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三國演義讀后感5000字

2023-07-01

第一篇:三國演義讀后感5000字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0字]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0

暑假里拜讀《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0字。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 名著?!度龂萘x》刻畫了近 200 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 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 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等等,無不個個極盡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 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

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

這句話不無道理。周 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 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 無數的軍事謀略, 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 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 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 長厚的魯肅, 勇者張飛、 許楮、 典韋, 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 無不個極其態。

其中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 雄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兩位人物, 他們分別為兩國的重臣, 且皆深諳韜略, 通權知變, 可謂當世之奇才, 而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在與司馬懿交手之前,他運籌帷幄中,決 勝千里外,幫助劉備建立蜀漢基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論才干,論智慧,諸葛亮較司馬懿略勝一籌,可二人功業卻相反。

司馬懿作為諸葛亮的第一對手出現,正是因為他的堅忍不拔、鍥 而不舍,最終使諸葛亮的北伐大業慘遭失敗,死于五丈原,死在跟司 馬懿的對抗當中。

對這么一個非常頑強的對手,別人恨他還來不及,但諸葛亮卻很 欣賞司馬懿,對他另眼相看。在司馬懿還沒有正式出場,大顯身手的 時候, 諸葛亮就稱贊:

司馬懿 乃世之英雄 曹操評價劉備是英雄, 。

是慧眼識英雄;諸葛亮評價司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識英雄,讀書筆記大全《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0字》。

諸葛亮以千古第一賢相的美譽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 不怕孫權, 當然更不怕周瑜、 夏侯惇之流, 這些人他全不放在的眼里, 唯獨將司馬懿視作他的真正對手。

那么,諸葛亮為什么這么看重司馬懿? 因為司馬懿在性格上沒有巨大缺陷,他不像曹操、周瑜,這些人 都有突出的性格優勢,同時也有明顯的性格隱患,像曹操性格多疑, 周瑜氣量狹小。這些性格缺陷,易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戰爭中,容 易受到致命的攻擊。雖然司馬懿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是也沒有太大的 缺點,所以誰碰上這種人都會覺得非常難以對付。

諸葛亮六出祁山 ,表面上看似乎算無遺策,攻無不克,戰無不 勝,但最后他也沒有消滅司馬懿率領的曹魏軍隊。

我們看到,諸葛亮一直打勝仗,甚至讓司馬懿在上方谷險些喪命。

但最終司馬懿還是保存著實力,還是沒有被打敗。諸葛亮好像勝了, 但從來沒有大勝,沒有徹底地勝;司馬懿好像敗了,他卻也沒有被徹 底打敗,因為他始終是有實力的。

在魏蜀兩國長期對峙中,正是司馬懿的堅忍不拔才一次一次地阻 撓了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從而成為諸葛亮戰略上和戰術上的真正對 手。

作為對手,最讓諸葛亮頭疼的就是司馬懿的那股軟磨硬抗的勁 兒。司馬懿采取的戰略決策是:戰略上防守,戰役中固守。他堅信自 己最后會贏,所以從不擔心在戰爭中一次又一次地輸。司馬懿對付諸 葛亮的戰術就是:你來硬的我就來軟的,你進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 追,反正我粘著你。所以, 六出祁山形成一種僵持的局面。在這 個僵持階段里,由于諸葛亮神機妙算,司馬懿屢戰屢敗,但又屢敗屢 戰。司馬懿總是不會敗到一敗涂地,總是能夠保存自己的實力,繼續 跟諸葛亮抗爭,打持久戰。

當然,這種戰術跟司馬懿的性格大有關系。司馬懿的性格雖然沒 有什么可挑剔的, 但至少有一點很明顯, 就是他的多疑, 特別地多疑, 在這點上他很像曹操。正因為他多疑猜忌,所以辦事非常謹慎。尤其 是碰上諸葛亮這樣的對手的時候,他更是極其小心謹慎,極其多疑多 慮。

其實,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點,有時它可以成為一個優點,前提 條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

但是從司馬懿的具體表現來 看,他的多疑有時并沒有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有時小心謹 慎到了過分的地步,這樣就不免貽誤戰機。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計一戰。古人說:

料事者先料人。

要預 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預料一個人,要充分吃透一個人。諸葛亮是個聰 明人,他的對手司馬懿也是個聰明人,所以諸葛亮才能神機妙算,算 定司馬懿不敢貿然破城。所以, 空城計的故事,不僅表現出諸葛 亮的智高和膽大,也不僅表現出司馬懿的多疑與謹慎,同時也表現出 司馬懿的過人智慧。更重要的是, 空城計故事還表現出司馬懿的 戰略決策,他決不輕舉妄動,不輕易涉險,一門心思為了保存實力以 便跟諸葛亮軟磨硬抗到底。

諸葛亮兩大軍事戰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于司馬懿。

諸葛亮北伐出兵六次,多次無功而返。雖然諸葛亮在北伐中算無 遺策,多次打敗了司馬懿,但卻沒有徹底打敗他。諸葛亮北伐最大的 難題是糧食。

蜀軍的糧食要通過千里棧道運輸到戰爭前線實在非常困 難。所以,時間利于魏不利于蜀。雖然諸葛亮認識到這一形勢,但卻 沒有從戰略方針的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然而司馬懿認識這一形勢, 采取了軟磨硬抗的戰略決策,最終活活拖累死諸葛亮。所以說:諸葛 亮是戰術高手,司馬懿是戰略高手。諸葛亮贏得一場戰役,卻輸掉整 個戰爭。

所以軍事上司馬懿略勝一籌。

第二篇:讀后感5000字 活著

一、堅忍是活著的力量

“這里講述的是關于死亡的故事,而要我們學會的是如何不去死。”《活著》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在講述死亡故事的同時,也讓讀者思考面對

如此困境,該怎么活下去。余華用簡潔明了且樸素的文字將老農福貴的人生搬上文學殿堂。他的一生就是一個故事,一個由老農福貴所講述的一個故事。讀者和作者似乎都坐在老農身邊,聽他娓娓道來他那坎坷的一生。沒起伏的語調,沒激烈的情緒,更沒有沮喪埋怨的哭聲,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那樣的祥和。故事的主角明明就是老農本人,卻“聽著聽著”就會覺得老農又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一樣?;蛟S正是因為他太平靜,太冷靜,所說的語言對于他來說似乎都是無關痛癢的才會讓人難以置信,從而思考為何面對如此坎坷的一生,老人卻能如此淡定?是麻木,抑或是其他?我想應該是堅忍。

作者余華這樣解釋“活著”: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是福貴人生的記錄,篇幅雖短,卻能把福貴的一生寫的淋漓盡致、活隱活現。沒有華麗的詞藻,豐富多彩的語言,沒有精心雕琢堆砌的文字,更沒起伏跌落、層出不窮的情節。有的只是淺顯易懂的語句,平淡樸實的話語以平白無華的語言文字卻能刻畫富貴不平凡的一生 。富貴的一生可以說是多災多難的。因為一連串的死亡始終貫穿他的一生。他親眼目睹至親之人是如何一個個從自己身邊里去,又親手為他們建碑立墓。從父母到妻兒再到女婿外孫,從老到小,沒一個能留下來陪伴他走過他余生,又或者說沒一個人替他善后的。一生中經歷七次與至親之人的生離死別最后只留他自己一個人孤苦零丁的活著。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年僅七歲的外孫苦根。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而他卻沒那種“幸運”。他只能活著,因為這是他的命運,“一頭老牛在沒犁完所有的地之前,一個人在挑足他應挑的擔子之前,上天是不會讓她的生命提前逃離的。無論他想與不想,都得留下來活著,因為這就是他的命運。

福貴在身邊的一個個離去后人活著,仍選擇帶著傷痛繼續往前走,即便是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也一樣,人常說:這就是命。其實這何嘗不是對生命的一種堅忍,對生活的一種堅忍。只是傳統的中國人習慣將之實俗化而已?;蛟S將生活中的一切困難、挫折、艱辛、坎坷、痛苦、悲哀等歸之為“命里有時終須有”,或許這樣人們的心會更安分一點,接受它們也會變得理所當然一點。因為這是命中注定的,人力改變不了,既然改變不了就只能接受。這需有一點“認命”的頹喪思想在其中。只是人生在世,有時何嘗又不是“認命”一點好呢!福貴說:“做人還是平常一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在福貴眼里“平凡是福”“認命”是活下去的力量。但平凡大眾當中的那種認命態度何嘗不是文人所說的那種堅忍!福貴就是億萬中國農民中的一位,也可以說是一個時代中國農民的代名詞。在中國廣袤遼闊的大地上,在億千萬中國人當中,福貴只是其中的一個普通代表。生活中什么人都不缺,更不缺像福貴有著這樣人生經歷的平凡人;身邊什么人都有,像福貴這樣堅忍活著的人更是屢屢可見。福貴的存在只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他代表的并不是一個人,而是在那個時代的普遍所有。

對福貴這些平凡人而言,人生本來就是如此:沒有偉大的人生追求,他們從來就沒有逃離過生存的底線;他們雖沒有宗教、信仰等形而上的支撐,卻在精神深處有著“對生命本源性的留戀和執著”。他們一生所要做的不是與命運、苦難進行抗爭、喊叫,更不是以死來證明其生的偉大;相反的,他們是無聲無息地順從、忍受,用“生---活著”來向死亡挑戰。文本最后,福貴與一頭牛相依為命,怡然自樂,似乎是一種寧靜平和,但透過這表面的背后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對生活的無追求和絕望。而《活著》就是通過福貴來講述那時的人民是如何熬過來的;是如何在時刻遭受著苦難與死亡的威逼誘惑,沒有順從,沒有屈服,而是選擇忍耐、承受的方式與苦難及死亡進行抗爭。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吶喊,與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困難和挫折,生離死別和痛苦不堪。 堅忍,活著的力量。

二、真情是活著的信念

(一)苦難中的親情 在《活著》當中,親情是其的主旋律,雖然福貴苦難不斷,但一家三代濃濃的親情貫穿始終,忍受苦難卻不孤獨。福貴在輸光家產后,家珍并沒有埋怨,只是跟他說:“只要你以后不賭就好了。”他娘那時卻還在心疼他,沒怪他卻怪他老爹,只對他說:“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而他爹雖氣他卻也沒對他怎么樣,只要求讓他將債務換成銅錢挑去還債,目的是讓他知道“錢來得千難萬難”而已。

祖祖輩輩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家財就這樣散盡了,家可以說是破亡了,但只要人還在,只要人還好好的再窮也會幸福。福貴被拉去從軍后,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他仍在槍炮聲中,在又冷又餓的惡劣環境下堅忍的活著,因為老勸說過:“只要想著自己不死,就死不了。”所以他“想著自己的家,想想鳳霞抱著有慶坐在門口,想想我娘和家珍。”正因有了對他們的牽掛、親情的羈絆,福貴有了無論如何都要活下去的信念,只要還活著,就還有再見家人的希望在。

鳳霞因為家窮,有慶上學沒錢而被迫送人。在被領走的的那一刻,眼里充滿對這個家的不舍。因為在她眼里,家再窮,父母再貧賤,家仍是她的家,父母仍是他最愛的父母,小弟仍是他最不舍的小弟。所以就算養父母對她再好,她在那邊的生活再富裕,也比不上有親生父母和小弟在的那個“狗窩”。于是她在幾個月后獨自連夜跑回家,即使路再黑再遠再難走,即使露水再濃再重再冷,她都無所謂。因為路的盡頭是她渴望的那個家。福貴在送她回養父母家時,鳳霞沒有哭,只是眼睜睜地看著福貴。福貴在伸手去摸她的小臉時,她也伸手去摸福貴的臉,仿佛要將父親那張臉深深記住似的,仿佛在對福貴說:爹,我不怪你。福貴在那一刻便決定:“就是全家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鳳霞在見福貴背著她往回走一段路后突然緊緊的抱住福貴,因為她知道她可以回家了。那一刻,鳳霞是無比幸福的,因為在孩子眼里,沒什么可與父母對自己的不舍和關愛相題并論。

有慶死了,福貴在抱著他回來的路上走走停停,累了想把有慶放在背上,可心里就發慌。生怕他突然醒來他不知道,生怕兒子不知誰背著他而害怕,所以“不能不看著他”。因為怕妻子受不了打擊,決定一個人悄悄把有慶給埋了。他用衣服把有慶包好放在坑里,用手把土蓋上去,把小石子都撿出來,因為他怕石子烙疼有慶的身子。這濃濃的父愛,這無微不至的父親情在此刻顯露無疑。

看著《活著》,有時就在想,其實活著本來就沒什么重大意義吧!大家也都是為了能更好地生活而每天要求自己不斷向上,不斷披荊斬棘地勇往直前吧!這本來就是生而為人的本份、本職,來到這個世界就得對得起上天賦予你生而為人的使命。無論生活多苦多難多坎坷,只要你還在的一天,你都的往前繼續走下去。福貴是如此,我們新一代中國公民更應如此。

(二)苦難中的愛情

如果說親情是《活著》的主旋律,那愛情則是《活著》的主線。在《活著》那樸素,簡潔的敘述中,愛情仍投射出溫暖的光芒。福貴原是個地主少爺,家珍是城里米商的小姐,結合時二人都是富足人家的子女,可謂是門當戶對??僧敿宜『笕阅芡使部?,互相扶持,相濡以沫,無怨無悔,共同走完坎坷苦難的一生也實在難得。常言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其實生活中能將這句話語貫徹到底的又有多少?“執子之手”容易,但“與子攜老”又何其簡單。生活中充滿各種各樣的變數,形形色色的誘惑及重重的困難險阻。因此,想要做到同甘共苦,無論平富貴賤、生老病死,始終做到不離不棄的,都有理由、有條件、有資格,令人折服并送上最衷心的祝福。

福貴爹和娘之間的愛情,小說中幾乎沒有著墨,但當福貴賭光了家產之后想借錢到城里開個小鋪子,他娘一聲不吭,過來半響才說:“你爹的墳還在這里”,一句話把兩位老人一生的感情噴涌般表達出來,一下子撥動了讀者心中的那根弦。老人的話樸素無華,但深深表達了福貴娘對福貴爹的懷念與眷戀。一句話的分量是如此沉重,擔起了老人一生的情和愛。這句話就像是大海上露出的冰山一角,使人感到隱藏在下面的巨大感情洪流。沒有浪漫的情節,沒有千言萬語的思念之情,更沒有轟轟烈烈的過往情深;有的只是只言片語及那深動人心的一句話?;蛟S,這才是愛情的最純本質:不求富貴茍安,但求生死相守。

鳳霞與二喜的結合是小說中最亮麗的風景,是唯一一個喜慶的情節,兩位認識后相互幫助,相互體貼。二喜第一次到鳳霞家就給她家修房子;為了讓鳳霞滿意,二喜借錢也“最氣派”地迎娶鳳霞。愛情其實很簡單的吧,相愛的兩個人遠距離互相欣賞優點,中距離互相全面了解,到近距離彼此包容缺點。生活中有雨也有晴,有圓也有缺,但彼此不離不棄,快樂陪你過,傷痛陪你躲,等到風景都看透依然有你陪他看細水長流。我想這才是愛情最原本的樣子。無論有過怎樣的山盟海誓,無論有過怎樣的刻苦銘心,無論與我們相守的是不是那個曾經深愛過的人,真正得愛情,無非就是那淡淡的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從《活著》的苦難愛情中,我似乎明白了:原來愛情才是人一生一世活著的追求。

(三)苦難中的友情

有人說,世間真情到最好都會轉變為親情。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逃不過如此宿命。其實友情也好,愛情也好,久而久之都會轉化為親情。人們會逐漸將它

們看作是生命中的一部分,這樣人就會多一些寬容與諒解。 《活著》中的長根是在福貴家長大的長工。福貴家產賣掉后,長根也被辭掉了。三個月后長根就回來看主人一家,拄著一根枯樹枝,破衣爛衫,手挎著包裹,還拿著一直缺了口的碗,看到福貴“穿著粗布衣服滿身是泥,嗚嗚地哭。”長根只是一個專陪福貴,專供福貴奴役的身份卑微的長工。在福貴家長大的他早已將福貴一家人當作是親人了。遣散后的他無依無靠終淪為花子,卻仍會為“少爺”哭泣,更不愿拖累“少爺”一家,讓“少爺”養他;而福貴在自家人的生活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還和娘商量留下長根。這樣的情誼實在難得。長根理解福貴家中光景,不愿成為他的負擔,依然選擇孤身一人繼續往前走;而福貴早已把長根當作大哥,無論生活再苦再難也愿意為長根承受多一份辛累。因為他們覺得那值得!

春生是福貴一個戰壕里的戰友。福貴的兒子有慶為當縣長的春生的妻子輸血而死,富貴沒有抱怨。春生在文革中被批斗而“不想活”,一直記恨春生的家珍卻在他人生最艱難的時候原諒了他,鼓勵他“要活著,你還欠我們一條命,你就拿自己的命來還吧!”

“死的已經死了,活著的就要好好活下去”不正是家珍原諒春生的理由?

《活著》讓我第一次在陰郁且沉重的心情狀態下開始認真思考人“生的使命”。其實,無論生活多苦多難總得繼續,而活著便是每個生者所必須完成的使

命。我們沒有權利去選擇來不來這個世界,同時也沒有權利去選擇離不離開。生與死自有天定,既然活下來,便要更好更努力地好好活著。即使沒了親人,即使后半生只能自己一個人走完,即使人生充滿了挫折、坎坷、艱辛,但只要還活著,就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生的使命。

在人生中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無法選擇于哪年哪月哪日出生于哪個家庭,同時也不知哪時哪分哪秒死于哪個地方。人生或許就是這樣,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預測的,但每天能夠在匆匆的步履中看著迎面而來的晨光和那緩緩升起的朝陽,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一種活著的快樂!

活著,便要笑迎每天的朝陽。

第三篇:《詩經》讀后感5000字

自由的“風”

——讀《詩經》有感

《詩經》,這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古代先人們智慧的結晶,它雖然包括《風》、《雅》、《頌》三個部分,我確獨愛《風》?!讹L》即民風,記述的都是基層人民最真實的想法和樸實的追求。,或是對愛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對身邊一件小事的記錄,有祝賀新婚,有慶祝生子,述說著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所要表達的思想也大膽直白。 從小就聽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聽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卻不知這些句子都出自《詩經》。從小學到大學學過很多唐詩宋詩,雖也很是喜歡,但當讀過《詩經》里的詩句后,都遠不及對《詩經》的喜愛,比起唐詩宋詞奢華雕砌的韻律和儀仗,詩經里的句子更多的給人是未經雕琢的真誠感和沖擊感。就好像唐詩是精雕細刻的窗欞檐角,滿是技巧,儀態萬千;詩經則是古樸的石階,蒼涼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覺里兩周戰國時候的古代人們總是最真誠的,誠懇的歌頌祖先功德,誠懇的拜求風調雨順,誠懇的去想喜歡的姑娘。風,雅,頌,隨便抄起一段,寥寥數字,卻又是那么的讀不勝讀,美不勝收?!对娊洝番F存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如此大的事間跨度間確僅有這些詩句留下,實是憾事,但從另一方面想,《詩經》都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能有流傳下來并整理成集也是很不容易的了。都說《詩經》是通俗的,確實,雖有些生僻的文字,但當這些字弄清楚后,整篇詩句所要表達的意思也就十分明了了,不會像后來的詩詞那樣,將自己的情感借助其他的事物很隱晦暗喻出來,讓人要幾經推敲才能曉得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而《詩經》卻不是,雖然同樣是借助其他事物來表達,意思確很清楚,喜歡就是喜歡,比起其他古文,它更接近白話的程度。愛情和婚姻作為人類文學的永恒主題和內容,在《詩經》中表現這類主題的詩歌占有很大的比重。

比如:《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是說,女子出嫁,出嫁的女子樣貌很好看,就像盛開的桃花一樣,很開心嫁做人婦,其后也會像桃花一樣為夫家開枝散葉。讀著詩句就仿若看見那位明眸皓齒的姑娘,披著嫁衣,含羞帶笑的等著出嫁,并對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滿美好的希望。

還有《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大意是雎鳩鳥兩兩相對的在水中的小島上鳴叫,善良美麗的女子是男子理想的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在水底隨著水流擺動,朝思暮想的想要追求那個采菜的姑娘,去追求,確未能如愿,就日夜牽掛,漫漫長夜,翻來覆去睡不著;對著左來右去的采摘荇菜的姑娘,彈琴鼓瑟向其表示友好,對著挑選荇菜的姑娘,以鐘鼓之樂來討她歡心。小伙子為了追求自己喜歡的姑娘,輾轉難眠,想盡辦法去取悅姑娘,如此淳樸的民風,實在是讓人無法不喜歡,而在詩經中,這樣的詩句還有很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大意為“你的衣

領色青青,時時縈繞在我心??v然我沒去找你,怎么不給我音訊?你的佩玉色青青,我的思念永不停。即使我沒去找你,你怎么不來掃我興?走來走去多少趟,久久等在城樓上。一天沒見你的面,好像隔了三月長。”如此優美的旋律,讓人沉醉,真是詩不醉人人自醉!這首《子衿》大膽直接的傾訴了女子思念愛人的焦躁心情,是多么純粹的情感啊!在某種程度上是人性的直白,如此酣暢淋漓,讓人連連驚嘆!讀來,我也能感受到女子的那份深沉的思念。似乎看到她在城樓上美目顧盼卻不見良人的那份失望與落寞,不由心生疼痛,只想說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詩經》的“風”不僅有對愛情的大膽追求,也有在在丈夫離家后對丈夫的思念和擔憂,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采著卷耳的婦人,時刻為遠行的丈夫擔憂,而遠行的丈夫,也確實是人疲馬乏。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敢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聽見雷聲震動,而思念遠行在外的君子,而且關切這至,時時感念無暇休息,因而內心情感的其望君子回家。詩從雷聲振動寫起,正是內心情感的其振效應,自然而貼切。而雷聲響處不定,或在南,或在側,或在下,下正是思婦心情的思念君子居處不定,反復詠嘆無暇,感念君子的辛勞,這樣的心情,不見思念,卻更深更切,也更含蓄。

在《詩經》的記述中也不全都是美好的向往和祝福,在那個時代,雖然有些男女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掙脫禮教和家長制的束縛?!对娊洝分锌虅澚嗽S多遭遇情變的女子形象,情變程度有別,痛苦感受不同,有的獲得了幸福,而有的卻在婚后不久,被丈夫逐漸冷落拋棄;《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它通過一位棄婦的自述,最初男子借著交易來談婚事,走時還依依不舍,并說問好吉日,秋天就來迎娶,然而娶到家后不久,女子雖過的清苦,但也是不辭辛勞,而丈夫卻開始動輒打罵,女子以自身的經歷勸解他人,不要對男人太癡情,男人迷戀你,可能只是一時的,;很容易就放棄了,而女子癡戀男子后,想解脫就不那么順利了。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受壓迫和損害的現象。

《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慨其嘆矣??鋰@矣,遇人之艱難矣。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描寫災害年間一位遭受遺棄的婦女不幸遭遇,抒發了女子的悲傷和哀怨。詩以山谷中干枯的益母草起興,既寫出了環境的貧瘠孤寂,暗示著棄婦面臨的生活遭遇和災荒的惡劣環境,又象征了女子的憔悴。詩寫她的嘆息、哭泣,根本的原因在于生活中遇到的那個不善的人造成的分離??墒?,她無可奈何,只有傷自悼,盡管毫無作用。

讀過《詩經》才發現,雖流傳下來的詩句不多,確林林總總的包括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

面,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愛情追求,有“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相守誓言,也有“雖速我訟,亦不女從”的女子的大膽反叛,這些都是抒發情感的詩句,然而《詩經》還有很大一部分記錄風土民俗,單純記事的文段。

《采蘋》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蘋?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維筐及筥。于以湘之?維錡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牅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本詩描述女子采摘浮萍、水藻,置辦祭祀祖先,真實記載了當時女子出嫁前的一種風俗?!抖Y記昏義》記載,女子出嫁前三個月,須在宗室受教育:“教成之祭,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所以婦順也”。詩直敘其事的過程,從采摘、煮,最后點明祭祀的人物,使我們得以清楚認識一種禮俗。

《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荻梦?,攜手同行。其虛其邪,既亟只且。北風其喈,雨雪其霏?;荻梦?,攜手同歸。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菲烏?;荻梦?,攜手同車。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本詩抒寫人們的在危急的政局下,紛紛號召逃亡,表達發對殘酷的暴正反的不堪忍受?!对娦颉氛f:“衛國并為威虐,百姓不親,莫不相攜持而去焉。”詩以惡劣的自然氣候象征政局的暴虐,以狐貍、烏鴉比當政者,狐貍以赤,正如烈火,烏鴉以黑,正如黑暗。形象而又鮮明,既寫出了時局的危急,雙寫出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后四句的反復,加深了主題,強化了情感,還能猶豫不決嗎?時局已是如此的危急!有著十分強烈的感染力。

《詩經》是屬于社會下層人民的,它不會像有些詩句那樣一味的為當朝執政者歌功頌德,而是為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人民吶喊,對于真正賢明的君主同樣不吝于稱贊,對于奢侈浪費的貴族勇于批判。

《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愛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愛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這是一首農民反抗統治者殘酷剝削的詩。農民負擔重,無法忍受,因而發出對統治階級殘酷剝削的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惡的“大老鼠”比喻他們,十分形象而貼切地揭露了他們貪得無厭的丑惡本質其中重章疊句式的表達,正是一主題的反復申訴,增強了情感的表達,末尾一句“誰之永號”的反問。更把農民脫離剝削者的心中的向往表現淋漓盡致,發誓要離開這些剝削成性的寄生蟲,去尋找沒有剝削的理想“樂土”。正如當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時也要尋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樣。

《何彼穠矣》何彼穠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雍,王姬之車。何彼穠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候之子。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候之子,平王之孫。本詩描寫王姬嫁與齊候之子,車駕的盛大德行的不諧,以釣魚作比或者正在諷刺,鄭玄說因為“釣者有求于彼。”盡管他說是善道相求,而被釣之“魚”豈是如愿以償嗎?顧炎武就解釋:“且其詩刺詩也。以王姬徒有容色之盛,而無肅雍這德,何以使化之,故曰何何彼穠矣。”而王姬下嫁,“以樹援于強大之齊,尋盟府之墜言,繼婚姻之夙好”(《日知錄》卷三)這乃是為了政治的原因,這必然是一方針對一方的需要,而王姬本人又怎能和順呢?我們真要佩服詩人如微風觀察了。

《詩經》最早由孔子收集成書,此說法還是可信的,后《詩經》被列為《六書》之首,這些儒家經典,每每總給人以深奧難懂的感覺,有人戲稱《詩經》對于孔子來說就像是周杰倫的《雙節棍》,是通俗的流行歌曲,,讀完《詩經》我也有同感,我實在是很難將《詩經》與那拗口而深奧的《春秋》等書聯系起來。

《詩經》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十分豐富,它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經濟,祭祀典禮,戰爭徭役,定都建國等等,其信息量之大,文獻價值之高,令人驚嘆。我覺得可以這樣說,一部《詩經》立體地再現了生存環境、事態人情,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映,其內容在世界古代詩歌作品中是獨一無二的。詩經很大部分歌唱的是百姓的平常生活,展現了一平淡出驚奇的藝術價值和寫作方向,它可以稱贊一位

獵人的技藝高超,可以稱贊一個女人長得漂亮,也可以描述一個普通百姓家的婚喪嫁娶,寫一對戀人的悲歡離合?!对娊洝分阅芰鱾髦两?,深得人們,特別是文學愛好者的喜愛,其重要原因就是它所表達的都是當時人民最真實最純粹的情感,其中的詩詞大多直接樸實,沒有一點的刻意修飾,于質樸中透露出深刻。用質樸的靈魂沖擊吟誦者那心中的純凈之窗,使人產生共鳴。

第四篇:《暗室之后》讀后感5000字

章力生

《暗室之后》出版以后,蒙神賜恩,不脛而走,各國譯文,已十余種;中文譯本,現已五版;英文原本,則由慕迪出版社出版。此書所以風行全球,據大布道家葛培理氏推薦此書時說,乃是因為“上帝的靈藉著此書說話。”而據本書著者親口對余面稱,則謂“此書乃是圣靈親自的作品”。故其感力之深:自是不同凡響。余在七年以前,曾讀此書;今夏訪問蔡姊妹之后,特再重讀;溫故知新,感悟益深;爰撰此文,以餉國人。

蔡女士出身名門望族,她的父親,曾任江蘇的封疆大臣,顯赫一時。但這并非依靠上祖的余蔭,因為他的祖父游宦廣東,很早即歿于任所;據其父自述,自幼伶仃孤苦,努力掙扎,讀書則請不起先生,買不起書籍;要經過嚴暑烈日,風雨霜雪,往數里外向親友借書。白天須勞力做工,糊口養家,只有在晚上疲乏的時候,在微弱暗淡的小油燈旁,埋頭苦讀,并且因為書是向人借來的,還要趕著抄寫;天寒手凍,執筆為艱;夜深饑餓,就從飯籃里抓些冷飯充饑。(見原書第一章)如此發奮苦學,始得脫穎而出,飛黃騰達,成為一時的權貴。他們南京的住宅,乃是仿照北京的頤和園造的;他們的廚房,有十五個廚師,另外還有一位總辦。蔡氏兄弟姊妹,自幼各人有兩個仆從,終日隨侍看顧;正是養尊處優,享盡榮華富貴的福樂。但是一個家庭,茍不敬畏上帝,信奉基督,一切榮華富貴,僅是鏡花水月,不能永保真正的平安喜樂。而正相反的,“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六10)蔡家的榮華富貴,只是養成了他們子孫的驕奢淫逸,制造了家庭的煩惱愁苦。這些慘痛的經驗,使蔡女士深深體會到虛浮的榮華,乃是痛苦的根源。她的姐姐,都是嫁給有財有勢的名門望族,卻都常常帶著眼淚回家;她的三哥,雖娶了滿清名臣李鴻章的孫女為妻室,竟作了最兇惡的流氓和盜匪!(見第五章)蔡女士亦終日悶悶不樂,沒有平安;無論其父母如何寵愛,教她看戲打牌,甚至飲酒作樂,都不能使她得到安慰。(第六章)因此常懷厭世之心,并想出家修行,到鄰近庵里,去作尼姑。(第五章)。

但是,蔡女士皈依基督之后,生命便有奇妙的改變。以往的榮華,轉眼成空,且變愁苦;而她在主的里面,卻能從患難中得到平安,從苦痛中得到快樂。當她最初皈主之時,她的母親,放聲大哭;她的兄姐,則冷嘲熱罵,無端奚落,百般侮辱。她雖備受逼迫,卻能逆來順受,不加爭辯;只是藏在主內,一心祈禱,非但毫無煩怨恨,而且充滿喜樂平安。于是主在異象中向她顯現,使她看到頭戴荊棘冠冕,手有釘痕,為我們的罪孽,代死十字架的救主;(第七章)使她效法基督,跟隨她的腳蹤,甘心樂意,忍受苦難,為主見證。(參看彼前二18-24)后來她果然患了一種諸醫束手,百藥罔效的奇病,陷在嚴重的試煉痛苦之中。(第十五章)繼以中日之戰,流亡上海;她的誼母李曼女士,又被囚在日本人的集中營,她只身住在上海黃家沙花園一間舊屋的閣樓上,身邊既無親人,又無仆役,飲食起居,無人照料,常常吃些餅干咸菜;而且轉輾床褥,不能稍見天日,不能自由行動;她只得學習在地上爬動。(第二十章)此種狼狽凄慘的情況,倘使和以往在南京住在頤和園式的高貴的府第之內,仆從隨侍,養尊處優的生活,互相對比,照常人之情,當不禁唏噓嘆息,有不堪回首之感;但她卻學會了一個秘訣,無論在什么景況,都可以知足,而且靠主大大的喜樂。(腓四10-12)主亦常在她禱告中,安慰她說:藏在我里面,我帶你過去(第二十章;參看詩篇二十三4)。

自一九三O年起,蔡女士一直是在病痛黑暗中度日。當病發之初,房屋轉動,好像天翻地覆,日光刺目,烈如利刃;周身火燒,雖在嚴冬,熱如炎暑;指裂見骨,痛入心臟。據中外專家診斷的結果,認為三天之內,必定要死;家人親友,都為她準備棺木,和一切后事,只有她的誼母李曼女士,一心祈禱,沒有絕望。(第十五章)此時主又讓她看到一個異象,有一頂美麗的冠冕,向天堂上升;又聽到悅耳的歌聲,她以為這必是歡迎她歸回天家。但是主在一個聲音里曉諭她說:不是,不是歡迎,乃是訓練!(同上)所以,蔡女士不但過了“三天”的壽延,而且已經過了三十多年;她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于此可見,我們的生命,并不是在醫生手里,完全乃由上帝掌管,而苦難臨到我們,亦有主的美意。蔡女士的奇病,乃是主對她的殊恩,要藉此訓練她的靈性,要大大的重用她,為他作美好有力的見證。一般親友,不明此理,不認識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以賽亞五十五8-9),常常以同情的態度去慰問她,以為她在暗室中非常孤單痛苦;但是蔡女士總是告訴他們她并不孤單,說:主是我永久的伴侶,真正的恩友;我是暗室之后,他是我光明之主。(十五章)她深切相信,而且的確看見,在黑云之上,仍有日光照耀。(十九章)神的光,從未離開她,而且時常照耀她,引導她。當她離開上海之先,主曾確確切切給她指示,曾在三個晚上明明白白的繼續對她說:女兒,你的忠貞救了你,到平安之地去吧!(二十二章)更奇妙的,神引導蔡女士去的地方,其地名乃為賓州的“樂園”(或稱“天堂”),真是名符其實,不可思議!

在這里,我們當認識一個重要的道理,真正“平安”的前提,乃是我們對主的“忠貞”?,F在世界**,人心惶惶;異端邪說,迷惑世人,甚至圣徒的愛心,也漸漸冷淡;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但主曉諭我們:“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二十四3-14;參看提前四1;提后四3-4)我們生在這邪惡悖謬,動蕩不安的世代,當從蔡女士身上,認真學習“忍耐”的工夫;并愿神大大重用蔡女士的見證,使我們從她的堅苦忍耐中,切實學到“忠貞”的功課!

蔡女士的忍耐忠心,乃是她見證有力的主因。當她起初皈主之時,不但備遭她兄姐的冷嘲熱罵,百般侮辱;而且她的婢仆侍女,也竟對她竊議冷視;甚至許多小孩子見了她也躲避遠離,當可想見其處境之孤單痛苦。但她卻默不出聲,一心祈禱;并且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樂。她的八哥,即因此驚奇,深受感動,從而皈主。其次,她幾十年的長期病痛,實非常人所能忍受;但她仍堅定持守,不怨不疑,信靠順服,深信主必給她安慰,賜她平安。當她形影不離的唯一親人,誼母李曼女士,被解送入集中營的時候,她仍能處之泰然,安祥如常;因此大大感動一位信仰佛教的林夫人(前清名臣林則徐的孫女),使她悔改,皈依救主。(第十章)最后連起初攻擊最烈,撕破圣經,拒絕福音,敵對基督的六哥,也終于大為感動,忽然自動召集家人,在闔家驚疑,不知所措之中,當眾宣稱:“我對你們有一個宣告,就是我多次看見七妹,她如何忍受她的痛苦,現在我可以看出有種力量在支持她,這力量僅能解釋是從神那里來的;所以我決定相信神是一定有的;我讀了圣經,也清楚知道我是個罪人。故我已接受基督做我的救主,求她赦免我的罪。從今以后,我愿永遠跟隨他。”結果,蔡家大小五十五人,都悔改歸主,做了神的兒女。(第二十一章)這種奇妙見證的力量,決非口舌頌主,心卻離主,(參馬太十五8)徒具敬虔的外貌,而無敬虔的實意(提后三5)的傳道人所能幸致;實乃她多年忍耐忠貞,順從圣靈所結的果子。

我們從蔡女士的見證中,在許多地方,又看到真神的大能,足以勝過魔鬼的作為。第一個神跡,是她母親的戒煙。這和著名的席勝魔戒煙故事,可以先后輝映(查席勝魔的傳記,已由內地會印有專書,在倫敦出版。)

當革命以后,我國政府,禁止人民吸食鴉片;蔡母怕犯國法,亟想戒煙,但卻無有效辦法,精神肉體皆極痛苦。蔡女士每晚為她禱告,有一天晚上,其母見到一個異象,就是耶穌站在她的面前,將他榮耀之光,遮蔽著她。這乃是她母親得勝的奧秘,旋即把她多年的煙癮,順利的解除;并且歸依救主,成為新人,充滿喜樂,忠心事主,判若兩人;蔡家百余年來所拜的偶像,從此遂被粉碎。(第八章)第二個神跡,乃是醫治她表妹的瘋狂。有一個夏天,她的表妹忽然發了瘋,十幾天拒絕飲食,而到水溝里去找小蟲吃,因此被家人用鐵鏈綁起來,但是邪靈在她身上竟能把鐵鏈掙斷,臉上顯出猙獰可怕的怪相,散發披頭,在酷暑的時候,穿了嚴冬的棉襖棉鞋,她看到蔡女士,即不停地喊叫:七姐的耶穌救我……蔡女士乃當眾人面前,奉主耶穌的圣名趕鬼,她便立刻撲倒,那力能掙開鐵鏈的邪靈,就立刻離開了她,她從此便聽話,恢復原狀,后來還進了圣經學校!(第八章)第三個神跡,乃是她六姐的長子,永健的得救,她本是生長在仕宦世家,只因其父早年謝世,缺乏管教,竟變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流氓和盜匪,卒至被捕入獄。后來佯稱悔改,請蔡女士保其出獄;誰知出獄以后,并未悔改,雙目兇狠,怒氣逼人,在房間里貼上許多標語:死母親,死經理,殺弟弟……把門房踢成碎片。他的老奶媽為之痛心疾首,認為一生一世從未見過這種兇惡的流氓,如果能夠悔改,她全村的人,都要相信耶穌。但蔡女士卻并不沮喪,只是一心祈禱,竟能藉著主的大能,命令他抄寫福音單張;以后便回心轉意,并且開始學寫短文,送報發表。過了兩年,便考進大學,從懶惰變為勤學,揮霍變為儉約,粗魯變為安靜。……最后流淚向母親認罪,并接受主耶穌基督做他的救主。(第十四章)

從蔡家的背景,可以反映出中國家庭社會的黑暗與罪惡;而且那些困難的問題,都非政治或教育的力量所能解救?;浇滩⒎浅橄蟮恼軐W理論,亦非空洞的倫理體系,而乃為活潑常存的“生命之道”?;揭d,不僅是個人靈魂得救重生的恩主,而且亦是社會國家改造復興的生力。從教會的歷史來看,斯干的那維亞半島諸國,在未信奉圣道之前,迷信邪神,每年須殺九十九人,獻為活祭。且人民嗜殺好戰,憎惡和平,以流血為榮,忍耐為恥,視仇恨為美德,仁恕為罪惡。淫亂成風,廉恥掃地,人淪禽獸,無惡不作。復查英國十八世紀,政治腐敗,社會黑暗,民德墮落,在當時歐洲乃為一最無希望之國家;但自衛斯理宗教復興運動以后,英國政治修明,得免革命流血之慘禍,而其政治社會,科學文化,國民道德,均呈突飛猛進之象,即或不信基督的唯理主義的史家,亦均承認之史實。(參看拙著原道,一三六至一三七頁)主耶穌基督降世,上帝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翰壹書三8)魔鬼雖遍地游行,想吞噬世人;(彼得前書五8)但是我們可以放心,因為我們的救主,已經戰勝世界,(約翰福音十六33)“凡從上帝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翰壹書五4-5)我們看到神在一個弱女子——蔡女士的身上所彰顯出來的不可思議的勝魔大能,當益堅固我們對他的信心。

復次,《暗室之后》的主角,雖是蔡女士,但是還有一位重要人物,我們不可忽略的,乃是五十余年來和她同走天路,她的誼母李曼瑪麗女士。李曼女士的父親李曼查理赴華開荒布道,初抵南京,因為當時國人閉關自守,不與外人往還,他租不到住所,只好睡在他人檐下,后來其母在南京創辦一間女學校,最初招生,幾個月都無人報名;后來有了一個學生,又不肯讀書,第二個學生,則為學校門房的女兒。但基督徒不看環境,只是仰望基督,后來到了李曼女士時代,竟有一千六百余名的學生;蔡女士即為其中之一。(第四章)李曼女士給蔡女士最初的印象,便是態度安祥,聲音溫和,心中充滿了平安,里面有光和沉靜的力量。(第六章)這是傳道人首應學習的屬靈功課。誠于中則形于外;慎勿令人一見,便拒人于千里之外。她真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拉太五22-23)滿有基督的榮形。李曼女士,不僅有溫和的性情,且復有堅強的信心。蔡女士得病以后,中西名醫,完全束手;(詳見上文)只有李曼女士,信心不移,從未絕望;恒切祈禱,日夜看顧,數十年如一日。更難得可貴的,李曼雖系一弱女,卻能臨危不懼,從容應變。當一九四三年,她被囚于集中營之前,在大難臨頭,百務待理,萬事壓心的情況中,招待接見源源不絕往訪的賓客,從未一次向人表示她是太忙或是太累。臨行之時,情態安祥,面呈笑容,使上文所提到的那位信佛的林夫人非常驚奇的說:“沒有哭叫的,沒有暈倒的,僅僅一點微笑和一個禱告,她就這樣到監牢。我實在一生一世,從未見過這種情形。什么宗教有這樣的力量,能夠使她在這種環境中有笑容。結果使林夫人歸依了基督。(二十章)她在集中營受盡磨難,消瘦了四十磅,縮短了五英寸;而且背脊受傷,隨時有拆斷之虞。(二十章)但李曼女士出營以后,竟不顧惜她自己以往所受的痛苦,她雖余傷未痊,十分虛弱;但竟舍己為人,仍復忍受勞苦,一面留心看顧蔡女士,一面還孜孜不倦,從事編印“注音符號的新舊約圣經”。此乃對于我國福音傳揚,教育普及,有極大貢獻的百世之功!誠如蔡女士說:她安安靜靜應付一切困難,解決一切難題,完成一切事工;她的愛心,和鐵一般的意志,幫助我行過死蔭的幽谷!(二十章)

蔡女士在此書的結論中說:我確實在患難中找到了平安,在痛苦中得到了喜樂,在黑暗中得到了亮光。(二十二章)著名布道家葛培理氏在推薦此書時說:在苦難的洪爐中,蔡女士發現了鍛煉心靈的秘訣,在病痛的暗室中找到了世界的真光。這正足以證明在基督里的信心,實足戰勝人生途中任何不測的變化,一切不利的環境,而疾病的打擊,逼迫的痛苦,以及一切社會的病態,都要在基督無比的權能之前,望風而靡;好像黑暗在光天化日之下,完全消逝。尤足證明,基督耶穌實在力足拯救一個偉大苦難的民族?,F在陷于莫大痛苦和黑暗里的中國民族,如能有蔡女士那樣偉大熱烈的信心,也能和她一樣在黑暗中找到唯一的亮光與希望!(見本書卷首葛氏弁言)

主耶穌是“世界之光”;(約翰福音八12)“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啟示錄十九16)主耶穌親自宣稱:“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十六33)使徒約翰說:”凡從上帝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上帝兒子的嗎?“(約翰壹書五4-5)親愛的讀者,你已經重生在神的國度里沒有?你已經信耶穌基督作你的救主沒有?你已經得到了這一個戰勝苦難,戰勝黑暗,戰勝世界的力量沒有?

一九六二年六月于美國

哥敦大學神學院

第五篇:資本論讀后感5000字

重慶郵電大學實踐教學經典閱讀報告

學 院:專 業:指導老師:組 長:組 員: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楊志 2012年 4月

《資本論》讀后感

《資本論》讀后感

摘 要:《資本論》全稱《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是西方哲學大體系締造者中的最后一人——卡爾·馬克思經濟學說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的百科全書,更是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的巔峰之作。

關鍵詞:資本論 經濟學 政治學

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漢堡正式出版。這一巨著的問世,不僅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誕生,而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最為全面的科學論證?!顿Y本論》第一卷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主要的著作。 《資本論》是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顿Y本論》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系歸結為生產關系,將生產關系歸結于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同時《資本論》也沒有簡單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般過程歸結為它們的共同基礎——物質生產過程,而是從物質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中引出了全部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內容和形式。

《資本論》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邏輯、辯證法和認識論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馬克思使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邏輯與歷史一致的方法,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運動的辯證分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系統全面地闡述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產生、發展和克服的過程,從而透徹詳盡地闡明了唯物辯證法關于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的學說,闡明了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在《資本論》中是對唯物辯證法的豐富和發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資本論》的方法不亞于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發現。

《資本論》不僅是一部不朽的經濟學著作,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融為一體的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全書,并且它又是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兩大貢獻,即歷史唯物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的完美的統一。實際上這部以剩余價值理論為基石的經濟學巨著,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具體論證和生動體現,即具體的歷史唯物主義論著?!顿Y本論》創建了一個嶄新的思想體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國哲學、早期社會主義理論和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像黑格爾一樣,相信能夠用一個辯證法公式概括人類的進化歷程。他認為,所有哲學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釋世界,但他同時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改變世界。他在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之上,顛覆了傳統的“形而上學”,建立了一個現實中得以實踐的最大的思想體系,一個影響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體系。 恩格斯說:“自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像我們面前這本那樣,對于勞動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現代全部社會體系所賴以旋轉的軸心,這種關系在這里第一次作了科學的說明,而這種說明之透徹和精辟,只有一個德國人才能做到——這個人就是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點,把現代社會關系全部領域一覽無遺。”

下面我簡要談談我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一、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

勞動價值論是指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你好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批判地吸收了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價值論的合理內容,建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你好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是不同商品進行交換的比例的基礎,它反映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二是創造價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是價值的源泉,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抽象勞動,即無差別的人類腦力體力的耗費,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但它不是價值的源泉;三是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活勞動,即正在進行的生產過程中耗費的抽象勞動,物化勞動作為過去勞動的凝結物,在新的商品生產過程中只能轉移自身的價值,而不能創造價值,商品價值中不包含任何一個自然物質的原子。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徹底的一元價值論。

二、發展和創新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必要性

(一)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的客觀歷史條件與現時代存在巨大的差別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任何科學原理都是對特定條件下的特定問題的分析。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產生于130多年前工業化初期的蒸汽機時代,而當時的生產方式、勞動形態、商品形式和財富構成等都與當今有著巨大的差別。因此,分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不能脫離對那個特定時代特點的分析,概括地講,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的客觀歷史條件主要如下。

1、勞動形態主要表現為體力勞動。

工業化初期,社會生產主要集中在物質生產領域,非物質生產部門的比例相對較小,勞動形態主要表現為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生產中的體力勞動。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以物質生產領域的體力勞動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雖然馬克思也涉及到對非物質生產領域(服務貿易行業)的分析,但由于當時這些部門在整個社會生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影響力微乎其微,所以當馬克思在談到服務貿易時說:“資本主義生產在這個領域中的所有這些表現,同整個生產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2、勞動過程的知識含量不高。 工業化初期知識、科學、技術不夠發達,勞動過程的腦力支出、知識含量不高,簡單的、以體力支出為主的、按時間計算的勞動是主要的勞動形式。因此,馬克思還不可能對科技創新勞動在創造價值中的獨特作用加以系統論述。

3、指揮、管理勞動還不能作為獨立的勞動形態。

工業化初期,隨著產業革命和生產力發展,一邊是資產者財富的積累,另一邊是無產者貧困的加深,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創立之初,面對的就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尖銳斗爭,勞動價值論創立的使命就是揭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不合理性和被新社會制度取代的必然性。在當時,指揮、管理主要還是資本家的職能,而資本家行使指揮、管理的職能與剝削目的是結合在一起的,而絕大部分勞動者是被指揮、被管理、被剝削的。因此,馬克思就不可能把指揮、管理勞動作為創造價值的獨立勞動形態來研究。

(二)當代勞動特征的變化向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提出了挑戰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新情況、新問題涌現出來,社會勞動出現了許多新特點,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有了新的實踐土壤。但是,按照勞動價值論的原創含義,服務性勞動、科學研究勞動、生產精神產品的勞動、經營管理勞動,由于都不直接創造物質產品,都不創造價值。這一原創含義,與現實經濟活動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遇到了一系列挑戰。

1、服務性勞動。第三產業又被稱為服務業,在第三產業從事的勞動可稱為服務性勞動。

第三產業問題,是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時為了研究的方便而抽象掉的經濟現象。第三產業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中的迅速發展,則是馬克思未曾預料到的經濟現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已成為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據統計,在西方發達國家和亞洲的一些新興國家,第三產業產值所占的比重已達60~70。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三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已占到GDP的1/3以上,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大大提高,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比重日益增大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向理論界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服務性勞動是否是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是否都創造價值?

2、科學研究勞動。當代世界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在進人知識經濟、新經濟時代更是如此。

科研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小、科技對生產的裝備應用程度和在經濟生活的普及程度,早已成為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大小的重要因素??茖W研究工作作為勞動的重要形式,在生產經營中通過提高已有產品的生產效率或發明出新的產品,可以創造出巨大的社會財富,使全社會的商品價值總量大大增加。如果堅持認為所有科學研究方面的勞動都不創造價值,就會嚴重壓抑和打擊這些人員的積極性。

3、生產精神產品的勞動。與當時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相適應,馬克思重在研究和論述物質生產勞動。

馬克思也提過“精神生產力”這一概念,但沒有進一步研究和論述?,F代經濟條件下,人們物質生活的消費得到了較大的滿足,消費結構從溫飽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上的滿足和享受,精神產品的生產部門得到很大發展,也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生產任務,生產精神產品的勞動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精神勞動是一種艱辛的、探索性的復雜勞動,它創造了精神產品,而這種精神產品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精神文化的僻求。對于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中國來說,應當把生產精神產品的勞動作為重要的課題來研究和探討。

4、經管管理勞動。

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生產范圍擴大,產品日益精細、豐富,就越來越需要科學的組織與管理,經營管理勞動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特別是在現代高科技時代,對管理的要求更高.,現代經濟社會的管理者,必須具備專門化的知識儲備。同普通工人的簡單勞動相比,管理活動是管理人員從事的復雜勞動,管理勞動不是一般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而是高級的腦力勞動。因此管理勞動不僅創造價值,而且隨著社會進步,其創造的價值會遠遠高于普通勞動者的勞動。

三、發展和創新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現實可行性

(一)勞動價值論中的經濟范疇會隨著現實的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馬克思同歷史上的經濟學家,特別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在方法論上的重要分水嶺在于:馬克思認為,經濟范疇是經濟現實關系的科學抽象,而隨著經濟的現實關系的變化,經濟范疇也應當相應發生變化。馬克思指出,從方法論的角度看,經濟生活、社會經濟結構、生產方式都不是“結晶體”,而是一個“變化的機體”。因而,人們認識社會生產方式和經濟變化規律的范疇,也不是永恒的,而是處在不斷變化發展和否定的過程中。有些經濟范疇的內涵,會隨著經濟現實的變化不斷更新其內容和性質,有些經濟范疇只說明一定歷史階段的經濟現象,隨著歷史的發展,實質上它已不再適用,這時它只會作為人們認識經濟現象的歷史痕跡保留下來,而一些新的經濟范疇會代替舊的經濟范疇。

馬克思創立勞動價值論是立足于商品經濟社會的,勞動價值論是對商品經濟現實關系的一種理論反映。沒有商品經濟社會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勞動價值論。我們應該看到,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是長期的、有階段性的,這一發展過程必然決定著勞動價值論要隨著歷史發展不斷地向前推進。所以,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科學體系,創新和發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對商品經濟現實關系的一種確切反映,是科學體系發展的必然途徑。 (二)馬克思為勞動價值論的發展和創新留下了廣闊的理論空間

馬克思有關生產勞動的論述對我們有很重要的啟示,為發展和創新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留下了廣闊的理論空間。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如果整個過程從其結果的角度,從產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表現為生產資料,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他接著說,“這個從簡單勞動過程的觀點得出的生產勞動的定義對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絕對不夠的。馬克思指出,“隨著勞動過程本身的協作性質的發展,生產勞動和它的承擔者即生產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擴大。為了從事生產勞動,現在不一定要親自動手,只要成為總體工人的一個器官,完成他所屬的某一種職能就夠了。”馬克思又同時指出,“但是,另一方面,生產勞動的概念縮小了。資本主義生產不僅是商品的生產,他實質上是剩余價值的生產。”上面論述表明:馬克思關于生產勞動范疇的內涵也是隨其研究問題的發展而不斷擴大的,生產勞動這一概念的含義不是固定不變的。在社會化大生產總體勞動中,生產勞動的范圍不只是直接生產物質產品的勞動,還包括不一定要自己動手的科研、管理工作等。

馬克思認為,“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這種區分本身,即同勞動獨有的特殊性毫無關系,也同勞動的這種特殊性借以體現的特殊使用價值毫無關系。”馬克思在考察服務勞動時,曾明確指出,服務是“以勞務形式存在的消費品”,“服務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想象的或現實的)和一定的交換價值。”在今天社會主義條件下,隨著第三產業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勞動的含義也應當有所發展和變化,必須探討和重新認識服務性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寫成的科學巨著。它把高度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統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統的、邏輯嚴密的經濟學著作。它既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成分,又批判了資產階級經濟學的階級偏見、掩飾和謬誤;既論證了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歷史地位,又揭示了它內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客觀規律。

《資本論》不僅是一部經濟學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學巨著、一部科學社會主義巨著,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工人階級的圣經"。(恩格斯:《〈資本論〉英文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頁)。問世后,對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的必讀書。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它的基礎是雇傭勞動,工人的報酬使用貨幣支付的„„只有在國內現有的貨幣量足以適應流通和由流通決定的貨幣貯藏的需要的地方,才能夠得到加大規模的、比較深入和充分的發展。這是歷史的前提。”(《資本論》第二卷381頁)通過閱讀《資本論》,我們可以了解到:解放初的中國恰恰缺乏上述前提,資本主義生產處于極度微弱的境地,但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又是鴉片戰爭后百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取向。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下,生產資料的所有者與勞動者形成了歷史的統一,這就為極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較快地實現生產資本的大量積累以及勞動者之間以信用貨幣為媒介交換彼此的勞動成果創造了條件。于是,走社會主義道路成了中國的必然取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為走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歷史條件,而當時全國人民高昂的建設新中國的熱情及大批先進分子為共產主義理想而無私奉獻的豪情又為此提供了主觀條件??茖W技術是生產力,沒有現代工業技術、管理知識的積累,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下,實現工業化同樣是不可能的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學習部工作總結1500字下一篇:word腳注格式變化方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