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eee80211學習筆記

2023-07-01

第一篇:ieee80211學習筆記

IEEE會議文章投稿格式

Author Guidelines for 8.5x11-inch Proceedings Manuscripts

Author(s) Name(s) Author Affiliation(s)

E-mail

Abstract

The abstract is to be in fully-justified italicized text, at the top of the left-hand column as it is here, below the author information. Use the word “Abstract” as the title, in 12-point Times, boldface type, centered relative to the column, initially capitalized. The abstract is to be in 10-point, single-spaced type, and may be up to 3 in. (7.62 cm) long. Leave two blank lines after the abstract, then begin the main text. All manuscripts must be in English.

Note that an “electronic” copy of your Abstract— including the conference name, paper title, keywords, author names, addresses, and affiliations—must be sent to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Abstracts Department. The electronic copy is to be an ASCII text file submitted via e-mail to the Abstracts Internet address indicated in the proceedings instruction letter you receive from your production editor.

1. Introduction

These guidelines include complete descriptions of the fonts, spacing,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for producing your proceedings manuscripts. Please follow them and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direct them to the production editor in charge of your proceedings at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Phone (714) 821-8380 or Fax (714) 761-1784.

2. Formatting your paper

All printed material, including text, illustrations, and charts, must be kept within a print area of 6-7/8 inches (17.5 cm) wide by 8-7/8 inches (22.54 cm) high. Do not write or print anything outside the print area. All text must be in a two-column format. Columns are to be 3-1/4 inches (8.25 cm) wide, with a 5/16 inch (0.8 cm) space between them. Text must be fully justified.

A format sheet with the margins and placement guides is available in both Word and PDF files as and . It contains lines and boxes showing the margins and print areas. If you hold it and your printed page up to the light, you can easily check your margins to see if your print area fits within the space allowed.

3. Main title

The main title (on the first page) should begin 1-3/8 inches (3.49 cm) from the top edge of the page, centered, and in Times 14-point, boldface type. Capitalize the first letter of nouns, pronouns, verbs, adjectives, and adverbs; do not capitalize articles, coordinate conjunctions, or prepositions (unless the title begins with such a word). Leave two blank lines after the title.

4. Author name(s) and affiliation(s)

Author names and affiliations are to be centered beneath the title and printed in Times 12-point, non-boldface type. Multiple authos may be shown in a two- or three-column format, with their affiliations below their respective names. Affiliations are centered below each author name, italicized, not bold. Include e-mail addresses if possible. Follow the author information by two blank lines before main text.

5. Second and following pages

The second and following pages should begin 1.0 inch (2.54 cm) from the top edge. On all pages, the bottom margin should be 1-1/8 inches (2.86 cm) from the bottom edge of the page for 8.5 x 11-inch paper; for A4 paper, approximately 1-5/8 inches (4.13 cm) from the bottom edge of the page.

6. Type-style and fonts

Wherever Times is specified, Times Roman, or New Times Roman may be used. If neither is available on your word processor, please use the font closest in appearance to Times that you have access to. Please avoid using bit-mapped fonts if possible. True-Type 1 fonts are preferred.

7. Main text

Type your main text in 10-point Times, single-spaced. Do not use double-spacing. All paragraphs should be indented 1 pica (approximately 1/6- or 0.17-inch or 0.422 cm). Be sure your text is fully justified—that is, flush left

and flush right. Please do not place any additional blank lines between paragraphs.

Figure and table captions should be 10-point Helvetica (or a similar sans-serif font), boldface. Callouts should be 9-point Helvetica, non-boldface. Initially capitalize only the first word of each figure caption and table title. Figures and tables must be numbered separately. For example: “Figure 1. Database contexts”, “Table 1. Input data”. Figure captions are to be below the figures. Table titles are to be centered above the tables.

8. First-order headings

For example, “1. Introduction”, should be Times 12-point boldface, initially capitalized, flush left, with one blank line before, and one blank line after. Use a period (“.”) after the heading number, not a colon.

8.1. Second-order headings

As in this heading, they should be Times 11-point boldface, initially capitalized, flush left, with one blank line before, and one after.

8.1.1. Third-order headings. Third-order headings, as in this paragraph, are discouraged. However, if you must use them, use 10-point Times, boldface, initially capitalized, flush left, preceded by one blank line, followed by a period and your text on the same line.

9. Footnotes

Use footnotes sparingly (or not at all!) and place them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on the page on which they are referenced. Use Times 8-point type, single-spaced. To help your readers, avoid using footnotes altogether and include necessary peripheral observations in the text (within parentheses, if you prefer, as in this sentence).

10. References

List and number all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in 9-point Times, single-spaced, at the end of your paper. When referenced in the text, enclose the citation number in square brackets, for example [1]. Where appropriate, include the name(s) of editors of referenced books.

[1] A.B. Smith, C.D. Jones, and E.F. Roberts, “Article Title”, Journal, Publisher, Location, Date, pp. 1-10.

[2] Jones, C.D., A.B. Smith, and E.F. Roberts, Book Title, Publisher, Location, Date.

11. Copyright forms and reprint orders

You must include your fully-completed, signed IEEE copyright release form when you submit your paper. We must have this form before your paper can be published in the proceedings. The copyright form is available either as a Word file, , or as a PDF version, . You can also use the form sent with your author kit.

Reprints may be ordered using the form provided as or .

第二篇:IEEE 旗艦會議文章分類總結 2012-2014

Topics classification

1. Data 1) Storage

1) "MAC finite buffer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cluster-tree based WSNs"

ICC 2013 2) "In-network storage for virtual broker-based publish/subscribe in WSNs" PIMRC 2012 3) "An energy-efficient data storage schem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NOMS 2012

4) "Energy-Efficient Distributed Data Storag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ased on Compressed Sensing and Network Coding"

TWC 2013

2) Data Collection 1)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general WSN gateway for data collection” WCNC 2013 2) "Energy-efficient data collection in WSN: A sink-oriented dynamic backbone"

ICC 2012 3) "Distributed data collection and its capacity in asynchronou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FOCOM 2012 4) "Application-aware data coll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FOCOM 2013 5) "Overall cost minimization for data aggregation in energy-constrain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CC 2013 6) "OWER-MDG: A novel energy replenishment and data gathering mechanism in 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

GLOBECOM 2012 7) "Low-latency SINR-based data gather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FOCOM 2013 8) "Compressed Data Aggregation: Energy-Efficient and High-Fidelity Data Collection"

TON 2013 9) "Mobile data gathering with wireless energy replenishment in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

INFOCOM 2013 10) "Snapshot/continuous data collection capacity for large-scale probabilistic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FOCOM 2012 11) "Information Theoretical Optimization Gains in Energy Adaptive Data Gathering and Relaying in Cognitive Radio Sensor Networks"

TWC 2012 12) "Minimizing data collection latency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ith multiple mobile elements"

INFOCOM 2012 13) "Capacity and Delay Analysis for Data Gathering with Compressive Sens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WC 2013 14) "Distributed Data Collection in Large-Scale Asynchronou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nder the Generalized Physical Interference Model"

TON 2013 15) "A cross-layer approach for context-aware data gather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GLOBECOM 2012 16) "Semi-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data aggregation schedul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FOCOM 2012 17) "Controlled data collection of mini-sinks for maximizing packet delivery ratio and throughput using multiple path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IMRC 2012 18) "Delay minimum data collection in the low-duty-cyc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GLOBECOM 2012 19) "A Slepian-Wolf coding based energy-efficient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data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CC 2012 20) "A distributed optimal framework for mobile data gathering with concurrent data upload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FOCOM 2012 21) "Applying the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to Data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L 2013 22) "Maximizing Quality of Aggregation in Delay-Constrain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L 2013 3) Communication 1) "Modeling and estimation of partially observed WLAN activity for cognitive WSNs" WCNC 2012 2) "Cognitive transmission based on data priority classification in WSNs for smart grid"

GLOBECOM 2012 3) "Cooperative closed-loop techniques for optimized transmission applied to a WSN in a power substation" ICSGC 2012 4) "SDTP+: Securing a distributed transport protocol for WSNs using Merkle trees and hash chains"

ICC 2013 5) "Dynamic flooding time synchronisation protocol for WSNs"

GLOBECOM 2012 6) "Algorithm Design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in Duty-Cycl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

ICM 2013 7) "Energy-efficient packet forwarding through network partition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IMRC 2012 8) "Secure Data Discovery and Dissemination based on Hash Tre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WC 2013 9) "Data delivery schem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powered by RF energy harvesting" WCNC 2013

10) "A privacy-aware communication scheme in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 systems"

WCNC 2013 4) Data processing 1) "Data-centric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for cooperative applications in WSN" IM 2013

2) "PARED: A testbed with parallel reprogramming and multi-channel debugging for WSNs" WCNC 2013 3) "Power-efficient hierarchical data aggregation using compressive sensing in WSNs" ICC 2013 4) "Sensing, Compression, and Recovery for WSNs: Sparse Signal Modeling and Monitoring Framework" TWC 2012 5) "Adaptive buffering scheme to reduce packet loss on densely connected WSN with mobile sink"

CCNC 2012 6) "Phenomena discovery in WSNs: A compressive sensing based approach"

ICC 2013 7) "RAID the WSN: Packet-based reliable cooperative diversity" ICC 2012 8) "EasiPLED: Discriminating the causes of packet losses and errors in indoor WSNs"

GLOBECOM 2012 9) "On the benefit of using tight frames for robust data transmission and compressive data gather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CC 2012 10) "Harmonic quorum systems: Data management in 2D/3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holes"

SECON 2012

11) "Compressive sensing based on local regional data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CNC 2012

12) "An efficient data acquisition model for urban sensor networks" NOMS 2012

13) "A Frechet Mean Approach for Compressive Sensing Date Acqui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WC 2012

14) "A novel reliable data dissemination protocol for real-time data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CNC 2012

2. MAC 1) "A low energy consumption MAC protocol for WSN" ICC 2012 2)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eceiver based MAC using configurable framework in WSNs"

WCNC 2013 3) "E-MAC: An event-driven data aggregation MAC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CNC 2012 3. Service "Aggregating user rating and service context for WSN service ranking" GLOBECOM 2012

4. Routing 1) "Fast and power-efficient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a routing scheme for WSNs" WCNC 2012 2) "HYMN: A Novel Hybrid Multi-Hop Routing Algorithm to Improve the Longevity of WSNs"

TWC 2012 3) "CEEC: Centralized energy efficient clustering a new routing protocol for WSNs"

SECON 2012

5. Energy 1) "Using hardware-base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to reduce the overall energy consumption of WSNs" WCNC 2012 2) "Lifetime evaluation of cooperative OFDM WSNs"

WCNC 2012 3) "Extending the lifetime of a WSN by partial covers"

ICC 2013 4) "Energy-harvesting WSNs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underground train tunnels"

INFOCOM 2013 6. Security 1) "Improving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communications in WSNs under high traffic demand"

WCNC 2013

2)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ecurity routing strategies to avoid DoS attacks in WSN"

GLOBECOM 2012

3) "Intruder tracking in WSNs using binary detection sensors and mobile sinks"

WCNC 2012

4) "Detecting DoS attacks in WSN based on clustering technique" WCNC 2013 5) "PKC Based Broadcast Authentication using Signature Amortization for WSNs" TWC 2012

7. Others 1) "System and application knowledge based scheduling of multiple applications in a WSN" ICC 2012

2) "Cooperative task assignment for distributed deployment of applications in WSNs" ICC 2013

3) "Towards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platform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prouts WSN platform"

ICC 2012

4) "Fault tolerant target localization and tracking in binary WSNs using sensor health state estimation"

ICC 2013

5) "EDR2: A sink failure resilient approach for WSNs"

ICC 2012

6) "A high quality event capture scheme for WSN-bas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GLOBECOM 2012

7)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approach to solve the multiple sink placement problem in WSNs"

ICC 2012

8) "ERCD: An energy-efficient clone detection protocol in WSNs" INFOCOM 2013

9) "Fault tolerant complex event detection in WSNs: A case study i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INFOCOM 2013

10) "Impact of a sleep schedule on the AODV convergence time in WSNs"

INFOCOM 2013 11) "Reducing the observation error in a WSN through a consensus-based subspace projection" WCNC 2013

第三篇:IEEE第16屆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國際學術會議

IE&EM’2009

IEEE第16屆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國際學術會議

(IE&EM’2009)

2009 年10月21日至23日,中國 北京

『大會簡介』

首都北京目前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后期推進的階段,工業化進程尚未最終完成,國際大都市發展內在規律要求首都必須加快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完善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當前,新型工業化道路出現的

二、三產業之間相互融合的趨勢,有利于充分發揮北京的比較優勢,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北京工業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密圍繞“新北京、新奧運”的戰略構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高端、高效、高輻射力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產業發展方向。

北京經濟的發展為現代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的學術研究和應用創造了新的機遇。本次會議作為經驗成果交流的學術平臺,將深入研究并探討管理科學的創新理論與方法。

我們真誠期待眾多的IE&EM有識之士播種首都、耕耘首都、收獲首都、植根首都!

會議包括以下內容:大會主題發言、邀請論文報告、企業家論壇、參觀企業。屆時大會將邀請汪應洛院士、王眾托院士、郭重慶院士、劉源張院士等為大會作主題發言。本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和教育部管理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資助。

本次會議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和IEEE北京分會聯合主辦,由北京聯合大學承辦,在本次會議上所發表的論文將被IEEE Xplore收錄同時被EI檢索。

『會議主題』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構建和諧發展的工業工程與管理創新”。

會議的宗旨是努力貼近中國經濟建設,以首都經濟發展為契機,探討管理科學創新理論與方法,促進學科發展。

『征文范圍』

The topics of the IE&EM’2009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1. Advanced Decision Analysis and Methods

2. E-business proces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3. Engineering Economy and Cost Analysis

4. Global collabo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5. Global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6. Global Manufacturing and Management

7. Information and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8. Intelligent systems

9. Manufacturing Systems

10. Operations Research

11.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12.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13. Reliability and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14. Safety, Security and Risk Management

15. Service management

16.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17. System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18.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19.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adoption 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20. Workflow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1. 先進的決策分析和方法

2. 電子商務過程和知識管理

3. 工程經濟和成本分析

4. 全球性合作和通信

5. 全球性信息系統綜合化和互作用

6. 全球性制造業和管理

7. 信息和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

8. 聰明的系統

9. 制造系統

10. 運籌學

11. 生產規劃和控制

12. 質量管理和管理

13. 可靠性和保養工程

14. 安全、安全和風險管理

15. 為管理服務

16. 供應鏈管理

17. 系統塑造和模仿

18. 技術和知識管理

19. 技術轉讓和收養跨國界限

20. 工作流技術和應用

『重要日期』

會議論文提交截止日期: 2009年6月1日

論文入選通知日期:2009年7月1日

論文正式稿件提交日期: 2009年7月20日

大會開幕及主題報告: 2009年10月21日

大會閉幕2009年10月23日

『論文提交』

1. 會議論文應用英文書寫;

2. 論文篇幅原則上不超過5頁;

3. 所有論文需經大會網站提交()。

『會議費用』

1. 論文版面費用:

國際投稿:$400,每超出1頁另收到版面費$80。

國內投稿:¥2500,每超出1頁另收到版面費¥500。

2. 參會注冊費用:

國際參會:$300。

國內參會:¥1500。

『聯系方式』

1. 大會網址:2. 會議論文事宜: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2號,郵政編碼:300072

聯系人:閆飛 老師

電話:022-27890062

Email: ieem2009@yahoo.com

3. 參會注冊及會務事宜:

北京聯合大學機電學院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西里,郵政編碼:100020

聯系人:孫秀芳老師,鄔宏邁老師,孫靜老師

電話:010-65061320

Email:, 『大會組織』

主辦單位: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

IEEE北京分會

承辦單位:

北京聯合大學

支持單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

教育部管理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

美國工業工程學會

日本工業工程協會

天津大學

天津市工業工程學會

北京市機械工程學會

協辦單位:

清華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富士康科技集團

鄭州大學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編輯部

機械工程學報編輯部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編輯部

工業工程學刊(中國臺灣)

天津大學學報編輯部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編輯部

中國機械工程編輯部

中國醫院管理雜志社

工業工程編輯部

工業工程與管理編輯部

大會名譽主席:

汪應洛 院士

王眾托 院士

郭重慶 院士

劉源張 院士

張鐵崗 院士

大會主席:柳貢慧 教授/校長 北京聯合大學(中國)

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 齊二石 教授 天津大學(中國)

副主席:

Salvendy. Gaviel 教授 普度大學(美國)

曾明哲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

張維教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中國)

孫林巖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中國)

陳振國教授 富士康科技集團(中國)

鄭力教授 清華大學(中國)

何楨教授 天津大學(中國)

高桑 宗右衛門 教授 名古屋大學(日本)

河田 信 教授 名城大學(日本)

Byoung-Kyu Choi 教授 韓國KIIE學會(韓國)

石涌江研究員 劍橋大學(英國)

白山正士 專務理事日本IE協會(日本)

溫于平 教授 臺灣工業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

李忠義 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中國)

委員(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序):

CS Lee 教授 國立平南大學(韓國)

Erry Y.T. 教授 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馬來西亞)

陳宏民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

韓永生 副總裁 雅戈爾集團(中國)

黃魯成 教授 北京工業大學(中國)

焦建新 教授 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

簡禎富 教授 臺灣清華大學(中國)

江志斌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

吉本一穗 教授 早稻田大學(日本)

孔繁森 教授 吉林大學(中國)

廖建橋 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

李從東 教授 暨南大學(中國)

李一軍 教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

劉崗 教授 山東大學(中國)

馬士華 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

聶銳 教授 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祁國寧 教授 浙江大學(中國)

沈江 教授 天津大學(中國)

孫明波 教授 鄭州大學(澳大利亞)

王國明 教授 臺灣清華大學(中國)

王興元 教授 山東大學(中國)

王云峰 教授 河北工業大學(中國)

王志宏 教授 遼寧工程大學(中國)

奚立峰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

夏國平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

易樹平 教授 重慶大學(中國)

尹貽林 教授 天津理工大學(中國)

朱立強 博士 香港工業工程師協會(中國)

佐佐木 元 執行理事日本中部產業連盟(日本)

會議組織委員會主席:程光教授 北京聯合大學(中國)

副主席:

王瑞剛 教授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

沈江 教授 天津大學(中國)

尤建新 教授 同濟大學(中國)

聶銳 教授 中國礦業大學(中國)

江志斌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

李從東 教授 暨南大學(中國)

易樹平 教授 重慶大學(中國)

委員(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序):

陳光亞 主編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中國)

陳寶江 教授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中國)

鄧修權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天大學(中國)

郭伏 教授 東北大學(中國)

蔣祖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

雷長群 副主任 國資委信息中心(中國)

劉援增 主任«中華醫院管理雜志»(中國)

劉子先 教授 天津大學(中國)

魯建廈 教授 浙江工業大學(中國)

錢省三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學(中國)

宋國防 教授 上海大學(中國)

王淑芹 常務副主編 «機械工程學報»(中國)

王延榮 教授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中國)

王金鳳 教授 鄭州大學(中國)

吳愛華 教授 山東大學(中國)

熊秋平 編輯 «工業工程與管理»(中國)

薛偉教授 溫州大學(中國)

張淑坤 編輯部主任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中國)

張敬柱 編輯 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

鄭壯利 常務副主編 «工業工程»(中國)

周佑啟 主編 «中國機械工程»(中國)

鄒安全 教授 湖南科技大學(中國)

出版委員會主席:周孟奇 教授 IEEE北京分會(中國)

會議秘書長:竇潤亮 辦公室主任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中國)

第四篇:中國共產黨章程學習筆記黨章學習筆記

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筆記

“國有國法、黨有黨規”,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一個規章制度來保證日常運轉?!吨袊伯a黨章程》 是中國共產黨為實現黨的綱領、開展正規活動、規定黨內事務所規定的根本法規,是黨賴以建立和活動的法規體系的基礎,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基本準則和規定,具有最高黨法、根本大法的效力。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制定和完善自己的章程,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共產生了一個綱領,十八部黨章。黨的一大制定了黨綱,二大制定了第一部黨章,三大、四大分別通過了第一次、第二次修正章程,五大政治局會議通過了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六大至十二大通過了黨章,十三至十九大通過了黨章部分條文修正案。

現行黨章由總綱和條文兩大部分組成,其中條文部分有十一章,分別為:黨員、黨的組織制度、黨的中央組織、黨的地方組織、黨的基層組織、黨的干部、黨的紀律、黨的紀律檢查機關、黨組、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關系、黨徽黨旗。

據統計,十九大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17次修改黨章,十九大對黨章做了較大幅度的修改,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客觀需要。與十八大黨章相比,十九大黨章總共修改107處,總綱修改58處,條文修改49處,可以歸納為九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二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道寫入黨章,強調全黨同志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這條道路、這個理論體系、這個制度、這個文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

三是對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作出新的表述,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明確了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四是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部分,增寫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以及充分發揮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作用,促進國民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五是在堅持改革開放部分,增寫了“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改寫為“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六是增寫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 七是在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民族團結、“一國兩制”和祖國統

一、統一戰線、外交工作等方面,分別增寫了中國共產黨堅持對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切實保證人民解放軍有效履行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正確義利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內容。

八是確認“黨 ”重大原則,把十九大確立的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等要求寫入黨章;把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等內容和堅持從嚴管黨治黨作為黨的建設必須堅決實現的基本要求之一寫入黨章。 九是總結吸收十八大以來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并同總綱部分修改相銜接,對黨章部分條文和文字進行了適當充實或修改。如:在黨員義務中增加了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勇于揭露和糾正違反黨的原則的言行,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是發展黨員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實現巡視全覆蓋,開展中央單位巡視、市縣巡察,是巡視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必須加以堅持和發展;明確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制,明確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軍隊中黨的工作和政治工作;調整黨的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每屆任期期限,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增寫社會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的功能定位和職責任務,明確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中黨的基層組織的職責,明確黨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充實干部選拔條件和要求,調整和充實黨的紀律、黨的紀律檢查機關部分的相關內容,等等。

第五篇:學習黨章學習筆記

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心得

哈爾濱理工大學

測控技術與通信工程學院

通信10—1班

賴相民

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心得

通過對《中國共產黨章程》我深刻的了解到了黨的性質、工作、宗旨、基本內涵、時代背景等。使我對黨得到了進一步的了解,我也知道入黨是一個光榮的事情,我們應該以它為驕傲,全心全意為人民、為黨服務。

我知道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宗旨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理清入黨的動機,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可以為了利益或其他的想法而入黨,一旦入了黨就要有所作為,不可以只是為了一個名義,而不作為。

同時我也清楚的知道,加入中國共產黨不僅要在組織上加入更應該是在思想上加入,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覺悟,要有“永遠跟黨走”的決心!

《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1. 我是黨員,我光榮

回首黨走過的光輝歷程,一個由最初只有50多人發展至今天擁有七千多萬黨員的政黨,要經歷多少的風雨洗禮,走過多少的坎坷道路,積聚多少的深厚積淀才有了今天的成熟、今天的偉大。

我渴望著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基于對黨的認識,而對于黨的認識最基本的就是對黨的性質的認識;雖然我的認識還不夠成熟、還不夠深刻,但我會努力,也正在努力著。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自覺建立在工人階級基礎上的先進組織,是在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中發展起來的,是馬列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因此,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過程中,黨的領導是無私的、英明的、正確的,于是,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成為歷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選擇;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是由工人階級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所組成的,她無畏地擔當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擔當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的重任。

毫無疑問,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會有新中國的今天,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會有今天的輝煌中華。在這世紀之交、繼往開來的重要關頭,在當今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的關鍵時刻,江澤民同志縱觀國內外大局,高瞻遠矚地提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集中體現了黨的先進性,更是對馬列主義的新的開拓和發展。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一直忠實地實踐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實地擔當著兩個先鋒隊的重責,切實地領導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并不斷地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努力地保持著高度的先進性。

科學發展觀是以江澤民為黨中央的第四代的中央集體,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茖W發展觀反映了時代進步的要求,體現了實踐發展的需要,順應了廣大人民的心愿,是廣大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強大思想武器。學生是社會群體中很富有創造力和發展潛能的青年群體,更應積極實踐落實科學發展觀,并以此為基礎,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強在社會上的競爭力。為全面小康、和諧社會的建設作出更好更多的貢獻。

在學習中,我認真學習了黨章,深受教育,覺得學習黨章意義非常重大。

在《中國共產黨章程》的第一章中,就明確的給出了關于作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所應該具備的素質。

“第二條 中國共產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都是勞動人民的普通的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

同時還明確了作為共產黨員所應該履行的義務以及享有的權利 “第四條 黨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 參加黨的有關會議,閱讀黨的有關文件,接受黨的教育和培訓。

(二) 在黨的會議及黨刊黨報上,參加關于黨的政策問題的討論。

(三) 對黨的工作提出建議和倡議。 …”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規黨法,學習、理解和認同黨章,嚴格按照黨章規定辦事,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證。

十七大通過的新黨章立足于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和黨員隊伍發生的深刻變化,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新時期保持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求,為我們黨與時俱進加強先進性建設指明

了方向。這次先進性教育活動把黨章作為學習的重點內容,就是根據黨章的這一特點和黨員隊伍的實際狀況,立足于從最基本的要求入手,有的放矢地引導黨員以黨章為思想武器,增強黨性,提高黨員素質。

經過學習我認識到,黨員首先要在增強黨性觀念上下功夫,要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裝自己,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斷加強組織制度和作風紀律。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銘記黨員的行為標準,認真履行黨員義務,正確行使權利。時時處處發揮一個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永遠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踏踏實實地干好本職工作,努力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我想,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肩上的責任是重大的,背負的歷史使命是光榮的;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的追求應該是高尚的,我們的理想應該是純潔的;作為一名大學生,時刻牢記黨的宗旨,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更是尤為重要的;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堪稱大學生,我們才堪當歷史和人民的重托!

2. 保持先進性 爭當模范楷模

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必須要認真學習,在思想上與時俱進。

保持黨員的先進性,首先在思想上要與時俱進。在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只是相對性,沒有絕對的一塵不變的真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但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馬克思主義是向前發展的。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也是如此,隨著形勢的發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也要向前發展。形勢向前發展了,作為人們的思想也必須要與時俱進。作為共產黨員,更應努力學習新思想,樹立新觀點,才能保持黨員的先進性。

在當前我們積極參加“雙學雙爭”教育活動,即學十六大報告、學黨章,爭樹新形象、爭創新業績,學習縣委組織部關于不作為黨員教 育處理的意見。要緊密結合自己的思想實際,深入學習十六大文件,學習堅持黨的先進性、堅持“兩個務必”的重要論述,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一步沉清思想,明辨是非,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四個牢記:“牢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我們黨的莊嚴使命,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不渝地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牢記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

基本經驗,以艱苦奮斗的精神做好各項工作;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負的歷史責任,自覺在艱苦奮斗的實踐中加強黨性鍛煉”。 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必須腳踏實地,在各方面當好楷模。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 共產黨員為實現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必須腳踏實地,時時處處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

首先,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其次要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忠于職守,艱苦奮斗,多做工作,顧全大局。作為電力部門的黨員,要時刻牢記“人民電業為人民”的行業宗旨,做到想人民群眾所想、急人民群眾所急,把“始于客戶需求、終于客戶滿意”服務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再次是把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勤政廉潔,克已奉公,不以權、以職謀私,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做一名名符其實的共產黨員

3.中國共產黨 工人階級的政黨

黨章的第一句話"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它闡述了黨是由工人階級中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所組成,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組織起來的統一體。而在中國真正的工人階級很少,決大多數中國人都是農民。同樣在舊社會跟著中國共產黨,扛著槍南征北戰,為建立新中國流過血,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的人大部分也都是農民,那么中國共產黨為什么還是工人階級的政黨呢?

通過學習使我了解到工人階級政黨產生于資產階級政黨之后,它是資本主義進入大生產,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發展到自覺階段,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而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在舊中國,我國工人階級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工人階級一樣,沒有任何生產資料。它在同資產階級作斗爭中錘煉了高度的團結互助精神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性,是歷史上最先進、最革命和具有遠大前途的階級。

建國前,由于中國工人階級產生的歷史條件和所處的社會環境,它還具有一些特殊性。首先,中國工人階級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它處于社會的最地層,所受的壓迫和剝削比中國其他任何階層都要沉重,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其次,中國工人階級的分布比較集中。這一優

點彌補了中國工人人數少的不足,便于組織起來,形成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第三,中國工人階級與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系,便于同廣大農民結成緊密的聯盟,使中國工人階級領導中國革命具有極其廣泛的社會基礎。中國工人階級的這些特點和優點,決定了它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是現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 正是工人階級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帶領占中國決大多數人口的農民群眾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

既然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而在本人周圍的許多黨員并不是工人階級。通過學習和談話是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由工人階級中的先進分子所組成,并不是說其他階級出身的人不能入黨,也不是說那些人入黨就改變了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黨員的出身,并不是黨的性質的決定因素。列寧指出"確定一個黨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黨,不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領導以及它的行動和政治策略的內容如何。只有根據后者,才能確定這個黨是不是真正無產階級的政黨。"也就是說只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工人階級的立場,一切從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符合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綱領和路線,即使黨內的工人成分不占多數,也可以建設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正是這樣,在黨員中農民出身的黨員較多,但黨的指導思想、綱領和路線,都是忠實地代表了工人階級和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所以黨始終保持了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同時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發展了不少非工人階級出身的同志入黨,由于他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拋棄了原來的階級立場,擁護黨的綱領和路線,具備了工人階級先進分子的條件,并且經過了嚴格的考察和考驗,所以黨并沒有改變它的先進性。

由此得出不論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還是其他想要入黨的人,包括本人在內都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注意思想改造,堅持不懈地同非無產階級思想作斗爭,樹立起無產階級地世界觀和人生觀,才能具備工人階級先進分子的條件,同時還要經的起黨組織嚴格的考察和考驗。只有這樣,才能逐步鍛煉成為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

哈爾濱理工大學

測控技術與通信工程學院

通信10—1班

賴相民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英語作文goshopping下一篇:iso9001程序文件目錄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