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二元超市范文

2023-09-21

二元超市范文第1篇

1 我國城鄉二元教育市場的特征

1.1 我國城鄉二元教育市場基礎設施、師資、受教育機會差距過大

雖然世界各國城鄉在經濟, 教育等領域內存在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像中國城鄉教育市場差距這么大的還是比較少見的。在中國, 城市和鄉村兩個教育市場, 國家給提供的財政支持的差距是驚人的。在基礎設施方面, 城市有體寬敞的教室, 農村危房處處;在師資方面, 最優秀的教育人才都留在城市教育市場中, 就算是農村出生的優秀教師人才也是很少回到農村任教的。在農村教育市場, 基礎教育部分, 還存在著大量的不合格教師, 還存在著初中畢業教小學, 高中畢業教初中的現象, 鄉村教育市場的師資需要大量的提高和改善;步入高等教育機會上, 兩者差距也甚大, 猶于高校學費由多方承擔的改革后, 學費成了農村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大障礙, 再者猶于兩種市場的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更造成了城鄉二元教育市場在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巨大差距。

1.2 我國城鄉二元教育市場兩方的受教育者流通困難

就如勞動力二元市場一樣, 主要勞動力市場具有工資高、工作條件好、就業穩定、安全性好、管理過程規范、升遷機會多等特征;次要勞動力市場工資低、工作條件較差、就業不穩定、管理粗暴、沒有升遷機會。兩者之間很少有流通。城市教育市場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 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農村教育市場的受教育者很少有流如城市教育市場。當然農村教育市場的受教育者也有部分流入城市教育市場, 比如通過高考或是隨進城務工的父母進入城市教育市場。不僅是行政上的隔離, 而同時又是體制上的隔離, 即不允許農村受教育者自由進人城市入學 (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 。城市居民受教育權力受法律保護, 可以享受較好的教育資源。城市中的農民工子女就算跟隨父母進入城市的教育市場, 但往往只是就讀在教育質量低的農民工子弟學?;蚴鞘召M較高的民辦學校, 很難進入到教育質量好的公辦學校。城市教育市場的受教育者就算可以自由流通到農村教育市場, 往往猶于農村教育市場中的教育質量低, 很少會有愿意流動到農村教育市場。

1.3 農村教育市場種中的職業教育發展更為緩慢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初步形成。城市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農村職業教育仍然處于一種慢速增長的, 和城市的職業教育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的。1990年至2003年這14年期間, 我國累計仍然有2954萬小學畢業生未升入中學, 9146萬初中畢業生沒有機會接受高中階段的教育, 再加上少量青少年文盲, 共同構成了一支1億多人的低文化層次青年群體, 這一文化弱勢群體絕大部份集中在農村, 以每年1000萬的規模沖擊就業市場。近年來, 我國雖然開始注重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職業教育培訓, 但是, 無論是從培訓規模、培訓速度、還是從培訓內容來看, 適應農村社會的發展和需要。我們要全面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放在重要地位, 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重要意義, 充分認識開展農民工培訓的重要意義。各地區各部門要從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 統籌規劃, 分工協作, 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 鼓勵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開展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 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2 城鄉二元教育市場差距過大形成的原因

不緊在勞動力市場里存在著二元市場, 在教育領域內, 城市農村也存在著二元市場。雖然世界各國城鄉在經濟, 教育等領域內存在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在我國由于政治, 經濟, 文化傳統等多種原因, 城鄉教育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逐步形成了教育二元市場。

2.1 我國建國時所采用的二元經濟發展政策是首要原因

在新中國成立之出, 我國建立了建立起高度集中的國家計劃經濟體系, 計劃經濟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我國采用了犧牲農業發展重工業的戰略, 雖然這使中國的工業化在短時期內取得了很顯著的成就,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城鄉分割加劇。我國建國初期采用的這種政策, 從一開始就導致了城鄉之間的經濟差異。這種二元的經濟制度造成了城鄉之間在文化, 教育, 醫療等很多方面的差異。

2.2 城鄉分割的二元戶籍制度

我國1958年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正式實施。自此, 中國形成了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二元結構”的戶籍管理體制, 也成為制約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大障礙。這種以農村和城市身份為標志的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 使農村人口不能自由向城市遷移, 城鄉分割體制阻斷了農民進入城市工作的途徑, 它完全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 與市場經濟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原則相背。我國劃分為城市和鄉村的二元社會, 將中國人劃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個群體。“二元”戶籍制度, 給城鄉之間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差異。

2.3 分級辦學教育政策是城鄉不平衡主要原因

1985年出臺了《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則確定了對后來城鄉教育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新的教育體制——“分級辦學”。其指出:“基礎教育管理權屬地方, 省、市 (地) 縣、鄉分級管理的職責劃分, 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決定”在實踐中形成了“縣辦高中, 鄉辦初中, 村辦小學”的辦學格局。中共中央、國務院1993年2月13日印發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再次確定了基礎教育以地方政府辦學為主, 城鄉的經濟差距是巨大的, 這更加劇了城鄉二元教育市場的形成。

3 城鄉二元教育市場不協調的危害

3.1 城鄉二元教育市場嚴重影響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觀念源遠流長, 追求教育公平是人類社會古老的理念。從歷史上看, 古希臘的大思想家柏拉圖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 亞里士多德則首先提出通過法律保證自由公民的教育權利。在2000年前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無類”的樸素教育民主思想。教育公平是一個歷史范疇, 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含義。具體來說, 教育公平的內涵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 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2) 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 (3) 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 即每個學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達到一個最基本的標準, 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上的實質性公平及教育質量公平、目標層面上的平等。其中, “確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是前提和基礎, “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和機會”是進一步的要求, 也是“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相對均等”的前提。而通常, 這三個層次被概括為: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城鄉二元教育市場的形成已經在起點上造成了城鄉孩子的不公平。在過程上, 由于城鄉在基礎設施上, 師資上等巨大的差距也注定城鄉是不公平的。在最終結果上, 城鄉孩子在教育上也是不公平的。在2009年兩會期間, 教育公平問題引起了眾多代表的熱烈討論, 尤其關注了城鄉教育的不公平問題。城鄉二元教育市場加劇了這種教育不公平現象。

3.2 城鄉二元教育市場不利于新農村建設

北京2009年3月13日電上午, 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勝利閉幕。會后,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正處在市場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時期, 也處在消費擴大和結構升級的時期。中國13億人口有9億農民, 如果你到農村去看, 我以為, 在那里有多少的投資都不算多。中國的市場無論從人口和面積來看, 都比歐美的市場更大。”農村經濟的重要, 對于應對國際經濟危機, 充分的重視農村建設。然而, 新農村建設的最大問題是經濟問題, 但起基礎作用的是教育, 在建設新農村中, 如果沒有人才的支持, 一切成為空談。城鄉二元教育市場造成了教育質量低下, 培養不出適合農村發展的人才和新型的農民。

3.3 城鄉二元教育市場不利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城鄉勞動力文化素質差距過大, 農村人力資本存量低。人力資本, 是指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生產增長的主要因素。它具有經濟價值的一種資本。人力資本包含量與質兩個方面, 從人力資本的數量來看, 我國農村人力資本遠遠低于城市。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城鄉比為1∶3.2, 初中為1∶1.3, 高中為3.5∶1, 中專為16.5∶1, 大專為55.5∶1, 本科為2 8 1.6∶1, 研究生為323∶1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大學階段城鄉差距急劇拉大。這種不合理的人才模式和培養模式必然會嚴重的影想農村經濟的發展, 進而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教育作為一種投資行為, 與經濟有著密切的相關關系。從宏面層面來看, 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內容, 一國人力資本存量的高低與經濟增長有著必然的聯系。人力資本存量提高能有效的促進經濟增長。反之, 則制約經濟增長。從微觀層面來看, 教育能夠產生收入, 受教育的層次影響著收入水平, 受教育層次越高收入則高, 反之則低。收入水平的高低又決定了教育投入的多少。如果因為貧窮, 無力進行人力資本投資, 受教育層次低, 意味著只能從事低報酬的工作, 就會走向“貧者愈貧”, “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這種城鄉二元教育市場的長期的, 不協調的存在, 必然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

總之, 城鄉二元教育市場的差距, 最終表現為城鄉經濟社會的差異, 而這種差距正通過教育向下一代傳遞, 這種二元趨勢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遏制, 如此循環往復, 大量低素質的勞動力積聚沉淀, 將使城鄉兩極分化更加明顯。

4 協調城鄉二元教育市場的對策和建議

溫家寶總理說, 今年要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對在2020年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做出全面部署。溫家寶總理提出, 年內在教育方面要重點抓好五個方面, 其中有一方面就是促進教育公平。落實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政策。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標準, 把小學、初中學生人均公用經費分別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決農民工子女在輸入地免費接受義務教育問題。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協調城鄉二元教育市場。

4.1 破除城鄉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 堅持城鄉統籌發展, 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如果將城鄉教育分開, 從制度上安排兩種不同的標準、質量和功能的教育, 那么這種上的“雙軌制”是一種不公正的制度安排, 它會加劇城鄉的分割與對立, 不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事實上, 現行的教育架構重心已經偏向城市, 那么鄉村教育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但是我們不是講要城鄉教育市場全部同質化。而是要把地方性知識和鄉土知識融入到鄉村教育中去, 加強鄉村學校與鄉村社會的聯系和互惠利益。既可以為農村教育提供必要的資金, 又可以通過農村教育促進農村社會發展提供勞動力, 提供智力保障, 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體現城鄉二元教育市場在培養模式和目標上要體現不同特色, 促進城鄉教育和諧發展。

4.2 加大對農村教育市場的投入, 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目前, 政府對農村教育市場的投入與對城市教育市場的投入是有巨大差別的。政府應該在確保農村義務教育教育階段免收學費后, 撥相應的資金在農村的教育基礎設施上。在邊遠的農村, 山區還存在著大量的危房, 基本的安全和受教育權沒有得到保障??梢圆扇覔芸詈偷胤交I措方式, 加強農村教育市場的基礎設施的改善。在構建和諧進程中, 改善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勢在必行。政府應該加大助學貸款力度, 保障貧困學生進入高校繼續深造, 提供更多的助學崗位。政府加大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投入, 提供更多的免費或是收費較低的學校。

4.3 農村教育市場中的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城市, 農村師資互助體系

教師是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 學校的辦學思想、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模式和課程結構體系都需要通過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實現。要保障農村教育市場的師資來源, 給農村教育市場輸入新鮮的血液。國家應該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和待遇。如果在物質上給與必要的保證很多農村出生的大學生還是愿意投入農村教育建設中去。也可以在師范院校設立專門培養農村教師的班級, 給予致力于農村教育的學生, 可以減免學費和提供生活費, 也可以說為了保障農村教育市場的師資提供專門培養;還要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 采取寒暑假培訓在省內高等院校內集中培訓。也可以采取平時農村教師和就近城市教師交流方式, 提高課堂質量;可以組織實施大學畢業生支教計劃和青年志愿者計劃。制定工資福利、職務評定晉升、學習進修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鼓勵和吸引教師支援農村教育、服務農村教育、安心農村教育。

4.4 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教育事業

要放寬私人投資辦學的政策, 用社會力量補充政府投入的不足, 建立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的相關機制, 加大對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 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 關心支持農村教育的良好氛圍。加大對資助農村教育的企業家的宣傳, 國家給予投資, 資助農村教育的企業給予稅收的優惠。采用命名教學樓的方式促進企業個人加大投資。積極倡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通過各種方式對口支持貧困地區中小學。建立農村和城市二元教育市場的對口支持政策。發展農村教育, 協調城市農村二元市場, 逐步解決教育不均衡性, 特別是城鄉二元教育市場差距過大問題, 是統籌城鄉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 是推動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摘要:我國城鄉教育嚴重失衡, 城鄉二元教育市場差距越來越來大, 已經嚴重到影響教育公平, 教育的發展。本文試圖從我國城鄉二元教育市場形成的特征、原因、危害方面分析, 試圖從破除城鄉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 堅持城鄉統籌發展, 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加大對農村教育市場的投入, 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農村教育市場中的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城市, 農村師資互助體系;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教育事業。這四個方面協調城鄉二元教育市場。

關鍵詞:城鄉,二元教育市場,淺析

參考文獻

[1] 張華.2005~2020中國青年就業三大難題與突圍之路[EB/OL].人民網, 2005-08-07.

[2] 靳希斌.教育經濟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呂諾, 張宗堂.高中教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機會不均等的瓶頸[EB/OL].新華網, 2005-02-16.

二元超市范文第2篇

摘 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財政政策作為國家發展的指示器,在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些年,雖然在支農方面國家不斷加大財政資金支出力度,但受二元財政的影響,城鄉發展依然相對獨立,并沒有形成有效的一體化發展。文章在梳理現有財政支農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新形勢下城鄉發展現狀,分析城鄉發展與財政政策存在不協調的原因,總結國外財政支農政策經驗與教訓,最后提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財政政策。

關鍵詞:二元結構 城鄉一體化 財政政策

城鄉二元結構,是我國在歷史背景下長期形成的一種經濟模式,是我國邁向現代化的一個嚴重障礙。馬克思“城鄉關系”理論認為,在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城鄉關系必然要經歷“依存、分離、融合”三個階段{1}。消滅城鄉二元結構,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發展的重點,是經濟社會步入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運用財政政策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行行政干預,是大多數國家所采取的一貫做法。因此,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動態發展過程中如何運用財政政策縮小城鄉差距,促進二者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我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財政政策梳理

近年來,為了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政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財政政策,在體制設計,資金安排,政策運用上有針對性地持續地采取了多項措施,較好的保障和助推了農業農村持續穩定發展。財政支農力度逐年提高,據統計,在2003-2012年期間,累計安排的“三農”支出達6萬億元,年均增長21.5%。財政政策支持的重點是提高城鄉融合協調程度,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基本公共服務軟、硬件均衡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加強政府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整合財政資金,主要集中財力支持“三農”發展,選擇農村最急需的若干領域,均衡區域差距,較好地改變財富過多向城市、向優勢地區集中的局面,提升財政資金的聚合效應,保障重大政策的兌現,重點項目的落實。

通過對我國支農財政政策的梳理,可以將其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1)農業生產增收方面。以提高糧食產量、降低農業損失為重點,實施了加強農業綜合開發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河流治理、水庫加固、土地治理、支持地方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支持現代種業發展、支持“菜籃子”生產和支持農業生產救災、動物疫病防治、特大防汛抗旱、山洪災害防治等一系列財政政策。(2)農業稅費減免和補貼方面。自2006年取消了農業稅以后,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促進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為了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對市縣實施了獎補政策,加大了農業補貼力度,如農機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政策等。(3)農村公共服務方面。為了縮減農村和城市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方面的差距,出臺了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教師特崗計劃、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新農合制度、基本藥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農保制度、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財政政策。(4)農村扶貧開發方面。國家加大了農村扶貧的財政支持力度,據統計2010-2012年分別為1618億元、2272億元和2996億元。同時,通過財政補貼、貼息、稅收優惠等優惠政策,共同推進投融資渠道多元化,利用合資、參股、控股、BOT等方式,引導政府資金與金融資源和社會資金投入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

二、我國城鄉發展現狀

國家和社會為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促進城鄉經濟快步提升,農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農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城鄉之間信息流和生產生活要素流互動加強、城鎮人口比例快速提高,二者協調發展關系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具體表現為:推進城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行統一的城鄉規劃,行政村公路、客車班車、自來水、電、電話、有線電視、寬帶實行村村通,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免費,集中建設農村幼兒園,城鄉社保、醫保逐步并軌,實現養老新農保與城居保并軌,建設改造農村養老、衛生、文化機構,開展送科普、送書、送戲、送展覽下鄉活動。

但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結構長期存在,并受優質資源集聚特點的影響,城鄉之間的差距呈現擴大的趨勢,城鄉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也越發突出。由于受教育、房價大幅提升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那些由農民轉化為市民的人群,大多生活在城市底層。目前,全國共有2.6億農民工及其隨遷人員在城市以打工方式生存,受原有戶籍制度的影響,這一群體無法在城市中享受到公平的公共產品供給和就業機會,間接導致存在大量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超過6000萬。另外,城鄉居民在可支配收入、公共產品資源配置方面的差距也較大。在可支配收入方面,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加。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一直保持在相對穩定35.8%~37.9%的范圍內;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雖呈現下降的趨勢,自2003年的45.6%下降至2012年的39.3%,但截至2012年底,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仍相差3.1個百分點。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公共基礎設施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面,財政投入的城市傾向十分明顯,致使城鄉居民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存在巨大差異。近年來,雖然政府加大財政投入,有效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差距,但收效甚微。在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上,醫療救助城市人均1027元,農村人均為895元;城市人均衛生費用2969.01元,農村人均為1055.89元;城市和農村的醫護人員和病床數量差距也很明顯。在教育方面,雖然各級政府在資金、政策方面給與較大的傾斜,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與城鎮相比,農村教育表現為學校規模、師生比、專職教師合格率、升學率等方面與城鎮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由于農村學校師資限制,教育科學體系缺失不健全,教學主要以學科教育為主,綜合實踐課程形同虛設,科學教學理念實現程度低,仍然以“灌輸”為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很好地發揮。農村學校執行撤銷并點后,因為需要住校等原因,增加了農村家庭的負擔,學生輟學率有所提高。據有關數據統計,分析我國大學生生源結構發現,1975-1979年出生的人口中,大學生生源城市與農村人數的比例為3.4:1,而1980年-1985年出生的人口中,這一比例達到5.5:1。這也說明,農村教育與城鎮教育還存在質的差距。

三、我國城鄉發展不協調的財政政策分析

根據對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所投入的財政資金支持和城鄉差距的現狀的分析,可以發現,目前所實行的財政政策雖然在表面上緩解了城鄉差距,但沒有根本上解決我國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財政支持農村發展和城市建設仍然是兩個并行體系,二者之間尚沒有進行必要的交流,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及存在的問題:

1.宏觀政策側重城市發展。受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我國在制定各項財政政策時,優先考慮城市的需求,通過“剪刀差”等形式,對農村資源多取少予。在城鄉收支結構不對稱的環境下,城市主導了國家財政制度的建立,城市通過籌集功能吸引大量的國家財政支出及社會財力從農村向城市轉移,使得政府對城鄉的投入存在巨大差距。另外,國家通過再分配制度將統籌起來的財政資金主要投入到城市,進而加劇了城鄉差距擴大,這也是農村自身積累發展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2.城鄉差距現實加大差距擴大。由于長期存在的二元結構,使得城市與農村的差距存在固化效應。根據有關數據統計,2012年,農村居民消費與城鎮居民消費的比值約為1:3.5,人均消費比約為1:3.16,由此帶來的GDP的拉動力也導致城鄉地位的差距。因此,從整體上考慮,政府一定會加強城市的財政投資,使得城鄉在公共資源配置上的差距擴大,進一步加大了城鄉差距。按照這一思想,城鄉差距與財政支出不公的現象會循環往復下去。雖然政府加大農村的財政投入,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鄉之間存在差距的問題。

3.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成本分擔機制不清。我國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統一的城鄉戶口登記制度,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已在城鎮就業和生活的農民仍不愿放棄農村戶籍轉為城鎮戶籍,呈現出“逆城市化”的現象。主要原因為政府、企業和農民擔負的轉移成本分擔機制不清,農民轉為城鎮戶籍以后,需要擔負更多的轉移成本,如衣、食、住、行和租房費用等,而相對于農村戶籍卻伴隨著政府多項惠農補助,農村土地大幅增值、集體財產入股分紅等多個收益。同時,城鎮企業要為農民工轉戶繳納相關社保、福利等,財務成本提高,企業意愿不足。雖然政府財政在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投入力度不斷加強,但上述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鄉一體化發展{2}。

4.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并軌困難。城市與農村的基礎公共服務存在較大差距,具體實現城鄉均等并軌還有很大差距。主要還是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呈碎片化,不同的人群享有不同的內容、不同標準的基本公共服務。財政只能在現有的制度上增加有效投入,但是增加的財政投入也加劇了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不均衡化。同時,政府與市場邊界不清楚,政府在城市市場失靈時更多地承擔提供有效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責任,職能部門大包大攬,而使農村財政供給不足,擠壓了財政用于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

5.城鄉產業結構支撐能力弱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是,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第二、三產業發展不夠,產業支撐力不強等問題,導致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不能適應快速的城鎮化發展,不能全部吸納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快速轉移。第三產業發達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征,發達國家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一般在60%~70%左右,中等發達國家占比也在50%左右,而我國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4.6%,仍與發達國家和地區有很大差距。城鄉產業的弱化也與財稅制度有一定的關聯性。地方政府一般傾向于發展財稅收益較高的產業,例如房地產,而發展工業需要較長的培育期,當期收益較少,政府投入大,短期內回報率低,這些因素最終導致城鄉產業結構虛化問題嚴重。

6.財政政策本身存在不合理因素。在解決“三農”問題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財政支出本身結構上也存在問題:(1)財政支出二元結構相對獨立。國家從宏觀上要縮減城鄉差距,解決二元結構,但是在財政支出上,僅僅是加大了對農村的財政投入。由于優勢資源的集聚效應,如果不建立起城鄉之間相互聯系、交流的平臺,對農村的財政支出再大,也不會改變城鄉差距的現實。(2)財政支農結構有偏差。在農業基本建設支出方面,非建設性支出和事業費比重較大,在事業費中,人員工資的比重逐年增加,而業務經費的比重下降,在基本設施建設上,對于投資規模大、收益受眾廣的水利工程、生態養護投入較大,而對于小型水利工程、科技基建等直接改善農民生產環境的投資較少;對于新建基礎設施投入較大,而對于原有基礎設施的維護、改造較少。(3)財政支農形式單一。我國財政支農主要依靠直接補償及少量以獎代補的形式支出。引導作用不足,以及大量農村資金通過信用合作社等渠道外流,加劇了城鄉發展差距。(4)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我國現行的涉農財政政策大多采取中央與地方按比例承擔的原則,其中農村承擔較大比例,例如義務教育方面,中央承擔2%,地方承擔98%。而1994年分稅制改革、2006年免除農業稅等一些列稅收政策調整后,使得農村的本級財政收入銳減,使得農村財力大幅度下降,進而導致農村公共產品財政資金投入不足,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國外財政支農政策經驗與教訓

自古以來,農業就是各國關注的基礎產業,發達國家根據對農業發展的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財政政策。由于各國的環境、政策執行等問題的約束,政策實施效果不一。分析國外的財政支農政策,有利于我們比照自身,加快解決“三農”問題。為此,筆者對財政支農效果較好的美、日、德和效果較差的巴西進行比較分析。

1.國外對農業發展的目的。根據重要程度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1)提高糧食的產量和質量。這是各國大力支持農業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農業發展的立業之基。由于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不同,財政支持的側重點也不同。例如,美、日、德等發達國家側重于糧食質量的提高,因此在農科科技方面財政資金投入相對較多;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則側重于糧食數量的提高,因此,在農業防災減災方面財政資金投入相對較多。(2)提高農民群體的收入水平。城鄉之間收入的差距在所有的國家都存在,大多數國家都選擇了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市民化轉移的速度,進而提高農業生產者的人均經營范圍。同時,政府通過財政直補等多種形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者的收入水平。(3)加強對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的財政投入。根據經濟發展實力,對城鄉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也不盡相同,發達國家城鄉間公共服務差距較小,生態環境保護較好,例如德國的巴伐利亞;發展中國家則相對差距較大,環境破壞嚴重,例如巴西。

2.發達國家成功經驗。通過對美、日、德等國家的財政政策研究分析,發現這些國家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利用財政等手段對農業生產進行投入。(1)發展農業規模經營。通過財政政策的引導,使得農業用地相對集中,進而提高農業機械化率,利用城市的吸納作用快速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2)對產業布局進行整體規劃。利用財稅政策的引導,吸引和鼓勵工商業向城市郊區和偏遠地區轉移,提高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提升當地的消費水平和促進農民收入增收。(3)重視農民的職業技術教育。美、日、德等國家,都積極利用國家財政政策支持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技能和素質,既推廣了農業生產的技術,又提升了農民對城市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例如美國的“工讀課程計劃”、日本的“產學合作”、德國的“雙元職業訓練制度”。(4)提高農民收入,建立統一社會保障體系。發達國家大多鼓勵農民積極發展非農產業,對農民生產進行直接補貼,以提高農民的收入,降低因收入差距造成的社會問題。例如,日本每年投入的基礎設施建設就高達11000億日元。同時,利用充足的國家財政,建立農民和市民等同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如城鄉統一的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等。

3.發展中國家的教訓。雖然巴西政府采用財政支出等手段,以期望縮減城鄉差距,但通過對巴西國內現狀的分析發現,這些政策的投入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應。其主要原因在于:(1)通過財政投入等政策,集中土地經營,但集中程度過高,出現大量失地農民,影響社會穩定。(2)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不匹配。政府雖然通過土地集中經營,并利用財政等相關政策將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但由于城市化過速,工業化相對落后,無法消化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使得轉移農民生活更加落破、國家財政對這些轉移人群的教育支出也相對較少,加大了他們失業的風險。(3)社會基礎建設不健全。國家對城市發展的整體規劃,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低收入人群的社會保障等沒有形成很好的規劃,國家財政資金相對緊張,無法快速解決這些問題,使得城鄉差距進一步加大。

五、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財政政策調整路徑

完善財政宏觀調控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針對上述問題,借鑒國外經驗與教訓,建議從以下方面推進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財政政策體系的構建。

1.支持農村經營體制創新,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激發農村內生動力。加快縣域經濟結構調整是我國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緩解城鄉二元經濟分化、提高農村農民收入的必要手段。要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民營經濟,提升產業層次,培育品牌優勢,為全縣經濟社會建設提供了強大的財源保障。要依靠縣域自身的資源優勢,鼓勵企業帶動農戶生產農產品原材料形成產業鏈,把產品加工業做精做細,增加產品科技附加值;扶持行業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加大開發力度、多創省級以上品牌;建設特色產業園區,以特色升層次,以特色創品牌,樹立園區新形象,形成市場新亮點。加大財政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扶持力度。要通過財政貼息、政策性信貸、保險、稅收優惠等金融與財政手段,增強農民合作社的競爭能力。

2.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促進增加農民收入。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應該對現有的涉農財政資金進行整合,改變多頭支出、政策混亂的格局。為避免有限資金過于分散,無法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應該對財政投資項目進行合理規劃,在農村路、電、水等基礎設施上進行重點投入,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財政支出渠道梳理、分類后,完善財政支出投入機制和監管體系。建立涉農資金績效管理機制,實現資金支出的各個步驟都有具體的考核指標,形成“用錢必問效、無效必究責”的資金管理模式。充分發揮財政監督、投資評審等作用,積極借助審計、紀檢、中介機構、新聞媒體等力量,切實加強對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豐富財政支農的方式方法,在農業直補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貸款貼息、以獎代補、融資增信、承擔項目等方式,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扶持、放大效應,撬動社會資金支持城鄉協調發展。

3.建立公平的公共產品供給機制,為城鄉一體化發展做實托底保障。在財權上,建立穩定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來源,在財政預算模式上實行全口徑預算,降低事業性支出的規模,節約非農生產成本。在事權上,要圍繞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展開公共產品供給,將責任下放至縣、鄉級政府負責。公共產品供給要分類、分階段完善。我國財政支農規模遠遠低于城鄉統籌的需求,各級政府應該對本地區現階段的城鄉統籌工作進行合理規劃,保證重點工作的資金需求。著手在義務教育、基本養老金、公共衛生、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領域,擴大中央財政支出責任,增強省級財政對轄區內的統籌責任。注重設計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避免資金浪費的現象發生。

4.構建和完善地方稅體系,形成有利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稅收制度。構建地方稅體系,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建議將增值稅劃歸中央,在零售環節開征銷售稅,將其作為地方稅種,有利于改變地方政府干擾企業生產經營、盲目追求擴張的現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將消費稅劃歸地方,征收從生產環節調整到消費環節,合理調整征稅范圍和稅率結構,引導理性消費和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拓寬資源稅征稅范圍,適當提高稅率,加快從價計征方式改革,使之作為省級政府重要稅種。盡快建立房地產稅制度,使契稅和房產稅成為地方稅潛在主體稅種。加強輔助稅種建設,重點是修訂或開征城建稅、環保稅、社保稅、教育稅四大特定稅種,完善印花稅、車船稅及地方特產稅等零星稅種。適度賦予地方稅權,對稅源零散、納稅環節不易掌握和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地方稅,在保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暢通前提下,由省級政府制定稅收基本法規,擴大地方稅權空間,提高地方調控能力。

5.建立以一般性轉移制度為主,專項轉移支付為補充的轉移支付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合理確定轉移支付形式,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進一步均衡地區間支出水平,重點增加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既可以引導地方政府減少干預經濟的行為,也能較大程度地給予地方可自主支配的財力空間,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甄別、清理、規范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將現有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進行整合,歸并重復交叉、使用方向一致的,取消到期項目、新形勢不需設立的項目。借鑒國外經驗,探索建立科學規范的縱橫交錯的轉移支付模式,將有利于縮小地區間差距,協調地區間的發展。增強專項資金的分配透明度,在公平分配的同時體現激勵性,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形成良好互動機制。完善轉移支付的績效考評機制,根據考評結果,相應增加或扣減地方轉移支付規模。

6.改革完善相關配套政策體制和運行機制,為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提供堅實保障。在憲法中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基本框架,奠定政府間財政關系的基礎。加快研究出臺政府間關系法和轉移支付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政府間財權、支出責任劃分以及對下轉移支付提供法律依據。推進地方政府性債務融資管理制度和風險管控體系的構建,建立健全地方性債務管理的法律法規以及“借用還”與“權責利”相統一的債務管理制度。實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土地股份制,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促進農業規?;?、產業化經營。建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要全力支持“立足農村、服務三農”的村鎮銀行、社區銀行的發展,積極利用財稅政策大力支持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的發展,滿足農村和農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增強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合力。

注釋:

{1}白永秀,王頌吉.馬克思主義城鄉關系理論與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探索[J].當代經濟研究,2014(2)

{2}樓繼偉.財政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

{3}蘇明.我國城鄉發展一體化與財政政策思路[J].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報告,2013(8)

{4}賈康,劉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城鄉統籌發展[J].經濟要參,2010

(作者單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 北京 100142)(責編:呂尚)

二元超市范文第3篇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摘要】 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其基本矛盾促使其對自身的生產關系進行了一些調整,但資本主義的不治“頑疾”——經濟危機——卻一直伴隨。當代資本主義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所謂經濟金融全球化,廣大發展中國家也被卷入這場空前的全球化運動。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經濟危機的一個新階段:虛擬經濟危機。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對于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如何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 以及如何科學應對當代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保持中國經濟社會穩定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當代資本主義 全球化 虛擬經濟危機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4.009

資本主義曾經創造了歷史的輝煌,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存在,令其有自身無法克服的歷史局限性。這個局限性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不治之癥——“周期性經濟危機”。當代經濟危機的形態已由“實體經濟危機”轉變為“虛擬經濟危機”,但其本質并未改變。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對于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如何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以及如何科學應對當代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保持中國經濟社會穩定協調發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由于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存在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被社會主義制度所替代。在經典著作《資本論》中,馬克思寫道:“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雹俚?,《資本論》出版后近150年過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近70年過去了,世界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資本主義仍然顯示出一定的生命力。應當怎樣科學認識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如何科學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呢?答案還是要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原理中去尋找。

當代資本主義一個顯著的變化是所謂經濟金融全球化,廣大發展中國家也被卷入這場空前的全球化運動。全球化一方面使資本主義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也使資本主義遇到新的危機,而且使經濟危機全球化。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新型的經濟危機正在使世界格局發生新的變化。

從人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看,資本主義曾經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打破了自然經濟和封建等級制度對生產力發展的束縛,使得資本主義社會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動力,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近代以來,人類社會先后發生了18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以電力和自動化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及21世紀初醞釀的以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即所謂“工業4.0版”。隨著機器人、電子技術及人工智能所實現的跨越式進步,工業生產進入自動化與物聯網及服務網絡結合的時代,生產過程中的一切環節都可以實現變換,工廠完全變為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中的“智能空間”,是集成生產、倉儲、營銷、分銷及服務于一體的數字信息鏈。資本主義市場競爭的機制使科技和產業革命呈加速度推進,改變了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產生活方式,人類社會從傳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化、信息化和自動化的現代社會。

資本主義快速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動力,來自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機制。資本主義制度下,企業生產的目的主要是利潤。在競爭和價值規律的作用下,如果個別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可以獲得超額利潤;個別創新擴散為全社會的科技創新行為,引發產業革命、管理革命、科技革命。由于科技進步導致生活資料變得便宜,降低了勞動者的相對工資水平,使全體資本獲得“相對利潤”,即工資相對降低帶來的利潤增加。個別企業主要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的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對科學技術產生了強勁的需求,促進了全社會乃至全世界科學技術革命和勞動生產力的大發展。資本再將科技進步納入為自己服務的范疇,在利潤的驅動下,推動科學技術不斷升級換代,并擴散至全球。

但是,這種促進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機制,同時也是激化勞資矛盾、生產與消費矛盾的機制。資本主義固有基本矛盾導致的經濟危機不得不使資本主義調整生產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了適應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應對工人階級的不懈斗爭,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通過各種形式進行自我調整,以維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繼續存在。

所有制方面的變化。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私人資本所有制占主導地位。19世紀末20世紀初,私人股份資本所有制占主導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家資本所有制形成并發揮重要作用。國家資本所有制是指國家占有并服務于壟斷資本的所有制形式。國家資本所有制在經濟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由于其主要存在于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部門,所以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法人資本所有制是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發展的新形式。法人股東憑借手中集中化的控股權干預甚至直接參加公司治理,監督和制約管理階層的經營行為,使公司資本的所有權與控制權重新趨于統一。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客觀上為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拓展了空間。

勞資關系和分配關系方面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特別是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有了新發展。為了緩和階級矛盾,避免社會沖突和動蕩,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了一些改善工人地位的措施。一是對分配關系作了一些調整。高額累進稅的實行、最低工資限額以及“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的廣泛推行,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貧富差距。二是職工參與決策。有的國家的企業的監事會中,勞資雙方各占一半,對企業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三是職工持股。通過使職工持有一部分本公司的股份來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這些措施的實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階級的地位,使其生活狀況得到了改善。

社會階層、階級結構的變化。一是資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隨著公司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資本家一般不再經營管理企業,成為靠股票等有價證券的收益為生的“食利者”。二是高級職業經理人成為大公司經營活動的實際控制者。職業經理人一般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很強的管理能力,以及整合各種生產要素進行創新活動的能力。他們組織和指揮生產,控制人事調動,處理勞資糾紛,因而具有控制企業的實際權力,并享有豐厚的報酬。三是知識型和服務型勞動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勞動方式發生了新變化。由于工人階級受教育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從事監督者、調節者和操作者的工作,實現了從傳統勞動方式向現代勞動方式的轉變。

經濟調節機制的變化。當代資本主義經濟中,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不斷加強。這又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對微觀經濟活動進行調節,即對國民經濟中某些產業部門中的企業乃至全社會所有企業,在進入和退出市場的資格、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及價格、企業與企業的壟斷與競爭關系等方面進行規制。二是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控,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產業政策等總量及結構調節政策,間接地調節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局部比例與宏觀比例。此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十分重視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不斷健全規范金融體系,構建各層次的科技創新機制,等等。

怎樣看待和評價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呢?一方面,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出現的新變化,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客觀上是一個進步過程。不斷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當代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仍然具有一定活力的重要原因。這進一步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正確性。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適應現代生產力發展要求,在調整生產關系、調節經濟運行、激發科技創新、實行管理變革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值得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學習和借鑒。另一方面,當代資本主義的上述變化,無疑受到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實踐的影響,吸取了社會主義思想的“營養”,可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除了對立和斗爭,也存在著“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一面。還要看到,當代資本主義的某些新變化,畢竟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前提下的有限調整,而且這些調整也是被迫的、局部的,它沒有也不可能克服資本主義固有的內在矛盾。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些矛盾還將不斷深化并以各種新的方式表現出來。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回答:既然資本主義曾經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那么是不是說,無論什么樣的國家,只要搭上資本主義的“快車”,就能擺脫貧窮落后,成為“發達國家”呢?答案是否定的。資本主義制度并不具有“普適性”。全球資本主義的“二元結構”就說明了這一點。目前世界上200多個國家,絕大多數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形成了一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這個體系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只是一小部分,而且永遠都只能是一小部分;世界上還有一類資本主義,這就是發展中國家的資本主義。這后一類落后的、不發達的、成長中的資本主義,成為資本主義的“外圍”或“邊緣”。實際上,大多數國家的落后,正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達”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發達國家”繼續發達的條件。資本主義周而復始地爆發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并沒有避免經濟危機這個“不治之癥”。

周期性爆發的經濟危機及其特征

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雖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危機進行了干預,但經濟危機非但沒有消除,反而更加復雜難治。據研究金融危機史的美國學者金德爾伯格統計,1618~1998年全球共發生了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38次,其中1825~1998年發生了25次,平均每7年左右就發生一次經濟危機。②早期爆發的經濟危機只是局部性的。到了19世紀初,英國發生了資本主義歷史上第一次普遍性的生產過剩危機。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經濟危機更加頻繁,周期性開始出現一些新變化。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生產高度集中,借貸資本進一步發展成金融資本,出現金融寡頭;資本主義由商品輸出為主發展為以資本輸出為主;國際壟斷同盟從經濟上瓜分世界,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進行內部斗爭。壟斷資本主義加深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一國內部的輸出過剩變成了具有世界性質的生產過剩,終于積累成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危機。資本主義世界僅20世紀90年代就發生了五次大的金融危機,最終釀成了爆發于2008年的世界性經濟大危機——次貸危機。次貸危機迅速傳遍全球,又演化為“歐債危機”。時至今日,世界經濟仍未走出經濟危機的陰霾。

經濟危機的最大特征是周期性發生,且每次大致經過危機——蕭條——復蘇——高漲這樣幾個階段,周而復始地不斷運動。

經濟危機的第二個特征是:貧困因為財富過剩。發生經濟危機時會呈現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一邊大量商品過剩,資本家大量銷毀商品,另一邊勞動者因失業失去收入而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經濟危機期間資本家銷毀商品和設備的事情,歷史上多次發生。

經濟危機的第三個特征是:經濟危機總是出現在經濟最繁榮的時候。1929年危機前,美國經濟一片欣欣向榮,所有的經濟數據都令人鼓舞。結果短短幾個月后卻爆發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大危機。1989年東亞金融危機前夜,日本的所有經濟數據都很好,無論是GDP增長還是居民收入、企業和金融機構盈利、財政收入等都大幅提高;政府負債也在下降,外匯儲備增加,日元不斷升值。但這時東亞經濟危機突然席卷日本,使日本經濟倒退20年,至今還萎靡不振。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無不如此。2007年下半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前,美國經濟處于最近20多年來表現最好的時候。

經濟危機對社會經濟生活造成了巨大傷害。以2007年下半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為例,2007年6月到2008年11月間,美國人遭受了超過其資產凈值1/4的損失。美國經濟持續疲軟,失業率仍維持在9%以上,導致貧困人口大量增加。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美國貧困率為15.1%,貧困人口達到4620萬人,為52年來最高。社會財富高度向以華爾街為代表的少數富有的美國人集中。最富有的5%的美國人擁有全國72%的財富;1%的富人擁有40%的財富。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導致社會矛盾激化,爆發了“占領華爾街運動”。發端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向世界擴散,終于在2009年12月引發了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2010年3月進一步發酵,開始向“歐洲五國”(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蔓延,釀成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從美國次貸危機看全球經濟危機的根源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起因于美國過度“繁榮”的虛擬經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債務支持的虛擬經濟來帶動經濟,緩解危機。由于資本主義制度導致的兩極分化,勞動者收入相對越來越低,而買不起住房,造成住房等商品過剩。如果沒有其他的措施,一場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馬上就要爆發。這時,有人想出了對付生產過剩的辦法:信貸消費。銀行借錢給消費者買房,既拉動了過剩住房等商品的消費,資本家可以繼續生產,暫時避免經濟危機,同時解決了老百姓無錢買房的問題。但是銀行知道,大量的貸款會有很大風險,于是有人又將“貸款”等債務“證券化”,做成“金融衍生品”在證券市場銷售,既分散了風險,又使更多的人參與,提供了更多的“賺錢機會”,繁榮了證券市場。為了使人“放心購買”,保險公司介入給“證券”提供擔保,保險公司再把保險單也做成“證券”放到市場銷售;花錢請權威信用評級公司將這類證券評為“優級”,于是全球暢銷。金融泡泡就這樣吹起來了。美國的住房信貸證券化形成的金融衍生品,經過了“四級衍生”:第一級衍生,政府住房抵押協會和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等率先發行基于住宅貸款的證券化產品(MBS);第二級衍生,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從一級貸款商那里購買MBS,但不想長期持有這些資產,將MBS與其他資產的現金流混在一起,做成資產抵押證券(ABS);第三級衍生,金融機構通常會對ABS再證券化:將部分低等級的ABS轉售給自己所屬的特設機構(SPV),由SPV將這些ABS與其他資產(如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等)混在一起形成新的資產池,做成債務擔保證券(CDO);第四級衍生,相對獨立的結構性投資機構(SIV)購買CDO作為資產,采用內部增信法,對CDO再次證券化,即對CDO重新分級后,再以這些CDO作為資產保證發行短期資產支持票據(ABCP)和信用違約互換(CDS,又稱信貸違約掉期,也叫貸款違約保險)。2007年,美國整個金融市場的規模是67萬億美元,有人測算CDO是1.2萬億美元,次級貸款余額1.6萬億美元,而CDS的總額達到了62萬億美元!當年美國的GDP僅為13萬億美元,全球GDP也才54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通過對債務的“金融創新”,將債務放大了幾十倍!

可是,泡沫總是要破滅的。當最初的買房者由于收入低無力償還抵押貸款時,這個“金融創新”鏈條的第一環斷裂,銀行收回住房,但住房賣不出去,價格下滑到底,銀行只好破產。那些建立在“貸款”基礎上的“金融衍生品”瞬間化為泡影,一場金融風暴就這樣來臨了。

經濟危機的根源在哪里?在不同歷史階段,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有不同特點。自由資本主義時期,一般表現是通貨緊縮、物價下跌、銀根吃緊、利率上升、銀行擠兌并大批倒閉。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由于采取凱恩斯主義宏觀調控措施及其他原因,出現了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同時發生的反?,F象,稱為滯漲,即停滯膨脹。在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經濟金融全球化,表現為“虛擬經濟危機”。但無論表現形式如何變化,其根源都沒有發生根本變化。這個根源就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與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

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利潤。利潤要靠雇傭勞動來創造。在個別資本家看來,生產規模越大,付給勞動者的報酬越低,創造的利潤越多。這些生產出來的越來越多的產品要有相對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才能賣出去,賣不出去利潤就不能實現。但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表現在生產方面則是單個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同整個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最終反映為生產過?;蛘哔Y本過剩;表現在消費方面則是資本主義生產能力的巨大增長同勞動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經濟危機反復發作的病根正是資本主義的這一基本矛盾。

經濟危機根源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經濟危機就會存在。周期性經濟危機成為了資本主義不可抗拒、不可逃脫、不可避免的必然規律。隨著經濟危機一次次加深,資本主義制度最終會在無法醫治的頑疾的折磨下走向滅亡。

經濟危機花樣翻新,卻病根依舊

周期性經濟危機雖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其產生的根本原因也一直沒有改變,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表現形式隨著資本主義本身的變化發生了變化。新自由主義回潮以來,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全球資本流動的速度和廣度,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也“全球化”了。站在全球的角度來觀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雖然出現了許多新特點、新問題,但其本質并沒有改變。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用于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科學性仍母庸置疑。

當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出現了兩個新特點:一是傳統生產過剩、消費不足的危機,轉變為“消費過度”的危機;二是在全球范圍內,發達國家表現為“消費過度”的危機,而不發達國家則仍然是生產過剩的危機。

這兩個新特點說明,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導致的“生產過?!钡奈C,在發達國家似乎呈現相反的情況——消費過度,而這不過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將“生產過?!鞭D移到不發達國家而已。在經濟全球化、國際經濟一體化過程中,不發達國家往往“分工”生產(制造)環節,比如中國成為“制造大國”,發達國家“分工”設計、物流、信息和金融等服務行業。發達國家可以通過發行“國際貨幣”、向不發達國家出售“債務”等方式購買不發達國家制造的商品用來消費,并以對外投資的方式,將自己國家的過剩資本轉移到不發達國家。當發達國家內部的勞動者收入下降導致“需求不足”,則使用“借債消費”和發展虛擬經濟等方式暫緩經濟危機的發生。

資本主義通過轉移過剩生產能力到不發達國家和發展虛擬經濟雖然暫時消化了部分過剩資本,但并不能根治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仍然周期性地爆發,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比如始于2007年的次貸危機,至今已有9年,還沒有看到結束的跡象。這是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經濟危機,長到大大出乎經濟學家們的意外。早在2009年的各種學術研討會上經濟學家們就在討論“后危機時代”的對策了,似乎經濟危機馬上就要結束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到今天我們也還不敢說進入了“后危機時代”。那么,從理論上如何解釋這種新型的經濟危機呢?

其實,產生經濟危機的根源并未發生根本改變,改變的只是形式。也就是說,形式上的“消費過?!蔽C,實質上仍然是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收入過低導致的生產過剩、消費不足的危機。我們把“新特點”出現之前的經濟危機叫作“實體經濟危機”,把“新特點”出現后的危機叫作“虛擬經濟危機”。發達國家在國際分工中主要發展“虛擬經濟”,落后國家主要發展實體經濟。虛擬經濟也不能逃脫經濟危機,而且后果比實體經濟危機更為嚴重。

虛擬經濟的泛濫,實際上是發達國家為對付生產過剩、消費不足的實體經濟危機而采取的應對措施。其主要形式是“信用消費”,再將信用消費經過金融工具包裝發展出各種“金融創新”,推動虛擬經濟發展,暫時緩解危機、轉移危機,最終卻導致了虛擬經濟危機——金融危機。通過“信用消費”,那些過剩的商品就會繼續出售,維持比較高的利潤率,資本家繼續生產,而且“信用消費”帶動了銀行、資產抵押公司、保險業等的發展,在杠桿效應的作用下,使資本總量迅速膨脹,形成泡沫經濟。當購房者最終不能履行“按揭”合同時,銀行收不回貸款,并在整個經濟系統引起連鎖反應,于是引發金融危機。由于金融危機是原先實體經濟危機的“推遲”,因而也積累了更大的“能量”,危機爆發的烈度和持久度自然就大于實體經濟危機。

引爆金融危機的國家——美國的數據表明,虛擬經濟危機的基礎和根源仍然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導致的消費不足引起的。次貸危機爆發的2007年,美國的財富分配兩極分化達到了歷史新高?!?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蒂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結論。他發現,兩次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爆發前夕,即1928年和2007年,美國前10%人群的國民收入比重都達到了峰值。③另據美國《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報道,拉塞爾·塞奇基金會跟蹤研究了1984年以來美國各群體財產收入變化情況。研究顯示,美國最富裕群體的前5%在過去30年里財產翻了一倍,前10%人口的財產增加了一半以上,而前25%人口的財產也都高于30年前,與此同時,美國人整體的平均財產卻低于30年前。最貧窮的25%的人口的財產比30年前減少了一半還多。這說明,實行新自由主義以來,美國的貧富差距在急劇拉大,如下圖所示。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不治的“頑疾”

20世紀30年代起,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對付周期性經濟危機,采取政府干預經濟的宏觀調控措施。正確運用宏觀調控確實能夠緩解資本主義病癥,但并不能根治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如果只是簡單照搬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則“反危機”不會有實質性效果。財政政策主要是財政赤字政策,用大量增加財政支出的手段如財政投資、政府購買、增加軍費等,彌補市場投資的不足和消費的不足,以提高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貨幣政策的具體手段主要是通過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在經濟危機時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推高物價和通貨膨脹。這些措施如果運用得當,在短期有一定效果,對刺激經濟增長甚至延緩危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長期看,非但不起作用,還會扭曲經濟運行機制,使資本主義矛盾復雜化,導致更加難治的頑癥。

歷史已經證明,國家干預非但沒有根治經濟危機,反而導致了20世紀70年代的“停滯膨脹”,誘發了新型的經濟危機。最值得注意的是1980~1982年發生的經濟危機。在同一次危機中,有些國家出現“下降——回升——再下降”的W型,即三年內發生兩次下降,如美國、加拿大、聯邦德國和日本;有的國家,如法國和意大利,則發生數度下降,呈現鋸齒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扭曲,從根本上說,是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條件下,國家對經濟加強干預的結果,或者說是采取反周期措施的結果,這種干預使危機的發展受到阻撓,但經過幾個回合的搏斗,危機終于按照自己的規律繼續展開。

伴隨反危機的失敗,凱恩斯主義退潮,自由主義重新登上歷史舞臺,稱為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在國內紛紛放松管制,但美國卻通過“美元霸權”控制世界經濟,開始了所謂的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通過向不發達國家灌輸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誘使其按“比較優勢原理”參與它主導的國際分工產業鏈,并推動私有化運動,控制他國經濟、攫取他國利潤、轉移生產過剩危機。

新自由主義泛濫以來,西方國家的一些未來學家和社會學家大肆宣揚所謂“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第三次浪潮”“歷史終結于資本主義”等理論,試圖論證現代資本主義已經“變形”,它將成為與資本主義本質不同的所謂“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竭力掩蓋資本主義的歷史暫時性,把它看成是永久繁榮的社會制度,當然也不會再有經濟周期和經濟危機了。

自由主義經濟的泛濫引爆了20世紀90年代的五次國際局部金融危機,這些危機當時都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外發生,給他國造成災難性后果,而美國等國家卻從中獲益。不過這幾次危機最后積累成了2007年始于美國、迅速擴散全球的堪比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的“金融海嘯”,金融海嘯又演變為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比20世紀30年代的那次持續時間更長、影響可能更加深遠。這是一次標志性的“虛擬經濟危機”,標志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又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

結論

資本主義發展經歷了傳統的“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和“金融資本主義”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其不同的特征,但是經濟危機這個“魔咒”一直伴隨資本主義各個階段。從西方經濟理論對世界經濟大危機緘口不言、束手無策的窘態看,從經濟危機爆發后馬克思的《資本論》再次走俏資本主義國家的事實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不但過去是、現在也是、將來仍然是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科學指南,是透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利器,也是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寶。事實說明,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性毋庸置疑。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頑疾之所以不治,從理論上分析,源于資本主義私有制。只要這個制度還在,危機就會在。盡管對宏觀經濟的正確干預和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些局部調整能夠減緩危機的發生,改變危機的表象癥候,但無法根治這個頑疾。實踐上分析,資本家解決危機的辦法本身與危機構成一個死循環,危機爆發當然就不可避免了。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采取了國家干預措施,實行宏觀調控,但經濟危機仍然周期性地發生;在金融資本主義階段,經濟危機演變為虛擬經濟危機??梢?,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經濟危機是無法避免的。④同時,社會主義中國有60多年的成功實踐,事實說明,我國的改革只能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要防止滑入資本主義的“泥潭”。

注釋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74頁。

[美]金德爾伯格:《瘋狂、驚恐和崩潰:金融危機史》,朱雋、葉翔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年,第277頁。

[法]托馬斯·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263頁。

責 編/鄭韶武

楊繼國,廈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博導,全國綜合大學《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福建省《資本論》研究會會長。研究方向為經濟思想史、馬克思經濟理論和現代企業理論。主要著作有《價值運行論綱》等。

二元超市范文第4篇

-------- 全球長碳鏈二元酸產業市場發展及預測分

析研究報告

報告目錄:

第一章 世界長碳鏈二元酸產業概述

第一節 世界化工產業回顧

一、經濟環境及對化工業的影響

二、世界化工業運行形勢

第二節 世界長碳鏈二元酸發展現狀

一、世界長碳鏈二元酸消費結構

二、世界長碳鏈二元酸市場需求狀況

三、世界長碳鏈二元酸產業分布 第三節 世界長碳鏈二元酸主要區域分析

一、亞太地區

二、歐洲地區

三、北美地區

四、其它地區

第四節 2013-2018年世界長碳鏈二元酸發展趨勢預測

第二章 中國長碳鏈二元酸產業發展概況

第一節 國內長碳鏈二元酸產品概述

一、長碳鏈二元酸產品分類

二、長碳鏈二元酸消費結構

三、長碳鏈二元酸產業分布

四、長碳鏈二元酸生產情況

第二節 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對行業的影響

一、節能環保政策的影響

二、長碳鏈二元酸行業標準

三、進出口政策

第三節 長碳鏈二元酸技術狀況分析

一、國內技術現狀

二、國內外技術對比

1、植物油裂解法

2、有機合成法

3、生物發酵法

第三章 中國長碳鏈二元酸市場發展現狀

第一節 中國長碳鏈二元酸市場供需分析

一、中國長碳鏈二元酸市場容量

二、中國長碳鏈二元酸產量

第二節 中國長碳鏈二元酸需求分析

-------- 網 址:

中金企信(北京)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國統調查報告網

--------

一、中國長碳鏈二元酸需求統計

二、中國長碳鏈二元酸細分產品市場需求分析 第三節 長碳鏈二元酸市場現狀分析

一、產品出口為主,國內下游消費市場啟動緩慢

二、產品成本偏高,行業景氣周期波動風險

三、投資規模巨大,企業財務風險不容忽視 第四節 國內長碳鏈二元酸市場價格分析

一、市場價格走勢

二、不同產品價格對比

三、影響價格的因素分析

第四章 長碳鏈二元酸進出口分析(29420000類)

第一節 進口分析

一、進口量

二、進口金額 第二節 出口分析

一、出口量

二、出口金額

第三節 進出口貿易逆差

第五章 長碳鏈二元酸市場競爭分析

第一節 國際長碳鏈二元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一、國際市場發展現狀

二、主要國家市場發展趨勢

三、國際市場變化對國內市場影響分析

四、亞、歐市場消費對比

第二節 中國長碳鏈二元酸區域分析

一、市場需求區域集中度比較

二、市場需求主要省份集中度比較 第三節 國際長碳鏈二元酸價格走勢分析

一、長碳鏈二元酸價格走勢

二、長碳鏈二元酸各產品對比

三、影響長碳鏈二元酸價格主要因素

四、2013-2018年國際長碳鏈二元酸價格趨勢預測 第四節 長碳鏈二元酸細分產品需求分析

一、十一碳二酸

二、十二碳二酸(月桂二酸)

三、十三碳二酸(巴西基酸)

四、十四碳二酸

五、十五碳二酸

六、十六碳二酸

七、十八碳二酸

八、長碳鏈混合二元酸

-------- 網 址:

中金企信(北京)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國統調查報告網

--------

九、其它產品

第六章 2013-2018年長碳鏈二元酸行業前景

第一節 行業發展環境預測

一、全球主要經濟指標預測

二、主要宏觀政策趨勢及其影響分析

三、消費、投資及外貿形勢展望

四、國家政策

第二節 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一、中國經濟發展周期分析

二、經濟發展展望 第三節 行業供求形勢展望

一、上游原料供應預測及市場情況

二、長碳鏈二元酸下游需求行業發展展望

三、長碳鏈二元酸行業產能預測

四、進出口形勢展望

第四節 行業市場格局與經濟效益展望

一、市場格局展望

二、經濟效益預測 第五節 行業整體發展展望

一、發酵法生產長鏈二元酸研究進展

二、下游產品的開發利用

三、長碳鏈二元酸行業國際展望

四、國內長碳鏈二元酸行業發展展望

第七章 下游產業發展概況

第一節 高級香料

一、全球高級香料產業發展現狀

二、產業發展分布

三、全球高級香料產量統計

四、2013-2018年全球高級香料產量預測 第二節 高性能尼龍工程塑料

一、 高性能尼龍工程塑料發展現狀

二、全球高性能尼龍工程塑料產量統計

三、2013-2018年全球高性能尼龍工程塑料產量預測 第三節 高檔尼龍熱熔膠

一、全球高檔尼龍熱熔膠發展現狀

二、高檔尼龍熱熔膠產量統計

三、2013-2018年全球高檔尼龍熱熔膠產量預測 第四節 高溫電解質

一、全球高溫電解質產業發展現狀

二、產業發展分布

三、全球高溫電解質產量統計

-------- 網 址:

中金企信(北京)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國統調查報告網

--------

第八章 長鏈二元酸相關重點產品需求分析

第一節 尼龍11 第二節 尼龍12 第三節 其它尼龍工程塑料 第四節 聚酰胺熱熔膠 第五節 麝香-T 第六節 高級粉末涂料 第七節 二元胺 第八節 二元醇

第九節 其它精細化工產品

四、2013-2018年全球高溫電解質產量預測 第五節 高級潤滑油

一、全球高級潤滑油產業發展現狀

二、產業發展分布

三、全球高級潤滑油產量統計

四、2013-2018年全球高級潤滑油產量預測 第六節 高級油漆和涂料

一、全球高級油漆和涂料產業發展現狀

二、產業發展分布

三、全球高級油漆和涂料產量統計

四、2013-2018年全球高級油漆和涂料產量預測 第七節 耐寒性增塑劑

一、全球耐寒性增塑劑產業發展現狀

二、產業發展分布

三、全球耐寒性增塑劑產量統計

四、2013-2018年全球耐寒性增塑劑產量預測 第八節 樹脂

一、全球樹脂產業發展現狀

二、產業發展分布

三、全球樹脂產量統計

四、2013-2018年全球樹脂產量預測 第九節 醫藥

一、全球醫藥產業發展現狀

二、產業發展分布

三、全球醫藥產量統計

四、2013-2018年全球醫藥產量預測 第十節 農藥

一、全球農藥產業發展現狀

二、產業發展分布

三、全球農藥產量統計

四、2013-2018年全球農藥產量預測 第十一節 其它行業

-------- 網 址:

中金企信(北京)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國統調查報告網

--------

第九章 中國長碳鏈二元酸行業投資機會與投資風險分析

第一節 中國長碳鏈二元酸行業投資概況

一、長碳鏈二元酸行業投資特性

二、長碳鏈二元酸投資在建項目分析

三、長碳鏈二元酸投資政策解讀

第二節 中國長碳鏈二元酸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一、長碳鏈二元酸行業吸引力分析

二、重點下游投資機會

三、重點區域投資機會

四、出口市場投資機會

第三節 中國長碳鏈二元酸行業投資風險分析

一、市場競爭風險

二、技術風險

三、宏觀調控風險

四、供需波動風險

五、經營管理風險

第四節 國外企業在中國投資情況分析 第五節 中心投資建議

附錄:國家化工“十二五”規劃研究

部分圖表目錄:

圖表:世界長碳鏈二元酸消費結構

圖表:2007-2012年世界長碳鏈二元酸市場需求狀況 圖表:2008-2012年世界長碳鏈二元酸市場容量 圖表:世界長碳鏈二元酸主要區域分布

圖表:2007-2012年亞太地區長碳鏈二元酸產量 圖表:2008-2012年亞太地區長碳鏈二元酸消費量 圖表:2008-2012年亞太地區長碳鏈二元酸市場容量 圖表:2007-2012年歐洲地區長碳鏈二元酸產量 圖表:2008-2012年歐洲地區長碳鏈二元酸消費量 圖表:2008-2012年歐洲地區長碳鏈二元酸市場容量 圖表:2007-2012年北美地區長碳鏈二元酸產量 圖表:2008-2012年北美地區長碳鏈二元酸消費量 圖表:2008-2012年北美地區長碳鏈二元酸市場容量 圖表:2007-2012年其它地區長碳鏈二元酸產量 圖表:2008-2012年其它地區長碳鏈二元酸消費量 圖表:2008-2012年其它地區長碳鏈二元酸市場容量 圖表:長碳鏈二元酸產品分類

圖表:中國長碳鏈二元酸消費結構 圖表:中國長碳鏈二元酸產業分布 圖表:國內外技術對比

-------- 網 址:

中金企信(北京)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國統調查報告網

-------- 圖表:2008-2012年中國長碳鏈二元酸市場容量 圖表:2008-2012年中國液蠟產量(分地區) 圖表:2007-2012年中國長碳鏈二元酸需求統計

圖表:2008-2012年中國長碳鏈二元酸細分產品市場需求量 圖表:國內長碳鏈二元酸市場價格走勢 圖表:長碳鏈二元酸不同產品價格對比 圖表:2008-2012年長碳鏈二元酸進口量 圖表:2008-2012年長碳鏈二元酸進口金額 圖表:2008-2012年長碳鏈二元酸出口量 圖表:2008-2012年長碳鏈二元酸出口金額

圖表:2008-2012年長碳鏈二元酸進出口貿易逆差 圖表:亞、歐市場消費對比

圖表:國際長碳鏈二元酸價格走勢

圖表:國際長碳鏈二元酸各產品價格對比 圖表:高級香料產業分布

圖表:2007-2012年全球高級香料產量統計

圖表:2007-2012年全球高檔尼龍熱熔膠產量統計

圖表:2007-2012年全球高性能尼龍工程塑料產量統計 圖表:2007-2012年全球高溫電解質產量統計 圖表:2013-2018年全球高級香料產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全球高性能尼龍工程塑料產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全球高溫電解質產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全球高檔尼龍熱熔膠產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國際長碳鏈二元酸價格趨勢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世界長碳鏈二元酸產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世界長碳鏈二元酸消費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世界高級潤滑油消費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世界高級油漆和涂料消費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世界耐寒性增塑劑消費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世界樹脂消費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世界醫藥消費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世界農藥消費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世界長碳鏈二元酸產能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中國長碳鏈二元酸產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中國長碳鏈二元酸消費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中國長碳鏈二元酸區域市場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中國長碳鏈二元酸價格走勢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中國長碳鏈二元酸出口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中國長碳鏈二元酸進口量預測

圖表:2013-2018年中國長碳鏈二元酸進出口金額預測 圖表:2013-2018年國內重點企業對長碳鏈二元酸需求預測 略„„

二元超市范文第5篇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3x-2y=4zB.6xy+9=0

C.+4y=6D.4x=

2.下列方程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是()

3.二元一次方程5a-11b=21()

A.有且只有一解B.有無數解C.無解D.有且只有兩解

4.方程y=1-x與3x+2y=5的公共解是()

A.5.下列各式,屬于二元一次方程的個數有()

①xy+2x-y=7;②4x+1=x-y;③+y=5;④x=y;⑤x2-y2=

2⑥6x-2y⑦x+y+z=1⑧y(y-1)=2y2-y2+x

A.1B.2C.3D.

46.某年級學生共有246人,其中男生人數y比女生人數x的2倍少2人,則下面所列的方程組中符合題意的有()

A.

二、填空題

7.已知方程2x+3y-4=0,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y為:y=_______;用含y的代數式表示x為:x=________.8.在二元一次方程-x+3y=2中,當x=4時,y=_______;當y=-1時,x=______.

9.若x3m-3-2yn-1=5是二元一次方程,則m=_____,n=______.

10.已知是方程x-ky=1的解,那么k=_______.

11.二元一次方程x+y=5的正整數解有______________.

12.以為解的一個二元一次方程是_________.

13.已知的解,則m=_______,n=______.

三、解答題

14.當y=-3時,二元一次方程3x+5y=-3和3y-2ax=a+2(關于x,y的方程)有相同的解,求a的值.15.如果(a-2)x+(b+1)y=13是關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則a,b滿足什么條件?

16.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x,y的值相等,求k.

17.已知x,y是有理數,且

(│x│-1)2+(2y+1)2=0,則x-y的值是多少?

18.根據題意列出方程組:

(1)明明到郵局買0.8元與2元的郵票共13枚,共花去20元錢,問明明兩種郵票各買了多少枚?

(2)將若干只雞放入若干籠中,若每個籠中放4只,則有一雞無籠可放;若每個籠里放5只,則有一籠無雞可放,問有多少只雞,多少個籠?

8.2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代入消元

一、選擇題:

1.用代入法解方程組時,代入正確的是( )

A.B.C.D.

2.方程y=1-x與3x+2y=5的公共解是()

A.

3.若5x-6y=0,且xy≠0,則的值等于()

A.B.C.1D.-

1二、填空:

4.已知方程2x+3y-4=0,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y為:y=_______;用含y的代數式表示x為:x=________.5、若方程x-2y+3z=0,且當x=1時,y=2,則z=______;

6、方程2x+3y=10中,當3x-6=0時,y=_________;

7、如果x=1,y=2滿足方程,那么a=____________;

8、若4x+3y+5=0,則3(8y-x)-5(x+6y-2)的值等于_________;

初一數學同步練習;下冊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單元測試題

一、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組

二、用加減法解下列方程組

1、

三、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方程組

四、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下列應用題

1、加工某種產品需經兩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900件,第二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1200件.現有7位工人參加這兩道工序,應怎樣安排人力,才能使每天第一第二道工序所完成的件數相等。

2.某班去看演出,甲種票每張24元,乙種票每張18元,如果35名同學購票恰好用去750元,甲乙兩種票各買了多少張?

3.一條船順流航行,每小時行20km;逆流航行;每小時行16km,求輪船在靜水中的速度與水的速度。

4.運輸360噸化肥,撞在了6節火車皮與15輛汽車;運輸440噸化肥,撞在了8節火車皮與10輛汽車,每節火車皮與每輛汽車平均各裝多少噸化肥?

三、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組

8.2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加減消元

一、選擇題

(1)用加減法解方程組應用()

A.①-②消去y.B.①-②消去x.C.②-①消去常數項.D.以上都不對.

(2)方程組消去y后所得的方程是()

A.6x=8.B.6x=18.C.6x=5.D.x=18.2.

二、填空題

3.已知方程組兩個方程只要兩邊就可以消去未知數。

4.已知方程組兩個方程只要兩邊就可以消去未知數。

三、用加減法解下列方程組

5.6.9.10.(其中為常數)

四、解答題

11、代數式,當時,它的值是7;當時,它的值是4,試求時代數式的值。

12、求滿足方程組中的值是值的3倍,求的值,并求的值.13、列方程解應用題

一個長方形的長減少10㎝,同時寬增加4㎝,就成為一個正方形,并且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求原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

8.2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綜合拓展訓練

一填空題

1.在方程中,若,則.若,則;

2.若方程寫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寫成用含y的式子表示x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是方程2x+ay=5的解,則a=

4..4.二元一次方程有一個公共解,則m=______,n=_____;

5.已知,那么

二選擇題

6.對于方程組,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為()

A.(1)和(2)B.(3)和(4)C.(1)和(3)D.(2)和(4)

7.若是方程的一個解,則等于()

8.方程組的解為()

9.已知滿足方程組,則的值為()

A.-1B.0C.1D.

2三解下列方程組:

四、解答題

16、若,是方程組的一組解,求m的值。

17、已知等式(2A-7B)x+(3A-8B)=8x+10,對一切實數x都成立,求A、B的值。

8.3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一)

1、班上有男女同學32人,女生人數的一半比男生總數少10人,若設男生人數為x人,女生人數為y人,則可列方程組為

2、甲乙兩數的和為10,其差為2,若設甲數為x,乙數為y,

則可列方程組為

3、《一千零一夜》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有一群鴿子,其中一部分在樹上歡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覓食.樹上的一只鴿子對地上覓食的鴿子說:“若從你們中飛上來一只,則樹下的鴿子就是整個鴿群的1/3;若從樹上飛下去一只,則樹上、樹下的鴿子就一樣多了.”你知道樹上、樹下各有多少只鴿子嗎?

4、一種飲料大小包裝有3種,1個中瓶比2小瓶便宜2角,1個大瓶比1個中瓶加1個小瓶貴4角,大、中、小各買1瓶,需9元6角。3種包裝的飲料每瓶各多少元?

5、2輛大卡車和5輛小卡車工作2小時可運送垃圾36噸,3輛大卡車和2輛小卡車工作5小時可運輸垃圾80噸,那么1輛大卡車和1輛小卡車各運多少噸垃圾。

8.3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二)

1、若兩個數的和是187,這兩個數的比是6:5,則這兩個數分別是___________.2、木工廠有28人,2個工人一天可以加工3張桌子,3個工人一天可加工10只椅子,現在如何安排勞動力,使生產的一張桌子與4只椅子配套?

3、一外圓凳由一個凳面和三條腿組成,如果1立方米木材可制作300條腿或制作凳面50個,現有9立方米的木材,為充分利用材料,請你設計一下,用多少木材做凳面,用多少木材做凳腿,最多能生產多少張圓凳?

4、某校體操隊和籃球隊的人數是5:6,排球隊的人數比體操隊的人數2倍少5人,籃球隊的人數與體操隊的人數的3倍的和等于42人,求三種隊各有多少人?

5、某運輸隊送一批貨物,計劃20天完成,實際每天多運送5噸,結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務并多運了10噸,求這批貨物有多少噸?原計劃每天運輸多少噸?

6、某中學組織七年級同學到長城春游,原計劃租用45座客車若干輛,但有15人沒有座位;如果租用60座客車,則多出1輛,且其余客車恰好坐滿,已知45座客車日租金為每輛220元,60座客車日租金為每輛300元,試問:(1)七年級人數是多少?原計劃租用45座客車多少輛?(2)要使每個同學都有座位,怎樣租車更合算?

8.3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三)

1、某學?,F有學生數1290人,與去年相比,男生增加20%,女生減少10%,學生總數增加7.5%,問現在學校中男、女生各是多少?

2、某公園的門票價格如下表所示:

購票人數1人~50人51~100人100人以上

票價10元/人8元/人5元/人

某校八年級甲、乙兩個班共100多人去該公園舉行游園聯歡活動,其中甲班有50多人,乙班不足50人。如果以班為單位分別買票,兩個班一共應付920元;如果兩個班聯合起來作為一個團體購票,一共只要付515元。問:甲、乙兩個班分別有多少人?

3、甲運輸公司決定分別運給A市蘋果10噸、B市蘋果8噸,但現在僅有12噸蘋果,還需從乙運輸公司調運6噸,經協商,從甲運輸公司運1噸蘋果到A、B兩市的運費分別為50元和30元,從乙運輸公司運1噸蘋果到A、B兩市的運費分別為80元和40元,要求總運費為840元,問如何進行調運?

4、某班同學去18千米的北山郊游。只有一輛汽車,需分兩組,甲組先乘車、乙組步行。車行至A處,甲組下車步行,汽車返回接乙組,最后兩組同時達到北山站。已知汽車速度是60千米/時,步行速度是4千米/時,求A點距北山站的距離。

5、已知甲、乙兩種商品的原價和為200元。因市場變化,甲商品降價10%,乙商品提高10%,調價后甲、乙兩種商品的單價和比原單價和提高了5%。求甲、乙兩種商品的原單價各是多少元。

6、現有A、B、C三箱橘子,其中A、B兩箱共100個橘子,A、C兩箱共102個,B、C兩箱共106個,求每箱各有多少個?

8.4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

一、填空題

1.若則x+y+z=__________________.2.方程組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

3.判斷是否是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______.

二、解下列三元一次方程組

4.5.三.綜合運用

一、填空題

7.方程組的解滿足x+y=0,則m=________.8.若x+y+z≠0且,則k=_________.

9.代數式ax2+bx+c,當x=1時值為0,當x=2時值為3,當x=-3時值為28,則這個代數式是_________.

二、解下列三元一次方程組

四.拓展、探究、思考

12.甲、乙、丙三個班的學生共植樹66棵,甲班植樹的棵數是乙班植樹棵數的2倍,丙班與乙班植樹棵數比為2∶3,求三個班各植樹多少棵?

13.三個數的和是51,第二個數去除第一個數時商2余5,第三個數去除第二個數時商3余2,求這三個數.三元一次方程組習題

1.解下列方程組

(1)(2)

2.解下列方程組

(1)(2)

3.有這樣一個數學題:在等式中,當x=1時,y=1;當y=3時,y=9,當x=5時,y=5.

(1)請你列出關于a,b,c的方程組.這是一個三元三次方程組嗎?

(2)你能求出a,b,c的值嗎?

4.甲、乙兩位同學解方程組,甲解得正確答案為,乙因抄錯了c的值,解得,求的值

5.學校的籃球數比排球數的2倍少3個,足球數與排球數的比是2:3,三種

6.某足球聯賽一個賽季共進行26場比賽(即每隊均賽26場),其中勝一場得三分,平一場得一分,負一場得0分.某隊在這個賽季中平局的場數比負的場數多7場,結果共得34分.這個隊在這個賽季中勝、平、負各多少場?

7.某城鎮郵局對甲、乙兩個支局的報刊發行部2003報紙的發行量進行了統計,并繪成統計圖,如下:請根據上面的統計圖反映的信息,回答問題:新課標第一網

(1)哪個支局發行《齊魯晚報》的份數多?多多少?

(2)已知甲、乙兩個支局的服務的居民分別是11280戶、8600戶,哪個居民區住戶訂閱報紙的份數多?試說明理由。

甲支局乙支局

8.去年我國遭受到非典型肺炎傳染性疾病的巨大災難,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非典”下圖(1)是某市某中學“獻愛心,抗非典”自愿捐款活動中學生捐款情況制成的條形圖,圖(2)是該中學學生人數比例分布圖。該校共有學生1450人。

(1)九年級學生共捐款多少元?

(2)該校學生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單元檢測題(一)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18分)

1、表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是()

A、B、C、D、

2、方程組的解是()

A、B、C、D、

3、方程組,消去后得到的方程是()

A、B、

C、D、

4、設則()

A、12B、C、D、

5、設方程組的解是那么的值分別為()

A、B、C、D、

6、方程的正整數解的個數是()

A、4B、3C、2D、

1二、填空題(每題3分,共18分)

7、中,若則_______。

8、由_______,_______。

9、如果是一個二元一次方程,那么數=___,=__。

10、購面值各為20分,30分的郵票共27枚,用款6.6元。購20分郵票_____枚,30分郵票_____枚。

11、已知是方程的兩個解,那么=,=

12、如果是同類項,那么=,=。

三、用適當的方法解下列方程(每題6分,共36分)

13、

14、

17、(為常數)

18、(為常數)

四、列方程解應用題(每題7分,共28分)

19、初一級學生去某處旅游,如果每輛汽車坐45人,那么有15個學生沒有座位;如果每輛汽車坐60人,那么空出1輛汽車。問一工多少名學生、多少輛汽車。

20、某校舉辦數學競賽,有120人報名參加,競賽結果:總平均成績為66分,合格生平均成績為76分,不及格生平均成績為52分,則這次數學競賽中,及格的學生有多少人,不及格的學生有多少人。

21、有一個兩位數,其數字和為14,若調換個位數字與十位數字,就比原數大18則這個兩位數是多少。(用兩種方法求解)

22、甲乙兩地相距20千米,A從甲地向乙地方向前進,同時B從乙地向甲地方向前進,兩小時后二人在途中相遇,相遇后A就返回甲地,B仍向甲地前進,A回到甲地時,B離甲地還有2千米,求A、B二人的速度。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單元檢測題(二)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1、下列各方程組中,屬于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是()

A.B.C.D.2、方程組的解是()

ABCD

3、若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則這個方程組是()

A.B.C.D.4、某年級共有246人,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的2倍少2人,問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若設男生人數為x人,女生人數為y人,則()

A.B.C.D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二元一次方程只有一個解

B、二元一次方程組有無數個解

C、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必是它所含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D、三元一次方程組一定由三個三元一次方程組成

6、在方程中,用含的代數式表示,則()

A、B、C、D、

7、方程2x-3y=5,xy=3,,3x-y+2z=0,中是二元一次方

程的有()個。

A、1 B、2 C、3 D、

48、方程2x+y=9在正整數范圍內的解有()

A、1個B、2個C、3個D、4個

9、在解方程組時,甲同學因看錯了b的符號,從而求得解為;乙同學因看漏

了c,解得,則a+b+c的值應為( )

A.2 B.3 C.5 D.7

10、在某校舉辦的足球比賽中規定:勝一場得3分,平一場得1分,負一場得0分.某班足球隊參加了

12場比賽,共得22分,已知這個隊只輸了2場,為求此勝幾場和平幾場.設這支足球隊勝x場,平y

場.根據題意,列出如下四個方程組,其中正確的是()

A.B.C.D.二、填空題:(每題3分,共30分)

11、在方程3x+4y=16中,當x=3時,y=________,

10、如果x=1,y=2滿足方程,那么a=____________;

12、方程的解是 。

13、如果,那么。

14、若方程組與方程組同解,則m=___

15、若方程的兩個解是,則_________,_________

16、如果,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17、請你寫出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使它的解為,這個方程組是_________.18、若方程組的解和的值相等,則=.

19.寫出二元一次方程3x+y=9的所有正整數解是

20.小亮解方程組的解為,由于不小心滴上了兩滴墨水,剛好遮住了兩個數●和,則這兩個數分別為().A.4和-6B.-6和4C.-2和8D.8和-

2三、解答題:(共40分)

21、解下列方程組:(每題5分,共20分)

(1)、(2)

(3)(4)

22、用16元買了60分,80分兩種郵票共22枚。60分與80分的郵票各買了多少枚?(6分)

23、(本題8分)先閱讀,然后解方程組.解方程組時,可由①得③,然后再將③代入②得,求得,從而進一步求得這種方法被稱為“整體代入法”,請用這樣的方法解下列方程組:

24、《一千零一夜》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有一群鴿子,其中一部分在樹上歡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覓食,樹上的一只鴿子對地上覓食的鴿子說:“若從樹上飛下去一只,則樹上,樹下的鴿子就一樣多了。”你知道樹上,樹下各有多少只鴿子嗎?(8分)

25.(8分)某酒店客房部有三人間、雙人間客房,收費數據如下表.為吸引游客,實行團體入住五折優惠措施.一個50人的旅游團優惠期間到該酒店入住,住了一些三人普通間和雙人普通間客房.若每間客房正好住滿,且一天共花去住宿費1510元,則旅游團住了三人普通間和雙人普通間客房各多少間?

初一數學同步練習:下冊第九章不等式與不等式組課時測驗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式子①3x=5;②a>2;③3m-1≤4;④5x+6y;⑤a+2≠a-2;⑥-1>2中,不等式有()個

A、2B、3C、4D、

52.下列不等關系中,正確的是()

A、a不是負數表示為a>0B、x不大于5可表示為x>

5C、x與1的和是非負數可表示為x+1>0D、m與4的差是負數可表示為m-4<0

3.下列數值:-2,-1.5,-1,0,1.5,2能使不等式x+3>2成立的數有()個

A、2B、3C、4D、

5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1不是x≥2的解B、0是x<1的一個解

C、不等式x+3>3的解是x>0D、x=6是x-7<0的解集

5.不等式x-2>3的解集是()

A、x>2B、x>3C、x>5D、x<

56.滿足不等式x-1≤3的自然數是()

A、1,2,3,4B、0,1,2,3,4C、0,1,2,3D、無窮多個

7.已知關于x的不等式x-a<1的解集為x<2,則a的取值是()

A、0B、1C、2D、

38.四個小朋友玩蹺蹺板,他們的體重分別為P、Q、R、S,如圖3所示,則他們的體重大小關系是()

ABCD

二、填空題

9.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分別為5,7,x,則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_.10.下列各數0,-3,3,-0.5,-0.4,4,-20中,______是方程x+3=0的解;_______是不等式x+3>0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等式x+3<0.

11.不等式6-x≤0的解集是__________.

12.在-

213.若∣m-3∣=3-m,則m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

14.三個連續正整數的和不大于12,符合條件的正整數共有________組.

三、解答題

15.根據下列的數量關系,列出不等式

(1)x與1的和是正數

(2)y的2倍與1的和大于

3(3)x的與x的2倍的和是非正數

(4)c與4的和的30%不大于-

2(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為

5(6)a與b的和的平方不小于2

16.根據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我們可以得到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若A-B>0,則A>B;若A-B=0,則A=B;若A-B<0,則A

17.規定一種新的運算:a△b=ab-a+b+1.如3△4=3×4-3+4+1,請比較(-3)△5與5△(-3)的大小。

第二課時不等式的性質

1.“x的2倍與3的差不大于8”列出的不等式是()

A、2x-3≤8B、2x-3≥8

C、2x-3<8d、2x-3>8

2.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2的解集,正確的是()

ABCD

3.不等式<6的正整數解有()

A.1個B.2個C.3個D.4個

4.如果則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確的是()

二元超市范文第6篇

在李斯特所處的時代, 人們對犯罪的研究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則是以龍勃羅梭為代表的刑事人類學派從生物學角度進行分析;二則是以菲利為代表的刑事社會學派運用當時頗為流行的社會學方法對犯罪進行解釋。而李斯特則是從但當政策任務的社會的國家觀念出發, 以實證科學的觀點探究犯罪的原因。

對于龍勃羅梭將犯罪視之為行為者生來資質上必然的產物, 各種犯罪行為皆源于行為者的本質的“天生犯罪人”學說, 李斯特認為其對犯罪人的研究在新學理發現和研究方法的改良上都值得稱道, 但是卻僅僅關注犯罪人的形象特征, 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精神層面的研究。同時, 李斯特對于刑事人類學派以遺傳為中心, 使人類的性質全然服從于自然的立論基礎產生了質疑。在李斯特看來, 遺傳因素只是由于外部環境的影響才表現為犯罪的, 犯罪人跟普通人沒有什么區別, 普通人只不過是因為其外部環境結合時的幸運才沒有淪為犯罪而已, 縱然客觀上確實存在因為遺傳因素而成為犯罪人的情形, 而犯罪人之所以陷于犯罪的狀態, 無非是由于生存的命運外界的關系所致。概言之, 李斯特認為社會因素對犯罪的影響作用更為重要, 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對于菲利提出的犯罪原因三元論, 李斯特雖然同意菲利將社會因素歸為犯罪的原因之一, 但不主張將自然因素獨立于社會因素之外。在李斯特看來, 可以將自然因素歸為社會因素的一種。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 李斯特舉例加以說明:比如, 菲利認為冬天財產犯罪較多, 而夏天風俗犯更為常見, 這便說明氣候即自然因素對犯罪有影響。但是李斯特卻不認同菲利的看法, 作為反駁, 他指出, 冬季財產犯罪多余夏季的原因實質上仍然是社會因素導致的:因為冬天人們需要添置衣物和增加燃料供給來抵御寒冷的天氣, 但是失業問題嚴重, 很多人沒有工作, 繼而沒有收入來源, 是故其只能通過盜竊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易言之, 菲利只簡單看到了表面現象, 而沒有深層剖析冬天犯罪增多的真正原因。

在批判地吸收了主張犯罪系行為者生來資質上必然產物的犯罪原因一元論的刑事人類學派的觀點和菲利提出的個人、自然和社會的犯罪原因三元論的觀點的基礎上, 李斯特提出了對其自身刑法學理論構建和世界刑法理論發展都頗具重要意義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的犯罪原因二元論的主張。

在筆者看來, 李斯特的這種犯罪原因二元論確實如大多數學者所言, 是人類學和社會環境說兩者的對立的折衷。③但這絲毫不影響該學說的學術價值, 原因有五:

其一, 就其理論創新性而言, 李斯特一方面, 他徹底摒棄了刑事古典學派主張的絕對意志自由的的觀點。另一方面, 他又批判性地吸收了比利時學者凱特萊“犯罪因一切社會關系所發生”的觀點、刑事人類學派龍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學說, 以及菲利提出的個人、自然和社會的犯罪原因三元論。繼而, 其從個性與共性, 主觀與客觀的結合上, 既認識到普遍的社會關系對犯罪形成的重要影響。又承認犯罪人的個人特殊性格對犯罪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二, 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論確實為人們正確認識犯罪原因提供了一套更為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李斯特曾在其代表作之一的《德國刑法教科書》中談及了自己對于犯罪問題研究方法的見解:在他看來, 從生物學角度和社會學角度來研究犯罪原因的方法, 分別是將犯罪現象描述為一個人生活中的實踐, 主張從犯罪人的體形和所處環境去研究犯罪和將犯罪現象解釋為社會生活中的時間, 主張應從犯罪的社會結構及社會缺陷中去研究犯罪。毫無疑問, 這兩者的研究對象相同———都為犯罪, 但是其研究方法卻大相徑庭:犯罪生物學是對個體的系統觀察研究;而犯罪社會學則是對群體的系統觀察研究。雖然這兩種研究的切入點都為人們探究犯罪的原因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但是經過思考, 我們不難發現, 這兩種研究方法都顯得過于片面。而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論”認識到“犯罪作為社會生活中的現象, 是由一些具體的犯罪構成的;每個具體的犯罪也只是社會現象的一部分”, 要想對犯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人們應該將上述兩種研究方法結合起來, 用此種方法研究的結果去驗證彼種研究方法的結果”。④

其三, 李斯特犯罪原因二元論是其提出犯罪人類型論的基礎?;谏鐣蚝蛡€人原因的犯罪原因二元論的認識, 李斯特根據個人的內在素質和外在情況相互作用的狀況不同, 將犯罪人分為兩種類型:他將那些因為受到外界環境影響而并非自己先天原因而實施犯罪的人成為瞬間犯罪人,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偶犯。而把那些由于遺傳等先天因素而具有潛在的反社會傾向的人稱為狀態犯,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慣犯。顧名思義, 瞬間犯罪人的犯罪行為并不是其內在因素引起的, 即其并非刑事人類學派所說的“天生犯罪人”, 他們的犯罪行為是由于外界環境刺激, 誘發其瞬間產生犯罪的沖動, 突然之間實施了犯罪的行為, 這種人再次實施相同性質的犯罪的可能性較小, 不具有反社會性, 是故李斯特并不主張對其采取什么特別的改造措施。相反的, 對于那些具有內在不良性格傾向的犯罪人, 由于其犯罪是由其自身的因素引發的, 同時考慮到這些人極有可能一有條件或機會就再次實施犯罪, 是故, 應對其采取特殊措施。此外, 李斯特還進一步闡明對不同情況的狀態犯應分別采取什么具體措施:對于雖然具有先天或后天的犯罪傾向, 但是能夠改善的犯罪人, 李斯特主張對這些人處以自由刑, 并進行教育矯正, 以使其能夠回歸社會。相反地, 對于那些不能夠進行改造矯正的不可改善犯罪人, 李斯特所持的觀點是, 既然其幾乎不可能回歸社會, 那么就應當采取措施使其與社會永久隔離。

其四, 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論對刑事政策理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正如前文所述, 李斯特認為犯罪原因包括個體因素和社會因素兩個方面, 同時其又基于外界因素是犯罪的主要誘因, 個人因素由于外界因素的誘發而使其犯罪的認識從而格外重視社會因素。而在眾多社會因素中, 李斯特又格外重視經濟因素的影響。這一點我們從其駁斥菲利論證自然因素可歸為犯罪原因的例子的理由中便能夠一覽無余。因此, 其關于刑事政策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從社會政策的角度考慮的。作為刑事政策學科的巨擘, 李斯特的上述思想在我們今天的刑事政策中隨處可見, 比如我們現在所指的廣義的刑事政策就包括居住政策、教育政策、勞動政策等。

其五, 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論是其提出目的刑的重要依據。既與康德、黑格爾等提出的報應刑相對立, 又和以往刑事古典學派的貝卡利亞、費爾巴哈的一般預防學說有所不同, 李斯特從其犯罪原因論出發, 主張在適用刑罰時, 更值得注意的應當是實施犯罪的人, 而不是犯罪本身, 提出“應處罰的不是行為而是行為者”, 并認為可以通過教育預防犯罪、糾正潛在的犯罪傾向。這便是李斯特首倡的, 被視作是刑法理論一大進步的目的刑主義。

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論從共性與個性、主觀與客觀的結合上運用實證的方法對犯罪原因進行了研究, 其理論堪稱近乎完美, 然而, 經過筆者對李斯特該犯罪原因論進行批判性思考之后發現, 就該理論本身和以其為基礎形成的李斯特的刑法理論而言, 犯罪原因二元論確實存在偏頗之處。

首先, 以筆者之見, 社會因素并非如李斯特認為的那樣總是起著決定性作用。正如李斯特運用反例法對龍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學說所進行的反駁一樣, 我們依舊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推翻其犯罪原因二元論的反例———相同的社會環境下有人犯罪, 有人不犯罪, 這樣的例子生活中并不鮮見。后人對犯罪原因的大量研究表明, 引發犯罪的原因是來自很多方面, 而且這些因素具有層次性和動態性。犯罪原因既非只有李斯特所提出的個人和社會兩方面因素, 又不像他所認為的社會因素起決定性作用。犯罪原因還可能包括心理生理亦或是歷史文化等因素, 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下, 各種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也并非一成不變。

其次, 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論將犯罪原因僅歸結為個人天生的亦或是后天受社會影響的, 這未免顯得過于機械, 而且頗有一種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將犯罪人理解成是在天生素質和環境支配下的, 毫無自由意志, 注定實施犯罪的消極意味。雖然其對刑事古典學派主張的人的意志絕對自由的觀點持否定態度, 這一點通常被看作是刑法理論進步的表現, 但將該哲學觀運用至犯罪原因的研究中, 顯得像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除此之外, 李斯特基于犯罪原因二元論所形成的犯罪人類型論和目的刑理論也存在值得商榷之處。

因為李斯特格外重視社會因素, 所以他基于對社會的危害性將犯罪人劃分為偶犯和慣犯, 即前文所提及的瞬間犯罪人和狀態犯罪人。這種劃分方法無疑是對刑法理論的一種創新, 但是其對這兩種犯罪人所實施的刑罰, 在筆者看來, 頗有不妥之處。就以近來公眾頗為關注的醉酒駕駛撞人案而言, 如果按照李斯特的觀點來看, 因為那些醉酒駕駛的人實施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并不大, 所以不必采取特別的改造措施。但是對于公眾來說, 他們似乎更為關注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而并非犯罪人本身的情況。這一事實一則與李斯特否定犯罪行為的獨立意義而關注犯罪人本身的觀點相沖突, 二則如果按照李斯特基于犯罪人再次實施相同犯罪的可能性的觀點來看, 這些醉酒駕駛者應當歸為偶犯, 也就是狀態犯。但是這樣一來, 其所受的刑罰就會減輕很多, 這那勢必會引起公眾不滿。筆者對于李斯特該提倡的看法是, 僅從李斯特進行該劃分的標準上來看, 就不難發現其更大程度上是站在國家決策者控制社會的角度來處理問題, 而極少估計作為公民個人的情感感受。

李斯特從其犯罪原因論出發, 主張在適用刑罰時, 更值得注意的應當是實施犯罪的人, 而不是犯罪本身, 提出“應處罰的不是行為而是行為者”, 并認為可以通過教育預防犯罪、糾正潛在的犯罪傾向。筆者認為, 這種刑罰觀存在兩個問題:一方面, 認為刑罰是懲罰行為者的觀點過分夸大了行為人社會危險性的意義和作用, 否定了犯罪行為本身固有的獨立意義。按照李斯特的觀點, 刑事責任的根據僅僅是各個行為人主觀的, 個別的社會危險性以及行為人適應社會能力的大小。正如馬克昌教授一語中的指出的那樣, 這實際上是放棄了量刑的客觀標準, 其結果必然是量刑上的主觀的隨意性。另一方面, 李斯特將教育刑作為其刑罰理論的核心, 雖然這一提倡通常被視之為是進步的表現, 但是在筆者看來, 將教育視之為刑罰的目的, 而忽視報應刑的作用, 這未免有些不切實際了。畢竟, 離開了刑罰的強制, 刑罰就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作為新派刑法理論代表人物, 李斯特以其復興刑事政策、提出犯罪征表說和目的刑主義而聞名世界。盡管我們依舊可以指出近乎完美的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論的局限性,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否認李斯特的偉大。陳寅恪先生曾說, 做學術的態度應該是“應具了解之同情”。當我們明白了這一點, 就不會去苛求前人。

摘要:犯罪原因是犯罪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犯罪原因論是犯罪學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各學派的刑罰觀的不同歸根結底是由于其犯罪原因論的不同, 犯罪原因論體現了一個學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刑罰觀與其犯罪原因論是否自成體系, 是檢驗一個學派或學者能否自立于學術之材的重要標準??梢哉f有什么樣的犯罪原因論就有什么樣的犯罪觀和刑罰觀。作為新派刑法理論的代表人物, 德國著名刑法學家, 形式社會學派創始人弗蘭茨·馮·李斯特認為要想對犯罪進行有效的斗爭, 首先要認識犯罪的原因。是故, 其刑法理論中, 對于犯罪原因的探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將對其刑法理論基礎的犯罪原因二元論進行評述, 希望以其犯罪原因二元論為切入點來了解李斯特博大精深的刑法理論世界。

關鍵詞:弗蘭茨·馮·李斯特,犯罪原因論,社會學,刑事政策,刑罰

參考文獻

[1] 徐愛國.論19世紀刑事實證學派方法論上的轉型[J].法學家, 2006 (3) .

[2] 陳興良.刑法的啟蒙[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253.

上一篇:經濟制度論文范文下一篇:五一勞動節短信范文

熱門文章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