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

2022-11-22

第一篇: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

此次高中語文新大綱和新教材,變化都很大。如何用好高中語文新大綱,特別是新教材,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解決的迫切課題。下面,我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提出五點建議,僅供使用的老師們參考。

一、更新語文教育觀念,整體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高中語文新大綱和新教材,在語文教育理念上變化很大。這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語文教育觀。我認為至少要樹立下列的語文教育觀:

1、“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

新大綱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既肯定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也明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我認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并重的,不應該片面強調某一方面,更不能否定任何一方。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語文學科任務的認識存在一些偏頗,如過分強調工具性,熱衷于大量的字、詞、句、篇的機械、重復的“基本訓練”,使學生陷于無邊無際的題海之中,這是錯誤的。但是,絕不能據此就徹底否定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

我認為高中語文教育在傳授適當的語文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還應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一定要切記:語文不僅是交際工具,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和發展功能。

2、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我們的語文教學,過去走過不少彎路,如:有時側重思想政治教育,忽略語文能力培養和語文知識傳授;有時又干脆不提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學教育,這些教訓是非常深刻的。新大綱根據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語文教學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是非常及時的,也是很有針對性的。我們認為學生的語文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更要提高思想水平,發展思維能力,豐富文化素養,培育審美觀念,鍛煉心理意志,擴大知識視野等。新教材的教學中一定要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與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質層,積淀著民族文化的精粹。語言和思想、感情,是同時發生的,它不僅僅是載體,實質上它就是意識、思維、心靈、人格的組成部分。我們教學生學習語文,也就是同時在用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用中華優秀文化的乳汁哺育著學生的成長,提高他們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中華民族的母語中流淌著中華的文化,血濃于水,是它,聯結著中華民族兒女的每一顆心,它是民族凝聚力的紐帶,是民族文化之根。

3、語文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基本上是文字型教育,乃至二十世紀初,則出現了第一次重大轉變,即從文字型教育轉變為“文字——語言”型教育;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又出現了第二次重大轉變,即從“文字——語言”型教育轉變為“語言——思維”型教育。有人預測二十世紀末與二十一世紀初,我國語文教育將出現第三次重大轉變,即從“語言——思維”型教育轉變為“語言——人的發展”型教育 .我們認為語文教育要發展學生健康個性,讓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這是時代對語文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因為人擁有了語言。離開了語言,就根本談不上人的發展。因此,我們建議在使用高中語文新教材時,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二、認真比較新舊教材,準確把握新教材的特點

1、建立了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的分編體系。

過去的高中語文課本,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過去稱“聽說訓練”)是混合編排的。過去的課本以課文為主,而寫作和口語交際僅僅是“單元知識和訓練”中的一部分而已,可見寫作和口語交際在過去的課本中既沒有地位,又沒有科學的體系。同時,課文閱讀為了照顧到寫作,只好側重在文體特點、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等方面,而這樣做卻偏離了閱讀的自身,把閱讀變成了寫作的附庸。

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者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各自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卻有很大差異。一般來說,閱讀是理解、吸收讀物的信息;寫作、口語交際,則是傳播信息及交流信息。新教材把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分成兩個獨立的系統編寫,有助于分別按照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的各自規律編排教材的內容,使教材的線索清晰,序列完整,便于操作。

2、破除以文體為中心的編排模式,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新體系。

舊高中教材的閱讀和寫作基本上是按照比較復雜的記敘、比較復雜的說明和比較復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來編排。新教材破除了這種編排模式。閱讀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高一),在初中的基礎上,學習現代文章和較淺易的文言文,著重培養理解、領悟現代文章的能力和閱讀較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豐富文章素養。第二階段(高二),學習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著重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豐富文學素養。第三階段(高三),學習文化內涵豐富的社會科學論文、科技說明文和文學名家名作,著重培養研討、評析文章和文學作品的能力,進一步豐富文學和文章素養。從而,構建成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高中階段的閱讀能力體系。 閱讀部分的單元也不再以文體為中心編排,而是結合能力訓練目標和課文本身的實際組織單元。比如,現代文的閱讀能力,就以整體感知、揣摩語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等能力培養目標為線索進行編排。文學作品則以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為線索組織單元。文言文主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結合時代先后順序排列。

寫作教材分三個方面。第一,培養從事寫作必須具備的幾種能力,如感受生活、深入思考、善于想象和聯想、再現客觀事件和表現主觀情意等。這幾種能力的培養,是按照寫作過程進行的分解訓練。第二,提高寫作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能力,比如寫出人物的個性、寫出事件的波瀾、寫出景物的特征、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等。第三,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培養文學寫作的能力。

口語交際教材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高一上),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教學內容有即席發言、演講等;第二階段(高一下,高二),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教學內容有體態語、交談、采訪、討論、表演(對白)、辯論等??傊?,寫作和口語交際教材,既有了自己的獨立體系,又突出了各自的能力培養。

3、增選時文,加重文言分量,擴大文學作品比重。

與過去教材相比,新課文與老課文的比例,大約各占50%。新教材保留50%的傳統課文,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能把那些完全符合新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要求,又經過了教學實踐的檢驗,教學效果不錯的傳統課文,保留下來。二是符合教師教學的實際。如果新課文太多,將給教師備課帶來很大的困難,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甚至有可能引發教學上的混亂。同時,新教材增加了一批富于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特點的文章作為課文,初步改變了語文教材面目陳舊、索然寡味的狀況,令人耳目一新。比如,現、當代的文章,錢鐘書的《讀〈伊索寓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余光中的《鄉愁》、朱光潛的《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宗白華的《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余秋雨的《道士塔》等等。

新教材的古代文學作品約占40%。作為新世紀的高中生,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語文素養,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必須多讀古代文學作品。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現代化,決不能拋開我們的優良傳統。能夠流傳到今天的古代文學作品,都經過了長期的實踐檢驗,經過了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曾經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常讀常新,具有永恒的藝術魅力。高中生多讀古代作品,既可以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培養文學鑒賞能力,還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新教材中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占課文總數的60%以上。高二課文全部是古今中外文學作品,著重培養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欣賞能力,豐富文學素養。高三課文有三分之二是文學作品,著重培養理解、評析文學作品的能力,進一步豐富文學素養。同時,有關的文學史、文學理論和文學欣賞常識的短文,穿插在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新教材加大文學課文的比例,重視初步欣賞文學作品能力的培養,對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成為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建設人才,將產生重大的作用。

三、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語文新大綱和新教材,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落實新大綱新教材的要求,我們一定要切實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努力。

1、加強課型研究,優化教學過程。

上面介紹了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建立了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的分編體系。長期以來,我們傳統的高中語文教材,大多數是以課文教學為主,寫作、口語交際等在教科書均為“忝列末座”,地位低微,缺乏系統的安排,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實際上過去的語文教學,也大都是課文教學。這種教學狀況決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更好地用好新教材,加強課型研究,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要想用好高中語文新教材,至少要掌握三種基本課型,即閱讀課、寫作課和口語交際課。這三種課型,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當然,這三種課型,有時會有一定的交叉,但是決不能把閱讀課上成寫作課,或者把寫作課上成閱讀課。閱讀課,一定要以閱讀為核心,按照閱讀規律教學,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能力,指導閱讀方法等。閱讀課,又可以分為現代文閱讀課、文言文閱讀課?,F代文閱讀課還可以細分為講讀課、自讀課和文學欣賞課等。文言文閱讀課也可以分為誦讀課、串講課、自讀課和文學欣賞課等。如果,我們能對某一種課型進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它們的基本規律,并按照這個規律教學,一定能夠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2、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拿到新教材一看,我的第一反映就是課時緊,課時不夠用。以高中第一學期語文為例,每周6學時,一個學期18周上課,共108學時。如果用36學時上現代文(12篇課文),36學時上文言文(12篇課文),20學時上寫作,10學時上口語交際,最后只剩6學時機動。這樣算來,課時確實非常緊張。解決課時緊張的最好辦法是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文的教學,要圍繞單元教學重點展開。高中語文新教材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各個單元的教學重點相當明確。如第一冊前三個單元的教學重點分別是:揣摩語言,理清思路,概括要點。又如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一課,過去至少要講四個課時,教學重點設了三個,即學習思想內容、理清思路、把握寫作特點;而新教材中只安排了兩個課時,教學重點只有一個,即理清思路。新舊教材一對比,我們就可以看到,新教材的特點是系統性強,教學重點明確,而且每一課只突破一個重點,不要求面面俱到。這就告訴我們在使用新教材時,一定要圍繞著重點展開教學,并且有所突破,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古詩文的教學,要注重積累、誦讀、感悟和熏陶。新大綱規定了“古詩文背誦篇目”,重視了傳統文化精華的學習,特別是古詩文的誦讀,這樣有利于改變目前語文教學中教師講得過多,學生讀得過少,背得少的狀況。同時,古代作品,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篇,無論是思想內容、感情因素,還是藝術技巧、語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質兼美,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可以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切記: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3、創設主動、互動、生動的語文學習局面。 新教材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著眼點不是教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課文分為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課文配有能力訓練目標、提示、注釋和練習,有的還有評點、批語等資料。教學時,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改革教法,重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動性、實踐性,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地學習、探究。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改變過去那種常見的教師一講到底、把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或文學作品講得支離破碎的做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和自主寫作,變“要我讀、要我寫”為“我要讀、我要寫”。當然,這并不是說,教師可以完全不講,適當的講解還是必要的,但課堂上的講解,重在研讀思路的清理和閱讀方法的點撥,代替不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活動。

當今世界在培養人的問題上,許多國家的教育界經歷了由“知識型”向“智能型”,再向“ 個性和諧發展型”的轉變。反映到語文教育上,就是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養成“樂學”的態度,掌握“會學”的技巧,形成“自學”的能力。語文課堂既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更是學生生命的成長過程。語言不僅是思維的外殼,而且是人自身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語言中蘊藏著人終身發展的豐富養料,認真科學地學習語言,就意味著人的和諧成長。同時既要看到學生學習語文的差異性特別大(要因材實教),又要看到學生學習語文的潛在能力很大,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四、充分利用《語文讀本》,注意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1、《語文讀本》是新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套新教材除課內的教科書外,還有供學生課外閱讀用的《語文讀本》全套共六冊,與教科書配套使用,由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墩Z文讀本》分閱讀和寫作兩部分,側重閱讀。閱讀包括一般文章、文學作品、文言文、語言運用知識等,以“時文”為主。這些自讀課文有的屬延伸性的,和教科書的內容相關;有的是鑒賞性的,主要是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增進他們的文學素養;還有一類是知識性的,包括有關語言運用知識、文體知識和文學史知識,也有聽說讀寫方法和思維方法方面的文章。寫作部分有三類文章,一是作家創作經驗談,二是學生談寫作體會,三是優秀的中學生作文。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學習、模仿和借鑒,提高寫作能力。

2、《語文讀本》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閱讀《語文讀本》和學習教科書的目的是相同的,著眼于從語言的綜合范例中學習語言,培養語文能力。所不同的是,對教科書,一般要求精讀,訓練比較系統,訓練力度也比較大;對《語文讀本》,一般要求略讀,運用從精讀方面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去獨立閱讀,靈活性較大,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我認為,學習語文,首要的是在課內學習教科書,但因課內的課時有限,課文數量又不能太多,只憑一本教科書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顯然是不夠的。一定的閱讀量,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加強課外學習,擴大視野,增加積累,正是這套《語文讀本》的編寫目的。同時,僅僅依靠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顯然也是不夠的?!墩Z文讀本》選進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把課內學習到的閱讀方法,積累的閱讀經驗,舉一反三,運用到課外自讀中,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量,而且易于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獲得獨立閱讀的能力。 3《語文讀本》的使用,應以學生自學為主。

《語文讀本》的使用十分靈活,主要應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學為主。既然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讀,就不應把它當成可有可無的內容,完全放任自流,而要把它當成高中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部分,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盡可能發揮它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增強學生文化素養的作用。教師要把《語文讀本》納入教學設計中,可以給學生提出幾條總的要求,如要求對每篇逐字逐句閱讀、搞清文章主要內容和思路等等。也可以對不同的文章提一些具體的要求,如大聲朗讀精彩的段落、做簡單的讀書筆記、復述文章梗概等等。還可以開展比較閱讀,加強課內外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要對學生自讀的情況進行定期檢查。檢查并不是要考試,可以利用開始上課或下課前的幾分鐘,進行抽查,如讓學生朗讀精彩片斷,談談文章大意等等;也可以在課外活動中,組織學生舉行閱讀座談會,談談閱讀體會,交流閱讀心得;還可以讓學生在壁報或自辦刊物上,直抒己見,展開對一些文章的討論,等等??傊?,以達到督促學生認真自讀,讓《語文讀本》發揮最大作用為目的。

4、注意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新大綱的附錄中設有“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列有20部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如《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哈姆雷特》等。這個內容非常重要,切不可忽略。建議教師們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檢查、有交流。千萬不要放任自流。另外,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可以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相結合。我們希望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為日后的繼續自修和自我發展打下基礎,終身受益。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鼓勵創造性地用好《教師教學用書》

1、準確把握《教師教學用書》。

過去教材的教學參考書,比較注重對課文的分析與解說,而不大注重提供研讀的思路和備課資料。本來是供教師備課時參考用的,由于受應試的影響,實際上卻成了對課文分析或解說的“唯一”或“標準”答案。特別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本來就可以見仁見智,不能定于一尊,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學參考書提供了“標準”,不免失之偏頗。與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吸取了過去教學參考書編寫中的經驗教訓,以新教學大綱為指導,以新教材為依據,重在說明教材的編寫意圖。在課文的點評和鑒賞指導中,注意吸收語文教學和語言學、文學研究中已有定評的新成果。從當前大多數高中語文教師的實際出發,既注意幫助教師解決備課中的實際困難,又注意給教師留有余地,盡量不提供結論性的東西,以利于發揮教師鉆研教材的積極性和在教學實踐中的創造性。 2創造性地用好《教師教學用書》。

我們一定要明確,新教材的《教師教學用書》,只是教師鉆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的“向導”,而不應該成為束縛教師手腳的“緊箍咒”,也不能直接拿來做講義或教案。有的學校圖書資料比較齊全,有的教師具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素養,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及自己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方案,創造性的組織教學,能夠結合自己的特長,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當然,新教材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文言中的《逍遙游》、《蘭亭集序》、《滕王閣序》等課文,高一學生閱讀有一定的困難;高二的文學作品閱讀(文學作品)與寫作(議論文)完全脫節;教科書中沒有安排語言運用的內容,忽略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這些方面,我們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加以注意。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

侯全俊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

李承芳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

關于高中語文新課改來說,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 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往往我們的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現象: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教師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一些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研究新課標,并通過教學實踐,明白了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并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所以,我們個人的學習并沒有結束。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具體的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各種弊病。

2、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3、研究實驗教科書和相應的教輔書,弄清它們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聯系點和著力點。

4、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當然了,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第二篇: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范文模版]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里的“工具”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工具生”著眼于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人文性”著眼于語文課程對于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先實現工具性目標,后補充人文性內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強工具性,這兩種想法都是不妥當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是語文課程應該爭取的目標,也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地位。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的內涵是豐富的,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表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展開。這里體現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統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實的基本功的培養和潛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開發。

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也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一句話,語文綜合素養是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語文素養。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關于語文教育的特點,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將語文課程和自然科學類的課程進行比較,可以看到,語文課程中具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因此,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生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特創新的理解。

2、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3、語文學習重在感性把握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生學習母語,因為有早已具備的語言心理機制為基礎,具有對本國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條件,有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大量的實踐機會,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4、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語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

漢字是平面型方塊文字,是形音義的綜合體;漢字的形音義之間本來都存在一定的理據,漢字豐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長期以來,漢語和漢字對中華相互影響,也相互適應,漢語和漢字對中華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對語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語文課程要充分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向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適應時代要求和語文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精神。

要幫助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語文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欲和進取精神;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鼓勵學生的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自主學習,鼓勵想像、質疑和創新;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省略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如何評價2012小學語文新課標

一:全面、準確、明確的表述,反映對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廣

二、突出德育的時代特征

三、體現能力為重

四、

逼近規律

貼近實際

五、與時代同步

與社會同行

對于問題不敢說,或說不清、道不明,講不全,主要源于對問題認識不清、不透,把握不準。眾所周知,始于世紀之交的新一輪基礎教課程改革,由于學科課程理論和相關政策等準備相對不足,對許多問題認識不清,實驗稿課標是在帶著困惑、疑慮,甚至較強爭議的情勢下“帶病”出臺的,因而從它問世開始,始終遭到強烈的質疑,其“標準性”在不同層次、不同方面、不同地方,遭受諸多挑戰和不同折扣。許多地方概念不清或表述模糊是實驗稿課標較明顯的硬傷。例如,在“課程的性質與地位”里的表述:“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看來,顯然那時對“語文”與“語言文字”和“語文課程”沒有清晰認識,無法厘清,混為一談。例如,“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作為致力點,語文課程應該怎樣確定?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外延廣泛,其要素都作為致力點呢,還是以其中最具學科主要特點的某一點為致力點?從中可見當初我們對“語文素養”概念、語文課程的學科特點和根本任務認識不清。再如,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里,關于對“語文素養”闡釋,可歸納為以下幾條: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恰當地說應為“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還算不算是語文素養中的要義?……

新版課標盡可能對多年來新課程實驗探究的最新認識、最好做法和合理建議進行梳理、篩選、提煉,寫進課標,發展、提升課標,使之更加符合規律,切合實際。

地位進一步提高

關于識字、寫字的教學定位,前后兩個版本分別是這么闡述的:“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對比中不難看出有兩點變化:一是范圍拓展。將識字、寫字的地位,由第一學段“法”定到整個義務教育的四個學段,并被賦予重要地位。在第一學段它們是教學重點,是最重要的,是教學中必須集中力量突破和拿下的“主陣地”,主陣地拿不下戰斗就是失敗;到了二三四段,不是可有可無或是點綴,而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必須拿下的“重要山頭”,重要山頭未拿下,戰斗沒有結束,不算全勝。寫字教學在初中都是重要教學內容,況乎小學!這樣定位有利于引導廣大教師提高對寫字和寫字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有利于糾正小學只在低年級重視寫字,但從中年級到高年級逐步不重視學生寫字、不重視寫字教學、有寫無教、放任自流的不良傾向。同時,也有利于減輕低年級學生的寫字負擔。寫好字,不只是低年級的事情,不能在低年級苦練、死練,巴望在低年級就練就寫字能力,畢其功于一役。

二是“識字”與“寫字”分寫。“識字”與“寫字”密不可分,前后放在一起稱說無可厚非,但是“識字”與“寫字”又不是一回事,連在一起,確不妥當,容易使人產生“寫字”不是一戶人家、與“識字”一起才是一戶人家的錯覺,看輕寫字的地位,以致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和初中,容易出現“以識主寫”、“以識欺寫”,甚至“以識代寫”不良傾向。新版課標在這里,甚至全文,在“識字”與“寫字”一起稱謂時都用頓號將二者隔開,使之各自成“家”,提示我們:“寫字”與“識(識字)”、“讀(讀書)”、“背(背誦)”、“作(作文)”、“說(口語交際)”、 “習(習慣)”一樣,并稱語文七大能力,應該給予應有地位,給予高度重視。

就整體來看,寫字具有固知、啟智、育德、冶情、煉意、修心、養性、健身等功能。寫字的作用小到幫助人們閱讀作文、修心養性,大到關乎民族優秀文化傳承、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就語文教學內部來看,在語文七大學科能力目標和項目(識、寫、讀、背、作、說、習)中,“寫字”對于學生來講,是最需要的,是處于奠基地位的能力。“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甚至是義務教育的奠基性工程,是保底性項目??梢哉f,在小學階段怎么重視寫字、寫字教學都不過分。也可以說,沒有寫字教學的語文課不是好的語文課,沒有寫字教學的閱讀課不是好的閱讀課。其實新課改前對寫字還是很重視的,1998年教育部為此制專門訂下發了義務教育《小學寫字教學指導綱要》,并在開頭強調:“寫字是小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寫字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對小學生寫字、寫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就做了準確定位??上嶒灨逭n標沒能繼承和發展這種思想,給寫字和寫字教學應有的“法定”地位,以至于在實驗過程中,在實際的教學中,這一塊質量和水平在許多地方和學校沒有提高反倒下滑。修訂版課標在深刻反思、總結的基礎上,及時重新完善寫字教學定位,必能促進各地普遍提高寫字教學質量和學生寫字能力。

二、要求更加明確

1、明確提出書寫質量要求。

2、對不同年級段提出新的具體要求。1-2年級增加“有主動寫字的愿望。”“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各學段增加“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到了5-6年級提出“力求美觀”

三、安排更加科學

修訂版課標在目標的確定和內容調整上更趨合理,走向科學。

1、書寫字數合理調整。 一是寫字總量微調。二是年級段寫字量較大調整

第三篇:小學語文低年段語文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解讀

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其中800(-10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學習獨立識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用音序檢字法查字典。(部首)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改“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新課程標準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與寫字既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一至二年級的“識字與寫字”的學段目標中,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目標分為“認識”和“學會”兩個,鮮明的體現了“多認少寫,認寫分流”的教學理念。

學生開始學習語文的強烈欲望是盡快能夠閱讀,為了滿足學生的閱讀愿望,必須盡可能快的使學生認識一定量的字,幫助學生形成閱讀能力。所以,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可以先教學生認字為主,字的“講、寫、用”等方面速度可放慢,隨著閱讀能力的發展,這些能力也會及時跟上。

第四篇:解讀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001年7 月,“語文課程標準”這一嶄新的名詞出現在每一位教育者的面前,這標志著我國的教學改革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標準》 提出了四個基本理念,這四個基本理念構成了完整的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

的前提。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教學策略。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可靠保障。

理念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

所謂“語文素養”,是指在語文知識、思想方面的水平的正確的情感態度。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 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的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的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我們可以從中提煉出語文素養所包含的基本內容:

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語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正確態度;豐富的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培養語感;提升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培養健全的人格。

我想,前六個分句所包含的內容,都能在語文教學中逐步實現,九年的語文學習,每個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完善。但是,很多教育者容易忽視的是: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方面所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有人說,哪個學生語文成績好,他的語文素養就高,這 句話不夠妥當。語文素養不僅表現在語文成績這一方面,還表現在通過語文學習所形成的氣質修養、道德品質、人格魅力以及通過語文學習所形成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等。“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孩子好讀書,讀好書,日積月累,很多美好的品質就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在言談舉止中。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哪個學生書讀的多,視野就開闊,談吐文雅,舉止得體,所表現出來的氣質就高雅。讀的好書多,眉宇間就有一種浩然正氣,品德高尚,愛好廣泛,思想健康,內心世界豐富多彩。所以,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做人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語文教育的責任還表現在對一個學生的終身影響。很多老師都有過這樣的感慨:現在的孩子難教!心理脆弱、個性強、心理承受力差、不懂得寬容……我想,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培養健全的人格方面,所有任課教師中惟有語文教師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以良好的讀書習慣、淵博的知識感染學生,那么終生學習將成為學生的良好習慣;如果一個語文老師經常鼓勵學生“勝不驕,敗不餒”,那么意志堅強將成為學生恒久的品質;如果一個語文老師教導學生保持平常心,追求高尚,那么每個學生心中永遠珍藏著陽光。

在我的班級內黑板上方掛著一個條幅,上面寫著“老師語錄”,內容是我寫給學生的十句話:(1)7-1=0 學好每一門功課是你的責任。(2)入門即學,怕苦莫入。(3)做好自己,我喜歡你;改變自己,我欣賞你;超越自己,我佩服你。(4)自己扔的紙撿起來,別人扔的紙更要撿起來,不為別的,只為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5)心動不如行動。(6)沒有不能,只有不做。(7)相信奇跡的人,就能創造奇跡。(8)堅強,是不被困難嚇倒;是不被勝利沖昏頭腦。(9)讓品行和身體一起成長。(10)讓優秀成為習慣。這些話陪伴我的學生三年,很多學生把這些話當成了座右銘,不斷激勵自己。這些話激勵著很多學生從懦弱走向堅強,從自卑走向自信,從失敗走向成功。

還有一段小插曲,這是發生在我班的一件事。班里共有72位學生,其中2/3是城鎮學生,1/3是農村學生。按說,城鎮學生家庭條件好,花錢不用考慮夠不夠用;農村學生每周的生活費有限,花錢需要節儉。城鄉學生學生在一起,如果心態不好,很容易產生不平衡----城鎮孩子花錢大方,看不慣農村孩子的謹慎(小氣);農村孩子羨慕城鎮孩子,漸漸產生攀比心理,心理就會失橫。

我們班同學在這方面不叫人擔心,從七年級開始,我就注意培養學生節儉的品德,以節儉為榮,不亂花錢,不攀比。有一天課間,我和同學們在一起聊天,一個城里孩子喝著從家里帶來的綠茶,邊喝邊聊,快喝完的時候,一個鄉下孩子突然說:“等你喝完后別把瓶子扔掉,我拿去刷刷好裝茶。”聽了這話,我心里“咯噔”一下,生怕看到不愿看到的眼光,聽到不愿聽到的笑聲,從而傷害了那個學生。然而,一切都那么平常,那個學生說:“好。”喝完之后,遞給她,大家繼續談話。

那一刻,我心里感到十分震撼,多么平常的話語!多么坦蕩的胸懷!如果沒有健康的心態、積極的追求,哪一個孩子甚至大人能做到?所以說,教給學生知識重要,教學生學會做人更重要!

在許多美好的品質中,“感恩”尤為重要。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讓孩子學會感恩,是人們越來越愛談的話題,這個話題也頻繁出現在語文課堂上、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如何讓孩子學會感恩,是每一位語文老師思考的問題,怎么教?在課堂上教,在生活中教。

比如,每年的母親節(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來臨之際,我都按時要求每位同學給媽媽寫一封信,信的內容要表達三層意思:(1)感謝媽媽;(2)理解媽媽;(3)自己感恩的行動。寫好后放在媽媽的枕頭下面。這個感恩的行動雖小,卻讓許多母親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樣的行動,是不是更直接地讓學生學會感恩?

所以說,在學生健康成長的道路上,教給他知識的是老師,培養他美好品質的是老師,而語文老師更是任重而道遠。

理念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

要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其前提是必須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墩Z文課程標準》把語文教育的特點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學生對語文材料反應的多元性(這是從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角度提出來的)。二是強調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是課程的實施角度提出來的)。三是強調遵循漢字、漢語的自身規律,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這是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與學生學習的角度提出來的)。

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是,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1)要正確處理好文本的價值取向和學生的獨特體驗之間的辯證關系。 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十分豐富,它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把社會的主流價值(如:學會尊重、學會關心、學會合作等)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這個過程要通過熏陶感染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逐步生成。語文學習極其個性化,學習對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面對同一個文本,不同學生對同一內容的反映是不一樣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認真讀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要組織學生進行多元對話。(教師—學生 學生—文本 學生—學生)在對話中闡述自己獨特的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同時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接納、學會提升自己的認知。通過文本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上來。 做好這一點,可以有多種形式:比如在閱讀教學中的提問過程中,小組討論中,知識拓展等。

舉例: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人生寓言》第一則《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 :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在探究這則寓言的寓意時,語文老師就不能設置障礙,要鼓勵學生發表有個性見解。有的學生就產生疑問:“擁有巨大的財富,就能產生得失之患,那么比爾.蓋茨、李嘉成等人不就天天處于惶恐不安中嗎?”有的學生提出:“做人要有一顆平常心。”有的學生說:“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閱讀就應該同作者平等對話,應該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闡述自己的獨特體驗,從而獲得對人生、成長的有益啟示。 做好這一點,還可以運用到寫作教學中,比如讓學生寫讀書筆記,設有“讀者點評”“個人收獲”“與作者對話”等欄目,就是讓學生學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培養創造性思維。

2,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

“當代孔子”魏書生老師說過一句話:“無論課程怎么改革,語文課怎么教,都離不開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實踐證明,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在他們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也就是說,從閱讀中學會閱讀,在寫作中學會寫作,從口語交際中學會口語交際,教師要把聽、說、讀、寫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實現這一點,我們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給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這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說讀寫實踐,比如古詩文、現代詩歌、散文都需要學生反復的吟誦品味,還包括各種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詩歌朗誦會、書法比賽、辯論賽等等。

另外,要不斷開發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多種場合學語文,使學生憑借豐富的資源和大量的實踐,在學語文、用語文中逐步領悟學習語文的規律,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主題是“漫游語文世界”,為了把這次活動辦的精彩,我的學生們花了整整一周時間去準備。我的口號是:“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校里、家庭里、社會中,處處有語文的影子,讓同學們走出課堂,收集、篩選、整理、組織活動,這次活動辦得有聲有色,最后我班同學在學校電教室上了一節公開課。

3.要正確把握漢語言文學的特點。

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特點是以形表義,音、形、義結合,感情色彩強烈。因此,我們在語文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充分發揮語文課程情感熏陶的功能。

由此看來,只有正確地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才能使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才能使語文教學散發出新的生命活力。

理念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策略。

一定的課程內容需要相應的學習方式相匹配,學習方式是由課程教育的目的和內容決定的。為了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個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基本教學策略,我們在實施這一基本教學策略時,要緊扣三方面。

1.體現自主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沒有學生的自主參與,語學習活動是不完美的。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為了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老師一是要營造良好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保護好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樂意學、主動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二是積極探索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

例如:布置“星級作業”(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五種星級作業:一星級:一篇文章學過之后,抄寫詞語。二星級:抄寫優美句子、段落。三星級:抄寫好句、段,并進行點評。四星級:從一個角度賞析整篇文章。五星級:自己創作文章,寫一段或者一篇個性作文。)

您讓您班的學生講過課、評過試卷嗎?這在我們班是常有的事,每一冊課本發下來,我就開始分工,每本書六個單元,2-3課講讀課是我的任務??傆幸徽n是大家的,包括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用大量時間準備,用較短時間講課。同學們忙得熱火朝天,老師暗自準備,以便應付疑難,效果很好。講評試卷也一樣,老師只講幾個重點的,易錯題,其余全歸學生。這樣做我的感受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更透徹的了解文本,更能主動的發現問題,有問題就有討論,有討論有研究,有研究就有創造,老師盡可放心地嘗試一下當旁聽、組織者、點化者的感覺。

2.體現合作性。

現代語文學習活動是一種集體智慧的交融,是以承認個人的差異性并視這種差異性為學習資源為前提的。在個體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的能力。

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合作學習的口號是引用蕭伯納的話:“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之后,每個人各有一個蘋果;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流后,每個人各有兩種思想.。72種思想交流,碰撞,定能閃出智慧的火花。”

的確如此,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促進師生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為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原動力。

我有親身體會,通過與學生合作,我了解了很多體育知識;通過與學生討論,我對《三國演義》了解的更透徹了。還有,在和學生討論中了解到,一位女生讀巴金先生的《家》讀到會背誦其中段落的程度,她寫的點評文字讓我自嘆弗如。

3.體現探究性。

學生的語文學習是一種探究性的活動。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如果只是接受,缺乏探究,那么,語文學習就談不上創新和發展。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要緊緊抓住語文課程的特點,突出語言的運用,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為重點。

為了提高探究性學習的實效,一是要讓學生擁有自主探究的空間,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關注自然、社會和生活。二是要讓學生擁有探究的自主權,在學習時間的安排、主題的確定、研究角度的選擇、方法的運用、結果表達的方式等方面,都應該讓學生自主選擇。

如《三國演義》閱讀活動,我只做了一件事:分配閱讀任務,其余事務全由大家負責。(具體情況下一部分細說)

理念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是達到語文教學目的的可靠保障。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必須有一個保障的機制,這個機制就是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我們在理解這一理念時,必須把握四點:

1從課程目標上看,語文課程不僅僅局限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而應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進行整體設計,使之相互滲透,融為一體。

舉個例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爸爸的花兒落了》,本冊第一單元所選文章都是以“成長”為話題的。教學本文應本著“讓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及“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的理論指導,讓學生從中獲得對人生健康成長和自身成熟的有益啟示,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談與父母之間的情感故事,提高表達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知識與能力目標(1)積累精彩詞語,并能理解運用;(2)品味文中樸素、平實、富有感情的語言,豐富語感;(3)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父女深情。過程與方法目標:(1)朗讀感悟,引導學生多讀,讀出文中的情感,使自己能夠受到感動。(2)美點導蹤。尊重學生欣賞文本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品析鑒賞的美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本文父親對“我”嚴中有愛的深情,并從“我”的成長中得到有益啟示,體味親情,理解親情,從而更深的認識生活。

2.從課程時空上看,要走出傳統語文教程“課本是世界”的誤區,確立“世界是課本”的新的語文課程時空觀。這個世界不僅包括實存的物理世界和虛擬的網絡世界,而且還包括師生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例: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這就是我”,七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也正是體現了這種思想。

3.從課程功能上看,語文課程要盡可能滿足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

4.從課程類型上看,語文課程不僅包括語文學科課程,還包括語文活動課程和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

以上四各基本理念,貫穿著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我們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這四個基本觀念的內涵,并付之于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才能正確地把握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

第五篇: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體會

10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礦區《落實新課標,深化課程改革》培訓。李潤忠老師對課標的精彩解讀,兩位老師富有新意的授課都使我受益匪淺?!墩Z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給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作為普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于我的教學之中。經過努力,漸漸地從陌生走向了熟悉,從戰戰兢兢走向了從容應對。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次培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即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

教育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科學課程應當體現這兩者的結合,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主張變革傳統的教學,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而是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不再讓學生被動地去學習,而是主動地去探索。

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合作、創新、探究這些滾燙的字眼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維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師細心、耐心地教導、引領。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的姓“語”。

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沐浴著課改的春風,語文教學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語文三維目標怎么寫下一篇:業務員出差計劃表格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