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柴達木盆地范文

2024-02-07

柴達木盆地范文第1篇

昆北油田位于柴達木盆地西部切可里克地區,切6號構造位于柴西南昆北斷階帶西部,為由反沖斷層控制的斷鼻或斷背斜構造,昆北斷階帶是在古生代變質巖和海西期花崗巖復合基底之上繼承性發育起來的一個古構造。新生代早第三紀西高東低,切6號構造具有明顯的古構造特征,晚第三紀構造返轉,西部沉降東部抬升,形成了眾多的構造、巖性圈閉。切6區儲層巖性主要為巖屑長石砂巖及少量的長石砂巖,巖性較細,主要為細砂巖、極細砂巖。巖石膠結類型以孔隙型為主??紫抖绕骄鶠?6.1%,滲透率平均為27mD。

2 構造特征

切6號構造受其南部切6號斷層控制,切6號斷層為逆斷層,斷層層位-基巖,目的層斷距70m,走向290~310°,傾角65°,延伸長度6km。構造整體呈北西西向展布,構造高點位于切601、切602井附近,呈完整背斜形態;構造南側較陡、北側較緩,東部緩、西部窄,淺層緩、深層陡(表1)。

3 裂縫特征

通過對切6井區和E1+2層段229塊普通薄片、鑄體薄片的觀察描述以及巖心觀察,掃描電鏡分析等,可知該井區構造裂縫E1+2較常見,但相對切12井區均較少,成巖裂縫、貼??p少見(圖1a),這些縫多見于鏡下,巖心上很少見到裂縫。

切6井區主要發育構造裂縫和成巖裂縫,少見貼??p。構造裂縫一般不切穿顆粒而是繞顆粒而過,但有時會連同雜基、顆粒一并切穿。裂縫的排列受地應力控制,裂隙面常呈彎曲狀。裂縫的出現將分隔的孔隙連通起來,極大地改善了砂巖的孔滲性。

層內構造裂縫占總孔隙的2.4%,可見構造裂縫切穿泥礫延伸入雜基中(圖1a),也可見先期形成的裂縫被泥質雜基充填(圖1b)。

E1+2層內構造裂縫相對較為發育,占總孔隙的7.19%。構造應力作用下形成的構造裂縫切穿雜基,但碰到顆粒則繞過顆粒(圖1c)。

成巖裂縫在切6井區目的層段極少發育。層內成巖裂縫占總孔隙的0.2%。E1+2層內可見因壓實作用形成的壓裂縫,顆粒之間呈線性一凹凸狀接觸,裂縫穿過巖石顆粒(圖1d),似此類裂縫含量極少,僅占總扎隙的0.01%。

4 結語

綜上所述,切6井區內層的裂縫以構造裂縫為主,占總孔隙的2.4%;成巖裂縫不多見,占總孔隙的0.2%。E1+2層的裂縫也以構造裂縫為主,占總孔隙的7.19%;成巖裂縫極少見到,僅占總孔隙的0.01%。

摘要:結合地震、鉆井、地質等資料,對昆北油田切6號構造特征進行研究,認為該區主要受切6號斷層控制,為斷背斜構造;主要發育構造裂縫和成巖裂縫,少見貼??p,尤以構造縫為主。

關鍵詞:構造,裂縫,斷層,切6區,昆北油田

參考文獻

[1] 袁樹柏,賈素霞,張娜.昆北油田切16區開發生產動態分析[J].青海石油,2014,(2):55-57.

柴達木盆地范文第2篇

澀北氣田構造發育完整, 無斷層, 為典型的同沉積背斜構造。自上而下鉆遇地層為第四系不成巖的七個泉組 (Q1+2) 和上第三系的獅子溝組 (N23) , 七個泉組與獅子溝組為整合接觸。七個泉組 (Q1+2) 。該氣田孔隙度平均為32.4%, 滲透率平均為32.45×10-3μm2, 屬高孔、中、低滲。儲集空間以原生孔為主, 僅見少量的次生孔。原生孔隙主要為原生粒間孔, 次生孔隙主要為溶孔, 次為裂縫。屬孔隙型結構。澀北氣田地溫梯度為3.685-4.09℃/100m, 屬正常的溫度系統。

2 表層固井中的難點及解決方案

2.1 澀北氣田表層固井存在的問題

2.1.1 澀北氣田巖性疏松, 成巖性差, 表層地層溫度較低, 水泥注入后結構發育較慢, 水化過程較緩, 易發生淺層漏失。只進不出, 導致水泥漿返高不夠, 固井質量差, 擠井口進行補救。

2.1.2 近年來由于澀北氣田的開發進程的加大, 地層的儲氣層間發生變化, 400米左右發現有淺層氣竄輕微竄接現象, 防止氣竄也成為表層固井的內容。

2.1.3 由于澀北氣田的巖性特性, 在表層鉆進過程中易形成大環空, 給封固質量帶來了難點。

2.2 澀北氣田表層固井室內研究

澀北表層固井主要使用的配方體系有兩種。表層固井以A級凈漿灰型加入3%-4%的Ca CL2, 生成速凝體系完成固井任務?,F在主要以凈漿灰型加入1.5%促凝劑+1.5%早強劑, 提高水泥基漿的早期強度發育速度, 加強水化誘導反應。

2.2.1 促凝劑和早強劑固井使用的優越性。在A級水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促凝劑和早強劑, 從化驗結果看可以縮短水泥漿的稠化時間, 有較快的發育強度, 從而防止漿體液柱引發的漏失, 可以起到速凝早強的目的。

2.2.2 用促凝劑代替Ca CL2的作用。Ca CL2在水化過程中產生水化熱, 水化溫度可上升300C左右, 導致套管受熱膨脹, 當水化完畢, 套管冷卻收縮, 這樣在套管和水泥石之間形成微間隙, 導致氣竄發生, 影響固井質量。用促凝劑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3 澀北氣田氣層套管固井存在的問題

澀北氣田屬于第四系不成巖地質構造, 儲層成巖性差, 欠壓實, 膠結疏松, 顆粒接觸關系為點接觸, 膠結類型為空隙式膠結, 漏失異常嚴重。

3.1 固井難點

3.1.1 井眼不規則, 井徑大多呈橢圓形, 且井徑糖葫蘆狀形態特別明顯, 導致套管居中度差, 頂替效率受到影響。

3.1.2 地層欠壓實且疏松, 井壁無致密而柔韌的泥餅, 固井過程中存在嚴重漏失, 固井防漏非常困難。

3.2 研究思路及室內研究

3.2.1 在澀北氣田應用較為成熟的增韌水泥漿體系的基礎上, 研究開發了增韌高強觸變性水泥漿體系, 研究和實踐表明, 該水泥漿體系具有低溫早強, 觸變性高, 膨脹抗竄, 防漏堵漏效果優異慮失量小等特點, 滿足澀北氣田易漏地層氣井固井施工的技術要求。

3.2.2 低溫早強:由于澀北地區井淺, 井下循環溫度低, 所以水泥漿低溫強度增長快慢對氣竄的控制及開采有著極大的影響, 因此, 對于澀北氣田淺井固井, 水泥漿必須具備低溫早強性。

3.3 高觸變性:

水泥漿的觸變性要求較高, 水泥漿觸變性要適宜, 過小不利于防漏, 過大則施工中的開泵, 停泵和上返速度的變化等均引起壓力激動從而導致井漏或地層流體入井, 對于澀北淺井固井, 針對其地質特點及井眼狀況, 確定的增韌高強觸變性水泥漿體系, 具有高粘切, 膠凝強度發展快的特點。

4 固井施工的具體措施

調整前置液, 施工注入前置液為沖洗液和隔離液, 沖洗液為水, 隔離液為低密度的水泥領漿;防止施工時發生井漏;控制施工排量, 控制好施工排量能有效提高泥漿的頂替效率, 頂替效率的高低決定了固井質量的好壞;控制水泥漿的密度;控制接觸時間, 增加水泥漿通過某單位的接觸時間, 對提高偏心環空的頂替效率有明顯的作用。

5 結語

2014年至今在澀北氣田的淺層固井質量比往年要好的多, 證明我們采取的各項措施是有積極意義的。

摘要:本文從井眼實際角度出發, 綜合現場實際問題, 通過多澀北氣田井眼狀況, 地質特點, 重點影響因素等客觀分析, 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以纖維彈性材料, 膨脹劑, 早強劑, 促凝劑為主的增韌雙膨脹高強觸變水泥漿體系解決澀北氣田固井問題。

柴達木盆地范文第3篇

1 南堡凹陷油氣成藏的基本條件分析

南凹堡地處燕山臺褶帶的南部邊緣, 屬于渤海灣盆地中一個小型的油氣積聚區, 油氣資源十分豐富, 南堡凹陷勘探面積一共為1932平方千米, 陸地面積有570平方千米, 海域面積有570平方千米, 位于華北地臺的基底之上, 經過了長時間的斷塊運動從而發育成為了一個箕狀的凹陷。由8個二級構造帶與三個洼陷組成, 構造帶與洼陷上有巖層發育系列。存在巖石有機質, 有機質成熟度高, 構造帶與洼陷上主要的巖石種類為烴源巖, 這種巖石富含油氣與有機質, 將斷層分成了南北部凹槽。南北部的凹槽將這一地區的村莊的兩條邊界斷層進行了控制, 南部凹槽經過外力作用發育成為了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 北部凹槽發育成為了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 連在一起形成了沖積扇以及曲流河相沉積地貌, 這些地區內部有發育較為穩定的巖石種類, 它們作為區域性的蓋層[1]南堡凹南部地區油氣主要分布在構造帶西部, 源上油氣藏為主, 油氣的分布受到切割烴源巖巖層位置的影響, 北部地區的油氣以源內油氣藏呈現為主, 富集在高柳構造帶上。

2 盆地流線模擬技術分析成藏油氣運移過程模擬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知, 南堡凹具備油氣成藏的基本條件, 并且有現成的成藏油氣。下面我們就采用盆地流線模擬技術來對成藏油氣運移過程做一個模擬。首先是確定油氣成藏的時間, 一般采用兩種方法:絕對定年法與相對定年法, 本次模擬實驗采用相對定年法, 將樣品包裹體放在冷熱臺上并給其加熱直到其氣相消失, 然后恢復到均一液相時的溫度, 結合儲層的埋藏史, 進一步確定流體包裹在形成時, 儲層所受的溫度, 確定樣品的埋深以及對應的地質年代, 油氣充注的時間也隨之確定。南堡凹陷1井沙一段淺灰色油斑中存在有細砂巖, 從細砂巖中可以對烴類包裹體進行檢驗, 檢驗到有橙色與黃綠色的烴類包裹體, 與其伴生的鹽水包裹體的均一溫度的峰值也得出來了, 分別是90-110攝氏度與130-140攝氏度, 結合埋藏史從而得出油氣藏時間分別是東營末期與明化鎮中期, 按照這個方法, 可以檢測到多個地段巖石油氣的成藏時間與時期,

接下來就要開始正式的油氣運移模擬分析, 這里主要分析其運移的路徑, 油氣成藏期分析結果表明, 在研究區域內的南部地區, 分別處于源內與源下的油氣藏中存在著兩個比較關鍵的油氣成藏時期, 東營末期與明化鎮中期研究區域內的南部也有一個油氣成藏關鍵時期, 是明化鎮時期, 下面我們將具體對這三個比較重要的關鍵的時刻進行油氣運移的路徑模擬。模擬過程采用流線法, 這種流線法植根于浮力原理, 主要借助模型的一些幾何計算將流體的運移漂流軌跡給計算出來, 從而確定流體的大致運移方向, 然后采用盆地模擬軟件, 模擬過程中還要選取必要的參數, 例如地區油氣的地質年代、古大地熱流值以及古代時的水深等等, 南部凹槽與北部凹槽取不同的剝蝕厚度, 分別為200-300米, 400-700米, 然后將10個層系的地層厚度、巖石的性質以及沉積按照規范輸入軟件中進行運算, 保證誤差率小于1%的標準, 證明模擬結果的可靠性。盆地流線模擬結果表明:這一地區的南部凹槽源內與源下的油氣藏進行較小規模的運移在東營末期的時候, 油氣開始大規模運移的時期為明化鎮中期。南部凹槽源上以及北部凹槽源內的油氣藏出現了少量油氣運移在明化鎮中期, 在明化鎮末期時, 有大規模的運移, 這些都與現有的油氣成藏分析結果結論一致, 證明了油氣成藏結果的正確科學性[2]。另外, 油氣成藏的運移路徑與實際情況也是比較一致的, 模擬中還對這個地區的勘探潛力做了研究與分析, 得出這個地區具有較大的勘探潛力。具體盆地凹陷成藏油氣運移模擬過程中會用到一些參數, 這些參數處于變化中, 具體變化過程可以用圖表表示出來, 如圖3所示。

3 渤海灣盆地南堡凹陷成藏油氣運移模擬的盆地流線模擬技術總結

上述我們已經具體闡述了盆地流線模擬技術下成藏油氣運移過程的模擬步驟, 下面我們就來總結下渤海灣盆地南堡凹陷成藏油氣運移模擬中所采用的盆地流線模擬技術。

3.1 盆地流線模擬技術下的構造樣式特征與分布

我們收集渤海灣盆地南堡凹陷成藏三維聯片地震資料系統進行分析, 對這一地區的構造進行解析, 將剖面與剖面砂箱模擬實驗成果、現代伸展構造理論結合起來, 從而確認南堡凹陷是一種典型的斜向伸展構造樣式, 南凹堡的基本的剖面構造樣式為受鏟式、坡坪式邊界正斷層以及盆地內部基底先存斷裂聯合控制的復合“Y”樣式, 然后就是復式“X”樣式、多米諾式斷塊構造、以及“鏟式扇”斷塊構造樣式, 這些樣式根據地區不同, 具有明顯不同的分布規律。

3.2 盆地流線模擬技術下的斷裂系統特征

斷裂系統是一種有生成聯系的斷層系列, 斷層有其成因與組合規律, 此次模擬的南堡凹陷斷裂按照上述規律, 在平面上一共分為4個斷裂系統, 主要是北堡—老爺廟斷裂系統、高柳斷裂系統以及南堡斷裂系統等。其中我們研究的南堡斷裂系統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3個子系統, 在縱向上分為上下兩套斷裂系統, 上下兩套之間還有一個過渡層, 這些斷裂系統的各個斷裂層各自有自己的平面分布特征, 主要表現為平面斷層的走向、構造樣式以及幾何形態。

3.3 盆地流線模擬技術下斷裂系統形成與構造演化

無震海嶺圖片及相關研究表明:板塊運動揭示了在一百多個Ma中, 太平洋板塊運動的方向只有40Ma發生過一次改變, 另外據相關專家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東部新生代的構造系統來說, 區域伸展方向則很有可能在40Ma時, 出現了一次改變, 根據這個事實基礎, 在將我國東部大量的裂陷盆地進行構造解析, 開展實驗模擬等, 從而提出了中國東部新生代裂陷盆地兩期的伸展構造作用模式, 后續的分析又表明:先存構造條件下斷層作用模式應該使用, 結合兩期伸展構造作用模式, 能夠系統合理化地解釋南堡凹陷復雜斷裂系統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4 結語

盆地流線模擬技術在分析渤海灣盆地南堡凹陷成藏油氣運移的模擬過程中具有較大作用, 是一種非常實用與有效的模擬技術, 對南堡凹陷地區的成藏油氣運移過程做了一個模擬, 表明了與實際情況是一致的, 對地區的勘探事業發展貢獻出了力量, 為其地質勘探事業提供了借鑒與參考意見, 模擬實驗非常成功, 分析得也比較詳細, 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

摘要:采用盆地模擬技術分析渤海灣盆地南堡凹陷成藏油氣的運移過程,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分析油氣成藏的基本條件, 結合渤海灣盆地南堡凹陷地區的實際情況, 采用盆地流線模擬技術將其具體運移過程給模擬出來, 為地質勘探活動提供科學資料與依據, 下面我們就具體分析下南堡凹陷成藏油氣運移的模擬過程。

關鍵詞:盆地流線模擬技術,南堡凹陷,油氣運移模擬

參考文獻

[1] 孟元林, 趙小慶, 黃文彪等.遼河西部凹陷南段油氣運移史研究與有利聚集區預測[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09, 28 (1) :12-18.

[2] 羅曉容, 張立寬, 廖前進等.埕北斷階帶沙河街組油氣運移動力學過程模擬分析[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7, 28 (2) :191-197, 215.

柴達木盆地范文第4篇

十萬大山盆地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部, 位于東經106°45′~109°30′、北緯21°35′~23°00′之間。盆地呈北東—南西走向, 略呈“S”型, 向西南延入越南境內與安州盆地連為一體。在我國境內, 東西長240km, 南北寬30km~70km, 面積11525km2。

十萬大山盆地大地構造位置屬于華南板塊的西北緣[1], 是在華南板塊與揚子板塊拼接的加里東運動之后, 由欽防殘余海槽轉換成被動大陸邊緣 (圖1) 。晚二疊世末的印支運動, 由于太平洋的俯沖, 該地區變成弧后盆地。早三疊世—侏羅紀進一步轉化成前陸盆地。因而盆地的沉積蓋層由上古生界至侏羅系地層組成。十萬大山盆地沉積構造演化經歷了3次盆山轉換過程[2]:泥盆紀—早二疊世, 盆地新生與被動大陸邊緣拉張裂谷;晚二疊世與中三疊世間, 盆地構造性質轉換與前陸盆地沉積;晚三疊世開始, 十萬大山地區受印支期強烈的構造運動的影響, 靈山斷裂帶在原逆沖的基礎上, 繼續向北西逆沖推擠, 巖漿不斷的上侵, 逆沖的結果是全區海相的沉積結束, 形成了十萬大山晚三疊世—白堊紀的碰撞前陸盆地, 盆地的沉積轉為陸相。其主體為晚三疊—中侏羅世的前陸盆地, 而后又在其上疊加了白堊系斷陷盆地, 如寧明、上思盆地等。其中上三疊統扶隆坳組是本區的主要的含煤地層。

2 十萬大山盆地與安洲、鴻基-冒溪盆地在構造和沉積響應上的相關性

控制十萬大山盆地與安洲、鴻基-冒溪盆地的主要構造, 是以欽州-靈山斷裂為主體的構造帶[3]。此斷裂帶從大容山西側向西南經靈山、欽州、防城、東興, 進入越南經芒街、先安, 在橫萄一帶轉為東西向, 經鴻基、冒溪北部后向北西延伸, 形成“弧形斷裂帶”。斷裂帶以北為安州盆地, 以南為鴻基-冒溪盆地。十萬大山盆地與越南北方的安州盆地相連, 由于受“弧形斷裂帶”的控制, 造成其北側的十萬大山盆地和安州盆地與南側的鴻基地區沉積上有一定的差異。

欽州-靈山斷裂帶兩側沉積建造存在若干差異:斷裂帶北西側在加里東運動以后一直保持沉降趨勢, 使泥盆系得以連續沉積在志留系之上。到晚二疊世, 北西側繼續下沉加深, 沉積了厚達2000~5000m的碎屑巖。至中生代, 更進一步下沉, 十萬大山盆地就是在斷裂北西盤進一步下降時形成的, 沉積了萬米以上的紅層。在這一過程, 經歷了多次振蕩運動, 但每次升降都較快。沉積物由于快速堆積導致碎屑顆粒的分選性較差,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泥炭沼澤, 無法形成厚大煤層。

在斷裂的南東盤, 由于長期被剝蝕, 此時也達到夷平狀態, 在次級同向斷裂的作用下, 出現了一系列長條狀山間盆地, 接受沉積。形成了越南鴻基-冒溪盆地。該盆地處于東西向和北東向斷裂的聯合部位, 沉降較深。沉積環境是河流-沼澤-河流, 此類旋迴結構在煤系中多達20個以上, 每個旋迴都以礫巖開始而以細砂巖告終, 碎屑物的分選性及磨圓度均較好, 煤層含于旋迴中部, 厚度大而穩定, 但在該盆地邊緣, 尤其在接近北東向斷裂的轉折處時, 煤系變薄, 煤層減少。

由此可見, 十萬大山-安州盆地與鴻基-冒溪盆地從構造控制、地層層序及沉積條件分析, 十萬大山盆地-安州盆地這兩個盆地基本上就是一個統一的構造沉積區, 十萬大山盆地局部可能存在著富煤地段, 但由于各自所處的構造位置不同而導致沉積環境的差異, 使兩者的含煤性也存在一定差異。

3 十萬大山盆地含煤特征

晚三疊世聚煤期, 十萬大山地區在小范圍內形成了河流相、湖泊相沉積[4], 局部有沼澤相和泥炭沼澤相的沉積環境, 賦存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層。

早侏羅世聚煤期, 十萬大山盆地炎熱而潮濕, 植物繁茂, 介形蟲、瓣鰓類和葉肢介動物群較為豐富。由于盆地不均衡沉降、湖面擴大, 沉積中心逐步向西北遷移。這種不均衡沉降, 一方面造成盆地西北側汪門組地層普遍超覆于不同時代的地層或巖體之上, 另一方面則在盆地內形成了局部相對穩定的沉積環境, 使得汪門組沉積早期, 局部地段出現有岸后沼澤相 (砂巖、泥巖夾炭質頁巖及煤層) 沉積, 并形成局部可采煤層。但環境變化迅速, 沉積速度快, 不利于植物的生長, 一般不含煤或含煤性較差。

據目前地質資料, 本區發現具一定工業價值的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層僅有3層, 即自下而上的3號煤、8號煤、12號煤, 3號煤位于上三疊統扶隆坳組上段, 主要發育于紅旗林場——平化一帶, 煤厚0~0.60m, 厚度變化甚大。局部地段斷續出現可采薄煤層, 但沿走向追索迅速尖滅;8號煤位于上三疊統扶隆坳組上段, 距3號煤層215m~331m, 發育于紅旗林場──平化一帶, 在走向6.5km范圍內施工的20個山地工程中, 有15個點見煤厚0.05m~1.50m。而真正達到可采的煤點僅有2個點;12號煤位于上三疊統扶隆坳組上段, 距8號煤層170m~260m, 主要發育于紅旗林場四隊──汪門一帶, 在2.4km范圍內施工的24個山地工程中有10個點的煤厚在0.4m以上, 無煤點4個, 其余均為煤線或炭質泥巖, 煤厚在0~1.35m, 厚度變化大??偟目磥? 12號煤在汪門區內亦是東部較穩定, 西部變化大。

4 越南安州盆地和鴻基-冒溪盆地含煤特征

十萬大山盆地延入越南部分的西端為安州盆地, 有越南北太省的三個煤礦, 即慶合露天煤礦、粉米露天煤礦以及朗錦煤礦, 該煤田的生成年代為中生代晚三疊紀, 煤層厚度0.5m~12.8m, 煤層傾角45°~60°, 為連續的透鏡體, 煤種屬于肥煤。在該盆地延入越南部分的南端, 越南的鴻基-冒蹊煤田, 上三疊統厚650m~2000m, 為一套碎屑含煤建造, 含煤10~22層, 可采總厚度30m~60m, 總儲量達15億噸以上, 為優質無煙煤的生產基地。

5 結語

廣西十萬大山盆地和越南安洲、鴻基-冒溪盆地在沉積對構造的響應上有所不同, 欽州-靈山斷裂為主體的構造帶將其劃分了不同的沉積分區, 十萬大山-安洲盆地通過對比研究基本上屬于同一個沉積單元。鴻基-冒溪盆地的沉積環境與前者有所不同, 基于此十萬大山盆地受構造的影響地形震蕩頻繁, 沉降速度較快, 沉積物快速堆積形成的煤層較薄, 尖滅速度較快, 未能形成較大工業價值的煤層。鴻基-冒溪盆地處于欽州-靈山斷裂為主體的構造帶東西向和北東向斷裂的聯合部位, 沉降較深。含煤建造沉積旋迴多達20個以上, 煤層含于旋迴中部, 厚度大而穩定, 可采總厚度30m~60m, 總儲量達15億噸以上, 為優質無煙煤的生產基地。

摘要:控制廣西十萬大山盆地和越南安洲、鴻基-冒溪盆地形成的構造體系是欽州-靈山斷裂為主體的構造帶。十萬大山-安州盆地基本上屬于一個統一的構造沉積區, 受欽州-靈山斷裂的影響鴻基-冒溪盆地的構造響應與前者有所不同。十萬大山盆地沉降速度快, 經歷了多次振蕩運動, 沉積物快速堆積未能形成具有較大工業價值的煤層。鴻基-冒溪盆地在生長斷層的控制下穩步下降物源供應充足, 形成了具有巨大工業價值的煤層。

關鍵詞:十萬大山盆地,安洲盆地,鴻基-冒溪盆地,含煤性,對比研究

參考文獻

[1] 丘元禧, 陳煥疆.云開大山及其鄰區地質構造論文集[C].北京:地質出版社, 1993:74.

[2] 李栽沃.十萬大山盆地構造特征探討.中國含油氣區構造特征, 油氣資源評價研究叢書之一[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1989, 1:242~249.

[3]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局.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 1985.

柴達木盆地范文第5篇

2005年10月,隨著柴達木循環經濟實驗區的正式批準設立。為柴達木經濟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標志著柴達木以循環經濟為理念的新一輪開發建設正式拉開了帷幕。作為身處柴達木開發熱土中的金融部門,在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的發展中究竟該如何發揮作用呢?下面就這一問題談一點粗淺的認識和看法。

一、加快海西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為柴達木循環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外部運行環境

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快慢、運行質量的高低都與該地區所處的經濟環境,尤其是金融生態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在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下,健全的金融運行微觀基礎和暢通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可以有效引導經濟發展的方向,提高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質量,促進經濟與金融協調、均衡、持續、有效地發展。海西地區過去由于受外部大氣候的影響,社會信用意識淡薄,誠信法治程度不高,出現了借款人有錢不還,惡意欠息欠貸,企業借改制重組之機,千方百計逃廢懸空銀行債務,銀行依法收貸工作難以有效開展,金融債權無法得到有效維護,銀行業不良資產居高不下等一系列問題,給銀行的正常經營造成了很大困難。由于信用環境缺失等諸多因素,導致銀行業出現惜貸、懼貸等現象,中小企業貸款難,部分縣域經濟得不到商業銀行的有效支持,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構建社會誠信法制環境,對于改善和優化海西信用投資環境、增強商業銀行投貸和社會資本投資的信心,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柴達木循環經濟有序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一是充分發揮黨委、政府部門在信用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在全社會倡導誠實守信、有序競爭、守法經營、優質服務的良好社會氛圍,通過新聞媒體和輿論導向,深入進行以誠信為本的宣傳教育,營造誠實守信的輿論氛圍。二是切實發揮海西州政府信用建設領導小組的指導協調作用,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增進政府、銀行、企業相互了解和合作,促進銀企融資良性循環,構建誠信為本的新型銀企關系;完善政府主導的金融債權維護聯席會議制度,切實維護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三是強化社會信用監督,實施失信行為懲戒措施。對不講信用,惡意逃債賴債的行為,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披露曝光,鞭撻缺信、失信行為;通過銀行同業協會聯合制裁,對失信人采取不予辦理開戶、結算、貸款等一系列制裁措施;探索設立政府信用網站,建立對行政、執法部門、社會服務行業、生產流通企業的信用檔案,定期公布信用記錄,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四是加快推進和實施央行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和個人征信系統的建設推廣工作,充分發揮商業銀行企業和個人重點關注客戶系統防范不良信用記錄客戶的功能,對有不良信用記錄者堅決不予貸款。五是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多渠道籌資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為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提供必要的條件。六是加快建設工商、稅務、司法、金融、電信等部門共享的公共信息平臺,建立面向企業和個人,覆蓋社會經濟生活等方面的社會誠信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信用維護機制。通過深入開展打造信用海西的活動,使海西金融生態環境有根本的改善。

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金融宏觀調控,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民銀行的職能作用,引導和加強金融在推動柴達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支持作用

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肩負著金融調控、穩定貨幣和促進經濟發展等職責。在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建設過程中,人民銀行可圍繞循環經濟建設這一主題,一是通過疏通貨幣信貸傳導機制,加強政策引導和“窗口指導”,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和手段,引導金融機構的貸款投向和投量,合理配置信貸資源。二是利用央行獨有的身份和地位,建立政策性金融、商業金融、農村金融相互溝通合作的金融服務平臺,促進各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合力,共推循環經濟的發展。三是搭建政府、銀行、企業相互溝通的銀政企交流平臺。進一步完善銀政企聯系會議制度,通過定期召開金融工作匯報會、銀政企座談會、貨幣政策執行通報會、項目推介會等形式,搭建銀、政、企三方溝通、交流、互信、互動、合作的良好平臺。通過政策發布、項目推介、銀企簽約等方式,推動銀企合作和經濟的發展。四是加強與上級行和政府部門的政策調研與合作,積極爭取藏區的優惠政策為柴達木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發揮國有商業銀行的金融主渠道作用,充當金融支持柴達木循環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縱觀五十多年的柴達木開發史,國有銀行在海西的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尤其在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建設過程中,國有商業銀行更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更應憑借其資金勢力雄厚、電子科技手段先進,金融服務良好等優勢鼎力相助,切實發揮金融主力軍的作用。為此,國有商業銀行應結合國家級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實施,適當放寬和增加下屬基層行的授信額度和審批權限,實行有差別的區域信貸政策,尤其是在支持中小企業信貸政策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設計和出臺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信貸政策和制度,適當降低和放寬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門檻和信貸準入條件,在確保防范風險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給中小企業以必要的信貸支持。同時,根據經濟發展的程度,對一些資源開發重點和經濟發展潛力較大而又得不到正常金融服務的地區,考慮增加金融網點以滿足該地區對金融服務的必要需求。以實際行動助推柴達木循環經濟的發展。

四、積極搭建政策性金融與政府、企業間的信用合作平臺,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的生力軍作用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政策性金融機構,尤其是國家開發銀行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中的身影越來越活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機構通過與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增加授信等方式,搭建銀政信用合作平臺,參與對地方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信用支持。另一方面,通過“柜臺延伸”等手段,對一些大型資源開發企業和重點項目,直接發放貸款給予支持,解決政策性銀行經營網點不足的缺陷,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隨著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逐步推進,國有政策性銀行必將憑借自己獨到的優勢,對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柴達木循環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五、發展壯大中小金融機構,為循環經濟的發展起到添柴加薪、填空補缺的作用

由于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域內一些縣域鄉鎮缺少或無商業銀行機構,對縣域經濟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務的重擔自然地落在了農村信用合作社的身上,農村信用社由于先天不足,無論在資金實力、科技手段、網絡優勢、金融產品等方面都與國有商業銀行有較大的差距,很難滿足區域內客戶的各種金融需求,在有效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此,只有發展壯大中小金融機構,通過深化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改善經營管理水平,壯大資金勢力和規模。同時,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選擇一些條件具備的地方組建農村合作銀行,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的能力和金融服務水平,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金融補充。

六、積極開展金融創新,為柴達木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客戶對金融的需求也呈現多樣性。金融部門要滿足各式各樣的金融需求,就需要不斷進行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包括金融產品創新、制度創新、服務創新等內容。由于海西地區各縣市鎮的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和社會發展環境等諸多要素不盡相同,參差不齊。因此,金融部門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應區分各地不同的情況,制定相應的金融服務措施。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金融部門在充分發揮現有金融產品的功能和優勢的同時,結合實際,不斷進行金融產品的改進、完善、整合和創新,以適應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金融需求。如工商銀行借助電子銀行網絡優勢,利用先進的電子科技產品,給天峻、烏蘭、都蘭信用聯社開通企業和個人網上銀行、個人電話銀行等新業務,解決了天峻地區因無銀行機構帶來的對外資金匯路不暢、清算不便等困難,為改善天峻、烏蘭等地的金融服務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制度創新方面,各金融機構可結合不同地區的經濟狀況和發展特點,在取得上級部門的支持下,量身定制,適時出臺一些適合不同所有制和當地經濟發展的、有差別的區域信貸政策;積極探索開辦倉單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充分發揮銀行機構金融產品豐富、電子網絡先進、信息靈敏和人才優勢為各個不同的客戶提供投融資管理、財務顧問、信息咨詢、企業理財等服務;對一些貸款需求量大、信貸風險過于集中的重大建設項目,可通過組織各商業銀行間銀團貸款的方式予以解決,從而有效促進柴達木循環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工行德令哈支行)

柴達木盆地范文第6篇

遼河盆地東部凹陷北部, 屬于中高滲砂巖油藏, 是按照滾動勘探滾動開發原則, 逐步發現并投入開發的油田。截止2012年底, 綜合含水高達90%, 處于特高含水期, 但地質儲量采出程度僅11.6%, 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只有69.0%, 多數區塊常規水驅達不到標定采收率。為此, 近兩年以錄測井及生產動態資料為基礎, 以三維地震精細解釋為手段, 以落實地質體為宗旨, 開展遼河盆地東部凹陷北部地區整體研究, 對1409口井的資料進行復查, 統一劃分地層。

2 構造演化史及沉積演化史研究

根據完鉆井資料及前人研究成果, 總結該區構造及沉積演化史。遼河盆地東部凹陷北部地區基底為太古界潛山。沙河街組地層超覆沉積與潛山之上, 兩者呈不整合接觸, 其中沙四段火山頻繁噴發, 沉積有大量的玄武巖、蝕變玄武巖局部發育發育砂泥巖互層;沙三段火山活動減弱, 早期湖面擴張, 主要發育湖泥, 中期水面擴張, 主要發育扇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 發育砂泥巖互層, 砂地比約0.7, 晚期水面收縮, 普遍為沼澤相沉積, 發育厚層泥巖夾煤層和薄層砂巖, 砂地比約0.2;沙二段湖面進一步擴張, 主要發育扇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 砂地比約0.5, 與沙三段呈整合接觸, 在沙二段末期, 地殼活動頻繁局部地層抬升后露出水面并遭受剝蝕, 在構造高部位沙二段地層完全被剝蝕, 沙三段地層局部被剝蝕;沙一段湖面進一步擴張, 主要發育扇三角洲前緣亞相沉積, 地層超覆沉積在沙二段晚期形成的剝蝕面之上, 與下伏的沙二、沙三段地層呈不整合接觸, 沙一段地層整體高部位薄低部位厚。東營組時期, 水動力增強, 主要發育辮狀河沉積, 砂地比約0.6, 與沙一段地層呈整合接觸。

3 地層歸屬

根據新的地層認識, 利用巖性、電性特征識別出S3、S2、S1、d四套地層, 利用碳質泥巖將S3劃分出來, 利用泥巖感應值將S2、S1、d劃分出來。根據各層位地質特征, 在進行區域地質統層時, 把青龍臺油田西北部原認識的S1劃為S2, 把茨北段原認識的S3劃為S1, 把牛居油田原認識的S3劃為S2。在此基礎上, 建立地層格架, 全區儲層從下至上依次發育S3、S2、S1、d四套地層。其中, S3段最厚在500m以上, 普遍發育, 只在高部位的茨9區完全剝蝕;S2段地層厚度在50~1000m, 主要在牛居油田和青龍臺油田的低部位發育, 由低部位的牛居向高部位的青龍臺逐漸尖滅;S1段地層厚度在100~700m, 整體發育, 由低部位的牛居向高部位的青龍臺減薄;d組地層厚度在700m以上, 廣泛發育。

4 區域整體構造格局

在分層落實的基礎上, 運用三維地震資料, 開展構造解釋, 準確落實茨西、茨東、牛青三條主控斷層位置, 將茨東斷層北部位置由茨601塊南部移動至北部, 該段原認識的茨東斷層屬于派生斷層。因此, 將茨榆坨構造帶的茨601 塊劃歸至牛青構造帶。

5 地層接觸關系

S2末期地震活動頻繁, S2段地層在低部位的牛居油田保存相對完整, 青龍臺油田抬升后遭受部分剝蝕, 茨榆坨油田完全剝蝕, S2、S3段地層部分剝蝕后直接與S1段地層接觸。S1段地層與下伏S2、S3段地層接觸關系由原認識的平行不整合接觸轉變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地層傾角大, 在6~12° (茨北段上臺階的茨13、茨34、茨4 塊為10~12°, 茨北段下臺階的茨78、茨79、茨41塊為6~8°) 。

6 油藏主控因素及油藏類型識別

根據油藏油層分布規律及生產動態資料分析, 認為牛居油田和茨601斷塊區屬于構造油藏, 構造是成藏主控因素, 青龍臺油田和茨榆坨油田主要受到剝蝕面和構造雙重因素控制, 剝蝕面遮擋的高部位是成藏的有利區域。

7 認識及實施效果

根據上述認識, 確定了不同油田開發工作調整思路:牛居油田以構造精準解釋為突破口, 尋找剩余油潛力點;青龍臺油田以刻畫S2、S3儲層發育狀況為切入點, 尋找儲量增長點;茨榆坨油田以完善注采井網及注采對應關系為手段, 尋找產量上升點。

在總體工作思路指導下, 實施老油田開發調整, 取得了較好成果, 三年預計在L618、L615、N18區實現滾動增儲985×104t, 已實施新井50 口, 待實施48 口, 初期日產油能力782t, 目前日產油水平300t, 占全廠日產量的33%, 建成年產油14.0×104t的生產規模。

8 結語

受含油井段長、構造破碎等因素影響, 遼河盆地東部洼陷北部地區構造落實程度低, 嚴重制約了油田開發后期的地質需求, 通過構造演化史和沉積演化史的研究, 落實了地層沉積、巖性及電性特征, 利用三維地震資料進行構造解釋, 有效的解決了各油田標志層不統一、構造不落實的問題。

摘要:針對遼河盆地東部洼陷各油田地層對比不統一, 構造落實程度低的問題, 通過對區域構造演化史和沉積演化史的研究, 確定地層歸屬, 整理統一地層對比標志層, 落實區域構造, 為下步各油田開發研究奠定基礎。

上一篇:出軌檢討書范文下一篇:赤壁賦原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