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關于2022冬奧會的論文

2022-05-16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關于2022冬奧會的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摘要: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它已成為世界各國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競爭中最為重要的博弈策略。

第一篇:關于2022冬奧會的論文

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營銷機遇

摘 要:通過文獻梳理,評析《奧林匹克2020議程》關于體育營銷的第33—36條議程,探究2022北京冬奧會營銷策略,旨在闡明北京冬奧會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研究結果表明:《奧林匹克2020議程》第33—36條議程始終體現著社會價值、公益屬性、人文精神等基本取向,彰顯奧林匹克營銷的獨特功能和精神訴求,以此為基礎挖掘奧林匹克商業價值,謀求贊助商與多元化價值、傳承遺產和繼承傳統、全球化和包容性的融合。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源泉是賽場上不為任何廣告提供時間和空間的人文營銷設計,絕對不將金錢作為目的,而是將傳播奧林匹克主義,這一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最高精神指南作為目標。2022北京冬奧會為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但必須明晰《奧林匹克2020議程》關于營銷的整體改革思路,踐行奧林匹克主義,促進奧林匹克品牌的人文性和公益性傳播,慎重選擇自身介入的層面和力度。

關 鍵 詞:體育經濟;北京2022年冬奧會;奧林匹克2020議程;奧林匹克營銷

Key words: sports economics;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2022;Olympic Agenda 2020;Olympic marketing

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自2013年9月任職以來,以空前的魄力和智慧的手法推進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全面改革。匯集各利益相關方、奧運會相關客戶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自2014年11月18日發布以后,經過2014年12月8—9日第127次國際奧林匹克特別全會的研討和審議,已經成為2015—2025年巴赫在任期間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改革路線圖。巴赫主導的這次全面改革包括40項用一句話概括的議程,其中與奧林匹克市場營銷直接有關的是第33—36條[1]4。解讀這些條文,可以為我們在中國進行奧林匹克市場營銷,并使2022年冬奧會市場營銷取得預期效果,提供重要原則指引和觀念啟發。

1 《奧林匹克2020議程》相關營銷的改革理念

《奧林匹克2020議程》是巴赫改革理念集中體現,巴赫任職主席不久就積極主動地啟動了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增收計劃,2014年他為國際奧委會簽署價值超過100億美元的頂級贊助商和電視轉播權協議合同,這是過去任何一年國際奧委會都不可能企及的高收入。

然而,巴赫[2]強調:“我們將90%以上的收入分配給體育和運動員,這意味著國際奧委會在一年的平均每天中為支持世界體育投入超過300萬美元。”“我們將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準備財務報表和接受審計,即使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標準不太透明,我們將提供一個年度活動的財務報告,包括對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補貼政策,這將明證國際奧委會委員是真正的志愿者。”關于奧林匹克市場營銷,巴赫[2]稱:“我們的全球合作伙伴不僅為奧運會籌辦提供根本貢獻(essential contributions),他們的財務支持確保所有國家和運動員能投入訓練和在世界上最偉大的賽事里競爭。”巴赫任上首次大型奧林匹克營銷就是索契的市場開發。雖然,外界因為所謂的510億美元總支出而詬病國際奧委會及俄羅斯,但這屆冬奧會實現了電視轉播權和贊助收入的歷史最佳水平,組委會2.61億美元的盈余也列歷屆冬奧組委之首。索契冬奧組委認為:“索契2014品牌完全符合組委會的戰略愿景:舉辦一屆歷史上最有創意的冬奧會,體現新俄羅斯的特點和傳遞積極的持續變革精神。”[3]

顯然,《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改革思路并沒有偏離奧林匹克的核心理念——激勵、遺產和傳統、多元化、積極、卓越、全球化和包容性等等,而這是奧林匹克五環代表的價值觀所在。國際奧委會目前最新的調查表明,奧林匹克五環標志在全球93%的民眾那里得到認同。奧林匹克運動長久繁榮、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是奧運會賽場上不為任何廣告提供時間和空間的人文營銷設計,這種理念的最大特點是:絕不將金錢作為目的,而是將傳播奧林匹克主義這一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最高精神指南作為目標。在此基礎上,《奧林匹克2020議程》致力于將奧林匹克主義與贊助商利益訴求融合。

2 《奧林匹克2020議程》關于奧林匹克營銷的條款(第33—36條)

2.1 讓贊助商進一步參與“奧林匹克主義在行動”計劃(第33條)

國際奧委會將采取措施,促使全球合作伙伴(TOP)參與“奧林匹克主義在行動”計劃的資金籌集、宣傳和實施過程,加強贊助商對該活動的認可[1]18。對此,可以做如下理解:

第一,國際奧委會將闡明“奧林匹克主義在行動”計劃的哪些活動有助于宣傳奧林匹克品牌。第二,國際奧委會將把“奧林匹克主義在行動”計劃簡化為幾項可以讓贊助商落地,并且符合“體育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一愿景的核心措施。第三,國際奧委會將審查并了解與各個全球合作伙伴的哪些合作有助于實現“奧林匹克主義在行動”的目標。第四,國際奧委會電視及市場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將邀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構思未來的“奧林匹克主義在行動”活動。第五,加強對合作伙伴參與“奧林匹克主義在行動”計劃的表彰。

這里所有設計和規劃都集中指向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和國際奧委會核心理念的傳播——在社會中推廣奧林匹克主義。奧林匹克主義在國際奧委會的整個思想體系中具有統攝作用,其在社會進行推廣的具體項目(以具體目標或主要內容或基本形式在名稱中體現)包括:SPORT AND ACTIVE SOCIETY(體育與積極社會,其用意是通過體育促進一個積極而活躍的社會的建立)、WOMEN IN SPORT(體育中的婦女,尊重和提升婦女在體育中的地位)、EDUCATION THROUGH SPORT (通過體育的教育,強化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價值)、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SPORT(以體育推動社會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突出體育的應有作用)、SPORT FOR HOPE(體育帶來希望,通過資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參與體育活動,使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PEACE THROUGH SPORT(以體育促和平,認為體育在和平世界的建設中作用不可替代)、OLYMPIC TRUCE(奧林匹克神圣休戰,通過奧運會的舉辦倡導和呼吁停止戰爭)、COOPERATION WITH THE UN(與聯合國的合作,通過與聯合國合作介入更加寬廣的社會領域,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進程)、OLYMPIC STUDIES CENTRE(奧林匹克研究中心,通過文獻資料分享和研究項目資助等方式,推進全球各地奧林匹克研究)、OLYMPIC DAY(奧林匹克日,通過奧林匹克日的慶?;顒?,在全世界弘揚奧林匹克主義)[4]。

這些框架清晰和內容豐富的活動體系是奧林匹克運動自身構筑的根基,是贊助商,尤其是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應該投入和關注的對象。正如巴赫自己所言:奧林匹克主義遠超體育,他是一種生活哲學。TOP計劃將這個宏達而高遠的奧林匹克主義與贊助商的投入點有機對接,正是要建立起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和贊助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活力和生命力。

2.2 制定全球特許計劃(第34條)

國際奧委會宣稱制定全球特許計劃的重點在于宣傳而非創收[1]19。

為支持其長期的品牌管理戰略,國際奧委會提出要制定一個長期的全球特許權計劃:第一,國際奧委會將制定與全球合作伙伴、國際特許權持有人、國家和地區奧委會以及它們各自的特許權持有人進行合作的模式。第二,國際奧委會將制定奧林匹克設計原則,以幫助、指導和啟發特許權持有人的設計團隊創造出真正獨特和“必備”的奧林匹克特許商品。第三,國際奧委會將評估各項特許計劃的定位,確保與下列計劃一致性:“奧林匹克收藏品”(奧運五環及愿景和價值觀信息)、“奧林匹克遺產收藏品”(之前的各屆奧運會)、“奧運會項目”(未來的各屆奧運會)。第四,國際奧委會將對特許計劃的整體管理進行審查,以確保采用市場上領先的最佳實踐并且實現奧林匹克特許模式的最優化,從而使奧林匹克利益相關方受益。制定并實施更新后的可持續性政策和標準,確定客戶關系管理(CRM)方法,促進與擁躉的持續交流,國際奧委會將對集中化的全球特許模式進行市場審計,將考慮讓(現役和退役的)奧林匹克運動員擔任大使以深化與各種特許計劃的情感聯系。

目前,國際奧委會除在總部洛桑建立實體的奧林匹克商店以外,還通過網絡平臺上The Olympic Shop銷售歷屆奧運會紀念品和相關產品。顯然,這個奧林匹克商店開設的目的也不僅是為創收,而更多指向傳播奧林匹克主義和宣傳奧林匹克品牌。而奧林匹克全球特許計劃實施以后,相信會有很多具有奧林匹克運動特色和風格的產品出現在The Olympic Shop,昭示奧林匹克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和奧林匹克主義的全球傳播。

2.3 促進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對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的支持(第35條)

國際奧委會宣稱將推出計劃,加強全球合作伙伴與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的合作[1]19。對此,可以做如下理解:

第一,國際奧委會將采取量身定做措施,加強全球合作伙伴在當地的活力及與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協同合作。支持各國家和地區奧委會與贊助商利用國家和地區奧委會資產發展并加強當地的贊助活動。

第二,國際奧委會將與奧林匹克團結基金及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協會合作,為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創辦市場開發研討會,提供關于奧運會市場開發和最佳實踐經驗的信息。該研討會面向所有國家和地區奧委會,有助于提升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的市場開發和服務能力,以更好地支持并最大程度推進贊助活動?,F有的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培訓項目,將成為研討會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

第三,國際奧委會將考慮在全球合作伙伴協議中加入一項合同義務,促進全球合作伙伴與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的合作。

顯然,國家和地區奧委會的權利對于全球合作伙伴而言是一項重要資產。過去的較長時間里,全球合作伙伴并沒有最大化地利用這項資產。很多合作伙伴只是通過奧運會舉辦地或自身產品和服務的重點輻射區域開展活動,浪費了“全球合作”這一可能產生巨大效益的權益。今后,國家和地區奧委會與全球合作伙伴的合作將為雙方帶來持續的價值。

2.4 擴大奧林匹克品牌的非商業化使用(第36條)

《奧林匹克2020議程》第36項建議是:“拓展奧運品牌的非商業用途”[1]19。對此,可以做如下理解:

第一,制定將奧林匹克品牌用于更廣泛非商業用途(包括可能使用奧林匹克的知識產權)的框架,該框架受制于下列條件:根據對奧林匹克運動(奧運會)的貢獻確定非商業化使用(實體)的優先等級;在品牌包容性和品牌完整性之間實現平衡,以避免品牌信息破碎化;繼續打擊不法侵害和未經授權使用奧林匹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保護全球合作伙伴?!秺W林匹克憲章》第一章規則7和14——奧運會和奧林匹克財產權、奧林匹克標示,一旦就新的品牌推廣和管理框架達成一致意見,則可能需要更新。

第二,在奧林匹克運動及利益相關方中就品牌管理框架進行廣泛交流,并強化不同參與者之間的品牌管理協調。這條建議深刻性在于:奧林匹克品牌營銷的實質是通過具有人文和公益特性的奧林匹克理念傳播。一方面需要保護贊助商的權益,另一方面不能將打擊隱性營銷的范圍擴大化,從而避免可能導致的挫傷奧林匹克品牌人文性和公益化傳播的相關組織的積極性。甚至在當今民間團體、社會組織、慈善和公益機構的微利運營獲得普遍認可的大背景下,保護贊助商合法權益和打擊隱性營銷行為的一些原則要重新審視,相關規則要詳細商討。

3 北京2022冬奧會的營銷管理理念

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期間,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規則,中國奧委會與北京冬奧申委簽訂《聯合市場開發協議》。這個協議與以往協議相比,細化了中國奧委會、北京2022冬奧組委的奧林匹克營銷職責、界限、相關贊助項目乃至營銷年限等具體要求[5]。為此,中國奧委會及其市場開發委員會應該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高度重視和詳細研究《奧林匹克2020議程》中奧林匹克營銷改革的新思路,順應國際奧委會改革新精神。國際奧委會將市場開發委員會的基本使命之一可界定為保護奧林匹克價值觀,提出奧林匹克營銷通過提供資源、項目和財政支持幫助推進奧林匹克運動的普及,贊助商的行動應該致力于推動和保護奧林匹克形象和價值觀。這與《奧林匹克2020議程》中的改革精神是一致的,其第33~36條建議始終貫穿著社會價值、公益屬性、人文精神等基本取向,彰顯了奧林匹克營銷的獨特功能和精神訴求。中國奧委會在選擇自身合作伙伴和相關贊助商時,應該牢牢把握這些價值取向和改革動向,并將其作為選擇贊助企業的首要標準。那些只講究體育屬性,并忽視公益精神的企業,不應該和純潔的奧林匹克品牌掛鉤和沾邊。

第二,站在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和形象傳播的高度,總體規劃和把握中國奧林匹克營銷的指導思想和具體方案。過去的幾期TOP計劃中,美國企業占據3/4以上的數額,為此國際奧委會將TOP收入的20%返還美國奧委會。目前的TOP計劃中,企業所屬國家和地區的格局已經發生較大變化,目前的2013—2016年合作伙伴共有11家企業(美國6家,日本2家,瑞士、法國、韓國各1家)[6]。隨著國際奧委會開發全球供應商和特許權計劃,今后可能成為國際奧委會層面粘連奧林匹克品牌的企業會越來越多,這也將為日后中國更多企業服務奧林匹克品牌全球化傳播提供更多機會。聯想到我國曾成為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后來不再續約,作為奧林匹克大家庭忠實伙伴的中國,應該有企業再次參與競爭。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希望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加積極作用的中國,可以提出1家乃至兩三家企業進入TOP的行列中。而國際奧委會的供應商和特許權企業中,也理應有中國企業的身影。這不僅是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主動融入國際社會的自然選擇。

第三,充分研判和科學分析奧林匹克營銷和奧林匹克品牌傳播的關系,把握2022冬奧會帶來的空前機遇和挑戰。任何一屆奧運會,能直接介入奧林匹克營銷并成為冠名贊助商的企業畢竟有限,而奧運會籌備和舉辦幾乎涵蓋一切領域的特點使之成為戰爭和重大災難以外最大規模的社會動員和盛大聚會。中國奧委會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為公益參與、精神支持的各級各類組織制訂參與原則和審核標準。既不打擊贊助企業的積極性,也確保奧林匹克品牌傳播的公益性;既確保奧林匹克營銷法治化,又使奧林匹克品牌傳播人性化。比如,對于高校和科研機構組織的奧林匹克研究和培訓、研討等活動,只要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且不損害現有贊助企業的利益,即便最終結果有微利,也可以適當鼓勵和保護。對于一切非贊助企業相關奧林匹克活動一律禁絕,使熱心投入奧林匹克宣傳的組織噤若寒蟬,顯然是不可取的做法。

4 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營銷機遇

北京2022年冬奧會預算共有4個部分,其中組委會預算(OCOG Budget)是15.58億美元、非組委會資本投資(Non OCOG Capital Investment,主要是場館預算)是15.11億美元、另外基礎設施預算(Infrastructure Budget)、城市和山地運行預算(City and Mountain Op-eration Budget)不予公布[5]。對于中國有志于投身奧林匹克營銷的各類組織(企業),應該根據自身情況,爭取從預算中乃至預算外尋找機遇,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成為贊助商。2022北京冬奧會的贊助商包括TOP頂級贊助商、全球合作伙伴、冬奧組委合作伙伴、贊助商、供應商、特許商品贊助商。自1985年開始啟動TOP計劃以來,整個奧林匹克運動的贊助格局發生巨變,打通4年一個周期的固定簽約期限,多個TOP贊助企業已經連續簽署2個以上4年的贊助周期,且媒體轉播權的銷售周期也發生同樣的變化。這使得國際奧委會總能在一個長遠的目光里謀劃自己的財務狀況和制定支出計劃,客觀上使奧林匹克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現實[7]。目前,國際奧委會的全球合作伙伴、全球供應商和特許權企業處于開放狀態,甚至12家TOP企業的限制也可以突破,而中國奧委會的各級贊助企業和未來北京2022冬奧組委的贊助項目也為企業提供了眾多機會。比如,2022北京冬奧會的國內贊助部分,冬奧組委將按照合作伙伴、贊助商、獨家供應商和供應商4個層級開展贊助企業征集,北京冬奧組委擬定10個合作伙伴、9個贊助商、8個獨家供應商、9個供應商[5]。有實力和興趣的企業要了解相關規則,特別是排他性原則,謹慎選擇自己介入的層面和力度。

第二,介入籌辦事務。如果無法成為奧林匹克贊助企業,相關企業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介入奧林匹克運動。比如,與國際奧委會及國際單項組織合作、與北京2022冬奧組委或其相關部門合作、與相關涉奧的部門合作。尤其是參與奧運會場館的建設與運營,2022北京奧運會需要25個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其中10個為現有、6個為計劃建設、4個專門為冬奧會建設、5個臨時場館[5],新建場館全部采用節水節電設備,場館運營產生的垃圾和污水將集中處理和回用。這些都是可以獲得接近奧林匹克的機會,當然一切要在明確和遵守相關規則的前提下操作。

第三,與贊助商合作。中國企業在無法成為頂級贊助商、全球合作伙伴時,可以選擇與贊助商合作,包括房地產、物流快遞、建筑施工、通訊設備、飲料、廣告傳媒、接待服務等贊助商;或者貨運代理及清關服務、體育器材、室內環境設備、燃氣設備、辦公用品等獨家贊助商;也可以是垃圾處理、安保設備、數字圖像服務、系統軟件服務、語言服務、法律服務等供應商。目前,國際奧委會有2家全球供應商,其中奧迪提供國際奧委會在瑞士和世界各地不同會議運營期間的交通服務,包括2013—2015年的國際奧委會全會;耐克為國際奧委會在2014索契、2016里約、2018平昌以及2014南京、2016利勒哈默爾期間提供制服和產品,還包括國際奧委會全會、評估委員會和其他需要提供服務的項目,供應期限從2013年起[5]。這些贊助商要舉辦大量活動和提供專業服務,要在中國本土落地,需要一些相關企業為其提供設施、人員等服務,有些產品生產甚至還需要在中國本地尋找生產商。

第四,助力城市運行。北京2022冬奧會的運行顯然需要城市運行的強大支撐,而其中的文化、教育、傳播、藝術等活動是由相關部門和民間團體等共同推進的。有實力的相關企業和組織,完全可以通過相關手段參與圍繞城市運行展開服務。城市運行通常包含安保、政府關系、語言服務、能源、法律、物流、醫療服務、交通、清廢、食品和飲料等眾多領域,涉及多個不同的行業。

第五,參與冬奧會衍生服務。根據國際奧委會關于一體化賽事管理路線圖的標示,冬奧會籌辦帶動和關聯的領域多達52個[5],包括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幾乎所有領域,比如,建筑、交通、旅游、通信、食品、衛生等諸多領域。如果能在這些領域中成為領先企業,自然就可能獲得冬奧會服務的一些衍生性商機。比如,不少冰雪運動強國備戰冬奧會的代表團,會提前3年就來華尋找合適的場地和酒店,圍繞這種長時間適應東道國場地和氣候的服務,就是典型的衍生性服務。

第六,抓住群眾冰雪運動商機。北京2022冬奧會要帶動3億人上冰雪,要推動冰場和雪場建設、帶動海外冰雪旅游(包括外國人來華和中國人外出冰雪旅游)、促進冰雪器材生產、催生冰雪培訓的巨大市場、引發群眾性冬季賽事的熱潮。其中,滑雪板市場預測2014年零售加租賃剛剛超過5萬副,預計2022年將超過25萬副[8]。截止2014年,中國市場累計進口壓雪車約235臺,分布于全國190多家滑雪場(根據PRINOTH中國公布資料整理)。這其中,諸多企業都有分得一杯羹的機會。

“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這種力量的精神源泉是文化、教育,是多元價值觀,是公益屬性、人文精神,而奧林匹克的市場開發僅僅是為這一切提供基礎,正如《奧林匹克憲章》中明確的奧林匹克絕不將金錢作為目的。毋庸置疑,《奧林匹克2020議程》堅守著奧林匹克主義的文化價值、教育意義,在此基礎上謀求奧林匹克主義與贊助商利益訴求的融合。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營銷是傳播奧林匹克主義的必要手段,北京冬奧會帶來的是交流,希望中國文化通融中西;北京冬奧會帶來的是機遇,希望中國體育有所改變;北京冬奧會帶來的是商機,希望中國企業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 IOC. OLYMPIC AGENDA 2020 [EB/OL]. (2014-01-18)[2016-05-20]. https://stillmed.olympic.org/

media/Document%20 Library/OlympicOrg/Documents/

Olympic-Agenda-2020/Olympic-Agenda-2020-20-20-

Recommendations.pdf#_ga=1.97706330.474903925.

468893103.

[2] 崇禮信息網. 巴赫在國際奧委會第127次特別全會開幕式發言[EB/OL]. (2015-02-03) [2016-05-20].

http://www.chonglitong.com/article-view-600.html.

[3] IOC. Sochi 2014 Legacy Report[EB/OL]. [2016-05-20].

http://doc.rero.ch/record/209522?ln=en(http://extranet.olympic.org).

[4] IOC. PROMOTE OLYMPISM IN SOCIETY[EB/OL].

[2016-05-20]. https://www.olympic.org/the-ioc/ pro-mote-

Olympism.

[5] 北京2022冬奧會組織委員會編.北京冬奧會工作人員簡明讀本[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6:89.

[6] ACAR KUTAY. Governance and european civil so-ciety:governmentality,discourse and NGOs[M]. London:

Routledge,2014.

[7] HENRY I,KO L. Rout ledge Handbook of Sport Policy[M]. London: Rout ledge,2013.

[8] 易劍東. 中國體育產業的現狀、機遇與挑戰[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7):5-12.

作者:易劍東

第二篇:日本國家形象戰略傳播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經驗與啟示

摘 要: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它已成為世界各國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競爭中最為重要的博弈策略。采用文獻資料法等,以2020年東京奧運會為例,闡述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對日本國家形象塑造過程,剖析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與日本國家形象戰略傳播策略,提出了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國家形象戰略傳播的經驗和啟示:全力備戰冬奧,推進競技體育強國戰略;貫徹可持續發展新理念,展示中國科技領域強國形象;加大冰雪運動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經濟高速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成熟智慧國際城市形象;堅持國際視野,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關鍵詞:東京奧運會;國家形象;戰略傳播;日本;北京冬奧會

Key words: Tokyo Olympic Games; national image;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Japan;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國家形象是受眾對一個國家形成的總體印象與判斷,包括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維度,既有認知層面的,也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判斷層面,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1]。它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良好的國家形象可以營造對本國有利的內外部環境。日本國家形象經歷了近70年的構建和經營,日本已成為國民高素質、產品高質量、發展高水平的典范,其國家形象排名已居于世界前列。依據2013年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基于核心國家利益的對外戰略及政治訴求,謀求地區乃至國際事務話語權和主導權,力求徹底擺脫戰后體制實現“正常國家”的戰略目標[2]。日本政府一直將提高政治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作為日本國家形象戰略傳播的重要目標。

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迎來了一系列重大發展機遇,2020年東京奧運會作為日本重大的國家戰略,它的舉辦對促進日本經濟發展、推進科技強國戰略、傳播日本文化、提高政治地位等產生重大影響。2020年東京奧運會也是一次展示日本國家形象的絕佳戰略良機,日本利用其現有的重大事件占領話語高地,爭取更大的國際話語權和輿論主導權,不斷調整其對外傳播策略來提升國家形象。因此,本研究從2020年東京奧運會出發,剖析日本政府如何塑造和延展國家形象,為中國即將舉辦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有益的借鑒。

1 相關的文獻綜述

關于“國家形象”的研究始于國際關系與政治、傳播學等學科。有關“奧運會”的文章,廣大學者們研究主題較為豐富,涉及面較廣。從2020年東京奧運會來看,研究主要集中在競技、備戰措施等層面,如姜熙[3]、彭國強[4]、陸小聰[5]、王琪[6]、黃聰[7]等,圍繞日本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具體舉措、目標、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若干相應的對策建議。而有關2022年北京冬奧會研究文章涉及面較廣泛,以冰雪項目發展為多。如張建會[8]、王蓓[9]等就我國冬季奧運項目的發展進行研究;孫葆麗[10]、鐘秉樞[11]、吳玲敏[12]等分別從冰雪經濟、旅游、城市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此類研究為中國冰雪事業的發展獻言獻策,也有助于豐富北京冬奧會主題內涵。

有關“奧運會”與“國家形象”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北京、倫敦、里約等奧運會中探討,如林小榆[13]從跨文化傳播的理論視角對里約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參賽情況進行分析,論證了運動員塑造國家形象的可行性;陳麗江[14]對英國主流媒體BBC關于2008—2016年3屆奧運會的中國報道進行分析,探索中國國家形象在英國媒體的呈現特點和變化趨勢。有關“日本國家形象”的文獻主要集中在日本史學方面,以研究1964年東京奧運會為多,且與本研究未有太多相關性。而相對于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關于國家形象的研究文獻偏少,主要涉及城市形象方面,如姚暢[15]、趙繼敏[16]等,分析重大事件對城市形象的影響,并提出相應提升的策略。此類文獻大多只關注到中國在其他一國的形象塑造,并且聚焦于正面弘揚,缺少對自身不足的分析和批評。

綜上所述,以上觀點未能深入探索多維度分析國家形象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形成過程和機制,及其背后的宏觀社會力量和微觀影響因素。日本和中國作為亞洲的鄰國,同樣經歷了兩次國際重大事件的發展機遇,且日本已經成功舉辦1964年東京奧運會。本研究以2020年東京奧運會為關注對象,從整體上多維度分析日本國家形象戰略傳播經驗,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國家形象傳播提供借鑒。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從四個方面獲取資料:1)在日本文化廳、觀光廳、文部省及2020年東京奧組委官網上,查詢有關奧運會籌辦階段的申辦報告、實施計劃等相關文件19份;2)以“Tokyo 2020 Olympic Games + National image,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National image為檢索詞,在國家圖書館和World eBook Library進行主題檢索,查詢2013—2019年相關外文著作共計18部,主要借閱并參考3部;3)以Winter Olympic +National image strategy,Tokyo Olympics + National image strategy為檢索詞,在Taylor&Francis 期刊數據庫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進行主題檢索,查詢2013—2019年文獻共計6條,主要參考1篇文章;4)分別以“國家形象”“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檢索詞,在中國知網平臺進行主題及關鍵詞檢索,查詢時間2013—2019年,經查閱共獲得有效文獻146條,其中有關2020年東京奧運會文獻43篇、有關2022年北京冬奧會文獻75篇、有關奧運會與國家形象的文獻28篇,本研究參考其中5篇。

通過檢索,查閱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籌辦階段相關政策、宣傳推廣等資料,為剖析日本國家形象戰略傳播提供了理論參考。

3 2020年東京奧運會與日本國家形象構建

從建構主義理論來看,2020年東京奧運會以“奧運符號、黑科技、二次元”為內容,以“奧運儀式活動”為載體,以“新媒體變革“為傳播途徑的日本國家形象的塑造過程。

3.1 以奧運元素為內容

3.1.1 跨文化傳播的奧運符號

奧運符號,它不僅代表奧運理念,承載著奧運精神,更是日本向世界展示其自身文化的重要途徑。會徽,它是由日本傳統顏色靛藍色矩形組合“組市松紋”構成,代表了世界各國和地區不同的文化和思維方式,向世界傳達了“多樣化融合”的理念。獎牌,正面是希臘女神,背面是卷起的漩渦狀波浪,獎牌的設計理念是光芒與榮耀,代表著對運動員努力的致敬,體現他們的榮耀,同時也象征著友誼。它是用回收廢舊手機、家電制作的5 000枚“綠色獎牌”。日本政府意在借奧運會這一契機,提高全民環保意識,推動資源的有效利用,體現了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吉祥物,日本傳統市松(格紋)圖案為特征藍色-Miraitowa,粉色-Someity寓意充滿永恒希望的未來,由全日本國家小學生投票選出,它正義感爆棚、運動神經超強,還有瞬間移動的超能力。奧運火炬,用櫻花色和金色組成,火炬頂端就是櫻花的形狀,構成“櫻花金”,它代表著能量、激情、情感、活力和廣闊的土地。體育圖標,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圖標基礎上,加上了賦有躍動感的運動員動作,展示運動員的活力。除此之外,奧運場館、東京奧運會的官方slogan、官方主題曲、官方海報、官方制服等極大宣揚了東京奧運文化特色。

3.1.2 黑科技

2020年東京奧運會“黑科技”元素,包括奧運村提供運動員“紙床”;尖端的即時翻譯技術,它可實現27種語言的翻譯應用程序;人臉識別技術對所有賽事參與者,包括裁判員、賽事官員、運動員及媒體等30萬人識別任務;在體操比賽引用AI智能評分系統;英特爾公司為東京奧運會田徑比賽提供3D跟蹤技術,以幫助觀眾跟蹤比賽進程,創造了全新轉播方式;日本NTT運營商提供新3D全息投影轉播技術,該系統不需佩戴任何傳感器,就可完整重現激烈比賽現場,這些將帶來東京900萬人更近距離全新觀賽體驗。

為緩解2020年東京奧運會1 000萬名人流帶來的交通擁擠,日本政府建立人工智能系統;部署5G技術將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最大亮點,該技術可以3600視角的8K視頻流。大眾還將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欣賞到最酷炫“人工流星雨”。此外,日本政府為展示其老牌汽車大國的形象,特為奧運村、競技賽場等場所提供無人駕駛汽車服務,還配備了100輛以上氫燃料電池動力公交車,奧運村也全部使用氫燃料,真正實現零污染。

3.1.3 二次元

為了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制作了動漫國旗二次元形象,它不僅植入了每個國家國旗自身元素,還將每個國家代表事物的意象融入了當中,具有極大的觀賞價值。日本設計師還設計了一整套“國家”特色人物形象。在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東京8分鐘”動漫人物,馬里奧、哆啦A夢、太空翼等,這是日本在重大意識上展示其強大的動漫文化。在2017年2月,東京奧組委選出了水兵月、路飛、鳴人、小新、孫悟空、阿童木、朝日奈未來、十六夜理子和地縛貓等9位大家熟知的動漫人物成為了奧運會的形象大使,以此為主題推出了動漫人物應援商品。隨著2020東京奧運會的臨近,東京奧組委準備把《機動戰士高達》動漫主演高達的模型發送太空,再利用高科技手段向地球發出聲援的奧運訊息,東京奧組委還將通過社交網站公布太空中高達的情況。除了與二次元結合為東京奧運會做宣傳外,東京還推出了二次元人物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宣傳海報,以此來宣傳東京這座城市。

3.2 以奧運儀式活動為載體

2020年東京奧運會儀式活動,它是日本國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是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它是日本向世界展示其國家形象、國家文化、賽會特色等方面最直接的表現方式。在“東京8分鐘”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傳遞了日本對于自己民族文化和未來發展的多維度自信,一些日本傳統動漫元素:以哆啦A夢,馬里奧、Hellokitty、吃豆人為代表的發達的動漫及游戲文化產業?,F場機器人充滿著科技感和現代感“新文化”在世界眼前一亮,這是文化自信與文化實力的體現[17]。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將是以奧運會精神為基礎儀式表演活動,以民族歷史的追根溯源為依據的表演內容,以日本多元文化表演為重要支撐,以科技、幻影為舞臺的美輪美奐,以環保、科技及持續發展理念為意義的世界狂歡。奧運火炬傳遞活動,火炬手活動現場的互動,火炬接力宣傳片及展示當地文化特色的文藝表演,整個活動隆重而熱烈。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閉幕式是一次關于歷史、文化和價值觀的國家敘事,它除了反映和平團結的體育精神,還能通過一系列的視聽符號向廣大受眾傳播日本國家的歷史、文化、風俗等多方面的信息,將會塑造日本多元文化、活力四射的“國家形象”。

3.3 以新媒體生態變革為傳播途徑

體育媒體作為重大事件的媒介,對國家形象的傳播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世界多極化、全球化發展變化,備受全球關注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已成為體育媒體改革的關鍵驅動力,技術和數據在體育內容傳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采集眾多信息已成為觀眾體驗賽事核心訴求。為提升媒介在2020年東京奧運賽事轉播效果,除了加強媒體對奧運會的報道和支持外,東京奧組委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云平臺”。該平臺利用了最前沿的技術為媒體提供宣傳設施,8k高清技術和5G技術將廣泛應用在奧運會,日本NHK電視臺和Wonder Vision技術實驗室還聯合開發一種半球型的8K VR超級高清視覺系統“Tokyo Victory”,讓觀眾無需佩戴VR頭顯就能在大銀幕上進行VR體驗[18]。此外,日本還將人工智能解說、多語種及時翻譯等技術融入到新媒體中。這些將改變了遠程廣播傳統的大賽報道模式,最大限度節省了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極大改變了比賽傳播速度,解決了傳統媒體對報道對象局限性問題,實現了奧運會內容的傳播從量到質的雙重改變,全面提升奧運賽事的直播能力,更有利于高效地進行國際傳播。這有助于日本掌握最高媒介話語能力,對塑造國家形象的廣度和深度有著重要影響。

4 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國家形象戰略傳播策略

4.1 全力積極備戰,推動競技體育強國戰略

奧運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綜合性體育賽事,金牌數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水平,同時它也是承載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夢想的重要載體。日本將2020年東京奧運會作為國家重大戰略,并于2013年申奧成功后,就開始推進各項備戰工作,出臺一系列備戰措施。如2015年5月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體育廳”,設置新內閣大臣職位,通過立法加強東京奧運會運動員的培養及籌備體育設施等。制定了一系列的奧運奪金計劃《鈴木計劃》《新星海選計劃》《競技體育支持計劃》等,全力支持摔跤、體操、游泳等重點競技項目與運動員以及競技潛力運動員的備戰選拔,為實現重點項目奪牌提供較為全面的競技體育政策保障[9]。尤為重要的“鈴木計劃”,為實現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奪得30枚以上金牌的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援保障,同時保持在東京奧運以后可持續性發展。2017年文部科學省實施了“體育基本計劃”;2019年文部科學省加大了對運動項目的投入力度,調整了體育財政預算實施方案,給予重點項目100億日元追加經費。隨后,日本政府又提出了加強東京奧運會備戰項目的新方針,繼續強化競技運動項目的發展;整備日本殘疾人體育協會,設立女運動員特殊待遇及專職運動員陪練制度,在國外設訓練營,大力引進國外優秀教練員,完善運動員競賽成績評估系統,加大后勤醫療團隊服務等工作。日本還重視體育科學研究與和體育科技的應用,打造訓科醫無縫整合的競技體育生態,高科技硬件設施齊備,軟件并重講求細節“日本模式”,使體育科技保障服務工作進一步精細化,力爭實現科技助力奧運的目標[18]。日本還重視搜集與研究體育情報信息,成立“體育情報大數據中心”。針對國外對手對本國參賽運動員構成沖擊情況下,提供準確的數據分析[19]。日本政府通過以上備戰措施的制定,長遠謀劃日本體育事業發展大計,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世界競技體育強國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4.2 極力提升日本辦賽水平,展現“科技強國”形象。

日本推行的“技術立國”戰略,每年投入科研經費高達1 300億美元,核心科技專利占全球80%以上,占全球第一。隨著2020年東京奧運會臨近,日本為打造高效、高科技含量的體育賽事,日本政府組建了“奧運科技創新工作組”,將2020年東京奧運的舉辦與國家戰略相結合,從戰略高度提出了9個方面的攻關項目[20]。主要如下:第一,為赴日游客提供智能化服務;第二,促進老弱殘疾人士參與活動;第三,建立傳染病機制;第四,開發下一代城市交通系統;第五,開發超臨場感的影像系統;第六,提高暴雨和龍卷風預測能力;第七,開發日本國產花卉新品種;第八,構建無碳氫能源系統;第九,開發人員疏導最優化系統。這9個項目涉及到無人駕駛、機器人、從AI智能臉部識別、即時翻譯技術等高科技,其中以2020年為時間節點,并對9項內容都設定了奧運目標。另外,日本將大數據應用于2020年東京奧運賽事分析,如:在排球項目中,利用扣球力量大小、戰術追蹤、俯瞰鏡頭和運動員起跳高度等信息,進行技戰術評價與分析;在乒乓球比賽中,首次將引進智能旋轉追蹤、移動速度可視化分析以及智能回放技術等,大大提高了其觀賞價值。在體操比賽中,日本富士康公司開發軟件系統,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裁判評分系統,利用3D傳感器接收的數據,分析鞍馬和自由體操等項目,旨在尋求更為公平的比賽環境。

以上項目將與2020年東京奧運會深入融合,讓所有觀眾及賽事參與者們都能享受愉悅的體驗過程,也營造了“安全、舒適、環保”的賽事氛圍。日本尖端技術不僅服務奧運會,還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制約經濟中長期發展等全球社會發展問題。同時,由于日本自然資源缺乏,日本政府在籌備階段一直致力于將環保理念植入東京奧運會,打造“環保巨頭”的產業國際形象,大力向世界宣傳先進的綠色環保技術,如何推動環保生態產業的發展,以此來提高世界各國對日本高端科技認同感,有利于彰顯日本科技的成果,展現日本世界“科技強國”形象。

4.3 推行“酷品牌”戰略,展現日本文化強國形象。

目前,世界各國間的文化交流愈發頻繁,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凸顯,文化不僅能增強國家自身凝聚力,也是反映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標志。日本是文化強國,文學作品、電影、動漫、游戲、流行音樂、美食、時尚產品等在世界上有很高地位。日本歷屆政府都將文化輸出作為一項重大戰略目標來實施,“酷品牌”作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對外輸出的重點戰略之一,為了適應文化內容產業的發展、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所提出的一項重要的文化內容產業發展戰略部署。日本“酷品牌”戰略旨在向海外推介以動漫、流行音樂、電玩游戲為首內容產品及食品等領域國內獨特文化,來吸引全球目光,增強軟實力,提升日本國際形象。

2020年東京奧運會“酷品牌”戰略,不僅針對動漫、和服、柔道、插花、日本文學作品等內容產業,還包括文化載體的相關產業,更將日本元素融入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并且極具當地文化氣息行業。2019年日本游戲公司SEGA發售了一款《2020東京奧運》的官方授權游戲,收錄了羽毛球、排球、拳擊等15個比賽項目,而游戲者可以隨意更換運動員的造型與服裝,此游戲融合了奧運元素、多元文明元素的同時,有效地展示了日本的傳統文化[23]。2016年正式啟動了面向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文化項目”,該項目對日本文化信仰、價值觀、傳統特質等要素進行了凝練和明確,將其作為精神內核引領文化形象傳播過程[21]。動漫作為日本的國粹,在世界上享有動漫強國的地位,是“酷品牌”文化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分。動漫成為新的日本國家形象的有效載體,同時也是日本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不可替代的符號。日本政府借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契機集中展示動漫文化,來增強世界對動漫文化的認同感,并顯示了強大的影響力。目前,日本動漫已經成為現代大眾文化一部分,正在向全球化趨勢蔓延和擴展。日本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已經形成“日本經驗”,這對塑造日本國家形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4.4 通過精心籌備賽事,充分展現了國家強大經濟實力。

日本申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不外乎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通過出售轉播權、賽事贊助、出售門票、體育博彩等來獲得收入來源。為了使奧運經濟收益最大化,東京奧組委相關部門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早在2011年國際奧委會與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達成協議,以43.8億美元昂貴的價格獲得了2020年奧運會的電視轉播權,成為了歷屆奧運轉播權紀錄。從國際奧委會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已經獲得66家日本本土企業贊助,金額高達33億多美元,是北京和倫敦奧運會3倍之多。

2020年東京奧運會成為歷屆奧運史上贊助最多的賽事,也折射出“安倍經濟學”第四只箭明顯效果。2020年東京奧運會對日本的巨大影響力不容低估,日本觀光廳通過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國外訪日游客入境服務質量等手段及措施,將旅游業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王牌戰略推進,預計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推動經濟效益約為300億美元。另外,根據東京奧組委預測,奧運會結束后至2030年,這10年間奧運會為日本帶來的經濟輻射總計32萬億日元,就業增加194萬崗位。所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有利提升日本國家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舉辦奧運會不僅能帶來積極的經濟連鎖效應,還能激勵后代,促進多樣性和社會和諧,為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4.5 打造東京“成熟都市”,提升城市國際形象。

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歷史悠久,是日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結合的新型典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獨特魅力城市。東京匯聚了全日本各地區經典的具有獨特性和多樣性的特色文化,同時也是日本文化魅力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2015年東京都發布《東京都面向2020年的措施——著眼于奧運會之后的遺產》,強調“成熟的文化都市”成為東京城市規劃和定位的指導思想[22]。2020年東京奧運城市形象的規劃與推進以“全日本(All Japan)體制”進行,其內涵包括智慧城市、科技、文化、國際性課題的解決經驗。

首先是“超智慧”城市建設。它涵蓋了水務、康復、交通、能源、農業等眾多領域,在建設過程中推行了“ICT”策略,現已成為全球“智慧城市”發展典范國家[23]。日本計劃2020年東京奧運會向全球展示其推進“超智能社會 5.0”[24]的實際效果。其二,科技是建設“成熟都市”的助推器。日本通過研發氫能源汽車、老年人及殘障人士看護機器人等科技手段,來解決污染、人口老齡化、基層勞動力不足、通勤困難等國際社會問題。其三,注重了充滿活力、無與倫比、成熟的文化都市形象。日本中央機構文化廳啟動了面向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文化藝術立國”政策,將東京建設成為引領世界的文化城市,并作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重要遺產之一。其四,日本政府開展了一系列奧運文化活動,來打造“世界一流的文化城市”。如:舉辦東京藝術節,在美國、法國、東南亞等國家開展“Japonisme 2019”“東京藝術大篷車隊”等標志性的文化宣傳活動;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日本傳統文化、現代流行文化、“日本屋”等元素集中展演;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Tokyo 2020 Japan House”格外引人注意,提升了城市都市形象。其五,另外,利用奧運會培育真誠、善良、包容、具有責任心的現代城市公民;抵制“無緣社會”,創造良好都市居民健康交往環境。通過日本政府努力,東京也連續數年在“世界都市綜合實力排行榜”上遙遙領先[25],日本東京也將成為國際舞臺上一張最亮麗的名片。

5 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經驗與啟示

5.1 全力備戰冬奧會,加快推進競技體育強國戰略

競技體育是“體育強國”戰略核心組成部分,是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為一體的國家重要的文化形態,映射了國家發展道路的一部分[26],同時也是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目標,提高中國在冬奧項目競技水平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迫切需要突破國家形象傳播力瓶頸,在國際舞臺上樹立冰雪強國形象。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中國的“體育強國”戰略的建設注入了新的血液,為中國體育傳播國家形象也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建議中國借鑒日本備戰東京奧運的成功經驗,在全力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關鍵時期,要認清國內外形勢,深入分析中國實情,全面總結中國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優勢與不足,抓住新時代中國競技體育機制改革發展的契機,廣泛動員國家和社會力量,構建“五位一體”的全力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政策制度體系,加強多元化后備人才培養模式,重視科技對運動訓練的引領作用,將體育科技人才的培養和重大項目的研究納入到奧運的戰略體系,以奧運為契機加快中國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保障參賽水平不斷提升[27]。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體育工作明確要求,建設“體育強國”戰略是新時代體育的新使命。冰雪運動必須立足于新時代,大力加速推進改革和發展。全力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中國冰雪項目的推廣和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同時對于提高中國國家綜合國力,提升國家形象具有重大意義。

5.2 貫徹可持續發展新理念,展示中國科技領域強國形象

隨著冬奧會進入“北京周期”,2020年北京冬奧會已進入全面籌備階段,中國嚴格遵循國際奧委會制定的《奧林匹克憲章》的基本內容,并且深刻領會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冬奧會籌辦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將”綠色、共享、開放、廉潔”可持續發展新理念貫徹到籌辦工作的各個領域。同時,建議北京以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向世界展示的“中國科技創新大國”形象,推動相關產業發展。重點圍繞應用場景和城市發展等核心問題,從籌備比賽、參賽過程及公眾欣賞等角度考慮,在安全保障、醫療服務、交通安全、后勤服務、賽事轉播、競賽場館、語言翻譯等諸多方面進行科研攻關。與重點企業合作圍繞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需求領域開展研發創新,滿足大眾由科技帶來的智慧、便捷的需求體驗。加快推進機器人制造、通信、AI、5G、綠色供能等眾多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加快太陽能、氫燃料等新能源開發和利用,實現零排綠色供能,推動相關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北京要借助2022年北京冬奧會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將可持續性發展植入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的各個階段與環節中,為全球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另外,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窗口,利用中國在科技和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把科技外交作為國家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科技外交對提高中國科技實力、服務國家整體目標的作用,提高科技界對外交事務的參與度,進一步樹立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強國形象。

5.3 加大冰雪運動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經濟高速發展

在當前全域旅游戰略大背景下,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給中國冰雪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是京津冀地區加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契機。京津冀地區常年極佳的自然環境吸引了大量冰雪旅游消費者,2019年中國冰雪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中國冰雪人數在2017—2018年間突破了1.97億人次,旅游收入將達到3 300億元。依據此增長速度,預計2021—2022年冰雪季我國冰雪旅游人數將達到3.4億人次,收入達到6 700億元,冰雪旅游將帶動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產值達到2.88萬億元[28]。建議借北京冬季奧運會籌辦,打造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國際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協同發展愿景,全面推進冰雪運動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加強文化保護與冰雪旅游產業開發,進行配套基建升級,積極打造有差異的特有品牌,促進該地區冰雪旅游可持續發展效應。從國家戰略來看,國家出臺了《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等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來保障冰雪產業的發展。2022年冬奧會的愿景與建設京張冰雪文化旅游產業帶相一致,尤其是冰雪體育與冰雪旅游,京津冀擁有豐富的體育場館和設施、冰雪旅游文化資源。與此同時,由北京冬奧會承辦,大眾冰雪產業獲利,京津冀區域因冬奧獲得市場跳躍式關注,承辦地區應根據具體現狀自身積極主動地進行基礎建設升級,完善冰雪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城鎮化發展戰略的定位優化調整,保障當地基礎建設、產業轉型的成果開花落地。

5.4 [JP3]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成熟智慧國際城市形象

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辦與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的理念,要以大眾體育、冰雪運動作為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人文重點突破方向,并且以城市路網、醫療養老等發展與之相配套,逐步形成大眾冰雪休閑區域一體化。“成熟都市”作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品牌,細化了科技、文化、解決國際社會問題。那么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要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成熟智慧國際”城市群,為解決區域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重要實踐。

北京作為中國首都,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科技中心,在世界上唯一舉辦過冬季和夏季奧運會的城市。北京和東京在人口流動、城市布局方面有較高的相似性,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充足的人才儲備,完善的交通路網、高端的信息技術等吸引大量財富以及資源匯集,已完全具備建設世界智慧“國際中心”城市的充足條件。隨著中國在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領域的逐漸成熟,2022年北京冬奧會圍繞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基于“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智慧城市群,進而建設智慧區域,無疑將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點。2022年冬奧會將全力升級打造“智慧冬奧”,加快其“國際中心城市”的影響力,實現智慧化、人性化、宜居化的轉型,并打造“世界冰雪運動名城”“國際體育名城”的名片,進一步釋放政治、經濟、文化具有的活力和潛力。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辦要以“超智慧都市”建設為牽引,加快多元化社會轉型,符合社會形態加速信息化、智能化的總體發展趨勢。而日本“超智慧都市”建設的具體實踐措施,對于中國正在布局的國家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5.5 堅持國際視角,促進中國優秀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重要標志。中華民族有著悠久歷史,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但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影響力、貢獻力的國際地位和豐富的文化資源不相適應。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家政策全方位扶持,中國文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經在國際市場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如由網易公司2018年打造的手游《荒野行動》登頂日本年度手游下載量榜首;《流浪地球》吹響了中國硬核科幻電影崛起號角。2022年冬奧會中國在傳承奧林匹克精神,弘揚奧林匹克文化的同時,也在始終秉承和堅持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和宣傳。2022年北京冬奧會雖然在中國舉辦,但它也是世界共同的財富。北京要利用好本次平臺,在產品營銷、文化傳播等方面,應注重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建議借鑒日本對于其流行文化符號在奧運會宣傳等方面的使用,積極與優質民營企業合作,給予其合理的運營與創意空間,將2022年北京冬奧會打造成以中國文化內核為靈魂,符合國際傳播語言,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新興傳播方式的人類共同盛宴,向世界展示不斷改革、不斷開放、不斷進取的真實中國。

6 結語

2020年東京奧運會是對日本國家經濟實力、政治影響力、科技實力、文化傳播、城市發展、國民素質以及體育競爭力的一次集中大檢閱。如果說1964年東京奧運會是日本經濟復蘇的催化劑,那么2020年東京奧運會就是向全球展示日本人文科技巨大成就,日本將成為新科技的應用領頭羊。2020年東京奧運會不僅向世界展示了日本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領域強國形象,也讓世界全面了解日本,同時向世界傳達了和平、開放、包容的負責任大國形象。日本東京奧運會國家形象戰略傳播的成功經驗,為中國即將舉辦的2022年冬季奧運會提供了借鑒:全面備戰冬奧會,加快推進競技體育強國戰略;貫徹可持續發展新理念,展示中國科技領域強國形象;加大冰雪旅游產業開發,促進經濟高速發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成熟智慧國際城市形象;堅持國際視野,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深入推進,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擴大,以及國家形象戰略的實施,2022年北京冬奧會必將得到世界的認同和接受,這將對于和平崛起的中國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東峰.冬奧會對國家形象與軟實力的影響機制研究[J].體育學研究,2019(1):17-25.

[2]呂耀東.日本對外戰略:國家利益視域下的戰略機制和政策取向[J].日本學刊,2019(6):18-34.

[3]姜溪.日本“鈴木計劃”研究及其對中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啟示[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9):108-115.

[4]彭國強,楊國慶.世界競技體育強國備戰奧運政策及對我國備戰東京奧運會的啟示[J].體育科學,2018,38(10):19-28.

[5]陸小聰,王立志,蔣春黎.日本競技體育發展及其東京奧運會備戰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9):70-77.

[6]王琪.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籌辦與備戰重要舉措分析及啟示[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9):116-124.

[7]黃聰,鐘飛,吳春春,等.日本備戰東京奧運會的“全日本體制”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9):97-107.

[8]張建會.冬奧會競技強國冰雪項目發展經驗與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9(2):75-81.

[9]王蓓,謝慧松.2022年北京冬奧會背景下我國冬季奧運項目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 2019(9):26-37.

[10]孫葆麗,孫葆潔,徐子齊.夏奧會、冬奧會與經濟互動之比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9,43(6):1-5.

[11]鐘秉樞,金媛媛,汪海波.耦合理論視角下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與北京城市管理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4):292-297.

[12]吳玲敏,任保國,和立新,等.北京冬奧會推動京津冀冰雪旅游發展效應及協同推進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1):50-59.

[13]林小榆,李新欣.跨文化傳播視域下奧運會運動員的國家形象塑造——以2016里約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2):40-45.

[14]陳麗江.BBC奧運報道的中國鏡像呈現與變遷——以北京、倫敦和里約奧運會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12):37-43

[15]趙繼敏.2022冬奧會北京-張家口城市形象傳播策略[J].青年記者,2019,44(11):75-76.

[16]袁書營,張穎.從”東京8分鐘”審視2022冬奧會的文化傳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3):48-53.

[17]姚暢,楊麗媛,李思琪.2022年北京冬奧會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借鑒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建設經驗[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18):51-53.

[18]王開元,劉 宇.科技阻力奧運——新科技與挑戰[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1):5-12.

[19]楊國慶,葉小瑜,彭國強,等.我國備戰東京奧運會的戰略思路與體系構建——基于中外奧運備戰經驗[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9,43(1):57-64.

[20]內閣府.科學技術イノベーション総合戦略2014~未來創造に向けたイノベーションの懸け橋~[EB/OL]. (2014-06-24)[2018-04-25]. http://www8.cao.go.jp/cstp/ sogosenryaku/2014/honbun2014.pdf.

[21]魏然.2020 年奧運會背景下日本文化形象傳播路徑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9(2):23-33.

[22]東京都オリンピック.パラリンピック準備局. 2020年に向けた東京都の取組ー大會後のレガシーを見據えてー[EB/OL]. (2015-12)[2017-10-10]. https: //www. 2020games. metro. tokyo. jp/2020_ legacy WEB. pdf.

[23]岳宇君,仲云云. 日韓智慧城市建設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城市觀察,2018(4):130-137.

[24]周利敏,鐘海欣.社會5.0、超智能社會及未來圖景[J].社會科學研究,2019(6):1-9.

[25]森記念財団都市戦略研究所.世界の都市総合力ランキング( GPCI) 2009~2017[EB/OL]. (2017-10)[2018-05-12]. http: // www. mori-m-foundation. or. jp / ius / gpci /.

[26]鐘秉樞.新時代競技體育發展與中國強[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1):12-19.

[27]陳小平.科技助力奧運訓練:形勢、進展與對策[J].體育學研究,2018(1):76-82.

[28]李在軍.冰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與實現路徑探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9,55(7):56-80.

作者:胡建秋 雷曉艷

第三篇:2022年北京冬奧會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控對策研究

摘    要: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已經成為影響奧運會舉辦的重要因素。奧運會舉辦國在籌辦奧運會過程中加強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監督與防控具有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選取部分屆次奧運會作為研究樣本,對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措施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網絡監控系統建設;加強奧運會舉辦城市的環境治理;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采取多部門協同聯動防控;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防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谝陨?,對中國2022年將舉辦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監督與防控提出建議。

關鍵詞:2022年北京冬奧會;公共衛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控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各國的各行各業受到巨大影響,許多國家的國際性體育賽事延期舉辦。其中,最受關注的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據有關資料顯示,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產生的總費用約在141億元至424億元之間[1]。因受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而延期舉辦的奧運會至今除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外尚未有之,這對未來舉辦奧運會的國家具有警示意義。奧運會舉辦國在籌辦奧運會過程中加強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監督和防控具有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

筆者通過“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和“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檢索相關主題文獻共計233篇,從這233篇關于奧運會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方面的研究來看,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為背景的研究比較鮮見。筆者選取了21世紀以來舉辦的幾屆夏季奧運會和部分冬季奧運會作為研究樣本,包括: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2018年平昌冬奧會、2020年東京奧運會。本文運用文獻研究法和邏輯分析法,對以上這些屆次奧運會舉辦國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采取的措施進行分析,基于此,對我國2022年將舉辦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監督與防控提出建議。

1   樣本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措施分析

1.1  2000年悉尼奧運會

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未發生大范圍公共衛生事件,這得益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奧運會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2]。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于1997年對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網絡系統”進行風險評估,并根據各國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時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措施,確定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風險因素:麻疹、風疹、百日咳、腦膜炎、結核病、病毒性出血熱、軍團菌病等。在此基礎上,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研發了“奧運會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并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舉辦前對與該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相關的應急部門進行了多次全面測試。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該公共衛生事件監控系統從開幕式前3周開始使用,到閉幕式后3 d結束,主要監控內容包括人際傳染性病毒感染者就診情況、奧運賽場的醫療事件、環境衛生安全事件和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等[3],并采用每日報告制度,即每日上午將該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收集的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形成報告,主要包括前一天24 h的概況、焦點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每日的公共衛生事件狀況報告在當日中午由奧運會監控評論組進行分析,依據分析結果采取相應措施[4],防控悉尼奧運會公共衛生事件的大范圍爆發。

1.2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期間,為了及時獲得人際傳染性病毒患者的各類信息,降低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率,鹽湖城一所大型醫院研發了“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該系統以多種疾病患者的電子病歷為基礎,包括門診的就診人次、住院人數、患者在入院后的就診流程信息等,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數據化處理,從而映射出與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信息[5]。這有助于準確確定人際傳染病疫情發生的概率,從而有助于預測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對于每項指標,當指標值超過均值2個標準差以上時,該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該醫院每天訪問3次該系統,并根據情況每天向當地的公共衛生部門報送。該系統可量化患者的相關信息,有助于感染科醫生在該系統中獲取第一手資料,有利于該醫院與公共衛生管理機構的協同應對[5]。

1.3  2004年雅典奧運會

為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2004年雅典奧組委組織了一些公共衛生監督員對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監督,并成立了應急響應中心,以此來提高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水平[6]。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籌備早期,雅典奧運會規劃組進行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4],最大限度地調動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對各種公共衛生難題進行提前攻關,這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不同于往屆奧運會的獨特之處[7]。2004年雅典奧運會期間,希臘傳染病控制中心在雅典的8所定點醫院和1所保健中心建立了“傳染病癥狀網絡監測系統”,并且每日上報急診科診療記錄,評估疫情爆發的可能性,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提供依據[8]。

1.4  2008年北京奧運會

為了在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最大限度降低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奧運會公共衛生保障工作機制,為奧運會舉辦期間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主要工作有:對中國國內外疫情蔓延情況和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分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原衛生部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區提供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預警信息;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區受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人群進行采樣檢測;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區和北京周邊城市疾控中心的公共衛生保障條件進行評估;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區公共衛生安全保障提供專家咨詢;調派專家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醫療衛生事件調查和處理工作[9]。

在公共衛生監管方面,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北京市衛生局組織制定了包括19項條款的公共衛生保障工作方案和49項標準,以加強對奧運場館、酒店的安全管控,并配備工作人員在賽前如期完成奧運場館主要項目的衛生許可證申請等[6,10]。在海關口岸衛生檢疫方面,2008年1月1日起,在中國國內外未發生重大人際傳染病疫情時,出入中國國境人員免于填報《出入境檢疫健康申明卡》;并將衛生檢疫和安保反恐工作作為奧運期間的重中之重[11]。在人際傳染病防控方面,2008年北京奧運會籌辦期間,建立了“奧運會傳染病網絡監測系統”(BOG-IDSS),該傳染病網絡監測系統由4個傳染病監測子系統構成,包括3個常規網絡監測系統和1個新建網絡系統(北京奧運會綜合網絡監測系統(SSSBOG))[12]164。“北京奧運會綜合網絡監測系統”主要監測5種癥狀:發熱、腹瀉、黃疸、皮疹和結膜炎,并在奧運會場館與哨點醫院建立隔離點。北京市政府明確了體育場館外和體育場館內公共衛生保障工作要求,對體育場館內外的公共衛生事件通過“北京奧運會綜合網絡監測系統”(SSSBOG)進行在線報送;若哨點醫院發現公共衛生事件須立即開展人際傳染病篩查,確定傳染率、診斷和防控等的預警閾值,并填寫傳染病癥狀監測卡,通過“北京奧運會綜合網絡監測系統”(SSSBOG)進行在線報送。最后,通過“北京奧運會傳染病網絡監測系統”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將傳染病傳染風險降至最低水平[12]169-170。在病媒生物控制方面,2008年北京奧運會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自2005年開始籌劃,歷經準備與實施階段,于2008年5月全面啟動《奧運會場館病媒生物危害監測方案》,在奧運會相關場館共設置864個檢測點,在118家奧運會簽約飯店和20所奧運會定點醫院共設置了1 220個檢測點。同年8月,制定了《國家體育場奧運會開(閉)幕式病媒生物綜合防治方案》和《奧運會開(閉)幕式病媒生物監測方案與應急預案》,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采取了專項強化防控行動。最終,未出現任何病媒生物危害突發事件, 實現了奧運會開(閉)幕式病媒生物無危害的防控目標[13]。

據統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傳染病患者比上一年度下降了40%[14]。“北京奧運會傳染病網絡監測系統”(BOG-IDSS)已作為“奧運遺產”予以保留,并將繼續應用于北京市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中,尤其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發期間和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期間在防控傳染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2]179。

1.5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

2009年冬,溫哥華甲型H1N1流感疫情大爆發,成為舉辦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的最重要影響因素。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影響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舉辦,溫哥華在2009年4月開始儲備相關抗病毒類藥物,該省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儲備曾一度上升到1 000萬劑[15]。溫哥華奧組委的杰克·唐敦主張,所有參加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的運動員、工作人員和游客都應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以此預防甲型H1N1流感;參賽運動員和游客還應注射一般性流感病毒疫苗[16]。通過采取疫苗接種等多項防控措施,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期間,甲型H1N1流感疫情未出現。

1.6  2012年倫敦奧運會

2012年倫敦奧運會組委會為了減少潛在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原英國健康保護局(現為英格蘭公共健康局,簡稱“PHE”)建立了“倫敦奧運會公共衛生網絡監控系統”。這一系統監控內容包括:傳染病報告、地方報告、病亡率、國際疫情監控和病毒感染初期綜合征監測,以及專為奧運會創建的急診室檢測等[17]。2012年倫敦奧運會舉辦前,英國衛生部先對建立的“倫敦奧運會公共衛生網絡監控系統”的監測功能進行了量化評估,確定哪些指標可以檢測,哪些指標不能檢測,從而提高對監測系統的優勢和劣勢的認識,以使監測結果更準確[18]。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倫敦奧運會公共衛生網絡監測系統”實時收集和分析與人的健康相關的數據,以此識別那些可引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潛在風險[19]。同時,原英國健康保護局建立的“綜合征網絡監測系統”還具有遠程醫療功能,用戶可每天通過“遠程醫療系統”向全科醫生進行疾病咨詢,該系統會記錄并分析每日的臨床診斷結果與咨詢內容,并進行風險評估。這一系統已列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遺產”的一部分,并應用于英國其他大型活動中[20]。

此外,原英國健康保護局還與英國國內外的社會組織合作,通過網絡數據庫和每日電話會議共享信息,擴大其監測范圍[17]。原英國健康保護局還向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IOC”)提供了《2012年倫敦夏季奧運會人員傷病監測研究》一書,主要是針對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英國奧組委的醫生和所有參賽隊的理療師每日如何填寫和上報《2012年倫敦奧運會人員傷病監測報告表》的方法進行了介紹。“2012年倫敦奧運會傷病監測系統”不僅提供了重要的人際傳染病信息,還為運動員的傷病預防提供了方法,有利于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更有效地開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21]。

1.7  2016年里約奧運會

自2015年5月巴西政府首次發現寨卡病毒后,寨卡病毒迅速傳播至22個國家。2016年里約奧運會受到該疫情影響,全球150位知名醫生與醫學專家聯名向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發出公開信,呼吁2016年里約奧運會延期或另外選址[22],但鑒于2016年里約奧運會召開時正處于里約的冬季,而且寨卡病毒主要對孕婦生命產生威脅,WHO和IOC一致認為2016年里約奧運會可如期開幕[23-24]。

針對寨卡病毒,巴西政府發起“零寨卡滅蚊活動”,大幅度降低了巴西人民的感染率。主要措施包括:1)大范圍滅蚊。據有關數據顯示,自2016年3月下旬以來,里約的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患者數量一直在穩步減少[25]。時任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R.Dilma)及巴西多位部長、政府人員及衛生機構代表前往里約等地呼吁民眾防控寨卡病毒傳播[26],并發動22萬名現役軍人、46 000名防疫人員、266 000名社區衛生工作者參與滅蚊[27]。2)診療技術的創新及疫苗的研發。巴西政府構建了寨卡病毒及相關疾病研究專家的國內網絡系統,旨在促進相關研究的開展和診療技術的創新[28],并與其他國家合作研發疫苗[29]。3)向易感染人群提供援助。保護易感染人群,跟蹤尚未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的整個孕期,并提供救濟金、相關物資,加強對孕婦患者、新生兒患者的救助。針對2016年里約奧運會,巴西政府還采取了特別措施,以應對里約奧運會期間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包括奧運會場館及參賽運動員居住區環境治理、大量購置醫用物資、培訓急救人員、建立專門的游客健康網等[28];還研發了一款手機應用軟件,發布有關寨卡病毒的相關注意事項[30]。此外,自2015年5月出現第1例寨卡病毒感染患者后,巴西政府通過泛美衛生組織同WHO建立合作,并按照《國際衛生條例》定期發布寨卡病毒疫情報告。巴西政府在寨卡病毒及其研究、檢測、治療和疫苗研發中同多個社會組織展開了合作。通過實施一系列應對措施,巴西國內的寨卡病毒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新生兒患者疑似數、感染數、登記數明顯下降。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巴西旅游業經濟增長并未停滯,巴西政府財政稅收總額約達474億人民幣。截至2016年6月11日,在巴西已舉辦的43場奧運測試賽中,來自世界各國的數千名參賽運動員無一感染寨卡病毒或登革熱。雖然2016年里約奧運會之前曾出現了運動員退賽風潮,但大多數運動員還是如期參加了比賽。截至2016年9月2日,無論是在該屆奧運會舉辦期間,還是閉幕后,參加該屆奧運會的人員均未感染寨卡病毒[28]。

1.8  2018年平昌冬奧會

2018年平昌冬奧會主要存在諾如病毒和禽流感2個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風險因素,但影響程度均較小,未對2018年平昌冬奧會造成太大影響。諾如病毒的產生使得300多人集體感染。平昌政府在確定諾如病毒產生的原因后,將奧運會賽場移動衛生間全部進行了清理和消殺。在采取該措施后,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期間,只出現了6名諾如病毒感染者[31]。而禽流感則是由韓國江原道附近地區的養雞場首次查出的AI病毒導致。為此,韓國農、林、畜產品部于2018年1月3日召開緊急防疫會議,江原道相關人士也表示將全力防疫[32]。韓國衛生部將禽流感疫情預警提高到“嚴重”等級,暫停銷售禽類產品[33]。

1.9  2020年東京奧運會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2020年東京奧運會舉辦延期。日本進入了防疫狀態,也采取了多項措施。1)加強口岸防疫檢測。在日本海關、出入境口岸及檢疫所實施嚴格檢測,設置隔離設施等。建立“健康追蹤中心”,并且將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信息向日本各級政府公開,在日本境內旅游的游客如果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癥狀需迅速前往醫院就診。2)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納入“指定感染癥”。在日本醫院可強制收容患者入院治療,并且必須上報出現“指定感染癥”的患者信息,加強疫情防控[34]。3)強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病情診療。首先,提高單次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樣本數量,在日本83個傳染病機構安裝檢測儀和實時檢測設備;其次,日本各地設置多個“接觸者咨詢中心”,由專人提供咨詢并引導就診;再次,組建“產、學、研”團隊,加快研制簡易診斷工具、抗病毒藥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苗,創新相關診療技術;最后,保障醫用物資供應,鼓勵醫用產品制造企業增加產量,并調用有關部門儲備的醫療用品,優先分配給定點傳染病醫院[35]。4)東京奧組委一方面調整2020年東京奧運會賽前活動和賽事流程,例如,取消2020年東京奧運會圣火點燃儀式中的表演節目;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行等。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與IOC和WHO成立了包括2020年東京奧運會組委會在內的聯合工作組[36],協商解決因推遲舉辦2020年東京奧運會可能產生的諸多事宜,為舉辦一屆安全的冬奧會作準備[37]。

2   樣本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

2.1  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

本文中的樣本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之一是,在奧運會舉辦前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意味著風險關口前移、源頭管控、防患于未然。其目的一則在于:識別、防控風險。例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組委會預先確定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管控的風險因素,并針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管控存在的風險因素研發了“奧運會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對有關應急預案進行模擬演練、對工作人員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培訓;2004年雅典奧運會組委會進行了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二則在于:預估損失,及時提出防控對策和措施。例如,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加拿大、澳大利亞相繼宣布退出東京奧運會,IOC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組委會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決定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

2.2  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網絡監控系統建設

本文中的樣本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之二是,在奧運會舉辦期間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建設。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監控重在奧運會舉辦地與奧運會舉辦全程的地理空間和時間的全覆蓋及監控內容的全面性。就地理空間而言,在奧運會舉辦地所有重要公共場所設置檢測點,例如奧運場館、醫院、機場等;在奧運會舉辦全程進行每天24 h監測,定時收集網絡監測數據。以各檢測點為點,通過互聯網傳輸,織就一張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網絡,建成“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互聯網監控系統”,實現了全方位、每天24 h監測,通過分析網絡監測數據預計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概率,以防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例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的“疾病信息網絡監測系統”、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傳染病信息網絡監測系統”、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均對這幾屆奧運會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管控發揮了作用。

2.3  加強奧運會舉辦城市的環境治理

本文中的樣本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之三是,在奧運會籌辦過程中加強城市環境衛生消殺。奧運會舉辦地環境衛生消殺是預防傳染性病毒傳播的有效措施,加強對公共場所尤其是人員密集場所的環境衛生消殺,有利于防止病毒滋生和防控病媒生物性傳染病的傳播,及時切斷傳染源。例如,巴西的“滅蚊行動”有效阻止了寨卡病毒傳播。再如,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對移動衛生間進行熱能消殺后未出現諾如病毒疫情大范圍爆發,對該屆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管控起到了有益作用。

2.4  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采取多部門協同聯動防控

本文中的樣本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之四是,奧運會舉辦地采取多部門協同聯動。奧運會舉辦地通過跨區域、跨部門協同聯合行動,產生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管控的集成效應,及時調配人力、財力、物力等,實現多區域和多部門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信息的共享。明確舉辦地各部門職責分工,例如衛生部門整合網絡監測數據,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措施統籌決策;體育部門依據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信息調整奧運會賽事流程、聯系各國參賽運動員等;醫療機構診治患者,收集、分析與報送患者數據等;醫療科研機構研制人體傳染性病毒檢測工具、疫苗等。

2.5  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防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本文中的樣本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之五是,奧運會舉辦地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奧運會是全球性的大型體育賽事,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控受到各國關注。WHO、IOC在奧運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國應當共享疫情信息、防控策略、診療方案、疫苗等。例如:2016年里約奧運會組委會、2020年東京奧運會組委會與WHO、IOC等國際組織密切合作,定期報送疫情信息,與各國共享信息,保障了奧運會舉辦國、各國參賽運動員的公共衛生安全。

3  啟示

通過分析上述奧運會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并結合中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成功經驗,建議2022年北京冬奧會采取如下措施加強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控。

3.1  高度重視與嚴密監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近年來,傳染性病毒引發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屢次發生,嚴重威脅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影響各國社會經濟活動。人際傳染性病毒疫情也是各國舉辦奧運會的重要風險因素,必須對此予以高度重視。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至,如何使中國不出現大范圍的人際傳染性病毒疫情,免于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產生負面影響。嚴密監測人際傳染性病毒便是保障2022年北京冬奧會公共衛生安全的關鍵,必須建立“人際傳染性病毒檢測系統”,并將該檢測系統應用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場和參賽運動員居住區,列入《北京2022年冬奧會遺產計劃》。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前,可采取以下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管控策略。首先,確定2022年北京冬奧會各類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控指標,并依據監控指標、防控規劃、風險評估構建“2022年北京冬奧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其次,將該網絡監控系統與京津冀的定點醫院建立互聯網鏈接,進行賽前聯合測試,確定該監控系統的各項指標是否需改進或完善,以保障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該監控系統的最佳運行狀態。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事中,對人際傳染性病毒進行定點檢測,并基于檢測結果,進行科學評估,研判疫情發生的可能性。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事結束后,要對該系統進行完善或升級,使其在京津冀區域舉辦的各種大型體育活動中可以繼續使用。

3.2  及時報送與主動公開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在國際社會受到廣泛關注,中國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應對各類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公開機制進行完善,做到疫情信息能第一時間向政府相關部門報送。首先,建立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送機制。例如,京津冀區域的基層政府部門可以在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送直屬上級部門的同時,可抄報2022年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北京市政府。京津冀區域醫院的醫護人員也可通過其他途徑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向北京市政府有關部門報送。其次,建立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人際傳染性病毒“疑似病例”信息報送機制。對于疑似病例數量,也應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報送。第三,建立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人際傳染性病毒診斷“合理容錯”機制。允許京津冀區域基層政府部門、醫院的醫護人員因時間倉促、情況不明而報送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存在一定的偏差,對非惡意、非工作失誤的錯報不予批評。第四,堅持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對人際傳染性病毒疫情“慎下結論”原則。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對于核實的人際傳染性病毒疫情,應向社會公開。

3.3  加強2022年北京冬奧會工作人員培訓,儲備醫用物資

3.3.1  加強2022年北京冬奧會工作人員培訓

首先,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對京津冀區域的所有醫護人員進行一次輪訓,提高其識別、防控、治療常見人際傳染性病毒和應對未知病毒的能力。其次,將公共衛生安全知識納入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工作人員、各競賽場館服務人員和北京冬奧會志愿者的培訓知識體系中,提高其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第三,對北京的各機場、火車站、賓館、餐館等場所的工作人員進行隔離防護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并納入崗前培訓。第四,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前,組織2022年北京冬奧會組委會、京津冀區域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部門、京津冀區域的醫院、京津冀區域各街道辦事處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進行聯合模擬演練。

3.3.2  加大京津冀區域的醫用物資儲備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時,加拿大政府儲備了抗病毒類藥物,并保障溫哥華冬奧會參賽運動員、溫哥華冬奧會賽事工作人員和游客能夠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感染H1N1病毒。從2020年初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也可以看出醫療用品儲備的重要性。首先,要確保京津冀區域各醫院常用醫療設備、醫療用品的充足。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前,進一步增加常用醫療用品的儲備量。其次,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北京市各醫院有關部門要提前與各大醫療用品生產企業建立聯系,以便在緊急時短時間內加大醫療用品的生產或供應。再次,從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至該屆冬奧會閉幕,小湯山醫院應處于可隨時啟用的狀態。

3.4  加強公共衛生知識普及,引導形成正能量社會輿論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加強公共衛生知識的普及,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重要工作。首先,通過各類媒體向京津冀區域的居民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增強對人際傳染性病毒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通過普及知識、群策群力,實現聯防聯控。例如,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在中國駐外大使館、機場普及中國出入境衛生檢疫要求和法規。再例如,從當前直至2022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密切關注中國國內外新聞媒體有關2022年北京冬奧會公共衛生事件的新聞報道,既要使中國人民重視公共衛生事件,又不能使2022年北京冬奧會時赴中國觀賽者產生擔憂。防止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國外新聞媒體炒作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制造負面輿論,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造成負面影響。

3.5  加強中國國內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布防,重點監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3.5.1  中國國內嚴密防控

一要把好中國國內各城市流動人口入口關。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重點監控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定點配備醫療用品和醫護人員,形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聯動機制,將“京津冀省際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北京市內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奧運場館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重點旅游景點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運動員入住賓館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監控系統”“醫院患者移交診療系統”有機銜接,建立人際傳染性病毒疫情網絡防控機制。中國各城市開展聯防聯控、環環相扣,盡最大可能阻斷人際傳染性病毒疫情傳染源。

二要把好中國各城市環保關。吸取2018年平昌冬奧會諾如病毒疫情的教訓,防止發生由環境污染引發的人際傳染性病毒疫情。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定期進行冬奧會場館、奧運村、京津冀區域的重點旅游景區、京津冀區域的賓館、京津冀區域交通運輸工具和公共衛生設施及人群密集區域的清潔消殺工作;全面檢查京津冀區域各類餐館的衛生狀況,重點監控2022年北京冬奧會奧運村的食品供給情況,加強食品采購、運輸、銷售、加工過程的衛生安全監管;加強京津冀區域各類垃圾的分類回收與處置,加強整治排放污水、廢氣的亂象。

3.5.2  嚴防中國國外輸入

一要掌握其他國家的疫情蔓延情況,并制定中國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對中國的重點機場、火車站、輪渡碼頭等配置人際傳染性病毒檢測設備,嚴防國外輸入,實現從中國海關口岸到京津冀區域各居民社區的閉環管理。二要加強中國進口食品的檢疫檢驗和衛生安全監管,并加大對野生動物攜帶病毒的檢疫檢測力度。

3.6  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防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共享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防控人際傳染性病毒疫情需各國政府建立協同機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國際性大型體育賽事,加強與有關國家政府的合作,協同防范和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尤為重要。首先,中國國家衛健委、北京市政府、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加強與WHO、IOC的信息共享與建立協同防控機制,成立聯合工作組,共同評估2022年北京冬奧會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探討應對策略。其次,加強與部分奧運會舉辦地政府和有關社會組織的溝通聯系,借鑒有益經驗。例如,可派專門小組赴以往某屆奧運會舉辦地,了解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措施。第三,2022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后,將中國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措施形成報告,向其他奧運會申辦國家提供“北京智慧”和“北京方案”。

總之,當前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成為影響奧運會順利舉辦的重要因素。2022年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必須予以重視,與國際組織建立協同防控機制,實現群策群力、多措并舉、全面覆蓋,構建2022年北京冬奧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奧運延期多花數十億美元[EB/OL].(2020-04-15)[2020-04-18]. http://japan.people.com.cn/n1/2020/0415/c35421-31674741.html.

[2]  SARAH T. Health surveillance during the sydney 2000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J]. Pub Med, 2000, 11(8):142.

[3]  JORM L R, THACKWAY S V, CHURCHES T R, et al. Watching the games: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for the sydney 2000 olympic games[J].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2003,57(2):102.

[4]  劉濤,暢青霞,郭春暉. 第26~28屆奧運會的傳染病防控經驗在北京奧運會中的應用探討[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9,25(1):3.

[5]  ADI V G, JONATHAN O, SEAN P S, et al. Hospit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based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system deployed during the 2002 winter olympic games[J]. Infection Control,2007,35(3):163.

[6]  劉永泉. 北京2008奧運公共衛生監督風險識別與遺產分析[D].長沙:中南大學,2012.

[7]  鄭靜晨,李宗浩,劉慶. 回顧悉尼、雅典奧運會,做好北京奧運會的醫療衛生保障[J]. 武警醫學,2008,19(3):275.

[8]  DEOSTHENES P, VASSILIKI C, EVANGELOS P. The perspective of syndromic surveillance systems on public health threats: a paradigm of the athens 2004 olympic games[J].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2007, 3(127): 111.

[9]  中國疾控中心建立奧運衛生保障工作機制[EB/OL].(2008-07-18)[2020-03-15]. https://health.sohu.com/20080718/n258222236.shtml.

[10]  王義,田建新,高婷,等. 北京奧運公告衛生保障工作情況及經驗[J]. 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9,16(1):21.

[11]  齊潤姿,沈若川,駱江洪. 奧運期間口岸衛生檢疫監管模式初析[J]. 口岸衛生控制,2009,14(5):13.

[12]  WEIZHONG Y. Early warning for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 :theory and practice[M]. Salt Lake City:Academic Press,2017.

[13]  曾曉芃,馬彥,佟穎,等.奧運會病媒生物控制保障主要策略及經驗啟示[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0,16(2):95.

[14]  BEIAN M, TINA E, MIKE C, et al. London 201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epidemiology[J]. Lancet,2014,383(9934):2083.

[15]  溫哥華冬奧會甲流成頭號公敵[EB/OL].(2009-12-01)[2020-03-14]. http://sports.sina.com.cn/s/2009-12-01/04391618153s.shtml.

[16]  2010年冬奧會運動員和觀眾應要求注射H1N1疫苗[EB/OL].(2009-11-03)[2020-03-14]. http://sports.sina.com.cn/o/2009-11-03/00504677619.shtml.

[17]  ELLEN H, CONALL H W.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 for the lon-don 201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J/OL]. (2012-08-20)[2020-03-14].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0637645.

[18]  MORBEY R A, ELLIOT A J, CHARLETT A , et al. Using public health scenarios to predict the utility of a national syndromic surveillance programme during the 2012 london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J]. Epidemiology & Infection, 2013, 142(5): 984.

[19]  TRIPLE S P. Assessment of syndromic surveillance in europe[J]. Lancet, 2011, 378(9806): 1833.

[20]  ELLIOT A J, MORBEY R A,HUGHES H E, et al. Syndromic surveillance-a public health legacy of the london 201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J]. Public Health,2013,127(8):777.

[21]  IOC. London 2012 olympic summer games injury & illness surveillance study[R/OL].(2012-08-20)[2020-03-15]. https://stillmed.olympic.org/media/Document%20Library/OlympicOrg/Games/Summer-Games/Games-London-2012-Olympic-Games/Anti-doping-and-Medical-Rules/Injury-and-Illness-Surveillance-Study-London-2012.pdf#_ga=2.57002602.1162896445.1584204602-571776881.1572101354.

[22]寨卡病毒與蚊子:差點毀掉里約奧運會的“殺手”[EB/OL]. (2020-03-06)[2020-03-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378248064116295&wfr=spider&for=pc.

[23]  世衛組織就《國際衛生條例(2005)》突發事件委員會關于寨卡病毒與已觀察到的神經疾患和新生兒畸形增加問題第三次會議發表的聲明[EB/OL].(2016-06-14)[2020-03-14]. https://www.who. int/zh/news-room/detail/14-06-2016-who-statement-on-the-third-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health-regulations-(2005)-(ihr(2005))-emergency-committee-on-zika-virus-and-observed-increase-in-neurolo-gical-disorders-and-neonatal-malformations.

[24]  IOC. Rio 2016 is ready to welcome the world[EB/OL].(2016-07-11)[2020-03-14]. https://www.olympic.org/news/rio-2016-is-ready-to-welcome-the-world.

[25]  MARCIA C. Zika virus and the 2016 olympic games-evidence-based projections derived from dengue do not support cancellation[J]. Travel Medici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 2016(14): 384-388.

[26]  迪爾瑪走上街頭參加滅蚊,吁全民抵抗寨卡[EB/OL].(2016-02-15)[2020-03-14]. http://www.br-cn.com/news/br_news/20160215/59355.html.

[27]巴西發起全國性滅蚊行動[EB/OL].(2016-02-15)[2020-03-14].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2/15/c_1118044182.htm.

[28]  牛丹丹.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以巴西應對寨卡病毒危機的措施為例[J].  拉丁美洲研究,2017,39(2):122.

[29]  里約奧運先“打蚊” 22萬軍人投入“滅蚊戰爭”[EB/OL].(2016-02-02)[2020-03-14]. http://www.chinanews.com/ty/2016/02-02/7743834.shtml.

[30]  巴西奧運會發布健康衛士,預防寨卡病毒[EB/OL].(2016-03-30)[2020-03-14]. http://mobile.163.com/16/0330/11/BJDCLONH001168BQ.html.

[31]  平昌冬奧諾如病毒事件:系因流動公廁水箱污染[EB/OL].(2018-03-20)[2020-03-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5422347469580831&wfr=spider&for=pc.

[32]  佚名. 疫情[J]. 獸醫導刊,2018(1):76.

[33]  平昌冬奧會開幕在即,韓國驚現高致病性禽流感[EB/OL].(2017-11-25)[2020-03-14]. https://sports.qq.com/a/20171125/008596.htm?pgv_ref=aio2015_hao123news.

[34]  應對新型肺炎,日本都做了啥?[EB/OL].(2020-02-03)[2020-03-14]. https://www.sohu.com/a/370203139_750705.

[35]日本實施新冠肺炎應對舉措 特點多樣[EB/OL].(2020-02-24)[2020-03-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398035529569837&wfr=spider&for=pc.

[36]  IOC. IOC executive board statement on the coronavirus (COVID-19) and the olympic games tokyo 2020[EB/OL].(2020-03-03)[2020-03-14]. https://www.olympic.org/news/ioc-executive-board-statement-on-the-coronavirus-covid-19-and-the-olympic-games-tokyo-2020.

[37]  IOC, IPC, tokyo 2020 organising committee and 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announce new dates for the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tokyo 2020[EB/OL].(2020-03-20)[2020-04-18]. https://www.olympic.org/news/ioc-ipc-tokyo-2020-organising-committee-and-tokyo-met-ropolitan-government-announce-new-dates-for-the-olympic-and-paralympic-games-tokyo-2020.

作者:徐擁軍 張丹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建立學習型組織論文下一篇:計算機網絡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