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三國演義諸葛亮小故事

2023-03-29

第一篇:三國演義諸葛亮小故事

三國演義中關于諸葛亮的故事

一、故事

諸葛亮的故事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云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諸葛亮的性格:小心謹慎 曠世濟民

諸葛亮的故事

2、火燒博望

博望坡軍師初用計——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軍馬。云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翼德可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關平、劉封可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趙云,令為前部,不要贏,只要輸,主公自引一軍為后援。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 „„ 孔明謂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來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即回軍掩殺。亮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諸葛亮的故事

3、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諸葛亮的故事

4、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并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后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后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并駁倒對方。

諸葛亮的故事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表喬公二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目羞花之貌。操曾發誓:“愿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必班師矣。此范蠢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此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

諸葛亮的故事

6、用奇謀孔明借箭(草船借箭)

周瑜刁難諸葛亮,令其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立軍令狀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動,暗中叫魯肅備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個。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霧迷漫,諸葛亮率船到曹軍水寨前擂鼓吶喊佯攻,曹軍怕中計,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這一妙計使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務。

諸葛亮的故事

7、祭七星壇借東風

周瑜為沒有東南風而病倒在床上。諸葛亮給周瑜開了個“藥方”,上面寫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說他能借來東風,他讓周瑜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壇,然后自己在壇上做法。幾天之后,果然刮起了東南風。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殺諸葛亮。然而諸葛亮早有預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諸葛亮的故事

8、孔明巧布八陣圖

劉備兵敗,陸遜追至夔關,遇此陣,土人言:“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于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云,從內而起。”遜入陣不得出,后被孔明岳父黃承彥放出。

八陣圖“名八陣圖。反復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諸葛亮的故事

9、武侯彈琴退仲達(空城計)

空城計:諸葛亮屯兵于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臨危不懼,傳令打開城門,還派人到城門口灑掃。諸葛亮自己卻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諸葛亮性格:智勇雙全 沉著冷靜 知己知彼 膽識過人

七擒孟獲

一擒一縱

孔明大敗南蠻的三洞元帥后,又布下伏兵,讓王平、關索誘敵。二人假裝戰敗,引南蠻王孟獲入峽谷,再由張嶷、張翼兩路追趕,王平、關索回馬夾攻。

南蠻叛漢孟獲抵擋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但是孟獲不服氣,說:“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計,怎么能叫人心服?”諸葛亮也不勉強他,爽朗地放他回去了。

二擒二縱

孟獲被釋放以后,由于他本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又乖乖被活捉了第二次。孟獲卻不服氣,說什么勝敗乃兵家常事,回去要與孔明再戰,若再被擒才服??酌髀牶笏实拇笮φf那你準備好了再來吧,便放他回去。

三擒三縱

孟獲對弟弟孟優說,我們已知蜀軍軍情,你領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獻寶,借機殺了孔明。 孔明問馬謖是否知道孟獲的陰謀,馬謖笑著將孟獲的陰謀寫于紙上??酌骺春蟠笮?,命人在酒內下藥,讓孟優等蠻人吃喝。 當夜,孟獲帶三萬兵沖入軍中要捉孔明,進帳才知上當,孟優等蠻兵全部爛醉如泥。魏延、王平、趙云又分兵三路殺來,蠻兵大敗,孟獲一人逃往瀘水。孟獲在瀘水被馬岱扮成蠻兵的士兵截獲,押見孔明。孟獲說這次是弟弟孟優飲酒誤事,仍不服氣。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四擒四縱

孟獲為了報仇,借了十萬牌刀獠丁軍,來戰蜀兵。孟獲穿犀皮甲,騎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體,涂著鬼臉,披頭散發,像野人般朝蜀營撲來??酌鲄s下令關閉寨門不戰,等待時機。等到蠻兵威勢已減,孔明出奇兵夾擊,孟獲大敗,逃到一棵樹下,見孔明坐在車上,沖過去便要捉拿,不料卻掉入陷坑里反被擒獲。孟獲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五擒五縱

孟獲躲入禿龍洞求援,銀冶洞洞主楊鋒感激日前孔明不殺其族人之恩,在禿龍洞捉了孟獲,送給孔明。孟獲當然不服,要再與孔明于銀坑洞決戰,孔明又放了他。

六擒六縱

孟獲在銀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請能驅趕毒蛇猛獸的木鹿大王助戰,正在安排要與蜀軍決戰之時,蜀軍已到洞前。孟獲大驚,妻子祝融氏便領兵出戰。 祝融氏用飛刀傷了蜀將張嶷,活捉了去,又用絆馬索絆倒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計捉了祝融氏,用她換回了張嶷、馬忠二將。孟獲要木鹿大王出戰。木鹿騎著白象,口念咒語,手里搖著鈴鐺,趕著一群毒蛇猛獸向蜀軍走去??酌魅〕鲈缫褱蕚浜玫哪局凭瞢F,口里噴火,鼻里冒煙,嚇退了蠻兵的怪獸,占了孟獲的銀坑洞。 次日,孔明正要分兵緝擒孟獲時忽得報,說孟獲的妻弟將孟獲帶往孔明寨中投降??酌髦朗羌俳?,喝令軍士將他們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獲不服,說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酌饔谑怯址帕怂?。

七擒七縱

孟獲又請來兀突骨帶領的烏戈國藤甲軍,與孔明決戰??酌饔糜蛙嚮鹚師懒藷o數蠻兵,孟獲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到了孟獲第七次被捉的時候,打心底里敬服。從今以后,不敢再反了。孟獲回去以后,還說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區就重新歸蜀漢控制。至此,孟獲已被諸葛亮活捉七次。

二、關于諸葛亮的俗語(收錄其中一部分)

1、三個臭匹匠,賽過(頂一個)諸葛亮(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解釋〗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2、事后諸葛亮:〖解釋〗比喻事后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3、一個諸葛亮,穩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4、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5、不出茅廬知三分天下

6、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7、聰明莫過于諸葛亮

8、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9、死孔明嚇走活仲達

三、有關諸葛亮和三國的成語:(收錄其中一部分) 赤壁之戰 茍全性命 儉以養德 草船借箭 初出茅廬 淡泊明志 鞠躬盡瘁 既生瑜何生亮

計日而待 集思廣益作奸犯科 坐以待斃

開誠布公 臨危受命 眾難群移空城計

七擒七縱如魚得水 如虎添翼 三顧茅廬 三足鼎立 思賢如渴 危急存亡 死而后已 所向無敵 上樓去梯 識時務者為俊杰; 妄自菲薄欲擒故縱

四、關于諸葛亮的歇后語(收錄其中一部分)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無還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諸葛亮借東風——將計就計

諸葛亮玩狗——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諸葛亮的錦囊——用不完的計 諸葛亮的錦囊——神機妙算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諸葛亮用空城計——迫不得己 諸葛亮開口——盡是計謀 諸葛亮借雕翎――少箭(見)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孔明會李逵——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斬馬謖(su)——執法如山 諸葛亮斬馬謖(su)——不念舊情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頭 諸葛亮住茅廬——懷才不遇

Q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虛 諸葛亮的丑妻——家中寶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 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R

諸葛亮戰群儒——全憑一張嘴 諸葛亮舌戰群儒------從容不迫 諸葛亮舌戰群儒------引古論今

S 諸葛亮治蜀——順應民心

W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X

諸葛亮吊孝——假仁假義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Y

諸葛亮的羽毛扇-----神妙莫測

Z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孔明彈琴退仲達------好沉著 諸葛亮彈琴退仲達——臨危不亂 諸葛亮做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后己 其他

孔明練琴——老生常談 孔明加子龍——智勇雙全 孔明夸諸葛——自夸 孔明彈琴退仲達——臨危不亂 鑿壁偷光----孔明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劉備三請諸葛亮——誠心誠意

劉備三上臥龍崗——就是請你這個諸葛亮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門角里藏著諸葛亮——暗中盤算

五、關于諸葛亮的詩句:(收錄其中一部分)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書憤[南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詠懷古跡(其五)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無題

[唐]白居易: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圣主尋 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無題

[唐]元稹(zhěn): 世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 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觀八陣圖

[唐]劉禹錫: 軒皇傳上略,蜀相運神機; 水落龍蛇出,沙平鵝鸛飛. 波濤無動勢,鱗介避余威; 會有知兵者,臨流指是非.六、關于諸葛亮的對聯:上聯:非淡泊無以明志 下聯:非寧靜無以至遠 ——成都武侯祠中的對聯

(收錄其中一部分)

上聯:搖二川,通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想酬三顧。

下聯: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按金土木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成都武侯祠中的對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成都:趙藩題武侯祠諸葛亮殿

鞠躬盡瘁兮諸葛武侯誠哉武,公忠體國兮出師兩表留楷模 ——成都:郭沫若題武侯祠諸葛亮殿

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岳將軍

——成都:劉咸滎題武侯祠諸葛亮殿。陳庶子。

南華經相如賦班固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少陵詩摩詰畫屈子離騷古今絕藝,

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霧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廣陵濤廬山瀑布宇宙奇觀

——(共64字)襄陽隆中諸葛亮故居。

第二篇:我最喜歡的一個三國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云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諸葛亮的性格:小心謹慎曠世濟民

2、火燒博望

博望坡軍師初用計——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軍馬。云長可引一千軍往豫山埋伏,等彼軍至,放過休敵;其輜重糧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縱兵出擊,就焚其糧草。翼德可引一千軍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關平、劉封可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趙云,令為前部,不要贏,只要輸,主公自引一軍為后援。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謂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來日黃昏,敵軍必到,主公便棄營而走;但見火起,即回軍掩殺。亮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伺候。 有詩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3、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4、舌戰群儒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并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后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后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并駁倒對方。

5、智激周瑜

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表喬公二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目羞花之貌。操曾發誓:“愿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必班師矣。此范蠢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此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

第三篇:三國演義諸葛亮歇后語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長篇章回歷史演義的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爾虞我詐、激烈的政治軍事斗爭。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諸葛亮歇后語,歡迎閱讀。

三國演義諸葛亮歇后語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諸葛亮的錦囊——神機妙算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后文有這兩條歇后語的詳細解釋)

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后文附有故事)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家喻戶曉的故事已刪除)

諸葛亮當軍師——辦法多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治蜀——順應民心

諸葛亮用兵——出奇制勝;神機妙算;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神出鬼沒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附:三國演義中的其他歇后語

1、 關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2、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3、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4、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5、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6、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7、 曹操作事——干干凈凈

8、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9、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10、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11、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12、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13、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14、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15、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16、 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17、 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18、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

19、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20、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生非

21、 諸葛亮招親——才重于貌

22、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23、 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4、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25、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26、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

27、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28、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29、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30、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31、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32、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33、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34、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35、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6、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37、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38、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39、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40、 關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41、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42、 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43、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44、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45、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46、 關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47、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48、 魯肅宴請關云長——暗藏殺機

49、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50、 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51、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52、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53、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54、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55、 關云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56、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57、 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

58、 關帝廟夫人——慌了神

59、 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60、 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第四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

論文題目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

論文作者:張旭

準考證號:018109165018

作者單位: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指導教師:高建華

主考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

2011 年 7月 內容提要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幾百個人物形象,其中諸葛亮人物形象膾炙人口,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在長達近百年的三國歷史中,諸葛亮的活動雖只有二十七年,但在小說中卻占了一半以上的文字,即從第38回諸葛亮出場的“隆中決策”,到第104回的“丞相歸天”,共有66回的篇幅,這還不包括諸葛亮出山前水鏡先生對他的贊美、離世后“魏都督喪膽”的余威。這將近70回中,又有一半以上的章回是專門寫諸葛亮事跡的。如此著力刻畫的人物,在全書中還沒有第二個。因此,鄭振鐸曾說:“一部《三國志通俗演義》雖說的是敘述三國故事,其實只是一部‘諸葛孔明傳記’”(《三國演義的演化》)。小說中的諸葛亮是最具魅力、最有光彩的形象。在這個人物身上,幾乎集中了忠臣賢相的所有美德,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全部膽、識、才、智。通過這樣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的形象,寄托著作者圣君賢相的社會理想。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也稱《三國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小說,本書作者羅貫中?!度龂萘x》講述的是漢末三國時期發生在中國大地上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它是以三國時代的歷史為背景,描述了自東漢靈帝劉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一百年,魏蜀吳三國之間政治、軍事、以及外交等方面的斗爭故事。全書主要以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人物為主要人物,今天我分析的是諸葛亮這個人物。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話三國,必先說諸葛”,這足可見諸葛亮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的重要性。

那么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后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諸葛亮一生有兩個亮點,一為忠貞,二為智絕。下面我就從他忠貞、智慧、賢明等三個方面對其形象進行一些粗淺的分析:

一、

諸葛亮是忠貞的典范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品格是諸葛亮的主導方面。從他的忠貞和智慧這兩者來講,他的忠貞更讓人感動。忠于蜀國的政權,忠于興復漢室的事業,忠于劉氏兩代帝王,是忠貞無二的這樣一個臣子,所以他成為千古名相。

在東漢末年的紛紛亂世之忠,劉備為了爭奪天下,認識到招攬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他認識了劉備的誠心誠意之后,就一直忠心耿耿,兢兢業業,為創立蜀漢基業殫精竭慮,義無反顧。劉備得到諸葛亮“如魚得水,如枯苗逢甘雨。”自從有了諸葛亮,劉備集團的情形就大為改觀,不但有了正確的政治軍事路線,建立了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而且占據了荊、益兩州的大片國土,建立了自已的國家,并使劉備登上了皇帝寶座,承續了漢室的大統。

諸葛亮感念劉備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地扶劉興漢,勤勤懇懇幾十年如一日,東征西討大小數百戰,終于奪得兩川之地建立了基業。為了安定后方他炎夏渡瀘,歷盡艱險深入不毛,七擒孟獲;為了北伐中原他六出祁山,百折不回。他身擔軍政要職,日理萬機,然而他事必親躬,日夜操勞,以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這是忠貞之士最突出的表現,最可貴的品質。

劉備雖然英明仁慈,但他卻義氣用事。關羽死后,他不聽諸葛亮的勸告,也不顧趙云等文臣武將的阻諫,舉傾國之兵伐吳,為關羽報仇,結果在彝陵慘敗,全軍覆沒,不但嚴重地削弱了蜀國的軍事力量,也給以后的斗爭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劉備本人悔恨成疾,一病不起,演出了“白帝托孤”的悲劇。盡管劉禪昏庸得難以點化,盡管劉備當初白帝城托孤時就曾說過,如果劉禪不材,可取而代之,但諸葛亮卻從未萌生過些微野心,始終克盡人臣之職。

從劉備托孤的內容來看,一是肯定諸葛的才干,只有他才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二是要諸葛亮在佐禪或廢禪自主之間進行選擇。從劉備的本意和性格來看,他以統一天下的大業為重,他深知阿斗無能,不堪重任。劉備許諾諸葛亮在輔禪和廢禪之間進行選擇,應是實情。但這對諸葛亮的忠貞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要廢禪,無論從諸葛亮的才干和威望還是權力和地位來看,都是能夠做到的,而且有先帝的遺詔明喻,也是順理成章之事。從客觀上看,于當時統一天下的大業也是有利的。然而,在封建社會里,“忠貞愛國”與忠君是一致的,劉禪是劉備的嫡親長子,又是已立太子,太子繼位是繼承漢統,廢禪自主則是篡逆,非忠臣所為,在這二者之間,諸葛亮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輔禪繼劉,且義無反顧地去做了。

諸葛亮自白帝一回到成都就立劉禪即了帝位。此后,他上失英主,下失股肱。劉備在時對諸葛亮深信不疑,言聽計從,就連關、張有居傲之言都要受到責備,劉備自已也團結了一大批文臣武將支持諸葛亮進行政治軍事斗爭。劉備駕崩之后,舊時的一批軍事骨干關、張、馬、黃等了相繼去世,因此,斗爭更為艱巨,但為完成先帝托孤之重,諸葛亮的工作也更勤勉了,真是夙興夜寐,嘔心瀝血。先是智平五路,化險為夷,接著南征夷越,七擒孟獲,然后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辭勞苦,不避艱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形象的光彩,就在于他的為當時社會所推崇備至的人格力量。

建興十二年秋八月,諸葛亮在北伐中殞命五丈原。作為文臣殉于職所,作為武將戰死沙場,也就算“全忠”了??芍T葛亮死后還以木像嚇退魏兵,用錦襄妙計殊殺反將魏延。他不但自已盡忠王事,他的子女們也盡殉國難,這不能不說是他忠貞言行教育影響的結果。

三國時各國都有不少的著名軍師謀臣。東吳有周瑜張昭輩,周瑜雖有謀略,但他嫉賢妒能,氣量狹小,不顧聯劉抗曹大計,一心泄私仇害賢良,結果反使自已被氣身亡,使吳國失去股肱之臣,不可為忠。至于張昭,大敵來臨時只會鼓動君主投降,希圖茍安;局勢稍緩則盡出餿主意陷害賢良之士,其行為與“忠貞”掛不上號。魏國有奇謀之士司馬懿,然而就是這個鷹視狼顧的大謀士,最終奪了曹家天下,篡魏興晉,何忠之有?而在蜀國,一方面從“三顧茅廬”到“白帝托孤”,劉備對諸葛亮禮賢下士,信任有加;另一方面從博望坡到五丈原,諸葛亮對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的情況下,他執著理想,力撐危局,頑強進取,堅忍不拔,“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諸葛亮確確實實堪稱“忠貞”的典型。

二、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構成諸葛亮形象的另一基本要素在于他的足智多謀。他料事如神,謀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曉天文;深諳政治,精通軍事,善于外交,具有經天緯地之才。他的形象就是智慧的化身。

第一、政治才能 早在隱居隆中時,就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初見劉備,就透辟地分析了形勢,提出了占荊、據蜀、聯吳、抗魏的長遠的戰略思想。要劉備北讓曹操占天時,東讓孫權占地利,而蜀漢只能占人和。當時劉備因為屢吃敗仗,檐下借居,正走投無路,忽然有這樣明眼人的指點,使他眼前豁然一亮,從心底感激佩服。自此二人食則同桌,寢則同榻,形同魚水。諸葛亮不僅有隆中高論,而且能實際用兵。第一次在博望坡就出奇制勝,以區區九千人馬,一舉用火燒退了曹操部將夏侯惇的十萬大軍。一下子就扭轉了劉備集團長期以來軍事上的被動局面,同時也使得當初就對他冷眼旁觀、并不服氣的關羽、張飛,也不得不刮目相看、“拜服”再三。這樣,諸葛亮很快就在劉備集團中樹立了威信,站穩了腳跟。隆中對策,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正確的政治路線;審時度勢,建立了聯吳抗曹的統一戰線;扶劉興漢,采取了順應時代民心的斗爭策略,這些都充分顯示了諸葛亮杰出的政治才能。

第二、軍事才能

首先,作為軍事理論家,諸葛亮的軍事著述之多,在三國時期無人出其右:《南征》、《北出》、《兵要》、《傳運》、《軍令》(上、中、下)等有案可稽,《將苑》中“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這幾句話,已為歷代軍事指揮人員(包括其他行業有識領導)奉為座右銘;

其次,諸葛亮還是三國時代最出色的軍事發明家。他推演確定的八陣圖,使中國傳統軍事陣法達到了最高峰;他發明的木牛流馬,是當時軍隊后勤供給最先進的運輸工具;他“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是當時最具殺傷力的遠程武器,他的這些發明創造同樣是當時無人匹敵的;

當然,處在那樣一個改朝換代的戰亂年代,是否為軍事家,主要還要看他的軍事實踐,即是否有過統兵打仗的經歷以及他的戰績。

火燒博望后,接著又火燒新野,諸葛亮再次用火攻把曹仁、曹洪的大隊人馬燒得焦頭爛額。終于激起曹操重整旗鼓,統雄兵百萬,率上將千員,假稱帝命,逼近長江,要與東吳孫權聯盟共伐劉備。面對曹操強大的實力和聲勢,東吳集團文官們都主降,只有一部分武官主戰。這時,諸葛亮為了貫徹聯吳抗曹的戰略,又頂著危險,只身到吳,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力駁群儒,語驚四座。接著又用激將法,智激周瑜和孫權,最終爭取了東吳這個強有力的軍事同盟。然而,也就在此時,諸葛亮的精明智慧引起了周瑜的嫉妒不安,他三番五次找機會想殺掉諸葛亮。但諸葛亮憑著他的足智多謀和豁懷大度,虛與周旋,每次都巧妙地躲過了謀害:先是周瑜派諸葛亮去烏巢劫糧,斷曹操的糧道,目的是想借曹操之手殺掉諸葛亮,結果卻被諸葛亮巧妙地以言相激,點破劫糧必備擒的后果,并通過魯肅告誡周瑜應以拒曹為重,不要相互謀害。接著是群英會,曹操派蔣干說降周瑜,不想自作聰明、愚不可及的將干反被周瑜愚弄,最終使曹操中了反間計,殺掉了自己的兩員水軍大將。周瑜對此計非常得意,以為別人不知,實際早被諸葛看破。于是周瑜再設障礙,令諸葛十天之內造十萬只箭,想以此難住對方,進而對諸葛軍法從事。但諸葛亮胸有成竹,利用大霧橫江,草船借箭,僅三天就賺獲了曹軍羽箭十萬只。后來周瑜又用苦肉計,把黃蓋打得皮開肉綻,幾次昏厥。為的是借此讓黃蓋去詐降曹操。周瑜這一計人人莫名其妙,就連魯肅也蒙在鼓里,但諸葛亮卻冷眼旁觀,心內有數。在周瑜安排下,闞澤密獻詐降書,龐統巧授連環計,赤壁大戰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得意中的周瑜突然大叫一聲,往后便倒。接著就口吐鮮血,臥病不起。這時,又是洞察一切的諸葛亮看透了此時周瑜得的是心?。阂驗樵诼《?,西北風正盛,東吳放火要燒北方曹操的戰船,無異于玩火自焚,就在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情況下,又是諸葛亮筑壇祭東風,這才使火燒赤壁一舉告捷,直燒得曹軍“強魯灰飛煙滅”。因此,小說中引詩說:

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 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赤壁之戰的正面指揮者雖然是周瑜,但其中關鍵的人物卻應是諸葛亮。不是諸葛亮顧全大局、維護聯盟,不是諸葛亮火起前筑壇祭風,火起后又智算華容,截擊焦頭爛額的曹兵,那么,這場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簡直難以想象。

火燒赤壁后,諸葛亮與周瑜的矛盾隨著吳蜀雙方對荊州的爭奪而更加激烈。這時的諸葛亮,對周瑜一改退讓而為進逼,先后憑借神機妙算,三氣周公瑾:一是趁赤壁火起后,周瑜與曹仁交戰的機會,奪了曹軍的兵符,先于周瑜占領了荊襄九郡,使周瑜徒勞往返,一無所獲。所謂“幾郡城池非我有,一場辛苦為誰忙”,本來就戰斗負傷的周瑜,看到荊州城上插的全是劉備的旗子,一氣之下跌下馬來;二是用錦囊妙計協助劉備一舉粉碎周瑜用“美人計”索取荊州的企圖,空落一個“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話柄,再次金瘡迸裂,不省人事;三是粉碎周瑜虛名收川,實取荊州的“假途滅虢”之計,出其不意地以犒勞所謂的“過路”士兵為名,包圍了吳軍,把別有用心的周瑜好好羞辱了一場,周瑜一氣之下金瘡復裂,墜于馬下。就這樣,諸葛亮憑借他的膽識才智,一而再、再而三地挫敗周瑜,使其一籌莫展,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最終因心勞力拙,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36歲。雄姿英發、少有才氣的周郎,居然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有力地烘托了諸葛的智謀才干。

諸葛亮后期主要對手是司馬懿。司馬懿老奸巨猾,見識手段都遠遠超過周瑜。不過,他到底比不過諸葛亮。司馬懿能料定諸葛亮的一些計謀,并預作相應的對策,但諸葛亮因勢利導、別出新意,他就窮于應付了。像著名的空城計就是如此。失街亭盡管有諸葛亮用人不當的微疵,但卻因空城計的巧設而得到了補償。面對司馬懿率15萬大軍席卷而來,彈丸之地的西城僅有老弱殘兵兩千五百,戰又不能,退又不是,諸葛亮便命“大門四開,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自己“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使得司馬懿滿腹狐疑,逡巡不敢冒進,最終“兩路兵盡皆退去”,不動一刀一槍,就解了西城之圍。這當然不是諸葛亮僥幸取勝,而是建筑在敵我雙方的精確分析上。諸葛亮深知司馬懿了解他“平生謹慎,不曾弄險”,進而出其不意,一反常態。從現象上看,這是軍事戰場上的較量,實際上是軍事才能的較量,顯示了諸葛亮在瞬息萬變的事態面前的超人鎮定,過人膽識,驚人魄力。連司馬懿也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吾不如孔明也”。

第三、外交才能

諸葛亮也表現出杰出的才干。他出使東吳,建立了孫劉聯盟,取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劉備死后,他摒棄吳、蜀舊怨,重新鞏固了孫劉聯盟,為后蜀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較好的國際環境;他對孟獲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他西和諸戎為蜀國營建了安定的后方。

第四、文學才能

他的前后《出師表》理精言暢,情真意篤,千百年來受到后世的人的景仰稱道。他還掌握了超越時代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具有發明創造的杰出才能。他所制作的木牛流馬,不僅當時人覺得神奇,今天的人們也覺得是個迷。他臨終前傳授給姜維的連駑之法,是當時還未曾使用過的先進武器,也是他的重大發明創造。

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世各種杰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歷代君臣、知識分子、人民群眾都從不同的角度稱贊他,歌頌他,熱愛他??梢哉f,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已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度龂萘x》雖然突出了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業等的積極方面,但又把它無限夸大,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并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論說:“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三、諸葛亮是賢明的楷模

諸葛亮輔佐劉備,作軍師之職,總理軍國重事。章武元年劉備即帝位,封諸葛亮為丞相。建興元年后主即位,加封諸葛亮為武鄉侯。他二十七歲出山,至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五十四歲,為官二十七年。在這二十七年中,他兢兢業業勤于王事,夙興夜寐恢復劉漢江山。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高尚的德行和優秀的品質,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崇拜景仰,被后世人們視為“賢相”的典型。

第一、他知人善任,任人為賢。

他從蜀漢大業出發,以寬廣的胸懷,純正的心靈,選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他取士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對那引起忠于蜀漢政權,又有真正才學的人,他不講門第、資歷,破格用人,大膽地授以要職,委以重任。何祗原為蜀郡太守楊洪手下的一個書佐小吏,楊洪亦是犍為郡太守李嚴之功曹小吏,何、楊都先后被諸葛亮擢為太守與李嚴同列。因此事他被譽為“是以西士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也。”諸葛亮任蜀相時,為了廣攬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賢臺。劉備死后,他曾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如蔣琬、李邵、馬勛、宗預、杜微、馬忠、秦宓、董允等,這次用人之舉被時人贊為“德舉”。在《前出師表》中,他從“親賢臣,遠小人”的原則出發,向后主鄭重推薦了董允、向寵等,其心之公明純正實所罕見。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員中,既有荊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劉璋舊部,也有魏降將,卻無任何山頭圈子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懷,團結了絕大多數人。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政治家,他心胸開闊,容人容物的雅量,擺脫個人好惡從事業出發選人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受過諸葛亮嚴厲處罰被削職為民的廖立、李嚴聽到諸葛亮病故的消息,竟痛哭失聲,他們被罷黜官職,不但不怨恨反而寄予希望,對他的死十分悲傷。這說明諸葛亮用人多么公正。

第二、嚴于律己、謙恭待人。

街亭之役,馬謖違節,造成敗局,但他主動承擔責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他幾次發布鼓勵將士直言極諫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評自己過失和缺漏。在他執政期間,如果出現失誤,他都決不委過他人,而自省自律。來敏、李嚴等人罪責雖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責,檢討自己的失損。

若把諸葛亮同當時的孔融、禰衡等人相比,顯然后者的聲望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和才智過人的周瑜、魯肅、司馬懿相比也略高一籌。與他同齊名的龐統相比,更能看出二人高下。雖然,水鏡先生說:“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他說的重點仍在諸葛亮。諸葛亮高于龐統之處,不單在智謀才華,更重要的還在于品德胸懷。龐統心懷私念,妒忌孔明,驕兵輕放,急于求成,鑄成大錯,終身抱憾。諸葛亮無私無畏,謙虛謹慎,深思熟慮,卓識遠見,善于博采眾長,融化于膽識之中。他多次表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在《與杜微書》中說:“猥以空虛,統領貴州,德薄任重,慘慘憂慮。”在《又教與軍師名史與參軍掾屬》中稱:“任重才輕,故多闕漏。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后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事于功宰,每言則盡;后從事于偉度,數以諫止;雖資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子始終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諸葛亮不僅自謙,而且以深受教益的事例說明愿得別人誨教之誠心。平定南中,他采納了馬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建言,并作為命令頒布全軍,強調南征,不能單靠武力鎮壓,還要靠智勝和從思想上瓦解叛軍,從而制定了對少數民族部落實行和撫政策。

劉備入川之后,從趙云之諫,使老百姓安居復業。令孔明擬定治國條例,刑罰頗重。法正反對,提出“寬刑省法,以慰民望”的觀點,諸葛亮則指出“秦用法暴虐,萬民皆怨,故高祖以寬得之。今劉璋暗弱,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弱則慢,所以致弊,實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并濟,上下有節,為治之道,于斯著矣。”此論不僅法正嘆服,而且諸葛亮從嚴治蜀也是史有明證的。正是由于他革除劉璋暗弱弊政,從嚴治蜀,恩榮并濟,所以蜀國國內局勢安定,生產發展,百姓日子相對平穩,有力地支持了南征北伐的軍事斗爭。

第三、賞罰嚴明,高風亮節。

諸葛亮賞罰分明,既包括功臣名將,也包括自已。無論是誰,只要有功,皆受賞賜,只要有德有能皆受重用,而且宮中府中皆為一體。馬稷身為參軍,是蜀軍中的“高干”,他丟失街亭重地,導致北伐失敗,諸葛亮揮淚嶄之??少F的是他能自責“用人不明”之過,上表自貶三級,自削俸祿。我們看到“文過飾非”者太多,能引咎自責者實在太少。即如曹操,誤殺蔡瑁、張允,卻說此二人怠慢軍法,錯斬楊修反污其惑亂軍心,兩相比照奸賢自明。

諸葛亮不居功自傲,不追求過分的名位與特權。李嚴為曾慫恿諸葛亮加九錫,加爵稱王。諸葛亮不為所動,嚴詞拒絕:“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庭,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還故居,與諸子并升,雖十命可受,況于九邪!”其高風亮節,堪稱典范。國家興衰高于個人榮辱,志高品潔,不為權欲所惑,不為名利所累,超凡脫俗。其忠心不二,效死知己,人格之崇高,品德之純正,堪稱歷代忠臣良吏之典范。

第四、勤政為民,不謀私利。 諸葛亮一生勤于政務,兢兢業業,為蜀漢立下莫大功勞,他自已卻不貪不奢,除了簡單的吃穿用度之外,家無盈財。他為國家獻出了生命,卻未給子女留下多余的財富。他臨終時上表后主說:“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傾,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了。”以諸葛亮的功勞和貢獻,賞賜多少都是應該的,可是他卻能做到“不使內有余帛,外無贏財。”這是何等的廉潔,這與貪官污吏及以權謀私者相比是何等的鮮明!

他只靠俸祿為生,不以權勢謀私利。在《誡子書》中,他提出了自己嚴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以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處世。他對后主說:“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一是要輕徭薄賦,讓老百姓能夠休養生息;二是要保境安民,賞罰有度,秉公執法,懲治腐敗;三是為官者要清正廉潔。諸葛亮就體現出這樣的德行與操守,所以,他在老百姓心里是一個“賢相”,《三國演義》的作者通過大量的事例描寫,把他塑造成了一個“賢相”的典型。

第五、不貪權勢,治蜀有方。

他位極人臣,卻不追求個人權勢,不弄權也不為權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聵無能缺德無才的阿斗,自己稱王稱帝,可以說上合天理,下順民心。但是,他對后主堅持執君臣之禮,決不擺相父架子。在一系列問題上都是以禮規勸、得后主同意才進行的。

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酌髦问裥谭H嚴,他與法正等人制定法典《蜀科》,還擬出,《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科條。

孔明促進了蜀地農業的發展。他很重視都江堰水利工程,創設“堰官”專職管理,采用以農養戰、耕戰結合的政策,解決軍糧問題。諸葛亮對手工業也非常關注,恢復鹽鐵專營,并親到現場視察利用天然氣煮鹽的情況。并于城內設置“錦官”,專門管理。后世稱成都為“錦官城”,即源此。諸葛亮說:“今民困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

由于諸葛亮不僅是從征戰的角度推動生產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從穩定人民生活著眼制定政策發展生產的,其結果蜀地是“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一片繁榮安定景象。

總之,在小說中,諸葛亮是“智”的化身,是當之無愧的“智絕”。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吳國的周瑜、呂蒙、陸遜,蜀國的龐統、姜維等,盡管都長于計謀,但與諸葛亮一比,就都相形見絀。“智慧”與“忠貞”結合在一起,使諸葛亮無疑成了當時社會人們理想的“賢相”的典范。

諸葛亮一生足智多謀,無窮如天地。但作為一個凡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可避免的會犯錯誤。俗話說:“疵不掩瑕”,這些不足之處,這些歷史局限性,并未對人物形象造成太多的不良影響,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突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參考書目及注釋:

(1)《三國演義》,羅貫中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 (2)《中國小說史》,魯迅著,上海社科出版社,1998。

(3)《諸葛亮的故事》,王凱著,襄樊日報社, 80年代后期。

(4)《諸葛亮與隆中》,襄陽師專中文系著,襄樊市隆中管理處,1980。 (5)《諸葛亮研究新編》,襄樊市諸葛亮研究會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6)《諸葛亮形象史研究》,陳翔華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

(7)《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

論文提綱:

第一部分(1段) 概括介紹三國演義

第二部分(2-7段)主要介紹諸葛亮的生平 第三部分(8-9段)總述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點

第四部分(10-最后段)對諸葛亮進行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一講介紹諸葛亮的忠貞 第二講介紹諸葛亮的智慧 第三講介紹諸葛亮的賢明。

第五篇:淺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大全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

淺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

名:

校: 學

號:

班級:

摘要„„„„„„„„„„„„„„„„„„„„„„„„„„„„„„2

一、胸懷遠大的政治抱負„„„„„„„„„„„„„„„„„„„„„2

二、具有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的智慧才能„„„„„„„„„„„„3

三、謙虛謹慎、嚴于責已的優秀品質„„„„„„„„„„„„„„„„6

四、鞠躬盡瘁、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6 注釋„„„„„„„„„„„„„„„„„„„„„„„„„„„„„„9 參考文獻„„„„„„„„„„„„„„„„„„„„„„„„„„„ 10

1 【摘要】: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被作者神化了的一個主要人物,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是一直為廣大群眾所傳頌和喜愛的人物。諸葛亮有著胸懷遠大的政治抱負,卓越的軍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謙虛謹慎、嚴于責己的優秀品質,鞠躬盡瘁、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本文從以上四個方面對諸葛亮的形象進行了分析,為人們更好地了解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提供膚淺的借鑒。

【關鍵詞】:《三國演義》諸葛亮

人物形象

2 在我國古典名著中,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不僅是最早出現的長篇章回小說,而且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最高成就,它以其宏大磅礴的歷史布局,紛繁復雜的人物角色,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成為我國獨具特色的四大名著之一。在這本令人百讀不厭的名著中,作者一反《三國志》“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于將略”的記載,而將他寫成治戎與奇謀兼長、理民之才干與為將之謀略皆高的全才,把他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諸葛亮以其鮮明的人物形象、神鬼莫測的謀略智慧、杰出的軍事政治才能,贏得了古今許多著名人物的高度評價,也贏得了許多讀者的喜愛。諸葛亮為什么如此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多年來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從他胸懷遠大的政治抱負,卓越的軍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謙虛謹慎、嚴于責己的優秀品質,鞠躬盡瘁、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等四個方面對諸葛亮的形象進行了全面分析,為人們更好地了解諸葛亮的人物形象提供膚淺的借鑒.

一、胸懷遠大的政治抱負。

諸葛亮“躬耕于南陽”的十年中,也是諸葛亮成長完善的重要時期。他擺脫許多的束縛,精心研習各類經典并大量閱讀?!度龂尽分袑χT葛亮的學習方法提到過一句:三人務于精讀,而亮獨觀其大略。這三人,是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諸葛亮以獨特的學習方式打破了中國一貫陳腐的學習觀念。這與諸葛亮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務實的態度有關。對他而言,知識與學問,不是用來賣弄和應試的,而是幫助他在日后運用的。在《三顧茅廬》中,劉備就在南陽的田間聽到耕種的農民們高唱優雅的歌曲,他很驚訝這些農夫竟可以唱出如此高雅的田園歌曲,而農夫們告訴他,這些歌曲都是隆中的那位“臥龍”先生所做。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隱居時的諸葛亮,是和這些農民們有深入接觸的,他們一起勞動和耕種。在后來諸葛亮的《出師表》中,他也寫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這也與他一貫事必躬親的行事風格相一致。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使諸葛亮有機會可以和廣大的下層人民交流接觸,并體味生產勞動的艱辛。對諸葛亮來說,這無疑是他非常重要的生活磨練和心理磨練??酌饕越浭乐掠脼榧喝?,匡扶社對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博覽群書,對天文地理、農工算計、醫卜星相、兵器機械等都有相當的研究。諸葛亮不僅具有高遠的理想和強烈的政治抱負,“志在靖亂”,而且積極進取,為實現理想和抱負的行動百折不撓,直到累死在前沿陣地。他經歷了許多挫折和磨難,如失荊州、敗夷陵、劉備死、南中亂、多次出征祁山而無功。“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便是諸葛亮一

3 生的真實寫照和總結.

二、具有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的智慧才能。

《三國演義》將諸葛亮塑造成有遠大政治抱負和忠貞不渝的節操、有超世才能和智慧的德才兼備的完人形象,使之成為智慧和忠貞的典型。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中稱他是“古今來賢相第一奇人”,把他的“智”與曹操的“奸”、關羽的“義”并稱為“三絕”;魯迅評價說:妝諸葛亮之智近于妖。諸葛亮作為一個賢相,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有感于劉備的知遇之恩,輔佐劉備,為共圖霸業奮斗了一生。蜀漢的興衰,三國之間的每一次重大的軍事、政治斗爭,幾乎都與諸葛亮有密切的關系,顯示了其經天緯地之才和其精通軍事、政治、外交的才能。

作為一個杰出的的政治家,諸葛亮在輔助劉備建立蜀國、打擊豪強、任人唯賢、改善與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等許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從三十八回談起,書的作者為突出諸葛亮的大智大勇,一開場就把他給描繪了出來。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1]

接著作者把玄德等人渴求拜見大賢的心情表露出來。諸葛亮初見劉備時便提出了拒蜀、聯吳、抗魏的長遠戰略思想,顯露了一個政治家高瞻遠矚的雄才大略。

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曹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2]

他所預見的這些情況是否正硧呢?是否只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物?作者接著就把諸葛亮超人智慧展現開來,博望坡一仗,曹操令夏候惇帶十萬人馬進犯當時只有幾千人的新野,企圖把劉備扼殺在搖籃之中。諸葛亮分析了敵情,利用了敵人的弱點,巧伏奇兵,以少勝多,將曹軍殺得大敗而逃。

孫子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做為一個軍事家的諸葛亮深知其中的奧妙,為保全實力,避免被曹軍吞沒,他采取了聯吳抗曹的策略,以實現取荊州、占西川的目標。在分析了敵情后,諸葛亮只身入吳,先以博大精深的知識和口若懸河的雄才駁倒了吳中眾多謀士,巧言說服孫權,智激周瑜,使吳蜀兩國確立了聯盟關系,終于在赤壁之戰中使曹軍敗北。在

4 爭奪荊州之事上,諸葛亮顯示了超人的手段,周瑜發現了諸葛亮的過人之處,便處處先發制人,企圖達到除去諸葛亮的目的。諸葛亮為保全大局,采取了既斗爭又聯合的策略,使周瑜損兵折將,在爭奪荊州城池時還中了一箭。周瑜先后使用了“美人計”、“假途滅虢之計”,其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周瑜最后病急交加,命喪黃泉,并發出了由衷的感嘆:“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死后,為保證聯盟不被破壞,諸葛亮冒生命危險去吳國吊喪,使吳國又與蜀國重歸于好,從而表現了諸葛亮的外交才能和過人的膽識。

在六十回張松獻圖的事情上,也充分顯示了諸葛亮政治家的智慧,他深知西川是劉備立足的必爭之地,但是曹操、孫權也認識到占領西川的重要性,恰巧張松又是西川一個要棄暗投明的要員,所以他事先就派去了間諜刺探軍情,當他得知張松在曹操處碰壁之后,立即派人遠道迎接張松,用仁義之心感動了張松,使其把西川的地圖獻于劉備,實現了劉備多年奪取西川的夙愿。

街亭本是奪取中原時的咽喉要地,由于諸葛亮用人不當,失去街亭,因此喪失了進取中原的有利戰機,諸葛亮又使用空城計使司馬懿兵退千里,沒有超人的智慧和過人的勇氣是很難做到的。

做為漢承相的諸葛亮,他之所以要為漢家天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除了有封建的正統思想之外,其原因是:為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和“托孤”之重,他竭忠盡智,從博望坡到五丈原,為蜀漢霸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3]

當然,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雖然書中某些地方對他的智慧進行了神化般的描寫,但他在對待少數民族問題上,表現出的寬容和睦的外交家風采方面還是說明了他智慧。蜀漢建國之后,劉備不聽諸葛亮的苦勸,堅持要給二弟關羽報仇,以致夷陵大敗,身死白帝城。蜀國正處于風雨飄搖之際,南中各路豪強又先后起兵叛亂,一時間南中諸郡并皆叛亂。非但如此,叛軍還煽動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乘機叛亂。為了安定蜀國后方,諸葛亮親率大軍征討,制定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來平定叛亂。南王孟獲作為當地少數民族的首領,在當地影響甚廣。為了能使孟獲從內心誠服,諸葛亮又一次開創了戰爭史上的奇跡,將孟獲七擒七縱,終于使孟獲心悅誠服。諸葛亮恩威并施,折服了孟獲,也贏得了西南少數民族的民心。為后來的以夷制夷,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三國演義》中,表現諸葛亮的外交風采的篇章還有很多,如第四十三回的“舌戰群儒”和第四十四回的“智激周瑜”。如曹操取得荊州南下

5 時,諸葛亮已經歷過戰爭,對敵我雙方的長處和弱點都已作了比較,而諸葛亮在其它的戰爭中之所以取勝,也是由于他對具體情況進行了調查的結果;如在幾次戰爭中,諸葛亮事先實地觀察地形,調查對方兵力部署,根據地形和客觀實際情況,制定了有利的作戰方案,擊敗了敵人;又如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計,就是因為他對敵方將領的情況作了分析,知道司馬懿了解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司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采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諸葛亮不但善于分析情況,而且善于解決問題,他不但滿腹經綸,而且善于組織,他運籌帷幄,料事如神,又安詳沉著,指揮若定,使諸葛亮成為了智慧的化身。因此,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正確判斷來源于實踐,只有實踐才能鍛煉一個人。

三、謙虛謹慎、嚴于責已的優秀品質。

國家的強大,必須具有健全的法令和制度,也要靠執政者的仁政,在諸葛亮身上可以說兩者都具備,做為統治者的一員更重要的是具有謙虛謹慎、嚴于責已的優秀品質。偉大的革命領袖毛澤東也說“諸葛亮的理政和品德我是推崇的”。我們以博望坡初用兵為例:曹操差夏候惇率兵十萬,殺奔新野,為解新野之急,諸葛亮第一件事并不是如何調兵,而是如何用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劍印”。由于劍印的確立,才使關、張二將用心,才贏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諸葛亮不恃才自傲,為維護漢室天下,他做到對內實行法制,賞罰嚴明,對犯法人不管其地位高低,功勞大小和自己關系親疏都要依法懲治。李嚴是蜀國托孤重臣之一,他在一次督運糧草、器械中誤了期限,為了逃脫罪責,竟假傳皇上詔令命諸葛亮退兵,諸葛亮了解李嚴為一已之故廢國家大事,立即予以嚴厲處分,李言被“謫為庶人,徙于梓潼郡閑住”。而李嚴的獨生子李豐有才能,他又任命李豐為長史。諸葛亮之所以法度嚴明,還在于他的以身作則。馬謖做為一個軍事要員,在街亭之戰中,由于居功自傲、剛愎自用,不聽王平勸告,失去了戰略要地街亭,導致進取中原計劃的破滅,針對此事,

諸葛亮并沒因馬謖是重臣,又與自己私交甚密而廢軍法,最終揮淚斬死馬謖。用孔明的話說:“昔孫武所以能制勝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合當斬之。” [4]

而他的哭也體現出了他對漢室的忠貞:“吾非為馬謖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5]而諸葛亮對此次戰爭的失誤,不是只追究他人的責任了事,而是從自身尋找原因,他意識到這次戰爭的計劃失誤,是用人不當,為能使軍法嚴明,他自作表文,令蔣琬

6 申奏君主,請自貶承相之職。諸葛亮還知人善用,推舉有才有志的人出來為官,那怕是敵方陣營中的人才,他也要千方百計收他歸順,象老黃忠、魏延,最令人稱頌的是計收姜維這個有智之士,都顯示出他的過人之處。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將相能做到這一步十分難能可貴,這也是他被人們廣為傳頌的原因之一。

四、鞠躬盡瘁、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 “義肝忠膽,六經以來二表; 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

這是陜西岐山縣五丈原諸葛亮廟的一副贊揚諸葛亮的對聯。這副出自佚名者之手的對聯,沒有對諸葛亮的一生進行泛泛一般的敘述,而是對他忠于蜀漢、托孤寄命、竭忠盡智、死而后已的精神加以贊揚。五丈原是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病死于軍中的地方,諸葛亮以自己的生命實現了他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諾言。作者沒有按一般楹聯的方式概述他的生平事跡,而是重點贊揚了他“托孤寄命”、“死而后已”的精神,很符合五丈原諸葛亮廟的特點地點和環境。而把諸葛亮推崇到“三代而后一人”的地位,也贊美到了極至。千古一帝康熙也稱他“史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者,唯諸葛亮能為之”。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歷史,它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把這種矛盾斗爭反映的如此真實、深刻、全面,這是作者的杰出的成就之一?!度龂萘x》正是通過記敘驚心動魄的軍事和政治斗爭,運用夸張、對比、烘托、渲染等藝術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鮮活豐滿的人物形象,諸葛亮是被作為忠貞和智慧的典型來塑造的,

作為封建社會理想的賢相,小說突出描寫了他對劉備的忠貞,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竭忠盡智,赴湯蹈火,為蜀漢的霸業立下了巨大功勛。劉備死后,阿斗年幼,他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獨立支撐局面,如在八十五回魏國聯合孫吳政權及南蠻諸兵,起兵五路(五十萬人)來進攻蜀國,在滿朝文武驚慌失措的情況下,諸葛亮穩如泰山,將敵人的情況做了周密的分析,安排了退敵之策(安居平五路)。當后主劉禪面見諸葛亮時,他笑談: “先帝以階下付托與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眾官,皆不曉兵法之妙,貴在使人不測,豈可泄漏于人?„„” [6]

又如在七擒孟獲的斗爭中,他認真分析敵情,做到知已知彼,為消除進取中原的后患,采取了馬謖的建議:“今日破之,明日復叛。丞相大軍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師之日,必用此伐曹丕;蠻兵若知內虛,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功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愿丞相但服其

7 心足矣。” [7]

把孟獲抓了放,放了擒,用諸葛亮的話說: “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直須降伏其心,自然平矣。” [8]

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經過七擒七縱,南人不復反矣,消除了北伐的后顧之憂。”達到了預期目的,勝利班師回朝。

諸葛亮為漢室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為突出的表現在他的前后出師表上。

在《前出師表》中,他分析了形勢,認為現在天下三足鼎立,益州又是窮困偏僻之地,在存與亡的關健時刻,只要內臣和外臣忠心于漢室,將先帝的高尚品德發揚光大下去,“親賢臣,遠小人”,漢室興隆就指日可待了,如果不這樣就會重蹈桓靈二帝的復轍。又剖析自我,認為正是由于先帝(劉備)不認為我出身低微,曾經三次求助于草廬之中,令我十分感激,雖然自己奔波二十一年,取得了一些戰果,但為先帝托孤之任不敢有半點懈怠,因此我應該報答先帝之恩,忠于自己的職守,出師伐寇,興復漢室的大業。在此基礎上他指出了哪些大臣是可以依靠的,哪些大臣是必須疏遠的,滿紙忠義之心,讀之使人潸然淚下。陸游曾贊之曰:“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

《后出師表》中,諸葛亮分析了當時的實際情況,認為先帝身邊雖然人才濟濟,伐賊雖還不能勝,而偏安蜀都,這是坐以待斃。伐寇,有人認為不可行,他認為這是可行之計,因此,他闡述了幾個方面的“未解”,即:(1)蜀幅宇狹小,難以與敵國持久地抗衡,若不乘敵國空虛之時北伐,不僅不能實現先帝遺愿,而且可能導致坐以待斃。“此臣之未解一也”;(2)失去作戰良機使孫權勢力擴大,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權坐大,遂并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3)以為不危害目前而認為安定,而欲以為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4)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弩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5)蜀地人才匱乏,人才損失慘重,若不抓緊利用目前的人才資源,數年之后,就會喪失北伐中原的人才資源,就可能永遠喪失北伐中原的機會。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6)人民要求統一,而不以此時出戰,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9]于是他追述先帝的遺德,認為應該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睹也”。無怪乎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稱贊說:“前后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諸葛亮的高尚情操不僅表現在對漢室,也表現在對待部下的態度,從馬謖的被斬到李嚴的降職,這些看來是被對方咬牙切齒的事,諸葛亮卻處

8 理的十分自然,使人心服口服,毫無怨言,其原因就是他的忠義之心和為人師表的本性,不為一已之私而廢國家大事,天子犯法與民同罪。正是這樣,他才贏得了上下的一致擁護,我們從不同的人,聞聽諸葛亮的死訊后的反映,就可看出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后主聞言大哭曰:“天喪我也!”哭倒于龍床之上。吳太后聞之,亦放聲大哭不已。多官無不哀慟,百姓人人涕泣。后主連日傷感,不能設朝。[10] 就算是被諸葛亮處分的蜀長水校尉廖立和李嚴亦大哭,李嚴因“嘗望孔明復收己,得自補前過;度孔明死亡,人不能用之”,甚至大哭而憂郁病死。他們哭的原因是蜀國失去了一位賢相,一個國家的棟梁之材,可見諸葛亮的情操何等高尚!

后元微之贊孔明曰: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入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11]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塑造成為了一個集眾人之長,超軼絕世的相對完善的藝術形象。他在作者筆下成為了一位表面及內在氣質超凡脫俗、心胸寬廣、具有遠大理想和卓越的政治及軍事才能、忠效祖國、一生清正廉潔、為人公正并知恩必報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諸葛亮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三國演義》中對他進行了完美的刻畫,他是智惠的化身、正義的代表,忠于職守的模范——料事如神,才能卓越,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政治、軍事、外交無所不能,為后人傳頌和學習。諸葛亮死后1700多年來,受到人們的敬仰,形成諸葛亮社會文化現象。諸葛亮一生清廉儉樸,沒有給家人和自己的后代留下多余的私產,但卻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他留下了一篇篇見解深刻,內容豐富的政治、軍事論文,他留下了不少精巧的發明創造,而他的美德和智慧更是受到人們永遠的崇敬和懷念。

【注釋】

[1]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第200頁

9 [2]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第200、201頁 [3] 白本松 王立群 孫克強, 《簡明中國文學史稿》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5年10月第一版 第185頁

[4]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第512頁 [5]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第512頁 [6]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第451頁 [7]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第461頁 [8]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第464頁 [9]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第516頁 [10]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第560頁 [11]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第557頁

【參考文獻】

⑴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岳麓書社 1986年6月第一版

⑵ 白本松 王立群 孫克強, 《簡明中國文學史稿》,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5年10月第一版

⑶ 秦耀辰 許兆真, 《學術論文寫作通論》, 西安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 ⑷ 羅貫中 《三國演義》,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5年版 ⑸ 陳壽《三國志》, 岳麓書社 1990年4月版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三國志劉備傳完美攻略下一篇:施工揚塵治理責任制度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