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六盤水市未來發展規劃范文

2023-09-23

六盤水市未來發展規劃范文第1篇

農村金融問題的解決,需從全局出發,重新考慮發展思路,明確權責,構建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建立一整套有別于城市金融的差異化監管制度。

經歷6年的潛心摸索,浙江麗水的局部改革終于獲得高層認可,成為人民銀行確立的全國唯一的農村金融改革試點。

今年3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和浙江省政府聯合發文,決定在浙江省麗水市開展農村金融改革試點,意在為未來的農村金改探索出可供復制的新路徑和模式。

在中國高層集體換屆之際,各類地方金融改革遍地開花,麗水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的確立并未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但部分資深金融界人士對此則頗為看重。國務院參事夏斌曾對記者表示,麗水改革的意義甚至大于溫州金改。

與溫州、深圳前海金改不同,麗水農村金融改革的開端實為2006年。其特色項目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林權抵押貸款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等,在經歷多年摸索后,目前正在由單一點的實驗向全市推開,并形成農村金融的區域綜合體。

麗水金改由中國人民銀行麗水市中心支行(下稱人民銀行麗水中支)牽頭,改革總體方案初稿已形成,正在修改和完善中。人民銀行麗水中支金改辦主任吳振勇稱,方案最快于明年初上報。

10月10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攜同相關司局負責人前往麗水調研,對金改給予很高期待。而這場自下而上的局部探索,能否推進新一輪的農村金融改革,業界在抱有期待的同時,亦不乏擔憂。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當前麗水金融改革推行的各項舉措,其本質是農村金融服務手段和技術產品的創新,是在現行政策框架范圍內的制度整合和有限探索,鮮見真正意義的“重大突破”。

麗水金融改革的現狀恰恰是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縮影。

工行、建行等國有銀行啟動商業化改革后,全面撤并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網點,城鄉二元金融格局逐漸加深并固化。為打破這一格局,填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2004年以來歷屆中央一號文件和國務院重要會議,都將農村金融改革列為重要議題,2008年中共中央明確提出了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的具體要求。

但近幾年改革成效有限。銀監會金融空白鄉鎮覆蓋計劃已流產。在金融服務最薄弱的縣域以下農村地區,農信社高度壟斷。伴隨著農信社改革和利率市場化推進,農信社亦出現服務上收跡象。而農村地區金融準入門檻一直未能實質性放開,農村金融組織發展過度倚重商業性金融,忽視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培育,農村金融監管制度、層級混亂。中等偏低收入農戶金融服務孱弱的現狀未見根本改觀。

一位長期參與中央農村金融政策制定的人士認為,農村金融問題的解決,需各方從全局出發,重新考慮發展思路和路徑,明確權責,構建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同時,加強農村金融監管,合理分配金融監管職責,豐富和創新監管手段,建立一整套有別于城市金融的差異化監管制度。

搭建基層金融網絡

麗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近90%土地面積為山區,農村人口占80%左右,屬于發達省份的欠發達地區。探索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新方式是此次金改試點的重要內容。

基礎金融服務即“存、貸、匯”業務。2000年前后,隨著四大銀行商業化改革的啟動,大型金融機構集體撤并縣域以下網點,造成農村地區金融服務逐漸衰落、金融服務短缺現象加劇。

麗水試點則首先著眼于偏遠山區農民取現難。據人民銀行麗水中支行行長孔祖根回憶,2008年在山區村莊調研期間,發現農戶距最近的金融機構物理網點較遠,農民各種涉農補貼種類繁多、分散、額度小,取現不便。

于是, 2010年上半年人民銀行麗水中支將改善“取現難”的試點方案報至總行,后獲央行支付結算司批準。申報方案中將這項試點內容稱為“小額取現”,但總行出于和銀監會業務交叉的考慮,將其改名為“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

該業務的具體操作流程為:由中國郵儲銀行麗水分行和麗水農信社分片包干,在轄區內行政村指定商店安裝POS機終端,持卡農戶刷卡后,其卡內資金轉入商店老板賬戶,商店老板再以現金墊付給取款人,實現了脫離傳統商業銀行網點的小額取現。目前,由于商鋪老板每天預留現金數額有限,每張借記卡限額一周最多取現三次,每次最高額度為1000元。

據人民銀行麗水中支統計,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共在2114個行政村設立了助農取款服務點,累計辦理小額取現49.3萬筆,金額9291.66萬元,實現農村全覆蓋,小額取現“不出村、零成本、無風險”。

這項業務本質上是支付結算業務在農村地區的延伸,有效改善了農村支付服務環境。據了解,自2010年起,人民銀行先后在重慶、山東、浙江、湖南、陜西等地組織開展試點,當前已在全國范圍推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勵躍近期向媒體表示,希望2013年實現助農取款在全國鄉鎮、行政村基本覆蓋。

按照中國銀監會的一貫思路,滿足農村地區“存、貸、匯”基礎金融服務,必須依托物理網點輻射。但銀監會的這一思路是否符合中國農村金融的實際情況,則值得反思。

對此,一位長期關注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的國際金融組織專家認為,隨著科技進步和互聯網快速發展,無網點銀行最大的技術障礙已經解決。擺脫傳統物理網點全覆蓋的陳舊思路,發展低成本、廣覆蓋的無網點銀行,并合理拓展金融服務的種類,是解決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的主流趨勢。

打通信貸供需通道

支付結算渠道的延伸僅能滿足農村地區有限的基礎金融需求。一直以來,貸款難是農民金融服務的核心難題。目前,麗水金融改革的另兩項重點即在探索農民有效抵押物創新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以打通信貸供需雙方之間的“任督二脈”。

據人民銀行麗水中支統計顯示,近三年,麗水市涉農貸款平均增速43.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3個百分點,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鬃娓f:“這得益于林權抵押貸款開展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等基礎金融服務工作?!?/p>

麗水市林權制度改革始于2006年。麗水市林業局副局長朱國橋稱,當時麗水市林權管理比較落后,改革初衷是解決農民致富資金來源難題。為此,麗水林業局等部門相關人員先后前往福建調研,并研究制定改革方案。

改革剛一啟動,便遇到山林面積大、林業資產評估難的困境。為此,麗水林業局將實測和估算相結合,用數理統計的方法計算每家農戶山林資源。按照不同類型林地不同價格進行評估,建立起覆蓋全市的森林資源信息系統。

麗水市林業局林改辦主任李秀旺透露,起初商業銀行并不認可林權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為推行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政府成立了森林資源收儲中心和林權交易中心,分別提供林權抵押貸款擔保和林權流轉交易平臺。

相關配套制度的逐漸完善,使得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由2008年年底的2.8億元增加至2012年9月底的29億元。目前麗水市林權抵押貸款的具體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以“信用+林權抵押”的方式核定最高貸款額度,提供小額循環貸款;二是林權直接抵押貸款;三是林權收儲中心擔保貸款。

當前29億元存量貸款中,90%左右為第一種類型。受制于林權流轉困難和林權收儲中心擔保逐步退出,后兩者貸款模式遭遇瓶頸。近幾年,林權抵押貸款最早開展試點的麗水市龍泉縣,便出現林農違約,銀行無法處置抵押物的案例。泰隆銀行麗水分行副行長丁業強坦言,林權抵押并不像城市房屋抵押,銀行能按照信貸合同處置抵押物,其實為“假抵押”。

在林權抵押制度尚在完善成熟的過程中,麗水金融改革的相關部門正在醞釀推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在其看來,土地是農民最核心的資產,若能將其盤活,將對解決農民貸款發揮更大的作用。

據了解,人民銀行已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簡稱中農辦)進行溝通,希望消除中農辦對于農民失地而帶來農村地區社會安定的擔憂。一位中農辦權威人士對記者表示,中農辦之所以態度謹慎,原因有兩個:一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民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無償獲得的,其流轉將涉及農村基層組織和社會管理制度調整,不能單純視為一般抵押物;二是《擔保法》《物權法》明文限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抵押,法律底線尚難逾越。

制度阻力尚未消除,但麗水市已開始行動。近日,麗水金融改革相關部門已啟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相關層面的法律、制度研究,同時調查麗水市農民收入對土地的依賴程度,為開展此項試點積極籌備。

重構金融組織體系

在孔祖根看來,經過這幾年一系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麗水農村金融“三級公路”已提升至“一級公路”,未來要建成“高速公路”,通過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吸引金融機構進駐農村。

麗水農村金融改革提出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多層次、低成本、廣覆蓋、適度競爭、商業運作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麗水市下轄1區8縣,縣域地區四大行、農信社和郵儲銀行已經設立網店,其中共計5家村鎮銀行、6家小額貸款公司,泰隆銀行和稠州商業銀行也陸續在縣域設點,不過縣域以下仍然為農信社一家獨大。上述銀監會麗水監管分局副局長稱,當時在縣域設立村鎮銀行的初衷,是希望產生“鯰魚效應”,促進縣域及以下區域金融服務延伸。但是事與愿違,村鎮銀行因為各種原因,缺乏活力,未達到預期效果。

可見,麗水金融改革在金融組織方面仍倚重商業性金融,忽視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發展嚴重不足,這也是幾年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基本特點。早在2008年中央出臺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放寬農村金融準入政策,加快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的農村金融體系。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2009年前后調查顯示,中國農村金融需求旺盛,但只有32%的農戶能獲得正規渠道貸款,在有金融需求的農戶中仍有40%以上不能獲得正規信貸支持,同時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依然突出。

為填補銀行商業化帶來的金融空白,2007年人民銀行主推的商業性小額貸款公司破土而出,銀監會也提出了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服務空白鄉鎮的政策目標。經過幾年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已達到5600家左右,村鎮銀行已超過1000家,數量和貸款規??焖僭黾?。不過小貸公司和村鎮銀行卻偏離了政策設計者的初衷,即集中在縣域開展業務,進一步下沉鄉鎮等農村地區缺乏動力。

顯然,總結2007年以來農村金融改革的成效,在機構布設和服務方式上,相關部門側重發展商業性金融。商業性金融最大的特點是追逐利潤,其效益考核機制和服務“三農”目標相互對立,這加劇了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抽水”效應。長期以來,商業性金融機構縣域以下網點主要任務是吸收存款,放貸權限小,大量存款資金通過高效率銀行體系,幾乎毫無限制地轉移至經濟發達地區,這成為農村地區資金外流的主要通道。

而從國際成熟經驗看,在任何發達國家和地區,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是解決農村地區相對弱勢信貸需求主體主流方式,甚至占據著農村金融市場40%左右的份額。合作性金融的特征是自發和民主,有政府的扶持和監督,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且帶有互助、服務、互相救助的特征。但中國合作性金融現狀是發展滯后、無序混亂、監管缺失。國際金融組織專家認為,中國合作金融之所以曾出現大面積風險,與農民知識、經驗水平有限和民主的有限性有關,政府也沒有為合作金融提供生存的基本條件和土壤。

他認為,泰國經驗值得借鑒,即首先成立主管農業合作金融機構的相關部門,提供合作金融發展的制度保障,并定期進行嚴格審計,違規經營者可提交司法部門處置。

除了合作性金融,中國農村金融政策性邊界切分不清晰。凡是商業可持續的,應該放寬金融準入,留給商業性機構。商業化經營無法提供服務的,如果確實需要金融服務,要通過財政的方式解決,這屬于政府職能。

“溫州因危機觸發改革,而麗水改革水到渠成?!笨鬃娓f。2011年人民銀行麗水中支在總結麗水農村金融創新實踐的基礎上,提請麗水市政府,提出爭創“全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的設想,多次制訂、修改和上報改革相關方案。

后經人民銀行研究局現場調研和研究,基于前期點狀試點已取得一定成效,人民銀行同意麗水的申請??梢娺@次改革試點并非人民銀行自上而下推動,亦非最高決策層對農村金融改革的統籌安排。上述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坦言,人民銀行啟動這項工作,而金融改革涉及很多部門,不同部門要從各自角度推動。

推行差異化監管

要構建新型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必然要求配套監管制度的改革。而現實中,監管政策及制度已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對農村金融發展的不適應性。

以村鎮銀行監管為例,為順應國務院開放民營資本進入金融行業的政策,銀監會將村鎮銀行主發起行持股比例由20%降低至15%,但同時仍舊對村鎮銀行實行并表監管。這意味著主發起行持有15%股權,需承擔100%責任,進而造成村鎮銀行決策鏈條較長,經營活力受限。

業內人士評價,這真實反映了相關部門“重風險,輕發展”的思路。

而在麗水當地,盡管農村金融改革已搞得轟轟烈烈,但縣域金融監管仍基本缺失。一位銀監會麗水監管分局中層人員坦言,隨著縣域及以下金融機構數量逐漸增加,監管壓力與日俱增,人手緊張、矛盾突出。

麗水面臨的金融監管難題實為全局性難題。目前,基層監管力量的不足已反向制約了農村金融的發展。

上述中央農村金融政策制定人士認為,問題的癥結在于監管和發展職責由同一部門承擔,相關部門必然因為忌憚風險而限制發展。解決之道是,將監管和發展職責賦予不同部門,制定一整套有別于城市金融的差異化監管制度。

首先,在監管制度方面,農村金融和城市金融有著本質的差異,目前農村金融監管套用城市金融監管制度,錯位明顯,要根據不同金融活動的特質制定不同監管制度。其次,對于監管人手不足的難題,一方面可以著力增加人手;另一方面不妨嘗試將縣域及以下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領域監管責任集中統一歸入人民銀行系統,由人民銀行代為監管。此外,小型金融機構的發展一定要輔之以市場退出機制,加強監管和市場退出機制這兩條缺一不可。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認為,不能因為監管力量不足而限制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另外,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機構退出機制也是一種監管的補充,可以減輕監管部門的監管壓力。

麗水農村金融改革剛剛啟動,局部性的改革能否成為推動全局性農村金融改革的樣本,尚需進一步觀察。一位決策層人士總結稱,回顧過去十年中國農村金融改革歷程,相關部門改革推進遲緩,尚未獲得突破性進展,改革不盡如人意,甚至尚未“破題”??梢娢磥磙r村金融改革任務依然繁重而艱巨。

用人民銀行麗水中支行行長孔祖根的話說,目前,麗水農村金改 “只是在自留地里面自行摸索,尚未突破現有的政策和法律”。金融改革停留在服務方式和手段的創新,缺乏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這是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區域性改革的共性,亦是此類金融改革遇到的最大瓶頸。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增長方式、縮小城鄉差距的關鍵階段,農村金融在農村經濟改革中發揮著核心作用,農村金融改革的成敗一定程度上左右著農村經濟改革成效。如此看來,決策層及相關部門迫切需要全面梳理和權衡政策得失,重新調整改革思路和方向。

六盤水市未來發展規劃范文第2篇

一、生態和發展的總體概況

(一) 發展歷程

赤水市曾是一個以伐木為主的林業市 (縣) , 1998年森林禁伐后, 仍然拒絕發展高污染產業, 而是以“生態立市”戰略謀發展。2002年被批準為貴州省首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2008年《赤水國家級生態市建設規劃》經市人大批準, 將環保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實績考核內容, 建立一票否決、責任追究、監督通報系列考核機制, “生態立市”戰略正式有了具體倒逼路徑。2015年, 赤水成為貴州省首個獲得環保部技術評估通過的國家級生態市 (縣) 。

(二) 目標定位

赤水市堅持以“生態立市”為戰略,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綠色城鎮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面前,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建共享”發展戰略, 圍繞特色資源價值鏈、環境良好生態鏈、集約發展產業鏈、城鄉共融互動鏈目標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三) 發展現狀

赤水市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建共享”發展戰略。2018年, 赤水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09億元, 同比增長11.5%。一是以生態農業為統領, 竹原料采伐52.6萬噸, 烏骨雞出欄1045萬羽, 生產生態魚養殖6600噸、石斛栽種5000噸。二是以生態工業為統領, 建成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79家, 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2.0%, 工業稅收突破3億元。三是以生態旅游為統領, 生態景區5A級創建有序推進, 創新開發農旅一體化園區2個, 生態旅游超1800萬人次, 旅游綜合收入超200億元。四是以生態城鎮建設為統領, “城鎮雙修”取得成效,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有序推進, 城市品位不斷提升, 城區建成面積達到21平方公里, 城鎮化率提升到48.1%。

二、主要做法

(一) 實施“生態立市”戰略

赤水市始終堅持“生態立市”戰略, 一切發展都以保護生態、發展生態為前提, 以四項機制推動戰略的實施。一是推行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機制, 成立書記為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和國家級生態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 將任務細化到鄉鎮、部門, 逐級簽訂責任書, 層層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二是推行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機制, 科學制定《赤水國家級生態市建設規劃》并經市人大審議頒布, 成為貴州省第一個生態建設地方法律性文件, 使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法治層面。三是推行生態文明改革機制, 赤水市作為全省第一批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兩個試點縣 (市) 之一, 積極探索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項目負面清單管理, 劃定生態功能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 自然資源利用上線, 探索落實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河長制”, 探索建立資金、技術、人才“三下鄉”機制, 統籌城鄉生態建設。四是推行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機制, 加強人大監督、政協調研, 建立生態文明督查通報、“一票否決”和責任追究制度, 將生態建設納入年度考核, 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確保生態文明建設措施落到實處。

(二)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赤水市作為貴州省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先行區域, 堅持“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發展理念。一是以生態農業為核心, 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 石斛種植十萬畝, 生態竹林培植百萬畝, 林下烏骨雞養殖千萬羽, 生態魚養殖萬畝。山上種竹, 林下養雞, 石頭上種石斛, 構建立體種養殖循環經濟體系, 農業生產效益大幅提升, 生態農業成為農戶的綠色銀行, 工業的食糧。二是以生態工業為主線, 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 重點打造以竹漿制品、竹木家具、竹集成材、特色食品藥品、新技術新材料為主的五大綠色新興產業集群。以典型示范引路, 在原料選擇、生產工藝、產品消費、有效回收等各個環節, 統籌推進綠色發展。三是立足赤水旅游資源稟賦, 以生態旅游為特色, 大力發展以全域旅游為引領的第三產業, 建立三產企業2千戶, 市場主體2萬戶, 解決就業人員5萬人, 逐步形成較為穩定的三二一產業結構體系。

(三) 大力實施生態治理

赤水市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發展理念, 重點保護和治理好山體、水體、森林, 多渠道投入做好“三廢”治理。一是政府投入治理, 2001年以來, 投入3.5億元實施退耕還林工程, 投入1.2億元治理水土流失。二是市場投入治理, 政府主導社會投入建設垃圾和污水處理廠, 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6%, 建立垃圾無害化處理新型材料工廠, 每年消化建筑垃圾60萬噸, 減少工業固體廢物排放6萬多噸。三是群眾投入治理, 城區天然氣和電等清潔能源使用, 投入3億元在農村建成建設沼氣池1.25萬口, 多方投入太陽能的安裝使用。另外還聯合周邊地區商討赤水河流域保護, 圍繞著“環境有價, 損害擔責”理念, 共同投入赤水河流域生態治理和保護。

三、生態和發展成效

(一) 實現了生態和發展齊頭并進

將生態文明納入單位年度考核和干部政績考核, 嚴格實行“一票否決”, 生態保護與治理力度明顯增強, 全市禁止開發、限制開發面積增至1330 km², 占全市國土面積73.4%。2001年以來, 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作, 退耕還林新增竹林67萬畝, 全市竹林達130萬畝以上, 成為全國竹林面積和人均竹林面積最大的縣市, 森林覆蓋率高達82.77%。同時, 2001年以來,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以17%以上速度增長, 高于全省和遵義市, 到2018年, 人均GDP達52915元, 農民人均收入達12303元, 在全省縣域經濟中名列前茅, 實現了生態和發展的雙贏。

(二) 成為了長江中上游的生態保護屏障

赤水市位于長江中上游地區, 赤水河和習水河穿境而過匯入長江, 由于丹霞地貌土質松散, 易碎易塌, 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后, 平均每年以5萬畝的速度推進, 森林覆蓋率從原來的58.45%上升到今天的82.77%, 地質災害數量比退耕還林實施前減少40%以上, 每年排入赤水河泥沙量減少500萬噸以上, 降低了70%, 赤水河國家三類水質入境提升到國家二類水質出境, 成為長江中上游生態保護屏障, 貴州省第一個獲得了全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示范市稱號。

(三) 培養了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觀

赤水市通過持之以恒的生態文明建設, 如今, 尊重生態、保護生態、發展生態的理念已植根群眾心中, 愛竹、扶綠已成自覺, 栽花、種草已成群眾的生活習慣。建設“四季常綠、四季有花、色彩繽紛、五彩斑斕、村村是景、處處休閑”的“美麗赤水”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 獲得的“中國長壽之鄉”“洗肺天堂”“天然氧吧”的美稱已成人們守望的未來。

四、經驗啟示

(一) 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樹立了典范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寧要綠水青山, 不要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赤水市堅定生態與經濟同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一邊經濟發展高歌猛進, 生態經濟年均增速13%以上, 綠色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 另一邊生態環境的日臻改善,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巡視組到赤水視察后認為:“赤水是貴州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最好的縣市之一, 發展模式值得推廣”。

(二) 為循環經濟模式提供了實踐參考

赤水市依托特色自然資源, 提出“旅游上山”“竹業富山”“富民興山”的山地經濟學創新方式, 實現一產生態化, 高質產出“綠色資源”, 為二產提供“綠色原料”, 實現產銷鏈接, 同時又為三產建立了“綠色環境”, 構筑消費支柱。生態產業實現了農業變“農行”, 產品變“糧食”, 工業變“錢袋”, 消費促“市場”的生態經濟循環模式,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生態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義, 探索出了一條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同建設、共發展的生態經濟嶄新路子。

(三) 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實證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新的探索, 又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赤水市堅持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 在以生態經濟為統攬, 生態產業為核心的思路下,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生態保護和生態治理同步推進, 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 通過生態品牌優勢, 依托市場創新, 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市場優勢, 加快了生態產業轉型升級, 提供了生態經濟建設的高效模式。

摘要:赤水是貴州省首個獲得環保部技術評估通過的國家級生態市 (縣) , 作為貴州省生態經濟綠色模式的先行區域, 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 以生態經濟引領全面發展, 突出“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 走出一條速度快、質量高、百姓富、生態美的全面發展新路子。

六盤水市未來發展規劃范文第3篇

1 我市各級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建設現狀

1.1 購書經費使用情況

由于購書經費不足, 購書數量下降, 致使圖書館功能難以發揮。近年來, 我市市 (縣) 兩級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基本保持平穩, 購書費支出總額變化不大, 2 0 0 8年麗水9市縣公共館購書經費累計1 3 3萬元, 其中購書費較往年略有增加的只有麗水、縉云等幾家。由于購書經費的相對匱乏, 書刊價格的上漲, 使單個圖書館的采購能力日趨緊張, 購書策略不能與時俱進, 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在購書理念上仍追循著小、偏、全的采購模式, 除了農村送書下鄉活動的專指性稍強些外, 文學類、歷史類文獻仍是占了極大的比例。重藏輕用的現象尚未完全改變 (如電子書籍和視聽資料只求全, 不求實效) , 仍以藏書量來決定館務實力, 至于書籍利用率并沒有放在第一位。有些館由于地方財政供給不足, 辦公經費缺口太大, 只能在購書等專項經費里動腦筋。

1.2 資源建設情況

目前全市公共館藏書量達1 0 3萬冊, 平均年購新書27380冊, 年接待讀者453000人次, 年圖書外借323000人次。我市市 (縣) 兩級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各自為政, 基本上是處于一種自給自足、自行其是的狀態。通過省共享工程網絡下載的各類數據庫, 雖然已在市圖書館網站上鏈接成功, 但由于受到技術維護和資金短缺等各類因素影響, 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文獻入藏數量明顯不足, 而品種又大量重復。決定服務品位的特色館藏也只有云和館的玩具文化和麗水館的家譜文化能湊上數。由于人員編制、經費保障和技術條件的限制, 特色數據庫的開發、建設和共享不盡如人意, 網站建設除市館外其余皆為空白。各館普遍存在藏書結構不盡合理的狀況, 文獻載體多以印刷型文獻為主, 電子文獻的收藏屈指可數。這些特點使得我市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共享性差, 缺乏必要的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 讀者服務總體處于一種低層次的水平上, 深層次的信息服務因資源的局限性和網絡技術的低水平, 也未能有效的開展。

1.3 對外服務情況

在開展對外服務方面, 各館采用陣地服務與流動服務相結合的方式, 以送書下鄉活動為載體, 以鄉鎮文化站為依托, 建立圖書流通站點, 利用圖書流動服務車等方式實現萬冊圖書進農村, 針對不同群體和不同需求, 利用投影儀、宣傳版面等設施, 通過集中播放經典老電影等形式, 提供特色服務, 把服務觸角延伸至館外更為廣泛的領域。按照省文化廳的要求, 各館組建了以電子閱覽室為平臺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絡服務體系, 從省共享工程中心下載了總量為2 0 T的信息存儲為讀者使用, 依靠市 (縣) 委組織部的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平臺, 將共享工程的豐富內容提供給農村社區群眾使用, 其中年接待讀者3萬人次以上的有縉云館 (3萬人次) 、麗水館 (4.5萬人次) 、遂昌館 (5萬人次) 。

1.4 網絡共享情況

各公共館共投入專項建設資金3 4 5.3 8萬元 (其中省撥資金1 7 3萬元, 地方級財政補助資金1 7 2.3 8萬元) , 采取各項措施組建以電子閱覽室為平臺的共享工程網絡服務體系和力博圖書管理系統, 全市公共館現有共享工程客戶機1 7 5臺, 圖書館自動化管理業務機8 2臺, 服務器、存儲器1 7臺等硬件設備。目前由于受到經費、技術、人才和觀念意識等條件的重重制約, 至今未能形成有效的文獻資源共享網絡。雖然每個館都建有各自的館藏數據庫 (比較有特色的有云和館的抗日文化和旅游文化以及龍泉館的劍瓷文化數據庫) , 但只限館內使用, 不能向館外讀者提供服務, 不能與其他圖書館實現資源共享。

2 目前開展信息資源建設中存在的障礙

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是圖書館事業高度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如何實現圖書館的資源共享, 合理有效地利用文獻資源, 為經濟建設服務, 一直是我市圖書館界同仁不斷追求的奮斗目標。但是, 受管理體制和傳統觀念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我市各級圖書館如何真正實施資源共享, 還需要克服許多障礙, 才能使資源共享落到實處。這些障礙主要體現在經費上、體制上、素質上、技術上等四個方面。

2.1 信息資源建設經費不足, 資源共享進展不利

市級館作為一級財政預算單位, 多少能夠享受些利好的政策扶持, 但財政也是看全市的預算安排, 在統籌全局的前提下才予以適當的補助考慮, 尤其是近年來, 作為地方財政收入重要來源的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 財政收入大幅縮水, 只能勉強考慮市級館的經費核撥事宜, 保障當年信息資源建設的勉強運行, 但要想與發達地市公共館的成效相媲美, 那簡直就是奢望之舉。作為二級財政預算單位, 由于沒有直接跟當地財政申撥經費的權力, 許多縣級館所需經費均須通過縣級主管局, 需要申撥多少專項經費還要看臉色行事。還有部分館的建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專項資金, 擠占了本身就少的可憐的經常性經費, 這使得各級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順利開展得不到有效保障。

2.2 管理體制滯后, 限制共建共享的發展空間

由于圖書館管理體制長期以來形成的自成系統、各自為政的狀態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資源建設仍處在無章可循的狀態。各館都習慣追求“大而全”、“小而全”, 對資源共享不太積極不太熱心, 有的受本位主義思想的影響, 只愿共享, 不愿共建, 缺乏統籌規劃和統一管理, 缺乏溝通合作精神, 文獻資源建設存在分散作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 形不成大范圍的信息資源共享的大局。

2.3 技術力量薄弱, 館員的業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信息資源建設需要工作人員具備多種知識和技能, 由于員工知識結構不盡合理, 知識的“不適用”、“老化”現象比較嚴重, 只能適應館內簡單基本的業務操作, 一旦他們在接觸到外文信息以及計算機、網絡等新興技術時, 表現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較差, 不能勝任圖書館現代化工作的需要。新的信息技術人才嚴重缺乏, 能夠進來的又以領導裙帶為多, 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造成障礙。人員素質問題已經成為嚴重制約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2.4 數據庫建設嚴重匱乏, 信息資源網絡化進程嚴重受阻

各館在開發和建設數據庫過程中, 館藏數據庫整體質量欠佳。在采用ILAS2.0、立博圖書借閱系統后, 書目信息采用C N M A R K格式著錄, 簡單著錄者多, 并不能詳細反應整體內容而不便于進一步查閱, 二次開發者寥寥;能夠組建反應地方特色的信息數據庫并且在網絡上能夠得到公認好評的基本上沒有。雖然一些地方史料在經過掃描排版后能進入數據庫中, 但其在超鏈接過程中往往因斷層而不能有效閱讀;網站建設由于受到技術力量的嚴重阻礙而只是多年來的老面孔, 內容更新根本不及時, 點擊率少至又少。人員、經費和技術的共性問題阻礙了信息化網絡化的建設進程。

3 公共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之對策

作為一項惠民工程,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目標是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圖書館, 提高館藏文獻的利用率, 提高圖書館的整體服務能力。我們應該采取適宜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策略, 以提高辦館效益為目的, 達到互惠雙贏, 共同發展的目的。

3.1 加大投入力度

信息資源建設既是一項文化建設項目, 也是一項政府工程,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建設需要必要的、穩定的資金投入。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 圖書館的投入中, 政府投入應占主導地位。實踐證明, 哪里的政府重視, 投入得到保障, 哪里的圖書館事業發展就快。因而在做資源建設的投資概算時要多渠道多途徑籌集資金, 加在投入力度。一是信息資源建設經費應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二是在市、縣建立信息資源建設專項基金, 制定出符合基層實際的專項基金管理辦法, 充分考慮資源建設基礎設施設備的使用維護和更新換代, 建立健全設施設備損耗的財政補償制度, 將之作為專項資金使用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以此來判斷下一年度的資金撥付力度;三是對應中央、省的投入, 市、縣財政應有一相應的配套投入比例;四是因地制宜, 探索多種方式建設基層服務點。各地經濟基礎不同, 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前提下, 各地應根據本地具體情況, 采取切實可行的辦法, 籌措經費, 建設基層服務點。

3.2 加快立法進程

完備的法制建設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動指南?,F行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規則和條例大多有著明顯的局部性、微觀性、臨時性, 不符合文獻資源共享法規應具備的強制性、規范性和穩定性的要求。即將出臺的《圖書館法》及與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 必需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社會地位、經費保障、各成員的權利和義務, 以及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體制和運行機制、總體布局等做出明確規定;必需保證廣大用戶能夠充分利用公共信息, 及時、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益處?!秷D書館法》的出臺, 使我們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走上一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穩定規范、良性持續的發展軌道。

3.3 提升館員綜合素質

資源的共建共享需要一支素質優異的專業隊伍。在政策與資金作保證的前提下, 共享共建能否持續性發展, 已開通的市縣館能否正常運轉, 能否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決定于人才。不迅速采取有力措施, 改變目前市縣圖書館的人員結構和技術水平是難以提高服務水平的。因此, 圖書館領導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改變那種人員素質滿足于傳統作業, 業務工作只求應付的被動局面, 采取措施切實有效、持久地加強館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堅持繼續教育與業務自學的相統一, 進行培訓是最直接、最具實效性、最具可操作性的一種教育方式??梢砸允袌D書館為基地, 有計劃對市縣級館的資源工程點的建設和維護人員進行分期分批培訓。通過講座、輪崗、自學等培訓方式, 引進競爭機制, 設立獎勵措施, 做到培養一批帶動一批, 鼓勵館員學習進取, 不斷鉆研, 一專多能, 建立起一支技術過硬、業務熟煉、管理規范、服務優良的素質優異的基層隊伍。

3.4 拓展特色服務

充分利用本館的特色館藏, 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 建立能反映本地區歷史、文化、科學、教育等內容的各種專題數據庫, 有區別, 分層次地開展與讀者要求相適應的各類文獻專題服務, 形成本館獨有的服務項目。同時, 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 提高服務層次, 積極研究和探索信息環境下圖書館服務的新特點和新方式, 構建新的服務平臺, 開設新的服務項目, 在搞好常規服務、陣地服務的同時, 開展特色服務、專題服務、流動服務。在這方面, 云和館的特色服務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作為國家一級圖書館的云和縣圖書館, 開辟了Toy Library (玩具文化研究室) , 是以知識創新為主導的文化產業, 采用市場經濟模式, 用知識深層服務, 推陳出新, 隨著仿生拼畫、環球通用日軌等新概念作品相繼問世, 圖書館與企業聯手研發, 獲得專利和訂單, 給企業帶來商機和利益, 展示云和圖書館切入當地主流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生活的有效服務。

3.5 加速網絡建設

為實現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 考慮到各市縣館網絡化建設的資金短缺, 重復建庫的現狀, 宜采用虛擬專網技術, 架構聯接市縣各館的虛擬專網。目前這是種切實可行的網架結構, 技術成熟、可靠。

虛擬專用網 (V P N) 是指在公共網絡中建立專用網絡, 數據通過安全的“加密通道”在公共網絡中傳播。接入單位只需要租用本地的數據專線, 連接上本地的I n t e r n e t, 各地的機構就可以互相傳遞信息;同時, 還可以利用Internet的撥號接入設備, 讓自己的用戶撥號到I n t e r n e t上, 就可以連接進入專網中。使用V P N有節省成本、提供遠程訪問、擴展性強、便于管理和實現全面控制等優點, 每個館可將自己的特色文獻存儲在與V P N相連接的本館服務器上, 全市各館都可拿來調用, 這樣告別了以前要么是聽到別人有去問, 要么是想可能那個館有再去問的情況, 可以減少因為館員知識面的局限性而找不到讀者所要的資料、資源情況的發生, 這將會成為今后圖書館網絡發展的趨勢。以此為依托, 形成以省館為中心, 市級館為骨干, 縣級館為基礎的全省公共圖書館基礎網絡系統, 從而V P N實現省、市、縣圖書館的實時數據共享和傳輸。利用此基礎網絡系統, 可以實現全市公共圖書館間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與高度共享,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做到以前要幾年 (周期) 才成達到的效果, 這樣就大大加快了建設的步伐, 避免了資源的重復建設, 節約了建設資金, 達到1+1>2的效果。

4 結語

新時期給公共圖書館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在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今天, 隨著文獻信息量的迅猛增長, 圖書館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任何圖書館都不可能購買齊全所有的文獻, 傳統的辦館模式已經不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因此, 圖書館之間開展協作, 加強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 實現資源的共建與共享, 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 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圖書館自動化程度的提高, 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 從技術上為圖書館之間的資源共享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是共建共享, 合作共贏的結果。

摘要:本文分析了麗水市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現狀及存在著的發展障礙, 提出了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活動的對策思路, 在經費投入、立法保護、提高水準、網絡建設等方面進行闡述, 以此達到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合作共贏的目的。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

參考文獻

[1] 呂俊生.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文獻保障體系[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0 (2) .

[2] 李家清.我國文獻資源共享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2 (1) .

[3] 劉彩虹, 楊玉紅.論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的創新[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02 (1) .

[4] 張懷濤, 黃健.網絡環境下影響圖書館信息資源開發的因素[J].圖書與情報, 2001 (1) .

[5] 李嘉琳.中外圖書館管理體制比較研究[J].圖書與情報, 2001 (1) .

[6] 陳惠民.帶蜜的山花[M].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 2007, 8.

[7] 嚴峰, 查婉玲, 方煒.關于推進南京市市、區、縣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調研報告, http://www.ccmedu.com/bbs9_24502.html.

六盤水市未來發展規劃范文第4篇

天水市秦嶺鄉位于天水市秦州區西南部、秦嶺山脈西麓, 距天水市市區37公里。境內地勢山巒起伏, 西北高東南低, 因地處長江與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而得名秦嶺。最高海拔1912.4米, 最低海拔1677米, 年最高氣溫34.4℃, 最低氣溫-23℃, 年無霜期151天, 年平均降雨量695.7毫米, 屬高寒陰濕山區。

近年來, 鄉黨委、政府緊抓六盤山片區扶貧開發有利契機,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精心打造“中藥材種植之鄉”, 著力破解群眾收入難問題。全鄉累計種植冬花、連翹、半夏、防風、紫菀、黃芪等中藥材達98000畝, 其中連翹4300余畝。根據市場調查和本鄉地理條件優勢, 鄉黨委、政府在全鄉大力發展中藥材連翹種植產業, 擴大面積, 壯大規模, 建立了高標準的中藥材連翹種植基地, 使秦嶺真正成為中藥材連翹之鄉。

根據實際調查, 石家河村內仍然具有部分閑置土地和人員, 對山坡地大多數未能耕種, 部分耕種土地產量低、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不佳;在充分分析基礎上, 完全滿足其旅游開發及特色產業的種植。例如:種植特色中藥材、花卉等;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節約勞動力、提高經濟效益。并從中發展以花卉、中藥材為主的旅游文化發展之路。全方位提高農民收入。因此, 將產業發展與農民脫貧致富聯系起來, 規?;?、產業化統一協調, 使其經濟發展走向新的歷程。

二、深入開展脫貧之路的策略

在深入開展脫貧的策略中, 充分調研石家河村地理區位優勢, 分析氣候、土壤、環境等各方面因素, 提出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 深度脫貧的方案策略。

通過分析秦嶺鄉石家河村與天水三牧特種養殖有限公司聯合, 成立“牧正源特種養殖農業合作社”, 重點發展特種養殖、加工、銷售及鄉村特色旅游。綜合石家河村地理環境、產業發展狀況及周邊貧困村脫貧情況, 從產業發展、產業扶貧及田園綜合體形成多方面入手, 全面進行對石家河村的產業開發規劃。使其發展從現代經濟型產業到現代特色旅游小鎮進行整體的綜合開發。最終形成特色養殖、旅游開發、中藥材種植、特色小鎮等綜合性發展的致富之路。

特種養殖產業的發展, 主要依據其地理環境、氣溫等自然條件, 該地區最高氣溫34.4℃, 最低氣溫-23℃, 年無霜期151天, 其獨特的秦嶺山脈氣候環境, 能夠在特色養殖中起到較好的作用。計劃發展土雞、藍孔雀、梅花鹿、鴕鳥等具有高經濟效益的特種養殖產業;在養殖的同時, 可以進一步開發觀賞、認養等形式的旅游發展策略;并相繼發展相關的加工業, 對養殖產品進行深度加工。

部分產品為農業土特產, 部分進行旅游產品的開發與加工, 充分利用中藥材、養殖物的產品特點, 形成旅游、養殖、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合理規劃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合理進行產業規劃, 農民加入生產合作社利用自己的土地及勞動力入股, 合作社帶頭發展的形式, 全面進行脫貧攻堅、發展致富。

三、產業發展組合形式

秦嶺鄉石家河村是村民全員參與和受益的農業經濟合作體?,F有農業資源作為資本, 充分激活現有資源。全面推進石家河村集體產權的制度改革, 整合石家河村土地資源、林地資源、勞動力資源、旅游文化資源、集體經營性資產資源等。依據目前石家河村區位特點, 發展特種養殖、創意農業、旅游觀光等綜合性發展項目。合作形式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 推動石家河村資產股份化、土地股權化, 盤活石家河村現有各種資源要素, 形成資源疊加效應, 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使現有農民及周邊貧困村建檔立卡戶首先進入合作社, 從事勞務或免費承包養殖、種植區域, 合作社按一定市場價格回收的形式, 快速提高農民收入。 (如圖1)

石家河村資源資本化的發展模式, 使石家河村提高閑置資源利用率, 多渠道的增加農民收入。一方面發展農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另一方面是合作主體經營、由村集體或農民個人通過與合作社股份制合作, 共同進行生產經營;第三方面是由村集體或農民將現有資源作為股份, 相關主體企業或合作社開展經營按股分紅。

四、特色產業的組合

發揮地理優勢、多種產業組合, 利用特殊的土地資源, 合理配置開發項目, 有的放矢精準發展。 (如圖2)

(一) “連翹雞”是本區域規劃打響的土雞主要經營品牌, 也是重點推出的特色品種天水地區及周邊發展農家樂以及大量的餐飲企業對土雞的使用率提高;更有“月子雞”“保健雞”等各色獨特的養殖特色品種。土雞產業得到了巨大發展。最根本的就是將養殖產品塑造其獨有的價值觀念。連翹雞就是該地區特色品種的發展方向, 也是主打品牌。

(二) 特種養殖區

利用養殖資源, 逐步增加特種養殖品種, 鹿、麝、孔雀、鴕鳥等特色養殖品種。特種養殖一方面是增加區域性宣傳效果, 并能夠吸引更多游客觀賞;另外一方面是特種養殖的特殊性, 其市場需求與供應之間的差距, 使得更多優勢爭取特色農業的發展。提高石家河村知名度和觀光知名度。

(三) 庭院生態功能區

農家樂是天水地區最為主要的旅游文化形式, 依靠天水當地獨特的山野菜、氣候環境等。規模和數量極其龐大, 并且是天水旅游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也是天水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動力。庭院生態功能區域的發展是在農家樂基礎上將生態餐廳與農家特色相結合的產物, 是農家樂的升級版本, 補充了農家樂受季節影響大、規模小、接待能力低、不易于打造品牌化的短板。全面提升農家樂餐飲文化的主要方式;并能夠通過這一方式將農業經濟與市場信息及時聯系在一起, 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向。有利于將旅游新觀念、新信息及時反饋到農業發展中。

(四) 花海區域

花海旅游, 也稱花卉旅游, 是以觀花為主要目的的旅游。隨著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花海旅游形成了四季興旺、春秋爆滿的局面, 成為旅游熱點。石家河花海景觀主要為景觀特色, 吸引兩區五縣及周邊游客觀光;并與養殖區域畜牧殘渣等制作有機肥料、循環利用、保護環境;形成統一有效的資源配置, 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五) 特色小鎮

石家河村特種養殖及鄉村特色旅游項目的開發, 就是將石家河村特定的村莊環境進行特色打造, 完善其服務功能并與養殖、旅游等特色產業相結合。具有“小”又有“特”;將村莊外觀與花海景觀相結合、將庭院生態休閑與村莊相結合、全面形成特色旅游文化村鎮。

(六) 農村電商

主要針對特種養殖及農產品銷售為主, 進行區域化配送服務, 運用日趨完善的電子商務, 為農產品買賣建立網絡信息服務, 意在解決石家河特種養殖項目農產品信息基礎設施落后、網絡化程度較低、信息的交流與共享不暢通而導致農產品產品交易困難的現狀。通過網絡技術, 讓農產品銷售擺脫中間商盤剝與市場信息不暢通的問題。

五、發展計劃

(一) 市場投入期 (1-3年) 主要投入建設

花海觀光區域、休閑娛樂區域、庭院休閑區、園藝觀賞、旅游購物、生態養殖等為主的基礎設施的投入。市場策略主要基于逐步培養消費者的認知度, 通過花海及庭院休閑區域、特種養殖區域, 吸引消費者參觀、游覽, 并通過此方式擴大消費者的知名度。

第一、二年:初步投入, 進入旅游業市場, 依靠特色種植、養殖, 大力宣傳石家河種養殖特色, 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觀、游覽。讓消費者初步對該地區特色產業有所了解, 并具有良好的傳播口碑。建立一部分相對穩定的客戶群, 為下一步發展的基礎。

第三年:樹立并提升品牌形象階段, 在第一、二年的宣傳基礎上, 增加媒體廣告等渠道的正規傳播, 并將已具有的農產品附帶在宣傳內容中;通過口碑宣傳、媒體廣告等, 有效的將旅游、種植、養殖、休閑娛樂相結合的特色產業告知消費者;并能夠建立品牌形象。

(二) 發展成長期 (4-5年)

在產業規模及業務相對穩定, 進一步提升石家河村旅游開發及特種養殖幾大特色產品的知名度。并在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打造特色小鎮的同時, 籌備新業務的開發工作。使項目在天水市場知名度達到80%, 天水周邊地區知名度達到45%, 鞏固已有市場, 擴展潛在市場。

六、石家河村脫貧發展總結

(一) 增加就業崗位

旅游業吃、住、行、游、購各個環節都是需要大量勞動力, 而產業發展將提供大量直接和間接的就業機會。石家河種植產業、特種養殖、庭院休閑、電商等等, 綜合產業開發中, 所產生的就業崗位遠遠大于村現有勞動力人數。通過石家河村特種養殖及鄉村特色旅游項目的建設, 既可以解決石家河村部分人口的就業問題, 還能為當地建檔立卡戶提供一個就業機會, 積極形成產業扶貧。

(二) 改善人民生活, 擴大對外開放

石家河村特種養殖及鄉村特色旅游項目的建設, 可以吸引大量天水市及周邊游客, 更可形成天水麥積山、伏羲文化等旅游資源的副接待中心, 有效促進本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從而加速其脫貧致富的進程,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同時也有利于改善鄉村投資環境, 提高秦嶺鄉石家河的知名度。為進一步發展鄉村經濟具有良好的效應。

(三) 產業扶貧的巨大貢獻

石家河村特種養殖及鄉村特色旅游項目, 規劃為特種養殖業、特色種植業、電商流通產業、鄉村旅游產業和庭院休閑等幾大產業發展區域。

其養殖以農戶免費承包養殖, 合作社回收產品、勞務用工等多種參與形式, 通過多種形式可有效吸納周邊建檔立卡戶從事特種養殖及旅游服務等, 項目的建成將有效提升產業扶貧的快速發展。

【相關鏈接】

“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 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 中辦詳細規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 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

2014年3月, 習近平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要實施精準扶貧, 瞄準扶貧對象, 進行重點施策。進一步闡釋了精準扶貧理念。2015年1月, 習近平總書記新年首個調研地點選擇了云南, 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摘要:“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笔液哟逯猩疃让撠毎l展戰略, 是綜合其自然條件、資源基礎、充分發揮當地農業發展優勢, 引進現代農業科技, 以多種農業形式、多種生態模式、揚長避短、協調發展。以石家河村脫貧發展道路為研究對象, 探討甘肅天水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產業發展,合作社

參考文獻

[1] 李小紅.貴州毛南族鄉村治理困境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 2015, 43 (30) :311-312.

[2] 閆翅鯤.走出農村貧困治理困境的對策探討——以河北省石家莊市為例[J].石家莊學院學報, 2010, 12 (2) :34-37.

六盤水市未來發展規劃范文第5篇

一、我縣商貿企業發展現狀

1、總量快速增長,發展主體不斷壯大。隨著存量商貿企業的做大做強,國家惠民政策的拉動,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的入駐,以及對市場主體的全力服務,我縣商貿流通企業發展迅猛。截止xx年xx月,我縣新增商貿企業xx個,其中個體戶xx個,法人企業278 個,全縣商貿企業累計達到xx個,其中個體戶11435個,法人企業506個;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88個以上,法人企業34個以上。

2、經濟貢獻增大,主體地位不斷提高。2012年我縣商貿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億元,同比增長16.3 %,其中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實現12.7億元,同比增長21.9%;xx年我縣批零住餐商貿企業共實現稅收9520萬元,同比增長 45%;xx年全縣商貿企業共提供就業崗位約1.9萬個,同比增長5%。商貿企業在財政增收、提供就業、居民致富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對推動我縣經濟健康、持續、快速增長,構建和諧遠安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3、品質明顯提升,持續發展不斷增強。一是人才培養力度得到加強。三年來,我縣xx餐飲公司、鳴鳳賓館、國酒等重點商貿流通企業參加了我縣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同舉辦的工商管理(EMBA)高級研修班及全縣企業管理創新培訓,通過與知名教授、業界精英交流互動,了解和把握國內外經濟形勢及市場走向,培養創新思維,進一步提高決策者戰略規劃與掌控全局的能力;二是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全縣90%以上的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和監督約束機制實現了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一大批懂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企業人才進入企業核心領導層,涌現出一批以遠安國酒、中百倉儲為代表的龍頭型商貿企業和以聚鳳鸞餐飲、鳴鳳賓館為代表的成長型商貿企業;三是品牌創建力度得到加強。近年來,我縣商貿流通企業不斷重視自身發展,加大對商貿流通品牌的創建力度,涌現了聚鳳鸞、馬婆等知名品牌商標;四是提檔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目前我縣國酒、鳴鳳賓館2家商貿企業已達到四星級標準,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擬建五星級標準企業項目1個,目前正順利推進之中。五是知名零售企業不斷入駐。近幾年來,我縣大力引進知名零售企業進駐我縣,已成功引進中百倉儲、雅斯、世紀華聯等購物廣場,即將引進武商集團、北山超市等知名零售企業。通過知名品牌的創建、大型企業的引進以及本主企業的提檔升級、理念更新等舉措,將為我縣商貿企業的做大做強,商貿流通業更好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4、市場主體結構不斷優化。全縣商貿市場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城鄉市場呈現出以大型超市、便民連鎖店、專賣店為主業態的多樣化、多業態共存的競爭新格局。在城鎮,大型、較大型超市數家鼎立,服裝、電器以專賣形式形成“一條街”的經營規模。農村“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全面完成,全縣新建成商品配送中心2家,日用品銷售店88家,農資銷售點40家。隨著郵電通信業和快遞業的快速發展,網購消費規模正迅速擴張。這些市場的規模和經營品種與本地經濟結構及生活消費水平相匹配、與交通狀況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基本構成了信息通暢、網絡齊全、品種繁多、供貨及時的物流及銷售系統,極大的滿足了城鄉居民需求,方便了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

二、領導高度重視,積極出臺政策扶持

(一)制定出臺了《xx縣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意見》。xx年,我縣率先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意見》。共有包括實施商貿企業成長工程,鼓勵商貿企業做大做強,鼓勵發展連鎖經營商貿企業,鼓勵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建設,進一步改善商貿企業的融資環境,優化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環境,加大商貿流通業品牌創建力度,加大商貿企業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商貿流通業發展專項資金等九項具體扶持政策。

(二)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xx年,市人民政府也出臺《關于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的意見》。共有包括完善政策規范體系,加大財稅扶持力度,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強化信貸資金支持,支持企業直接融資,鼓勵擔保機構發展,降低市場準入標準,寬限延長出資期限,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引導企業集聚發展,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健全企業信用制度,支持企業拓展市場,搞好企業要素保障,加快創業基地建設,完善成長激勵機制,強力推進治亂減負,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等十九項具體扶持政策。今年,我縣也出臺了從鼓勵個人創業和集體創業、扶持科技人才創業,鼓勵本地企業吸引外地企業來遠安設立法人機構,鼓勵企業在我縣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加大金融支持,實施稅收優惠,優化準入環境,強化創業培訓,強化社會保障,支持農業市場主體加快發展,規范收費行為等十一個方面對發展市場主體給予扶持的政策。

對于市縣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我縣也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細化措施強化貫徹落實,有力確保了商貿流通業的更好發展。

一是市場主體不斷壯大。根據《關于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意見》,對年度內新進的限額以上商貿企業中的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大個體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截止目前,我縣共有限上企業89家;全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億元,同比增長15.2%。

二是專業市場發展卓有成效。根據政策,對新建的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固定資產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商貿企業,在用地上,縣政府按土地純收益的30%支持該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涉及的縣級服務性收費按下限的30%收取。安泰建材市場在用地上享受到了該條扶持政策的建設資金33.9萬元。目前,星河水岸、鳴鳳水岸、盛世廣場、礦山設備專業市場以及聚鳳鸞舊城改造等一批項目正在建設或前期準備中。

三是連鎖經營發展成效顯著。根據《意見》中對連鎖企業新開設經營面積在1000平米以上的直營店,每開設1家,給予一次性獎勵3萬元。先后有宜昌萬福超市、宜昌東方超市、世紀華聯購物廣場、聚鳳鸞餐飲服務公司等共獲得獎勵資金18萬元。

四是商貿企業茁壯成長。根據《關于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意見》,鼓勵商貿企業做大做強,對年實繳稅金首次超過100萬元、300萬元和500萬元以上的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由縣政府分別給予5萬元、10萬元和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每年對全縣限額以上商貿企業按實際銷售規模、繳稅規模及增長幅度等主要指標進行“優強企業”評比活動,對“優強企業”,由縣政府進行表彰。

三、加強商貿流通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要解放思想,轉變經營觀念,探索企業發展新思路。各商貿流通企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立足企業自身實際,正確審視企業的發展環境、重新定位企業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不斷創新經營模式、經營理念,注重資源投入,苦練基本功,扎扎實實的選準項目、運作好項目,為企業謀求持續健康發展的空間。

(二)強化學習,拓寬視野、豐富知識。一是企業業主要帶頭學習。企業負責人要充分揮表率帶動作用,培養思考和研究問題的興趣,要堅持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二是要搭建學習平臺。要積極為全體員工提供各種學習機會,創建學習平臺,加強實踐鍛煉,滿足干部員工的學習需要。三是要重視員工培訓。積極參加上級舉辦的專業化培訓,重視與兄弟單位的互動交流。極大地提升員工的勝任崗位能力和素質修養,為企業的發展儲備深厚的內生動力。

(三)積極培育和發展新的消費熱點。及時發布市場供求信息,引導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開發適銷對路商品和服務,引導消費結構升級。拓展電子信息、通信產品、教育培訓、家政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閑旅游等消費。引導個性化、時尚化、品牌化消費,培育和發展定制類消費。開展“名品進名店”、“品牌產品下鄉”等活動。推動特色商業街建設,扶持“老字號”的創新發展。配合安居工程建設,擴大和帶動家具、家電、家紡、家飾等消費。

六盤水市未來發展規劃范文第6篇

① 五年內成為市級連鎖內裝公司,成立四家分店;

② 拿到裝修行業三級資質,爭取拿到裝修行業二級資質;

③ 五年后公司單年總銷售額達到1800萬,分店最低單年銷售額達到150萬。

具體規劃:

第一年:總店完成200萬年銷售額。

第二年:總店完成400萬年銷售額;年底辦理三級資質。

第三年:總店完成600萬年銷售額;年底確定兩家分店(A、B)地址,以及分店管理人員。

第四年:總店持續600萬年銷售額;A、B兩家分店各完成150萬年銷售額;年底確定另兩家分店(C、D)地址,以及分店管理人才。

第五年:總店完成800萬年銷售額;A、B分店各完成300萬年銷售額;C、D分店各完成200萬年銷售額;年底公司籌備二級資質相關事宜。

--上海XX建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2011/01/06

2011年全年月份業務額分布表

注明:2010年0

2、0

3、04三個月為首批業務員實習期(之后業務員實習期均為三個月),實習期工資中不包含“薪金標準”中的“特殊薪金”部分,過了實習期工資按公司分配個人業務額達標程度,評定是否加入“特殊薪金”這一部分。

--上海XX建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上一篇:居民生活狀況調查問卷范文下一篇:煤礦大型設備檢修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