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westenblot試驗方法

2023-07-01

第一篇:westenblot試驗方法

金相試驗操作方法和試驗規程

1. 試樣制備:

1.1 試樣截取的方向,垂直于徑向,長度不超過8mm。

1.2 試樣可用手鋸或切割機床等切取,不論用何種方法取樣均應注意試樣的溫度條件,必要時用水冷卻,以避免正式試樣因過熱而改變其組織。

2. 試樣的研磨

2.1 準備好的試樣,先在粗砂輪上磨平,候磨痕均勻一致后,即移至細砂輪上續磨,磨時須用水冷卻試樣,使金屬的組織不因受熱而發生變化。

2.2 經砂輪磨好、洗凈、吹干后的試樣,隨即依次在由粗到細的各號砂紙上磨制,可采用在預磨機上進行磨制,從粗砂紙到細砂紙(w1-w6)、再換一次砂紙,試樣須轉90°角與舊磨良成垂直方向。

2.3 經預磨后的試樣,先在拋光機上進行粗拋光(•拋光織物為細絨布、拋光液為W2.5 金剛石拋光膏),然后進行精拋光(拋光織物為錦絲絨,拋光液為W1.5 金剛石拋光膏)•拋光到試樣上的磨痕完全除去而表面像鏡面時為止,即粗糙度為Ra0.04以下。3. 試樣的浸蝕

3.1 精拋后的試樣,便可浸入盛于玻璃皿之浸蝕劑中進行浸蝕。浸蝕時,試樣可不時地輕微移動,但拋光面不得與皿底接觸。

3.2 浸蝕劑一般采用4-8%硝酸酒精溶液。

3.3 浸蝕時間視金屬的性質、檢驗目的及顯微檢驗的放大倍數而定,以能在顯微鏡下清晰顯出金屬組織為宜。

3.4 試樣浸蝕完畢后,須迅速用水洗凈,表面兩用,酒精洗凈,然后用吹風機吹干。

4. 金相顯微組織檢驗

4.1 金相顯微鏡操作按儀器說明書規定進行。

4.2 金相檢驗包括浸蝕前的檢驗和浸蝕后的檢驗,浸蝕前主要檢驗鋼件的夾雜物和鑄件的石墨形態、浸蝕后的檢驗為試樣的顯微組織。按有關金相標準進行檢驗。

5. 使用金相顯微鏡注意事項:

5.1 取用鏡頭時,應避免手指接觸透鏡的表面,鏡頭平時應放在干燥器中妥善有效。

5.2 物鏡與試樣表面接近時,調節時勿使物鏡頭與試樣接觸。 5.3 顯微鏡不使用時需用防塵罩蓋起。

金相顯微鏡操作規程

金相顯微鏡屬于精密光學儀器,為了保證金相顯微鏡系統正常的發揮功能,特制定本規程。

金相顯微鏡由專人使用,專人負責日常維護、保養。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調試該設備。 金相顯微鏡系統的操作步驟及日常維護、保養注意事項如下:

一、顯微鏡部分

1、去掉防塵罩,打開電源。

2、將試樣置于載物臺墊片,調整粗/微調旋鈕進行調焦,直到觀察到的圖像清晰為止。

3、調整載物臺位置,找到關心的視場,進行金相分析。

二、計算機及圖像分析系統

將金相顯微鏡上的觀察/照相切換旋鈕調至PHOT位置,金相顯微鏡里觀察到的信息便轉換到視頻接口和攝像頭,打開計算機,啟動圖象分析軟件,即可觀察到來自金相顯微鏡的實時的圖像,找到關心的視場后將其采集、處理。

三、日常維護、保養及注意事項

為保證系統的使用壽命及可靠性,注意以下事項:

1.試驗室應具備三防條件:防震(遠離震源)、 防潮(使用空調、干燥器)、防塵(地面鋪上地板);電源:220V±10%,50HZ;溫度:0°C—40°C。

2.調焦時注意不要使物鏡碰到試樣,以免劃傷物鏡。

3.當載物臺墊片圓孔中心的位置遠離物鏡中心位置時不要切換物鏡,以免劃傷物鏡。

4.亮度調整切忌忽大忽小,也不要過亮,影響燈泡的使用壽命,同時也有損視力。

5.所有(功能)切換,動作要輕,要到位。

6.關機時要將亮度調到最小。

7.非專業人員不要調整照明系統(燈絲位置燈),以免影響成像質量。

8.更換鹵素燈時要注意高溫,以免灼傷;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鹵素燈的玻璃體。

9.關機不使用時,將物鏡通過調焦機構調整到最低狀態。

10.關機不使用時,不要立即該蓋防塵罩,待冷卻后再蓋,注意防火。

11.不經常使用的光學部件放置于干燥皿內。

12.非專業人員不要嘗試擦物鏡及其它光學部件。目鏡可以用脫脂棉簽蘸1:1比例(無水酒精:乙醚)混合液體甩干后擦拭,不要用其他液體,以免損傷目鏡。

第二篇:煤炭浮沉試驗方法

瀏覽次數:687次懸賞分:0 | 提問時間:2010-9-13 17:29 | 提問者:匿名

煤炭浮沉試驗方法是什么,急需要,希望有人幫忙解答

推薦答案

煤炭的浮沉實驗分兩類:大浮沉實驗和小浮沉實驗;粒度大于0.5mm煤樣的浮沉實驗是大浮沉實驗,小于0.5mm的煤泥(粉)的浮沉實驗為小浮沉;兩者之間的區別僅僅在于配制懸浮液的藥劑不同和操作過程有點區別。

用氯化鋅和誰配制不同密度級的懸浮液:1.30、1.40、1.50、1.60、1.70、1.80、2.00g/cm3.必要的時候可以增加1.

25、1.

35、1.

45、1.

55、1.90、2.10g/cm3密度。

1、把個懸浮液的密度調整準確。

2、將干煤樣稱重后用清水沖洗去煤泥,烘干后放入帶有篩網的漏桶中,并把沉淀的煤泥收集烘干稱重。

3、從低密度開始順序侵入懸浮液中,靜置一會,待分層徹底。

4、用漏勺將浮煤撈取,漏勺深入深度100mm左右,作為一個級別的浮物,將沉下的部分脫去重介液后再放入高一級別放懸浮液中,如此反復把各個級別的密度實驗完畢,把煤樣分成n+1份。

5、講各個密度級的煤樣洗去表面的懸浮液后烘干稱重,計算百分數及其化驗灰分。

6、檢驗實驗誤差。 注釋:實驗開始的時候沖洗下來的干燥煤泥量為原生煤泥,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煤泥為浮沉煤泥。

小浮沉實驗的懸浮液用:四氯化碳、苯及三溴甲烷等有機溶劑,實驗過程類推。 參考資料: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選礦學》.《選煤工藝設計使用技術手冊》

煤炭浮沉試驗方法

字體大?。捍笮?xindayiqi 發表于 11-05-20 12:13 閱讀(136) 評論(0) 分類:煤質分析儀器

本方法用于測定粒度值大于0.55mm的褐煤,煙煤和無煙煤等煤樣各密度級的產率和質量。

一、概述

1、煤樣可分成下列密度級: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2.00kg/1,有時可增加密度級

2、測定各密度級的產率和質量

3、可參考GB47

7、GB47

4、MT144

二、煤樣準備

1、煤樣質量按下表規定:

最小質量(kg)

7.5

6

30 25 15

0.5 3

1

2 4 粒級最小質量粒級(mm) (kg) (mm)

>100

100

50

100 150

2、煤樣制備應符合GB474

3、煤樣必須是空氣干燥狀態。

三、浮沉試驗器具 浮沉試驗室面積不小于30平方米,室溫不低于10℃ 。

1、重液桶: 可用陶瓷缸或用鍍鋅鐵板,塑料板或不銹鋼板制成,桶高不低于500-600mm,容積不少于50升。

2、網底桶 用鍍鋅板或塑料板制成,圓柱形,桶高比重液高50mm,直徑比重液桶小40mm,上口帶有提把,桶底用網孔尺寸為0.5mm的金屬絲,紡織方孔網制成。

3、密度計:分度值為0.001kg,1

4、烘箱:帶鼓風機,自控溫

5、臺稱:稱量為500(或200)、100、20、10和5kg的臺稱各一臺,其最小記得度值應符合下表規定,每次過秤重量不少于臺稱最大稱量的五分之一。

最大稱量(kg)

500

100

20

10

最小刻度值(kg)

0.2

0.05

0.01

0.005

0.005

6、托盤天平:最大稱量為1kg,感量1g

7、撈勺:用網孔尺寸為0.5mm的金屬絲編織方孔制成

8、盤子:用鍍鋅鐵板或鋁板制成或耐腐蝕,耐熱材料制成。

9、煤泥桶:規格與重液桶相同

四、 重液的配制 可選用氯化鋅為浮沉介質,氯化鋅易容于水,可參考下表配制重液,因氯化鋅有腐蝕性,注意載口罩、手套、眼鏡及穿膠鞋和圍膠皮圍裙等。

氯化鋅含量,%

58

1.80

46

1.90

68 63 密度,氯化鋅含密度,kg/1 量,% kg/1

1.30

1.40

1.5

39 31

1.70 1.6 52 2.00 73

五、試驗步驟(以氯化鋅為例)

(一)準備

1、配好的重液按順序裝入各重液桶中,每桶中重量液液面不低于350mm,最低一個密度的重液作為每次試驗的緩沖液。(密度值準確至0.002kg/L)。

2、浮沉實驗順序是由低向高進行,如果煤樣含量泥化的矸石或高密度物含多時,可先在最高的密度液內浮沉,撈出的浮物仍按由低到高的順度進行浮沉。

3、試驗前先將煤樣稱量,放入網度桶內,每次放入的煤厚度一般不超過100mm,先用水洗凈附著在煤塊上的煤泥,濾去洗水,再進行浮沉試驗,收售同一粒級沖出的煤泥水,用澄清或過濾法回收煤泥,然后干燥稱量,此煤泥通常稱為浮沉煤泥。

(二)試驗

1、先將盛煤樣的網底桶在最低密度的緩沖液內浸潤一下,(同理,如先浮沉高密度物,也應在該密度的緩沖液內浸潤一下),然后提起斜放在桶邊上,濾盡重液,再放入浮沉用的最低密度的重液桶內,用木棒輕輕攪動或將網底慢慢地上下移動,然后使其靜止分層,分層時間不少于列規定。

(1)粒度大于25mm時,分層時間于1-2min (2)粒度大于3mm時,分層時間為2-3min (3)粒度大于1-0.55mm時,分層時間為3-5min

2、小心用撈勺定方向撈浮物,撈取深度不超過100mm,撈時防止沉物攪起,大部分浮物撈起后,再用木棒攪動沉物,再次撈取浮物,反復操作撈盡為止。

3、將裝有沉物的網底桶慢慢提起,斜放在桶邊上,濾盡重液,再把它放入一下個密度的重液桶中,用同樣的方法逐次進行,直到該粒級煤樣全部作完為止,最后將沉物倒入盤中。(注意回收氯化鋅溶液)。

4、在實驗中經常調整重液的密度,保證密度值的準確。

5、各密度級產物應分別濾去重液,用水沖去氯化鋅液(用熱水沖好),然后放入漫度不高于50℃ 的干燥箱內干燥,干燥后取出冷卻,達到空氣干燥狀態再進行稱量。

六、分析化驗和結果整理 將各密度級產物和煤泥分別縮制成分析煤樣,測定灰分和水分,當原煤硫化超過定限時,如1%或0.5%時,各密度級均測全硫,按要求增減化驗項目。

各密度級產物的產率和灰分用百分數表示(取小數點后兩位)

浮沉實驗前空氣干燥狀態煤樣質量與浮沉實驗后各密度級產物的空氣干燥狀態質量之差值,不得超過浮沉實驗前煤樣量的2%,否則應重新進行浮沉實驗。 浮沉實驗前煤樣灰分與浮沉實驗后各密度產物的加權平均值的差值,應符合以下規定:

附1:中國煤炭可選性評定標準(MT56-81) 中國煤炭可選性評定標準(MT56-81)

1、本標準適用于粒度大于0.5mm的煤炭。

2、煤炭可選性定為:極易選、易選、中等可選,難選、極難選五個等級。

3、可選性等級采取“分選比重±0.1含量法”(簡稱“±0.1含量法)進行評定。

(1)±0.1含量按理論分選比重計算:

(2)理論分選比重按指定的精煤灰分確定(限小數點后兩位)

(3)當采用的理論分選比重小于1.70時,則以扣除沉矸為100%計算±0.1含量。

(4)±0.1含量以百分數表示,計算結果取小數點后一位。

4、可選性等級的劃分標準如下表:

±0.1含量,%

≤10.0

10.1-20.0

20.0-30.0

中等可選

易選

極易選

可選性等級

30.0-10.0

>40.0

5、按浮沉試驗規定進行試驗 快速浮沉試驗

難選

極難選

試驗的目的是為了時常所致原煤可選性和選煤產品的密度組成,控制和指導選煤操作,煤樣制備按有關規定進行。

先檢驗密度計是否合乎要求,密度值的讀數為0.02,每月校正一次。 把未經稱量(作一級浮沉可先稱量)和經脫泥的煤樣(原燈要脫泥)直接放入篩孔為0.5mm網底桶中,先在略低于或等于規定密度的重液中浸潤一下(防攜帶水)再提起濾去一部分重液,再放入試驗的低密級重液中(工廠中的快速浮沉常采用兩個密度級,一個是精煤的分選密度,另一個是矸石的分選密度)使煤粒擴散,等重液穩定后,作網勺沿同一方向撈取浮物,將其放入水有網底的漏桶中,傾斜在重液桶上,使重液流出入桶中,在網底桶內撈浮物的深度,為距液面100mm內不能過深,撈浮煤時不要攪動沉下物。

重液表面浮煤用網勺撈出大部分后,再上下移動網底桶,使沉下物夾雜高密度重液的桶中,重復在密度重液桶中的操作。

撈盡浮物后,把盛有沉下物的網底桶慢慢提起,濾去重液,將其放高密度重液的桶中,重復在密度重液桶中的操作。

最后撈出高密度重液中的浮物,取郵沉煤、先后得到三個密度極物料,分別在氯化鋅回收水池中沖一下,自行脫水后稱量,設浮物質量為或間物質量為B,沿下物質量為C,以下式計算各密度的百分數 返回文章列表標簽:煤質分析儀器

分享到: 轉發到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搜狐微博 轉貼至開心網 分享到人人網 推薦到豆瓣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到google buzz 轉貼到MSN

下一篇:灰分試驗測定時的注意事項 上一篇:煤炭化驗室檢驗報告單

第三篇:壓實度試驗檢測方法

路基、路面壓實質量是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最重要的內在指標之一,只有對路基、路面結構層進行充分壓實,才能保證路基、路面的強度。剛度及路面的平整度,并可以保證及延長路基、路面工程的使用壽命。

現場壓實質量用壓實度表示,對于路基土及路面基層,壓實度是指工地實際達到的干密度與室內標準擊實試驗所得的最大于密度的比值;對瀝青路面,壓實度是指現場實際達到的密度與室內標準密度的比值。

一、標準密度(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確定方法

由于筑路材料結構層次等因素的不同,確定室內標準密度的方法也多樣化,有些方法需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最大干密度是指在標準擊實曲線(駝峰曲線)上最大的干密度值,該值對應的含水量即為最佳含水量。

(一)路基土的最大子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確定方法

路基受到的荷載應力,隨深度而迅速減少,所以路基上部的壓實度應高一些;另外,公路等級高,其路面等級也高,對路基強度的要求則相應提高,所以對路基壓實度的要求也應高一些。因此,高速、一級公路路基的壓實度標準,對于路床0~80cm應不小于95%,路堤80~150cm應不小于93%,150cm以下應不小于90%;對于零填及路塹、路槽底面以下0~30cm應不小于95% 。

在平均年降雨量少于150mm且地下水位低的特殊干旱地區(相當于潮濕系數≤ 0.25地區)的壓實度標準可降低2%~3%。因為這些地區雨量稀少,地下水位低,天然土的含水量大大低于最佳含水量,要加水到最佳含水量情況下進行壓實確有很大困難,壓實度標準適當降低也不致影響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在平均年降雨量超過2000mm,潮濕系數>2的過濕地區和不能晾曬的多雨地區,天然土的含水量超過最佳含水量5%時,要達到上述的要求極為困難,應進行穩定處理后再壓實。

由于上的性質、顆粒的差別,確定最大干密度的方法也有區別,除了一般上的“擊實法”以外,還有粗粒上和巨粒上最大干密度的確定方法。由于擊實功的不同,可分為重型和輕型擊實,兩個試驗的原理和基本規律相似,但重型擊實試驗的擊實功提高了4.5倍。擊實試驗中按采集土樣的含水量,分濕土法和干土,法;按土能否重復使用,也分為兩種,即土能重復使用和不能重復使用。選擇時應根據下列原則進行:根據工程的具體要求,按擊實試驗方法種類中規定選擇輕型或重型試驗方法;根據土的性質選用于土法或濕土法,對于高含水量土宜選用濕土法;對于非高含水量土則選用干土法;(除易擊碎的試樣外)試樣可以重復使用。 振動臺法與表面振動壓實儀法均是采用振動方法測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前者是整個土樣同時受到垂直方向的振動作用,而后者是振動作用自上體表面垂直向下傳遞的。研究結果表明,對于無粘聚性自由排水土這兩種方法最大干密度試驗的測定結果基本一致,但前者試驗設備及操作較復雜,后者相對容易,且更接近于現場振動碾壓的實際狀況。因此,使用時可根據試驗設備擁有情況擇其一即可,但推薦優先采用表面振動壓實儀法。已有的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對于砂、卵、漂石及堆石料等無粘聚性自由排水上而言,一致公認采用振動方法而不是普通擊實法。因此,建議采用振動方法測定無粘聚性自由排水土的最大干密度。 各試驗方法的儀器設備、試驗步驟等詳見《公路土工試驗規程》(JTJ 051-93)。 路基及回填土的壓實,目的在于提高其強度和穩定性,降低路基的透水性和減少因冰凍而引起的不均勻變形,從而保證路面具有足夠的抵抗

路基及回填土的壓實,目的在于提高其強度和穩定性,降低路基的透水性和減少因冰凍而引起的不均勻變形,從而保證路面具有足夠的抵抗車輛荷載作用的力學強度和穩定性能,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實踐證明,由于路基壓實質量未達到要求就急于鋪筑路面,結果是開放交通后在自然因素和車輛荷載作用下,路基產生沉陷變形而導致路面結構破壞,造成極大的浪費。因此路基壓實質量是保證道路施工質量的基礎和前提。

一、影響壓實效果的主要因素 1。含水量的影響

土的含水量對壓實效果的影響很大,無論是路基壓實還是溝槽回填均應控制其含水量。嚴格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的范圍內。土在此狀態下,土粒間引力較小,保持有一定厚度的水膜,起著潤滑作用,外部壓實功較易使土粒相對移動,壓實效果最佳,且碾壓完成后土體穩定。當土中含水量過大時,孔隙中出現了自由水,壓實時不可能使氣體排出,壓實功能的一部分被自由水所抵消,減小了有效壓力,壓實效果反而降低。當土中含水量較小時,土粒間引力較大,雖然干容重較小,但其強度可能比最佳含水量時還要高,可是此時因密實度較低,孔隙多,一經飽水,其強度會急劇下降,進而影響路基的穩定性。在最佳含水量時土處于硬塑狀態,較易獲得最佳壓實效果,壓實到最大密實度的土體,水穩定性最好。 2。土質的影響

不同性質土的壓實性能是不一樣的,就填土壓實而言,最適宜的是砂礫土、砂土和砂性土。這些土易壓實,有足夠的穩定性,沉陷小。最難壓實的是粘土,在潮濕狀態下這種土不穩定,最佳含水量比其他土類大,而最大干密度卻較小,但經壓實的粘土仍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 根據壓實試驗,在相同的壓實功作用下,不同的土類具有不同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在同一壓實功能作用下,含粗顆粒較多的土,其最大干密度越大,而最佳含水量越小,即隨著粗粒土增多,其擊實曲線的峰點越向左上方移動。在道路施工時,應根據不同取土場的不同土類,分別確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3。壓實功能

對于同一類土,其最佳含水量隨著壓實功能的加大而減小,而最大干密度則隨壓實功能的加大而增大。當土偏干時,增加壓實功能對提高土的干密度影響較大,偏濕時則收效甚微。故對偏濕的土企圖用加大壓實功能的辦法來提高土的密實度是不經濟的,若土的含水量過大,此時增大壓實功能就會出現“彈簧”現象。另外,當壓實功能加大到一定程度后,對最佳含水量的減小和最大干密度的提高都不明顯了,這就是說單純用增加壓實功能來提高土的密實度未必合算,同時壓實功能過大還會破壞土體結構,使效果適得其反。 4。壓實工具及壓實層厚度

不同的壓實工具,其壓力傳播的有效深度也不同。夯擊式機具傳播最深,振動式次之,碾壓式最淺。一種機具的作用深度,在壓實過程中不是固定不變的,土體松軟壓力傳播較深,隨著碾壓遍數增加,上部土層逐漸密實,土的強度相應提高,其作用深度也就逐漸減小。當壓實機具的重量不大時,荷載作用時間越長,土的壓實度越高,則密實度的增長速度隨時間而減小;當壓實機具很重時,土的密實度隨施荷時間增加而迅速增加,超過某一限度后,土的變形急劇增加,甚至達到破壞;當壓實機具過重,以至超過土的強度極限時,會立即引起土體結構破壞。

壓實過程中,壓路機速度的快慢對壓實效果也有影響,當對壓實度要求較高,以及鋪土層較厚時,行駛速度要慢一些。碾壓開始宜用慢速,隨著土層的逐漸密實,速度逐步提高。開始時土體較松,強度低,適宜先輕壓,隨著土體密度的增加,再逐步提高碾壓強度。當推運攤鋪土料時候,應力求機械車輛均勻分布行駛在整個路堤寬度內,以便填土得到均勻預壓。正式碾壓時,若為振動壓路機,第一遍應靜壓,然后振動碾壓,且由弱振至強振。這樣的話,既能使整個填土層達到良好、均勻的壓實效果,還保證了路基的平整度。

每一壓實土層的密實度隨深度的增加是呈遞減趨勢的,在表面5cm范圍內的密實度最高,底部最低。路基填土層的壓實厚度和壓實遍數與壓實機械類型、土的種類、壓實度要求有關,具體應通過做試驗段來確定。如果壓實遍數超過10遍仍達不到規定的壓實度要求,則繼續增加遍數的效果很小,應減小壓實層厚度,或考慮更改碾壓機械和施工工藝。

二、壓實標準

在道路工程中常用壓實度來表示填土壓實效果的好與不好,壓實度是工地實際達到的干密度與室內標準擊實試驗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或稱壓實系數),并用百分數表示,即: 壓實度K=ρd/ρm×100%

ρd-壓實后的干密度(g/cm3),

ρm-標準擊實試驗求得的最大干密度(g/cm3)。

試驗室標準擊實試驗根據標準又分重型和輕型,擊實標準的選擇應根據工程項目的建設標準或道路等級來確定。

三、壓實質量控制與檢測

在路基施工中,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兩個十分重要的指標。壓實前應測定填土的含水量使之接近最佳含水量。土中含水量過大時,應作翻曬處理;當含水量較小時,應適當灑水補充水分,使含水量適宜。石灰穩定土和水泥穩定土等含有無機結合料的土,成型后本身反應還需要一定量的水,在碾壓時更應嚴格控制含水量。

在工地上,判斷土是否接近最佳含水量可采用簡易鑒定方法:用手捏土(或灰土等)可成團,較費勁,手掌無水印,土團自50cm處落在地上散成蒜瓣狀,自100cm高處落在堅實地面上即松散,出現這些現象即表明土已接近最佳含水量。在實驗室中,盡可能參照工程施工技術規范要求,做好最佳含水量的驗證檢測。

在壓實過程中,為保證壓實質量,施工現場自檢人員應邊施工邊檢查壓實度以便及時調整。當壓實干密度遠遠大于要求值時,表明壓實度過度或土質發生了變化;當壓實干密度小于要求值時,表明壓實度不夠。針對這些情況要找出原因并及時采取措施以達到要求的壓實度。如改變碾壓工藝、增加壓實機械的重量或重新做標準擊實試驗等。每一壓實層均應檢驗壓實度,合格后方可填筑下一層。

壓實度檢驗方法,通常采用環刀法,灌砂法和核子密度儀法等。

①環刀法,是一種破壞性的檢測方法,適用于不含骨料的細粒土。優點是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缺點是受土質限制,當環刀打入土中時,產生的應力使土松動,壁厚時產生的應力較大,因此干密度有所降低。

②灌砂法,是一種破壞性檢測方法,適用于各類土。優點是測定值精確;缺點是操作較復雜,須經常測定標準砂的密度和錐體重。

③核子密度儀法,是一種非破壞性測定方法。能快速測定濕密度和含水量,滿足現場快速、無破損的要求,并具有操作方便,顯示直觀的優點,但應與灌砂法進行對比標定后方可使用。 對于取樣深度要求,用環刀法檢測時,環刀中部處于壓實厚度的1/2深度;用灌砂法時,應取整個土層的厚度;用核子儀檢驗時應根據其類型,按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

第四篇:潤滑油的試驗方法

在用潤滑油試驗包括粘度、水分、閃點、中和值(酸值與堿值八不溶物和鐵含量等質量指標的測定。

粘度的測定粘度測定的試驗方法主要有GB/T265《石油產品粘度測定法及動力粘度計算法》和GB/T11137《深色石油產品粘度測定法(逆流法)》等。

水分的測定水分的測定主要依據GB/T260《石油產品水分測定法》的規定進行。

閃點的測定閃點主要依據GB/T267《石油產品閃點與燃點測定法(開口杯法)》或GB/T3536的規定進行。

中和值測定是指測定在用油中的酸性和堿性組分的中和值,有多種測定方法。主要有;GB/T264《石袖產品酸值測定法,GB/T7304《石油產品和潤滑劑中和值測定法(電位滴定法)〉〉,GB/T8030〈〈潤滑油現場檢驗法》等。

5.不溶物測定主要依據GB/T8926《用過的潤滑油不溶物測定法》測定正戊烷和甲苯不溶物,依據SH/T0473測定石油醚不溶物。

6•鐵含量測定主要依據SH/T0197-92《潤滑油中鐵含量測定法》或SH/T0077的規定進行測定。

第五篇:熱雙金屬試驗方法編制說明

GB/T××××-××××《熱雙金屬試驗方法》編制說明

(征求意見稿)

1. 任務來源

根據鋼標委秘字(2008)04號關于整合《熱雙金屬溫曲率試驗方法》等三項國家標準的通知的要求,由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鋼分公司、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共同負責整合修訂GB/T8364-2003《熱雙金屬比彎曲試驗方法》、GB/T5987-1986《熱雙金屬溫曲率試驗方法》和GB/T5985-2003《熱雙金屬彎曲常數測量方法》三項國家標準,項目編號為:20060948-T-605,項目計劃2008年4月30日前完成。

2. 主要編制過程

2.1 標準化對象簡介

《熱雙金屬比彎曲試驗方法》、《熱雙金屬溫曲率試驗方法》、《熱雙金屬彎曲常數測量方法》是三種對熱雙金屬熱敏性能測試的方法,但測試方式及計算等差異較大。比彎曲試驗方法是采用懸臂梁法,適用于厚度0.6mm~1.25mm,測量溫度20℃~130℃,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方法;溫曲率試驗方法是采用雙支點試驗方法,適用于測量厚度大于等于0.3mm直條形,厚度小于0.3mm采用平螺旋形狀進行測試;彎曲常數測量方法適用于0.25mm~

1.20mm,測量溫度室溫~100℃熱雙金屬平直條狀試樣。

國內外標準調研情況

熱雙金屬比彎曲試驗方法中主要技術內容等效采用DIN1715德國標準,熱雙金屬溫曲率試驗方法等效采用美國標準ASTM B106-96(Reapproved 2002), 熱雙金屬彎曲常數測量方法非等效采用日本JISC2530-1993標準,與GB/T5985-2003一致。

2.3 主要編制過程

2008年2月21日接受任務,即日成立起草小組,著手開始調研工作。征求各方意見,了解生產、使用和市場等情況,2008年3月20日完成征求意見稿。

3. 編制原則

本次修訂參照GB/T5987-198

6、GB/T5985-200

3、GB/T8364-200

3、ASTM B106-96(Reapproved 2002)和JISC2530-1993,根據實際情況,將原三個標準整合為一個系列標準,分成三大部分編寫,主要內容與原版保持一致。標準格式按GB/T1.1-2000重新編寫。

4. 主要技術內容修改說明

4.1 名稱

標準名稱由《熱雙金屬比彎曲試驗方法》、《熱雙金屬溫曲率試驗方法》和《熱雙金屬彎曲常數測量方法》改為《熱雙金屬試驗方法》,然后分成三個部分。

4.2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測量熱雙金屬比彎曲、溫曲率、彎曲常數的基本原理、測量裝置、試樣的制備與要求、試驗程序和結果計算、試驗報告和精度與誤差等。本標準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熱雙金屬彎曲常數試驗方法,第二部分為熱雙金屬溫曲率試驗方法,第三部分為熱雙金屬比彎曲試驗方法。

4.3 規范性引用文件

按GB/T1.1-2000重新編寫,并采用最新標準。

4.4 編輯性修改

本標準對其他條款內容作了編輯性修改,技術內容與原標準基本保持一致。

《熱雙金屬試驗方法》編制組

2008.3.20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建國70周年大閱兵下一篇:frogandtoad英文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