境的相互的關系上清醒的認識,同時加強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的監測,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行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管理機制;并且協同農業有關技術部門,在生態農業研究、開發、建設的項目上達成有效的共識,提高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將生態農業產業結構搭建起來,并強調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效益的統一,使得傳統農業精華與現代科學技術有機結合,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有效降低非自然物質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五是淘汰舊的農業產品結構,對現有污染環境的項目和活動進行約束和整治;通過技術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有效控制農業自身污染源。

21世紀是中華民族振興的世紀,不僅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也要緊緊圍繞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題,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實時的評價和認真的研究。只有對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環境進行深刻有效的認識,才能有助于我們整體國民經濟全面健康地發展。

漢代農業生產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第一條 為加強和規范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推進資金統籌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國務院關于印發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35號)、《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財預〔2015〕230號)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是中央財政公共預算安排用于促進農業生產、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融合、提高農業效能等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

第三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由財政部會同農業部共同管理,按照“政策目標明確、分配辦法科學、支出方向協調、績效結果導向”的原則分配、使用和管理。

財政部負責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中期財政規劃和年度預算編制,會同農業部分配及下達資金,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績效管理。

農業部負責相關產業發展規劃編制,指導、推動和監督開展農業生產發展工作,會同財政部下達年度工作任務(任務清單),做好資金測算、任務完成情況監督,績效目標制定、績效監控和評價等工作。

第二章 資金支出范圍

第四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主要用于耕地地力保護(直接發放給農民,下同)、適度規模經營、農機購置補貼、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畜牧水產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下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支出方向,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支持農業生產發展的其他重點工作。

第五條 耕地地力保護支出主要用于支持保護耕地地力。對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以及長年拋荒地、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等不予補貼。

第六條 適度規模經營支出主要用于支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運營、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等方面。

第七條 農機購置補貼支出主要用于支持購置先進適用農業機械,以及開展報廢更新、新產品試點等方面。

第八條 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區域優勢、地方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等方面。

第九條 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支出主要用于支持高產創建、良種良法、深松整地、施用有機肥、旱作農業等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等方面。

第十條 畜牧水產發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畜禽糞污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發展、優質高效苜蓿示范基地建設、畜牧水產標準化養殖及畜牧良種推廣等方面。

第十一條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產品流通和直供直銷、農村電子商務、休閑農業、農業農村信息化等方面。

第十二條 農民專業合作社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等方面。

第十三條 農業結構調整支出主要用于支持糧改豆、糧改飼、耕地休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種植結構調整等方面。

第十四條 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地下水超采重點地區開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等方面。

第十五條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等方面。

第十六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不得用于興建樓堂館所、彌補預算支出缺口等與農業生產發展無關的支出。

第十七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支持對象主要是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承擔項目任務的單位和個人。

第十八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可以采取直接補助、政府購買服務、貼息、先建后補、以獎代補、資產折股量化、擔保補助、設立基金等支持方式。具體由省級財政部門商農業主管部門確定。

第三章 資金分配和下達

第十九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主要按照因素法進行分配。資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任務(任務清單)和工作成效等。工作任務(任務清單)分為約束性任務和指導性任務兩類,不同支出方向的工作任務(任務清單)根據任務特點、政策目標等選擇相應的具體因素和權重進行測算分配資金。工作成效主要以績效目標評價結果為依據。用于耕地地力保護的資金及相關試點項目資金可根據需要采取定額分配方式。

第二十條 農業部于每年5月15日前,提出當年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分支出方向的各省分配建議,函報財政部。

第二十一條 財政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預算后90日內,根據年度預算安排和農業部分配建議函等,審核下達當年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抄送農業部和各地專員辦。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分配結果在預算下達文件印發后20日內向社會公開。

第二十二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支付,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關規定執行。屬于政府采購管理范圍的,按照政府采購有關規定執行。

用于耕地地力保護的資金,按規定通過糧食風險基金專戶下達撥付。

第四章 資金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三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除用于約束性任務的資金不允許統籌以外,各省可對其他資金在本專項的支出方向范圍內統籌使用,并應當全面落實預算信息公開的要求。

第二十四條 各級財政、農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快預算執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結轉結余的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按照財政部關于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五條 省級財政部門會同農業主管部門,根據本辦法和財政部、農業部下發的工作任務(任務清單)和績效目標,結合本地區農業生產發展實際情況,制定本省年度資金使用方案,于8月31日前以正式文件報財政部、農業部備案,抄送當地專員辦。

第二十六條 各級農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核實資金支持對象的資格、條件,督促檢查工作任務(任務清單)完成情況,為財政部門按規定標準分配、審核撥付資金提供依據。

第五章 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

第二十七條 各級財政、農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分配、使用、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各地專員辦根據財政部、農業部確定的年度工作任務(任務清單)和區域績效目標,加強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預算執行監管,根據財政部計劃安排開展監督檢查,形成監管報告報送財政部。

第二十八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使用管理實行績效評價制度,評價結果作為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績效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條 各級財政、農業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資金分配、審核等工作中,存在違反規定分配資金、向不符合條件的單位、個人(或項目)分配資金或者擅自超出規定的范圍、標準分配或使用資金等,以及存在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公務員法》、《行政監察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三十條 資金使用單位和個人虛報冒領、騙取套取、擠占挪用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以及存在其他違反本辦法規定行為的,按照《預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一條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中用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部分,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省級財政部門應當會同農業主管部門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報送財政部和農業部,抄送當地專員辦。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省級、各省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專員辦是指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農業主管部門是指農業、農牧、農村經濟、畜牧獸醫、漁業、農機、農墾等行政主管部門。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由財政部會同農業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敦斦?農業部關于印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農〔2005〕11號)、《財政部 農業部關于印發〈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05〕18號)、《財政部關于印發〈能繁母豬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農〔2007〕160號)、《財政部 農業部關于印發〈奶牛良種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農〔2007〕164號)、《財政部 農業部關于印發〈生豬良種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農〔2007〕186號)、《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央財政財政支農政策培訓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辦〔2012〕31號)、《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3〕1號)、《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央財政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3〕156號)、《財政部 科技部農業部關于印發〈中央財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服務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4〕31號)、《財政部 農業部關于印發〈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6〕74號)、《財政部 農業部關于修訂相關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6〕238號)同時廢止。

漢代農業生產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要想推動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發展,首先就必須明確當地農業發展情況,明確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同時要找出全程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制定解決策略,這樣才能加快全程機械化的發展。
1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存在的問題

1.1農業機械化發展質量較差

目前,在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存在農業機械裝備結構較差、能量消耗較大的問題,一些能耗較高的老舊農業機械仍在使用,因其自身技術含量較低,效率較差,動力機械多、配套農具較少,導致實際應用中的各類生產問題。例如拖拉機已經發展為大功率機械,但因其配套的農業機械具發展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全面發展。

1.2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較低

目前,中國現有農業機械化社會服務制度欠缺,服務能力較差,服務范圍狹小,高素質農機手較少,影響了農業全程機械化的發展。另外,現有社會化服務配套較差,零配件的供應、用油的供給不到位,一些偏遠地區缺少農業機械維修站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大規模發展。其次,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逐漸進入城市務工,留守農村的農民文化水平較低,也阻礙了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發展。
2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創新推廣方式

2.1推廣新型機械技術

要想促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發展,首先就必須推廣新型機械技術,例如將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作為重點工作,增設玉米聯合收獲機,確保收獲機播種效率,實現玉米生產機械化。穩步推動桔梗機械化還田與綜合利用,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大力宣傳等方式加大對拖拉機配套秸稈的重視程度及資金投入力度,切實完成麥田秸稈還田工作。大幅度提升農業機械化的設備水平,積極建設科技入戶等示范規劃基地,大力推廣溫室農業種植所需要的卷簾機、電源管理機等機械設備,有效帶動溫室大棚蔬菜機械化技術的發展。

大力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強化培訓力度,解決機插秧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當地農業機械部門要適當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組建專業的服務團隊,幫助農業大戶進行技術指導,改進傳統服務效率低下的問題,提高服務組織的制度化水平。此外,也要引導農業機械使用大戶開展訂單作業,提升市場服務能力,加強宣傳培訓,通過電視網絡手機等傳播媒介,加強對水稻機插秧技術的宣傳,提高農民對于水稻宣傳的認知程度,也可以舉辦線下活動對農業機械大戶進行培訓。在農村地區設置專項資金對水稻種植戶進行補貼等。

2.2發揮出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的優勢及政策作用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目前中國農業種植資金逐漸增加,企業補貼范圍不斷擴大,農戶受益范圍越來越廣。因此,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相關農業從業者要轉變傳統思想,加強農業機械市場購銷,提升農業機械裝備結構性能與作業水平。其次,積極發展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組織,有效解決傳統農業機械化使用過程中經營困難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業機械使用效率。

2.3從源頭管控農業機械安全生產,加大農業機械培訓

要想提升農業機械人員素質及農業機械作業質量和水平,首先必須加大對農業機械操作者的培訓工作,開展玉米機、秸稈還田、水稻機插秧等生產技術培訓,定期舉辦技術交流活動,使用網絡技術開展線上培訓。其次,要想有效避免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事故,首先相關農業機械部門就必須從源頭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的管控教育,簽訂責任協議;加大資金投入,提高農機質量;定期對農業機械安全進行整治和排查,找出使用過程中存在的隱患并加以解決,同時相關農業機械部門也可大規模推廣農業機械使用規定,確保每一位農業機械使用者都了解安全制度條例,從源頭上管控事故,為農業機械安全生產營造良好的使用環境。

漢代農業生產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分析了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與管理的關系,并對其在農業產業中的不同標準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生態化是基礎、標準化是標志、專業化影響效率、集約化影響產量、規?;绊懶б?。在現代農業經營中,市場化是特征、企業化是運行方式、產業化是目標、特色化代表其價值、品牌化是內在發展動力。在現代農業管理中,科學化是核心、信息化是紐帶。同時指出,科學化與信息化貫穿于整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關鍵詞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管理

作者簡介唐永金(1958- ),男,四川射洪人,教授,從事農業創新推廣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6發展現代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2007年和2012年中央兩度發出1號文件發展現代農業。許多學者對如向發展和經營現代農業進行了理論探索和總結,并進行了試驗和實踐。但是,在管理層面上,系統歸納總結現代農業生產管理和經營管理仍少見報道。筆者擬從生產、經營與管理三個方面對現代農業發展進行歸納,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與管理的關系

一般認為,經營是引導一個組織趨向某一既定目標的活動,含有籌劃、謀劃、計劃、規劃、組織、治理、管理等含義,經營一個企業的經濟活動包括生產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人事活動、安全活動和管理活動。按此,現代農業經營包括了現代農業生產和管理。但實踐中,生產偏重于如何生產符合要求的產品,經營偏重于如何將這些產品變成商品以獲取最大利潤;經營側重動態性謀劃發展,而管理側重正常合理地運轉。實際上,無論是在生產中還是經營中均離不開管理。因此,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在圖1中,現代農業生產應堅持生態化、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和規?;?,現代農業經營應堅持市場化、企業化、產業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在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中應堅持科學化和信息化。圖1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關系2現代農業“5化”生產

現代農業的基本要求是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F代農業應該堅持“5化”生產,即生態化、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和規?;?。生態化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標準化是農產品優質安全的保障,專業化是提高資源效率的關鍵,集約化是保證農業高產的措施,規?;翘岣咿r業效益的方式。

2.1生態化現代農業的基礎是生產生態化?,F代農業生產生態化,就是在農業生產中做到:資源節約可持續,環境友好無污染,土壤肥力不下降,循環利用廢物少。

2.1.1資源節約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藍色農業,節水農業;減少建設占用耕地,建設占用耕地的耕層土壤剝離再利用;合理開發利用非耕地資源;科學規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減少浪費,提高利用效率。

2.1.2環境友好無污染。嚴格工業排放標準,防治大江大河污染,杜絕污染水源灌溉農田。整治鄉村工業污染,避免鄉村工業廢水、廢渣、廢氣進入農田,加快治理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茖W處理畜禽糞便,減少農田養殖污染。推廣配方施肥、測土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減少化肥污染。加強病蟲雜草的物理(如太陽能殺蟲燈)、生物(如微生物農藥、以蟲治蟲、雞鴨治蟲)和農藝防治,開發和利用低毒高效無殘留農藥,提高化學農藥的防治效率,減少化學農藥污染。加強農用殘膜回收和集中處理,發展和推廣可降解地膜。因地制宜地發展自然農業和有機農業。

2.1.3土壤肥力不下降。①減少農田非目標產品輸出。實行秸稈、糠殼、餅渣等就地腐熟成有機肥還田,或粉碎還田。②肥料有機化。國家應支持研究鄉村有機肥就地堆制生產方法,制定有機肥堆制規范,資助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自己堆制生產和使用有機肥。畜禽糞便應全部制作有機肥或通過沼氣肥施入農田。③實行間套輪作制度。建立適合不同生態區域的作物間作、套作和輪作模式,在過渡耕種地區實行耕地隔年休閑制度,在合理利用資源的同時,提高土壤的自我恢復能力。④推廣作物-綠肥復種輪作,減少化肥使用。

2.1.4循環利用廢物少。發展循環農業,發展植物—動物—微生物多級利用物質和能量的生產鏈,支持和資助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企業農場發展沼氣池,形成以沼氣池為中心的循環農業。

2.2標準化現代農業的標志是生產標準化?,F代農業進行標準化生產指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要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健全規范化的工藝流程和衡量標準。一般以國家標準為基礎,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相配套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系列標準,還包括為農業服務的化工、水利、環保等標準。如果是外貿農產品,農業生產還應堅持國際標準或被出口國標準。

根據百度資料,農業標準化的內容有:

2.2.1農業基礎標準。如在農業生產技術中所涉及的名詞、術語、符號、定義、計量、包裝、運輸、貯存、分析測試標準等。

2.2.2種子種苗標準。如分級標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包裝、運輸、貯存、標志及檢驗方法等。

2.2.3產品標準。主要包括農林牧漁等產品品種、規格。質量分級、試驗方法、包裝、運輸、貯存、農機具標準、農資標準以及農業用分析測試儀器標準等。

2.2.4方法標準。包括選育、栽培、飼養等技術操作規程、規范、試驗設計、病蟲害測報、農藥使用、動植物檢疫等方法或條例。

2.2.5環境保護標準。例如灌溉水質、水土保持、農藥安全使用、綠化等方面的標準。

2.2.6衛生標準。主要包括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殘留允許量的標準。

2.2.7農業工程和工程構件標準。如塑料大棚、種子庫、沼氣池、牧場、畜禽圈舍、魚塘、溫室等。

2.2.8管理標準。如標準分級管理辦法、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辦法及各種審定辦法等。

現代農業生產標準化,就是根據國家、農業部、環保部和地方標準,要求產地無害化、生產規范化、產品規格化、食品綠色化。產地無害化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標準:農產品生產基本環境質量標準,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有機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規范化主要包括無公害、綠色、有機不同層次的技術規范。產品規格化主要是按大小、形狀、質量、包裝等分級,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需求。食品綠色化主要是符合食用農產品優質和安全的標準體系,同時建立溯源系統。

2.3專業化

2.3.1專業化的意義?,F代農業的效率在于生產專業化。專業化生產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和標志,是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特色經營的基礎。根據百度資料,專業化生產的意義主要表現在:有利于發揮各地區、各農業生產單位在自然資源和經濟資源方面所擁有的優勢;有利于采用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農業技術;有利于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有利于節約投資和提高投資效益;有利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成本,改善產品質量,增加經濟收入。

2.3.2專業化生產的表現。①區域專業化。一個生態區域主要種植和養殖產量高、品質好的1種或少數幾種作物或動物,如美國的玉米帶、小麥帶、棉花帶,以及牛養殖區、豬養殖區。一個國家、一個省、一個縣都應有主要作物和主要畜禽分布區域。②農場專業化。我國農墾農場、涉農企業農場、家庭農場都應該進行專業化生產。③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專業化。每個專業大戶、每個專業合作社,應該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做大做強,在產量、品質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

2.4集約化現代農業的產量在于生產集約化。農業生產集約化就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資金、物質、能量、勞動和技術來增加農業品產量的農業生產方式,簡單地說就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農業生產方式,一般稱為集約農業。集約化生產的目的,是從單位面積的土地上獲得更多的農產品,不斷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

傳統農業的集約生產主要表現在勞動集約,屬于勞動密集型農業?,F代農業的集約生產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物質和能量密集型的產物。具體表現在:①農田改造與建設。培肥地力,開展沃土工程,中低產田改造,基本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②農業科技投入。研究、推廣、采用現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的投入。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利灌溉工程、機耕道路、溫室、大棚、現代化養殖場等。④現代農業裝備。農業精準化、農業機械化,農業水利化、農業智能化等裝備的投入。

2.5規?;F代農業的效益在于生產規?;?。農業生產適度規?;?,可以提高農機、倉儲等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降低固定資產成本;可以減少田埂面積,增加耕地面積;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降低勞力、土地和資源成本;可以促進現代農業技術的示范推廣,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增產增收中的作用。因此,規?;a是一種降低生產成本來提高農業效益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適度規模,到底多大規模為適度,這既要考慮生產經營主體的生產能力,還要考慮自然生態條件和對環境的影響。例如,我國北方和南方、平原和丘陵山區,不同地方的適度規模就應不同,我國現階段,重點扶持相當于當地戶均承包面積10~15倍的生產規模。再如重慶某縣養肉牛,企業農場一般不超過1.5萬頭,多了疾病難控制,糞便難處理;家庭農場一般20~50頭的效益比較好。

我國農業規?;a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企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部門頒布了現階段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的規模要求。①專業大戶是種植一季主要作物面積在2 hm2以上的農戶。②家庭農場是從事糧食作物承包期在5年以上的土地經營面積達3.33 hm2(一年兩熟制地區)或6.67 hm2(一年一熟制地區)以上;蔬菜種植3.33 hm2以上,果園面積6.67 hm2以上,茶園面積3.33 hm2以上,食用菌生產30萬袋以上,生豬出欄500頭以上,水產養殖6.67 hm2以上,牛100頭,羊300只,家禽類10 000只以上,以及特種養殖參照以上標準的70%計算的大型農戶。③企業農場一般是一些農業產業化企業自己經營的農場。目前,許多涉農企業為了保證企業原料供應,保證企業品種需要和質量要求,尤其是生產高檔無污染農產品,紛紛進軍農業生產,開辦農場。其生產規模多大于家庭農場。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規模一般大于家庭農場。

農業規?;a的發展,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專業化和規?;陌l展,促進了農業服務社會化的發展。例如四川安縣龍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2013年通過“半托”、“全托”、“單項委托”等模式,承包土地173.33 hm2,同農戶簽訂合同完全農機服務1 000余畝,單項農機服務200 hm2。

3現代農業“5化”經營

3.1市場化現代農業的特征是市場化經營?,F代農業是市場化農業,農業產品絕大部分只有通過市場交換才能實現使用價值。因此現代農業經營首先應該是市場化經營。農業市場化是指農業資源配置方式以市場配置為主,讓價值規律在農業的產供銷等環節發揮基礎性作用的過程。①農業經營者必須具備市場觀念,按市場規律進行農業經營活動。②政府各項農業政策要有利于農業經營者的市場化經營。③政府應為農業經營者創造有利于市場經營的各種硬件環境。④政府應加強市場監督管理。⑤政府相關部門應做好農業經營者市場化經營的配套服務工作。

3.2企業化現代農業的運行是企業化經營。農業企業是指從事農、林、牧、副、漁業等生產經營活動,具有較高的商品率,實行自主經營、獨立經濟核算,具有法人資格的盈利性的經濟組織。

企業化經營是農業經營者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經營管理。經營者自主經營、獨立核算,以盈利為根本目的,生產是為了銷售,經營是為獲得利潤。經營者主體內部實行企業化管理,政府對農業經營者管理應遵循價值規律,采用經濟手段通過市場加以調控。

3.3產業化現代農業的目標是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經營者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形成生產(種養)、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體系。農業產業化經營使第一產業(農業生產)、第二產業(加工)和第三產業(銷售)有機地結合起來。農業產品因加工而升值,因銷售而獲取更多的利潤。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經營發展的的主要形式,也是現代農業的目標。

3.4特色化 現代農業的價值在于特色化經營。特色農業就是利用當地獨特的優勢農業資源和現代科學技術,開發、生產和經營具有品質優、價值高、市場競爭力強、綠色或無公害特點的特殊農業類型。特色農業一定要突出特色,可以突出歷史特色,發展傳統產品;可以突出環境特色,發展綠色產品;可以突出物種資源特色,發展珍、野、稀、名、特產品;可以突出氣候特色,發展土特產品;可以突出草原特色,發展草牧產品;可以突出民族特色,發展民族產品。我國提出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是特色農業的擴大和發展;進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有利于保護各地的特色農產品。

特色化經營就是每個農業經營主體在產品上有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產品種類或質量上與眾不同;在商品規格上有特色,適應特定層次消費者的需要,在市場定位上與眾不同;在經營模式上有特色,充分體現消費者的參與性和自主性,在生產經營服務上與眾不同??傊?,現代農業的特色化經營,不僅體現在經營產品的特色上,在經營理念、經營模式、服務方式等各方面均要體現自身特色。

2.5品牌化現代農業的發展依靠品牌化經營。品牌包括品牌名稱和品牌標志:品牌名稱是品牌中可以用語言表述的部分,如“伊利”牛奶;品牌標志是品牌中可以被認出、易于記憶和識別的圖案、符號或特殊顏色。品牌具有企業專有性和企業產品標識性的特征,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對企業來說,品牌有助于樹立企業形象,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對消費者來說品牌有助于選購商品,維護消費者利益。品牌是一個企業的招牌,是聲譽、信任度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品牌營銷觀念是一種在經營中重視品牌建設、樹立企業聲譽和形象的市場觀念。

現代農業品牌化經營,就是農業經營主體既要重視注意企業和產品商標的建設與維護,又要重視企業和產品信譽的建設與維護,爭取從產品無名到產品有名、從產品有名到地區知名、從地區知名到省內著名、從省內著名到國內馳名。目前,全國、省、市、縣都非常重視培育和發展品牌農業,每年或每幾年評選或命名一批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示范單位(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和當地的特色農產品,認定知名、著名、馳名農產品商標,這些活動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業品牌化經營的發展。

安徽農業科學2015年4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科學化和信息化

4.1現代農業的核心是科學化現代農業生產需要現代農業技術來推進,如新型農資技術、新型農藝技術、新型養殖技術、農用高新技術等,推動現代農業生產不斷跨越新臺階?,F代農業經營需要科學經營模式來發展,如產業化經營、家庭農場式經營、企業農場式經營、農民合作經營、股份合作經營等,推動我國農業經營方式不斷轉型升級?,F代農業生產和經營中的一切管理活動,都需要科學思維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來完成。

4.2現代農業的紐帶是信息化信息技術可以用于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如設施農業的自動化管理、農業生產的可視化監測、農業機械操作的精準導航、農業生產的衛星遙感監測、農業生產專家系統、農產品追蹤查詢、農產品網絡營銷、農業經營智能化管理等等。信息化是一條紐帶,將市場信息、經營決策、生產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的最大潛能。

漢代農業生產研究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存貨是一種靈活度較高的流動資產,是保障公司長期經營和生產的重要資源。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公司都會有一定的存貨儲備。公司需通過科學的分析和系統的論證來最終確定最優庫存量和庫存結構。存貨過多會導致庫存積壓,占用大量流動資金,庫存持有成本較高;存貨過少又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造成庫存不足,無法在合同期內及時供貨。因此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存貨管理體系對于公司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種子公司存貨的特點,分析了種子公司存貨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種子公司  存貨管理

1 種子公司存貨管理概述

1.1 種子公司存貨管理范圍

種子企業以銷售種子為主營業務,其存貨主要是各類農作物的種子。種子居于農業生產鏈條的源頭,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種子的生長特性決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地域適應性和季節性,種子的生產和農作物的播種是不一致的,這就造成種子企業具有產銷不同期的特點,由于生產先于銷售,因此種子的適量儲備不可避免。

1.2 種子公司存貨管理特點

(1)種子產銷不同期。由于種子的生產季節在銷售之前,需要提前一個生產周期進行種植。因此種子公司在制定當年度生產制種計劃時,一般都是根據以前年度實際銷售情況,結合本年度的經營計劃和現有品種結構、市場定位、營銷政策等進行綜合考慮,統籌安排當年的制種區域、制種商和種植面積,但經營計劃制定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執行性會直接決定種子庫存是否出現積壓或不足的情形。

(2)易受自然災害影響。農業生產受自然氣候條件和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的影響十分明顯,種子生產較其他農業生產更易受到異常氣溫、臺風、旱情、洪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若公司種子生產基地出現嚴重自然災害、異常高(低)溫或重大病蟲害等,將直接影響當年度所收獲種子的產量和質量,種子生產出現豐產、減產甚至絕收的情況,都會對當年度的種子庫存計劃產生較大變化,進而對公司經營計劃的順利執行造成影響。

(3)貯藏要求較高。種子是有生命的有機體,具有生命力,農作物種子從收獲到播種一般都要經過一定的貯藏階段。在貯藏過程中,只要根據需要創造最合理的貯藏條件或采取適當措施,就能控制種子的生理狀態,科學的貯藏方法還可以延長種子壽命。例如水稻種子,在貯藏過程中采用低溫干燥、密閉貯藏室(進入達標的冷庫貯藏)是增加貯藏穩定性最根本的方法。

種子對于倉儲條件要求比較嚴格,需要進行封閉倉儲,還要防范蟲、鼠等危害,越夏儲存的種子還需進入冷庫予以低溫儲藏,均衡控制溫濕度,定期對儲存的種子進行檢測,以保證種子倉儲安全和種子質量。由于跨年度銷售導致種子公司在每年年終時庫存種子金額較高,若在次年市場行情發生較大波動、價格下跌,或在種子倉儲過程中因保管不善導致種子質量下降等,可能會導致出現庫存種子貶值的問題,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2 種子公司存貨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生產、銷售計劃與市場脫節

由于種子具有產銷不同期、每年僅周轉1~2次等特性,所以在很多種子公司中,管理者只能根據銷售計劃而不是依靠銷售訂單來制定生產計劃。同時由于種子公司相對很多其他工業、高科技企業來說,管理方式相對比較傳統和落后,其在制定銷售計劃時將過多的關注點放在了以前年度實際銷售數據和所擁有的種子的品種特性上,而對于目前市場的實際需求、未來的市場走向、競爭對手的發展、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等方面關注度不夠。

一個公司在運營過程中,是需要所有部門、所有崗位共同協作的。制定生產計劃并不僅僅是生產制種部門的工作,而是首先應通過公司經營戰略細分出的經營目標制定出經營計劃,繼而配套制定出生產計劃、資金計劃、庫存計劃、人力資源計劃等一套詳細計劃和目標。在此過程中,如僅僅在公司內部討論或由某些部門獨立制定,而對于市場沒有去進行詳細的考察,未結合市場和企業的實際進行綜合考慮,那整個計劃就不具有可執行性,不能轉換為公司的經營成果。

2.2 重實物管理,輕價值管理

傳統理念中一般對存貨管理的認識,就是定期對庫存種子數量進行盤點,由倉儲部門與財務部進行賬面核對,但在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對于存貨的價值管理。存貨管理不僅僅是對于存貨的實際庫存品種和數量的核對,還應該包括對倉儲部門的保管過程、倉庫的貯存條件、庫存種子質量的檢查,同時還要對存貨的價值進行梳理,結合質量情況和市場銷售,預計考慮庫存種子是否存在滯銷或貶值的情形。

若是沒有意識到日常存貨管理中價值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過程中工作重心就會出現偏差,導致公司出現普遍注重存貨的購、銷、存的管理和實物保全,對存貨的價值管理及質量管理不夠重視的問題。

2.3 存貨管理內控制度欠缺

目前全國種子公司近5000多家,絕大部分都是中小型規模,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小企業在管理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公司管理者在開展日常管理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生產、銷售方面,對存貨管理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導致與存貨管理有關的預算、考核、監督等方面的制度不完善;生產、采購、銷售、倉儲等業務相關部門責任心不夠;互相之間溝通不暢等。具體可能會表現在:(1)生產/采購與銷售脫節,生產/采購部門不能嚴格按照公司制定的生產計劃執行,未能準確掌握對于企業現有庫存種子的數量、品種結構、庫齡、質量等詳細情況,最終導致當年新入庫的種子不能滿足銷售需求或遠超過銷售計劃造成庫存積壓。(2)日常出庫時記錄不及時、記錄信息不全面,對于存貨的批號、產地、質量等信息未進行詳細記錄,導致公司相關部門不能實時掌握庫存種子的精確狀況,在集中、大量加工包裝期間,急需使用的種子無法準確定位,不能及時領用出庫,結果造成部分種子錯過了銷售期,成為過期、毫無價值的閑置物資,甚至可能會由于內控的缺失導致產生內部舞弊貪污情況,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4 信息化手段落后,管理粗放

傳統的存貨管理主要是針對庫存貨物在收、發、存過程中的單據和實物流轉方面的管理,各部門也僅僅關注于自身業務范疇,無法及時、準確地獲取其他部門的信息和需求,也很難做到存貨需求與庫存數據的實時共享,因此,無法從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尋求降低庫存、減少缺貨的方式。這種情況下,為了不影響銷售降低存貨短缺造成的風險,企業通常會采用多采購/生產的方式以增加庫存,最終導致庫存積壓,使無效庫存占用流動資金。

3 加強種子公司存貨管理的建議

綜合考慮種子公司管理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現就以上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加強存貨管理。

3.1 健全存貨內控制度,加強流程管理,與績效考核關聯

隨著企業業務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企業的各項內控制度也應不斷地進行修訂和完善,以促進企業內部各項工作的正常運作,保證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發展速度相匹配。

種子公司的存貨管理應貫穿于公司經營的全過程,涉及銷售、加工、保管、質量檢驗、采購等流程,因此除了對庫存進行實物管理之外,還需要對存貨的質量、結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精準掌控。由于不同種農作物的種子、同一農作物不同品種種子的經營周期、生命周期、周轉頻率以及對于各家公司開展經營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深入了解種子類別和具體數據后,開展有效的分類管理。生產、倉庫、銷售、采購、財務、人力、內審等不同職能部門之間應做到合理分工、相互協作、共同努力。根據公司的經營目標,有側重點的制定存貨管理計劃,規劃出企業的重點存貨,科學制定種子存銷比,提升存貨的管理能力,盡量減少無效資金占用,提高存貨周轉速度,實現公司業績穩步增長。

3.2 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供應鏈管理

在信息化時代,雖然種業公司相對比較落后傳統,但利用互聯網手段開展業務、進行內部管理勢在必行。首先應利用ERP系統,采用無紙化管理,以節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所有相關部門和業務人員應通過登錄同一平臺錄入、獲取信息,以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確保數據的準確和唯一,避免部門間手工傳遞信息的時間滯后和內容錯誤等問題。待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可采用供應鏈一體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數據的實時獲取度。向上游可延伸到制種商處,以實時獲取種子的收獲數量和質量情況,減少不合格種子的入庫退庫的運輸成本。若需要利用供應商的庫容和加工設備,更可以通過網上發出加工、發貨指令,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率。向下游延伸到經銷商處,可以實時獲取客戶的采購需求,及時包裝發貨,節約成本。對于非種子類的其他存貨,供應鏈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存貨水平,使其既能滿足經營需要,又不會造成積壓,從而有效降低存貨持有成本。隨著公司規模增加,業務向下游延伸至產業鏈終端,可利用互聯網手段對供應鏈各環節、交易對手進行整合,既可降低供應鏈內各環節的交易成本,縮短交易時間,并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企業信用。

3.3 降低存貨風險,確保存貨適量

公司管理人員應具備較高的經營管理風險意識,對存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具有充分的認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首先采用科學的方法對于存貨管理中的風險進行分析識別并確定公司的風險承受水平,其次為了有效地幫助公司抵御存貨管理風險,需要從公司組織架構設置和內部控制建設著手,科學設立內部組織結構,規范各項業務流程,完善內控制度,組建一支具有較高水準的、專業化管理團隊,明確各職能部門、各工作崗位職能,權責到位、考核到位。企業需要自上而下,全員參與,應運用現代化的措施在企業中施行風險管理,從源頭上控制存貨風險。

4 結語

公司的存貨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公司的資金運轉順暢程度及方向,企業只有采用合理高效的存貨管理手段,才能降低資金成本增加經濟效益。企業應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完善存貨管理制度,并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從而解決企業在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降低存貨管理風險,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李元寶.種子公司存貨管理的調查分析[J].南方農業,2019(02).

郝艷紅.關于提升中小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一些思考[J].金融經濟,2019(18).

上一篇:農業補貼問題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農業建筑能源工程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