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良好習慣塑造健康人格

2023-03-02

第一篇:良好習慣塑造健康人格

培養良好習慣塑造健康人格

姓 名:趙冬梅

單 位:勝利油田第一小學

時 間:二00四年三月

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曾引用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他們在學校所學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換句話可以說,忘不掉的才是素質。而習慣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素質之一。葉圣陶也曾說過,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習慣,如果從小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那么習慣就會成自然,習慣成定式,孩子以后就會自然而然從事某種格式化的行為了。

那何謂習慣呢?習慣就是一種行為,是由于長期重復或練習所固定下來的行為方式,是一種自然的、不假思索的、不知不覺的行為。譬如走路,便是一種習慣的行為,是不必加以思索的,假使到了“邯鄲學步”的地步,恐怕連路也走不好了。

那么,良好習慣對于人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呢?也許,木桶理論可以從某一個角度解釋清楚。木桶理論認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長的木板。對于人的發展同樣如此,人的失敗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種缺陷所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云曉曾對148名杰出青年和115名被判處死刑的問題青年作過對比分析,發現決定他們命運迥異的不是其它,而是行為習慣和人格品德的差異,可見習慣關乎人的一生。

少年兒童時期是一生的奠基時期,又是培養行為習慣的最佳期。研究表明:0至6歲兒童自我意識開始啟蒙,6至12歲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10歲左右兒童性格開始形成,而至16歲左右獨立人格基本形成。因此,小學階段是心理和行為方式形成的敏感期、關鍵期,是自我意識迅速發展,主體人格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我們必須重視小學生人格的形成、完善、發展。只有擁有健康的人格,才會擁有健康的人生;如果童年時代養不成良好的習慣,不僅后天矯正非常困難,同時還會潛藏著種種危險。

那我們該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習慣呢?我認為習慣培養必須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即教師要做“有心人”,無微不至地全面關愛學生,大處著眼,從對人格塑造和終身發展的影響考慮,一切為了塑造未來的有用之材;而習慣培養又是具體、微觀的,教師必須從小處著手,從日??瓷先ゲ黄鹧鄣募氈δ┕澴テ?。

一、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著眼學生的長遠發展

學習雖說是一輩子的事,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但也存在一個捕捉最佳時機、形成扎實根基的問題。小學生可塑性很強,是打好學習基礎、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抓住這個時機做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不予重視,一旦形成一些不良習慣,再想去改變或矯正就比較困難了。例如讀寫姿勢,不僅直接關系到能否讀好書、寫好字,更重要的是關系到骨骼是否正常發育,視力能否保持正常,學習態度是否端正等等,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重大。

從學生一入學,我就十分重視培養學生日常學習的良好習慣。如:寫字、讀書時坐姿要端正,做到頭正、肩平、臂開、足安,眼睛與練習本的距離大約一尺,胸部與桌緣的距離大約一拳,握點離筆尖大約一寸;寫字之前先用手帕把手擦干凈,免得弄臟習字本,寫完字以后,把鉛筆放起來,以免折斷筆尖;引導學生養成“提筆即是練字”的習慣。不管什么時候什么場合,只要一提起筆來,就要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地寫,力求做到筆畫清晰、間架合適、行款整齊。同時教師發揮示范作用,注意言傳身教。由于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他們耳濡目染,心領神會,由此而產生的內驅力,對其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從人的一生來說,在校學習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而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在生產、工作崗位和生活實際中自學,則是終生所需,這以后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不難設想,如果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來即使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和外人點撥的情況下,也能非常自覺、饒有趣味地去讀書、去學習、去交際。學生時代播下的良種,便可贏得未來的豐收。因此,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便是著眼學生一生的發展,讓他們終身受益。若干年后,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像細胞溶進血液一樣融入他們的素質,他們將成為“規規矩矩寫字、認認真真讀書、踏踏實實做人”的一代。

二、倡導“賞識教育”,激發學生的潛能

周弘和他自幼雙耳失聰的女兒周婷婷,20年來創造了不平凡的奇跡:周婷婷在偉大父愛的精心教育下,三歲半開口說話,8歲會背圓周率小數點后1000位數,10歲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16歲成為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20歲在美國攻讀心理學碩士學位,2002年3月,她被評為首屆海內外《中國婦女》十大時代人物。這一切都得益于一位不平凡的父親充滿靈性的教育——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在實際的工作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上課鈴聲已響,可很多同學還未做好準備。這時,你如果發現并及時表揚了最先坐好的幾位同學,“* * 坐得真棒!”“* *今天多精神啊!”不出五分鐘,全班同學都會悄悄地、迅速地坐好了。此時你的心情,學生的心情,整個教室的氛圍一定是令人愉悅的,一堂課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開始了。相反如果此時“啪”地把書往講桌上一甩,指指點點地訓斥學生:“你干什么呢?”“上課鈴聽到沒有?”甚至再將這群“屢教不改”的孩子好好懲罰一頓,結果即使也很快安靜了,但想必你的心情,學生的心情,乃至整節課的氣氛都大不一樣了吧!

出錯犯規,其實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印記”。盡管寬容難以完全避免對錯誤的遷就,但我們仍不能因噎廢食,因為在教育中,寬容比懲罰更具有力量。教育專家魏書生一直喜歡與那些所謂的“差生”打交道。他們抽煙喝酒、打架斗毆、考試只有幾分,原本是一群整天生活在“懲罰”中的人。但他們在魏老師真摯、寬容、細微的愛心中,漸漸步入正軌,有了明顯的進步,不少人還有了大出息。這正說明,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與敵視上的,也沒有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上,表揚永遠比批評有力量。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每一天,我都提醒自己:蹲下來,跟孩子在同一視線,站到孩子的角度來觀察他們的世界。對每一個學生我都對他們寄以更高的期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及時鼓起他們的勇氣,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以前只有最優秀學生才能評選的班干部如今換成了在某方面有特長、有進步的學生,哪怕僅僅是說話比原來有進步的學生,都有機會當選。孩子不敢與家長說的話,可以找老師傾訴。平時調皮的孩子,我除了耐心開導,還讓學生每人寫出一條優點(如愛勞動、衣服干凈之類),匯集成一封信交給他,結果家長通過打罵沒有管教好的孩子,如今改掉了壞習慣。起初一些不理解“賞識教育”的家長們也紛紛認可了我的做法。

人性中最本質的追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每個孩子都是為了得到賞識來到人世間的,而我們長輩總是舍不得給孩子一句合適的贊賞,總是對孩子喋喋不休,生怕孩子翹尾巴。賞識成了孩子渴望的一件奢侈品,在否定與警告中長大的

孩子在心理上重復著父輩們的悲觀心理。”,我認為,孩子的心靈是張白紙,關鍵看教育者怎樣繪制。如果在學校和家庭中推進尊重和平等的教育,讓每一位老師和家長從愛出發教育孩子,那么賞識教育所倡導的“尊重、平等”的觀念一定會帶給他們一生的影響。

三、采取分層管理,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既然他們在同一個班級學習總有他們共同的基礎和需要,而每個學生在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方式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差異。由于每個學生受到社會影響的因素是十分復雜的,在他們自身發展的各方面也存在著不平衡性,各種特點在每個人身上表現的方式和時間也常因人而異。

因此,我堅持全面、發展的觀點,在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摸清他們學習底數,掌握他們性格特點等實際情況后,登記造冊,對他們逐個進行科學的分析,采取分層管理,注意個別對待,加強個別指導。一方面針對學生個性特點,分別提出不同要求。如對觀察力薄弱,感性經驗儲備少的學生,注意引導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對學習粗心大意的學生,要求他們完成作業要仔細認真;對行動緩慢、反映遲鈍的學生,鼓勵他們提高作業速度,勤于思考;對視覺聽力不好的學生,照顧他們坐在合適的座位;對成績差的學生,冷靜地和他們一起分析學習失敗的原因,幫助他們找出改進的方法,避免其產生自卑心理和矛盾的心理壓力;對思維能力強但學習不夠勤奮的學生,多給以難度較大的作業,要求他們精益求精;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多檢查提問,隨時引導他們集中精力注意學習。另一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如鼓勵差生“自我競賽”,引導他們將今天的“我”與昨天的“我”相比較,并及時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培育健康心理。通過分層管理,既轉化了“差生”,使之跟上全班以保證大面積質量,又抓好“尖子”學生的培養,幫助他們挖掘潛能,更扎實、更深刻地打好基礎,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班級整體水平,得到了家長的好評。

誰都無法否認習慣的巨大力量,它與人的發展終身相隨。國外有諺語云:“人是習慣的奴隸。”王爾德也有這樣一句名言:“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后來是習慣造成我們。”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一絲不茍,持之以恒。

本文的最后,讓我們引用諾貝爾獎獲得者、智利詩人加里埃爾拉·米斯特拉爾的一句話:

許多需要的東西我們可以等待,

但是兒童不能等——

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發育,

對兒童我們不能說明天,

他的名字是今天!

第二篇: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

主講人:孫云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

主講人簡介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樹人天地教育機構國家級顧問。199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2000年被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優秀兒童工作者標兵”稱號。孫云曉教授是當代中國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專家,曾以一篇《夏令營中的較量》震撼全國,他的一系列教育觀點影響重大,如“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習慣是健康人生之基”等。教育代表作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培養一個真正的人》、《藏在書包里的玫瑰》等。其中《藏在書包里的玫瑰》2004年出版后引起社會重大反響。

課程簡介

本講座是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第二十三期全國地市教育局長研修班”和“第十五期全國縣市教育局長培訓班”兩百多名學員作的專題報告,題名為《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內容要點有:

一、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兒童教育的核心目標;

二、自我管理習慣好壞決定人生成敗;

三、習慣培養的五大步驟。

錄制時間

2008年5月

課程時長

140分鐘

提綱

一、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兒童教育的核心目標

1.八個問題

2.四個教育誤區

3.五條建議

二、自我管理習慣好壞決定人生成敗

三、習慣培養的五大步驟

1.引導孩子對養成某個習慣產生興趣

2.明確行為規范,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

3.堅持不懈的行為訓練,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養成某個良好習慣

4.及時評估和獎懲,讓孩子在成功地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

5.形成良好的環境或風氣,讓家庭生活和學校環境乃至社會風氣成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支持力量

第三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

中 期 報 告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化成小學課題組

一、 課題概述

(一)課題的來源

1.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我國新時期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原則和主要內容,為落實以德治國方略奠定了基礎。對于學校而言,“綱要”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對學生具體素質的培養,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讓少年兒童在成長中養成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2004年2月,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從社會發展、國家建設、民族振興及國內外形勢等多方面對當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狀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要求。鮮明地闡述了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培養小學生責任意識,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時代發展 的需要。

2.我校創辦于六十年代初,地處袁州區中心地段,學生居住范圍廣,所服務區域交通便利,經濟發展,各方面條件相對優越。舒適、優越的地理環境,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溜冰場、網吧等娛樂場所如雨后春筍,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加上學生的個性差異及行為習慣的多變性:有的學生有惰性,不愛學習;有的學習上花了工夫,但事半功倍;有的聰明好學而品行令人擔憂;有的受家長讀書無用論影響較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無視校紀班規,蠻橫放肆;還有少數學生個人衛生存在問題,缺乏良好衛生習慣,致使校園環境衛生及保持較差等。極大地阻礙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極不利于學校全面實 施素質教育,讓我們深感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小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具有長期性、反復性和持久性。同樣一個習慣可能在學校就保持的好,在家中又變了樣;還可能一段時間保持的好,過些日子又出現了不良行為習慣的反復。希望通過研究,能充分調動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家長的積極性;建設良好的校園風氣,改善班級面貌,喚醒學生責任意識,激發學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使之成為高素質的新世紀人 才。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成立課題組,確定了“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的課題研究與實踐。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凈化育人環境,提高學校德育水平,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二)課題起止時間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成立課題組、撰寫課題實施方案、申報課題立項;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知識;開展問卷調查與分析、撰寫問卷調查報告,做好課題研究的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2011年9月-2013年9月)

完善課題實施方案、撰寫課題開題報告、根據專家指導意見對課題實施方案進行修定與完善;落實課題實施方案,開展實質性研究,制定學期研究計劃,撰寫學期研究總結、做好研究過程材料的整理與匯總;重點做好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和途徑的研究與實踐,及時做好階段性成果的總結。

第三階段:課題總結階段 (2013年9月-2013年9月)

完成課題總結分析,匯總整理課題研究資料、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工作報告,申提交課題鑒定材料,申報課題結題。

(三)課題研究的現狀分析 1.國內

近年來,從行為習慣入手來研究少年兒童德育也開始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關注。如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的王極盛教授就進行過1560例少年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研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云曉研究員也曾主持過關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養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學院關鴻羽教授進行過關于兒童養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10月26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了“道德教育與習慣養成”大型論壇。來自全國17個省共316名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等領域的專家,出席了本次論壇,深入地探討了少年兒童德育與

習慣養成的問題,提出了諸多有價值的見解。

2.國外

從已有研究看,學者們往往將習慣與人格的研究置于兒童道德研究之中。就國內外情況看,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關于兒童道德研究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在國外,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已相當成熟,產生了一些影響廣泛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一般都注重兒童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視行為習慣的研究。如瑞士學者皮亞杰(JEAN PIAGET)提出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詳細研究了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和形成)和柯爾伯格(L。KOHLBERG)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對皮亞杰的理論進行了進一步研究),著重研究了兒童道德認知問題。再如精神分析學派關于兒童焦慮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蘇聯心理學家關于兒童羞愧感的研究,則著重研究了兒童道德情感的發展問題。又如班杜拉(A。BANDURA)和西亞斯(R。SEARS)的社會學習理論,則重點研究了兒童道德行為的訓練和發展問題。國外的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開展兒童行為習慣養成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理論基礎??上驳氖?,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國心理學界的一些學者介紹到國內,并進行了相關研究。如早期的陳鶴琴關于兒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賢等人對兒童心理的研究等。

這些已有研究基本側重于兒童道德發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論研究方面,對兒童具體道德行為養成的研究還有待深入??偟膩碚f,對兒童道德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行”的研究比較少,注重了“知、情、意”這幾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和過程,而“知、情、意”最終都要落實在“行” 上。

(四)課題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三條規定: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吨泄仓醒腙P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通知》也指出:“德育對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

進入二十一世紀,面對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對人才的要求日漸提高,更加需要高素質高品格的復合型人才,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人際關系,單靠死啃書本,無法更好適應現代生存環境。但是,由于受不良社會現象、不健康影視、不當家庭教育影響,加上當今獨生子女式的家庭結構,相當部分家庭教育“重智輕德”,孩子明顯存在缺乏愛心,唯我獨尊,脆弱嬌氣,不愛勞動,不善于思考和創造等一些不良現象;另一方面由于家長自身修養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家長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意識淡薄;第三是家長自身不良行為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學生的日常 行為缺乏教養。

以上原因導致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效果受到影響。從學生的發展特點來看,“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習慣形成的黃金時期,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非常重要。因此,通過對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調查和觀察,分析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產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不良行為習慣的預防和矯正策略,有效地矯正和轉變本校小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從而為提高實效 的新型德育工作方法提供借鑒與參考。 從我校實際情況來看,袁州區化成小學自2009就把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養成教育,確立為學校的發展特色,并已進行了4年的研究、實踐、探索和創新。學校已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養成教育操作規范制度和評價體系。如:《袁州區化成小學養成教育實施細則》、《袁州區化成小學一日常規及評價標準》、《袁州區化成小學養成教育考核辦法》等。我校的養成教育已經初見成效,為將養成教育發展成為學校的品牌,進而成為學校的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我校決定把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與健康人格的有效研究”作為研究課題,期望通過我們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適合小學生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本課題研究能很好的破解小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跨度大、易反復、監督不力、評價不及時不全面,測量監控難度大的若干難題,能保證學校養成教育的有效性。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與方法 1.本課題研究的基本目標

(1)通過研究,讓小學生知道應該養成哪些良好行為習慣。

(2)通過研究,探索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和途徑, 進而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促進健康人格的發展。

(3)通過該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對于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教育水平。 2.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小學生應該具有的良好行為習慣。

①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把文明行為習慣的教育和訓練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性工作,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和誠信教育,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開展多種形式的禮儀、禮節、禮貌

活動,引導學生增強文明意識,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牢固樹立“安全大于天,責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識,對學生的健康和生命負責。加強安全管理,認真開展安全知識教育,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識,要高度重視學生安全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讓學生形成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 防范能力。

?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注意引導他們在生活中身體力行,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切實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個性心理品質教育,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積極進取的精神,加強對學生青春期健康心理、交往、戀愛觀的教育以及行為指導,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提高學生抵抗挫折、克服困難的能力。

④良好的學習習慣。

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學生成績進步的法寶,抓好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也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要加強研究和實現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同時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科學學習方法的獲得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要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為切人點,抓好普遍性學習習慣和不同學科學習習慣的養成,努力培養出有較強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樂于發現和探究,且具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和價值觀的學生。

(2)讓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具體方法和途徑。

?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小學生禮儀常規》等,規范學生的行為,從點滴做起。

為使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日見成效,將《規范》、《守則》、《禮儀》編成小冊人手一冊,要求每位小學生熟記在心,根據情況制定相應的檢查細則并對照細則每天進行檢查,檢查情況給予量化。學生在明確了細則之后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從小事做起。許多小學生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節假日走向街頭巷尾向雷鋒學習做好事,回到家里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此,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使養成教育達到潛移默化的境界,就要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樓道里慢走右行,見到班里門窗桌椅壞了主動修理,上學衣帽整齊,放學站隊„„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事,卻是對學生進行良 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一種積累。

?用良好的師生行為陶冶學生。

教師的行為是學生的一面鏡子,言行舉動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同時,對教師的行為習慣也提出明確的要求,其目的是通過教師的言行去感染、熏陶學生。另外,號召同學們向學校里、班級內、小組中遵守紀律、成績優異、品行良好的同學學習,進而達到將不良行為同化為良好 行為習慣的目的。 ?用制度強化。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于尚不完全具備辨別是非能力的小學生而言,學校、教師一定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要求,告訴孩

子應該怎樣做,這就離不開各種規章制度的規范和制約。

④在學科教學中滲透養成教育。

學課教學是養成教育的主渠道。小學生在進行養成教育的同時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陣地,要求教師在開展養成教育時一定要根據學科特點,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養成教育因素,把養成教育貫穿于每科教學之中。在此基礎上,讓各個教研組,備課組制定出各學科教學的養成教育目標和主要內容,并寫出計劃安排,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貫徹落實。做好一朝一夕,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件事,在長期熏陶,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 習慣的養成教育。

⑤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陶冶小學生的情操,達到養成教育目的。 小學生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思維敏捷、求知欲旺盛。開展豐富多彩的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使小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好清明節、五一節、國慶節、元旦、教師節、母親節、婦女節、老人節等重大節日開展活動。如組織小學生到街道駐地、敬老院、集市、工廠去鍛煉、實習,組織隊員舉行莒南一日游活動,參觀臥佛寺公園、天馬島、山東省政府、八路軍115師舊址、山東省第一個團支部誕生地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自己的養成行為,檢驗養成效果,尋找在良好行為習慣中人們所給予的贊賞和肯定,感受自己在社會、家庭中的作用,從而達到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陶冶小學生情操的目的。 ⑥關注環境建設,適應養成教育。

環境育人,環境造就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能對小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學校環境作為隱性的課堂,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實施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始終要把加強校園環境 作為一項重要的措施抓緊抓好。

關注學校環境建設:學校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的好壞,將學校每一面墻壁開辟出來,設立手抄報區、繪畫區、創造區等,真正做到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學生一進校門就生活在布局合理、實用安全、整潔優美、規范有序、潔凈衛生的環境中,無形中給他們樹立起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愛清潔、講衛 生、愛護公物的良好行為習慣自然養成。

關注家庭環境建設:家庭教育是小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陣地,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往往教育出 “質量”很高的學生,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其性格習慣等也各不相同。所以說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如城市的家庭父母將垃圾扔到垃圾箱(或池)里,而農村的家長有時候出門隨手就扔。如何讓小學生養成保護環境衛生,維護集體環境的良好習慣呢?這就需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學校應擔當起指導家庭養成教育的責任,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思想,讓家長首先從自身做起,不僅要重視學業,更要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使養成教育形成氛圍,在良好的環境中得到熏陶。 ⑦及時總結,獎懲結合。

在實施的過程中對于學生表現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及時的進行總結,做到每周一總結,每月一總評,學期末進行總表彰。注意隨時發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利用紅白菜單等形式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然后利用升旗儀式、校會、班會、隊會等對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給予表揚、肯定、鼓勵,讓全體同學了解,對于增強其自信心,激勵其進取心,將產生直接作用,而這些心理因素 對取得新成績,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起到推動作用。

3.課題的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一是調查分析學生行為習慣的現狀,以及影響行為習慣的主要因素,為研究教育對策提供依據;二是調查一些家庭,了解他們在習慣培養方面的經驗和做法,為指導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提供依據。 (2)文獻資料法: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應用教育教學原理,分析以往的成功經驗,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學生行為習慣養成

的教育對策和具體的方法、途徑。(3)個案研究法:選取一些典型個案進行跟蹤研究。(4)行動研究法:以“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為具體目標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同時加以理論指導。 (5)經驗總結法:邊實踐邊總結經驗,以進一步推動研究工作的發展。

(六)課題研究經費

1。經費管理

為切實保障我校課題研究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學校大力支持課題研究所需費用,袁州區化成小學制定了《省課題研究經費保障制度》。學?;I措資金0。5萬元,確保課題的研究經費,保證開題論證、過程研究、結題鑒定的各項費用及時到位,保證外出學習、購置書刊、資料采集、會議研討、論文結集等各項經費如期支付。課題研究經費??顚S?,由 校財務科設立??顟纛^進行管理。

二、研究工作的內容、情況、和存在問題

(一)本課題研究的基本進程

1.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課堂是對學生德育滲透進而形成良好品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主渠道。我們在成立課題組的時候,對課題組成員就進行了認真的挑選,首先,由分管少先隊工作的副校長劉宗華擔任課題組組長,幾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并且長期擔任一線班主任的老師任成員,課題組成員的現任職務和任教科目的豐富性,為全體教師的有效參與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證和實施保證。每學期,教導處組織各科教師制定德育滲透工作計劃,并按照既定計劃組織教材培訓,通過各學科的德育滲透,讓學生時刻接受到美的熏陶,讓美占據學生的心靈。學校還成立了考核小組,對各科教師的德

育滲透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考核量化。

2.以少先隊活動為突破,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1)我們每年都在學生中開展多次文體活動。通過開展“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文藝匯演”、“慶祝建黨90周年書畫展”、“第

七、八屆藝術節展演”,連續六屆“校園集體舞、廣播體操比賽”,每年的“拔河比賽”、“冬季田徑運動會”和秋季的“陽光運動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了學生的興趣特長,陶冶了學生良好品行。

(2)在學生中開展主題教育月活動。按照袁州區文教局要求,我們每年在學生中開展文明禮貌主題教育月、環保主題教育月、誠信主題教育月、安全主題教育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題教育月、行為規范主題教育月、科普主題教育月、法制主題教育月等8個主題教育,每一個主題教育,我們都通過舉行隆重的啟動儀式,開展黑板報比賽、手抄報比賽、繪畫比賽、講故事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讓良好的品德占據學生的心靈,讓優秀的習慣在活動中逐漸養成。

(3)在學生中開展各種主題實踐活動。如到社區開展義務勞動、清明節祭掃烈士陵園、手拉手獻愛心活動、到實驗基地體驗勞動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懂得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明確了學習的方向,隨著學生知識面的增加,使學生明 白了許多道理,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4)學校利用紅領巾廣播、板報、班會等形式,讓學生學習品德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健康習慣、勞動習慣、文明習慣等。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

(5)利用主題隊會強化學生對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化。學習 活動的創建,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3.以環境塑造為熏陶,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我們學校實施了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的墻壁文化建設;學校將校內外墻壁10000余平方墻壁進行了粉刷。校門兩側大墻書寫了校訓和宣傳標語,在教學樓操場圍墻上繪制了弟子規傳統美德故事壁畫和體育運動項目簡筆畫,確立了“厚德、健體”的校園文化主題。制作了大型宣傳噴繪。新安裝了內容豐富的宣傳、閱報欄。讓學生在校園文化無聲的熏陶中懂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4.以各種制度為約束,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學校除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守則》之外,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了《袁州區化成小學學生養成教育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相應的管理制度,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

5.以日常管理為監管,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我們充分發揮少先隊的先鋒作用,成立大隊委、學生檢查組、紅領巾文明禮儀監督崗,定期對大隊部、各中隊的小干部、值周班的學生進行培訓。通過培訓讓學生明確應該怎么對學生進行管理。做到日檢查,周統計,月累計、學期總結。開展文明班級評比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學校對學生的操作情 況進行督促、檢查,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6.以家庭教育為補充,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學校利用家長會,家庭教育報告會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讓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使學校和家庭教

育緊密的結合起來。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7.以社會表現為映射,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讓學生走進社會,了解社會上的一些不文明現象,并把自己看到的講給同學聽,同學們在一個個反面案例中懂得美與丑,對與錯。

8.以評優樹先為激勵,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學校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做的好的同學,樹為榜樣,并給予口頭表揚、發放紅、黃菜單、班級加分和物質獎勵,開展爭當“星級少年”,爭創“星級文明班級”。通過這個手段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增強集體榮譽感,使整個班級共同進步,爭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上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文明行為程度,表現在: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如學校的草坪,看不到學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廢紙也不見了;文明禮儀程度提高,能主動和老師打招呼,甚至向來校的陌生人問好;學生勞動的意識增強,不少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動幫家長做家務;學生的服務意識增強,班干部認真負責,熱心幫助同學等。

養成教育培養了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認真學習、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參加集體活動、文明禮貌、誠實守信,熱情待人等良好的品質習慣,提高了和別人交往的能力,使他們具備成功者的心態,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本課題研究過程中舉行的重要研討活動

1.組織課題組成員及班主任教師到外地學習養成教育經驗及菜單式即時性評價操作辦法。

2.課題組組長參加全國中小學德育管理與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高級研修班。 3.學習《決定孩子命運的12個習慣》、《幫助孩子邁向成功》、《小學生應該養成的108個好習慣》、《現代教育科學》等專著、理論雜志。 4.參加省市縣組織的課題研究學習活動。

5.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課題準備階段、實施階段遇到的問題。

(三)本課題研究的思考

1.養成教育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靠一兩年就能做好,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具有反復訓練性,首先要學校、教師不厭其煩,把教育活動做足做細,營造養成教育的氛圍和環境,充分調動全校的力量加倍關注和努力。

2.學校開展養成教育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教育觀,本著一切為了學生,從學校實際出發,盡量利用學生在校、在家的一切時間,家校結合,使學生時時處處感受、接受養成教育。

3.養成教育的內容一定要與形式有機結合,根據教育內容采用多種教育形式。養成教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人格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對養成教育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階段性研究結果

1.升華了學校對養成教育的實踐和認識。

通過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的深入研究,無論是學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還是廣大學生家長,對養成教育以及學校對養成教育的組織、實施、意義、價值、方法、途徑等均有了新的認識,生發了關于養成教育的相關理論。歸納起來有:

(1)學校是實施養成教育的主陣地,養成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2)建設一支熱心養成教育、業務水平過硬、組織指導能力強的班主任教師隊伍,是學校養成教育開展的關鍵。

(3)養成教育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要強。 (4)養成教育的形式要多樣、靈活、開放性。

(5)養成教育的內容要繼承優良傳統同時又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時俱進。 2.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養成教育體系。

學校作為養成教育組織,實施的主陣地,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是實現養成教育的根本保證。我們主要通過八個方面進行組織實施:以課堂教學為抓手;以少先隊活動為突破;以環境塑造為熏陶;以各種制度為約束;以日常管理為監管;以家庭教育為補充;以社會表現為映射;以評優樹先為激勵,來達到強化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的目的

3.提升了班級管理的水平。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團隊,班主任就是這個團隊的核心和靈魂。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實踐,班主任通過組織實施教育活動,逐漸建立了威嚴,樹立了威信,及時給孩子們以指導和幫助。班級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風貌,班級德育工作能有效開展,養成教育日漸深入,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有效提升了班級管理的水平。

4.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參加課題實驗工作,我們發現教師的習慣改變了。教師“身正為范”的思想占據了主導,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能夠做到用自身行為修養表現出為人師表的另一面,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5.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培養了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認真學習、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參加集體活動、文明禮貌、誠實守信,熱情待人等良好的品質習慣,提高了和別人交往的能力,使他們具備成功者的心態,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表現在: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如學校的草坪,看不到學生上去踩踏,地上的廢紙也不見了;文明禮儀程度提高,能主動和老師打招呼,甚至向來校的陌生人問好;學生勞動的意識增強,不少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能主動幫家長做家務;學生的服務意識增強,班干部認真負責,熱心幫助同學等。

6.增強了學校的育人效果。

由于我校緊緊圍繞教育教學目標,把各項工作緊密結合,使養成教育開展成為推動其他工作的突破口,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下階段研究工作計劃、思路

1.繼續深化研究,修訂完善相關管理和評價辦法,針對新形勢下產生的新問題,不斷創新工作模式,提高養成教育實效。

2.進一步挖掘開發養成教育資源,優化養成教育環境,創新養成教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充分開拓更廣闊的養成教育空間。

3.進一步做好養成教育工作,注重行為習慣養成,改變學校教育“分數第一”的思想觀念,注重“成人”教育。

4.著重抓好養成教育的科研工作,以科研提高教師的工作能力,班級管理水平,充分發揮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在素質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五、參加課題研究的人員

一年以來,參加本課題研究的人員有: 組長:劉宗華

成員:李文、陳淑貞、劉容、葉莉、袁巔、鄒和平、何鴻

由于有了省市區教科研專家的熱情指導、學校的大力支持以及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潛心探索、實踐,實驗課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隨著學校教育功能在社會發展中地位的凸顯,我們還將不免會遇到新的教育問題。因此學校在新形勢下開展好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不斷總結規律,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途徑,繼續做好我們的課題研究及成果運用推廣工作。

2012年12月2日

第四篇:培養優良習慣 塑造健全人格 成就美好人生

培養優良習慣 塑造健全人格 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基

——參加德育評估檢查引發的思考

前言:教育這件事情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進行的,它意味著一種神圣的使命和責任,一種特殊的情懷。

教育首先應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識、文化或政治、法律的傳授和灌輸。目前,教育如在夾縫中生存,舉步維艱,德育工作更是如履薄冰,很難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令我們欣慰的是,本溪的德育工作正在步入正軌,向著健康的、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方向發展。

從事德育工作許多年,經歷了無數德育過程,見證了諸多教育案例,目睹了當今教育形勢,引起我對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也有些許迷茫。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10日,隨德育部組織的德育評估檢查組檢查了十所學校,使我對當今本溪的德育工作現狀有了新的認識,現將一些思考付諸筆端,與同仁共享。

一、對德育工作地位的思考:德育首要地位始終面臨考驗,目前,真正重視德育工作的仍只局限于德育工作者,其他人還只是停留在表面,尤其是社會層面,不重視德育,直接導致家長們的不重視,他們唯成績說話,品德好壞無關緊要,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極大阻礙。記得某次會議上,一位領導對目前德育現狀表現出擔憂。他說:每天看到家長領著孩子學奧數、學語文、學英語、學美術、學音樂等,沒有一位家長領孩子學品德的,也沒有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的,此現象實在令人擔憂。這種現狀不是我們學??梢越鉀Q的,是社會問題,但確實是制約德育工作取得實效的首要問題。如今,德育地位在悄悄提升,家長、社會正在逐步

認識到德育對孩子終身發展的重要性。這是我們德育工作者所期待的,對德育工作取得成效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對德育常規管理的思考:流于形式,沒有德育處同志和值周教師檢查,學生不能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沒有實現自我教育目標——慎獨。這是一種缺失。由此,我也想到中、小銜接問題,亟待解決。小學的德育目標是什么?中學如何實現學生持續發展?現象: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缺失基本的道德水準。中學還要用相當長的時間培養習慣,這不符合規律,中學應以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培養習慣上(中學在補課)。這是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小學:抓養成教育,促全面發展;中學:抓規范教育,形成理念,使學生在不同發展階段接受相應的教育。即每個階段應該有教育的“重心”。

三、對德育特色的思考:對德育特色理解不深,不敢妄言。但我個人認為,特色不應該是刻意追求,有意打造的,學校德育特色不同于產品,可以創品牌,而是學校德育工作過程中不斷積累、積淀出的一種核心文化,或是核心理念。否則,會造成人們為特色而特色,脫離實際,使德育工作時效性難以實現。這次參加評估檢查的十所學校,讓我眼前一亮,每所學校都有符合學校實際的文化特色或特色工作。充分體現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師生對學校發展的向往及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視。尤其反映出學校一把手想德育、懂德育、做德育的前瞻意識,以及注重德育實效性的務實精神。各校能準確把握本校實際,找準切入點,正確定位學校德育目標和學校特色文化,為學校德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和學校

特色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對德育工作思路的思考:從當代人才觀的角度出發,我們要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應該遵循:立足“好習慣、好人生”的文明行為習慣教育,夯實基礎;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育人先育心),實現突破,從而實現人才的高素質。加強科技教育,發現并培養學生特長,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全面發展”的理解: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怎么可能“全面發展”,自古以來不是“術業有專攻”嗎?同時,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不可否認的,我們應該遵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能因人才觀的偏差導致教育的不成功。

五、對德育工作實施辦法的思考:六個字概括:“發現、培養、引領”。發現:發現優點,發現特長——鼓勵創新;發現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培養:培養優良習慣——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引領: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發展觀、人生觀——為學生終身發展正確導航。

六、對德育工作過程的思考:基于以上思考,使我對德育工作過程進行思考 ,現摘要如下:

開展德育工作,實施德育教育進程中,應遵循:貫徹“一個為本”——育人為本;堅持“一個注重”——調查研究;保證“二個遵循”——遵循教育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實施“二個貼近”——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立足“三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學生隊伍建設,德育環境建設;拓展“四種育人途徑”——課堂教學德育滲透,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實現“五個培養目標”—— 養成人生九種好習慣;形成健全人格;具有強健體魄;學會一種特

長,掌握生活技能;確立正確人生目標。簡述如下:

一、 貫徹一個為本——育人為本

教育的使命是傳承與發展。即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傳承五千年文明古國的道德觀念;發展學生的智能與技能,發展學生的心理與身體。從而豐富學生的人生經歷,促進學生由物化的“人”向文化的“人”轉化。教育是一項以智慧激發智慧,心靈滋養心靈,生命呵護生命的事業。其最終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并具有“個性特點”的人。

回顧德育工作經歷,深深體會到,要完成教育的歷史使命,實現教育目標,必須充分發揮德育的育人功能,不折不扣的貫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二、 堅持一個注重——深入調查研究

從提高德育工作針對性的目的出發,應始終堅持深入研究,研究家長對教育的需求;研究學生對教育的需求;研究教師工作需求;研究目前德育工作現狀;研究德育工作策略。以此為科學制定德育工作策略提供理論依據。應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轉變家長的育人觀,利用班會、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教育家長提高對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樹立“德——人立身之本”思想。

二是轉變學生的成才觀,開展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克服“重智輕德”思想。

三是轉變教師的育人觀,尤其是班主任的育人觀。眾所周知,二十

七中學是全市矚目的頂尖學校之一,其管理水平、發展態勢、尤其是升學情況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因此,多年以來,教師把主要精力用于提高教學成績已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逐漸形成了以成績論英雄的觀念。加上現階段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削弱,更讓班主任對德育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夠。因此,我們把轉變教師育人觀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首先,召開學校領導班子會議,研究德育工作思路,確立德育工作目標,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在校領導層面確立德育工作重要地位,為順利開展德育工作奠定基礎。

其次,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德促教,德智兼顧”理念逐漸滲透并扎根教師心里,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和發展觀,促使教師樹立正確育人觀,進而形成正確的育人導向。

第三,以活動為載體,檢驗教育成果。

三、保證“兩個遵循”——遵循教育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

(一)遵循教育規律實施德育。人的行為受到觀念支配,學校德育遵循“形成觀念、培養情感、訓練行為”的育人規律。一是教育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二是在師生中培育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促進師生情感交流,進而認同學校德育工作,自覺投身于德育工作;三是制定德育工作制度、學生行為規范細則,訓練行為,養成習慣。

(二)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實施德育。不同年段的學生認知能力、認知特點合作自控能力都不同,若要德育工作取得實效,應根據不同學年段學生特點來進行。我們采取了分按實施德育的辦法:初一年級側

重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初二年級側重于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培養;初三年級側重于責任意識、抗挫能力培養。循序漸進最后形成良好習慣,形成健全人格。

四、實施“兩個貼近”——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 “生活即德育”。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其成長過程中自然受到社會各種現象影響(不論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因此,不必刻意回避社會問題,應積極主動的利用社會上鮮活的教材來育人,正面的充分利用(培育民族精神等);負面的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用于警醒自己、教育自己(腐敗問題、不正之風等)。

學生是德育的主體,只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德育才能取得實效。我們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典型教育學生,用學生自身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升旗儀式、午間陽光校園廣播等宣傳學生中的先進典型、校內發生的新聞、好人好事等)。

五、立足三個建設——德育隊伍建設,學生隊伍建設,德育環境建設

一是德育隊伍建設。德育隊伍建設突出三訓:師德建設培訓、專業化發展培訓、教學改革與創新培訓。依托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平臺,以師德培訓為核心有計劃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三訓”,同時通過規范、細化、量化教師的評價考核細則,開展多種教學拉練活動,引導教師不斷提高師德認識和業務能力,推優樹優學優,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創新能力強的社會信譽度高、家長滿意的優秀的教師隊伍。

二是學生隊伍建設。學生隊伍建設重在終身發展及可持續發展的需

要,促進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創設條件深入挖掘在校各學科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能力,通過德育常規管理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系統的習慣教育;通過深化非中考學科的興趣課堂改革和中考學科目標教學課堂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通過特色活動小組的活動延伸和拓展學生的特長發展,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情趣愛好;通過教師引導和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認知和審美能力。讓學生在學校教育的感召下學會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親朋、熱愛社會,熱愛集體和國家,使學生具備“五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健康健全的人格品質、健康的體魄(具備一種體育愛好或特長)、掌握適合并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穩定、持久、和諧的良好習慣、至少具備一種藝術情趣或愛好。

三是德育環境建設。完善學校教育教學的設施和環境建設,保障教育教學安全有序、現代高效的發展。以校舍工程安全建設為核心問題,以校園文化建設為重點,實現學校辦學條件和校園文化環境的文化、美化、綠化、凈化、現代化。

六、拓展四種渠道——課堂教學德育滲透,德育活動,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一是抓住課堂教學德育滲透這一育人契機。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基本形式,貫穿學生校園生活始終,學校充分利用這一育人資源,要求教師教學過程中要找準德育滲透點、利用德育滲透點,并將這一要求作為教學是否成功的一項重要指標。

二是充分發揮德育活動的育人功能。結合學校德育工作目標和重點,

開展豐富多彩而又富于教育意義的主題德育活動。如貫穿德育工作始終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文明意識;旨在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培養活動,促進學生養成決定人生命運的九種好習慣;旨在展示學生才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的校園文化藝術節; 結合國情、校情,主題鮮明的升旗儀式;旨在培養學生國防意識,訓練學生意志品質的軍訓;旨在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安全自救能力的安全教育活動;旨在矯正學生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旨在激勵先進,指導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開學典禮等。

三是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教育形式都無法替代的。家庭教育應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二是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育子方法

三是指導家長率先垂范,用自身榜樣的力量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四是不忽視社會給學生成長帶來的影響。

社會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不容忽視(5+2小于0現象)。 一是利用社會鮮活的教材教育學生。二是利用社會實踐教育學生。 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而復雜的育人工程,需要德育工作者付出汗水和智慧。我們所想、所做的工作,也是大家在想在做的。今天在此與大家交流,希望對德育工作者有所啟示,以促進我市德育工作健康發展,取得實效。

培養優良習慣 塑造健全人格 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基

——參加德育評估檢查引發的思考

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學

高德林 二0一五年四月

第五篇:培養良好習慣健全學生人格

——培養認真負責的習慣以增強小學生責任心

的研究與實踐實施方案

青州市實驗小學 2007年4月

作者:劉

一、 提出問題

幫助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是為祖國未來公民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是學校對黨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我國新時期道德建設的要求的具體落實。

當今我國的青少年,他們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備受來自家人、社會等各方面的關愛。由于有相當部分家長愛子不當,事事包辦代替,使孩子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長期被剝奪,使得青少年事事處于被動地位。嚴重的“關愛過渡”,使他們對別人給予他們的關愛習以為常,不甚珍惜;對除自己以外的人和事,漠不關心。久而久之,相當部分的青少年責任心極度缺乏。嚴峻的現實提醒我們,幫助青少年培養認真負責的習慣,提高他們的道德責任心,是關乎到我國未來公民素質高下的重大課題

二、研究原則

1、主體性原則 :人的責任心是由對責任的認識、對責任的體驗、責任的行為構成的,他是主體意識的表現,主體意識越強,責任心也隨之越強。在培養學生責任心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學生才會在主動參與教育活動中提高認識,把這項活動變成自身的需要,積極承擔任務,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整體性原則 :習慣總是以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但一個人的行為總是會受到他對行為的認識和情感所支配。我們平時講的品德,是指一定的社會的道德準則轉化成個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品德的基本結構為“知、情、意、行”,包含有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因此,我們對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既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也要重視對其行為習慣的認知和情感的培養,在知、情、意、行整體和諧的統一中求得行為習慣訓練的有效性。

3、一致性原則 :行為習慣培養中的一致性原則,一是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的一致性;二是指在三種教育情境中人們之間對學生要求上的一致性,如爸爸與媽媽之間、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之間對孩子行為習慣要求上要一致;三是各年級階段要注意承上啟下、互相銜接,保持教育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4、實踐性原則 :任何行為習慣總要在實踐行為中得以訓練和體現。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與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都不是一天兩天短時期內能完成的,而且在實踐中經常會出現反復,所以在行為習慣訓練中,教育者要重視對中小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要重視意志力的磨練,要重視激勵性的評價,要重視及時強化,要重視學生自身的體驗及對行為習慣認識的內化。

5、層次性原則 :人們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一般要經過被動、主動到自動三個階段。一旦達到自動,即形成了習慣。對發展、成長中的學生來說,某些行為習慣的培養也可以從強制性要求開始,在行為訓練的實踐中從被動逐步轉化為主動,從主動轉化為自動。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對行為習慣的要求上也應體現出不同層次的要求。

6、可持續性原則 :今天對中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我們應有利于他們的終身發展為原則,也就是說,要從有利于終身發展的理念出發,促使我們的中小學生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7、榜樣性原則: 人們的學習一般總是以模仿學習開始。因此,教育者要以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來影響學生。教師應把言傳身教和教書育人結合起來又有以身作則,才能使教師的言傳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才能使學生從教師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學的道德準則可信,從而激勵他們的積極行動。因此,應該特別強調教師、家長與孩子一起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習慣培養的途徑

充分發揮我校努力構建的“群。環。場”育人體系,將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有機地滲透于學校、班級、少先隊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及專門的行為訓練活動之中,并充分發揮互聯網、校園網、家長學校、《少年兒童研究》雜志的作用,努力使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高度協同。

四、課題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 研究內容

1、 培養小學生責任心及其良好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 (1)自我責任心:自主、認真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珍愛生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2)他人責任心:心中有他人,對他人負責。 (3)社會責任心:承擔家庭責任,對家庭負責。

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對集體負責。

講公德、守規則,對社會負責。 (4)自然責任心: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對自然負責。

2、 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角質的方法與途徑。

(二) 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將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 行為研究法主要

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采用的方法。學??傉n題組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和學生實際,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納入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將培養學生責任心及其行為習慣的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主要通過以下行動達到教育目的: (1) 情境體驗

學校根據每學期教育實際,設計若干系列活動,配合思品課,班對會等,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2) 行為訓練

根據低、中、高年段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在教育教學各環節中按課題課題研究指標體系,分層次、有梯度的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訓練。

(3) 榜樣激勵

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調查研究,了解、學習英雄模范、成功人士、優秀學生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自然的高度責任感,以及良好行為習慣,分析他們成功原因,找出他們的良好習慣,明確學習的目標,從而確定努力的方向。教師、家長也要時刻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2、 案研究法

3、 卷調查法

4、 經驗總結法

五、課題的總體實施步驟 本課體初步定為三年規劃課題。 第一階段

充分準備奠定基礎初步啟動階段。

1、 對全體教師、學生及家長進行深入、系統的關于培養良好行為習慣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

(1)為全體家長訂《少年兒童研究》雜志作為我校家長學校指定教材。

(2)特邀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研究員來校給全體師生及家長作題為《成功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的報告。

(3)組織部分課題組成員赴北京參加總課題組舉辦的培訓。

(4)向全體教師傳達《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研究》開題大會的有關精神,宣講課題實施手冊中的相關內容。

(5)充分利用我校電視臺,對學生進行動員。

(6)在家長學校授課中,將“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等理念灌輸給家長,并要求家長與學校緊密配合。

2、 成立育才二小課題組,擬訂課題實施方案,向總課題組申報子課題。

3、 邀請有關教育學、心理學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

4、 查閱文獻資料,研究有關理論,廣泛搜集信息。

第二階段 全面實施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教師會同家長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調查,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

1、各年級、各班級、全體教職工根據各自特點確定切入點很小的極有針對性的子課題,并擬訂實施方案,交校課題組。

2、校各子課題組按各自實施方案全面深入研究、通過反復調查、訪談,設計出極有針對性、層次性、可操作性的強化訓練方案,并協同其他科任教師和家長,幫助生主動參與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

3、 積累資料,進行階段性總結。

4、 分期分批組織教師參加相應層次的培訓。

5、 分別組織教師、家長和學生開展培養好習慣經驗交流。

6、 在教師、家長和學生中開展培養好性格征文活動,將佳作向《少年兒童研究》雜志推薦。

第三階段

深入研究,特色創新階段。

1、 在上一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學校、年級、班級教師自己的特色,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習慣培養方案。

2、 通過對大量觀察、記錄的整理和研究,將習慣養成方案具體化為一組日常行為規范。

3、 繼續舉行經驗交流會。

4、 舉行學校“少年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研討會。

5、 向總課題組匯報具有我校特色的好習慣養成經驗。

第四階段

完善成果,總結提高階段。

1、 學校各子課題組及各位教師匯總各子課題研究成果,校課題組總結,向總課題組提供書面報告和相關資料。

2、 學校編出成果專集。

該課題著重研究探索如何培養小學生認真負責的習慣,培養小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對自然的高度道德責任心的方法及其規律。該課題的研究對提高我國未來國民道德素質,增強我國未來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競爭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六年級數學園單元測試下一篇:列方程解復雜的應用題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