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全麻病人的觀察與護理范文

2023-09-24

全麻病人的觀察與護理范文第1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近年來到該院就診的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常規胰島素皮下注射對照組20例和胰島素泵胰島素連續輸注觀察組30例。 對照組患者中,年齡22~36歲 ,平均約為 (28.3±5.7)歲 ,孕周15~37周 ,平均約為(25.4±6.1)周;觀察組患者中,年齡21~36歲,平均約為(28.9±5.6)周,孕周16~37周,平均約為(25.7±5.9)周。兩組患者均無其他大型系統疾病,且兩組患者的年齡、孕周及病情等情況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經過常規檢查后,觀察組30例患者行胰島素泵(712型胰島素泵)連續輸注治療,對照組20例患者行常規的胰島素(門冬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均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予以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評估、了解、仔細觀察患者的個人情況,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仔細講解疾病的基本知識,告知其血糖升高對胎兒、母體造成不良影響,故較好的控制血糖可預防發生母嬰并發癥,囑咐患者必須正確對待,并保持樂觀的心態配合臨床工作;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認識(認為會依賴胰島素),講解應用胰島素泵的操作規程、性能、治療目的、對胎兒和孕婦的好處、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應急處理(機器報警通知醫生),提高患者臨床積極性。 2做好胎兒監測。 通知患者定期進行產前B型超聲儀檢查,觀察胎動、胎心率,教會患者自我監測的正確方法,避免發生意外。 3置泵前的護理。 清潔患者的皮膚,防止注射部位感染,讓患者盡量穿著寬松衣服,以免注射部位受到壓迫;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熟練掌握胰島素泵的注意事項、流程、工作原理、治療過程中的故障排除;備好藥物及使用胰島素泵的延長管、專用儲藥器,檢查胰島素泵的性能,抽取胰島素時遵照要求順序操作,將空氣排盡,對管道連接處進行認真檢查,防止滴漏。 4置泵后護理。 護理人員應每天對胰島素泵的運行情況進行不定時檢查,觀察輸注管是否受壓、扭曲,置泵的部位、時間,電池電量,胰島素的剩余劑量;觀察穿刺部位皮膚是否出現膠布過敏、針頭脫出、滲液、硬結、出血、疼痛、紅腫等現象,若有上述情況需及時通知醫師處理;嚴密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變化,觀察有無低血糖癥狀,囑咐患者帶泵期間不得擅自離院,不要大量運動,準時進餐,隨身攜帶含糖食品或糖果,若有低血糖反應需及時通知醫師處理。 5飲食、運動護理。 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運動指導、飲食干預,在滿足孕婦、胎兒基礎營養的前提下進行適當運動指導、飲食控制,飲食要多樣化,均勻分配每天熱量的攝入,定時定量,多吃豆制品,多喝牛奶,適當補充微量元素(鈣鐵鋅);良好控制病情的情況下吃少量水果,忌食辛辣生冷食物,盡量少食甜食、含糖飲料;多選擇有節奏、舒緩的運動項目(如散步),時間為20~30 min,避免劇烈運動,在家人的陪同下進行運動,以確保安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BG和2 h PBG的水平情況及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時間及低血糖發生次數情況等。

1.4 統計方法

該項實驗所得結果數據均就計算機整理完畢并予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資料中計量資料統計采用2個樣本均數兩兩比較(Wilcoxon兩樣本比較法 ),記數數據運用(x±s)表示,組間差異運用 χ2或t檢驗。結果對比數據運用P表示,且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FBG 和 2 h PBG 的水平情況

由表1可知,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FBG值、2 h時的PBG值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BG值雖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但其差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 h時的PBG值及其差值相對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胰島素用量、血糖達標時間及低血糖發生次數情況

由表2和表3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胰島素用量及血糖達標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1);低血糖發生次數較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醫學上對糖尿病的治療一般都是使用胰島素,利用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促進糖原分解,降低血糖含量,有效抑制病情[2]。 但當患者在妊娠時,并發糖尿病,會增加患者病情,給相關治療帶來障礙。 近來有研究表明,對患者使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可以有效的延緩患者所并發的糖尿病。 胰島素泵,就是皮下胰島素持續輸注,簡稱CSII。 該治療方法的主要作用原理是模擬患者體內的正常的胰腺胰島素的分泌模式,并根據患者機體需求進行相關程序設計,連續想患者體內輸入適當劑量的胰島素,當機體胰島素需要降低含量時,又輸入相應的負荷量以此控制血糖的平衡,有效減少高血糖患者對胰島B細胞和外周胰島素的敏感性的毒素作用,保證患者機體內的良性循環,減緩妊娠患者并發的糖尿病的病情發展。 且該方法目前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推廣使用,也逐漸被認可[3]。 除了一般治療外 ,醫師還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以保障母體及胎兒的健康[4]。

該研究對近年來到該院就診的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相關治療,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從研究結果來看,對照組患者在進行了胰島素注射等相關治療后,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減緩,但相對與觀察組而言,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FBG和2 h PBG值降低情況顯著良好,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從患者所使用的胰島素的劑量、患者機體的血糖達標時間以及低血糖發病次數等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有力的證明了使用胰島素泵可有效治療妊娠患者的合并糖尿病癥狀。 在該研究中,除了予以患者適當的藥物治療外,該院醫師還對患者進行了相關的護理指導。 疾病治療前,該院相關醫護人員就根據患者的具體文化程度對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解釋了有關于妊娠糖尿病的相關疾病知識,讓患者從根本認識疾病,較少患者的擔心。 在置泵前后,又對患者進行了相關治療程序、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以及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積極配合的事項進行了逐一講解, 并耐性聽取患者的心聲,及時為患者排憂解難,并在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后,告知其應重視之后的相關飲食習慣、運動等,以保障患者出院后能夠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

綜上所述,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非常的安全有效,但針對特殊的妊娠胰島素疾病,需要使用特殊的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及綜合護理方能夠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以保障孕婦及胎兒的健康。

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糖尿病病人的相關治療方法與護理措施,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近年來到該院就診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2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的胰島素皮下注射(MSII)治療,觀察組患者予以胰島素泵(CSII)短期強化治療,均采用綜合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護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各項臨床治療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血糖控制情況較好、血糖達標時間等也相對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胰島素泵對妊娠糖尿病病人進行短期的強化治療,并結合綜合護理,可以有效平衡妊娠患者血糖,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全麻病人的觀察與護理范文第2篇

我科2000年至2006年, 共收治重癥顱腦損傷病人493例, 其中男性381例, 女性112例, 車禍331例, 摔傷68例, 被他人打傷94例, 手術421例, 非手術72例, 氣管切開430例。經治療神志清能正常生活工作89例, 靠他人協助生活275例, 植物人23例, 其他死亡。就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如下。

1 褥瘡的觀察及護理

褥瘡是臥床病人常見并發癥, 由于重癥病人飲食欠佳, 營養障礙, 加之病人長期臥床, 骨隆起部位受壓, 皮膚變薄, 脂肪減少, 使褥瘡的易發部位血液循環障礙或床單不平整, 尿、便、污物刺激等, 使受壓部位形成褥瘡。

褥瘡發生有兩個高峰期, 首先發病初期24h, 由于非專業護理人員忽視, 不敢翻身, 其次是發病后2~4周, 由于長期受壓, 毛細血管壓力增高, 血液循環障礙, 局部組織缺血缺氧, 而形成褥瘡。

1 護理上做到

(1) 為避免褥瘡的發生, 重癥病人入院時, 我們即給病人床下墊6~8cm海綿墊, 并保持床鋪平整, 干燥, 無皺折, 無渣屑。 (2) 小便失禁者, 給予留置導尿, 大便失禁者, 先用溫水擦洗局部, 局部涂油, 保持皮膚免受刺激。 (3) 勤翻身, 每1~2小時翻身1次, 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等動作, 防止擦傷皮膚, 同時局部給予按摩, 必要時用5%的紅花酒精按摩受壓部位, 之后涂以滑石粉,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4) 在飲食上給予高蛋白, 高營養飲食胃管注入, 以增強體質, 改善全身狀況, 臨床工作中, 經上述護理無一例褥瘡發生。

2 肺感染的觀察及護理

肺感染是重癥顱腦損傷病人常見并發癥之一, 因顱內壓增高, 腦缺氧損害下丘腦及腦干, 致使內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肺動脈高壓肺毛細血管結構破壞, 血漿深入肺間質, 并進入肺內影響氣體交換, 由于肺水腫、肺淤血管腔內淤積大量分泌物, 細菌易在其中繁殖形成炎癥, 另外還有住院期間的交叉感染, 患者體溫在37.5~3 8.5℃之間個別有高熱, 痰色呈黃綠色, 量多, 伴有咳嗽、氣促或呼吸困難。

2.1 護理上要做到

(1) 保持呼吸道通暢, 清除口腔分泌物, 食物殘渣及嘔吐物。 (2) 每1~2小時翻身、叩背及吸痰, 舌后墜影響呼吸道通暢者, 及時行氣管切開術, 并做好氣管切開術的護理。 (3) 病室內采取消毒隔離制度, 每日紫外線照射1~2次, 每次30min, 溫度22~23℃, 濕度在60%, 吸痰時要選適宜的吸痰管, 按無菌操作吸痰。

3 應激性潰瘍消化道出血的觀察及護理

顱腦損傷影響到腦干下丘腦的自主神經中樞及其傳導通路功能, 導致上丘腦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消化道粘膜血管缺血、缺氧、糜爛、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 胃酸分泌增多, 繼而刺激胃黏膜出現上消化道應激性潰瘍而出血。

3.1 護理上要做到

(1) 給予休克臥位注意保暖。 (2) 判斷和記錄出血量、出血速度、顏色。 (3) 停止鼻飼, 胃管內給予止血藥止血治療, 可將云南白藥、三七粉等調成稀糊狀, 胃管內注入, 每天4~6次, 也可給予西藥去甲腎上腺素加冰鹽水200m L, 胃管內注入, 每4~6小時1次。 (4) 按醫囑靜脈給予止血藥和西咪替丁或法莫替丁靜脈滴入, 靜脈輸入液體時先鹽后糖, 并觀察有無休克的發生, 必要時根據醫囑輸血。 (5) 加強基礎護理,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防止交叉感染。

4 防止泌尿系感染

重癥顱腦損傷病人均留置尿管, 為防止泌尿系感染每日2次清潔尿道口每周更換尿管1次, 每日更換尿袋1次, 每日用甲硝唑250m L, 膀胱沖洗2次并詳細記錄24h尿量。

5 高熱的觀察及護理

中樞性高熱是由于下丘腦散熱中樞受損, 皮膚血管不能擴張散熱和汗腺不能泌汗引起, 患者體溫可高達39~40℃以上, 軀干皮膚溫度高而肢體溫度不高, 解熱鎮痛劑不能降溫, 沒有與體溫改變相一致的心率改變。

護理上要采用物理降溫, 頭部枕冰袋或戴冰帽, 背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置冰袋, 冰袋外宜加包布避免發生局部凍傷, 或用溫水擦浴, 擦浴時全身皮膚均應擦紅幫助散熱, 必要時給予人工冬眠療法, 實行冬眠低溫時, 要定時檢測生命體征, 保持呼吸道通暢, 還要注意補液。

加強對重癥顱腦損傷病人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及時了解病情變化, 并給予積極的治療護理, 對病人的治療轉歸起到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討顱腦損傷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措施。方法 根據顱腦損傷并發癥形成的原因和特點及時觀察, 針對不同的并發癥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 給予積極細致的護理。結果 共493例, 經治療神志清能正常生活工作89例, 靠他人協助生活275例, 植物人23例, 其他死亡。結論 顱腦損傷并發癥是引起顱腦損傷死亡的重要因素, 在臨床上直接死于顱腦損傷的只占一部分, 而另一部分是死于并發癥, 因此, 對并發癥的及時觀察, 早發現, 早治療, 給予積極的護理措施是提高重癥顱腦損傷治療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全麻病人的觀察與護理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0 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收治時間為2013 年5 月—2015 年9 月, 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60 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 實驗組30 例, 對照組30 例。

對照組30 例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7∶13, 患者的年齡介于45~78 歲之間, 患者年齡均值為 (56.89±2.44) 歲, 患病時間為3~17 年, 平均患病時間為 (9.52±1.32) 年。

實驗組30 例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8∶12, 患者的年齡介于46~79 歲之間, 患者年齡均值為 (56.75±2.36) 歲, 患病時間為2~16 年, 平均患病時間為 (9.42±1.41) 年。

兩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在進行研究前均對研究內容以及研究目的進行了詳細的了解, 且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比分析兩組糖尿病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主要是指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遵醫囑對患者實施常規的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運動護理以及生活護理等;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循證護理, 主要是指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臨床護理中的問題, 為其尋找可靠、確切的證據, 并將所得證據與臨床相結合, 遵醫囑為患者制定最佳的護理方案, 具體如下: (1) 提出循證問題:相關科室的醫護人員應結合糖尿病病人飲食護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提出并預測與之有關的問題, 例如如何有效指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在飲食護理中, 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問題, 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的內容, 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 (2) 尋找循證證據:醫護人員可以將“糖尿病、護理、飲食”等作為關鍵詞, 在各圖書館資料庫內進行檢索, 尋找篩選相關的參考文獻, 評價文獻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為臨床中發現的各種問題提供有力證據。 (3) 循證實施:主要將所得證據應用于患者, 于患者入院時, 由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病情程度進行全面評估, 重點掌握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血糖、尿蛋白以及血壓等情況, 同時通過與患者溝通交談, 了解患者對該病的認知, 評估其是否存在思想或認識上的誤區, 若發現患者存在該方面的誤區, 醫護人員應及時予以糾正, 并對其進行詳細講解, 使其正確對待疾病。 此外, 應結合掌握的信息以及所得的護理證據, 對患者實施有效的飲食護理干預, 例如護理人員應反復向患者強調飲食干預的重要性, 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關的飲食方案, 囑咐患者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無機鹽以及脂肪的攝入量, 告知患者在飲食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例如少食用動物油以及糖含量高的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 少食多餐等。 若發現患者存在其他的并發癥, 應對其實施對癥治療, 避免病情加重、惡化, 達到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率,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判定標準

1.3.1 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

1.3.2 效果判定標準空腹血糖值的正常范圍為3.9~6.1 mmol/L;血肌酐的正常范圍為:44~133 μmol/L[2]。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使用 (±s) 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檢驗水準 α=0.05, 當P<0.05 時, 表示兩組糖尿病患者之間對比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 表示兩組糖尿病患者之間對比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比較可知, 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比較結果,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見表1。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 近年來, 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 且糖尿病易引發患者出現其他的合并癥,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3]。 為控制和延緩患者的病情, 對其實施護理顯得十分重要, 而由于飲食和糖尿病存在較強的相關性, 因此, 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尤為重要[4]。

該研究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 循證護理在臨床上又被稱為實證護理, 是近些年在循證醫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護理學科[5], 主要是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出發點, 將研究成果和患者需求、臨床實踐相結合, 通過提出問題、尋找實證、循證實施來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 制定出最佳的護理方案, 達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 改善護患關系的效果[6]。

循證護理主要包括了3 個要素: 分別為醫護人員的個人技能以及臨床經驗、患者的實際情況、需求以及可利用、可靠的、有效的護理研究依據[7]。 該護理方法不僅包含了個體護理, 而且充分體現了護理流程的規范化, 在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過程中, 護理人員不再專門依靠經驗對患者實施護理方案, 而是學會去尋找、發現患者的需求以及臨床護理中存在問題, 并通過積極查找相關的科研文獻資料, 獲得最先進的護理理念以及研究成果, 并對其實施評估判斷, 篩選出可靠、效果確切的護理措施, 同時結合患者的需求, 為其制定科學合理、全面的、適合的、個性化的護理方案[8]。 縱觀整個過程中, 我們可以發現該種護理更多的是護理人員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 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性, 增強了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 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 改善了護患關系[9]。

與常規護理相比, 循證護理明顯增加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 促進護理人員對相關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的學習, 有效加強了護理人員和患者的溝通交流, 使得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以及主觀感受, 更加用心去關心和服務患者, 能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使患者更加信任和依賴護理人員, 改善了護患關系, 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0]。 值得強調的是, 雖然循證護理能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 但護理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護理人員技能的支持, 該種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熟練的護理科研能力、 臨床業務能力、扎實的基礎理論水平以及文獻檢索能力, 必要時, 護理人員還需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

該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下降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 兩者的比較結果存在顯著差異,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這說明對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控制和延緩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結得出, 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 能夠有效降低和穩定患者血糖、 肌酐水平, 控制和延緩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摘要: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糖尿病病人飲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該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6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 實驗組30例, 對照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循證護理, 觀察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結果 兩組糖尿病患者護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比較結果,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證護理, 能夠有效降低和穩定患者血糖、肌酐水平, 值得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糖尿病,飲食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朱麗.循證理論在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飲食護理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8) :166-168.

[2] 劉彩霞, 張英.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耐藥肺結核的臨床護理[C]//中國防癆雜志創刊80周年紀念暨學術會議論文集.2014:106-107.

[3] 李群.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 2014, 24 (7) :4406-4407.

[4] 王鴻, 李艷麗.循證護理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 2014, 22 (1) :55-56.

[5] 孟慶華, 張玲.循證護理和自我效能評價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4, 20 (2) :143-146.

[6] 王佳偉.循證護理在糖尿病手術患者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8) :163-165.

[7] 趙書燕, 陸佰榮.循證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5, 21 (19) :2310-2312.

[8] 丁小琴, 仇海敏, 喬根芳, 等.循證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肝膿腫患者的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 32 (24) :3719-3720.

[9] He, M., Hu, Y..Integrating the online nursing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evidence-based nursing stud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 2012, 18 (5) :429-436.

全麻病人的觀察與護理范文第4篇

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1年11月, 本組960例, 男250例, 女710例年齡4~70歲, 平均37歲。一般輸液3~7d, 文化程度小學至大學。職業有:普通農民、工人、干部和知識分子?;颊哽o脈穿刺部位均為手背靜脈, 無輸液禁忌證和語言溝通障礙。

2 方法與護理

2.1 良好的服務態度, 增加門診輸液患者的心理舒適

禮貌的行為, 規范的服務, 能使門診輸液患者產生被重視之感;和藹的表情、微笑的面容、總是讓人感到格外親切、如沐春風;恰當稱呼、適當的問侯、關注的目光, 讓人心里由衷地感到親近、自然, 舒適之感油然而生, 瞬息之間便縮短了護患距離, 之前的不快之情漸漸消散。

2.2 熟練的操作技能, 減輕患者的疼痛不適

2.2.1 提高穿刺技術, 減輕疼痛

根據患者的年齡、體型、疾病及靜脈走行特點, 選擇合適的穿刺位置, 達到無痛或減輕疼痛的效果。恰當的進針角度和一定的穿刺速度, 能明顯提高靜脈穿刺時一針見血的成功率, 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減輕;妥善而有效的固定方法, 可防止靜脈穿刺針尖從血管內滑脫而引起藥液外滲。根據輸入藥液對機體的治療作用掌握有效輸液滴速;針對患者的主觀感覺及藥物的組織刺激性, 進行合理調節輸液速度, 可逐步減輕患者的局部不適感。

2.2.2 掌握拔針技巧, 避免針眼出血

熟練掌握拔針技巧, 根據進針角度和針頭走行原理, 血管針眼比皮膚肉眼所見針眼要靠上約0.2~1.1cm, 為了達到有效止血, 2處針眼均需有效按壓[1];才可防止針尖兩側對血管壁產生切割力, 損傷血管壁而增加患者的痛苦[2]。

2.3 環境適宜、體位舒適, 如病情允許, 患者可自由選擇體位,

護士一旁協助所需, 增加需要時, 協助更換不同的臥位體現“人文關懷”

(1) 適宜的環境溫度, 安靜的治療環境, 能夠讓門診輸液患者感到安定、舒適;根據患者病情、年齡及軀體活動情況, 安排合理的區域位置, 處以舒適的體位, 提供必要生活照顧。

(2) 溫馨的友情提醒, 細致周到的生活護理, 特別是協助無陪護者如廁、為患者進行保暖等護理措施, 充分體現“人文關懷”;適當為患者提供一些生活便利, 如:無償提供一次性口杯、開水、紙巾等行為, 則能體現出醫院服務的“文化內涵”。

2.4 有效護患溝通, 增進相互配合

在進行靜脈穿刺時, 許多患者常常由于害怕疼痛而出現動作不協調。比如:囑其握拳時, 患者卻因為心理極度緊張, 卻往往表現出用力緊握拳, 手腕緊張僵硬, 致使操作者隨意調整穿刺角度困難[3]。另外有效的語言溝通、適當的動作交流, 不但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消除心理緊張, 還能增進護患關系、促進護患配合, 從而使得患者能夠在情緒穩定、心理放松的狀態下接受靜脈輸液治療。

2.5 工作嚴謹, 避免不良刺激

始終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 操作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配置藥物時神情專注、認真, 不在患者面前高聲談笑或討論與工作無關的事。因為護理人員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或表情, 均可能成為患者不良情緒的應激源。加強巡視過程, 密切注意門診輸液患者的身心動態, 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消除不良刺激, 小兒、成人輸液分開, 開辟專門的小兒輸液場所, 提供兒童特殊用品及玩具預防小兒哭鬧, 并做好隔音措施, 以免成為不良的環境刺激。

3 結果

通過滿意度問卷調查, 病人感覺舒適的有950例, 舒適度為96%, 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8%。不良反應減少為2%.

4 結語

總之, 通過開展對門診靜脈輸液病人的舒適護理, 改善了護患關系, 明顯提高了患者的身心舒適程度?;颊邚氖孢m護理中不斷獲得有益于治療護理的知識和學習方法, 使其在良好的環境氛圍和最佳狀態輕松完成治療和護理護理, 不但可使患者感覺到身體舒適、心理自然, 還能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了醫院文化的“人文關懷”精神, 增進人際和諧;從而促使門診患者在整個輸液期間, 確保身心愉悅、治療安全。因此, 注重門診患者輸液過程中的舒適護理, 是確保護理安全和提高患者滿意度的關鍵。

摘要:目的 運用舒適護理模式為門診靜脈輸液病人服務, 以提高護理質量。方法 對960例門診病人在輸液時進行舒適護理, 人性化服務始終貫穿于輸液全過程。結果 病人自覺舒適愉快接受治療, 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病人及家屬滿意度達到98%。結論 舒適護理的開展, 提高了護士主動服務意識, 融洽了護患關系, 提高了滿意度。

關鍵詞:舒適護理,門診病人,靜脈輸液,療效觀察

參考文獻

[1] 任紅蕊.2種手背部靜脈穿刺方法的臨床應用分析[J].河北醫學, 2010, 16 (2) :219.

[2] 楊俊英.護理人員銳器損傷的原因與防護[J].臨床誤診誤治, 2009, 22 (9) :829.

全麻病人的觀察與護理范文第5篇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22例冠心病心絞痛病人均為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 男性76例, 女性46例;年齡45~90歲, 平均 (61.5±14.3) 歲。診斷均符合WHO (1997) 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將122例隨機分為2組, 綜合護理組, 對照組各61例, 2組病人年齡、性別無顯著差異。治療4~5個月后判斷療效。2組患者均行藥物常規治療, 綜合護理組實施心理護理, 生活指導, 身心放松訓練, 以及舒適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一般醫療護理。

1.2 綜合護理組干預方法

1.2.1 心理護理

指定護士評估影響患者健康的心理社會因素, 根據評估情況, 并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適合患者的心理護理計劃;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 鼓勵親友探視、陪護;強化社會支持, 使病人處于最佳心理狀態, 從而使患者有戰勝疾病的勇氣, 積極配合治療;在做好疾病有關知識介紹的基礎上耐心聽取病人訴說, 囑家屬配合給病人以關心、支持及鼓勵, 并根據病人個性心理特點做好心理護理, 盡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 幫助患者較好地應對疾病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

1.2.2 生活指導

強調給予低鹽、低脂、易消化、清淡及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勿進過熱、過冷食物, 進食速度應緩慢, 不宜過飽, 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忌飲酒、濃茶和吸煙。保持大便通暢, 適當進食新鮮水果, 如出現便秘, 予口服緩瀉劑或用開塞露通便。

1.2.3 舒適護理

用各種方法使患者保持心理舒適, 環境舒適, 體位舒適, 吸氧舒適, 靜脈輸液舒適。

2 效果判斷與結果

2.1效果判斷

顯效:心絞痛完全緩解, 伴有心電圖ST-T改變恢復正常, 或壓低的ST段回升0.1m V以上;有效: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減少, ST-T改變較前好轉, 壓低的ST段回升0.05m V以上或倒置的T波變淺;無效:未達以上標準。

2.2 2組病人護理干預后對高血壓、高膽固醇、ST段改變的有效率, 綜合護理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3 2組病人護理干預后臨床療效綜合護理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 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較多, 而這些危險因素的形成大都與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行為因素有關, 行為, 心理及生活方式的干預是現代疾病防治的一個重要內容。心理緊張, 情緒激動易導致交感神經興奮, 體內兒茶酚胺濃度增高, 心率增快, 血壓上升, 心肌耗氧增加, 心肌缺血缺氧加重, 從而使冠心病心絞痛病情加重。通過適當的護理干預 (如心理護理, 生活指導, 身心放松訓練, 以及舒適護理等) 改變植物神經的興奮性, 可以調節機體內臟器官和血管的生理功能, 從而使病員保持良好的機能狀態。冠心病心絞痛病員經適當的護理干預后, 可明顯改善患者病情, 包括癥狀, 血壓, 血脂和心電圖, 提高生活質量。我們的臨床護理干預結果顯示, 綜合護理對于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療效優于一般性護理。

摘要:目的 探討對冠心病心絞痛病人進行綜合護理后, 病員癥狀、血壓、血脂、以及心電圖改善情況。方法 將122例冠心病心絞痛病員隨機分為2組, 每組61例。綜合護理組給予心理護理, 生活指導, 身心放松訓練, 以及舒適護理;對照組給予一般醫療護理。將2組病人護理前后的觀察指標用SPSS13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2組病人血脂、血壓及心電圖變化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合護理組效果優于對照組。結論 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以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冠心病,心絞痛,綜合護理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0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1237~1249.

[2] 楊銀, 楊斯環, 張莉.放松訓練對腦電、心率變異及情緒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2, 16 (8) :522~524.

全麻病人的觀察與護理范文第6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對象為該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行胰島素治療的40 例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病人, 并排除嚴重心、肝、腎等系統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 隨后采取隨機的方式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對照組20 例, 14 例男性、6 例女性;年齡68~87 歲, 平均年齡 (62.02±2.36) 歲。 觀察組20 例, 15 例男性、5 例女性;年齡69~88 歲, 平均年齡 (62.07±2.47) 歲。 兩組病人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病人均予以胰島素進行治療, 具體如:選用722 型胰島素泵 (美敦力公司) 以及諾和銳超短效胰島素 (丹麥諾和諾德公司) 進行治療, 且在治療期間采用血糖儀 (羅氏公司) 對兩組病人的血糖進行詳細測量。隨后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調整注射的時間, 對于早期癡呆及具有飲食規律的病人可于其就餐前注射大劑量胰島素;對于中、晚期癡呆及無飲食規律的病人可于其進食中或進食后及時注射大劑量胰島素。 隨后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 包括病情監測、體征監測、用藥指導等方面, 觀察組則在其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

(1) 置泵前護理干預。 ①心理干預。 由于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病人的年齡較大, 大多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加上對疾病缺乏正確地認識, 因而在安裝胰島素泵時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等心理情緒, 一定程度下甚至還出現抵觸心理。 因此, 護理人員應主動與病人進行及時溝通, 并根據以上心理情緒變化做出針對性地心理疏導, 如向病人介紹安裝胰島素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時, 耐心傾聽病人內心的焦躁與不安, 并且做到多次交流, 以此促使病人對胰島素泵的使用產生積極的變化, 從而幫助病人減輕心理負擔, 有效確保胰島素治療的臨床效果;②健康宣教。 由于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病人具有年齡大、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多種特點, 這便需要強化病人家屬的配合工作。 所以, 護理人員需對病人家屬進行相應地健康教育, 比如讓家屬明白如何鑒別低血糖癥狀等, 以此增強病人與醫護人員的配合力度;③藥物準備。 在置泵前, 護理人員需提前30 min對胰島素進行復溫, 并協助病人沐浴、更換衣物等。

(2) 置泵時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需按照醫生指示科學設定胰島素的注射劑量, 并且妥善放置泵的位置。

(3) 置泵后護理干預。 ①密切觀察病情。 第一, 嚴密觀察泵運行狀態, 并對其注射部位的皮膚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同時查看輸注管道是否存在扭曲、針頭脫落等情況。 第二, 嚴格監測病人的血糖, 最好8 次/d, 而后根據病人的血糖狀況調整每日的監測次數;②胰島素泵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應嚴格檢查胰島素泵的使用情況, 查看是否出現受潮、受壓等不良情況。 一方面, 告知病人日?;顒訒r可將其放置在病服口袋中, 睡覺時可將其置于身外, 以此防止胰島素因高溫而降低使用效果;另一方面, 如果病人需要進行CT等檢查, 卸泵時間不能超過1 h;③飲食干預。 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病人大多存在飲食不規律的情況, 因而需要護理人員建立科學的飲食方案, 并對其每餐進食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對于進食少甚至拒食的病人, 護理人員需耐心指導, 必要情況下可采取鼻飼喂養或者靜脈供給等方式;對于亂食的病人, 則應為其制定合理地糖尿病餐, 主要以粗纖維食物為主。 需要注意的是, 在飲食干預過程中, 護理人員應對病人的低血糖反應進行全面檢查, 從而預防低血糖的發生;④安全干預。 第一, 護理人員應加強夜間巡視次數, 并嚴格監測病人血糖, 同時按照醫生指示降低夜間胰島素的基礎量。 另外, 告知病人及其家屬, 若出現手抖、心悸等臨床癥狀, 需立即報告夜間巡視護士進行處理, 從而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第二, 為了預防不良情況的發生, 可指導病人進行一定的活動訓練, 比如鼓掌、握手、頭部運動、自行翻身等方面。

1.3 觀察標準

①監測并記錄兩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變化情況;②采用SF-36 生存質量評定量表對兩組病人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定, 包括睡眠狀態、健康感覺、生活滿足感、認知功能等方面, 得分越高, 說明生活質量越好[4]。

1.4 統計方法

采用統計學SPSS19.0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用 (±s) 表示計量資料, 采用t檢驗, 用 χ2檢驗計數資料,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病人的血糖變化

經統計得出, 觀察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變化均優于對照組, 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詳見表1。

2.2 比較兩組病人的生存質量

護理后, 觀察組睡眠狀態、健康感覺、生活滿足感、認知功能等方面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且差異顯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 詳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 隨著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 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率逐漸呈現上升趨勢, 因而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眾多的不利影響[5,6]。 由于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病人伴有嚴重的認知障礙、 生活自理功能障礙以及飲食不規律的特點, 會給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產生不同程度的傷害, 再加上病人對胰島素泵缺乏正確地認識, 很大一方面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因此, 給予該類病人綜合護理干預很有必要, 也很重要。 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全面且高效的綜合護理模式, 其以患者為中心, 一方面需要護理人員具有較大的耐心和毅力;另一方面還需要相關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的護理水平和工作責任心, 由此最大程度地保證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護理[7,8,9]。 另外, 通過心理干預可以緩解病人的恐懼及緊張等不良情緒, 再加上飲食干預、安全干預等多種措施, 還可以幫助病人建立正確地飲食方案, 以及全面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 各類干預措施綜合之后, 不僅具有顯著地降壓作用, 全方位地控制病人血糖, 還能改善病人癡呆癥狀, 從而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結合該研究結果發現, 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干預后, 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變化均優于對照組, 且生存質量各項指標情況也均優于對照組, 這與國內一些研究結果形成一致[10,11,12]。

綜上所述, 護理干預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病人中具有顯著地臨床效果, 可使病人的血糖得到積極的控制, 以及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由此說明, 綜合護理干預是一項高效、安全的護理模式,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及推廣。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病人中的效果作用。方法 將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病人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兩組患者均予以胰島素泵進行治療, 其中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方法, 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干預方法, 對比兩組病人的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變化等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且P<0.05;觀察組病人的睡眠狀態、生活滿足感、認知功能、健康感覺等生存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且P<0.05。結論 護理干預在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病人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不僅能控制病人的血糖, 還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護理干預,胰島素,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偉珍, 江靜兒.1例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 (18) :189-190.

[2] 江秋.老年癡呆癥伴糖尿病患者的綜合護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 2015, 9 (6) :239.

[3] 李佳.住院老年癡呆患者合并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4, 18 (22) :119-120.

[4] 盛志娟, 田虹, 胡國娣.糖尿病合并老年癡呆照顧者的負擔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與康復, 2013, 12 (1) :12-14.

[5] Vanelli M, Chiari G, Lacava S, Iovane B.Campaign for diabetic ketoacidosis prevention still effctive 8 years later[J].Diabetes Care, 2007, 30:12.

[6] 鄭小波.長期臥床老年癡呆合并糖尿病患者留置胃管的護理[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志, 2013, 11 (5) :113-114.

[7] 楊君, 王宇.老年癡呆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J].遼寧醫學院學報, 2014, 35 (6) :88-89.

[8] 宮曉玲.老年性高血壓合并癡呆的相關因素與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 (55) :182.

[9] Naomi Fogel, MD, Donald Zimmerman, MD.Managemen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Fogel And Zimmerman, 2009, 10 (4) :246-251.

[10] 范卉, 周和玲, 馬春霞.老年糖尿病合并癡呆行鼻飼病人的護理風險分析與管理[J].全科護理, 2015, 13 (26) :2637-2638.

[11] 鐘愛惠.綜合護理對糖尿病合并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影響探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 (28) :256-258.

上一篇:全國中醫工作先進單位范文下一篇:妻子遷戶口申請書范本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