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二戰后對美國黑色幽默

2023-01-16

第一篇:二戰后對美國黑色幽默

【教學設計】美國戰后經濟發展-初中-歷史-孟桂云-3705220167.doc

《美國經濟的發展》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說明:

雙14教學的實質是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賦予課堂教學以生命的意義?!稓v史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努力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要盡量多樣化。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歷史問題,以利于學生的探究式學習。

基于對雙14教學理念和課標的理解,我運用多媒體,通過圖片、音樂、文字、圖表等大量資料讓教學內容“活”起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適時鏈接與美國經濟有關的歷史知識及時事熱點,融入中國科技成就,培養學生的大歷史觀。以美國歷任總統的演說詞為主線,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了解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原因,在小組合作探究中進一步感悟歷史背景,在全班交流討論中認識到美國經濟發展中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成功經驗,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美國發展史,加深對美國歷史的認識。

2.通過自學、合作探究,能概述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

3.通過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學習,認識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美國戰后經濟發展的表現。

難點: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四、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材料引路問題導入法。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今天的歷史課堂,咱們先來欣賞一段域外風情,注意看里面反映了哪些內容?(播放視頻)

文明從這里開始,這里是指哪一個國家?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霸主,它的影響無處不在。在我們身邊也有美國的影子,也許是你喜歡的歌星,也許是你吃的食品。想一想你的生活,哪些與美國有關呢?

這節課,咱們就走進美國,探尋美國經濟的發展。(出示課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出示學習目標,學生自由朗讀。

學習目標給我們指明了學習的方向,而歷史的發展也有其發展方向。下面我們就來回顧歷史,探源美國。

(三)知識鏈接:探源美國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但在世界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咱們已經學習了很多與它有關的知識。就讓我們跟隨幾個偉大的人物,一起回顧美國成長的歷程。

依次出示華盛頓、林肯、愛迪生、羅斯福的圖片,引導學生回顧相關歷史事件。

這些偉大的人物都為美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那么二戰以后,美國經濟的發展又是一個怎樣的局面呢?請同學們用心閱讀課文,完成自主探究,不要忘了在課本上做好標記!

(四)自主探究

1.學生對照屏幕顯示的提綱自學,了解不同時期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原因。

2.集體交流,完善答案(用舉例子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通貨膨脹”)

3.鞏固記憶,重點記憶不同時期的經濟特點。(教師巡視檢查)

二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為什么會出現這幾個不同的階段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進行合作探究。

(五)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得天獨厚,高起點造就繁榮

出示“1950年,美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經濟實力對比圖表”,引導學生觀察,你能得出什么結論?(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出示杜魯門總統的就職演說詞,小組討論:美國戰后繁榮的另一原因是什么?(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

出示新華網一段文字資料,學生閱讀思考:美國還采取了哪些措施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經濟發展環境)

出示文字資料,找出美國經濟發展尤其迅速的兩個地區——西部、南部。

拓展延伸:出示硅谷圖片,教師簡介華人對硅谷的貢獻,激發民族自豪感。

圖說美國:“土星”號火箭及美國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的圖片,了解美國宇航工業的成就。

知識超鏈接:出示2008年神七飛天、翟志剛太空漫步的圖片,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就,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同學們,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美國采取了這一系列的措施,所以換來了戰后的繁榮。但七八十年代,美國為什么又陷入危機,它又是如何調整的呢?

合作探究二:跌宕起伏,危機中艱難前行

出示尼克松總統的一段演說詞,理解能源戰的含義。(教師講述記憶經濟危機時間的方法,引導學生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記憶相關內容)

出示里根總統的演說詞,探究美國經濟困難的原因及導致的結果

出示數字資料,進一步認識美國從最大的債權國變成最大債務國。

如果說七八十年代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冬天,那么經過美國人的努力,進入九十年代,美國經濟的春天來到了!

合作探究三:春回大地,新經濟唱響全球

出示克林頓總統的兩段演說詞,小組討論,回答問題:這里的變革指什么?使“情景和聲音即刻向全球幾十億人播放”的技術是什么?認識到美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原因:改革社會經濟;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闡明“新經濟”的含義)

科技的發展在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鄧小平深諳此道,布什總統也深明此理。

出示布什總統的一段就職演說詞,回答問題,得出結論:加大發展教育事業的力度,完成了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也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

這些得力的措施使美國經濟在90年代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進入了新經濟時代!

圖說美國:用圖片說明新經濟的特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六)鞏固提升

出示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折線圖,請學生用語言做簡單的描述。(教師板書:繁榮—危機調整—新經濟)

大膽預測:進入二十一世紀美國經濟會怎樣發展呢?(結合學生的預測,教師簡述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

這也顯示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周期性。盡管如此,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上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當然,美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咱中國經濟的發展!

學生對照大屏幕鞏固本節課知識。

(七)課堂檢測

1.選擇題(同桌互相解決)

(1)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發展尤其迅速的地區是

A.西部和東部

B.南部和北部

C.西部和南部

D.東部和西部

(2)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是

A.美國

B.中國

C. 日本

D.法國

(3)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新經濟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通脹

B.信息化和全球化

C.范圍廣,持續時間長

D.高速度、低失業率

2.材料題(小組內解決前兩小題,集體交流第3題)

材料一:當前我們面臨著自1929年以來波及范圍最廣、影響劇烈的金融乃至經濟危機,盡管世界各國政府采取了空前的救市措施,但短期內難以從根本上扭轉日益惡化的經濟金融形勢。

——2009年2月《中國經濟時報》

材料二: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石油生產國削減石油輸出量,造成油價飛漲,形成所謂的石油危機。

——《石油地緣政治》

材料三:2008年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一些城市的房產業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底特律市一座因為斷供被銀行收回的住宅,竟然經過好幾個月才被以1美元的價格甩賣了出去,這價錢在美國還不夠買一斤大白菜。

—— 中國新聞網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1929年的經濟危機”首先爆發于哪個國家?有什么特點?為克服危機,該國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石油危機引起什么嚴重后果?美國經濟受到什么影響?

(3)根據材料三說說美國的經濟是否會被崩潰?為什么?

(不會,引導學生聯系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美國的應對措施,得出結論:美國會采取措施進行調整,2009年,奧巴馬采用減稅、政府救援等措施,剎住了經濟衰退的步伐。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重視教育、發展科技,綜合國力強大)

(八)史為今用:我為祖國獻計策

學習歷史,咱要借鑒歷史經驗,達到史為今用的目的。從美國經濟的發展史來看,我們能從中學到什么呢?(學生討論交流)

一個國家在國際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經濟地位的提高及綜合國力的增強。今天咱們留下了豪言壯語,相信明天你會為祖國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二戰后國際關系史問答題

二戰后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戰后國際關系的影響

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是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它對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主要的影響是使世界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變化。

1、首先,它造就了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登上了世界資本主義霸主的寶座。由于戰爭沒有在美國本土進行,美國不僅沒受到多大的損失,還利用出售軍火發了戰爭財,經濟力量空前發展。戰爭還刺激美國軍事力量的膨脹。大戰結束后,美國在世界各地擁有軍事基地,還壟斷著原子彈。

2、其它帝國主義國家降為資本主義二流國家。德意日作為戰敗國,經濟、政治上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英法受法西斯侵略影響,國力大大削弱。經濟上依賴美國,使美國乘虛而入,逐漸開始了對西歐的控制。

3、蘇聯作為政治、軍事強國崛起,兩極格局形成,美蘇由戰時合作迅速轉為冷戰。大戰給蘇聯造成了嚴重損失,經濟損失達4850億美元,人口死亡2000萬。蘇聯對二戰勝利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擴大了社會主義的影響。隨著二戰勝利結束,東歐和亞洲先后出現了一些人民民主國家,社會主義越出了一國的范圍。

4、給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可能性和更加現實的道路。英法等殖民主義國家陷于戰爭,大大削弱,各被占領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許多國家相繼獨立。

5、一方面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另一方面促進了科技的發展。二戰后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軍事需要促進了科技發展,如原子彈的研制成功。40年代末起,美國便發生了技術革命。這也使得科技因素對國際關系的影響空前明顯。

二、試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對外政策

蘇聯在二戰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戰后國際威望大大提高,成為政治和軍事大國,為恢復戰時嚴重受損的經濟,保障自身安全,蘇聯采取了安全保障戰略??傮w上對美英不干涉美英事務;在蘇聯控制的東歐不準美英干涉,杜魯門上臺后,蘇聯采取妥協的態度避免矛盾尖銳。

1、強調維持大國合作,主張把戰時同盟維持到戰后,以蘇美英三大國合作為基礎,贊成建立聯合國。主張聯合國必須有力;必須堅持大國一致原則。

2、重視在東歐建立保衛蘇聯安全的屏障。二戰期間斯大林就想把歷來對蘇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東歐變為自己的控制范圍。雅爾塔體制便是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產生的。戰后,蘇聯幫助東歐國家加速政權建設和經濟發展。東歐誕生了許多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受歷史傳統影響,翻了一些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的錯誤。在東歐國家強制推行蘇聯模式拖累了各國的經濟。

3、嚴懲法西斯侵略國家使之不能東山再起。主張根除法西斯勢力,促進民主與和平,防止新戰爭的產生。

4、在遠東地區重新安排。收回頁庫島,占領日本北方四道,加強在遠東的縱深防御。

這些政策旨在鞏固勝利成果,維持和平環境和雅爾塔體制,保住東歐,頂住美國;對西歐和亞洲各國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則只在不導致美蘇軍事沖突的限度內予以一定的支持。

隨著美國逐漸挑起了冷戰,蘇聯采取相應的積極防御方針,立足于準備一場新的戰爭的到來。1947年后成立了情報局;在德國問題上,與美國爆發了第一次柏林危機;在經濟上針對馬歇爾計劃,實行莫洛托夫計劃;在軍事上擴大軍隊編制,并加緊研制核武器,55年建立華約組織,與美國開始了針鋒相對的較量。美蘇爭霸成了國際關系的主流。

三、美國遏制理論的提出

1946年2月美國駐蘇聯使館參贊喬治·凱南發給國務院一份長達八千字的電報,全面分析了戰后蘇聯的理論、意圖、政策和做法,并提出了相應對策。1947年7月,凱南在《外交季刊》上發表《蘇聯行為的根源》一文,分析了蘇聯行為根源和對外政策目標,進一步公開闡述了八千字電報的內容和觀點,從而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蘇聯”的理論。

凱南遏制理論有兩個要點:一是“重點防御”。主張對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區分主次/對主要地區死守不放,如大西洋共同體的國家和地區;地中海和中東各國等。而對此要地區在迫不得已時應準備放棄,提出要避免“把手伸得太長”,以免美國自己無力承受。二是認為蘇聯并不想對西歐、日本等國軍事出擊,威脅只是政治和心理上的。因此,主張從經濟援助下手,以美之長攻蘇之短,進行和平演變,分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陣營。他特別主張:馬歇爾計劃應由歐洲主動提出,包括復興德國;對蘇聯和東歐也要提供經濟援助;改變對日政策。

凱南的遏制理論是從戰后初期美國經濟、軍事的實際能力出發的,適應了當時美國統治集團的需要。杜魯門政府實際上采納了遏制政策。遏制理論對戰后初期美國對蘇戰略和政策的確立和執行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杜魯門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

四、印巴獨立與克什米爾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革命風暴席卷整個亞洲。印度也掀起了要求推翻英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的新高潮。英國為維持在印度的殖民統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黨派之間挑撥離間,制造分裂,引起印度國內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仇恨不斷激化,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沖突不斷。

1947年6月,英政府宣布了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割為巴基斯坦國、印度聯邦和王公土邦三部分。同年8月,印度與巴基斯坦正式分治。之后,大多數土邦并入印度。

導致印巴分治的原因有很多:

1、是印度人民直接、長期反對英殖民主義的結果。印度歷史上爆發過數次大規模的反英斗爭。

2、是英殖民者在印度地區長期推行“分而治之”政策的結果。

3、也是歷史上印度地區民族沖突和教派沖突的結果。

4、經濟因素是導致分裂的根本原因。

印巴分治使英國在印度的經濟利益基本上未受削弱,卻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形成了一些爭端,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原是印度北部的王公土邦,穆斯林占人口大多數。根據蒙巴頓方案,土邦可自由決定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或是保持獨立。印度利用印度教王公所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宣布并入印度。但這違背了蒙巴頓方案中大多數人口為穆斯林的地區應劃歸巴基斯坦的原則。因此,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始終未能解決。印巴兩國為爭奪克什米爾的主權,在19

47、1965年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武裝沖突。 經過幾次戰爭后,巴基斯坦實際控制了克什米爾約2/5的地區,約100萬人口;印度控制3/5地區,人口約400萬。

五、巴勒斯坦問題的由來與第一次中東戰爭

巴勒斯坦問題自產生之日起就成為世界的熱點一直至今中東地區也因此成了世界上多年動蕩不安的地區。

巴勒斯坦原先的居民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猶太人的祖先是希伯來人,由阿拉伯半島的南部遷至巴勒斯坦地區,并建立國家。后來羅馬帝國占領巴勒斯坦,對猶太人實行迫害政策,迫使猶太人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政府巴勒斯坦,逐步完成了阿拉伯化和伊斯蘭化。

19世紀以來,在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運動的影響下,流亡在世界各地飽受其時的猶太人發起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鼓勵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國家。一戰后,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美為控制巴勒斯坦地區,破壞阿拉伯各國民族解放運動,就支持猶太復國主義,挑起宗教和民族矛盾。二戰期間,希特勒迫害猶太人,也刺激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美國不斷排擠并逐漸取代了衰落的英國的地位,支持猶太人大搞反英排阿運動。英國將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討論。聯合國通過分治方案,決定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由于在土地面積分配不公,引起阿拉伯各國的強烈反對。英國支持阿拉伯國家聯盟反對聯大決議。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委任統治,以色列國當天下午宣告成立。美蘇立即予以承認。阿盟各國出兵反擊,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由于美國的壓力,英國停止支援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很快掌握了戰場上的優勢,并向阿拉伯國家大舉進攻,迫使各國簽訂停戰協定。通過戰爭,以色列不僅沒少領土,反而侵占了兩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區的五分之四,致使大批巴勒斯坦難民流落在各阿拉伯國家。聯大決議中的阿拉伯國家始終沒有建立。戰爭結束后,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不多縣嘎拉博國家侵犯,阿拉伯各國不斷反抗,中東陷入長期的動蕩和沖突。第一次中東戰爭使巴勒斯坦問題更加復雜,民族、宗教、歷史問題糾纏在一起。直至今日,巴勒斯坦問題仍看不到解決的跡象。

六、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過程和影響。

萬隆會議,即第一次亞非會議,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的萬隆開幕共有來自亞洲和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 會議召開的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遭到嚴重削弱,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

2、亞非許多國家仍處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統治狀態,他們面臨著反對新老殖民主義,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的共同任務。

3、中國、朝鮮在朝鮮戰爭中取得勝利,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戰爭的的勝利,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氣焰。亞非國家以獨立的姿態走向國際舞臺。

過程:

1、首先是一般性發言階段,大多數國家表達了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表示希望加強亞非國家的團結。但伊拉克、土耳其等國手美國挑撥,把矛頭指向中國和共產主義。對此,周恩來總理重新準備了發言稿,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異”原則,闡明了中國的立場和態度,為會議的成功奠定了基礎。2然后是分組討論階段,各國代表分成經濟、文化、政治委員會三個小組進行主體討論,雖然爭論很激烈,但在求同存異的原則指引下,最終達成了協議。

3、1955年4月24日,會議通過最后公報,是會議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總結。 影響:

1、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召開的討論自己的命運和問題的會議,這本身就反映了亞非國家發生的深刻的歷史性變化。

2、開創了亞非國家友好合作、共同奮斗的局面,增進了各國的了解,推動了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3、萬隆精神,即亞非國家為反帝反殖,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建立和發展友好團結合作關系,維護世界和平而求同存異,共同斗爭的精神成為指引第三世界國家團結奮斗的指針。

七、赫魯曉夫時期蘇聯對外政策調整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美蘇關系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的過程。赫魯曉夫上臺后,面對著復雜的國際形勢:冷戰氣氛濃厚,美國廣泛建立軍事包圍圈,德國和柏林問題亟待解決,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赫魯曉夫不僅對國內政策進行了許多調整,對外政策方面也有很大變化。

他分析了時代的特點,提出了“三和”路線,即“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三個口號,并作了解釋:和平共處是蘇聯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也能和平共處;和平競賽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體系的競賽,社會主義體系必將取勝;和平過渡,指社會革命的形式有多種,暴力和內戰不是改造社會的唯一途徑。

在“三河”路線指引下,

1、蘇聯開始解凍同西方國家的關系。解凍的重要標志是1955年7月,蘇美英法四國首腦的日內瓦會晤,以及東西放在戰爭遺留問題上一系列協議的大成。同年9月同聯邦德國建交;12月,蘇聯從奧地利撤軍,承認奧地利的中立地位。

2、調整了同東歐國家的關系,糾正了斯大林的一些錯誤。主要體現在改善蘇南關系的事件上。19

55、56年雙方相繼發表《貝爾格萊德宣言》和《莫斯科宣言》,實現了兩國關系正?;?。

3、開始向第三世界大力滲透。56年進入埃及,60年滲入古巴,60年代又向非洲南部滲透,想通過經濟、軍事援助擴大蘇聯的影響。 赫魯曉夫的對外政策調整是從實力地位角度出發繼續同美國抗衡。在此前提下表現出一種靈活性,向西方發起了所謂的和平攻勢,順應歷史的潮流,有一定的正確性。但對其它社會主義國家還是進行了許多干涉,大國沙文主義依然存在。

八、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過程、影響

20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戰后中蘇關系史上最不友好的時期,雙方由意識形態上的分歧,發展到兩國關系的惡化又到全面的對立和對抗,甚至發生了邊界沖突。

導致中蘇關系破裂的原因:

1、意識形態領域的分歧。①赫魯曉夫對斯大林全盤否定,引起中國方面的異議。②關于戰爭問題,中國堅持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的原則,蘇聯認為在核時代,戰爭是可以避免的。③赫魯曉夫提出了“和平過渡”問題,中國堅持通過暴力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觀點。

2、國家利益方面的沖突。①赫魯曉夫試圖把中國納入蘇聯的戰略軌道。②蘇聯要求中國的對外政策服從于蘇聯的對外政策,對中國反擊印度在中國邊境上的入侵表示不滿。③蘇聯在邊境和領土問題上挑起爭端和沖突,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過程:1958年蘇聯無理要求在中國建立長波電臺和聯合艦隊,企圖從軍事上控制中國。這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損害,因此遭到中國堅決拒絕。1959年6月,蘇聯撕毀協定,拒絕供給中國原子彈樣品和有關技術資料。同年9月,蘇聯在中印邊界沖突問題上,公開發表偏袒印度的聲明,將中蘇關系破裂公諸于全世界。1960年開始,中蘇關系進入全面惡化時期,蘇聯單方面撕毀經濟合同,撤走了全部專家,給中國的建設造成嚴重困難。在意識形態方面極力攻擊中國。在國際上竭盡全力孤立中國。1962年,在新疆地區進行大規模顛覆活動。1965年,蘇共在莫斯科召開19國共產黨分裂會議,中朝等7國拒絕參加,中蘇關系全面破裂。1969年3月,兩次入侵珍寶島地區,挑起邊界武裝沖突。

影響:

1、公開分裂了社會主義陣營,給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可乘之機。

2、使雙方付出了沉重代價,為準備軍事對抗花費大量資金。

3、使中國適時調整了對外政策,推進了中美在這一時期建交。

4、暴露了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使其在對外關系中處于被動。

九、60年代非洲獨立運動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外部原因有:二戰使殖民主義大國普遍衰落,為非洲獨立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亞非會議1955年的巨大成功,加強了非洲各國的團結;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鼓舞了斗志,戰后出現許多社會主義國家支持同情非洲。內因有:非洲社會經濟的發展;戰爭教育了人民,培養了革命力量。非洲人民提高了民族覺悟;出現了民族主義的政黨;泛非主義,也就是非洲黑人的民族主義的發展。

其發展過程大體分為3個階段。其中1958至60年代末是獨立運動空前高漲時期。1960年,17個國家獨立,當年被陳為非洲獨立年,此后許多英屬殖民地相繼獨立。1963年非洲統一組織的建立,是非洲各國人民反帝反殖長期斗爭的勝利成果。1963年5月,31個非洲國家首腦舉行會議。5月20日簽署了非洲統一組織憲章,非洲統一組織宣告成立。根據憲章規定,非洲統一組織的宗旨是促進非洲國家統一與團結,協調非洲國家在政治、外交、經濟方面的合作,從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解放尚未獨立的非洲領土。阿爾及利亞人民武裝斗爭的勝利和剛果民族獨立運動都是非洲民族獨立運動歷史上的光輝篇章,沉重打擊了殖民主義。60年代末非洲獨立國家增至41個。直到1990年,非洲國家全部獨立,宣告了殖民統治在非洲的結束。

60年代非洲獨立運動發展的特點有:

1、為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由分散走向聯合。

2、泛非主義思潮的廣泛傳播。為非洲獨立運動提供了指導思想。

3、雖然政治上擺脫了宗主國的控制,但是經濟上還受殖民主義者的控制。

4、屬于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性質,具有反帝特點,但并不徹底的反封建。

十、戴高樂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1959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戴高樂任第五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他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核心是在維護民族獨立、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恢復法國的大國地位,使法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特的作用。

政策提出的背景:

1、戰后法美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法國在經濟、政治上受到美國的限制,希望能有同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2、國際格局發生變化的結果。美蘇冷戰使法國感受到安全的威脅。

3、戴高樂個人同美國關系不好。美國二戰期間沒有支持戴高樂,使其懷恨。 其政策基本內容有:1促進法國外交上獨立自主。①反對美國的霸權,維護民族的獨立,謀求法國的大國地位。主要反對美國大西洋聯盟的霸主地位。②1966年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戴高樂認為美國靈活反映戰略是與歐洲盟國脫鉤,對美國保衛歐洲的能力表示懷疑。認為法國在北約中有損法國的國家利益。③主張建立三位一體的核力量。1960年試制成功第一顆原子彈。

2、加強法德合作,推動兩歐的聯合。戴高樂認為德國的分裂及美蘇對峙對德的控制使德國不能成為法國的威脅,而且歐洲聯盟的建立也不能缺少法德。1963年法德簽訂《法德合作條約》,實現歷史上的和解,推動歐洲一體化的發展。

3、調整改善同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①1964年中法建交,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②對蘇聯既保持警惕,又希望建立緩和諒解的合作關系,擴大法蘇經貿合作,通過向蘇聯靠攏擺脫美國的控制。

4、非殖民化的問題,使法國贏得有利的國際地位。

戴高樂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對維護法國的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提高國際地位,推動兩歐聯合和世界多極化發展起到積極作用。戴高樂獨立自主外交政策雄心很大,經濟不足是其弱點,不可能使法國從根本上改變其國際地位。 十

一、尼克松主義提出的背景、內容及其實施

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和美國霸權地位的衰落,戰后美國歷屆政府所實行的一套全球戰略已無法照舊執行下去。1969年1月,尼克松就任美國第37任總統。他為保住美國的霸權地位,提出了一整套新的對外戰略,即所謂的“尼克松主義”„

背景:

1、美國實力地位的下降。經過

五、六十年代的朝鮮、越南戰爭,美國元氣大傷。由于美國長期巨額的軍費開支,導致美國財政狀況惡化;國內還出現了嚴重的政治危機,爆發了大規模群眾性反對越戰運動和黑人民權運動;美國工業總產值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比重于戰后初期相比大大下降。而蘇聯實力地位有所增強。

2、兩歐、日本經濟迅速發展,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3、第三世界的崛起,反對美國的霸權主義,打亂了美國的全球部署。

內容:提出“伙伴關系”、“勢力”和“談判”作為尼克松主義的三根支柱。其涵義是,美國繼續從實力地位出發,通過對話和談判穩住蘇聯;承認西歐、日本同美國的平等地位,即“伙伴關系”,來獲得盟國的支持,牽制蘇聯;同時利用中國同蘇聯的矛盾制約蘇聯,使美國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動權。

在戰略方面提出了“現實威懾戰略”。①在核武器上以“充足論”代替“優勢論”。②把“兩個半戰爭”變為“一個半戰爭”。③分擔負擔的防御方針。

實施:

1、軍事方面:①開始削減軍費。②開始削減軍隊。③對海外駐軍削減。

2、在外交方面:①結束越南戰爭。在戰場上,美國連遭失敗,損失嚴重,在1973年3月29日從越南撤走了所有的部隊,實現了從越南脫身。②主動打開同中國的關系。在中蘇關系惡化的情況下,1972年2月,尼克松訪問了中國,發表了上海公報,打破了中美關系的堅冰。③調整同西歐、日本的關系。與它們建立“伙伴關系”,尋求共同發展。④緩和同蘇聯的關系。從1972至1974年,美蘇首腦頻頻互訪,簽訂了許多限制核武器、促進經濟技術合作的協定。這樣,美蘇關系在70年代進入了緩和時期。

第三篇:摘要--《從語用學角度分析美國校園畢業演講中的言語幽默》

Abstract Many linguists have studied verbal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and have helped bring humor research into a new stage.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public speech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nd significant ways to communicate among people. Through the public speech the speakers may be able to declare opinions,express emotions,and inspire the audience.Though many scholars have done research on verbal humor and public speeche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the research on the humor in public speeches is far from enough.Therefore,the per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verbal humor in public speeches is a very meaningful research topic.

In the present thesis,a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the verbal humor of commencement speeches in the U.S.and the mechanism of verbal humor generation is analyzed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three pragmatic theories: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the PolitenessPrinciple and Relevance Theory.Through the analysis in the present thesis,it points out that humorous effects could be achieved by violation of the maxims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abiding the maxims of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maximal relevance and the optimal relevance and the different cognitive context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Neither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the Relevance Theory alone could analyze all humorous utterances.Thus,the three pragmatic theories should be integrated to interpret the mechanism of humor generation. Theoretically, it broadens the studying scope of verbal humor by focusing the humor in the commencement speeches,and proves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pragmatic theories in the studies of humor and public speeches.Practically, it could not only help listeners to better appreciate the humor in the commencement speeches,but also help the learners of public speaking create more humorous utterances in the daily life,especially in making public speeches.

Key words:verbal humor;commencement speeches;Cooperative Principle;Politeness Principle;Relevance Theory

摘要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許多語言學家開始從語用學的角度研究言語幽默,并將幽默的研究帶入一個新的領域。眾所周知,公共演講是一種有效重要的傳播載體。通過公共演講,演講者能夠闡述想法,表達意見,抒發情感,激勵觀眾。有許多學者從不同方面對言語幽默和演講進行了探討,但關于公共演講中的幽默現象的分析研究較少。因此,對公眾演講中的言語幽默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是完全有必要,并且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在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和關聯理論這三大語用學理論的理論框架下,以美國畢業典禮演講中的幽默現象為語料,來研究言語幽默的產生機制。本文通過研究發現:違反合作原則、遵循禮貌原則、最大關聯和最佳關聯的偏差以及說話人和聽話人認知語境的不同都可以產生言語幽默。但語用學中單一種語用學理論不能全面合理地解釋言語幽默產生的機制,因此,應綜合這三種語用學理論來研究幽默的產生機制。

通過研究校園畢業演講中的幽默現象,此研究拓展了言語幽默的研究范圍,理論上證明了語用學理論在幽默研究和公共演講上的解釋力。在實踐方面,不僅能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畢業演講中的幽默,同時幫助演講愛好者在日常生活以及公共演講活動中創造出更多幽默語言。

關鍵詞:言語幽默;畢業演講;合作原則;禮貌原則;關聯理論

第四篇:幽默風趣的語言二十法

幽默風趣添藝術,魅力感染顯機智

幽默的語言總讓人覺得輕松,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偶爾來點幽默,那么原本枯燥的課堂就會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就有好的心態,學生的思維更敏捷,思路更開闊,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幽默是輕松之中包含著深沉,妙語之中蘊涵著睿智,使人在笑聲中得到啟示。

達到黑格爾所說“于無足輕重的東西之中見出更高度的深刻意義”“放出精神的火花”的境界。要使語言具有幽默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擺脫被動吸收知識的狀態,進入主動思考分析的樂學情景。實踐證明,幽默是一種行之有效、不可放棄的教育手段。因為我們所追求的幽默語言,不是滑稽逗樂、庸俗戲謔,而是人的高尚情操和智慧的外露,具有高雅性;不是為了博得廉價的一笑,而是用委婉含蓄的語言,給人以意味深長的啟迪;不是嘩眾取寵,而是以生動鮮明、深刻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精心設計是教學幽默與生活幽默的區別點,精心設計的幽默能更出色地反映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幽默無處不在,而在課堂教學中,由于環境的因素幽默顯得難能可貴。課堂中的幽默離不開老師精心的設計,幽默要給學生以智慧的啟迪,與一般的諷刺不同。幽默是課堂上一種高超的藝術,是創造性的高度體現,也教學機智的反映。

教師怎么培養幽默感?

(1)老師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愛好廣泛,才能感染影響他人。 幽默就是一個人積極心態的反映。

(2)博覽群書,搜集一些小故事,小趣事,小笑話,以及注意生活中一些幽默的元素,幽默無處不在,在生活中處處有幽默,記下來,不斷積累。

(3)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元素,教材本身是知識的濃縮,其中缺少幽默的元素,教學中的幽默是為教學服務的,不能成為無源之水,離開了教學內容,幽默就失去意義

(4)課堂上的幽默,如同備課,不可預設,課堂上學生的回答等等都可以作為幽默的素材。

幽默風趣的語言二十法

當然,如要真正化為自己的技能,還有必要在平時的閱讀中多去關注和發現新的幽默技巧!也就是說,在看到讓你發笑的語言范例時,不妨多問幾個為什么,這里是怎樣做到讓讀者發笑的,我能學到這個絕妙的法寶嗎?那么,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提高語言的幽默技巧呢?

一、錯位反差出幽默:

1、古今反差。例:三國時東吳要周瑜當統帥,那時周瑜是個團員,老將不服,可打了勝仗?,F在要周瑜當團中央委員,大家就不贊成。(毛澤東)

2、大小反差。例:我家的財政部長發了言。

3、身份反差。本應用于某身份人身上的挪用描述另一人物,或美化,或丑化,令人捧腹。例:此時不抄更待何時,我立即取出“工具”,開始“作案”,哈哈,真是“文思如泉涌,下筆如有神”„„經過漫長的一個小時痛苦思考及深刻反省之后,老師終于退回了“贓物”及“作案工具”。(郭杭《作弊》原載《作文通訊》)

4、感情色彩反差。即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例:艾奇遜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員,他是如此誨人不倦地毫不隱諱地說出全篇的真理。(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誨人不倦”本是褒義詞,文中卻指連篇累牘、喋喋不休不厭其煩地兜售反動說教的艾奇遜。通過這一錯位反差,人物的厚顏無恥更暴露無遺。

又比方說,在一對恩愛夫妻之間,有時妻子一句:“我恨死了你!”丈夫可千萬別誤會了太太的意思,她也許是在表達:“我愛死了你!”如果這時丈夫不識趣地暴跳如雷,那可大煞風景。

二、自我解嘲。

1、林肯故事。有一次,林肯和他的大兒子羅伯特乘馬車上街,街口被過路的軍隊堵住了,林肯開門伸出頭問一位老鄉:“這是什么?”意思是哪個部隊,老鄉以為他不認識軍隊,答道:“聯邦的軍隊唄,你真是他媽的大笨蛋。”林肯說了聲謝謝,關上車門,嚴肅地對兒子說:“有人在你面前說老實話,這是一種福氣。我的確是一個他媽的大笨蛋。”我們真佩服林肯總統的大度與寬容。

2、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妻子姍蒂,是有名的潑婦,動不動就作河東獅子吼,而蘇格拉底從不發火。他說,娶老婆有如馭馬,馭馬沒什么可學,取個悍婦潑婦,于自己修身養性倒是大有好處。有一天,姍蒂在家里吵鬧不休,蘇格拉底忍無可忍,只好出門。正走到門口,老婆從樓上倒下一盆污水,淋在蘇的頭上。蘇心平氣和地說:“我早就曉得,雷霆過后必有甘霖。”一個自我解嘲,把一腔怒火沖個煙消云散。又迅速進入哲學思考。

3、教師在教學時自己開自己一個玩笑,沒有什么不好的。倒是常常能使自己放松、學生自在,師生間心理距離迅速拉近,為教師教學藝術發揮最高效能鋪平道路。據說著名學者胡適曾應邀到某大學講演,他引用了孔子、孟子、孫中山的話,并在黑板上寫下:“孔說”、“孟說”和“孫說”。最后,他在發表自己的見解時,緊接著鄭重其事地寫下“胡說”二字,使學生在大笑中分享他的自我調侃式幽默,并牢牢記住了他的“胡說”內容。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有一次到安徽上示范課,由于聽課的人特別多,學生們顯得緊張、拘謹,很不利于把課上活。為了使教學別開生面,氣氛活躍,錢老師一上課便先拿自己的名字開了個玩笑,說:“有個姓錢的,做夢都想乘龍,你們說他是誰呀?”學生們會心地笑了,馬上解除了緊張的心情。師生的心靈得到了初步的溝通,課堂教學隨即在寬松歡悅的氣氛中順利進行。

三、巧作對比。

幽默思維所用的對比常表現為不對稱的形式。不對稱產生不和諧,不和諧便是笑料的來源。

1、一個巨人站在一個小不點一起。一個大胖子站在一個瘦子一起。 例

2、馬戲團的丑角,穿的褲子一條長,一條短。一個褲管白,一個黑。走起路來,一條腿挺直,一條腿打彎。逗得觀眾暴笑不已,捧腹不止。

2、幽默大師卓別林的佳作《城市之光》,寫一位市長為象征城市榮耀的“繁榮女神”雕像舉行揭幕剪彩,當把幕布揭開時,在女神的膝蓋上身躺著一個饑寒交迫的流浪漢,在眾目睽睽之下,這個流浪漢狼狽逃竄。繁榮與饑寒對比中產生強烈反差,使人可笑。

四、諧音雙關。

諧音,即利用漢語同音字的特點,巧妙組合語句,表達一種隱含的語義雙關的意思。幽默思維正是利用這個特點。

1、(妙老師):“同學們,你們這幾天的作業做得好極了。不難看出,其中不少人是受過高等院校教育的。”停了停,他看看我們疑惑的眼神,繃緊了臉:“你看,作業做得一模一樣,同對同錯的同學,有哪個不是西安機械學院的畢業生?”(王科峰《數學老師擷趣》原載《作文通訊》)

2、《文苑滑稽談》記載了這樣的故事:山東有一學官,在閱卷中發現一份考卷附有一張紙條,寫道:“同鄉某相國,學生童親妻。”考生寫這張紙條,是想讓學官知道他是相國親戚,從而另眼相看,破格錄取。但這位學官為人剛正、主持公道,不肯開“后門”。尤其看到這位考生連“親戚”的“戚”竟寫成了“妻”字,足見學業之差。于是,便故意在卷子上批了一句:“該童生既系相國妻,本院斷不敢娶(取)。”這位考生誤“戚”為“妻”,令人可笑。這位學官將錯就錯,批語辛辣,更使人捧腹。

例3:

甲:汪師傅三次申請解決住房問題,為什么至今還不解決? 乙:聽胡書記說,他每次都是無“禮”要求。

甲:小丁下半年才結婚,為什么上半年住房問題就解決了? 乙:那是胡書記見“機”行事嗎。(家用電器)

五、韻語諷刺。

同樣的諷刺內容,用韻語表達的更易產生幽默效應。因為韻語瑯瑯上口,富有美感,能給人以新異刺激,許多民諺民謠極具諷刺幽默意味,就是這個道理。

請看《廢都》中那收破爛的老頭兒唱的一段歌謠:“一類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類人做官倒,投機倒把有人保。三類人搞承包,吃喝嫖賭全包銷。四類人來租賃,坐在家里謀利潤。五類人大蓋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六類人手術刀,腰里揣的是紅包。七類人是演員,扭扭屁股賺大錢。八類人搞宣傳,隔三差五解解饞。九類人是教員,山珍海味認不全。十類人主人公,老老實實學雷峰。”讀了這段歌謠,誰個不被它的幽默所打動,在開懷大笑之后,陷入深深的思考和憂慮。

六、歧義幽默。

歧義,指某些詞語的多義性,同一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幽默思維就是對這種歧義巧妙利用。古代《笑林》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小伙子是睜眼瞎(不識字),跟人打官司,他自稱是瞎子。審判官問道:“你一雙明亮的青白眼,怎么說是瞎子?”小伙子回答說:“老爺看小人是青白眼,小人看老爺是糊涂的。”這兩句話的本意是:“你看我看得清,我看你看不清。但是,也可以這樣理解:你看,我是清白的;我看,你是糊涂的,這豈不成了絕妙的諷刺。

七、隱含暗示。

在有些特殊的語境里,需要把一些關鍵性詞語隱藏起來,或換成暗示性的說法,讓聽者去揣摩弦外之音,隱語具有精微的內蘊和特殊的表達效果,常帶有濃烈的幽默味兒。

據說,19世紀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對于沒有創見的作品很討厭,有位年輕的作曲家將自己的作品給羅西尼彈奏,想得到賞識。羅西尼一邊聽,一邊不斷地脫帽又戴帽。年輕的作曲家感到奇怪,問羅西尼是不是屋子里太熱。羅西尼說:“不,我有一見熟人就脫帽的習慣。在閣下的曲子里,我不斷地碰到熟人,不得不頻頻脫帽致意。”這里的“熟人”,就是替代性的隱語。如果羅西尼采取正面批評的語言,那將是不愉快的事情。而對這種幽默表達,作曲家不得不默默接受。

八、自相矛盾。

在交際場合,有些提問毫無道理,但又不值得與之正面論辯,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以己之矛,戳己之盾”的方法,常能產生幽默的效果,又不破壞交際場合的氣氛。

1、在一次宴會上,達爾文恰好與一位美貌的少女坐在一起,這位少女帶著戲謔的口吻向達爾文提出疑問:“聽說你斷言人類是猴子變來的,我也屬于你的論斷之列嗎?”達爾文望了這少女一眼,彬彬有禮地答道:“不過你不是由普通猴子變來的,而是由長得非常迷人的猴子變來的。”

2、英國有位美貌風流的女演員,曾寫信向肖伯納求婚,信中寫道:“咱們的后代有你的聰慧和我的外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了。”

肖伯納在給她的回信中說:“你的想象是很美妙的,不過,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該怎么辦呢?”

九、實話實說。

坦誠相見,去粉飾,不做作,實話實說,往往會產生幽默的表達效果。 王蒙小說《青春萬歲》寫李春要講演,她極力裝得自然,甚至于冷淡,結果倒有些不自然。她愁眉苦臉地問同學:“真沒辦法,這怎么講呀?”“用嘴講!”同學們回答。大家一笑,李春開始講了。“用嘴講”是大實話,但用在這里頗值得玩味,有幽默感。

電影《牧馬人》中許靈均當了20年老右,平反后補發了一筆錢。兒子看媽媽認真地數錢,天真地說:“爸爸怎么弄這么多錢財!”媽媽答:“當了20年‘老右’補發的!”兒子聽了,神情嚴肅地說:“媽媽,長大了我也當‘老右’,掙好多好多錢!”這話是出自孩子口中的大實話,聽了令人發笑,當然是充滿辛酸的笑,足以震撼人心。

十、巧作比喻。

巧妙的比喻,是修辭中的一朵奇葩,它不僅能使語言煥發光彩,而且富有幽默感。1982年在某地舉行的一次修辭學會上,學會負責人第一個作學術報告。他在開場白中詼諧地把自己比作老猴,接著說:“先讓我這個老猴來耍一耍,然后你們中猴、小猴耍。我這老猴肯定耍得不如你們好,不過總得帶個頭吧!”代表們聽了覺得很有意思。報告人年近古稀,是修辭學界的老前輩,跟到會的代表都很熟悉,把自己比作老猴,把人家比作中猴、小猴既得體;又幽默風趣。

十一、巧用擬人。

驢子下去檢查工作,他對隨行人員說:“這地方的問題夠嚴重的。你們看,蜘蛛大白天空張著網,定是睡懶覺去了。

“蜜蜂成天泡在花叢里,已經腐化變質。”

“啄木鳥極端利己,從不關心集體,成天砍樹,損公肥私„„”

“我看就只有蒼蠅表現積極,不怕臟、不怕臭,整天忙個不停,充分體現了敬業精神。”

十二、細節生動。

1、生活中某些女人擔心自己長胖,梁實秋說她們往往是“食無求飽,營養不良”;而到了冬天又怕穿多子顯得臃腫,衣裳單薄往往以至于冷得“瑟瑟發抖”,小腿凍得如篩糠,上下牙齒打架„„

2、(老頭)清晨有三聲噴嚏,不只是清脆,而且宏亮,中氣充沛。根據那聲響,我揣測定有異物進入鼻孔,或是有人插入紙條,那聲音撞擊在臉盆上有金石聲!隨后是大排場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猶如骨鯁在喉,又似蒼蠅下咽。再隨后是三餐的飽膈,一串串的咯聲,像是下水道不很暢通的樣子??上Ц魤床灰娝扪?,否則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鉆探工程,場面也是極為壯觀。

十三、語言活用。

幽默,來自語言活用。語言的約定俗成,決定了人們對其概念化地理解和接受,而適時地改造活用,則能賦予語言新的含義,產生幽默效應。

如社會生活中把一個行業方面的術語轉用到其他方面,手機稱為“大哥大”,解職冠以“炒魷魚”,玩笑過大稱“國際玩笑”,政策不公開叫“暗箱操作”,股市上漲叫“牛市”,異軍突起叫“黑馬”等,都是語言活用的例子。

學校生活中也不乏語言活用產生的幽默:一些中學生將影視、歌曲名稱套用在通俗語言中,把考一百分說成“千年等一回”,把放學說成“勝利大逃亡”,把老師家訪說成“?;丶铱纯?rdquo;等。有的教師套用俗語、新詞,稱筆尖流出的廢話為“語言垃圾”或“文章水腫病”,稱老生常談為“陳谷子、爛芝麻”,稱逆向思維為“反彈瑟琶”,把具體細致的描寫稱為“細節膨化”等。

十四、語言諧趣。

幽默,來自語言諧趣。不少課文詼諧風趣,如毛澤東政論文、魯迅的雜文、老舍的戲劇、契訶夫的小說等。

1、于是之在《幼學紀事》中回憶他幼年家境貧困時寫道:“我出生于一個完全沒有文化的家庭,跟著寡居的祖母和母親過日子„„家里的藏書每年一換,但只有一冊,就是被俗稱為‘皇歷’的那本書”。

2、學生習作《向你介紹我》的習作寫道:

大家對我的評價,文采好的叫我“重量級”,否則,就直言不諱地請我去減肥。我只好苦苦一笑,算是一種痛快的默認。體形不佳的我,到了夏天只好同裙子“拜拜”。朋友問起,就編上一大堆鬼才相信的理由。于是,天天穿個嚴嚴實實,還不時告誡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可不要成為別人“磨牙”的材料,成為當天的“頭版頭條”。然而,最大的折磨還是上體育課。不知從哪天起,跑道上最后一名成了我的專利。特別是做前滾翻動作,很容易使人想起動物園里的那位“國寶”。盡管如此,可我不愿節食,或者買什么減肥靈、苗條霜之類,因為向來樂觀的我相信,生活給每個人都留下了一個空間。

十五、謬述幽默。

幽默來自謬述。徐佐臣在《漫談幽默》中說:“幽默是故意從道理上、邏輯上、規律上對某一事物進行謬述,造成不協調的語言環境,形成可笑味,使人覺得可笑。

1、《紐約時報》曾刊登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道歉啟事》:“日前敝人在酒席上發言,說有些國會議員是狗婊子養的,事后有人向我興師問罪。我再三考慮,覺得此話是不妥當,而且不合事實,故特登報聲明如下:“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不是狗婊子養的。”

形式上道了歉,實則又一次痛快淋漓地譴責了美國國會中的有些議員。 例

2、日常生活中常有這種謬述的幽默。請看對話: 兒子:媽媽,他們為什么叫你潑婦? 媽媽:那是表揚媽媽是位活潑可愛的婦女。 上述兩例都是故意偷換概念出幽默。 十

六、俏皮幽默。

幽默來自俏皮話。不少諺語、歇后語、慣用語、俏皮語都十分風趣、詼諧。如諺語“死豬不怕開水燙”,“半斤鴨子四兩嘴”;歇后語“吃剩飯長大的——一肚子餿主意”,“大肚子走鋼絲——鋌(挺)而走險”;慣用語“沒頭鵝”、“沒嘴葫蘆”等。一些學生一邊體會生活中的幽默,一邊靈活運用,語言中時吐幽默的清香?!逗苫ǖ怼分?,幾個青年婦女冒著生命危險去探望參軍的丈夫未遇,“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各人在心里罵著自己的狠心賊”。教師讓學生體會這“罵”與“狠心賊”所包含的感情,學生用一句俏皮話使問題豁然開朗:“打是親,罵是愛!”于是,大家在幽默中領會了文字的蘊含。

十七、刻意精細法。

在教學中教師將通常模糊定性論述的東西,刻意地加以精細定量描述,可產生喜劇性的幽默效果。如有位教師在講人生價值時這樣描述人體的物質價值:“構成人體的水,足以裝滿一只容量為45升的水桶;人體里的脂肪,可以制造7條肥皂;人體中的碳,可以制造9 000支鉛筆;人體中的磷,可制 2 200根火柴,人體中的鐵,可造2根鐵釘;人體中的石灰可足夠刷兩個雞棚;還有少量的鎂和硫„„”教師“嚴肅認真”的精細論證,使人忍俊不禁。當提醒學生要珍惜時間,將主要精力用于學習時,教師一本正經地引用西方統計專家的數據①:“假如一個人的壽命為60歲,那么他總共有21 900天。一生時間的用途分別為:睡覺20年(7 300天);吃飯6年(2 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上下班和旅行5年(1825天);娛樂8年(2920天);生病3年(1095天);等待3年(1095天);打電話1年(365天);照鏡子70天;擤鼻涕 10天。最后只剩下3205天,即 8年零285天用來做有用的事情。”統計數據的“精細”程度,教師引證的良苦用心,不是很令同學們聽后既享樂又得到教益嗎?這也是語言出幽默的又一良方。

八、巧用笑典法。

老師在教學中根據內容需要,精心設計或引用幽默諧趣的典故插曲,即可達到內容與笑典相映成趣的幽默效果,學生在作文時也可仿用。如有位教師講《捕蛇者說》,講至最后一句“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讓學生看課文底下對“人風”的注釋:“人風”,應作“民風”,唐朝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民”字改用“人”字。為了加深學生對“忌諱”的理解,教師便著意夾敘了一個笑話:我國古代對于地位或輩份比自己高的人,依禮不得直呼其名,連名字里的每一個字都不能念出口,謂之“忌諱”。五代時有個大官叫馮道?!都ㄐα帧吩涊d馮道的門客講老子《道德經》的故事?!兜赖陆洝烽_卷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門客因諱馮道之名,不敢讀出“道”字來,只得念:“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這一個笑話的使用,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忌諱”這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課堂氣氛的活躍或調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如果作文里也適時地插入笑典,亦能使語言幽默風趣。

九、故錯解頤法

老師在教學中有時故意設置一些錯誤,讓學生參與找錯糾錯的活動,可使學生獲得“發現”的樂趣,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幽默藝術。我們學生在作文時也可以仿效移用過來。如有位教師為了打破課堂上的沉悶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記憶的軌跡,采用了“以錯誤引起發笑,以發笑引起注意,在輕松自如的笑聲中傳授知識,糾正錯誤”的做法。結果收到了從正面講解所收不到的良好效果。一位老師的“有意錯誤”教學法,他一般用在兩個環節上。一是用在學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的時候。二是用在學生易出錯、易混淆的地方。比如原初中語文的《叔向賀貧》,文中有“今吾子有奕武之貧”一句,教師分析,學生對其中“吾子”很容易搞錯,理解為“我的兒子”,于是他便根據可能出現的一種錯誤,有意解釋為“現在我的兒子有奕武子一樣的貧窮”,話音未落,不少學生撲地一聲笑開了,不能這樣講,這樣講是罵人的話,“應該將‘吾子’解釋成‘您’,‘吾子’是古時對人的尊稱。”即使平時讀書馬虎的學生也被這笑聲征服了,跟著開懷大笑。課后,獨立作業檢查,沒有一個不正確,鬧出“我的兒子”的笑話來??梢?,“有意錯誤不錯誤,以錯糾錯防錯。

十、飛白幽默。

明知錯誤,故意仿效其錯以達到滑稽、增趣目的的修辭手法叫“飛白”。飛白可以是記錄或援用他人的語言錯誤,也可以是作者或說者自己有意識的寫錯或說錯一些話,以求得幽默效果。就使用的語言因素而言,飛白又可分為語音飛白、文字飛白、詞語飛白、語法飛白和邏輯飛白。 語音飛白利用的是各種不準確的語音,如口吃、咬舌、方言。

1、“這這些些都是廢話”,又有一個學者口吃的說,立即把鼻尖漲得通紅,“你們是受了謠言騙的。其實并沒有所謂禹,‘禹’是一條蟲,蟲蟲會治水嗎?我看鯀也沒有的,‘鯀’是一條魚,魚魚會治水水水嗎?”他說到這里,把兩腳一蹬,顯得非常用勁。

——魯迅:《理水》

2、寶玉黛玉正說著,只見湘云走來笑道:“愛哥哥,林姐姐,你們天天在一處玩,我好容易來了也不理我一理兒!”

——曹雪芹:《紅樓夢》

前一例中的“這這些些”、“蟲蟲”、“魚魚”和“水水水”是摹寫的一個學者的口吃;后例的“愛”則是“二”音咬舌的結果,若旁人聽來,就很可笑。

如果諸種飛白綜合出現,其喜劇效果更為顯著。據傳,三十年代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渠在齊魯大學一次校慶大會上作過這樣一篇“訓辭”,其真偽固有待考證,然文辭之滑稽卻是非常明顯的:

例3,諸位,各位:今天是什么天氣?今天是演講的天氣。開會的人來齊了沒有?看樣子有五分之八啦,沒來的舉手吧!很好,很好,都到齊了。你們來得很茂盛。敝人也實在是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大家應該互相諒解,因為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和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懂七八國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都不懂。„„你們是從筆筒里爬出來的。兄弟我是從炮筒里鉆出的,今天到這里講話,真是使我蓬壁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就像„„就像„„對了,對牛彈琴。 使用幽默的注意事項

1.幽默的運用要有目的性,不可盲目幽默 幽默是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教學中運用幽默,不論是為了什么目的,都是為了服務于教學。因此,幽默的運用必須適應教學的需要,不能為了幽默而幽默。否則,如果教師只追求幽默效果,離開了教學計劃和重點,東扯西拉,也許會逗得學生滿堂大笑,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卻會分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注意,減少課堂上知識傳授的容量和密度,不免給人以嘩眾取寵之嫌、喧賓奪主之感。

2.幽默要注意對象,品位高尚

幽默是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學習的,因此,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確定幽默的內容和方式。首先,幽默的品位要高,不能為了取悅于學生而采用粗俗的語言,荒誕的故事,其次,幽默要注意對象,不能傷害學生人格和自尊。拿學生開玩笑,用幽默嘲笑學生,不僅有損教師的威信,也有傷學生自尊,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教學的正常發展。

3.幽默要適度

一節課中,幽默并不是越多越好。運用太多,會導致課堂氣氛活潑有余,嚴肅不足,必然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作為教師,請把你的微笑留下!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個簡單的姿勢動作,都可以折射出幽默之光來。一個具有幽默感的教師往往能使學生覺得教師有力量,有魅力,從而得到無窮的樂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引人入勝,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賴和敬佩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學功效的神奇要素。

第五篇:美國——對中國“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展開調查

據外媒,美國總統特朗普原定于周五針對中國貿易行動的講話已被推遲,白宮沒能給出任何解釋,也沒有重新安排日期。信源表示,特朗普原計劃簽署備忘錄,要求對中國“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和強迫科技轉移等貿易行為展開調查,可能與擔憂“中國制造2025”政策有關。

另據新華社報道,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強調,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要加大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形成“惡意侵權就會傾家蕩產”的氛圍,讓侵權者不敢侵權、不能侵權。

據時政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原定于周五針對中國貿易行動的講話已被推遲,白宮多名信源沒能給出任何解釋,也沒有重新安排講話日期。

紐約時報曾援引三名資深信源稱,特朗普原計劃簽署一項備忘錄,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援引美國《1974年貿易法案》第301條,對中國“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和強迫科技轉移等貿易行為展開調查。

有分析指出,調查幾個月便可完成,隨后美國可能會對從中國進口的鋁材和鋼材等征收極高關稅,或采取其他措施。“301條款”史稱美國貿易保護的“核武器”,因為它賦予了美國總統單方面實施關稅或其他貿易限制的權力,以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其他國家“不公平貿易做法”的損害。

紐約時報文章表示,貿易調查的背景或是“中國制造2025”政策。中國希望成為微型芯片、無人駕駛、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其他未來關鍵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令美國政府頗為擔憂。

CNBC引用國際咨詢公司亞洲貿易中心執行主管埃爾姆斯的分析稱,如果特朗普真動用“301條款”將造成巨大破壞,引發的連鎖反應可能導致美國公司很難在中國做生意。同時也會招致國際社會不滿,因為“301條款”一直被外界視為“單邊”和“不公平”的做法。

據悉,特朗普仍可能最早于下周要求萊特希澤開展調查,但美國政府在改變全球貿易關系的議程上已經整體延后。對于進口鋁和鋼鐵的國家安全調查報告本應在6月底出爐,目前卻卡在內部審議階段,原定于6月發布的對美國與重要國家雙邊貿易赤字調查也杳無音信。

Politico文章表示,美國國內產商已經在抱怨鋼材價格上漲和供給短缺,而美國在全球多個重要貿易伙伴也增加了實施報復措施的可能性。

參考消息援引美國“進步行動”基金網站稱,在經濟學家看來,針對中國的貿易調查未必能得出建設性的結果。如果美國要單方面向中國增加關稅,就必須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到了那時,事情就不在美國的控制之中了。

另據新華社報道,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強調,產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要加大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形成“惡意侵權就會傾家蕩產”的氛圍,讓侵權者不敢侵權、不能侵權。

中國是知識產權“大國”,卻不是知識產權強國,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狀況。長期以來,保護力度不夠、違法成本低和維權成本高是我國知識產權領域的主要問題。

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部門要敢于“亮劍”,調動擁有知識產權的自然人和法人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依法維權。還應簡化程序、減少費用,降低維權成本,讓被侵權者得到合理賠償。

美國貿易保護“核武器”301條款來了!

華爾街見聞 作者張一葦

多家媒體稱,特朗普正考慮動用“301條款”對中國貿易做法發起調查,最快于本周公布相關決定。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一位高官8月1日表示,特朗普總統對于如何回應其所謂的中國不公平貿易做法,目前已接近做出決定。

據Axios,特朗普正考慮揮出“301條款”大棒,鼓勵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按照1974年貿易法的第301條款,對中國貿易做法發起調查。特朗普政府最早可能在本周公布相關決定。

一旦根據“301條款”發起調查,要么會導致中美兩國在WTO框架下再次“對簿公堂”,要么可能會招致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的單邊報復措施。具體將是何種結果還很難說,但包括全面關稅在內的所有政策工具都將會被特朗普政府考慮在內。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最大 中方稱愿擴大自美進口

美國商務部公布的2016年貿易數據中,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占比47%,為3470億美元(約合2。39萬億元人民幣),在所有美國貿易對象當中排名第一。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7月27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歸根結底是由兩國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分工決定的,也受到現行貿易統計制度、美方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等因素的影響。

中國并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我們愿繼續采取積極措施,擴大自美進口。希望美方也能相向而行,在放寬對華出口管制等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為減少美方貨物貿易逆差作出努力。

比起出于所謂“國家安全”考量對中國鋼鐵和鋁進口制品收取反傾銷稅,針對知識產權保護對華采取強硬態度,在美國國內幾乎沒有爭議。

特朗普政府“301條款”大棒即將揮出 揮棒人正是當年“搞垮”日本的貿易代表按照1974年貿易法的第301條款,總統能夠單方面實施關稅或其它貿易限制,以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其他國家“不公平貿易做法”的損害,例如違反貿易協定或者增加美國企業負擔的“差別對待”等行為。

早在今年3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就向國會提交貿易政策年報,稱將考慮啟用不受制于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裁決,對不公平貿易對象國采取制裁措施的美國貿易法“301條款”,其中強調稱,“如果嚴格執行,將成為促使外國選擇適應市場的政策的強有力手段。”

美國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動用“301條款”,針對日本汽車維修零部件市場的行業管制政策這顆”眼中釘“,單方面提出對日產高檔車征收100%關稅的措施。日本堅稱美國這種做法違反國際規定,但最后還是通過WTO談判框架外的美日雙邊磋商,做出擴大日本購買外國產零部件的妥協措施才得以解決。

負責對華貿易事務的現任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今年5月低調上任。見聞主編精選《特朗普內閣最后一塊拼圖:當年“搞垮”日本的貿易代表再次披掛上陣》中曾提及,萊特希澤簡直就是為了美國貿易代表一職而生。其在里根政府中擔任貿易代表副職時,也戰功顯赫,是1985年推動日本簽署《廣場協議》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諷刺一個人的虛偽句子下一篇:非財務人員的稅務知識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