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探究式教學研究范文

2023-09-24

探究式教學研究范文第1篇

一、高職生物探究式教學現狀

(一) 部分學校忽視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

盡管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包括“自主、協作、探究”, 然而很多家長、學校, 乃至于整個社會均特別重視升學率, 應試教育的理念依舊比較嚴重。目前, 只有少數的學校意識到培養高中學生探究水平的重要意義, 大多數學校依然忽視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諸多學校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 注重學生的應試分數, 尚未有效地開展探究式教學。

(二) 生物教學實驗條件落后。

由于生物學屬于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具有良好的實驗條件與實驗器具。但是部分學校由于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制約, 具備的實驗器材與設備依然比較落后[1]。在如此落后的實驗條件下, 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驗機會, 從而嚴重制約了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 教學內容與教學課程間的搭配不合理。

在新課程標準下, 與以往的高中生物舊教材比較, 新設置的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與內容均有一定程度的進步, 很多課程內容也比較符合探究式教學的需求。但是高中生物教材中仍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如果只是增加生物課程的課時, 卻沒有提高教學進度, 依然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因此, 在整個學期中, 仍存在著不合理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課程的搭配, 嚴重制約了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開展, 無法提高教學質量。

二、開展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策略

(一) 采用開放式教學, 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開放式的高中生物課程中, 教師提出諸多開放式的問題,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首先, 生物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制訂科學的探究計劃, 采取合理的研究方法。教學中需要將一些實驗資料與器具提供給學生, 讓學生自動地進行探索與實驗, 從中獲得問題答案。在具體進行生物實驗的時候, 能夠讓學生獨立完成, 也能幫助學生建立實驗小組, 由幾個學生共同完成實驗。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理念[2]。在探究實驗結束以后, 各個學生或者學生小組會得出不一樣的研究結果。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積極分析與總結個人的探究過程, 同時將個人探究結論表述出來, 與其他同學進行討論與交流。在討論過程中, 會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從而促使學生良好地發展。

(二) 完善高中生物教學內容。

與以前的高中生物教材比較,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與內容均有很大變化, 但是一些教師認為教材中存在過多的生物教學內容, 這樣就導致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實施探究式教學, 更是無法借助課堂時間完成戶外探究式教學。新課程改革是一個漫長而又艱巨的任務, 教育界的有關部門應該充分重視高中生物教師的合理意見, 科學規劃生物教學內容, 從而使得教師有更多時間與空間開展探究式教學, 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三) 建立完善的實驗條件, 大力開展課外實驗活動。

在高中探究式教學中, 實驗教學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而在目前的教學環境中, 存在的是較落后的實驗條件與實驗模式。生物教師可以充分借助課程時間, 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 并在課外進行小實驗。第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并由學生自主制訂實驗方案, 自主實驗操作, 教師給予適當指導。此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大膽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3]。第二, 開展課外小規模的實驗教學。其能夠幫助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科學, 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于實現生活中, 解決實際問題。不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而且提高學生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將現實環境作為生物的大規模實驗室, 有效解決了部分學校實驗條件較落后的問題。

(四) 保證教學與高考的密切關聯,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學校與家長最關注的是升學率, 這是探究式教學無法得到社會重視的根本原因。因此, 怎樣有效地調整高考與探究式教學的關系成為研究的重點。高考與學生研究能力的增強不是矛盾的, 必須尋找有效方式在高考中融入對學生全面能力的評價。同時也要在高考綜合考核中加入高中生物教師對學生的全面生物實驗報告評價及調查報告等諸多方面的評價內 容。

三、結語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 探究式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與解決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索, 尋找科學有效的探究式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 從而完成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任務, 提高生物教學質量質量,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為社會培育出大批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欣.試論探究性學習中生物教師的角色創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1 (04) 67-69.

[2]曾德輝.如何將科學探究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N].潮州日報, 2012 (10) :56-57.

探究式教學研究范文第2篇

一、在實踐中,“探究式學習”具有以下特征

1. 指導性。

顯而易見,學生從事探究式學習不同于科學家的研究,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如選題的確定、活動的組織、疑難問題的解答等都離不開教師的點撥、組織和鼓勵。

2. 自主性。

其出發點就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知識,而不是教師的包辦代替;強調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而不片面追求學生研究的結果。

3. 開放性。

主要是指探究式學習主題的開放性。從課程形態來看,探究性學習的主題,既可來自學科課程,也可以來自綜合課程;從學生從事探究性學習的內容范圍來看,可以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主題。

4. 綜合性。

主要是指探究性學習方法的整合運用。教師教學中應克服機械單一的教學方式,積極合理地整合多種方式方法,這是提高探究性學習效益的重要途徑。

分析:設h′為正四棱錐的斜高,

二、“探究式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

例如:一次,在學習《水資源保護》問題時,有個男生說:“中國水污染將突破最后防線。”另一女生問:“你有證據嗎?從哪知道的?”男生說:“上網可以了解很多這方面的資料。”我馬上說:“好,課后大家都去網上了解一下,把網上查到的資料中你最擔心的1—2條信息保存下來,我們下次課交流。”兩天后不斷有學生告訴我他們找資料的情況。下次課,學生們把各自收集的資料進行了交流。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查找本地資源的情況。再結合全國情況進行分析。最后引起了學生對水資源問題的興趣,于是確定了研究的主題,制定出研究的計劃(包括主題、目的、步驟、成果形成、交流時間等)。通過這樣的研究,學生認識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有的學生在對青少年的水資源保護進行調查采訪時,發現很多青少年并不注意水資源的保護,沒有養成保護水、愛惜水的習慣,如洗完手不關水龍頭。還有的學生寫道:每個人浪費一滴水,全國會浪費多少水。有的學生提出了節約用水的建議,如“一桶水”的循環用法。

這個教學案例告訴我們,“探究式學習”教學法不是簡單地由教師把學習的知識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而是教師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三個環節的結合。發現問題是探究性學習教學的起點和基礎,能夠發現問題才能進而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1. 創設探究情境,激發探究熱情。

創設探究情境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前提,特別是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多為抽象的理性概括。因此,創設正確合理的研究情境就更顯重要。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大量可感知的東西,使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聯想起自己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共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 注重探究過程,挖掘探究潛能。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研究的主體,教師扮演的角色是組織引導學生去研究問題,并且平等地參與研究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必須注重對探究過程的設計,它將決定學習成果的大小。我的設計思路是:(1)選題與分組:在選好課題之前,要求學生應盡可能地在現實生活中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并與學科內容有關的,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解

∴V≤61,當且僅當h=h1,即h=1時等式成立,

注:求某些幾何體的體積或某物體的容積的極值,往往用基本的不等式求解。求解的關鍵是創造幾個正數的“和”或“積”是定值這個重要條件,去求出“積”的最大值或“和”的最小值。

解決研究性問題,除采用以上幾種常見探究方法外,還可以借助其它一些手段,如利用圖形特征,構造模型,利用命題的等價變換等??傊?解決研究性問題,沒有現成的套路和常規程序,需要較多數學思想方法的綜合應用,在復習時,應以課本為基礎,抓住課堂這一主陣地,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互動式教

(南陽理工學院,河南南陽

傳統的大學專業教學由于教師將精力過多地局限于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上,忽視了對于專業技術實際運用能力方面的培養,從而導致了學生“懂理論缺新知,實際操作能力差”的尷尬局面。而當今社會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能力又逐漸呈重視和加強趨勢,這就使得大學專業課程的教學理念需要隨著這種社會需求加以適當的改變,即在不放松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的同時,重視專業技能掌握和運用,同時,關注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立足校園,面向社會”,使學生成為走向社會即能創造價值的專業性人才。

要使學生通過大學專業課程,全面地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并關注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就需要在專業課程的教法和內容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革。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和以多媒體網絡為代表的電教資源,為大學專業課程的調整和改革提供了解決方法和技術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新方法、新資源,使得大學專業課程互動教學的實行更具成效,是眾多大學專業課程教師關心和探討的話題。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的“創設情景”功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不論是人文專業,還是理工專業,其專業課程的目的都在于培養學生對于專業技術能力的掌握。即學校通過對大學生的專業技術教學,能為社會提供技術型、實用型的專業性人才。而作為需要突出實踐性的課程,如何在現實的條件下模擬出最近似的專業實踐環境,以進行互動式、培訓性質的技能教決的問題。之后,學生依據自己所選課題情況分成小組。(2)調查與研究:這是進行探究的中心環節,也是課題研究成功的關鍵。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簡單的開題,并制定實施計劃。(3)交流與反饋:這是進行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題研究能否進一步深入的保證。需要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有利于學生互相取長補短。(4)展示研究成果,鞏固研究熱情:這是對學生投入到探究性學習的鼓勵和鞭策,更好地促進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三、“探究式學習”教學法的作用

1. 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探究學習因其自身的開放性,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非學校所能滿足,因而像圖書館、網絡、實地考察,都是學習內容的來源。這就需要學生進行資料和信息的收集,并能對其進行很好的整理。因此可以說,探究學習就是學生不斷地收集和處理信息的過程,就是鍛煉學習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的過程。

2. 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通常是圍繞著一個實際問題展開的,學生首先要在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再著手去收集并分析資料,并將自己在學科課程中學到的分科知識提取出來,綜合運用于問題的解決。因而探究學習需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培養學生合作和團隊精神。

現代科技的發展都是集體合作探究的結果,而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養。過去的課堂教學,在合作精神的培養上很難發揮作用。探究學習則提供了一個人際交往和合作的平臺,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要合作和分

學淺議

學,是廣大專業課程教師所需解決的問題。

以往的專業技術教學,多是通過教師在實體模型、圖紙資料等教學資源前的耐心講解而進行的。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存在著實體模型、圖紙落后于社會現行標準,直觀表現程度不夠等問題。而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教師提供更好地模擬實踐的效果,因為多媒體及網絡教學資源有其天然的、效果明顯的“創設情景”功能:它通過大信息量,以及形、光、聲、色等表現方法,作用于學生的客觀感官系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緊張的學習變得更為輕松化和直觀化。同時,多媒體網絡資源還可以為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習創造良好的氣氛和環境。除了不限時間空間的互動式交流和溝通外,大量的網絡資源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來源,對其專業觀點思想的形成也是頗有幫助。此外,新興的多媒體電腦網絡資源還能為學生的創新提供低成本平臺作用。例如機械電機專業的學生就可以熟練地運用計算機設計軟件進行實踐創新活動等等。最終,學生通過這種良性的互動,在掌握專業技術的同時獲取最新的專業技術動態,使專業技術與社會實際聯系更緊密。

二、創造性地設立項目小組,以團隊競爭性進一步推動互動教學的實行

區別于以往老式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革新之處在于: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取知識。學生既能提升學習效率,其專業素質也能獲得相應的提高。由此可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開展互動教學的重要前提。

享。只有這樣,探究學習才能真正展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在與他人交流和合作,使合作和團隊精神得到了確實的培養。

4. 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探究學習中,學生接觸到大量的社會問題,這使得學生在活動中提高了知識和能力水平,也從社會實踐中了解了科學對于自然、社會與人的價值,從而學會了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思考人類與世界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5. 使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探究學習是一個情感活動的過程,學生從中獲得的成果,一般說來,不大可能達到科學發現水平。因而,探究學習強調的是讓學生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研究的學習探索活動,從中獲得親身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獲取知識的興趣,激發探索創新的動力。

總之,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探究性學習體現了現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思想,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時,對學生的多元智能的形成和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提高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摘要:新課程的“新”,不僅表現在新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新的理念上?!疤骄渴綄W習”教學法通過設置大量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情境或案例,為學生的探究留下廣闊的空間,使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達到明事理、辨是非、導行為的目的,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開放性探究,指導性探究

參考文獻

[1]吳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探究式教學研究范文第3篇

一、合作探究的含義與必要性

合作探究式英語教學, 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分配下形成小組, 由每組的組長帶領, 在教師的統一指導下進行學習。合作探究式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合作學會發現、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和探索, 最終形成良好的主動探究、同伴互助的合作探究式學習風氣, 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簡單依賴模仿與記憶, 實踐操練、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 要能與他人合作, 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 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創設一種良好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 不但能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而且能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培養學生參與競爭的能力, 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二、合作探究式英語教學的前期準備

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 是合作探究英語課堂良好并持久運行的基礎。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及性格特點、性別差異等情況, 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劃分為若干小組。分組要使不同特質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 也要使每個小組的情況大致相同, 讓大家公平、合理地進行組間競爭。小組組建后, 要進行合理的人員分工, 明確任務職責, 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實施組長輪流負責制, 成績高、進步快的學生可選為新任組長, 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每學期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綜合成績, 進行小組動態平衡調整, 以創建平等競爭的機會。

三、合作探究式英語教學的實施

(1) 課堂任務的設定。合作探究的英語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組內討論、交流, 達成共識, 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所以, 問題的設置、教學重點的確定, 要便于小組討論和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探討, 引發學生思考, 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 保證合作著實, 給予充足時間。為了不使合作學習趨于形式, 能夠收到實際意義的效果, 合理安排組內的探討時間是合作學習的關鍵。布置完任務后,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能力, 給予充足的時間, 讓學生能獨立思考、充分發表意見和表達思維活動。必要時, 教師應深入學生當中, 幫助有困難的學習小組, 引導學生的思維模式。合作探究式教學不單要求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間進行交流, 也包括師生間的合作。實際上, 每一堂課的成功, 都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協作的結果。特別是英語閱讀課, 提出問題后,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時, 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答題思路, 不要因方向錯誤而做無效探討。

(3) 成果展示是合作后的共識。合作探究教學實質上是人力資源組織結構上的重新組合、改變和新構, 結構的變化會引發功能的放大, 形式上的變化會使內容得到更好的體現, 這是這個特色項目的關鍵所在, 其內涵在于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組內展示成果, 必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把每位同學的榮辱與小組緊緊聯系在一起, 增強了每個人的合作意識及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的動力。教師要求匯報時, 應使用這樣的語言“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 而不是“哪位同學愿意說一說”, 使學生不再是個體, 而是成為一個個小群體。學生榮譽感增強的同時, 也初步建立了團隊合作精神。

(4) 合作探究的延伸。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 對問題有不同的見解或補充需要時, 組員或組際間可以進行補充、討論。 在課堂中這是一種好現象。在爭論中, 學生更容易發現差異, 在思維的碰撞中, 對問題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全面, 從而提高整體感知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當各組出現觀點不統一的情況時, 教師可將合作探究即時轉入到組與組之間的探究。這時的合作, 就變成了整個班級全體的力量, 共同解決一個問題。

(5) 合作探究后的總結與評價。評價應起到監控教學過程、 反饋教學信息、激勵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 要有利于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中的進步與成功, 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 建立和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后, 教師要加以總結, 表揚學生的積極參與, 更要表揚那些愿意幫助成員的個體, 贊賞組內團結、協調一致的團隊精神。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評價形式的多樣化, 評價內容的多維化。這樣, 學生會更愿意投入到合作學習中。

四、結束語

總之, 合作探究式教學要有教師的正確引領, 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團結協作, 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了解英語文化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多地引導學生理解知識, 解決問題, 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中感知和體驗語言, 引導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和與他人合作。教師要在教學中及時反思, 通過學習借鑒, 尋求相應的改進策略, 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落實, 使英語課堂教學富有鮮活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謝尚佼.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11.

探究式教學研究范文第4篇

摘要:目前,新課改要求我們既要注重學生的知識技能,又要注重學生的思維、分析和探究的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這種情況,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給教育實踐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機會。隨著教學目標的改變,探究性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探究式教學就是把學生置于教師營造的情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索問題,獲得新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能力。怎樣進行探究式教學,已成為教育各界都在探討的新問題。因此,本文對小學高年級美術探究式教學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討,并提出了若干建議,以期對該領域教學研究起到拋磚引玉之良效。

關鍵詞:小學美術;高年級;探究式;教學;意義;方法

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就須以興趣為切入點,以有效教學法來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而這也是開展有效教學的前提與基礎。為了調動學生對美術課堂的積極性,教師就要轉變陳舊的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價值,發揮其能動性,在興趣為驅使下,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這樣才能在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以《生活與科幻》教學為例,教師先為學生出示相關的手工制作模型,以及圖片,如太空船、外星人、太空人及飛碟等,同學們都覺得很有趣,圍著講臺,仔細觀察、觸摸,問什麼是物體?接下來,老師可以指導新的課堂,引導學生們精彩的科幻生活是什么樣,然后讓他們大膽地繪制自己想象的宇宙世界,同時,教師還可為學生出示有關宇宙科幻的優秀美術作品,這樣,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們的興趣,同時在循善誘的方式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二、通過故事引導學生,提升其探究、鑒賞力

盡管是已經邁入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但是他們依舊是一群充滿活力、活潑好勸的群體。鑒于他們的個性特點,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美術教學時,導入他們喜聞樂見的生動、趣味的故事,使他們對美術作品的創作背景有一定的體悟,并能在既定的故事梗概中,深化他們對美術作品的藝術風格和形式的學習探究體驗。

例如:在講解《奇思妙想》一文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多個故事的講解,通過故事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和具體的場景,在想象中將故事和現實所聯系,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對《奇思妙想》中的各種想法有所揣摩,也可以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發散,欣賞課變得活躍而生動,學生有了學習的熱情,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融合科學元素,思考與實踐并行

在美術活動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科學原理,許多原理本身的內容并不復雜,只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他們的參與興趣。為此,教師在美術手工課堂上,不僅授予學生美術基本知識和繪畫技巧,還要向學生滲透美術作品中蘊含著科學原理,充分發揮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動力,讓學生通過雙手,感受美術作品的科學之美,有助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技能的同時,發展其科學素養。

例如:在《風箏風箏飛上天》一課中,首先,為學生簡單講述有關風箏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資料,引導他們欣賞具有不同寓意的風箏,拓展學生的視覺體驗,這樣,讓學生在欣賞各式各樣風箏的同時,激發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感受和認識美的獨特性與多樣性。在創作環節,教師拿出已經做好的風箏,分發給學生讓他們進行觀摩,并講解風箏骨架特征,風箏構造與平衡的關系及其靠風推力升揚空中的原理,使學生有個初步了解。隨后,教師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設計具有吉祥寓意的風箏,大膽發揮想象力,設計不同的風箏造型。同時,老師提示注意事項:注意風箏骨架左右對稱,不然風箏的飛翔失衡或是難以升空的。在貼桃花紙時,膠水適度,否則紙會破等。學生們興致盎然地投入到創作之中,他們大膽想象、自由創作,充分表達了個性和創意。在作品展示、點評環節,教師既要鼓勵作品完成度高且有創意的學生,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這種科學元素與美術課堂相融合,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多維發展需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創造力和科學意識。

四、突破固化思維的束縛,積極探究、想象和創新

目前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不少美術教師一味地引導學生進行范作的臨摹、仿畫,如果臨摹過于頻繁,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到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想象創造力的發展。還有部分教師為了使學生快速掌握美術知識與技能,他們讓學生跟隨課上演示,雖然學生能在此教學方式下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但他們的畫作往往缺乏創新和個性化,這樣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式,不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大膽地進行美術創新。

例如:以《蔬果造型》一課為例,首先,老師可讓學生欣賞各色蔬果的外形,從而有對外形有個直觀的認識,經過他們的視覺感受后,學生們往往躍躍欲試,產生繪畫的愿望,并在這其中有效鞏固已學的\"紋樣\"相關知識點。此外,教師在學生觀察、構思蔬菜水果意象的基礎上,鼓勵其自行創作紋樣。同時提醒他們可基于個人生活經驗,在自己的映像和腦海中描繪蔬菜果形。在該過程,教師讓學生從多維視角進行思考和探究,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與經驗,體會美術的真正魅力所在。同時,鼓勵他們要敢于打破定式思維,大膽創新,不斷創造新的藝術形式。

五、開展美術活動,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美術

小學生們不管干什么,需要同學和朋友們的支持與鼓勵,因此總愛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合作和交流,度過美好的學習時光。畢竟,獨自一人在學校里是孤獨的,與同學們一起學習,會更快樂,更有效率。以往的美術教育大多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美術創作。與學生合作探究、完成作品的機會很少,學生并不能體會到與他人合作探究、共同創作的快樂體驗。

對此,教師可以舉辦美術競賽,讓學生自由組隊,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美術,一起完成美術作品。小組成員可以相互出主意,自由創作,可以采用繪畫、剪紙、泥塑等多種創作形式,最后對小組作品進行評價,然后用優秀的美術創作裝飾教室,并且取得優異成績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開展美術活動,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美術,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在互幫互助中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情感,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融洽的集體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和高效地學習。

總而言之, 探究式教學是當前小學美術教育中較為先進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探索興趣,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價值觀,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所以,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育中,強化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謝雪君. 淺談探究式小學美術教學工作[J]. 教育, 2021, (9):47-48.

[2] 郭粒. 淺析探究式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以湖北省某市某小學為例[J]. 美術教育研究, 2021, (22):178-179.

[3] 楊娉. 小學美術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J]. 教育科學(全文版), 2017, (11):63.版權所有 www.paperyy.com

探究式教學研究范文第5篇

中學化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從中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和處理,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并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和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造力。而采用“探究式化學教學模式”就能達到這些目的。

一、關于探究式教學的含義

“探究學習”的倡導者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施瓦布(JJ.Schwab)教授。他強調學生的學習方法與過程,認為探究式過程和方法適合在理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進一步指出,教師的新技術和習慣,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教授學習的方法,培養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在初中教學中把科學領域的探究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化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并培養相應能力的教學方式稱之為探究式教學。

二、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探究式教學需要發揮同學們的主動性,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作用就可以忽視,相反,只有發揮好了教師的宏觀指導作用,才能保證探究式教學真正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教師應做好備課。探究式教學的備課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它更需要教師對課堂知識進行統籌規劃,創造教學情景,在教學情景中實現理論知識的掌握。其次,教師應把握一個度。既要做好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統籌規劃,又應給同學們以廣闊的自主空間,去發現問題,探究實質。再次,教師應做好課后的反思。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有不斷的進步。教師課后要對探究式教學課程的實施進行反思,反思探究式教學是否發揮了同學們的主動性,是否帶動了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是否考慮到了同學之間不同的個性與差異等等,通過這些反思,不斷提高探究式教學的水平。

三、豐富探究教學的方式與方法

只有不斷豐富教學形式,才能使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實現對化學理論知識更好的掌握,而化學課程本身就包含了許多生動的實驗,這為探究式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1.激發興趣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對化學課程感興趣是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設置懸念,利用一些有趣的實驗現象帶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應該學會靈活運用。比如在講到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證明空氣的存在嗎?你知道空氣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嗎?你能想出一種比較合適的方法來測量出空氣中各種成分的含量嗎?這種與生活比較接近的開放式的問題極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

2.利用小組討論,在實驗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帶動教學。例如,在制氫氣的實驗中,可以將鋅、鐵、鎂、鋁與稀硫酸和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分配到各個小組,通過各個小組的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進行討論和比較,然后通過小組內和小組間討論,得出這幾種金屬制氫氣的速率排名,并將實驗結論引導到金屬活躍性的問題上。

3.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

初中學生的特點是好動,好奇心重,倘若在課堂授受式教學中,這可能是教學進行的不利因素。然而,倘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性,讓他們發揮愛動手、愛思考的特點,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自主地進行觀察和思考,那么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四、實現課程教學的延續性

初中化學課程的探究式教學,不僅能夠實現化學理論知識的形象化、生動化,而且能夠將這種探究的精神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發現生活中的各種化學現象?;瘜W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學校中化學課程的探究式教學不僅實現了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并且能夠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與日常生活相聯系,進行課外的探究與學習。例如,對于近期社會上關注較多的食品添加劑問題,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后,引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名稱、化學成分、作用、對人體有無副作用以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鑒別和避免危害等等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培養一雙發現問題的眼睛,實現化學探究式教學的延續。另外,化學課程的任課老師也可以將這些延續性的教學放到節假日的作業中,鍛煉學生學以致用和社會實踐的能力,切實的發揮化學課程探究式教學的效果。

(責任編輯 劉 馨)

探究式教學研究范文第6篇

這四句詩具有如此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決非偶然, 王夫子《姜齋詩話》中指出:“以樂景寫哀, 以哀景寫樂, 一倍增其哀樂。”在柳枝迎風披拂的春天, 兵士離開家鄉遠征戍邊;如今罷戍歸來, 正碰上大雪紛飛的冬天。觸景生情, 感慨萬千。在這里用美好的景物來反襯痛苦的離別, 更加深了離別的痛苦;用凄涼的景物來反襯幸福的歸來, 更增添了歸來的喜悅。這四句詩正由于成功地運用了反襯的藝術手法, 所以產生了十分強烈的藝術效果。

襯托, 又稱映襯, 是借他物襯托出主要事物, 形成一種氛圍, 可以使文章顯得更精神, 更有突出主旨的作用。襯托有正襯和反襯。正襯, 就是用類似的事物, 從正面去陪襯。烘托主要事物。如“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用冷風寒水來襯托壯士此行的悲壯。又如“藍天襯著矗立的巨大雪峰”, 用藍天襯雪峰, 使雪峰更高大;反襯, 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異的事物作陪襯。如上例中的藍天的藍, 來襯托雪峰的白, 使雪峰更潔白。又如“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 以有聲襯無聲。

首先, 談談以“樂景寫哀”這一手法在一些名篇中的巧妙運用, 以及所產生的藝術效果。

以“樂景寫哀”, 首先致力描寫湖光山色、自然風光之美, 形成一種令人陶醉的氛圍, 然后放開筆墨來寫“哀”事, 夢幻般的美麗景色反襯著痛苦的現實, 更加使人感受到痛苦萬分。

以“樂景寫哀”, 情況也不一致。有的是用美好的景物來反襯痛苦的離別, 通過這種反襯更加深了痛苦的心情。如江淹《別賦》里寫道:“春草碧色, 春水淥波, 送君南浦, 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 秋月如珪, 明月白露, 光陰往來。與子之別, 思心徘徊。”這是一段描寫令人“黯然銷魂”的情人離別的文字。頭四句, 寫春日水邊送別情景。人生自古傷別離, 更何況是情人之間。文中用“春草”、“春水”來反襯, 更增加了文章的感傷氣氛。后六句, 寫別后秋夜相思情景。分別之后, 懷念之情無時或已。如珠的秋露, 似珪的秋月, 這一切美好的景色更牽動了思念之情。同時, 也更反襯出刻骨銘心的相思之苦。

另外, 有的是用美好的景物反襯黑暗的現實。通過反襯, 更顯示出現實的黑暗。葉紫的《岳陽樓》是一篇揭露現實黑暗, 立意于戰斗的散文。文章先刻意描繪了美麗、明媚的湖光山色:

湖, 的確是太美麗了;淡綠微漪的秋水, 遼

闊的天際, 再加上那遠遠豎立在水面的君山, 一

望簡直可以連人們的俗氣都洗個干凈。小艇兒鴨

子似的浮蕩著, 象沒有主宰;板下穿織著的漁船,

遠帆的隱沒, 處處都欲把人們吸入到圖畫里去似的。

可就在這仙境般的地方, 岳陽樓上卻恰恰住上了大兵, “游人免進”, 居住在岳陽樓周圍的人民由于深受“天災、水旱、兵、匪”的困擾, “魚和稻又賣不出錢, 捐稅又重, ”已經變得“到處都是死路”。懸掛在城樓邊上的一根橫木上, “差不多每天都有人來上吊”!美麗、迷人的景色, 反襯著血淋淋的現實, 怎能不深深震動讀者的心?

再有, 運用反襯手法, 加強人物與所處環境的對立關系, 從而達到以景寫人的目的。陳穉?!吨袊瞎攀费萘x》第五回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一日, 商紂王宣召臣下進宮:

晨風拂拂, 楊柳依依, 群臣肅靜無聲地由玉砌緩緩進入, 按班魚貫而行??墒沁M到宮中卻見:庭中燃著熊熊烈焰, 銅格被燒得通紅。兩個衣衫襤褸的貧民被推上銅烙, 只聽得幾聲慘叫, 兩個人在烙上瘋狂地顛撲跳躑, 衣服上熊熊燃著火焰, 頃刻皮焦肉化, 慘不忍睹。一邊是景色怡人, 氣氛祥和, 另一邊卻是炮烙之刑, 慘絕人寰。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更有力地揭示出商紂王的濫殺無辜, 暴虐無道。

回過頭來, 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運用以“哀景寫樂”這一手法所達到的藝術境界。以“哀景寫樂”, 是用自然界的風風雨雨來反襯人物的歡快心理, 從而更有力地突出主題。楊朔的散文《泰山極頂》就極好地運用了這一手法。

“泰山極頂看日出歷來被描繪成十分壯觀的奇景。”可是當“我”興致勃勃地來到泰山頂上觀看日出時, 卻是“天空陰沉沉的。”文章至此, 筆調略顯低沉, 使人感到了惋惜與不快, 游山者此時的心境也可想而知的了。然而, 出乎意料, 作者筆鋒一轉, 情緒激昂地寫出了:

我的心卻變得異常晴朗, 一點都沒有惋惜的情緒。我沉思地望著極遠的地方, 我望見一幅無比壯麗的奇景。

作者在這里用“天空陰沉沉的”來反襯輝耀東方的社會主義這一輪紅日閃射的萬道金光, 有力地烘托出主題, 同時增加了文章變化, 造成頓挫跌宕之勢, 極大地增加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反襯之所以會產生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 是因為用來映襯的自然景物被描繪得形象鮮明, 十分生動傳神。在作者的筆下構成一幅幅美妙的圖畫, 本身具有強烈的藝術力量, 能夠激動人心。同時, 作者在這些景物中傾注了個人的感情色彩。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 不但感知著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形象, 而且感受著體現于這景物形象中的藝術家的情感體驗, 從而引起人們的共鳴, 產生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

摘要:反襯就是利用與主要形象相反、相異的次要形象, 從反面襯托主要形象。王夫之《姜齋詩話》論反襯之妙時曾說:“以樂景寫哀, 以哀景寫樂, 一倍增其哀樂”。其所以有“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也是由于把感情推向兩極, 使之在一哀一樂之間, 造成最大限度的感情落差。

上一篇: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范文下一篇:莫言的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